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6564A - 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6564A
CN107846564A CN201610827204.1A CN201610827204A CN107846564A CN 107846564 A CN107846564 A CN 107846564A CN 201610827204 A CN201610827204 A CN 201610827204A CN 107846564 A CN107846564 A CN 107846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control signal
resistance
conveyer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272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6564B (zh
Inventor
倪勖哲
程议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 Corp filed Critical Ali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82720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46564B/zh
Priority to US15/688,941 priority patent/US10057088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846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6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6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6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2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multiple lines, e.g. for 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3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 H03K19/00315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45Coupling arrangements; Impedance matchin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78Arrangements for 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4Arrangements for coupling to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8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n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2Use of DVI or HDMI protocol in interfaces along the display data pipeli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该终端电路配置于接收外部装置的差动信号的一传送器中。终端电路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一电阻、一第二电阻、一第二开关以及一第三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端偏压于由传送器所提供的第一电压,并受控于一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收差动信号。第二开关耦接在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及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二控制信号。第三开关耦接在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及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三控制信号。其中,当传送器处于一关闭模式时,第一电压为一接地电位,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及第三控制信号为非致能以关闭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

Description

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背景技术】
在已知使用高画质多媒体介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的装置中(例如是数位机上盒(Set-Top-Box)或多媒体播放器),由于其输出级电路至外部装置之间的信号传输线存在有阻抗,为了避免传输信号产生反射而导致传输的信号失真,因此在输出级电路与外部电路之间必须有适当的阻抗匹配。现有的做法是在输出级电路与外部电路之间设置一终端电路(termination circuit)以提供一终端电阻,来达到阻抗匹配。然而,输出级电路与外部电路之间的传输线由于有电流流经,会产生磁场而造成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终端电路,除了提供终端电阻达到阻抗匹配外,同时能降低输出级电路与外部电路之间的传输线的电磁干扰,以提高产品品质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终端电路,能解决使用HDMI之装置(例如,数位机上盒)的输出级电路与外部装置(例如,电视)连接(plug in)时,于例如数位机上盒为关闭的情况下,来自电视的电流倒灌至数位机上盒的问题,且要避免数位机上盒的输出级电路中各元件处于高压(over-stress)的情况下。其中,不可有上述的电流倒灌的情形是HDMI规格书所规范的。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电路。终端电路配置于接收一外部装置的一差动信号的一传送器中。终端电路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一第二开关以及一第三开关。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偏压于由传送器所提供的一第一电压,第一开关并受控于一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电阻的一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第一端接收差动信号。第二开关耦接在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及第一电阻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二控制信号。第三开关耦接在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三控制信号。其中,当传送器处于一关闭模式时,第一电压为一接地电位,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及第三控制信号为非致能以关闭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输出级电路。输出级电路包含一第一差动输出端与一第二差动输出端、一终端电路、一电流源以及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终端电路耦接在第一差动输出端与第二差动输出端之间以分别提供差动信号。第一晶体管耦接在第一差动输出端与电流源之间,第二晶体管耦接在第二差动输出端与电流源之间。终端电路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一第二开关以及一第三开关。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偏压于由传送器所提供的一第一电压,第一开关并受控于一第一控制信号。第一电阻的一第一端与第二电阻的一第一端接收差动信号。第二开关耦接在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及第一电阻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二控制信号。第三开关耦接在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三控制信号。其中,当传送器处于一关闭模式时,第一电压为一接地电位,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及第三控制信号为非致能以关闭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及第三开关。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出级电路100的电路示意图。
图2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终端电路的电路图。
图3A所示为图2的终端电路在传送器处于正常操作模式的电路示意图。
图3B所示为图2的终端电路在传送器处于关闭模式的电路示意图。
图3C所示为本发明的控制单元的示意图。
图4A所示为应用另一种未偏压于传送器提供的电压的终端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4B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偏压于传送器提供的电压的终端电路的等效电路图。
图5所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终端电路的电路图。
图6A及图6B所示为在传送器的正常操作模式下图5的终端电路具有两种不同的阻抗值的示意图。
图7所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终端电路的电路图。
图8A及8B所示为图7的终端电路的分别在传送器的正常操作模式和关闭模式的操作电压电位的示意图。
图9所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终端电路的电路图。
图10所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终端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输出级电路100的电路示意图。输出级电路100例如为符合高画质多媒体介面(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规范的电路。输出级电路100包含一组差动输出端VOP与VON、一终端电路110以及一传送器120。传送器120用以经由差动输出端VOP与差动输出端VON提供一差动信号至外部电路200。终端电路110配置于一传送器120与一外部电路200之间,并耦接在差动输出端VOP与差动输出端VON之间,差动输出端VOP系作为正输入端,而差动输出端VON作为负输入端。在一实施例中,终端电路110例如耦接在一电视与一电子装置之间,外部电路200例如为一电视的HDMI输入端的等效电路。上述的电子装置例如是数位机上盒或多媒体播放器。外部电路200可包含一电阻Rt1及一电阻Rt2,电阻Rt1及电阻Rt2偏压于一电位,在一实施例中,电阻Rt1及电阻Rt2例如皆为50Ω,电位例如为3.3V。传送器120包含一电流源Iref以及一晶体管对T1及T2。晶体管T1及T2分别耦接在差动输出端VOP与VON以及电流源Iref之间。晶体管T1及晶体管T2的控制端分别接收信号VIN和VIP以决定是否导通晶体管T1及晶体管T2。
图2所示为依据本揭示第一实施例的终端电路110的电路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终端电路110包含一开关M1、一阻性元件R1及一阻性元件R2、一开关M2以及一开关M3。为方便说明起见,本实施例以上述的阻性元件R1与阻性元件R2为电阻R1与电阻R2为例说明。在此实施例中,开关M1、开关M2及开关M3例如为P型金氧半晶体管。开关M1的一第一端(例如是源极端)偏压于由传送器120所提供的电压V1,开关M1并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1。电阻R1的一第一端与电阻R2的一第一端接收经由差动输出端VOP与差动输出端VON提供的差动信号。开关M2耦接在开关M1的一第二端(例如是汲极端)及电阻R1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2。其中,控制信号S2与控制信号S3实质上为同步,且电位实质上相同。开关M3耦接在开关M1的第二端及电阻R2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3。控制信号S1~S3的电位为足以使开关M1~M3导通或关闭,且不会使开关M1~M3处于承受高压(over-stress)的电位。举例来说,控制信号S1~S3的高电位HV可介于2.0V~3.3V,S1~S3的低电位LV可介于1.0V~1.5V,S1~S3的高电位HV可使开关M1~M3关闭,S1~S3的低电位LV可使开关M1~M3导通,且均不会使开关M1~M3承受高压(例如是开关M1~M3的两端点间的跨压大于3.3V)。然上述的控制信号S1~S3的高电位HV与低电位LV的范围仅为举例说明,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控制信号S1~S3的高电位HV与低电位LV的范围可视元件特性(例如元件耐压大小)与电路设计来调整,只要能达到使控制信号S1~S3的电位为足以使开关M1~M3导通或关闭,且不会使开关M1~M3处于承受高压的状况即可。
详细地说,请参照图3A及图3B,图3A所示为图2的终端电路110在传送器120处于正常操作模式的电路示意图,图3B所示为图2的终端电路110在传送器120处于关闭模式的电路示意图。当传送器120处于一正常操作模式时(也就是当输出级电路100正常供电时),如图3A所示,电压V1的电位为3.3V,当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皆为致能时(在此实施例中为低电位LV),开关M1、开关M2及开关M3被导通(ON)。在此实施例中,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是基于差动输入端VOP与差动输入端VON的电位所产生,如图3C所示,控制单元130依据由差动输入端VOP与差动输入端VON的电位以及一控制信号Sc产生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控制信号Sc指示传送器120的操作模式。例如当控制信号Sc指示传送器120处于正常操作模式时,控制单元130产生为致能电位(LV)的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因此,当传送器120处于正常操作模式时,终端电路110会藉由开关M2及开关M3的导通而使电阻R1与电阻R2相互电性耦接,以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其电阻值例如大约是R1+R2的电阻值。
另一方面,当传送器120处于关闭模式(例如是使用传送器120的装置为电源关闭(power-off)的状态)时,开关M1~M3的状态如图3B所示。传送器120提供的电压V1可有两种状态。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种状态为,当传送器120处于拔掉电源线的状态时,则电压V1将由3.3V转为0V;第二种状态为,当传送器120处于电源线仍是插着的状态时(而可能仅是藉由操控遥控器或按下按钮以将传送器120的电源关掉),电压V1可为3.3V或0V,此时之电压V1的电压值依电路设计来决定。控制单元130基于差动输出端VOP与差动输出端VON的电位以及控制信号Sc(指示传送器120处于关闭模式)产生非致能电位(HV)的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当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为非致能(在此实施例中为高电位HV)时,开关M1、开关M2及开关M3皆被关闭(OFF)。藉此,可避免电流从差动输出端VOP和VON经由开关M2及开关M3倒灌流回至用以提供电压V1的电压源。
图4A所示为应用另一种未偏压于传送器提供的电压V1的终端电路10的等效电路图。如图4A所示,终端电路10耦接在传送器120与外部电路200之间并提供终端电阻,并可在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提供终端电阻R,以避免外部电路传输的差动信号的信号反射,而导致传输的信号失真。如图4A所示,一电流I1由外部电路200的电阻Rt1流到差动输出端VOP,另一电流I2则由外部电路200的电阻Rt2流到差动输出端VON。
图4B所示为应用本发明的偏压于传送器提供的电压的终端电路110的等效电路图。终端电路110也耦接在传送器120与外部电路200之间并提供终端电阻,以避免外部电路传输的差动信号的信号反射,而导致传输的信号失真。图4B与图4A的区别在于,本发明的终端电路110可在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提供串联耦接的电阻R1及R2,且电阻R1及R2偏压在传送器120提供的电压V1的电位3.3V。如图4B所示,一电流I1'是由外部电路200的电阻Rt1流到差动输出端VOP,另一电流I2'则由外部电路200的电阻Rt2流到差动输出端VON,且一电流I3由提供电压V1的电位3.3V的电压源流到电阻R1。其中,信号VIN及信号VIP的电位为反相,亦即,当信号VIN为高电位时,信号VIP则为低电位;而当信号VIN为低电位时,信号VIP则为高电位。
请同时参照图4A及图4B,由于在图4A中,电流I1和电流I2由外部电路200流到差动输出端VOP和VON,因此Ix=I1+I2。相较之下,在图4B中,由于本发明的终端电路110的开关M1的第一端偏压于电压V1的电位3.3V,还提供一电流I3到电阻R1。因此Ix'=I1'+I2'+I3。在Ix约等于Ix'的情况下,即I1+I2约等于I1'+I2'+I3的情况下,I1'+I2'I1+I2。也就是说,由于在本发明中的终端电路110偏压于电压V1的电位3.3V而使一电流I3流经电阻R1,所以由外部电路200的电阻Rt1和Rt2流到差动输出端VOP和VON的电流I1'+I2'相较于未偏压于传送器120提供的电压V1的终端电路10所对应的电流I1+I2小。因为使用本发明如图4B所示的终端电路可使流经外部电路200与输出级电路100之间的传输线的电流I1'较电流I1还小,故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士可知,本发明的外部电路200与输出级电路100之间的传输线所产生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将可降低。
图5所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终端电路210的电路图。在此实施例中,终端电路210与终端电路110的区别在于,终端电路210还包含一电阻R1'及一电阻R2'、一开关M2'以及一开关M3'。开关M2'和电阻R1'并联在开关M1的第二端与差动输出端VOP之间,开关M3'和电阻R2'并联在开关M1的第二端与差动输出端VON之间。在此实施例中,开关M2'及开关M3'为P型金氧半晶体管。电阻R1'的一第一端与电阻R2'的一第一端接收经由差动输出端VOP与差动输出端VON提供的差动信号。开关M2'耦接在开关M1的一第二端及电阻R1'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2'。开关M3'耦接在开关M1'之第二端及电阻R2'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3'。在此实施例中,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2、控制信号S3、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是由一控制单元依据差动输入端VOP与差动输入端VON的电位以及一控制信号Sc产生。在此实施例中,控制信号Sc还可视使用者需要而设定,以指示控制单元产生致能或非致能电位的控制信号S1-S3及控制信号S2'、S3',以控制开关M1-M3及开关M2'、M3'的导通或关闭。
详细地说,当传送器120处于正常操作模式时,图5的终端电路210可以选择性地导通或关闭多个开关以选择不同的阻抗值。请参照图6A及6B,图6A及6B所示为在传送器120的正常操作模式下图5的终端电路210具有两种不同的阻抗值的示意图。如图6A所示,在传送器120处于正常操作模式下,电压V1的电位为3.3V,当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为致能(在本实施例中,为LV)时,开关M1、开关M2及开关M3被导通(ON),使电阻R1和R2耦接在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作为终端电阻。又如图6A所示,当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为非致能(在本实施例中,为HV)时,开关M2'及开关M3'被关闭(OFF),使电阻R1'和R2'不互相耦接而不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也就是说,图6A中,由于开关M1、开关M2及开关M3为导通,且开关M2'及开关M3'为关闭,因此终端电路210将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导通开关M1、开关M2'及开关M3',并关闭开关M2及开关M3,以将耦接的电阻R1'和R2'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
在图6B中,终端电路210还提供了不同于图6A的终端电路210的阻抗值。如图6B所示,控制信号S2、控制信号S3、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皆为致能(LV),使开关M2、开关M3、开关M2'及开关M3'亦为导通(ON)。因此,在图6B中,由于开关M1、开关M2及开关M3以及开关M2'及开关M3'皆为导通,使终端电路210将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再与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以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也就是说,图5的终端电路210可选择性的导通或关闭多个开关以选择不同的终端电阻的阻抗值。例如,选择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又或者可选择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又或者可将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再与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之后再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然而,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在开关M1的第二端与差动输出端VOP或VON之间耦接更多开关及电阻,以调整终端电路的终端电阻的阻抗。
图7所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终端电路310的电路图。在此实施例中,终端电路310与图2的终端电路110的区别在于,终端电路310还包含开关M4及开关M5。开关M4耦接在开关M2的一控制端及电阻R1的第二端之间。开关M4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4并提供控制信号S2至开关M2的控制端。开关M5耦接在开关M3的一控制端及电阻R2的第二端之间。开关M5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5并提供控制信号S3至开关M3的控制端。在此实施例中,开关M4及开关M5为P型金氧半晶体管,开关M4的一源极端耦接至开关M2的控制端,开关M5的一源极端耦接至开关M3的控制端。在此实施例中,控制信号S1、控制信号S4及控制信号S5是由一控制单元依据由差动输入端VOP与差动输入端VON的电位以及一控制信号Sc所产生,而控制信号S2及控制信号S3分别依据开关M4及开关M5的导通状态而产生。在此实施例中,控制信号Sc还可视使用者需要而设定,以指示控制单元产生致能或非致能电位的控制信号S1、S4及S5,以控制开关M1、M4及M5的导通或关闭,再依据开关M4及M5的导通状态而导通或关闭开关M2及M3。其中,类似于控制信号S1~S3,控制信号S4与S5的高电位HV与低电位LV的范围可视元件特性(例如元件耐压大小)与电路设计来调整,只要能达到使控制信号S4与S5的电位为足以使开关M4与M5导通或关闭,且不会使开关M4与M5处于承受高压的状况即可。
请参照图8A及8B,图8A及8B所示为图7的终端电路310的分别在传送器120的正常操作模式和关闭模式的操作电压电位的示意图。当传送器120处于一正常操作模式时,如图8A所示,控制信号S1为致能(LV),电压V1的电位3.3V,开关M1为导通(ON)。控制信号S4为非致能(HV),以使开关M4为关闭而提供致能电位(LV)的控制信号S2到开关M2的控制端而导通开关M2。同理,控制信号S5为非致能(HV),以使开关M5为关闭而提供致能电位(LV)的控制信号S3到开关M3的控制端而导通开关M3。因此,当传送器120处于正常操作模式时,终端电路310会藉由开关M4及开关M5的关闭而导通开关M2和开关M3以将电阻R1与电阻R2耦接,以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
另一方面,当传送器120处于一关闭模式时,如图8B所示,传送器120提供的电压V1由电位3.3V改变为一接地电位0V,控制信号S1为非致能(HV),开关M1为关闭(OFF)。控制信号S4为致能(LV),以使开关M4为导通而提供非致能电位(HV)的控制信号S2到开关M2的控制端而关闭开关M2。同理,控制信号S5为致能(LV),以使开关M5为导通而提供非致能电位(HV)的控制信号S3到开关M3的控制端而关闭开关M3。因此,当传送器120处于关闭模式时,终端电路310会藉由开关M4及开关M5的导通而关闭开关M2及开关M3。藉此,可避免电流从差动输出端VOP和VON经由开关M2及开关M3倒灌流回用以提供电压V1的电压源。
图9所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终端电路410的电路图。在此实施例中,终端电路410与图7的终端电路310的区别在于,终端电路410还包含一电阻R1'及一电阻R2'、一开关M2'以及一开关M3'。图9的电阻R1'、电阻R2'、开关M2'以及开关M3'的耦接方式与图5的电阻R1'、电阻R2'、开关M2'以及开关M3'的耦接方式相同,在此不重复描述。相似于图5,图9的终端电路410可选择性的导通或关闭多个开关,以选择不同组的电阻(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或者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又或者,可将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再与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之后再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
图10所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终端电路510的电路图。终端电路510与图9的终端电路410的区别在于,终端电路410更包含终端电路310更包含开关M4'及开关M5'。开关M4'耦接在开关M2'的一控制端及电阻R1'之第二端之间。开关M4'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4'并提供控制信号S2'至开关M2'的控制端。开关M5'耦接在开关M3'的一控制端及电阻R2'的第二端之间。开关M5'受控于一控制信号S5'并提供控制信号S3'至开关M3'的控制端。相似的,图10的终端电路510可选择性的导通或关闭多个开关,以选择不同组的电阻(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或者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又或者,可将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再与耦接的电阻R1'与电阻R2'并联之后再作为差动输出端VOP和VON之间的终端电阻。其中,开关M2~M5可视为是第一组开关,而开关M2'~M5'可视为是第二组开关。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终端电路510亦可还包含其他组开关,例如是包含类似于第一组开关或第二组开关的一第三组开关、一第四组开关…及一第N组开关,其中N为大于2的正整数。
根据上述实施例,还提供了多种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藉由将终端电路110偏压在传送器120所提供的一电压V1,以减少来自外部电路200的电流,可减少外部电路200和传送器120之间的传输线上的电磁干扰,来提升产品的品质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同时,本揭露在传送器120处于关闭模式时,藉由关闭开关M1、开关M2及开关M3,以避免电流从差动输出端VOP和VON经由开关M2及开关M3倒灌流回用以提供电压V1的电压源,藉此保护传送器120以避免传送器120产生误动作或避免对传送器120的损害。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多个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界定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终端电路,配置于一传送器与一外部电路之间,该传送器用以提供一差动信号至该外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电路包含:
一第一开关,该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偏压于一第一电压,该第一开关并受控于一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一电压由该传送器所提供;
一第一电阻及一第二电阻,该第一电阻的一第一端与该第二电阻的一第一端系接收该差动信号;
一第二开关,耦接在该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及该第一电阻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二控制信号;以及
一第三开关,耦接在该第一开关的该第二端及该第二电阻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三控制信号;
其中,当该传送器处于一关闭模式时,该第一电压为一接地电位,该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二控制信号及该第三控制信号为非致能以关闭该第一开关、该第二开关及该第三开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电路,其特征在于,当该传送器处于一正常操作模式且该第一控制信号、该第二控制信号及该第三控制信号为致能时,该第一电压为一第一电位,该第一开关、该第二开关及该第三开关为导通,当该传送器处于该正常操作模式且该第一控制信号为致能、该第二控制信号及该第三控制信号为非致能时,该第一电压为该第一电位,该第一开关为导通、该第二开关及该第三开关为关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该第二开关及该第三开关为P型金氧半晶体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四开关,耦接在该第二开关的一控制端及该第一电阻的该第二端之间,该第四开关受控于一第四控制信号并提供该第二控制信号至该第二开关的该控制端;以及
一第五开关,耦接在该第三开关的一控制端及该第二电阻的该第二端之间,该第五开关受控于一第五控制信号并提供该第三控制信号至该第三开关的该控制端;
其中,当该传送器处于该关闭模式时,该第四控制信号及该第五控制信号为致能以导通该第四开关及该第五开关,并使该第二控制信号与该第三控制信号为非致能以关闭该第二开关及该第三开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四开关及该第五开关为P型金氧半晶体管,该第四开关的一源极端耦接至该第二开关的该控制端,该第五开关的一源极端耦接至该第三开关的该控制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三电阻及一第四电阻,该第三电阻的一第一端与该第四电阻的一第一端系接收该差动信号;
一第六开关,耦接在该第一开关的该第二端及该第三电阻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六控制信号;以及
一第七开关,耦接在该第一开关的该第二端及该第四电阻的一第二端之间,并受控于一第七控制信号;
其中当该传送器处于该正常操作模式且该第一控制信号、该第六控制信号及该第七控制信号为致能时,该第一电压为该第一电位,该第一开关、该第六开关及该第七开关为导通;
其中,当该传送器处于该关闭模式时,该第六控制信号及该第七控制信号为非致能以关闭该第六开关及该第七开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电路,其特征在于,当该传送器处于该正常操作模式且该第六控制信号及该第七控制信号为致能时,该第六开关及该第七开关为导通,当该传送器处于该正常操作模式且该第六控制信号及该第七控制信号为非致能时,该第六开关及该第七开关为关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第八开关,耦接在该第六开关的一控制端及该第三电阻的该第二端之间,该第八开关受控于一第八控制信号并提供该第六控制信号至该第六开关的该控制端;以及
一第九开关,耦接在该第七开关的一控制端及该第四电阻的该第二端之间,该第九开关受控于一第九控制信号并提供该第七控制信号至该第七开关的该控制端;
其中,当该传送器处于该关闭模式时,该第八控制信号及该第九控制信号为致能以导通该第八开关及该第九开关,并使该第六控制信号与该第七控制信号为非致能以关闭该第六开关及该第七开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八开关及该第九开关为P型金氧半晶体管,该第八开关的一源极端耦接至该第六开关的该控制端,该第九开关的一源极端耦接至该第七开关的该控制端。
10.一种输出级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差动输出端与一第二差动输出端;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终端电路,耦接在该第一差动输出端与该第二差动输出端之间;
一电流源;
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耦接在该第一差动输出端与该电流源之间,该第二晶体管耦接在该第二差动输出端与该电流源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输出级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差动输出端与该第二差动输出端用以提供该差动信号至该外部电路,该外部电路包含一第五电阻及一第六电阻,该第五电阻及该第六电阻偏压于该第一电位。
CN201610827204.1A 2016-09-18 2016-09-18 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Active CN107846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7204.1A CN107846564B (zh) 2016-09-18 2016-09-18 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US15/688,941 US10057088B2 (en) 2016-09-18 2017-08-29 Terminal circuit and output stage circuit hav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27204.1A CN107846564B (zh) 2016-09-18 2016-09-18 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6564A true CN107846564A (zh) 2018-03-27
CN107846564B CN107846564B (zh) 2020-05-22

Family

ID=6162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27204.1A Active CN107846564B (zh) 2016-09-18 2016-09-18 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7088B2 (zh)
CN (1) CN10784656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108A (zh) * 2007-04-03 2008-10-08 联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差动电压输出电路
CN201226445Y (zh) * 2008-02-05 2009-04-22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高解析多媒体接口装置及其控制芯片
WO2011057023A1 (en) * 2009-11-04 2011-05-12 Triune Ip Llc Driver circuit and system
CN102195665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收发装置及其相关的收发系统
CN103684294A (zh) * 2012-09-04 2014-03-26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差动输出电路及半导体器件
CN103929156A (zh) * 2014-04-01 2014-07-16 温州大学 一种用于抵制二极管内反向恢复电荷的系统
CN104052457A (zh) * 2014-01-16 2014-09-17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差动信号传输器电路
US20140292353A1 (en) * 2013-04-02 2014-10-0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
CN105322940A (zh) * 2014-07-24 2016-02-1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电路
CN105897212A (zh) * 2015-12-08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以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0666B2 (en) * 2008-09-15 2010-07-06 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 Inc. Reduced power differential type termination circuit
US8212587B2 (en) * 2008-10-23 2012-07-03 Pericom Semiconductor Corp. Redriver with output receiver detection that mirrors detected termination on output to input
US8410812B2 (en) 2009-10-22 2013-04-02 Synopsys, Inc. “Supply-less” HDMI source terminated output stage with tuned wide-range programmable termination
KR101717587B1 (ko) 2011-04-12 2017-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종단 회로, 종단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멀티미디어 소스 장치
US8441281B2 (en) * 2011-06-21 2013-05-14 Lsi Corporation Current-mode logic buffer with enhanced output swing
US8736306B2 (en) * 2011-08-04 2014-05-27 Micron Technology, Inc.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of communicating differential serial signals including charge injection
US8912819B2 (en) * 2013-03-18 2014-12-16 Mediatek Inc. Termination circuits capable of receiving data signals in different formats for performing impedance matching
US9442875B2 (en) * 2013-11-19 2016-09-13 Synaptics Incorporated Multi-protocol combined receiver for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data of multiple protocol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2108A (zh) * 2007-04-03 2008-10-08 联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差动电压输出电路
CN201226445Y (zh) * 2008-02-05 2009-04-22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高解析多媒体接口装置及其控制芯片
WO2011057023A1 (en) * 2009-11-04 2011-05-12 Triune Ip Llc Driver circuit and system
CN102195665A (zh) * 2010-03-19 2011-09-21 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收发装置及其相关的收发系统
CN103684294A (zh) * 2012-09-04 2014-03-26 瑞萨电子株式会社 差动输出电路及半导体器件
US20140292353A1 (en) * 2013-04-02 2014-10-02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
CN104052457A (zh) * 2014-01-16 2014-09-17 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差动信号传输器电路
CN103929156A (zh) * 2014-04-01 2014-07-16 温州大学 一种用于抵制二极管内反向恢复电荷的系统
CN105322940A (zh) * 2014-07-24 2016-02-10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电路
CN105897212A (zh) * 2015-12-08 2016-08-24 乐视致新电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抑制电磁干扰的方法以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83804A1 (en) 2018-03-22
US10057088B2 (en) 2018-08-21
CN107846564B (zh) 2020-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01715U (zh) 指纹识别传感器和终端设备
US10211994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power sourcing equipment, and Ethernet Y cable
CN101336561B (zh) 用于在可连接终端和外围设备电路之间提供接口的控制电路
CN102281458B (zh) Hdmi电缆连接装置和方法
CN103686037B (zh) 驱动器电路
CN105632395B (zh) 一种公共电极电压的补偿电路和显示装置
CN108667450A (zh) 位准移位器与位准移位方法
CN106464613A (zh) 发送器及通信系统
CN107846564A (zh) 终端电路及输出级电路
CN105322940B (zh) 传送电路
CN105262467B (zh) 体偏置的电路与方法
CN104052457B (zh) 差动信号传输器电路
CN207251583U (zh) 数字总线隔离通信电路
CN104426524A (zh) 输出电路与检测连接端口接于负载的方法及影像输出电路
CN209104853U (zh)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5812979A (zh) 一种耳机
CN208863013U (zh) 一种hdmi输入热插拔检测电路
CN207995291U (zh) 机顶盒及其接口复用电路
CN213276413U (zh) 一种输出兼容hcsl时钟和lvds时钟的装置
CN206471104U (zh) 一种显示屏控制板
CN104883168B (zh) 可防止电流倒灌至电源线的集成电路
CN101827043B (zh) 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传输系统的信号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1997535B (zh) 双输入均衡器
CN108259953A (zh) 机顶盒的接口复用电路、接口复用方法和机顶盒
WO2003055073A1 (en) Cmos ecl output buff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