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1606B - 双卷簧、旋转装置和待促动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卷簧、旋转装置和待促动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1606B
CN107701606B CN201710655767.1A CN201710655767A CN107701606B CN 107701606 B CN107701606 B CN 107701606B CN 201710655767 A CN201710655767 A CN 201710655767A CN 107701606 B CN107701606 B CN 107701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double
hub
wrap spr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57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1606A (zh
Inventor
拉尔斯·舒曼
彼得·格雷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7701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1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1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16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2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expandable or contractable clamping ring or band
    • F16D41/2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expandable or contractable clamping ring or band having axially adjacent coils, e.g. helical wrap-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0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 helical band or equivalent member, which may be built up from linked parts, with more than one turn embracing a drum or the like, with or without an additional clutch actuating the end of the ba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卷簧、一种旋转装置以及一种待促动的系统、尤其离合器装置。双卷簧包括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以及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将内部的缠绕区域与外部的缠绕区域机械地连接,其中内部的缠绕区域至少部段地径向设置在外部的缠绕区域之内。双卷簧具有支撑装置,当扭矩作用于双卷簧上时,借助所述支撑装置能够阻挡或阻挡过渡区域的变形。借助所提出的双卷簧能够强烈地限制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的弹性变形,使得作为扭矩引入到双卷簧中的能量不由过渡区域吸收,而是基本上完全且立即用于对接触双卷簧的构件进行制动或阻挡。

Description

双卷簧、旋转装置和待促动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卷簧,其包括内部的缠绕区域和相对于此径向外部设置的外部的缠绕区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的旋转装置,以及涉及一种待促动的系统、尤其离合器装置,所述待促动的系统或所述离合器装置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操纵离合器,通常必须经过平移路径,以便将离合器半部彼此分离或者将其置于彼此接合。为了该目的,需要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也称作执行器,并且借助所述操纵装置能够在相应的路径上产生所需要的力。为了该目的存在执行器,所述执行器将构件的转动运动转换成另一构件的轴向运动,例如以便打开或闭合离合器。典型的执行器是液压的从动缸,或者还有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PWG)。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包括丝杠、丝杠螺母和位于其之间的在环周之上设置的、容纳在行星承载件中的行星滚柱体。部件中的一个——丝杠或丝杠螺母——被转动驱动,并且另一部件在抗转动设置的情况下沿着丝杠的纵轴线能够移动对应于所设定的传动比的轴向路径。在例如借助于电动马达驱动的优化效率的丝杠传动装置、例如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中并且尤其在执行器、如静液压的离合器执行器中,在需要保持位置时,在电动马达中需要保持电流进而需要保持力矩,其中所述执行器克服能够通过离合器特征曲线反映的负荷工作。在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中,这基于:所述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不具有自锁装置。然而这表示:在电流失效或供电缺乏的情况下,不能够保持执行器的预定位置,使得存在离合器被不可控制地操纵的危险。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使用双重卷簧。这种双重卷簧包括两个缠绕区域,所述缠绕区域能够分别与其他的可彼此旋转运动的构件摩擦配合地共同作用。
双重卷簧具有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其中螺线形的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在双重卷簧未安装的状态下,在将转矩沿第一转动方向导入内部的缠绕区域中时,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的径向延伸扩宽,并且在沿第二转动方向反转转动方向时,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的径向延伸减小。
这种常规的双重卷簧在图1中示出。在双重卷簧已安装的状态下,在沿第一转动方向导入转矩时,由内部的缠绕区域施加到轴上的径向作用的压力减小,其中在已安装的状态下,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安置在轴上并且外部的缠绕区域靠置在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上。由外部的缠绕区域施加到空心圆柱体上的径向作用的压力被扩大。在沿第二转动方向反转转动方向时,径向作用的、由内部的缠绕区域施加到轴上的压力增大,并且径向作用的、由外部的缠绕区域施加到空心圆柱体上的压力减小。
也从DE 10 2015 220 920 A1中已知这种双重卷簧,其中内部的缠绕区域同轴地设置在由外部的缠绕区域限定的空间之内。在此,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缠绕区域一件式地构成。
DE 10 2015 217 164 A1公开了这种双重卷簧,所述双重卷簧具有内部的缠绕区域以及外部的缠绕区域,其中外部的缠绕区域在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的径向外侧上围绕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这两个缠绕区域经由连接件彼此机械地连接。
双重卷簧的至今已知的设计方案的缺点是:所述双重卷簧在转矩或转动方向反转时由于各个区域的由此产生的变形而弹性地对所述转矩或转动方向反转做出反应,使得相对延迟地才出现期望的、待由双卷簧实现的制动作用或阻挡作用。
关于对离合装置的作用的响应特性的这种延迟是否还能被容忍,与制动器或操纵装置的传动比相关,所述执行器具有相应的双卷簧。然而,出于安全性以及行驶舒适度的理由,在转矩或转动方向反转直至双卷簧所接触的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发生显著的制动作用或阻挡时,期望极其快速的响应特性或仅极其小的延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卷簧以及一种配设有所述双卷簧的旋转装置和包括所述旋转装置的离合器装置,它们确保:在沿第一转动方向实现作用于双卷簧或旋转单元上的转矩的情况下能够以相对低损失的方式产生旋转运动,并且在反转转矩或转动方向时能够以可靠且快速的方式引起旋转装置的制动作用或阻挡作用。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双重卷黄、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装置以及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双重卷簧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下文中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装置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下文中说明。
权利要求的特征能够以任意技术上有意义的方法和方式组合,其中对此也能够考虑下面描述中的阐述内容以及附图中的特征,本发明的补充的设计方案包括所述特征和阐述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包括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以及过渡区域,所述过渡区域将内部的缠绕区域与外部的缠绕区域机械地连接,其中内部的缠绕区域至少部段地径向设置在外部的缠绕区域之内。提出:双卷簧具有支撑装置,当扭矩作用于双卷簧上时,借助所述支撑装置能够阻挡过渡区域的变形或阻挡过渡区域的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设计用于:借助围绕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的共同的旋转轴线的扭矩进行加载。该扭矩例如在如下情况下起作用:由于内部的缠绕区域和轴之间的摩擦力,或由于外部的缠绕区域和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之间的摩擦力,而带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或外部的缠绕区域,其中所述空心圆柱体径向在外部贴靠外部的缠绕区域。
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以及过渡区域优选是双重扭簧的整体的组成部分。这表示:双卷簧基本上由线一件式地构成。借助过渡区域能够将扭矩从外部的缠绕区域传递到内部的缠绕区域上并且相反。如已经关于现有技术描述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也能够径向地将压力施加到设置在内部的缠绕区域之内的轴上,以及径向地将压力施加到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上,外部的缠绕区域贴靠所述空心圆柱体。因此,能够通过贴靠缠绕区域的构件沿一个转动方向的相对旋转运动在双卷簧和贴靠的构件之间产生小的摩擦,并且沿相反转动方向产生高的摩擦,所述摩擦能够引起制动作用或阻挡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的优点尤其在于:当对支撑装置在转动方向反转的情况下被加载转矩时,支撑装置引起过渡区域的较小的变形或完全不引起变形。因此,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之间的传递转矩的连接相对于常规的实施方式刚性地设计,使得所述区域基本上在转动方向反转时不吸收能量,进而无延迟地传递引入到双卷簧中的能量。
结果因此,借助于双卷簧极其快速地且可靠地产生摩擦力矩所引起的制动作用。
在双卷簧的一个设计方案中提出:支撑装置至少局部径向地设置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之间。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仅径向地设置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之间。尽管该实施方式需要较大的径向结构空间,然而实现相对短的轴向实施方案。
替选地或附加地提出:支撑装置至少局部轴向地设置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旁边。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其中过渡区域轴向地设置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之外,支撑装置也能够完全轴向地设置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之外。
然而,在一个简单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装置径向地设置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之间,并且具有轴向设置在缠绕区域旁边的组成部分,径向处于缠绕区域之间的组成部分从上述组成部分起延伸。尽管,该实施方式需要附加的轴向长度,然而沿径向方向实现节约体积的设计方案。
支撑装置能够有至少一个成形元件,所述成形元件限定过渡区域在双卷簧的如下状态下的形状,在所述状态下,过渡区域由于加载扭矩而实现形状变化,尤其实现具有至少5%的变形程度的形状变化。
这表示:在双卷簧的无负荷或仅低负荷的状态下在过渡区域和支撑装置之间存在间隙或间距,并且在过渡区域变形时才出现关于借助于支撑装置进一步变形的阻挡作用,更确切地说由于过渡区域贴靠支撑装置或其成形元件而出现。由此,降低过渡区域的不期望的变形并且因此用于:在转动方向反转时在相对小的转角之后已经能够借助于双卷簧产生阻挡作用。
优选地,通过过渡区域在未装入的无应力的状态下或者在装入的状态下的最大弯曲相对于过渡区域在双卷簧在装入状态下被加载扭矩时的最大弯曲的比例限定变形程度。
替选地,也能够通过相对于加载扭矩的状态改变过渡区域在无负荷状态下的半径,限定变形程度。
在一个替选的设计方案中提出:支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成形元件,所述成形元件与过渡区域在双卷簧未装入的、无应力的状态下的形状互补地成形和/或设置。
当双卷簧无力矩或者仅小的力矩作用于双卷簧上时,也应存在关于形状互补的设计方案。这表示:支撑装置的在此示出的变型形式基本上且优选完全无间隙地贴靠过渡区域。
支撑装置能够支撑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或外部的缠绕区域上。
必要时,支撑装置也能够支承在内部的缠绕区域或外部的缠绕区域上并且必要时固定,以便能够吸收进入到双卷簧中的扭矩。该设计方案的优点尤其在于:支撑装置通过双卷簧的过渡区域在过渡区域移动时被带动,进而具有与过渡区域本身相同的、相对于贴靠双卷簧的构件的相对速度。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旋转装置,其包括轴和毂以及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所述毂至少部段地构成为空心圆柱体,所述双卷簧处于轴和毂的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之间。双卷簧的内部的缠绕区域借助其内侧贴靠所述轴的外侧,并且双卷簧的外部的缠绕区域借助其外侧贴靠毂的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使得在毂相对于轴沿第一转动方向旋转运动时,外部的缠绕区域增大作用于毂的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上的径向压力,使得毂相对于轴的旋转运动被制动或被阻挡,并且在毂相对于轴沿第二转动方向反转旋转方向时,外部的缠绕区域降低作用于毂的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上的径向压力,使得能够实现毂相对于轴的旋转运动。
轴也能够具有栓的形状。通过如下方式出现作用于毂的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上的径向压力的减小:外部的缠绕区域在转动方向沿第二转动方向反转时大致降低其直径。
由于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的相反的缠绕方向,在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由于内部的缠绕区域的直径扩宽,内部的缠绕区域降低作用于轴的外侧上的径向压力。并且在毂相对于轴沿第二转动方向反转转动方向时,内部的缠绕区域增大作用于轴外侧上的径向压力。
经由摩擦力矩导入转动运动,所述摩擦力矩作用在内部的缠绕区域和轴之间或外部的缠绕区域和空心圆柱体之间。该摩擦力矩通过法向力产生,内部的缠绕区域借助所述法向力压到轴的外侧上,或者外部的缠绕区域借助所述法向力挤压到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上。优选地,双卷簧安置在旋转装置中,使得双卷簧也在静止的状态下且不被扭矩加载地将径向预紧施加到轴上以及也施加到毂的空心圆柱体上。
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双卷簧在内部的缠绕区域的内径的区域中相对于轴的外径以更小的尺寸提供,并且外部的缠绕区域的外径相对于毂的空心圆柱体的内径以更大的尺寸构成,并且双卷簧随后装入轴和空心圆柱体之间的结构空间中。
如已经提及的那样,由于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的缠绕方向相反,在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由于内部的缠绕区域的扩宽,内部的缠绕区域引起作用于轴的外侧上的径向压力减小。
由此,引起作用于轴上的拖曳力矩,所述拖曳力矩当然极其小,使得毂相对于轴能够平稳地运动。在该情况下,通过提高作用于空心圆柱体上的径向的挤压力,外部的缠绕区域闭合到毂的空心圆柱体的内侧的转矩路径。
轴或所述轴的摩擦面能够是转子的组成部分、丝杠或类似的构件,并且毂尤其能够是转子或丝杠螺母或类似构件的组成部分。特别地,轴能够通过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的丝杠构成,并且毂能够是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的丝杠螺母的组成部分。
只要这样构成的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是用于操纵离合器的执行器,从现在开始就能够借助于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防止:由于施加在旋转装置上负荷产生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的元件的不期望的旋转运动进而也产生不期望的平移运动,其方式在于,双卷簧摩擦配合地阻挡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的丝杠和丝杠螺母之间的旋转相对运动。
在此,本发明不局限于作为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的旋转装置的设计方案,而是双卷簧也能够设置在电动马达的转子和定子之间或者也能够设置在滚动轴承的轴承外环和轴承内环之间。
支撑装置在此能够支撑在轴和/或毂上。
旋转装置能够构成为,使得在双卷簧的无扭矩的状态下,在支撑装置和过渡区域之间存在间隙,或者支撑装置无间隙地贴靠过渡区域。
这表示:支撑装置的至少一个成形元件在双卷簧已装入的、但是无负荷的状态下远离过渡区域,并且仅当过渡区域已经由于扭矩而变形时,达到与过渡区域贴靠。因此,在此,在过渡区域和支撑装置之间在无负荷的状态下存在间隙。
在一个替选的设计方案中,在无负荷的状态下,支撑装置也已经贴靠过渡区域,进而至少部段地且互补地遵循过渡区域的形状。因此,在将扭矩导入双卷簧中时,从一开始禁止过渡区域的变形。
此外,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种待促动的系统、尤其离合器装置,其包括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装置,其中操纵装置设计用于:为了操纵系统、尤其离合器将旋转装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在此,操纵装置尤其能够是所提及的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装置显然也包括离合器本身。因此,在此,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装置针对车辆的离合器或系统的操纵来设计,其中双卷簧在执行器中使用,即例如在行星滚柱丝杠传动装置中使用。
离合器装置设计用于:将转矩从从动轴传递到消耗器上以及相反。这通常经由摩擦叠片组实现,所述摩擦叠片组具有可轴向移动的、通常与从动轴抗旋转连接的压板,所述压板能够相对于至少一个相对应的摩擦盘挤压。从挤压力经由摩擦面产生摩擦力,所述摩擦力与摩擦面的平均半径相乘,得到可传递的转矩。
附图说明
下面,基于相关的技术背景参考附图详细阐述上述发明,附图示出优选的设计方案。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通过纯示意的附图显示,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不限于所示出的比例。其示出:
图1示出常规的双卷簧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装置的立体剖面图,
图3示出图2中示出的旋转装置的毂的立体剖面图,
图4示出图2中示出的旋转装置的轴(转子),
图5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的立体图,
图6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
图7示出具有所设置的支撑装置的双卷簧的俯视图,
图8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的立体图,
图9示出图8中示出的双卷簧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10示出图8中示出的双卷簧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1示出图2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旋转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2示出常规的双卷簧与同其相关联的力矩转角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与同其相关联的力矩转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常规的双卷簧10,所述双卷簧具有外部的缠绕区域12和关于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设置在径向内部的内部的缠绕区11。这两个缠绕区域11、12在装入的状态下优选与共同的纵轴线13同轴地设置。内部的缠绕区域11与外部的缠绕区域12经由过渡区域14连接,所述过渡区域通过缠绕的线的一个部段构成。
现在,如图2中可见,这种双卷簧能够装入轴60和毂70之间,所述轴在此构成为转子,所述毂在此构成为旋转装置50的定子。可见的是:在此,内部的缠绕区域11以其内侧贴靠轴60的外侧61,所述外侧同时构成摩擦面63。外部的缠绕区域12的外侧贴靠毂70的空心圆柱体71的内侧72。可看出的是:在内部的缠绕区域11和外部的缠绕区域12之间的过渡区域14在支撑装置30中引导,所述支撑装置同样支承在轴60的外侧61上。
这同样从图3中可见,在图3中示出旋转装置50的毂70,而没有轴60。
在图4中,又可见构成为转子的轴60,而没有旋转装置的毂。
具有支撑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的具体的设计方案尤其可从图5至10中得出。在此,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的第一设计方案,在所述设计方案中可见:在支撑装置30中引导过渡区域14,所述过渡区域将内部的缠绕区域11与外部的缠绕区域12连接。
所述支撑装置在图6中以没有缠绕区域的方式示出。在此可见的是支撑装置的普遍的环形形状。沿轴向方向径向定位的区域31从基本上环形的轴向定位的区域32延伸,所述区域31构成为内部斜坡35以及构成为外部斜坡36。所述斜坡用于引导在此未示出的过渡区域。对此,斜坡35、36在它们朝向彼此的侧上构成支撑面37。内部斜坡35和外部斜坡36在此能够构成为基本上间隔开的成形元件33,所述成形元件在双卷簧无负荷的状态下具有相对于过渡区域的间隙,当双卷簧被加载一定的扭矩时,所述间隙才被消除。替选地,斜坡35、36精确地遵循过渡区域的形状,并且当双卷簧未受到扭转负荷时,所述斜坡基本上在更长的区域之上贴靠所述过渡区域。在该设计形式中,因此,斜坡35、36构成互补的成形元件34。
还可见的是:轴向定位的、环形的区域32在其内侧上构成为滑动支承部位38,以便如尤其从图2和4中可见那样,能够在轴60的外侧61上滑动,在此,环形区域32不局限于支承在轴60上,而是所述环形区域在替选的设计方案中或补充地也以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毂70的内侧72上。
如尤其从图5可见,内部斜坡35和外部斜坡36轴向地延伸到双卷簧中,其中内部斜坡35定位在过渡区域14的内侧上,并且外部斜坡36定位在过渡区域14的外侧上。轴向定位的区域32沿轴向方向连接到内部的缠绕区域11和外部的缠绕区域12以及过渡区域14上。
在图7中从上方示出这样构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的视图。在此可见的是:内部斜坡35和外部斜坡36如何阻挡过渡区域14的强烈变形。
在图8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的一个替选的实施方式,其中支撑装置30不具有轴向地设置在缠绕区域11、12旁边的组成部分,而是支撑装置30在此完全地径向地容纳在内部的缠绕区域11和外部的缠绕区域12之间。
在图9中示出双卷簧的该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30的立体图。所述支撑装置基本上以柱形形状构成,并且在环周上同样具有内部斜坡35和外部斜坡36,所述斜坡成形(在此未示出的)过渡区域或者阻挡进一步的变形。在此也用虚线表明内部斜坡35的形状的进一步引导,以便示出:在理想地进一步引导到外部斜坡36的区域中时,在内部斜坡35和外部斜坡36之间构成缝隙40。双卷簧的过渡区域伸展通过该缝隙40。
在图10中可见贯穿图8中示出的双卷簧的剖面图,其中可见的是:支撑装置30基本上完全地定位在内部的缠绕区域11和外部的缠绕区域12之间。此外,可见过渡区域14和支撑装置30之间的间距或间隙。
图11示出图2中示出的旋转装置的放大的部分图。在此,导入扭矩20表示:所述扭矩将构成为转子的轴60置于相对于毂70的旋转相对运动中。由于各转动方向的所描述的作用,沿第一转动方向由内部的缠绕区域11将极其小的、大约为零的径向压力62施加到轴60的外侧61上。
同时,提供从外部的缠绕区域12作用于毂70的空心圆柱体71的内侧72上的径向压力73。在沿相反的第二转动方向进行的所描述的转动方向反转的情况下,颠倒压力比,使得由内部的缠绕区域11将更大的径向压力62施加到轴60的外侧61上,并且从外部的缠绕区域12作用到毂70的空心圆柱体71的内侧72上的径向压力73减小。
由此实现:闭合轴和毂之间的转矩路径,并且因此借助一定力矩固持轴,所述力矩足以实现配设有毂的丝杠螺母在丝杠上的自锁,所述丝杠在其他情况下是非自锁的。这种丝杠和丝杠螺母之间的进一步的转动因此仅能够在克服该拖曳力矩的情况下进行。就此,当然不将能量引入到具有丝杠和丝杠螺母的系统中,此外,引起借助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实现的自锁或旋转固定。
通过具有支撑装置30的双卷簧10的过渡区域14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实现:在转矩或转动方向反转时,过渡区域14不再能够弹性变形,其在双卷簧的常规的设计形式中是可行的。
这根据图12和13示出。在此,在相应的部分视图a)中,在图12中示出双卷簧10的常规的实施方式,并且在图13中示出双卷簧10的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在部分视图b)中,示出属于其的力矩-转角图,从所述力矩-转角图中可见相应的弹性的区域90。
如根据图12的常规的双卷簧可见:在转动方向在转动方向反转点80中反转时,可借助双卷簧传递的力矩M仅适度地提高,由于过渡区域14可相对大范围地变形。因此,在转动方向反转时,在引起在双卷簧和毂之间打滑或相对运动之前,所述过渡区域才吸收一次性引入的能量。
在图13中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双卷簧可见:在此构成为互补的成形元件34的支撑装置30将双卷簧10的过渡区域14以过渡区域14在如下状态下也具有的形状固定:在所述状态下不通过扭矩加载双卷簧10。这表示:在此过渡区域14的最大的弯曲15或曲率半径16基本上保持恒定。这引起:如从图13的部分图b)可见:过渡区域14引起显著更短的弹性区域90,使得基本上不出现直至在双卷簧和毂之间的相对运动的延迟。
借助在此提出的双卷簧,能够强烈地限制内部的缠绕区域和外部的缠绕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的弹性变形,使得作为扭矩引入到双卷簧中的能量不由过渡区域吸收,而是基本上完全地且立即用于对接触双卷簧的构件进行制动或阻挡。
附图标记列表
10 双卷簧
11 内部的缠绕区域
12 外部的缠绕区域
13 共同的纵轴线
14 过渡区域
15 最大的弯曲
16 半径
20 扭矩
30 支撑装置
31 径向定位的区域
32 轴向定位的区域
33 间隔开的成形元件
34 互补的成形元件
35 内斜坡
36 外斜坡
37 支撑面
38 滑动支承部位
40 缝隙
50 旋转装置
60 轴
61 外侧
62 作用于轴的外侧上的径向压力
63 摩擦面
70 毂
71 空心圆柱体
72 内侧
73 作用于空心圆柱体的内侧上的径向压力
M 力矩
α 旋转角
80 转动方向反转点
90 弹性区域。

Claims (10)

1.一种双卷簧(10),其包括内部的缠绕区域(11)和外部的缠绕区域(12)以及过渡区域(14),所述过渡区域将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11)与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12)机械地连接,其中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11)至少部段地径向设置在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12)之内,所述双卷簧(10)具有支撑装置(30),当扭矩(20)作用于所述双卷簧(10)上时,借助所述支撑装置能够阻挡所述过渡区域(14)的变形,或借助所述支撑装置阻挡所述过渡区域(14)的变形,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30)具有至少两个间隔开的成形元件(33),所述成形元件限定所述过渡区域(14)在所述双卷簧(10)的如下状态下的形状,在所述状态下,所述过渡区域(14)由于加载扭矩(20)而实现形状变化,其中所述支撑装置的沿轴向方向径向定位的区域(31)从基本上环形的轴向定位的区域(32)延伸,所述沿轴向方向径向定位的区域(31)构成为内部斜坡(35)以及外部斜坡(36),作为所述成形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卷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0)至少局部径向地设置在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11)和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卷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0)至少局部轴向地设置在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11)和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12)旁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卷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0)具有至少一个互补的成形元件(34),所述成形元件与所述过渡区域(14)在所述双卷簧(10)未装入的、无应力的状态下的形状互补地成形和/或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卷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0)支撑在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11)和/或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12)上。
6.一种旋转装置(50),其包括轴(60)和毂(70)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卷簧(10),所述毂至少部段地构成为空心圆柱体(71),所述双卷簧处于所述轴(60)和所述毂(70)的所述空心圆柱体(71)的内侧(72)之间,其中所述双卷簧(10)的所述内部的缠绕区域(11)借助其内侧贴靠所述轴(60)的外侧(61),并且所述双卷簧(10)的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12)借助其外侧贴靠所述毂(70)的所述空心圆柱体(71)的内侧(72),使得在沿所述毂(70)的第一转动方向相对于所述轴(60)的旋转运动时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12)增大作用于所述毂(70)的所述空心圆柱体(71)的内侧(72)上的径向压力(73),使得所述毂(70)相对于所述轴(60)的旋转运动被制动或被阻挡,并且在沿所述毂(70)的第二转动方向相对于所述轴(60)旋转方向反转时所述外部的缠绕区域(12)降低作用于所述毂(70)的所述空心圆柱体(71)的内侧(72)上的径向压力(73),使得能够实现所述毂(70)相对于所述轴(60)的旋转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0)支撑在所述轴(60)和/或所述毂(70)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双卷簧(10)的无扭矩的状态下,在所述支撑装置(30)和所述过渡区域(14)之间存在间隙,或者所述支撑装置(30)无间隙地贴靠所述过渡区域(14)。
9.一种待促动的系统,其包括操纵装置,所述操纵装置具有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装置(50),其中所述操纵装置设计用于:为了操纵离合器将所述旋转装置(50)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平移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待促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促动的系统是离合器装置。
CN201710655767.1A 2016-08-09 2017-08-03 双卷簧、旋转装置和待促动的系统 Active CN1077016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14711.0 2016-08-09
DE102016214711.0A DE102016214711A1 (de) 2016-08-09 2016-08-09 Doppelschlingfeder, Rotationseinrichtung und zu aktuierendes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1606A CN107701606A (zh) 2018-02-16
CN107701606B true CN107701606B (zh) 2021-04-27

Family

ID=61018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5767.1A Active CN107701606B (zh) 2016-08-09 2017-08-03 双卷簧、旋转装置和待促动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01606B (zh)
DE (1) DE1020162147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9079A1 (de) 2016-08-23 2018-03-0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schlingfeder, Rotationseinrichtung und zu aktuierendes System
DE102019134250B3 (de) * 2019-12-13 2020-11-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Lageranordnung mit integrierter Doppelschlingfeder; sowie Akto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9824A (ja) * 2011-04-04 2012-11-12 Ntn Corp 一方向空転型トルクリミッ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3764A (en) * 1987-06-12 1988-08-1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Wrapped spring, overrunning clutch assembly
JP2002327777A (ja) * 2001-05-07 2002-11-15 Ricoh Co Ltd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2006161930A (ja) * 2004-12-06 2006-06-22 Ntn Corp スプリングクラッチ
JP2008101740A (ja) * 2006-10-20 2008-05-01 Ntn Corp スプリングクラッチ
NZ583118A (en) * 2009-02-09 2010-06-25 Carmelo Joseph Licciardi Di St A winding mechanism for a window blind with open and closed positions for attaching the pull cord
DE102009012257A1 (de) * 2009-03-07 2010-09-0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Schlingfedermechanismus
ITCR20090031A1 (it) * 2009-07-30 2011-01-31 Cge Services & Trading Srl Organo di innesto con meccanismo di trasmissione del moto a molla elicoidale e innesco ad attrito
JP6622191B2 (ja) * 2013-10-01 2019-12-18 シェフラ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アー・ゲー ウント コー. カー・ゲー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摩擦装置を備える構成群
DE102015217164B4 (de) 2014-09-11 2022-03-2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augruppe mit einer Reibeinrichtung
DE102015220920B4 (de) * 2014-12-15 2023-02-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augruppe mit einer Reib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19824A (ja) * 2011-04-04 2012-11-12 Ntn Corp 一方向空転型トルクリミッ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6214711A1 (de) 2018-02-15
CN107701606A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22191B2 (ja) 摩擦装置を備える構成群
KR102326495B1 (ko) 선택적 셀프-로킹 장치를 구비한 전기 기계 및 유압 작동식 차량 브레이크
US9086108B2 (en) Disk brake
US9182021B2 (en) Electric linear motion actuator and electric disk brake system
KR101923205B1 (ko) 선택 셀프 로킹 기구를 가진 전기기계적으로 작동가능한 모터 차량 브레이크
US10316914B2 (en) Selectively self-locking electromechanically and hydraulically actuated motor vehicle brake
US11313422B2 (en) Electric disc brake
JP7205394B2 (ja) クラッチ装置
JP6602305B2 (ja) 不可逆なねじナットシステムを有するアクチュエータ、ドラムブレーキ、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ブレーキ装置
JP2005512001A (ja) ブレーキ付きスクリュウ・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7701606B (zh) 双卷簧、旋转装置和待促动的系统
CN109477528B (zh) 旋转装置和待执行系统
CN112922980A (zh) 用于机动车的机电的制动装置
WO2012124811A1 (ja) パーキング機構付電動式ブレーキ装置
JP4438676B2 (ja) ノーバック装置
US5141084A (en) Brake stop
JP5946399B2 (ja) 電動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US11460082B2 (en) Self-lock high-efficient rotary to linear mechanism
JP7190412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WO2018088244A1 (ja) 直動式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2867877B (zh) 盘式制动器
JP2007505274A (ja) 軸方向調節装置
US8365891B2 (en) Overrunning clutch having a damping device
US11162544B2 (en) Freewheel and auxiliary drive
JP2007139150A (ja) 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