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4031B - 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4031B
CN107734031B CN201710957289.XA CN201710957289A CN107734031B CN 107734031 B CN107734031 B CN 107734031B CN 201710957289 A CN201710957289 A CN 201710957289A CN 107734031 B CN107734031 B CN 1077340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book
user terminal
user
interactive
ident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572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4031A (zh
Inventor
桂进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95728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4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4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4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5/00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 G06F15/02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manually operated with input through keyboard and computation using a built-in program, e.g. pocket calculators
    • G06F15/025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manually operated with input through keyboard and computation using a built-in program, e.g. pocket calculators adapted to a specific application
    • G06F15/0291Digital computers in general;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in general manually operated with input through keyboard and computation using a built-in program, e.g. pocket calculators adapted to a specific application for reading, e.g. e-boo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该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查找至少一个与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将该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接收该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交互请求,该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将该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第一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阅读同一本电子书或同一类电子书的用户关联起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很重要途径,也是人类沉淀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在线或离线阅读电子书已经成为人们读书的主要方式之一。因而,在移动终端上涌现了大量的阅读器软件,用户可以将个人电子书籍导入到移动终端随身阅读。
当前,相关技术中每个电子书阅读者只阅读各自下载的电子书,每个阅读者均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如果阅读者在阅读某一电子书的过程中,阅读到某一段落或某一场景,存在疑惑时,只能通过线下与好友交流,或者需要单独上相关论坛通过发帖的方式来寻求答案。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电子书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疑问时,针对线下与好友交流的方式,存在可交流人员具有局限性的问题,针对发帖与网友交流的方式,存在提问操作繁琐、无法准确定位交流人群的问题,无法使得阅读者快速地与阅读同一电子书的其他阅读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所述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
查找至少一个与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
将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交互请求,所述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将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为每个用户终端设置一个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建立电子书标识与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上传请求后,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如果不存在,则将所述电子书存储至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并根据所述电子书更新所述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在所述对应关系表中为所述电子书标识创建用户标识列表,所述用户标识列表中记录有请求上传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的所有用户终端;
如果存在,则直接根据所述电子书更新所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更新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查找至少一个与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包括:
查找包含所述电子书标识的所述电子书标识列表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将查找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终端作为与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或者,
在所述对应关系表中查找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列表确定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所述第二用户终端为所述用户标识列表中除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标识外其他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识别属性,所述识别属性包括:电子书的MD5值;
如果所述电子书的所述识别属性与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各电子书均不一致,则确定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不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如果所述电子书的所述识别属性与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任一电子书一致,则确定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识别属性还包括:电子书的文件大小,确定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识别属性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文件大小、所述MD5值的优先级顺序依次与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电子书比对。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将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是否缓存所述第一交互内容所在位置的电子书内容;
如果已缓存,则将所述第一交互内容和所述第一交互内容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如果未缓存,则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书的阅读请求后,将添加有所述第一交互内容、第一交互内容的位置信息的电子书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如果所述第二交互内容为多个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生成的,则将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画像,所述用户画像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阅读关注点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用户画像对多个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生成的所述第二交互内容进行排序;
将排序后的多个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按序显示多个所述第二交互内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对当前阅读的电子书的操作生成第一交互请求,所述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
将所述第一交互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接收云端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交互内容;
根据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交互内容的操作生成第二交互请求,所述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将所述第二交互请求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终端、云端服务器和第二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一交互请求,所述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
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交互请求,并将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与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交互内容,并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二交互请求,所述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所述云端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交互内容下发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并将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展示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中,首先,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该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然后,查找至少一个与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将该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再接收该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交互请求,该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最后,将该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第一用户终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阅读同一本电子书或同一类电子书的用户关联起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的第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的第二种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的第三种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电子书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疑问时,针对线下与好友交流的方式,存在可交流人员具有局限性的问题,针对发帖与网友交流的方式,存在提问操作繁琐、无法准确定位交流人群的问题,无法使得阅读者快速地与阅读同一电子书的其他阅读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云端服务器,该方法包括步骤S102-S110,具体如下:
步骤S102: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该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其中,该阅读进度是指当前阅读页面(请求添加该第一交互内容的页面),该阅读进度可以作为第一交互内容的位置信息,该第一交互内容可以是:针对当前阅读的电子书的内容疑问、内容评论、或阅读心得、阅读感想等等;
步骤S104:查找至少一个与上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
步骤S106:将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
步骤S108:接收上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交互请求,该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步骤S110:将上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上述第一用户终端。
其中,用户在通过第一用户终端添加第一交互内容后,云端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后,先在多个其他用户终端中挑选出正在阅读或将要阅读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的第二用户终端,再将第一交互内容推送给挑选出的第二用户终端(该第二用户终端可以是多个),以便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给出与该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在第二用户终端为多个时,该第二交互内容是多个不同的第二用户给出的),最后将第二交互内容返回给第一用户终端;
例如,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在阅读西游记时,针对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存在一个细节疑问,可以向云端服务器发起第一交互请求,云端服务器查找出正在阅读(即服务器已将包含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的电子书内容下发至用户终端)或将要阅读(即服务器未将包含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的电子书内容下发至用户终端,但该用户终端后续将阅读包含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情节的电子书内容)西游记的第二用户终端,将该细节疑问在相应的时刻发送给第二用户终端,以便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在阅读到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片段时查看该第一用户的细节疑问,并给出该细节疑问的相关解答,第二用户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起携带有该相关解答的第二交互请求,云端服务器将该相关解答返回给第一用户终端,以便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查看该相关解答;由此可知,一方面,用户能够通过阅读器向其他用户分享个人感想、分享优美美句,同时也能够查看其他用户分享的感想和美句;另一方面,用户在阅读电子书时还可以向其他用户请教问题,也可以解答其他用户提出的疑问,从而达到共享、沟通、交流、解疑的目的,进而将同看一本书的多个用户关联起来,通过一本书将其用户实时关联起来并形成书的圈子,有利于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解疑;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阅读同一本电子书或同一类电子书的用户关联起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其中,给出了从多个用户终端中确定至少一个与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的一种实现方式,具体为:
首先,为每个用户终端分配一个各自的电子书标识列表,并后续根据各用户终端的电子书上传请求更新该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更新云端电子书书库,该电子书标识列表记录有该用户终端上传的所有电子书标识,也就是说,根据该电子书标识列表可以确定该用户终端正在阅读或将要阅读的电子书;基于此,上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为每个用户终端设置一个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建立电子书标识与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该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在接收到上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上传请求后,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上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如果不存在,则将上述电子书存储至上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并根据上述电子书更新上述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在对应关系表中为电子书标识创建用户标识列表,该用户标识列表中记录有请求上传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的所有用户终端;
如果存在,则直接根据上述电子书更新上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根据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更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也就是说,此时说明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已存储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电子书,无需再重复存入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只需将该电子书对应的电子书标识更新到该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中,以及将用户标识添加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中即可。
具体的,(1)每个用户标识(对应于一个注册账号)对应一个自己的信息存储列表,该信息存储列表中可以包括:注册账号的在线状态信息、电子书标识列表、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等等;如表1所示,具体为:
表1
Figure BDA0001434252880000101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用户终端当前登录的注册账号确定该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
(2)建立电子书标识与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该对应关系表中每个电子书标识对应一个自己的用户标识列表(即哪些用户终端发送了上传携带该电子书标识的电子书上传请求,由此可知,哪些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中存在该电子书标识,),如表2所示,具体为:
表2
Figure BDA0001434252880000111
由表2可知,用户ID 1和用户ID 3均发送了上传电子书标识为000001的电子书上传请求,此时,可以从用户ID 1对应的信息存储列表(表1)中查询到用户ID 1为000001对应的电子书所添加的第一交互内容,因此,电子书标识和用户标识是双向映射的,既可以通过用户标识查找到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电子书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书标识查找到拥有该电子书标识的用户信息。
具体的,当用户首次注册账号时,为该用户创建一个信息存储列表(表1),并存储该用户的账号信息,该账号信息包括:登录账号和登录密码,该登录账号可以作为用户标识,此时,该信息存储列表为空,即用户还未上传电子书,也未发送交互请求,在接收到该用户终端的电子书上传请求后,将该电子书上传请求中携带的电子书标识添加到对应的信息存储列表中;
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交互请求(包括:第一交互请求和第二交互请求)后,将该交互请求存储至该用户终端对应的信息存储列表中。
然后,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后,由于即存储了每个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又存储了每个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因此,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确定第二用户终端,具体为:
第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在各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中查看是否存在请求中携带的电子书标识,如果存在,则确定该用户终端为正在阅读或将要阅读的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的第二用户终端;基于此,上述查找至少一个与上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包括:
查找包含上述电子书标识的上述电子书标识列表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即在表1中的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中查找,如果电子书标识列表中存在该电子书标识,则该用户终端确定为目标用户终端);
将查找到的上述目标用户终端作为与上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
第二种方式,如果存储有每个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该列表中存有至少一个用户标识),则在接收到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后,还可以查找与第一交互请求中的电子书标识对应的至少一个用户标识(表2),基于此,上述查找至少一个与上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包括:
在上述对应关系表中查找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
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列表确定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该第二用户终端为所述用户标识列表中除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标识外其他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种方式确定效率比较高,优选为采用第二种方式。
具体的,上述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上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包括:
确定上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识别属性,该识别属性包括:电子书MD5值;
如果上述电子书的上述识别属性与上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各电子书均不一致,则确定上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不存在与上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如果上述电子书的上述识别属性与上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任一电子书一致,则确定上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存在与上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具体的,考虑到每个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表2)的建立过程为:在接收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上传请求后,判断是否已存储该电子书上传请求中携带的电子书标识及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如果未存储,则创建一条存储有该电子书标识和用户标识的记录,并向用户终端发送上传指令(此时说明,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未存有与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需要接收用户终端上传的电子书文件,并将电子书存入云端电子书书库中以MD5值为文件夹名的目录下);如果已存储,则将用户标识添加至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中(此时说明,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已存有与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无需用户终端上传该电子书,省去了用户终端上传电子书的时间和上传流量);也就是说,每当电子书上传请求中携带一个新的电子书标识,均会为该电子书标识创建一个用户标识列表,基于此,如果存储每个电子书标识及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且MD5值为电子书的电子书标识,则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包括:
如果在上述对应关系表中未存储接收到的电子书上传请求中的电子书标识及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则确定上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不存在与上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如果在上述对应关系表中已存储接收到的电子书上传请求中的电子书标识及该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则确定上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存在与上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进一步的,考虑到对于两本电子书而言,如果两者的文件大小不一致,可以认为这两本电子书不是同一本电子书,只有识别属性中每一项均一一对应相同,才认为这两本电子书为同一本电子书,又考虑到比对速度由快至慢依次为文件大小、MD5值,为了提高确定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速度,基于此,上述识别属性还包括:电子书的文件大小,确定上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识别属性之后,还包括:
根据上述文件大小、上述MD5值的优先级顺序依次与上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电子书比对。
具体的,在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过程中,可以优先将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文件大小与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各电子书的文件大小进行比对,如果均不一致,则确定云端电子书书库中不存在与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后续无需再进行电子书的MD5值的比对;
如果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文件大小与云端电子书书库中至少一本电子书的文件大小一致,则将该电子书作为候选电子书,再将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MD5值与候选电子书的MD5值进行比对,依次类推,只有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文件大小、MD5值与候选电子书的文件大小、MD5值均一一对应相同,则确定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存在与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进一步的,考虑到查找出的至少一个与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该第二用户终端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第二用户终端中已缓存第一交互内容所在位置的电子书内容,另一种情况是:第二用户终端中未缓存第一交互内容所在位置的电子书内容,基于此,将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包括:
判断上述第二用户终端是否缓存上述第一交互内容所在位置的电子书内容;
如果已缓存,则将上述第一交互内容和上述第一交互内容的位置信息发送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
如果未缓存,则在接收到上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上述电子书的阅读请求后,将添加有上述第一交互内容、第一交互内容的位置信息的电子书内容发送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
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尽快针对第一用户终端提出的疑问或者留言进行答复,给出用于与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以便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能够及时得到相应的解答,基于此,将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之后,还包括:
按照预设提示方式向上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以提示上述第二用户终端生成与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其中,为了使得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对提示信息的发送方式进行选择,基于此,上述预设提示方式是通过如下方式获得的,具体为:
存储各用户终端与提示信息发送方式的映射关系;
根据上述映射关系确定与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提示方式,其中,该提示方式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种:短信、微信、QQ、邮件或者电话;
按照上述提示方式向第二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
进一步的,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阅读偏好和阅读关注点不同,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度,便于用户快速、准确地查看到自身所需的疑问解答,基于此,如果上述第二交互内容为多个上述第二用户终端生成的,则将上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上述第一用户终端,包括:
获取上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画像,该用户画像用于描述上述第一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阅读关注点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该阅读关注点可以是根据第一用户点赞情况、阅读内容、留言情况等等生成的;
根据上述用户画像对多个上述第二用户终端生成的上述第二交互内容进行排序;
将排序后的多个上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上述第一用户终端,以使上述第一用户终端按序显示多个上述第二交互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交互内容进行排序,还可以设置为按照阅读偏好的相关性来排序,无论哪种方式,上述用户画像可以是外接提供给服务器的,也可以服务器根据用户终端的历史记录生成的。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在将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第一用户终端之前,先结合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阅读偏好和阅读关注点对多个第二交互内容进行排序,再将排序后的第二交互内容发送给第一用户终端,以便第一用户终端按序显示多个第二交互内容,使得第一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查看到自身所需的疑问解答,或者也可以是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云端服务器下发的多个第二交互内容后,先根据用户画像对多个第二交互内容进行排序,并按序显示多个第二交互内容。
同样的,对于云端服务器将多个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第二用户终端的过程,也可以是先根据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的用户画像对多个第一交互内容进行排序,以便第二用户终端按序显示多个第一交互内容,或者是第二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云端服务器下发的多个第一交互内容后,先根据用户画像对多个第一交互内容进行排序,并按序显示多个第一交互内容,这样便于第二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二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查看自身感兴趣的疑问问题。
进一步的,考虑到对于某个用户也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书分享给自己的好友或者愿意接受分享的用户,基于此,上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电子书分享请求,该电子书分享请求中携带有待分享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
将该电子书分享请求发送至待分享用户终端,该待分享用户终端包括:该分享请求指向的用户终端或同意接收分享请求的用户终端;
在接收到待分享用户终端的同意指令后,根据该电子书分享请求对应的电子书更新返回同意指令的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的交互指数,分别为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创建书友列表,以使书友列表内的用户终端之间能够实时交流与讨论,具体的,可以根据用户对每个好友的关注度(如交流指数、评论次数、点赞次数)确定交互指数;
将根据第一用户终端登录的第一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画像排序后的书友列表信息发送至第一用户终端,以使第一用户终端在显示界面预设位置处显示按序该书友列表;以及,
将根据第二用户终端登录的第二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画像排序后的书友列表信息发送至第二用户终端,以使第二用户终端在显示界面预设位置处显示按序该书友列表。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不仅能够为用户终端之间提供基于电子书的交互方法,还提供了实时交流的方式,即阅读同一本书的用户是可以像QQ那样通过书友列表来选择与某一用户进行在线交互的,每个用户在使用用户终端在线阅读某一电子书时(此时,需要用户在用户终端上登录相应的账号,该账号对应于一个用户标识),其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将显示一个为该用户标识创建的书友列表,可以根据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画像对书友列表中的多个好友进行排序,在用户终端的显示界面上将显示排序后的书友列表。
另外,考虑到虽然已为第一用户终端创建书友列表,这样便于第一用户终端快速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第二用户终端,但是由于第一用户终端与书友列表中的第二用户终端之间并未建立为好友关系,第一用户终端在向书友列表中的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电子书分享请求时仍需要第二用户终端返回同意指令后,才将分享电子书标识更新至第二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中,第一用户终端还可以与自己感兴趣的第二用户终端成为好友关系,这样两个用户终端之间可以无需对方同意即可互相分享各自的电子书,具体为: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好友添加请求,该好友添加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用户标识;
确定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为好友关系。
另外,考虑到在两个用户终端之间为好友关系的情况下,两个用户终端之间可以无需对方同意即可互相分享各自的电子书,即直接将其中一个用户终端分享的电子书推送给互为好友关系的另一个用户终端,具体为:
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电子书分享请求,该电子书分享请求中携带有待分享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
判断待分享用户终端是否与发送电子书分享请求的用户终端已建立好友关系;
如果已建立好友关系,则直接根据该电子书分享请求对应的电子书更新待分享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电子书分享指用户个人书籍共享,而不是网络书库共享。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中,通过将阅读同一本电子书或同一类电子书的用户关联起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一用户终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202-S206,具体如下:
步骤S202:根据第一用户对当前阅读的电子书的操作生成第一交互请求,该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
步骤S204:将上述第一交互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步骤S206:接收云端服务器返回的与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进一步的,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第二交互内容后,生成表征该第二交互内容的关键信息的摘要,在预设位置显示展示有该摘要并用于在触发后展开上述第二交互内容的控件,以便第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第一用户触控该控件后,为第一用户展示相应的第二交互内容。
进一步的,如果接收到的第二交互内容为云端服务器排序后的,或者第二用户终端接收未排序的第二交互内容后,先对第二交互内容进行排序(排序过程参见以云端服务器为执行主体的信息交互方法部分),此时,第一用户终端在预设位置按序显示展示有该摘要并用于在触发后展开上述第二交互内容的控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阅读同一本电子书或同一类电子书的用户关联起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第二用户终端,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S302-S306,具体如下:
步骤S302: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交互内容;
步骤S304:根据第二用户针对上述第一交互内容的操作生成第二交互请求,该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步骤S306:将上述第二交互请求发送至上述云端服务器。
进一步的,上述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交互内容之后,还包括:
当识别出第二用户的当前阅读页面已添加上述第一交互内容时,生成表征上述第一交互内容的关键信息的摘要,在预设位置显示展示有上述摘要并用于在触发后展开上述第一交互内容的控件,以便第二用户终端在接收到第二用户触控该控件后,为第二用户展示相应的第一交互内容。
进一步的,如果接收到的第一交互内容为云端服务器排序后的,或者第一用户终端接收未排序的第一交互内容后,先对第一交互内容进行排序(排序过程参见以云端服务器为执行主体的信息交互方法部分),此时,第二用户终端在预设位置按序显示展示有该摘要并用于在触发后展开上述第二交互内容的控件。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将阅读同一本电子书或同一类电子书的用户关联起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装置,该装置的执行主体为云端服务器,该装置具体包括:
第一交互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该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其中,该第一交互内容可以是:内容疑问、内容评论、或阅读心得、阅读感想等等;
第二用户终端查找模块,用于查找至少一个与上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
第一交互内容下发模块,用于将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上述第二用户终端;
第二交互请求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交互请求,该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第二交互内容下发模块,用于将上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上述第一用户终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装置中,通过将阅读同一本电子书或同一类电子书的用户关联起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系统,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终端20、云端服务器10和第二用户终端30;
上述第一用户终端20,用于向上述云端服务器10发送第一交互请求,该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
上述云端服务器10,用于接收上述第一交互请求,并将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与上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上述第二用户终端30;
上述第二用户终端30,用于接收上述第一交互内容,并向上述云端服务器10发送第二交互请求,该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上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上述云端服务器10,还用于将上述第二交互内容下发至上述第一用户终端20;
上述第一用户终端20,还用于接收上述第二交互内容,并将上述第二交互内容展示给第一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系统中,通过将阅读同一本电子书或同一类电子书的用户关联起来,实现阅读者之间交互信息的实时传递,在提高了交互信息传递的广泛性的同时,还保证了交互信息传递的针对性,有利于交互信息的分享、交流、传播、或解疑。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交互请求,所述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
查找至少一个与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
将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接收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二交互请求,所述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将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分别为每个用户终端设置一个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建立电子书标识与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上传请求后,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如果不存在,则将所述电子书存储至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并根据所述电子书更新所述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在所述对应关系表中为所述电子书标识创建用户标识列表,所述用户标识列表中记录有请求上传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的所有用户终端;
如果存在,则直接根据所述电子书更新所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更新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找至少一个与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包括:
查找包含所述电子书标识的所述电子书标识列表对应的目标用户终端;将查找到的所述目标用户终端作为与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或者,
在所述对应关系表中查找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用户标识列表确定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第二用户终端,所述第二用户终端为所述用户标识列表中除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标识外其他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包括:
确定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识别属性,所述识别属性包括:电子书的MD5值;
如果所述电子书的所述识别属性与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各电子书均不一致,则确定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不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如果所述电子书的所述识别属性与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任一电子书一致,则确定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属性还包括:电子书的文件大小,确定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的识别属性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文件大小、所述MD5值的优先级顺序依次与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的电子书比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用户终端是否缓存所述第一交互内容所在位置的电子书内容;
如果已缓存,则将所述第一交互内容和所述第一交互内容的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如果未缓存,则在接收到所述第二用户终端发送的所述电子书的阅读请求后,将添加有所述第一交互内容、第一交互内容的位置信息的电子书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第二交互内容为多个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生成的,则将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终端对应的第一用户的用户画像,所述用户画像用于描述所述第一用户的阅读习惯、阅读偏好、阅读关注点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所述用户画像对多个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生成的所述第二交互内容进行排序;
将排序后的多个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发送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以使所述第一用户终端按序显示多个所述第二交互内容。
7.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第一用户对当前阅读的电子书的操作生成第一交互请求,所述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
将所述第一交互请求发送至云端服务器;
接收云端服务器返回的与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发送电子书上传请求,若存在所述电子书,则获得更新的所述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所述电子书标识与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中的用户标识列表;
若不存在所述电子书,获得更新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根据电子书标识列表创建的用户标识列表,所述用户标识列表中记录有请求上传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的所有用户终端。
8.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第一交互内容;
根据第二用户针对所述第一交互内容的操作生成第二交互请求,所述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将所述第二交互请求发送至所述云端服务器;
发送电子书上传请求,若存在所述电子书,则获得更新的所述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所述电子书标识与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表中的用户标识列表;
若不存在所述电子书,获得更新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根据电子书标识列表创建的用户标识列表,所述用户标识列表中记录有请求上传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的所有用户终端。
9.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用户终端、云端服务器和第二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用于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一交互请求,所述第一交互请求携带有电子书标识、阅读进度和第一交互内容;
所述云端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交互请求,并将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下发至与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二用户终端;
所述第二用户终端,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交互内容,并向所述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二交互请求,所述第二交互请求携带有与所述第一交互内容交互的第二交互内容;
所述云端服务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交互内容下发至所述第一用户终端;
所述第一用户终端,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并将所述第二交互内容展示给第一用户;
所述云端服务器,还用于分别为每个用户终端设置一个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建立电子书标识与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所述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和第二用户终端;
在接收到所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上传请求后,判断云端电子书书库中是否存在与所述电子书上传请求对应的电子书;
如果不存在,则将所述电子书存储至所述云端电子书书库中,并根据所述电子书更新所述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在所述对应关系表中为所述电子书标识创建用户标识列表,所述用户标识列表中记录有请求上传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电子书的所有用户终端;
如果存在,则直接根据所述电子书更新所述用户终端的电子书标识列表,以及根据所述用户终端的用户标识更新所述电子书标识对应的用户标识列表。
CN201710957289.XA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734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7289.XA CN107734031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57289.XA CN107734031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031A CN107734031A (zh) 2018-02-23
CN107734031B true CN107734031B (zh) 2021-11-09

Family

ID=61211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57289.XA Active CN107734031B (zh) 2017-10-16 2017-10-16 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340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1685B (zh) * 2018-08-02 2022-07-08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电子书排序方法、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08152B (zh) * 2018-08-31 2024-03-26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电子书共读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CN109410083A (zh) * 2018-11-20 2019-03-01 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的共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26167B (zh) * 2018-12-29 2023-08-18 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提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806822B (zh) * 2019-10-25 2020-12-08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书的交互方法、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694481B (zh) * 2020-04-28 2022-06-14 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66018B (zh) * 2020-06-08 2022-05-20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内容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754309A (zh) * 2020-06-30 2020-10-09 上海连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阅读物的分享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170A (zh) * 2012-11-27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云存储方法和服务器
CN106878406A (zh) * 2017-02-07 2017-06-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26786B1 (en) * 2010-07-19 2017-04-18 Lucasfilm Entertainment Company Ltd. Virtual-scene control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170A (zh) * 2012-11-27 2014-06-0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云存储方法和服务器
CN106878406A (zh) * 2017-02-07 2017-06-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息共享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031A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4031B (zh) 一种基于电子书的信息交互方法及系统
CN108446410B (zh)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9397974B1 (en) Microblog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ending posts
US20080270038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members of a social network
CN106953935B (zh) 一种媒体信息推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426328B (zh) 信息推送方法和装置
US11356498B2 (en)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sharing a hosted application
CN110598103B (zh) 一种内容聚合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382301B (zh) 视频的处理方法、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WO2017197826A1 (zh) 图像特征关系的匹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767396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1559719B1 (ko) 효과적인 마케팅을 도출하는 자동학습 시스템 및 방법
US10990620B2 (en) Aiding composition of themed articles about popular and novel topics and offering users a navigable experience of associated content
CN107798012B (zh) 阅读资源评论推送方法和系统
CN106997372B (zh) 基于图片实现业务操作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91969B (zh) 基于多媒体的聊天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07562847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3625911A (zh) 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8401005B (zh) 一种表情推荐方法和装置
CN114168785B (zh) 基于社交及距离的音乐推荐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US8825698B1 (en) Showing prominent user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requests
US2015029398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inion Sharing and Recommending Social Connections
CN105589873B (zh) 数据搜索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WO201413494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mmending multimedia information
von der Weth et al. COBS: Realizing de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 for collaborative browsing and sear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