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8877A -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58877A CN107858877A CN201711040432.5A CN201711040432A CN107858877A CN 107858877 A CN107858877 A CN 107858877A CN 201711040432 A CN201711040432 A CN 201711040432A CN 107858877 A CN107858877 A CN 1078588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ng
- around trajectory
- track
- double crossover
- rot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1000000251 Locked-in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460 diamon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2 diamon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 E01B25/08—Tracks for mono-rails with centre of gravity of vehicle above the load-bearing rail
- E01B25/12—Switches; Cros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ailway Track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属于跨座式单轨交通道岔技术领域,其中通过在两条平行轨道上对应设置由可旋转的第一旋转轨道梁和第二旋转轨道梁组成的交叉渡线单元,以及在两并行轨道间设置可旋转的过渡梁,由交叉渡线单元中的旋转道岔梁与过渡梁相互匹配来实现两并行轨道间的交叉渡线。本发明通过上述旋转轨道梁与过渡梁的对应匹配组合来实现两列并行轨道的斜向连通,从而不仅有效实现了单轨列车的交叉渡线,还大大简化了交叉渡线的结构,降低了交叉渡线的经济成本,推动了单轨交通的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跨座式单轨交通道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道路拥挤带来的交通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轻轨交通为主要形式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已成为城市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轨道交通列车的行车组织中,为满足列车折返需求,在轨道线路中需要设置交叉渡线的道岔结构来进行轨道交通列车的渡线。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可以适用于单轨交通列车进行交叉渡线的相关技术和产品,现有的单轨交通列车为实现渡线功能,通常是采用两个单渡线进行替代或者采用四组单开道岔结构来构成交叉渡线。然而,上述两种方法不仅会大大增加单轨交通的成本投入,而且两组渡线串联会导致道岔平台的加长,不利于远端道岔的维护与控制,四组单开道岔结构的设计会导致道岔平台的加宽,影响城市规划以及轨道交通的景观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通过设置四组各自由可旋转的第一旋转轨道梁和第二旋转轨道梁组成的交叉渡线单元,由斜对角布置的两组交叉渡线单元相互对应旋转,从而实现第一旋转轨道梁与轨道梁的断开以及第二旋转轨道梁与轨道梁的连通,并实现斜对角布置的两第二旋转轨道梁之间的连通,从而完成并行轨道上单轨列车的交叉渡线,有效降低了交叉渡线的成本,提升了交叉渡线的准确度,简化了交叉渡线的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用于单轨列车在两并行轨道之间实现交叉渡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旋转轨道梁,其为四根,其中两根沿轨道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其中一条轨道上,另外两根对应地间隔设置在另一轨道上,各所述第一旋转轨道梁均可在轨道面上旋转以实现与轨道的共线连通和断开,并在正常运行时保持与轨道共线连通;
第二旋转轨道梁,其为与第一旋转轨道梁对应的四根,并均设置于两并行轨道之间,其中每根第一旋转轨道梁均对应一个与其并列布置的第二旋转轨道梁,以此共形成四组各自由第一旋转轨道梁和第二旋转轨道梁组成的交叉渡线单元;
其中,任一单轨轨道上的任一组交叉渡线单元中的第一旋转轨道梁在旋转后与轨道断开时对应的第二旋转轨道梁可旋转至其一端与所述任一单轨轨道连通,相应地,与其呈斜对角布置的另一单轨轨道上的交叉渡线单元中的第一旋转轨道梁在旋转后与轨道断开时对应的第二旋转轨道梁可旋转至其一端与所述另一单轨轨道连通,而且此时两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各自的另一端可相互连通,进而形成连通两并行单轨轨道的渡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呈斜对角布置的两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之间设置有过渡梁,两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各自的另一端通过该过渡梁实现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梁可在轨道面上旋转以用于适应两组呈斜对角布置的交叉渡线单元之间的第二旋转轨道梁的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梁由四根过渡梁单元组成,所述过渡梁单元固定于所述并行轨道之间,且两两相对设置的所述过渡梁单元相互连通并形成交叉状结构,以用于分别连通旋转一定角度后斜对角布置的两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形轨道梁,以实现其与轨道连通时在连接节点处的平滑过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旋转轨道梁、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和/或所述过渡梁上设置有竖向旋转轴,其通过该旋转轴实现在轨道面上的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轨道上相对布置的两组交叉渡线单元相互对称和/或沿轨道方向间隔布置的两组交叉渡线单元相互对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与所述过渡梁之间设置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固定在并行单轨轨道之间并可以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过渡梁和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轨轨道上用于与所述第一旋转轨道共线连通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旋转轨道梁、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和/或所述过渡梁对应设置有锁定装置,以用于在其旋转到位后能够锁定定位。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通过在两并行轨道上对应设置可旋转的第一旋转轨道梁,通过第一旋转轨道梁的旋转来实现两并行轨道的连通或断开,从而实现两并行轨道在通行或渡线状态的转换,不仅能保证单轨列车的正常通行,还能保证单轨道岔结构能准确切换到渡线状态;
(2)本发明的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通过与第一旋转轨道梁对应设置第二旋转轨道梁,第二旋转轨道梁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一端与轨道上的轨道梁连通,另一端通过设置于两并行轨道之间的过渡梁与斜向对应的也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另一第二旋转轨道梁的一端连通,从而实现两并行轨道的斜向连通,继而实现单轨列车在两并行轨道之间的渡线;
(3)本发明的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通过任何一组斜向对应的第二旋转轨道梁与过渡梁旋转匹配,便可实现两并行轨道之间的交叉渡线,有效保证了交叉渡线的效率,提升了交叉渡线的准确性;
(4)本发明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通过不同旋转轨道梁之间的匹配组合,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控制,不仅有效实现了两列轨道间单轨列车的交叉渡线,还大大降低了传统交叉渡线方式产生的经济成本,提升了单轨列车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单轨道岔结构旋转到状态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单轨道岔结构旋转到状态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第三旋转轴,2过渡梁,3(3a~3d).第一旋转轴,4(4a~4d).第一旋转轨道梁,5(5a~5d).第二旋转轨道梁,6(6a~6d).第二旋转轴,7.固定梁,8.轨道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的三个实施例的结构附图如图1~5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单轨道岔结构旋转到状态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单轨道岔结构旋转到状态二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一中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用于跨座式单轨列车行驶的两列轨道平行设置,分别为一号轨道和二号轨道,两列轨道上的单轨列车可以并行行驶或相向行驶。
进一步地,两列轨道上对应设置有四组可旋转一定角度的旋转轨道梁,每组交叉渡线单元包括两根可旋转一定角度的旋转轨道梁,分别为第一旋转轨道梁4a~4d和第二旋转轨道梁5a~5d,其分别优选对应设置在第一旋转轴3a~3d和第二旋转轴6a~6d上;进一步地,第一旋转轨道梁4a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b分别并行相对设置两列并行轨道上,第一旋转轨道梁4c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a在同一轨道上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间隔有一定长度的轨道梁8,第一旋转轨道梁4d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b间隔设置在另一轨道上,两者之间也间隔有一定长度的轨道梁8,且第一旋转轨道梁4c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d优选相对并行设置;进一步地,两根对应设置在一号轨道和二号轨道上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之间还对应设置有两根第二旋转轨道梁5,每根第二旋转轨道梁5优选设置在第二旋转轴6上,并可相对其旋转一定角度,每根第二旋转轨道梁5与其对应设置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组成交叉渡线单元,即第一组交叉渡线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旋转轴3a上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a和设置在第二旋转轴6a上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a,第二组交叉渡线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旋转轴3b上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b和设置在第二旋转轴6b上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b,第三组交叉渡线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旋转轴3c上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c和设置在第二旋转轴6c上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c,第四组交叉渡线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一旋转轴3d上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d和设置在第二旋转轴6d上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d,如图1~5所示,第一旋转轨道梁4a所在的第一组交叉渡线单元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d所在的第四组交叉渡线单元斜向对应,第一旋转轨道梁4b所在的第二组交叉渡线单元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c所在的第三组交叉渡线单元斜向对应。
进一步地,每组交叉渡线单元在初始状态时,第一旋转轨道梁4过旋转轴中心的轴线与两列轨道上轨道梁8的横向轴线重合或平行,此时,第一旋转轨道梁4a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c的横向轴线与一号轨道的横向轴线重合,第一旋转轨道梁4a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c两端分别连接一号轨道上的轨道梁8而使得一号轨道可横向连通以供单轨列车横向通行,相应地,第一旋转轨道梁4b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d的横向轴线与二号轨道的横向轴线重合,第一旋转轨道梁4b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d两端分别连接二号轨道上的轨道梁8而使得二号轨道可横向连通以供单轨列车横向通行;进一步优选地,每组交叉渡线单元处于初始状态时,每组轨道中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过第二旋转轴的横向轴线均平行一号轨道或二号轨道。
进一步地,一号轨道上两旋转轨道梁间的轨道梁8与二号轨道上两旋转轨道梁间的轨道梁8之间设置有过渡梁2,其在优选实施例一中为可旋转一定角度的旋转梁,如图1中所示,其可在旋转一定角度后以其两端与斜向相对并旋转一定角度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连通;进一步优选地,过渡梁2设置在第三旋转轴1上并可相对其旋转一定的角度,过渡梁2在初始状态时优选与两侧的轨道梁平行设置,即其中轴线与一号轨道的横向轴线或二号轨道的横向轴线平行。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旋转轨道梁5a与第二旋转轨道梁5c、第二旋转轨道梁5b与第二旋转轨道梁5d在初始时对称设置,第二旋转轨道梁5a与第二旋转轨道梁5b、第二旋转轨道梁5c与第二旋转轨道梁5d在初始时对称设置;进一步优选地,任一斜向对应的两组交叉渡线单元对应旋转一定角度时,其他两组斜向对应设置的交叉渡线单元优选不发生旋转。
进一步优选地,优选实施例一中的过渡梁2旋转一定角度到达对应渡线状态时,其两端与第二旋转轨道梁5优选分别设置有一定长度的轨道梁8与过渡梁2的两端连通,轨道梁8的另一端部设置有一定长度的固定梁7,以固定梁7的端部与第二旋转轨道梁5的一端在渡线状态即状态一或状态二时连通,如图2~4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二中所示,即过渡梁2的两侧设置有四组由固定梁7和轨道梁8组成的固定梁结构,四组固定梁结构的轴线延长后交叉布置,过第三旋转轴1中心的纵向轴线的两侧分别有两组固定梁结构,纵向轴线同侧的两组固定梁结构分别对应该纵向轴线一侧的两组交叉渡线单元,该两组固定梁结构的轴线延长线相交形成的角度即为每组交叉渡线单元从初始状态转换为渡线状态时所转过的角度的两倍,也对应过渡梁2从初始状态转换为渡线状态时转过角度的两倍。
进一步具体地,以优选实施例二中两组交叉渡线单元旋转到状态一时为例,即第一组交叉渡线单元和第四组交叉渡线单元对应旋转一定角度时,过渡梁2也旋转相应的角度,此时第一组交叉渡线单元中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a其两端从初始时连通两端的轨道梁8转换为两端均远离轨道梁8端部的状态,且第一组交叉渡线单元中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a按第一旋转轨道梁4a相同的旋转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后,其一端与一号轨道上的轨道梁8端部连通,另一端与沿相同方向旋转相应角度的过渡梁2的一侧端部连通,相应的,第四组交叉渡线单元旋转相应的角度后,其中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d的一侧端部与过渡梁2的另一侧端部连通,另一端则与二号轨道上的轨道梁8连通,从而实现一号轨道与二号轨道的斜向连通,如图2所示,此时单轨列车可在上述轨道上实现一号轨道和二号轨道上的渡线;相应地,另一斜向对应的两组交叉渡线单元,即第二组交叉渡线单元和第三组交叉渡线单元也可旋转相应的角度实现第二旋转轨道梁5b、第二旋转轨道梁5c与旋转对应角度的过渡梁2的连通,继而实现单轨列车在一号轨道和二号轨道上的渡线,上述为旋转的另外两组斜向对应的交叉渡线单元对应旋转匹配后也可实现并行轨道的斜向连通,继而便可实现单轨列车的交叉渡线。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旋转轨道梁4a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c的两端优选设置有与轨道梁8连接的固定梁7,固定梁7的一端连接轨道梁8,其另一端连接旋转轨道梁的一端;进一步具体地,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旋转轨道梁4a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c的两端均连接固定梁7,固定梁7的另一端连接轨道梁8,轨道梁8、固定梁7、第一旋转轨道梁4a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c在初始时连通为供单轨列车通行的一号轨道;相应地,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旋转轨道梁4b、第一旋转轨道梁4d与其两端的固定梁及轨道梁8一起连通为供单轨列车通行的二号轨道,即初始状态下,第一旋转轨道梁4a、第一旋转轨道梁4c与相应的轨道梁8同轴线设置,第一旋转轨道梁4b、第一旋转轨道梁4d也与相应的轨道梁8同轴设置,形成两条平行并可供单轨列车通行的轨道通路。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旋转轨道梁4a和第二旋转轨道梁5a对应设置,相应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c和第二旋转轨道梁5c、第二旋转轨道梁5b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b、以及第二旋转轨道梁5d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d也对应设置,即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旋转轨道梁4a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c沿过第三旋转轴1中心的纵向轴线对称,第一旋转轨道梁4b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d沿过第三旋转轴1中心的纵向轴线对称;进一步优选地,过渡梁2在初始状态下与一号轨道和二号轨道平行,其由初始状态转换到状态一仅需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如图3所示,此时,第二旋转轨道梁5a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a分别绕第二旋转轴6a和第一旋转轴3a也旋转相应的角度,从而使得第一旋转轨道梁4a的两端脱离与两侧固定梁7的连接,第二旋转轨道梁5a的一端与过渡梁2的一端连通,其另一端与初始状态下一号轨道上第一旋转轨道梁4a背离第一旋转轨道梁4c一侧端部所连接的固定梁7连通,即此时一号轨道通过轨道梁8、固定梁7、第二旋转轨道梁5a与过渡梁2连通,相应地,第二旋转轨道梁5d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d也分别绕第二旋转轴6d和第一旋转轴3d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得第二旋转轨道梁5d的两端分别与过渡梁2的另一端以及初始状态下二号轨道上第一旋转轨道梁4d背离第一旋转轨道梁4b一侧端部所连接的固定梁7连通,即此时二号轨道通过轨道梁8、固定梁7、第二旋转轨道梁5d与过渡梁2连通,上述过程完成以后,第二旋转轨道梁5a、过渡梁2和第二旋转轨道梁5d分别锁定在到位状态而连通,此时一号轨道通过第二旋转轨道梁5a、过渡梁2和第二旋转轨道梁5d以及相应的固定梁7、轨道梁8连通二号轨道,从而可以实现一号轨道与二号轨道之间的列车渡线,可以使得一号轨道上的列车渡线到二号轨道上,也可以是二号轨道上的列车渡线到一号轨道上。
进一步具体地,过渡梁2可相对第三旋转轴1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相应地,第二旋转轨道梁5b和第一旋转轨道梁4b、第一旋转轨道梁4c和第二旋转轨道梁5c也分别绕相应的旋转轴逆时针旋转相同的角度,以使得二号轨道通过第一旋转轨道梁4b、过渡梁2、第一旋转轨道梁4c以及相应的固定梁7、轨道梁8连通一号轨道,从而实现一号轨道或二号轨道上列车的渡线,过渡梁2通过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相应的角度并结合其两端相应旋转轨道梁的旋转,便可实现一号轨道和二号轨道之间的交叉渡线;进一步优选地,各旋转轴的长度以及相应旋转的角度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择优选取。
进一步优选地,优选实施例三中的过渡梁2设计为交叉固定梁结构,如图5中所示,其中过渡梁2为四组固定于并行轨道间的过渡梁单元组成,每组过渡梁单元分别对应其一侧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设置,其可在第二旋转轨道梁5旋转一定角度后以其端部和第二旋转轨道梁5的端部连通,继而形成斜向连通的渡线轨道;进一步优选地,交叉设置的过渡梁2之间设置有呈菱形的方梁,如图5中所示;当然,过渡梁2也可设置为其他可行的结构,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一、二、三中所述的过渡梁结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用于单轨列车在两并行轨道之间实现交叉渡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旋转轨道梁(4),其为四根,其中两根沿轨道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在其中一条轨道上,另外两根对应地间隔设置在另一轨道上,各所述第一旋转轨道梁(4)均可在轨道面上旋转以实现与轨道的共线连通和断开,并在正常运行时保持与轨道共线连通;
第二旋转轨道梁(5),其为与第一旋转轨道梁(4)对应的四根,并均设置于两并行轨道之间,其中每根第一旋转轨道梁(4)均对应一个与其并列布置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以此共形成四组各自由第一旋转轨道梁(4)和第二旋转轨道梁(5)组成的交叉渡线单元;
其中,任一单轨轨道上的任一组交叉渡线单元中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在旋转后与轨道断开时对应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可旋转至其一端与所述任一单轨轨道连通,相应地,与其呈斜对角布置的另一单轨轨道上的交叉渡线单元中的第一旋转轨道梁(4)在旋转后与轨道断开时对应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可旋转至其一端与所述另一单轨轨道连通,而且此时两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各自的另一端可相互连通,进而形成连通两并行单轨轨道的渡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呈斜对角布置的两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之间设置有过渡梁(2),两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各自的另一端通过该过渡梁(2)实现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所述过渡梁(2)可在轨道面上旋转以用于适应两组呈斜对角布置的交叉渡线单元之间的第二旋转轨道梁(5)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所述过渡梁(2)由四根过渡梁单元组成,所述过渡梁单元固定于所述并行轨道之间,且两两相对设置的所述过渡梁单元相互连通并形成交叉状结构,以用于分别连通旋转一定角度后斜对角布置的两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为具有一定弧度的弧形轨道梁,以实现其与轨道连通时在连接节点处的平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轨道梁(4)、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和/或所述过渡梁(2)上设置有竖向旋转轴,其通过该旋转轴实现在轨道面上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两轨道上相对布置的两组交叉渡线单元相互对称和/或沿轨道方向间隔布置的两组交叉渡线单元相互对称。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相互连通的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与所述过渡梁(2)之间设置有固定梁(7),所述固定梁(7)固定在并行单轨轨道之间并可以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过渡梁(2)和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所述单轨轨道上用于与所述第一旋转轨道梁(4)共线连通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梁(7)。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型交叉渡线单轨道岔,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轨道梁(4)、所述第二旋转轨道梁(5)和/或所述过渡梁(2)对应设置有锁定装置,以用于在其旋转到位后能够锁定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0432.5A CN107858877B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0432.5A CN107858877B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8877A true CN107858877A (zh) | 2018-03-30 |
CN107858877B CN107858877B (zh) | 2023-12-19 |
Family
ID=6169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40432.5A Active CN107858877B (zh) | 2017-10-31 | 2017-10-31 |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858877B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41306A (zh) * | 2019-04-26 | 2019-06-28 | 北京理工大学 | 用于轨道运输装置的多向变轨系统 |
CN110230236A (zh) * | 2019-06-28 | 2019-09-13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云巴的平交道岔结构 |
CN112009520A (zh) * | 2020-08-25 | 2020-12-01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岔道结构 |
CN112298277A (zh) * | 2020-11-12 | 2021-02-0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 |
CN114715199A (zh) * | 2022-03-28 | 2022-07-08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523298A (zh) * | ||||
JPS52105713U (zh) * | 1976-02-09 | 1977-08-11 | ||
JPS56116402U (zh) * | 1980-02-08 | 1981-09-07 | ||
JPS6231103U (zh) * | 1985-08-02 | 1987-02-24 | ||
DE4202131A1 (de) * | 1992-01-27 | 1993-07-29 | Noell Gmbh | Weiche fuer haenge- oder magnetbahnen |
CN1688766A (zh) * | 2002-08-16 | 2005-10-26 | 斯考特-特拉克Ip有限公司 | 用于铁路轨道的道岔/交叉部分 |
CN106414848A (zh) * | 2014-04-29 | 2017-02-15 | 勃姆巴迪尔运输有限公司 | 用于单轨铁路的渡线道岔 |
EP3135554A1 (fr) * | 2015-08-27 | 2017-03-01 | Vossloh Cogifer (Société Anonyme) | Dispositif de changement de trajectoire avec alimentation par "troisième rail" |
CN106740994A (zh) * | 2017-01-13 | 2017-05-31 | 王国伟 | 跨座式单轨轨道的变轨装置、方法及轨道 |
CN207391957U (zh) * | 2017-10-31 | 2018-05-2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
2017
- 2017-10-31 CN CN201711040432.5A patent/CN1078588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523298A (zh) * | ||||
JPS52105713U (zh) * | 1976-02-09 | 1977-08-11 | ||
JPS56116402U (zh) * | 1980-02-08 | 1981-09-07 | ||
JPS6231103U (zh) * | 1985-08-02 | 1987-02-24 | ||
DE4202131A1 (de) * | 1992-01-27 | 1993-07-29 | Noell Gmbh | Weiche fuer haenge- oder magnetbahnen |
CN1688766A (zh) * | 2002-08-16 | 2005-10-26 | 斯考特-特拉克Ip有限公司 | 用于铁路轨道的道岔/交叉部分 |
CN106414848A (zh) * | 2014-04-29 | 2017-02-15 | 勃姆巴迪尔运输有限公司 | 用于单轨铁路的渡线道岔 |
EP3135554A1 (fr) * | 2015-08-27 | 2017-03-01 | Vossloh Cogifer (Société Anonyme) | Dispositif de changement de trajectoire avec alimentation par "troisième rail" |
CN106740994A (zh) * | 2017-01-13 | 2017-05-31 | 王国伟 | 跨座式单轨轨道的变轨装置、方法及轨道 |
CN207391957U (zh) * | 2017-10-31 | 2018-05-2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41306A (zh) * | 2019-04-26 | 2019-06-28 | 北京理工大学 | 用于轨道运输装置的多向变轨系统 |
CN109941306B (zh) * | 2019-04-26 | 2024-02-09 | 北京理工大学 | 用于轨道运输装置的多向变轨系统 |
CN110230236A (zh) * | 2019-06-28 | 2019-09-13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云巴的平交道岔结构 |
CN110230236B (zh) * | 2019-06-28 | 2024-03-15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云巴的平交道岔结构 |
CN112009520A (zh) * | 2020-08-25 | 2020-12-01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岔道结构 |
CN112298277A (zh) * | 2020-11-12 | 2021-02-02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 |
CN112298277B (zh) * | 2020-11-12 | 2022-05-27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用于公铁两用车的道岔系统 |
CN114715199A (zh) * | 2022-03-28 | 2022-07-08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
CN114715199B (zh) * | 2022-03-28 | 2023-07-14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58877B (zh) | 2023-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58877A (zh) |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
CN2905877Y (zh) | 节段式道岔 | |
CN107663815A (zh) | 一种升降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
CN104742913B (zh) |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站前折返的系统及方法 | |
CN207391957U (zh) | 一种旋转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
CN107585166A (zh) | 一种轨道交通折返线布置结构 | |
CN105862531B (zh) | 一种组合式立交桥 | |
CN105064142B (zh) | 一种多方向互通的轨道交叉道岔 | |
CN107476145B (zh) | 一种悬挂空铁单侧车轮悬空道岔系统 | |
CN106467121A (zh) | 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五开道岔 | |
CN207525558U (zh) | 一种单渡线道岔 | |
CN106540452A (zh) | 一种轨道换向装置 | |
CN106320119A (zh) | 转盘式立交桥 | |
CN207537825U (zh) | 一种升降型的交叉渡线单轨道岔 | |
CN211596215U (zh) | 用于悬挂式空铁交叉轨道的转辙装置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 |
CN207391953U (zh) | 一种组合型小线间距交叉渡线 | |
De Waal | In the South Caucasus, can new trade routes help overcome a geography of conflict | |
CN207537826U (zh) | 一种旋转式空轨道岔 | |
CN207739072U (zh) | 一种空铁车轮悬空道岔系统 | |
CN106567337B (zh) | 钢桁架梁的转运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886162A (zh) | 用于悬挂式空铁交叉轨道的转辙装置和悬挂式空铁系统 | |
CN208698792U (zh) |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 |
CN106087603B (zh) | 城市轨道交通八字式洗车线双曲线缩短渡线紧凑布置结构 | |
Taillard | The continental grid of economic corridor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towards transnational integration | |
CN103046445A (zh) | 十字路口无障碍交通通道设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