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5209A - 前舱盖锁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前舱盖锁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5209A
CN107795209A CN201610843040.1A CN201610843040A CN107795209A CN 107795209 A CN107795209 A CN 107795209A CN 201610843040 A CN201610843040 A CN 201610843040A CN 107795209 A CN107795209 A CN 1077952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arm
lockup
dead bolt
actua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8430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5209B (zh
Inventor
张家鑫
宋云
范劲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952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52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5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52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4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for car bonne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2Opera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handles, sill buttons or lock knobs and the lock uni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20Bolts or detents
    • E05B85/24Bolts rotating about an axi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舱盖锁及汽车,该前舱盖锁包括括安装板、锁止臂、驱动臂、驱动臂复位簧、锁舌及锁舌复位簧,所述驱动臂通过一拉索与车内的开启手柄相连,所述锁止臂、驱动臂、限位臂及锁舌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全锁卡止面、半锁卡止面及限位面,所述前舱盖锁具有全锁锁止状态、半锁锁止状态及解锁状态。本发明的前舱盖锁,通过两次拉动车内的开启手柄实现两次解锁(全锁解锁及半锁解锁),不需要针对全锁解锁与半锁解锁做不同的操作,提升客户使用舒适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设置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定不易失效。

Description

前舱盖锁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前舱盖锁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舱盖锁及汽车。
背景技术
在开启汽车前舱盖时,首先需要解除前舱盖的两道锁(全锁与半锁)后,才能掀起前舱盖,而传统的汽车前盖锁在使用时,使用者需要先在驾驶位拉动手柄解除第一道锁,然后使用者移动到汽车前面后,需要把手伸到前舱盖缝隙处,拨动第二道锁的手柄进行解锁(解除前舱盖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操作比较麻烦。
现有的一种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使用者在驾驶位上连续拉动两次手柄就能完成前舱盖锁两道锁的解锁动作。
但是,上述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其实现前舱盖锁双拉开启的方案是:通过分别以不同方向拉动手柄,以改变拉索对锁止臂作用力方向来解锁,进而实现双拉解锁目的,其缺点是需要有对应的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操作复杂,拉线衰减风险大,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双拉开启式前机盖锁需要有对应的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进而导致操作复杂,拉线衰减风险大且易失效的缺陷,提供一种前舱盖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前舱盖锁,包括安装板、锁止臂、驱动臂、驱动臂复位簧、锁舌及锁舌复位簧,所述驱动臂通过一拉索与车内的开启手柄相连,所述锁止臂、驱动臂、限位臂及锁舌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全锁卡止面、半锁卡止面及限位面,所述前舱盖锁具有全锁锁止状态、半锁锁止状态及解锁状态,其中,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全锁卡止面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沿解锁方向的摆动;此时,所述锁舌可锁止前舱盖上的锁环;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下,拉动开启手柄可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止臂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全锁卡止面脱离之后,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驱动臂与所述锁舌的限位面抵靠,所述锁舌与驱动臂相互限位,以使得拉索不能进一步位移;然后松开开启手柄,所述驱动臂借助所述驱动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所述锁舌与驱动臂相互限位解除,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半锁卡止面抵靠,该前舱盖锁进入半锁锁止状态;此时,所述锁舌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下,再一次拉动开启手柄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止臂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半锁卡止面脱离之后,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摆动到解锁位置,该前舱盖锁进入解锁状态;此时,所述锁舌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臂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在全锁锁止状态及半锁锁止状态分别与所述全锁卡止面及半锁卡止面抵靠;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面可与所述限位块抵靠,以使得所述锁舌与驱动臂相互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引导槽,所述锁舌上设置有锁槽,其中,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与引导槽相交,所述锁槽可锁止插入所述引导槽底部的前舱盖上的锁环;
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相对引导槽向解锁方向转动一角度并保持相交,所述锁槽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槽完全脱离所述引导槽,所述锁槽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所述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引导槽的横向两侧,所述锁止臂及驱动臂转动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上,所述锁舌转动套设在所述锁舌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臂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臂上,所述锁舌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舌上。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臂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驱动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前舱盖锁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驱动臂及锁舌外侧的压板,所述压板上对应于所述引导槽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舱盖锁还包括锁止臂复位簧,所述锁止臂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止臂上,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折弯部,所述锁止臂上设置有凸板,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下,所述折弯部可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时拨动凸板,以使得所述锁止臂克服所述锁止臂复位簧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且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下,所述折弯部可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时拨动凸板,以使得所述锁止臂克服所述锁止臂复位簧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并且,在所述驱动臂借助所述驱动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时,所述锁止臂借助所述锁止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臂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可勾挂拉索的第一弯钩部及第二弯钩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止转板,所述锁舌上设置有止转面,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止转板可与所述止转面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进一步的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前舱盖锁,通过两次拉动车内的开启手柄实现两次解锁(全锁解锁及半锁解锁),不需要针对全锁解锁与半锁解锁做不同的操作,提升客户使用舒适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设置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定不易失效。另外,不需针对不同车型进行匹配,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资源浪费。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前舱盖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处于全锁锁止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锁止臂与全锁锁止面刚脱离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驱动臂与锁舌相互限位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在松开开启手柄之后驱动臂与锁舌的相互限位恰好解除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处于半锁锁止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锁止臂与半锁锁止面刚脱离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处于解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驱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其锁止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安装板;11、引导槽;12、锁止臂转轴;13、锁舌转轴;14、止转板;2、锁止臂;21、卡块;22、凸板;3、锁止臂复位簧;4、驱动臂;41、限位块;42、折弯部;43、第一弯钩部;431、第一缺口;44、第二弯钩部;441、第二缺口;5、驱动臂复位簧;6、锁舌;61、全锁卡止面;62、半锁卡止面;63、限位面;64、锁槽;65、止转面;7、锁舌复位簧;8、锁环;9、拉索;91、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舱盖锁,包括安装板1、锁止臂2、锁止臂复位簧3、驱动臂4、驱动臂复位簧5、、锁舌6及锁舌复位簧7,所述驱动臂4通过一拉索(图中未标示)与车内的开启手柄(图中未标示)相连,所述锁止臂2、驱动臂4、限位臂6及锁舌6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所述锁舌6上设置有全锁卡止面61、半锁卡止面62及限位面63。如图1所示,全锁卡止面61、半锁卡止面62及限位面63在锁舌6上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前舱盖锁具有如图2所示的全锁锁止状态、如图6所示的半锁锁止状态及如图8所示的解锁状态。
下文中,图2至图8表示出了全锁锁止状态到半锁锁止状态,再到锁止状态的解锁过程示意图,为了表达的方便,只示出了锁止臂2、驱动臂4及锁舌6这几个运动的部件。
如图1所示,所述锁止臂2设置有卡块21。如图2及图6所示,所述卡块21在全锁锁止状态及半锁锁止状态分别与所述全锁卡止面61及半锁卡止面62抵靠。所述驱动臂4上设置有限位块41,所述限位面63可与所述限位块41抵靠,以使得所述锁舌6与驱动臂4相互限位。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引导槽11,所述锁舌6上位于所述全锁卡止面61的上方设置有锁槽64。在图2所示的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64与引导槽11相交,所述锁槽64可锁止插入所述引导槽11底部的前舱盖上的锁环8,这样前舱盖被锁,不能打开。在图6所示的半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64相对引导槽11向解锁方向转动一角度并保持相交,所述锁槽64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即半锁锁止状态下,前舱盖仍然被锁,不能打开。在图8所示的解锁状态,所述锁槽64完全脱离所述引导槽11,所述锁槽64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此时,向上即可打开前舱盖。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锁止臂转轴12及锁舌转轴13,所述锁止臂转轴12及锁舌转轴13分别位于所述引导槽11的横向两侧,所述锁止臂2及驱动臂4转动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12上,且所述锁止臂2设置在所述安装板1与所述驱动臂4之间。所述锁舌6转动套设在所述锁舌转轴13上。
如图1所示,所述锁止臂复位簧3、驱动臂复位簧5及锁舌复位簧7均为圆柱弹簧,所述驱动臂复位簧5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臂4上,所述锁舌复位簧7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舌6上;所述锁止臂复位簧3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止臂2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9及图10所示,所述驱动臂4上设置有折弯部42,所述锁止臂2上设置有凸板22。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舱盖锁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驱动臂4及锁舌6外侧的压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压板上对应于所述引导槽11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锁止臂转轴12及锁舌转轴13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上。压板能够将锁舌6的摆动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如图1及图9所示,所述驱动臂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可勾挂拉索9的第一弯钩部43及第二弯钩部44,所述第一弯钩部42设置有可供拉索穿入的第一缺口431,所述拉索9的球头91顶靠在所述第一弯钩部43所第一缺口431位置,以此将拉索9的一端连接在驱动臂4上。由于拉索的另一端连接在车内的开启手柄上,因而,拉动开启按扭,能够使得拉索9产生位移,以此带动驱动臂4摆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拉索9勾挂在第一弯钩部43上,且拉索9从图1中的左侧穿入,拉索9的位移方向为向图1中的左侧位移。
如图11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拉索9勾挂在第二弯钩部44上,拉索9从图11中的右侧穿入,拉索9的位移方向为向图1中的右侧位移。
这样,通过在所述驱动臂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可勾挂拉索9的第一弯钩部43及第二弯钩部44,使得拉索9可从左侧穿入,也可从右侧穿入,即将该前舱盖锁装车之后,拉索9可以从车辆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任意一方穿入,拉索9的安装可以更加灵活。
如图1、图7及图8所示,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止转板14,所述锁舌6上设置有止转面65,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止转板14可与所述止转面65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6进一步的摆动。
上述实施例的前舱盖锁,双拉(两次拉动开启手柄)解锁的原理如上:
如图2所示,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前舱盖关闭),所述锁止臂2的卡块21与所述锁舌6上的全锁卡止面61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6沿解锁方向(即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摆动;此时,所述锁舌6可锁止前舱盖上的锁环8。
在图2所示的全锁锁止状态下,拉动开启手柄可使拉索9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4克服驱动臂复位簧5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4的折弯部42拨动锁止臂2上的凸板22,以此带动所述锁止臂2克服锁止臂复位簧3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61的方向摆动。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锁止臂2的卡块21与所述全锁卡止面61脱离之后(全锁解锁),所述锁舌6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7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驱动臂的限位块41与所述锁舌6的限位面63抵靠,所述锁舌6与驱动臂4相互限位,以使得拉索9不能进一步位移;然后松开开启手柄,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驱动臂4借助所述驱动臂复位簧5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所述锁止臂2借助所述锁止臂复位簧3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所述驱动臂的限位块41与所述锁舌6的限位面63分离,所述锁舌3与驱动臂4相互限位解除,所述锁舌6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7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锁止臂2的卡块21与所述半锁卡止面62抵靠,该前舱盖锁进入半锁锁止状态;此时,所述锁舌6仍然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8的锁止。
在图6所示的半锁锁止状态下,再一次拉动开启手柄使拉索9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4克服驱动臂复位簧5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的折弯部42拨动锁止臂2上的凸板22,以带动所述锁止臂2克服锁止臂复位簧3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62的方向摆动;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锁止臂2上的卡块21与所述半锁卡止面62脱离之后(半锁解锁),所述锁舌6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7的回复力摆动到解锁位置,所述止转板14可与所述止转面65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6进一步的摆动,该前舱盖锁进入解锁状态;此时,所述锁舌6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8的锁止。
以上通过在车内两次拉动开启手柄,实现了前舱盖锁的两次解锁(全锁解锁及半锁解锁),在此之后,使用者移动到汽车前方,把手伸到前舱盖下方,即可向上打开前舱盖。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前舱盖锁,通过两次拉动车内的开启手柄实现两次解锁(全锁解锁及半锁解锁),不需要针对全锁解锁与半锁解锁做不同的操作,提升客户使用舒适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不需要设置多向运动手柄及回弹拉线,操作简单,且结构稳定不易失效。在上锁过程中,前舱盖锁受力均匀,强度高,耐久时间长。另外,不需针对不同车型进行匹配,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资源浪费。
另外,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上述的前舱盖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锁止臂、驱动臂、驱动臂复位簧、锁舌及锁舌复位簧,所述驱动臂通过一拉索与车内的开启手柄相连,所述锁止臂、驱动臂、限位臂及锁舌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锁舌上设置有全锁卡止面、半锁卡止面及限位面,所述前舱盖锁具有全锁锁止状态、半锁锁止状态及解锁状态,其中,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全锁卡止面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沿解锁方向的摆动;此时,所述锁舌可锁止前舱盖上的锁环;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下,拉动开启手柄可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止臂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全锁卡止面脱离之后,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驱动臂与所述锁舌的限位面抵靠,所述锁舌与驱动臂相互限位,以使得拉索不能进一步位移;然后松开开启手柄,所述驱动臂借助所述驱动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所述锁舌与驱动臂相互限位解除,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沿解锁方向摆动直到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半锁卡止面抵靠,该前舱盖锁进入半锁锁止状态;此时,所述锁舌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下,再一次拉动开启手柄使拉索产生位移以带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所述驱动臂带动所述锁止臂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所述锁止臂与所述半锁卡止面脱离之后,所述锁舌借助所述锁舌复位簧的回复力摆动到解锁位置,该前舱盖锁进入解锁状态;此时,所述锁舌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臂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在全锁锁止状态及半锁锁止状态分别与所述全锁卡止面及半锁卡止面抵靠;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面可与所述限位块抵靠,以使得所述锁舌与驱动臂相互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开口向上的引导槽,所述锁舌上设置有锁槽,其中,
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与引导槽相交,所述锁槽可锁止插入所述引导槽底部的前舱盖上的锁环;
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所述锁槽相对引导槽向解锁方向转动一角度并保持相交,所述锁槽保持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槽完全脱离所述引导槽,所述锁槽解除对前舱盖上的锁环的锁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所述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分别位于所述引导槽的横向两侧,所述锁止臂及驱动臂转动套设在所述锁止臂转轴上,所述锁舌转动套设在所述锁舌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臂上,所述锁舌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舌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臂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驱动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锁还包括覆盖在所述驱动臂及锁舌外侧的压板,所述压板上对应于所述引导槽的位置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锁止臂转轴及锁舌转轴的外侧端均固定连接在所述压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盖锁还包括锁止臂复位簧,所述锁止臂复位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锁止臂上,所述驱动臂上设置有折弯部,所述锁止臂上设置有凸板,在所述全锁锁止状态下,所述折弯部可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时拨动凸板,以使得所述锁止臂克服所述锁止臂复位簧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全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且在所述半锁锁止状态下,所述折弯部可在所述驱动臂克服驱动臂复位簧的弹力摆动时拨动凸板,以使得所述锁止臂克服所述锁止臂复位簧的弹力向脱离所述半锁卡止面的方向摆动;并且,在所述驱动臂借助所述驱动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时,所述锁止臂借助所述锁止臂复位簧的回复力回复到全锁锁止状态下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可勾挂拉索的第一弯钩部及第二弯钩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盖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止转板,所述锁舌上设置有止转面,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止转板可与所述止转面抵靠,以限制所述锁舌进一步的摆动。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前舱盖锁。
CN201610843040.1A 2016-09-06 2016-09-23 前舱盖锁及汽车 Active CN107795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803409 2016-09-06
CN2016108034096 2016-09-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5209A true CN107795209A (zh) 2018-03-13
CN107795209B CN107795209B (zh) 2019-07-26

Family

ID=61530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843040.1A Active CN107795209B (zh) 2016-09-06 2016-09-23 前舱盖锁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95209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24764A (zh) * 2019-12-12 2020-03-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罩锁开闭系统及汽车
TWI690446B (zh) * 2018-08-03 2020-04-11 日商愛信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用蓋板鎖定裝置
CN111364860A (zh) * 2018-12-26 2020-07-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机舱盖锁和车辆
CN112761435A (zh) * 2020-12-28 2021-05-07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开启方法及关闭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4328A (zh) * 2004-03-19 2007-03-21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尤其用于汽车车门、行李舱盖或类似机构的锁
CN1993527A (zh) * 2004-08-05 2007-07-04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用于操纵汽车车门或舱盖上的锁的装置
CN201049637Y (zh) * 2005-06-30 2008-04-23 德尔纳车钩公司 前盖系统
KR20100026377A (ko) * 2008-08-29 2010-03-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 변속기 차량의 크랭크 포지션 감지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4328A (zh) * 2004-03-19 2007-03-21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尤其用于汽车车门、行李舱盖或类似机构的锁
CN1993527A (zh) * 2004-08-05 2007-07-04 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用于操纵汽车车门或舱盖上的锁的装置
CN201049637Y (zh) * 2005-06-30 2008-04-23 德尔纳车钩公司 前盖系统
KR20100026377A (ko) * 2008-08-29 2010-03-1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 변속기 차량의 크랭크 포지션 감지장치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446B (zh) * 2018-08-03 2020-04-11 日商愛信精機股份有限公司 車輛用蓋板鎖定裝置
CN111364860A (zh) * 2018-12-26 2020-07-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机舱盖锁和车辆
CN111364860B (zh) * 2018-12-26 2022-04-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机舱盖锁和车辆
CN110924764A (zh) * 2019-12-12 2020-03-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罩锁开闭系统及汽车
CN110924764B (zh) * 2019-12-12 2021-03-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前罩锁开闭系统及汽车
CN112761435A (zh) * 2020-12-28 2021-05-07 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开启方法及关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5209B (zh) 2019-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76650U (zh) 前舱盖锁及汽车
CN107795209A (zh) 前舱盖锁及汽车
US8469409B2 (en) Overstroke latch assembly
JP6789725B2 (ja) 車両用シンチングラッチ組立体
CN106088811B (zh) 一种可通过推拉把手解锁的门锁
CN206360501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盖锁结构及车辆
CN107795210A (zh) 前舱盖锁及汽车
CN206035136U (zh) 一种电子防盗锁
CN112983140A (zh) 智能电子锁结构
CN201280851Y (zh) 一种内执手具有保险功能的锁具
CN201850840U (zh) 具备应急开启的柜门锁定装置
CN101956483A (zh) 具备应急开启的柜门锁定装置
CN207813274U (zh) 一种精铸一体锁舌标准防盗天地钩锁体
CN109267861A (zh) 双拉式应急开启门锁机构
CN210342987U (zh) 一种执手锁
CN206667984U (zh) 一种开闭件锁止结构、汽车开闭件及汽车
CN210217363U (zh) 自动锁体方条开锁结构
CN103953235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罩盖锁的双拉开启结构
CN219138714U (zh) 车厢锁具结构和车辆
CN207144654U (zh) 静音碰锁
CN212002749U (zh) 锁紧机构、防盗门车厢锁及橇装电控一体化装置
CN206769565U (zh) 具有自锁紧功能的锁装置及自行车
CN217028467U (zh) 一种天地钩负重开启灵活的锁体
CN211524428U (zh) 智能电子锁结构
CN206245913U (zh) 一种天地钩舌机构和一种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