CN107869961B -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9961B
CN107869961B CN201610850911.2A CN201610850911A CN107869961B CN 107869961 B CN107869961 B CN 107869961B CN 201610850911 A CN201610850911 A CN 201610850911A CN 107869961 B CN107869961 B CN 107869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pporting
base
support
suppor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09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9961A (zh
Inventor
姚力军
潘杰
相原俊夫
王学泽
秦军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Jiang Feng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Jiang Feng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Jiang Feng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Jiang Feng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091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9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9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9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9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9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2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治具,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治具包括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垂直于基座表面;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适于和第一支撑侧板固定且适于和第一支撑侧板平行设置。所述检测装置能够精确测试支撑结构的弯曲度是否合格。

Description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由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制作在玻璃基板上,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将玻璃基板从前一道工序的设备中传送到后一道工序的设备中。相应的,需要搬运承载设备存储玻璃基板并传送玻璃基板。支撑结构(back support)为安装在搬运承载设备中专用零件,用于承载玻璃基板。
支撑结构在组装到搬运承载设备之前,需要进行弯曲度检测。弯曲度包括垂直弯曲度和水平弯曲度。若支撑结构的弯曲度不合格,则会导致玻璃基板无法正常固定于支撑结构上。
然而,现有技术无法精确测试支撑结构弯曲度的合格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以精确测试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或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治具,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治具包括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垂直于基座表面;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适于和第一支撑侧板固定且适于和第一支撑侧板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治具还包括:支撑底板,固定于基座表面且与基座表面平行;相对的第二支撑侧板,分别位于支撑底板两侧且垂直于基座表面,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撑底板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位于支撑底板和第二支撑侧板的一侧,且分别与支撑底板、以及支撑底板两侧的第二支撑侧板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支撑底板和第二支撑侧板设置,所述第二面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中具有凹槽,所述第二面暴露出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容置部分连接结构,所述凹槽的底部表面适于和第一连接面接触且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治具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使第二支撑侧板和基座相互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朝向支撑底板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与基座侧壁和第四面接触,所述第一紧固件使第一固定板、第二支撑侧板和支撑底板相互紧固。
可选的,所述第一治具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使支撑底板和基座相互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夹。
可选的,所述第一治具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使第一支撑侧板和连接结构相互紧固。
可选的,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的垂直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或高度尺。
可选的,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第二治具,第二治具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具有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适于和第一连接面接触;所述第二治具包括:第一板,垂直于基座表面且平行于第一支撑侧板;开口,沿第一板表面法线方向贯穿第一板,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开口的中心指向所述接触区域中心的方向,所述开口适于容置支撑杆与连接结构相对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治具还包括:底板,位于基座表面;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相对,第二板位于底板一侧,第一板位于底板另一侧,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别与底板连接;第三板,分别位于底板两侧且位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第三板分别与第一板、第二板和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底板构成半封闭的第二治具。
可选的,所述第二治具还包括:第三固定结构,所述第三固定结构使基座和第三板相互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包括第三固定板和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固定板分别与基座侧壁和第三板接触,所述第三紧固件使第三固定板和第三板相互紧固、且使第三固定板和基座相互紧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方法,采用上述检测装置,包括:将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一连接面平行固定;将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后,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
可选的,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或高度尺;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的方法包括: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测量支撑杆两端的高度,获得支撑杆两端的第一高度差;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判断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
可选的,判断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设置第一阈值;若所述第一高度差大于第一阈值,则判断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不合格;若所述第一高度差小于第一阈值,则判断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合格。
可选的,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或高度尺;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后,且在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之前,在所述第二端悬挂测试载重物;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的方法包括: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测量支撑杆两端的高度,获得支撑杆两端的第二高度差;根据所述第二高度差判断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
可选的,判断所述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设置第二阈值;若所述第二高度差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不合格;若所述第二高度差小于第二阈值,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合格。
可选的,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第二治具,第二治具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具有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适于和第一连接面接触;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端具有测试部;所述第二治具包括:第一板,垂直于基座表面且平行于第一支撑侧板;开口,沿第一板表面法线方向贯穿第一板,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开口的中心指向所述接触区域中心的方向,所述开口适于容置测试部;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测试部相对于所述开口的位置关系;若所述测试部位于所述开口中,且与所述开口周围的第一板未接触,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合格;若所述测试部位于所述开口外,或者所述测试部位于开口中且与所述开口周围的第一板接触,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不合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检测装置中,设置有第一治具,第一治具包括第一支撑侧板,第一支撑侧板垂直于基座表面。通过将支撑结构的第一连接面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侧板,第一连接面能够保持与基座垂直。将支撑结构的第一连接面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侧板后,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以判断支撑结构弯曲度的合格情况。因此采用所述检测装置能够精确测试支撑结构弯曲度的合格情况。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检测方法中,采用所述检测装置对支撑结构的弯曲度进行检测,能够精确测试支撑结构弯曲度的合格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固定于检测装置中时支撑结构和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无法精确测试支撑结构弯曲度的合格情况。
图1为一种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1100,支撑杆110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结构1200,所述连接结构1200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第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杆1100和连接结构1200的连接情况影响支撑结构的弯曲度。若支撑结构的垂直弯曲度过大,则导致支撑结构安装在传送或存储玻璃基板的设备中后,支撑杆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过大。支撑杆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过大,会导致玻璃基板从支撑杆上滑落,或者:在从制程设备中拿取玻璃基板的过程中使玻璃基板发生碎片。若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过大,则导致用支撑结构从制程设备中拿取玻璃基板的过程中,支撑杆1100的第二端和待拿取的玻璃基板的位置容易产生较大偏离,支撑杆110难以拿取玻璃基板。因此在将支撑结构安装到传送或存储玻璃基板的设备中之前,需要对支撑结构进行弯曲度检测。
一种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的方法为:通过目测进行支撑结构的弯曲度检测,从而判断支撑结构的弯曲度是否合格。
上述方法中,由于支撑结构的弯曲度检测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检测误差,因此导致无法精确测试支撑结构弯曲度的合格情况。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基座;第一治具,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治具包括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垂直于基座表面;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适于和第一支撑侧板固定且适于和第一支撑侧板平行设置。
所述检测装置设置有第一治具,第一治具包括第一支撑侧板,第一支撑侧板垂直于基座表面。通过将支撑结构的第一连接面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侧板,第一连接面能够保持与基座垂直。将支撑结构的第一连接面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侧板后,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以判断支撑结构弯曲度的合格情况。因此采用所述检测装置能够精确测试支撑结构弯曲度的合格情况。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支撑结构10包括:
支撑杆110;
连接结构120,所述连接结构120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支撑杆110的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10用于安装在传送或存储玻璃基板的设备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10为空心管状结构,有效降低支撑杆110的重量,减小了支撑杆110自身重量对支撑结构10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10的材料为碳素纤维复合材料,使得所述支撑杆110的刚度较大,进而使得支撑杆110自身不容易产生形变。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实心管状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10用于承载玻璃基板。所述支撑杆1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具有测试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120包括连接底座121和位于连接底座121表面的连接杆122,所述连接杆122的一端垂直固定于连接底座121,所述连接杆1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对接,且所述连接杆122与所述支撑杆110的延伸方向平行。
具体的,连接底座121包括相对的第一连接底座面和第二连接底座面。所述连接杆124的一端垂直固定于第二连接底座面。所述连接底座121中具有连接槽(未图示),所述连接杆122的一端置于所述连接槽中。
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10为空心管状结构,所述连接杆122的另一端置于支撑杆110中且与所述第一端对接。所述支撑杆110的内壁和所述连接杆122的外壁通过连接胶粘合在一起。
所述第一连接底座面构成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底座面和连接杆122的表面构成第二连接面。
所述连接结构120的材料为金属,如铝。
所述支撑结构10还包括多个垫片130,所述垫片130沿着支撑杆110延伸方向平行设置在支撑杆110的表面。所述垫片130用于和玻璃基板直接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垫片130的材料为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所述垫片130的表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
在所述支撑结构10中,支撑杆110和连接结构120的连接情况影响支撑结构10的弯曲度。所述弯曲度包括垂直弯曲度和水平弯曲度。
在将支撑结构10安装到传送或存储玻璃基板的设备中之前,需要对支撑结构10进行弯曲度检测。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3,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基座200;
第一治具210,固定于基座200上,所述第一治具210包括第一支撑侧板2101,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垂直于基座200表面,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10(参考图2)的弯曲度。
所述基座200为对支撑结构10进行弯曲度检测提供工艺平台。所述基座200的表面水平。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200的材料为金属,如铝。
所述第一治具210包括:支撑底板2100,固定于基座200表面且与基座200表面平行;第一支撑侧板2101,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垂直于基座200表面,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相对的第二支撑侧板2102,分别位于支撑底板2100两侧且垂直于基座200表面,所述第二支撑侧板2102与所述支撑底板2100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位于支撑底板2100和第二支撑侧板2102的一侧,且分别与支撑底板2100、以及支撑底板2100两侧的第二支撑侧板2102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和第二支撑侧板2102垂直,且第一支撑侧板2101和第二支撑侧板2102均垂直于支撑底板2100。
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支撑底板2100和第二支撑侧板2102设置,所述第二面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具有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适于和第一连接面接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中具有凹槽2107,所述第二面暴露出凹槽2107,所述凹槽2107适于容置部分连接结构120(参考图2),所述凹槽2107的底部表面适于和第一连接面接触且适于和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以所述凹槽2107的数量为三个。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设计凹槽2107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07所在的区域构成所述接触区域。
所述凹槽2107的尺寸和连接结构120的尺寸相适应。
本实施例中,所述各个凹槽2107的尺寸各不相同,使得能够对多个尺寸的连接结构120的弯曲度进行检测。
所述第二支撑侧板2102包括相对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朝向支撑底板2100设置。
所述第一治具210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2103,第一固定结构2103使第二支撑侧板2102和基座200相互固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结构2103使支撑底板2100一侧的第二支撑侧板2102和基座200相互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结构2103包括:第一固定板2105和第一紧固件2104。
所述第一固定板2105分别与基座200侧壁和第四面接触,所述第一紧固件2104使第一固定板2105、第二支撑侧板2102和支撑底板2100相互紧固。
所述第一治具210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2106,第二固定结构2106使支撑底板2100和基座200相互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结构2106包括固定夹,如U形固定夹。
所述第一治具21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未图示),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使第一支撑侧板2101和连接结构120相互紧固。
所述支撑底板2100、第一支撑侧板2101和第二支撑侧板2102的材料为金属,如铝。
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05的材料为金属,如铝;第一紧固件2104和第二紧固件的材料为金属;第二固定结构2106的材料为金属。
当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10的垂直弯曲度时,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230或高度尺。
在对支撑结构10进行垂直弯曲度检测的过程中,采用激光测量仪能够精确快速的获得支撑杆110(参考图2)两端的高度,进而能够精确快速的判断出支撑杆110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
当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10的水平弯曲度时,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第二治具220。所述第二治具220固定于基座200上。
所述第二治具220包括:
底板2200,位于基座200表面;
第一板2201,垂直于基座200表面且平行于第一支撑侧板2101;
开口(未标示),沿第一板2201表面法线方向贯穿第一板2201,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开口的中心指向所述接触区域中心的方向,所述开口适于容置支撑杆110与连接结构120对的一端,具体的,所述开口适于容置支撑杆110的第二端;
具体的,所述开口适于容置测试部。
第二板2202,与所述第一板2201相对,所述第二板2202位于底板2200一侧,所述第一板2201位于底板2200另一侧,第一板2201和第二板2202分别与底板2200连接;
第三板2203,分别位于底板2200两侧且位于第一板2201和第二板2202之间,所述第三板2203分别与第一板2201、第二板2202和底板2200连接;
所述第一板2201、第二板2202、第三板2203和底板2200构成半封闭的第二治具22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2202设置于第一板2201和第一支撑侧板2101之间。所述第二板2202的顶部表面低于或齐平于开口的底部表面。
所述第二治具220还包括:第三固定结构2204,所述第三固定结构2204使基座200和第三板2203相互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结构2204使基座200和底板2200一侧的第三板2203相互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固定结构2204包括第三固定板2205和第三紧固件2206,所述第三固定板2205分别与基座200侧壁和第三板2203接触,所述第三紧固件2206使第三固定板2205和第三板2203相互紧固、且使第三固定板2205和基座200相互紧固。
所述第一板2201、第二板2202和第三板2203的材料为碳素纤维复合材料;所述第三固定板2205的材料为金属,如铝;所述第三紧固件2206的材料为金属。
相应的,参考图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方法,采用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将所述支撑结构10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2101,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将所述支撑结构10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2101后,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的弯曲度。
所述弯曲度包括水平弯曲度和垂直弯曲度。
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的垂直弯曲度包括: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以及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
图4为支撑结构10固定于检测装置中以对支撑结构10进行弯曲度检测时,支撑结构10和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第一支撑侧板2101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具体的,第一支撑侧板2101的第二面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107容置部分连接结构120,所述凹槽2107的底部表面和第一连接面接触且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所述第二紧固件使第一支撑侧板2101和连接结构120相互紧固。
当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时,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230或高度尺。
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的方法包括: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测量支撑杆110两端的高度,获得支撑杆110两端的第一高度差;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判断支撑结构10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
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判断支撑结构10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设置第一阈值;若所述第一高度差大于第一阈值,则判断支撑结构10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不合格;若所述第一高度差小于第一阈值,则判断支撑结构10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合格。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阈值设置为5mm。
当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时,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或高度尺。
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支撑结构10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2101后,且在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之前,在所述第二端悬挂测试载重物(未图示)。
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的方法包括: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测量支撑杆110两端的高度,获得支撑杆110两端的第二高度差;根据所述第二高度差判断支撑结构10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
具体的,将所述支撑结构10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2101后,在所述支撑杆110的第二端悬挂测试载重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载重物的重量为600g。
判断所述支撑结构10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设置第二阈值;若所述第二高度差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10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不合格;若所述第二高度差小于第二阈值,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10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合格。
第二阈值的设置与测试载重物的重量相关。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阈值的大小与测试载重物的重量呈线性关系。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载重物的重量为600g,所述第二阈值为13mm。
当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10的水平弯曲度时,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第二治具220。第二治具220的具体结构参考图3。
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的方法包括:获取测试部相对于所述开口的位置关系;若所述测试部位于所述开口中,且与所述开口周围的第一板2201未接触,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10的水平弯曲度合格;若所述测试部位于所述开口外,或者所述测试部位于所述开口中且与所述开口周围的第一板2201接触,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10的水平弯曲度不合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支撑结构10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2101之前,将第二治具220固定于基座200表面,然后检测支撑结构10的水平弯曲度。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第一治具,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治具包括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垂直于基座表面;
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第二治具,第二治具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具有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适于和第一连接面接触;所述第二治具包括:第一板,垂直于基座表面且平行于第一支撑侧板;开口,沿第一板表面法线方向贯穿第一板,所述开口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开口的中心指向所述接触区域中心的方向,所述开口适于容置支撑杆与连接结构相对的一端;
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面适于和第一支撑侧板固定且适于和第一支撑侧板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还包括:支撑底板,固定于基座表面且与基座表面平行;相对的第二支撑侧板,分别位于支撑底板两侧且垂直于基座表面,所述第二支撑侧板与所述支撑底板的侧壁固定;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位于支撑底板和第二支撑侧板的一侧,且分别与支撑底板、以及支撑底板两侧的第二支撑侧板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朝向支撑底板和第二支撑侧板设置,所述第二面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侧板中具有凹槽,所述第二面暴露出凹槽,所述凹槽适于容置部分连接结构,所述凹槽的底部表面适于和第一连接面接触且适于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还包括:第一固定结构,第一固定结构使第二支撑侧板和基座相互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侧板包括相对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朝向支撑底板设置;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固定板分别与基座侧壁和第四面接触,所述第一紧固件使第一固定板、第二支撑侧板和支撑底板相互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还包括:第二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使支撑底板和基座相互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治具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适于使第一支撑侧板和连接结构相互紧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适于检测支撑结构的垂直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或高度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治具还包括:底板,位于基座表面;第二板,与所述第一板相对,第二板位于底板一侧,第一板位于底板另一侧,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别与底板连接;第三板,分别位于底板两侧且位于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第三板分别与第一板、第二板和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和底板构成半封闭的第二治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治具还包括:第三固定结构,所述第三固定结构使基座和第三板相互固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包括第三固定板和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固定板分别与基座侧壁和第三板接触,所述第三紧固件使第三固定板和第三板相互紧固、且使第三固定板和基座相互紧固。
14.一种检测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所述第一支撑侧板和第一连接面固定且和第一连接面平行设置;
将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后,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弯曲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或高度尺;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的方法包括: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测量支撑杆两端的高度,获得支撑杆两端的第一高度差;根据所述第一高度差判断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设置第一阈值;若所述第一高度差大于第一阈值,则判断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不合格;若所述第一高度差小于第一阈值,则判断支撑结构在无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合格。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测量仪或高度尺;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检测方法还包括:将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第一支撑侧板后,且在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之前,在所述第二端悬挂测试载重物;
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的方法包括:采用所述测量装置测量支撑杆两端的高度,获得支撑杆两端的第二高度差;根据所述第二高度差判断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是否合格的方法包括:设置第二阈值;若所述第二高度差大于第二阈值,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不合格;若所述第二高度差小于第二阈值,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在负重情况下的垂直弯曲度合格。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面连接,所述第二端具有测试部;所述开口适于容置测试部;采用测量装置检测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的方法包括:获取所述测试部相对于所述开口的位置关系;若所述测试部位于所述开口中,且与所述开口周围的第一板未接触,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合格;若所述测试部位于所述开口外,或者所述测试部位于开口中且与所述开口周围的第一板接触,则判断所述支撑结构的水平弯曲度不合格。
CN201610850911.2A 2016-09-26 2016-09-26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ctive CN107869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0911.2A CN107869961B (zh) 2016-09-26 2016-09-26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0911.2A CN107869961B (zh) 2016-09-26 2016-09-26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9961A CN107869961A (zh) 2018-04-03
CN107869961B true CN107869961B (zh) 2020-03-10

Family

ID=61751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0911.2A Active CN107869961B (zh) 2016-09-26 2016-09-26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9961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0157A (en) * 1991-03-13 1993-07-27 Ando Electric Co., Ltd. Touch lever closing mechanism
CN101285728A (zh) * 2008-05-20 2008-10-15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转轴挠度的方法
CN201780077U (zh) * 2010-07-23 2011-03-30 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电池用厚度及挠度检测治具
CN105180743A (zh) * 2015-10-08 2015-12-23 江苏科新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管梁支架检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41116Y (zh) * 2000-08-24 2001-08-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高精度中长曲率半径测量装置
CN101907441B (zh) * 2009-06-03 2015-08-12 上海莱恩精密机床附件有限公司 滚珠丝杠的激光螺距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
CN203422068U (zh) * 2013-09-09 2014-02-05 无锡市恒安特种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挠度测量装置
CN103868470B (zh) * 2014-03-10 2016-08-3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钻杆弯曲度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347192A (zh) * 2015-12-08 2016-02-24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门式起重机主梁挠度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5486195A (zh) * 2016-02-16 2016-04-13 柳州卡达克汽车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催化器装配体检具
CN205537461U (zh) * 2016-04-22 2016-08-31 南京金三力橡塑有限公司 一种定子芯轴弯曲度测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0157A (en) * 1991-03-13 1993-07-27 Ando Electric Co., Ltd. Touch lever closing mechanism
CN101285728A (zh) * 2008-05-20 2008-10-15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转轴挠度的方法
CN201780077U (zh) * 2010-07-23 2011-03-30 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电池用厚度及挠度检测治具
CN105180743A (zh) * 2015-10-08 2015-12-23 江苏科新汽车装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管梁支架检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9961A (zh)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74323B2 (ja) 試験物を荷重と位置合わ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20150032654A (ko) 판상체의 휨 검사 장치 및 그 휨 검사 방법
CN103091093B (zh) 用于叶片静力试验的吊夹装置和方法
US9347766B2 (en) Method of supporting an item in a mounting apparatus
CN107869961B (zh) 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6767589B (zh) 夹块类零件的三坐标测量方法及测量装置
CN113074852A (zh) 便携式残余应力测试装置
CN215864967U (zh) 一种汽车车门密封条检具
CN210742022U (zh) 一种柔性材料剪切夹具和柔性材料剪切设备
KR20190064061A (ko) 섬유강화복합재료의 물성계측을 위한 지그유닛
CN211425852U (zh) 用于密封件的检测装置
CN106197982B (zh) 检测工装
CN107356528B (zh) 玻璃固定装置和玻璃固定组件
CN106323146A (zh) 一种用于l形弧形折弯件的检测装置
CN212963476U (zh) 一种航空零部件缺陷检测装置
KR200490512Y1 (ko) 대형 용접 시험편 이동 및 rt필름 부착 지그
JP3120806U (ja) ゴム厚測定装置
CN216559778U (zh) 用于吊装工具的满负载测试设备
CN218723707U (zh) 一种拉伸样品厚度测量装置
CN109443127A (zh) 一种手机壳侧边斜面位置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8724128U (zh) 一种工程造价用坡度检测器
KR102236995B1 (ko) 와류검사장치
CN218238615U (zh) A型架玻璃放置位置的测量装置及测量组件
CN212458211U (zh) 一种球心距检测装置
CN110510064B (zh) 一种相机仪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