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90764A - 上行链路spucch中的短pucch - Google Patents

上行链路spucch中的短pucch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90764A
CN107690764A CN201680014656.6A CN201680014656A CN107690764A CN 107690764 A CN107690764 A CN 107690764A CN 201680014656 A CN201680014656 A CN 201680014656A CN 107690764 A CN107690764 A CN 107690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si
symbols
sub
harq feedback
frame interv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46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90764B (zh
Inventor
H-L.梅特坦恩
M.安德斯森
P.斯恩纳格伦
S.瓦格
张涵之
S.帕克瓦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7690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0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90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90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18Phase-modulated carrier systems, i.e. using phase-shift keying
    • H04L27/22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 H04L27/227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using coherent demodulation
    • H04L27/2275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using coherent demodulation wherein the carrier recovery circuit uses the received modulated signals
    • H04L27/2278Demodulator circuits; Receiver circuits using coherent demodulation wherein the carrier recovery circuit uses the received modulated signals using correlation techniques, e.g. for spread spectrum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Fourier transform demodulators, e.g.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24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 H04L27/26526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with inverse FFT [IFFT] or inverse DFT [IDFT] de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receiv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在一方面中,无线装置在第一子帧间隔中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一数据传送,并且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将HARQ反馈和/或CSI传送到基站。在另一方面中,基站在第一子帧间隔中将第一数据传送传送到无线装置,并且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来自无线装置的HARQ反馈和/或CSI。

Description

上行链路SPUCCH中的短PUCCH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其中在少于子帧的持续期内调度数据传送的系统中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传送。
背景技术
为了差错控制,由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的成员所标准化的、已知为“长期演进(LTE)”的第四代(4G)无线系统使用混合ARQ(HARQ)。在子帧中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后,移动终端尝试将它解码,并且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向基站报告解码是成功的(ACK)还是不成功的(NACK)。倘若是不成功的解码尝试,基站(eNodeB或eNB)能够重传错误的数据。类似地,基站能够经由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向移动终端指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解码是成功的(ACK)还是不成功的(NACK)。
除从移动终端传送到基站的混合ARQ ACK/NACK信息外,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还包括与下行链路信道条件有关的报告,其通常被称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或信道质量信息(CQI)。此CSI/CQI由基站用于帮助下行链路资源调度判定。因为LTE系统依赖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资源的动态调度,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还包括调度请求,移动终端发送调度请求以指示它需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上行链路业务信道资源。
分组数据等待时间是供应商、运营商以及还有最终用户(经由速度测试应用)经常测量的性能度量之一。等待时间测量在无线电接入网络系统寿命的所有阶段中被进行,例如,在验证新软件发行版(release)或系统组件时、在部署系统时、以及在系统在商业操作中时。
与先前几代的3GPP无线电接入技术(RAT)相比所改善的等待时间是引导LTE的设计的一个性能度量。LTE现在还被其最终用户认可是相比先前几代移动无线电技术提供对互联网的更快接入和更低数据等待时间的系统。
分组数据等待时间不但对系统的感知的响应性是重要的,而且是间接影响系统的吞吐量的参数。HTTP/TCP是在今天的因特网上使用的主导应用和传输层协议套。根据HTTP档案(http://httparchive.org/trends.php),因特网上基于HTTP的事务元的典型大小是在几十千字节多至1兆字节的范围中。在此大小范围中,传输控制协议(TCP)慢启动周期是分组流的总传输周期的显著部分。在TCP慢启动期间,性能是等待时间限制的。因此,改善的等待时间能够相当容易被示出以改善对于此类型的基于TCP的数据事务元的平均吞吐量。
无线电资源效率也能够受等待时间减少所积极影响。更低分组数据等待时间能够增加在确定的延迟界限内可能的传送的数量;因此,更高误块率(BLER)目标能够被用于数据传送,释放(free up)无线电资源并潜在改善系统的容量。还应注意的是,数据传输的减少的等待时间可还间接给出更快无线电控制平面规程(像如呼叫设定/承载设定),由于更高层控制信令的更快传输。
就增加的感知质量的体验而言,存在将受减少的等待时间所积极影响的若干当前应用。示例是游戏和实时应用,像如LTE上话音/顶上(Over-the-top)IP上话音(VoLTE/OTTVoIP)和多方视频会议。将来,将存在将更延迟关键的多个新应用。示例可以是交通工具的远程控制/驾驶、例如智能眼镜中的增强现实应用、或要求低等待时间的特定机器通信。
LTE是基于无线电接入网络控制和调度的无线电接入技术。这些事实影响等待时间性能,因为数据的传送需要更低层控制信令的往返。图1中示出了此更低层控制信令的示例。数据由更高层在T0处创建。随后,用户装备(UE)将调度请求(SR)发送到eNB以获得用于将数据发送到网络的资源。eNB处理此SR,并通过上行链路资源的许可来做出响应。在那之后,数据转移能够开始,如图中的T6所示出的。
在提到分组等待时间减少时,要解决的一个地方是例如通过解决传送时间间隔(TTI)的长度来减少控制信令和数据的传输时间,以及例如通过减少对于UE处理许可信号所花费的时间来减少控制信令的处理时间。
发明内容
减少对于终端接收器处理的等待时间的一种方式是允许进行例如LTE中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传送的、比一个子帧的当前传送时间间隔(TTI)更短的下行链路传送,例如,其占用少于在LTE子帧中分配到PDSCH的所有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这些下行链路传送可被称为子子帧(SSF)传送。然而,以完全能够实现通过SSF传送而可能的等待时间益处的方式来确认这些子子帧(SSF)下行链路传送要求对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修改。例如,LTE PUCCH需要占用少于1ms上行链路子帧。除缩短的上行链路PUCCH格式外,资源分配和复用还能够解决以下问题:在保存与LTE中当前PUCCH结构的后向兼容性的同时,确认使用sPDSCH的下行链路传送。一起或分别采纳,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可以这样一种方式被使用:遗留UE和新UE两者在允许同时使用带有1毫秒定时(timing)的子帧和带有例如0.5毫秒定时的SSF的系统中以相同方式使用PUCCH。这简化UE设计和网络设计。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在第一子帧中接收数据传送并且在随后子帧中通过ACK/NACK反馈来确认那个传送的无线装置中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子帧间隔中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一数据传送,并且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该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将HARQ反馈和/或CSI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例如,使用小于随后子帧的TTI的下行链路资源的SSF分配,HARQ反馈和/或CSI可由LTE UE来传送。例如,此SSF分配可以是随后子帧中的两个时隙之一。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在第一子帧中传送数据传送并且在随后子帧中接收在所接收的ACK/NACK反馈中那个传送的确认的无线装置中的方法包括在第一子帧间隔中将第一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并且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该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HARQ反馈和/ CSI。无线装置可以是LTE eNodeB。
根据一些实施例,一种无线装置具有配置成执行这些方法的任一方法的收发器电路和处理电路。以下详细描述以上所描述的方法的变种,以及对应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可读介质和功能实现。因此,公开的技术不限于以上所概述的特征和优点。当然,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时和在观看附图时将认识到另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用于在LTE系统中调度请求的控制信号定时的示例。
图2示出了LTE系统的下行链路中子子帧资源分配的示例。
图3示出了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4示出了用于使用OFDM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时间频率资源的网格。
图5示出了LTE信号的时间域结构。
图6示出了根据用于LTE的第8发行版标准,上行链路子帧中的PUCCH资源的定位。
图7示出了根据PUCCH格式2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编码和调制。
图8示出了根据PUCCH格式3的多个ACK/NACK比特的编码和调制。
图9示出了用于多至11比特的PUCCH格式3编码和复用。
图10示出了用于12-21比特的PUCCH格式3编码和复用。
图11示出了根据当前LTE标准的PUCCH区域。
图12示出了遗留系统中ACK/NACK反馈的定时。
图13示出了使用基于时隙的下行链路和基于时隙的上行链路的示例实现中ACK/NACK反馈的定时。
图1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最小影响的基于时隙的sPUCCH解决方案的示例。
图15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带有频率域分集的单载波(SC)短PUCCH分配的示例。
图16示出了其中下行链路比上行链路具有更精细(finer)传送粒度的情形。
图17是过程流程图,其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方法。
图18是过程流程图,其示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方法。
图19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基站。
图2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UE。
图21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无线装置的功能示出。
图22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另一示例无线装置的功能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以上所记录的,在提到减少分组等待时间时,要解决的一个区域是例如通过解决传送时间间隔(TTI)的长度来减少控制信令和数据的传输时间,以及例如通过减少它对于UE处理许可信号而花费的时间来减少控制信令的处理时间。
在典型的UE设计中,在子帧的任何处理被开始前,UE接收完整的那个子帧。为信道估计目的,可存在一定的预见性(look-ahead)以从后面的子帧获得小区特定参考符号(CRS),这将引入一个或几个符号的延迟。随后,将进行在所接收的子帧中符号的解调和软值(soft value)的生成,继之以特播(turbo)解码。对于这些操作所要求的时间一般取决于所接收的传输块的大小,并且UE的处理链被设计成允许在最坏情况情形中进行接收,即,可能在多个聚合分量载波的每个载波上涉及最大大小分配和最复杂调制和码速率(coderate)的情形。此外,UE需要用如由最大定时提前(advance)值所给出的另外裕度来完成所有这些块上的处理。定时提前从网络进行配置,以使来自不同UE的信号在类似时间时刻到达eNodeB — 对于大的小区大小,定时提前可被指定成多至0.7毫秒的值,对应于在给出大约100千米的小区半径的情况下无线电信号的往返时间。
减少与将数据解码相关联的等待时间的一种方式是改变信道估计器并且不采用任何形式的预见性。信道估计因而更早可用,这允许解调和解码更早开始。类似地,由于对特播解码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码块大小,因此通过减少码块大小,能够进一步减少等待时间。因此,如果码块大小(等效地或传输块大小)被减少,则解码结果将更早可用(就并行解码器的数量而言,对于给定解码能力)。如果代替每毫秒传送长度6000比特的单个大码块一次,系统每0.5毫秒传送长度3000比特的两个连续块,则用于每个块的解码等待时间可被减少大致一半,而仍维持大致相同复杂性的比特率。应注意的是,由于(from)更短的块长度和/或由于消除了用于信道估计的预见性,预期有一定的性能降级。通常,能够预期有在等待时间与接收器性能之间的折中。然而,这些折中不需要必要地削弱系统或最终用户性能。
在给出以上接收器处理的讨论的情况下,通过允许比LTE系统中一个子帧的当前传送时间间隔(TTI)更短(即占用少于在子帧中分配到PDSCH的所有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下行链路传送,即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传送,存在减少对终端接收器处理的等待时间的机会。这些下行链路传送可被称为子子帧(SSF)传送。换而言之,LTE系统能够被修改成不但允许覆盖1 ms子帧中所有OFDM符号的PDSCH指派,而且具有带有更短持续期的、覆盖子帧内更少数量的连续OFDM符号的PDSCH指派。指派的持续期可能从子帧到子帧而变化。
图2中示出了此办法的示例。其中UE 1已在子帧n中接收常规(或“遗留”)下行链路许可,使得它接收占用子帧中分配到PDSCH的所有OFDM符号(即除为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所预留的那些OFDM符号外的所有OFDM符号)的单个传输块。另一方面,UE 2已接收用于子帧n的两个有区别的许可 — 第一个许可在子帧n的第一时隙中的PDSCH符号中被接收,而另一个许可占用第二时隙。UE 3和UE 4每个在子帧n的单个时隙中接收下行链路传送。如在图中所看到的,对于随后子帧,即子帧n+1,下行链路资源许可可改变。
在LTE标准的将来版本中,预期的是,终端可具有在时间域中跨越在子帧中OFDM符号的子集而不是用于PDSCH的所有OFDM符号(即除由PDCCH和其它良好信号所使用的符号外的所有符号)的PDSCH指派。注意,图2未示出诸如CRS、CSI参考信号(CSI-RS)和增强PDCCH(EPDCCH)的现有或将来信号,这意味着在用于资源指派的OFDM符号内的所有资源元素可能不可用于数据传送。
存在以其能够将可被称为“子子帧指派”的此类资源指派输送到终端的若干不同方式。一种方式是经由每一毫秒所传送的PDCCH控制消息,其使用自LTE的规范的第11发行版起由3GPP所标准化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格式的修改的版本。另一方式是使用完全新的形式的PDCCH(还被称为“短PDCCH”(SPDCCH)),在任何给定子帧中可传送其的一个或更多。
为说明性目的,将在LTE系统的上下文中描述若干实施例。然而,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所公开的技术的若干实施例可更一般适用于其它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例如WiMAX(IEEE 802.16)系统。进一步地,虽然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集中在下行链路资源指派和上行链路中对应HARQ传送上,但应领会的是,所描述的技术可在相反方向上被应用,即,用于上行链路资源指派和数据传送以及下行链路中对应HARQ传送。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同技术可被适配于对等传送,其中本身不存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
图3示出了用于将无线通信服务提供到移动终端50的示范性移动通信网络12。图3中示出在LTE术语学中被称为“用户装备”或“UE”的三个移动终端50。移动终端50可包括例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或带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其它装置。应注意的是,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移动终端,”指的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操作的终端,并且不必要暗示终端本身是移动或可动的。因此,所述术语可指的是以固定配置来安装的终端,诸如在某些机器到机器应用中,以及指的是便携式装置、安装在机动车辆中的装置、等等。
移动通信网络10包括多个地理小区区域或扇区(sector)12。每个地理小区区域或扇区12由在LTE中被称为NodeB或演进NodeB(eNodeB)的基站30来服务。一个基站30可在多个地理小区区域或扇区12中提供服务。移动终端50在一个或更多下行链路(DL)信道上接收来自基站30的信号,并在一个或更多上行链路(UL)信道上将信号传送到基站30。
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扩展OFDM。基本LTE下行链路物理资源能够被视为时间频率网格。图4示出了对于LTE的示范性OFDM时间频率网格400的可用频谱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时间频率网格400被划分成一毫秒子帧。每个子帧包括多个OFDM符号。对于适合于在预期了多路径分散不是极其严重的情境中使用的普通循环前缀(CP)长度,子帧由十四个OFDM符号组成。如果使用延长的循环前缀,则子帧仅包括12个OFDM符号。在频率域中,物理资源被划分成带有15 kHz的间隔的相邻副载波中。副载波的数量根据所分配的系统带宽而变化。时间频率网格400的最小元素是资源元素。资源元素由一个OFDM符号间隔期间的一个OFDM副载波组成。
资源元素被编组成资源块,其中每个资源块进而由子帧的两个等长时隙的一个时隙内的十二个OFDM副载波组成。图4示出了包括总共168个资源元素的资源块对。
下行链路传送是动态调度的,因为在每个子帧中,基站传送对当前下行链路子帧来标识数据被传送到的移动终端和那个数据在其中传送的资源块的控制信息。此控制信令典型地在占用每个子帧中前一、二、三、或四个OFDM符号的控制区域中传送。图4中示出了带有三个OFDM符号的控制区域的下行链路系统。动态调度信息经由在控制区域中传送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而被传递到UE。在PDCCH的成功解码后,UE根据在LTE规范中指定的预定的定时,执行来自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业务数据的接收或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业务数据的传送。
如图5中所示出的,LTE下行链路传送被进一步组织到在时间域中10毫秒的无线电帧中,每个无线电帧由十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能够被进一步划分成0.5毫秒持续期的两个时隙。此外,经常按照资源块来描述LTE中的资源分配,其中资源块对应于时间域中的一个时隙(0.5 ms)和频率域中的十二个连续副载波。资源块在频率域中从系统带宽的一端以0开始进行编号。
为了差错控制,LTE使用HARQ,其中,在接收子帧中的下行链路数据后,移动终端尝试将其解码并且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向基站报告解码是成功的(ACK)还是不成功(的NACK)。倘若是不成功的解码尝试,基站(eNodeB)能够重传错误的数据。类似地,基站能够经由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向UE指示PUSCH的解码是成功的(ACK)还是不成功的(NACK)。
除从移动终端传送到基站的混合ARQ ACK/NACK信息外,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还包括与下行链路信道条件有关的报告,其通常被称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或信道质量信息(CQI)。此CSI/CQI由基站用于帮助下行链路资源调度判定。因为LTE系统依赖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资源的动态调度,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还包括调度请求,移动终端发送调度请求以指示它需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送的上行链路业务信道资源。
在没有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情形中,当UE具有数据要在PUSCH上传送时,它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与PUSCH上数据复用。因此,只有当UE不具有任何数据要在PUSCH上传送时,它才使用PUCCH以用于发信号通知此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相应地,如果移动终端尚未被指派用于数据传送的上行链路资源,则包括信道状态报告、混合ARQ确认、和调度请求的层1/层2(L1/L2)控制信息在特定地指派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的上行链路资源(资源块)中传送,其最初在3GPP规范的第8发行版(LTE Rel-8)中被定义。
如图6中所示出的,这些资源被定位于可用于移动终端以便使用的上行链路小区带宽的边缘。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由上行链路子帧的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内的一对资源块形成,其中每个资源块进而由十二个OFDM副载波组成。在遗留LTE系统中,为提供频率分集,物理控制信道资源是在时隙边界上跳的频率 — 因此,在子帧的第一时隙内,该对资源块的第一资源块处于频谱的下部,而在子帧的第二时隙期间,该对资源块的第二资源块被放置在频谱的上部(或反之亦然)。如果更多资源被需要以用于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诸如在支持大量用户的非常大的总传送带宽的情况中,则与先前所指派的资源块相邻的另外资源块能够被指派。
对于在总可用频谱的边缘进行定位PUCCH资源的原因是两重的(two-fold)。首先,与以上所描述的跳频一起,这最大化由控制信令所经历的频率分集,其能够被编码使得它跨两个资源块扩展。其次,在频谱内其它位置(即,不在边缘)指派用于PUCCH的上行链路资源将把上行链路频谱分段,使得在仍保有上行链路传送的单载波性质的同时,它难以将非常宽的传送带宽指派到单个移动终端。
在UE响应于下行链路PDSCH传送而具有ACK/NACK要发送时,它从将PDSCH资源指派到UE的PDCCH传送中确定哪个PUCCH资源要使用。更具体地说,从用于传送下行链路资源指派的第一控制信道元素的数量中推导用于UE的PUCCH资源的索引。在UE具有调度请求或CQI要发送时,它使用通过更高层信令已为UE被预配置的特定PUCCH资源。
取决于PUCCH要携带的不同类型的信息,可使用若干不同的PUCCH格式。在一个子帧期间一对资源块的数据携带容量多于通常对一个移动终端的短期控制信令需要所需要的容量。因此,为有效利用为控制信令所留出的资源,多个移动终端能够共享相同物理控制信道资源。这通过为若干移动终端的每个移动终端来指派小区特定的、长度12的频率域序列的不同正交相位旋转和/或不同正交时间域覆盖码来做到。通过将这些频率域旋转和/或时间域覆盖码应用于所编码的控制信道数据,在一些环境中,多达36个移动终端能够共享给定物理控制信道资源。
若干不同编码格式已由3GPP开发以在单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的约束内编码不同量和类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数据。这些若干格式(通常已知为PUCCH格式1、PUCCH格式2、和PUCCH格式3)在Erik Dahlman、Stefan Parkvall和Johan Skold所著文献“4G LTE/LTE-Advanced for Mobile Broadband”(Academic Press, Oxford UK, 2011)的第226-242页被详细描述,并在下面被简要概述。
现有PUCCH格式
PUCCH资源携带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其包括调度请求(SR)、混合ARQ确认和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存在3种不同的PUCCH格式。PUCCH格式1、1a和1b分别携带SR和一个或两个HARQ ACK/NACK。带有HARQ反馈的SR的复用也是可能的。PUCCH格式2能够携带被用于CSI反馈的多至11比特的信息。2a和2B可分别另外携带一个或两个HARQ ACK/NACK比特。PUCCH格式3在第11发行版中被引入,而且可携带多至22比特并可复用所有三种类型的UCI。
当分配被固定到12个副载波时,PUCCH格式1和2使用长度12频率域序列的正交相位旋转。PUCCH格式1另外使用正交覆盖码。在使用相同PUCCH格式时,这使得复用的多个用户能够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复用PUCCH格式1和2也是可能的,但某一相位旋转需要被保留为“保护期间”。
PUCCH格式3使用与用于UL数据传送的DFT扩展OFDM相同的DFT扩展OFDM。因此,通过此PUCCH格式3,PUCCH和PUSCH的同时传送是可能的,因为DFTS-OFDM是多载波传送。对于格式3,长度5的正交序列被用于能够实现相同资源上多至5个用户的复用。由于不同结构,PUCCH格式3不可与格式1和2被复用。
被用于传送调度请求和/或ACK/NACK的PUCCH格式1、1a、和1b的结构基于Zadoff-Chu序列的循环移位,并且能够在3GPP TS 36.211,5.4.1节中被找到。一个或两个比特被传送。首先,根据表5.4.1.-1,比特被转化成复值数d(0)。结果的所调制数据符号被乘以循环地Zadoff-Chu移位的序列,其在表5.5.2.2-1中是角度phi的函数,并且其中循环移位是天线端口特定的。循环移位从一个符号到另一符号和从一个时隙到下一时隙而变化。虽然十二个不同移位可用,但更高层信令可将给定小区中的UE配置成使用少于所有移位的移位,以保持展示了高频率选择性的小区中的PUCCH传送之间的正交性。在所调制的数据符号被乘以Zadoff-Chu序列后,使用正交扩展序列来扩展对应于12个副载波的SC-FDMA的结果。PUCCH格式1、1a、和1b每时隙携带SC-FDMA符号编号2、3、和4处的三个参考符号(在使用普通循环前缀时)。这剩下了四个SC-FDMA符号以用于信息传送(在延长的循环前缀的情况中是三个)。使用来自表5.4.1.-2的正交扩展码,12个副载波的SC-FDMA符号因此被扩展在这四个SC-FDMA符号上。此集合随后被映射到两个时隙上。
表5.4.1-1:用于PUCCH格式1a和1b的调制符号d(0)
表5.5.1.2-1:用于的定义。
表5.4.1-2:用于的正交序列
PUCCH格式1a和1b分别指的是携带一个或两个混合ARQ确认的PUCCH传送。PUCCH格式1传送(携带仅SR)在已由RRC信令所预配置的UE特定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由具体时间频率资源、循环移位、和正交扩展码所定义)上被传送。同样地,携带仅混合ARQ确认的PUCCH格式1a或1b传送在不同UE特定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上被传送。被预期携带ACK/NACK信息和调度请求两者的PUCCH格式1a或1b传送在用于肯定SR传送的所指派的SR资源上被传送,并用ACK/NACK信息来编码。
PUCCH格式1/1a/1b传送携带仅信息(加调度请求,取决于用于传送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的一个或两个比特。因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要求每子帧多于两个比特的数据,因此如在3GPP TS 36.211的5.4.2节中所定义的,PUCCH格式2/2a/2b被用于这些传送。如图7中所示出的,在PUCCH格式2、2a、和2b中,使用表5.2.3.3-1中的码,将多至11比特的CSI比特首先块编码成20比特,并随后根据表7.1.2.-1对用于传送的块编码的比特进行加扰(scramble)和QPSK调制。(图7示出了使用普通循环前缀,对子帧的编码,每时隙带有七个符号。使用延长的循环前缀的时隙每时隙具有仅一个参考信号符号而不是两个。)再次使用来自表5.5.1.2-1的角度phi的集合,随后将结果的十个QPSK符号d(0)、...、d(9)乘以循环移位的Zadoff-Chu类型序列,其中循环移位再次在符号与时隙之间改变。PUCCH格式2资源的一个时隙在两个符号上具有参考符号,每时隙剩下五个符号以用于信息。在第一时隙(即在图7的左手侧上出现的时隙)中处理和传送符号的五个符号,而在第二时隙中传送其余五个符号。PUCCH格式2、2a、和2b每时隙携带定位于SC-FDMA符号编号1和5上的两个参考符号。
格式2a和2b分别另外携带一个或两个HARQ ACK/NACK比特。使用在表5.4.1.1中所描述的映射,将比特转化成复数d(10),其中la->2a且lb->2b。d(10)中的信息被携带,使得在PUCCH的DMRS序列的生成中使用复数。
表5.2.3.3-1:用于(20,A)码的基本序列
表7.1.2-1:QPSK调制映射
对于依照LTE第8发行版或LTE第9发行版来操作的UE(即,没有载波聚合),可能在UE同时报告ACK/NACK比特和CSI比特的模式中配置它。如果UE正使用普通循环前缀,则使用表5.4.1.1中所描述的映射,将一个或两个ACK/NACK比特调制到QPSK符号上,其中la->2a,并且lb->2b,其被映射到PUCCH格式2的每个时隙中的第二参考信号(RS)资源元素上。如果在每个时隙中第二RS上调制一个ACK/NACK比特,则由UE所使用的PUCCH格式被称为PUCCH格式2a。如果在每个时隙中第二RS上调制两个ACK/NACK比特,则由UE所使用的PUCCH格式被称为PUCCH格式2b。如果UE用延长的循环前缀来配置,则一个或两个ACK/NACK比特与CSI反馈被联合编码,并一起在PUCCH格式2内被传送。
如PUCCH格式1传送一样,分配到PUCCH的一对资源块能够携带来自若干UE的多个PUCCH格式2传送,其中分离的传送通过循环移位分开。如PUCCH格式1一样,每个独特PUCCH格式2资源能够由索引来表示,相位旋转和必要的其它量从索引中被推导。PUCCH格式2资源被半静态配置。应注意的是,一对资源块能够配置成支持PUCCH格式2/2a/2b和1/1a/1b的混合,或者专门支持格式2/2a/2b。
LTE标准的3GPP第10发行版(LTE第10发行版)已被发布,并且通过使用载波聚合来提供对大于20 MHz的带宽的支持。对LTE第10发行版规范的开发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曾是确保与LTE第8发行版的后向兼容性。对频率兼容性的需要规定了宽于20 MHz的LTE第10发行版载波对于LTE第8发行版移动终端应作为多个有区别的、更小带宽的LTE载波而出现。这些有区别的载波的每个能够被称为分量载波。
具体而言,对于早期LTE第10发行版系统开发,能够预期的是,与遵守LTE规范的更早发行版的许多“遗留”移动终端相比,将存在相对少量的有LTE第10发行版能力的移动终端。因此,必要的是确保用于遗留移动终端及第10发行版移动终端的宽载波的有效使用,即,在宽带LTE第10发行版载波的所有部分中能够调度遗留移动终端的情况下,实现载波是可能的。
用于获得这的一个直截了当的方式是借助于称为载波聚合的技术。通过载波聚合,LTE第10发行版移动终端能够接收多个分量载波,其中每个分量载波具有(或至少可具有)与第8发行版载波相同的结构。LTE标准的第10发行版指定多至五个聚合的载波的支持,其中每个载波被限于六个无线电频率(RF)带宽(也就是1.4、3、5、10、15和20 MHz)之一。
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量及用于每个单独分量载波的带宽可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不同的。在对称配置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的数量是相同的,而在不对称配置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的数量不同。
在初始接入期间,LTE第10发行版移动终端类似于LTE第8发行版移动终端来运作,请求和获得对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单载波的接入。在成功连接到网络时,取决于移动终端自己的能力和网络,可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另外的分量载波来配置移动终端。
即使用另外的分量载波来配置移动终端,也不需要必要始终监视它们的全部。这是因为LTE第10发行版支持分量载波的激活,这区别于配置。移动终端仅为PDCCH和PDSCH监视被配置和激活的分量载波。由于激活基于媒体接入控制(MAC)控制元素 — 其比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更快 — 激活/停用过程能够动态跟随(follow)满足当前数据速率需要所要求的分量载波的数量。在任何给定时间,能够停用除一个分量载波 — 下行链路主要分量载波(下行链路PCC) — 外的所有分量载波。
在LTE中使用载波聚合时,一个上行链路载波被设计成携带用于所有下行链路载波PDSCH传送的HARQ-ACK/NACK比特。为能够实现传送多于四个比特的A/N的可能性,能够使用在3GPP TS 36.211的5.4.2A节中被定义的PUCCH格式3。在频分双工(FDD)情形中,每个下行链路载波能够取决于是否为那个载波启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操作,每调度的子帧生成一个或两个HARQ ACK/NACK比特。在时分双工(TDD)情形中,HARQ ACK/NACK比特的数量还取决于给定上行链路子帧应携带HARQ ACK/NACK比特以用于多少个下行链路子帧。
被设计用于当必须传送多于四个比特的信息时的情形的PUCCH格式3基于DFT扩展OFDM。PUCCH格式3携带48个信道编码的比特,其在使用表7.1.2.1-1来加扰后首先被QPSK调制。通过码字的循环的重复,信道编码的比特从表5.2.2.6.4-1中所给出的(32,O)码中被形成。现在每时隙存在12个QPSK符号要被传送。所述12个QPSK符号被输入到DFT预编码器,其输出一个OFDM符号。在时隙中存在五个OFDM符号可用,因为两个OFDM符号被用于DMRS(普通循环前缀)。因此,使用来自表5.4.2A-1的正交序列,所述一个OFDM符号可在五个OFDM符号上被扩展。除正交扩展外,还将循环移位应用于随机化小区之间的干扰。在第二时隙中,假如最后的OFDM符号被用于探测(sound)参考信号,则可应用长度四正交序列。注意,在多于11个ACK/NACK比特被编码时,所述比特被拆分成分离地编码到32比特码字中的两部分,其随后被删截(truncate)成24比特,并一起被复用以形成48比特码字。
图8示出用于LTE子帧的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的那个设计的框图。相同的处理被应用于上行链路帧的第二时隙。在所示出的情形中,使用Reed-Muller(RM)前向纠错(FEC)码,多个ACK/NACK比特(其可与单个SR比特被组合)被编码以形成48个编码的比特。(重复由RM编码器所产生的32个输出编码的比特的一些比特以产生48个编码的比特。)随后使用小区特定(并且可能是随DFT扩展OFDM符号而定的)序列,编码的比特被加扰。在第一时隙内传送24个比特,并且在第二时隙内传送另外24个比特。随后,将每时隙24比特映射到如由图8中记有“QPSK映射”标签的框所指示的12个QPSK符号,其出现在时隙的OFDM符号的五个符号(符号0、2、3、4、和6)中。时隙中这五个符号的每个符号中符号的序列通过由图8中OC0、OC1、OC2、OC3、和OC4所指示的OFDM符号特定正交覆盖码来扩展,并优先于DFT预编码而被循环移位。DFT预编码的符号被转化成OFDM符号(使用逆快速傅立叶变换或IFFT),并在一个资源块(带宽资源)和五个DFT扩展OFDM符号(时间资源)内被传送。扩展序列或正交覆盖码(OC)是UE特定的,并能够实现相同资源块内多至五个用户的复用。
表5.2.2.6.4-1:用于(32,O)码的基本序列。
表5.4.2A-1:正交序列
对于参考信号(RS),能够使用循环移位的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例如,能够使用3GPP TS 36.211,“物理信道和调制(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中计算机优化的序列。为更进一步改善参考信号之中的正交性,能够将长度二的正交覆盖码应用于参考信号。然而,此办法未在LTE规范的第10或第11发行版中被使用。
如果ACK/NACK比特的数量超过十一,则比特被拆分成两个部分,并且使用两个RM编码器,两个部分的每个部分一个。这被已知为双RM码。PUCCH格式3能够以此方式支持多至二十个ACK/NACK比特(加一个SR比特)。双RM码中的每个编码器输出二十四个比特(其被转化成十二个QPSK符号),而且结果的十二个QPSK符号的两个集合跨时隙被分布,并在副载波上交错,使得来自第一编码器的十二个符号被映射到奇数副载波,并且来自第二编码器的十二个符号被映射到偶数副载波,其中假设每时隙六个奇数和六个偶数副载波。(在此映射操作中,包括时间域中符号的小区特定、时隙特定、和符号特定的循环移位以提供小区间干扰随机化。)随后,如在单个RM码情况中一样,使用五个正交覆盖码中的一个覆盖码,跨五个DFTS-OFDM符号来扩展每时隙十二个QPSK符号。
以上所描述的编码和复用办法的一些细节在图9和10中被示出。图9示出了用于多至十一个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比特的办法。如以上所描述的,在此情况中,使用单个编码器将UCI比特编码以产生48个比特。这48个比特被映射到24个QPSK符号,其在携带PUCCH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第一与第二时隙之间被划分。另一方面,图10示出了用于12到21个UCI比特所采取的办法。在此情况中,UCI比特被拆分成两段,其被供应到两个分离的编码器。每个编码器产生24个编码的比特,其被映射到十二个QPSK符号中。来自每个编码器的12个QPSK符号在交错的基础上被分布在上行链路子帧的两个时隙之间。
图9中所示出的复用方案的操作由以下算法来描述,其中是来自第一编码器的输出序列,并且是来自第二编码器的输出序列。是每资源块副载波的数量。是每资源块副载波的数量。如以下伪码中所示出的,输出比特序列(其中)通过比特序列的交替拼接来获得:
资源共享
当前PUCCH区域在图11中被描绘。PUCCH资源被映射,使得PUCCH格式2占用最接近于边缘的资源,并且格式1紧接于格式2。可定义其中可复用格式1和2的资源集合。格式3可配置在格式1与2之间或者最接近于PUSCH/UL-SCH区域。
用于特定UL子帧的确切资源由变量m(在图11中)来确定,如3GPP TS 36.211的5.4.3节中所定义的:
变量m是更高层配置的或固定的参数和资源索引的函数。资源索引对于每个格式也是不同的,并且取决于例如已如何给出DL指派来不同地推导[3GPP TS 36.213,10.1.2节]。例如,如果DL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经由PDCCH所给出,则对于格式1,资源索引是用于构建PDCCH的最低CCE索引和更高层配置的参数之和。此资源索引还确定复用序列的哪个序列被用于每个格式。因此,通过更高层配置的资源内的资源索引来动态控制上行链路调度。
在遗留LTE系统(即根据3GPP规范的第11或更早发行版来操作的那些LTE系统)中,在1毫秒子帧基础上进行DL调度。调度消息每个子帧被发送,并且许可的资源占用在资源许可中分配到UE的资源块对中分配到PDSCH的所有OFDM符号。允许终端完成与给定子帧中传送有关的所有处理的处理时间是3毫秒,小于定时提前。用于LTE的规范因此指定响应于子帧n中PDSCH传送的ACK/NACK应在子帧n+4中、在UL中被传送,而无论传输块的大小或指派何时结束。这在图12中被示出。
在子帧指派在其中是可能的系统中,此僵化的办法是浪费的,因为对于终端所要求的处理时间取决于PDSCH指派的持续期及传输块的大小。这意味着在UE检测仅在称为“子子帧”的子帧中OFDM符号的连续子集上调度指派时,原则上相比对在使用子帧中所有符号时的情况将是可能的时间,它能够更早传送ACK/NACK反馈。
以下所详述的技术是基于LTE终端能够在1毫秒子帧内的仅OFDM符号的子集上或所有OFDM符号上接收PDSCH资源指派,而且资源指派能够从一个子帧到另一子帧变化的假设。更一般地,将领会的是,技术可被应用于一个无线装置与另一无线装置之间的通信,其中给定子帧中从第一无线装置到第二无线装置的数据的传送能够占用少于子帧内可能的最大数据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其中术语“子帧”可被理解成指的是给定无线系统中的默认传送时间间隔(TTI)。
存在与短下行链路子帧的概念有关的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涉及等待时间减少,并且第二个问题涉及用于SSF和遗留用户的UL资源的复用。第三个问题涉及子子帧(SSF)概念的使用情况,其中UL反馈信道分配长于DL子子帧,使得一个UL资源应携带用于多个DLSSF的ACK/NACK。那是一种形式的ACK/NACK绑定。
等待时间减少
如在图11中能够被看到的,一个用户m=0、...、3的PUCCH占用整个1毫秒子帧。如果假设处理时间减少,则在PDSCH中引入子子帧(SSF)的概念能够实现更早1-2毫秒发送HARQ ACK/NACK。然而,为进一步减少通过引入SSF所能够实现的HARQ ACK/NACK反馈时间,还应缩短上行链路。
UL复用
对于资源分配的问题能够如以下被看到。在图13中,上部条1305和1315示出用于普通1毫秒子帧的下行链路PDSCH和对应上行链路PUCCH的UL/DL对,而下部条1325和1335示出用于0.5毫秒子子帧的UL/DL对。如果假设相同处理时间,则含有在与普通DL子帧1330开始的时间相同的时间开始的DL子子帧1320的ACK的子子帧PUCCH 1310将与含有用于更早的普通子帧1350的ACK的PUCCH 1340冲突。如果假设处理时间减少(例如,到1.5毫秒),则含有ACK/NACK的子子帧PUCCH将与更加更早的1毫秒上行链路子帧冲突。
3GPP规范3GPP TS 36.211提供相当复杂的规则的集合,其通过控制DL子帧n-4的DL调度,能够实现UL子帧n内UL PUCCH资源的动态调度。因此,遗留UCI和SSF ACK/NACK的UL复用(假设它是可能的)可能带来一定的调度复杂或甚至限定。
ACK/NACK绑定
第三个问题涉及其中UL反馈信道分配长于DL子子帧,使得一个UL资源需要携带用于多个DL SSF的ACK/NACK的使用情况。如果新RAT在一个方向中被引入,并且在另一方向中与LTE组合,则类似情境可发生。例如,下行链路中的新无线电接入技术与上行链路中的遗留LTE组合。此类部署将给出下行链路性能推进,其比带有相同长度的UL和DL子子帧带有更好上行链路覆盖。
相应地,为以通过SSF下行链路传送而可能的等待时间益处能够被完全实现的此类方式来确认子子帧DL传送,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和UL控制信道需要修改。简而言之,PUCCH需要占用少于1ms UL子帧。因此,除缩短的UL PUCCH格式外,还讨论资源分配和可能的复用。这解决以下问题:在保存与LTE中当前PUCCH结构的后向兼容性的同时,确认使用sPDSCH的下行链路传送。一起或分别采纳,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可以这样一种方式被使用:遗留UE和新UE两者在允许同时使用带有1毫秒定时的子帧和带有例如0.5毫秒定时的SSF的系统中以相同方式使用PUCCH。这简化UE设计和网络设计。
本文中所描述的短PUCCH或“sPUCCH”可具有与基于单载波的遗留PUCCH格式1、2或基于DFTS-OFDM的格式3类似的信号形式。基于单载波(SC)与多载波(MC)的sPUCCH解决方案之间关键的不同是只有通过MC sPUCCH解决方案,非连续频率域分配才是可能的。
对于单载波和多载波sPUCCH两种解决方案,还能够被称为最小影响解决方案的最简单解决方案是基于时隙的UL。图14示出用于基于SC和MC两种sPUCCH格式的最小影响基于时隙的sPUCCH的示例。用户m=0和m=1表示带有遗留PUCCH格式的用户,并且对于此示例,为简单性我们假设用于遗留和新sPUCCH的分离频率资源。通过图的左侧上的SC格式,一个用户每次仅可占用来自一个频率分配的一个时隙。在图中,带有索引m=2、3、4和5的用户各自占用一个时隙。
对于图的右侧上的基于MC的格式,一个用户可同时占用来自频谱的两侧的时隙。此处,用户m=2和m=3占用两个时隙。应注意的是,不必要占用带有MC格式的非连续频率分配。然而,它是可能的,并且因此该特征允许sPUCCH的更灵活设计。
基于SC和MC的两种解决方案可被一般化到可以是从1到14的任何数量的符号的上行链路分配。
资源分配
取决于sPUCCH的确切设计、长度和覆盖码设计,与遗留PUCCH的复用可以是可能的。例如,基于时隙的SC sPUCCH可与遗留PUCCH格式1或2复用,并且基于时隙的MC sPUCCH可与遗留PUCCH格式3复用。
在一些情况中,与遗留PUCCH格式的复用不是优选的。例如,如果遗留用户的数量高,则仅将遗留用户一起复用可能更有效,因为UL传送的长度相同。对于此情况,一种可能性是定义紧接于频率域中现有PUCCH区域的新sPUCCH区域,使得在那个窄频率区域中将调度SSF启用的(SSF-enabled)UE。在此区域内,不同时间和频率域复用选项是可能的。
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和设备的一些实施例中,是sPUCCH的上行链路分配可以是从1到14的任何数量的符号。可使用带有跳频的不同时间和频率复用选项。用于sPUCCH的信号格式可以是与遗留sPUCCH格式1/2类似的单载波类型或像遗留PUCCH格式3的DFTS-OFDM。
单载波sPUCCH(格式1&2)
基于时隙 - 最小影响UL将是基于时隙的UL,其中使用现有PUCCH格式1或2,但仅在时隙之一中使用,即跳过子帧内的跳频方面。图14的左手侧描绘其中用户m=0和1是遗留用户,并且用户m=2、...、5是SSF用户的带有简单基于时隙的UL的情况。此办法的益处是特别对于格式1,能够直接使用当前结构,因此可携带调度请求(SR)或一个到两个HARQ ACK/NACK比特。
对于格式2,需要将信息比特映射到10个信道编码的比特而不是20个信道编码的比特的新信道码。一个此类码能够通过穿孔(puncture)表5.2.3.3-1中所给出的块码(20,A)的子码来形成。通过采纳基本序列{Mi,0、Mi,l、Mi,2、Mi, 3、Mi,4}(对于i=0、...、9),我们获得带有最小距离4的(10,5)码。在表1中呈现了结果的码。随后,可使用用于一个时隙的相同规程。那就是说,通过像基于时隙的sPUCCH的格式2,除一个到两个HARQ ACK/NACK比特外,可还携带5个CSI比特。这5个比特也可以是HARQ ACK/NACK比特。
通过应用现有等式(1),并通过将时隙号n_s映射到对应下行链路时隙,与时隙长度UL和遗留格式1和2的复用应是可能的。
表1:通过穿孔(20,A)码的子码所获得的用于(10,5)码的基本序列。
1-7SC-FDMA符号 — 此情况的一般化是使用1-7 SC-FDMA符号长度sPUCCH。与用于格式2a和2b的HARQ ACK/NACK指示类似,ACK/NACK指示能够在DMRS序列的相移中被携带。因此,简单的1-2 OFDM符号长度sPUCCH能够仅由一个或两个DMRS序列组成。
通常,每SC-FDMA符号,表5.5.1.2.-1的长度12序列给出单载波sPUCCH SC-FDMA符号与格式1或2的遗留PUCCH的SC-FDMA符号之间的复用机会。在格式2被用于2-7 SC-FDMA符号长度sPUCCH时,约束问题是信道编码。在sPUCCH的一个SC-FDMA符号内能够发送两个信道编码比特(一个复符号)。
进一步地,使用与格式1a和1b类似的结构,假设一个到两个符号是用于DMRS序列的,则2-7之间的任何长度是可能的。在此格式中,首先使用表5.5.1.2.-1将一个复符号扩展在12个副载波上,并随后可能将其扩展在多个SC-FDMA符号上。SC-FDMA符号的数量定义由于正交覆盖码的长度而产生的稳健性(robustness)。
对于SC sPUCCH的复用 - 覆盖码的长度还定义复用容量。例如,如果存在未携带DMRS的两个SC-FDMA符号,则覆盖码是例如[1 1]和[1 -1]。这意味着在两个SC-FDMA符号上使用提及的覆盖码,可复用使用相同长度12覆盖码的两个sPUCCH用户。与具有覆盖码[1 11 1]的遗留用户的复用是可能的,使得一个sPUCCH用户在前面两个SC-FDMA符号上被复用,并且第二用户与最后两个OFDM用户复用。两个sPUCCH用户均使用覆盖码[1 -1],并具有用于DMRS的一个符号。表2描绘了此示例。注意,用遗留PUCCH格式1和此SC sPUCCH来携带相同数量的信息,但遗留PUCCH的传送更稳健。
表2:将遗留PUCCH格式1用户与两个SC-sPUCCH用户复用的示例
对于SC sPUCCH的频率分集 — 对于SC sPUCCH,通过设计由两部分[1 -1 DMRS]和[DMRS 1 -1]组成的时隙长度sPUCCH,而且其中在频谱的一端上在前面三个SC-FDMA符号(符号0-2)上发送第一部分,并在时隙的最后三个SC-FDMA符号(符号4-6)上发送较后部分,频率域分集是可能的。图15示出频率分集的此示例。注意,为了简单性,复用在此图中未示出,并且遗留PUCCH在相邻频率资源上被描绘。通常,拆分能够是一个符号长度,并且跳频可在多个频率分配中发生。唯一的限定是通过DMRS或等效物来使信道估计按所使用的频率分配而能够实现。
多载波类型sPUCCH(格式3)
基于时隙 — 为了两个原因,DFTS-OFDM对sPUCCH可以是有效选项。一个原因是能够实现与UL数据(PUSCH)的同时传送,并且另一原因是能够实现如图14中所显示的非连续频率分配上的同时传送。此外,最小影响解决方案是使用基于时隙的UL。对于格式3,使用格式3的现有表达(formulation),可携带24个信道编码的比特。进一步地,使用表5.4.2A-1中的覆盖码,每时隙可复用多至5个用户。
1-7 OFDM符号 — 通过用于携带ACK/NAK比特的少至1个OFDM符号,可使用PUCCH格式3的修改的版本。用于1OFDM符号长ACK/NAK的一种办法是使用两个不同的长度12序列,一个用于ACK,且一个用于NAK(=正交信号星座而不是正相反,付出的代价是链路预算)。对于>1 OFDM符号长度ACK/NAK,我们能够使用1个RS,并且通过使用来自表5.2.2.6.4-1中所给出的码的穿孔长度24码,多至11个ACK/NAK比特能够被传送。具体而言,通过穿孔在码中的前面8个比特,我们获得带有最小距离7的长度24码。随后,能够使用来自此码的码字,如在单个时隙中在PUCCH格式3中一样。在表3中给出了码。
当在PUCCH格式3中编码多于11个ACK/NACK比特时,此信道码的备选是将32比特码字的当前删截用于今天遗留中使用的24比特码字。
表3:通过穿孔(32,O)所获得的用于(24,O)码的基本序列。
对于长度2-7的基于DFT的sPUCCH,能够使用与被用于以上所描述的基于时隙的办法相同的信道编码办法。不同在于(come to)正交序列长度和由此的复用能力。
对于MC sPUCCH的复用 — 我们能够将一个遗留PUCCH格式3用户与三个MCsPUCCH用户复用,例如:
唯一的遗留UE:
UE1:
UE2:
UE3:
表4描绘了与遗留用户的复用示例,并且表5给出了仅MC sPUCCH的复用示例。注意,在复用仅MC sPUCCH用户时,那就是说,在存在对于sPUCCH用户的分离的频率分配时,存在选择DMRS序列在哪些符号中的更多自由。
表4:与遗留PUCCH格式3的MC sPUCCH的复用示例。
表5:MC sPUCCH的复用示例
对于MC sPUCCH的频率分集 — 对于MC sPUCCH,频率域分集是可能的,与对于SCsPUCCH类似。另外,由于可能在多个非连续频率分配处发送MC sPUCCH,可在具有多个频率分配的MC sPUCCH上加扰信息比特。另一选项是例如如在图14的右手侧中对于用户m=2所示出的,在两个时隙中重复相同信道编码的比特。
SSF HARQ ACK/NACK、CSI和SR的同时传送的处理。
在遗留LTE系统中,如果ACK/NACK的传送时间与CQI或SR的传送时间相符,则在3GPP TS 36.213的节7.2中存在不同的丢弃(drop)规则。通过短子帧(SSF),存在处置此情境的几个备选:
1.在PUCCH上传送的CQI或SR、在sPUCCH上传送的SSF ACK/NACK
这要求UE能够同时传送PUCCH和sPUCCH。在遗留中,在那时传送仅一个PUCCH,但在DFTS-OFDM UE可用前,此限定回溯到Rel-8。或者另一可能性是当需要在相同子帧中传送CQI时(其中还需要SSF ACK/NACK),UE丢弃PUCCH上CQI的传送,并仅在其sPUCCH上传送ACK/NACK。
2.在PUCCH上传送CQI或SR和SSF ACK/NACK
PUCCH上当前格式3覆盖了多至20个ACK/NACK。如果要通过SSF来支持MIMO&CA,那么假如要支持2符号SSF,则要求新格式支持多至20 x 7个ACK/NACK。对于此解决方案还将存在定时问题,因为ACK/NACK的传送将花费1 ms,因此HARQ定时可不同于带有sPUCCH上SSFACK/NACK的HARQ定时。
3.sPUCCH上的CQI或SR和SSF ACK/NACK
sPUCCH的持续期和SSF越短,将CQI和SR复用到sPUCCH中将愈加是挑战性的。类似于遗留,当与UE需要传送ACK/NACK或SR同时地在sPUCCH上调度CQI报告时,能够丢弃CQI报告。例如,如果UE被调度以在sPUCCH格式2上传送CQI报告,并且需要同时传送ACK/NACK或SR,则它能够:
a.如果UE配置以用于在sPUCCH格式3上传送CQI报告和ACK/NACK和/或SR,并且要被传送的比特的数量符合于格式3,则在sPUCCH格式3上传送CQI报告和ACK/NACK和/或SR,或者
b.丢弃CQI报告,并且只传送ACK/NACK和/或SR。
4.用同时PUSCH/sPUSCH传送的sPUCCH上的CQI或SR和SSF ACK/NACK
如果UE被调度以传送CQI报告和PUSCH/sPUSCH,并且想要传送ACK/NACK和/或SR,则存在几个备选:
a.在sPUCCH上传送ACK/NACK和SR,并且在PUSCH/sPUSCH上传送CQI报告
b.在sPUCCH上传送ACK/NACK,并且在PUSCH/sPUSCH上传送CQI报告和SR。
c.在sPUCCH上传送SR,并且在PUSCH/sPUSCH上传送CQI报告和ACK/NACK。
d.在sPUCCH上传送CQI报告,并且在PUSCH/sPUSCH上传送ACK/NACK和SR。
e.在PUSCH/sPUSCH上传送ACK/NACK、SR和CQI报告。
f.如果在PUSCH/sPUSCH中不存在用于CQI报告的空间,则默认为着重号(bullet)3下的行为。
用于DL比上行链路在时间中具有更精细粒度的情况的SSF HARQ ACK/NACK
在一个示例中,我们具有上行链路粒度的一半的下行链路粒度。在图16中,假设sPUCCH的第一部分被用于确认“第一SSF”,并且第二部分被用于确认“第二SSF”。因此,如果在“第二SSF”中仅接收一个传送,则它能够在处理和理解在sPUCCH消息的第二部分中要写入的内容的同时,开始建设在第一部分中添加“无确认”的sPUCCH消息。在图16中,数据的DL传送是在两个SSF传送中。一个传送被成功接收,并且一个传送未被成功接收。新PUCCH格式的一个传送被用于传送对于两个SSF传送的HARQ确认(一个ACK和一个NACK)。NACK的数据传送被重传,并且新PUCCH格式被用于发送对于那个传送的确认(在此情况中,仅确认一个SSF的传送)。
鉴于以上所描述的详细示例实施例,将领会的是,图17示出了如在接收第一子帧中的数据传送并通过随后子帧中ACK/NACK反馈来确认那个传送的无线装置中所实现的、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一些技术的一般化方法1700。此方法可在适配于实行目前所公开技术的LTE UE中实现。
如在框1710所示出的,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子帧间隔中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一数据传送。将领会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使用下行链路资源的子子帧分配,在小于在第一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数据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第一数据传送。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如在框1720所示出的,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将HARQ反馈和/或CSI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的子帧间隔的长度是1毫秒,并且由14个OFDM符号组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HARQ反馈和/或CSI的传送确切占用随后子帧间隔中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在一些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将HARQ数据的一个或两个比特转化成复值数;使用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在十二个副载波上扩展复值数以形成十二个复数的阵列;使用长度四正交扩展码,将十二个复数的阵列扩展成十二个副载波的四个SC-FDMA符号;以及将所述四个SC-FDMA符号映射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符号。在其它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使用信道码,将多个HARQ比特和/或CSI比特编码成10个比特;加扰编码的比特;使用QPSK调制,调制所加扰的编码的比特以形成五个QPSK符号;将所述五个QPSK符号的每个符号乘以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以获得十二个QPSK符号的五个阵列;以及将十二个QPSK符号的所述五个阵列的每个阵列映射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对应SC-FDMA符号。在这些较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一个或两个HARQ比特转化成复数;使用所述复数来生成DMRS序列;以及将来自所生成的DMRS符号序列的符号映射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两个SC-FDMA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DFT扩展OFDM,其中结果的sPUCCH占用单个时隙。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使用信道码,将多个HARQ反馈比特和/或CSI比特编码成24个比特;加扰编码的比特,并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来调制所加扰的编码的比特以形成十二个QPSK符号;将所述十二个QPSK符号输入到DFT预编码器以形成DFT扩展OFDM(DFTS-OFDM)符号;使用长度五正交扩展序列,扩展OFDM符号以形成五个DFTS-OFDM符号;以及传送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中的所述五个DFTS-OFDM符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sPUCCH可占用少于单个时隙。随后,在一些实施例中,随后子帧间隔由多个传送符号组成,并且其中HARQ反馈和/或CSI的传送占用少于随后子帧间隔中所有的传送符号。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随后子帧间隔由两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包括多个传送符号,并且其中HARQ反馈和/或CSI的传送被局限于所述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并占用少于所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中所有的传送符号。
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将HARQ数据的一个或两个比特转化成复值数;使用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在十二个副载波上扩展复值数以形成十二个复数的阵列;使用正交扩展码,将十二个复数的阵列扩展成十二个副载波的两个或更多SC-FDMA符号;以及将所述两个或更多SC-FDMA符号映射到随后子帧间隔的符号。在其它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将一个或两个HARQ比特转化成复数;使用复数来生成DMRS序列;以及将来自所生成的DMRS符号序列的符号映射到随后子帧间隔的一个或更多正交SC-FDMA符号。
在仍有的其它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使用信道码,将多个HARQ反馈比特和/或CSI比特编码成24个比特;加扰编码的比特,并使用QPSK调制来调制所加扰的编码的比特以形成十二个QPSK符号;将所述十二个QPSK符号输入DFT预编码器以形成OFDM符号;使用正交扩展序列,扩展OFDM符号以形成两个或更多扩展OFDM符号;以及传送随后子帧间隔的OFDM符号中的所述两个或更多扩展ODMA符号。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和在使用多载波sPUCCH的一些其它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使用两个不相交的频率资源区域,同时传送HARQ反馈信息和/或CSI信息。
在图17所示出的方法1700的一些实施例中,方法1700包括将用于第一数据传送的一个或更多HARQ反馈比特绑定于用于由第一无线装置所接收的第二数据传送的一个或更多另外的HARQ反馈比特。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第一子帧间隔不同的子帧间隔中接收第二数据传送,或者在与在其中接收第一数据传送的部分不同的第一子帧间隔的部分中接收第二数据传送。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数据传送由第一无线装置使用与用于第一数据传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来接收。
图18示出了如在第一子帧中传送数据传送并接收在随后子帧中所接收的ACK/NACK反馈中那个传送的确认的无线装置中所实现的、根据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一些技术的一般化方法1800。此方法可在例如适配于实现目前所公开技术的LTE eNodeB中实现。
如在框1810所示出的,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子帧间隔中将第一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在一些实例中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小于在第一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数据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传送第一数据传送。如在框1820所示出的,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HARQ反馈和/或CSI。
在一些实施例中,随后子帧间隔的长度对应于在第一与第二无线装置之间被交换的、用于到第二无线装置的传送的调度信息所处的间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接收的HARQ反馈和/或CSI确切占用随后子帧间隔的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从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符号将十二个副载波的四个SC-FDMA符号解映射;使用长度四正交扩展码,从所述四个SC-FDMA符号将十二个复数的阵列解扩展;使用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从十二个复数的阵列将复值数解扩展;以及将复值数转化成HARQ数据的一个或两个比特。在这些实施例的其它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从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对应SC-FDMA符号将十二个QPSK符号的五个阵列的每个阵列解映射;将十二个QPSK符号的所述五个阵列的每个阵列除以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以获得五个QPSK符号;使用QPSK调制,将所述五个QPSK符号解调以获得十个加扰的、编码的比特的集合;将加扰的、编码的比特解加扰以获得十个编码的比特;以及将所述十个编码的比特解码以获得多个HARQ比特和/或CSI比特。在这些较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从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两个OFDM符号将DMRS符号的序列解映射;并使用DMRS符号的序列来获得复数;以及将复数转化成一个或两个HARQ比特。
在其中使用单个时隙的仍有的其它实施例中,传送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接收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中的五个扩展OFDM符号;使用长度五正交扩展序列,将所述五个扩展OFDM符号解扩展以获得解扩展OFDM符号;使用IDFT从OFDM符号获得十二个QPSK符号;将所述十二个QPSK符号解调以获得24个加扰的、编码的比特,并将加扰的、编码的比特解加扰以获得24个编码的比特;以及将所述24个编码的比特解码以获得多个HARQ反馈比特和/或CSI比特。
在一些实施例中,随后子帧间隔由多个传送符号组成,并且其中所接收的HARQ反馈和/或CSI占用少于随后子帧间隔的所有传送符号。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随后子帧间隔由两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包括多个传送符号,并且其中HARQ反馈和/或CSI的传送被局限于所述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并占用少于所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中所有传送符号。在这些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从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符号将十二个副载波的两个或更多SC-FDMA符号解映射;使用正交扩展码,从所述两个或更多SC-FDMA符号将十二个复数的阵列解扩展;使用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从十二个复数的阵列将复值数解扩展;以及将复值数转化成HARQ数据的一个或两个比特。在其它实施例中,接收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从随后子帧间隔的一个或更多SC-FDMA符号将DMRS符号序列解映射;使用所解映射的DMRS符号序列来获得复数;以及将复数转化成一个或两个HARQ比特。在仍有的其它实施例中,接收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接收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中的两个或更多扩展OFDM符号;使用正交扩展序列,将所述两个或更多扩展OFDM符号解扩展以获得解扩展OFDM符号;使用IDFT从OFDM符号获得十二个QPSK符号;将所述十二个QPSK符号解调以获得24个加扰的、编码的比特,并将加扰的、编码的比特解加扰以获得24个编码的比特;以及将所述24个编码的比特解码以获得多个HARQ反馈比特和/或CSI比特。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同时接收来自两个不相交频率资源区域的每个区域的HARQ反馈信息和/或CSI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接收的HARQ反馈和/或CSI中将用于第一数据传送的一个或更多HARQ反馈比特和用于被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二数据传送的一个或更多另外的HARQ反馈比特解除绑定。在这些较后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与第一子帧间隔不同的子帧间隔中传送第二数据传送,或者在第一子帧间隔的与在其中接收第一数据传送的部分不同的部分中传送第二数据传送,或者使用与被用于第一数据传送的RAT不同的RAT来将第二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
以上所讨论的各种技术和过程流程图中的功能可使用在移动终端中和在基站中或者在多个无线装置中所提供的电子数据处理电路来实现。每个移动终端和基站当然还包括用于接收和传送依照诸如LTE格式和协议的已知格式和协议所格式化的无线电信号的适合无线电电路。
图19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无线电基站30的图。基站30提供到无线装置的空中接口,例如用于下行链路传送和上行链路接收的LTE空中接口,其经由天线34和收发器电路36来实现。收发器电路36可包括共同配置成根据无线电接入技术来传送和接收信号以用于提供蜂窝通信服务的目的的传送器电路、接收器电路、和关联的控制电路。根据各种实施例,可根据3GPP蜂窝标准、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宽带码分多址(WCDM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LTE和LTE-Advanced的任何一个或更多来操作蜂窝通信服务。基站30可还包括用于与诸如网络节点、其它对等无线电节点、和/或网络中其它类型的节点的核心网络中的节点通信的通信接口电路38。基站30可以是例如eNodeB。
基站30还包括与通信接口电路38和收发器电路36操作上关联的一个或更多处理电路32。处理电路32包括一个或更多数字处理器42,例如一个或更多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装置或CPLD、专用集成电路或ASIC、或其任何混合。更一般地,处理电路32可包括固定电路、或经由实现本文中所教导的功能性的程序指令的执行所专门配置的可编程电路,或者可包括固定和编程的电路的某一混合。处理器32可以是多核的。
处理电路32还包括存储器44。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4存储一个或更多计算机程序46,并可选地存储配置数据48。存储器44提供对于计算机程序46的非暂态存储,并且它可包括一个或更多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盘存储装置、固态存储器存储装置、或其任何混合。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存储器44包括SRAM、DRAM、EEPROM、和FLASH存储器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其可在处理电路32中和/或与处理电路32分离。通常,存储器44包括提供由基站30所使用的任何配置数据48和计算机程序46的非暂态存储装置(storage)的一个或更多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处理器42可执行在存储器44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46,其将处理器42配置成在第一子帧间隔中将第一数据传送传送到无线装置,并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来自无线装置的HARQ反馈和/或CSI。此功能性可由处理电路32中的数据传送和HARQ处理电路40来执行。当然,处理电路32可配置成实行以上所描述的方法的任何变体。
图20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诸如用户装备50的无线装置的图。为使解释变容易,用户装备50可还被认为表示执行机器到机器(M2M)通信或机器类型通信(MTC)的任何无线装置。用户装备50经由天线54和收发器电路56,与诸如基站30的基站或无线电节点通信。收发器电路56可包括共同配置成根据无线电接入技术来传送和接收信号以用于提供蜂窝通信服务的目的的传送器电路、接收器电路、和关联的控制电路。根据各种实施例,可根据3GPP蜂窝标准、GSM、GPRS、WCDMA、HSDPA、LTE和LTE-Advanced的任何一个或更多来操作蜂窝通信服务。
用户装备50还包括与无线电收发器电路56操作上关联的一个或更多处理电路52。处理电路52包括一个或更多数字处理电路,例如,一个或更多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FPGA、复杂可编程逻辑装置或CPLD、专用集成电路或ASIC、或其任何混合。更一般地,处理电路52可包括固定电路、或经由实现本文中所教导的功能性的程序指令的执行所专门适配的可编程电路,或者可包括固定和编程的电路的某一混合。处理电路52可以是多核的。
处理电路52还包括存储器64。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4存储一个或更多计算机程序66,并可选地存储配置数据68。存储器64提供对于计算机程序66的非暂态存储,并且它可包括一个或更多类型的计算机可读介质,诸如盘存储装置、固态存储器存储装置或其任何混合。通过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存储器64包括SRAM、DRAM、EEPROM、和FLASH存储器的任何一个或更多,其可在处理电路52中和/或与处理电路52分离。通常,存储器64包括提供由用户装备50所使用的任何配置数据68和计算机程序66的非暂态存储装置的一个或更多类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处理器电路52的处理器62可执行在存储器64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66,其将处理器62配置成在第一子帧间隔中接收来自诸如基站30的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一数据传送,并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将HARQ反馈和/或CSI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此结构和功能性可被指的是处理电路52中的数据接收和HARQ反馈电路60。当然,处理电路52可配置成实行以上所描述的方法的任何变体。
图21示出了例如基于处理电路40,如在基站30中可被实现的电路架构或示例功能模块。所示出的实施例至少功能上包括用于在第一子帧间隔中将第一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的传送模块2102。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HARQ反馈和/或CSI的接收模块2106。所示出的实施例还包括例如用于为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HARQ反馈确定传送时间的确定模块2104。
图22示出了例如基于处理电路60,如在用户装备50中可被实现的电路架构或示例功能模块。所示出的实施例至少功能上包括用于在第一子帧间隔中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的第一数据传送的接收模块2202。实施例还包括用于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将HARQ反馈和/或CSI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的传送模块2206。所示出的实施例还包括例如确定模块2204 — 此模块可配置成确定用于将HARQ反馈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的传送时间。
将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领会的是,可对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而不会脱离目前所描述的技术的范畴。例如,将容易领会的是,虽然以上实施例参考3GPP网络的部分来描述,但其它实施例也将适用于具有相似功能组件的相似网络,诸如3GPP网络的后继者(successor)。因此,具体而言,要相应地解译现在或将来在以上描述中和在附图与任何随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术语3GPP和关联或有关术语。
在以上讨论中,为来解释而非限制的目的,阐述了目前所公开的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特定细节。将由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所领会的是,可脱离这些特定细节而采用其它实施例。此外,在一些实例中,省略了公知的方法、节点、接口、电路和装置的详细描述以不致用不必要细节使描述难以理解。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所描述的功能可在一个或在若干节点中被实现。可使用诸如互连以执行专门的功能的模拟和/或离散逻辑门、ASIC、PLA、等等的硬件电路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的一些或所有功能。同样地,可结合一个或更多数字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使用软件程序和数据来实现所述功能的一些或所有功能。在描述使用空中接口来通信的节点之处,将领会的是那些节点还具有适合的无线电通信电路。此外,技术能够被另外认为在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内被整个实施,包括非暂态实施例,诸如含有将促使处理器实行本文中所描述的技术的计算机指令的适当集合的固态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硬件实现可包括或涵盖而没有限制:包括但不限于ASIC和/或FPGA及(在适当之处)能够执行此类功能的状态机的硬件(例如,数字或模拟)电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精简指令集处理器。
就计算机实现而言,计算机一般被理解为包括一个或更多处理器或一个或更多控制器,并且术语计算机、处理器、和控制器可被可互换地使用。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或控制器所提供时,功能可由单个专用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由单个共享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或由多个单独的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其中的一些可被共享或分布)来提供。另外,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还指的是能够执行此类功能和/或执行软件的其它硬件,诸如以上所叙述的示例硬件。
当然,因为不可能描述组件或技术的每种可想到的组合,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以上所描述的技术能够以本文中所具体阐述的那些方式外的其它方式来实现而不脱离技术的实质特性。所述实施例因此要在所有方面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

Claims (44)

1. 一种第一无线装置(50)中的方法(1700),所述方法(1700)包括:
在第一子帧间隔中接收(1710)来自第二无线装置(30)的第一数据传送;以及
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所述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SI传送(1720)到所述第二无线装置(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在小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数据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传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预定的子帧间隔的长度是1毫秒,并由1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组成。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的传送确切占用所述随后子帧间隔中的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传送(17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将HARQ数据的一个或两个比特转化成复值数;
使用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在十二个副载波上扩展所述复值数以形成十二个复数的阵列;
使用长度四正交扩展码,将十二个复数的所述阵列扩展成十二个副载波的四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以及
将所述四个SC-FDMA符号映射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符号。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传送(17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使用信道码,将多个HARQ比特和/或CSI比特编码成10比特;
加扰所编码的比特;
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调制所加扰的、编码的比特以形成五个QPSK符号;
将所述五个QPSK符号的每个QPSK符号乘以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以获得十二个QPSK符号的五个阵列;以及
将十二个QPSK符号的所述五个阵列的每个阵列映射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对应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1700),进一步包括:
将一个或两个HARQ比特转化成复数;
使用所述复数来生成解调参考符号DMRS序列;以及
将来自所生成的DMRS符号序列的符号映射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两个SC-FDMA符号。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传送(17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使用信道码,将多个HARQ反馈比特和/或CSI比特编码成24比特;
加扰所编码的比特,并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调制所加扰的、编码的比特以形成十二个QPSK符号;
将所述十二个QPSK符号输入到离散傅立叶变换DFT预编码器以形成DFT扩展OFDMDFTS-OFDM符号;
使用长度五正交扩展序列,扩展所述OFDM符号以形成五个DFTS-OFDM符号;以及
传送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中的所述五个DFTS-FDMA符号。
9.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由多个传送符号组成,并且其中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的传送占用少于所述随后子帧间隔中的所有传送符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由两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包括多个传送符号,并且其中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的传送被局限于所述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并占用少于所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中的所有传送符号。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传送(17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将HARQ数据的一个或两个比特转化成复值数;
使用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在十二个副载波上扩展所述复值数以形成十二个复数的阵列;
使用正交扩展码,将十二个复数的所述阵列扩展成十二个副载波的两个或更多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以及
将所述两个或更多SC-FDMA符号映射到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的符号。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传送(17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将一个或两个HARQ比特转化成复数;
使用所述复数来生成解调参考符号DMRS序列;以及
将来自所生成的DMRS符号序列的符号映射到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的一个或更多正交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传送(17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使用信道码,将多个HARQ反馈比特和/或CSI比特编码成24比特;
加扰所编码的比特,并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调制所加扰的、编码的比特以形成十二个QPSK符号;
将所述十二个QPSK符号输入到离散傅立叶变换DFT预编码器以形成OFDM符号;
使用正交扩展序列,扩展所述OFDM符号以形成两个或更多扩展OFDM符号;以及
传送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的OFDM符号中的所述两个或更多扩展OFDM符号。
14.如权利要求1-4、8-10、和13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传送(17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使用两个不相交的频率资源区域来同时传送HARQ反馈信息和/或CSI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14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所述方法(1700)包括将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送的一个或更多HARQ反馈比特绑定于用于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50)所接收的第二数据传送的一个或更多另外的HARQ反馈比特。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在与所述第一子帧间隔不同的子帧间隔中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传送,或者在与其中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传送的部分不同的所述第一子帧间隔的部分中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传送。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1700),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传送由所述第一无线装置(50)使用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接收。
18. 一种第一无线装置(30)中的方法(1800),所述方法(1800)包括:
在第一子帧间隔中将第一数据传送传送(1810)到第二无线装置(50);以及
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所述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1820)来自所述第二无线装置(50)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SI。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在小于在所述第一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数据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传送所述第一数据传送。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的长度对应于在所述第一与第二无线装置(30,50)之间交换用于到所述第二无线装置(50)的传送的调度信息所处的间隔。
21.如权利要求18-20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所接收的HARQ反馈和/或CSI确切占用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的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接收(18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从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符号将十二个副载波的四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解映射;
使用长度四正交扩展码,从所述四个SC-FDMA符号将十二个复数的阵列解扩展;
使用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从十二个复数的所述阵列将复值数解扩展;以及
将所述复值数转化成HARQ数据的一个或两个比特。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接收(18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从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对应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将十二个正交相移键控QPSK符号的五个阵列的每个阵列解映射;
将十二个QPSK符号的所述五个阵列的每个阵列除以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以获得五个QPSK符号;
使用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将所述五个QPSK符号解调以获得十个加扰的、编码的比特的集合;
将所述加扰的、编码的比特解加扰以获得十个编码的比特;以及
将所述十个编码的比特解码以获得多个HARQ比特和/或CSI比特。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1800),进一步包括:
从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两个OFDM符号将解调参考符号DMRS符号的序列解映射;
使用DMRS符号的所述序列来获得复数;以及
将所述复数转化成一个或两个HARQ比特。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接收(18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接收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中的五个扩展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使用长度五正交扩展序列,将所述五个扩展OFDM符号解扩展以获得解扩展OFDM符号;
使用逆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从所述OFDM符号来获得十二个正交相移键控QPSK符号;
将所述十二个QPSK符号解调以获得24个加扰的、编码的比特,并将所述加扰的、编码的比特解加扰以获得24个编码的比特;以及
将所述24个编码的比特解码以获得多个HARQ反馈比特和/或CSI比特。
26.如权利要求18-20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由多个传送符号组成,并且其中所接收的HARQ反馈和/或CSI占用少于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的所有传送符号。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由两个时隙组成,每个时隙包括多个传送符号,并且其中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的传送被局限于所述两个时隙的一个时隙,并占用少于所述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中的所有传送符号。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接收(18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从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符号将十二个副载波的两个或更多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解映射;
使用正交扩展码,从所述两个或更多SC-FDMA符号将十二个复数的阵列解扩展;
使用循环移位长度12序列,从十二个复数的所述阵列将复值数解扩展;以及
将所述复值数转化成HARQ数据的一个或两个比特。
29.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接收(18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从所述随后子帧间隔的一个或更多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将解调参考符号DMRS符号序列解映射;
使用所解映射的DMRS符号序列来获得复数;以及
将所述复数转化成一个或两个HARQ比特。
30.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接收(18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
接收两个时隙的所述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中的两个或更多扩展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
使用正交扩展序列,将所述两个或更多扩展OFDM符号解扩展以获得解扩展OFDM符号;
使用逆离散傅立叶变换IDFT从所述OFDM符号来获得十二个正交相移键控QPSK符号;
将所述十二个QPSK符号解调以获得24个加扰的、编码的比特,并将所述加扰的、编码的比特解加扰以获得24个编码的比特;以及
将所述24个编码的比特解码以获得多个HARQ反馈比特和/或CSI比特。
31.如权利要求18-21、25-27、和30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接收(1820)所述HARQ反馈和/或CSI包括从两个不相交的频率资源区域的每个区域同时接收HARQ反馈信息和/或CSI信息。
32.如权利要求18-31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接收的HARQ反馈和/或CSI中将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送的一个或更多HARQ反馈比特和用于传送到所述第二无线装置(50)的第二数据传送的一个或更多另外的HARQ反馈比特解除绑定。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在与所述第一子帧间隔不同的子帧间隔中传送所述第二数据传送,或者在与其中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传送的部分不同的所述第一子帧间隔的部分中传送所述第二数据传送。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1800),其中使用与用于所述第一数据传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将所述第二数据传送传送到所述第二无线装置(50)。
35.一种无线装置设备,适配于实行如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方法(1700,1800)的任何方法。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装置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装置设备是基站(30)。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无线装置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装置设备是用户装备(50)。
38.一种无线装置设备,包括收发器电路(36,56)和处理电路(32,52),其中所述处理电路(32,52)配置成使用所述收发器电路(36,56)来实行如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方法(1700,1800)的任何方法。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无线装置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装置设备是基站(30)。
40.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无线装置设备,其中所述无线装置设备是用户装备(50)。
41.一种包括程序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46,66),所述程序指令在由无线装置(30,50)中的处理电路(32,52)所执行时,促使所述无线装置(30,50)实行如权利要求1-34所述的方法(1700,1800)的任何方法。
42.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44,64),包括在其上所存储的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46,66)。
43. 一种第一无线装置(50),包括:
接收模块(2202),用于在第一子帧间隔中接收来自第二无线装置(30)的第一数据传送;以及
传送模块(2206),用于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所述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SI传送到所述第二无线装置(30)。
44. 一种第一无线装置(30),包括:
传送模块(2102),用于在第一子帧间隔中将第一数据传送传送到第二无线装置(50);以及
接收模块(2106),用于在随后子帧间隔中在小于在所述随后子帧间隔内可能的最大传送持续期的持续期内接收来自所述第二无线装置(50)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和/或信道状态信息CSI。
CN201680014656.6A 2015-03-09 2016-03-09 上行链路spucch中的短pucch Active CN107690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30331P 2015-03-09 2015-03-09
US62/130,331 2015-03-09
PCT/SE2016/050183 WO2016144243A1 (en) 2015-03-09 2016-03-09 Short pucch in uplink spucch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90764A true CN107690764A (zh) 2018-02-13
CN107690764B CN107690764B (zh) 2021-02-26

Family

ID=55538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4656.6A Active CN107690764B (zh) 2015-03-09 2016-03-09 上行链路spucch中的短pucch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3) US9762357B2 (zh)
EP (2) EP3454494B1 (zh)
JP (1) JP2018514972A (zh)
KR (1) KR102014629B1 (zh)
CN (1) CN107690764B (zh)
AR (1) AR103887A1 (zh)
WO (1) WO20161442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8243A (zh) * 2020-06-29 2022-01-1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应答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80257B2 (en) 2014-09-26 2018-05-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US9844072B2 (en) 2014-09-26 2017-12-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uplink frame structure
US9955462B2 (en) 2014-09-26 2018-04-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ltra-low latency LTE control data communication
US20170251465A1 (en) * 2015-03-09 2017-08-3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reference signals when communicating multiple sub-subframes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terminal
US10361821B2 (en) * 2015-03-09 2019-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b-subframe assignment and HARQ timing
AR103887A1 (es) * 2015-03-09 2017-06-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Canal pucch breve en canal spucch de enlace ascendente
US10547415B2 (en) * 2015-03-15 2020-01-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able TTI with advanced pilot and control
CN107431588B (zh) * 2015-03-20 2020-08-07 Lg 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短tti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分配方法及其设备
US10122563B1 (en) * 2015-06-18 2018-11-06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data unit generation and decoding
AU2015403755B2 (en) * 2015-07-29 2019-02-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data sen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uplink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085255B2 (en) * 2015-09-02 2018-09-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low latency downlink communications
CN106506127B (zh) * 2015-09-06 2021-03-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4113924A1 (en) 2015-09-25 2023-01-04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dm-rs for v2x
EP3373496B1 (en) * 2015-11-03 2020-01-1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868645B2 (en) * 2015-11-06 2020-12-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data
US10368348B2 (en) * 2015-11-18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US11924826B2 (en) * 2015-12-10 2024-03-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transmission unit and acknowledgment feedback timeline for efficient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
EP3406103B1 (en) * 2016-01-22 2020-05-27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handling in vehicle to everyth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172622A (zh) * 2016-02-03 2022-03-1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调度子帧和harq反馈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8702739B (zh) 2016-02-04 2022-12-09 联想创新有限公司(香港) 传输确认
US10271316B2 (en) * 2016-03-21 2019-04-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CN107231690B (zh) * 2016-03-25 2023-07-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0757687B2 (en) * 2016-05-12 2020-08-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communicating feedback in low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WO2018026181A1 (ko) * 2016-08-05 2018-0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및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TW201806349A (zh) * 2016-08-10 2018-02-16 Idac控股公司 具單載頻域多存取(sc-fdma)及ofdma彈性參考訊號傳輸方法
CN109792713A (zh) * 2016-09-30 2019-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信息的方法及其终端设备、接收信息的方法及其网络设备
BR112019006497A2 (pt) * 2016-09-30 2019-06-25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 híbrido de realimentação de informação harq-ack de reconhecimento automático de pedido de repetição, dispositivo terminal e dispositivo de rede
US11160100B2 (en) 2016-10-10 2021-10-26 Nokia Technologies Oy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ultiplexing
US10869221B2 (en) * 2016-10-13 2020-12-15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80110042A1 (en) * 2016-10-13 2018-04-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low latency and non-low latency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US10708938B2 (en) 2016-10-31 2020-07-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L control channels with dynamic structures
WO2018085790A1 (en) 2016-11-04 2018-05-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Identifying a resource for transmitting a first uplink channel
US20180132229A1 (en) * 2016-11-04 2018-05-10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x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10582397B2 (en) * 2016-11-09 2020-03-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inement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during control symbol
CN110192371B (zh) 2017-01-09 2022-05-10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使用nr tdd进行控制
US10772084B2 (en) 2017-01-09 2020-09-08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information for a downlink data channel
US10383142B2 (en) * 2017-01-13 2019-08-13 Acer Incorporated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 reports f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CN108306716B (zh) * 2017-01-13 2020-04-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装置
US10893512B2 (en) * 2017-01-16 2021-01-12 Mediatek Inc. Resource element (RE) allocation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PUSCH)
WO2018137221A1 (zh) * 2017-01-25 2018-08-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及检测控制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18144470A1 (en) * 2017-02-02 2018-08-0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10841904B2 (en) 2017-02-02 2020-11-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10721756B2 (en) 2017-02-13 2020-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petition-based uplink for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in a new 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674522B2 (en) * 2017-03-23 2020-06-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request for one or more uplink transmissions using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s
US10405305B2 (en) 2017-03-24 2019-09-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 slot short PUCCH with support for intra slot frequency hopping
KR102195797B1 (ko) * 2017-03-24 2020-12-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Sr 전송 여부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nb 무선 기기
KR20190141006A (ko) 2017-05-03 2019-12-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10603775B (zh) * 2017-05-04 2022-10-25 苹果公司 新无线电(nr)物理上行链路结构和方案
CN110603774B (zh) * 2017-05-04 2022-11-01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第5代(5g)新无线电接入技术(nr)的短pucch格式和调度请求(sr)传输
EP3620010A1 (en) 2017-05-05 2020-03-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signaling handling for a ran
JP6934953B2 (ja) * 2017-05-05 2021-09-15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複数のショートtti伝送のシグナリング
KR102156670B1 (ko) * 2017-05-31 2020-09-1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시 스케줄링 요청 및 harq ack/nack 정보를 다중화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EP3635905B1 (en) * 2017-06-09 2022-01-26 Apple Inc.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ment and scheduling request information on a control channel
CN109150458B (zh) * 2017-06-16 2022-1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0742283B2 (en) 2017-07-28 2020-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s for uplink sequence transmissions
US11251923B2 (en) * 2017-07-31 2022-02-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ACK/NACK and SR in short durations
US11395271B2 (en) 2017-08-07 2022-07-1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ual strategy for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sPUCCH) utilization
JP7430630B2 (ja) 2017-08-10 2024-02-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周波数領域リソース割り当て及び受信方法、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09644073B (zh) * 2017-08-11 2020-09-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728073B2 (en) * 2017-10-02 2020-07-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puter generated sequence design and hypothesis mapping
US10680698B2 (en) * 2017-10-31 2020-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mapping on a shortened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09788555B (zh) * 2017-11-10 2024-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调度单元的确定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9803393B (zh) * 2017-11-17 2024-03-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0708089B2 (en) * 2017-11-17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for a UE for request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 (CSI-RS) or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CN109802753A (zh) * 2017-11-17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738251A1 (en) * 2018-01-12 2020-1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ntrol signaling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1343822B2 (en) * 2018-01-12 2022-05-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d-bit allocation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segmentation
WO2019143229A1 (ko) * 2018-01-22 2019-07-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 상향 링크 제어 채널 상에서 다수의 상향 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265852B2 (en) 2018-02-09 2022-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1444815B2 (en) * 2018-02-14 2022-09-1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840274B1 (en) * 2018-03-27 2022-07-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gnalling of frequency-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
WO2019215117A1 (en) * 2018-05-09 2019-11-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plink channe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on radio resources
CN110753395B (zh) * 2018-07-23 2022-07-0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23042395A1 (ja) * 2021-09-17 2023-03-23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端末、無線通信方法及び基地局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0138A (zh) * 2008-06-19 2009-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EP2249598A1 (en) * 2008-02-29 2010-11-10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CN102035633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回程链路的harq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2057571A2 (ko) * 2010-10-28 2012-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3368706A (zh) * 2012-03-26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93729B2 (en) 2006-07-13 2009-09-22 Designart Networks Ltd Point to point link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363016B1 (ko) 2009-11-27 2014-02-13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들에서의 용량 증가
JP5097279B2 (ja) * 2011-01-07 2012-12-12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WO2012122170A1 (en) * 2011-03-07 2012-09-13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operation
KR101791761B1 (ko) * 2013-01-11 2017-10-30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적응형 변조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9344240B2 (en) 2013-04-04 2016-05-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256QAM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789211B2 (ja) * 2014-09-08 2020-11-25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異なる送信時間間隔(tti)持続時間により動作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AR103887A1 (es) * 2015-03-09 2017-06-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ubl) Canal pucch breve en canal spucch de enlace ascendente
JP2019054314A (ja) * 2016-02-02 2019-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および方法
US10959247B2 (en) * 2017-06-08 2021-03-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new radio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49598A1 (en) * 2008-02-29 2010-11-10 Ntt Docomo,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device,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CN102017693A (zh) * 2008-02-29 2011-04-1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方法
CN101610138A (zh) * 2008-06-19 2009-12-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35633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回程链路的harq上行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2057571A2 (ko) * 2010-10-28 2012-05-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227277A (zh) * 2010-10-28 2016-01-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68706A (zh) * 2012-03-26 2013-10-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Study on Latency reduction techniques For LTE", 《3GPP DRAFT; RP-150310 MOTIVATIONS FOR STUDY ON LATENCY REDUCTION TECHNIQUES》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8243A (zh) * 2020-06-29 2022-01-14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应答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13938243B (zh) * 2020-06-29 2023-12-1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应答信号的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14629B1 (ko) 2019-08-26
EP3269065A1 (en) 2018-01-17
US10050747B2 (en) 2018-08-14
US20180323910A1 (en) 2018-11-08
US10516506B2 (en) 2019-12-24
KR20170117135A (ko) 2017-10-20
JP2018514972A (ja) 2018-06-07
AR103887A1 (es) 2017-06-14
US9762357B2 (en) 2017-09-12
EP3454494B1 (en) 2022-10-26
US20170041103A1 (en) 2017-02-09
US20180006769A1 (en) 2018-01-04
CN107690764B (zh) 2021-02-26
EP3454494A1 (en) 2019-03-13
EP3269065B1 (en) 2018-11-21
WO2016144243A1 (en)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0764A (zh) 上行链路spucch中的短pucch
JP6178393B2 (ja) アップリンク伝送時に、多重符号語ベースの単一ユーザmimoが用いられるシステムにおけるphich割当及び参照信号生成方法
CN103843277B (zh)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CN10266848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harq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70367B (zh) 用于无线通信中的控制和数据复用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54373B (zh) 用于增强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特征的装置和方法
CN103416015B (zh) 针对多分量载波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分配
CN105450366B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79078B (zh) 激活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发射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0038526B2 (en) Wireless device, a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D2D communication
CN101848544B (zh) Phich资源映射方法及装置
CN110352582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支持多个发送时间间隔、多个子载波间隔或多个处理时间的终端的上行链路信号发送或接收方法及其设备
US2017017189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transmission/reception terminal through resource allocation of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41268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5122932A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4410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12141463A2 (ko)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3493416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0353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420597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以及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CN105122712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CN110024344A (zh) 蜂窝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291745A (zh) 用于第五代(5g)新无线电(nr)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设计
CN105580289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10393000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