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变换密码式防盗及其开锁控制系统、方法,其实现密码轮组开伞后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避免因密码固定而带来的伞具丢失、盗用等不良现象,同时,结合电子智能反馈真实开伞、关伞动作,确保扫码所获密码无误,增加了使用方便性、可靠性,有利于伞具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带电子智能反馈的机械变密码防盗伞,包括有伞柄、装设于伞柄上的伞轴、沿伞轴可滑动式开关伞的伞架;
所述伞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伞架打开的推钮、用于控制推钮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式锁芯结构及用于反馈真实开伞、关伞动作的电子智能反馈模块;所述密码式锁芯结构为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锁;所述电子智能反馈模块包括有用于接收开伞动作、关伞动作触发信号的触发电子元件,还包括有受触发电子元件唤醒的芯片,所述芯片连接或设置有GPS单元、无线网络单元。
一种结合电子反馈的机械变密码防盗伞开锁控制系统,其基于前述带电子智能反馈的机械变密码防盗伞,在伞上设置唯一身份识别用的二维码;还包括有用于扫描二维码的移动终端、用于生成密码的主控平台;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密码,依所获取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开伞动作、关伞动作均会触发到触发电子元件,由触发电子唤醒芯片,芯片将开伞动作、关伞动作的通讯指令发送至主控平台,所述主控平台结合电子智能反馈模块所反馈的开、关伞次数及扫码行为生成与密码式锁芯结构对应的规律化密码;以及, GPS单元朝向主控平台发送伞定位信息。
一种结合电子反馈的机械变密码防盗伞开锁控制方法,其基于前述结合电子反馈的机械变密码防盗伞开锁控制系统;
开锁前,利用移动终端扫伞上的二维码获取主控平台发送来的密码,依所获取密码解除密码式锁芯结构对推钮的锁定,推动推钮则达成开伞;在开伞后,密码式锁芯结构受联动而规律化变更密码;开伞动作触发到触发电子元件,由触发电子唤醒芯片,芯片将开伞动作的通讯指令发送至主控平台,主控平台接收开伞动作的通讯指令后计一次开锁,再依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密码规律生成下一次开锁密码,供下一次扫码时向移动终端发送;
关伞动作触发到触发电子元件,由触发电子唤醒芯片,芯片将关伞动作的通讯指令发送至主控平台,主控平台实时获知关伞状态及关伞地址定位信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巧妙设计,实现密码轮组开伞后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避免因密码固定而带来的伞具丢失、盗用等不良现象,便于伞具管理维护,同时,结合电子智能反馈真实开伞、关伞动作,确保扫码所获密码无误,增加了使用方便性、可靠性,符合人性化设计需求,有利于伞具管理。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带电子智能反馈的机械变密码防盗伞,包括有伞柄、装设于伞柄上的伞轴、沿伞轴可滑动式开关伞的伞架。所述伞柄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伞架打开的推钮、用于控制推钮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式锁芯结构及用于反馈真实开伞、关伞动作的电子智能反馈模块,所述密码式锁芯结构为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锁。
首先,主要参见图1-10所示:
所述伞架30的一端具有第一卡扣部31;所述伞柄10具有中空部,所述伞柄10上对应中空部装设有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推钮50(具体指分体组装的推钮部51及推钮连接块52)、伞架扣块40、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电子智能反馈模块;所述推钮50连接有用于控制推钮50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式锁芯结构60。
所述伞架扣块40具有与前述第一卡扣部31适配的第二卡扣部41,所述伞架扣块40还具有自伞柄10朝向伞架30斜向上延伸的斜面42;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沿垂直于伞轴20方向延伸布置,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上端连接于伞架扣块40,所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下端相对伞柄10位置固定;所述推钮具有联动部521,所述联动部521抵接于斜面42上,所述推钮沿斜面42自伞柄10朝向伞架30方向滑动,伞架扣块40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41对第一卡扣部31的锁定,伞架30脱扣开伞;所述伞架扣块40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同时,其斜面42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优选的,所述推钮连接有用于控制推钮不能随意推动的密码组件60,使用时,需要通过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对于前述推钮50的行程限位,下述推钮部51于伞柄盖的凹位中有相适配的行程槽,其限定了推钮部51沿前后方向(即伞轴20延伸方向)上的位移范围;如此,通过伞架30上的第一卡扣部31和伞柄10上的推钮50、伞架扣块40、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设计及相互配合,实现对在关伞状态对伞架30的锁定。
所述伞柄10上装设有沿伞轴20方向延伸的防转限位凹槽111,所述防转限位凹槽111具有开设于伞柄10端部的开口,相应地,前述伞架30上凸设有防转限位凸筋32,所述防转限位凸筋32可滑动式适配于防转限位凹槽111内;收伞后,防转限位凸筋32自开口进入防转限位凹槽111,这样,收伞后伞架30不会与伞柄10有相对转动,也有利于伞架30在收伞后的状态保持。
所述推钮包括有分体组装的推钮部51及推钮连接块52,在推钮连接块52上开设有安装孔,推钮部51下端嵌装于安装孔内形成于推钮连接块52的组装固定。所述推钮部51露于伞柄10外部,所述联动部521形成于推钮连接块52的底部。在推钮连接块52的端部连接有推钮复位弹性结构,所述推钮复位弹性结构沿伞轴20延伸方向延伸设置,这样,在用手向前滑动推钮部51后,释放推钮部51,整个推钮会在推钮复位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向后复位,当然,推钮也是可以仅在前述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及伞架扣块40的斜面42联动作用下,实现复位,此处,对于推钮而言,是结合两方面的复位作用力来实现顺畅复位。在下述关于密码式锁芯结构60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推钮复位弹性结构是指动轴61上配置的供动轴61整体往后复位的第二弹性元件67,用手向前推动推钮50时,是手动提供外力将动轴61、拉杆63整体向前移,释放推钮50后,动轴61整体在第二弹性元件67的复位作用下向后复位。
所述伞架扣块40具有弧形基部43及分别连接于弧形基部43左、右侧的两个第一侧向部44,前述斜面42分别形成于第一侧向部44的顶部;前述第二卡扣部41形成于弧形基部上,其呈弧形凸筋状;以及,所述推钮连接块52具有两个与第一侧向部44对应设置的第二侧向部522,前述联动部521形成于第二侧向部52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伞架扣块40具有竖向凸筋45,于伞柄10的中空部内相应形成有竖向槽112,竖向凸筋45适配于竖向槽112内,以确保伞架扣块40在下压或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向上复位作用过程中,都能够保持上下位移的位置精确性。在具体结构设计方面,所述联动部521设计为圆弧凸部,其上端面为半圆弧面;此处,左、右侧的第一侧向部44上均沿伞轴20延伸方向间距式布置有两个斜面42,前述竖向凸筋45对应各斜面42的最高端布置,竖向凸筋45的设置也起到加强伞架扣块40整体结构强度的作用。在斜面42的最低端、斜面42的最高端分别连接有低位平面46、高位平面47。
所述伞柄10包括有彼此上下拼装锁固的伞柄座11和伞柄盖12,前述中空部由伞柄座11和伞柄盖12围构而成。所述中空部内装设有伞轴固定块70,此处,是将伞轴固定块70安装于伞柄盖12底部,于伞轴固定块70的左、右侧延伸形成有安装耳部73,利用安装耳部73实现伞轴固定块70于伞柄盖12上的固定;所述伞轴固定块70内设置有供伞轴20定位的定位凹槽71,所述伞轴20位于定位凹槽71内。所述伞轴2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伞轴固定块70上开设有第二通孔72,所述伞柄座11上向上凸设有第一内螺纹连接柱113,所述伞柄盖12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1,所述第一内螺纹连接柱113自下而上依次穿过第二通孔72、第一通孔21,通过第一螺丝连接于第一连接孔121与第一内螺纹连接柱113之间,于伞柄盖12上对应第一螺丝锁固位置,设置有二维码设置区123,通常,设置有一沉槽,第一连接孔121向上贯通沉槽底面,第一连接孔121为沉头螺丝孔,这样,第一螺丝隐于第一连接孔123内,将二维码条贴设于沉槽内,刚好覆盖住第一螺丝,这样,在外部看不出螺丝位;此处,所述第二通孔72、第一通孔21均开设有两个,在伞柄盖12上向下凸设有第二内螺纹连接柱122,第二内螺纹连接柱122穿过第一通孔21,利用第二螺丝连接于第一通孔21与第二内螺纹连接柱122之间,如此,形成伞柄座11和伞柄盖12之间的稳固组装。
接下来,大致介绍利用前述推钮控制结构进行开关伞操作过程:
需要开伞时,先通过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下述密码式锁芯结构60的动作过程会介绍拨动密码轮后密码式锁芯结构60内部的联动详细过程);然后,向前推动推钮部51沿斜面42自伞柄10朝向伞架30方向滑动,伞架扣块40受联动下压以解除第二卡扣部41对伞架30上第一卡扣部31的锁定,伞架30脱扣开伞;释放推钮部51后,伞架扣块40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复位作用下向上复位,同时,其斜面42联动推钮反向滑动复位,推钮也在推钮复位弹性结构的复位作用下反向复位;
需要关伞时,手动将伞架30向下滑动,伞架30的第一卡扣部31顺势卡于第二卡扣部41上,在第一卡扣部31、第二卡扣部41上均形成有便于卡入的导引面;此处,在第一卡扣部的前侧形成有第一凹位,第一卡扣部的后侧表面具有第一导引斜面,在第二卡扣部41的后侧形成有第二凹位,第二卡扣部41的前侧表面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这样,第一卡扣部31的第一导引斜面沿第二导引斜面向后卡入第二凹位内,在关伞后,伞架扣块40一直在伞架扣块复位弹性元件401的弹性作用力下,保持对伞架30的可靠锁止,伞架30不易非正常松脱;下一次开伞时,需重复前述开伞步骤。
主要参见图1-4,以及,图11-19所示:
所述密码式锁芯结构60用于限制伞架30随意打开;本实施例中,通过密码式锁芯结构60的巧妙设计,实现密码轮组62开伞后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避免因密码固定而带来的伞具丢失、盗用等不良现象;同时,该密码式锁芯结构60为机械锁,应用于伞柄10上时不需要装设电源及无线信号收发装置节约了能源消耗;其主要包括有动轴61、装设于动轴61上的一个以上的密码轮组62。本实施例中,是设置有四个密码轮组62,当然,对于密码轮组62的设置数量不作限制,也可按需改变,通常越多组数的密码轮组62,密码安全度也越高,在实际设计时,可以考虑到伞柄10的设计空间及设计成本等来定。
所述动轴61沿伞轴20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密码轮组62包括有拨动轮621、旋转轮622、密码轮623及第一弹性元件624;将朝向伞架30侧定义为前侧、朝向伞柄10侧定义为后侧;所述拨动轮621、旋转轮622沿动轴61方向自后往前布置,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24连接于拨动轮621、旋转轮622之间,所述拨动轮621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斜齿,所述旋转轮622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斜齿及至少一解锁凹槽;所述拨动轮621连接于动轴61上,所述动轴61上配置有供动轴61整体往后复位的第二弹性元件67,所述旋转轮622的前侧连接有第三弹性元件66;所述拨动轮621的第一斜齿联动第二斜齿以控制旋转轮622旋转,拨动密码轮623联动旋转轮622旋转。
本实施例中,所述密码轮623的内表面上具有周向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凹槽6232和第一凸台6233,且所述第一凸台6232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6234;所述第二斜齿6221具有与第一导向斜面6234适配的第二导向斜面6222;以及,拨动轮621的第一斜齿6211抵接于旋转轮622上相应第二斜齿6221的第二导向斜面6222,所述拨动轮621通过外表面上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6212和第二凸台6213与密码轮623套接,通过凹凸卡合的方式使密码轮623套设在拨动轮621的外周,并且拨动轮621于密码轮623内沿轴向方向可滑动式装设。通过该第一斜齿6211抵住第二斜齿6221的第二导向斜面6222后,推钮50带动动轴61在锁壳内沿着轴向方向运动时,动轴61会带动拨动轮621进一步沿着轴向方向运动,从而通过抵接的第二导向斜面6222推动旋转轮622朝脱离密码轮223的方向运动,并且由于第一斜齿6211是通过抵住第二导向斜面6222进行推动,所以旋转轮622在被推动的过程中,自身会在第二导向斜面6222的斜面分解力的作用下自转,当然其自转的角度大小与被推动的行程距离有关。在本发明中,通过设定被推动的行程即可控制该自转的角度,当自转的角度超过密码轮223的内表面一个相邻第一凹槽6232和第一凸台6233的角度后,那么旋转轮622的第二导向斜面6222与原始贴合的密码轮223的第一导向斜面6234之间会产生角度差从而错位,那么在这个手动推力消除以后,那么该第二导向斜面6222会恢复至与密码轮223结合,此时结合位置相比原始开锁时的结合位置是不同的,即变化后解锁凹槽6223所处的开锁位置与密码轮223的密码数字对应关系产生了错位变化,根据这一错位变化效果则实现了自动更改密码功能和效果。
当然,从上述旋转轮622在被推动的过程中自转的细节描述和图11中标注的顺时针旋转的旋转方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悉,自转的方向与第二导向斜面6222的斜面方向有关;如果在本技术的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将第二导向斜面的斜面设计成与本实施例图13中斜面方向相反(当然,这么设计时第一导向斜面也相应反向设计),那么在被推动的过程中自转的方向会相反旋转。这一简单的类似方式,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采用,与本实施例实质完全相同,总之,其是通过驱动拨动轮和旋转轮两者结合,在动轴61的带动下能使开锁位置与密码轮的密码数字对应关系产生错位变化,从而实现自动更换密码的效果,并且每一次的密码更换的规律和数字差别,与旋转轮的自转角度有关,而自转角度可以通过推钮50的滑动行程与第二导向斜面的斜面角度来设计和控制,因此变动之后的密码与原始密码存在可预知的规律和关系。
在前述伞柄10内具有中空部,于伞柄10的外表面开设有贯通中空部的让位口1201供密码轮623外露,于中空部的内壁面凸设有沿动轴61方向延伸的解锁阻挡块1202;需开伞时,拨动正确密码,密码轮623联动旋转轮622旋转至其解锁凹槽正对解锁阻挡块1202;以及,所述动轴61的前端连接有用于拉动该动轴61向前位移的作用件;此处的作用件是指下述拉杆63,拉杆63的前端连接于推钮50,这样,需要密码正确的前提下,才能推动推钮50。
所述动轴61上对应每个密码轮组62设置有推动片64,所述推动片64作用于相应密码轮组62的有拨动轮621后侧。
针对所有密码轮组62,配置有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相对伞柄10位置固定;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上设置有对应每个密码轮组62分别单独形成的容纳凹位651,所述容纳凹位651内设置有朝向密码轮623设置的密码正位弹片652,相应地,于密码轮623的外周面凹设有若干个可与密码正位弹片652适配形成拨动档位效果的档位凹槽6231,所述密码正位弹片652随着密码轮623的旋转而可变化式适配于任一档位凹槽6231内。所述伞柄10包括有伞柄座11和安装于伞柄座11上的伞柄盖12,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连接锁固于伞柄盖12下方。
所述密码轮组件保持架65的后端和/或伞柄10上设置有前端固定部653,所述动轴61的后端设置有后端固定部611,前述第二弹性元件67套设于动轴61外围,前述第二弹性元件6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端固定部653、后端固定部611。
所述作用件为拉杆63,拉杆63的后端连接于动轴61的前端。所述动轴61的前端装设有拉杆连接片612,所述拉杆63的后端形成有挂勾部631,所述拉杆连接片612具有凸部6121,所述挂勾部631则勾挂于相应凸部6121上。此处,于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拉杆63,以增加拉动时的动作平稳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伞柄1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伞架30解锁的推钮50,所述推钮50连接于拉杆63的前端;在拉杆连接片612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凸部6121,其凸部6121呈L形结构,在凸部6121的下方形成第一缺槽6122,以便拉杆63穿过,定义L形结构具有横向部及竖向部,那么,在拉杆连接片612上,在横向部的下方形成有第一缺槽6122,在横向部的上方也相当于是竖向部的侧旁形成有第二缺槽6123,拉杆63穿过第一缺槽6122后其挂勾部631向上弯折挂于第二缺槽6123内,如此,形成稳固地挂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端固定部611、拉杆连接片612均是通过螺丝分别锁固于动轴61的后端、前端,从后往前的第四组密码轮组62上的旋转轮622的前侧的第三弹性元件66,是连接于拉杆连接片612上。
接下来,大致介绍一下本实施例的密码式锁芯结构60的动作过程:
需要开伞时,先拨动正确密码,在拨动密码轮623时会联动旋转轮622旋转至其解锁凹槽正对解锁阻挡块1202;然后,向前推动推钮50,经拉杆63联动整个动轴61组件一起向前位移,拨动轮621向前联动旋转轮622过程中,第一弹性元件624处于受压状;在第二弹性元件67的复位作用过程中,拨动轮621随动轴61复位,旋转轮622复位脱出解锁阻挡块1202后,旋转轮622相对拨动轮621、解锁阻挡块1202发生了转动一角度,其解锁凹槽与偏离解锁阻挡块1202所对应位置,形成上锁状态,同时,由于拨动轮621、旋转轮622在轴力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趋势及相对转动趋势,通常,在实际设计时,其拨动轮621、旋转轮622上第一斜齿、第二斜齿的数量及具体结构设计,从而获得每次旋转时所转动的角度规律,可以是逆时针转也可以是顺时针转(在多个密码轮组上,可以全部是逆时针或全部是顺时针或部分顺、逆时针旋转变化,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密码组合),其对应的旋转角度可以体现为密码轮623上所要拨到的密码值,如此,每次开伞后,会自动机械式改变密码。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拨动轮621、旋转轮622之间的联动关系,类似于现有圆珠笔上设计的自动伸缩式控制结构,此处,结合伞柄10上的应用,进行了巧妙设计及改变。
所述电子智能反馈模块包括有用于接收开伞动作、关伞动作触发信号的触发电子元件,还包括有受触发电子元件唤醒的芯片,所述芯片连接或设置有GPS单元、无线网络单元。通常,还配置有电源,在实际使用时耗电量不大,因此,可以采用内置可充电式电源等。
一种结合电子反馈的机械变密码防盗伞开锁控制系统,其基于前述带电子智能反馈的机械变密码防盗伞,在伞上设置唯一身份识别用的二维码;还包括有用于扫描二维码的移动终端、用于生成密码的主控平台,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密码,依所获取密码拨动正确的密码来解除对推钮的锁定;开伞动作、关伞动作均会触发到触发电子元件,由触发电子唤醒芯片,芯片将开伞动作、关伞动作的通讯指令发送至主控平台,所述主控平台结合电子智能反馈模块所反馈的开、关伞次数及扫码行为生成与密码式锁芯结构对应的规律化密码;以及, GPS单元实时朝向主控平台发送伞定位信息。
接下来,大致介绍一下开锁控制方法(结合图20所示):
在使用时,开锁前,第一次利用移动终端扫伞上的二维码,则主控平台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X-1;
依所获取密码X-1拨动伞上的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密码轮,以解除密码式锁芯结构对推钮的锁定,推动推钮则使伞架脱扣开伞;依密码开锁后打开伞;在开锁后密码式锁芯结构本身受联动而规律化变更密码(密码式锁芯结构随拨动轮、旋转轮之间的联动而规律化变更密码);同时,开伞动作触发、唤醒芯片将相应通讯指令发送至主控平台,计一次真正开锁,主控平台依密码规律生成下一次开锁密码X-2(开伞动作触发到触发电子元件,由触发电子唤醒芯片,芯片将开伞动作的通讯指令发送至主控平台,主控平台接收开伞动作的通讯指令后计一次开锁,再依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密码规律生成下一次开锁密码,供下一次扫码时向移动终端发送);
关伞时,关伞动作触发、唤醒芯片将相应通讯指令发送至主控平台,计一次关伞状态及关伞时间、地点;具体而言:关伞动作触发到触发电子元件,由触发电子唤醒芯片,芯片将关伞动作的通讯指令发送至主控平台,主控平台实时获知关伞状态及关伞时间、地址定位信息。当然,所述主控平台也可以通过GPS单元反馈实时获知伞定位信息。实际应用于对伞具管理方面,可以设定有多个伞具管理基站,伞被关伞后其放置地点被定位并反馈至主控平台,便于查看不同地点的伞存放量,方便人们依远近需求共享取用;
第二次利用移动终端扫伞上的二维码;主控平台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X-2;正常使用情况下,会依前述步骤进行开伞、收伞等一系列单次用伞动作;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会存在一些异常情况,例如,伞被第二次扫码后并未进行开锁,这种情形实际是未形成有真正意义上的开锁,因此,伞本身的锁密码不会发生变化,那么,主控平台那边虽然是在获知伞被第二次扫码后也朝向移动终端发送了密码X-2,由于主控平台并未收到反馈的开伞动作、关伞动作的通讯指令,主控平台则默认伞仅被扫码而未被打开使用,所以,在第三次扫码后,主控平台仍向移动终端发送密码X-2。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其主要是通过密码式锁芯结构的巧妙设计,实现密码轮组开伞后自动机械式规律化变密码,避免因密码固定而带来的伞具丢失、盗用等不良现象,便于伞具管理维护,同时,结合电子智能反馈真实开伞、关伞动作,确保扫码所获密码无误,增加了使用方便性、可靠性,符合人性化设计需求,有利于伞具管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