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3277B -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 Google Patents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3277B
CN103843277B CN201280048581.5A CN201280048581A CN103843277B CN 103843277 B CN103843277 B CN 103843277B CN 201280048581 A CN201280048581 A CN 201280048581A CN 103843277 B CN103843277 B CN 103843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ck bits
ack
mixing arq
arq ack
n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85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3277A (zh
Inventor
R·巴尔德迈尔
D·拉森
J-F·程
M·弗雷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3843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3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3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引入了一种新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力,以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同时报告多个分组接收状态比特和信道条件比特。在移动终端中实现的示例性实施例,移动终端首先确定(1310)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传输。移动终端然后确定(1320)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如果是,则移动终端在单个载波上在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1330)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两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先前总结的技术中考虑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表示ACK/NACK绑定之后的ACK/NACK比特的数目。

Description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11年10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542503的权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载波聚合,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在使用载波聚合的无线系统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资源的有效使用。
背景技术
载波聚合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成员针对所谓的长期演进(LTE)系统最近开发的新特征之一,并且被标准化为LTE版本10的一部分,该LTE版本10还被称为LTE-高级。LTE标准的早期版本,LTE版本8,支持高达20MHz的带宽。在LTE-高级中,支持高达100MHz的带宽。对于LTE-高级所设想的非常高的数据速率将需要传输带宽的扩展。为了保持与LTE版本8移动终端的后向兼容性,可用频谱被划分成称为分量载波的版本8-兼容块。载波聚合通过允许移动终端在多个分量载波上传输数据而使得带宽扩展超过LTE版本8系统的限制,该多个分量载波一起可以覆盖高达100MHz频谱。重要的是,载波聚合方法可以通过使得传统移动终端能够在宽带LTE-高级载波的所有部分中进行调度来确保与早期版本8移动终端的兼容,同时还确保了宽的载波的有效使用。
对于上行链路(UL)传输和下行链路(DL)传输,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目以及独立分量载波的带宽可以是不同的。当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每一个中的分量载波的数目相同时,载波配置被称为“对称的”。另一方面,在非对称配置中,分量载波的数目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不同。针对地理小区区域所配置的分量载波的数目可以不同于被给定的移动终端所看到的分量载波的数目。尽管网络可以在特定区域中提供相同数目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移动终端也可以例如支持比上行链路分量载波更多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
LTE系统可以以频分双工(FDD)模式或时分双工(TDD)模式中的任何一个进行操作。在FDD模式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在不同的充分分离的频带中发生。在另一方面,在TDD模式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在不同的非重叠的时隙中发生。因此,TDD可以在非成对频谱中进行操作,而FDD需要成对的频谱。TDD模式还通过不同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配置来允许在分别分配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传输的资源量方面的不同不对称。这些不同的配置允许共享频率资源以不同的比例被分配给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使用。因此,对于给定的TDD载波,可以不对称地分配上行链路资源和下行链路资源。
对于载波聚合的一种考虑是如何将控制信令在上行链路上从移动终端传输到无线网络。上行链路控制信令可以包括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混合ARQ或HARQ)协议的肯定确认(ACK)和否定确认(NACK)信令、用于下行链路调度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和信道质量信息(CQI)报告、以及指示移动终端需要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的上行链路资源的调度请求(SR)。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一种解决方案是在与不同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相关联的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然而,该选择可能导致更高的移动终端功耗以及对特定的移动终端能力的依赖。因此,需要改进的技术,用于管理在采用载波聚合的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的传输。
发明内容
即使利用已经由3GPP标准化的若干上行控制信道的技术和格式,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例如,以TDD模式进行操作并且配置有ACK/NACK复用的LTE移动终端不能同时报告多个ACK/NACK比特和周期性CSI报告。如果这样的冲突发生,则传统的方法是简单地丢弃CSI报告,并且仅传输ACK/NACK比特。该行为独立于该多个ACK/NACK比特源于多个子帧还是多个聚合小区。
在版本10中利用时移报告时间来处理针对多个小区的周期性CSI报告,以最小化CSI报告之间的冲突。为了保持每小区大致相同的CSI周期,明显的是,相比于版本8系统而言更频繁地传输周期性CSI报告。在周期性CSI和多小区ACK/NACK冲突的、没有PUSCH传输的每个子帧中,周期性CSI被丢弃。由于链路自适应需要CSI报告,所以减少的CSI反馈使下行链路性能劣化。这对于TDD特别成问题,在TDD中仅有少数可用子帧可以是上行链路子帧。
因此,在不改变当前3GPP规范的情况下,ACK/NACK传输和CSI报告之间的冲突将很可能导致丢弃CSI报告。本文所描述的新颖技术使得能够同时传输多个ACK/NACK比特和CSI。通过使用这些技术,较少的CSI报告被丢弃,这改善了链路自适应并且增加了吞吐量。更具体地,在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中,这些问题通过引入新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力来解决,该新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够使得移动终端向无线电网络同时报告多个分组接收状态比特(例如,ACK/NACK比特)以及信道条件比特(例如,CSI报告)。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传输多个分组接收状态比特和信道条件比特,该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力还支持发送来自UE的上行链路调度请求。在若干实施例中,如果移动终端没有任何信道条件比特要在给定的子帧中报告,则可以使用不允许这样的同时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模式来传输ACK/NACK比特。
在移动终端中实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终端首先确定对应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然后,移动终端确定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如果是的话,则移动终端在单个载波上在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先前总结的技术中考虑的混合ARQACK/NACK比特的数目表示ACK/NACK比特绑定之后的ACK/NACK的数目。在一些实施例中,阈值数目取决于被调度用于在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的数目。
在这些技术的变型中,移动终端针对不同的上行链路子帧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是否被调度用于传输。移动终端再次确定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在该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响应于确定将要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不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移动终端丢弃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在单个载波上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第二混合ARQACK/NACK比特。
在另一变型中,移动终端针对不同的上行链路子帧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是否被调度用于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移动终端再次确定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如果不是,则响应于确定将要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不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移动终端绑定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以产生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的多个绑定的ACK/NACK比特,并且在单个载波上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和绑定的ACK/NACK比特二者。
如下面更充分讨论,本技术可以在长期演进(LTE)无线系统中实现,在该情况下,使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资源来传输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信道状态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使用第一编码器来对混合ARQ ACK/NACK比特进行编码,并且单独使用第二编码器来对信道状态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并且在传输之前对所编码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进行交织。
在下文中还详细公开了根据上述技术的用于接收和处理传输的信息的补充技术。此外,公开了适配为执行这些技术中的任何一个的移动终端装置和基站装置。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概括的特征和优点。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通过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并且查看附图来认识到其他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图示了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
图2图示了用于使用OFDM的通信系统的时间频率资源的栅格。
图3图示了LTE信号的时间域结构。
图4图示了根据LTE的版本8标准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PUCCH资源的定位。
图5图示了根据PUCCH格式2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编码和调制。
图6图示了被聚合以形成100MHz的聚合带宽的若干载波。
图7、图8和图9图示了使用信道选择的多个ACK/NACK比特的编码。
图10图示了根据PUCCH格式3的多个ACK/NACK比特的编码和调制。
图11、图12和图13是图示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ACK/NACK信息的同时报告的示例性方法的过程流程图。
图14是图示用于接收和解码同时报告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示例性方法的过程流程图。
图15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节点的组件的框图。
图16图示了示例性移动终端的功能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图1图示了用于向移动终端100提供无线通信服务的示例性移动通信网络10。在图1中示出了在LTE术语中被称为“用户设备”或“UE”的3个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例如,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式计算机或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其他设备。移动通信网络10包括多个地理小区区域或扇区12。每个地理小区区域或扇区12由基站20来服务,基站在LTE中被称为节点B或演进节点B(eNodeB)。一个基站20可以在多个地理小区区域或扇区12中提供服务。移动终端100在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DL)信道上接收来自基站20的信号,并且在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UL)信道上向基站20传输信号。
为了说明的目的,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将在长期演进(LTE)系统的背景下进行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可以更一般地适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例如WiMax(IEEE802.16)系统。
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并且在上行链路中使用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扩展OFDM。基本LTE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可以被视作是时间-频率栅格。图2图示了用于LTE的示例性OFDM时间-频率栅格50的可用频谱的一部分。一般而言,时间-频率栅格50被划分成1毫秒的子帧。每个子帧包括多个OFDM符号。对于正常的循环前缀(CP)长度,子帧由14个OFDM符号组成,正常的循环前缀适用于在多径分散没有被预期特别严重的情况。如果使用扩展循环前缀,则子帧仅具有12个OFDM符号。在频域中,物理资源被划分成具有15kHz的间隔的相邻子载波。子载波的数目根据所分配的系统带宽而变化。时间-频率栅格50的最小单元是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元由在一个OFDM符号间隔期间的一个OFDM子载波组成。
在子帧的两个相等长度时隙中的一个内,资源单元被分组为资源块,其中每个资源块进而由12个OFDM子载波组成。图2图示了资源块对,包括总共168个资源单元。
下行链路传输被动态地调度,因为在每个子帧中,基站传输控制信息,标识对于当前下行链路子帧,数据被传输到的移动终端,以及传输该数据的资源块。该控制信令通常在控制区域中被传输,该控制区域占用每个子帧中的头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OFDM符号。在图2中图示了具有3个OFDM符号的控制区域的下行链路系统。动态调度信息经由在控制区域中传输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来被传送到UE(“用户设备”,移动站的3GPP术语)。在PDCCH的成功解码之后,UE根据在LTE规范中规定的预定时序来执行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接收业务数据或者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业务数据。
如图3中所示,LTE下行链路传输进一步被组织成时间域中的10毫秒的无线电帧,每个无线电帧由10个子帧组成。每个子帧可以进一步被划分成0.5毫秒的持续时间的两个时隙。此外,在LTE中的资源分配通常根据资源块来描述,其中资源块对应于时域中的一个时隙(0.5毫秒)以及频域中的12个连续子载波。资源块在频域中被编号,从系统带宽的一端以0开始。
对于误差控制,LTE使用混合ARQ(HARQ),其中,在接收到子帧中的下行链路数据之后,移动终端尝试对其进行解码,并且经由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向基站报告解码是成功(ACK)还是不成功(NACK)。在不成功的解码尝试的情况下,基站(3GPP术语中的演进的节点B或者eNodeB)可以重传错误的数据。类似地,基站可以经由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ICH)向UE指示PUSCH的解码是成功(ACK)还是不成功(NACK)。
除了从移动终端向基站传输的混合ARQ ACK/NACK信息,从移动终端到基站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还包括与下行链路信道条件相关报告,通常被称为信道状态信息(CSI)或信道质量信息(CQI)。该CSI/CQI由所述基站使用以辅助下行链路资源调度决定。因为LTE系统依赖于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资源二者的动态调度,所以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还包括调度请求,移动终端发送该调度请求以指示其需要上行链路业务信道资源以用于上行链路数据传输。
当UE具有要在PUSCH上传输的数据时,其使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与PUSCH上的数据进行复用。因此,在UE没有要在PUSCH上传输的任何数据时,它仅使用PUCCH来用信令发送该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因此,如果移动终端没有被指配用于数据传输的上行资源,则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具体指配用于上行链路L1/L2控制的上行链路资源(资源块)中传输层1/层2(L1/L2)控制信息,该层1/层2(L1/L2)控制信息包括信道状态报告、混合ARQ确认和调度请求,该PUCCH在3GPP规范的版本8(LTE Rel-8)中首次定义。
如图4中所示,这些资源位于对于移动终端可供使用的上行链路小区带宽的边缘处。在上行链路子帧的两个时隙中的一个内,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由一对资源块组成,其中每个资源块进而由12个OFDM子载波组成。为了提供频率分集,物理控制信道资源在时隙边界处跳频——因此,该对中的第一资源块处于子帧的第一时隙内的频谱的下部,而该对的第二资源块在子帧的第二时隙期间位于频谱的上部(或反之亦然)。如果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需要更多资源,诸如在支持大量用户的非常大的总传输带宽情况下,可以临近先前指配的资源块指配其他资源块。
在整个可用频谱的边缘处定位PUCCH的资源的原因是双重的。首先,连同上述跳频,这最大化了控制信令所经历的频率分集,该控制信令可以被编码为使得其在两个资源块上分布。第二,在频谱内的其他位置处(即,不在边缘处)指配用于PUCCH的上行链路资源将使上行链路频谱被分散,使得难以在仍然保留上行链路传输的单载波性质的同时对单个移动终端指配非常宽的传输带宽。
当UE响应于下行链路PDSCH传输而有ACK/NACK发送时,其根据向UE指配PDSCH资源的PDCCH传输确定使用哪个PUCCH资源。更具体地,根据用于传输下行链路资源指配的第一个控制信道元素的编号得到对于UE的PUCCH资源的索引。当UE有要发送的调度请求或CQI时,其使用已经通过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用于UE的特定PUCCH资源。
根据PUCCH将要承载的不同类型的信息,也可以使用若干不同的PUCCH格式。在一个子帧期间的资源块对的数据承载能力大于一个移动终端对于短期控制信令需要而通常所需要的。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留给控制信令的资源,多个移动终端可以共享相同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这通过对若干移动终端中的每一个移动终端指配小区特定的长度12的频域序列的不同正交相位旋转,和/或不同的正交时域覆盖码来完成。通过将这些频域旋转和/或时域覆盖码应用到编码的控制信道数据,在一些情况下多达36个移动终端可以共享给定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
在单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的限制内,3GPP已经开发了若干不同的编码格式来对不同数量和类型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数据进行编码。通常称为PUCCH格式1、PUCCH格式2和PUCCH格式3的该若干格式在Erik Dahlman、Stefan Parkvall和Johan 的文本“4GLTE/LTE-Advanced for Mobile Broadband”的第226-242页(Academic Press,OxfordUK,2011)中具体描述,并且简要总结如下。
用于传输调度请求和/或ACK/NACK的PUCCH格式1、1a和1b基于Zadoff-Chu序列的循环移位。调制的数据符号与周期性Zadoff-Chu移位序列进行复用。循环移位根据符号并且根据时隙而变化。虽然可提供12个不同的移位,但是高层信令可以将给定小区中的UE配置为使用比所有的移位更少的移位,用于在呈现出高频率选择性的小区中保持PUCCH传输之间的正交性。在调制的数据符号与Zadoff-Chu序列复用之后,使用正交扩频序列来扩展结果。PUCCH格式1、1a和1b每时隙承载在SC-FDMA符号编号2、3和4处的3个参考符号(当使用正常循环前缀时)。
PUCCH格式1a和1b分别指承载一个或两个混合ARQ确认的PUCCH传输。在已经通过RRC信令预先配置的UE特定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由特定时间频率资源、循环移位和正交扩频码所定义的)上传输PUCCH格式1传输(仅承载SR)。同样地,在不同的UE特定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上传输仅承载混合ARQ确认的PUCCH格式1a或1b传输。期望用于承载ACK/NACK信息和调度请求二者的PUCCH格式1a或1b传输在对于肯定的SR传输指配的SR资源上传输,并且被编码有ACK/NACK信息。
PUCCH格式1/1a/1b传输仅承载信息的一个或两个比特(根据用于传输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附加调度请求)。因为信道状态信息报告需要每子帧多于两个比特的数据,所以PUCCH格式2/2a/2b被用于这些传输。如图5所示,在PUCCH格式2、2a和2b中,信道状态报告首先被块编码,并且然后用于传输的块编码的比特被加扰和QPSK调制。(图5图示了对每时隙7个符号的、使用正常循环前缀的子帧的编码。使用扩展循环前缀的时隙每时隙仅具有一个参考信号符号而不是两个。)然后,将得到的10个QPSK符号与长度12的相位旋转序列的循环移位的Zadoff-Chu类型序列相乘,其中再次,循环移位在符号和时隙之间变化。在第一时隙(即图5的左手侧出现的实现)中处理和传输符号中的5个,同时在第二时隙中传输其余的5个符号。PUCCH格式2、2a和2b每时隙承载位于SC-FDMA符号编号1和5的2个参考符号。
对于根据LTE版本8或LTE版本9(即没有载波聚合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UE,能够将UE配置处于同时报告ACK/NACK比特和CSI比特的模式中。如果UE使用正常循环前缀,则一个或两个ACK/NACK比特被调制到在PUCCH格式2的每个时隙中的第二个参考信号(RS)资源单元上的QPSK符号上。如果一个ACK/NACK比特被调制在每个时隙中的第二个RS上,则UE所使用PUCCH格式被称为PUCCH格式2a。如果两个ACK/NACK比特被调制在每一个时隙中的第二个RS上,则UE所使用的该PUCCH格式被称为PUCCH格式2b。如果UE被配置有扩展循环前缀,则一个或两个ACK/NACK比特与信道状态信息(CSI)反馈共同编码,并且在PUCCH格式2内一起传输。
如利用PUCCH格式1的传输,分配给PUCCH的一对资源块可以承载来自多个UE的多个PUCCH格式2传输,其中通过循环移位分离的单独的传输。如PUCCH格式1一样,可以由索引来表示每个独特的PUCCH格式2的资源,根据该索引得到相位旋转和所需要的其他量。PUCCH格式2资源是半静态配置的。应当注意,一对资源块可以被配置用于支持PUCCH格式2/2a/2b和1/1a/1b的混合,或者用于专门支持格式2/2a/2b。
3GPP的LTE标准的版本10(LTE版本10)已经发布,并且通过使用载波聚合而提供了对于大于20MHz的带宽的支持。对于LTE版本10规范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是确保与LTE版本8的向后兼容。频谱兼容的需要规定比20MHz更宽的LTE版本10载波应当对LTE版本8的移动终端呈现为多个不同的更小带宽的LTE载波。这些不同载波中的每一个可以被称为分量载波。
特别是对于早期的LTE版本10系统部署,可以期望将存在与符合较早版本的LTE规范的许多“传统”移动终端相比,相对小数目的支持LTE版本10的移动终端。因此,有必要确保对于传统移动终端以及版本10移动终端的大量载波的有效使用,即,能够实现可以在带宽LTE版本10载波的所有部分中调度传统移动终端的载波。
用于获得这一点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是通过称为载波聚合技术。利用载波聚合,LTE版本10移动终端可以接收多个分量载波,其中每个分量载波具有(或者至少可以具有)与版本8载波相同的结构。在图6中图示了载波聚合的基本概念,图示了用于得到100MHz的聚合带宽的5个20MHz的分量载波的聚合。
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目以及每个独立分量载波的带宽可以是不同的。在对称配置中,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的分量载波的数目是相同的,而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载波的数目在非对称配置中是不同的。
在初始接入期间,LTE版本10移动终端表现为类似于LTE版本8移动终端,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请求并且获得对于单个载波的接入。在成功连接到网络时,移动终端可以(根据其自己的能力和网络)被配置有在上行链路(UL)和下行链路(DL)中的附加分量载波。
即使移动终端被配置有附加的分量载波,也不必一定一直监视全部分量载波。这是因为LTE版本10支持分量载波的激活,和配置不同。对于PDCCH和PDSCH,移动终端仅监视同时被配置和被激活的分量载波。因为激活基于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单元(这比RRC信令更快),所以激活/去激活过程可以动态地遵循满足当前数据速率需要所需求的分量载波的数目。可以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去激活除了一个分量载波(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L PCC))之外的所有分量载波。
使用PDCCH或ePDCCH(扩展PDCCH)经由下行链路指配来进行分量载波的调度。PDCCH上或ePDCCH的控制信息被格式化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消息。在版本8中,在移动终端仅通过一个下行链路和一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进行操作时,在下行链路指配、上行链路准许以及相应的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之间的关联非常清楚。然而,在版本10中,需要对载波聚合的两种模式进行区分。第一模式与多个版本8移动终端的操作的非常相似之处在于在分量载波上传输的DCI消息中所包含的下行链路指配或上行链路准许应用于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本身或应用于唯一相关联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该关联可以经由小区特定的或UE特定的链接关联。)第二种模式的操作对DCI消息添加有载波指示符字段(CIF)。具有CIP的包含下行链路指配的DCI应用于由CIF指示的特定下行链路分量载波,而具有CIF的包含上行链路准许的DCI应用于所指示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
除了其他外,用于下行链路指配的DCI消息包含资源块指配、调制和编码方案相关的参数以及HARQ冗余版本指示符等。除了那些与实际下行链路传输相关的参数,用于下行链路指配的大多数DCI格式还包含用于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的比特字段。这些TPC命令用于控制用于传输HARQ反馈的对应PUCCH的上行链路功率控制行为。
在载波聚合场景中的PUCCH的传输(下文中称为“CA PUCCH”)产生了若干问题。具体地,在多个分量载波上同时传输的情况下需要反馈多个混合ARQ确认比特。另外,从UE的角度来说,支持对称和非对称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配置。对于一些配置,可以考虑在多个PUCCH上或多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可能性。然而,该选择很可能导致更高的UE功耗以及对特定UE能力的依赖。这还可能产生由于交调产物而导致的实现问题,而且会引起实现和测试上通常较高的复杂性。
因此,PUCCH的传输应当有限地依赖于上行链路/下行链路分量载波配置。因此,根据3GPP版本10规范,在单个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传输UE的所有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通常称为“锚载波”的半静态配置的、并且UE特定的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专用于PUCCH。
根据LTE版本8或LTE版本9(即没有载波聚合)进行操作的UE仅被配置有单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用于传输用于特定下行链路指配的PDCCH的第一控制信道元素(CCE)的时间频率资源位置确定用于版本8PUCCH的动态ACK/NACK资源。因为使用不同的第一CCE来传输用于给定子帧的所有PDCCH,所以没有PUCCH冲突可能发生。
在小区不对称载波聚合情况下(或者可能还出于其他原因),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可以小区特定地链接到相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配置有相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但是不同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具有小区特定地与上行链路分量载波链接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中的任何一个)的移动终端共享相同的上行链路PCC,但是在上行链路或下行链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辅分量载波的聚合。在该情况下,从不同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接收其下行链路指配的移动终端将在相同的上行链路分量载波上传输HARQ反馈。这取决于基站(在LTE中,演进的节点B或eNB)处的调度处理,以确保没有PUCCH冲突发生。
当移动终端被配置有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时,可以在可能时使用版本8方法。根据版本8规范,在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上传输的每个PDCCH具有在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上保留的PUCCH资源。因此,当移动终端被配置有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但是接收仅针对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的下行链路指配时,它仍然应当使用按照版本8中规定的在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上的PUCCH资源。
替代可以是指定“载波聚合PUCCH”或“CA PUCCH”的使用,这使得无论特定指配是否仅用于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每当移动终端被配置有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时,都能够使用对应于配置的分量载波的数目的HARQ比特的反馈。因为配置是相当慢的过程,并且移动终端通常可以配置有多个分量载波(即使仅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是活动的并且被使用),所以这将导致载波聚合PUCCH资源的非常低效的使用。
在接收到单个辅分量载波上的下行链路指配或者在接收到多个下行链路指配时,应当使用特殊的载波聚合PUCCH。而在后一种情况下,明显的是使用的CA PUCCH(因为仅CAPUCCH支持多个分量载波的HARQ比特的反馈),不太清楚的是,在第一种情况下也应当使用CA PUCCH。首先,仅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指配不是典型的。eNodeB调度器应该努力调度对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的单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指配,并且尝试仅在需要单个下行链路载波时才去激活辅分量载波。另一问题在于在辅分量载波(假定没有配置CIF)上传输用于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指配的PDCCH,并且因此,在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上不存在自动保留的版本8PUCCH资源。即使对单独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指配使用版本8PUCCH,也需要为配置用于使用该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的任何移动终端的任何下行链路分量载波在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上保留版本8资源。因为独立的辅分量载波指配是非典型的,所以这可能导致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上的版本8PUCCH资源的不必要的过度提供。
应当注意,当所述eNodeB在包括主分量载波的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调度移动终端时,可能与CA PUCCH一起发生的可能的错误情况出现。如果移动终端错过了除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之外的所有的指配,则将使用的版本8PUCCH,而不是CA PUCCH。在已经发送了针对多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的指派情况下,为了检测该错误情况,eNodeB必须同时监测版本8PUCCH和CA PUCCH。
移动终端必须提供的HARQ反馈的比特的数目取决于移动终端实际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指配的数目。在第一情况下,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指配的数目来采用特定的CAPUCCH格式,并且相应地提供反馈。然而,承载下行链路指配的一个或多个PDCCH可能丢失。因此根据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指配的数目采用CA PUCCH格式是不明确的,并且可能需要在eNodeB处对许多不同假设进行测试。
替代地,PUCCH格式可以由载波激活消息来设置。3GPP工作组已经决定了通过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控制单元来进行分量载波的激活和去激活,并且支持每分量载波的激活和去激活。MAC控制信令,并且特别是指示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到激活命令的HARQ反馈信令,容易出错。此外,该方法需要在eNodeB处对多个假设的测试。
因此,使CA PUCCH格式基于配置的分量载波的数目因此看上去是最安全的选择。分量载波的配置基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在成功接收和应用新的配置之后,发送回确认消息,使得RRC信令非常安全。
如前所述,用于两个或更多个分量载波的ARQ ACK/NACK信息的反馈可能需要多于两个比特的传输,两个比特是能够由PUCCH格式1处理的最多比特。因此,用于载波聚合情况的PUCCH需要其他的技术或格式。在LTE版本10规范中规定了两种方法。首先,PUCCH格式1可以结合称为资源选择或信道选择的技术来使用。然而,对多于4个比特,这不是有效解决方案。因此,已经开发了另一种格式,PUCCH格式3,来使得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实现传输多于4个ACK/NACK比特的可能性。
这两种方法中的第一种通常被简称为信道选择。该方法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对UE指配多达4个不同的PUCCH格式1a/1b资源的集合。然后,UE根据UE应当传输的ACK/NACK序列选择该资源中的一个。因此,对资源中的具体一个资源的选择用于传送高达两个比特的信息。UE然后在指配的资源中的一个资源上传输QPSK或BPSK符号值,对信息的剩余的一个或两个比特进行编码。eNodeB检测UE使用哪些资源以及在所使用的资源上传输的QPSK或BPSK值,并且结合该信息来解码对于与传输UE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小区的HARQ响应。
在图7、图8和图9中示出了应用于LTE FDD系统的、用于对多个分量载波的ACK(A)、NACK(N)和DTX(D)进行编码的信道选择的使用。在UE被配置有信道选择的情况下,对于TDD进行相似类型的、但是包绑定方法的映射。
在图7中,两个ACK/NACK消息被传输,并且配置了2个PUCCH资源。如附图中所示,在每个资源中,BPSK调制的符号可以被传输,因而可以传输四个不同信号中的一个。如果选择了PUCCH资源1,则BPSK星座点中的一个分别指示对于主小区码字0(如附图中指示为PCellCW0)的ACK以及对于辅小区码字0(SCell CW0)的NACKACK、或ACK和DTX。这在图7中示为A/N和A/D。在该PUCCH资源1中的其他星座点分别指示对于主小区和辅小区的NACK和NACK(或NACK和DTX)。因此,在PUCCH资源1中传输的BPSK符号,对于该BPSK符号的第一值,分别指示对于主小区和辅小区的ACK/NACK或者ACK/DTX,以及对于该BPSK符号的另一值,分别指示对于主小区和辅小区的NACK/NACK或NACK/DTX。另一方面,如果PUCCH资源2被选择用于传输,则BPSK符号的第一值分别指示对于主小区和辅小区的A/A(ACK/ACK),而第二值指示对于主小区和辅小区的N/A(NACK/ACK)或D/A(DTX/ACK)。
例如,如果移动终端想要报告对于主小区的ACK和对于辅小区的NACK,则选择PUCCH资源1,并且传输对应于A/N的BPSK星座点。注意,因为该星座点还指示A/D,所以不论移动终端对于在辅小区上的传输报告NACK或DTX,从eNB的角度,都是没有区别的。在图8和图9中,该原理分别扩展到3个和4个ACK/NACK比特。因此,3个PUCCH资源被配置为发送3个ACK/NACK比特,如图8中所示,而4个PUCCH资源被配置为发送4个ACK/NACK比特,如图9中所示。QPSK调制在两种情况中使用;由此在3个或4个PUCCH资源中的给定一个中传输的符号可以指示ACK/NACK比特的高达4个不同的组合中的一个。
在需要传输多于4个比特的信息时候更加有效的第二种方法被称为PUCCH格式3,并且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扩展OFDM。图10示出了对于单个时隙的设计的框图。对上行链路帧的第二时隙应用相同的处理。使用前向纠错(FEC)码来对多个ACK/NACK比特进行编码,以形成48个编码比特。然后,使用小区特定(和可能的DFT扩展OFDM符号相关的)序列来对该编码比特进行加扰。24个比特在第一个时隙内进行传输,并且其他24个比特在第二时隙内进行传输。然后,每时隙24个比特被映射成12个QPSK符号,如在图10中标记为“QPSK映射”的块所示,其在时隙的OFDM符号中的5个(符号0、2、3、4和6)中出现。在时隙中的该5个符号中的每一个符号中的符号序列使用OFDM符号特定的正交覆盖码来扩展,其在图10中由OC0、OC1、OC2、OC3、OC4指示,并且在DFT预编码之前被循环移位。DFT预编码的符号被转换为OFDM符号(使用逆快速傅立叶变换,或IFFT)并且在一个资源块(带宽资源)和5个DFT扩展OFDM符号(时间资源)内进行传输。扩频序列或正交覆盖码(OC)是UE特定的,并且使得能够在相同的资源块复用5个用户。
对于参考信号(RS),可以使用循环移位恒振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例如,可以使用在3GPP TS36.211的“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中的计算机优化序列。
即使3GPP已经标准化了若干PUCCH格式,问题依然存在。例如,以TDD模式进行操作并且配置有ACK/NACK复用的LTE移动终端无法同时报告多个ACK/NACK比特和周期性CSI报告。如果这样的冲突发生,则传统的方法是简单地丢弃CSI报告,并且仅传输ACK/NACK比特。该行为与多个ACK/NACK比特源于多个子帧还是多个聚合小区无关。
在版本10中利用时移报告时间来处理对于多个小区的周期性CSI报告,以最小化CSI报告之间的冲突。为了保持每小区基本相同的CSI周期性,明显的是,比在版本8系统中更频繁地传输周期性CSI报告。在周期性CSI和多小区ACK/NACK冲突的、没有PUSCH传输的每个子帧中,周期性CSI被丢弃。因为链路适配需要CSI报告,所以减少的CSI反馈劣化下行链路性能。这对于TDD尤其是问题,在TDD中仅小部分的可用子帧可以是上行链路子帧。
在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中,通过引入新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力来解决这些问题,该新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力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向无线电网络同时报告多个分组接收状态比特(例如,ACK/NACK比特)和信道条件比特(例如,CSI报告)。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传输多个分组接收状态比特和信道条件比特,该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能力还支持从UE发送上行链路调度请求。在若干实施例中,如果移动终端没有任何信道条件比特要在给定的子帧中报告,则可以使用不允许这样的同时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模式来传输ACK/NACK比特。
在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实施例中,可能出现如下情况,其中可以以满意的性能来报告的传输的分组接收状态比特和信道条件比特的总数是有限的。在该实施例中的组合的报告仅被支持高达特定数目的分组接收状态比特。例如,如果要传输的分组接收状态比特的数目小于或等于预定的数目(即,阈值),则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同时报告分组接收状态比特和信道条件比特。另一方面,如果要传输的分组接收状态比特的数目超过该数目,则该信道状态比特可以被丢弃,即,抛弃,并且仅传输所传输的分组接收状态比特。
在另一非限制性示例实施例中,如果移动终端应用分组接收状态比特的部分“绑定”,则所传输的分组接收状态比特的数目与绑定之后的比特的数目相对应。如果信道状态比特被调度用于报告并且可用分组接收状态比特的数目大于预定数目,则绑定该分组接收状态比特以产生该数目的比特或更少的比特,其然后与信道条件比特一起被传输。
在下面的讨论中,出于解释而并非限制的目的来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特定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除了这些特定细节之外,还可以采用其他实施例。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省略了公知方法、节点、接口、电路和设备的详细描述,以不使本描述与不必要的细节相混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一个或若干节点中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使用硬件电路来实现,诸如互连以执行专用功能的模拟和/或离散逻辑门、ASIC、PLA等。类似地,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结合一个或多个数字微处理器或通用计算机使用软件程序和数据来实现。在描述使用空中接口进行通信的节点时,可以理解,这些节点还具有适当的无线电通信电路。此外,该技术可以另外视为在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内完全实现,包括非临时性实施例,诸如固态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包含可以使得处理器执行这里描述的技术的计算机指令的适当集合。
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硬件实现可以包括或包含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精简的指令集处理器、硬件(例如,数字或模拟)的电路,包括但不限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和/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适用时)能够执行这样的功能的状态机。
在计算机实现的方面,计算机通常被理解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或者一个或多个控制器,并且术语计算机、处理器和控制器可以被互换地使用。当由计算机、处理器或控制器提供时,这些功能可以由单个专用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由单个共享的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或者由多个独立计算机或处理器或控制器来提供,其中的一些可以被共享或分布。此外,术语“处理器”或“控制器”还指能够执行这样的功能和/或执行的软件的其他硬件,诸如上述示例性硬件。
在本发明的非限制性示例的下面的描述中,假定根据用于TDD的LTE规范进行操作的移动终端,但是可以更一般地应用所描述的技术和工艺。
一种移动终端被配置为使用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PUCCH)和编码格式来报告多个ACK/NACK反馈比特,该编码格式允许多个ACK/NACK比特和CSI比特的同时传输。该多个ACK/NACK比特和CSI比特的同时传输可以包括,但并非一定包括,新的PUCCH资源的配置。可以用于该传输的PUCCH模式的一个示例是在与本发明同日申请的并且标题为“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AN and CSI usingPUCCH Format3resources”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中描述PUCCH格式,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如果移动终端必须报告对于多个子帧和/或对于多个小区的ACK/NACK比特,则移动终端反馈多个ACK/NACK比特。可以例如使用RRC信令来执行移动终端的配置。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一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示例性过程的过程流程图。如在框1110中,UE的操作可以取决于UE是否已经例如通过RRC信令被配置为利用支持ACK/NACK比特和CSI的同时传输的PUCCH模式。如果不是,则操作如块1120、1130和1140所描述那样进行处理。UE首先确定ACK/NACK比特和CSI报告都被调度用于在给定子帧中传输,如框1120所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如在块1130和1140中所示,使用不支持ACK/NACK比特的同时传输的PUCCH模式来传输ACK/NACK。然而,如果CSI报告被调度,则这涉及丢弃(即抛弃)CSI报告,并且仅传输ACK/NACK比特,如框1140所示。
另一方面,如果UE被配置为支持如下PUCCH模式,该PUCCH模式支持CSI报告和ACK/NACK比特的同时传输,则移动终端还确定ACK/NACK比特和CSI报告是否都被调度用于在给定子帧中传输,如在框1150处所示,并且如果移动终端没有要报告的CSI,则仍然可以使用不允许同时CSI传输的配置的PUCCH模式,如框1160所示。但是如果移动终端具有要在上行链路中报告的ACK/NACK比特和CSI比特,则移动终端可以使用配置的PUCCH的模式,该模式支持多个ACK/NACK比特和CSI比特的同时传输。除了传输多个ACK/NACK比特和CSI比特之外,该PUCCH模式甚至可以支持调度请求传输。
图11所示的过程流程反映了下述事实:可能期望还考虑以下情况,即能够以满意的性能报告的ACK/NACK和CSI比特的总数目是有限的。在该情况下,仅支持高达特定数目的ACK/NACK比特的组合的报告。因此,如框1170中所示,UE确定要传输的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L。如果是的话,则同时使用新的PUCCH模式来同时报告ACK/NACK比特和CSI比特,如块1180所示。另一方面,如果ACK/NACK比特的数目超过L,则CSI比特可以被丢弃,并且使用不支持同时CSI传输的配置的PUCCH模式来传输ACK/NACK比特,如框1190所示。数目L可以是任何适当的整数,但是一个非限制性示例是:L=10。如果UE应用部分绑定,则要被传输的、并且要与L比较的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绑定之后的比特数目。
在图12中示出了根据包括绑定的第二非限制性示例性实施例的流程图。流程图中的大部分与图11是相同的。然而,如果多个ACK/NACK比特和CSI报告被调度用于传输,并且如果用于传输的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L,则移动终端确定ACK/NACK绑定是否被配置,如框1210所示。如果是的话,则ACK/NACK比特被绑定以产生L个或更少的比特,如在框1220所示。然后,这些绑定的ACK/NACK比特与CSI比特一起被传输。如果不是,则丢弃CSI比特,并且使用PUCCH模式来传输ACK/NACK比特,该PUCCH模式不支持同时ACK/NACK和CSI传输,如框1230所示。
图13是更一般地图示适合由移动终端实现的、用于同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信息的方法的另一过程流程图。当然,应当一般地在移动终端处理的背景下以及更具体地在形成和传输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信息的背景下理解所说明的方法。所描绘的方法可以被执行为例如由移动终端对于每个上行链路子帧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
如框1310所示,该方法开始于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相对应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或二者是否被调度用于在给定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如果没有,则可以使用用于仅传输ACK/NACK比特的传统技术,如框1340所示。另一方面,如果在周期性CSI报告和ACK/NACK比特之间存在“冲突”,则该方法继续来评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如框1320所示。如果不是,则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仅传输ACK/NACK比特的传统技术。然而,如果没有多于ACK/NACK比特的阈值数目要传输,则使用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来传输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如框1330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采用ACK/NACK绑定时,与阈值数目相比较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表示在ACK/NACK绑定之后的ACK/NACK比特的数目。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阈值数目可以根据被调度用于传输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的数目而改变。对于阈值数目是静态的实施例,适当的数目可能是例如10。
图13中所示的技术的若干变体是可能的。例如,如图12的流程图所提出的,如果调度用于传输的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阈值时,则比特的数目可以例如通过采用绑定来减小到适当的数目。然后,可以使用支持二者的控制信道格式来一起传输绑定的ACK/NACK比特和信道状态信息比特。
可以使用用于对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进行编码的多个技术中的任何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编码器来编码混合ARQ ACK/NACK比特,并且使用第二编码器来编码信道状态信息。该编码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在传输之前被交织。该方法允许在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信道状态信息之间分配错误保护的程度。因为错误的ACK/NACK数据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重传,这有利于例如对混合ARQACK/NACK比特提供更稳健的错误保护。
图14是图示用于处理已经根据上述方法生成和传输的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相应技术的流程图。在图14所示的方法可以在例如LTEeNodeB的基站中实现。如框1410所示,对于给定的子帧,该方法开始于在一个或若干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承载控制信道信息的上行链路子帧的接收。如框1420所示,基站确定期望的混合ARQ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如果是这样,则基站从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的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解码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ACK/NACK比特二者,如框1430所示。否则,基站使用传统技术来从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仅解码ACK/NACK比特,如框1440所示。
在一些情况下,阈值数目根据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的数目而改变。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使用ACK/NACK绑定时,控制信道信息的解码产生绑定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在该情况下,该方法进一步包括解绑定该绑定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在一些系统中,可以是如下情况,其中不是所有的终端都被配置用于同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信息,即使其中他们支持该特征。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图11中描绘的过程可以通过确定感兴趣的移动终端已经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被配置用于根据这里描述的技术的同时报告来进行。
在图11-13的流程图中的功能可以使用在移动终端中提供的电子数据处理电路来实现。同样,在图14的流程图中的功能可以使用在基站中提供的电子数据处理电路来实现。当然,每个移动终端和基站还包括合适的无线电电路,用于接收和传输根据已知的格式和协议(例如,LTE格式和协议)格式化的无线电信号。
图15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的示例性通信节点1500的特征。虽然具体的配置以及诸如物理尺寸、功率要求等的特征都将改变,但是通信节点1500的元件的一般特性对于无线基站和移动终端是公用的。另外,二者都可以适用于执行上述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来编码和传输ACK/NACK比特和信道状态信息或者从接收到的信号解码这样的信息。
通信节点1500包括收发器1520和处理电路1510,该收发器1520用于与移动终端(在基站的情况下)或与一个或多个基站(在移动终端的情况下)进行通信,以及该处理电路1510用于处理通过收发器1520传输和接收的信号。收发器1520包括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发射天线1528的发射机1525以及耦合到一个或多个接收天线1533的接收器1530。相同的天线1528和1533可以用于传输和接收两者。接收机1530和发射机1525通常根据诸如用于LTE和/或LTE-高级的3GPP标准的特定电信标准来使用已知的无线处理和信号处理部件和技术。因为与这样的电路的设计和实现相关联的各种细节和工程权衡是公知的,并且对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所以这里没有示出其他细节。
处理电路1510包括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1550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40,存储器设备1550包括数据存储器1555和程序存储器156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5中标识为CPU1540的处理器1540可以是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更一般地,处理电路1510可以包括处理器/固件组合或者专用数字硬件或其组合。存储器155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型的存储器,诸如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闪速存储器设备、光学存储装置等。再次,因为与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基站的基带处理电路的设计相关联的各种细节和工程权衡是公知的,并且对于充分理解本发明是不必要的,所以这里没有示出其他细节。
处理电路1510的典型功能包括对传输的信号的调制和编码以及对接收到的信号的解调和解码。在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中,处理电路1510被使用存储在例如程序存储存储器1560中的适当的程序代码适配为,例如,执行上述技术中的一个,编码和传输ACK/NACK比特和信道状态信息,或从接收到的信号中解码这样的信息。当然,应当理解,不是所有的这些技术的步骤都必须在单个微处理器或者甚至在单个模块中执行。
图16图示了适配为执行以上具体讨论的技术中的一些技术的移动终端1600的若干功能元件。移动终端1600包括处理电路1610,该处理电路1610被配置为经由接收器电路1615从基站接收数据,并且构建用于由发射器电路1620传输的一系列上行链路子帧。在若干实施例中,可以按照针对图15的处理电路1510所描述的方式来构建处理电路1610,处理电路1610包括混合ARQ处理单元1640,其被适配为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来自信道状态测量单元1650)和第一混合ARQ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并且确定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处理电路1610还包括信道状态测量单元1650和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编码单元1630,信道状态测量单元1650基于无线电信道的观测来产生信道状态信息(CSI)比特,以及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编码单元1630被适配为响应于确定将要在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混合ARQACK/NACK比特的数目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而在单个载波上在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混合ARQACK/NACK比特二者。当然,所有的上述技术的变型也同样适用于移动终端1600。
在不改变当前3GPP规范的情况下,ACK/NACK传输和CSI报告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丢弃CSI报告。本文所描述的新颖技术使得能够同时传输多个ACK/NACK比特和CSI。通过使用这些技术,较少的CSI报告被丢弃,这改善了链路自适应并且增加了吞吐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将容易理解的是,尽管参考3GPP网络的一部分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将适用于具有类似功能的组件的类似的网络,诸如3GPP网络的后继者。因此,具体地,术语3GPP以及在上面的描述中和所附的附图中以及任何所述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关联和相关的术语现在或未来将被相应地解释。
以上已经参考特定的实施例的附加说明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示例。因为这当然不能描述组件或方法中的每个可想到的组合,所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除了这里具体阐述之外的其他方式来实现。本实施例由此在所有方面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Claims (26)

1.一种在移动终端中用于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同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
确定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
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以及
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丢弃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表示在ACK/NACK绑定之后的ACK/NACK比特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阈值数目取决于被调度用于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传输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比特的数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
确定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以及
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丢弃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
确定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
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绑定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以产生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的多个绑定的ACK/NACK比特;以及
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传输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所述绑定的ACK/NACK比特二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阈值数目是1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长期演进LTE无线系统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资源来传输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传输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之前:
使用第一编码器来对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进行编码,并且使用第二编码器来单独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以及
对所编码的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所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进行交织。
9.一种在基站中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信息的报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子帧,每个上行链路子帧包括承载由移动终端编码的控制信道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于所述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的每一个,确定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
从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的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解码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以及
从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的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仅解码混合ARQ ACK/NACK比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阈值数目取决于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的数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从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的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解码信道状态信息和绑定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以及
解绑定所绑定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阈值数目是10。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解码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ACK/NACK比特二者包括:
从所述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解交织编码的比特,以获得编码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分离所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以及
使用第一解码器来解码所述混合ARQ ACK/NACK比特,并且使用第二解码器来单独解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比特。
14.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首先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已经被经由无线电资源控制信令配置用于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信息的同时报告。
15.一种配置用于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同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信息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接收机电路、发射机电路以及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被适配为:
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
确定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
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经由所述发射机电路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以及
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丢弃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经由所述发射机电路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混合ARQACK/NACK比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表示在ACK/NACK绑定之后的ACK/NACK比特的数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适配为:
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
确定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以及
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丢弃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经由所述发射机电路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混合ARQACK/NACK比特。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适配为:
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
确定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
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绑定所述第二混合ARQ ACK/NACK比特以产生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的多个绑定的ACK/NACK比特;以及
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二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经由所述发射机电路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所绑定的ACK/NACK比特二者。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阈值数目是10。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使用长期演进LTE无线系统中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资源来发送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适配为,在向所述基站发送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之前:
使用第一编码器来对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进行编码,并且使用第二编码器来单独对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比特进行编码;以及
对所编码的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所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进行交织。
22.一种配置用于处理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信息的报告的基站,所述基站包括发射机电路、接收机电路以及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被适配为:
经由所述接收机电路接收多个上行链路子帧,每个上行链路子帧包括承载由移动终端编码的控制信道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
对于所述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的每一个,确定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
从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的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解码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以及
从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的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仅解码混合ARQ ACK/NACK比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进一步被适配为
从期望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的每个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解码信道状态信息和绑定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以及
解绑定所绑定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
24.根据权利要求22至2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阈值数目是10。
25.根据权利要求22至2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适配为通过下述来解码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
从所述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解交织编码的比特,以获得编码的混合ARQ ACK/NACK比特和分离所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比特;以及
使用第一解码器来解码所述混合ARQ ACK/NACK比特,并且使用第二解码器来单独解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比特。
26.一种配置用于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同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ARQ ACK/NACK信息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接收机电路、发射机电路以及处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包括:
混合ARQ处理单元,所述混合ARQ处理单元被适配为确定与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多个下行链路载波或二者相对应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被调度用于在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并且确定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是否小于或等于阈值数目;以及
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编码单元,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编码单元被适配为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小于或等于所述阈值数目,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发送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二者;并且进一步被适配为响应于确定将要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的数目大于所述阈值数目,丢弃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并且在单个载波上在所述第一上行链路子帧的物理控制信道资源中经由所述发射机电路向基站发送所述第一混合ARQ ACK/NACK比特。
CN201280048581.5A 2011-10-03 2012-02-14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Active CN103843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42503P 2011-10-03 2011-10-03
US61/542,503 2011-10-03
PCT/SE2012/050152 WO2013051983A1 (en) 2011-10-03 2012-02-14 Simultaneous reporting of ack/nack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using pucch format 3 resour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3277A CN103843277A (zh) 2014-06-04
CN103843277B true CN103843277B (zh) 2018-02-16

Family

ID=4580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8581.5A Active CN103843277B (zh) 2011-10-03 2012-02-14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4) US8837410B2 (zh)
EP (1) EP2764650A1 (zh)
JP (1) JP5948423B2 (zh)
CN (1) CN103843277B (zh)
AU (1) AU2012319228B2 (zh)
IN (1) IN2014KN00930A (zh)
RU (1) RU2705224C2 (zh)
WO (1) WO20130519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351445B1 (en) * 2008-10-20 2015-08-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arrier aggregation
US8989741B2 (en) 2011-05-23 2015-03-2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group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 unit (WTRU) handover
US20150003347A1 (en) * 2011-10-10 2015-01-0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873708B2 (ja) * 2011-12-19 2016-03-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5227266B (zh) * 2012-01-12 2019-06-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US9072087B2 (en) * 2012-03-28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dependent ACK/NAK bundling
AU2013260233B2 (en) 2012-05-10 2017-04-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signal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581891B (zh) * 2012-08-06 2019-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704763B (zh) * 2012-09-06 2017-12-12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使用载波聚合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终端发送上行链路ack/nack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226196B2 (en) * 2012-11-16 2015-12-2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ilot signal and control data retransmission
US9344123B2 (en) 2012-11-19 2016-05-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storical sign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SIC)
JP2016508302A (ja) * 2012-11-29 2016-03-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受信確認応答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3973397B (zh) * 2013-01-29 2019-01-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Ack/nack信息的发送及接收方法、基站及终端
EP2983306B1 (en) * 2013-04-05 2020-02-1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4348589B (zh) * 2013-07-23 2018-12-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257841B2 (en) 2013-09-03 2019-04-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equipment
WO2015093615A1 (en) 2013-12-19 2015-06-25 Nec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inter-system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6443890B2 (ja) * 2014-01-31 2018-12-26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端末、基地局、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US10333653B2 (en) 2014-09-29 2019-06-25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methods
US10772083B2 (en) 2014-12-31 2020-09-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16324A1 (en) * 2015-01-23 2016-07-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node,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configuring the wireless device
BR112017016300A2 (zh) 2015-01-30 2018-03-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eedback
EP4358460A2 (en) * 2015-03-20 2024-04-24 Godo Kaisha IP Bridge 1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and receiving csi
WO2016161602A1 (en) 2015-04-09 2016-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fallback operation
JP6100829B2 (ja) * 2015-05-14 2017-03-2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615707B (zh) * 2015-06-19 2024-04-23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6330407A (zh) * 2015-06-30 2017-01-11 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WO2017010708A1 (ko) * 2015-07-10 2017-01-1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캐리어 집성 기반의 무선 통신 셀룰러 시스템에서 고 용량의 피드백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014463A1 (ko) * 2015-07-21 2017-0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보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23146A1 (en) * 2015-08-06 2017-02-09 Innovative Technology Lab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EP3322115B1 (en) * 2015-08-14 2024-0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KR102400493B1 (ko) 2015-11-04 2022-05-2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협대역 lte 동작을 위한 방법 및 프로시저
EP3364581B1 (en) * 2015-11-06 2021-06-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EP3823196B1 (en) 2016-02-01 2023-10-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8886431B9 (zh) 2016-04-01 2021-10-1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针对上行链路256qam处理不同子帧集的方法、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
WO2017200307A1 (ko) * 2016-05-18 2017-11-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218749A1 (en) * 2016-06-15 2017-12-21 Intel IP Corporation Channel state and beam related information reporting
JP7206185B2 (ja) * 2017-03-23 2023-01-17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 端末、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CN108631935A (zh) * 2017-03-24 2018-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的方法及设备
US10638501B2 (en) * 2017-03-24 2020-04-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Opportunistic uplink transmission
JP2020520147A (ja) 2017-05-03 2020-07-02 アイディーエーシー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装置
EP4084381B1 (en) 2018-02-26 2024-04-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ioritization of scheduling request and ack/nack
US11121803B2 (en) * 2018-05-11 2021-09-14 Mediatek Inc. NR CSI measurement and CSI reporting
US11888623B2 (en) * 2018-09-27 2024-01-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xing of HARQ and CSI on PUCCH
CN111601339B (zh) * 2019-04-30 2023-06-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处理方法、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KR20200127820A (ko) * 2019-05-02 2020-11-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중 접속을 위한 단말의 상향 채널 전송 자원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US11083005B2 (en) * 2019-07-11 2021-08-03 Rohde & Schwarz Gmbh & Co. Kg Method for reporting scheduling decisions by a communication tester
CN112398938B (zh) * 2020-11-06 2024-02-27 北京达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将污水处理厂反馈信息传输到云端的方法及系统
WO2023272420A1 (en) * 2021-06-28 2023-01-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allocation of padded acknowledgment resources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5230A2 (en) * 2010-01-08 2011-07-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205014T2 (de) * 2002-02-14 2005-12-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 Datenrate in einem drahtlosen Paketdatenkommunikationssystem, Sender und Empfänger zu seiner Verwendung
RU2433541C2 (ru) * 2007-07-16 2011-11-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сигналов индикатора качества канала и подтверждения приема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sc-fdma
WO2009045139A1 (en) 2007-10-02 2009-04-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Including in the uplink grant an indication of specific amount of cqi to be reported
US8942080B2 (en) * 2008-04-17 2015-01-27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bundled ACK/NAK bits
US8675573B2 (en) * 2008-05-05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T3582423T (pt) * 2008-06-30 2021-06-2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e configuração num sistema de telecomunicações
JP5469072B2 (ja) * 2008-09-04 2014-04-0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107547B2 (en) * 2008-11-17 2012-01-3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eceivers for embedded ACK/NAK in CQI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295253B2 (en) * 2009-02-05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ACK transmission for up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release in LTE
US8767632B2 (en) 2009-02-05 2014-07-0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ethod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non-acknowledgement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87538A2 (en) * 2009-10-01 2023-12-0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control data transmission
WO2011046486A1 (en) 2009-10-13 2011-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725984B (zh) * 2010-02-10 2015-07-2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US9083501B2 (en) * 2010-04-05 2015-07-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Feedback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US8879513B2 (en) * 2010-05-12 2014-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plink MIMO
US8437705B2 (en) * 2010-10-11 2013-05-07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ncoding for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and CQI collided with uplink 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ment
WO2013051981A1 (en) 2011-10-04 2013-04-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multaneous reporting of ack/nack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using pucch format 3 resourc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85230A2 (en) * 2010-01-08 2011-07-1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6119353A3 (zh) 2019-09-24
US20170126387A1 (en) 2017-05-04
AU2012319228B2 (en) 2015-05-28
WO2013051983A1 (en) 2013-04-11
AU2012319228A1 (en) 2014-05-22
CN103843277A (zh) 2014-06-04
IN2014KN00930A (zh) 2015-10-09
JP5948423B2 (ja) 2016-07-06
RU2014117175A (ru) 2015-11-10
US9756617B2 (en) 2017-09-05
US20130083742A1 (en) 2013-04-04
US8837410B2 (en) 2014-09-16
NZ623748A (en) 2016-03-31
RU2016119353A (ru) 2018-11-02
EP2764650A1 (en) 2014-08-13
RU2705224C2 (ru) 2019-11-06
JP2014528662A (ja) 2014-10-27
US20150016389A1 (en) 2015-01-15
US9191162B2 (en) 2015-11-17
US20160037507A1 (en)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3277B (zh)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US11844077B2 (en) Slot structure of lo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10841904B2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US88044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scheduling reques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063322B (zh) 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US8797985B2 (en) Channel selection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ollision handling
RU2533199C2 (ru)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CN105450366B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U2018216827B9 (en) Short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design for 5th generation (5G) new radio (NR)
CN115642994A (zh) 发送或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870480B (zh)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5556872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07852299A (zh) 在支持免授权频带和载波聚合的无线接入系统中发送数据突发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052476A1 (ja)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CN108337073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基站
CN102415039A (zh) 反馈信息在多载波系统中的传输以及根据下行链路准许的下行链路cce对上行链路ack/nack资源的确定
CN107104772A (zh) 用户设备和基站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8173629A (zh) 终端装置、通过终端执行的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JP5053067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EP2764649A1 (en) Channel selection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collision handling
NZ623748B2 (en) Simultaneous reporting of ack/nack and channel-state information using pucch format 3 resour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35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351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