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29603A -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29603A
CN107729603A CN201710786686.5A CN201710786686A CN107729603A CN 107729603 A CN107729603 A CN 107729603A CN 201710786686 A CN201710786686 A CN 201710786686A CN 107729603 A CN107729603 A CN 107729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unit
bolt
munder
m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866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29603B (zh
Inventor
王介龙
张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Beijing Aeronau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MAC
Original Assignee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Beijing Aeronau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MA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Beijing Aeronau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MAC filed Critical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866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29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29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29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29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29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24Sheet materia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领域,涉及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本申请建立“软”接触单元,精确模拟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中的接触现象、确定连接刚度、接触单元计入两个物体接触时相互间的材料渗透,并计算接触载荷,同时考虑了接触引起的能量耗散、开发几何精确壳单元建立复合材料壁板的有限元模型,计入连接区开孔,能够准确预测孔边应力分布、采用计入翘曲变形的几何精确梁单元建立螺栓的有限元模型。本申请解决现有技术中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建模的过度简化、无法准确确定连接刚度、无法准确预测孔边应力分布、“硬接触”模型未考虑物体接触时相互之间的材料渗透、也未对接触载荷大小做任何限制、计算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属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具体涉及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航空制造业广泛采用复合材料用于民用飞机的设计与制造。复合材料是非金属材料,并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合金材料结构件连接的传统铆钉铆接技术不适用于复材结构连接。复合材料结构件选择各种螺栓,例如高锁螺栓或沉头螺栓,进行连接。这给民机结构件的连接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机翼和机身结构中常见的复合材料壁板连接设计,需要准确计算通过螺栓所传递的剪切载荷,进而准确计算复合材料壁板连接区应力分布,确定应力集中区域并进行强度校核。确保在极限载荷情况下,复合材料壁板连接结构安全不破坏。需要指出的是,螺栓连接的特殊性在于其通过连接件的相互挤压和变形,即复合材料壁板与螺栓之间的接触传递载荷,是一种强非线性问题。
现有技术方案中,广泛应用的技术方案一将螺栓连接简化为固定连接,忽略接触。采用NASTAN中的一维钉单元或者ABAQUS中的一维CBUSH单元同时模拟螺栓弯曲刚度以及螺栓、复合材料壁板之间接触刚度的综合效应。总计6个刚度分量均由用户自己定义。通常,使用实验手段获得的经验公式确定上述刚度,最常用的公式为 Huth公式。但是该公式只能确定剪切刚度K2、K3,无法确定扭转刚度。显然,该技术方案对原始问题进行了过度简化,适用范围有限。该技术方案将螺栓连接简化为固定连接,可以实现复合材料壁板连接的快速应力分析。由于忽略了复合材料壁板开孔,预测出的应力分布是不准确的,也无法确定孔边应力状态。即使快速完成了相关的应力校核工作,该结果也需要进行相当保守的修正后才能用于民机的结构设计。
现有技术方案二采用ABAQUS中的三维实体单元或二维壳单元建立复合材料壁板的精细模型,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立螺栓、螺帽的精细数值模型。严格定义螺栓与复合材料壁板之间的接触面、复合材料壁板之间的接触面、螺帽与复合材料壁板之间的接触面,将其提取后定义成接触对。每一个接触对由接触单元描述。ABAQUS中的接触单元将接触条件作为一类特殊的不连续约束来处理。当两个表面接触时应用接触条件,并传递接触载荷,对载荷大小未做任何限制。当接触载荷变为零或负值时,接触面分离,约束被撤销。这种处理接触的方式被称为“硬”接触,忽略了两个物体接触时相互之间的材料渗透 (Inner-penetration)。这种渗透是一种真实物理现象,将会缓冲接触时的冲击载荷。虽然这种方案能够完成螺栓连接的应力分析,由于接触单元的引入,使问题变得非常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在目前的民机设计中,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接触计算,广泛应用的仍然是现有技术方案一。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的分析方法建立了Hertz接触单元,用接触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中的接触现象,解决技术方案一中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过度简化问题,解决技术方案二中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过度复杂、计算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对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建立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模型;
(2)建立Hertz接触单元,所述Hertz接触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和螺栓梁单元之间的接触;根据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和螺栓梁单元接触时的材料相互渗透量计算接触载荷,以接触载荷分别作为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和螺栓梁单元的受力载荷分析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的变形,实现对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可进一步得到该螺栓连接情况下复合材料壁板的各处应力分布及螺栓的传承比例。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21)所述Hertz接触单元将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的接触简化为壳单元与梁单元之间局部的二维平面接触;
在所述二维平面,螺栓的截面为梁单元包括梁节点的刚性截面圆,所述复合材料壁板的可能接触面为多个壳单元边节点构成的弹性圆;根据Hertz接触理论,将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的接触认为是弹性接触,并随时间变化;接触初始时刻,假设螺栓与复合材料壁板孔边接触但无渗透,所以无接触力;此时,描述复合材料壁板孔边形状的所有壳单元边节点均为可能接触点;
22)根据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件变形过程中各可能接触点相对所述螺栓刚性圆截面中心的位移来判断接触是否发生;如果接触发生则计算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之间的材料相互渗透距离;
23)基于Hertz公式,利用材料相互渗透距离计算得到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接触法向量、接触刚度和分别作用到壳单元和梁单元相关节点上的接触载荷;
24)以接触载荷分别作为壳单元和梁单元的受力载荷,根据有限元原理将壳单元或梁单元载荷、单元刚度以及整个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件所受外载荷分别集成,得到包含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在内的总体刚度矩阵和总体载荷矢量,形成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变形控制方程;
25)通过求解所述变形控制方程,计算获得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变形,进一步可获得由螺栓传递的剪切载荷以及当前计算步骤所有可能接触点相对螺栓刚性截面中心的位移矢量;
26)完成当前步骤后,计算得到的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变形构型将作为下一时间步骤计算的初始值,在时间域内重复步骤23)-25) 直至时间域内的计算全部完成为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是几何非线性结构有限元单元;在推导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变形控制方程时,仅引入线性应力- 应变关系一个假设,严格定义了应变-位移关系,能够描述薄壁结构的大变形,具有强非线性特征;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采用增量表达式理论处理了任意大变形和有限转动问题;在理论推导中,定义了三种不同构型描述其在时间域内的非线性变形,分别为参考构型、初始构型和变形构型;其中,参考构型、初始构型为已知构型、变形构型为未知构型;数值计算时仅仅预测从初始构型到变形构型的变形增量和旋转增量;依据建模步骤完成当前时间步的计算后,当前的变形构型将作为下一时间步骤计算的初始值,在时间域内重复建模直至时间域内的计算全部完成为止。
进一步地,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的建模过程遵循经典有限元理论的分析流程,包括结构有限元单元网格划分、赋予结构有限元单元材料属性、单元载荷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生成、单元载荷向量和刚度矩阵总体集成、边界条件处理、外部载荷加载、基于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的变形计算、计算结果的后处理获得结构变形、应变和应力分布;所述结构有限元单元网格划分时,需要标明那些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将组成“软”接触模型;在所述单元载荷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生成时,对将组成“软”接触模型的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做处理:根据“软”接触模型判断接触是否发生,如发生接触,额外计算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并将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添加到单元载荷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中。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具体为几何精确壳单元,能够处理任意大变形和任意转动;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具有静力学、模态分解和动力学分析功能;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依据弹性力学理论中Green-Lagrange应变张量的定义,通过高阶项的近似处理,获得适合于任意大位移、有限转动和大变形情况的应变-位移关系;同时,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假设变形过程中,与壳中面垂直的材料线变形后仍然保持直线,不发生拉伸变形;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由壳的运动控制方程结合有限元理论得出;
其中壳的运动控制方程为
式中fm代表壳中面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外部力和力矩,hg代表动量矩,N i,i,N 3M i,i,i=1,2,为弹性力和力矩,b为转换矩阵,为单位矢量的旋转对称矩阵,RR0为旋转张量,符号(·)代表相对于时间的一阶导数。
进一步地,所述构建螺栓的梁单元具体为考虑翘曲变形的几何精确梁单元,能够处理大变形和任意转动;该单元能够根据预测出的一维应变结果,反向运算可获得螺栓截面上的二维应变和应力分布;半离散形式的运动控制方程为:
式中FT代表梁单元单位展长上作用的外部力和力矩,hg代表动量矩,N 1M 1为弹性力和力矩,ω为试函数,u 0u为梁截面上任一点的初始位置和当前位移,符号()′代表相对于位置坐标的一阶空间导数。进一步地,所述精确模拟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之间接触现象的单元具体为Hertz接触单元,是一种“软”接触模型,能够精确计算接触发生时的相互渗透量,准确预测接触刚度和接触载荷,进而预测复材壁板孔边应力,计算精度好,计算效率高。
根据Hertz接触理论,假设在初始构型,螺栓与复合材料孔边接触但没有接触力,在变形构型中螺栓与复合材料孔边发生接触,进而产生相互渗透;接触产生的渗透可由下式计算 q=|u r|-|u 0|,a=-q;其中,u 0为从螺栓随体坐标系原点指向该接触点的矢量;u r为局部坐标系中定义的相对位移矢量
公式中u s为由于初始接触位置移动而产生的位移矢量;
根据非线性Hertz接触理论,当q<0时接触发生,法向接触力以及法向接触力虚功可写为
式中,k为接触刚度,可根据发生接触的两个物体的真实材料属性严格确定;为矢量u s在螺栓随体坐标系中的映射;
根据虚功原理,可以获得如下接触载荷矢量
当q≥0时,接触载荷矢量F c=0,此时认为螺栓与复合材料壁板孔边无接触。
进一步地,
利用步骤25)计算结束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件变形后的最终构型,获得所有离散单元节点上的位移和变形,以及接触单元上的材料渗透和接触载荷;后处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获得复合材料壁板孔边的应力分布以及螺栓的传载比例。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建立接触单元,精确模拟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中的接触现象,解决技术方案一中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过度简化问题。
(2)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基于Penalty理论中的非线性Hertz模型,准确确定连接刚度,解决技术方案一中无法准确确定连接刚度的问题。
(3)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开发的接触单元计入两个物体接触时相互之间的材料渗透,并准确计算接触载荷,同时考虑了接触引起的能量耗散,解决技术方案二中未考虑两个物体接触时相互之间的材料渗透,也未对接触载荷大小做任何限制的问题。
(4)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开发几何精确壳单元建立复合材料壁板的有限元模型,计入连接区开孔,准确预测孔边应力分布,解决技术方案一中无法预测孔边应力分布的问题。
(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采用计入翘曲变形的几何精确梁单元建立螺栓的有限元模型,与上述其他改进措施一起,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一计算精度低,现有技术方案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流程框架图;
图2、四边固支平板在剪切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示意图;
图3a、复合材料平板1阶模态;
图3b、复合材料平板2阶模态;
图3c、复合材料平板3阶模态;
图3d、复合材料平板4阶模态;
图3e、复合材料平板5阶模态;
图3f、复合材料平板6阶模态;
图4、接触模型的运动学描述示意图;
图5a、复合材料板单剪试验件俯视示意图;
图5b、复合材料板单剪试验件正视示意图;
图6a、Hertz接触模型复合材料壁板单剪试验件变形分布;
图6b、MPC模型复合材料壁板单剪试验件变形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实施例1
(一)对复合材料壁板构建壳单元:
根据复合材料壁板外形尺寸、材料属性等构建复合材料壁板有限元离散模型,与螺栓相比,复合材料壁板柔性更大、变形明显。在外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壁板的变形具有非线性特征,具体的理论为:
几何精确壳单元理论
本申请将定义三种不同构型描述壳单元在时间域内的非线性变形。当t=0时为参考构型,此时壳单元无变形;当t=ti时为初始构型,作为当前步骤变形计算的初始输入;当t=tf时为变形构型,为未知构型,需要在当前步骤的计算中确定。
在参考坐标系B中给定壳的厚度h和中面面积Ω,以及壳中面上任意材料点的位置坐标x 0和沿中面法向方向的材料坐标ξ。壳中任意材料点的位置坐标x可写为
x1,α2,ξ)=x 01,α2)+s1,α2,ξ) (1)
其中,α1和α2是壳中面的材料点坐标,s1,α2,ξ)是垂直于中面的向量。坐标α12和ξ称之为曲线坐标。
相应的,变形构型中材料点的位置矢量可写为
X1,α2,ξ)=X 01,α2)+S1,α2,ξ)=x 01,α2)+u1,α2)+S1,α2,ξ) (2)
式中,X 01,α2)壳中面材料点位置坐标,u1,α2)壳中面位移矢量。几何精确壳单元理论推导中,需要用到如下Reissner-Midlin假设:与壳中面垂直的材料线变形后仍然保持直线,不发生拉伸变形。在该假设中未约束壳变形后材料线仍然垂直中面,因此壳会发生剪切变形。
依据弹性力学理论中Green-Lagrange应变张量的定义,通过高阶项的近似处理,可得适合于任意大位移、有限转动和大变形情况的新型应变-位移关系
上述表达式中,为曲率应变的二次高阶项,上标i代表当前计算步骤的初始值。即上述应变-位移关系式采用高阶曲率应变的初始值近似当前计算步骤的应变值。该表达式为本次申请首次提出,在简化了壳的应变-位移表达式同时又计入了高阶应变项,具有处理大变形的能力,同时又提高了计算效率。壳的运动控制方程由 Hamilton原理推导。在时间域内通过对任意材料点的位置矢量,方程(2),在时间域内进行求导,可得速度矢量
由此,获得壳的动能为
动能变分可写为
式中hg分别代表线性动量矩矢量和角动量矩矢量。
壳的应变能变分是
其中τ*ij,i=1,2,j=1,2,3,为随体坐标系中描述的Cauchy 应力张量。将应变分量带入应变能变分表达式并沿厚度积分可得应变能变分的等价形式
外力虚功可表示为
其中fm代表壳中面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和力矩。将动能变分、应变能变分和外力虚功带入Hamilton原理,最终得到壳的运动控制方程
式中fm代表壳中面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外部力和力矩,hg代表动量矩,N i,j,N 3M i,j,i=1,2,为弹性力和力矩,b为转换矩阵,为单位矢量的旋转对称矩阵,RR0为旋转张量。忽略上述方程中的惯性力,即可获得静力学变形控制方程。依据上述推导出的公式并结合有限元理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完成了9节点二阶精度壳单元的开发,该单元具有静力学、模态分解和动力学分析功能。
为了确保所开发壳单元的精度,针对该单元进行了静力学和模态分析测试。给定薄壁矩形板(h/L=1/1000)宽度为a=1.4英寸,厚度为h=2.4×10-3英寸。考虑固支边界条件和均布剪切压力,分别采用解析法、当前开发的几何精确壳单元和商用软件ABAQUS三种不同的方式预测了薄壁矩形板的变形。该矩形板的材料属性设置为:杨氏模量E=2×106帕,泊松比ν=0.3。根据Kirchhoff平板理论可以获得该矩形板质心变形(也即最大变形)的解析解如下
上述公式中,D为抗弯刚度。采用几何精确壳单元求解时,使用了 18×18个本申请二阶精度壳单元。在质心集中剪切载荷P0=1× 10-4磅作用下四边固支平板的面外变形情况参见图2。
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表明,所开发的几何精确壳单元能够准确的预测薄壁矩形板的面外变形。该计算结果与理论解、ABAQUS数值解均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1。
表1矩形板的面外变形
模态分析测试中,建立了复合材料平板的几何精确有限元模型。复材板的尺寸为:长272毫米,宽48毫米,厚度5.2毫米。铺层数目为40层,铺层厚度为0.13毫米,铺层方向依次为[45,0,-45,90]。复合材料板的材料选用为碳纤维环氧树脂HTA/6376,属性设置为:杨氏模量Exx=54.25兆帕,Eyy=54.25兆帕,Ezz=12.59兆帕,剪切模量Gxy=20.72兆帕,Gxz=4.55兆帕,Gyz=4.55兆帕,泊松比νxy=0.309,νxz=0.332,νyz=0.332。采用本申请的壳单元技术、该复合材料板离散成34×6个本申请二阶精度壳单元。完成模态分析后,计算出前6阶结构模态,如图3a-图3f所示。
该计算结果和商用软件ABAQUS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参见表2。结果表明,所开发壳单元的模态分析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
表2复合材料板前6阶模态
。对螺栓构建梁单元数值模型:
(二)根据螺栓外形尺寸、材料属性等构建螺栓有限元数值模型,相对于复合材料壁板,由航空级钛合金制作的螺栓刚性更大。在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件承受拉伸/压缩载荷时,螺栓会产生“跷跷板”式的旋转,螺栓截面变形可以忽略。因此,有限元建模中,可以采用一维梁单元模拟螺栓“跷跷板”式的旋转,具体的理论为:
给定梁参考线上任意一个点的位置向量,u 01),梁截面上任意点的位置矢量可写为
xu 01)+s1,α2,α3) (12)
上式中α123为曲线坐标。相应的,变形后该材料点的位置矢量变为
Xu 01)+u1)+S1,α2,α3) (13)
其中,u1)为梁参考线上任意点的位移。梁单元的应变-位移关系仍然根据Green-Lagrange应变定义推导获得,并能够处理大变形和任意转动。为了便于处理转动,将梁单元的应变-位移关系投影到随体坐标系中。相应的一维应变矢量可写为
其中为曲率应变矢量。另外,应变矢量包含轴向应变和切向应变
该表达式中Rf为旋转张量。梁单元建模仍然采用Hamilton 原理,最终得到梁单元半离散形式的运动控制方程:
式中FT代表梁单元单位展长上作用的外部力和力矩,hg代表动量矩,N 1M 1为弹性力和力矩,ω为试函数,u 0u为梁截面上任一点的初始位置和当前位移。
(三)接触单元:模拟螺栓和复合材料壁板孔边的真实接触,并预测接触时复材壁板和螺栓分别承受的接触载荷,具体理论为:
基于Hertz接触模型的连接建模理论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从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设计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所开发的几何精确壳单元,兼顾精度和效率,进一步发展了适用于螺栓连接快速分析的接触模型。该连接建模引入了Hertz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接触区的微变形和接触反力,进一步确定带孔复合材料壁板的应力分布以及钉载分配比例。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与常规接触问题不同,螺栓的刚度通常要大于复合材料壁板的刚度。螺栓预紧力的存在使得螺帽与复合材料壁板之间的接触区必须满足应变协调条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引入了如下假设:
(1)螺帽与复合材料壁板之间的接触区不发生面外位移;
(2)复合材料壁板采用几何精确壳单元建模,忽略厚度方向变形;
(3)变形前后,螺帽和复合材料壁板之间的接触区与复合材料壁板中面保持平行。
基于上述假设,接触模型可简化为局部的二维平面接触,参见图4。如图所4示,基于Hertz接触模型的螺栓连接建模,在螺栓随体坐标系Bb中引入了局部位移矢量u s。假设在参考构型,螺栓与复合材料壁板孔边接触但没有接触力。定义从螺栓随体坐标系原点到该接触点的矢量为u 0。随后,在变形构型中发生接触,进而产生相互渗透。此时,由于初始接触位置移动而产生的位移矢量为u s。为了便于描述由于接触产生的渗透,引入新的位置矢量
接触产生的渗透可由下式计算
q=|u r|-|u 0|,a=-q (18)
因为接触而产生的接触力,沿着螺栓接触面内法线方向作用在螺栓上,沿内法线反方向作用在复合材料壁板上,阻止二者之间的进一步接触。内法线定义为
根据非线性Hertz接触理论,当q<0时法向接触力以及法向接触力虚功可写为
式中,k为接触刚度,可根据发生接触的两个物体的真实材料属性严格确定。为矢量u s在螺栓随体坐标系中的映射。根据虚功原理,可以得到接触载荷矢量为
当q≥0时,接触载荷矢量F c=0。在数值计算中,时间域内的每一积分步都需要判断接触是否发生。
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案分析由三排钉连接的复合材料壁板单剪试验件的传载情况。图5a、5b给出了该单剪试验件的几何尺寸。
该单剪试验件包含上下复合材料平板以及三个螺栓。复合材料板的铺层以及材料属性可参考用于模态分析的复材平板参数设置。该复合材料板离散成几何精确壳单元。螺栓直径为8毫米,材料为钛合金,材料属性:杨氏模量E=110兆帕,泊松比ν=0.29。三个螺栓均由几何精确梁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平板和螺栓之间的连接采用非线性 Hertz接触模型。
为了验证Hertz接触模型的有效性,该单剪试验件同时采用多点约束近似模拟了连接作为对比。计算结果与本申请方法考虑接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图6a、图6b给出了两种不同模型在相同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变形。由于单剪连接造成该连接件传载不共线,在拉伸载荷作用下,试验件会产生“二次弯曲”现象。图6a、图6b中两种模型的变形均捕捉到了这一现象,说明变形预测结果是正确的。获得复合材料平板变形分布后,根据线弹性材料本构关系,可获得带孔复合材料平板的应力分布用于强度校核。
另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比较了上述两种模型的螺栓传载比例,见表3。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计入接触模型后,接近真实物理模型,传载比例更接近于均匀分布。
表3单剪试验件螺栓传载比例

Claims (8)

1.一种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对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建立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模型;
(2)建立Hertz接触单元,所述Hertz接触单元模拟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和螺栓梁单元之间的接触;根据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和螺栓梁单元接触时的材料相互渗透量计算接触载荷,以接触载荷分别作为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和螺栓梁单元的受力载荷,分析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的变形,实现对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具体为:
21)所述Hertz接触单元将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的接触简化为壳单元与梁单元之间局部的二维平面接触;
在所述二维平面,螺栓的截面为梁单元包括梁节点的刚性截面圆,所述复合材料壁板的可能接触面为多个壳单元边节点构成的弹性圆;根据Hertz接触理论,将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的接触认为是弹性接触,并随时间变化;接触初始时刻,假设螺栓与复合材料壁板孔边接触但无渗透,所以无接触力;此时,描述复合材料壁板孔边形状的所有壳单元边节点均为可能接触点;
22)根据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件变形过程中各可能接触点相对所述螺栓刚性圆截面中心的位移来判断接触是否发生;如果接触发生则计算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之间的材料相互渗透距离;
23)基于Hertz公式,利用材料相互渗透距离计算得到接触面之间的接触力、接触法向量、接触刚度和分别作用到壳单元和梁单元相关节点上的接触载荷;
24)以接触载荷分别作为壳单元和梁单元的受力载荷,根据有限元原理将壳单元或梁单元载荷、单元刚度以及整个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件所受外载荷分别集成,得到包含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在内的总体刚度矩阵和总体载荷矢量,形成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变形控制方程;
25)通过求解所述变形控制方程,计算获得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变形,进一步可获得由螺栓传递的剪切载荷以及当前计算步骤所有可能接触点相对螺栓刚性截面中心的位移矢量;
26)完成当前步骤后,计算得到的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变形构型将作为下一时间步骤计算的初始值,在时间域内重复步骤23)-25)直至时间域内的计算全部完成为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是几何非线性结构有限元单元;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采用增量表达式理论处理了任意大变形和有限转动问题,定义了三种不同构型描述其在时间域内的非线性变形,分别为参考构型、初始构型和变形构型;其中,参考构型、初始构型为已知构型、变形构型为未知构型;数值计算时仅仅预测从初始构型到变形构型的变形增量和旋转增量;依据建模步骤完成当前时间步的计算后,当前的变形构型将作为下一时间步骤计算的初始值,在时间域内重复建模直至时间域内的计算全部完成为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的建模过程遵循经典有限元理论的分析流程,包括结构有限元单元网格划分、赋予结构有限元单元材料属性、单元载荷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生成、单元载荷向量和刚度矩阵总体集成、边界条件处理、外部载荷加载、基于Newton-Raphson迭代算法的变形计算、计算结果的后处理获得结构变形、应变和应力分布;所述结构有限元单元网格划分时,标明那些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将组成“软”接触模型;在所述单元载荷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生成时,对将组成“软”接触模型的几何精确壳单元和梁单元做处理:根据“软”接触模型判断接触是否发生,如发生接触,额外计算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并将接触载荷和接触刚度添加到单元载荷向量和单元刚度矩阵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复合材料壁板壳单元具体为几何精确壳单元,能够处理任意大变形和任意转动;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具有静力学、模态分解和动力学分析功能;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依据弹性力学理论中Green-Lagrange应变张量的定义,通过高阶项的近似处理,获得适合于任意大位移、有限转动和大变形情况的应变-位移关系;同时,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假设变形过程中,与壳中面垂直的材料线变形后仍然保持直线,不发生拉伸变形;
所述几何精确壳单元由壳的运动控制方程结合有限元理论得出;
其中壳的运动控制方程为
<mrow> <munder> <mover> <mi>h</mi> <mo>&amp;CenterDot;</mo> </mover> <mo>&amp;OverBar;</mo> </munder> <mo>-</mo> <msub> <munder> <mi>N</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row> <mn>1</mn> <mo>,</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under> <mi>N</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row> <mn>2</mn> <mo>,</mo> <mn>2</mn> </mrow> </msub> <mo>=</mo> <munder> <mi>f</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row>
<mrow> <msup> <mi>b</mi> <mi>T</mi> </msup> <mover> <msub> <mi>i</mi> <mn>3</mn> </msub> <mo>~</mo> </mover> <msup> <mrow> <mo>(</mo> <msub> <mi>RR</mi> <mn>0</mn> </msub> <mo>)</mo> </mrow> <mi>T</mi> </msup> <mo>&amp;lsqb;</mo> <munder> <mover> <mi>g</mi> <mo>&amp;CenterDot;</mo> </mover> <mo>&amp;OverBar;</mo> </munder> <mo>+</mo> <msub> <munder> <mi>N</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n>3</mn> </msub> <mo>-</mo> <msub> <munder> <mi>M</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row> <mn>1</mn> <mo>,</mo> <mn>1</mn> </mrow> </msub> <mo>-</mo> <msub> <munder> <mi>M</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row> <mn>2</mn> <mo>,</mo> <mn>2</mn> </mrow> </msub> <mo>&amp;rsqb;</mo> <mo>=</mo> <msup> <mi>b</mi> <mi>T</mi> </msup> <munder> <mi>m</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row>
式中fm代表壳中面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外部力和力矩,hg代表动量矩,N i,i,N 3M i,i,i=1,2,为弹性力和弹性力矩,b为转换矩阵,为单位矢量的旋转对称矩阵,RR0为旋转张量。
6.如权利要求3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螺栓的梁单元具体为考虑翘曲变形的几何精确梁单元,能够处理大变形和任意转动;该单元能够根据预测出的一维应变结果,反向运算可获得螺栓截面上的二维应变和应力分布;半离散形式的运动控制方程为:
式中FT代表梁单元单位展长上作用的外部力和力矩,hg代表动量矩,N 1M 1为弹性力和力矩,ω为试函数,u 0u为梁截面上任一点的初始位置和当前位移符号。
7.如权利要求2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确模拟复合材料壁板和螺栓之间接触现象的单元具体为Hertz接触单元,是一种“软接触”模型,能够精确计算接触发生时的相互渗透量,准确预测接触刚度和接触载荷,进而预测复材壁板孔边应力;
根据Hertz接触理论,假设在初始构型,螺栓与复合材料孔边接触但没有接触力,在变形构型中螺栓与复合材料孔边发生接触,进而产生相互渗透;接触产生的渗透可由下式计算q=|u r|-|u 0|,a=-q;其中,u 0为从螺栓随体坐标系原点指向该接触点的矢量;u r为局部坐标系中定义的相对位移矢量
<mrow> <msub> <munder> <mi>u</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i>r</mi> </msub> <mo>=</mo> <msub> <munder> <mi>u</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i>s</mi> </msub> <mo>+</mo> <mo>|</mo> <msub> <munder> <mi>u</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n>0</mn> </msub> <mo>|</mo> <mfrac> <msub> <munder> <mi>u</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i>r</mi> </msub> <mrow> <mo>|</mo> <msub> <munder> <mi>u</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i>r</mi> </msub> <mo>|</mo> </mrow> </mfrac> </mrow>
公式中u s为由于初始接触位置移动而产生的位移矢量;
根据非线性Hertz接触理论,当q<0时接触发生,法向接触力以及法向接触力虚功可写为
<mrow> <msub> <mi>f</mi> <mi>n</mi> </msub> <mo>=</mo> <msup> <mi>ka</mi> <mrow> <mn>3</mn> <mo>/</mo> <mn>2</mn> </mrow> </msup> <mo>,</mo> <mi>&amp;delta;</mi> <mi>W</mi> <mo>=</mo> <msup> <mrow> <mo>(</mo> <msub> <mi>f</mi> <mi>n</mi> </msub> <mover> <mi>n</mi> <mo>&amp;OverBar;</mo> </mover> <mo>)</mo> </mrow> <mi>T</mi> </msup> <mi>&amp;delta;</mi> <msubsup> <munder> <mi>u</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i>s</mi> <mo>*</mo> </msubsup> </mrow>
式中,k为接触刚度,可根据发生接触的两个物体的真实材料属性严格确定;为矢量u s在螺栓随体坐标系中的映射;
根据虚功原理,可以获得如下接触载荷矢量
<mrow> <msub> <munder> <mi>F</mi> <mo>&amp;OverBar;</mo> </munder> <mi>c</mi> </msub> <mo>=</mo> <msub> <mi>f</mi> <mi>n</mi> </msub> <mover> <mi>n</mi> <mo>&amp;OverBar;</mo> </mover> </mrow>
当q≥0时,接触载荷矢量F c=0,此时认为螺栓与复合材料壁板孔边无接触。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步骤25)计算结束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件变形后的最终构型,获得所有离散单元节点上的位移和变形,以及接触单元上的材料渗透和接触载荷;后处理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获得复合材料壁板孔边的应力分布以及螺栓的传载比例。
CN201710786686.5A 2017-09-04 2017-09-04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Active CN107729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6686.5A CN107729603B (zh) 2017-09-04 2017-09-04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6686.5A CN107729603B (zh) 2017-09-04 2017-09-04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29603A true CN107729603A (zh) 2018-02-23
CN107729603B CN107729603B (zh) 2021-06-01

Family

ID=61204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6686.5A Active CN107729603B (zh) 2017-09-04 2017-09-04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29603B (zh)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2635A (zh) * 2018-08-02 2018-12-14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连接非线性的螺栓连接等效建模方法
CN109388868A (zh) * 2018-09-25 2019-02-26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钉孔接触及钉弯曲的钉载计算方法
CN109409006A (zh) * 2018-11-15 2019-03-0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超高层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CN109460622A (zh) * 2018-11-15 2019-03-12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大规模建筑结构的完全显式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CN109635445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快速等效建模方法
CN109684675A (zh) * 2018-12-04 2019-04-2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abaqus板体耦合的航空薄壁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CN109726438A (zh) * 2018-12-04 2019-05-0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混合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CN109813587A (zh) * 2019-03-08 2019-05-28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用于铆钉偏心连接接头钉载分配研究的试验件
CN110020498A (zh) * 2019-04-18 2019-07-16 北京交通大学 曲线钢-混凝土组合箱型梁一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0728085A (zh) * 2019-09-19 2020-01-2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 制件-模具相互作用引起的复合材料变形的模拟方法
CN111159879A (zh) * 2019-12-25 2020-05-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集中传载结构的钉载处理方法
CN111339605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载荷计算装置及航空器
CN111368473A (zh) * 2020-03-04 2020-07-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竞争失效下的cfrp-金属混合螺栓连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1382477A (zh) * 2020-03-02 2020-07-07 上海索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结构基因组技术的复合材料壁板分析方法
CN111537331A (zh) * 2020-04-30 2020-08-14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机械连接结构载荷传递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912590A (zh) * 2020-06-17 2020-11-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静载变形判断零件结构刚性的方法
CN112699482A (zh) * 2020-12-29 2021-04-2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发动机集中传载推力销精确应力分析方法
CN112800538A (zh) * 2021-01-15 2021-05-14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任意薄壁梁结构的层合化分析方法
CN113128079A (zh) * 2019-12-30 2021-07-16 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椅缓冲件的顶压测试方法
CN115213077A (zh) * 2022-05-17 2022-10-2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发动机机匣安装边变厚度静密封涂层及制备方法
CN115495962A (zh) * 2022-10-18 2022-12-20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分层虚拟材料的螺栓连接结合部建模方法
CN116663362A (zh) * 2023-05-31 2023-08-2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薄壁结构装配力学建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0268A (zh) * 2013-09-06 2014-01-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损伤故障的动力学方法
US20150000138A1 (en) * 2013-06-27 2015-01-01 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material bearing component
CN105138814A (zh) * 2015-06-03 2015-12-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速电主轴定位预紧下角接触球轴承极限预紧力分析方法
US20170235852A1 (en) * 2016-02-17 2017-08-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osit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property predic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000138A1 (en) * 2013-06-27 2015-01-01 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material bearing component
CN103500268A (zh) * 2013-09-06 2014-01-08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损伤故障的动力学方法
CN105138814A (zh) * 2015-06-03 2015-12-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速电主轴定位预紧下角接触球轴承极限预紧力分析方法
US20170235852A1 (en) * 2016-02-17 2017-08-1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osite 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microstructure property predic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ELONG WANG: "Implementation of geometrically exact beam element for nonlinear dynamics modeling",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
杨磊: "中低速磁浮列车转向架特性分析及计算",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韩石磊: "柔性多体系统接触/碰撞问题的多变量方法",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基础科学辑》 *

Cited B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2635B (zh) * 2018-08-02 2019-04-30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连接非线性的螺栓连接等效建模方法
CN109002635A (zh) * 2018-08-02 2018-12-14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连接非线性的螺栓连接等效建模方法
CN109388868A (zh) * 2018-09-25 2019-02-26 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考虑钉孔接触及钉弯曲的钉载计算方法
CN109460622B (zh) * 2018-11-15 2023-03-07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大规模建筑结构的完全显式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CN109409006A (zh) * 2018-11-15 2019-03-01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超高层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CN109460622A (zh) * 2018-11-15 2019-03-12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大规模建筑结构的完全显式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CN109409006B (zh) * 2018-11-15 2022-12-20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一种超高层结构动力时程分析方法
CN109684675A (zh) * 2018-12-04 2019-04-26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abaqus板体耦合的航空薄壁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CN109726438A (zh) * 2018-12-04 2019-05-07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混合结构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CN109684675B (zh) * 2018-12-04 2023-04-1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abaqus板体耦合的航空薄壁支架强度分析方法
CN109635445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快速等效建模方法
CN109635445B (zh) * 2018-12-13 2022-08-0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复合材料薄壁螺栓连接组合结构快速等效建模方法
CN111339605A (zh) * 2018-12-18 2020-06-26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载荷计算装置及航空器
CN111339605B (zh) * 2018-12-18 2024-05-03 株式会社斯巴鲁 载荷计算装置及航空器
CN109813587B (zh) * 2019-03-08 2021-04-02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用于铆钉偏心连接接头钉载分配研究的试验件
CN109813587A (zh) * 2019-03-08 2019-05-28 南昌航空大学 一种用于铆钉偏心连接接头钉载分配研究的试验件
CN110020498A (zh) * 2019-04-18 2019-07-16 北京交通大学 曲线钢-混凝土组合箱型梁一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0020498B (zh) * 2019-04-18 2020-09-11 北京交通大学 曲线钢-混凝土组合箱型梁一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方法
CN110728085B (zh) * 2019-09-19 2022-11-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 制件-模具相互作用引起的复合材料变形的模拟方法
CN110728085A (zh) * 2019-09-19 2020-01-2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基础技术研究院 制件-模具相互作用引起的复合材料变形的模拟方法
CN111159879A (zh) * 2019-12-25 2020-05-1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集中传载结构的钉载处理方法
CN113128079A (zh) * 2019-12-30 2021-07-16 上海荣泰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按摩椅缓冲件的顶压测试方法
CN111382477A (zh) * 2020-03-02 2020-07-07 上海索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结构基因组技术的复合材料壁板分析方法
CN111368473A (zh) * 2020-03-04 2020-07-0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竞争失效下的cfrp-金属混合螺栓连接结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11537331A (zh) * 2020-04-30 2020-08-14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机械连接结构载荷传递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537331B (zh) * 2020-04-30 2023-02-10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一种机械连接结构载荷传递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912590A (zh) * 2020-06-17 2020-11-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静载变形判断零件结构刚性的方法
CN111912590B (zh) * 2020-06-17 2022-05-10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静载变形判断零件结构刚性的方法
CN112699482A (zh) * 2020-12-29 2021-04-23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发动机集中传载推力销精确应力分析方法
CN112699482B (zh) * 2020-12-29 2024-05-24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发动机集中传载推力销精确应力分析方法
CN112800538A (zh) * 2021-01-15 2021-05-14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任意薄壁梁结构的层合化分析方法
CN112800538B (zh) * 2021-01-15 2023-12-22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一种任意薄壁梁结构的层合化分析方法
CN115213077A (zh) * 2022-05-17 2022-10-21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发动机机匣安装边变厚度静密封涂层及制备方法
CN115495962A (zh) * 2022-10-18 2022-12-20 江苏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分层虚拟材料的螺栓连接结合部建模方法
CN116663362A (zh) * 2023-05-31 2023-08-2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薄壁结构装配力学建模方法
CN116663362B (zh) * 2023-05-31 2023-12-01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航空航天复合材料薄壁结构装配力学建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29603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29603B (zh) 复合材料壁板螺栓连接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Stamatelos et al. Analytical calculation of local buckling and post-buckling behavior of isotropic and orthotropic stiffened panels
Ostergaard et al. Virtual testing of aircraft structures
CN102495550B (zh) 并联机器人的正、逆动力学响应分析与控制方法
Zhang et al.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on two-link flexible robot manipulator
Liu et al. Simple formulations of imposing moments and evaluating joint reaction forces for rigid-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s
Khulief et al. Impact responses of multi-body systems with consistent and lumped masses
Ardila-Parra et al. Finite element based re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aircraft structural components using composite materials
Otsuka et al. Aeroelastic deployable wing simulation considering rotation hinge joint based on flexible multibody dynamics
Korkealaakso et al. Description of joint constraints in the floating frame of reference formulation
Chen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failure modes of riveted joints under tensile load
Navarro et al. Semi-continuous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impacts on woven composite laminates: Modeling interlaminar behavior with a specific interface element
Tang et al. A study of aerodynamics of low Reynolds number flexible airfoils
Lee et al. Refined modeling of composite plates with in‐plane heterogeneity
Farhat et al. Multidisciplinary simulation of the maneuvering of an aircraft
Ivančević et al. Explicit multiscale modelling of impact damage on laminated composites–Part II: Multiscale analyses
An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nlinear aeroelastic behaviors of composite panels in transonic flow
Kumar et 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large deflection analysis of double corrugated cantilever structures
Ghommem Modeling and analysis for optimization of unsteady aeroelastic systems
Gupta et al. Beam theory for asymptotic analysis of aperiodic and inhomogeneous structures
Crowell et al. Surrogate based reduced-order aerothermodynamic modeling for structural response prediction at high mach numbers
Chen et al. Contact analysis within the bi-potential framework using cell-based smooth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progressive failure and collapse of structure under seismic and impact loading
Grodzki et al. Modelling of UAV's composite structures and prediction of safety factor
Gupta et al. Dimensional reduction technique for analysis of aperiodic inhomogeneous struct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