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8740B -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8740B
CN107768740B CN201710945662.XA CN201710945662A CN107768740B CN 107768740 B CN107768740 B CN 107768740B CN 201710945662 A CN201710945662 A CN 201710945662A CN 107768740 B CN107768740 B CN 1077687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group
group unit
rotating
assembly
side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56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68740A (zh
Inventor
焦东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quan Pe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quan Pe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quan Pe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quan Pe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456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87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68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87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687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87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6Lead-acid accumulators
    • H01M10/12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14Assembling a group of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旨在解决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化排列的技术问题,其通过利用第一旋转工序与第二旋转工序,首先将水平输送的极群单元旋转调整为竖直设置,随后将竖直设置的极群单元进行二次旋转,使前后相邻的极群单元中心对称设置,再利用第三侧推工序,将相邻两极群单元推出并限位,并通过步进工序将推出的极群单元推进,形成一组双排式铅酸电池所需极群的自动排列,实现了机器换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排列失误率。

Description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铅酸电池的自动化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背景技术
铅酸电池在进行生产加工时,依据其极群的排列方式,可以划分为单排式铅酸电池与双排式铅酸电池,如图2所示,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的排列方式为沿电池壳的长度方向双排等距排列,且同列相邻两电池极群成中心对称设置,同排相邻两电池成等距排列设置;在传统的电池加工工程中,极群塞入电池壳内,均是通过人工将电池极群按照图2进行排列后,插入到电池壳内,费时费力,且工作效率低,并易出现排列错误。
在专利号为CN103078131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池极群包膜机极群输送系统,可以使极群与薄膜一起进入隔断空间下方的电池盒从而完成包膜与入电池盒的动作,但是其仍无法实现极群按照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的排列方式直接进行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其通过利用第一旋转工序与第二旋转工序,首先将水平输送的极群单元旋转调整为竖直设置,随后将竖直设置的极群单元进行二次旋转,使前后相邻的极群单元中心对称设置,再利用第三侧推工序,将相邻两极群单元推出并限位,并通过步进工序将推出的极群单元推进,形成一组双排式铅酸电池所需极群的自动排列,解决了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化排列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机器换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排列失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包括:
步骤一,输入工序,完成PVC膜包裹的极群插入固定套形成极群单元,所述极群单元水平放置于输入组件上,由该输入组件进行横向输入;
步骤二,第一旋转工序,所述极群单元由所述输入组件水平输送至其输出端处的第一旋转工位,该极群单元插入至承载盘的放置槽内,所述承载盘绕其与第一安装部铰接部旋转90°,将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单元旋转为竖直放置;
步骤三,第一侧推工序,完成一次旋转后竖直放置的极群单元,由位于所述输入组件下方的第一侧推气缸沿该输入组件的输送方向推动,将所述极群单元自放置槽内横向推出;
步骤四,第二旋转工序,自所述放置槽推出的所述极群单元输送至位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后侧的旋转盘上,旋转电机运转,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所述旋转盘绕其圆心进行180°间歇旋转,使前后相邻的所述极群单元自旋转盘输出时呈中心对称;
步骤五,第二侧推工序,完成二次旋转后的所述极群单元,由第二侧推气缸推动,将所述极群单元自所述旋转盘上推出,纵向推送至与所述输入组件平行设置的输出组件上;
步骤六,输出工序,推送至所述输出组件上的所述极群单元,由该输出组件进行逐一有序的横向输出;
步骤七,第三侧推工序,所述极群单元由所述输出组件输送至位于该输出组件末端的第三侧推工位处,位置感应器监测所述极群单元,并对所述输出组件发出停机命令,第三侧推气缸纵向推动若干所述极群单元脱离所述输出组件;
步骤八,限位工序,所述极群单元由所述第三侧推气缸纵向推送至输送带上,所述极群单元推入至限位叉板上的限位卡槽内,由所述限位卡槽对该极群单元进行限位;
步骤九,步进工序,所述极群单元完成限位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回收,步进组件带动所述输送带上的所述极群单元背向所述第三侧推气缸向前行进,与后续输入的下一所述极群单元成等距间隔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承载盘的翻转动力来自于所述极群单元自身重力。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承载盘带动所述极群单元旋转90°后,同步进行阻挡工序,挡板上升,对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输送的其余所述极群单元进行阻挡。
作为改进,所述挡板上升的动力来自于所述承载盘的挤压,所述承载盘挤压滑杆,所述滑杆带动第二滑块与第一滑块发生挤压,迫使所述挡板升起。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一侧推气缸推送极群单元时,所述承载盘末端的拨块转动,与所述旋转盘搭接,形成输送通道。
作为改进,所述拨块的转动,由所述第一侧推气缸驱动。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一侧推气缸推送极群单元时,利用第一侧推板中的卡合板与所述承载盘中的固定卡槽卡合,对所述承载盘形成限制与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旋转电机上设置的主动齿轮为半齿轮设置,所述极群单元位于所述旋转盘上,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旋转盘上设置的从动齿轮啮合,带动所述旋转盘旋转180°输出后,下一所述极群单元在所述旋转盘上不发生旋转,前后相邻两所述极群单元中心对称。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电机与时间继电器电连接,该时间继电器控制所述旋转电机间歇运转。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九中,所述步进组件的运转依靠所述第三侧推气缸完成侧推后回收时的拉力带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利用第一旋转工序与第二旋转工序,首先将水平输送的极群单元旋转调整为竖直设置,随后将竖直设置的极群单元进行二次旋转,使前后相邻的极群单元中心对称设置,再利用第三侧推工序,将相邻两极群单元推出并限位,并通过步进工序将推出的极群单元推进,形成一组双排式铅酸电池所需极群的自动排列,实现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发明在进行第一旋转工序时,增设阻挡限位工序,通过利用承载盘的挤压将挡板升起,对输入工序中输送的若干的极群组进行阻挡,避免极群组对进行第一旋转工序的极群组产生干涉影响;
(3)本发明在进行第一旋转工序时,利用极群单元自身的重力带动承载盘进行旋转,实现极群单元水平放置到竖直放置的转变;
(4)本发明在进行第一侧推工序时,利用第一侧推板中的卡合板与所述盘体中的固定卡槽卡合,对所述盘体形成限制与固定,使盘体内的极群组可以顺畅的输出;
(5)本发明在进行步进工序时,利用第三侧推气缸回收时的拉力带动步进组件进行运转,使第三侧推工序推出的极群单元间隔等距排列;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巧妙,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到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铅蓄电池的极群自动化排列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双排式铅酸蓄电池极群单元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单个极群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固定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旋转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承载盘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阻挡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阻挡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阻挡单元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2为为本发明滑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滑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一侧推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一侧推组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本发明第一旋转组件与第一侧推组件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二旋转组件断裂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限位叉板与极群组的插合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步进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为本发明拨杆的安装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1: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如图1所示,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包括:
步骤一,输入工序,完成PVC膜包裹的极群11插入固定套12形成极群单元1,所述极群单元1水平放置于输入组件31上,由该输入组件31进行横向输入;
步骤二,第一旋转工序,所述极群单元1由所述输入组件31水平输送至其输出端处的第一旋转工位,该极群单元1插入至承载盘4111的放置槽4112内,所述承载盘4111绕其与第一安装部21铰接部旋转90°,将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单元1旋转为竖直放置;
步骤三,第一侧推工序,完成一次旋转后竖直放置的极群单元1,由位于所述输入组件31下方的第一侧推气缸511沿该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推动,将所述极群单元1自放置槽4112内横向推出;
步骤四,第二旋转工序,自所述放置槽4112推出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送至位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后侧的旋转盘421上,旋转电机425运转,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所述旋转盘421绕其圆心进行180°间歇旋转,使前后相邻的所述极群单元1自旋转盘421输出时呈中心对称;
步骤五,第二侧推工序,完成二次旋转后的所述极群单元1,由第二侧推气缸521推动,将所述极群单元1自所述旋转盘421上推出,纵向推送至与所述输入组件31平行设置的输出组件32上;
步骤六,输出工序,推送至所述输出组件32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由该输出组件32进行逐一有序的横向输出;
步骤七,第三侧推工序,所述极群单元1由所述输出组件32输送至位于该输出组件32末端的第三侧推工位处,位置感应器534监测所述极群单元1,并对所述输出组件32发出停机命令,第三侧推气缸531纵向推动若干所述极群单元1脱离所述输出组件32;
步骤八,限位工序,所述极群单元1由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纵向推送至输送带620上,所述极群单元1推入至限位叉板612上的限位卡槽613内,由所述限位卡槽613对该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
步骤九,步进工序,所述极群单元1完成限位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回收,步进组件62带动所述输送带620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背向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向前行进,与后续输入的下一所述极群单元1成等距间隔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承载盘4111的翻转动力来自于所述极群单元1自身重力。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承载盘4111带动所述极群单元1旋转90°后,同步进行阻挡,挡板4131上升,对所述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其余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阻挡。
更进一步的,所述挡板4131上升的动力来自于所述承载盘4111的挤压,所述承载盘4111挤压滑杆4134,所述滑杆4134带动第二滑块4133与第一滑块4132发生挤压,迫使所述挡板4131升起。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推送极群单元1时,所述承载盘4111末端的拨块4113转动,与所述旋转盘421搭接,形成输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拨块4113的转动,由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驱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推送极群单元1时,利用第一侧推板512中的卡合板5122与所述承载盘4111中的固定卡槽4115卡合,对所述承载盘4111形成限制与固定。
其中,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旋转电机425上设置的主动齿轮424为半齿轮设置,所述极群单元1位于所述旋转盘421上,所述主动齿轮424与所述旋转盘421上设置的从动齿轮423啮合,带动所述旋转盘421旋转180°输出后,下一所述极群单元1在所述旋转盘421上不发生旋转,前后相邻两所述极群单元1中心对称。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电机425与时间继电器426电连接,该时间继电器426控制所述旋转电机425间歇运转。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步骤九中,所述步进组件62的运转依靠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完成侧推后回收时的拉力带动。
实施例2:
参考说明书附图1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
如图2、图3、图4与图5所示,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包括极群单元1,所述极群单元1包括极群11、固定套12以及若干磁性配重块13,所述极群11插设于所述固定套12内,所述磁性配重块13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套12的底部,还包括:
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包括设置位于前端的第一安装部21与后端的第二安装部22以及与该第二安装部22垂直设置的放置部23,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为一字形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为一字形设置,该第二安装部22与第一安装部21平行设置,且首尾相连;
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1长度方向设置的输入组件31与沿所述第二安装部22长度方向设置的输出组件32,且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位于所述输出组件32的输入端处;
旋转机构4,所述旋转机构4包括设置于输入组件31输出端的第一旋转组件41与位于该第一旋转组件41后侧的第二旋转组件42,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将所述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逐一进行翻转,使该极群单元1沿纵向旋转90°后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对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旋转输出的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间歇旋转变向,使输出后的相邻两所述极群单元1中心对称;
侧推机构5,所述侧推机构5包括第一侧推组件51、第二侧推组件52以及第三侧推组件53,所述第一侧推组件51面向第二旋转组件42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的一侧,其推动的该第一旋转组件41内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所述第二侧推组件52面向输出组件32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的一侧,其推动该第二旋转组件42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所述第三侧推组件53面向所述放置部23设置于所述输出组件32的一侧,其推动该第二输送组件32上的若干极群单元1输出;以及
步进机构6,所述步进机构6设置于所述放置部23上,其包括限位组件61与步进组件62,所述限位组件61对所述第三侧推组件53推送出的若干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所述步进组件62带动由所述限位组件61限位的所述极群单元1间歇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组件31将极群单元1水平放置逐一进行输入,当输送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时,极群单元1进入到第一旋转组件41内,第一旋转组件41带动极群单元1进行旋转摆动,使极群单元旋转90°后成竖直排列放置于第一侧推组件51的后侧,第一侧推组件51将第一旋转组件41内的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使极群单元1侧推至第二旋转组件42上,由第二旋转组件42对极群单元1进行转向,使前后输入的相邻的极群单元1成中心对称设置,之后由第二侧推组件52进行侧推输出,将第二旋转组件42上的极群单元1推送至输出组件32上进行输送,当极群单元1输送至第三侧推组件53处时,第三侧推组件53对输出组件32末端处的相邻两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使极群单元1被输送到放置部23上,由限位组件61进行限位,且在第三侧推组件53完成一次侧推后回收的过程中,带动步进组件62,将限位组件61限位后的极群单元1向前带动行进一段距离,保证第三侧推组件53下一次侧推输送进入的极群单元1与之前输入的极群单元1之间保留有固定的间歇,便于后续生产铅酸电池用的转移工装夹具8将极群11一次性装入夹具8内。
如图5所示,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输入组件31包括:
若干输送辊311,所述输送辊311均沿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其一端通过链轮链条传动方式彼此连接,且其上输送有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单元1;
第一输送电机312,所述第一输送电机312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端部,其与所述输送辊311同轴连接,其同步带动所述输送辊311转动;以及
限位板313,所述限位板313沿第一安装部21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于所述输送辊311的两侧,其对所述极群单元1在输送过程中进行限位纠偏。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输出组件32包括第二输送电机321、输送履带322,输送履带322沿第二安装部22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第二输送电机321为步进电机,其带动输送履带322旋转。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极群单元1的底部设置有磁性配重块13,该磁性配重块13既保证极群单元1的重心处于竖直方向的下部,同时通过磁性配重块13的磁性可以牢牢吸附在输送履带322上,使极群单元1在转移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和倾倒。
如图6与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包括:
旋转单元411,所述旋转单元411位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其一端绕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连接部转动设置,且其另一端悬空;
气动弹簧412,所述气动弹簧41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两侧,其上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铰接,且其下端与所述旋转单元411的悬空端铰接;以及
阻挡单元413,所述阻挡单元413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31输出端的下方,其受所述旋转单元411的挤压,对所述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阻挡。
如图7与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单元411包括:
承载盘4111,所述承载盘4111的中部设置有方形的放置槽4112,该放置槽4112用于放置所述极群单元1,且该放置槽4112的前侧壁中部开设有一字的固定卡槽4115;
拨块4113,所述拨块4113对称设置于所述放置槽4112末端的两侧,并与所述承载盘4111铰接;以及
钩簧4114,所述钩簧4114的一端与所述承载盘4111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拨块411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承载盘4111设置与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初始时,承载盘4111水平设置,放置槽4112正对输入组件31水平设置,自输入组件31输出的极群单元1进入到放置槽4112内,由于极群单元1的重量,气动弹簧412被拉长,承载盘4111沿其与第一安装部21的连接位置旋转90°后,受第一安装部21的限制,呈竖直设置,此时承载盘4111内的极群单元1成竖直放置状态。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第一侧推组件51推动放置槽4112内的极群单元1进行推动输出。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极群单元1被第一侧推组件51侧推输出时,首先推动拨块4113旋转,对称设置的拨块4113打开形成输出通道与第二旋转组件42形成搭接状态,极群单元1通过拨块4113输出。
值得注意的是,拨块4113与放置槽4112承载极群单元1的面重合设置,避免极群单元1卡在拨块4113与换向槽411的连接位置处。
如图9至图13所示,更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单元413包括:
挡板4131,所述挡板4131设置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其两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且其滑动方向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所述挡板413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之间抵触设置缓冲弹簧4135;
第一滑块4132,所述第一滑块4132为斜坡设置,其对称设置于所述挡板4131的下方,且其通过连杆与所述挡板4131固定连接;
第二滑块4133,所述第二滑块4133为斜坡设置,其斜坡面与所述第一滑块4132的斜坡面配合滑动设置,以及
滑杆4134,所述滑杆4134的截面为φ形设置,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其首端与所述第二滑块4133固定连接,其末端与所述旋转单元411挤压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挡板4131为折线形设置,其包括上部的倾斜部a与下部的竖直部b,竖直部b沿第一安装部21上下滑动设置,倾斜部a沿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倾斜向上扬起,且该挡板4131位于输入组件31输出端处两输入辊311的夹缝内。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极群单元1通过挡板4131上方时,极群单元1越过挡板4131,将位于其底部的缓冲弹簧4135压缩,使挡板4131下降,之后随着极群单元1大部分越过挡板4131后,缓冲弹簧4135释放,挡板4131升起,将极群单元1的末端顶起发生倾斜,使极群单元更快速的落入到承载盘4111的放置槽4112内。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承载盘4111旋转90°后挤压滑杆4134,滑杆4134受到挤压后,带动第二滑块4133向前顶推,第二滑块4133与第一滑块4132的斜坡面配合,将第一滑块4132顶起,挡板4131向上顶升,在输入组件31中形成阻挡,将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极群单元1进行阻挡限位。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滑杆4134的截面采用φ形设置,是为了限制滑杆4134不会发生转动,保证第一滑块4132与第二滑块4133斜坡面的配合。
如图1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旋转组件42包括:
旋转盘421,所述旋转盘421为圆形设置,其位于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的后侧,且其通过转轴422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该旋转盘421对所述第一旋转组件41输出的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旋转;
从动齿轮423,所述从动齿轮423套设于所述转轴422的末端;
主动齿轮424,所述主动齿轮424与所述从动齿轮423啮合,且其为半齿轮设置;
旋转电机425,所述旋转电机425位于所述主动齿轮424的下方,其电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424套接;以及
时间继电器426,所述时间继电器426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其与所述旋转电机425电连接,且其控制旋转电机425间隙性运转。
需要说明的是,极群单元1自第一旋转组件31输出后,输出至旋转盘421上,旋转电机425带动主动齿轮424旋转180°,将旋转盘421上的极群单元1旋转180度后由第二侧推组件52侧推输出;之后,下一极群单元1输送至旋转盘421上,旋转电机425再次带动主动齿轮424旋转180°,由于主动齿轮424为半齿轮设置,此次从动齿轮423不发生旋转,第二侧推组件52推动极群单元1输出,实现了前后两次输出的极群单元1中心对称。
进一步说明的是,时间继电器426控制旋转电机425间歇性运作,时间继电器(timerelay)是指当加入(或去掉)输入的动作信号后,其输出电路需经过规定的准确时间才产生跳跃式变化(或触头动作)的一种继电器,是一种使用在较低的电压或较小电流的电路上,用来接通或切断较高电压、较大电流的电路的电气元件,通过时间继电器426的控制,换向电机425带动主动齿轮424旋转180°后停机一定时间后,再次运转,如此反复。
如图14、图15、与图16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推组件51包括:
第一侧推气缸511,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设置于所述阻挡单元413的下方,其推动方向与所述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一致;以及
第一侧推板512,所述第一侧推板512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为L形设置,且其包括推动板5121与卡合板5122,所述推动板5121为竖直设置,所述卡合板5122为横向设置,该卡合板5122与所述固定卡槽4115对应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侧推气缸511推动第一侧推板512对放置槽4112内的极群单元1进行推动输出时,卡合板5122与固定卡槽4115卡合,避免承载盘4111由于极群单元1脱离的原因,被气动弹簧412带动回复。
如图1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推组件52包括:
第二侧推气缸521,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设置于所述旋转盘421的一侧,其面向所述输出组件32设置;以及
第二侧推板522,所述第二侧推板522与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的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其由所述第二侧推气缸521推动,将所述旋转盘421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出至所述输入组件32的输入端。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侧推气缸521带动第二侧推板522对旋转盘421上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将极群单元1侧推输送至输出组件32上。
如图18与图19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侧推组件53包括:
第三侧推气缸531,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位于所述输入组件32的一侧,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上,且其面向所述放置部23设置;
第三侧推板532,所述第三侧推板532固定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气缸推杆的端部,其为长条形设置,且沿其长度方向等距设置有若干U形的极群卡槽533,该极群卡槽533均与所述输出组件32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一一对应卡合;以及
位置感应器534,所述位置感应器534位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4的一侧,其用于感应所述输出组件32上输送的所述极群单元1,并对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发出侧推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位置感应器534感应监测到极群大于1后,对第二输送电机321与第三侧推气缸531发出信号,第二输送电机321停机,第三侧推气缸531侧推,通过第三侧推板532对输入组件32上输送的两组单元1进行一次性侧推输出。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三侧推气缸531往复侧推三次,输出一组双排式铅酸电池所需极群单元1的数量。
如图17与18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限位组件61包括:
至少两根限位轴611,所述限位轴611设置于所述放置部23的末端,其两端通过安装座与该放置部23固定连接;
若干限位叉板612,所述限位叉板612的末端均套设于所述限位轴611上,其前端开设有限位卡槽613,该限位卡槽613与所述极群卡槽533一一对应,且该限位卡槽613与所述固定套12配合,对所述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以及
若干弹簧614,所述弹簧614均套设于所述限位轴611上,其抵触设置于相邻两限位叉板61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针对双排式铅酸电磁极群的排布,故限位叉板612为两组,利用限位叉板612与极群单元1的固定套12的配合,对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避免侧推过程中发生偏差,同时在取用极群单元1内的极群11时,利用限位叉板612直接将固定套12取下,方便后续加工生产无需人工脱离固定套12,并且脱离的固定套12通过后续进入的机群单元1的推送以及步进组件62的输送,实现自动从限位组件61上自动输出。
进一步说明的是,弹簧614是因为在生产铅酸电池的配套极群装载夹具8中,两排极群11之间的距离很小,因此需要通过弹簧614调节两者极群单元1之间的距离,为后续通过转移工装夹具8抓取极群11提供便利。
如图19、图20与图2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步进组件62包括:
输送带620,所述输送带620沿所述放置部23的长度方向回转设置;
第一步进齿轮621,所述第一步进齿轮621转动设置于所述输送带620的输入端,其与该输送带620的输送辊同轴设置,且同步转动;
第二步进齿轮622,所述第二步进齿轮622设置于所述第一步进齿轮621的一侧,其与该第一步进齿轮621啮合传动,且其与所述放置部2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
棘轮623,所述棘轮623与所述第二步进齿轮622同轴设置,并随其同步转动;
棘轮扳手624,所述棘轮扳手624配合设置于所述棘轮623的上部,其滑动设置于半圆形设置的滑块625上,且其与所述滑块625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626;
安装板627,所述安装板627为长条形设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推板512的侧边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滑块625的正上方;
若干拨杆628,所述拨杆628均为Z形设置,其沿所述安装板627的长度方向等距转动设置;以及
若干限位杆629,所述限位杆629均与所述拨杆628一一对应设置于该拨杆628的前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铅酸电池生产过中,装载极群11过程中,通过转移工装夹具对极群11进行转移时,如果极群11之间相互紧挨,则无法进行准确的装夹,极易对极群11内的极板造成折损与伤害,并且易导致极群松散开,因此通过步进组件62将相邻两极群单元1之间的距离拉开,以便于后续转移工装夹具对极群11进行一次性转移时,可以快速的完成对极群11的夹取。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第三侧推气缸531进行第一次侧推时,两组极群单元1推送至输送带620,在第三侧推气缸531回收过程中,通过安装板627带动拨杆628同步回收,拨杆628受到限位杆629的限制与所述棘轮扳手624发生刚性接触,迫使棘轮扳手624沿滑块625上的滑槽6251滑动,带动棘轮623逆时针旋转,而与棘轮623同轴设置的第二步进齿轮622同步逆时针旋转,第一步进齿轮621则受第二步进齿轮622的驱动,带动输送带620顺时针旋转,实现极群单元1背向第三侧推气缸531向前输送一段距离与后续输入的极群单元1拉开间隔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侧推气缸531向前推送极群单元1时,由于拨杆628可以绕其与安装板627连接部进行旋转,拨杆628与棘轮扳手624错开,不发生刚性接触。
工作过程如下:
输入组件31将极群单元1水平放置逐一进行输入,当输送到输入组件31的输出端时,极群单元1进入到第一旋转组件41内,第一旋转组件41带动极群单元1进行旋转摆动,使极群单元旋转90°后成竖直排列放置于第一侧推组件51的后侧,第一侧推组件51将第一旋转组件41内的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使极群单元1侧推至第二旋转组件42上,由第二旋转组件42对极群单元1进行转向,使前后输入的相邻的极群单元1成中心对称设置,之后由第二侧推组件52进行侧推输出,将第二旋转组件42上的极群单元1推送至输出组件32上进行输送,当极群单元1输送至第三侧推组件53处时,第三侧推组件53对输出组件32末端处的相邻两极群单元1进行侧推输出,使极群单元1被输送到放置部23上,由限位组件61进行限位,且在第三侧推组件53完成一次侧推后回收的过程中,带动步进组件62,将限位组件61限位后的极群单元1向前带动行进一段距离,保证第三侧推组件53下一次侧推输送进入的极群单元1与之前输入的极群单元1之间保留有固定的间歇,便于后续生产铅酸电池用的夹具8将极群单元1一次性装入夹具8内。
在本发明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输入工序,完成PVC膜包裹的极群(11)插入固定套(12)形成极群单元(1),所述极群单元(1)水平放置于输入组件(31)上,由该输入组件(31)进行横向输入;
步骤二,第一旋转工序,所述极群单元(1)由所述输入组件(31)水平输送至其输出端处的第一旋转工位,该极群单元(1)插入至承载盘(4111)的放置槽(4112)内,所述承载盘(4111)绕其与第一安装部(21)铰接部旋转90°,将水平放置的所述极群单元(1)旋转为竖直放置,所述承载盘(4111)带动所述极群单元(1)旋转90°后,所述承载盘(4111)挤压滑杆(4134),所述滑杆(4134)带动第二滑块(4133)与第一滑块(4132)发生挤压,迫使挡板(4131)升起,对所述输入组件(31)上输送的其余所述极群单元(1)同步进行阻挡工序;
步骤三,第一侧推工序,完成一次旋转后竖直放置的极群单元(1),由位于所述输入组件(31)下方的第一侧推气缸(511)沿该输入组件(31)的输送方向推动,将所述极群单元(1)自放置槽(4112)内横向推出,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推送极群单元(1)时,所述承载盘(4111)末端的拨块(4113)由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驱动转动,与旋转盘(421)搭接,形成输送通道,且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推送极群单元(1)时,利用第一侧推板(512)中的卡合板(5122)与所述承载盘(4111)中的固定卡槽(4115)卡合,对所述承载盘(4111)形成限制与固定,形成固定工序;
步骤四,第二旋转工序,自所述放置槽(4112)推出的所述极群单元(1)输送至位于所述第一侧推气缸(511)后侧的旋转盘(421)上,旋转电机(425)运转,通过齿轮啮合传动带动所述旋转盘(421)绕其圆心进行180°间歇旋转,使前后相邻的所述极群单元(1)自旋转盘(421)输出时呈中心对称;
步骤五,第二侧推工序,完成二次旋转后的所述极群单元(1),由第二侧推气缸(521)推动,将所述极群单元(1)自所述旋转盘(421)上推出,纵向推送至与所述输入组件(31)平行设置的输出组件(32)上;
步骤六,输出工序,推送至所述输出组件(32)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由该输出组件(32)进行逐一有序的横向输出;
步骤七,第三侧推工序,所述极群单元(1)由所述输出组件(32)输送至位于该输出组件(32)末端的第三侧推工位处,位置感应器(534)监测所述极群单元(1),并对所述输出组件(32)发出停机命令,第三侧推气缸(531)纵向推动两组极群单元(1)脱离所述输出组件(32)转移至输送带(620)上;
步骤八,限位工序,所述极群单元(1)由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纵向推送至输送带(620)上,所述极群单元(1)推入至限位叉板(612)上的限位卡槽(613)内,由所述限位卡槽(613)对该极群单元(1)进行限位;
步骤九,步进工序,所述极群单元(1)完成限位后,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回收,步进组件(62)带动所述输送带(620)上的所述极群单元(1)背向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向前行进,与后续输入的下一所述极群单元(1)成等距间隔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承载盘(4111)的翻转动力来自于所述极群单元(1)自身重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所述旋转电机(425)上设置的主动齿轮(424)为半齿轮设置,所述极群单元(1)位于所述旋转盘(421)上,所述主动齿轮(424)与所述旋转盘(421)上设置的从动齿轮(423)啮合,带动所述旋转盘(421)旋转180°输出后,下一所述极群单元(1)在所述旋转盘(421)上不发生旋转,前后相邻两所述极群单元(1)中心对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425)与时间继电器(426)电连接,该时间继电器(426)控制所述旋转电机(425)间歇运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中,所述步进组件(62)的运转依靠所述第三侧推气缸(531)完成侧推后回收时的拉力带动。
CN201710945662.XA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Active CN1077687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5662.XA CN107768740B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5662.XA CN107768740B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8740A CN107768740A (zh) 2018-03-06
CN107768740B true CN107768740B (zh) 2020-10-30

Family

ID=61266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5662.XA Active CN107768740B (zh) 2017-10-12 2017-10-12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687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8708B (zh) * 2020-11-20 2023-02-03 浙江园润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蓄电池进出烘箱双排输出系统及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31304Y (zh) * 2006-06-06 2007-08-08 天津华一有限责任公司 理包机构
CN203119053U (zh) * 2013-01-29 2013-08-07 株洲天地龙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2ah蓄电池极群入周转盒装置
CN103367815A (zh) * 2013-07-22 2013-10-23 长兴大宇科机电有限公司 铅酸电池中密自动包板机防隔板翘起和极群翻倒装置
CN105035707A (zh) * 2015-08-24 2015-11-11 宁波祥瑞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工件翻转的装置
CN106428777A (zh) * 2016-10-27 2017-02-22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图像系统的零件自动排料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31304Y (zh) * 2006-06-06 2007-08-08 天津华一有限责任公司 理包机构
CN203119053U (zh) * 2013-01-29 2013-08-07 株洲天地龙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12ah蓄电池极群入周转盒装置
CN103367815A (zh) * 2013-07-22 2013-10-23 长兴大宇科机电有限公司 铅酸电池中密自动包板机防隔板翘起和极群翻倒装置
CN105035707A (zh) * 2015-08-24 2015-11-11 宁波祥瑞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工件翻转的装置
CN106428777A (zh) * 2016-10-27 2017-02-22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图像系统的零件自动排料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8740A (zh) 2018-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16608B (zh) 一种贴胶设备
US20190157708A1 (en) Lithium Battery Formation Fixture and Automation Battery Formation Equipment
CN101808776B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搬运线
CN208548417U (zh) 全自动化成分选一体机
CN105304928A (zh) 一种动力型圆柱电池自动入壳机
KR101208585B1 (ko) 커넥터 핀 삽입 장치
CN107768740B (zh)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CN207765568U (zh) 一种锂电池自动入壳机
CN110562731B (zh) 一种正负极电芯分向筛选传输方法
CN103662707A (zh) 一种电池自动分组机
CN112091611B (zh) 一种电池自动点焊装置
CN101378129B (zh) 电池自动排列与粘接装置
CN210982683U (zh) 电池测试装置及系统
CN209503188U (zh) 一种适用于灯条焊接设备的灯条自动传送装置
CN107697607B (zh) 一种单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工艺
CN104117850A (zh) 一种钟表机芯自动装配线
CN110562730B (zh) 一种正负极电芯分向装置
TWI769827B (zh) 電池更換充電系統
CN210618602U (zh) 一种正负极电芯分向装置
CN113003153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生产输送装置
CN211028661U (zh) 一种电池片上料装置及串焊机
CN207967217U (zh) 一种双排式铅酸电池极群自动排列系统
CN207052724U (zh) 一种用于锂电池化成的固定装置
CN110605517A (zh) 一种电池片上料装置、上料方法及串焊机
CN110449781B (zh)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串联焊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30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12, Huilong market, Jiefang South Road, Linquan County,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inquan Peng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3100 Zhejiang Zhongshan power supply Co., Ltd., Changxing County, Zhejiang, Huzhou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ZHONGSHAN POWER SUPPL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