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52477A - 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52477A
CN107852477A CN201680042157.8A CN201680042157A CN107852477A CN 107852477 A CN107852477 A CN 107852477A CN 201680042157 A CN201680042157 A CN 201680042157A CN 107852477 A CN107852477 A CN 1078524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rs
repeater
video
source device
video form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21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52477B (zh
Inventor
徐荣朝
吴昇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52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524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524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2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 H04N21/44029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for generating different ver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04N21/43635HDM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2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 H04N21/440218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by transcoding between formats or standards, e.g. from MPEG-2 to MPEG-4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2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 H04N21/440263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by altering the spatial resolution, e.g. for displaying on a connected PD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 H04N21/4402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 H04N21/440281Processing of video elementary streams, e.g. splicing a video clip retrieved from local storage with an incoming video stream or rendering scenes according to encoded video stream scene graphs involving reformatting operations of video signals for household redistribution, storage or real-time display by altering the temporal resolution, e.g. by frame ski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60Network structure or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Control signalling between clients,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Transmission of management data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e.g. sending from server to client command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content stream; Communication details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 
    • H04N21/63Control signaling related to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client, server and network components; Network processes for video distribution between server and clients or between remote clients, e.g. transmitting basic layer and enhancement layers ove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paths, setting up a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via Internet between remote STB'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ddres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视频内容提供设备,视频内容设备包括:包括输出电路的输出部,被配置为将用于显示图像的内容信号发送到连接到图像处理设备的中继器,以将内容信号提供给图像处理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从中继器接收与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被图像处理设备支持的第一视频格式有关的视频格式信息,并且如果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输出与所述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与第一视频格式不同并且中继器能够支持的第二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

Description

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提供将在各种显示设备(诸如电视(TV)、监视器等)上显示为图像的视频内容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控制方法、以及系统,并且例如,涉及一种下述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控制方法以及系统,其中,所述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具有改进的结构,所述改进的结构用于当视频内容不是直接而是经由如中继器(诸如,音频/视频(AV)接收器)被提供给显示设备时防止和/或减少由于中继器和显示设备之间的支持视频接口的不匹配而产生的图像显示节目。
背景技术
为了根据特定过程计算并处理预定信息,电子设备基本上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芯片组、存储器、以及用于计算的类似电子组件。这样的电子设备可根据将在其中处理什么信息而被不同地分类。例如,电子装置被分类为用于处理一般信息的信息处理设备(诸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以及用于处理图像信息的图像处理设备。
图像处理设备从外部接收包括图像数据的内容信号,并且根据各种图像处理过程处理从内容信号提取出的图像数据。图像处理设备可在图像处理设备自身的显示面板上显示基于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的图像,或者将经过处理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设置有面板的另一显示设备,使得在相应的显示设备上可显示基于经过处理的图像信号的图像。具体而言,具有显示面板的图像处理设备被称作显示设备,并且可包括例如TV、监视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平板计算机、移动电话等。另外,图像处理设备包括用于将视频数据提供给另一图像处理设备(诸如,TV)的被称作视频内容提供设备、视频提供设备等的设备。作为视频内容提供设备的示例,存在超高清(UHD)播放器。例如,在UHD播放器中再现的视频内容根据预设的接口标准被提供给TV,然后在TV上被显示为图像。
视频内容提供设备直接连接到另一图像处理设备并且提供内容,而无需任何单独装置。然而,由于各种环境原因、使用的方便等,可能存在如下构造:视频内容首先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传输到中继器,然后从中继器被再次传输到一个或更多个显示设备。中继器不仅将视频内容传输到显示设备,而且还针对视频内容执行各种处理。这样的处理可例如包括对视频内容的安全的认证、加扰、解扰等。
为了使显示设备显示具有最佳质量的图像,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可输出具有显示设备中可支持的最高质量的视频内容。然而,如果在中继器和显示设备之间存在处理视频内容的能力的不匹配,则视频内容可能不会从中继器被正常传输到显示设备,或者根本不会被传输。作为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显示设备不能正常地显示图像。因此,克服所述不匹配并且保证视频内容的正常显示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技术方案
提供了一种视频内容提供设备,所述视频内容设备包括:包括输出电路的输出部,被配置为将用于显示图像的内容信号发送到连接到图像处理设备的中继器,以将内容信号提供给图像处理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从中继器接收与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被图像处理设备支持的第一视频格式有关的视频格式信息,并且如果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输出与所述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与第一视频格式不同并且中继器能够支持的第二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因此,即使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也可防止和/或避免图像处理设备不能显示基于内容信号的图像的情况。
所述多个视频格式在图像质量上可彼此不同。因此,如果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图像处理设备可显示基于第二视频格式而非第一视频格式的图像。
图像质量取决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分辨率和每秒的帧。
内容信号可根据预设的接口标准被发送,如果中继器支持预设的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则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如果中继器不支持预设的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则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因此,容易确定内容信号的视频格式是否被支持。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将基于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的命令发送到中继器,并且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从中继器接收到对命令的答复,则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但是如果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未从中继器接收到对命令的答复,则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访问中继器的在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中指定的预设地址以确定是否能够获得与所述预设地址相应指定的数据,并且如果能获得所述数据,则可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如果不能获得所述数据,则可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
接口标准可包括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
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可包括HDMI 2.0。
如果中继器能够使用状态和控制数据通道(SCDC)来执行通信,则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确定中继器支持HDMI 2.0,但是如果中继器不能使用SCDC来执行通信,则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确定中继器不支持HDMI 2.0。
接口标准可包括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HDCP)。
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可包括HDCP 2.2。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通过用于连接输出部和中继器的线缆,基于接口标准与中继器进行通信。
输出部可被配置为与中继器进行无线通信,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基于接口标准与中继器进行无线通信。
视频格式信息可包括从图像处理设备接收并且存储在中继器中的扩展显示标识数据(EDID),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从中继器获取EDID。
如果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输出与第一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因此,如果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图像处理设备可显示基于第一视频格式的图像。
提供了一种控制视频内容提供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连接到图像处理设备的中继器接收与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被图像处理设备支持的第一视频格式有关的视频格式信息;确定中继器是否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如果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产生与所述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与第一视频格式不同并且中继器能够支持的第二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将用于显示图像的内容信号发送到中继器以将内容信号提供给图像处理设备。因此,即使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也可防止和/或避免图像处理设备不能显示基于内容信号的图像的情况。
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视频内容提供设备,被配置为提供内容信号;图像处理设备,被配置为显示基于内容信号的图像;以及中继器,被配置为将内容信号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转发到图像处理设备,所述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包括:包括输出电路的输出部,被配置为将内容信号发送到中继器;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从中继器接收与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被图像处理设备支持的第一视频格式有关的视频格式信息,并且如果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输出与所述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与第一视频格式不同并且中继器能够支持的第二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因此,即使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也可防止和/或避免图像处理设备不能显示基于内容信号的图像的情况。
如果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可输出与第一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因此,如果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图像处理设备能够显示基于第二视频格式而非第一视频格式的图像。
中继器可存储从图像处理设备接收到的视频格式信息,并且可将存储的视频格式信息发送到视频内容提供设备。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或其它方面以及伴随的优点将变得清楚且更容易理解,其中,在附图中,相似的参考标号指相似的元件,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示例信源装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标准的框图;
图4是示出在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HDCP)发送器和HDCP接收器之间的示例HDCP认证的信号流程图;
图5是示出如下原理的示例的示图: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发送与信宿装置的处理能力相应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将视频内容提供给信宿装置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的示例连接的框图;
图8是示出如下示例原理的框图:在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AV接收器将信号分别输出到TV和扬声器装置;
图9是示出如下原理的示例的示图:在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信源装置发送与信宿装置的处理能力相应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
图10是示出在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示例信源装置提供内容信号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HDMI 1.4中的HDMI论坛厂商专用数据块(HF-VSDB)的应用于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
图12是示出HDMI 2.0中的HF-VSDM的应用于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
图13是示出确定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是否支持HDMI 2.0的AV接收器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HDMI 2.0的状态和控制数据通道(SCDC)结构中的应用于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0x01字节的字段、0x21字节的字段以及0x40和0x41字节的字段的示例的示图;
图15是示出确定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是否支持HDMI 2.0的AV接收器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应用于HDCP的地址映射的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
图17是示出确定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是否支持HDCP 2.2的AV接收器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根据第六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通过AV接收器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七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的示图;
图20是示出在根据第七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示例信源装置通过AV接收器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的信号流程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八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的示图;
图22是示出根据第八示例实施例的示例信源装置通过AV接收器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如下示例原理的框图:在根据第九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中支持的标准;
图24是示出根据第九示例实施例的示例信源装置通过AV接收器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的流程图;
图25是示出如下示例原理的框图:在根据第十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AV接收器处理信宿装置的扩展显示标识数据(EDID);
图26是示出在根据第十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AV接收器修改信宿装置的EDID示例的示图
图27是示出根据第十示例实施例的AV接收器修改EDID并且将经过修改的EDID发送到信源装置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各种示例实施例。通过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元件做出示例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其中,在附图中,相似的数字指具有实质上相同功能的相似的元件。
在示例实施例的描述中,在诸如第一元件、第二元件等的术语中使用的序数被用于描述各种元件,并且所述术语用于在一个元件和另一元件之间进行区分。因此,元件的含义不被术语限制,所述术语也仅用于解释相应实施例,而不限制本公开的意图。
另外,示例实施例可仅描述与本公开的意图直接相关的元件,可省略对其它元件的描述。然而,将理解,省略了描述的元件对于实现根据示例实施例的设备或系统而言不是不必要的。在以下描述中,诸如“包括”或“具有”的术语指存在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或它们的组合,并且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或它们的组合。
另外,除非另有叙述,否则参照附图分别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不彼此排斥,多个实施例可选择性地组合到一个设备之内。这样的多个实施例的组合可被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任意地选择并且应用于实现本公开。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示例系统1的示图。
如图1中所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系统1包括:输出与视频内容有关的视频信号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通过处理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输出的视频信号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200、以及将视频信号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转发到显示设备200的AV接收器300。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和显示设备200通过线缆一对一地连接到AV接收器300,使得视频信号可通过线缆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被传输到AV接收器300并且从AV接收器300被传输到显示设备200。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显示设备200和AV接收器300支持共同的视频接口标准,使得由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提供的视频信号可在显示设备200中被处理。
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对存储在其中的视频内容进行再现,或者从另一外部视频源10接收视频内容。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的名称是为了方便而源自由图像处理设备执行的操作,例如,源自将视频内容提供给显示设备200的功能。因此,可实现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而无需任何限制。例如,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可由光学介质(诸如,数字通用盘(DVD)或蓝光)的播放器、UHD播放器、机顶盒、TV、计算机、移动装置、家庭影院系统等不同地实现,但是不限于此。
除了TV以外,显示设备200还可由监视器、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移动电话、平板计算机、电子相框、电子黑板、电子布告等不同地实现,但是不限于此。在本示例实施例中,TV用作显示设备200并且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接收视频内容,但是不限于此。可选择地,用于接收视频内容的设备可不仅由各种显示设备200实现,还可由本身不能显示图像的图像处理设备实现。
显示设备200不仅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接收视频内容,还从单独的视频源10接收视频内容。另外,显示设备200可直接连接到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而无需AV接收器300,并且直接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接收视频信号。另外,发送视频信号的方法不限于线缆。除了线缆之外,各种方法可用于发送视频信号。然而,将集中于系统1来描述本示例实施例,其中,在系统1中,AV接收器300将视频内容从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转发到显示设备200,并且视频信号通过线缆发送。
以下将参照图2来描述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的元件。为了方便,视频内容提供设备100将被称作提供视频内容的信源装置,显示设备200将被称作接收视频内容的信宿装置。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示例信源装置100的框图。
如图2中所示,信源装置100包括:用于处理视频内容的内容信号的处理器110、用于输出被处理器110处理的内容信号的输出部(例如,包括输出电路)120、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的用户输入(例如,包括输入电路)130、用于在其中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40、以及用于控制信源装置100中的操作和处理计算的中央处理器(CPU)150。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独立于处理器110提供CPU 150(例如,CPU 150与处理器110分离)。然而,CPU 150可与各种功能芯片组(诸如,处理器110)集成并且以单个片上系统(SoC)的形式提供。换句话讲,这样的单个SoC可包括处理器110和CPU 150两者。
信源装置110和信宿装置200被归类为用于执行与视频内容有关的处理的图像处理设备,并且因此包括具有共同或相似功能的元件。在作用方面,信源装置100和信宿装置200之间的差异在于信源装置提供视频内容,信宿装置200接收并处理视频内容。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信宿装置200被配置为显示基于视频内容的图像,但是不限于此。可选择地,信宿装置200可将接收到的视频内容提供给用于显示图像的另一装置。在这种情况下,信宿装置200可用作针对另一装置的信源装置。
信源装置100的前述元件示意性地示出了每个装置的基本元件。将显而易见的是,当装置被实现为实际产品时,可添加电源(未示出)等元件。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可省略对于不与本公开直接相关的事项的描述。
以下将更加详细地描述信源装置100的元件。
处理器110可包括各种处理电路,其中,在CPU 150的控制下,所述各种处理电路根据预设处理来处理存储在存储器140中或者从外部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的内容信号。如果信源装置100是UHD播放器,则处理器110根据预设的多媒体接口标准执行各种处理(诸如,封包、加扰等),使得内容信号可通过输出部120输出。
输出部120可包括将经过处理器110处理的控制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300的各种电路。输出部120可独立于处理器110执行额外处理(诸如,序列化),并且可被设计为代替处理器110基于标准执行处理。输出部120不仅可将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300,而且对于CPU150,还可接收在AV接收器300中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等。另外,输出部120可用作用于与各种外部装置(未示出)以及AV接收器300交换信号的通信接口。
用户输入130可包括各种电路,其中,所述各种电路根据用户的控制或输入将各种预设的控制命令或信息发送到CPU 150或处理器110。例如,用户输入130发出基于用户的意图由用户的控制引起的各种事件,其中,所述各种事件将用作用于CPU 150的计算或操作的触发。
存储器140在处理器110或CPU 150的处理和控制下存储各条数据。存储器140可指一组各种类型的存储器并且执行对数据的删除和更新。存储器140包括:用于在不考虑信源装置100的系统电源的情况下保存数据的闪速存储器、硬盘驱动器(HDD)、固态驱动器(SSD)等非易失性存储器;仅允许数据读取而不能够进行更新、删除和写入的只读存储器(ROM);与处理器110和CPU 150的计算和操作有关的数据被临时存储(例如,仅在提供系统电源时被保持)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缓冲器等。
另外,存储器140可被配置为从光学介质(诸如,蓝光盘)读取视频内容的数据。
CPU 150可包括用于执行核心计算以操作信源装置100中的一般元件(诸如,处理器110)的各种处理电路,并且在对数据进行基本解析和计算方面起核心作用。CPU150在内部包括:处理器寄存器(未示出),存储将被处理的命令;算数逻辑单元(ALU)(未示出),负责例如进行比较、确定和计算;控制单元(未示出),用于对CPU 150进行内部控制以分析并执行命令;内部总线(未示出);缓存(未示出)等。
CPU 150执行操作处理器110的元件所需要的计算。可选择地,处理器110的一些元件可被设计为在无需CPU 150的数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操作或者由单独的微控制器(未示出)操作。
在包括这样的信源装置100的结构中,根据预设的多媒体接口标准,信源装置100再现视频内容以产生内容信号并将内容信号输出到AV接收器300,并且AV接收器300根据所述多媒体接口标准将视频内容转发到信宿装置200。因此,信宿装置200处理从信源装置100提供的内容信号,并且如果信宿装置200具有显示面板(未示出),则在显示面板(未示出)上显示图像,如果信宿装置200不具有显示面板(未示出),则将内容信号输出到能够显示图像的另一显示设备(未示出)。
对信源装置100将控制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200所经由的多媒体接口标准不做限制。例如,多媒体接口标准可包括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以下将描述HDMI。
在HDMI中,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TMDS)在物理层中被使用,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HDCP)被用于为了内容安全而对信号加密,扩展显示标识数据(EDID)被用于装置之间的认证,消费电子控制(CED)结合系统控制被使用。在HDMI 1.4和HDMI 2.0之间存在较小的差异。例如,以下将描述在HDMI 1.4中不支持但最近在HDMI 2.0中得到支持的标准。
图3是示出应用于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标准的框图。
如图3中所示,根据HDMI 1.4通过HDMI线缆从信源装置310到信宿装置320实现TMDS。HDMI线缆和连接器形成不同的四对TMDS数据与时钟通道。这些通道用于发送视频数据、音频数据以及辅助数据。
另外,HDMI包括作为基于I2C的通信通道的VESA显示数据通道(DDC)。DDS用于在信源装置310和信宿装置320之间交换环境和状态信息。额外的CEC协议在系统内的所有AV产品之间提供高水平控制功能。额外的HDMI以太网和音频回传通道(HEAC)按照与TMDS相反的方向在连接的装置和音频回传通道之间提供以太网兼容数据联网。
视频数据、音频数据和辅助数据通过三个TMDS数据通道被发送。基于视频像素速率的TMDS时钟通过TMDS时钟通道被发送,并且被HDMI接收器用作用于在所述三个TMDS数据通道中进行数据恢复的参考频率。在信源装置310中,TMDS编码是通过将每个TMDS数据通道的8个比特转换成10比特的DC均衡(例如,最小化传输)序列来执行的,并且因此以每个TMDS时钟10比特的速率实现连续发送。
视频数据可具有20比特、30比特、36比特或48比特的像素大小。24比特色深的默认图像按照与像素时钟速率相同的TMDS时钟速率被发送。色深越高,TMDS时钟速率越大。低于25MHz的TMDS速率的音频格式通过像素重复方案被发送。
为了通过TMDS通道发送音频数据和辅助数据,HDMI采用包结构。为了实现音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更高可靠性,数据可作为通过BCH纠错码和降错编码产生的10比特的字被发送。
当信源装置310确定信宿装置320的性能和特征时,使用DDC。信源装置310通过DDC获取在信宿装置320的EDID ROM中记录的EDID,并且根据获取的EDID的信息确定信宿装置320的性能水平。
CEC将系统中的所有信源装置310和信宿装置320连接到一条控制线。与在信源装置310和信宿装置320之间一对一地形成的DDC相反,CEC连接系统中的所有装置并且因此作为示例用于通过一个远程控制器控制所有装置。
HDMI 2.0类似于HDMI 1.4,但是包括一些不同。HDMI 2.0在TMDS通道中具有比HDMI 1.4的数据传输速率快得多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支持18Gbps的最大带宽。因此,HDMI2.0支持最多32个通道的4K 50p/60p视频传输和多通道音频传输。在HDMI 1.4的情况下,最大帧数在4096×2160的分辨率下被限制为24,在3820×2160的分辨率下被限制为30。另一方面,HDMI 2.0在4k的分辨率下支持多达60帧。
HDMI 2.0支持高达1536kHz音频采样率,并且支持21:9的长宽比。另外,HDMI 2.0与HDMI 1.4相比更多地扩展了CEC并且最近支持状态和控制数据通道(SCDC)标准。
类似于DDC,SCDC是基于I2C的通信通道。SCDC指用于在信源装置310和信宿装置320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对一通信协议。SCDC使用与HDMI 1.4相同的I2C标准,以便读取EDID和其它信息。SCDC通过提供如下机制来扩展I2C标准:所述机制用于信宿装置320向信源装置310做出用于状态校验的请求。
包括SCDC的信宿装置320必须将有效HDMI论坛厂商专用数据块(HF-VSDB)包括在EDID中,并且必须将SCDC_Present比特的值设置为1。在访问SCDC前,在SCDC_Present比特的值被设置为1的情况下,信源装置310检查信宿装置320是否将有效HDMI HF-VSDB包括在EDID中。如果SCDC_Present比特的值不是1,则信源装置310不访问SCDC。稍后将描述用于确定SCDC是否被支持的SCDC_Present比特。
下面将描述在信宿装置320中可显示的图像的标准。
就分辨率而言,图像根据帧分辨率被分类为标清(SD)、全高清(FHD)以及超高清(UHD)。分辨率的高低按照UHD、FHD和SD的顺序。
FHD的分辨率是SD的至少两倍高并且与模拟TV或一般DVD相比显示更加细致的图像。FHD支持1920×1080的分辨率,并且支持比隔行扫描更为改进的逐行扫描。
UHD或超高视觉(SHV)包括支持3840×2160的分辨率的4K UHD和支持7680×4320的分辨率的8K UHD。UHD不支持隔行扫描,而仅支持逐行扫描。UHD提供每个通道分配10比特或12比特以表现颜色。
在基于HDMI标准将视频内容从信源装置传输到信宿装置的操作中,与SD或FHD视频内容相比,UHD视频内容更加需要高传输速率。换句话讲,HDMI 1.4适用于传输SD或FHD视频内容,但是可能需要HDMI 2.0来传输UHD视频内容。虽然HDMI 1.4能够传输4K UHD视频内容,但是60Hz的视频内容对于HDMI 1.4而言是困难的,并且需要HDMI 2.0。
在传输4K UHD或更高视频内容的操作中将考虑的另一点是HDCP的应用。
当在系统中认证了HDCP装置之后,HDCP对将被传输的内容进行加密。认证可在DDC中执行并且可包括检查所有装置是否被许可并授权接收内容的处理。如果认证成功,则信源装置对TMDS进行加密,从而在传输期间防止内容泄露。基本上,HDCP包括认证、加密和销毁这三个顺序操作。
一对一(例如,点对点)HDCP链路可仅使用一个HDCP发送器和一个HDCP接收器。因此,如果在HDCP发送器和HDCP接收器之间置入中继器,则中继器必须针对每个HDCP接收器对内容再次加密。如果HDCP被应用于HDMI,则HDCP发送器被视为信源装置,HDCP接收器被视为信宿装置,并且中继器被视为AV接收器或转发器。随后将描述与HDMI的中继器有关的HDCP。
图4是示出在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在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HDCP)发送器330和HDCP接收器340之间的示例HDCP认证的信号流程图。
如图4中所示,根据HDCP 1.x在HDCP发送器330和HDCP接收器340之间执行HDCP认证。HDCP发送器330和HDCP接收器340各自具有自身的唯一私有密钥和公共密钥。
在操作S110,HDCP发送器330将包括公共密钥Aksv的消息发送到HDCP接收器340。
在操作S120,HDCP接收器340将公共密钥Aksv发送到HDCP发送器330。
在操作S130,HDCP发送器330检查HDCP接收器340的公共密钥是否有效,并且基于HDCP接收器340的公共密钥和私有密钥来计算秘密密钥Km。
在操作S140,HDCP接收器340检查HDCP发送器330的公共密钥是否有效,并且基于HDCP发送器330的公共密钥和私有密钥来计算秘密密钥Km’。秘密密钥Km和秘密密钥Km’在HDCP发送器330和HDCP接收器340中被分别计算出,并且不通过通信端口发送。
在操作S150,HDCP发送器330产生通过秘密密钥Km加密的消息RO。
在操作S160,HDCP接收器340产生通过秘密密钥Km’加密的消息RO’。
在操作S170,HDCP接收器340在从与HDCP发送器330的首次连接的时刻开始经过预设时间段(例如,100ms之内)之前将消息RO’发送到HDCP发送器330。如果即使在经过所述预设时间段之后也没有接收到消息,则认证失败。当然,这样的“100ms”的特定数值可被不同地设计。
在操作S180,HDCP发送器330比较RO和RO’并且根据比较结果来执行认证。如果RO和RO’彼此匹配,则意指Km和Km’也彼此相等,并且因此认证成功。如果RO和RO’彼此不匹配,则意指Km和Km’彼此不同,并且因此认证失败。
如果认证成功,则在操作S190,HDCP发送器330对内容信号进行加密,并且将经过加密的内容信号发送到HDCP接收器340。秘密密钥或私有密钥不通过HDCP端口发送,仅公共密钥Aksv或公共密钥Bksv或者经过加密的数据流量RO’在发送期间暴漏。
随着HDCP 2.0和HDCP 2.2的发展,认证和其它细节也已经改变。自从HDCP 2.0开始,所有交互数字通信系统可用,而不被限制为特定接口(诸如,HDMI、DVI、显示端口(DisplayPort)等)。在HDCP 2.0中,位置检测功能被添加到认证协议,使得内容可按照无线连接仅被发送到附近的装置以及仅从附近的装置被接收。另外,56比特的ad-hoc加密系统被用于内容加密的128比特的AES系统以及包括1024比特和3072比特的密钥的RSA系统的标准算法取代。另外,可连接装置的数量被限制为32。
HDCP 2.2根据认证和密钥交换(AKE)、位置校验、以及会话密钥交换(SKE)的步骤执行认证。在AKE的步骤中,HDCP接收器340的公共密钥被HDCP发送器330认证。在位置校验的步骤中,HDCP发送器330通过迫使一对消息之间的往返时间(RTT)不大于20ms来制定内容的位置。在SKE的步骤中,HDCP发送器330与HDCP接收器340交换会话密钥。更多的特定事项涉及到HDCP 2.2标准,并且因此将省略详细的描述。
因此,信源装置根据HDCP标准对信宿装置进行认证,对内容信号进行加密,并且根据HDMI标准将内容信号发送到经过认证的信宿装置。
然而,信源装置针对一条视频内容不仅仅支持一种视频标准,而是可选择性地产生与许多视频标准相应的内容信号并且选择性地提供内容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信源装置产生并且提供具有在信宿系统中可支持的最高质量或水平的内容信号,则对用户而言会更好。以下将描述信源装置提供与信宿装置的处理能力相应的控制信号。
图5是示出如下示例原理的示图: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350发送与信宿装置360的处理能力相应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信源装置350和信宿装置360被直接连接而无需AV接收器。
如图5中所示,如果与信宿装置360的连接被检测到,则信源装置350执行针对信宿装置360的HDCP认证。当HDCP认证完成时,信源装置350通过DDC访问信宿装置360的EDIDROM 361,并且获取在EDID ROM 361中记录的EDID 362。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HDCP认证先于对EDID的分析,但是不限于此。可选择地,EDID的分析可先于HDCP认证。
除了通过DDF访问信宿装置360的EDID ROM 361之外,信源装置350还可向信宿装置360做出对于EDID 362的请求,并且响应于所述请求,信宿装置360向信源装置350返回EDID ROM 361的EDID 362。这里,除HDMI的DDC以外,可使用另一通信通道来执行所述请求和返回。
信源装置350基于从信宿装置360获取的EDID 362确定信宿装置360中可支持的视频格式。如果EDID分析先于HDCP认证,则HDCP认证在确定视频格式之后被执行。
信源装置350对内容数据351进行处理,产生具有信宿装置360中可支持的视频格式之中的最高质量的内容信号,对内容信号进行加密,并且将经过加密的内容信号发送到信宿装置360。
在信宿装置的EDID中记录的信息的项目如下。在信宿装置中存储的EDID包括与信宿装置的各种特征、环境或状态有关的信息。例如,所述信息包括诸如信宿装置的名称、信宿装置的ID、型号、制造日期、序列号、图像的最大显示尺寸、长宽比、水平频率、垂直频率、最高分辨率、伽玛、显示器电源管理信令(DPMS)模式支持、可支持的视频模式、制造商等的项目。此外,EDID在必要时可包括附加信息。
当从信宿装置获取了具有这样的项目的EDID时,信源装置检查EDID的项目之中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可支持的视频模式”指明信宿装置中可支持的视频格式的分辨率和频率(Hz)。信源装置选择具有最高质量的视频格式,并且基于选择的格式产生内容信号。例如,如果具有EDID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中记录的最高水平的视频格式具有2160p的分辨率和60Hz的频率,则信源装置产生2016p 60Hz的内容信号。
另外,信源装置可检查EDID中的“最大分辨率”。“最大分辨率”是指具有信宿装置中可支持的许多视频格式之中的最高水平的分辨率,其中,所述许多视频格式被记录在“可支持的视频模式”中。
按照这种方式,信源装置可提供具有信宿装置中可支持的质量之中的最高质量的视频内容。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示例信源装置将视频内容提供给信宿装置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6中所示,在操作S210,信源装置感测或检测与信宿装置的连接。
在操作S220,信源装置从信宿装置获取EDID。
在操作S230,信源装置在获取的EDID中选择具有信宿装置可支持的最高质量的视频格式。
在操作S240,信源装置执行针对信宿装置的HDCP认证。HDCP认证的细节与以上的描述相同。
在操作S250,信源装置确定HDCP认证是否成功。如果HDCP认证失败,则处理停止。另一方面,如果HDCP认证成功,则在操作S260,信源装置根据选择的视频格式产生内容信号。在操作S270,信源装置根据HDCP标准对内容信号进行加密。在操作S280,信源装置将经过加密的内容信号发送到信宿装置。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对EDID的分析先于HDCP认证。可选择地,HDCP认证可先于对EDID的分析。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内容信号在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之间的一对一连接中传输。然而,在根据HDMI标准的系统中,在多个装置之间,N对N连接可能是可行的。为此,用作AV接收器的转发器可应用于图1和图2中所示的系统。
图7是示出在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的示例连接的框图。
如图7中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系统中,多个信源装置410被连接到AV接收器420的输入端。每个信源装置410可单独将视频内容提供给AV接收器420。
AV接收器420具有多个信宿装置430所连接到的或者单独的AV接收器440可连接到的输出端。这样的单独的AV接收器440也具有信宿装置450连接到的输出端。
通过装置之间的这样的N对N连接,AV接收器420接收多条视频内容并且将每个视频内容单独提供给每个信宿装置430。AV接收器420、AV接收器440用作多个信源装置410和多个信宿装置430、450之间的内容中继器。换句话讲,AV接收器420、AV接收器440不仅如针对信源装置的信宿装置起作用,而且还如针对信宿装置的信源装置起作用。
在HDCP认证期间,AV接收器420和信源装置410之间的认证被执行,并且信宿装置430和AV接收器440之间的认证也被执行。AV接收器420处理从信源装置410接收到的经过加密的视频内容,并且对经过处理的视频内容再次加密以提供给信宿装置430和AV接收器440。
AV接收器420、AV接收器440可应用于各种使用环境。最一般的使用之一是如下的情况: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设备和用于输出声音的扬声器被一起使用。
图8是示出如下示例原理的框图:在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AV接收器500将信号分别输出到TV 470和扬声器装置480。
如图8中所示,UHD播放器460被连接到AV接收器500的输入端,TV470和扬声器装置480被连接到AV接收器500的输出端。UHD播放器460被视为信源装置,TV 470和扬声器装置480被视为信宿装置。
一般而言,TV 470已经发展为具有更大的屏幕并且显示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图像。然而,随着TV 470变得越来越轻薄,用于输出声音的元件可能变得比用于显示图像的元件差。虽然TV 470包括扬声器,但是扬声器可能不足以支持高质量的多声道声音。如果用户想要与显示在TV 470上的高质量图像良好地匹配的高质量声音,则独立于TV 470的扬声器装置480可被添加到系统。
AV接收器500包括用于从UHD播放器460接收内容信号的接收器510,用于处理内容信号的处理器(例如,包括处理电路)520、存储器530、用于将经过处理的视频信号输出到TV470和扬声器装置480的发送器540、以及用于控制AV接收器500的操作和计算的CPU 550。
如果UHD播放器460、AV接收器500、TV 470和扬声器装置480彼此连接,则在它们之间执行HDCP认证。AV接收器500执行针对UHD播放器460的认证,并且还执行针对TV 470和扬声器装置480中的每一个的认证。在AV接收器500和UHD播放器460之间的认证期间,AV接收器500可向UHD播放器460通知AV接收器500不是信宿装置而是转发器。另外,AV接收器500向UHD播放器460通知AV接收器500正与TV 470和扬声器装置480连接。因此,UHD播放器460确定系统中的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
接收器510随后从UHD播放器460接收经过加密的内容信号,并将其发送到处理器520。处理器520对经过加密的内容信号进行解密,执行预设处理,对内容信号再次加密,并且将经过加密的内容信号发送到发送器540。
在处理器520中,解复用器或解多路复用器521执行复用器(未示出)的逆操作。也就是说,解复用器521将一个输入端与多个输出端连接,并且根据选择信号将输入到输入端的流分发给各个输出端。例如,如果针对一个输入端存在四个输出端,则解复用器521可通过具有0和1两个电平的选择信号的组合来选择所述四个输出端中的每个输出端。
解复用器521从内容信号提取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可存在许多提取信号的方法。例如,解复用器521根据内容信号中给予包的包标识符(PID)从内容信号提取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在内容信号中,信号根据通道被独立地压缩和封包,并且相同的PID被给予与一个通道相应的包,从而与对应于另一通道的包相区分。解复用器521根据PID对内容信号中的包分类,并且提取具有相同PID的信号。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解复用器521将从接收器510输出的内容信号解复用为数字视频信号和数字音频信号,并且将视频信号发送到发送器540,将音频信号发送到音频放大器522。
音频放大器522对从解复用器521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并且放大音频信号,从而将经过放大的音频信号发送到发送器540。为此,音频放大器522包括用于基于音频信号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的PWM处理器(未示出)、用于对从PWM处理器(未示出)输出的PWM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器(未示出)、以及用于按照预定频带对放大器(未示出)放大的PWM信号进行滤波从而对PWM进行解调的LC滤波器(未示出)。
发送器540从处理器520接收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并且将视频信号发送到TV470,将音频信号发送到扬声器装置480。因此,基于由UHD播放器460提供的视频内容的图像在TV 470上被显示,同时基于相同音频内容的声音通过扬声器装置480被输出。
在AV接收器用作信源装置和信宿装置之间的中继器的系统中,信源装置提供具有信宿装置可支持的最佳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在这种情况下,信宿装置的EDID被使用,这将在下文中描述。
图9是示出如下示例原理的示图:在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信源装置610发送与信宿装置630的处理能力相应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
如图9中所示,信源装置610连接到AV接收器620的输入端,信宿装置630连接到AV接收器620的输出端。也就是说,信源装置610、AV接收器620以及信宿装置630串联连接。当信源装置610、AV接收器620以及信宿装置630彼此连接时,在信源装置610和AV接收器620之间执行HDCP认证,在AV接收器620和信宿装置630之间执行HDCP认证。如果所有装置之间的认证完成,则信源装置610准备提供内容信号。
AV接收器620访问信宿装置630并且使用存储在信宿装置630中的EDID 631,从而将与信宿装置630有关的信息发送到信源装置610。例如,AV接收器620访问信宿装置630并且将信宿装置630的EDID 631复制并存储为EDID 421。然后,信源装置610访问AV接收器620并且从AV接收器620获取信宿装置630的EDID 631。然而,这种方法仅仅是示例。可选择地,AV接收器620被设计为改变或修改EDID 631,而无需按照原样复制EDID631。
信源装置610基于从AV接收器620获取的信宿装置630的EDID 631来确定信宿装置630中可支持的视频格式。信源装置610根据确定的视频格式之中的最高质量的视频格式从内容数据611产生内容信号,对产生的内容信号加密,并且将经过加密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620。
AV接收器620对从信源装置610接收到的内容信号进行解密和处理,对内容信号再次加密,并且将经过加密的内容信号发送到信宿装置630。因此,信宿装置630从信源装置610接收具有可支持的最佳视频格式的视频内容,并且显示基于接收到的视频内容的图像。
顺便地讲,如果信源装置610不是直接而是经由AV接收器620将视频内容提供给信宿装置630,则在AV接收器620和信宿装置630之间需要HDMI标准匹配。
例如,假设信宿装置630支持2160p和60Hz的4K UHD视频格式。为了接收4K UHD图像,信宿装置630必须支持HDMI 2.0和HDCP 2.2。HDMI1.4具有不足以发送4K UHD图像的内容信号的传输速率,但是HDMI 2.0由于其数据传输速率高于HDMI 1.4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原因而适合于发送4KUHD图像的内容信号。另外,HDCP 2.2根据预设协议被应用于4K UHD图像的视频内容从而防止内容泄露。
如果信源装置610和信宿装置630彼此直接连接,则信源装置610从信宿装置630获取EDID 631并且基于EDID 631将4K UHD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发送到信宿装置630。
虽然AV接收器620被置于信源装置610和信宿装置630之间,但是如果AV接收器620和信宿装置630两者都支持HDMI 2.0和HDCP 2.2,则不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信源装置610将4K UHD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620,则AV接收器620处理内容信号并且将经过处理的内容信号发送到信宿装置630。
另一方面,如果AV接收器620在处理能力上比信宿装置630差或者AV接收器620支持具有比信宿装置630支持的HDMI和HDCP的版本低的HDMI和HDCP,则可能出现问题。例如,可能存在如下情况:AV接收器620支持HDMI 1.4和HDCP 1.x但是信宿装置630支持HDMI 2.0和HDCP 2.2。
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装置610基于从AV接收器620获取的信宿装置630的EDID 631确定信宿装置630能够显示4K UHD图像。因此,信源装置610将4K UHD图像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620。然而,AV接收器620可能由于最高支持HDMI 1.4和HDCP 1.x而不能够正常处理4K UHD图像的内容信号。因此,信宿装置630未从AV接收器620接收内容信号并且因此不显示图像。
由于没有图像被显示在信宿装置630上,因此由于用户不知道系统的内部操作的原因而可能认为信宿装置630出错。另外,如果用户购买了新的信源装置610,则用户可能认为信源装置610出现故障。然而,这种情况可能在AV接收器620不具有最近版本的接口和安全标准时发生。
当然,如果AV接收器620被具有最近版本的接口和安全标准的另一AV接收器替换,则这样的问题可被解决。然而,对于用户而言这可能是不容易的,这是因为AV接收器620的替换花费金钱。因此,在不改变系统的情况下,至少避免信宿装置630不显示图像的情况是重要的。
以下将描述解决以上问题的实施例。
图10是示出在根据第三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信源装置提供内容信号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10中所示,在操作S310,信源装置检测与AV接收器和信宿装置的连接。
在操作S320,信源装置从AV接收器获取信宿装置的EDID。
在操作S330,信源装置基于获取的EDID确定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
在操作S34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的多媒体接口标准。稍后将描述确定AV接收器的多媒体接口标准的方法。
在操作S35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是否能够支持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如果AV接收器能够支持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则意指AV接收器也处理具有信宿装置中可处理的最高水平的视频格式。例如,如果AV接收器的多媒体接口标准的版本等于或高于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的版本,则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能够支持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
如果确定AV接收器能够支持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则在操作S360,信源装置确定先前获取的EDID是可靠的,并且选择具有如EDID中指定的信宿装置中可支持的最高水平的视频格式。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AV接收器不能支持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则在操作S370,信源装置确定先前获取的EDID不可靠,并且选择具有AV接收器中可支持的最高水平的视频格式,而不考虑EDID。另外,在操作S370,信源装置可选择比具有信宿装置中可支持的最高水平的视频格式低预设水平的视频格式。
在操作S380,信源装置根据选择的视频格式产生内容信号,并且将产生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
根据示例实施例,信源装置并非无条件地考虑从AV接收器获取的信宿装置的EDID,而是额外地确定AV接收器的处理能力,从而根据确定结果来提供具有AV接收器可处理的最高水平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
如果AV接收器的处理能力等于或高于信宿装置的处理能力,例如如果AV接收器的多媒体接口标准的版本等于或晚于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则信宿装置可接收具有自身可处理的最高水平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
另一方面,如果AV接收器的处理能力低于信宿装置的处理能力,例如,如果AV接收器的多媒体接口标准的版本早于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则即使信宿装置接收具有自身可处理的最高水平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信宿装置也不能避免不显示图像。
为了确定信宿装置的多媒体接口标准,信源装置考虑EDID。以下将描述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的多媒体接口标准的方法。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HDMI将作为多媒体接口标准被描述,但是这仅仅是示例。也就是说,本公开不仅限于HDMI。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根据以上描述的视频格式HDCP与HDMI有关,因此将结合HDMI描述作为内容安全标准的HDCP。例如,HDMI 2.0和HDCP 2.2必须被支持以处理4KUHD的视频格式。如果对HDMI 2.0和HDCP 2.2中的一个的支持意指对另一个的支持,则可确定HDMI 2.0或HDCP 2.2中的任一个被支持。
HDMI 2.0和HDMI 1.4之间的主要差异是是否支持SCDC。
图11是示出HDMI 1.4中的HDMI论坛厂商专用数据块(HF-VSDB)的应用于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
如图11中所示,HDMI 1.4中的HF-VSDB 710针对每个字节包括从0到7的八个比特。在本实施例中,示出HF-VSDB 710的从第0字节至第6字节的一部分。
这里,第6字节的第7比特指Supports_AI比特711。如果信宿装置支持使用通过音频内容保护(ACP)、ISRC1和ISRC2包发送的信息的功能,则Supports_AI比特711被设置为“1”。否则Supports_AI比特711被设置为“0”。ACP包被信源装置用于发送关于与活动音频流有关的内容的信息。国际标准记录码(ISRC)包是用于标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3901定义的相册和音乐视频记录的国际标准码。
例如,HDMI 1.4中的Supports_AI比特711是用于激活音频信号的处理的比特,其中,如果需要音频处理,则所述比特通常被设置为“1”。
HEMI 2.0中的第6字节的第7比特在含义上不同于HDMI 1.4中的第6字节的第7比特。
图12是示出HDMI 2.0中的HF-VSDM 720的应用于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
如图12中所示,HDMI 2.0中的HF-VSDB 720针对每个字节包括从0到7的八个比特。在本示例实施例中,HF-VSDB 720的从第0字节至第6字节的一部分被示出。
第6字节的第7比特指SCDC_Present比特721。如果支持SCDC,则SCDC_Present比特721被设置为“1”。如果不支持SCDC,则SCDC_Present比特721设置为“0”。
HDMI 2.0中的SCDC_Present比特721的地址等于HDMI 1.4中的Supports_AI比特711的地址(见图11)。换句话讲,相同的地址根据HDMI的版本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当信源装置从AV接收器获取HF-VSDB时,如果第6字节的第7比特是“1”,则即使AV接收器支持HDMI 1.4,信源装置也可能错误地确定AV接收器支持HDMI 2.0。
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装置通过SCDC执行与AV接收器的通信,并且根据AV接收器的响应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SCDC。
例如,信源装置通过SCDC访问AV接收器的预设地址。如果AV接收器支持SCDC,则信源装置可从相应的地址获取期望的信息。换句话讲,如果AV接收器不支持SCDC,则信源装置不能找到所述地址或者不能从所述地址获取期望的信息。
另外,信源装置可通过SCDC将预设消息发送到AV接收器。如果AV接收器支持SCDC,则信源装置可在预设时间段内从AV接收器接收对消息的响应。换句话讲,如果AV接收器不支持SCDC,则信源装置不能从AV接收器接收到对消息的任何响应。
如果确定AV接收器支持SCDC,则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支持HDMI2.0。另外,如果确定AV接收器不支持SCDC,则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支持HDMI 1.4或更早的版本。
图13是示出确定根据第四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是否支持HDMI 2.0的AV接收器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13中所示,在操作S410,信源装置从AV接收器获取HF-VSDB。
在操作S420,信源装置确定获取的HF-VSDB中的第6字节的第7比特是否是“1”。
如果确定获取的HF-VSDB中的第6字节的第7比特是“1”,则在操作S430,信源装置通过SCDC执行与AV接收器的通信。换句话讲,如果确定获取的HF-VSDB中的第6字节的第7比特不是“1”,则信源装置进行操作S460。
在操作S440,信源装置确定通过SCDC与AV接收器的通信是否成功。这里,可存在确定信源装置和AV接收器之间使用SCDC的通信是否成功的各种方法。例如,信源装置将基于SCDC的预设命令发送到AV接收器,并且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对命令的响应,则确定使用SCDC的通信成功,但是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未接收到对命令的响应,则确定使用SCDC的通信失败。此外,如果从SCDC标准中指定的AV接收器的地址获取了在SCDC标准中指定的信息,则信源装置可确定使用SCDC的通信成功。
如果确定通过SCDC与AV接收器的通信成功,则在操作S45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支持SCDC,并且因此确定AV接收器支持HDMI 2.0。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通过SCDC与AV接收器的通信失败,则在操作S46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不支持SCDC,并且因此确定AV接收器不支持HDMI 2.0。
按照这种方式,信源装置能够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HDMI 2.0。然而,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HDMI 2.0的方法不限于前述示例实施例。
例如,具有HDMI 2.0支持的SCDC结构的地址映射指定用于指示地址的“偏移”、用于指示读取或写入是否可行的“R/W”、以及在每个地址中记录的信息的“名称”。
信源装置能够根据SCDC结构的地址映射中记录的地址来访问AV接收器并且获取该地址处的信息。这里,信源装置基于与以下项有关的信息来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SCDC以及是否支持HDMI 2.0:在地址0x01中记录的信宿版本、在地址0x21中记录的Scramber_Status、或者在地址0x40和0x41中记录的Status_Flags_0和Status_Flags_1。
图14是示出HDMI 2.0的状态和控制数据通道(SCDC)结构中的应用于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0x01字节的字段740、0x21字节的字段750以及0x40和0x41字节的字段760的示例的示图。
如图14中所示,起到信宿装置的作用的AV接收器为SCDC结构中的信宿版本字段740设置恰当的值。在信源装置和AV接收器之间的关系中,AV接收器从信源装置接收内容信号并且因此起到如信宿装置的作用。信源装置读取该字段740以确定信宿装置的版本。
关于加扰器状态寄存器中的每个比特,当不存在来自信源装置的+5V的电力信号时或者当热插拔检测(HPD)管脚具有低电压超过100ms时,起到信宿装置的作用的AV接收器将所述比特重置为“0”。
如果起到信宿装置的作用的AV接收器检测到加扰的控制码序列,则0x21字节的字段750中的Scrambling_Status比特被设置为“1”,但是如果AV接收器未检测到加扰的控制码序列,则Scrambling_Status比特被设置为“0”。前述加扰操作不同于HDCP安全标准的加密并且当信源装置根据HDMI标准发送内容信号时被应用。
针对状态标识寄存器的每个比特,当不存在来自信源装置的+5V的电力信号时或者当HPD管脚具有低电压超过100ms时,起到信宿装置的作用的AV接收器将所述比特重置为“0”。
如果视为信宿装置的AV接收器检测到有效时钟信号,则Clock_Detected比特被设置为“1”,否则被设置为“0”。
如果视为信宿装置的AV接收器成功对第0HDMI通道中的数据解码,则CH0_Locked比特被设置为“1”,否则被设置为“0”。
如果视为信宿装置的AV接收器成功对第1HDMI通道中的数据解码,则CH1_Locked比特被设置为“1”,否则被设置为“0”。
如果视为信宿装置的AV接收器成功对第2HDMI通道中的数据解码,则CH2_Locked比特被设置为“1”,否则被设置为“0”。
如果能够访问AV接收器并且从SCDC结构中提供的地址获取期望的信息,则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支持SCDC。另外,如果不能访问在SCDC结构中提供的地址或者不能从所述地址获取期望的信息,则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不支持SCDC。
因此,信源装置能够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HDMI 2.0。
图15是示出确定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是否支持HDMI 2.0的AV接收器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15中所示,在操作S510,信源装置进行对AV接收器的访问。
在操作S520,信源装置访问SCDC结构中提供的AV接收器的预设地址。SCDC结构中提供的预设地址指期望具有提供用于确定SCDC是否被支持的基础的信息的地址,其细节已经被如上描述。
在操作S530,信源装置确定是否进行对预设地址的访问。
如果可访问所述预设地址,则在操作S540,信源装置从预设地址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如果不可访问预设地址,则信源装置进行操作S570。
在操作S550,信源装置确定获取的信息是否由SCDC结构提供。
如果确定获取的信息由SCDC结构提供,则在操作S56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不仅支持SCDC还支持HDMI 2.0。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获取的信息不是由SCDC结构提供,则在操作S57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既不支持SCDC也不支持HDMI 2.0。
AV接收器必须至少支持HDCP 2.2以便处理4K UHD视频格式的视频内容。由于HDCP2.2被合理地应用于能够处理4K UHD视频内容的HDMI 2.0,因此不必期望支持HDCP 2.2的AV接收器支持HDMI 2.0。以下将详细描述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HDCP 2.2的方法。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应用于HDCP的地址映射770的一部分的示例的示图。
如图16中所示,应用于HDCP的地址映射770包括诸如示出字段的地址的偏移(Offset)、示出每个地址中记录的信息的名称的名称(Name)、示出字段的大小的字节大小(Size in Bytes)、示出读取或写入是否可行的Rd/Wr、示出信息的内容和功能的功能(Function)等的项目。在Rd/Wr的情况下,Rd指示仅信息的读取可行、Rd/Wr指示信息的读取和写入两者均可行。
新添加到HDCP 2.2的字段是记录在地址0x50中的HDCP2Version。当HPD信号被感测到时,视为HDCP接收器的AV接收器保持将可由被视为HDCP发送器的信源装置读取的HDCP2Version的有效值。例如,该字段的第2比特示出HDCP接收器是否支持HDCP 2.2。例如,当该比特被设置为“1”时,HDCP接收器支持HDCP 2.2。
因此,被视为HDCP发送器的信源装置对被视为HDCP接收器的AV接收器中的地址为0x50的字段的第2比特进行访问,并且因此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HDCP 2.2。
图17是示出确定根据第五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是否支持HDCP 2.2的AV接收器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17中所示,在操作S610,信源装置访问AV接收器。
在操作S620,信源装置对AV接收器中的地址为0x50的字段的第2比特进行访问。
在操作S630,信源装置确定是否可访问AV接收器的前述地址。
如果可访问AV接收器的所述地址,则在操作S640,信源装置从所述地址获取信息。另一方面,如果不可访问AV接收器的所述地址,则信源装置进行操作S670。
在操作S650,信源装置确定获取的信息是否具有值“1”。
如果确定获取的信息具有值“1”,则在操作S66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支持HDCP2.2。另一方面,如果确定获取的信息不具有值“1”,则在操作S67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不支持HDCP 2.2。
如上所述,信源装置从AV接收器接收信宿装置的EDID,并且确定AV接收器的多媒体接口标准和内容安全标准中的至少一个,从而根据确定结果来确定EDID是否可靠。
例如,如果在信宿装置的EDID中记录了支持HDMI 2.0和HDCP 2.2并且可处理4KUHD视频格式,则信宿装置在将4K UHD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之前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HDMI 2.0和HDCP 2.2中的至少一个。
如果确定AV接收器支持HDMI 2.0和HDCP 2.2中的至少一个,则信源装置信任EDID并且根据EDID将4K UHD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另一方面,如果确定AV接收器既不支持HDMI 2.0也不支持HDCP 2.2,则信源装置不信任EDID并且将具有HDMI 1.4(例如,HDMI 2.0的先前版本)中支持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
因此,即使AV接收器支持版本比信宿装置的版本更旧的标准,根据示例实施例的信源装置也防止和/或避免了信宿装置不显示图像的情况。
HDMI 2.0与多媒体接口相关,但是HDCP 2.2与内容传输的安全相关。严格地说,HDMI和HDCP在标准方面彼此不同。然而,由于当信源装置提供高分辨率和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时,需要高数据传输速率和传输安全两者,因此HDMI 2.0和HDCP 2.2通常被一起应用于实际产品。因此,信源装置可被配置为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HDMI 2.0和HDCP 2.2中的至少一个。
然而,为了更加准确的确定,信源装置可确定HDMI 2.0和HDCP 2.2是否都被支持。与此有关的示例实施例将在下面参照图18被描述。
图18是示出根据第六示例实施例的示例信源装置通过AV接收器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的流程图。
如图18中所示,在操作S710,信源装置检测与AV接收器和信宿装置的连接。
在操作S720,信源装置从AV接收器获取信宿装置的EDID。为此,AV接收器访问信宿装置并且从信宿装置复制并存储EDID。在本实施例中,假设EDID中可支持的最高分辨率是4K UHD。
在操作S73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SCDC。
如果确定AV接收器支持SCDC,则在操作S74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HDCP 2.2。另一方面,如果确定AV接收器不支持SCDC,则信源装置进行操作S760。
如果确定AV接收器支持HDCP 2.2,则在操作S750,信源装置确定获取的EDID是可靠的并且基于EDID的指定将4K UHD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另一方面,如果确定AV接收器不支持HDCP 2.2,则在操作S760,信源装置确定获取的EDID不可靠,信源装置将具有低于在EDID中指定的分辨率的1080p的分辨率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
因此,信源装置适当地参照AV接收器中支持的标准使信宿装置显示图像。操作S730和操作S740可彼此互换。
在前述示例实施例中,HDMI作为多媒体接口标准被给出,但是不限于此。例如,HDCP(例如,用于内容传输的安全标准)不仅限于HDMI,并且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多媒体接口标准。例如,本公开可采用应用了HDCP的有线或无线接口标准,或者未应用HDCP的有线或无线接口标准。
另外,用于内容传输的安全标准不仅限于HDCP。
另外,本公开可被实现为仅确定内容传输安全标准和多媒体接口标准中的一个。
在前述示例实施例中,内容信号和控制信号通过根据HDMI标准的线缆在信源装置和AV接收器之间传输。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些实例实施例,并且因此以下将描述另一示例实施例。
图19是示出根据第七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的示图。
如图19中所示,根据第七示例实施例的系统包括:信源装置810、AV接收器820以及信宿装置830。信源装置810、AV接收器820以及信宿装置830的细节与以上描述相同,因此,这里将不重复重复的描述。
AV接收器820具有用于与信源装置810连接的输入端以及用于与信宿装置830连接的输出端。这里,信源装置通过线缆840连接到AV接收器820,并且通过线缆840发送一般信号。独立于线缆840,信源装置810和AV接收器820可分别使用用于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811和无线通信模块821。
信源装置810可根据多媒体接口标准通过线缆840发送控制信号。作为多媒体接口标准的示例,存在HDMI,但是多媒体接口标准不限于HDMI。
无线通信模块811、无线通信模块821执行与各种协议相应的无线通信。这些无线通信协议包括:无线保真(Wi-Fi)、Wi-Fi直连、蓝牙、通用即插即用(UPNP)、近场通信(NFC)等。根据支持协议,无线通信模块811、无线通信模块821包括各种通信电路,诸如,例如但不限于用于基于协议通信的单元模块。
以下将示意性地描述前述协议。
Wi-Fi是指支持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的无线局域网以及个域网(PA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等的协议。在基础设施模式下,Wi-Fi在装置之间提供通过接入点(AP)中继的无线通信。在IEEE802.11n的情况下,Wi-Fi保证300Mbps的最大传输速度。AP被连接到接入外部WAN的路由器,并且在未封闭的空间内形成预定范围的热点。每个装置被布置在热点内的AP周围并且无线地接入AP,从而经由AP与网络连接和通信。这里,可通过额外地安装用于放大信号的装置来扩大热点的范围。然而,由于热点通常具有较窄的范围,因此当用户正在移动时,她/他不适合于使用Wi-Fi进行无线通信。
Wi-Fi直连是指基于点对点(P2P)并且不使用Wi-Fi中的AP的协议。基于Wi-Fi直连,显示设备100可直接与其它装置连接和通信,而无需使用AP。Wi-Fi直连保证装置之间在200m的距离之内的250Mbps的最大传输速度。
Wi-Fi直连利用与Wi-Fi技术之中的Ad-hoc有关的技术。Ad-hoc网络是仅用移动主机建立的通信网络,而无需固定的有线网络。当难以建立有线网络时或者当建立网络之后使用时间较短时,Ad-hoc网络是合适的。Ad-hoc网络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对于移动主机不存在限制并且不需要有线网络和基站,因此网络被快速、便宜地建立。在Ad-hoc网络中,移动节点不仅用作主机而且还用作一种路由器,针对其他节点设置多路径或者动态地设置路径。Wi-Fi直连是一种通过改善Ad-hoc技术的缺陷来实现提高传输速度和安全性的技术。
Wi-Fi直连基本上涉及1:1连接,但是1:N连接也是可行的。例如,图像处理装置具有如下处理以便根据Wi-Fi直连协议与移动装置等外部装置进行连接和通信。移动装置通过推送方法将连接请求消息发送到图像处理设备。如果图像处理设备接受移动装置的连接请求,则在图像处理设备和移动装置之间完成配对。
蓝牙是基于IEEE802.15.1标准的装置之间的直接通信方法。蓝牙使用2400MHz至2483.55MHz的工业科学和医疗(ISM)频率。然而,为了防止使用较高和较低频率而与其它系统相干扰,蓝牙采用除了2400MHz之后的2MHz的频带和2483.5MHz之前的3.5MHz频带之外的2402MHz至2480MHz的总计79个信道。
由于许多系统使用相同的频带,因此在系统之间容易发生电磁干扰。为了防止电磁干扰,蓝牙采用跳频技术。跳频技术是在根据特定模式在许多信道中快速移动的同时一点一点发送包(数据)。蓝牙在79个分配的信道上按照每秒1600次进行跳跃。当这样的跳跃模式在蓝牙装置之间同步时实现通信。由于蓝牙装置按照主从进行连接,因此如果从装置未与主装置产生的跳频同步,则在两个装置之间未实现通信。因此,期望在不与其它系统产生电磁干扰的情况下进行稳定连接。例如,一个主装置可与多达7个从装置连接。这里,主装置和从装置之间的通信是可行的,但是从装置之间的通信是不可行的。然而,由于主装置和从装置不是固定的,因此根据情况,主装置和从装置的角色可彼此互换。
UPNP是一种用于根据数字生活网络联盟(DLNA)通过P2P方法连接装置的协议。UPNP利用现有的协议,诸如互联网协议、带载封装(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以及可扩展标记语言(XML)。UPNP基于有线协议,其中,在有线协议下,装置之间交换的信息以XML表示并且通过HTTP传送。
Wi-Fi、蓝牙等协议使用48比特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作为通信模块的唯一标识符,而UPNP使用通用的唯一标识符(UUID)的标识符。UUID是16个八位字节的标识符(例如128比特),并且由32个小写字母16进制数字表示。UUID是通过四个连字符表示的32个字符或数字的集合,并且具有“8-4-4-4-12”的总计36位。
NFC是射频识别(RFID)之中的作为使用13.56MHz的频带的非接触式短程无线通信协议的一种RFID。NFC是一种装置之间在大约10cm的近距离处交换数据的技术,其中,该技术是从ISO/IEC 14443扩展而来。NFC基于磁场内的两个相邻环形天线之间的电磁感应来操作。
NFC支持被动通信模式和主动通信模式的两种模式。在被动通信模式下,发起装置提供载波场,目标装置在对提供的场进行调制的同时进行操作。被动通信模式的目标装置从发起装置提供的电磁场获取操作电力,并且因此目标装置还用作收发器。顺便地讲,在主动通信模式下,启动装置和目标装置两者通过自身产生磁场来彼此通信。在主动通信模式下,一个装置释放其自身的电磁场直到从对方接收到数据为止,并且当向对方发送数据时激活其自身的电磁场。
图20是示出在根据第七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信源装置810通过的AV接收器820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830的示例的信号流程图。在图20中,实线是指使用电线的信号传输,虚线是指通过无线通信的信号传输。
如图20中所示,在操作S810,信源装置810执行配对以便与AV接收器820进行无线通信。
在操作S820,AV接收器820从信宿装置830获取并存储信宿装置830的EDID。在本示例实施例中,AV接收器820和信宿装置830通过线缆有线连接。
在操作S830,信源装置通过无线通信从AV接收器820获取信宿装置830的EDID。
在操作S840,信源装置810通过无线通信来请求对关于AV接收器820是否支持HDMI2.0和HDCP 2.2中的至少一个的答复。
在操作S850,AV接收器820通过无线通信发送响应于来自信源装置810的请求的答复。
例如,信源装置810向AV接收器820做出基于HDCP 2.2的预设请求命令,并且AV接收器820响应于所述请求向信源装置810返回答复。如果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答复,则信源装置810确定AV接收器支持HDCP 2.2。
当从AV接收器820接收到答复时,在操作S860,信源装置810根据在EDID中指定的视频格式产生内容信号并且通过线缆将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820。因此,在操作S870,AV接收器820将该内容信号发送到信宿装置。
另一方面,如果信源装置810未从AV接收器820接收到答复,则在操作S880,信源装置产生具有在HDMI 1.4中可支持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而无需参照在EDID中指定的视频格式,并且将该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820。因此,在操作S890,AV接收器820将接收到的内容信号发送到信宿装置。
根据系统的设计,信源装置和AV接收器可仅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将描述与此有关的示例实施例。
图21是示出根据第八示例实施例的系统的示例的示图。
如图21中所示,根据第八示例实施例的系统包括:信源装置840、AV接收器850、以及信宿装置860。这里,AV接收器850和信宿装置860在特定安装表面上被固定地安装和使用,信宿装置860连接到AV接收器850的输出端。另一方面,信源装置840是容易被用户携带的移动装置,并且如果信源装置840进入距离AV接收器850的预设距离之内的热点范围内,则信源装置840和AV接收器850之间的无线通信是可行的。热点可由AV接收器850本身形成,或者可由单独的无线通信装置(诸如,接入点(AP))形成。
为了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860,信源装置840首先进入热点并且因此信源装置840和AV接收器850配对以进行无线通信。然后,信源装置840通过无线通信从AV接收器850获取信宿装置860的EDID,并且根据AV接收器850的多媒体接口标准来确定视频格式。信源装置840根据确定的视频格式产生内容信号,并且通过无线通信将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850。
在用于信源装置840和AV接收器850之间的连接的无线通信协议方面,AV接收器850支持的协议可比信宿装置860支持的协议具有更旧的版本。如果新协议比旧协议具有更高数据传输速率,则新协议可支持针对相对高分辨率的视频格式的传输,但是旧协议可支持针对不是相对高分辨率而是相对低分辨率的视频格式的传输。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信宿装置860的EDID支持相对高分辨率的视频格式,AV接收器850也不能支持具有如此高的分辨率的视频格式。因此,信源装置840确定AV接收器850是否支持新协议,并且根据确定结果选择性地向AV接收器850发送具有基于新协议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以及具有基于旧协议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中的一个。
图22是示出根据第八示例实施例的示例信源装置通过AV接收器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的流程图。
如图22中所示,在操作S910,信源装置和AV接收器彼此配对。在本实施例中,在信源装置和AV接收器之间执行无线通信而不是有线通信。
在操作S920,信源装置从AV接收器接收信宿装置的EDID。
在操作S93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新协议。存在许多确定AV接收器是支持新协议还是旧协议的方法。例如,信源装置可将基于新协议的命令发送到AV接收器,并且基于是否在预设时间段内接收到对相应命令的答复来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新协议。
如果AV接收器支持新协议,则AV接收器识别基于新协议的命令,并且因此做出对所述命令的答复。另一方面,如果AV接收器仅支持旧协议,则AV接收器未识别基于新协议的命令,并且因此未做出对所述命令的答复。当然,基于新协议的命令之中可能存在在旧协议中识别出的命令,因此信源装置可选择并发送旧协议不支持而新协议支持的命令。
如果确定AV接收器支持新协议,则在操作S940,信源装置产生具有与在EDID的范围内的新协议相应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并且将其发送到AV接收器。如果4K UHD是在EDID中指定的各种视频格式之中的具有最高质量和分辨率的视频格式,则信源装置选择4KUHD视频格式。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AV接收器不支持新协议而仅支持旧协议,则在操作S950,信源装置产生具有与旧协议相应的视频格式的内容信号,而无需参照EDID,并且将产生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例如,即使4K UHD是在EDID中指定的各种视频格式之中具有最高质量和最高分辨率的视频格式,信源装置也可选择在旧协议中支持的视频格式之中的具有1080p的最高质量的视频格式,而不考虑EDID。
在前述示例实施例中,信源装置使用通过如下操作获取信息的方法:访问在特定标准中指定的AV接收器的地址,或者通过将基于标准的命令发送到AV接收器来请求对命令的答复,从而确定AV接收器是否支持所述标准。
然而,对于确定AV接收器支持什么标准的方法不存在限制。例如,AV接收器也可具有EDID。在这种情况下,信源装置获取并分析AV接收器的EDID,以便确定AV接收器支持什么标准。以下将描述与此有关的示例实施例。
图23是示出如下示例原理的框图:在根据第九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信源装置870确定AV接收器880中支持的标准。
如图23中所示,根据第九示例实施例的系统包括:信源装置870、AV接收器880以及信宿装置890。AV接收器880具有用于与信源装置870连接的输入端,以及用于与信宿装置890连接的输出端。
信宿装置890存储其自身的EDID,其中,在本示例中,该EDID被称作EDID-B 891。另外,AV接收器880存储其自身的EDID,其中,在本示例中,该EDID被称作EDID-A881。
首先,AV接收器880复制并存储来自信宿装置890的EDID-B 891。AV接收器880存储其自身的EDID(例如,EDID-A881),以及从信宿装置890复制的信宿装置890的EDID(例如,EDID-B 891)。
接下来,信源装置870访问AV接收器880并且获取存储在AV接收器880中的EDID-A881和EDID-B 891。存在许多确定EDID-A881与AV接收器880有关以及EDID-B 891与信宿装置890有关的方法。例如,EDID通常记录装置的名称、型号等,并且因此,信源装置870可通过分析EDID-A 881和EDID-B 891来确定哪个EDID与哪个装置有关。可选择地,AV接收器880可在预先指定的地址中存储EDID-A 881和EDID-B 891,并且当信源装置870从各个地址获取EDID-A 881和EDID-B 891时,信源装置870可确定哪个EDID与哪个装置有关。
信源装置870分析EDID-B 891以确定信宿装置890中支持的视频格式。另外,信源装置870分析EDID-A 881以确定多媒体接口标准的版本、AV接收器880中支持的内容传输安全标准等。
因此,信源装置870确定AV接收器880中支持的标准。
图24是示出根据第九示例实施例的示例信源装置通过AV接收器将内容信号提供给信宿装置的流程图。
如图24中所示,在操作S1110,信源装置检测与AV接收器和信宿装置的连接。
在操作S1120,信源装置从AV接收器获取AV接收器的第一EDID和信宿装置的第二EDID。
在操作S1130,信源装置基于信宿装置的第二EDID确定具有信宿装置中可支持的最高水平的第一视频格式。
在操作S1140,信源装置基于AV接收器的第一EDID确定AV接收器中可支持的标准。
在操作S1150,信源装置确定AV接收器中可支持的标准是否可支持第一视频格式。
如果AV接收器的标准可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在操作S1160,信源装置根据第一视频格式产生内容信号,并且将产生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
另一方面,如果AV接收器的标准不能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在操作S1170,信源装置根据比第一视频格式差的视频格式之中的AV接收器中可支持的第二视频格式来产生内容信号,并且将产生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
在前述示例实施例中,信源装置控制主要操作,这在系统采用现有的AV接收器时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本公开不限于前述示例实施例。可选择地,AV接收器可被配置为修改信宿装置的EDID并且替代信源装置来控制主要操作。与此有关的示例实施例将在下面描述。
图25是示出如下示例原理的框图:在根据第十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AV接收器920处理信宿装置930的EDID。
如图25中所示,根据第十示例实施例的系统包括:信源装置910、AV接收器920以及信宿装置930。信源装置910连接到AV接收器920的输入端,信宿装置930连接到AV接收器920的输出端。
AV接收器920访问信宿装置930并且获取并存储信宿装置930的EDID,例如,EDID-C931。AV接收器920分析EDID-C 931中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的项目,其中,在该项目中信宿装置930可支持的视频格式被指定。
AV接收器920确定EDID-C 931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中指定的视频格式之中是否存在AV接收器920不可支持的视频格式。如果所有视频格式在AV接收器920中可进行处理,则AV接收器920不修改而是保持EDID-C 931。
另一方面,如果存在AV接收器920中不可进行处理的视频格式,则AV接收器920删除相应的视频格式并且因此将EDID-C 931修改为EDID-D 932。因此,在EDID-D 932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中指定的视频格式都是AV接收器920可进行处理的。
信源装置910访问AV接收器920并且获取信宿装置930的EDID(例如,EDID-C 931和EDID-D 932之一)。信源装置910将与获取的EDID中指定的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发送到AV接收器,而无需任何额外操作。
图26是示出在根据第十示例实施例的系统中AV接收器920修改信宿装置930的EDID的示例的示图。
如图26中所示,AV接收器从信宿装置获取信宿装置的EDID(例如,EDID-C 931)。
AV接收器分析EDID-C 931的多个项目之中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的项目,其中,在该可支持的视频模式的项目中,指定了信宿装置可支持的视频格式。
EDID-C 931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可例如包括用于图像的2160p、1080p和576p的分辨率。基于该分析,AV接收器确定2160p的分辨率(例如,4k UHD图像)是信宿装置中可显示的视频格式的最高质量,并且还确定信宿装置能够显示具有1080p或576p的分辨率的图像。
AV接收器确定EDID-C 931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中指定的视频格式之中是否存在AV接收器自身不可进行处理的视频格式。例如,AV接收器确定其是否可处理具有EDID-C931中指定的2160p的最高分辨率的视频格式,并且如果其能够处理2160p的视频格式,则保持EDID-C 931而无需修改。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EDID-C 931的可支持的视频模式中指定的视频格式之中存在AV接收器不可进行处理的视频格式,则AV接收器从EDID-C 931中删除相应的视频格式,并且因此将EDID-C 931修改为EDID-D 932。例如,如果AV接收器920不能处理具有2160p的分辨率的视频格式,但是能够处理具有1080p或576p的分辨率的视频格式,则AV接收器删除EDID-C 931中的视频格式之中的2160p的视频格式,但是保持1080p和576p的视频格式。
否则,AV接收器不修改EDID-C 931并且不支持作为是否支持4K的条件的SCDC或HDCP 2.2,从而引导信源装置不处理具有2160p的分辨率的视频格式。
因此,信源装置将在未来从AV接收器获取EDID-D 932。相应地,信源装置向AV接收器发送与AV接收器可进行处理的1080p的视频格式而非AV接收器不可进行处理的2160p的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
图27是示出根据第十示例实施例的AV接收器修改EDID并且将经过修改的EDID发送到信源装置的示例的流程图。
如图27中所示,在操作S1210,AV接收器从信宿装置获取EDID。
在操作S1220,AV接收器分析在获取的EDID中指定的视频格式。
在操作S1230,AV接收器确定经过分析的视频格式之中是否存在AV接收器自身不可支持的视频格式。
如果确定经过分析的视频格式中存在AV接收器不可支持的视频格式,则在操作S1240,AV接收器修改EDID以删除AV接收器不可支持的视频格式。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AV接收器可支持所有经过分析的视频格式,则在操作S1250,AV接收器不修改而是保持EDID。
在操作S1260,AV接收器在其中存储将被信源装置获取的EDID。
因此,AV接收器防止和/或避免从信源装置接收到AV接收器自身不可进行处理的内容信号。
根据前述示例实施例的方法可按照能够在各种计算机中实现的程序命令的形式来实现,并且可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程序命令、数据文件、数据结构等或它们的组合。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在不考虑是否可删除或可重写的情况下被存储在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等)(例如,RAM、存储芯片、装置或集成电路(IC)等存储器)或者光学或磁性可记录或机器(例如,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压缩盘(CD)、数字通用盘(DVD)、磁盘、磁带等)中。将理解的是,移动终端中可包括的存储器是适用于存储程序的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示例,其中,所述程序具有用于实现示例实施例的指令。该存储介质中记录的程序命令可根据示例实施例被专门设计和配置,或者可以是公知的并且是计算机软件的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用的。
虽然已经示出并描述了各种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示例实施例中做出改变,其中,本公开的范围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被限定。

Claims (15)

1.一种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包括:
包括输出电路的输出部,被配置为将内容信号发送到连接到图像处理设备的中继器,以将内容信号提供给图像处理设备;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从中继器接收与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被图像处理设备支持的第一视频格式有关的视频格式信息,并且如果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输出与所述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与第一视频格式不同并且中继器能够支持的第二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所述多个视频格式在图像质量上彼此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图像质量取决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个或更多个:分辨率和每秒的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接口标准来发送内容信号,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如果中继器支持预设的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则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如果中继器不支持所述预设的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则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将基于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的命令发送到中继器,并且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从中继器接收到对命令的答复,则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如果在所述预定时间段内未从中继器接收到对命令的答复,则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访问中继器的在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中指定的预设地址以确定是否能够获得与所述预设地址相应指定的数据,如果能够获得所述数据,则确定中继器支持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如果不能获得所述数据,则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接口标准包括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包括HDMI2.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如果中继器能够使用状态和控制数据通道(SCDC)来执行通信,则确定中继器支持HDMI 2.0,如果中继器不能使用SCDC来执行通信,则确定中继器不支持HDMI 2.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接口标准包括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HDCP)。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第一版本的接口标准包括HDCP2.2。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用于连接输出部和中继器的线缆,根据接口标准与中继器进行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输出部的输出电路被配置为与中继器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接口标准与中继器进行无线通信。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中,视频格式信息包括从图像处理设备接收并且存储在中继器中的扩展显示标识数据(EDID),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从中继器获取EDID。
15.一种控制视频内容提供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连接到图像处理设备的中继器接收与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被图像处理设备支持的第一视频格式有关的视频格式信息;
确定中继器是否支持第一视频格式;
如果确定中继器不支持第一视频格式,则产生与所述多个视频格式之中的与第一视频格式不同并且中继器能够支持的第二视频格式相应的内容信号;
将内容信号发送到中继器以将内容信号提供给图像处理设备。
CN201680042157.8A 2016-01-06 2016-12-29 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78524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01734 2016-01-06
KR1020160001734A KR102463418B1 (ko) 2016-01-06 2016-01-06 영상콘텐츠 제공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시스템
PCT/KR2016/015444 WO2017119667A1 (en) 2016-01-06 2016-12-29 Video content provid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52477A true CN107852477A (zh) 2018-03-27
CN107852477B CN107852477B (zh) 2021-10-08

Family

ID=5922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2157.8A Active CN107852477B (zh) 2016-01-06 2016-12-29 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021453B2 (zh)
KR (1) KR102463418B1 (zh)
CN (1) CN107852477B (zh)
WO (1) WO20171196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2707A (zh) * 2018-05-29 2018-11-06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信息采集的自适应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787865A (zh) * 2021-01-21 2021-05-11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Hdcp设备兼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439445A (zh) * 2019-02-20 2021-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启用超高清联盟指定参考模式(uhda-srm)的技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3418B1 (ko) 2016-01-06 2022-11-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콘텐츠 제공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시스템
US10319336B2 (en) * 2016-02-16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TWI627860B (zh) * 2016-05-31 2018-06-2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影音處理裝置與方法
KR20180024616A (ko) * 2016-08-30 2018-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캘리브레이션 수행 방법
KR102484754B1 (ko) * 2017-12-08 2023-0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1492648B (zh) 2017-12-21 2023-03-21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用于hdmi的音频设备
KR102476605B1 (ko) * 2018-05-11 2022-1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102101382B1 (ko) * 2018-08-09 2020-04-22 링크플로우 주식회사 영상 공유 방법 및 장치
JP7202174B2 (ja) * 2018-12-21 2023-01-11 オンキヨ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
JP7003079B2 (ja) * 2019-03-14 2022-01-20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11404025B2 (en) * 2019-04-10 2022-08-02 Mediatek Inc. Video processing system for perform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isted picture quality enhancement and associated video processing method
WO2020226674A1 (en) * 2019-05-06 2020-11-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isplay of video content on a sink device using advanced features
KR102599365B1 (ko) * 2019-05-17 2023-11-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1140442B1 (en) * 2019-06-26 2021-10-0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ntent delivery to playback systems with connected display devices
CN112735283B (zh) * 2019-10-28 2023-04-14 奥图码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方法及显示系统
CN111343479A (zh) * 2020-03-04 2020-06-26 深圳市朗强科技有限公司 远距离传输场景中音视频数据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FR3118375A1 (fr) * 2020-12-18 2022-06-24 Sagemcom Broadband Sas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du mode de fonctionnement d’un dispositif comprenant des moyens de transfert d’une source audiovisuelle et des moyens de restitution d’un signal audio dans un systeme audiovisuel.
JP2024514485A (ja) * 2021-04-23 2024-04-02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動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9069A (zh) * 2004-11-25 2008-02-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转发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77990A (zh) * 2010-08-09 2012-03-14 索尼公司 传送和接收设备以及传送和接收方法
US20120090001A1 (en) * 2010-10-07 2012-04-12 Tzu-Chiang Yen Apparatus having multimedia interface and network access management integrated therein
CN104125414A (zh) * 2014-07-30 2014-10-29 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音视频格式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837052A (zh) * 2014-06-10 2015-08-12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播放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0039B2 (ja) * 2009-03-16 2013-10-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中継機器、無線シンク機器、及び無線ソース機器
KR101837085B1 (ko) * 2010-08-20 2018-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Av 인터페이스에 기초해 성립된 네트워크에서 경로 대역폭을 확보하여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5611866B2 (ja) 2011-03-09 2014-10-22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中継機器
CN105787909B (zh) 2012-08-08 2018-07-20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用于高动态范围图像的图像处理
US20170078739A1 (en) 2014-03-12 2017-03-16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hdmi
US9485514B2 (en) * 2014-04-03 2016-11-01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ressing video and reformatting the compressed video to simulate uncompressed video with a lower bandwidth
KR102463418B1 (ko) 2016-01-06 2022-11-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콘텐츠 제공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과,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9069A (zh) * 2004-11-25 2008-02-2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转发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377990A (zh) * 2010-08-09 2012-03-14 索尼公司 传送和接收设备以及传送和接收方法
US20120090001A1 (en) * 2010-10-07 2012-04-12 Tzu-Chiang Yen Apparatus having multimedia interface and network access management integrated therein
CN104837052A (zh) * 2014-06-10 2015-08-12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播放多媒体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4125414A (zh) * 2014-07-30 2014-10-29 龙迅半导体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音视频格式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62707A (zh) * 2018-05-29 2018-11-06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信息采集的自适应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439445A (zh) * 2019-02-20 2021-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启用超高清联盟指定参考模式(uhda-srm)的技术
CN113439445B (zh) * 2019-02-20 2023-03-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启用超高清联盟指定参考模式(uhda-srm)的技术
CN112787865A (zh) * 2021-01-21 2021-05-11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Hdcp设备兼容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021453B2 (en) 2018-07-10
US10499106B2 (en) 2019-12-03
KR20170082398A (ko) 2017-07-14
KR102463418B1 (ko) 2022-11-08
US10917688B2 (en) 2021-02-09
US20200053423A1 (en) 2020-02-13
US20180310055A1 (en) 2018-10-25
WO2017119667A1 (en) 2017-07-13
US20170195722A1 (en) 2017-07-06
CN107852477B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52477A (zh) 视频内容提供设备、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JP6312447B2 (ja) ソースデバイス、そのコンテンツ提供方法、シンクデバイス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2106380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026728B (zh) 用于通过次要信道上的部分认证对内容进行内部处理的机制
CN106210564B (zh) 影像切换器及其切换方法
US20160219329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03207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557488A (zh) 媒体内容提供方法、高清晰多媒体接口系统及来源装置
JP2005051558A (ja)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USRE47119E1 (en) Enabling/disabling display data channel access to enable/disable 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CN101803381A (zh) 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中的数据传送方法、传送装置、以及传送装置中的数据接收方法
JP2008035517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1030621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for detecting video content switch
CN108243628A (zh) 接口电路和信息处理系统
US9992441B2 (en) Displaying multiple videos on sink device using display information of source device
EP3139620B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or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US8903086B2 (en) Enabling/disabling display data channel access to enable/disable 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KR20140096944A (ko) 소스 디바이스, 그의 컨텐츠 제공 방법, 싱크 디바이스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US20140254638A1 (en) Relay device and relay method
CN106471520A (zh) 基于qr图像的装置管理
JP5987955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CN103369356A (zh) 数据发送器、数据接收器、数据收发系统及其方法
JP2011077640A (ja)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KR101466738B1 (ko) 컨텐츠 전송 시스템
JP2017028703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