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5556A - 涡轮增压器单元 - Google Patents

涡轮增压器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5556A
CN107735556A CN201580081426.7A CN201580081426A CN107735556A CN 107735556 A CN107735556 A CN 107735556A CN 201580081426 A CN201580081426 A CN 201580081426A CN 107735556 A CN107735556 A CN 1077355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e body
engine structure
cylinder block
turbocharger unit
bea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14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5556B (zh
Inventor
蓬蒂斯·埃里克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olvo Truc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Volvo Truc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olvo Truck Corp filed Critical Volvo Truck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EP2015/08101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7001029A1/en
Publication of CN1077355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55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55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55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6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B67/1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apparatus not being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the apparatus having different functions;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from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charging or scavenging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005Cooling of pump dr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14Lubrication of pumps; Safety measur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1/00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2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other groups
    • F01D25/28Supporting or mounting arrangements, e.g. for turbine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2060/00Cooling circuits using auxiliaries
    • F01P2060/12Turbo char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20/00Application
    • F05D2220/40Application in turbochar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连接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适配器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一组附接装置(220),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气缸体(22),使得发动机结构体(200)位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和气缸体(22)之间。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一表面(202)以弯曲方式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二表面(204)的至少一个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

Description

涡轮增压器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燃机的涡轮增压器单元。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被构造为经由发动机结构体附接到内燃机的涡轮增压器单元以及这种发动机结构体。
本发明可应用于重型车辆,例如卡车、公交车和工程机械等。尽管本发明将针对卡车进行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特定的车辆,而是也可以用在利用涡轮增压器单元的其它应用(例如航空系统或海洋系统)中。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单元是与相关联的内燃机(通常为柴油机或汽油机)一起使用的车辆部件。涡轮增压器单元被构造为回收排气的一部分能量,并且利用该能量来压缩流入内燃机的燃烧室的进气。涡轮增压器单元通常被提供用于提高内燃机的效率和功率。
涡轮增压器单元具有三个主要部件;用于将排气流的能量转换成涡轮机的旋转运动的涡轮机;与涡轮机旋转地连接以压缩进气的压缩机;以及包围涡轮机和压缩机及旋转轴、轴承等的壳体。
在操作期间,涡轮增压器单元通过将涡轮机侧的排气入口与内燃机的歧管连接而安装到气缸盖。US2003005694中示出了一个这样的示例,其中歧管具有用于与涡轮增压器单元的相应的凸缘表面配合的凸缘。套筒从布置在歧管的一侧上的歧管凸缘延伸到歧管的相反侧,其中套筒固定螺钉被引导用于紧固涡轮增压器单元。US2003005694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教导了提供涡轮增压器单元的简单且容易达到的安装或拆卸。US2009/0184229描述了一种隔离安装装置,用于在经由轴承壳体安装涡轮增压器时使用。
然而,涡轮增压器单元不仅必须接收来自内燃机的排气流以便操作,而且流体连接对于为涡轮增压器单元内的旋转部件提供润滑及(在一些情况下还有)冷却也是必要的。为此,涡轮增压器单元的壳体具有一个或多个流体端口,其必须连接到内燃机的对应端口。由于US2003005694和US2009/0184229完全没有提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需要关于涡轮增压器单元的安装和拆卸而言改进的涡轮增压器单元以及改进的发动机结构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单元的缺点的涡轮增压器单元。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与涡轮增压器单元协作的发动机结构体。
根据第一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来实现。根据第二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来实现。根据第三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来实现。根据第四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来实现。根据第五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来实现。根据第六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根据第七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排气系统来实现。根据第八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内燃机来实现。根据第九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4所述的车辆来实现。根据第十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方法来实现。根据第十一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方法来实现。根据第十二方面,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87所述的方法来实现。
提供了一种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连接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适配器的发动机结构体。该发动机结构体包括一组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经由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气缸体的附接装置,使得发动机结构体位于涡轮增压器单元和气缸体之间。发动机结构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第一表面以弯曲方式或曲线地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第二表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表面被构造为支承在气缸体上,和/或第二表面被构造为支承在涡轮增压器单元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表面布置在第一平面内,第二表面布置在第二平面内,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结构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第一表面以弯曲方式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上或气缸体上,所述第一表面不同于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上的表面,并且不同于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上的表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一组附接装置包括用于与紧固件接合并且从发动机结构体的表面延伸的至少一个孔道,并且其中,所述孔道是用于允许紧固件与气缸体或涡轮增压器单元的相应的孔道接合的通孔,或者是用于允许紧固件将涡轮增压器单元固定到发动机结构体或者将发动机结构体固定到气缸体的螺纹孔道。
还提供了一种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连接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适配器的发动机结构体。发动机结构体包括一组附接装置,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轴承壳体经由发动机结构体牢固地附接到所述气缸体,使得发动机结构体位于涡轮增压器单元和气缸体之间,并且使得形成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第一表面以弯曲方式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第二表面的流体通道的一部分的、发动机结构体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与轴承壳体或气缸体的相应的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对齐。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表面被构造为支承在气缸体上,和/或第二表面被构造为支承在涡轮增压器单元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表面布置在第一平面内,第二表面布置在第二平面内,其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结构体包括至少一个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第一表面以弯曲方式或曲线地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被构造为支承涡轮增压器单元,并且第一表面与被构造为支承在涡轮增压器单元上的表面不同。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结构体与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轴承壳体一体地形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与所述气缸体一体形成。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结构体能够可释放地连接到涡轮增压器单元以及气缸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结构体还包括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牢固地附接到气缸体的一组附接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发动机结构体附接到气缸体的一组附接装置包括用于与紧固件接合并且从发动机结构体的表面延伸至少一个孔道,使得当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在气缸体上时,该孔道是能达到的(accessible)。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包括用于与轴承壳体的相应的冷却剂入口和润滑剂入口对齐的冷却剂出口和/或润滑剂出口,和/或用于轴承壳体的相应的冷却剂出口和润滑剂出口对齐的冷却剂入口和/或润滑剂入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包括用于与气缸体的相应的冷却剂入口和润滑剂入口对齐的冷却剂出口和/或润滑剂出口,和/或用于与气缸体的相应的冷却剂出口和润滑剂出口对齐的冷却剂入口和/或润滑剂入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延伸出的管。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入口或流体出口包括坝状件(dam)。
根据一个实施例,被构造为支承在涡轮增压器单元上的第二表面设有分隔器装置,用于在从发动机结构体拆卸涡轮增压器单元期间防止冷却剂流体与润滑流体混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隔器装置设置为从所述表面的上部延伸到所述表面的下部的突出脊,由此润滑剂端口布置在分隔器的一个横向侧上,而冷却剂端口布置在分隔器的另一横向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隔器装置通过为第二表面提供V形轮廓而形成,使得发动机结构体的厚度在特定线处最大,并且由此润滑剂端口布置在特定线的一个横向侧上,而冷却剂端口布置在特定线的另一横向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被构造为支承在气缸体上的第一表面设有分隔器装置,用于在从气缸体拆卸涡轮增压器单元期间防止冷却剂流体与润滑流体混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隔器装置被设置为从所述表面的上部延伸到所述表面的下部的突出脊,由此,润滑剂端口布置在分隔器的一个横向侧上,而冷却剂端口布置在分隔器的另一横向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隔器装置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提供具有V形轮廓的第一表面,使得发动机结构体的厚度在特定线处最大,由此,润滑剂端口布置在特定线的一个横向侧上,而冷却剂端口布置在特定线的另一横向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结构体还包括具有润滑剂入口和/或冷却剂入口的附加的流体通道,使得附加的流体通道形成从冷却剂供应部到涡轮增压器单元的冷却剂通道,和/或从润滑剂供应部到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润滑剂通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剂入口形成气缸体的冷却剂出口与发动机结构体之间的开放连接(open connection)。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剂入口被关闭,使得其形成气缸体的冷却剂出口和发动机结构体之间的阻断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润滑剂入口形成气缸体的润滑剂出口和发动机结构体之间的开放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润滑剂入口被关闭,使得其形成气缸体的润滑剂出口和发动机结构体之间的阻断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发动机结构体连接到气缸体的一组附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引导销或引导凹部,用于与轴承壳体和/或气缸体的相应的引导凹部或引导销配合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牢固地附接至气缸体的一组附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引导销或引导凹部,用于与气缸体的相应的引导凹部或引导销配合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在连接到发动机结构体时覆盖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牢固地附接到气缸体的一组附接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在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时不覆盖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牢固地附接到气缸体的一组附接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结构体还包括支承件,在安装期间轴承壳体可以搁置在该支承件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结构体还包括可释放地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的致动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致动器被构造为直接接收来自发动机结构体或来自相关联的轴承壳体的冷却剂,并将冷却剂直接返回到发动机结构体或相关联的轴承壳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致动器设有用于从所述致动器排出流体的塞。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结构体被构造为在气缸体和涡轮增压器单元之间提供电连接。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发动机结构体连接到气缸体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组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延伸到发动机结构体的面向气缸体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包括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通孔的凹陷。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发动机结构体连接到气缸体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延伸到发动机结构体的面向涡轮增压器单元的前侧,并且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包括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通孔的凹陷。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牢固地附接到气缸体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延伸到发动机结构体的面向气缸体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至少包括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的凹陷(depression)。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凹陷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外部朝向通孔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和凹陷之间形成支承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围绕所述通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并且所述凹陷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发动机结构体的凹陷和所述接触表面的凹陷形成围绕整个通孔的联合凹陷(joint depression)。
还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单元,其包括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具有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附接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装置。
根据一个实施例,发动机结构体与轴承壳体一体形成。
还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单元,其包括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具有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装置。轴承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排放塞,用于从所述轴承壳体和所述发动机结构体排放冷却流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排放塞与所述轴承壳体的冷却剂套流体连通。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剂套具有两个流体端口,用于允许冷却剂流体进入和离开所述冷却剂套,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流体端口设置在所述轴承壳体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端面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冷却剂套具有两个流体端口,用于允许冷却剂流体进入和离开所述冷却剂套,其中每个所述流体端口设置在所述轴承壳体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端面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轴承壳体还设有至少一个润滑流体端口,该至少一个润滑流体端口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冷却剂流体端口下方。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结构体的相应的流体端口对齐的至少一个流体端口,并且其中轴承壳体的所述流体端口被构造为密封在从发动机结构体的流体端口延伸出的管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结构体的相应的流体端口对齐的附加的流体端口,并且其中轴承壳体的所述流体端口被构造为密封在从发动机结构体的流体端口延伸出的管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的至少一个所述流体端口设有形成密封装置的O形环。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的至少一个所述流体端口设有形成密封装置的紧配合构造。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延伸到轴承壳体的面向发动机结构体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一个通孔的凹陷。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凹陷从所述轴承壳体的外部朝向通孔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和凹陷之间形成支承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围绕所述通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其中所述凹陷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涡轮增压器单元的凹陷和所述接触表面的凹陷形成围绕整个通孔的联合凹陷。
还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单元,其包括轴承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具有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装置。轴承壳体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结构体的相应的流体端口对齐的至少一个流体端口,其中轴承壳体的所述流体端口被构造为密封在从发动机结构体的流体端口延伸出的管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包括用于与发动机结构体的相应的流体端口对齐的附加的流体端口,其中轴承壳体的所述流体端口被构造为密封在从发动机结构体的流体端口延伸出的管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的至少一个所述流体端口设有形成密封装置的O形环。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的至少一个所述流体端口设有形成密封装置的紧配合构造。
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延伸到轴承壳体的面向发动机结构体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一个通孔的凹陷。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凹陷从轴承壳体的外部朝向通孔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和凹陷之间形成支承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围绕所述通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其中所述凹陷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涡轮增压器单元的凹陷和所述接触表面的凹陷形成围绕整个通孔的联合凹陷。
还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单元,其包括轴承壳体,所述轴承壳体具有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如上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装置。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发动机结构体固定到内燃机的气缸体的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延伸到轴承壳体的面向发动机结构体或气缸体的后侧,其中所述轴承壳体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一个通孔的凹陷。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凹陷从轴承壳体的外部朝向通孔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和凹陷之间形成支承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围绕所述通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其中所述凹陷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涡轮增压器单元的凹陷和所述接触表面的凹陷形成围绕整个通孔的联合凹陷。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设有分隔器装置,用于在从气缸体拆卸涡轮增压器单元期间防止冷却剂流体与润滑流体混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隔器装置设置为从轴承壳体的上部延伸到轴承壳体的下部的凹入式凹槽,由此,润滑剂端口布置在分隔器的一个横向侧上,而冷却剂端口布置在分隔器的另一横向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分隔器装置通过给轴承壳体提供V形轮廓而形成,使得轴承壳体的厚度在特定线处最大,由此,润滑剂端口布置在特定线的一个横向侧上,而冷却剂端口布置在特定线的另一横向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涡轮增压器单元还包括可释放地附接到轴承壳体的致动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致动器被构造为从轴承壳体或相关联的发动机结构体直接接收冷却剂,并将冷却剂直接返回到轴承壳体或相关联的发动机结构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致动器设有排放塞。
根据一个实施例,轴承壳体还包括布置在涡轮增压器单元的中央处的吊耳。
还提供了用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包括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涡轮增压器单元以及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发动机结构体,该发动机结构体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附接到所述内燃机的气缸体。
还提供了一种内燃机,其包括根据上述任一方面的气缸体和发动机结构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气缸体具有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气缸体的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通孔,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从气缸体的面向发动机结构体的前侧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气缸体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一个通孔的凹陷。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至少一个凹陷从气缸体的外部朝向通孔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和凹陷之间形成支承面。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围绕所述通孔。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凹陷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其中所述凹陷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气缸体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气缸体的凹陷和所述接触表面的凹陷形成围绕整个通孔的联合凹陷。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发动机结构体与气缸体一体形成。
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上述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内燃机。
还提供了一种将涡轮增压器单元附接到气缸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发动机结构体附接到气缸体,在发动机结构体和轴承壳体之间和/或在发动机结构体和气缸体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垫圈或O形环,并且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轴承壳体牢固地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由此,轴承壳体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牢固地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装置的一部分,使得轴承壳体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与发动机结构体的相应的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对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形成以弯曲方式在所述发动机结构体中延伸的流体通道的部分。
还提供了一种从气缸体去除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方法。涡轮增压器单元包括轴承壳体,该轴承壳体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并且通过在发动机结构体和轴承壳体之间和/或在发动机结构体和气缸体之间的至少一个垫圈或O环密封使得发动机结构体的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与轴承壳体的相应的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对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形成以弯曲方式在所述发动机结构体中延伸的流体通道的部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发动机结构体中移除涡轮增压器单元,而不从发动机气缸体移除发动机结构体。
还提供了一种更换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上述方面移除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步骤以及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轴承壳体牢固地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的步骤,由此,轴承壳体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牢固地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装置的部分,使得轴承壳体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与发动机结构体的相应的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对齐。
下面介绍发动机结构体、涡轮增压器单元、排气系统、内燃机以及用于附接、移除和替换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方法的附加方面。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下面是作为例子给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更详细描述。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内燃机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经由发动机结构体附接到气缸体的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轴测图;
图4a-4b是根据不同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正视图;
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气缸体和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结构体的正视图;
图7a-7b是根据不同实施例的发动机结构体的侧截面图;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具有致动器且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的涡轮增压器单元的侧截面图;
图9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具有吊耳且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的涡轮增压器单元的侧截面图。
图10a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单元、发动机结构体、和气缸体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10b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单元、发动机结构体、和气缸体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10c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单元、发动机结构体、和气缸体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11是图10a所示的构造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0a所示的构造的、一个不同的截面图;
图1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单元和发动机结构体的分解图;
图14a示出了从发动机侧观察的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结构体;
图14b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结构体的轴测图;
图15是根据图14a所示的实施例的发动机结构体的分解截面图;并且
图16a-16c是根据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开始示出车辆1。示出为卡车的车辆1具有用于驱动车辆1的内燃机10。如下面将进一步解释的,车辆1的内燃机10设有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车辆1可以具有额外的推进单元,例如电驱动器等,只要其具有至少一个提供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相互作用的排气流的发动机。因此,车辆1并非只能是卡车,而是也可以代表各种车辆,例如公交车、工程机械等。
在图2中,示出了内燃机10的例子。内燃机10包括被操作以燃烧燃料(例如,柴油或汽油)的多个气缸20,由此,它将在气缸20内往复运动的活塞的运动转换为曲轴30的旋转运动。曲轴30进一步联接到变速器(未示出),该变速器用于向驱动元件(未示出)提供扭矩。在重型车辆(如卡车)的情况下,所述驱动元件是车轮;然而,内燃机10也可以用于其它机械,例如工程机械、船舶应用等。
内燃机10还包括排气系统40,该系统40的目的在于回收排气流中的至少一些能量,以改善内燃机10的性能。在所示的示例中,排气离开气缸20并进入排气歧管42,排气歧管42进一步连接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排气入口102。排气流使布置在涡轮机壳体104b内的涡轮机104a旋转,该旋转经由轴105转换成布置在压缩机壳体106b内的压缩机106a的相应旋转,并且用于在进入的空气被引入到气缸20中之前压缩所述进入的空气。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规格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将不再详细描述。
现在转到图3,示出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实施例。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包括:布置在涡轮机壳体104b内部的涡轮机;布置在压缩机壳体106b内部的压缩机;和连接压缩机与涡轮机的轴(未示出),使得涡轮机的旋转引起压缩机的相应的旋转。在涡轮机壳体104b和压缩机壳体106b之间设有轴承壳体110,该轴承壳体110优选一体地形成。轴承壳体110、涡轮机、所述轴和压缩机形成中心壳体旋转组件,该中心壳体旋转组件在相反的轴向端上连接到涡轮机壳体104b和压缩机壳体106b。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还包括在涡轮机壳体104b处的排气入口以及在压缩机壳体106b处的空气入口。轴承壳体110还形成轴承支承件,以便允许轴以最小的摩擦和振动旋转。
如图3所示,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通过发动机结构体200连接到内燃机10。发动机结构体200形成适配器,即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和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之间的接口。除此之外,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排气入口连接到歧管的排气出口(未示出),例如通过柔性接头(例如,波纹管、唇形密封件等)连接。
现在转向图4a-4b,图4a-4b示出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示意图,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包括包围涡轮机轴105的轴承壳体110、以及包围涡轮机104a的涡轮机壳体104b和包围压缩机106a的压缩机壳体106b。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还包括紧固装置120,紧固装置120设置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紧固到发动机结构体200(参见图3)和气缸体22。如图4a可见,紧固装置120包括在轴承壳体110中的多个开口122,用于接收诸如螺钉、螺栓或螺柱的紧固件。优选地,开口122相对于轴105的轴向方向并且朝向发动机结构体200在横向方向上延伸。参照示出四个开口122的图4a的实施例,所有的开口122在轴向上设置在涡轮机壳体104b和压缩机壳体106b之间,并且设置在轴105的相反侧,优选地布置成相对图4a中所示的上开口和下开口接近相等的距离。开口122平行地延伸并形成轴承壳体110中的通孔。因此,开口122具有:在轴承壳体110的第一侧上的第一端,该第一侧被构造为面向发动机结构体200;和在轴承壳体110的第二侧上的第二端,该第二侧在轴承壳体110的相对于第一侧的相反侧上。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因此可以通过使用紧固件(例如,被接收在所述开口122中的螺钉、螺柱、螺栓等)经由预安装的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气缸体22。
图4b示出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另一个实施例,其中紧固装置120包括布置在轴105的相反两侧的两个开口122,轴105在轴承壳体110内部的沿着轴向延伸。这两个开口122被设置用于将轴承壳体110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开口210被设置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气缸体22。
图5示出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截面图,该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内燃机的气缸体22。开口122被形成为通孔,使得螺栓124可以插入到开口122中并进一步插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中,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推向发动机结构体200。
现在转向图6和图7a,示出了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实施例。发动机结构体200具有:第一侧202,其支承在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上;以及与第一侧202相反的第二侧204,其支承在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上。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第一组附接装置210,其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气缸体22;和第二组附接装置220,其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紧固到发动机结构体200。第一附接装置210包括至少一个可拧入气缸体22的配合凹部中的螺钉或螺栓211。除此之外,第一附接装置210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销或凹部212,用于与气缸体22的相应的凹部或销接合。
第二附接装置220包括至少一个孔道,用于接收可穿过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开口122插入的螺柱或螺钉,使得:当拧紧螺柱螺母或螺钉时,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将被推向发动机结构体200。如图7a中所指示的,第二附接装置220(即,用于接收螺柱或螺钉的一个或多个孔道)可以是通孔,使得螺钉或螺柱进一步接合气缸体22的对齐的孔道(参见图5)。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附接装置220的孔道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内终止。因此可以通过为一个或多个孔道提供内螺纹来允许拧紧。
除此之外,第二附接装置22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销或凹部222,用于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的凹部或销接合。作为选择或另外,第一附接装置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销或凹部,用于与气缸体22的相应的凹部或销接合。
发动机结构体200还可以包括从第二侧204的下部背离发动机结构体200延伸的支承件230。支承件230被设置成允许在安装期间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搁置在支承件230上。
图6示出了多个流体端口;冷却剂入口240设置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下端,并且延伸到冷却剂出口242,以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的冷却剂入口对齐。第二冷却剂入口244被设置用于接收冷却剂,例如从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的冷却剂出口流出的水,并且终止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上侧的冷却剂出口246处。因此,用于冷却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旋转部的流体将从下方并向上流动。
润滑剂入口250设置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横向侧的上端处,并且延伸到润滑剂出口252,以便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的润滑剂入口对齐。第二润滑剂入口254被设置用于接收润滑剂,例如从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的润滑剂出口流出的油,并且终止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下侧上的润滑油排放口256处。
因此,发动机结构体200可以通过软管或其它连接件与例如供应冷却剂和/或润滑剂的流体供应相连接。流体入口240,250可以布置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上侧、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下侧和/或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横向侧。
在图7b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冷却剂入口(未示出)和冷却剂出口246面向气缸体22。这种实施例对于具有用于冷却液体的盖子24的气缸体22是特别有利的(参见例如图3),由此可以在盖子24中在与冷却剂入口240和冷却剂出口246对齐的位置处钻孔。在没有提供盖子24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气缸体22中钻出流体通道。发动机结构体200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垫圈、O形环等(未示出)密封在气缸体22上。
在也在图10中示出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如稍后将描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气缸体22,使得润滑剂入口250和润滑剂排放口256面向气缸体22。与已经在上面关于冷却和图7b的描述相似,可以在气缸体22中的、限定油管部分或储油器部分的一部分中钻孔。这些孔应当与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润滑剂入口250和润滑剂排放口256对齐。发动机结构体200可以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垫圈、O形环等密封在气缸体22上(未示出)。
图7a示出了沿着虚线截取的、图6所示实施例的截面图。管260被设置用于防止冷却剂在拆卸期间逸入润滑剂返回部。为了类似的目的,即为了防止流体的污染和不希望的混合,在润滑剂返回部处、即在润滑剂入口254处设置有坝状件258,以防止冷却剂与润滑剂在拆卸期间混合。可以实现各种实施例来形成这种坝功能(dam function)。取决于润滑剂端口252、254相对于冷却剂端口242、244的位置,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例如,分隔器可以形成为从表面204的上部延伸到表面204的下部的突出脊,由此,润滑剂端口252、254布置在分隔器的一个横向侧,而冷却剂端口242、244布置在分隔器的另一个横向侧。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有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非平面表面204来提供分隔器功能,使得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厚度在中心线处最大。因此,分隔器不是由突出脊形成而是由V形轮廓形成,由此,整个表面204朝向其中心突出。对于上文关于分隔器功能描述的实施例,轴承壳体110的相应形状对于提供发动机结构体200与轴承壳体110之间的紧密接口是优选的。
管260还可以用作第二附接装置220的一部分,由此,其提供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便利对齐。管260在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拆卸期间也将密封。这将降低流体混合的风险。作为选择或另外,在发动机结构体上可以设有肩部,用于与气缸体22的和/或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结构配合。
对于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和气缸体22之间形成的接口,尤其是对于参照图7b描述的实施例,还可以提供坝功能,以在从气缸体22拆卸发动机结构体200时防止润滑剂和冷却剂在发动机中混合。类似于上面已经描述的,分隔器可以形成为从表面202的上部延伸到表面202的下部的突出脊。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非平面表面202来提供分隔器功能,使得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厚度在中心线处最小。因此,该分隔器不是由突出脊形成而是由V形轮廓形成,由此,气缸体22的整个配合表面202朝向其中心突出。对于以上关于分隔器功能描述的实施例,气缸体22和发动机结构体200应该优选设有用于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和气缸体22之间提供紧密接口的配合结构。
参照图8,示出了当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时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另一个实施例。与参照图4-7描述的类似,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并且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随后被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对于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是需要致动涡轮机壳体叶片以改变截面形状的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单元。因此,提供了致动器300。在图8中,致动器300布置在轴承壳体110下方,并且在涡轮机壳体104b和压缩机壳体106b之间轴向地拧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上。通过轴承壳体110内的、用于将冷却剂引导到致动器300中的相关联的通道,将致动器300连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冷却剂入口和冷却剂出口。而且,可以设置有排放塞310以清空发动机冷却剂。轴承壳体110设有吊耳112,以便于处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这由于轴承壳体110的上侧的可用空间(在现有技术系统中,其由流体连接件占据)而是可能的。吊耳112可以是永久性结构,或者被设置为暂时插入到轴承壳体110的螺纹孔中的拧入环耳(screwed in eye)。吊耳112也可以设置为被布置在轴承壳体110、涡轮机壳体104b和/或压缩机壳体106b处的一个或多个结构。
图9中示出了致动器300的又一个实施例,其中致动器300布置在轴承壳体110的与发动机结构体200相反的一侧。因此,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布置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和致动器300之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可以将致动器300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而不是轴承壳体110。致动器300可以构造为直接从发动机结构体200接收冷却剂。
如图8中可见,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二附接装置220可以是通孔(由虚线表示),由此,在气缸体22中可以设置有螺纹孔道,用于接收通过轴承壳体110的开口122插入的螺钉或螺柱。
就目前为止的所有实施例而言,可能希望将第一附接装置210(即用于将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附接到气缸体22的装置)设置在一预定位置处:一旦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该预定位置就将被隐藏。因此,在不从发动机结构体200拆卸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情况下,将不可能达到第一附接装置210。
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讨论了流体端口的不同构造,这些流体端口用于提供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流体连接。除此之外,发动机结构体200还可以提供气缸体22或车辆的其它部分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之间的电连接。这样的电连接可包括用于传输信号的线缆,所述信号例如是涡轮速度传感器信号、致动器信号、和/或与相关联的电排气门的操作有关的信号。电连接还可以包括电力线缆,例如用于将电力传输到速度传感器、致动器和/或排气门。电连接可以直接与气缸体22接合,或经由布置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侧面上的触点与气缸体22接合。
图10-15中示出了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气缸体22的构造的实施例。从图10a开始,气缸体22具有两个支承平台22:1、22:2,每个支承平台22:1、22:2形成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平面支承表面。上支承平台22:1具有两个开口22:11、22:12,这两个开口22:11、22:12分别形成冷却剂入口端口22:11和冷却剂出口端口22:12。因此,两个开口22:11、22:12允许诸如水的冷却剂流体从气缸体22流到发动机结构体200,并且从发动机结构体200流回到气缸体22。
此外,上支承平台22:1具有用于接收螺钉124的螺纹孔道22:13;螺钉124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紧固到气缸体22。上支承平台22:1还具有至少一个凹部22:14,以用于接收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引导销212。因此,当引导销212被凹部22:14接收时,实现了发动机结构体200相对于上支承平台22:1的精确定位。
下支承平台22:2分别具有两个开口22:21、22:22,这两个开口22:21、22:22分别形成润滑剂入口端口22:21和润滑剂出口端口22:22。因此,两个开口22:21、22:22允许诸如油的润滑剂流体从气缸体22流到发动机结构体200以及从发动机结构体200流回到气缸体22。
此外,下支承平台22:2具有用于接收螺钉124的螺纹孔道22:23;螺钉124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紧固到气缸体22。下支承平台22:2还具有用于接收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引导销212的至少一个凹部22:24。因此,在引导销212被凹部22:24、22:14接收时,实现了发动机结构体200相对于气缸体22的精确定位。下支承平台22:2还具有附加的螺纹孔道22:25,用于接收将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气缸体22的螺钉2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导销212可以被提供为围绕用于接收螺钉的孔道布置的套筒。
当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安装到气缸体22时,首先通过将发动机结构体200定位成使得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销212被气缸体22的凹部22:14、22:24接收,而使发动机结构体200与气缸体22对齐。之后,紧固螺钉211,使得发动机结构体200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到气缸体22。在这个阶段,气缸体22的流体端口22:11、22:12、22:21、22:22与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相应的流体端口对齐。使用根据本文描述的连接块200能够将气缸体的非平面表面22桥接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的优选平坦表面。
在图13中更好地示出,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后侧、即面向气缸体22的一侧具有用于与气缸体22的冷却剂端口22:11对齐的冷却剂入口240。另外还设有冷却剂出口246,用于将冷却剂经由冷却剂端口22:12返回到气缸体22。
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后侧还包括:用于与气缸体22的润滑剂端口22:21对齐的润滑剂入口250;以及用于与气缸体22的润滑剂端口22:22对齐的润滑剂出口256。
发动机结构体200还具有:两个通孔220,用于将螺钉124引导到气缸体22的螺纹孔道22:13、22:23中;以及如上所述的销212。
现在回到图10a,冷却剂入口240形成冷却剂流体供应通道240:1的一部分,冷却剂流体供应通道240:1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内以弯曲方式或曲线地延伸,并且终止于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一侧上的冷却剂出口242。以类似的方式,冷却剂出口246形成冷却剂流体返回通道246:1的一部分,冷却剂流体返回通道246:1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内从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一侧上的冷却剂入口244开始以弯曲方式或曲线地延伸。因此,冷却剂流体供应通道240:1提供从气缸体22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冷却剂流,而冷却剂流体返回通道246:1提供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回到气缸体22的冷却剂流。
润滑剂入口250形成润滑剂流体供应通道250:1的一部分,该润滑剂流体供应通道250:1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内以弯曲方式或曲线地延伸,并且终止于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一侧上的润滑剂出口252。以类似的方式,润滑剂出口256形成润滑剂流体返回通道256:1的一部分,该润滑剂返回通道256:1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内从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一侧上的润滑剂入口254开始以弯曲方式或曲线地延伸。因此,润滑剂流体供应通道250:1提供从气缸体22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润滑剂流,同时润滑剂流体返回通道256:1提供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回到气缸体22的润滑剂流。
通过使用具有曲线地或以弯曲方式延伸的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发动机结构体200提供了用于在不使用外部流体软管的情况下将各种类型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配合到气缸体22的极其有效的适配器。特别地,气缸体22可以允许在特定位置处的流体端口,而涡轮增压器单元通常也需要在预定位置处的流体端口。由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流体端口通常不与气缸体22的流体端口配合,因此先前需要在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和气缸体22之间布置软管。然而,通过提供曲线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发动机结构体200在实际中将允许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流体端口与气缸体22的流体端口准确对齐。
图10b示出了发动机结构体200与轴承壳体110一体形成的实施例。图10c示出了发动机结构体200与气缸体22一体形成的实施例。
在图11和图12示出了一个例子,其中图11示出了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润滑通道250:1、256:1。如图11中可见,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具有在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中央处延伸的润滑供应通道150:1。润滑供应通道150:1的入口150相对于气缸体22的润滑出口端口22:21移位,然而润滑流体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准确流入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润滑供应通道150:1。此外,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润滑出口156相对于气缸体22的润滑入口端口22:22移位,然而润滑流体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准确流入气缸体22的润滑入口端口22:22。
这同样适用于冷却剂流。如图12中特别地示出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具有在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下部延伸的冷却剂供应通道140:1。冷却剂供应通道140:1的入口140相对于气缸体22的冷却剂出口端口22:11移位,然而,冷却剂流体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准确流入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冷却剂供应通道140:1。此外,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冷却剂出口146相对于气缸体22的冷却剂入口端口22:12移位,然而冷却剂流体经由发动机结构体200准确流入气缸体22的冷却剂入口端口22:12。
图13中示出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流体端口140、146、150、156相对于气缸体22的流体端口22:11、22:12、22:21、22:22的位置的相应位置,然而,气缸体22的流体端口由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相应的流体端口240、246、250、256表示。
图14a中进一步示出了发动机结构体200。如可以看出的,所有的流体通道(即在端口240、242之间延伸的冷却流体供应通道、在端口244、246之间延伸的冷却流体返回通道、在端口250、252之间延伸的润滑流体供应通道以及在端口254、256之间延伸的润滑流体返回通道)是弯曲的或曲线的。这意味着这些流体通道不是简单的通孔,而是实际上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高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延伸。
图14b示出了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另一个实施例。在此,所有流体通道,即在端口240和242之间延伸的冷却剂流体供应通道、在端口244和246之间延伸的冷却剂流体返回通道、在端口250和252之间延伸的润滑流体供应通道以及在端口254和256之间延伸的润滑流体返回通道是弯曲的或曲线的。这意味着流体通道不是简单的通孔,而是实际上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高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延伸。然而,流体端口246不是设置在面向气缸体22的表面上,而是布置成从与气缸体22接触的表面不同的表面延伸的管。应当认识到,对接接合件(banjo fitting)的使用不仅可以用于冷却剂返回,而且可以用于发动机结构体200和气缸体22之间的任何流体连接。
转向图15,进一步示出了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的弯曲方式。因此,以弯曲方式延伸的流体通道应该被解释为如下的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的两个端口的横截面的位置不同,其中流体通道在这两个端口之间延伸。换句话说,相对其中一个端口的中心轴线的法线不同于从另一个端口的中心轴线的法线。
如果需要更换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则将需要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从发动机结构体200拆卸下来。为了便于该过程,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具有一些特定的优点。首先回到图10,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具有布置在轴承壳体110内的冷却剂套160。冷却剂套160形成冷却剂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封闭空间。冷却剂流体从冷却剂流体入口端口140进入冷却剂套160,并且在冷却剂流体出口端口146处离开冷却剂套160。当车辆静止而其发动机关闭时,在冷却剂套160以及在发动机结构体200中将存在冷却剂流体。因此,在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中设置有排放塞170。排放塞170布置在冷却套160的下部,使得当移除(或部分打开)排放塞170时,存在于冷却套160内部以及发动机结构体200内部的冷却剂流体将被排出。优选地,在从发动机结构体200拆卸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之前执行排放塞170的打开。
在图10中,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冷却剂流体端口242、244设有管260,用于在从发动机结构体200拆卸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期间,防止冷却剂流体逸入润滑流体通道250:1、256:1中。为了确保在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完全从发动机结构体200移除之前没有冷却剂流体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流出,轴承壳体110的冷却剂流体端口140、146设有用于在管260上密封的装置148。每个密封装置148可以设置为围绕相关联的管260的O形环,或者设置为端口140、146的尺寸的紧配合构造以用于防止冷却剂流体的泄漏。
再次回到图13,轴承壳体110的后侧、即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面向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一侧具有环绕用于接收螺钉124的通孔122的沉陷区域或凹陷180。凹陷180被设置用于减小轴承壳体110的重量,但更重要的是将紧固螺钉124时所施加的力分配到轴承壳体110的外周。因此,凹陷180从轴承壳体110的外部朝向通孔122延伸,但在即将到达通孔122之前终止,使得在通孔122周围形成支承表面。在该特定实施例中,所述支承表面是圆形的,然而也可以使用其它形状,例如矩形等。在紧固螺钉124的过程中,一定量的力将被施加到围绕通孔122的支承表面,而剩余力将被施加到轴承壳体110的外部。优选地,每个凹陷180围绕整个通孔122。然而,在替代实施例中,凹陷180仅包围通孔122的一部分,而布置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将与轴承壳体100接触的表面上的相应凹陷被设计成使得这两个凹陷形成围绕整个通孔122的联合凹陷。凹陷180优选被相对于框架或轴承壳体110的外部设定尺寸,以减小通孔122处的应力,同时向外分配负载以便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将被刚性地附接。
围绕通孔122提供凹陷180具有进一步的优点,即:仅使用两个螺钉/螺栓就可以实现足够刚性的附接。这一事实提供了额外的优点,即发动机结构体200可以相对较窄,从而减少了轴承壳体110内部的涡轮轴的所需长度。因此,可以简化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中的旋转部件的轴颈支承,并且将减小重量。除此之外,也简化了封装。
因此,本公开呈现了发动机结构体200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附接到气缸体22的使用。如上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可以是单独的部件,或者是与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成一体,或者与气缸体22成一体。在发动机结构体200是单独的部件的第一种情况下,凹陷180可设置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一个或两个端面上,即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轴承壳体110的一侧和/或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气缸体22的一侧。在发动机结构体200与轴承壳体110成一体或与气缸体22成一体的其它情况下,凹陷180设置在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待连接的一侧上。
在上述替代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凹陷可以形成在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气缸体22的接口的两个接触表面上。因此,所述凹陷可以由在发动机结构体22的面向气缸体22的一侧上的局部凹陷和气缸体22上的相关联的局部凹陷共同形成。类似的构造适用于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轴承壳体110的一侧和轴承壳体110本身。这些共同形成的凹陷也可以通过气缸体22上的、发动机结构体200上的和/或轴承壳体上的完全环绕的凹陷来提供。
现在转向图16a-16c,将描述根据各种实施例的方法。从图16a开始,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附接到气缸体22的方法400包括将发动机结构体200连接到气缸体22的第一步骤402。这优选通过如下方式来执行:可选地将发动机结构体200例如通过销/凹部而与气缸体22对齐,并且紧固一个或多个螺钉以将发动机结构体200压向气缸体22。此外,可以提供附加的步骤404,其包括:将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流体端口与相关联的流体供应连接,所述流体端口例如是冷却剂入口、冷却剂出口、润滑剂入口、润滑剂出口;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垫圈、O形环等来密封所述流体端口。执行随后的步骤406,其中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被牢固地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可以通过在轴承壳体110和发动机结构体200之间提供垫圈或O形环来改进步骤406。如上所述,轴承壳体110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牢固地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装置的一部分,使得轴承壳体110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与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相应的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对齐。方法400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气缸体22和发动机结构体200之间提供电连接,和/或在发动机结构体200和轴承壳体110之间提供电连接。该电连接可以在步骤402和/或步骤406期间自动建立。
图16b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方法400'。方法400'被执行以从气缸体22移除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包括轴承壳体110,所述轴承壳体110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使得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与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的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对齐。该方法包括单个步骤402':从发动机结构体200移除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而不将发动机结构体200从气缸体22。发动机结构体200被布置成远离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排气入口102。
图16c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另一方法400”。方法400”被执行用于更换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并且包括第一步骤402”,即方法400'的步骤402”:从发动机结构体200移除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而不将发动机结构体200从发动机气缸体22移除。此后,执行随后的步骤404”,其中,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被牢固地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如前所述,轴承壳体110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牢固地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装置的一部分,使得轴承壳体110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与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相应的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对齐。
经由远离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排气入口102布置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附接到气缸体22的总体构思提供了多个优点。例如,这样的组件就振动而言将更加强固,并且在可变截面涡轮机的情况下,将降低叶片上紧的风险。当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重量不由涡轮机壳体104b支承,而是由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轴承壳体110支承时,这样的组件还将提供对叶端间隙(tip clearance)的更好控制。此外,这样的组件也允许相关联的排气歧管42的新型设计,因为这些部件可以由除了重量轻之外还能够承受更高温度的更薄材料制成。
一个特别的优点涉及到管的布线。需要多个管以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与例如冷却剂供应和润滑剂供应相连接。代替于需要将这些管道直接连接到轴承壳体110,这些部件替代地连接到发动机结构体200。因此,当更换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时,管道将不会移除。这个特定的优点在上述的图14a和14b中最好地说明。由于发动机结构体200能够以许多不同方式构造成,所以它允许管布线方面的很大灵活性。对于参照图7b描述的其中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至少一些流体端口与气缸体22的相应端口直接连接的实施例,管的布线将更加简单。对于根据以上描述的电连接器,也具有相同的优点。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发动机结构体200的使用对于为不同的涡轮增压器单元提供公共接口会是有利的。例如,气缸体可以以非常少量的构造制造,而不同的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数量明显更高。对于气缸体允许到向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润滑剂供应以及冷却剂供应的情况,可以选择提供气缸体和涡轮增压器单元之间的流体通道的特定的发动机结构体。然而,如果所选择的涡轮增压器单元没有被构造成允许冷却,则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发动机结构体,对于该发动机结构体,水端口被遮蔽或阻断。因此,该发动机结构体可以提供润滑剂通道,同时为气缸体的冷却剂端口提供盖子。由于这一原因,少数量的不同的发动机结构体可以提供用于将大数量的不同的涡轮增压器单元连接到较少数量的气缸体的、所需数量的接口。
以上描述包括不同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涉及将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轴承壳体经由发动机结构体附接到气缸体。发动机结构体形成用于轴承壳体/气缸体的接口的适配器,该发动机结构体可以是单独的部件或者可以与轴承壳体或气缸体成一体。对于其中发动机结构体是单独部件的实施例,已经描述了将发动机结构体附接到气缸体并且此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安装到发动机结构体。然而也可能的是,提供附接装置,使得发动机结构体最初安装到轴承壳体,并且使得发动机结构体/轴承壳体组件随后安装到气缸体。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和在附图中例示的实施例;而是,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做出许多改变和修改。

Claims (88)

1.一种发动机结构体(200),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连接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适配器,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一组附接装置(220),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20)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所述气缸体(22),使得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位于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和所述气缸体(2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至少一个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一表面(202)以弯曲方式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二表面(2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所述第一表面(202)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气缸体(22)上,和/或所述第二表面(204)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所述第一表面(202)布置在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二表面布置在第二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一表面(202)以弯曲方式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二表面(204)的至少一个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其中所述第二表面(202、204)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上或支承在所述气缸体(22)上,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不同于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气缸体(22)上的表面(202)并且不同于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上的表面(204)。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20)包括用于与紧固件接合并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表面延伸的至少一个孔道(220),并且其中所述孔道(220)是用于允许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气缸体(22)或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相应的孔道接合的通孔,或者是用于允许所述紧固件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或将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固定到所述气缸体(22)的螺纹孔道。
6.一种发动机结构体(200),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形成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连接到内燃机的气缸体(22)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一组附接装置(220),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20)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附接到所述气缸体(22),使得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位于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与所述气缸体(22)之间,并且使得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形成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的一部分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244、254)和/或流体出口(242、252)与所述轴承壳体(110)或所述气缸体(22)的相应的流体入口(140、150)和/或流体出口(146、156)对齐,所述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一表面(202)以弯曲方式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二表面(204)。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所述第一表面(202)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气缸体(22)上,和/或所述第二表面(204)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所述第一表面(202)布置在第一平面内,所述第二表面布置在第二平面内,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一表面(202)以弯曲方式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第二表面(204)的至少一个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其中所述第二表面(204)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上,并且所述第一表面不同于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气缸体(22)上的表面(202)。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与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轴承壳体(110)一体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与所述气缸体(22)一体地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能够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到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以及所述气缸体(2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附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一组附接装置(21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其中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附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20)包括至少一个孔道(220),所述至少一个孔道用于与紧固件接合并且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表面延伸,使得当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被紧固到所述气缸体(22)时,所述孔道(220)是能达到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包括:用于与所述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的冷却剂入口和润滑剂入口对齐的冷却剂出口(242)和/或润滑剂出口(252);和/或用于与所述轴承壳体(110)的相应的冷却剂出口和润滑剂出口对齐的冷却剂入口(244)和/或润滑剂入口(254)。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包括:用于与所述气缸体(22)的相应的冷却剂入口和润滑剂入口对齐的冷却剂出口(246)和/或润滑剂出口(256);和/或用于与所述气缸体(22)的相应的冷却剂出口和润滑剂出口对齐的冷却剂入口(242)和/或润滑剂入口(252)。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出口(242、246、252、256)和/或流体入口(240、244、250、254)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延伸出的管(260)。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入口(250、254)或流体出口(252、256)包括坝状件(258)。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上的所述第二表面(204)设有分隔器装置,所述分隔器装置用于在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拆卸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期间防止冷却剂流体与润滑流体混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分隔器装置被设置为从所述表面(204)的上部延伸到所述表面(204)的下部的突脊,由此,所述润滑剂端口252、254)布置在所述分隔器的一个横向侧上,而所述冷却剂端口(242、244)布置在所述分隔器的另一个横向侧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分隔器装置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为所述第二表面(204)提供V形轮廓,使得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厚度在特定线上最大,由此,所述润滑剂端口(252、254)布置在所述特定线的一个横向侧上,而所述冷却剂端口(242、244)布置在所述特定线的另一个横向侧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被构造为支承在所述气缸体(22)上的所述第一表面(202)设有分隔器装置,所述分隔器装置用于在从所述气缸体(222)拆卸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期间防止冷却剂流体与润滑流体混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分隔器装置被设置为从所述表面(202)的上部延伸到所述表面(202)的下部的突脊,由此,所述润滑剂端口250、256)布置在所述分隔器的一个横向侧上,而所述冷却剂端口(240、246)布置在所述分隔器的另一个横向侧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分隔器装置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为所述第一表面(202)提供V形轮廓,使得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厚度在特定线上最大,由此,所述润滑剂端口(250、256)布置在所述特定线的一个横向侧上,而所述冷却剂端口(240、246)布置在所述特定线的另一个横向侧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5-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还包括具有润滑剂入口(250)和/或冷却剂入口(240)的附加的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使得所述附加的流体通道(240:1、246:1、250:1、256:1)形成从冷却剂供应部到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冷却剂通道,和/或从润滑剂供应部到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润滑剂通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冷却剂入口(240)形成所述气缸体(22)的冷却剂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之间的开放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冷却剂入口(240)被关闭,使得所述冷却剂入口(240)形成所述气缸体(22)的冷却剂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之间的阻断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润滑剂入口(250)形成所述气缸体(22)的润滑剂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之间的开放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5-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润滑剂入口(250)被关闭,使得所述润滑剂入口(250)形成所述气缸体(22)的润滑剂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之间的阻断连接。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2)连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20)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轴承壳体(110)和/或所述气缸体(22)的相应的引导凹部或引导销配合接合的至少一个引导销或引导凹部(222)。
3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附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10)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气缸体(22)的相应的引导凹部或引导销配合接合的至少一个引导销或引导凹部(212)。
3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在被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时覆盖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附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10)。
3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在被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时不覆盖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附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10)。
3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还包括支承件(230),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能够在安装期间支承在所述支承件(230)上。
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还包括以可释放的方式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致动器(300)。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致动器(300)被构造为直接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或从相关联的轴承壳体(110)接收冷却剂,并且使冷却剂直接返回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或所述相关联的轴承壳体(110)。
37.根据权利要求34或35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致动器(300)设有用于从所述致动器(300)排放流体的塞(310)。
3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被构造为在所述气缸体(22)和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220)之间提供电连接。
3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连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20)包括至少一个通孔(220),所述至少一个通孔(220)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所述气缸体(22)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220)的凹陷。
4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连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20)包括至少一个通孔(220),所述至少一个通孔(220)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前侧,并且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220)的凹陷。
4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用于将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牢固地附接到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一组附接装置(210)包括至少一个通孔(210),所述至少一个通孔(210)延伸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面向所述气缸体(22)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210)的凹陷。
42.根据权利要求38-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外部朝向所述通孔(210、220)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210、220)和所述凹陷之间形成支承面。
43.根据权利要求38-4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凹陷围绕所述通孔(210、220)。
44.根据权利要求38-4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其中所述凹陷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210、220),并且其中所述凹陷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所述凹陷和所述接触表面的所述凹陷形成围绕整个所述通孔(210、220)的联合凹陷。
45.一种涡轮增压器单元(200),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200)包括轴承壳体(110),所述轴承壳体(110)具有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根据权利要求1-4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装置(120)。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200),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与所述轴承壳体(110)一体形成。
47.一种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包括轴承壳体(110),所述轴承壳体具有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根据权利要求1-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装置(12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壳体(110)包括用于从所述轴承壳体(110)以及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排放冷却剂流体的至少一个塞(170),并且其中所述塞(170)与所述轴承壳体(110)的冷却剂套(160)流体连通。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冷却剂套(160)具有用于允许冷却剂流体进入及离开所述冷却剂套(160)的两个流体端口(140、146),其中所述流体端口(140、146)中的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轴承壳体(110)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端面上。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冷却剂套(160)具有用于允许冷却剂流体进入及离开所述冷却剂套(160)的两个流体端口(140、146),其中所述流体端口(140、146)中的每一个均设置在所述轴承壳体(110)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端面上。
50.根据权利要求46-4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还设有至少一个润滑流体端口(150、156),所述至少一个润滑流体端口在竖直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冷却剂流体端口(140、146)中的至少一个冷却剂流体端口下方。
51.根据权利要求46-4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包括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相应的流体端口(242、244)对齐的至少一个流体端口(140、146),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的所述流体端口(140、146)被构造为密封在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所述流体端口(242、244)延伸出的管(260)上。
52.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包括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相应的流体端口(242、244)对齐的附加的流体端口(140、146),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的所述流体端口(140、146)被构造为密封在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所述流体端口(242、244)延伸出的管(260)上。
53.根据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的所述流体端口(140、146)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形成密封装置的O形环(148)。
54.根据权利要求50-5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的所述流体端口(140、146)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形成密封装置的紧配合构造(148)。
55.根据权利要求46-5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所述装置(120)包括至少一个通孔(122),所述至少一个通孔(122)延伸到所述轴承壳体(110)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或所述气缸体(22)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一个通孔(122)的凹陷(180)。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180)从所述轴承壳体(110)的外部朝向所述通孔(122)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122)和所述凹陷(180)之间形成支承面。
57.根据权利要求54-5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凹陷(180)围绕所述通孔(122)。
58.根据权利要求54-5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凹陷(180)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122),并且其中所述凹陷(180)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所述凹陷(180)和所述接触表面的所述凹陷形成围绕整个所述通孔(122)的联合凹陷。
59.一种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包括轴承壳体(110),所述轴承壳体具有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根据权利要求1-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装置(120),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壳体(110)包括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相应的流体端口(242、244)对齐的至少一个流体端口(140、146),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的所述流体端口(140、146)被构造为密封在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所述流体端口(242、244)延伸出的管(260)上。
60.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包括用于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相应的流体端口(242、244)对齐的附加的流体端口(140、146),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的所述流体端口(140、146)被构造为密封在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所述流体端口(242、244)延伸出的管(260)上。
61.根据权利要求58或59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的所述流体端口(140、146)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形成密封装置的O形环(148)。
62.根据权利要求58-6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的所述流体端口(140、146)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形成密封装置的紧配合构造(148)。
63.根据权利要求58-6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所述装置(120)包括至少一个通孔(122),所述至少一个通孔(122)延伸到所述轴承壳体(110)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一个通孔(122)的凹陷(180)。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180)从所述轴承壳体(110)的外部朝向所述通孔(122)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122)和所述凹陷(180)之间形成支承面。
65.根据权利要求62-6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凹陷(180)围绕所述通孔(122)。
66.根据权利要求62-6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凹陷(180)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122),并且其中所述凹陷(180)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所述凹陷(180)和所述接触表面的所述凹陷形成围绕整个所述通孔(122)的联合凹陷。
67.一种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包括轴承壳体(110),所述轴承壳体具有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根据权利要求1-4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装置(120),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紧固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的所述装置(120)包括至少一个通孔(122),所述至少一个通孔(122)延伸到所述轴承壳体(110)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或所述气缸体(22)的后侧,并且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一个通孔(122)的凹陷(180)。
68.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180)从所述轴承壳体(110)的外部朝向所述通孔(122)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122)和所述凹陷(180)之间形成支承面。
69.根据权利要求66-6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凹陷(180)围绕所述通孔(122)。
70.根据权利要求66-6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凹陷(180)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122),并且其中所述凹陷(180)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所述凹陷(180)和所述接触表面的所述凹陷形成围绕整个所述通孔(122)的联合凹陷。
71.根据权利要求46-6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设有分隔器装置,所述分隔器装置用于在从所述气缸体(22)拆卸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期间防止冷却剂流体与润滑流体混合。
72.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分隔器装置被设置为从所述轴承壳体(110)的上部延伸到所述轴承壳体(110)的下部的凹入式凹槽,由此,所述润滑剂端口(150、156)布置在所述分隔器的一个横向侧上,而所述冷却剂端口(140、146)布置在所述分隔器的另一个横向侧上。
73.根据权利要求70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分隔器装置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的:为所述轴承壳体(110)提供V形轮廓,使得所述轴承壳体(110)的厚度在特定线上最大,由此,所述润滑剂端口(150、156)布置在所述特定线的一个横向侧上,而所述冷却剂端口(150、156)布置在所述特定线的另一个横向侧上。
74.根据权利要求46-7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还包括以可释放的方式附接到所述轴承壳体(110)的致动器(300)。
75.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致动器(300)被构造为直接从所述轴承壳体(110)或从相关联的发动机结构体(200)接收冷却剂,并且使冷却剂直接返回到所述轴承壳体(110)或所述相关联的发动机结构体(200)。
76.根据权利要求73或74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致动器(300)设有排放塞(310)。
77.根据权利要求46-7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其中所述轴承壳体(110)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的中央处的吊耳(112)。
78.一种用于内燃机的排气系统(40),所述排气系统(40)包括根据权利要求46-7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涡轮增压器单元(100)和根据权利要求1-4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100)附接到所述内燃机(10)的气缸体(22)。
79.一种内燃机(10),所述内燃机(10)包括气缸体(22)和根据权利要求1-4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200)。
80.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内燃机(10),其中所述气缸体(22)具有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经由根据权利要求1-4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结构体紧固到所述气缸体(22)的装置(22:13、22:23),其中所述装置(22:13、22:23)包括至少一个通孔(22:13、22:23),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从所述气缸体(22)的面向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的前侧延伸,并且其中所述气缸体(22)包括至少部分地围绕一个通孔(22:13、22:23)的凹陷。
81.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内燃机(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凹陷从所述气缸体(22)的外部朝向所述通孔(22:13、22:23)延伸,使得在所述通孔(22:13,22:23)和所述凹陷之间形成支承面。
82.根据权利要求79或80所述的内燃机(10),其中所述凹陷围绕所述通孔(22:13、22:23)。
83.根据权利要求79或80所述的内燃机(10),其中所述凹陷部分地围绕所述通孔(22:13、22:23),并且其中所述凹陷被设定尺寸以与接触所述气缸体(22)的表面的接触表面的相应凹陷对齐,使得所述气缸体(22)的所述凹陷和所述接触表面的所述凹陷形成围绕整个所述通孔(22:13、22:23)的联合凹陷。
84.根据权利要求78所述的内燃机(10),其中所述发动机结构体(200)与所述气缸体(22)一体地形成。
85.一种车辆(1),所述车辆(1)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8-8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10)。
86.一种用于将涡轮增压器单元附接到气缸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发动机结构体附接到气缸体,
在所述发动机结构体和轴承壳体之间和/或在所述发动机结构体和所述气缸体之间提供至少一个垫圈或O形环,以及
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轴承壳体牢固地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由此,所述轴承壳体形成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牢固地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装置的一部分,使得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相应的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对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结构体中以弯曲方式延伸的流体通道的一部分。
87.一种用于从气缸体移除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方法,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包括轴承壳体,所述轴承壳体附接到发动机结构体并通过在所述发动机结构体和所述轴承壳体之间和/或在所述发动机结构体和所述气缸体之间的至少一个垫圈或O形环而被密封,使得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至少一个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与所述轴承壳体的相应的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对齐,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结构体中以弯曲方式延伸的流体通道的一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移除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而不将所述发动机结构体从所述气缸体移除。
88.一种用于更换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方法,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移除涡轮增压器单元的步骤和以下步骤:
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的轴承壳体牢固地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由此,所述轴承壳体形成用于将所述涡轮增压器单元牢固地附接到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装置的一部分,使得所述轴承壳体的至少一个流体入口和/或流体出口与所述发动机结构体的相应的流体出口和/或流体入口对齐。
CN201580081426.7A 2014-07-04 2015-12-22 涡轮增压器单元 Active CN1077355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4/001845 WO2016000732A1 (en) 2014-07-04 2014-07-04 A turbocharger unit
PCT/EP2015/065148 WO2016001381A1 (en) 2014-07-04 2015-07-02 A turbocharger unit
EPPCT/EP2015/065148 2015-07-02
PCT/EP2015/081014 WO2017001029A1 (en) 2015-07-02 2015-12-22 A turbocharger unit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5556A true CN107735556A (zh) 2018-02-23
CN107735556B CN107735556B (zh) 2021-06-15

Family

ID=51177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1426.7A Active CN107735556B (zh) 2014-07-04 2015-12-22 涡轮增压器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4269B2 (zh)
JP (1) JP6795526B2 (zh)
CN (1) CN107735556B (zh)
WO (2) WO20160007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06306B4 (de) 2016-04-06 2023-08-1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aufgeladenen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17201293B4 (de) * 2017-01-27 2019-01-3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Turbolader für eine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JP6437597B1 (ja) * 2017-06-16 2018-12-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US10920614B1 (en) * 2019-11-04 2021-02-16 Turbonetics Holdings, Inc. Systems for a water-cooled center housing for a turbocharger
USD960201S1 (en) 2020-06-16 2022-08-09 Powerhouse Engine Solutions Switzerland IP Holding GmbH Turbocharger pedestal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2604A (en) * 1993-01-27 1995-02-28 Wartsila Diesel International Ltd Oy Support and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 turbocharger
US20040168441A1 (en) * 2002-12-12 2004-09-02 Renault S.A.S. Supercharger arrangements for engine assemblies
EP2042706A2 (de) * 2007-09-28 2009-04-01 Audi AG Turboladeranordnung
US20090184229A1 (en) * 2008-01-18 2009-07-23 Caterpillar Inc. Isolation mounting apparatus
CN104204448A (zh) * 2012-03-21 2014-12-10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涡轮增压器芯座和发动机气缸盖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0124A (en) * 1966-11-01 1971-02-02 Emric Bergere Rivet fastener
JPH0137133Y2 (zh) 1985-07-17 1989-11-09
DE3532695C1 (de) * 1985-09-13 1986-11-27 Audi AG, 8070 Ingolstadt Abgasturbolader fuer eine Fahrzeug-Brennkraftmaschine
JPH0627806Y2 (ja) 1988-10-29 1994-07-27 マツダ株式会社 機械式過給機の潤滑構造
JP3126460B2 (ja) 1992-02-03 2001-01-22 マツダ株式会社 V型エンジンの回転式過給機取付構造
US5261237A (en) * 1992-11-30 1993-11-16 Benson Steven R Oil drain and turbo assembly support
JPH09329266A (ja) 1996-04-09 1997-12-22 Ckd Corp 部材間のシール構造
US6499884B1 (en) * 2000-09-29 2002-12-31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Bearing/seal member/assembly and mounting
US6478553B1 (en) * 2001-04-24 2002-11-1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igh thrust turbocharger rotor with ball bearings
DE10129916A1 (de) 2001-06-21 2003-01-02 Porsche Ag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Abgasturboladers an einem Abgaskrümmer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S20070047605A1 (en) 2005-08-26 2007-03-01 Edward Barkan Laser power control arrangements in electro-optical readers
EP1985439A1 (de) * 2007-04-24 2008-10-29 Reinz-Dichtungs-Gmbh Hitzeschild
JP2008274904A (ja) 2007-05-07 2008-11-13 Toyota Motor Corp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の取付構造
GB0710670D0 (en) * 2007-06-05 2007-07-11 Cummins Turbo Tech Ltd Turbocharger
US8209983B2 (en) * 2008-06-25 2012-07-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rbocharger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reduced footprint turbocharger mounting pedestal
JP5122418B2 (ja) 2008-10-28 2013-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JP5009271B2 (ja) 2008-11-25 2012-08-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
US20130004291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Williams International Co., L.L.C. Turbomachine Fluid-Conduit Housing Coupling System and Method
IT1400446B1 (it) * 2010-06-11 2013-05-31 C R F Società Consortile Per Azioni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sovralimentato
ES2706421T3 (es) * 2011-07-04 2019-03-28 Iveco Spa Supercargador para un vehículo industrial con características de conexión mejoradas al circuito de refrigeración y el vehículo industrial que comprende tal supercargador
GB2494144A (en) * 2011-08-30 2013-03-06 Gm Global Tech Operations Inc Turbocharger to exhaust manifold connection
US9206733B2 (en) * 2013-06-28 2015-12-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urbocharger assembly with direct-mounted bearing housing
JP2017509833A (ja) 2013-12-13 2017-04-06 アーベー ボルボ ペンタAktie Bolaget Volvo Penta 内燃機関の締結構造、方法及び要素
US9777747B2 (en) * 2015-03-09 2017-10-03 Caterpillar Inc. Turbocharger with dual-use mounting holes
WO2016146152A1 (en) * 2015-03-13 2016-09-22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An engine arrangement
JP6220803B2 (ja) * 2015-03-18 2017-10-2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2604A (en) * 1993-01-27 1995-02-28 Wartsila Diesel International Ltd Oy Support and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 turbocharger
US20040168441A1 (en) * 2002-12-12 2004-09-02 Renault S.A.S. Supercharger arrangements for engine assemblies
EP2042706A2 (de) * 2007-09-28 2009-04-01 Audi AG Turboladeranordnung
US20090184229A1 (en) * 2008-01-18 2009-07-23 Caterpillar Inc. Isolation mounting apparatus
CN104204448A (zh) * 2012-03-21 2014-12-10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涡轮增压器芯座和发动机气缸盖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95526B2 (ja) 2020-12-02
US10794269B2 (en) 2020-10-06
WO2016001381A1 (en) 2016-01-07
WO2016000732A1 (en) 2016-01-07
CN107735556B (zh) 2021-06-15
JP2018519472A (ja) 2018-07-19
US20180163620A1 (en)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5556A (zh) 涡轮增压器单元
CN100557209C (zh) 带电动机的增压机
KR101868111B1 (ko) 캐리어 하우징 및 내연 기관
US20180128160A1 (en) Device built into a cylinder head for controlling amount of air fed into the intake of a turbocharg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using such a device
CN104712422B (zh) 涡轮增压器中心壳体
US9163641B2 (en) Turbocharger support housing having improved drainage
CN102265010A (zh) 活塞式发动机冷却组件
US9103231B2 (en) Bearing support for a turbocharger
US9127690B2 (en) Turbocharger support housing having alignment features
US20210010412A1 (en) Oil supply system for integrated turbocharger
US10301982B2 (en) Engine lubrication structure and motorcycle
US20150034029A1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having at least one cylinder
CN110088446B (zh) 用于内燃机的涡轮增压器
CN202611779U (zh) 双密封环双油腔涡轮增压器中间体结构
CN104040122B (zh) 用于阀座的冷却装置
EP3317502B1 (en) A turbocharger unit
KR20140139532A (ko) 내연 기관용 차지 공기 안내 요소
US10253693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manifold
CN107407199B (zh) 发动机设备
US20230032347A1 (en) Cylinder head with integrated turbocharger
CN201273199Y (zh) 一种发动机正时罩盖
CN103485855A (zh) 发动机机油润滑系统
WO2021115446A1 (zh) 全地形车及其发动机
Obländer et al. The Turbocharged Five-Cylinder Diesel Engine for the Mercedes-Benz 300 SD
CN104819030A (zh) 通用汽油机压力润滑系统及其汽油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