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6953A - 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06953A CN107706953A CN201610649258.3A CN201610649258A CN107706953A CN 107706953 A CN107706953 A CN 107706953A CN 201610649258 A CN201610649258 A CN 201610649258A CN 107706953 A CN107706953 A CN 1077069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base station
- discharge
- historical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08000028659 discharge Diseas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9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50 audi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46 nonvolatil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02J7/0021—
-
- H02J13/0006—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8—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requiring starting of a prime-mov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12—Energy storage units,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e.g. in the last power distribution stag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48—UPS systems or standby or emergency gen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站供电方法,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站供电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基站供电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业务的飞速发展,通讯厂商建设的基站也越来越多。当基站停电,电池无法支撑基站正常运行时,一般是由代理维护(简称:代维)公司组织燃油发电机(简称:油机)进行基站发电保障;通讯厂商则依据代维公司发电次数、发电时长两个关键指标进行发电费用的结算。
由于会出现基站不需要发电时进行油机发电,以及代维人员的基站发电报告出现错误的情况,从而增加了通讯厂商的发电成本;因此,通讯厂商需要对代维人员发电行为进行调度、稽核两方面的管理。
目前,现有的相关技术包括:
一、油机发电调度:
在专利号为200610124806.7的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依据电池放电时长值和发电机到达基站路程时间进行油机自动调度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自动监控基站市电停电和恢复状态,启动和终止油机调度。
二、代维发电稽核:
由于基站分布地域广、数量多;目前,对代维公司发电的稽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A、通过发电作业中代维信息反馈稽核;
B、通过在基站、油机上部署相关硬件设备,实现代维发电的稽核功能;
在专利号为201110274964.1的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通信基站发电机计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是通过在基站配置固定油机,并加装发电计时硬件模块:只有当市电停止,发电机工作时,计时器才开始计时,并完成检测市电及发电机的工作状态;市电停止,发电机不工作,计时器停止计时,得出有效工作时间;市电来,发电机工作,计时器停止计时,得出有效工作时间;市电来,发电机不工作,计时器不计时。
在专利号为201120015088.6的专利文件中,提出一种基站发电机监控调度管理平台,包括设备终端模块和监控中心设备;该方法是通过在油机上加装终端模块,配备移动通信模块、传感器、蓄能电池等模块,在油机工作时检测输出电压和电流。
在专利号为201120109107.1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移动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控终端,包括中心处理单元、电流电压信号采集单元、工作状态监测单元、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授时定位单元、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短信收发单元和电源管理单元。该通信基站应急发电机监控终端需要在待监控油机上进行安装,由电流电压信号采集单元负责采集发电机输出的电压电流值;工作状态监测单位负责对发电机工作时的震动、声音、排泄烟雾验收进行监测,从而判断发电机当前的运行状态,并通过GSM短信将监控终端采集及计算的信息发送给上层管理系统。
目前采用的基站智能调度方法,虽然在调度任务生成时参考了电池放电时长参数,但是该参数仅仅采用人工配置的方式,无法适应电池放电性能的变化情况,因此对调度质量和准确度有明显的影响;在大面积停电等发电机供需紧张的情况时,现有的调度方法无法判别基站发电的价值,因此无法调度代维人员优先保障价值高、重要的基站;通过硬件设备的方式进行发电自动稽核,需要在基站、发电油机上安装相应的硬件设备;由于基站、发电油机数量大,需安排的硬件设备普遍带有移动通讯模块、传感器等模块,因此成本投入大,难以大面积推广。
因此,在不增添硬件模块的情况下,实现及时、准确、自动地完成外部电源调度及外部电源发电稽核,为发电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减少无效发电,实现节能减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能在不增添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及时、准确、自动地完成外部电源调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站供电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用于触发外部电源向所述基站供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历史断电数据,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
根据所述基站历史通信流量信息和/或当前通信流量信息,确定在所述基站退服的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下的通信价值;
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长,确定在所述基站退服时长内的外部电源供电费用;
将所述通信价值与所述基站退服时长内外部电源供电费用之差确定为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基站历史断电数据,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包括:
根据历史断电数据,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
所述历史断电数据包括:历史停电月份、和/或历史停电时间点、和/或历史停电时长。
上述方案中,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包括:
根据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和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确定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将所述电池放电结束时间点确定为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和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确定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包括:
将充电时间小于预设充电时间阈值的电池,确定为二次放电电池;
所述电池为非二次放电电池时,如果所述电池和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不大于预设第一电压差异、或所述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正向的第一电压差异,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如果所述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负向的第一电压差异,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所在位置起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所述电池为二次放电电池时,如果所述电池起始电压大于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则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否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起的放电时长与预设放电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校准电池的放电时长;
所述校正电池放电时长,包括:
将所述电池初始电压值与间隔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的电池电压值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间隔预设第二校准间隔时间获取所述电池电压,当获取的所述电池的电压与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值超出预设第二电压差异时,重新以前一个与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不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差异的电池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电压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迭代绘制所述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和/或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确定电池的放电时长。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动环指标数据确定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
根据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稽核外部电源供电报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供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断电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用于触发外部电源向所述基站供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历史断电数据,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
根据所述基站历史通信流量信息和/或当前通信流量信息,确定在所述基站退服的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下的通信价值;
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长,确定在所述基站退服时长内的外部电源供电费用;
将所述通信价值与所述基站退服时长内外部电源供电费用之差确定为发电价值。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历史断电数据,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
所述历史断电数据包括:历史停电月份、和/或历史停电时间点、和/或历史停电时长。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和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确定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将所述电池放电结束时间点确定为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充电时间小于预设充电时间阈值的电池,确定为二次放电电池;
所述电池为非二次放电电池时,如果所述电池和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不大于预设第一电压差异、或所述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正向的第一电压差异,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如果所述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负向的第一电压差异,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所在位置起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所述电池为二次放电电池时,如果所述电池起始电压大于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则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当前电池放电时长;否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起的放电时长与预设放电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校正电池放电时长;
所述校正电池放电时长,包括:
将所述电池初始电压值与间隔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的电池电压值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间隔预设第二校准间隔时间获取所述电池电压,当获取的所述电池的电压与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值超出预设第二电压差异时,重新以前一个与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不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差异的电池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电压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迭代绘制所述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和/或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确定电池的放电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用于触发外部电源向所述基站供电。如此,在不增加新硬件设备的情况下,根据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就能及时、准确、自动地完成外部电源调度;进一步的,可以通过分析记录外部电源发电信息,对外部电源发电进行稽核,为发电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减少无效发电,实现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供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绘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N次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绘制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基站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用于触发外部电源向所述基站供电。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供电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站供电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基站服务器网络架构,如综合服务器、动环指标服务器、话务网管系统、EMOS平台、短信网关等构成;其中,综合服务器组:负责为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指标采集服务、数据中间处理、应用服务、WEB页面服务以及手机应用工具的数据推送和接收,可依据实际情况组建服务器配置;动环指标服务器:主要为通过C接口、数据库接口获取动环指标,用于发电过程分析;话务网管系统用于提供基站话务量流量信息;EMOS平台用于通过工单派发调度任务的方式;短信网关适用于通过短信派发调度任务的方式。并且,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动环管理系统采集停电基站的电池电压、外部电源电压等动环指标,实现对基站发电过程的自动分析;
当基站的失去市电供电时,可以首先对基站进行外部电源如油机的发电必要性进行判断;通常,基站都有备用电源,如电池等;这里,可以对基站在备用电源用尽并退服到市电重新恢复供电期间的外部电源供电费用、以及在这期间基站可以产生的通信价值进行预测;将所述退服期间外部电源供电费用和基站产生的通信价值之差,确定为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作为评估是否进行外部电源供电的标准。在基站的失去市电供电之后,外部电源供电调度任务生成前,进行外部电源发电必要性判断,为外部电源发电、调度时间点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对基站发电价值进行评估,可以确保重要基站的保障力度,减少停电损失,降低发电费用。
具体的,所述历史运行数据包括:历史停电数据、历史通信流量数据等数据,所述历史停电数据包括:历史停电月份、历史停电时间点、历史停电时长等数据,所述历史通信流量数据包括:历史话务量、历史信息流量、历史数据流量等数据;所述当前运行数据包括:当前通信流量数据等数据,所述当前通信流量数据包括:历史话务量、历史信息流量、历史数据流量等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时,首先,可以依据基站历史断电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评估本次市电停电可能造成基站退服的概率以及基站退服时长;
可以对地市区域的基站停电事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提炼决定基站停电时长分布的特征要素:停电时间点、停电月份、停电时长,并形成其针对的停电时长分布概率模型,从而可依据基站电池保障时长,获得停电事件造成基站退服的概率以及退服情况下的平均时长。
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历史市电停电事件所具有的特征要素:停电时间点、停电月份,预测当前市电停电其造成基站退服的概率,并预测基站退服时长;
贝叶斯分类的基础是概率推理,可以在各种条件的存在不确定,仅知其出现概率的情况下,完成推理和决策任务;这里,可以根据历史停电事件中的停电时间和恢复时间,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计算方法进行退服概率和停电时长的预测;进一步可以采用与当前停电相同月份的历史停电事件中停电时间和恢复时间进行基站退服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的预测。
然后,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对通信价值进行预测;所述通信价值为在所述基站退服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情况下,通信流量能实现的价值;所述通信流量包括:话务量、信息流量,数据流量等;
可以根据当前的通信流量来估计基站退服期间的通信流量状况;也可以根据相同历史状况下的通信流量来估计基站退服期间的通信流量状况;影响通信流量的因素包括:月份、星期几、是否假日等,因此,可以统计出在各因素影响下的通信流量情况,并依据以上指标,预测当前日期的通信流量的指标数值。
最后,根据确定基站在断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这里,可以根据基站停电时长预测、退服概率预测,结合基站业务指标评估基站本次停电事件的发电价值。
在退服期间损失的通信流量的价值MS可以从表达式(1)表示:
MS=QTF×(HWLTF×TH+LLTF×TL)×QC (1)
这里,通信流量以话务量和流量之和为例来计算,实际应用中可以增加其它通信流量一起计算,其中,QTF表示基站退服概率;HWLTF表示基站退服时的话务量合计;TH表示话务量单价;LLTF表示基站退服时的流量合计;TL表示流量单价;QC表示基站交叉覆盖范围,可以通过所述基站周边基站个数或所述基站的地域进行设定,初期可以设置为100%。
在退服期间由外部电源供电的费用MF可以从表达式(2)表示:
MF=MD+F(LTF) (2)
其中,MD表示单次发电的固定费用;LTF表示退服时长;F(LTF)表示退服时长对应的发电费用,F(LTF)可以是一个相对于退服时长LTF的一个函数,根据LTF变化
因此,在退服期间发电价值VE可以用表达式(3)表示:
VE=MS-MF (3)
其中,VE表示评估出的退服期间发电价值
步骤102: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这里,可以预先根据各基站的平均盈利能力等设置一个发电价值阈值,当评估出的退服期间发电价值超出所述发电价值阈值时,说明所述基站可以达到基站的平均盈利能力,有外部电源供电的价值,需要进行外部电源供电;所述发电价值阈值和时间成正比,如估算的退服时间为3小时,可以将发电价值阈值设置为3000元;确定需要进行外部电源供电后,需要确定基站电池可以维持基站工作的时间;
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和所述基站当前电池的放电电压,确定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将所述电池放电结束时间点确定为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这里,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可以是所述电池的放电曲线,所述放电曲线是电池在放电状况下以时间为横轴、电池电压为纵轴的一个反应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曲线;当电压掉至预设的一个截止电压时,认为放电结束;从电池开始放电的电压至截止电压之间的时间段称为电池放电时长;通过所述历史放电曲线,可以查得曲线上的电压至截止电压之间的电池放电时长。
实际应用中,满电的基站电池的电压通常为53V至54V,通常设定的截止电压为47V左右,因此,可以将放电曲线上从电池的放电电压至47V之间的时间段确定为基站电池放电时长。
具体的,可以依据基站电池开始放电的初始电压,结合本基站历史放电曲线,预测电池的放电时长;这里,将电池区分为二次放电和非二次放电的电池;二次放电电池可以是充电时间没有达到预设充电时间阈值的电池,这种情况下,基站电池可能处于未充满电的情况下,因此其性能指标,如放电时长等,可能无法达到正常标准;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放电时长估算方法计算二次放电和非二次放电的电池的放电时间;其中,所述充电时间阈值可以为12小时;
所述当前电池为非二次放电时,可以从历史放电曲线中搜索起始放电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最接近的历史放电曲线,如果所述当前电池和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不大于预设第一电压差异、或所述基站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正向的第一电压差异,这两种情况下,所述电池的电压基本和历史放电曲线起始的电压一致甚至更高,所述电池的放电时长近似与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因此,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当前电池放电时长;
如果所述基站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负向的第一电压差异,这种情况下,电池的电压比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低,放电时长会短于历史放电曲线,因此,可以在历史放电曲线上确定所述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并将所述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至截止电压位置的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差异可以为0.2V;
所述当前电池为二次放电时,可以从历史放电曲线中搜索起始放电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最接近的历史放电曲线,如果所述当前电池起始电压大于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则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当前电池放电时长;否则,则将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当前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的放电时长与预设放电系数之积确定为当前电池放电时长;通常认为,如果电池的电压高于历史放电曲线起始位置电压,则所述电池是完全充电的,可以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作为所述电池的放电时长;否则,可以认为所述电池由于未完全充满电,其放电时长会受影响,因此放电时长需要乘以预设放电系数,所述放电系数可以以实际电池的性能设置,可以预设放电系为0.8。
进一步的,还可以实时校准电池的放电时长;通过分析电池放电曲线规律分析,采用通过建立辅助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的方式对电池预测放电时长进行校正,从而校正基站断服时间和调度时间;
具体的,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将所述电池初始电压值与间隔所述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的电池电压值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获取基站电池放电数据的同时,进行实时监测及运算,绘制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依据电池起始放电电压和电池当前电压,所述当前电压可以是在所述电池初始放电后间隔所述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获取的电压,结合对应的放电时长计算电池变化斜率构建校正电池放电曲线通常,在30分钟时基站工作和电池状态会趋向稳定,因此,所述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可以取30分钟;这里,可以采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方法来构建校正电池放电曲线,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用表达式(4)表示:
V=V2+K1×(t-t2) (4)
K表示校正电池放电曲线斜率,可以用表达式(5)表示:
K1=(V2-V1)/(t2-t1) (5)
其中V1表示放电电起始电压,t1表示起始放电时间点,V2表示预设校准间隔时间后的电池电压;t2表示V2对应时间点;t1和t2的时间间隔可以是30分钟;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如图3所示;
绘制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后,继续监测并运算电池实际放电电压及前次折线的预测电压,预设第二校准间隔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校准间隔时间获取所述电池电压,当获取的当前电池电压与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值超出预设第二电压差异时,重新以前一个与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不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差异的电池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电压值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迭代绘制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直至实际电压降到设置的断电电压;所述第二校准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5分钟等。
实际应用中,可以间隔所述第二校准间隔持续监测并计算实际电池电压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的差异;假设第n次获取的电压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的电压差异大于预设第二电压差异时,则开始绘制新的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其中,所述预设第二电压差异可以是0.2V。N次校正电池放电曲线斜率Kn可以用表达式(6)表示:
Kn=(Vn-Vn-1)/(tn-tn-1) (6)
其中,所述Vn为第n次获取的电压值,tn为获取Vn的时间点,所述Vn-1为在Vn以前获取的一个与当前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不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差异的电池电压,tn为获取Vn-1的时间点;其中所述预设第三电压差异可以是0.01V;
可以采用迭代的方法,不断绘制所述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直至电池放电结束;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如图4所示;
如果当Kn<Kn-1时,可以进行保守修正,确保预测退服时长更保守,保守的Kn可以用表达式(7)表示:
Kn=Kn+(Kn-1-Kn)/2 (7)
绘制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和/或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和/或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确定电池的放电时长;
采用上述修正校正电池放电曲线预测方法,可以随着电池实际放电的进行,不断添加修正折线进行校正:采用校正电池放电曲线预测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电池放电时长预测的准确性,实际测试中,电池放电时长预测误差不大于10分钟的比率为87%;电池放电时长预测误差不大于30分钟的比率为96%电池放电时长预测误差不大于60分钟的比率为98.6%;
对电池放电电压变化曲线进行无限逼近迭代的算法进行电池放电时长的动态校正,能够很好的规避因电池性能下降、未完全充电等情况对电池放电时长的影响,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次停电时电池的性能变化情况预测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从而调整外部电源发电调度时间及发电时间,提高发电保障效率,减少非必要发电和无效发电出勤次数。
步骤103: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
这里,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用于触发外部电源向所述基站供电;可以根据当前电池的放电电压可以确定当前电池的放电时长,进而确定基站的断电退服时间;根据所述基站的断电退服时间,向外部发送供电请求;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基站市电停电时间点、预测的电池放电时长、基站路程时长,基站选定调度参数,预测停电基站的调度时刻。
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的时间点ts可以用表达式(8)表示:
ts=td+T (8)
其中,td表示基站市电停电时间点,T表示从基站市电停电到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的时长,可以用表达式(9)表示:
T=T1×Q-T2×M (9)
其中,T1表示预测的电池放电时长,Q表示基站级别保障系数,默认值为1,取值范围为0~1;这里,基站级别保障系数越低,可以表明基站电池放电可靠性越差,相应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的时间点也会提前。T2为预测路程时长,M为路程时长影响系数,默认值为1;M可以根据外部电源供电的路程长短或根据路况等调节;
最终的预测发电时间点可tf以用表达式(10)表示:
tf=ts+T+T2×M (10)
在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的时间点ts,可通过短信、工单、手机APP等多种方式派发调度单到代维一线,通知外部电源进线供电;
接收到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后,外部电源根据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向所述基站供电;
这里,外部电源接收到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后,根据请求内容向所述基站供电;在向所述基站供电前,还可以进行可用资源确定、油机匹配等工作;其中,油机匹配用于确定调配的外部电源功率是否满足基站功率需求等匹配工作。进一步的,针对各基站调度任务列表,结合油机资源及可用状态,按照各基站级别和/或基站发电价值评估参数进行排序,可以对各基站进行发电优先级排队,对优先级高的基站优先进行外部电源供电;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基站的优先级别从高到底区分为:传输节点、VIP基站和普通基站,按优先级来进行外部电源发电的分配;对于相同优先级的基站可以按照基站发电价值的高低、基站调度时间的先后来进行外部电源发电的分配,也可以由外部电源分配人员人工调度,对于恢复市电供应的基站从外部电源供电队列中剔除。
进一步的,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对外部电源供电过程分析;通过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过程分析可以获取外部电源供电信息,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包括:外部电源否按时供电电、外部电源供电时长、是否按规定进行供电,如是否进行无效发电、非必要发电等信息;并根据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稽核外部发电数据。
具体的,可以在基站、油机不添加硬件设施的情况下,通过已经建立的动环管理系统采集停电基站的动环指标,实现对基站发电过程的自动分析;外部电源供电过程分析包括:
A:分析任务启动:
可以按照现有的基站停电判断方法,根据基站市电供电停电告警、直流电压低告警等判断基站是否停电,在判断基站停电且排除“瞬断”的情况后启动发电过程分析任务;通常,市电供电停止后,基站状态默认为电池供电状态;
B:发电自动分析:
依据周期性提取停电基站的动环指标:低压配电三相电压、开关电源三相电压、电池组总电压等,根据所述动环指标的组合关系分析可以准确识别的发电场景,其中发电场景包括:1:无市电、无油机;2:有市电、但油机供电;3:无市电、无法确认油机供电;4:有市电、无法确认油机供电;5:市电和油机均无法确认等,如在低压配电三相电压和开关电源三相电压均无电压,且电池组总电压持续降低,则说明目前场景类型是:1:无市电、无油机;
通过详细的规则,分析外部电源供电、市电供电、外部电源停止发电的特征,创建通过各测点不同动环指标的相互关系分析外部电源发电行为,可识别外部电源是否发电及开始发电时间、结束发电时间、是否有效发电、是否必要发电等外部电源供电信息;
C:分析任务结束:
通过监控基站及发电过程分析任务的执行情况,实时进行判断,终止分析任务的执行;
分析任务结束的判断规则可以包括:发电稽核任务正常结束:对停电基站分析为市电恢复状态,表示停电基站恢复市电供应;发电稽核任务非正常结束包括:对停电基站分析为油机发电,持续设置时间(推荐:8小时)未分析出市电回复状态及发电停止状态,结束发电分析任务,并进行后续油机发电校验管理;或发电分析任务因相关原因无法继续进行,终止分析任务;或停电基站因为采集动环指标缺失,无法匹配稽核规则,持续设置时间仍无法改变的,终止分析任务。
这里,所述外部发电数据为外部电源供电方,如代维公司等,提供的外部电源供电时长、次数等数据;这里,可以依据发电过程分析结果对外部发电数据记录进行自动稽核;并提交稽核结果供管理人员人工确认、校正;并可以统计稽核成功率、稽核准确率、有效发电率、非必要发电率等数据;如此,外部电源供电过程分析为外部电源供电核算提供了数据基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供电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41、第二确定模块42和发送模块43;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41,用于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基站供电方法可以采用现有的基站服务器网络架构,如综合服务器、动环指标服务器、话务网管系统、EMOS平台、短信网关等构成;其中,综合服务器组:负责为系统提供数据服务、指标采集服务、数据中间处理、应用服务、WEB页面服务以及手机应用工具的数据推送和接收,可依据实际情况组建服务器配置;动环指标服务器:主要为通过C接口、数据库接口获取动环指标,用于发电过程分析;话务网管系统用于提供基站话务量流量信息;EMOS平台用于通过工单派发调度任务的方式;短信网关适用于通过短信派发调度任务的方式。并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动环管理系统采集停电基站的电池电压、外部电源电压等动环指标,实现对基站发电过程的自动分析;
当基站的失去市电供电时,可以首先对基站进行外部电源如油机的发电必要性进行判断;通常,基站都有备用电源,如电池等;这里,可以对基站在备用电源用尽并退服到市电重新恢复供电期间的外部电源供电费用和在这期间基站可以产生的通信价值进行预测;将所述退服期间外部电源供电费用、以及基站产生的通信价值之差,确定为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作为评估是否进行外部电源供电的标准。在基站的失去市电供电之后,外部电源供电调度任务生成前,进行外部电源发电必要性判断,为外部电源发电、调度时间点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对基站发电价值进行评估,可以确保重要基站的保障力度,减少停电损失,降低发电费用;
具体的,所述历史运行数据包括:历史停电数据、历史通信流量数据等数据,所述历史停电数据包括:历史停电月份、历史停电时间点、历史停电时长等数据,所述历史通信流量数据包括:历史话务量、历史信息流量、历史数据流量等数据;所述当前运行数据包括:当前通信流量数据等数据,所述当前通信流量数据包括:历史话务量、历史信息流量、历史数据流量等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时,首先,可以依据基站历史断电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评估本次市电停电可能造成基站退服的概率以及基站退服时长;
可以对地市区域的基站停电事件进行大数据分析,提炼决定基站停电时长分布的特征要素:停电时间点、停电月份、停电时长,并形成其针对的停电时长分布概率模型,从而可依据基站电池保障时长,获得停电事件造成基站退服的概率以及退服情况下的平均时长;
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历史市电停电事件所具有的特征要素:停电时间点、停电月份,预测当前市电停电其造成基站退服的概率,并预测基站退服时长;
贝叶斯分类的基础是概率推理,可以在各种条件的存在不确定,仅知其出现概率的情况下,完成推理和决策任务;这里,可以根据历史停电事件中的停电时间和恢复时间,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计算方法进行退服概率和停电时长的预测;进一步可以采用与当前停电相同月份的历史停电事件中停电时间和恢复时间进行基站退服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的预测;
然后,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对通信价值进行预测;所述通信价值为在所述基站退服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情况下,通信流量能实现的价值;所述通信流量包括:话务量、信息流量,数据流量等;
可以根据当前的通信流量来估计基站退服期间的通信流量状况;也可以根据相同历史状况下的通信流量来估计基站退服期间的通信流量状况;影响通信流量的因素包括:月份、星期几、是否假日等,因此,可以统计出在各因素影响下的通信流量情况,并依据以上指标,预测当前日期的通信流量的指标数值。
最后,根据确定基站在断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这里,可以根据基站停电时长预测、退服概率预测,结合基站业务指标评估基站本次停电事件的发电价值。
在退服期间损失的通信流量的价值MS可以从表达式(1)表示;这里,通信流量以话务量和流量之和为例来计算,实际应用中可以增加其它通信流量一起计算,其中,QTF表示基站退服概率;HWLTF表示基站退服时的话务量合计;TH表示话务量单价;LLTF表示基站退服时的流量合计;TL表示流量单价;QC表示基站交叉覆盖范围(%),可以通过所述基站周边基站个数或所述基站的地域进行设定,初期可以设置为100%;
在退服期间由外部电源供电的费用MF可以从表达式(2)表示;其中,MD表示单次发电的固定费用;LTF表示退服时长;F(LTF)表示退服时长对应的发电费用,F(LTF)可以是一个相对于退服时长LTF的一个函数,根据LTF变化;
因此,在退服期间发电价值VE可以用表达式(3)表示;其中,VE表示评估出的退服期间发电价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42,用于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这里,可以预先根据各基站的平均盈利能力等设置一个发电价值阈值,当评估出的退服期间发电价值超出所述发电价值阈值时,说明所述基站可以达到基站的平均盈利能力,有外部电源供电的价值,需要进行外部电源供电,;所述发电价值阈值和时间成正比,如估算的退服时间为3小时,可以将发电价值阈值设置为3000元;确定需要进行外部电源供电后,此时,需要确定基站电池可以维持基站工作的时间;
具体的,可以根据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和所述基站当前电池的放电电压,确定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将所述电池放电结束时间点确定为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这里,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可以是所述电池的放电曲线,所述放电曲线是电池在放电状况下以时间为横轴、电池电压为纵轴的一个反应放电过程中电压变化的曲线;当电压掉至预设的一个截止电压时,认为放电结束;从电池开始放电的电压至截止电压之间的时间段称为电池放电时长;通过所述历史放电曲线,可以查得曲线上的电压至截止电压之间的电池放电时长。
实际应用中,满电的基站电池的电压通常为53V至54V,通常设定的截止电压为47V左右,因此,可以将放电曲线上从电池的放电电压至47V之间的时间段确定为基站电池放电时长。
具体的,可以依据基站电池开始放电的初始电压,结合本基站历史放电曲线,预测电池的放电时长;这里,将电池区分为二次放电和非二次放电的电池;二次放电电池可以是充电时间没有达到预设充电时间阈值的电池,这种情况下,基站电池可能处于未充满电的情况下,因此其性能指标,如放电时长等,可能无法达到正常标准;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放电时长估算方法计算二次放电和非二次放电的电池的放电时间;其中,所述充电时间阈值可以为12小时;
所述当前电池为非二次放电时,可以从历史放电曲线中搜索起始放电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最接近的历史放电曲线,如果所述当前电池和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不大于预设第一电压差异、或所述基站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正向的第一电压差异,这两种情况下,所述电池的电压基本和历史放电曲线起始的电压一致甚至更高,所述电池的放电时长近似与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因此,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当前电池放电时长;
如果所述基站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负向的第一电压差异,这种情况下,电池的电压比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低,放电时长会短于历史放电曲线,因此,可以在历史放电曲线上确定所述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并将所述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至截止电压位置的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其中,所述第一电压差异可以为0.2V;
所述当前电池为二次放电时,可以从历史放电曲线中搜索起始放电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最接近的历史放电曲线,如果所述当前电池起始电压大于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则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当前电池放电时长;否则,则将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当前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的放电时长与预设放电系数之积确定为当前电池放电时长;通常认为,如果电池的电压高于历史放电曲线起始位置电压,则所述电池是完全充电的,可以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作为所述电池的放电时长;否则,可以认为所述电池由于未完全充满电,其放电时长会受影响,因此放电时长需要乘以预设放电系数,所述放电系数可以以实际电池的性能设置,可以预设放电系为0.8;
进一步的,还可以实时校准电池的放电时长;通过分析电池放电曲线规律分析,采用通过建立辅助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的方式对电池预测放电时长进行校正,从而校正基站断服时间和调度时间;
具体的,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将所述电池初始电压值与间隔所述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的电池电压值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获取基站电池放电数据的同时,进行实时监测及运算,绘制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依据电池起始放电电压和电池当前电压,所述当前电压可以是在所述电池初始放电后间隔所述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获取的电压,结合对应的放电时长计算电池变化斜率构建校正电池放电曲线通常,在30分钟时基站工作和电池状态会趋向稳定,因此,所述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可以取30分钟;这里,可以采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方法来构建校正电池放电曲线,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用表达式(4)表示;其中,K表示校正电池放电曲线斜率,可以用表达式(5)表示;其中V1表示放电电起始电压,t1表示起始放电时间点,V2表示预设校准间隔时间后的电池电压;t2表示V2对应时间点;t1和t2的时间间隔可以是30分钟;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如图3所示。
绘制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后,继续监测并运算电池实际放电电压及前次折线的预测电压,预设第二校准间隔时间,间隔所述第二校准间隔时间获取所述电池电压,当获取的当前电池电压与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值超出预设第二电压差异时,重新以前一个与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不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差异的电池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电压值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迭代绘制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直至实际电压降到设置的断电电压;所述第二校准间隔时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如5分钟等。
实际应用中,可以间隔所述第二校准间隔持续监测并计算实际电池电压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的差异;假设第n次获取的电压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的电压差异大于预设第二电压差异时,则开始绘制新的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其中,所述预设第二电压差异可以是0.2V。N次校正电池放电曲线斜率Kn可以用表达式(6)表示;其中,所述Vn为第n次获取的电压值,tn为获取Vn的时间点,所述Vn-1为在Vn以前获取的一个与当前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不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差异的电池电压,tn为获取Vn-1的时间点;其中所述预设第三电压差异可以是0.01V。
可以采用迭代的方法,不断绘制所述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直至电池放电结束;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可以如图4所示;
如果当Kn<Kn-1时,可以进行保守修正,确保预测退服时长更保守,保守的Kn可以用表达式(7)表示;
绘制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和/或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后,根据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和/或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确定电池的放电时长。
采用上述修正校正电池放电曲线预测方法,可以随着电池实际放电的进行,不断添加修正折线进行校正:采用校正电池放电曲线预测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电池放电时长预测的准确性,实际测试中,电池放电时长预测误差不大于10分钟的比率为87%;电池放电时长预测误差不大于30分钟的比率为96%电池放电时长预测误差不大于60分钟的比率为98.6%。
对电池放电电压变化曲线进行无限逼近迭代的算法进行电池放电时长的动态校正,能够很好的规避因电池性能下降、未完全充电等情况对电池放电时长的影响,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次停电时电池的性能变化情况预测电池的实际放电时长,从而调整外部电源发电调度时间及发电时间,提高发电保障效率,减少非必要发电和无效发电出勤次数。
所述发送模块43,用于根据所述基站断电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
这里,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用于触发外部电源向所述基站供电;可以根据当前电池的放电电压可以确定当前电池的放电时长,进而确定基站的断电退服时间;根据所述基站的断电退服时间,向外部发送供电请求;
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基站市电停电时间点、预测的电池放电时长、基站路程时长,基站选定调度参数,预测停电基站的调度时刻。
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的时间点ts可以用表达式(8)表示;其中,td表示基站市电停电时间点,T表示从基站市电停电到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的时长,可以用表达式(9)表示;其中,T1表示预测的电池放电时长,Q表示基站级别保障系数,默认值为1,取值范围为0~1;这里,基站级别保障系数越低,可以表明基站电池放电可靠性越差,相应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的时间点也会提前。T2为预测路程时长,M为路程时长影响系数,默认值为1;M可以根据外部电源供电的路程长短或根据路况等调节;
最终的预测发电时间点可tf以用表达式(10)表示;在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的时间点ts,可通过短信、工单、手机APP等多种方式派发调度单到代维一线,通知外部电源进线供电。
接收到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后,外部电源根据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向所述基站供电;
这里,外部电源接收到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后,根据请求内容向所述基站供电;在向所述基站供电前,还可以进行可用资源确定、油机匹配等工作;其中,油机匹配用于确定调配的外部电源功率是否满足基站功率需求等匹配工作;
进一步的,针对各基站调度任务列表,结合油机资源及可用状态,按照各基站级别和/或基站发电价值评估参数进行排序,可以对各基站进行发电优先级排队,对优先级高的基站优先进行外部电源供电;实际应用中,可以将基站的优先级别从高到底区分为:传输节点、VIP基站和普通基站,按优先级来进行外部电源发电的分配;对于相同优先级的基站可以按照基站发电价值的高低、基站调度时间的先后来进行外部电源发电的分配,也可以由外部电源分配人员人工调度,对于恢复市电供应的基站从外部电源供电队列中剔除。
所述装置还包括稽核模块44,具体用于:根据动环指标数据确定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根据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稽核外部电源供电报告;
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后,稽核模块44对外部电源供电过程分析;所述稽核模块44具体用于:根据动环指标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外部电源供电信息;根据所述基站外部电源供电信息稽核外部电源供电报告;通过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过程分析可以获取外部电源供电信息,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包括:外部电源否按时供电电、外部电源供电时长、是否按规定进行供电,如是否进行无效发电、非必要发电等信息;并根据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稽核外部发电数据。
具体的,可以在基站、油机不添加硬件设施的情况下,通过已经建立的动环管理系统采集停电基站的动环指标,实现对基站发电过程的自动分析;外部电源供电过程分析包括:
A:分析任务启动:
可以按照现有的基站停电判断方法,根据基站市电供电停电告警、直流电压低告警等判断基站是否停电,在判断基站停电且排除“瞬断”的情况后启动发电过程分析任务;通常,市电供电停止后,基站状态默认为电池供电状态;
B:发电自动分析:
依据周期性提取停电基站的动环指标:低压配电三相电压、开关电源三相电压、电池组总电压等,根据所述动环指标的组合关系分析可以准确识别的发电场景,其中发电场景包括:1:无市电、无油机;2:有市电、但油机供电;3:无市电、无法确认油机供电;4:有市电、无法确认油机供电;5:市电和油机均无法确认等,如在低压配电三相电压和开关电源三相电压均无电压,且电池组总电压持续降低,则说明目前场景类型是:1:无市电、无油机。
通过详细的规则,分析外部电源供电、市电供电、外部电源停止发电的特征,创建通过各测点不同动环指标的相互关系分析外部电源发电行为,可识别外部电源是否发电及开始发电时间、结束发电时间、是否有效发电、是否必要发电等外部电源供电信息。
C:分析任务结束:
通过监控基站及发电过程分析任务的执行情况,实时进行判断,终止分析任务的执行;
分析任务结束的判断规则可以包括:发电稽核任务正常结束:对停电基站分析为市电恢复状态,表示停电基站恢复市电供应;发电稽核任务非正常结束包括:对停电基站分析为油机发电,持续设置时间(推荐:8小时)未分析出市电回复状态及发电停止状态,结束发电分析任务,并进行后续油机发电校验管理;或发电分析任务因相关原因无法继续进行,终止分析任务;或停电基站因为采集动环指标缺失,无法匹配稽核规则,持续设置时间仍无法改变的,终止分析任务。
这里,所述外部发电数据为外部电源供电方,如代维公司等,提供的外部电源供电时长、次数等数据;这里,可以依据发电过程分析结果对外部发电数据记录进行自动稽核;并提交稽核结果供管理人员人工确认、校正;并可以统计稽核成功率、稽核准确率、有效发电率、非必要发电率等数据;如此,外部电源供电过程分析为外部电源供电核算提供了数据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41、第二确定模块42、发送模块43和稽核模块44均可由基站、后台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用于触发外部电源向所述基站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包括:
根据所述基站历史断电数据,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
根据所述基站历史通信流量信息和/或当前通信流量信息,确定在所述基站退服的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下的通信价值;
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长,确定在所述基站退服时长内的外部电源供电费用;
将所述通信价值与所述基站退服时长内外部电源供电费用之差确定为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基站历史断电数据,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包括:
根据历史断电数据,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
所述历史断电数据包括:历史停电月份、和/或历史停电时间点、和/或历史停电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包括:
根据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和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确定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将所述电池放电结束时间点确定为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和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确定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包括:
将充电时间小于预设充电时间阈值的电池,确定为二次放电电池;
所述电池为非二次放电电池时,如果所述电池和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不大于预设第一电压差异、或所述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正向的第一电压差异,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如果所述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负向的第一电压差异,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所在位置起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所述电池为二次放电电池时,如果所述电池起始电压大于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则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否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起的放电时长与预设放电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校准电池的放电时长;
所述校正电池放电时长,包括:
将所述电池初始电压值与间隔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的电池电压值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间隔预设第二校准间隔时间获取所述电池电压,当获取的所述电池的电压与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值超出预设第二电压差异时,重新以前一个与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不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差异的电池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电压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迭代绘制所述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和/或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确定电池的放电时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动环指标数据确定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
根据所述外部电源供电信息稽核外部电源供电报告。
8.一种基站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第二确定模块和发送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历史运行数据和/或当前运行数据,确定所述基站在退服期间的发电价值;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发电价值超出预设发电价值阈值时,根据所述基站的电池信息,确定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站断电时间点,发送外部电源供电请求;所述外部电源供电请求用于触发外部电源向所述基站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历史断电数据,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
根据所述基站历史通信流量信息和/或当前通信流量信息,确定在所述基站退服的概率和基站退服时长下的通信价值;
根据所述基站退服时长,确定在所述基站退服时长内的外部电源供电费用;
将所述通信价值与所述基站退服时长内外部电源供电费用之差确定为发电价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历史断电数据,采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确定所述基站的退服概率和退服时长;
所述历史断电数据包括:历史停电月份、和/或历史停电时间点、和/或历史停电时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电池的历史放电记录和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确定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将所述电池放电结束时间点确定为所述基站退服时间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将充电时间小于预设充电时间阈值的电池,确定为二次放电电池;
所述电池为非二次放电电池时,如果所述电池和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不大于预设第一电压差异、或所述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正向的第一电压差异,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如果所述电池和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之差大于负向的第一电压差异,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电池的放电电压所在位置起的放电时长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所述电池为二次放电电池时,如果所述电池起始电压大于所述历史放电曲线的起始电压,则将历史放电曲线的放电时长确定为当前电池放电时长;否则,将所述历史放电曲线上所述电池初始电压所在位置起的放电时长与预设放电系数之积,确定为所述电池放电时长;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校正电池放电时长;
所述校正电池放电时长,包括:
将所述电池初始电压值与间隔预设第一校准间隔时间的电池电压值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间隔预设第二校准间隔时间获取所述电池电压,当获取的所述电池的电压与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值超出预设第二电压差异时,重新以前一个与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差异不大于预设第三电压差异的电池电压与所述当前电池电压连线及所述连线沿时间轴正向延长线作为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迭代绘制所述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
根据所述第一校正电池放电曲线和/或第二校正电池放电曲线确定电池的放电时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49258.3A CN107706953B (zh) | 2016-08-09 | 2016-08-09 | 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49258.3A CN107706953B (zh) | 2016-08-09 | 2016-08-09 | 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06953A true CN107706953A (zh) | 2018-02-16 |
CN107706953B CN107706953B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1169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49258.3A Active CN107706953B (zh) | 2016-08-09 | 2016-08-09 | 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06953B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67124A (zh) * | 2019-01-14 | 2019-05-17 |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的台风预警方法及装置 |
WO2021031742A1 (zh) * | 2019-08-22 | 2021-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备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769578A (zh) * | 2021-01-15 | 2021-05-07 | 臻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5g通信基站的分路供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3253121A (zh) * | 2021-07-07 | 2021-08-13 | 江苏和晖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及电动工具 |
CN113692009A (zh) * | 2020-05-18 | 2021-11-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退服预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142593A (zh) * | 2021-10-27 | 2022-03-04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备电时长的管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2541A (zh) * | 2008-11-13 | 2010-06-1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基站退服预警方法和系统 |
CN104067478A (zh) * | 2012-12-18 | 2014-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供电方法及控制设备 |
CN104270779A (zh) * | 2014-10-17 | 2015-01-07 |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故障原因预处理方法及无线网络故障工单派发系统 |
CN104734333A (zh) * | 2013-12-24 | 2015-06-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油机调度方法及系统 |
-
2016
- 2016-08-09 CN CN201610649258.3A patent/CN1077069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2541A (zh) * | 2008-11-13 | 2010-06-16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 | 基站退服预警方法和系统 |
CN104067478A (zh) * | 2012-12-18 | 2014-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供电方法及控制设备 |
CN104734333A (zh) * | 2013-12-24 | 2015-06-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油机调度方法及系统 |
CN104270779A (zh) * | 2014-10-17 | 2015-01-07 |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网络故障原因预处理方法及无线网络故障工单派发系统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67124A (zh) * | 2019-01-14 | 2019-05-17 |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的台风预警方法及装置 |
CN109767124B (zh) * | 2019-01-14 | 2021-02-26 |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的台风预警方法及装置 |
WO2021031742A1 (zh) * | 2019-08-22 | 2021-02-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备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2421701A (zh) * | 2019-08-22 | 2021-02-26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备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EP4020747A4 (en) * | 2019-08-22 | 2023-01-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CN112421701B (zh) * | 2019-08-22 | 2024-07-16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备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3692009A (zh) * | 2020-05-18 | 2021-11-23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退服预警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769578A (zh) * | 2021-01-15 | 2021-05-07 | 臻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5g通信基站的分路供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2769578B (zh) * | 2021-01-15 | 2024-05-10 | 臻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5g通信基站的分路供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13253121A (zh) * | 2021-07-07 | 2021-08-13 | 江苏和晖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及电动工具 |
CN114142593A (zh) * | 2021-10-27 | 2022-03-04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备电时长的管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
CN114142593B (zh) * | 2021-10-27 | 2024-09-06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备电时长的管理方法和相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06953B (zh) | 2019-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06953B (zh) | 一种基站供电方法和装置 | |
CN105904986B (zh) | 一种新能源车远程电池管理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0212645B (zh) | 一种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停电事件上报方法及装置 | |
US20160241031A1 (en) | Dynamic probability-based power outage management system | |
CN109557498B (zh) | 一种电能表停复电事件的处理方法 | |
CN204928218U (zh) | 一种铅酸蓄电池控制系统及智能系统 | |
CN111192410A (zh) | 一种充电桩运营方法、系统及云端服务器 | |
Wang et al. | Backup battery analysis and allocation against power outage for cellular base stations | |
CN110501963B (zh) |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 |
CN115002166B (zh) | 基于物联网的电池智能监控、租赁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8688479B (zh) | 一种电池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808660B (zh) | 一种基于动环系统的基站油机发电管理方法 | |
CN115526355A (zh) | 一种用于共享车辆的智能监测管理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12193115A (zh) | 一种充电桩用信息推送系统及推送方法 | |
CN113780595B (zh) | 基站断电抢修的方法和数据分析服务器 | |
CN110112794A (zh) | 电池监控方法、装置、电梯遥监终端、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11832778A (zh) | 一种客车换电提醒预约系统及方法 | |
EP4416004A1 (en) | Methods of using bidirectional charging to supply back-up power and increase resiliency of powered networks | |
CN113771676A (zh) | 新能源充电装置的智能提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3093150A1 (zh) | 一种锂电池的通讯方法、装置及生命周期统计方法 | |
CN114400746B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bms的充电唤醒控制方法 | |
CN112630665B (zh) | 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锂电池寿命预测系统 | |
CN114792143A (zh) | 换电设备维护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589103B (zh) | 一种基于终端掉电告警实时判定用户停电的方法 | |
KR102561607B1 (ko) | IoT 원격감시 기반의 충전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