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0609A - 通讯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讯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0609A
CN107800609A CN201610804884.5A CN201610804884A CN107800609A CN 107800609 A CN107800609 A CN 107800609A CN 201610804884 A CN201610804884 A CN 201610804884A CN 107800609 A CN107800609 A CN 107800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ommunication
reply
group
end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048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0609B (zh
Inventor
杨博宇
麻幸林
张明
姚海龙
陈鋆
何伟楠
刘华琛
李政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8048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00609B/zh
Priority to TW106115361A priority patent/TW201813418A/zh
Priority to US15/691,506 priority patent/US20180069906A1/en
Priority to PCT/US2017/049953 priority patent/WO2018045341A1/en
Priority to SG11201900548WA priority patent/SG11201900548WA/en
Publication of CN107800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0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0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2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using filtering or selective b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Reliability checks, e.g. acknowledgments or fault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34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for tracking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1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04L65/4015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wherein the services involve a main real-time session and one or more additional parallel real-time or time sensitive sessions, e.g. white board sharing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where at least one of the additional parallel sessions is real time or time sensitive, e.g. white board sharing, collaboration or spawning of a subcon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H04W4/14Short messaging services, e.g. short message services [SMS] or 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 [USS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可以包括:当获取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发送方为所述通讯消息配置的回复模式;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将任一接收方返回的回复消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方和多个接收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通讯消息的多个通讯方之间实现非对称通讯,有助于提升通讯安全性。

Description

通讯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通讯过程中均采用对称通讯方式,使得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通讯消息后,当任一接收方返回针对该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时,包括发送方、多个接收方在内的所有通讯方均会接收和查看到该回复消息。
但是,接收方之间可能并不希望彼此查看到自己的回复消息,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对称通讯方式存在信息安全性问题。
因此,为了避免上述信息安全性问题,接收方需要与发送方创建单独的通讯会话,以发送相应的回复消息,然而这一方面造成通讯效率十分低下,另一方面导致发送方需要在多个接收方分别创建的通讯会话的页面之间反复切换,影响发送方的应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通讯方法及装置,可以在通讯消息的多个通讯方之间实现非对称通讯,有助于提升通讯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当获取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发送方为所述通讯消息配置的回复模式;
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将任一接收方返回的回复消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方和多个接收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获取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通讯消息;
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
根据所述回复模式,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区域处示出相应的模式标识。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本端通讯方向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通讯消息,所述通讯消息被所述本端通讯方配置为私密模式;
接收到至少一个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当所述本端通讯方直接触发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页面中的输入框,以输入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当所述本端通讯方触发任一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以输入针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任一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方法,包括:
创建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之间的通讯会话;
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不一致时,将所述本端通讯方向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的通讯消息配置为私密模式;其中,当任一对端通讯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送回复消息时,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一致时,由所述本端通讯方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所述私密模式或公开模式。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当获取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发送方为所述通讯消息配置的回复模式;
发送单元,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将任一接收方返回的回复消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方和多个接收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通讯消息;
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
标识单元,根据所述回复模式,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区域处示出相应的模式标识。
根据本申请的第七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发送单元,本端通讯方向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通讯消息,所述通讯消息被所述本端通讯方配置为私密模式;
接收单元,接收到至少一个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公开回复单元,当所述本端通讯方直接触发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页面中的输入框,以输入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私密回复单元,当所述本端通讯方触发任一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以输入针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任一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根据本申请的第八方面,提出了一种通讯装置,包括:
创建单元,创建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之间的通讯会话;
跨团体通讯单元,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不一致时,将所述本端通讯方向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的通讯消息配置为私密模式;其中,当任一对端通讯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送回复消息时,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团体内通讯单元,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一致时,由所述本端通讯方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所述私密模式或公开模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为通讯消息配置回复模式,使得当通讯消息被配置为私密模式时,对应的回复消息仅能够由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接收和查看到,一方面可以确保回复消息的信息安全性,另一方面使得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无需分别与其他通讯方创建独立的通讯会话,而仅在该通讯消息的回复页面,即可接收和查看到其他通讯方发送的所有回复消息,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3-1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界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16-2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界面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2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图27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图2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图3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说明,提供下列实施例: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2,当获取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发送方为所述通讯消息配置的回复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消息可以为任意类型,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例如,该通讯消息可以为即时通讯消息,比如可以由企业即时通讯(Enterprise Instant Messaging,EIM)应用“钉钉(DING Talk)”的客户端产生和收发,那么本申请所应用的服务器可以为相应的钉钉服务器。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消息的消息内容可以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数据(如音频、视频等)、文件(如文档、表格等)等各种类型中至少之一,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通讯消息可以为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提醒消息;例如,当发送方通过钉钉客户端发送该提醒消息时,该提醒消息可以为钉钉客户端支持的DING消息。其中,在提醒消息的创建页面中可以包含消息配置选项,该消息配置选项可以被发送方用于配置提醒消息的回复模式,例如发送方可以将该提醒消息配置为私密模式或非私密模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发送方与多个接收方属于同一群组,该通讯消息可以为发送方通过该群组发送的群组消息。一种情况下,发送方可以针对每一群组消息分别配置相应的回复模式;另一种情况下,在群组的管理页面中可以包含群组配置选项,该群组配置选项可以被发送方用于配置该群组,其中当群组被配置为私密群组时,可以默认为通过该私密群组发送的通讯消息均被配置为私密模式,从而无需发送方对通讯消息进行一一手动配置。
步骤104,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将任一接收方返回的回复消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方和多个接收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在本实施例中,可由发送方在发出通讯消息时,配置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或者,可以由接收方在发出回复消息时,配置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或者,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也可以是通讯应用默认的,而无需发送方或接收方主动配置;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该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送方;发送方配置的具有浏览权限的接收方;任一接收方配置的具有浏览权限的其他接收方;与发送方属于同一团体的接收方;与任一接收方属于同一团体的其他接收方。
在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发送方对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以及发送方从多个接收方中选取的回复对象时,可以将该回复内容发送至被选中的回复对象,使得发送方在同一通讯会话页面中,可以通过自主确定回复对象(例如该回复对象可以为全部接收方,或者指定的至少一个接收方)而实现多种形式的消息回复,而不需要更换通讯会话页面,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通过为通讯消息配置回复模式,使得当通讯消息被配置为私密模式时,对应的回复消息仅能够由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接收和查看到,一方面可以确保回复消息的信息安全性,另一方面使得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无需分别与其他通讯方创建独立的通讯会话,而仅在该通讯消息的回复页面,即可接收和查看到其他通讯方发送的所有回复消息,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针对企业即时通讯应用“钉钉”的通讯过程,对本申请的通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假定发送方、接收方1、接收方2使用的通讯设备上均安装有钉钉客户端,而服务器上配置有钉钉服务端,使得发送方可以通过服务器与接收方1、接收方2进行通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发送方生成通讯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以钉钉为例:钉钉可以提供如图3所示的提醒消息创建页面,以供发送方创建提醒消息,如该提醒消息可以为DING消息。如图3所示,提醒消息创建页面包括多个部分:位于页面上方的输入框,该输入框中显示有用户输入的“你这边的XX价格是多少?”的消息内容;通过页面中的“接收人”可以配置该提醒消息的接收方,例如图3中将用户B、用户C、用户D等10个用户选择为接收方;通过配置页面中的“发送方式”选项,可以选择对该提醒消息的发送方式,例如当选择“应用内”时,仅向接收方发送即时通讯形式的提醒消息,当选择“短信”时,向接收方发送即时通讯形式和短信形式的提醒消息,以提升提醒强度,当选择“电话”时,向接收方发送即时通讯形式的提醒消息,以及向接收方发起电话呼叫并语音播报该提醒消息的消息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提醒强度;通过配置页面中的“发送时间”选项,可以选择对该提醒消息的发送时间,例如立即发送、半小时后发送或某个指定的时间点发送等;通过激活(例如将图3中的虚拟按钮向右滑动)页面中的“设为任务”,使得该提醒消息具备任务属性,即该提醒消息具有相应的任务完成期限,且接收方需要在任务完成期限到达之前向发送方反馈任务完成情况;页面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更多选项,以供发送方进行选择配置,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204,发送方为通讯消息配置回复模式和浏览权限。
在相关技术中,发送方生成的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均为非私密模式,即该通讯消息的所有通讯方(发送方和所有接收方)均可以接收和查看到每个通讯方对该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发送方不希望各个接收方之间相互查看到回复消息。例如,假定发送方为企业采购人员,而接收方1、接收方2分别为不同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当发送方分别向接收方1、接收方2发送提醒消息,以询问两个经销商对于同一货品的报价时,若处于非私密模式下,接收方1对发送方的回复消息,必然会被接收方2以及其他接收方查看到,而接收方2对发送方的回复消息,必然也会被接收方1以及其他接收方查看到;但是,接收方1与接收方2显然并不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报价,而发送方也不希望多个经销商之间存在过多接触,导致发送方不得不分别通过单独的通讯页面,与各个接收方进行通讯,比如图3中发送方原本可以一次性向10个接收方发送一条通讯消息即可,但是出于信息保密原则,发送方不得不分别向10个接收方发送10条通讯消息,并且当接收方返回回复消息时,发送方不得不在10个通讯会话页面之间反复切换。而实际上,在一些更为复杂的场景下,发送方可能需要同时与更多接收方进行通讯,造成发送方的操作复杂度倍增、通讯效率极低。
因此,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在如图3所示的通讯消息创建页面提供了“回复仅发起者可见”选项,该选项的虚拟按钮位于图3所示的位置,使其选项功能处于未激活状态,而通过将该虚拟按钮向右滑动,可以将该选项功能激活,使得上述的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被配置为私密模式,那么当任一接收方针对该通讯消息发送回复消息时,该回复消息仅能够被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查看到,且基于上述“回复仅发起者可见”选项,该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可以仅为该发送方(即“发起者”)。
进一步地,可以在针对该通讯消息的输入框中,示出对应于该通讯消息所采用的回复模式的模式标识;例如,当“回复仅发起者可见”选项被激活时,表明通讯消息采用私密模式,因而可以示出图4所示的“闭眼”图标(位于输入框中的“你这边的XX价格是多少?”文字下方、“回复仅发送者可见”文字右侧)。
此外,还可以在输入框中示出对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例如,当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均包括发送方时,如图4所示,可以在输入框中示出“回复仅发送者可见”等示意性文字。
实际上,由于诸如“回复仅发送者可见”等选项可由发送方主动配置,因而通过在输入框中示出上述的模式标识、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等方式,可以帮助发送方及时确定当前通讯消息采用的回复模式,从而避免采用错误的回复模式。
步骤206,发送方将通讯消息发送至服务器,并由服务器分别将通讯消息发送至接收方1、接收方2。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方1或接收方2可以通过如图5所示的消息详情页面,查看来自发送方的通讯消息的消息内容。如图5所示,接收方1或接收方2可以查看到通讯消息的发送方为“A”,且该通讯消息被发送给“我等10人”,即同时存在多个(10个)接收方。
其中,在图5所示的通讯消息的展示区域中,可以示出类似于图4所示的:对应于该通讯消息所采用的回复模式的模式标识(如“闭眼”图标),以及对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如“回复仅发送者可见”),使得接收方可以直接了解该通讯消息的信息安全情况,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8A,接收方1生成回复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接收方1可以通过详情页面底部的回复消息编辑框生成回复消息。其中,当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在该回复消息编辑框中可以示出对该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例如可以采用图5中“悄悄对A说”的形式来示出该具有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为用户A,即该实施例中的发送方,使得接收方1可以直接了解该回复消息的发送目标,而无需担心该回复消息被其他用户接收和查看到。
那么,假定接收方1通过回复消息编辑框,生成的回复消息为“3000吧,再低没利润了”,那么在该回复消息被发出后,接收方1的详情页面如图6所示,可以查看到“我悄悄对A说:3000吧,再低没利润了”。
步骤210A,接收方1将回复消息发送至服务器,并由服务器将回复消息发送至发送方。
在本实施例中,图7示出了上述通讯消息在发送方处的详情页面,发送方可以查看到各个接收方对该通讯消息的查看情况,例如图7中示出“3人未确认”表明尚有3个接收方没有查看该通讯消息,而其余7个接收方已经查看了该通讯消息,当然接收方可以通过触发“3人未确认”来查看各个接收方的查看详情,此处不再赘述。
同时,在图7所示的详情页面中,可以示出各个接收方针对该通讯消息发送的回复消息,例如由作为接收方1的用户B发送的回复消息“3000吧,再低没利润了”。其中,由于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且发送方是唯一具有针对该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的浏览权限的用户,因而示出为“B悄悄对你说”,表明该回复消息仅能够由该发送方接收和查看到,其他通讯方(如用户C、用户D等其他接收方)无法接收和查看到该回复消息,比如接收方2的通讯设备上的详情页面可以如图5所示、无法示出作为接收方1的用户B发出的回复消息。
换言之,由于发送方发出的通讯消息采用私密模式,且仅发送方具有对该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的浏览权限,使得接收方1返回回复消息时,仅发送方的详情页面上能够示出该回复消息,而接收方2和其他接收方则无法接收和查看该回复消息,可以极大地提升该回复消息的信息安全性。
步骤208B,接收方2生成回复消息。
步骤210B,接收方2将回复消息发送至服务器,并由服务器将回复消息发送至发送方。
在本实施例中,与接收方1发送回复消息的情形相似的,当接收方2返回针对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5000左右”时,接收方2的详情页面由图5切换至图8所示,该图8上显示有接收方2自己发出的该回复消息“5000左右”,同时该回复消息可以显示在图9所示的发送方的详情页面中;但是,对于接收方1而言,相应的详情页面仍然如图6所示,并不会显示接收方2发出的该回复消息。
步骤212,发送方生成回复内容1。
步骤214,发送方将回复内容1发送至服务器,并由服务器将该回复内容发送至接收方1、接收方2。
在本实施例中,当针对上述的通讯消息进行回复时,此处将发送方发出的消息表达为“回复内容”(如回复内容1、回复内容2等),以区分于接收方发出的上述“回复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送方对上述通讯消息的详情页面中,页面底部的回复消息编辑框中可以示出对回复内容1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例如,在默认情况下,如图7或图9所示,可以通过在回复消息编辑框中示出“公开对大家说”,以表明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包括所有接收方。那么,当发送方发出上述的回复内容1时,服务器可以将该回复内容1“麻烦其他人快点回复”发送至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即上述的所有接收方,比如接收方1、接收方2等,则发送方对应的详情页面可以更变为图10所示、接收方1对应的详情页面可以更变为图11所示、接收方2对应的详情页面可以更变为图12所示。
步骤216,发送方生成回复内容2。
步骤218,发送方将回复内容2发送至服务器,并由服务器将该回复内容发送至接收方1。
在本实施例中,当发送方对来自任一接收方的回复消息进行点击时,可以将该任一接收方作为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例如当发送方点击了图9所示的“3000吧,再低没利润了”时,可以示出图10所示的“悄悄对B说”,表明仅作为接收方1的用户B具有浏览权限。那么,当发送方发出上述的回复内容2时,服务器可以仅将该回复内容2“好的,我知道了”发送至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即上述的接收方1,则发送方对应的详情页面可以更变为图13所示、接收方1对应的详情页面可以更变为图14所示、接收方2对应的详情页面仍然如图12所示不变。
实际上,通过对比上述的回复内容1、回复内容2可知,发送方通过不同的触发方式(直接触发回复消息编辑框,以将所有通讯方默认为具有浏览权限;或者,通过触发任一接收方的回复消息,以将该任一接收方配置为具有浏览权限),相当于对“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进行自定义配置。当然,发送方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进行自定义配置,例如还可以在跳出的菜单中选择希望配置浏览权限的通讯方等,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而除了发送方之外,接收方在发送回复消息时,也可以为自己发送的回复消息配置“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比如接收方1也可以将发送方和接收方2配置为“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使得该接收方1发出的回复消息可以由发送方和接收方2接收并查看,而其他剩余的8个接收方则无法接收和查看该回复消息。
图1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5所示,假定发送方、接收方1、接收方2使用的通讯设备上均安装有钉钉客户端,而服务器上配置有钉钉服务端,使得发送方可以通过服务器与接收方1、接收方2进行通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502,发送方创建跨企业群组。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发送方通过服务器创建一跨企业群组,该跨企业群组中除了包含发送方和其他与发送方具有相同团体归属信息的群组成员之外,还可以包括与发送方具有不同团体归属信息的群组成员。例如,假定发送方属于团体AA,那么当该跨企业群组中存在同样属于团体AA的群组成员时,确定该群组成员与该发送方具有相同团体归属信息;而当该跨企业群组中存在属于团体BB的群组成员,以及不属于任何团体的群组成员时,确定这些群组成员与发送方具有不同团体归属信息。其中,团体可以包括企业、学校、政府机关、武警部队等各种类型,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可见,“跨团体”表现在“跨越”该团体AA的内部与外部,以便于团体AA的内部成员与外部人员之间通过该跨企业群组实现良好沟通,有助于提升沟通效率、降低沟通成本。但是,对于该跨企业群组中不属于该团体AA的群组成员,例如这些群组成员可能来自该团体AA的多家供应商,那么团体AA的团体成员可能并不希望这些供应商之间相互了解对方的价格、供货量等各方面信息,因而可以通过本申请提供的群组通讯方式,以确保群组成员之间的信息安全性。
当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团体内群组,例如团体内部的多个部门通过该群组进行沟通交互,同样可以提升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性,本申请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步骤1504,发送方配置群组。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方可以在如图16所示的群设置页面中,对该群组进行设置。例如,群设置页面中可以提供图16所示的“群消息私密模式”群组配置选项,当发送方将该选项的虚拟按钮滑动至右侧时,该群组被配置为私密群组,那么所有通过该私密群组发送的通讯消息均被配置为私密模式。
尤其是,在跨团体场景下,该私密模式可以表现为:当该群组的创建者作为发送方时,若该发送方向其他群组成员发送的通讯消息,则作为任一接收方的群组成员针对该通讯消息返回的回复消息,仅能够由该发送方接收和查看,而其他接收方则无法接收和查看。
步骤1506,发送方生成群组消息。
步骤1508,发送方通过服务器向接收方1、接收方2等群组成员发送群组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发送方通过如图17所示的群聊页面,向作为接收方1的用户B、作为接收方2的用户C等群组成员发送群组消息。如图17所示,假定群组名称为“AA-供应商”,则该群组名称附近显示有诸如“合作方”的群组类型标签,表明该群组为跨企业群组。同时,当该群组被配置为私密群组时,可以在群聊页面的消息展示区域内示出“回复仅群主可见”,表明对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仅为群主,即该群组的创建者,比如该创建者可以为作为发送方的用户A;还可以在消息展示区域内示出“闭眼”图标,以表明该群组发出的群组消息的回复模式均被配置为私密模式。
在群聊页面的输入框中,可以示出针对当前所编辑的输入内容的目标对象,例如当示出“公开对大家说”时,表明目标对象为所有群组成员,即所有群组成员均会接收和查看到该通讯消息,比如该通讯消息的内容可以为“你这边的XX价格是多少?”等。
步骤1510,接收方1生成回复消息。
步骤1512,接收方1通过服务器向发送方发送回复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接收方1可以通过群聊页面底部的回复消息编辑框生成回复消息。其中,当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在该回复消息编辑框中可以示出对该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例如可以采用图18中“悄悄对A说”的形式来示出该具有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为用户A,即该实施例中的发送方、群主,使得接收方1可以直接了解该回复消息的发送目标,而无需担心该回复消息被其他用户接收和查看到。那么,假定接收方1通过回复消息编辑框,生成的回复消息为“3000吧,再低没利润了”,那么在该回复消息被发出后,接收方1的群聊页面如图18所示,可以查看到“我悄悄对A说:3000吧,再低没利润了”。
与接收方1发送回复消息的情形相似的,接收方2也可以向发送方返回针对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假定该回复消息可以为“5000左右”。
相应地,在图19所示的用户A对应的群聊页面中,可以示出接收方1、接收方2等各个接收方针对上述群组消息发送的回复消息,例如由作为接收方1的用户B发送的回复消息“3000吧,再低没利润了”、由作为接收方2的用户C发送的回复消息“5000左右”等。其中,由于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且发送方是唯一具有针对该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的浏览权限的用户,因而示出为“B悄悄对你说”、“C悄悄对你说”,表明该回复消息仅能够由该发送方接收和查看到,其他通讯方(如用户C、用户D等其他接收方)无法接收和查看到该回复消息,比如在图18所示的接收方1对应的群聊页面中,并不会对接收方2发送的回复消息“5000左右”进行接收和显示。
步骤1514,发送方生成回复内容1。
步骤1516,发送方通过服务器将回复内容1发送至接收方1、接收方2。
在本实施例中,在发送方对应的群聊页面中,如图19所示,输入框中默认示出“公开对大家说”,此时当发送方直接输入和发送回复内容1时,相应的回复内容1将被发送至所有群组对象,包括上述的接收方1、接收方2等。
步骤1518,发送方生成回复内容2。
步骤1520,发送方通过服务器将回复内容1发送至接收方1。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方可以对接收方1进行选择,以使得回复内容2仅被发送至该接收方1。例如,发送方可以对作为接收方1的用户B的头像进行长按,使得图20所示的群聊页面中的输入框内示出“悄悄对B说”,那么此时当发送方输入和发送回复内容2时,该回复内容2将仅被发送至接收方1,并在如图21所示的接收方1对应的群聊页面中显示,而接收方2等其他群组成员则无法接收和查看到该回复内容2,使得发送方无需更换至与接收方1之间的单聊页面,即可直接在群聊页面中完成与该接收方1之间的私密通讯,极大地简化了发送方的操作、提升了通讯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一实施例中,关于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除了仅限于发送方之外,对于团体场景下,还可以为与该发送方属于同一团体的接收方,例如当群主A向群组成员B、群组成员C、群组成员D等发送群组消息时,如果群主A与群组成员B属于同一企业,而群组成员C属于另一企业、群组成员D不属于企业,那么群组成员C发出的回复消息,可以被群主A和群组成员B查看到,但是无法被群组成员D查看到。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任一接收方针对来自发送方的通讯消息返回回复消息时,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可以包括:与该任一接收方属于同一团体的其他接收方。例如,当群主A向群组成员B、群组成员C、群组成员D等发送群组消息时,如果群主A属于企业AA、群组成员B和群组成员C属于企业BB、群组成员D不属于企业,那么群组成员C发出的回复消息,可以被群主A和群组成员B查看到,但是无法被群组成员D查看到。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同一通讯页面中可能包含不同回复模式的通讯消息,因而为了便于通讯方有效区分,提供了图22所示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讯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2所示,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202,获取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通讯消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讯消息可以由本端通讯方发出;或者,通讯消息可以由任一对端通讯方发出,而由本端通讯方接收到。
步骤2204,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
步骤2206,根据所述回复模式,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区域处示出相应的模式标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示出对应于回复模式的模式标识,比如图6等实施例中示出的“回复仅发送者可见”文字、“闭眼”图标等,使得本端通讯方可以直接快速了解相应的通讯消息采用的回复模式,有助于提升通讯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可以在针对该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编辑框中,示出对该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例如在图6底部的回复消息编辑框中示出“悄悄对A说”时,表明该用户A为具有对该回复消息的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对消息的查看情况进行展示。其中,在展示查看情况时,展示内容随着消息的发送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图17所示,当消息的发送对象为全部接收方时,假定共有10个接收方、已有7人阅读,那么可以显示为图17所示的“3人未读”。而当通讯消息为私密模式时,如图18所示,假定只有用户A具有对用户B输入的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那么可以仅示出对应于用户A的阅读情况的“未读”,以及当用户A查看了用户B在图18中发出的回复消息时,可以将该回复消息的阅读情况标记为如图21所示的“已读”,而不必关心其他不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类似于上述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212-218,以及相关内容说明,图2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使得本端通讯方可以根据回复需求,手动选择采用公开模式或私密模式发送回复内容;如图23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本端通讯方的电子设备上,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302,本端通讯方向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通讯消息,所述通讯消息被所述本端通讯方配置为私密模式。
步骤2304,接收到至少一个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通讯消息的模式配置,以及对回复消息的处理等,可以参考上述图1等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306,当所述本端通讯方直接触发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页面中的输入框,以输入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图9所示,当本端通讯方直接点击(或其他触发方式)页面底部的输入框时,将默认采用“公开对大家说”的形式,使得输入的回复内容被发送至所有的多个对端通讯方,使得用户B、用户C等均能够通过相应的如图11、图12等所示的页面中,查看到作为本端通讯方的用户A发送的回复内容“麻烦其他人快点”。
步骤2308,当所述本端通讯方触发任一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以输入针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任一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当本端通讯方点击了图9所示的来自对端通讯方用户B的“3000吧,再低没利润了”时,可以在图10所示的页面底部的输入框内示出“悄悄对B说”,表明此时本端通讯方输入回复内容时,该回复内容将仅发送至作为对端通讯方的用户B,即仅该用户B具有对该回复内容的浏览权限。那么,当本端通讯方发出诸如回复内容“好的,我知道了”时,服务器可以仅将该回复内容发送至具有浏览权限的用户B,则用户B可以在图14所示的详情页面中查看到上述回复内容,而作为对端通讯方的用户C对应的图12所示的详情页面中无法查看到上述回复内容。
在团体场景下,如果仅涉及到单个团体,那么可以由用户手动配置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而如果涉及到多个团体,即存在跨团体的通讯需求,那么可以自动将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配置为私密模式,从而确保通讯内容的私密性。相应的,图2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使得本端通讯方的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当前所处的团体场景,自动将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配置为适应于相应场景,在确保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有助于简化用户操作;如图24所示,该方法应用于本端通讯方的电子设备上,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402,创建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之间的通讯会话。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采用的通讯手段,通讯会话的形式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本端通讯方可以通过创建一群组,并将多个对端通讯方均添加为该群组的成员,那么通讯会话可以为该群组的聊天会话。再例如,本端通讯方可以创建一提醒消息,并将多个对端通讯方破诶之为该提醒消息的接收方,那么通讯会话可以为该提醒消息的消息会话。
步骤2404,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不一致时,将所述本端通讯方向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的通讯消息配置为私密模式;其中,当任一对端通讯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送回复消息时,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在本实施例中,当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不一致时,出于信息保密需求,可以自动将本端通讯方发送的通讯消息配置为私密模式,使得各个通讯方之间无法随意查看到各自发送的回复消息,有助于提升信息安全性。例如,以图15所示实施例中的跨团体群组为例,该跨团体群组可以默认为采用私密模式。
步骤2406,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一致时,由所述本端通讯方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所述私密模式或公开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一致时,表明通讯会话为团体内部的通讯过程,那么通常并不存在私密需求,可以默认为公开模式,即每个通讯方均可以查看到所有通讯方发送的回复消息;当然,本端通讯方可以手动将回复模式切换至私密模式,以满足一些情形下的私密需求,例如涉及到多个用户或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涉及到保密部门的保密项目等。例如,针对团体内群组,可以提供如图16所示的“群消息私密模式”选项,以供在私密模式与公开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图2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25,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2502、内部总线2504、网络接口2506、内存25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25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25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25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2502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26,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确定单元2602和发送单元2604。其中:
确定单元2602,当获取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发送方为所述通讯消息配置的回复模式;
发送单元2604,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将任一接收方返回的回复消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方和多个接收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可选的,所述通讯消息为所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提醒消息。
可选的,在所述提醒消息的创建页面中包含消息配置选项,所述消息配置选项被所述发送方用于配置所述提醒消息的回复模式。
可选的,所述发送方与多个接收方属于同一群组,所述通讯消息为所述发送方通过所述群组发送的群组消息。
可选的,所述群组的管理页面中包含群组配置选项,所述群组配置选项被所述发送方用于配置所述群组;其中,当所述群组被配置为私密群组时,通过所述私密群组发送的通讯消息均被配置为私密模式。
可选的,所述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发送方;
所述发送方配置的具有浏览权限的接收方;
所述任一接收方配置的具有浏览权限的其他接收方;
与所述发送方属于同一团体的接收方;
与所述任一接收方属于同一团体的其他接收方。
可选的,还包括:
接收单元2606,接收到所述发送方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以及所述发送方从多个接收方中选取的回复对象;
回复单元2608,将所述回复内容发送至被选中的回复对象。
图2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27,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2702、内部总线2704、网络接口2706、内存27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27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27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27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2702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28,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2802、确定单元2804和标识单元2806。其中:
获取单元2802,获取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通讯消息;
确定单元2804,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
标识单元2806,根据所述回复模式,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区域处示出相应的模式标识。
可选的,还包括:
示出单元2808,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在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编辑框中,示出对所述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
图2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29,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2902、内部总线2904、网络接口2906、内存29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29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29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29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2902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30,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发送单元3002、接收单元3004、公开回复单元3006和私密回复单元3008。其中:
发送单元3002,本端通讯方向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通讯消息,所述通讯消息被所述本端通讯方配置为私密模式;
接收单元3004,接收到至少一个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公开回复单元3006,当所述本端通讯方直接触发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页面中的输入框,以输入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私密回复单元3008,当所述本端通讯方触发任一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以输入针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任一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图3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结构图。请参考图31,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3102、内部总线3104、网络接口3106、内存3108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3110,当然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处理器3102从非易失性存储器3110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3102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通讯装置。当然,除了软件实现方式之外,本申请并不排除其他实现方式,比如逻辑器件抑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等等,也就是说以下处理流程的执行主体并不限定于各个逻辑单元,也可以是硬件或逻辑器件。
请参考图32,在软件实施方式中,该通讯装置可以包括创建单元3202、跨团体通讯单元3204和团体内通讯单元3206。其中:
创建单元3202,创建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之间的通讯会话;
跨团体通讯单元3204,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不一致时,将所述本端通讯方向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的通讯消息配置为私密模式;其中,当任一对端通讯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送回复消息时,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团体内通讯单元3206,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一致时,由所述本端通讯方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所述私密模式或公开模式。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获取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发送方为所述通讯消息配置的回复模式;
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将任一接收方返回的回复消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方和多个接收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消息为所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提醒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醒消息的创建页面中包含消息配置选项,所述消息配置选项被所述发送方用于配置所述提醒消息的回复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与多个接收方属于同一群组,所述通讯消息为所述发送方通过所述群组发送的群组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群组的管理页面中包含群组配置选项,所述群组配置选项被所述发送方用于配置所述群组;其中,当所述群组被配置为私密群组时,通过所述私密群组发送的通讯消息均被配置为私密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发送方;
所述发送方配置的具有浏览权限的接收方;
所述任一接收方配置的具有浏览权限的其他接收方;
与所述发送方属于同一团体的接收方;
与所述任一接收方属于同一团体的其他接收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发送方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以及所述发送方从多个接收方中选取的回复对象;
将所述回复内容发送至被选中的回复对象。
8.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通讯消息;
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
根据所述回复模式,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区域处示出相应的模式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在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编辑框中,示出对所述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
10.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端通讯方向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通讯消息,所述通讯消息被所述本端通讯方配置为私密模式;
接收到至少一个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当所述本端通讯方直接触发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页面中的输入框,以输入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当所述本端通讯方触发任一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以输入针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任一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11.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之间的通讯会话;
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不一致时,将所述本端通讯方向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的通讯消息配置为私密模式;其中,当任一对端通讯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送回复消息时,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一致时,由所述本端通讯方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所述私密模式或公开模式。
12.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当获取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通讯消息时,确定所述发送方为所述通讯消息配置的回复模式;
发送单元,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将任一接收方返回的回复消息发送至所述发送方和多个接收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消息为所述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的提醒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提醒消息的创建页面中包含消息配置选项,所述消息配置选项被所述发送方用于配置所述提醒消息的回复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方与多个接收方属于同一群组,所述通讯消息为所述发送方通过所述群组发送的群组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群组的管理页面中包含群组配置选项,所述群组配置选项被所述发送方用于配置所述群组;其中,当所述群组被配置为私密群组时,通过所述私密群组发送的通讯消息均被配置为私密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所述发送方;
所述发送方配置的具有浏览权限的接收方;
所述任一接收方配置的具有浏览权限的其他接收方;
与所述发送方属于同一团体的接收方;
与所述任一接收方属于同一团体的其他接收方。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到所述发送方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以及所述发送方从多个接收方中选取的回复对象;
回复单元,将所述回复内容发送至被选中的回复对象。
19.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获取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在通讯过程中产生的通讯消息;
确定单元,确定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模式;
标识单元,根据所述回复模式,在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区域处示出相应的模式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示出单元,当所述回复模式为私密模式时,在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消息编辑框中,示出对所述回复消息具有浏览权限的对端通讯方。
21.一种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本端通讯方向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通讯消息,所述通讯消息被所述本端通讯方配置为私密模式;
接收单元,接收到至少一个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公开回复单元,当所述本端通讯方直接触发所述通讯消息的展示页面中的输入框,以输入针对所述通讯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私密回复单元,当所述本端通讯方触发任一对端通讯方返回的回复消息,以输入针对所述回复消息的回复内容时,将所述任一对端通讯方配置为所述回复内容的回复对象。
22.一种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创建单元,创建本端通讯方与多个对端通讯方之间的通讯会话;
跨团体通讯单元,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不一致时,将所述本端通讯方向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发送的通讯消息配置为私密模式;其中,当任一对端通讯方针对所述通讯消息发送回复消息时,所述回复消息仅被发送至所述本端通讯方和多个对端通讯方中具有浏览权限的通讯方;
团体内通讯单元,当所述本端通讯方与所述多个对端通讯方的团体归属信息一致时,由所述本端通讯方将所述通讯消息配置为所述私密模式或公开模式。
CN201610804884.5A 2016-09-05 2016-09-05 通讯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8006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4884.5A CN107800609B (zh) 2016-09-05 2016-09-05 通讯方法及装置
TW106115361A TW201813418A (zh) 2016-09-05 2017-05-09 通訊方法及裝置
US15/691,506 US20180069906A1 (en) 2016-09-05 2017-08-30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vate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parties
PCT/US2017/049953 WO2018045341A1 (en) 2016-09-05 2017-09-01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vate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parties
SG11201900548WA SG11201900548WA (en) 2016-09-05 2017-09-01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ivate communication with multiple parti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4884.5A CN107800609B (zh) 2016-09-05 2016-09-05 通讯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0609A true CN107800609A (zh) 2018-03-13
CN107800609B CN107800609B (zh) 2021-06-01

Family

ID=61280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04884.5A Active CN107800609B (zh) 2016-09-05 2016-09-05 通讯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69906A1 (zh)
CN (1) CN107800609B (zh)
SG (1) SG11201900548WA (zh)
TW (1) TW201813418A (zh)
WO (1) WO201804534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9179A (zh) * 2018-09-18 2019-02-19 广州神马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86639A (zh) * 2019-05-13 2019-08-02 湖北潘多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群聊方法及装置
CN110855551A (zh) * 2019-10-29 2020-0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回复方法、服务器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9517B (zh) * 2016-09-08 2020-07-10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事件展示方法及装置
US10812539B2 (en) * 2017-06-09 2020-10-2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hanced group communications with external participants
US11303597B2 (en) * 2017-09-08 2022-04-12 Nader Asghari Kamrani Blockchain-based community messag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9039671B (zh) * 2018-07-09 2021-06-04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群组消息显示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US11106863B1 (en) * 2019-12-30 2021-08-31 Snap Inc. User-specified replacement of terms in messaging
US11112945B1 (en) 2020-09-30 2021-09-07 Snap Inc. Content detec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response to receiving user interactions
WO2022168112A1 (en) * 2021-02-04 2022-08-11 Sarath Kakumanu Information on status of sent or received message as copy and confidential copy with communication link in digital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11620041B1 (en) * 2022-01-31 2023-04-04 Zoom Video Communications, Inc. Reminder notifications for messages
TWI823425B (zh) * 2022-06-14 2023-11-21 陳立新 一種建構社群式的群組通訊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37052A1 (en) * 1998-01-19 1999-07-22 Terence Edward Sum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 private message to selected members
US20040006599A1 (en) * 2000-05-12 2004-01-08 Bates Cary Lee Metho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and apparatus for restricting the receipt of delegate reply messages
CN1964536A (zh) * 2005-10-17 2007-05-1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收发即时消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US20090214034A1 (en) * 2008-02-26 2009-08-27 Rohit Mehrotr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electronic messaging with recipient-specific content
US20090287776A1 (en) * 2008-05-14 2009-11-19 Ib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generated email follow-up
US20100005402A1 (en) * 2008-07-01 2010-01-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Whispering in Group Chats
CN101710881A (zh) * 2009-11-25 2010-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聊天室中实现悄悄话的方法及系统
US20110136431A1 (en) * 1998-11-18 2011-06-09 Nokia Corporation Group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2130997A (zh) * 2011-03-10 2011-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98006A1 (en) * 2011-07-20 2013-11-07 Our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oftware tools within an online platform for organizing group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member clients of group
US20140213318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8856244B2 (en) * 2007-01-03 2014-10-07 Misaki Acquisitions L.L.C. Mechanism for implementing reminders in an electronic messaging system
CN104506410A (zh) * 2014-12-03 2015-04-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即时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88633A1 (en) * 2014-04-04 2015-10-08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Private Messaging
CN105704002A (zh) * 2014-11-26 2016-06-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37052A1 (en) * 1998-01-19 1999-07-22 Terence Edward Sum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a private message to selected members
US20110136431A1 (en) * 1998-11-18 2011-06-09 Nokia Corporation Group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040006599A1 (en) * 2000-05-12 2004-01-08 Bates Cary Lee Metho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and apparatus for restricting the receipt of delegate reply messages
CN1964536A (zh) * 2005-10-17 2007-05-16 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用于收发即时消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
US8856244B2 (en) * 2007-01-03 2014-10-07 Misaki Acquisitions L.L.C. Mechanism for implementing reminders in an electronic messaging system
US20090214034A1 (en) * 2008-02-26 2009-08-27 Rohit Mehrotr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abling electronic messaging with recipient-specific content
US20090287776A1 (en) * 2008-05-14 2009-11-19 Ibm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generated email follow-up
US20100005402A1 (en) * 2008-07-01 2010-01-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Whispering in Group Chats
CN101710881A (zh) * 2009-11-25 2010-05-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在聊天室中实现悄悄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2130997A (zh) * 2011-03-10 2011-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20130298006A1 (en) * 2011-07-20 2013-11-07 Ourgrou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oftware tools within an online platform for organizing groups and communicating with member clients of group
US20140213318A1 (en) * 2013-01-31 2014-07-31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288633A1 (en) * 2014-04-04 2015-10-08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Private Messaging
CN105704002A (zh) * 2014-11-26 2016-06-22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04506410A (zh) * 2014-12-03 2015-04-08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即时通讯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15249858: ""建站问题 回帖仅楼主可见,帖子内有楼层回复也不可见?"", 《站帮网,HTTP://WWW.ZB7.COM/THREAD-506877-1-1.HTML》 *
文华老师: ""【入门帖】给大家解释下什么叫做"回帖仅作者可见" "", 《家长帮社区,HTTP://WWW.JZB.COM/BBS/THREAD-867908-1-1.HTML》 *
詠_不言弃: ""QQ空间评论如何设为"仅共同好友可见""", 《百度经验,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EA24BC399728A1DA62B331D9.HTML》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9179A (zh) * 2018-09-18 2019-02-19 广州神马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86639A (zh) * 2019-05-13 2019-08-02 湖北潘多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群聊方法及装置
CN110855551A (zh) * 2019-10-29 2020-0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消息回复方法、服务器和电子设备
WO2021083036A1 (zh) * 2019-10-29 2021-05-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消息回复方法、服务器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45341A1 (en) 2018-03-08
SG11201900548WA (en) 2019-02-27
CN107800609B (zh) 2021-06-01
US20180069906A1 (en) 2018-03-08
TW201813418A (zh) 2018-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0609A (zh) 通讯方法及装置
US11831619B1 (en) Establishing conceale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arties
US7149977B2 (en) Virtual calling card system and method
KR100968298B1 (ko) 핸드-헬드 디바이스에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의 생성 방법과 이 방법을 실행하는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US910645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US10600222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with in-context messaging
US20150326525A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managing multiple personas within end user applications
US20060168544A1 (en) Virtual calling card system and method
CN107733663A (zh) 跨团体的通讯方法及装置
CN104049849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相应的电子设备
US9654285B2 (en) Defining access rights to content
US10616152B2 (en) Avoiding message conflict
CN107733771A (zh) 跨团体群组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EP337352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ending message
KR20170035031A (ko) 업무용 메신저 서버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업무용 메신저 시스템
KR101634161B1 (ko) 개선된 호출
US20100153500A1 (en) Collaborative email filtering
WO2021091676A1 (en) Intelligent event time bridge across domains
US20100241638A1 (en) Sorting contacts
CN107734077A (zh) 跨团体通讯录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1055006B1 (ko) 메시지 통신을 위한 컴퓨터로 구현되는 방법, 메시지 수신 및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컴퓨터로 구현되는 방법,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저장 매체 및 메시지 통신 시스템
CN113949681A (zh) 一种即时通信的群组交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242948B (zh) 群会话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39670A (zh) 团队配置方法、团队配置方案的分享方法及装置
CA2803369C (en) Electronic message metering and traffic management in a networked environ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239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