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73296B -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73296B
CN103573296B CN201210251821.3A CN201210251821A CN103573296B CN 103573296 B CN103573296 B CN 103573296B CN 201210251821 A CN201210251821 A CN 201210251821A CN 103573296 B CN103573296 B CN 103573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ston
driving force
group
j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5182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73296A (zh
Inventor
邓永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25182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73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573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73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732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活塞直接旋转的气缸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活塞直接旋转,没有任何支点,只有一个圆心,无反方向气动位,无气动中断恢复期,气动力臂无强弱变动,都是在正方向最佳力臂点爆发动力与交接,气缸反作用力部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部的合力,节能高速形成设计,活塞动力部的高效设计并与密封部的一体结合法等技术方案。这种发动机与蒸气轮机、燃气轮机样机转子直径相同,气流气量相同,转子重量比都为7∶3,比蒸气轮机增加两倍的转速,比燃气轮机增加五倍的转速。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最适用于发电,包括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又适用于航空。

Description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一)、技术领域:动力机械
(二)、背景技术:现在世界所有的气缸发动机都是往复式活塞,通过曲轴转成圆周的旋转,它的优点是进入气缸的全部气体都在气缸内通过活塞对面的固定依靠面使气体形成反推,推动活塞做功,暴发力大,做功结束,活塞进入排气位,将气体排出,通过轮子的惯性运动,将曲轴活塞返回重新做功的位置,缺点是曲轴每转一周只有一个正方向最佳力臂点。曲轴每转一周有两个支点,被称为气动死点,只能靠轮子的惯性运动,恢复曲轴的动力点。这样即减弱了它的实际动力,又不适合高速旋转,即使螺旋浆飞机用十二个气缸来缓解这个弱点,在接近音速时活塞的高速运动使排气不畅产生备压,功率反而大幅度下降,这种发动机也不适合用于发电。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只选择了它的优点,不用曲轴,活塞直接旋转,这样即具备了气缸曲轴发动机的优点,又具备了轮式发动机的优点。
(因为水电站发电是靠水位的压力差水流发电,所以无法统称热效率)
蒸气轮机的优点:
蒸气轮机是气轮直接旋转,无动力死点,全部增压喷气都在风洞内喷射气轮组,这样即节约气量,又增加气轮的转速,气轮可不受约束的连续旋转。
缺点:全部增压气体都是靠从风洞内一侧封闭的高气压位往风扇叶轮组喷射,低气压位是风扇叶轮组不断增大的外扇尾部的蒸气冷凝器,这种发动机完全是靠大量源源不停的强风喷力做功,消耗气量太大,但优于燃气轮机,蒸气轮机的又一个弱点是气轮的外缘轻内缘重,惯性小,一停风,气轮很快就停下 来。叶轮与叶轮之间至排气孔,气流互通,即使叶轮不转,也能排气,所以没有蓄积动力,只有风洞动力和增压风力,所以暴发力小。
燃气轮机是气油在燃气轮组成的风洞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增压拥流气体通过燃气轮组冲出风洞,从尾部喷口喷出,通过产生动力的燃气轮主轴带动前轴大型吸气风扇吸飞机前部的大量气体并把吸入的气流,从尾部喷口喷出,形成气流对飞机前部的牵引力和后部的反推动力。
这种发动机的优缺点跟蒸气轮机基本相似,因为这种发动机是靠汽油在风洞内燃气轮燃烧室燃烧产生大量增压拥流气体做功,所以耗气量比蒸气轮机大,燃气轮机不适用于低速使用。高速使用:通过增大吸气风扇来增加燃气轮的转速负荷,通过适当增加燃油气量,来增加燃烧室压强,形成增压拥流排气就会形成反推依托面,被反推的叶轮都是相同的角度的斜面,通过轴承的高速旋转,把斜向动力气流排出,从尾部喷口喷出,燃气轮因此获得了高速压力动力,但燃气轮叶面受到的增压压力,对其根基部形成双向承受短杠杆压力,所以燃烧室的燃气增压是受控制的持续稳定的增压,是不引起燃气轮叶轮结构疲劳的增压,在减压状态,功率会大幅度下降。
燃气轮机气轮也是外缘轻、内缘重、惯性小。
(三)、发明内容: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是通过车辆厂内燃机检验站对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原理动力模型、蒸气轮机的原理动力模型,燃气轮机的原理动力模型相同气流气量红外转速检测的,转子直径都相同。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与蒸气轮机、燃气轮机的转子重量比都是7∶3.
转速比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6000转
蒸气轮机                        2100转
燃气轮机                        1100转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优点: 
进入气缸的气体全部在气缸内推动活塞做功,暴发力大。
这种发动机另一个重大优点是消耗气量相同,转子直径相同比蒸气轮机增加两倍的转速,比燃气轮机增加五倍的转速。
巧妙的设计: 
1、每组由三个动力部合力,但仅消耗一个动力部的的气量。
2、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部活塞每秒,每个移位都在最佳力臂点爆发动力与交接。
3、这种发动机的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
4、排气孔大,活塞离心式高速旋转下形成离心排气,所以排气快。
5、延长活塞爆发动力后缸内惯性加速区,形成弹道效应,又保护了活塞动力部气体的实力。
6、喷气起动喷口与排气孔间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使喷气压力漏气不到排气孔又被迅速带入喷气起动喷。
7、附图说明(图2)1在喷气主动力组两侧设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使活塞两侧备压阻力变动力。
8、气缸涨圈的合理密封。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最适用于发电,包括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又适用于航空,是最节能,航速最快、航程最长的高速、低速综合性节能 的航空增压离心式、喷气式气缸发动机。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水往低处流,高气压喷气流往低气压位直线喷射。BC面是固定面,而不是一条直线,应是方形或是长方形面,是活塞动力部的反作用力面,BC面的中部设喷口,BC面是高气压位的喷气反推依靠面、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的最佳力臂点,只有把大量主体喷气流进入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才能产生高效的推动力和反推动力,所以,以气缸a点半径的切线(图1)aB虚线直线做气缸气室壁就会切断大量主体喷气流进入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如何解决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的进气量又符合气缸活塞动力原理,经过各种反复实验,都同时出现了正反方向气动面,都不符合气缸活塞动力原理。最后以a点和B点的组合线才形成无反方向气动位获得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的成功,这个技术方案是:(图1)气缸内由圆心向各方向所画的线为几何制图线,a点至圆心为气缸的半径,a点到B点的虚线直线是气缸a点半径的圆切线,它于a点的气缸半径垂直,BC是固定面,它垂直于虚线直线aB,也垂直于C点向两边延伸的虚线、直线,B点在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上,c点是气缸半径的一点,经反复实验。能解决大量气缸最佳力臂点处气室气流量,又不产生任何反方向气动位,必须全由两条组合线来制造鉴定气缸气室壁,一条线是以气缸圆心至B点的半径线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B为其中一条直线以a点至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合线为气缸气室壁线因为附图说明(图2),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如果画在(图1)中,(图1)的原理图就无法看出,所以把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放在(图2)中,把(图1)和(图2)合看起来,其中(图1)的气缸缺少部分aBC粗线段是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图2)的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是(图1)机械加工铣切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的留出部分,(图1)的活塞动力组和(图2)合起来看每个活塞动力组之间都有气室隔气壁(图2)是整体发动机原理图,必须和(图1)合起来看,而且由于角度和原理的限制,只能突出原 理画图,并在附图说明中对每组结构做完整的说明。
根据物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解释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如果人坐在岸边用脚登水中静止的小船,小船就会沿着脚登的方向移动,如果人坐在小船上用脚登岸边,小船就会沿着脚登的相反方向移动,这个产生推动力与反推动力的人是依靠岸边获得的,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
如果人站在气缸气室固定面BC处,用手去推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塞动力部,a点处活塞动力部就会延手推的方向移动,如果人跪在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内重心平衡处用手去推固定面BC面,最佳力臂点a点处活塞动力部就会延着手推的相反方向移动,这个产生推动力和反推动力的人是依靠固定面BC面获得的,增压喷气形成的气缸气室推动力和反推动力也是依靠固定面BC面获得的。(图1)1喷气反推动力组1组,1组有3个喷气反推动力部。1①喷气起动力,1②气饱和加力,1③气饱和加力,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旋转活塞,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即能把进入主缸道活塞动力部推到排气孔,又能把排气后的活塞动力部推入气缸气室,排气后的活塞动力部进入气缸气室进气量较大,所以叫1①喷气起动力,再通过第二个,第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只需增压的喷力,所1②1③叫气饱和加力,气缸发动机的动力,不光靠反推依靠面,还得靠气压,最后一个气缸反推动力部与排气孔有4个活塞隔气封面,防止了漏气,使3个喷气反推动力部的气压都得到保护,所以推动力和反推动力大,同样子弹手枪射程近,步枪射程远,活塞动力部通过4个活塞隔气封面的距离再排气,也增加推动力。
由于每个喷气反推动力组都有气室隔气壁附图说明(图2)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所以每个喷气反推动力组都在自己的气室内依靠反推依靠面BC面推动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部,各气室隔气壁间的气压压强基本相互抵消,气缸气室由组合线组成的气室壁,气缸圆心至B点的半径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部分,这部分气缸气室壁与面对的活塞动力部, 无论是推还是反推,其结果都是一样,其推力和反推力都是气缸的圆心,把(图1)和(图2)合起来看气缸的圆心也是旋转活塞动力输出轴的圆心,气缸气室壁对产生向心力处活塞动力部,无论是推力还是反推力都不会产生推动力的,向心力虽然不能对活塞动力部产生推动力,也是可以利用的,因为整个活塞整体,包括动力输出轴的重心都是垂直向下的,在活塞动力部重心下边利用产生的向心力的气缸气室,就会抵消重心压力,提高轴承的转速,所以,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的安装方向应这样设计,(图1)对进入C点处活塞动力部气室的增压喷气流是如何工作的,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原理,如果人坐在气缸气室固定面BC面下部C点对面的活塞动力部气室内头和身体背部都靠在C点对面的活塞动力部气室壁重心平衡处,用双手推C点附近的BC面,背靠的活塞动力部就会延手推的相反方向移动BC面C点处的反作用力固定面虽小,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与a点处活塞动力部的方向都是相同的。如果不用手推C点处BC面,而用脚登这个气室的另一个活塞动力部,却不会产生推动力和反推动力,再用双手推两边的隔气壁,隔气壁两边每个气室都有人用双手推隔气壁,这双手的推力也被抵消,如果站在这个活塞动力部的底部用手推顶部气缸气室壁接近喷气面B点处,结果只能产生向心力,不能产生推动力,所以在这个气室,没有任何反方向气动位a点处气缸气室由于放宽了∠20°线气缸气室壁,使大量主体增压喷气流进入最佳力臂点a点处主缸道活塞动力部气室内,形成对最佳力壁点活塞正推和合力的结合,也配合推动主缸道活塞动力部沿圆的方向转移最佳力臂位,因为气缸发动机必须是推动主缸道活塞动力部到排气位才能排气,才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这个由粗线段aBC组成的气缸气室,以活塞动力组的旋转线为分界线,是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气缸气室。所以只有这种结构才符合气缸,活塞动力原理,说明书附图(图2)、(图2)气缸反推动力组共五组,三组喷气反推动力组,两组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每组都有气缸气室隔气壁和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每组气缸气室隔气壁和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 壁都有吻合点,活塞动力组每组有十二个活塞隔气封面,每个活塞隔气封面与气缸壁吻合(图1)。5、喷气起动喷口与排气孔间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使喷气压力漏气不到排气孔就又被迅速带入喷气起动喷口1①,(图1)是精确的几何制图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结构图(图2)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图是整体发动机分工原理图,因为本图机组多,又牵连到气室隔气壁位置,密封部密封,动力输出等结构,所以只在图中以显示位置分工为主的原理图,并在附图说明中做完整的解释,如附图(图2:1m、1n)所画附图说明(图2)解释为1、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一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喷口,每组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每组另一边与喷气反推动力组相邻。可间接利用喷气反推动力组从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入的增压气体依靠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粗线段aBc无喷口的反推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产生反推动力,所以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与喷气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的气压差较大,为中气压,但其整体发动机的反推动力效果,远比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象喷气反推动力组一样设喷口,反推动力效果大的多。1m: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1组。1n: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2组。所以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如何工作的,把(图2)的分工位置附图说明和(图1)(图2)结合起来看就明白了。(图2)2喷气主动力组:因为喷气主动力组是由增压供气管和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组合,是直接由喷气在气缸气室内产生推动力和反推动力的喷气动力组(图1)是其中的一组,所以叫喷气主动力组,由喷气主动力组2a、2b、2c三组组成,每组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图2)1、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经过多次实验,发现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都采用喷气反推动力组,效果不如与气缸密封部相邻的两组气缸反推动力组不设喷口动力效果,这两组一边与气缸密封部边1、边2相邻一边于喷气反推动力组2a、2c相邻的气缸反推动力组不设喷口动力从哪来的呢?是从相邻的喷气主动力组,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进的气体产生的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是缓释动力,却比直接设喷口喷射气体动力效果大的多,这两组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一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喷口1m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1组1n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2组(图2)4①吻合式拦板4②与气缸一体拦板,因为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气缸圆心与活塞整体包括动力输出轴的圆心要绝对相等,结构要严密牢固,而采用附图(图2)的这种整体设计方案(图2)5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通过与气缸一体拦板,吻合式拦板的轴承位把气缸内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整体产生的动力输出,动力输出轴与气缸等心,动力输出轴与活塞动力组整体,包括密封部活塞等心(图2)6密封部第1边第2边(图2)在气缸的两端各一组,密封部是以密封为目的,所以密封部的气缸和活塞都是完整的,为了增加密封效果密封部有缸涨圈,密封部活塞外缘桶式,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密封部活塞平面壁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等心,密封部活塞与气缸等心,密封部活塞、活塞动力组,动力输出轴是一体结构,说明书附图(图2)6密封部第1边第2边(图2:第1边第2边)说明书附图图2由于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旋转活塞如果把涨圈设在密封部活塞内,由于活塞旋转的离心力会严重磨损密封部气缸壁,如果涨圈设在气缸内,并把涨圈设计成搂式的防转结构,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起动时,就会因为搂式的结构达到发动机密封增压的效果,当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又会使密封部活塞与搂式缸涨圈形成一定的间隙而减少磨损。
说明书巧妙的设计:3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从(图1)(图2)很难看出外缘重,内缘轻,巧妙的设计是如何设计的呢?因为活塞动力组、密封部活塞、动力输出轴是一体结构,把活塞动力组不需要部分内圆设计为空心结构,因为活塞动力组与活塞密封部是一体结构,活塞密封部与动力输出轴是一体结构,这样就形成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
以上就是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如何工作的原理说明书: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前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以原理的方式制图的,对其中的原 理,任何人都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并加以证实,如果原理符合,从车辆厂测试的动力模型数据也符合成品样机的数据,那么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与水电站水轮机消耗同样的水流量转数比就是6000∶1100,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就会取代水轮机发电,停止蒸气轮机发电或改用增压离心式
(气缸、水缸)发动机,因为光水电一项,就会超过原水电发电量4倍,还不包括原水电的发电量,因为水力发电站的能源是循环能源,它是由海洋蒸气、高山积雪、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所形成高水位差大河流加以利用的,而火力发电的能源煤是远古年代的森林植物所形成,只能是越采掘越少,在大面积采掘区域,还会使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因为水电站能源是环保能源,它即不污染生态环境和水源,又能为人类造福,我国的水力资源丰富,水位差大,在森林保护好的地区,水资源更丰富,以上就是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前景。
(四)附图说明:(图1)
a:a点是气缸的半径点,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最佳力臂点,B:B点是a点气缸半径圆切线上的一点,c:c点是气缸半径线上的一点,虚线、直线aB:虚线直线aB是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20°:以气缸半径a点为一点以虚线、直线aB右上方∠20°线组成的∠20°,粗线段aB:由气缸圆心至B点的半径线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点为一点其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的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合线组成气缸气室壁粗线段aB粗线段aBc:由组合线粗线段aBc组成的气缸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粗线段aBc以活塞动力组的旋转线为分界线是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气缸气室。
1、喷气反推动力1组
喷气反推动力1组有三个喷气反推动部,由增压供气管直接供气,增压气体从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喷气喷入粗线段aBC气缸气室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喷气反推动力组,所以只有增压喷气依靠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的反作用力才能形成对活塞动力组活塞的。喷气增压反推,排气后的活塞动力组活塞进入第一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进气量较大,所以叫1①喷气起动力,当进入第二个、第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只需增压的喷力所以叫1②气饱和加力,1③气饱和加力。
2、排气孔、快速排气面
排气孔大,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高速旋转下形成离心式快速排气面
3、活塞动力组,一组活塞动力组有十二个活塞隔气封面,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
4、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末端气动部1③气缸气室与排气孔有四个活塞隔气封面,即防止了漏气使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的气压都得到保护,又延长气缸内活塞动力组惯性加速区。
5、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起动部1①气缸气室与排气孔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使喷气压力漏气不到排气孔又被迅速带入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起动部1①气缸气室
(图1)是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原理图。
(图2)
1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设在中气压压力区〕
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一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喷口,每组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每组另一边与喷气反推动力组相邻。可间接利用喷气反推动力组从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入的增压气体依靠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粗线段aBc无喷口的反推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产生反推动力,所以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与喷气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的气压差较大,为中气压,但其整体发动机的反推动力效果,远比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象喷气反推动力组一样设喷口,反推动力效果大的多。
1m: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1组。
1n:封闭喷口,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2组。
2、喷气主动力组(设在高气压压力区)
喷气主动力组是直接由增压供气管供气,通过气缸气室粗线段aBc的反推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气体喷入气缸气室粗线段aBC内,通过反作用力固定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形成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离心式反推动力,所以喷气主动力组设在高气压压力区,喷气主动力组由2a∶2b∶2c三组组成,每组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2a喷气主动力1组2b喷气主动力2组2c喷气主动力3组。
3、法兰I:气缸反推动力组气室隔气壁
4、拦板T: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
4①吻合式拦板4②与气缸一体拦板
5、动力输出轴
6:密封部第1边第2边(设在中气压压力区〕
密封部在气缸的两端各一组,密封部是以密封为目的,所以密封部的气缸和活塞都是完整的,密封部气缸密封由搂式缸涨圈,气缸卡式涨圈槽组成,为防止缸内两端密封部搂式缸涨圈转动,设制卡式涨圈槽①搂式缸涨圈示意图②卡式涨圈槽示意图。密封部活塞外缘桶式,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密封部活塞平面壁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等心,密封部活塞与气缸等心,这两组密封部气缸与活塞虽然不会形成反推动力,但它可以阻止三组喷气反推动力组与两组漏气备压反推动组间的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出的增压气体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所以这两组密封部,必须是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的组成部分,巧妙的设计。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把活塞动力组内缘不需要部分设计为空心结构,因为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这样就形成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
(五)具体实施方式: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必须是先做样机,获得样机的基本数据再做决定,如何做样机,可以参考我的动力模型做样机,参照(图1)(图2)做样机、为什么(图1)气缸圆心到B点半径的圆周线几乎是整体的,这个气缸能有那么厚的缸壁吗,气缸是不可能用那么厚的缸壁的,气缸只能用正常厚度的缸壁,因为每个增压供气管,由于位置的限定,在这些位置也不能为圆形,每个保护气缸的法兰,每个增压供气管壁,每个气缸气室隔气壁都在相同的法兰位上,所以在焊接与气缸一体栏板后,再按(图2)的隔气壁位置焊6个法兰,这6个法兰的半径要高于(图1)圆心至B点位半径长度。因(图1)是精确的原理线,每个法兰的壁厚要大于气缸气室隔气壁的壁厚,以便于机械加工,这样每个法兰壁就有了每个气缸气室隔气壁所处位置,也有了每个增压供气管的限定位置,对每个法兰内径两边都要留焊口,以便机械加工后保持足够的强度,为防止电焊气缸变形,每个气缸气室壁,BC喷口壁,增压供气管壁与气缸连接的部分都应先焊,为防止电焊变形,活塞整体也是先焊接,后机械加工(图2)3的法兰是在各气室隔气壁位置的法兰都焊完后再焊。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样机制造安装结束后,用消防车做实验,也可以到内燃机检验站检验。允许合作方为求数据而制造一个样机,但是提前跟我说一声。

Claims (1)

1.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是无曲轴,活塞直接旋转的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这种结构使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能源利用率达到95%,
其特征:
a点是气缸的半径点,a点是活塞动力部进入主缸道的最佳力臂点,由气缸圆心至B点半径线长度向左方的圆弧线与以a点为一点,其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的右上方∠20°直线相交的组合线组成气缸气室壁粗线段aB,∠20°:以气缸半径a点为一点以虚线、直线aB右上方∠20°线组成的∠20°,BC面是固定面,是活塞动力部的反作用力面,BC的中部设喷口,B点在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上,C点是气缸半径的一点,BC垂直于a点气缸半径的圆切线虚线、直线aB,也垂直于C点向两边延伸的虚线、直线,粗线段aBc:由组合线粗线段aBc组成的气缸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粗线段aBc以活塞动力组的旋转线为分界线是气缸喷气反推动力组,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气缸气室,喷气反推动力1组有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由增压供气管直接供气,增压气体从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喷气喷入粗线段aBC气缸气室对进入其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活塞动力组活塞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反推的喷气反推动力组,所以只有增压喷气依靠气缸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的反作用力才能形成对活塞动力组活塞的喷气、增压、反推,排气后的活塞动力组活塞进入第一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进气量较大,所以叫喷气起动力一(1①),当进入第二个、第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气缸气室,只需增压的喷力所以叫气饱和加力二(1②),气饱和加力三(1③),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有两个密封部,三个喷气反推动力组,两个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密封部第1边、第2边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密封部在气缸的两端各一组,密封部是以密封为目的,所以密封部的气缸和活塞都是完整的,密封部气缸密封由搂式缸涨圈,气缸卡式涨圈槽组成,为防止缸内两端密封部搂式缸涨圈转动,设制卡式涨圈槽,密封部活塞外缘桶式,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密封部活塞平面壁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等心,密封部活塞与气缸等心,这两组密封部气缸与活塞虽然不会形成反推动力,但它可以阻止三组喷气反推动力组间的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出的增压气体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所以这两组密封部,必须是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的组成部分,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把活塞动力组内缘不需要部分设计为空心结构,因为密封部活塞与活塞动力组一体结构,密封部活塞与动力输出轴一体结构这样就形成这种发动机外缘重内缘轻,在离心高速下停机旋转的活塞很难停下来,
因为整个活塞整体,包括动力输出轴的重心都是垂直向下的,在活塞动力部重心下边利用产生的向心力的气缸气室,就会抵消重心压力,提高轴承的转速,
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组设在中气压压力区,在喷气主动力组两边各一组,每组三个反推动力面不设喷口,每组一边与密封部相邻,可防止喷气反推动力组增压喷气从气缸的两端漏出,每组另一边与喷气反推动力组相邻,可间接利用喷气反推动力组从气缸气室隔气壁与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吻合点漏入的增压气体依靠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粗线段aBc无喷口的反推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产生反推动力,所以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与喷气反推动力组气缸气室的气压差较大,为中气压,但其整体发动机的反推动力效果,远比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象喷气反推动力组一样设喷口,反推动力效果大得多,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第1组的喷口为封闭喷口(1m),漏气备压利用反推动力第2组的喷口为封闭喷口(1n),气缸反推动力组共五组,三组喷气反推动力组和两组漏气备压反推动力组,这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每组都有气缸气室隔气壁和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每组气缸气室隔气壁和活塞动力组气室隔气壁都有吻合点,活塞动力组每组有十二个活塞隔气封面,其半径点与气缸壁吻合,喷气主动力组是直接由增压供气管供气,通过气缸气室粗线段aBc的反推固定面BC面中部的喷口,直接把增压气体喷入气缸气室粗线段aBC内,通过反作用力固定面BC面,对进入其反作用力面活塞动力组活塞形成连续不间断喷气、增压、离心式反推动力,所以喷气主动力组设在高气压压力区,喷气主动力组由三组组成,每组三个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主动力1组(2a)、喷气主动力组2组(2b)、喷气主动力组3组(2c),排气孔大活塞动力组活塞离心式高速旋转下形成离心式快速排气面,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喷气起动部气缸气室与排气孔有两个活塞隔气封面,气缸喷气反推动力部,末端气动部气缸气室与排气孔有四个活塞隔气封面,与气缸一体拦板、吻合式拦板、法兰、动力输出轴通过与气缸一体拦板,吻合式拦板的轴承位把五组气缸反推动力组产生的动力通过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输出轴与气缸等心,动力输出轴与活塞动力组整体,包括密封部活塞等心,这些就是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的特征。
CN201210251821.3A 2012-07-20 2012-07-20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73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1821.3A CN103573296B (zh) 2012-07-20 2012-07-20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51821.3A CN103573296B (zh) 2012-07-20 2012-07-20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296A CN103573296A (zh) 2014-02-12
CN103573296B true CN103573296B (zh) 2015-07-29

Family

ID=50045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182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73296B (zh) 2012-07-20 2012-07-20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5732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6369A (zh) * 2017-03-28 2018-03-20 邓永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107477357A (zh) * 2017-08-22 2017-12-15 浙江绿谷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超低温液化气体能量释放综合利用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5815A (zh) * 2008-05-14 2008-09-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轮盘式水压马达
CN101368486A (zh) * 2007-01-04 2009-02-18 邓永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201874620U (zh) * 2010-01-07 2011-06-22 陈志新 车用喷气发动机
CN102421991A (zh) * 2009-08-19 2012-04-18 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 径向气体膨胀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549001C2 (ru) * 2010-08-31 2015-04-20 ЭйчКей ТЕРБАЙН КО., ЛТД. Реактивная турбин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8486A (zh) * 2007-01-04 2009-02-18 邓永凯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101265815A (zh) * 2008-05-14 2008-09-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轮盘式水压马达
CN102421991A (zh) * 2009-08-19 2012-04-18 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 径向气体膨胀机
CN201874620U (zh) * 2010-01-07 2011-06-22 陈志新 车用喷气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73296A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0088B (zh) 往复式内燃机
RU2727821C1 (ru)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ий двигатель
CN104196571B (zh) 一种提高涡轮发动机效率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4500268A (zh) 具有双面离心压轮的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JP2013527355A (ja) バランス型回転可変吸気カットオフバルブ及び第1の膨張に背圧のない第2の膨張を具えた回転ピストン蒸気エンジン
TWI568922B (zh) Three-stroke, six-stroke rocket jet engine
CN103573296B (zh)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109595038B (zh) 多用途叶片式气液动能转化机
CN101368486A (zh)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201943806U (zh) 双燃盘式涡轮节能发动机
CN101949304A (zh) 喷射式旋转马达
CN103883391B (zh) 一种活塞式发动机及由其组成的发动机装置
CN105041574A (zh) 一种配备风能转换系统的汽压动力机
WO2016192601A1 (zh) 一种喷射式旋转马达
CN202325699U (zh) 活动叶片式蒸汽轮机
CN201884072U (zh) 一种轴向倾斜蜂窝汽封
CN204371515U (zh) 具有双面离心压轮的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CN107816369A (zh)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CN102926818A (zh) 高稳定低颤叶片,或聚能复合叶片,或高效高强度发动机
US9151220B2 (en) Rotary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eled by solid particulate
CN105697073A (zh) 一种利用废气、热气推进的气压气轮机
CN202023635U (zh) 再热涡旋复合式热机
CN104595022A (zh) 一种内燃转子发动机
CN203835526U (zh) 一种活塞式发动机及由其组成的发动机装置
CN111852572A (zh) 增压离心式气缸、水缸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