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6369A -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16369A
CN107816369A CN201710234633.2A CN201710234633A CN107816369A CN 107816369 A CN107816369 A CN 107816369A CN 201710234633 A CN201710234633 A CN 201710234633A CN 107816369 A CN107816369 A CN 107816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group
piston
jet
motive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346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永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2346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163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816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163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00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B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 F03B3/00Machines or engines of reaction type; Parts or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活塞直接旋转的气缸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活塞直接旋转,没有任何支点,只有一个圆心,无反方向气动位,无气动中断恢复期,气动力臂无强弱变动,都是在正方向最佳力臂点爆发动力与交接,气缸反作用力部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部的合力,节能高速形成设计,活塞动力部的高效设计并与密封部的一体结合法等技术方案。这种发动机与蒸气轮机、燃气轮机样机转子直径相同,气流气量相同,转子重量比都为7∶3,比蒸气轮机增加两倍的转速,比燃气轮机增加4倍的转速。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最适用于发电,包括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又适用于航空。

Description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一)、技术领域:动力机械
(二)、背景技术,现在世界所有的气缸发动机都是往复式活塞,通过曲轴转成 圆周的旋转,它的优点是进入气缸的全部气体都在气缸内通过活塞对面的固定依 靠面使气体形成反推,推动活塞做功,暴发力大,做功结束,活塞进入排气位, 将气体排出,通过轮子的惯性运动,将曲轴活塞返回重新做功的位置,缺点是曲 轴每转一周只有一个正方向最佳力臂点。曲轴每转一周有两个支点,被称为气动 死点,只能靠轮子的惯性运动,恢复曲轴的动力点。这样即减弱了它的实际动力, 又不适合高速旋转,即使螺旋浆飞机用十二个气缸来缓解这个弱点,在接近音速 时活塞的高速运动使排气不畅产生备压,功率反而大幅度下降,这种发动机也不 适合用于发电。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只选择了它的优点,不用曲轴,活塞直接旋 转,这样即具备了气缸曲轴发动机的优点,又具备了轮式发动机的优点。
(因为水电站发电是靠水位的压力差水流发电,所以无法统称热效率)
蒸气轮机的优点:
蒸气轮机是气轮直接旋转,无动力死点,全部增压喷气都在风洞内喷射气 轮组,这样即节约气量,又增加气轮的转速,气轮可不受约束的连续旋转。
缺点:全部增压气体都是靠从风洞内一侧封闭的高气压位往风扇叶轮组喷 射,低气压位是风扇叶轮组不断增大的外扇尾部的蒸气冷凝器,这种发动机完 全是靠大量源源不停的强风喷力做功,消耗气量太大,但优于燃气轮机,蒸气 轮机的又一个弱点是气轮的外缘轻内缘重,惯性小,一停风,气轮很快就停下 来。叶轮与叶轮之间至排气孔,气流互通,即使叶轮不转,也能排气,所以没 有蓄积动力,只有风洞动力和增压风力,所以暴发力小。
燃气轮机是气油在燃气轮组成的风洞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增压拥流气体通 过燃气轮组冲出风洞,从尾部喷口喷出,通过产生动力的燃气轮主轴带动前轴 大型吸气风扇吸飞机前部的大量气体并把吸入的气流,从尾部喷口喷出,形成 气流对飞机前部的牵引力和后部的反推动力。
这种发动机的优缺点跟蒸气轮机基本相似,因为这种发动机是靠汽油在风 洞内燃气轮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增压拥流气体做功,所以耗气量比蒸气轮机大, 燃气轮机不适用于低速使用。高速使用:通过增大吸气风扇来增加燃气轮的转 速负荷,通过适当增加燃油气量,来增加燃烧室压强,形成增压拥流排气就会 形成反推依托面,被反推的叶轮都是相同的角度的斜面,通过轴承的高速旋转, 把斜向动力气流排出,从尾部喷口喷出,燃气轮因此获得了高速压力动力,但 燃气轮叶面受到的增压压力,对其根基部形成双向承受短杠杆压力,所以燃烧 室的燃气增压是受控制的持续稳定的增压,是不引起燃气轮叶轮结构疲劳的增 压,在减压状态,功率会大幅度下降。
燃气轮机气轮也是外缘轻、内缘重、惯性小。
(三)、发明内容: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是通过车辆厂内燃机检验站 对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原理动力模型、蒸气轮机的原理动力模 型,燃气轮机的原理动力模型相同气流气量红外转速检测的,转子直径都相同。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与蒸气轮机、燃气轮机的转子重量比都 是7∶3.
转速比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6000转
蒸气轮机 2100转
燃气轮机 1100转
巧妙的设计:
1、每组由三个动力部合力,但仅消耗一个动力部的的气量。
2、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部活塞每秒,每个移位都在最佳力臂点爆发动力与交接。
3、这种发动机的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 来。
4、排气孔大,活塞离心式高速旋转下形成离心排气,所以排气快。
5、延长活塞爆发动力后缸内惯性加速区,形成弹道效应,又保护了活塞动 力部气体的实力。
6、喷气起动喷口与排气孔间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使喷气压力漏气不到排 气孔又被迅速带入喷气起动喷口。
7、附图说明(图2)1在喷气主动力组两侧设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 使活塞两侧备压阻力变动力。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最适用于发电,包括火力发电和水力发 电。
又适用于航空,整根动力输出轴从发动机的两端通过,还可通过镙扣或键 槽把实心的前后轴套防扭长管,把机头机尾连成共同吸气、排气的互助一体 风洞结构来加强动力和平衡,活塞动力组是在气缸内气压相互掩护环境下高 速旋转最安全、是最节能,航速最快,航程最长的高速、低速、综合性节能 的航空增压离心式、喷气式气缸发动机。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水往低处流,高气压喷 气流往低气压位直线喷射。BC面是固定面,而不是一条直线,应是方形或是长 方形面,是活塞动力部的反作用力面,BC面的中部设喷口,BC面是高气压位 的喷气反推依靠面、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的最佳力臂点,只有把大量主 体喷气流进入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才能产生高效的推动力和反推动力,所 以,以气缸a点半径的切线(图1)aB虚线直线做气缸气室壁就会切断大量主体 喷气流进入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如何解决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 室的进气量又符合气缸活塞动力原理,经过各种反复实验,都同时出现了正反 方向气动面,都不符合气缸活塞动力原理。最后以a点和B点的组合线才形成无 反方向气动位获得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的成功,这个技术方 案是:(图1)气缸内由圆心向各方向所画的线为几何制图线,a点至圆心为气 缸的半径,a点到B点的虚线直线是气缸a点半径的圆切线,它于a点的气缸半径 垂直,BC是固定面,它垂直于虚线直线aB,也垂直于C点向两边延伸的虚线、 直线,B点在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上,c点是气缸半径的一点,经反复实验。 能解决大量气缸最佳力臂点处气室气流量,又不产生任何反方向气动位,必须 全由两条组合线来制造鉴定气缸气室壁,一条线是以气缸圆心至B点的半径线 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B为其中一条直线以a点至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 合线为气缸气室壁线因为附图说明(图2),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 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如果画在(图1)中,(图1)的原理图就无法看 出,所以把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放在 (图2)中,把(图1)和(图2)合看起来,其中(图1)的气缸缺少部分aBC 粗线段是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图2)的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是 (图1)机械加工铣切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的留出部分,(图1)的活塞动力组 和(图2)合起来看每个活塞动力组之间都有气室隔气壁(图2)是整体发动机 原理图,必须和(图1)合起来看,而且由于角度和原理的限制,只能突出原 理画图,并在附图说明中对每组结构做完整的说明。
根据物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解释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 如何工作的,如果人坐在岸边用脚登水中静止的小船,小船就会沿着脚登的方 向移动,如果人坐在小船上用脚登岸边,小船就会沿着脚登的相反方向移动, 这个产生推动力与反推动力的人是依靠岸边获得的,增压离心式(气缸、水 缸)发动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
如果人站在气缸气室固定面BC处,用手去推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塞动力 部,a点处活塞动力部就会延手推的方向移动,如果人跪在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 塞动力部气室内重心平衡处用手去推固定面BC面,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塞动力 部就会延着手推的相反方向移动,这个产生推动力和反推动力的人是依靠固定 面BC面获得的,增压喷气形成的气缸气室推动力和反推动力也是依靠固定面 BC面获得的。(图1)1喷气反推动力组1组,1组有3个喷气反推动力部。1①喷 气起动力,1②气饱和加力,1③气饱和加力,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 机是旋转活塞,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即能把进入主缸道活塞动力部推到排气 孔,又能把排气后的活塞动力部推入气缸气室,排气后的活塞动力部进入气缸 气室进气量较大,所以叫1①喷气起动力,再通过第二个,第三个喷气反推动 力部,只需增压的喷力,所1②1③叫气饱和加力,气缸发动机的动力,不光靠 反推依靠面,还得靠气压,最后一个气缸反推动力部与排气孔有4个活塞隔气 封面,防止了漏气,使3个喷气反推动力部的气压都得到保护,所以推动力和 反推动力大,同样子弹手枪射程近,步枪射程远,活塞动力部通过4个活塞隔 气封面的距离再排气,也增加推动力。
由于每个喷气反推动力组都有气室隔气壁附图说明(图2)I:气缸反推动 力组气室隔气壁,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所以每个喷气反推动力组都在 自己的气室内依靠反推依靠面BC面推动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部,各气室隔气壁 间的气压压强基本相互抵消,气缸气室由组合线组成的气室壁,气缸圆心至B 点的半径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部分,这部分气缸气室壁与面对的活塞动力部, 无论是推还是反推,其结果都是一样,其推力和反推力都是气缸的圆心,把 (图1)和(图2)合起来看气缸的圆心也是旋转活塞动力输出轴的圆心,气缸 气室壁对产生向心力处活塞动力部,无论是推力还是反推力都不会产生推动力 的,向心力虽然不能对活塞动力部产生推动力,也是可以利用的,因为整个活 塞整体,包括动力输出轴的重心都是垂直向下的,在活塞动力部重心下边利用 产生的向心力的气缸气室,就会抵消重心压力,提高轴承的转速,所以,气缸 喷气反推动力组的安装方向应这样设计,(图1)对进入C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 的增压喷气流是如何工作的,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如果人坐在气缸气 室固定面BC面下部C点对面的活塞动力部气室内头和身体背部都靠在C点对面 的活塞动力部气室壁重心平衡处,用双手推C点附近的BC面,背靠的活塞动力部就会延手推的相反方向移动BC面C点处的反作用力固定面虽小,但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的方向与a点处活塞动力部的方向都是相同的。如果不用手推C点处BC 面,而用脚登这个气室的另一个活塞动力部,却不会产生推动力和反推动力, 再用双手推两边的隔气壁,隔气壁两边每个气室都有人用双手推隔气壁,这双 手的推力也被抵消,如果站在这个活塞动力部的底部用手推顶部气缸气室壁接 近喷气面B点处,结果只能产生向心力,不能产生推动力,所以在这个气室, 没有任何反方向气动位a点处气缸气室由于放宽了∠20°线气缸气室壁,使大量 主体增压喷气流进入最佳力臂点a点处主缸道活塞动力部气室内,形成对最佳力壁点活塞正推和合力的结合,也配合推动主缸道活塞动力部沿圆的方向转移最 佳力臂位,因为气缸发动机必须是推动主缸道活塞动力部到排气位才能排气, 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这个由粗线段aBC组成的气缸气室,以活塞动力组的 旋转线为分界线,是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 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气缸气室。所以只有这种结构才符合气缸,活塞 动力原理,说明书附图(图2)、(图2)气缸反推动力组共五组,一组喷气反推 动力组,两组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每组都有气缸气室 隔气壁和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每组气缸气室隔气壁和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 壁都有吻合点,活塞动力组每组有十二个活塞隔气封面,每个活塞隔气封面与 气缸壁吻合(图1)。5、喷气起动喷口与排气孔间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使喷气 压力漏气不到排气孔就又被迅速带入喷气起动喷口1①,(图1)是精确的几何 制图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结构图(图2)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 动机原理图是整体发动机分工原理图,因为本图机组多,又牵连到气室隔气壁 位置,密封部密封,动力输出等结构,所以只在图中以显示位置分工为主的原 理图,喷气主动力组是直接由增压供气管供气,通过气缸气室粗线段aBc的反推 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气体喷入气缸气室粗线段aBC内,通过反 作用力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形成连续不间断喷气、 增压、离心式反推动力,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为方形或长方形面,如果BC面 总面积是3,那么反作用力面占2,喷口占1,如果BC面总面积是3.5,那么反 作用力面占2.5,喷口占1,必须精确合理安排反作用力总面积的喷气和反作用力 面比例,才能获得发动机的高动力、高转速。如果没有反作用力面光依靠喷口喷 气、水,发动机动力转速低。如果没有喷口,光有反作用力面发动机无动力来源, 喷口应为长方形,BC喷口上方B点与a点气缸半径a相互垂直,BC喷口下方c与a点气缸半径的4/5点位相互垂直,BC面不仅能产生对a点处气缸半径的正推 气压气流,还能通过气缸气室a点处气缸半径圆切线右上方∠20°直线气流c点 处扩散喷气流,产生合力推动力,所以BC喷口不能为圆形,更不能设单独一点 的平喷口动力模型红外测速仪已证明。所以喷气主动力组设在高气压压力区,喷 气主动力组由一组组成,这一组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主动力1组2a,1①喷 气起动力,1②气饱和加力,1③气饱和加力,(图2)2、1、漏气备压利用反推 动力组,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都采用喷气反推动力组,效 果不如与气缸密封部相邻的四组气缸反推动力组不设喷口动力效果,这四组一 边与气缸密封部边1、边2相邻一边于喷气反推动力组2a也相邻的气缸反推 动力组不设喷口动力从哪来的呢?是从相邻的喷气主动力组,气缸气室隔气壁 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进的气体产生的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是缓释 动力,却比直接设喷口喷射气体动力效果大的多,这四组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 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漏气 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两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 喷口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1组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 动力2组(图2)4①吻合式拦板4②与气缸一体拦板,因为增加离心式气缸、 水缸发动机的气缸圆心与活塞整体包括动力输出轴的圆心要绝对相等,结构要 严密牢固,而采用附图(图2)的这种整体设计方案(图2)5动力输出轴,动 力输出轴通过与气缸一体拦板,吻合式拦板的轴承位把气缸内五组气缸反推动 力组整体产生的动力输出,动力输出轴与气缸等心,动力输出轴与活塞动力组 整体,包括密封部活塞等心(图2)6密封部 第1边第2边(图2)在气缸的两端各 一组,密封部是以密封为目的,所以密封部的气缸和活塞都是完整的,密封部 活塞外缘不能为桶式,金属结构样机实验已经证明,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密封部活塞平面壁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等心,密 封部活塞与气缸等心,密封部活塞、活塞动力组,动力输出轴是一体结构,说 明书附图(图2)6密封部:第1边第2边(图2:第1边第2边)说明书附图图2由于增 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旋转活塞,而气缸拦板是固定的。金属结构样 机实验证明:排水孔必须设在发动机的正下方,动力模型实验证明在气缸拦板 平面壁中下方,气缸排气、水方向设一个减压排气、水孔,可使发动机加速。 动力模型是一组喷气反推动力组,两组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活塞整体没有桶式密封结构。喷气反推动力组多了,就会加强气缸拦板的气压阻力,所以把金 属结构样机喷气反推动力三组中的中间一组改为不设喷口的漏气备压反推动力 组才能更有效的利用喷气漏气。
说明书巧妙的设计:3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 塞很难停下来,从(图1)(图2)很难看出外缘重,内缘轻,巧妙的设计是如 何设计的呢?因为活塞动力组、密封部活塞、动力输出轴是一体结构,把活塞 动力组不需要部分内圆设计为空心结构,因为活塞动力组与活塞密封部是一体 结构,活塞密封部与动力输出轴是一体结构,这样就形成增压离心式(气缸、 水缸)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
以上就是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如何工作的原理说明书: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前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以原理的方式制图的,对其中的原 理,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并加以证实,如果原理符合,从车辆厂测试 的动力模型数据也符合成品样机的数据,那么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 机与水电站水轮机消耗同样的水流量转数比就是6000∶1100,增压离心式(气 缸、水缸)发动机就会取代水轮机发电,停止蒸气轮机发电或改用增压离心式 (气缸、水缸)发动机,因为光水电一项,就会超过原水电发电量4倍,还不 包括原水电的发电量,因为水力发电站的能源是循环能源,它是由海洋蒸气、 高山积雪、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所形成高水位差大河流加以利用的,而火力发 电的能源煤是远古年代的森林植物所形成,只能是越采掘越少,在大面积采掘 区域,还会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因为水电站能源是环保能源,它即不污染生 态环境和水源,又能为人类造福,我国的水力资源丰富,水位差大,在森林保 护好的地区,水资源更丰富,以上就是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前景。
(四)附图说明:(图1)
a:a点是气缸的半径点,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最佳力臂点,B:B点是a 点气缸半径圆切线上的一点,c:c点是气缸半径线上的一点,虚线、直线aB: 虚线直线aB是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20°:以气缸半径a点为一点以虚线、 直线aB右上方∠20°线组成的∠20°,粗线段aB:由气缸圆心至B点的半径线 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点为一点其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 的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合线组成气缸气室壁粗线段aB粗线段aBc:由组 合线粗线段aBc组成的气缸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粗线段aBc以活塞动力组的旋 转线为分界线是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 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气缸气室。
1、喷气反推动力1组
喷气反推动力1组有三个喷气反推动部,由增压供气管直接供气,增压气体从 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喷气喷入粗线段aBC气缸气 室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 推的喷气反推动力组,所以只有增压喷气依靠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的反 作用力才能形成对活塞动力组活塞的。喷气增压反推,排气后的活塞动力组活 塞进入第一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进气量较大,所以叫1①喷气起动力, 当进入第二个、第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只需增压的喷力所以叫1② 气饱和加力,1③气饱和加力。
2、排气孔、快速排气面
排气孔大,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高速旋转下形成离心式快速排气面
3、活塞动力组,一组活塞动力组有十二个活塞隔气封面,其半径点与气缸 壁吻合。
4、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末端气动部1③气缸气室与排气孔有四个活塞隔气 封面,即防止了漏气使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的气压都得到保护,又延长气缸 内活塞动力组惯性加速区。
5、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起动部1①气缸气室与排气孔有两个活塞隔气 封面,使喷气压力漏气不到排气孔又被迅速带入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 起动部1①气缸气室
图1是增加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图。
图2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图是整体发动机分工原理图(图2) 1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设在中气压压力区〕
图3是根据我做的金属结构发动机实验数据修改更正我的2012年发 明专利图(图2)的修改图
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两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喷口每联组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每联组另一边与喷 气反推动力组相邻。可间接利用喷气反推动力组从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 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入的增压气体依靠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粗线段 aBc无喷口的反推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产生反排 动力,所以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与喷气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的气压差 较大,为中气压,但其整体发动机的反推动力效果,远比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 象喷气反推动力组一样设喷口,反推动力效果大的多。
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1联组
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2联组
2、喷气主动力组(设在高气压压力区)
喷气主动力组是直接由增压供气管供气,通过气缸气室粗线段aBc的反推固定 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气体喷入气缸气室粗线段aBC内,通过反作用 力固定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形成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离 心式反推动力,所以喷气主动力组设在高气压压力区,喷气主动力组由 2a一组组成,每组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2a喷气主动力1组
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 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
3、法兰
4、拦板
4①吻合式拦板 4②与气缸一体拦板
5、动力输出轴
6:密封部 第1边第2边(设在中气压压力区)
密封部在气缸的两端各一组,密封部是以密封为目的,所以密封部的气缸 和活塞都是完整的,密封部活塞外缘不能为桶式,密封部气缸不能设涨圈槽, 也不能设缸涨圈,金属结构样机实验已证明: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密封部 活塞平面壁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 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等心,密封部活塞与气缸等心,这两组密封部 气缸与活塞虽然不会形成反推动力,但它可以阻止一组喷气反推动力组与四组 漏气备压反推动组间的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出的增压气体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所以这两组密封部,必须是这五组气缸反推动 力组的组成部分,巧妙的设计。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 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把活塞动力组内缘不需要部分设计为空心结构,因为 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这样就 形成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
7、栏板的减压、调压、排气、水孔,可以使发动机加速。
8、活塞动力组与动力输出轴的键槽结合位。
(五)具体实施方式: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必须先做样机,获得样机的基本数据再做决定, 如何做样机,可以参考我的动力模型做样机,参考我的金属结构样机做样机, 参照(图1)(图2)做样机。
加工程序:
1、下料:到钢材市场选料下料,各种角度板都用电脑制图、切割,拦板、法 兰料是与气缸管、活塞管连接的料,又与各种角度板连接不能用电脑制图切割, 对不上手工画图的圆心需要铳子铳圆心,用方形杆式划规划圆,用可调锋钢尖 做划具并划出各种角度板的精确位置,拦板、法兰料只能用划规式气割工具切 割。
2、气缸:先把气割后的拦板、法兰料,用锤子、量具找平,然后把锋钢尖划 的线再用划号笔标一下,气缸管用超出气缸周长一半的绘图纸画线,先把绘图 纸折弯,绘图纸两边纸线对齐后折叠成一条直线,展开后把这条直线用炭素笔 划线,再把绘图纸绕气缸管一周,贴紧,并把绘图纸长出的部分和绕气缸管的 绘图纸线完全对齐,这条碳素笔线就是这个气缸管的精确直线,这条绘图纸所 绕线是这个气缸管的精确圆周切线,先用米尺划出这条精确直线,再按气缸各 法兰在划规留下的锋钢印的精确间隔尺寸标好,依次划出精确圆周切线,把法 兰套入气缸管,法兰用三根木棍斜向支撑,棍底用铁顶住,从底往上一层一层用剪短的一端拍扁的铁丝,做楔子对齐圆周线,对齐各种角度板线一层一层加 楔子,各层都楔完,在校正一遍后用气包焊定位后,再用气包焊满焊各法兰都 应留焊口,余量使内口焊透,各种角度板都应先焊接后机械加工,气缸的进气、 排气孔也应先依靠法兰壁,各角度板壁仿轨道式切割,切割后用电磨头小合金 刀或角磨机找齐。
3、镗缸:镗缸前必须把与气缸直接连接的部分全焊完,进气孔,排气孔完成 后才能镗缸,镗缸不光镗缸内,气缸两端缸壁,包括一端缸壁的法兰,必须镗 出完整的圆周切面,另一边的缸壁的法兰也必须生见刀,与气缸一体拦板的焊 点应选在六个等距离等腰直角位为气缸与拦板的一体焊位,每点焊结实就行。
4、活塞动力组:应先把动力输出的活塞拦板按铳子圆心位钻轴孔,再按镗缸 前的准备程序加工焊接活塞整体,焊接完工后,机械加工动力输出轴,动力输, 出轴必须一刀全部加工完,不得中途重卡,接着加工活塞整体两端的加粗轴套, 加粗轴套兼有动力输出的键槽,加粗轴套内孔与轴的粗直径吻合,往活塞动力 组两端焊加粗轴套,应先把动力输出轴插入活塞动力组两端拦板再两端插入加 粗轴套,用气包焊点焊两端各四点定位再撤出动力输出轴后满焊加粗轴套,这 样如果有电焊变形点就好确认调理了,活塞动力组机械加工活塞外圆卡住加粗 轴套,用顶锥顶住另一端加粗轴套孔进行一刀式加工,也可先加工到外圆都见 刀后再焊活塞隔气封面重新卡后加工。
5、拦板:拦板的轴承套与轴承与气缸的吻合部分都要严紧,包括拦板壁都应 一刀完成不得重卡加工,两个拦板应先焊与气缸吻合的吻合口肩,再按锋钢尖 划规的划印摆正焊接,拧摞丝的拦板需要经常拆装,需焊六个点位的短稍粗的 圆钢头,以利于拆装时边铲外铳,锤子拍紧的落点,两端拦板轴承套外端应留 便于络子拆拦板、轴承的卡圈。
6、安装轴承工具用车工加工一个即可插入轴里,又可插入轴承套并能同时顶 住轴承的内台和外台,20毫米厚圆钢板,并在钢板上焊一个稍细的长管约 300-400毫米长管另一端焊一个可盖住的3毫米左右厚的圆铁板,以方便安装 轴承。
7、买一个测转速的红外测速仪。
(注:我的金属结构样机机重近千斤,光活塞整体就384斤)
如果我国的搪床最大搪缸直径是1.2米,增压离心式水缸发动机有1.2米水 缸直径,水缸长1.8米,用在一百米水位差水库,动力输出轴与它的轴圆心水平 仪确定的直线和精确延伸直线安装平行等距水平轨道的搪床或车床,可以轻松 搪直径4米的缸或车床轻松加工直径4米的活塞。如果大型水电站全用缸直径4 米缸长5至6米的水缸发动机发电,不但水电站总发电量比用水轮机高4倍而 且还节省水源。

Claims (1)

1.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无曲轴,活塞直接旋转的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这种结构使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能源利用率达到95%,
其特征:
a点是气缸的半径点,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的最佳力臂点,由气缸圆心至B点半径线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点为一点,其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的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合线组成气缸气室壁粗线段aB,∠20°:以气缸半径a点为一点以虚线、直线aB右上方∠20°线组成的∠20°,BC面是固定面,是活塞动力部的反作用力面,BC的中部设喷口,B点在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上,C点是气缸半径的一点,BC垂直于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也垂直于C点向两边延伸的虚线、直线,粗线段aBc:由组合线粗线段aBc组成的气缸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粗线段aBc以活塞动力组的旋转线为分界线是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气缸气室,喷气反推动力1组有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由增压供气管直接供气,增压气体从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喷气喷入粗线段aBC气缸气室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喷气反推动力组,所以只有增压喷气依靠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的反作用力才能形成对活塞动力组活塞的喷气、增压、反推,排气后的活塞动力组活塞进入第一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进气量较大,所以叫喷气起动力一(1①),当进入第二个、第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只需增压的喷力所以叫气饱和加力二(1②),气饱和加力三(1③),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有两个密封部,一个喷气反推动力组,两个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密封部第1边、第2边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密封部在气缸的两端各一组,密封部是以密封为目的,所以密封部的气缸和活塞都是完整的,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密封部活塞平面壁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等心,密封部活塞与气缸等心,这两组密封部气缸与活塞虽然不会形成反推动力,但它可以阻止喷气反推动力组间的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出的增压气体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所以这两组密封部,必须是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的组成部分,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把活塞动力组内缘不需要部分设计为空心结构,因为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这样就形成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
因为整个活塞整体,包括动力输出轴的重心都是垂直向下的,在活塞动力部重心下边利用产生的向心力的气缸气室,就会抵消重心压力,提高轴承的转速,
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两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喷口各联组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各联组另一边与喷气反推动力组相邻,可间接利用喷气反推动力组从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入的增压气体依靠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粗线段aBc无喷口的反推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产生反推动力,所以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与喷气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的气压差较大,为中气压,但其整体发动机的反推动力效果,远比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象喷气反推动力组一样设喷口,反推动力效果大得多,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1联组的喷口为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2联组的喷口为封闭喷口气缸反推动力组共五组,一组喷气反推动力组和四组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每组都有气缸气室隔气壁和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每组气缸气室隔气壁和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都有吻合点,活塞动力组每组有十二个活塞隔气封面,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喷气主动力组是直接由增压供气管供气,通过气缸气室粗线段aBc的反推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气体喷入气缸气室粗线段aBC内,通过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形成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离心式反推动力,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为方形或长方形面,如果BC面总面积是3,那么反作用力面占2,喷口占1,如果BC面总面积是3.5,那么反作用力面占2.5,喷口占1,必须精确合理安排反作用力总面积的喷气和反作用力面比例,才能获得发动机的高动力、高转速。如果没有反作用力面光依靠喷口喷气、水,发动机动力转速低。如果没有喷口,光有反作用力面发动机无动力来源,喷口应为长方形,BC喷口上方B点与a点气缸半径a相互垂直,BC喷口下方c与a点气缸半径的4/5点位相互垂直,BC面不仅能产生对a点处气缸半径的正推气压气流,还能通过气缸气室a点处气缸半径圆切线右上方∠20°直线气流c点处扩散喷气流,产生合力推动力,所以BC喷口不能为圆形,更不能设单独一点的平喷口动力模型红外测速仪已证明。所以喷气主动力组设在高气压压力区,喷气主动力组由一组组成,这一组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主动力1组2a,排气孔大活塞动力组活塞离心式高速旋转下形成离心式快速排气面,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起动部气缸气室与排气孔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末端气动部气缸气室与排气孔有四个活塞隔气封面,水缸发动机的排水孔应在发动机的正下方,气缸两端拦板中下方平面壁都各留一个可使发动机加速的排气、排水减压、调压孔,排气、排水孔有与发动机同方向排气、排水弯头,与气缸一体拦板、吻合式拦板、法兰、动力输出轴通过与气缸一体拦板,吻合式拦板的轴承位把三组气缸反推动力组产生的动力通过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输出轴与气缸等心,动力输出轴与活塞动力组整体,包括密封部活塞等心,这些就是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特征。
CN201710234633.2A 2017-03-28 2017-03-28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Pending CN1078163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4633.2A CN107816369A (zh) 2017-03-28 2017-03-28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34633.2A CN107816369A (zh) 2017-03-28 2017-03-28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16369A true CN107816369A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01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34633.2A Pending CN107816369A (zh) 2017-03-28 2017-03-28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163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2956A (zh) * 2018-08-29 2020-03-10 上海渠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两次做功应用的压力气体活塞喷送型旋转式发动机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4631A1 (en) * 2002-11-18 2004-05-20 Feeny Sean Douglas Steam turbine identification number
CN101368486A (zh) * 2007-01-04 2009-02-18 邓永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103573296A (zh) * 2012-07-20 2014-02-12 邓永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94631A1 (en) * 2002-11-18 2004-05-20 Feeny Sean Douglas Steam turbine identification number
CN101368486A (zh) * 2007-01-04 2009-02-18 邓永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103573296A (zh) * 2012-07-20 2014-02-12 邓永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2956A (zh) * 2018-08-29 2020-03-10 上海渠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两次做功应用的压力气体活塞喷送型旋转式发动机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5674B (zh) 一种双涡旋负压内燃发动机
RU2727821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двигатель
CN203146200U (zh) 一种洋流发电用涡轮动力装置
CN101855423A (zh) 外围转动的摆动叶片机
CN107816369A (zh)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203097952U (zh) 科氏涡旋流体压强转换流体能透平机
CN203285490U (zh) 150mw联合循环采暖抽汽汽轮机
CN107725265A (zh) 一种海洋流发电平台
CN101196157A (zh) 利用波浪能发电的方法
CN103573296B (zh)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Singh et al.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s on different air injection angles to optimize power output of a vaned-type air turbine
CN102168641B (zh) 海洋波能水轮机式发动机
CN201943806U (zh) 双燃盘式涡轮节能发动机
CN101368486A (zh)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206874424U (zh) 一种潮流能水平轴被动变偏角轮机
Siddappaji et al. Revolutionary geometries of mobile hydrokinetic turbines for wind energy applications
CN205805758U (zh) 一种船舶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11852572A (zh)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Ying et al. Research on fuel supply rate of marine intercooled–cycle engine based on simulation experiment
CN209781120U (zh) 一种管道余压水流能发电实验装置
CN204386792U (zh) 一种高效发电的水车发电机
Singh et al. A study to optimize the output of vaned type novel air turbine
CN203097951U (zh) 流体悬浮活塞对顶科氏涡旋流体压强转换流体能透平机
CN101113718A (zh) 组合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02325986U (zh) 利用管道压缩气流为动力的多节多级增气增压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