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7745B -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7745B
CN107867745B CN201711195357.XA CN201711195357A CN107867745B CN 107867745 B CN107867745 B CN 107867745B CN 201711195357 A CN201711195357 A CN 201711195357A CN 107867745 B CN107867745 B CN 1078677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lades
mixer
shaft
pad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953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7745A (zh
Inventor
李伟光
范文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1953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77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7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7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77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77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001/007Processes including a sedimentation step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给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混合、反应、沉淀时间长、效果差、对水量变化适应性差及排泥不畅的问题。本发明的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的下部均安装有排泥系统,管式混合器安装在絮凝反应池的进水管上,沉淀池安装在絮凝反应池的出水端,沉淀池的上部设有出水渠,管式混合器为强扰流混合器,管式混合器与絮凝反应池之间通过过渡管段连接,配水设备安装在过渡段内,排泥水回流管的一端与管式混合器的上部连接,排泥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沉淀池和管式混合器内的排泥系统连接。本发明用于给水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给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多为常规处理工艺,而RJM集成工艺是指强扰流混合-水力桨絮凝-低脉动沉淀集成工艺,一般常规处理工艺分为混凝沉淀原理或澄清原理,其存在以下主要缺点:
混合部分采用常规的管道或机械混合致使药液与水的混合时间长(一般为30-60S)并且混合不够均匀充分。
絮凝反应工艺通常利用机械絮凝,隔板絮凝,折板絮凝及网格絮凝等常规工艺,反应时间一般为20-30min,反应时间较长,从而导致絮凝反应池占地面积较大,对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同时常规的絮凝反应池中流速流态较难控制,致使絮凝反应效果不理想,出水水质呈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并且增加了后续沉淀池的工作负荷。沉淀工艺部分通常采用常规的斜板或斜管沉淀工艺,沉淀池自身的表面负荷较低、沉淀池面积较大,同时絮体在沉淀池内有较多的泄露,沉淀池的出水水质稳定性无法保证,水质指标提升不明显,沉淀效率较低和沉淀效果不理想。同时沉淀池内斜管、斜板及相应构件、设备容易老化,影响沉淀效果,且这些材料使用时间较短,维修更换成本较高。
常规的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排泥部分采用穿孔管排泥,由于原水水质以及排泥管自身的开孔问题容易使排泥管堵塞导致排泥不够顺畅影响出水水质。
综上所述,现有给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混合、反应、沉淀时间长、效果差、无法易适应水量变化及排泥不畅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给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在水处理过程中存在混合、反应、沉淀时间长、效果差、无法易适应水量变化及排泥不畅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它包括管式混合器、絮凝反应池、沉淀池、排泥系统和出水渠,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的下部均安装有排泥系统,管式混合器与絮凝反应池的上部连接,沉淀池安装在絮凝反应池的一侧,出水渠与沉淀池的上部连接,它还包括过渡管段、配水设备和排泥水回流管,管式混合器为强扰流混合器,管式混合器与絮凝反应池之间通过过渡管段连接,配水设备安装在过渡管段内,排泥水回流管的一端与管式混合器的上部连接,排泥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沉淀池和管式混合器内的排泥系统连接。
进一步地,管式混合器包括混合器管壁、加药管、法兰盘和强扰流构件,法兰盘安装在混合器管壁的一端并与管式混合器连接,加药管安装在混合器管壁上并与混合器管壁的内部连通,强扰流构件沿管式混合器的长度方向安装在管式混合器内。
进一步地,强扰流构件包括桨轴和多个桨叶,桨轴沿长度方向安装在混合器管壁内,多个桨叶转动套装在桨轴上。
进一步地,絮凝反应池包括多个水力桨构件和多个竖井,每个竖井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水力桨构件。
进一步地,排泥系统包括多个重力排泥斗和多个排泥管,多个重力排泥斗与絮凝反应池和沉淀池的排泥端连接,每个重力排泥斗与一个排泥管连接。
进一步地,沉淀池包括集水槽和低脉动沉淀装置,集水槽和低脉动沉淀装置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出水渠安装在集水槽一侧。
进一步地,低脉动沉淀装置包括低脉动稳流器和多个斜板,低脉动稳流器安装在多个斜板上。
更进一步地,它还包括管道泵,管道泵安装在排泥水回流管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的给水设备采用强扰流混合器缩短混合时间到3s,混合效果以及设备适应流量变化的能力提高了30-50%。
2、本发明的絮凝反应池中设有水力桨构件,该水力桨构件(见图10~图12)使得反应时间仅为8-15分钟,与现有的絮凝时间相比20-30min缩短了至少一半,絮凝反应的效果提高了一倍以上,对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3、本发明的设备沉淀池内设有低脉动沉淀装置,此装置兼有斜板沉淀设备和澄清池悬浮泥渣层的优点,沉淀池负荷能够达到一般斜管(斜板)沉淀设备的2倍以上,沉淀效果明显改善,在投药量合适的情况下,沉淀池出水浊度能够稳定在1NTU以下。
4、本发明的排泥系统采用多斗式重力排泥,此系统类似于大阻力配水系统,在排泥斗底处克服了水力阻力和配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使每个排泥孔处的压力达到均匀一致,同时沉淀池沉泥密实,排泥水较少,减少排泥运行费用,并克服了穿孔管排泥存在的易堵塞的缺点。
5、本发明采用了强扰流混合器,该设备较常规工艺节省投药量30%以上,同时无机械动设备,管理人员少,节省电费及运行管理费,制水成本低。
6、本发明的设备运行初期不需复杂的启动调试,投药正常后,2小时即可得到理想的出水水质。
7、本发明较常规设备可节省50%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主剖面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俯视结构图;
图3是管式混合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图3沿A—A处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低脉动斜板沉淀装置。
图6是水力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强扰流构件13为2个桨叶13-2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强扰流构件13为2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圆形孔2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强扰流构件13为2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三角形孔21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强扰流构件13为2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菱形孔22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强扰流构件13为3个桨叶13-2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强扰流构件13为3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圆形孔24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强扰流构件13为3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三角形孔25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强扰流构件13为3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菱形孔26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强扰流构件13为4个桨叶13-2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强扰流构件13为4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圆形孔28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强扰流构件13为4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三角形孔29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强扰流构件13为4个桨叶13-2时,且每个桨叶13-2上开设多个菱形孔30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2叶水力桨44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3叶水力桨44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21”型3叶水力桨33,即2个大叶片1个小叶片,大叶片为标准桨叶,小叶片为标准叶片规格的4/5;
图22是“12”型3叶水力桨34,即1个大叶片2个小叶片,大叶片为标准桨叶,小叶片为标准叶片规格的4/5;
图23是4叶水力桨44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22”型4叶水力桨36,即2个大叶片2个小叶片,大叶片为标准桨叶,小叶片为标准叶片规格的4/5;
图25a)是低脉动沉淀装置9为“1”型低脉动斜板稳流构件37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25b)是低脉动沉淀装置9为“1”型低脉动斜板稳流构件37时B-B处的剖视图;
图26a)是低脉动沉淀装置9为“S”型低脉动斜板稳流构件38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26b)是低脉动沉淀装置9为“S”型低脉动斜板稳流构件38时C-C处的剖视图;
图27a)是低脉动沉淀装置9为交错型低脉动斜板稳流构件39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27b)是低脉动沉淀装置9为交错型低脉动斜板稳流构件39时D-D处的剖视图;
图28a)是低脉动沉淀装置9为“C”型低脉动斜板稳流构件40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28b)是低脉动沉淀装置9为“C”型低脉动斜板稳流构件40时E-E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它包括管式混合器1、絮凝反应池2、沉淀池4、排泥系统5和出水渠6,絮凝反应池2和沉淀池4的下部均安装有排泥系统5,管式混合器1与絮凝反应池2的上部连接,沉淀池4安装在絮凝反应池2的一侧,出水渠6与沉淀池4的上部连接,它还包括过渡管段3、配水设备8和排泥水回流管17,管式混合器1为强扰流混合器,管式混合器1与絮凝反应池2之间通过过渡管段3连接,配水设备8安装在过渡管段3内,排泥水回流管17的一端与管式混合器1的上部连接,排泥水回流管17的另一端与沉淀池4和管式混合器1内的排泥系统5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器为强扰流混合器,絮凝反应池部分为竖井或廊道结构,竖井(或廊道)内部设置水力桨结构,同时在絮凝反应池2的底部安装设置新型排泥系统,过渡段内设置配水设备,沉淀池内设置有低脉动沉淀设备,并设置相应的集水设备以及出水渠,底部设置排泥系统。其有益效果是:该给水设备采用强扰流混合器大大缩短混合时间。反应池中设置水力桨絮凝装置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果,对原水水量和水质变化的适应性较强。由于采用新型的水处理技术使本设备较常规设备节省50%占地面积,节省了大量的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本实施方式通过强扰流混合器完成药剂的均匀扩散、高效混合;通过不同组合形式的水力桨絮凝工艺实现絮体的快速形成,有效提高絮体的密实度及大小,同时使絮凝反应过程中絮凝剂投加量最低;通过低脉动沉淀装置完成絮体的快速沉淀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3、图4、图7至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管式混合器1包括混合器管壁11、加药管12、法兰盘14和强扰流构件13,法兰盘14安装在混合器管壁11的一端并与管式混合器1连接,加药管12安装在混合器管壁11上并与混合器管壁11的内部连通,强扰流构件13沿管式混合器1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管式混合器11内。如此设置,缩短混合时间。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3、图4、图7至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强扰流构件13包括桨轴13-1和多个桨叶13-2,桨轴13-1沿长度方向安装在混合器管壁11内,多个桨叶13-2转动套装在桨轴13-1上。如此设置,缩短混合时间。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强扰流构件13还包括多个支撑架和多个密封轴承,多个支撑架套装在桨轴13-1上,并支撑混合器管壁11和桨轴13-1。支撑架为“十”字形支撑架,中间开设有轴孔,多个桨叶13-2通过多个密封轴承转动套装在桨轴13-1上。
本实施方式的强扰流构件13在实际使用时,为了能够实现转速达到500-1000转/分钟的强扰流,强扰流构件13的具体排布结构如下:
支撑架将混合器管壁11内平均分割成5段混合区域,20组动态桨叶13-2平均分成五组动态桨叶13-2,每段混合区域内安装有一组动态桨叶13-2,每组动态的桨叶数量沿水流方向呈梯度分布,且每组动态桨叶13-2转动套装在桨轴13-1上。
每组动态桨叶13-2的桨叶数量沿水流方向呈梯度分布时,桨叶数量沿水流方向依次为2叶桨、3叶桨、4叶桨、3叶桨和2叶桨。
五组动态桨叶13-2的旋转方向为:前三组动态桨叶13-2沿水流方向顺时针转动,后两组动态桨叶13-2沿水流方向逆时针转动。或者五组动态桨叶13-2的旋转方向为:相邻两组动态桨叶13-2的旋转方向相反。
在实现管式混合器1的强扰流时采用的上述实施例,速度梯度分布更合理,在此状态下颗粒碰撞更加合理,最终絮体颗粒更加密实,粒度更加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絮凝反应池2包括多个水力桨构件7和多个竖井,每个竖井内沿水流方向安装有多个桨轴相互平行的水力桨构件7。如此设置,湍流状态更加均匀。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水力桨构件7包括反应池体7-1、进水管7-5、出水管7-6、溢流管7-7、多根絮凝反应桨轴7-3和多个絮凝反应桨叶7-4,
进水管7-5安装在絮凝反应池体7-1的左侧,出水管7-6安装在絮凝反应池体7-1的右侧,多个隔板7-2呈纵横交错布置并将反应池体7-1内分割成36个竖井,进水从进水管7-5的进水端呈往复流动流向出水管7-6一侧流出,溢流管7-7与竖井通道的一侧连接,所述36个竖井通道中的每个竖井通道内沿竖井通道长度方向均布置多根相互平行的桨轴3,36个竖井中的桨轴3上分三组不同的间距和数量转动布置的多个水力桨44。每个竖井内沿竖井通道长度方向均布置四根桨轴3。
结合图19至图24说明,36个竖井通道中按照水流方向算起:第1-13个竖井通道为第一组竖井,第14-26个竖井通道为第二组竖井,第27-36个竖井通道为第三组竖井;第一组竖井通道内的每根水力桨轴3上沿桨轴3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16个水力桨44;第二组竖井通道内的每根桨轴3上沿桨轴3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8个水力桨44;第三组竖井通道内的每根桨轴3上沿桨轴3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6个水力桨44。
36个竖井通道中的每个竖井通道的相邻两根桨轴3上的水力桨44旋转方向不同。
絮凝反应每个竖井通道的相邻两根桨轴3上的水力桨44采用对称的旋转方式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水力桨构件7通过控制水力桨絮凝设备的内置桨叶布置形式,使絮凝池中湍流状态更加均匀,速度梯度分布更合理,在此状态下颗粒碰撞更加合理,最终使絮体颗粒更加密实,粒度更加均匀,易于在沉淀池中沉降去除,同时絮体形成时间缩短一倍,絮凝效果提高1.5倍,较传统工艺节约絮凝反应池的有效容积50%以上,基建费用降低至少一半,药耗降低20%以上,水头损失降低30%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图6中的箭头所示为水流方向,沿水流方向将絮凝池分为1~36号竖井,各竖井当中均设置4组桨轴,径向相邻桨叶采用对称旋转方式;1~13个竖井同轴水力桨桨叶等距设置16个,14~26个竖井同轴水力桨桨叶等距设置8个,27~36个竖井中水力桨桨叶等距设置6个,桨叶均采用两叶水力桨。水力桨在水流的驱动作用下旋转,并在絮凝池中的连续分布形成了湍动强度从强到弱,又从弱到强的周期性变化过程,有利于絮体成长。水流通过水力桨时,水力桨起到了导流作用,并形成旋流。水流依次流经连续的水力桨,致使竖井中湍动能不断起伏变化。在水力桨处获得最大湍动能,产生大量微涡旋。而在两水力桨间的流动时,湍动能呈缓慢递减趋势。连续的水力桨形成的持续导流扰流作用,使得湍动能的增强衰减不断波动,有利于控制微涡旋的生成。同时受到桨叶壁面的影响,从而导致水流方向及流速分布的改变,并伴随流体微团间的动量传递,增加流体的湍流强度,提高了絮凝池中的传质速率和湍流扩散系数。相同直径的涡旋做旋转运动时,转速越大,受到壁面的影响越大;相同转速下的涡旋,旋转半径越小,受到壁面的影响越大;因此,絮凝初期涡旋的转速越高,直径越小絮凝剂的扩散传质效率越高。其次,组合涡形成了流层之间较大的流速差,造成流层中携带微粒的相对运动,从而增加了微粒的碰撞几率;最后,涡流的旋转作用形成离心惯性力,造成颗粒沿涡旋径向运动,从而增加了微粒的碰撞几率。以上因素有效地促进了水中颗粒的扩散、碰撞、凝聚。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排泥系统5包括多个重力排泥斗和多个排泥管,多个重力排泥斗与絮凝反应池2和沉淀池4的排泥端连接,每个重力排泥斗与一个排泥管连接。如此设置,在排泥斗底处克服了水力阻力和配水系统压力不均匀的影响,使每个排泥孔处的压力达到均匀一致,同时沉淀池沉泥密实,排泥水较少,减少排泥运行费用,并克服了穿孔管排泥存在的诸多缺点。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或四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沉淀池4下部的多个排泥管之间连通并将污泥汇集在一根排泥管中,所述汇集在一根排泥管中的污泥与排泥水回流管17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管式混合器1下部的多个排泥管之间连通并将污泥汇集在一根排泥管中,所述汇集在一根排泥管中的污泥与排泥水回流管17的另一端连接。
便于及时将污泥排出。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沉淀池4包括集水槽10和低脉动沉淀装置9,集水槽10和低脉动沉淀装置9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出水渠6安装在集水槽10一侧。如此设置,本装置在充分利用沉淀机理的基础上,在装置内设置涡旋强度控制区域,减弱沉淀池中沉淀区下部一定位置水流中的大涡旋强度,减少沉淀区水流的脉动。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5、图25a)至图28b)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低脉动沉淀装置9包括低脉动稳流器15和多个斜板16,低脉动稳流器15安装在多个斜板16上。如此设置,颗粒碰撞更加合理。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或六相同。
低脉动沉淀池的使用也进一步保障了出水水质。由于其斜板间距较小,仅为2厘米,同时在斜板间一定位置处与水流方向平行设置稳流构件,这种设置形式,大大降低了斜板间涡旋脉动的产生。在低温条件下,由于水体的动力粘滞系数增大,水中的颗粒沉降速度减小,即在相同上升流速下,一定尺度的颗粒在常温期能够被有效去除,但低温状态下去除率降低,从而影响出水水质,这种状态下运行也会增加水厂中滤池的运行负荷,因此冬季北方水厂多采用降负荷运行来保障水处理效果。而由于小间距斜板具有间距小、无侧向约束、排泥面和沉泥面相等的特点,间距的减小使矾花沉淀距离也明显减少,为更多小颗粒沉淀增加了可能性;同时间距减少使得水力阻力增大,流量在沉淀池中的分布趋于均匀,与斜管相比明显地改善了沉淀条件;低脉动斜板沉淀池当中基本无侧向约束,其沉淀面积与排泥面积近似相等,使得它的排泥性能远优于其他形式的浅池沉淀池,从而更有利于在运行过程中矾花沉降和彻底排泥,为其实现更好的处理效果提供了条件。
在强扰流混合器、水力桨絮凝池及低脉动斜板沉淀池的协同作用下,能够有效保障RJM工艺系统出水,同时起到对药耗的有效控制,能够在降低药耗的情况下保证生产性系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还包括管道泵18,管道泵18安装在排泥水回流管17内。如此设计,便于将污泥及排出,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管道泵18为两个,沉淀池4下部和管式混合器1下部的多个排泥管之间连通并将污泥汇集在一根排泥管中,每根排泥管中安装有一个管道泵18。
湍流凝聚接触絮凝沉淀给水处理技术:是在总结传统的处理工艺理论基础上,根据微水动力学原理、胶体物理化学原理,融合流体边界层分离、澄清池接触絮凝和撞击流理论,提出的新的絮凝沉淀机理。在该理论技术基础上研制开发如下工艺设备。
强扰流混合器:利用流体微水动力学机理来控制混合微观过程和宏观过程,其原理为:水流通过混合器时,在高速旋转的叶片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涡旋,并在其后的空间衰减,产生高频涡流,从而使混凝剂复杂的水解产物与原水中的胶体颗粒得到充分混合。较常规设备节省投药量30%以上。
水力桨絮凝装置:主要原理是利用边界层脱离理论和颗粒碰撞的惯性效应,在絮凝池中沿水流方向设置水力桨,水流流经水力桨作用后产生高频谱涡旋,增加颗粒碰撞次数,提高有效碰撞率。水力桨絮凝装置为药剂与水中的颗粒充分接触提供良好的微水动力学条件,在絮凝池末端可产生密实的易沉淀的矾花颗粒。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原水水质和用水规模,按照絮凝要求进行水力分级和流态控制,控制水中微涡旋(耗能涡旋)在水中的产生、分布密度及发生的频率,可得到理想的絮凝效果。由于强化了絮凝过程,在水质难处理期,仍可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
水力桨絮凝利用不同组合的水力桨形成旋流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数量众多、尺寸各异的小涡旋、微涡旋,极大地改善了絮凝反应过程中的水力条件,有效地提高了絮体颗粒间的碰撞几率及凝聚效率。它为药剂与水中的颗粒充分接触提供良好的微水动力学条件,在絮凝反应过程中产生密实的易沉淀的矾花颗粒。反应时间仅需15min。
低脉动沉淀装置:综合利用沉淀机理和接触絮凝机理完成沉淀池中的颗粒分离过程。主要原理是综合利用沉淀机理和接触絮凝机理完成沉淀池中颗粒的分离过程。本装置在充分利用沉淀机理的基础上,在装置内设置涡旋强度控制区域,减弱沉淀池中沉淀区下部一定位置水流中的大涡旋强度,减少沉淀区水流的脉动。当水流在进入该装置后,这种结构的特殊性能进一步控制接触絮凝的过程,通过改变流速流态,提高矾花颗粒在装置内接触碰撞的几率,彼此吸附连接,只有尺度和密度足以克服水流浮力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矾花颗粒才能有效沉降,在不断下沉的过程中不断吸附微小粒径的矾花颗粒,直至脱离沉淀装置。当矾花的重力同水流顶托力及相关作用力维持动态平衡时,更增强了接触絮凝沉淀作用,在装置内一定位置形成密实的、抗冲击能力强、可自动更新且更新周期短的动态悬浮泥渣层,这样使悬浮泥渣层时刻保持很强的过滤、吸附、纳污能力,沉淀效果明显提升,沉淀符合提高50%,上升流速可达到2.5mm/s。

Claims (5)

1.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它包括管式混合器(1)、絮凝反应池(2)、沉淀池(4)、排泥系统(5)和出水渠(6),絮凝反应池(2)和沉淀池(4)的下部均安装有排泥系统(5),管式混合器(1)与絮凝反应池(2)上,沉淀池(4)安装在絮凝反应池(2)的出水端,沉淀池(4)的上部设有出水渠(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过渡管段(3)、配水设备(8)和排泥水回流管(17),
管式混合器(1)为强扰流混合器,管式混合器(1)包括混合器管壁(11)、加药管(12)、法兰盘(14)和强扰流构件(13),法兰盘(14)安装在混合器管壁(11)的一端并与管式混合器(1)连接,加药管(12)安装在混合器管壁(11)上并与混合器管壁(11)的内部连通,强扰流构件(13)沿管式混合器(1)的长度方向安装在管式混合器(1)内;强扰流构件(13)包括多个支撑架、多个密封轴承、桨轴(13-1)和多个桨叶(13-2),桨轴(13-1)沿长度方向安装在混合器管壁(11)内,多个桨叶(13-2)转动套装在桨轴(13-1)上;多个支撑架套装在桨轴(13-1)上,并支撑混合器管壁(11)和桨轴(13-1),支撑架为“十”字形支撑架,中间开设有轴孔,多个桨叶(13-2)通过多个密封轴承转动套装在桨轴(13-1)上;强扰流构件(13)的转速为500-1000转/分钟,支撑架将混合器管壁(11)内平均分割成5段混合区域,20组桨叶(13-2)平均分成五组桨叶(13-2),每段混合区域内安装有一组桨叶(13-2),每组动态的桨叶数量沿水流方向呈梯度分布,且每组桨叶(13-2)转动套装在桨轴(13-1)上;桨叶数量沿水流方向依次为2叶桨、3叶桨、4叶桨、3叶桨和2叶桨;五组桨叶(13-2)的旋转方向为:前三组桨叶(13-2)沿水流方向顺时针转动,后两组桨叶(13-2)沿水流方向逆时针转动,或者五组桨叶(13-2)的旋转方向为:相邻两组桨叶(13-2)的旋转方向相反;
絮凝反应池(2)与沉淀池(4)之间通过过渡管段(3)连接,配水设备(8)安装在过渡管段(3)内;
絮凝反应池(2)包括多个水力桨构件(7)和多个竖井,每个竖井内安装有至少一个水力桨构件(7);水力桨构件(7)包括反应池体(7-1)、进水管(7-5)、出水管(7-6)、溢流管(7-7)、多根絮凝反应桨轴(7-3)和多个絮凝反应桨叶(7-4),
进水管(7-5)安装在反应池体(7-1)的左侧,出水管(7-6)安装在反应池体(7-1)的右侧,多个隔板(7-2)呈纵横交错布置并将反应池体(7-1)内分割成36个竖井,进水从进水管(7-5)的进水端呈往复流动流向出水管(7-6)一侧流出,溢流管(7-7)与竖井通道的一侧连接,所述36个竖井通道中的每个竖井通道内沿竖井通道长度方向均布置多根相互平行的桨轴,36个竖井中的桨轴上分三组不同的间距和数量转动布置的多个水力桨(44),每个竖井内沿竖井通道长度方向均布置四根桨轴;36个竖井通道中按照水流方向算起:第1-13个竖井通道为第一组竖井,第14-26个竖井通道为第二组竖井,第27-36个竖井通道为第三组竖井;第一组竖井通道内的每根水力桨轴上沿桨轴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16个水力桨(44);第二组竖井通道内的每根桨轴上沿桨轴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8个水力桨(44);第三组竖井通道内的每根桨轴上沿桨轴长度方向等间距安装6个水力桨(44);36个竖井通道中的每个竖井通道的相邻两根桨轴上的水力桨(44)旋转方向不同;
排泥水回流管(17)的一端与管式混合器(1)的上部连接,排泥水回流管(17)的另一端与沉淀池(4)和管式混合器(1)内的排泥系统(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排泥系统(5)包括多个重力排泥斗和多个排泥管,多个重力排泥斗与絮凝反应池(2)和沉淀池(4)的排泥端连接,每个重力排泥斗与一个排泥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沉淀池(4)包括集水槽(10)和低脉动沉淀装置(9),集水槽(10)和低脉动沉淀装置(9)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出水渠(6)安装在集水槽(10)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低脉动沉淀装置(9)包括低脉动稳流器(15)和多个斜板(16),低脉动稳流器(15)安装在多个斜板(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管道泵(18),管道泵(18)安装在排泥水回流管(17)上。
CN201711195357.XA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1078677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5357.XA CN107867745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95357.XA CN107867745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7745A CN107867745A (zh) 2018-04-03
CN107867745B true CN107867745B (zh) 2020-12-25

Family

ID=61754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95357.XA Active CN107867745B (zh) 2017-11-24 2017-11-24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774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9170B (zh) * 2021-05-26 2022-12-27 苏州吴林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混凝沉淀池的污水预处理设备
CN115259593B (zh) * 2022-08-23 2023-12-01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管道流动固化处理淤泥主动式和被动式增强均化混合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0918Y (zh) * 1993-02-26 1993-12-29 冯良荣 旋涡式混合器
CN2793061Y (zh) * 2005-06-15 2006-07-05 徐立群 V型沉淀一体化给水设备
CN103214070A (zh) * 2013-04-28 2013-07-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带有水力桨的隔板絮凝设备
CN204352773U (zh) * 2014-12-23 2015-05-27 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涡旋列管式混合器
CN104923110A (zh) * 2015-06-30 2015-09-23 无锡宝丰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均化设备
CN205435630U (zh) * 2016-03-25 2016-08-10 信阳华电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漩涡动态管道式混合器
CN206414997U (zh) * 2016-10-18 2017-08-18 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涉及微水动力学的旋动式混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50918Y (zh) * 1993-02-26 1993-12-29 冯良荣 旋涡式混合器
CN2793061Y (zh) * 2005-06-15 2006-07-05 徐立群 V型沉淀一体化给水设备
CN103214070A (zh) * 2013-04-28 2013-07-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带有水力桨的隔板絮凝设备
CN204352773U (zh) * 2014-12-23 2015-05-27 南京国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涡旋列管式混合器
CN104923110A (zh) * 2015-06-30 2015-09-23 无锡宝丰石化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均化设备
CN205435630U (zh) * 2016-03-25 2016-08-10 信阳华电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漩涡动态管道式混合器
CN206414997U (zh) * 2016-10-18 2017-08-18 上海立源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涉及微水动力学的旋动式混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7745A (zh) 2018-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4407B (zh) 一种具有回旋式环形通道的无耙浓缩机
CN107337263A (zh) 竖流式混凝沉淀及气浮两用池
CN102228759A (zh) 污水过滤器
CN112897750A (zh) 一种立体自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886307U (zh) 一种具有回旋式环形通道的无耙浓缩机
CN107867745B (zh) 一种rjm集成工艺水处理设备
CN205730485U (zh) 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
CN108328786A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207532859U (zh) 溢流式水处理装置
CN213803070U (zh) 一种大流量循环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设备
CN203625180U (zh) 机械混凝污水处理沉淀过滤池
CN206188544U (zh) 一种钢制新型水厂式净水装置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108946890B (zh) 一种集净化与浓缩为一体的污水处理系统
JP5468316B2 (ja) 固液分離装置
CN105771337B (zh) 一种高效的固液分离装置及其应用
CN206126924U (zh) 一种微涡旋絮凝反应池
CN102874910A (zh) 一种混凝-沉淀一体化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CN215049237U (zh) 一种立体自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737785Y (zh) 环翼式水力循环澄清池
CN202155108U (zh) 污水过滤器
CN107149798A (zh) 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
CN213803069U (zh) 一种周边传动式大流量循环造粒流化床高速固液分离设备
CN213221092U (zh) 一种高效旋流沉淀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