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9416B -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9416B
CN107869416B CN201610855501.7A CN201610855501A CN107869416B CN 107869416 B CN107869416 B CN 107869416B CN 201610855501 A CN201610855501 A CN 201610855501A CN 107869416 B CN107869416 B CN 107869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ontact
movable contact
starter
electromagnetic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555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9416A (zh
Inventor
秦建旭
丁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Prestolite Electric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555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9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9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9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9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9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7Details of the switching means in starting circuits, e.g. relays or electronic swi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or control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7Details of the switching means in starting circuits, e.g. relays or electronic switches
    • F02N2011/0874Details of the switching means in starting circuits, e.g. relays or electronic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said switch being an electronic swi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Relay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包括电机、与电机连接的电磁开关及与电磁开关连接的继电器;电磁开关包括保持线圈,吸引线圈,继电器包括支撑盖、邻近支撑盖设置的静触点、与静触点对应的动触片、设置动触片的芯轴、提供芯轴轴向滑动的柱塞、设置在芯轴和柱塞外周的线圈组件、对柱塞施加回复力的回复弹簧及壳体;其中,吸引线圈及保持线圈的首端各自独立设置并对外引出;静触点为三个,第一静触点与起动机的蓄电池端子相连,第二静触点与吸引线圈端子相连接,第三静触点与保持线圈端子相连接;动触片上设有对应三个静触点的三个接触端,三个接触端的至少其中之一与静触点接触时能够产生弹性变形。本发明可避免动静触点接触不良及可避免起动机顶齿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动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背景技术
图1为目前现有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剖视图,参考图1,对这种类型起动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图1中,通过减速装置6降低电机1中的电枢11的输出转速同时增加其输出的旋转力矩,由电机1驱动通过单向器4安装于输出轴5的驱动齿轮7,进而对发动机施加起动力矩。
图2为现有技术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电路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继电器的剖视图。该类型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电路主要包括直流电机1、电磁开关2和继电器3,继电器3主要包括支撑盖302、静触点32和33、动触片305、芯轴306、线圈组件307、柱塞308、壳体309及回位弹簧310等,如3所示。目前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电磁开关2中的线圈都由一个吸引线圈L1和保持线圈L2组成,二个线圈的匝数基本相等,且首端连接在一起,即电磁开关50端吸引线圈L1和保持线圈L2连接在一起,吸引线圈L1的尾端与直流电机1的电源端也是电磁开关的主触点输出接线柱连接,保持线圈L2的尾端搭铁。
吸引线圈L1电阻较小,如额定电压为24V的起动机,其电阻一般约为100毫欧,这样起动机在电磁开关2主触点闭合之前能够小扭矩慢转,从而让驱动齿轮7抵在飞轮齿圈10端面上时,驱动齿轮7能够慢慢旋转,叉开顶齿状态,啮入发动机飞轮齿圈10;啮入齿圈后,电磁开关2主触点才会闭合,电机1中才会有大电流流过,起动机才会大扭矩输出,从而避免起动机铣齿故障的发生。因此这类起动机也称为软啮合起动机。
由于这类起动机电磁开关2的吸引线圈L1和保持线圈L2的首端50连在一起,为了保证电磁开关2可靠断电,这样电磁开关2的吸引线圈L1和保持线圈L2的有效匝数必须基本一致,而保持线圈L2的匝数又不能太少,这样吸引线圈L1的匝数也较多。虽然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大吸引线圈L1的线径、并减少吸引线圈L1匝数的方法,使起动机在电磁开关2主触点未闭合之前能够慢慢旋转;但是吸引线圈L1的匝数不能减少的太多,否则,考虑电磁开关2可靠断电,保持线圈L1的匝数也需要大幅减少。由于这类起动机软啮合力矩有限,在一些情况下,驱动齿轮7无法啮入齿圈10,从而产生顶齿现象。由于驱动齿轮7无法啮入飞轮齿圈10,吸引线圈L1被迫长时间通电,而线圈中的电流又较大,这样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电磁开关2容易产生故障。
由于吸引线圈L1中的电流较大,而吸引线圈L1的匝数又较多,导致电磁开关2产生的电磁力较大,造成驱动齿轮7作用在飞轮齿圈10端面的作用力过大,造成齿圈端面损害严重;此外由于驱动齿轮7作用在飞轮齿圈10端面的作用力过大,顶齿时,造成驱动齿轮7传动的阻力矩较大,起动机容易产生顶齿,长时间顶齿,容易导致电磁开关2产生烧毁的故障,尤其12V起动机。
此外,为了保证吸引线圈L1中有足够大的电流流过,这样吸引线圈L1的匝数较少,导致保持线圈L2的匝数同样较少,线圈的电流密度较大,起动机长时间工作,保持线圈温度升高过快,由于热传导,导致吸引线圈L1温度过高,起动机再次起动时的软啮合制动力矩过小,起动机容易产生顶齿,同样电磁开关2容易产生烧毁的故障。如果为了减低保持线圈的电流密度,采用增大保持线圈的线径,并反绕的方法,这样线圈组件绕线工艺性差、保持线圈成本高。
公开号为CN102777305B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通过两个继电器分别控制电磁开关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电磁开关吸引线圈的匝数比较少,与电磁开关保持线圈匝数不相同。该方法虽然提高了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啮合耐久可靠性,但是由于需要采用两个继电器,起动机的体积比较大,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能够有效地避免动静触点接触不良等现象导致的焊死或者触点异常损坏现象,以及能够有效地避免起动机顶齿故障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电磁开关以及与所述电磁开关连接的继电器;所述电磁开关包括保持线圈,吸引线圈,所述继电器包括支撑盖、邻近支撑盖设置的静触点、与静触点对应的动触片、设置动触片的芯轴、提供芯轴轴向滑动的柱塞、设置在芯轴和柱塞外周的线圈组件、对柱塞施加回复力的回复弹簧以及壳体;其中,所述吸引线圈及保持线圈的首端各自独立设置并对外引出;所述静触点为三个,其中的第一静触点与所述起动机的蓄电池端子相连,第二静触点与吸引线圈端子相连接,第三静触点与保持线圈端子相连接;所述动触片上设有对应所述三个静触点的三个接触端,所述三个接触端的至少其中之一与静触点接触时能够产生弹性变形。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动触片为曲面形状,所述三个接触端均为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结构。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动触片为薄板冲压成弯曲形状。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保持线圈上还并联有一个抑制线圈感应电压装置。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抑制线圈感应电压装置为二极管、TVS管或电阻。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吸引线圈的匝数为零或所述吸引线圈为一电阻。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动触片为两个,第一动触片为板材冲压而成且不能产生弹性变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第二动触片为薄板冲压成弯曲形状且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用于设置所述第三静触点。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动触片为两个,第一动触片为薄板冲压成弯曲形状且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第二动触片为板材冲压而成且不能产生弹性变形,用于设置所述第三静触点。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第一动触片与所述芯轴之间还设有一超行程弹簧。
上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中,所述柱塞与所述芯轴的接触端面为相配的锥面或圆弧面。
本发明的有益功效在于:
(1)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首端分开连接,分别进行控制,这样吸引线圈的匝数就不需要和保持线圈的匝数一致,吸引线圈的匝数和保持线圈的匝数可以相差较大,且吸引线圈可以根据需要的啮合力矩比较自由的进行调整,这样起动机慢转时的旋转力矩可以较大,避免了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端面接触时,无法旋转来啮入飞轮齿圈故障的发生,同时避免了起动机顶齿现象的发生,有效地减少了电磁开关烧毁故障的发生,提高了起动机的使用寿命。
(2)保持线圈的匝数可以较多,并且不需要采用反绕的方法,从而保证保持线圈较小的电流密度,保持线圈的温升速率会得到显著地减低,保持线圈不会出现热损伤故障的发生;而且不会出现起动机长时间工作导致保持线圈温度较高,由于热传导,导致起动机再次啮合时的慢转力矩变小现象的发生。并可以有效地防止起动机拖动过程中,保持线圈温升过快问题的出现,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起动机再次起动时,吸引线圈温度过高问题的出现,即,由于吸引线圈温度较高,导致吸引线圈中流过的电流较小,慢转时啮合力矩过小,起动机顶齿或啮合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出现。
(3)在断电时,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与保持线圈不会形成串联电路,两个线圈均处于断路状态,从而电磁开关中的主触点可以顺利断开。
(4)降低了驱动齿轮作用在飞轮齿圈端面的作用力,飞轮齿圈端面的损害程度可以得到显著的减低,从而可以显著的提高飞轮齿圈的使用时间,很好地满足怠速启停系统的起动机的使用需求;另,由于传递的作用力较小,对于起动机啮合系统中的其他零件的使用寿命也可相应的提高,如拨叉、驱动齿轮、单向器以及电磁开关触点等。
(5)吸引线圈可以采用电阻率较大材料制作,如铝漆包线、铜包铝漆包线、康铜漆包线、铁丝等,在降低起动机驱动齿轮作用在飞轮齿圈端面作用力的同时,还可以减低电磁开关的成本。
(6)起动机结构比较简单,体积比较小,成本比较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目前已有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剖视图;
图2现有技术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电路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继电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起动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一种应用的外形图;
图6为实施方式一继电器支撑盖与静触点示意图;
图7a、图7b为实施方式一继电器动触片和芯轴示意图;
图8为实施方式一继电器柱塞和芯轴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二起动机的电路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电路图;
图11a、图11b为实施方式四继电器动触片和芯轴配合示意图;
图12a、图12b为实施方式五继电器动触片和芯轴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为了有效地避免动静触点接触不良等现象导致的焊死或者触点异常损坏现象,以及为了有效地避免起动机顶齿故障的发生,本发明提出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方式一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1起动机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发明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一种应用的外形图,图6实施方式一继电器支撑盖与静触点示意图,图7a、图7b实施方式一继电器动触片和芯轴示意图,。
本发明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结构与图1所示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结构大致相似,仍然主要由直流电机、减速机构、啮合机构组成。电磁开关与普通辅助啮合式电磁开关基本相同,仍采用一对触点来控制直流电机大电流通断,只是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首端分开连接,继电器设有三个接触端子,第一静触点42,设置于所述支撑盖中,并与蓄电池端子30相连接;第二静触点43,通过第二接触螺栓设置于所述支撑盖中,并与所述电磁开关的吸引圈端子50I相连接;第三静触点44,通过第三接触螺栓设置于所述支撑盖中,且与所述电磁开关的保持线圈端子50II相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三静触点分别与所述动触片相对应。所述继电器中与所述静触点接触的动触片47是自弹性的,动触片是弯曲构成的,动触片上设有三个与静触点接触的接触端472、473、474,所述动触片与静触点接触后,发生可逆的弹性变形;脱开接触后,动触片又恢复原来的弯曲状态。动触片可由一个或多个接触片471组成,接触片由板材冲压制成。由于动触片为自弹性的,这个就可以保证动静触点接触接触过程中,动静触点可以接触实,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电弧较小,提高了触点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8实施方式一继电器柱塞和芯轴示意图。
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器三个动静触点接触的稳定性,降低接触时产生的电弧,提高触点的使用寿命,继电器中柱塞49和芯轴48的接触面可以设置成锥面或者圆弧面,
结合图3,上述结构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工作过程为:起动机开始工作时,钥匙门开关35接通,继电器内部的线圈34激磁,柱塞49在电磁吸引力作用下朝触点方向运动,使得芯轴48和动触片47同样朝静触点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继电器三个触点接触。电磁开关的50I和50II分别得电,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L1和保持线圈L2同时通电,两个线圈产生的电磁力使柱塞朝向止动盘方向移动。吸引线圈中通过的直流电机,由于此电流远大于起动机空载电流,直流电机开始慢慢旋转,带动驱动齿轮旋转,与此同时柱塞通过拨叉组件通过拨叉使驱动齿轮朝向飞轮齿圈移动,驱动齿轮在慢转的情况下与飞轮齿圈柔性啮合,然后动触片在柱塞的作用下与电磁开关主触点接触,吸引线圈被短路,直流电机中大电流流过,开始全扭矩输出,使发动机起动。
起动结束后,钥匙开关35断开,继电器内部的线圈断电,继电器的动触片47在回位弹簧作用下与静触点断开,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与保持线圈首端分别与起动机的30端,即蓄电池端断开,吸引线圈与保持线圈中均无电流流过,电磁开关的电磁力消失,电磁开关动静触点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分开,直流电机断电,起动机停止工作,驱动齿轮回到原始状态。
通过采用1个具有三个触点的继电器分别控制电磁开关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电磁开关仍然采用普通单触点结构,这样可以保证起动机可靠性较高、啮合可靠的情况下,起动机结构比较简单,体积比较小,成本比较低。
实施方式二
参见图9本发明实施方式二起动机的电路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仍采用具有三触点的继电器分别控制电磁开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在于所述电磁开关中保持线圈上并联一个抑制线圈感应电压的装置,如二极管、TVS管、电阻等,以便抑制电磁开关50II端断电瞬间产生的感应电压,降低起动机对整车产生的干扰噪音,同时提高继电器触点的使用使用寿命。
同样为了降低继电器线圈断电瞬间产生的干扰噪音,在所述继电器中给继电器线圈并联一个抑制线圈感应电压的装置,如二极管、TVS管、电阻等。此外,电磁开关保持线圈感应电压的抑制装置,如二极管、TVS管、电阻等同样可以设置在继电器中,该装置串联在继电器第三静触点与线圈负极端子之间。
由于其他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一致,在此就不再赘述。
实施方式三
参见图10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的电路图。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吸引线圈L1的匝数为零,较佳地,吸引线圈L1可为一限制电流大小的装置,即,可以将吸引线圈L1看成一限流电阻45,通过调整限流电阻45大小来调整起动机慢转力矩,也即,本实施例中,电磁开关2只用一个线圈(保持线圈L2),该线圈产生的电磁力既起到保持柱塞8的作用,又起到吸引柱塞8的作用;由于其他结构基本与第二实施例一致,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1)由于起动机的慢转力矩通过限流电阻调节,根据起动机对慢转扭矩的需求,可以任意设计限流电阻的大小,不受其它因素限制,因此可使慢转力矩增大,从而使起动机的慢转不应转动阻力增大时消失,保证起动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地实现柔性啮合。
(2)保持线圈的匝数可设置较多,这样电磁开关产生的热功率较小,不容易产生烧毁的故障。
(3)通过具有三个触点的继电器分别控制电磁开关的保持线圈和限流电阻,电磁开关仍然采用普通单触点结构,这样可以保证起动机可靠性较高、啮合可靠的情况下,起动机结构比较简单,体积比较小,成本比较低。
实施方式四
参见图11a、图11b实施方式四继电器动触片和芯轴配合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工作原理图与实施方式一起动机的电路图相同,起动机仍采用具有三个静触点的继电器分别控制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第一静触点42与蓄电池端子30相连接;第二静触点43与所述电磁开关的吸引圈端子50I相连接;第三静触点44与所述电磁开关的保持线圈端子50II相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三静触点分别与所述动触片相对应。如图11a、图11b所示,该继电器的动触片通过卡圈固定在芯轴上,该动触片包括两个动触片——动触片475和动触片476,动触片475由板材冲压而成,与静触点42、43接触后,不发生弹性变形;动触片476由薄板冲压而成,冲压成弯曲形状,与静触点44接触后,会发生弹性变形,当与静触点44脱开接触后,动触片476又恢复原来的弯曲状态。两个动触片优选的装配顺序为,动触片476装配在动触片475下面,动触片476与超行程弹簧55接触,动触片476通过其上的折边461与动触片475进行周向定位;动触片475与芯轴48之间设有超行程弹簧55,可以保证动触片475触点烧蚀后,仍然可以与静触点42、42接触实。
下面介绍一下继电器的工作过程,继电器50c端得电后,柱塞在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引力作用下,朝向继电器的静触点运动,并推动芯轴和动触片朝静触点反向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动触片476呈完成状态,其479端首先与静触点44接触,并发生弹性变形;随后在柱塞的继续移动过程中,动触片的两个触点477、478与静触42、43接触,工作电流从静触点42流到静触点43和静触点44,从而使得电磁开关中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分别得电,从而使得起动机正常工作。
由于动触片476为薄板冲压而成,接触后可发生弹性变形,这样就可以保证动静触点接触接触过程中,动静触点可以接触实,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电弧较小,提高了触点的使用寿命。
同样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器三个动静触点接触的稳定性,降低接触时产生的电弧,提高触点的使用寿命,继电器中柱塞49和芯轴48的接触面可以设置成锥面或者圆弧面,此处不再赘述。
同样为了抑制电磁开关50II端断电瞬间产生的感应电压,降低起动机对整车产生的干扰噪音,同时提高继电器触点的使用使用寿命;可在所述电磁开关中保持线圈上并联一个抑制线圈感应电压的装置,如二极管、TVS管、电阻等;或者将该抑制装置设置在继电器中,该装置串联在继电器第三静触点与线圈负极端子之间,并与电磁开保持线圈并联。
同样为了降低继电器线圈断电瞬间产生的干扰噪音,可以在所述继电器中给继电器线圈并联一个抑制线圈感应电压的装置,如二极管、TVS管、电阻等。
实施方式五
参见图12a、图12b实施方式五继电器动触片和芯轴配合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大致相同,工作原理图与实施方式一起动机的电路图相同,起动机仍采用具有三个静触点的继电器分别控制电磁开关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第一静触点42与蓄电池端子30相连接;第二静触点43与所述电磁开关的吸引圈端子50I相连接;第三静触点44与所述电磁开关的保持线圈端子50II相连接;所述第一静触点、所述第二静触点和所述第三静触点分别与所述动触片相对应。如图12a、图12b所示,该继电器的动触片通过卡圈固定在芯轴上,该动触片包括两个动触片——动触片475和动触片476,动触片475由薄板冲压而成,冲压成弯曲形状,动触片475可由一个或多个接触片组成,与静触点42、43接触后,发生弹性变形;当与静触点42、43脱开接触后,动触片475又恢复原来的弯曲状态。动触片476由板材冲压而成,与静触点44接触后,不发生弹性变形。两个动触片优选的装配顺序为,动触片476装配在动触片475下面,动触片476与超行程弹簧55接触,动触片优选冲压成圆盘形状,由于圆盘可以旋转,动触片476整个圆周上均有机会与静触点44接触,这样可以提高动触片476的使用寿命。动触片475与芯轴48之间设有超行程弹簧55,可以保证动触片475触点烧蚀后,仍然可以与静触点42、42接触实。
下面介绍一下继电器的工作过程,继电器50c端得电后,柱塞在线圈产生的电磁吸引力作用下,朝向继电器的静触点运动,并推动芯轴和动触片朝静触点反向移动,移动过程中,由于动触片475呈完成状态,其472、473端首先与静触点42、43接触,并发生弹性变形;随后在柱塞的继续移动过程中,动触片476与静触点44接触,工作电流从静触点42流到静触点43和静触点44,从而使得电磁开关中的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分别得电,从而使得起动机正常工作。
由于动触片475为薄板冲压而成,接触后可发生弹性变形,这样就可以保证动静触点接触接触过程中,动静触点可以接触实,接触过程中产生的电弧较小,提高了触点的使用寿命。
同样为了进一步提高继电器三个动静触点接触的稳定性,降低接触时产生的电弧,提高触点的使用寿命,继电器中柱塞49和芯轴48的接触面可以设置成锥面或者圆弧面,此处不再赘述。
同样为了抑制电磁开关50II端断电瞬间产生的感应电压,降低起动机对整车产生的干扰噪音,同时提高继电器触点的使用使用寿命;可在所述电磁开关中保持线圈上并联一个抑制线圈感应电压的装置,如二极管、TVS管、电阻等;或者将该抑制装置设置在继电器中,该装置串联在继电器第三静触点与线圈负极端子之间,并与电磁开保持线圈并联。
同样为了降低继电器线圈断电瞬间产生的干扰噪音,可以在所述继电器中给继电器线圈并联一个抑制线圈感应电压的装置,如二极管、TVS管、电阻等。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上述触点结构,继电器的动触片与三个静触点接触效果更加稳定,有效地避免了动静触点接触不良等现象导致的焊死或者触点异常损坏现象,提高了起动机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电磁开关中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的匝数不必要求相等或相近,可以相差很大,甚至采用一个电阻代替吸引线圈,这样起动机的慢转时旋转力矩可以调整的较大,而驱动齿轮作用在飞轮齿圈端面的作用力可以调整的很低,这样起动机的啮合效果会更优,有效地避免起动机顶齿故障的发生,起动机耐久性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连接的电磁开关以及与所述电磁开关连接的继电器;所述电磁开关包括保持线圈和吸引线圈,所述继电器包括支撑盖、邻近支撑盖设置的静触点、与静触点对应的动触片、设置动触片的芯轴、提供芯轴轴向滑动的柱塞、设置在芯轴和柱塞外周的线圈组件、对柱塞施加回复力的回复弹簧以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线圈及保持线圈的首端各自独立设置并对外引出;所述保持线圈和/或继电器线圈上还并联有一个抑制线圈感应电压装置;所述静触点为三个,其中的第一静触点与所述起动机的蓄电池端子相连,第二静触点与吸引线圈端子相连接,第三静触点与保持线圈端子相连接;所述动触片上设有对应所述三个静触点的三个接触端,所述三个接触端的至少其中之一与静触点接触时能够产生弹性变形;所述柱塞与所述芯轴的接触端面为相配的锥面或圆弧面;
其中,所述吸引线圈的匝数为零或所述吸引线圈为一限流电阻,并通过调整所述限流电阻来调整起动机慢转力矩,以保证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实现起动机柔性啮合;所述吸引线圈和保持线圈首端分开连接以分别控制;断电时,所述吸引线圈与保持线圈均处于断路状态;所述吸引线圈根据需要的啮合力矩自由调整;所述保持线圈的匝数多且无需反绕,以保证所述保持线圈的电流密度小且温升速率显著减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曲面形状,所述三个接触端均为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薄板冲压成弯曲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抑制线圈感应电压装置为二极管、TVS管或电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第一动触片为板材冲压而成且不能产生弹性变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第二动触片为薄板冲压成弯曲形状且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用于设置所述第三静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为两个,第一动触片为薄板冲压成弯曲形状且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静触点与第二静触点,第二动触片为板材冲压而成且不能产生弹性变形,用于设置所述第三静触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片与所述芯轴之间还设有一超行程弹簧。
CN201610855501.7A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Active CN107869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5501.7A CN10786941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55501.7A CN10786941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9416A CN107869416A (zh) 2018-04-03
CN107869416B true CN107869416B (zh) 2024-01-05

Family

ID=61751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55501.7A Active CN107869416B (zh) 2016-09-27 2016-09-27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94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789A (zh) * 2004-05-24 2005-11-30 陈欢 分两步接触的大电流触头
CN2899080Y (zh) * 2006-01-14 2007-05-09 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02222588A (zh) * 2010-04-16 2011-10-19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CN102777305A (zh) * 2012-06-25 2012-11-14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CN202971004U (zh) * 2012-12-10 2013-06-05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起动继电器及柔性啮合起动机
CN206071782U (zh) * 2016-09-27 2017-04-05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02789A (zh) * 2004-05-24 2005-11-30 陈欢 分两步接触的大电流触头
CN2899080Y (zh) * 2006-01-14 2007-05-09 桂林机床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继电器
CN102222588A (zh) * 2010-04-16 2011-10-19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CN102777305A (zh) * 2012-06-25 2012-11-14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CN202971004U (zh) * 2012-12-10 2013-06-05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起动继电器及柔性啮合起动机
CN206071782U (zh) * 2016-09-27 2017-04-05 北京佩特来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9416A (zh)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6781B2 (en) Auxiliary mesh type starter
JP5573320B2 (ja) スタータおよびエンジン始動装置
CN104121129B (zh) 设置有结合了冲击电流抑制功能的电磁螺线管的起动机
US9070525B2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for starter
CN102097256A (zh) 具有增强的操作稳定性的电磁开关
US9353720B2 (en) Starter adapted to idle stop system of vehicle
US9470200B2 (en) Starter adapted to idle stop system of vehicle
US10147575B2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for starter
CN103114949A (zh) 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及其电子继电器
JP4367401B2 (ja) スタータ
US3084561A (en) Coaxial solenoid for starter motors
JP6011424B2 (ja) 電磁ソレノイド装置
CN104976010A (zh) 发动机起动装置
CN107869416B (zh)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JP5535704B2 (ja) スタータ
WO2014077103A1 (ja) 電磁スイッチ
CN202055968U (zh) 一种即停即起电柔性啮合起动机
CN203146191U (zh) 辅助啮合式起动机及其电子继电器
WO2015007119A1 (zh) 一种改进的强制啮合式起动机
EP0218880B1 (en) Switch device for starter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6020650A (en) Electromagnetic switch having variable magnetic resistance
CN206071782U (zh) 一种辅助啮合式起动机
JP3885568B2 (ja) スタータ
CN110739183A (zh) 汽车起动机及其电磁开关
JPS6310303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