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2549A - 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2549A
CN107732549A CN201610664315.5A CN201610664315A CN107732549A CN 107732549 A CN107732549 A CN 107732549A CN 201610664315 A CN201610664315 A CN 201610664315A CN 107732549 A CN107732549 A CN 107732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arrangements
electric connection
groov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643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泽利
文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Molex Interconnec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Molex Interconnec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Molex Interconnec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Molex Interconnec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6431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254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2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25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外壳,具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具有第一开口;以及两个第一凹槽,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从第一开口沿第一腔室的纵向延伸,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腔室,具有第二开口;以及两个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从第二开口沿第二腔室的纵向延伸,当两个壳体连接时,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对且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对准;以及电路板模组,具有电路板和多个电子元件。第一壳体还包括两个第一凸肋,分别位于第一凹槽内;以及第二壳体还包括两个第二凸肋,分别位于第二凹槽内,在装配电连接装置时,电路板模组的侧缘分别搁置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中,且与第一凸肋和第二凸肋产生干涉。

Description

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可预防电路板在壳体中产生异响的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连接装置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而实现预定的功能。随着市场上对电连接装置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电连接装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等需求也不断提高。
例如,对于主要用于汽车上的音频转换的电连接装置,在现有技术中,这类电连接装置的外壳设计是通过外壳内部的卡槽固定PCB板,但因为公差配合及可装配性,当用力摇晃产品,例如在汽车发生剧烈颠簸时,装配在其中的PCB板不可避免地会在外壳中相对卡槽移动且产生异响。因此,该产品在用于汽车上的音频转换时会因异响影响用户的听觉,从而造成客户满意度下降。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预防电路板在壳体中产生异响的电连接装置,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增加产品的适应性且更满足用户的感官听觉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外壳,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具有第一开口;以及两个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从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腔室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腔室,具有第二开口;以及两个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从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二腔室的纵向方向延伸,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并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准;以及电路板模组,具有电路板和装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元件。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两个第一凸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以及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两个第二凸肋,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电路板模组在装配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形成的容置空间中时,所述电路板模组的侧缘分别搁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产生干涉。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肋呈三棱柱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肋的接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引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肋包括沿纵向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纵向段部以及沿垂直于纵向的横向设置的横向段部,所述纵向段部和所述横向段部形成L形。
优选地,所述纵向段部和所述横向段部均呈三棱柱形。
优选地,所述纵向段部的接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引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肋呈三棱柱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肋的接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引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具有锥度,其在所述第一开口处的宽度较大,在另一相对端部的宽度较小。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具有锥度,其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宽度较大,在另一相对端部的宽度较小。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腔室被所述电路板分隔成上收容空间和下收容空间,从而分别收容装设在所述电路板的顶面和底面上的电子元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扣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卡勾,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扣孔与所述卡勾之间相互扣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窗口,以供对应的电子元件伸出所述外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在外壳内侧壁的凹槽中增加凸肋,通过凸肋与电路板之间的干涉来预防电路板在外壳中产生异响,并且在不影响装配的情况下,增加产品的适应性及更满足用户的感官听觉需求。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的目的、特征、方案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详细说明,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在结构和工作上的组织及方式及其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壳体的前视图和立体图。
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第二壳体的前视图和立体图。
图5(a)示出电路板被安装到外壳中之后的示意图。
图5(b)示出沿图5(a)中的线Y-Y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图5(c)和图5(d)分别示出图5(b)中的C、D细节的局部放大图。
图6(a)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6(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组装后的另一立体图。
附图标记一览表:
1 电连接装置
10 外壳
110 第一壳体
1110 第一开口
1120 第一腔室
1121 第一上收容空间
1122 第一下收容空间
1130 扣孔
1140 第一凹槽
1150 第一凸肋
1160 窗口
1170 第一导引面
120 第二壳体
1210 第二开口
1220 第二腔室
1221 第二上收容空间
1222 第二下收容空间
1230 卡勾
1240 第二凹槽
1250 第二凸肋
1260 窗口
1270 第二导引面
20 电路板模组
210 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很容易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示出在附图中且本文将详细说明的是几个具体实施例,同时应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本发明原理的一个示例,且不意欲将本发明限制于本文所示出的附图。
同样地,对一特征或方案的引用意欲描述本发明的一实例的一特征或方案,不意味着其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述的特征或方案。此外,应该注意的是,说明书示出了多个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已组合在一起以说明潜在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还可以采用其它未明确公开的组合。因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述组合不意欲为限制。
在附图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方向表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用于解释本发明中不同部件的结构和运动。当部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示是恰当的。但是,如果元件位置的说明发生变化,那么认为这些表示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
参考图1-图2,电连接装置1包括外壳10以及电路板模组20。外壳10分为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包括具有第一开口1110的第一腔室1120,以及第二壳体120包括具有第二开口1210的第二腔室1220。第一壳体110在其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扣孔1130,而在第二壳体120的内壁上对应扣孔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勾123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通过扣孔1130与卡勾1230之间的相互扣合连接而相互接合形成外壳10,扣合时第一开口1110与第二开口1210相对。当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其它连接方式,例如螺钉、凸块等形式。
电路板模组20包括电路板210以及装设在电路板210上的多个电子元件,例如USB、电源连接器和其它贴片元件等,这些电子元件可以装设在电路板210的顶面或底面上。电路板模组20被装配到第一壳体110的第一腔室1120和第二壳体120的第二腔室1220所形成的容置空间中,使得电路板模组20上的各个电子元件实现机械和电气连接。
图3(a)和图3(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在相同的高度处设置有从第一开口1110沿第一腔室112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1140,电路板210的一端即被插入到第一凹槽1140中。第一凹槽1140由第一壳体110的内侧壁上形成的两个突出肋构成且形成锥度,第一凹槽1140在靠近第一开口1110的一端具有较大的宽度,而在相对的另一端具有较小的宽度,从而在电路板210被插入第一凹槽1140时起到导向作用,有助于电路板210的顺利插入。同时结合参考图2,当电路板210被插入第一凹槽1140时,第一腔室1120被分隔成第一上收容空间1121和第一下收容空间1122。
图4(a)和图4(b)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的内部结构类似,第二壳体120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插入电路板210的第二凹槽1240,第二凹槽1240也同样具有锥度,其在第二开口1210处的宽度较大,在相对的另一端的宽度较小,从而在电路板210的插入过程中可起到引导作用,以有助于电路板的插入。当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被组装在一起时,第一凹槽1140与第二凹槽1240对准,以搁置电路板模组20。由此,第二腔室1220也被插入第二凹槽1240的电路板210分隔成第二上收容空间1221和第二下收容空间1222。
第一上收容空间1121和第二上收容空间1221形成上收容空间,第一下收容空间1122和第二下收容空间1222形成下收容空间,即外壳10的腔室被电路板210分隔成上收容空间和下收容空间,从而分别收容装设在电路板的顶面和底面上的电子元件。在本实施例中,上收容空间的体积大于下收容空间的体积,但还可以根据电路板的顶面和底面上装设的电子元件的高度来决定上下收容空间的体积。
再次参照图3(b),根据本申请,第一壳体110还包括两个第一凸肋1150,分别位于第一凹槽1140内且远离第一开口111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凸肋1150优选地包括沿纵向位于第一凹槽1140内的纵向段部以及沿垂直于纵向的横向设置的横向段部,其中纵向段部形成在第一壳体110的内侧壁上,例如形成于第一凹槽1140的中心线上,而横向段部形成在第一壳体110的与该内侧壁竖直连接的后壁上,从而使纵向段部和横向段部形成L形的第一凸肋1150。当然,第一凸肋1150还可以是其它形状。优选地,这两个段部均呈三棱柱形。更优选地,纵向段部的接近第一开口1110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引面1170,所述第一导引面1170用于引导电路板210的侧缘跨上第一凸肋1150的纵向段部,而使电路板210与第一凸肋1150的纵向段部形成干涉。横向段部的设置主要是当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相互扣合连接时,使电路板210的一端缘紧抵于第二壳体120,而另一端缘紧抵于第一壳体110的横向段部,防止电路板210在纵向方向的移动。当然,在第一凸肋1150的纵向段部已能夹紧电路板210侧缘的情况下,所述横向段部是可以移除的。
同样地,再次参照图4(b),第二壳体120也包括两个第二凸肋1250,分别位于第二凹槽1240内,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位于第二凹槽1240的中心线上,第二凸肋1250设置在远离第二开口1210且一端连接第二壳体120的后壁。优选地,第二凸肋1250呈三棱柱形。更优选地,第二凸肋1250的接近第二开口1210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引面1270,所述第二导引面1270用于引导电路板210跨上第二凸肋1250而使电路板210的侧缘与第二凸肋1250形成干涉。
图5(a)示出电路板被安装到外壳10中之后的示意图,以及图5(b)示出沿图5(a)中的线Y-Y截取的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参考图5(a)和图5(b),电路板210的侧缘(图5(b)示出的上、下边缘)分别搁置在第一凹槽1140和第二凹槽1240中,具体地,在电路板210被完全插入第一壳体110之后,图5(b)中示出的其两个左端部与第一凸肋1150接触,之后由于第二凹槽1240也相对于电路板210的上下两个侧缘滑动插入,使得电路板210的两个右端部(图5(b)中示出的)也和第二凸肋1250接触。再结合图5(c)和5(d)所示出的局部细节,电路板210的左边两个端部和右边两个端部分别与两个第一凸肋1150和两个第二凸肋1250发生过盈配合而产生干涉,从而增加电路板210在外壳10中的稳定性,以此预防其在外壳中相对于第一凹槽1140和第二凹槽1240移动,导致电路板210与外壳10碰撞而产生异响。
此外,外壳10还包括至少一个窗口,以供对应的电子元件伸出外壳。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的第一壳体110的窗口1160用于使USB的接口端伸出,以及如图6(b)所示的第二壳体120的窗口1260用于使电源连接器的连接端伸出。
外壳10的外侧还设置有用于将电连接装置安装到面板的凹槽、以及用于将电连接装置安装到仪表柜等设备上的多个安装部件。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所附的权利要求中清楚了解到这里没有描述的其他效果。
虽然为了说明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多种改型、添加和替代是可能的,且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书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装置,包括:
外壳,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室,具有第一开口;以及两个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从所述第一开口沿所述第一腔室的纵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腔室,具有第二开口;以及两个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从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第二腔室的纵向方向延伸,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连接时,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并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准;以及
电路板模组,具有电路板和装设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电子元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两个第一凸肋,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以及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两个第二凸肋,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电路板模组在装配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形成的容置空间中时,所述电路板模组的侧缘分别搁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且与所述第一凸肋和所述第二凸肋产生干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呈三棱柱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的接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肋包括沿纵向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的纵向段部以及沿垂直于纵向的横向设置的横向段部,所述纵向段部和所述横向段部形成L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段部和所述横向段部均呈三棱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段部的接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具有第一导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肋呈三棱柱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肋的接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具有第二导引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具有锥度,其在所述第一开口处的宽度较大,在另一相对端部的宽度较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具有锥度,其在所述第二开口处的宽度较大,在另一相对端部的宽度较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腔室被所述电路板分隔成上收容空间和下收容空间,从而分别收容装设在所述电路板的顶面和底面上的电子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至少一个扣孔,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至少一个卡勾,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扣孔与所述卡勾之间相互扣合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至少一个窗口,以供对应的电子元件伸出所述外壳。
CN201610664315.5A 2016-08-12 2016-08-12 电连接装置 Pending CN1077325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4315.5A CN107732549A (zh) 2016-08-12 2016-08-12 电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4315.5A CN107732549A (zh) 2016-08-12 2016-08-12 电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2549A true CN107732549A (zh) 2018-02-23

Family

ID=61200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4315.5A Pending CN107732549A (zh) 2016-08-12 2016-08-12 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32549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1489U (ja) * 1981-09-30 1983-04-0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カプラ装置
CN201222564Y (zh) * 2007-09-18 2009-04-15 胜联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412851A (zh) * 2006-08-18 2012-04-11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应用的重量轻音频系统和方法
CN202697105U (zh) * 2012-07-20 2013-01-23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b固定装置
CN204304079U (zh) * 2015-01-22 2015-04-29 中山友电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插头
CN204362473U (zh) * 2014-10-20 2015-05-27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的固定装置
CN204560065U (zh) * 2015-02-15 2015-08-1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电路板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1489U (ja) * 1981-09-30 1983-04-0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カプラ装置
CN102412851A (zh) * 2006-08-18 2012-04-11 德尔菲技术公司 用于车辆应用的重量轻音频系统和方法
CN201222564Y (zh) * 2007-09-18 2009-04-15 胜联科技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697105U (zh) * 2012-07-20 2013-01-23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b固定装置
CN204362473U (zh) * 2014-10-20 2015-05-27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电路板的固定装置
CN204304079U (zh) * 2015-01-22 2015-04-29 中山友电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器插头
CN204560065U (zh) * 2015-02-15 2015-08-12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制电路板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265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ttery connector
WO2017047214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5960263U (zh) 一种改进型电连接器
US2015002461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ing member disposed between two magnetic modules
CN204361413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8539241U (zh) 防拉脱式电连接器
CN107732549A (zh) 电连接装置
JP6198086B1 (ja) 基板ガイド部材及び筐体
CN208423292U (zh) 一种改进型电连接器
US7238060B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terminals with locating projections extend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CN106058503B (zh) 一种改进型电连接器
CN210491558U (zh) 带有分隔筋的控制装置及车辆
CN202797418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106486821A (zh) 电连接器
CN208284715U (zh) 防水耳机插座连接器
US20140335716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 mating port for different transporting interfaces
CN205723985U (zh) 一种改进型电连接器
CN217934332U (zh) 一种用于高速连接器的带供电结构光模块
US2010033084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astic lead sections
CN105789929A (zh) 一种改进型电连接器
KR101452446B1 (ko) 와이어 투 보드 커넥터용 다중 접속형 접속헤더
CN216598271U (zh) 一种防止爬电的连接器
JP2016207259A (ja) 多段基板接続構造、及び電気接続箱
KR20100103210A (ko) 알씨에이 핀잭
CN207124306U (zh)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