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63666A - 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63666A
CN107863666A CN201710988695.2A CN201710988695A CN107863666A CN 107863666 A CN107863666 A CN 107863666A CN 201710988695 A CN201710988695 A CN 201710988695A CN 107863666 A CN107863666 A CN 107863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ositive
housing
spring
conductiv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86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63666B (zh
Inventor
李靖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ue Jie Intelligent Park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98869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6366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63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36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636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636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01R31/065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with built-in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该可调车载充电器包括外壳、充电头、电极环组件、弹性触点组件、正极组件及负极组件,充电头沿其自身轴线可旋转地连接至外壳,电极环组件包括第一基板、正极导电圆环及负极导电圆盘,正极导电圆环与负极导电圆盘同心设置于第一基板上,弹性触点组件包括第二基板、正极顶针及负极顶针,正极顶针和负极顶针滑动穿设在第二基板上,正极顶针的头部与正极导电圆环相抵,负极顶针的头部与负极导电圆盘相抵,正极组件设置于外壳的前部且与正极顶针电性连接,负极组件设置于外壳的周壁且与负极顶针电性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USB接口朝向的自由调节。

Description

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多媒体设备如手机、数码相机、PDA等电子产品,正渐成为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移动多媒体设备都配备有充电器,而这些充电器均需要插接在市电插座上进行充电,因此限制了充电的场所,致使移动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者外出或旅游时只能多携带几块备用电池或者寻找到可插接市电的场所再进行充电。
与此同时,汽车逐渐走近我们的生活,呈现平民化的趋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乘坐汽车出行的机会越来越多,很多汽车中已经开始配备相应的车载充电器,作为必要的零部件,同时,一些车载设备也随之诞生,并利用该车载充电器供电,例如行车记录仪、智能车载后视镜等。
车载充电器是一种直流输入型的充电器,在使用时,将车载充电器插在汽车点烟器插座上与汽车所用的电池直接连接而获取电力,使移动多媒体设备能利用汽车电源进行充电,增加了移动多媒体设备的充电场所。
车载充电器在其一端的端部以及侧壁设置有电极部,而另一端通常设置有USB接口,在使用时,将车载充电器的一端插入至汽车点烟器插座内,通过端部及侧壁的电极部接入汽车电源系统输入的电源,USB接口可以为手机、车载设备充电。然而,汽车的主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成员都有使用USB接口充电的需求,所以,在使用时,如果能够旋转车载充电器,使得USB接口朝向用户所需的一侧,则给用带来的便利。
相关技术中,有些的车载充电器可以调节USB接口的俯仰角度,但不能沿车载充电器的轴线方向旋转USB接口,进而旋转调节USB接口的朝向,如果要调节USB接口的朝向,则只能拔出车载充电器选择合适的角度重新插入至汽车点烟器插座内,但是,这种拔出动作导致车载充电器断电,进而引起手机、车载设备断电,例如行车记录仪,在断电后停止记录并且自动关机,需要用户手动重新启动才能正常记录,如此,给用户造成诸多不便,还给行车带来了安全隐患。或者,只能将整个车载充电器在汽车点烟器插座内强制旋转,这种强制旋转车载充电器的方式,容易导致车载充电器上的电极部发生变形,进而引起接触不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调车载充电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可调车载充电器的车载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插接端及接口端;
充电头,所述充电头包括壳体、端盖、PCB电路板及USB接口,所述壳体的轴线与所述外壳的轴线重合,且所述壳体的一端沿其自身轴线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接口端,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PCB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USB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电性连接;
电极环组件,所述电极环组件包括第一基板、正极导电圆环及负极导电圆盘,所述第一基板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所述正极导电圆环与所述负极导电圆盘同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朝向所述接口端的表面;
弹性触点组件,所述弹性触点组件包括第二基板、正极顶针、负极顶针、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基板安装于所述接口端内,所述正极顶针和负极顶针滑动穿设在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正极顶针上且抵持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正极顶针的头部之间,以常驱动所述正极顶针朝向所述充电头滑动,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负极顶针上且抵持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负极顶针的头部之间,以常驱动所述负极顶针朝向所述充电头滑动;
所述正极顶针的头部与所述正极导电圆环相抵,所述负极顶针的头部与所述负极导电圆盘相抵,当所述充电头旋转时,所述正极顶针的头部沿所述负极顶针的轴线在所述正极导电圆环上相对滑动,所述负极顶针的头部沿自身轴线在所述负极导电圆盘上相对转动;
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所述正极组件设置于所述插接端的前部且与所述正极顶针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组件设置于所述插接端的周壁且与所述负极顶针电性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充电头可以相对于外壳沿其自身轴线旋转,如此,可以实现USB接口朝向的自由调节,切在调节时,不影响车载充电器的使用性能,此外,采用电极环组件与弹性触点组件形成滑动电性接触,如此,可以确保旋转时电性连接可靠。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可调车载充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多个弹性卡扣,多个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接口端的内壁形成有一圈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适于与多个所述弹性卡扣卡接,并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接口端可沿其自身轴线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正极组件包括正极导电帽及正极弹簧,所述正极导电帽套接于所述插接端的前部且沿所述径向可滑动,所述正极弹簧设置于所述插接端内且常驱动所述正极导电帽自所述插接端的前部伸出;
所述负极组件包括电极套筒、第一负极导电帽、第二负极导电帽及负极弹簧,其中,所述电极套筒设置于所述插接端内且沿所述插接端的径向延伸,所述电极套筒的两端穿设于所述插接端的周壁上,并使得所述电极套筒沿所述插接端的径向可滑动预定距离,所述电极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插接端的外径,使得所述电极套筒的两端部分凸出所述插接端;
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套设于所述电极套筒的一端且沿所述插接端的径向可滑动,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套设于所述电极套筒的另一端且沿所述插接端的径向可滑动;
所述负极弹簧设置于所述电极套筒内,且抵接在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自所述电极套筒的所述一端凸出,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自所述电极套筒的所述另一端凸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极套筒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可滑动穿设于所述插接端的周壁;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可滑动穿设于所述插接端的周壁;
中间导电体,所述中间导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之间,且与所述PCB电路板相连;
所述负极弹簧包括第一负极弹簧及第二负极弹簧,所述第一负极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和所述中间导电体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负极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和所述中间导电体的另一端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导电体包括圆柱段及分别形成于所述圆柱段两端的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所述第一外螺纹段与所述第一筒体的所述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外螺纹段与所述第二筒体的所述另一端螺纹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台阶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沿左右方向扣合并通过紧固件锁紧以形成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台阶孔;
所述第一筒体的所述一端具有第一肩部,所述第一肩部止挡于所述第一台阶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具有第一滑动间隙,所述第二筒体的所述一端具有第二肩部,所述第二肩部止挡于所述第二台阶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具有第二滑动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圆柱形头部,所述圆柱形头部的后端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卡槽;
第一半圆形侧壁部,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部自所述圆柱形头部的后端面向后突出形成,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的后端面的内缘向后突出形成第一凸沿;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圆柱形尾部及第二半圆形侧壁部,所述圆柱形尾部的前端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自所述圆柱形尾部的前端面向前突出形成,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的前端面的内缘向前突出形成第二凸沿;
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与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左右扣合并通过所述紧固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凸沿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所述第二凸沿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一台阶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部上,所述第二台阶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圆柱形头部内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安装一弹簧挡止件;
所述圆柱形头部的前部设置一通孔,所述正极导电帽的后端设有第三肩部,所述正极导电帽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三肩部挡止于所述圆柱形头部的前部内;
所述正极弹簧抵接于所述正极导电帽和所述弹簧挡止件之间,所述正极弹簧与所述PCB电路板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间导体具有向所述充电头延伸的负极插片,所述负极导电针的一端形成有负极结合件,所述负极插片与所述负极结合件插接;
所述弹簧挡止件具有一向前凸出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外侧套接一导电圈,所述正极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电圈外;所述导电圈具有向所述充电头延伸的正极插片,所述正极导电针的一端形成有正极结合件;所述正极插片与所述正极结合件插接。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调车载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可调车载充电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可调车载充电器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可调车载充电器另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可调车载充电器中负极组件的爆炸图;
图6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外壳10;
插接端D10;
接口端D11;
第一壳体101;
圆柱形头部1011;
第一半圆形侧壁部1012;
第一卡槽1013;
第一凸沿1014;
通孔H10;
第一台阶孔H11;
固定部1015;
第二壳体102;
圆柱形尾部1021;
第二半圆形侧壁部1022;
第二卡槽1023;
第二凸沿1024;
环形凸沿1025;
第二台阶孔H12;
弹性触点组件11;
第二基板111;
负极顶针112;
负极结合件1122;
第一弹簧113;
正极顶针114;
正极结合件1142;
第二弹簧115;
正极组件12;
正极导电帽121;
第三肩部1211;
正极弹簧122;
弹簧挡止件123;
导电圈124;
正极插片1241;
第三磁体125;
负极组件13;
第一筒体131;
第一肩部1311;
第二筒体132;
第二肩部1321;
第一负极导电帽133;
第二负极导电帽134;
第一负极弹簧135;
第二负极弹簧136;
中间导电体137;
圆柱段1371;
第一外螺纹段1372;
第二外螺纹段1373;
负极插片1374;
第一磁体138;
第二磁体139;
充电头20;
壳体201;
端盖202;
PCB电路板203;
USB接口204;
电极环组件21;
第一基板211;
负极导电圆盘212;
正极导电圆环213;
弹性卡扣22。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参照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包括外壳10、充电头20、电极环组件21、弹性触点组件11、正极组件12及负极组件13。
具体的,该外壳10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外壳10具有插接端D10及接口端D11;如图1所示,该插接端D10可以构造成大体的圆柱形,以便插入至汽车点烟器插座内,而接口端D11可以根据需要构造成各种形状。
充电头20包括壳体201、端盖202、PCB电路板203及USB接口204,所述壳体201的轴线与所述外壳10的轴线重合,且所述壳体201的一端沿其自身轴线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接口端D11,所述端盖202盖设于所述壳体201的另一端,所述PCB电路板203设置于所述壳体201内,所述USB接口204设置于所述壳体201的侧面并与所述PCB电路板203电性连接。
也就是说,该充电头20与外壳10同轴设置的,并且,充电头20的一端与外壳10的接口端D11相连,并能够相对于外壳10沿其共同的轴线旋转,由于USB接口204设置在充电头20的壳体201的侧面,所以,当充电头20旋转时,则USB接口204随之旋转而调节朝向。
电极环组件21包括第一基板211、正极导电圆环213及负极导电圆盘212,所述第一基板211形成于所述壳体201的所述一端,所述正极导电圆环213与所述负极导电圆盘212同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211上朝向所述接口端D11的表面。
弹性触点组件11包括第二基板111、正极顶针114、负极顶针112、第一弹簧113及第二弹簧115,其中,所述第二基板111安装于所述接口端D11内,所述正极顶针114和负极顶针112滑动穿设在第二基板111上,所述第一弹簧113套设于所述正极顶针114上且抵持于所述第二基板111和所述正极顶针114的头部之间,以常驱动所述正极顶针114朝向所述充电头20滑动,所述第二弹簧115套设于所述负极顶针112上且抵持于所述第二基板111和所述负极顶针112的头部之间,以常驱动所述负极顶针112朝向所述充电头20滑动。
所述正极顶针114的头部与所述正极导电圆环213相抵,所述负极顶针112的头部与所述负极导电圆盘212相抵,当所述充电头20旋转时,所述正极顶针114的头部沿所述负极顶针112的轴线在所述正极导电圆环213上相对滑动,所述负极顶针112的头部沿自身轴线在所述负极导电圆盘212上相对转动。
也就是说,弹性触点组件11中的正极顶针114和负极顶针112与电极环组件21中正极导电圆环213和负极导电圆盘212是对应设置的,且正极顶针114的头部与正极导电圆环213是弹性接触,而负极顶针112的头部与负极导电圆盘212是弹性接触的,如此,形成电性导通。由于第一弹簧113和第二弹簧115的弹性作用,当充电头20旋转时,正极顶针114的头部在正极导电圆环213上相对滑动时仍能够保持电性导通,负极顶针112的头部沿在负极导电圆盘212上相对转动时也能够保持电性导通。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的“常”是指常态,即没有其他外力作用于该第一弹簧113或第二弹簧115,则第一弹簧113和第二弹簧115提供的弹簧作用力均朝向充电头20的方向,进而使得在没有其他外力介入时,正极顶针114的头部弹性接触在正极导电圆环213上,而负极顶针112的头部弹性接触在负极导电圆盘212上。
正极组件12设置于所述插接端D10的前部且与所述正极顶针114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组件13设置于所述插接端D10的周壁且与所述负极顶针112电性连接。
在具体使用时,将插接端D10插入至汽车点烟器插座内,正极组件12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底部的正电极接触,负极组件13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周壁的环形负电极接触,如此,正极组件12、正极顶针114及正极导电圆环213依次导通,负极组件13、负极顶针112及负极导电圆盘212依次导通,正极组件12和负极组件13能够汽车电源获取的电能通过正极顶针114、正极导电圆环213、负极顶针112及负极导电圆盘212输入至PCB电路板203,再通过PCB电路板203进行电源转换后利用USB接口204出至手机、车载设备等,实现为手机、车载设备等充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充电头20可以相对于外壳10沿其自身轴线旋转,如此,可以实现USB接口204朝向的自由调节,切在调节时,不影响车载充电器的使用性能,此外,采用电极环组件21与弹性触点组件11形成滑动电性接触,如此,可以确保旋转时电性连接可靠。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201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多个弹性卡扣22,多个所述弹性卡扣22沿所述壳体201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接口端D11的内壁形成有一圈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环形凸沿1025,所述环形凸沿1025适于与多个所述弹性卡扣22卡接,并使得所述壳体201相对于所述接口端D11可沿其自身轴线旋转。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充电头20上弹性卡扣22与接口端D11的环形凸沿1025的卡接配合,一方面,可以实现充电头20与外壳10的连接,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充电头20相对于外壳10能够沿其共同的轴线旋转,实现USB接口204朝向可调。再一方面,其装配非常方便,充电头20与接口端D11对准,稍用力压入即可,此时,充电头20上的正极导电圆环213和负极导电圆盘212即可与接口端D11内正极顶针114和负极顶针112分别弹性接触。
参照图2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组件12包括正极导电帽121及正极弹簧122,所述正极导电帽121套接于所述插接端D10的前部且沿所述径向可滑动,所述正极弹簧122设置于所述插接端D10内且常驱动所述正极导电帽121自所述插接端D10的前部伸出。
也就是说,该正极组件12主要由正极导电帽121及正极弹簧122组成,正极导电帽121安装于插接端D10的前部可以相对于插接端D10前后滑动,而正极弹簧122设置于插接端D10内以提供朝向前方的弹性作用力,使得在没有其他外力介入时,该正极导电帽121是从插接端D10的前部伸出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的“常”是指常态,即没有其他外力作用于该正极弹簧122,此时,该正极弹簧122提供的弹性作用力朝向前方,以推动正极导电帽121向前运动进而从插接端D10的前部伸出。
当插接端D10插入至汽车点烟器插座中时,正极导电帽121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底部的正电极相抵,此时,正极弹簧122被压缩,以确保正极导电帽121与正电极可靠相抵。
负极组件13包括电极套筒、第一负极导电帽133、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及负极弹簧,其中,所述电极套筒设置于所述插接端D10内且沿所述插接端D10的径向延伸,所述电极套筒的两端穿设于所述插接端D10的周壁上,并使得所述电极套筒沿所述插接端D10的径向可滑动预定距离,所述电极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插接端D10的外径,使得所述电极套筒的两端部分凸出所述插接端D10。
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套设于所述电极套筒的一端且沿所述插接端D10的径向可滑动,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套设于所述电极套筒的另一端且沿所述插接端D10的径向可滑动。
负极弹簧设置于所述电极套筒内,且抵接在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133自所述电极套筒的所述一端凸出,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134自所述电极套筒的所述另一端凸出。
也就是说,该负极组件13主要由电极套筒、第一负极导电帽133、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及负极弹簧组成,其中,电极套筒穿设在插接端D10的周壁上,并沿插接端D10的径向可以相对滑动预定距离,此外,电极套筒的两端是略突出插接端D10的周壁的。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是分别套设在电极套筒的两端的,并且,可以相对于电极套筒沿电极套筒的轴线方向可滑动。负极弹簧设置于电极套筒内,且抵接在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之间,以支撑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使得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分别从电极套筒的两端突出。
当插接端D10插入至汽车点烟器插座中时,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周壁的环形负电极相抵,此时,负极弹簧被压缩,以确保第一负极导电帽133、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环形负电极可靠相抵。
本实施例中,负极组件13包括电极套筒、第一负极导电帽133、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及负极弹簧,第一负极导电帽133、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分别套设于电极套筒两端,负极弹簧设置于电极套筒内,且抵接在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之间,而电极套筒的两端部分凸出插接端D10,所以,当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中一个变形后,将车载充电器与汽车点烟器插座插接时,则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中的一个会先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环形负电极抵触,此时,由于该抵触作用使得负极组件13会向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中的另一个所在的一侧运动,进而迫使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中的另一个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抵触,如此,确保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
而在车辆发生颠簸时,如果颠簸幅度较小,则在负极弹簧的支撑作用下使得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保持电性接触;如果颠簸幅度较大,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中的一个被压缩至电极套筒内,则此时,电极套筒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抵触,使得电极套筒受力而迫使负极组件13整体向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中的另一个所在的一侧运动,进而使得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中的另一个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抵触,如此,确保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
此外,采用负极弹簧支撑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可以使得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能够可靠地抵触在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上,并且,负极弹簧相对于金属弹性片不易变形。
综上,利用负极组件13可以沿插接端D10的径向运动,进而使得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不能在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变形或车辆发生震动颠簸等情况下,依然能够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保持接触,同时,采用负极弹簧支撑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不易变形,以此提高该车载充电器使用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车载充电器在使用时,经常出现间歇性的断电,例如汽车上的行车记录仪在行车过程中突然自动关机,而这种行车记录仪都是通过车载充电器从汽车点烟器上取电。发明人长期观察发现,行车记录仪自身并没有技术故障,问题是出自车载充电器,更准确地说是出自车载充电器上的电极部与汽车点烟器插座的电极之间是否接触良好。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的车载充电器,采用弹性金属片作为负电极部,或者采用弹性金属片支撑负极导电帽。而且,弹性金属片一般构造成U形,例如中国专利CN 203103999U,车载充电器,U型结构的弹性金属片,在车载充电器插入至汽车点烟器插座内时被迫向内侧挤压,如此,长期使用后,造成弹性金属片两侧的负电极部向内侧偏移变形,进而导致插接松动,造成接触不良等问题。
而本发明由于负极组件13可以沿插接端D10的径向运动,所以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能在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变形或车辆发生震动颠簸等情况下,通过径向运动来补充变形造成的间隙或者由于震动造成的间隙,如此,确保在上述情况下,能够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保持接触。同时,负极弹簧由于提供的是自身轴向的弹性作用,所以,在插拔连接时,负极弹簧是沿自身轴向压缩,则不易发生变形,进而能够提高该车载充电器使用的可靠性。
参照图5至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套筒包括第一筒体131、第二筒体132及中间导体,其中,第一筒体131的一端可滑动穿设于所述插接端D10的周壁;第二筒体132与所述第一筒体131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筒体132的一端可滑动穿设于所述插接端D10的周壁;中间导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13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筒体132的另一端之间,且与所述PCB电路板203相连。
负极弹簧包括第一负极弹簧135及第二负极弹簧136,所述第一负极弹簧135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131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所述中间导电体137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负极弹簧136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132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和所述中间导电体137的另一端之间。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电极套筒构造成分体式结构,其包括第一筒体131、第二筒体132及中间导体,第一筒体131和第二筒体132同轴连接在中间导电体137的两端,并且,第一筒体131的一端和第二筒体132的一端分别从插接端D10的周壁略微突出。对应的,负极弹簧包括第一负极弹簧135和第二负极弹簧136,第一负极弹簧135设置于第一筒体131内,并抵接于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中间导电体137之间,以支撑第一负极导电帽133,使得第一负极导电帽133从插接端D10的周壁伸出;第二负极弹簧136设置于第二筒体132内,并抵接于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和中间导电体137之间,以支撑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使得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从插接端D10的周壁伸出。
较佳的,第一筒体131的一端从插接端D10的周壁伸出的距离为0.5mm至2.0mm,第二筒体132的一端从插接端D10的周壁伸出的距离为0.5mm至2.0mm。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电极套筒,一方面,方便于各个部件之间的装配,例如便于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电极套筒的两端装配形成套接;另一方面,利用中间导电体137方便于实现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及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PCB电路板203形成电性连接;再一方面,可以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并且装配后,其结构牢固可靠。
参照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导电体137包括圆柱段1371及分别形成于所述圆柱段1371两端的第一外螺纹段1372和第二外螺纹段1373,所述第一外螺纹段1372与所述第一筒体131的所述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外螺纹段1373与所述第二筒体132的所述另一端螺纹连接。
也就是说,第一筒体131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第二筒体132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而中间导电体137的两端分别设置外螺纹,第一筒体131的所述另一端与中间导电体137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二筒体132的所述另一端与中间导电体137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如此,连接更加简单方便,并且更加可靠。此外,便于第一负极弹簧135的一端能够与中间导电体137的一端相抵,第二负极弹簧136的另一端能够与中间导体的另一端相抵,进而形成电性接触。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外壳10包括第一壳体101及第二壳体102,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01的侧壁设有第一台阶孔H11;所述第二壳体102与所述第一壳体101沿左右方向扣合并通过紧固件锁紧以形成所述外壳10,所述第二壳体102上设置第二台阶孔H12。
第一筒体131的所述一端具有第一肩部1311,所述第一肩部1311止挡于所述第一台阶孔H11内,且与所述第一台阶孔H11的台阶面之间具有第一滑动间隙L2,所述第二筒体132的所述一端具有第二肩部1321,所述第二肩部1321止挡于所述第二台阶孔H12内,且与所述第二台阶孔H12的台阶面之间具有第二滑动间隙L1。
也就是说,通过第一台阶孔H11与第一肩部1311之间的配合,以限制电极套筒向一侧滑动的最大距离,通过第二台阶孔H12与第二肩部1321之间的配合,以限制电极套筒向另一侧滑动的最大距离,如此,既能够确保电极套筒可靠的安装,也能够限制出电极套筒的滑动距离。此外,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包括圆柱形头部1011及第一半圆形侧壁部1012,所述圆柱形头部1011的后端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卡槽1013;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部1012自所述圆柱形头部1011的后端面向后突出形成,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的后端面的内缘向后突出形成第一凸沿1014。
对应的,第二壳体102包括圆柱形尾部1021及第二半圆形侧壁部1022,所述圆柱形尾部1021的前端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二卡槽1023,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1022自所述圆柱形尾部1021的前端面向前突出形成,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的前端面的内缘向前突出形成第二凸沿1024。
第一半圆形侧壁与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1022左右扣合并通过所述紧固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凸沿1014与所述第二卡槽1023卡合,所述第二凸沿1024与所述第一卡槽1013卡合;所述第一台阶孔H11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部1012上,所述第二台阶孔H12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1022上。
也就是说,第一壳体101的前端为圆柱形头部1011,为后端为第一半圆形侧壁部1012,第二壳体102的前端为第二半圆形侧壁部1022,后端为圆柱形尾部1021,第一半圆形侧壁部1012与第二半圆形侧壁部1022配合形成圆柱形。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上述结构的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由于第一壳体101的前端为圆柱形头部1011,第二壳体102的后端为圆柱形尾部1021,所以,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装配后,其形成的外壳10整体性更好,结构强度更高,不易损坏。此外,通过第一凸沿1014和第二卡槽1023的卡合,第二凸沿1024与第一卡槽1013的卡合,可以使得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配合后更加牢固可靠,同时,也起到定位作用,便于装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圆柱形头部1011内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固定部1015,所述固定部1015上安装一弹簧挡止件123;所述圆柱形头部1011的前部设置一通孔H10,所述正极导电帽121的后端设有第三肩部1211,所述正极导电帽121穿设于所述通孔H10内,所述第三肩部1211挡止于所述圆柱形头部1011的前部内;所述正极弹簧122抵接于所述正极导电帽121和所述弹簧挡止件123之间,所述正极弹簧122与所述PCB电路板203相连。
在装配时,可以先将正极导电帽121穿套在通孔H10内,再正极弹簧122一端安装至正极导电帽121上,最后,将弹簧挡止件123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固定部1015上,并使得正极弹簧122的另一端抵持在该弹簧挡止件123上即可,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
参照图2至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中间导体具有向所述充电头20延伸的负极插片1374,所述负极导电针的一端形成有负极结合件1122,所述负极插片1374与所述负极结合件1122插接。
弹簧挡止件123具有一向前凸出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外侧套接一导电圈124,所述正极弹簧122套设于所述导电圈124外;所述导电圈124具有向所述充电头20延伸的正极插片1241,所述正极导电针的一端形成有正极结合件1142;所述正极插片1241与所述正极结合件1142插接。
如此,方便于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负极顶针112电性连接,以及正极导电帽121与正极顶针114电性连接,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电性连接可靠。
示例性的,正极结合件1142、负极结合件1122构造成Y形结构,如此,方便于接受正极插片1241、负极插片1374的插入,提高其插接的可靠性。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内嵌设有第一磁体138,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内嵌设有第二磁体139,所述正极导电帽121内嵌设有第三磁体125。
如此,一方面,可以利用第一磁体138、第二磁体139的吸附作用,可以确保第一负极导电帽133、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应的,利用第三磁体125可以确保正极导电帽121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正电极保持良好的接触,避免震动造成的断开等问题。另一方面,如果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中一个变形而不能接触到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则由于第一磁体138、第二磁体139的吸附作用,所以,第一负极导电帽133被向一侧吸引,第二负极导电帽134被向另一侧吸引,此时,负极组件13滑动后使得第一负极导电帽133和第二负极导电帽134均能够与汽车点烟器插座内的环形负电极接触,以此提高其使用地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该车载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行车记录仪、智能车载后视镜等,具有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具有上述可调车载充电器,因此,可以实现USB接口204朝向的自由调节,切在调节时,不影响车载充电器的使用性能,此外,采用电极环组件21与弹性触点组件11形成滑动电性接触,如此,可以确保旋转时电性连接可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插接端及接口端;
充电头,所述充电头包括壳体、端盖、PCB电路板及USB接口,所述壳体的轴线与所述外壳的轴线重合,且所述壳体的一端沿其自身轴线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接口端,所述端盖盖设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所述PCB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USB接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并与所述PCB电路板电性连接;
电极环组件,所述电极环组件包括第一基板、正极导电圆环及负极导电圆盘,所述第一基板形成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所述正极导电圆环与所述负极导电圆盘同心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朝向所述接口端的表面;
弹性触点组件,所述弹性触点组件包括第二基板、正极顶针、负极顶针、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基板安装于所述接口端内,所述正极顶针和负极顶针滑动穿设在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弹簧套设于所述正极顶针上且抵持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正极顶针的头部之间,以常驱动所述正极顶针朝向所述充电头滑动,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负极顶针上且抵持于所述第二基板和所述负极顶针的头部之间,以常驱动所述负极顶针朝向所述充电头滑动;
所述正极顶针的头部与所述正极导电圆环相抵,所述负极顶针的头部与所述负极导电圆盘相抵,当所述充电头旋转时,所述正极顶针的头部沿所述负极顶针的轴线在所述正极导电圆环上相对滑动,所述负极顶针的头部沿自身轴线在所述负极导电圆盘上相对转动;
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所述正极组件设置于所述插接端的前部且与所述正极顶针电性连接,所述负极组件设置于所述插接端的周壁且与所述负极顶针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一端形成有多个弹性卡扣,多个所述弹性卡扣沿所述壳体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接口端的内壁形成有一圈沿径向向内突出的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适于与多个所述弹性卡扣卡接,并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接口端可沿其自身轴线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组件包括正极导电帽及正极弹簧,所述正极导电帽套接于所述插接端的前部且沿所述径向可滑动,所述正极弹簧设置于所述插接端内且常驱动所述正极导电帽自所述插接端的前部伸出;
所述负极组件包括电极套筒、第一负极导电帽、第二负极导电帽及负极弹簧,其中,所述电极套筒设置于所述插接端内且沿所述插接端的径向延伸,所述电极套筒的两端穿设于所述插接端的周壁上,并使得所述电极套筒沿所述插接端的径向可滑动预定距离,所述电极套筒的长度大于所述插接端的外径,使得所述电极套筒的两端部分凸出所述插接端;
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套设于所述电极套筒的一端且沿所述插接端的径向可滑动,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套设于所述电极套筒的另一端且沿所述插接端的径向可滑动;
所述负极弹簧设置于所述电极套筒内,且抵接在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和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自所述电极套筒的所述一端凸出,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自所述电极套筒的所述另一端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套筒包括:
第一筒体,所述第一筒体的一端可滑动穿设于所述插接端的周壁;
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筒体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筒体的一端可滑动穿设于所述插接端的周壁;
中间导电体,所述中间导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筒体的另一端之间,且与所述PCB电路板相连;
所述负极弹簧包括第一负极弹簧及第二负极弹簧,所述第一负极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负极导电帽和所述中间导电体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负极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并抵接于所述第二负极导电帽和所述中间导电体的另一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电体包括圆柱段及分别形成于所述圆柱段两端的第一外螺纹段和第二外螺纹段,所述第一外螺纹段与所述第一筒体的所述另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外螺纹段与所述第二筒体的所述另一端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设有第一台阶孔;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沿左右方向扣合并通过紧固件锁紧以形成所述外壳,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第二台阶孔;
所述第一筒体的所述一端具有第一肩部,所述第一肩部止挡于所述第一台阶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具有第一滑动间隙,所述第二筒体的所述一端具有第二肩部,所述第二肩部止挡于所述第二台阶孔内,且与所述第二台阶孔的台阶面之间具有第二滑动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
圆柱形头部,所述圆柱形头部的后端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一卡槽;
第一半圆形侧壁部,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部自所述圆柱形头部的后端面向后突出形成,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的后端面的内缘向后突出形成第一凸沿;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圆柱形尾部及第二半圆形侧壁部,所述圆柱形尾部的前端面设有半圆形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自所述圆柱形尾部的前端面向前突出形成,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的前端面的内缘向前突出形成第二凸沿;
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与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左右扣合并通过所述紧固件锁紧固定,所述第一凸沿与所述第二卡槽卡合,所述第二凸沿与所述第一卡槽卡合;所述第一台阶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圆形侧壁部上,所述第二台阶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半圆形侧壁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头部内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安装一弹簧挡止件;
所述圆柱形头部的前部设置一通孔,所述正极导电帽的后端设有第三肩部,所述正极导电帽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第三肩部挡止于所述圆柱形头部的前部内;
所述正极弹簧抵接于所述正极导电帽和所述弹簧挡止件之间,所述正极弹簧与所述PCB电路板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导体具有向所述充电头延伸的负极插片,所述负极导电针的一端形成有负极结合件,所述负极插片与所述负极结合件插接;
所述弹簧挡止件具有一向前凸出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外侧套接一导电圈,所述正极弹簧套设于所述导电圈外;所述导电圈具有向所述充电头延伸的正极插片,所述正极导电针的一端形成有正极结合件;所述正极插片与所述正极结合件插接。
10.一种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车载充电器。
CN201710988695.2A 2017-10-22 2017-10-22 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Active CN1078636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8695.2A CN107863666B (zh) 2017-10-22 2017-10-22 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8695.2A CN107863666B (zh) 2017-10-22 2017-10-22 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3666A true CN107863666A (zh) 2018-03-30
CN107863666B CN107863666B (zh) 2019-11-12

Family

ID=61696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8695.2A Active CN107863666B (zh) 2017-10-22 2017-10-22 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6366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586A (zh) * 2019-03-27 2019-06-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结构
CN110364676A (zh) * 2019-07-12 2019-10-22 昆山兴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扣式锂二次电池
CN112636413A (zh) * 2020-12-08 2021-04-09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转轴的充电器
CN113456176A (zh) * 2020-11-04 2021-10-01 安速康医疗(苏州)有限公司 超声手术刀手柄
WO2024093332A1 (zh) * 2022-11-02 2024-05-10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微波加热组件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06884U1 (de) * 2004-03-19 2004-06-24 Lucent Trans Electronic Company, Ltd., Chungho Aufladevorrichtung für ein Mobiltelephon
US20070159132A1 (en) * 2005-11-16 2007-07-12 Mobiletron Electronics Co., Ltd. Battery charger for vehicle for charging power hand tool
CN201646489U (zh) * 2010-05-24 2010-11-24 韩龙权 一种可调节点烟器
CN202798088U (zh) * 2012-09-26 2013-03-13 柯建文 车载充电器
CN203368081U (zh) * 2013-07-16 2013-12-25 东莞市仲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双端口usb充电器
CN204741315U (zh) * 2015-07-11 2015-11-04 毛峰 一种车载安全充电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4006884U1 (de) * 2004-03-19 2004-06-24 Lucent Trans Electronic Company, Ltd., Chungho Aufladevorrichtung für ein Mobiltelephon
US20070159132A1 (en) * 2005-11-16 2007-07-12 Mobiletron Electronics Co., Ltd. Battery charger for vehicle for charging power hand tool
CN201646489U (zh) * 2010-05-24 2010-11-24 韩龙权 一种可调节点烟器
CN202798088U (zh) * 2012-09-26 2013-03-13 柯建文 车载充电器
CN203368081U (zh) * 2013-07-16 2013-12-25 东莞市仲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双端口usb充电器
CN204741315U (zh) * 2015-07-11 2015-11-04 毛峰 一种车载安全充电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8586A (zh) * 2019-03-27 2019-06-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结构
CN110364676A (zh) * 2019-07-12 2019-10-22 昆山兴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扣式锂二次电池
CN113456176A (zh) * 2020-11-04 2021-10-01 安速康医疗(苏州)有限公司 超声手术刀手柄
CN112636413A (zh) * 2020-12-08 2021-04-09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转轴的充电器
CN112636413B (zh) * 2020-12-08 2023-01-24 博硕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动转轴的充电器
WO2024093332A1 (zh) * 2022-11-02 2024-05-10 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微波加热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63666B (zh)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63666A (zh) 可调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CN107809036A (zh) 车载充电器及车载设备
US1152791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portable terminal
US20160105047A1 (en) Mobile device mounting and charging system
US10277047B2 (en) Multi-function car-mounted charger
CN111483334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误拔且防忘拔的充电插口
US20190386406A1 (en) 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
CN101752717A (zh) 便携式通讯装置
CN104092265A (zh) 一种智能型车载充电器
CN203810614U (zh) 车载空气净化器及带空气净化功能的车载蓝牙耳机装置
CN105610217B (zh) 一种车载移动电源装置
CN110620415B (zh) 一种三合一车载磁吸无线充电器
CN203850894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208423403U (zh) 一种基于原车车载杯架座的无线充电装置
CN214380186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CN214542643U (zh) 一种载具用充电插座
CN212572123U (zh) 一种多功能车载充电器
CN112490729A (zh) 一种载具用充电插座
CN208479211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CN105762859A (zh) 一种智能型车载充电器
CN206004339U (zh) 具有破窗功能的车载充电器
CN205882767U (zh) 一种新型无线车充结构
CN209881043U (zh) 一种车载充电套件
CN210202040U (zh) 一种车载充电器
CN202763872U (zh) 带usb充电接口的剃须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08

Address after: 222000 Jiangsu Shix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n the west side of Zhenxing South Road, Donghai High-tech Zone,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Yue Jie Intelligent Parki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537300 six bamboo village, six bamboo village, town, pinglong Town, Pingnan County,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ity, No. 25, No. 25

Applicant before: Li Jing Yi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