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26066A - 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26066A
CN107826066A CN201711232264.XA CN201711232264A CN107826066A CN 107826066 A CN107826066 A CN 107826066A CN 201711232264 A CN201711232264 A CN 201711232264A CN 107826066 A CN107826066 A CN 107826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automobile
collision
controller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322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刚
刘海英
张方义
孟令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112322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260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26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2606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04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formed from more than one section in a side-by-side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36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whol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该系统包括:控制模组、设置于汽车的前防撞梁内部的第一阻尼器、设置于汽车的前纵梁内部的第二阻尼器、设置于前防撞梁和前纵梁的连接位置处的吸能盒、设置于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一滑动装置以及设置于副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二滑动装置;控制模组分别与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连接,用于在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向后滑动;第一阻尼器、第二阻尼器和吸能盒,用于在汽车的车头发生碰撞时,吸收由于碰撞产生的冲击力。本发明,可以在汽车从前方被碰撞时,缓冲汽车受到的碰撞冲击力,减少对汽车零部件及驾驶员、乘车人员的伤害。

Description

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中,汽车成为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是,当人们外出驾驶汽车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碰撞。例如,与其他汽车之间的碰撞、或者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等。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会产生很大的碰撞冲击力,而产生的碰撞冲击力会对汽车零部件和驾驶员、或者乘车人员产生伤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装置,以减少由于汽车碰撞产生的碰撞冲击力对汽车和驾驶员、乘车人员产生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汽车碰撞产生的冲击力对汽车、驾驶员和乘车人员产生伤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前防撞梁内部的第一阻尼器、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前纵梁内部的第二阻尼器、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前纵梁的连接位置处的吸能盒、设置于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一滑动装置以及设置于副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二滑动装置;
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连接,用于在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向后滑动;
所述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和所述吸能盒,用于在所述汽车的车头发生碰撞时,吸收由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控制模组包括冲击力检测器件和控制器,所述冲击力检测器件设置于所述汽车的保险杠上;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冲击力检测器件、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连接;
所述冲击力检测器件,用于检测所述汽车的保险杠受到的碰撞冲击力电信号,并将所述碰撞冲击力电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碰撞冲击力电信号确定碰撞冲击力,并将所述碰撞冲击力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向后滑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轨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驾驶座椅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
所述第一滑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连接的电机;
所述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在其所在的滑轨内滑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一外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内杆和第二外杆;所述驾驶座椅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二内杆上;
所述第一滑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二内杆连接的电机;
所述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二内杆滑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一外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内杆和第二外杆;所述驾驶座椅设置在所述第一外杆和所述第二外杆上;
所述第一滑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杆和所述第二外杆连接的电机;
所述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控制所述第一外杆和所述第二外杆滑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险杠内的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碰撞冲击力,并在所述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打开操作。
结合第一方面或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前防撞梁中设置于一层缓冲层;
且,所述缓冲层由弹性材料制成。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汽车保险杠和所述前防撞梁之前的第三阻尼器和螺旋弹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所述冲击力检测器件为冲击力传感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其中,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通过设置于汽车前防撞梁内部的第一阻尼器、设置于汽车的前纵梁内部的第二阻尼器、设置于前防撞梁和前纵梁的连接位置处的吸能盒,可以在汽车从前方被碰撞时,缓冲汽车受到的碰撞冲击力,减少对汽车零部件的伤害;另外,通过设置于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一滑动装置和设置于副驾驶座椅下的第二滑动装置,可以在汽车前方被碰撞时,带动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向后移动,缓冲人体受到的碰撞冲击力,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中,第一滑动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中,第一滑动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控制模组;120-第一阻尼器;130-第二阻尼器;140-吸能盒;150-第一滑动装置;160-第二滑动装置;151-第一滑轨;152-第二滑轨;153-第一滑块;154-第二滑块;155-电机;301-第一伸缩杆;302-第二伸缩杆;3011-第一内杆;3012-第一外杆;3021-第二内杆;3022-第二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包括控制模组110、设置于汽车的前防撞梁内部的第一阻尼器120、设置于汽车的前纵梁内部的第二阻尼器130、设置于前防撞梁和前纵梁的连接位置处的吸能盒140、设置与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一滑动装置150以及设置于副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二滑动装置160;
控制模组110分别与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连接,用于在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向后滑动;
第一阻尼器120、第二阻尼器130和吸能盒140,用于在汽车的车头发生碰撞时,吸收由于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缓解汽车前方被碰撞时,碰撞冲击力对汽车零部件的伤害;另一部分用于缓解汽车前方被碰撞时,碰撞冲击力对驾驶员和乘车人员的伤害。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第一阻尼器120、第二阻尼器130和吸能盒140,在汽车从前方被碰撞时,能够吸收由于碰撞产生的碰撞冲击力,减少从汽车前方向后方零部件传送的碰撞冲击力,减少对汽车零部件的损伤。
另外,当汽车受到的碰撞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模组110会控制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向后滑动,进而带动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向后滑动,减缓驾驶员、乘车员由于碰撞冲击力而与驾驶室前方之间的产生的碰撞力,减少对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的伤害。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可能汽车里并没有携带乘车人员,只有驾驶员一人,这时,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没必要控制第二滑动装置160向后滑动,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里,还包括设置于副驾驶座椅上的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控制模组110连接;
该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副驾驶座椅上的压力信号,并将该压力信号传输给控制模组110,由控制模组110根据该压力信号确定出对应的压力值,并将该压力值与设定的压力值进行比较,当该压力值大于设定的压力值时,则认为副驾驶座椅上坐有乘车人员。这时,当汽车前方发生碰撞时,控制模组110控制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同时向后滑动。
若上述压力值小于设定的压力值,则认为副驾驶座椅上并没有坐有乘车人员,这时,当汽车前方发生碰撞时,则控制模组110只控制第一滑动装置150向后滑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模组110包括冲击力检测器件和控制器,该冲击力检测器件设置于汽车的保险杠上;
上述控制器分别与冲击力检测器件、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连接;
冲击力检测器件,用于检测汽车的保险杠受到的碰撞冲击力信号,并将碰撞冲击力信号发送给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根据上述碰撞冲击力信号确定出碰撞冲击力,将碰撞冲击力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在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向后滑动。
具体的,上述冲击力检测器件可以是冲击力传感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可以设置于驾驶室内,并且,冲击力检测器件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和控制器之间进行信号传输。
由于驾驶员和坐在副驾驶座椅上的乘车人员均系有安全带,如果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向后滑动距离过长,系在乘车人员身上的安全带也会对驾驶员和乘车人员造成伤害,因此,第一滑动装置和第二滑动装置向后滑动的距离不宜过长。具体可滑动的最大距离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在控制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向后滑动时,发送的滑动指令中包含滑动距离,当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向后滑动的距离达到上述滑动距离时,则自动停止滑动。
或者,还可以通过设置于第一滑动装置150和/或第二滑动装置160上的距离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的滑动距离,并将检测的滑动距离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滑动距离和设定的最大滑动距离进行比较,在滑动距离达到设定的最大滑动距离时,控制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停止滑动。
具体的,由于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的滑动是同步的,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只在第一滑动装置150上设置距离传感器,也可以只在第二滑动装置160上设置距离传感器,或者,在第一滑动装置150上和第二滑动装置160上均设置滑动传感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的具体结构相同,下述将以第一滑动装置150为例,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滑动装置160的具体结构。
第一种情况,
如图2所示,上述第一滑动装置150包括第一滑轨151和第二滑轨152,第一滑轨151内设置第一滑块153,第二滑轨152内设置有第二滑块154;驾驶座椅设置于第一滑块153和第二滑块154上;
第一滑动装置150还包括与第一滑块153和第二滑块154连接的电机155;
上述电机155,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第一滑块153和第二滑块154分别在其所在的滑轨内滑动。
其中,上述电机155与控制器连接,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以在控制指令的控制下转动。
上述第一滑块153在第一滑轨内滑动,上述第二滑块154在第二滑轨内滑动。
第二种情况,
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滑动装置150包括第一伸缩杆301和第二伸缩杆302,第一伸缩杆301包括第一内杆3011和第一外杆3012,第二伸缩杆302包括第二内杆3021和第二外杆3022;驾驶座椅设置在第一内杆3011和第二内杆3021上;
第一滑动装置150还包括与第一内杆3011和第二内杆3021连接的电机155;
上述电机155,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控制第一内杆3011和第二内杆3021滑动。
在该种情况下,通过第一伸缩杆301和第二伸缩杆302的伸缩运动,带动驾驶座椅向后滑动。
具体的,上述电机155与控制器连接,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控制指令,以在控制指令的控制下转动,电机155的转动带动第一伸缩杆301和第二伸缩杆302进行伸缩运动。
第三种情况,
第一滑动装置150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一外杆,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内杆和第二外杆;驾驶座椅设置在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上;
第一滑动装置150还包括与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连接的电机;
电机,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滑动。
该种情情况的第一滑动装置150和第二种情况下的第一滑动装置160的结构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在该种情况下,驾驶座椅设置在第一外杆和第二外杆上。与上述情况二中的相同之处则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缓冲汽车由于碰撞产生的碰撞冲击力,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系统,还包括设置于保险杠内的安全气囊;安全气囊与控制器连接;
安全气囊,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碰撞冲击力,并在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打开操作。
具体的,上述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对上述第二预设阈值的具体值进行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汽车前方发生碰撞时,通过打开设置于保险杠内的安全气囊,可以缓冲对汽车产生的碰撞冲击力,进而减小对汽车零部件的损伤。
由于安全气囊属于现有技术,因此,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以及打开的具体过程。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减少对汽车零部件的损伤,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在前防撞梁中设置于一层缓冲层;
且,缓冲层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弹性材料为现有技术中的橡胶、弹簧等弹性材料。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汽车保险杠和前防撞梁之前的第三阻尼器和螺旋弹簧。
具体的,第三阻尼器可以设置于螺旋弹簧的前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通过设置于汽车前防撞梁内部的第一阻尼器、设置于汽车的前纵梁内部的第二阻尼器、设置于前防撞梁和前纵梁的连接位置处的吸能盒,可以在汽车从前方被碰撞时,缓冲汽车受到的碰撞冲击力,减少对汽车零部件的伤害;另外,通过设置于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一滑动装置和设置于副驾驶座椅下的第二滑动装置,可以在汽车前方被碰撞时,带动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向后移动,缓冲人体受到的碰撞冲击力,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通过设置于汽车前防撞梁内部的第一阻尼器、设置于汽车的前纵梁内部的第二阻尼器、设置于前防撞梁和前纵梁的连接位置处的吸能盒,可以在汽车从前方被碰撞时,缓冲汽车受到的碰撞冲击力,减少对汽车零部件的伤害;另外,通过设置于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一滑动装置和设置于副驾驶座椅下的第二滑动装置,可以在汽车前方被碰撞时,带动驾驶座椅和副驾驶座椅向后移动,缓冲人体受到的碰撞冲击力,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模组、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前防撞梁内部的第一阻尼器、设置于所述汽车的前纵梁内部的第二阻尼器、设置于所述前防撞梁和所述前纵梁的连接位置处的吸能盒、设置于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一滑动装置以及设置于副驾驶座椅下方的第二滑动装置;
所述控制模组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连接,用于在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向后滑动;
所述第一阻尼器、所述第二阻尼器和所述吸能盒,用于在所述汽车的车头发生碰撞时,吸收由碰撞产生的冲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括冲击力检测器件和控制器,所述冲击力检测器件设置于所述汽车的保险杠上;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冲击力检测器件、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连接;
所述冲击力检测器件,用于检测所述汽车的保险杠受到的碰撞冲击力信号,并将所述碰撞冲击力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碰撞冲击力信号确定碰撞冲击力,并将所述碰撞冲击力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并在所述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和所述第二滑动装置向后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内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轨内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驾驶座椅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上;
所述第一滑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连接的电机;
所述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在其所在的滑轨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一外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内杆和第二外杆;所述驾驶座椅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二内杆上;
所述第一滑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二内杆连接的电机;
所述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第一内杆和所述第二内杆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装置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内杆和第一外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内杆和第二外杆;所述驾驶座椅设置在所述第一外杆和所述第二外杆上;
所述第一滑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外杆和所述第二外杆连接的电机;
所述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带动所述第一外杆和所述第二外杆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保险杠内的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安全气囊,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碰撞冲击力,并在所述碰撞冲击力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时,执行打开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防撞梁中设置于一层缓冲层;
且,所述缓冲层由弹性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汽车保险杠和所述前防撞梁之前的第三阻尼器和螺旋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力检测器件为冲击力传感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
CN201711232264.XA 2017-11-30 2017-11-30 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Withdrawn CN1078260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2264.XA CN107826066A (zh) 2017-11-30 2017-11-30 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32264.XA CN107826066A (zh) 2017-11-30 2017-11-30 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26066A true CN107826066A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46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32264.XA Withdrawn CN107826066A (zh) 2017-11-30 2017-11-30 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2606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0214A1 (de) * 1998-05-06 1999-11-1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Vermindern der Verletzungsschwere von Kraftfahrzeuginsassen sowie Kraftfahrzeug
KR20040043399A (ko) * 2002-11-18 2004-05-24 김원규 충격완화장치를 갖춘 자동차용 안전시트
CN1903614A (zh) * 2006-08-10 2007-01-31 重庆大学 复合材料汽车碰撞缓冲吸能结构
CN104973002A (zh) * 2015-06-29 2015-10-1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CN105438023A (zh) * 2015-11-24 2016-03-30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时可自动调节的座椅及其工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20214A1 (de) * 1998-05-06 1999-11-1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Vermindern der Verletzungsschwere von Kraftfahrzeuginsassen sowie Kraftfahrzeug
KR20040043399A (ko) * 2002-11-18 2004-05-24 김원규 충격완화장치를 갖춘 자동차용 안전시트
CN1903614A (zh) * 2006-08-10 2007-01-31 重庆大学 复合材料汽车碰撞缓冲吸能结构
CN104973002A (zh) * 2015-06-29 2015-10-14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CN105438023A (zh) * 2015-11-24 2016-03-30 大连楼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碰撞时可自动调节的座椅及其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罗洪杰、吴林丽编: "《有色金属先进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1 December 2016,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陈吉清、兰凤崇: "《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与分析方法》", 30 April 2017,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770B (zh) 车辆碰撞吸收系统
CN104691487B (zh) 头部、躯干和膝部组合安全气囊
US6361092B1 (en) Automotive frame bumper interface for discriminated deceleration response
CN104228746B (zh) 气囊装置和车辆
CN102501820B (zh) 一种多气囊分组展开式客车外置气囊侧翻防护装置
CN110325399A (zh) 车辆座椅控制台
CN101863238A (zh) 用于追尾碰撞的颈部保护的平动吸能座椅
CN104670145A (zh) 提供汽车安全缓冲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207340A1 (en) Adaptive crash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and associated vehicle
CN102616200B (zh) 客车侧翻安全防护方法及其装置
CN205468912U (zh) 汽车安全缓冲防碰撞系统
KR20100018747A (ko) 차량용 프레임의 충격흡수 시스템
CN107826066A (zh) 缓冲汽车碰撞冲击力的系统及汽车
CN107139876A (zh) 一种用于客车驾驶舱的保护装置
KR101022784B1 (ko) 길이 가변형 차량용 충격 흡수 장치
CN208198183U (zh) 一种用于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保护驾驶员的自移动座椅系统
CN201062056Y (zh) 一种汽车碰撞保护装置
WO2021010126A1 (ja) 乗員保護装置
CN103273860A (zh) 一种汽车座椅的吸能装置
CN206914281U (zh) 一种用于客车驾驶舱的保护装置
CN203402126U (zh) 车辆安全气囊保护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Yang et al. Study on Movement & Occupant Injury Based On The New FAR SIDE Test
CN115027560B (zh) 基于线控底盘的车身悬置系统
CN110962787B (zh) 一种汽车后座人员智能保护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927741A (zh) 保护汽车碰撞的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