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37073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基站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337073A CN108337073A CN201810199823.XA CN201810199823A CN108337073A CN 108337073 A CN108337073 A CN 108337073A CN 201810199823 A CN201810199823 A CN 201810199823A CN 108337073 A CN108337073 A CN 1083370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k
- nack
- subframe
- pucch
-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7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6
- 102100036409 Activated CDC42 kinase 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8010003272 Hyaluronate ly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benzyl N-[2-hydroxy-4-(3-oxomorpholin-4-yl)phenyl]carbamate Chemical compound OC1=C(NC(=O)OCC2=CC=CC=C2)C=CC(=C1)N1CCOCC1=O FFBHFFJDDLIT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09 hai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283 slot draw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2—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involving configuration of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parallel process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57—Selecting relay station operation mode, e.g. between amplify and forward mode, decode and forward mode or FDD - and TDD mod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32—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22—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networks, e.g. wide area paging
- H04W84/025—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networks, e.g. wide area paging with acknowledge back cap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基站。提供了一种用于由配置有多个服务小区的终端发送ACK/NACK的方法,以及一种使用这样的方法的终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第一服务小区的下行子帧接收数据;以及从第二服务小区的上行子帧发送针对所述ACK/NACK信号的所述数据;其中,所述上行子帧是根据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所述ACK/NACK定时来确定的,或者如果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下行子帧接收到所述数据则是根据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所述ACK/NACK定时来确定的,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下行子帧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所述下行子帧相同。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380066537.1的发明专利申请(申请日为2013年12月18日、发明名称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其中聚合了彼此使用不同类型的无线帧的服务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针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接收肯定应答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技术规范(TS)版本8的长期演进(LTE)是领先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
如3GPP TS 36.211V8.7.0(2009-05)“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物理信道和调制(版本8)”所公开的,在LTE中,能够将物理信道划分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即,下行信道;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SCH),即,上行信道。
PUCCH是用来发送上行控制信息(诸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号、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和调度请求(SR))的上行控制信道。
此外,作为3GPP LTE的演进的3GPP LTE-Advanced(A)在进行中。引入到3GPP LTE-A中的技术包括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使用多个分量载波。分量载波由中心频率和带宽定义。一个下行分量载波或一对上行分量载波和下行分量载波对应于一个小区。可以说使用多个下行分量载波正被服务的终端正从多个服务小区被服务。
时分双工(TDD)系统在下行和上行情况下使用相同的频率。因此,一个或更多个下行子帧与上行子帧相关联。“关联”暗示下行子帧中的发送/接收与上行子帧中的发送/接收相关联。例如,当在多个下行子帧中接收到传输块时,用户设备在与多个下行子帧相关联的上行子帧中发送针对传输块的HARQ ACK/NACK(在下文中,ACK/NACK)。此时,需要最小时间来发送ACK/NACK。这是因为用于处理传输块的时间和用于生成ACK/NACK的时间是需要的。
频分双工(FDD)系统在下行和上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频率。上行子帧和下行子帧具有1:1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在下行子帧中接收到的传输块的ACK/NACK在四个子帧之后在上行子帧中被发送。
此外,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聚合使用TDD的服务小区和使用FDD的服务小区。也就是说,可以将彼此使用不同类型的无线帧的多个服务小区分配给用户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在发送ACK/NACK的方式上是有问题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其中聚合了彼此使用不同类型的无线帧的服务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方案
在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其中配置了多个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二服务小区的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以及在第一服务小区的上行子帧中发送响应于所述数据的ACK/NACK信号。所述上行子帧是基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ACK/NACK定时来确定的。
在另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于发送其中配置了多个服务小区的用户设备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二服务小区的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以及在第一服务小区的上行子帧中发送响应于所述数据的ACK/NACK信号。所述上行子帧是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ACK/NACK定时来确定的。
在再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包括:射频(RF)单元,该RF单元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连接至所述RF单元。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在第二服务小区的下行子帧中接收数据以及在第一服务小区的上行子帧中发送响应于所述数据的ACK/NACK信号。所述上行子帧是基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ACK/NACK定时来确定的。
有益效果
在其中聚合了彼此使用不同类型的无线帧的服务小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能够有效地发送ACK/NACK。因此,增加了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FDD无线帧的结构。
图2示出了TDD无线帧的结构。
图3示出了针对一个下行时隙的资源栅格的示例。
图4示出了DL子帧的结构。
图5示出了UL子帧的结构。
图6示出了普通CP中的PUCCH格式1b的信道结构。
图7示出了普通CP中的PUCCH格式2/2a/2b的信道结构。
图8例示了PUCCH格式3的信道结构。
图9示出了单载波系统与载波聚合系统之间的比较的示例。
图10示出了其中多个服务小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无线帧的一个示例。
图11示出了针对通过主小区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ACK/NACK的方法。
图12示出了针对通过辅小区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ACK/NACK的方法。
图13示出了当主小区是F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TDD小区时的ACK/NACK发送定时的示例。
图14示出了基于方法1的ACK/NACK发送方法。
图15示出了当主小区是F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TDD小区时的ACK/NACK发送定时的另一示例。
图16示出了基于方法2的ACK/NACK发送方法。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ACK/NACK发送方法。
图18是其中实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用户设备(UE)可以是固定的或能够具有移动性。UE还能够被称作另一术语,诸如移动站(MS)、移动终端(MT)、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或手持装置。
BS通常指代与UE进行通信的固定站。BS还能够被称作另一术语,诸如演进型NodeB(eNodeB)、基站收发信机(BTS)或接入点。
从BS到UE的通信被称作下行(DL),而从UE到BS的通信被称作上行(UL)。包括BS和UE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时分双工(TDD)系统或频分双工(FDD)系统。TDD系统是在同一频带中使用不同的时间来执行UL和DL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FDD系统是使用不同的频带同时使得能实现UL和DL发送/接收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能够使用无线帧来执行通信。
图1示出了FDD无线帧的结构。
FDD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并且一个子帧包括两个连续的时隙。无线帧内的时隙分配了索引0~19。发送一个子帧所花费的时间被称作发送时间间隔(TTI)。TTI可以是最小调度单元。例如,一个子帧的长度可以是1ms,并且一个时隙的长度可以是0.5ms。在下文中,FDD无线帧可以被简单地称为FDD帧。
图2示出了TDD无线帧的结构。
参照图2,下行(DL)子帧和上行(UL)子帧共存于TDD中使用的TDD无线帧中。表1示出了无线帧的UL-DL配置的示例。
[表1]
在表1中,‘D’指示DL子帧,‘U’指示UL子帧,并且‘S’指示特殊子帧。当从BS接收到UL-DL配置时,UE能够知道无线帧中的各个子帧是DL子帧还是UL子帧。在下文中,能够参照表1以得到UL-DL配置N(N是0至6中的任一个)。
在TDD帧中,具有索引#1和索引#6的子帧可以是特殊子帧,并且包括下行导频时隙(DwPTS)、保护时段(GP)和上行导频时隙(UpPTS)。DwPTS被用在UE中的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信道估计中。UpPTS被用于BS中的信道估计并且用于UE的上行发送同步。GP是去除由于DL信号在UL与DL之间的多径延迟而在UL中发生的干扰的间隔。在下文中,TDD无线帧可以被简单地称为TDD帧。
图3示出了针对一个下行时隙的资源栅格的示例。
参照图3,下行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NRB个资源块(RB)。RB按照资源分配单元包括时域内的一个时隙和频域内的多个连续的子载波。下行时隙中包括的RB的数量NRB取决于小区中配置的下行发送带宽NDL。例如,在LTE系统中,NRB可以是6至110中的任一个。上行时隙能够具有与下行时隙相同的结构。
资源栅格上的各个元素被称作资源元素(RE)。资源栅格上的RE能够由时隙内的索引对(k,l)标识。这里,k(k=0,...,NRB×12-1)是频域内的子载波索引,并且l(l=0,...,6)是时域内的OFDM符号索引。
尽管在时域中包括7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域中包括12个子载波的7×12个RE已被例示为被包括在图3中的一个RB中,但是RB内的OFDM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不限于此。OFDM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能够取决于CP的长度、频率间距等以各种方式加以改变。在一个OFDM符号中,128、256、512、1024、1536和2048中的一个能够被选择并且用作子载波的数量。
图4示出了DL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4,下行(DL)子帧在时域中被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控制区域包括子帧内的第一时隙的最多前3(根据情况最多4)个OFDM符号,但是能够改变在控制区域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量。与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不同的控制信道被分配给控制区域,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被分配给数据区域。
如3GPP TS 36.211V8.7.0所公开的,在3GPP LTE中,能够将物理信道划分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即,数据信道;以及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和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即,控制信道。
在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中发送的PCFICH携带有关被用来在子帧内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量(即,控制区域的大小)的控制格式指示符(CFI)。UE首先在PCFICH上接收CFI并且然后监测PDCCH。与在PDCCH中不同,PCFICH未经历盲解码,而是通过子帧的固定PCFICH资源来发送的。
PHICH携带针对上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肯定应答(ACK)/否定应答(NACK)信号。针对由UE发送的PUSCH上的上行(UL)数据的ACK/NACK信号在PHICH上发送。
物理广播信道(PBCH)在无线帧的第一子帧内的第二时隙的前4个OFDM符号中发送。PBCH携带UE与BS进行通信所必要的系统信息,并且通过PBCH发送的系统信息被称作主信息块(MIB)。相比之下,在由PDCCH指示的PDSCH上发送的系统信息被称作系统信息块(SIB)。
通过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被称作下行控制信息(DCI)。DCI能够包括PDSCH的资源分配(这也被称作DL许可)、PUSCH的资源分配(这也被称作UL许可)、针对特定UE组内的单独MS的一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和/或IP语音电话(VoIP)的激活。
图5示出了UL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5,UL子帧在频域中能够被划分为分配有用于携带上行控制信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SCH)的控制区域以及分配有用于携带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数据区域。
PUCCH被分配有子帧中的RB对。属于RB对的RB占据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中的不同的子载波。RB对具有相同的RB索引m。
根据3GPP TS 36.211V8.7.0,PUCCH支持多种格式。能够根据取决于PUCCH格式的调制方案来使用在各个子帧中具有不同数量的比特的PUCCH。
下表2示出了调制方案的示例和根据PUCCH格式的每子帧比特的数量。
[表2]
PUCCH格式1被用来发送调度请求(SR),PUCCH格式1a/1b被用来发送针对HARQ的ACK/NACK信号,PUCCH格式2被用来发送CQI,并且PUCCH格式2a/2b被用来同时发送CQI和ACK/NACK信号。当在子帧中发送仅ACK/NACK信号时,使用PUCCH格式1a/1b。当发送仅SR时,使用PUCCH格式1。当同时发送SR和ACK/NACK信号时,使用PUCCH格式1。在这种情况下,ACK/NACK信号被调制到分配给SR的资源中并且然后被发送。
所有PUCCH格式使用各个OFDM符号中的序列的循环移位(CS)。CS序列通过循环地使基本序列移位特定CS量而生成。特定CS量由CS索引指示。
其中已定义了基本序列ru(n)的示例与下式相同。
[式1]
ru(n)==ejb(n)π/4
这里,u是根索引,n是元素索引,其中0≤n≤N-1,并且N是基本序列的长度。在3GPPTS 36.211V8.7.0的部分5.5中定义了b(n)。
序列的长度与在该序列中包括的元素的数量相同。U能够由小区标识符(ID)、无线帧内的时隙号等确定。
假定基本序列被映射到频域内的一个资源块,基本序列的长度N变成12,因为一个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不同的基本序列是取决于不同的根索引而定义的。
能够通过如在式(2)中一样循环地使基本序列r(n)移位来生成CS序列r(n,Ics)。
[式2]
这里,Ics是指示CS量的CS索引(0≤Ics≤N-1)。
基本序列的可用CS索引指代能够根据CS间隔从基本序列得到的CS索引。例如,基本序列的长度是12并且CS间隔是1,基本序列的可用CS索引的总数变成12。或者,如果基本序列的长度是12并且CS间隔是2,则基本序列的可用CS索引的总数变成6。
图6示出了普通CP中的PUCCH格式1b的信道结构。
一个时隙包括7个OFDM符号,3个OFDM符号成为用于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RS)OFDM符号,并且4个OFDM符号成为用于ACK/NACK信号的数据OFDM符号。
在PUCCH格式1b中,调制符号d(0)是通过对编码的2比特ACK/NACK信号执行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来生成的。
CS索引Ics能够取决于无线帧内的时隙号“ns”和/或时隙内的符号索引‘1’而变化。
在普通CP中,用于发送ACK/NACK信号的4个数据OFDM符号存在于一个时隙中。假定了相应的数据OFDM符号中的对应CS索引是Ics0、Ics1、Ics2和Ics3。
调制符号d(0)被扩展成CS序列r(n,Ics)。假定与第(i+1)个OFDM符号对应的1维扩展序列是时隙中的m(i),
能够获得{m(0),m(1),m(2),m(3)}={d(0)r(n,Ics0),d(0)r(n,Ics1),d(0)r(n,Ics2),d(0)r(n,Ics3)}。
为了增加UE容量,能够使用正交序列来扩展1维扩展序列。以下序列被用作正交序列wi(k)(i是序列索引,0≤k≤K-1),其中扩展因子K=4。
[表3]
索引(i) | [wi(0),wi(1),wi(2),wi(3)] |
0 | [+1,+1,+1,+1] |
1 | [+1,-1,+1,-1] |
2 | [+1,-1,-1,+1] |
以下序列被用作正交序列wi(k)(i是序列索引,0≤k≤K-1),其中扩展因子K=3。
[表4]
索引(i) | [wi(0),wi(1),wi(2)] |
0 | [+1,+1,+1] |
1 | [+1,ej2π/3,ej4π/3] |
2 | [+1,ej4π/3,ej2π/3] |
能够在各个时隙中使用不同的扩展因子。
因此,假定给出了特定正交序列索引i,能够将2维扩展序列{s(0),s(1),s(2),s(3)}表达如下。
{s(0),s(1),s(2),s(3)}={wi(0)m(0),wi(1)m(1),wi(2)m(2),wi(3)m(3)}
2维扩展序列{s(0),s(1),s(2),s(3)}经历IFFT并且然后在对应的OFDM符号中发送。因此,在PUCCH上发送ACK/NACK信号。
还通过在循环地使基本序列r(n)移位之后将基准信号扩展成正交序列来发送具有PUCCH格式1b的基准信号。假定与3个RSOFDM符号对应CS索引是Ics4、Ics5和Ics6,能够获得3个CS序列r(n,Ics4)、r(n,Ics5)、r(n,Ics6)。3个CS序列被扩展成正交序列wRSi(k),其中K=3。
正交序列索引i、CS索引Ics和RB索引m是配置PUCCH所必需的参数并且也是用来分类PUCCH(或MS)的资源。如果可用CS的数量是12并且可用正交序列索引的数量是3,则能够利用一个RB复用总共36个MS的PUCCH。
在3GPP LTE中,资源索引n(1) PUCCH被定义为使得UE能够获得用于配置PUCCH的三个参数。资源索引n(1) PUCCH=nCCE+N(1) PUCCH,其中nCCE是用来发送对应PDCCH(即,包括用来接收与ACK/NACK信号对应的下行数据的DL资源的分配的PDCCH)的第一CCE的数量,并且N(1) PUCCH是由BS通过高层消息向UE通知的参数。
用来发送ACK/NACK信号的时间、频率和码资源被称作ACK/NACK资源或PUCCH资源。如上所述,能够将用来在PUCCH上发送ACK/NACK信号的ACK/NACK资源的索引(称作ACK/NACK资源索引或PUCCH索引)表示为正交序列索引i、CS索引Ics、RB索引m和用于计算这3个索引的索引中的至少一个。ACK/NACK资源能够包括正交序列、CS、资源块中的至少一个和它们的组合。
图7示出了普通CP中的PUCCH格式2/2a/2b的信道结构。
参照图7,在普通CP中,OFDM符号1和OFDM符号5(即,第二OFDM符号和第六OFDM符号)被用来发送解调基准信号(DMRS)(即,上行基准信号),并且剩余的OFDM符号被用来发送CQI。在扩展CP的情况下,OFDM符号3(第四符号)被用于DM RS。
10个CQI信息比特能够以1/2码速率经历信道编码,例如,从而变成20个编码比特。能够在信道编码中使用Reed-Muller码。接下来,20个编码比特被加扰并且然后经历QPSK星座映射,从而生成QPSK调制符号(时隙0中的d(0)至d(4))。各个QPSK调制符号在具有长度为12的基本RS序列‘r(n)’的循环移位中被调制,经历IFFT,并且然后在子帧内的10个SC-FDMA符号中的每一个中发送。均匀地隔开的12个CS使得12个不同的MS能够被正交地复用在同一PUCCH RB中。具有长度为12的基本RS序列‘r(n)’能够被用作应用于OFDM符号1和OFDM符号5的DM RS序列。
图8示出了PUCCH格式3的信道结构的示例。
参照图8,PUCCH格式3是使用块扩展方案的PUCCH格式。块扩展方案意指在时域中通过使用块扩展码来扩展通过对多比特ACK/NACK进行调制所获得的符号序列的方法。
在PUCCH格式3中,符号序列(例如,ACK/NACK符号序列)是通过在时域中通过使用块扩展码而被扩展来发送的。正交覆盖码(OCC)可以被用作块扩展码。可以通过块扩展码来复用数个UE的控制信号。在PUCCH格式2中,在各个数据符号中发送的符号(例如,图7的d(0)、d(1)、d(2)、d(3)、d(4)等)是不同的,并且使用恒幅零自相关(CAZAC)序列的循环移位来执行UE复用。相比之下,在PUCCH格式3中,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符号的符号序列在各个数据符号的频域中被发送,符号序列在时域中通过使用块扩展码而被扩展,并且执行UE复用。已经在图8中例示了在一个时隙中使用了2个RS符号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使用3个RS符号,并且可以使用具有扩展因子值为4的OCC。可以从具有特定循环移位的CAZAC序列生成RS符号,并且可以按照时域中的多个RS符号已被乘以特定OCC的这样一种方式发送RS符号。
现在,对载波聚合系统进行描述。载波聚合系统还被称作多载波系统。
3GPP LTE系统支持DL带宽和UL带宽被不同地配置的情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分量载波(CC)是先决条件。3GPP LTE系统支持最多20MHz并且在UL带宽和DL带宽方面可以不同,但是在UL和DL中的每一个中仅支持一个CC。
载波聚合(还被称作带宽聚合或频谱聚合)支持多个CC。例如,如果5个CC作为具有20MHz带宽的载波单元的粒度被分配,则可以支持最多100MHz带宽。
图9示出了单载波系统与载波聚合系统之间的比较的示例。
载波聚合系统(图9(b))已被例示为包括三个DL CC和三个UL CC,但是DL CC和ULCC的数量不受限制。可以在各个DL CC中独立地发送PDCCH和PDSCH,并且可以在各个UL CC中独立地发送PUCCH和PUSCH。或者,可以仅通过特定UL CC发送PUCCH。
因为定义了三对DL CC和UL CC,所以可以说UE被从三个服务小区服务。在下文中,被配置为向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小区被称为服务小区。
UE可以在多个DL CC中监测PDCCH并且同时通过多个DL CC来接收DL传输块。UE可以同时通过多个UL CC来发送多个UL传输块。
一对DL CC#A和UL CC#A可以成为第一服务小区,一对DL CC#B和UL CC#B可以成为第二服务小区,并且DL CC#C和UL CC#C可以成为第三服务小区。各个服务小区可以由小区索引(CI)标识。CI在小区内可以是唯一的或可以是UE特定的。
可以将服务小区划分为主小区和辅小区。主小区是UE在上面执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启动连接重建过程的小区,或在切换过程中指明为主小区的小区。主小区还被称作基准小区。辅小区可以在已建立RRC连接之后被配置并且可以被用来提供附加的无线电资源。总是配置至少一个主小区,并且可以响应于高层信令(例如,RRC消息)来添加/修改/释放辅小区。主小区的CI可以是固定的。例如,最低CI可以被指明为主小区的CI。
主小区鉴于CC包括下行主要分量载波(DL PCC)和上行PCC(UL PCC)。辅小区鉴于CC包括仅下行辅助分量载波(DL SCC)或一对DL SCC和UL SCC。在下文中,术语“小区”可以与术语“分量载波(CC)”混合。
如上所述,与单载波系统不同载波聚合系统可以支持多个CC,即,多个服务小区。
这样的载波聚合系统可以支持跨载波调度。跨载波调度是能够执行通过不同的分量载波经由通过特定分量载波发送的PDCCH而发送的PDSCH的资源分配和/或通过除从根本上与特定分量载波链接的分量载波之外的其它分量载波发送的PUSCH的资源分配的调度方法。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不同的DL CC来发送PDCCH和PDSCH,并且可以通过不同于与包括UL的PDCCH所被发送到的DL CC链接的UL CC的UL CC来发送PUSCH。如上所述,在用于支持跨载波调度的系统中,PDCCH需要指示PDSCH/PUSCH是通过特定DL CC/UL CC来发送的载波指示符。在下文中,包括载波指示符的字段指代载波指示字段(CIF)。
支持跨载波调度的载波聚合系统可以将载波指示字段(CIF)包括到常规的下行控制信息(DCI)。在支持跨载波调度的系统(例如,LTE-A系统)中,因为CIF被添加到常规的DCI格式(即,LTE中使用的DCI格式),所以可以扩展3个比特,并且PDCCH结构可以再使用常规的编码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即,基于CCE的资源映射)等。
BS可以设置PDCCH监测DL CC(监测CC)组。PDCCH监测DL CC组由所有聚合的DL CC的一部分来配置。如果配置了跨载波调度,则UE仅对于在PDCCH监测DL CC组中包括的DL CC执行PDCCH监测/解码。也就是说,BS仅通过在PDCCH监测DL CC组中包括的DL CC相对于要调度的PDSCH/PUSCH发送PDCCH。可以按照UE特定方式、UE组特定方式或小区特定方式配置PDCCH监测DL CC组。
非跨载波调度(NCSS)是能够执行通过特定分量载波经由通过特定分量载波发送的PDCCH而发送的PDSCH的资源分配和/或通过从根本上与特定分量载波链接的分量载波发送的PDSCH的资源分配的调度方法。
下面描述了针对3GPP LTE时分双工(TDD)中的HARQ的ACK/NACK发送。
在TDD中,与在频分双工(FDD)中不同,DL子帧和UL子帧共存于一个无线帧中。一般而言,UL子帧的数量小于DL子帧的数量。因此,为用于发送ACK/NACK信号的UL子帧不足的情况作准备,在一个UL子帧中发送针对在多个DL子帧中接收到的DL传输块的多个ACK/NACK信号。
根据3GPP TS 36.213V8.7.0(2009-05)的部分10.1,启动了两个ACK/NACK模式:ACK/NACK捆绑和ACK/NACK复用。
在ACK/NACK捆绑中,如果UE已成功地对所有接收到的PDSCH(即,DL传输块)进行解码则它发送ACK,而在其它情况下发送NACK。为此,通过逻辑与操作压缩针对各个PDSCH的ACK或NACK。
ACK/NACK复用还被称作ACK/NACK信道选择(或简单地信道选择)。根据ACK/NACK复用,UE选择多个PUCCH资源中的一个并且发送ACK/NACK。
下表示出了根据3GPP LTE中的UL-DL配置与UL子帧n相关联的DL子帧n-k,其中,k∈K并且M是集合K的元素的数量。
[表5]
假定了M个DL子帧与UL子帧n相关联,并且例如M=3。在这种情况下,UE能够获得3个PUCCH资源n(1) PUCCH,0、n(1) PUCCH,1和n(1) PUCCH,2,因为它能够从3个DL子帧接收3个PDCCH。在这种情况下,ACK/NACK信道选择的示例与下表相同。
[表6]
HARQ-ACK(0),HARQ-ACK(1),HARQ-ACK(2) | n(1) PUCCH | b(0),b(1) |
ACK,ACK,ACK | n(1) PUCCH,2 | 1,1 |
ACK,ACK,NACK/DTX | n(1) PUCCH,1 | 1,1 |
ACK,NACK/DTX,ACK | n(1) PUCCH,0 | 1,1 |
ACK,NACK/DTX,NACK/DTX | n(1) PUCCH,0 | 0,1 |
NACK/DTX,ACK,ACK | n(1) PUCCH,2 | 1,0 |
NACK/DTX,ACK,NACK/DTX | n(1) PUCCH,1 | 0,0 |
NACK/DTX,NACK/DTX,ACK | n(1) PUCCH,2 | 0,0 |
DTX,DTX,NACK | n(1) PUCCH,2 | 0,1 |
DTX,NACK,NACK/DTX | n(1) PUCCH,1 | 1,0 |
NACK,NACK/DTX,NACK/DTX | n(1) PUCCH,0 | 1,0 |
DTX,DTX,DTX | N/A | N/A |
在上表中,HARQ-ACK(i)指示针对M个DL子帧中的第i个DL子帧的ACK/NACK。不连续发送(DTX)意味着尚未在对应DL子帧中在PDSCH上接收到DL传输块或尚未检测到对应PDCCH。根据表6,存在3个PUCCH资源n(1) PUCCH,0、n(1) PUCCH,1和n(1) PUCCH,2,并且b(0)、b(1)是使用选择的PUCCH发送的两个比特。
例如,当UE在3个DL子帧中成功地接收到所有3个DL传输块时,UE使用n(1) PUCCH,2来对比特(1,1)执行QPSK调制并且在PUCCH上发送它们。如果UE在第一(i=0)DL子帧中对DL传输块进行解码时失败但是在对剩余的传输块进行解码时成功,则UE使用n(1) PUCCH,2在PUCCH上发送比特(1,0)。也就是说,在现有的PUCCH格式1b中,能够发送仅2个比特的ACK/NACK。然而,在信道选择中,分配的PUCCH资源被链接到实际的ACK/NACK信号以便指示更多的ACK/NACK状态。这个信道选择也被称为使用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
在ACK/NACK信道选择中,如果存在至少一个ACK,则NACK和DTX耦接。这是因为不能够通过保留的PUCCH资源和QPSK符号的组合来表示所有ACK/NACK状态。然而,如果ACK不存在,则DTX被与NACK解耦。
能够在TDD中在已在UE中配置了一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应用以上描述的ACK/NACK捆绑和ACK/NACK复用。
例如,假定了在TDD中已在UE中配置了一个服务小区(即,配置了仅主小区),使用ACK/NACK捆绑或ACK/NACK复用,并且M=1。也就是说,假定了一个DL子帧与一个UL子帧相关联。
1)如果UE在主小区的子帧n-k中检测到由对应PDCCH指示的PDSCH或检测到半持久调度(SPS)释放PDCCH,则UE在子帧n中发送ACK/NACK。在LTE中,BS能够通过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的高层信号来通知UE半持久发送和接收是在什么子帧中执行的。由高层信号给出的参数例如可以是子帧的周期和偏移值。当UE在通过RRC信令识别半持久发送之后通过PDCCH接收到SPS发送的激活信号或释放信号时,UE执行或释放SPS PDSCH接收或SPS PUSCH发送。也就是说,UE不立即执行SPS发送/接收(尽管SPS调度通过RRC信令被分配给其),但是当通过PDCCH接收到激活信号或释放信号时,根据由PDCCH指明的资源块的分配、根据MCS信息的调制、根据码速率通过RRC信令分配的子帧周期和偏移值在对应于频率资源(资源块)的子帧中执行SPS发送/接收。这里,释放SPS的PDCCH被称作SPS释放PDCCH,并且释放DL SPS发送的DL SPS释放PDCCH需要ACK/NACK信号的发送。
这里,在子帧n中,UE根据PUCCH资源n(1,p) PUCCH使用PUCCH格式1a/1b来发送ACK/NACK。在n(1,p) PUCCH中,p指示天线端口p。k由表5确定。
能够如在下式中一样分配PUCCH资源n(1,p) PUCCH。P可以是p0或p1。
[式3]
对于天线端口p=p0,n(1,p=p0) PUCCH=(M-m-1)·Nc+m·Nc+1+nCCE+N(1) PUCCH,
对于天线端口p=p1,n(1,p=p1) PUCCH=(M-m-1)·Nc+m·Nc+1+(nCCE+1)+N(1) PUCCH,
在式3中,c是按照满足Nc≤nCCE<Nc+1(天线端口p0)、Nc≤(nCCE+1)<Nc+1(天线端口p1)的这样一种方式从{0,1,2,3}当中选择的。N(1) PUCCH是由高层信号设置的值。NC=max{0,floor[NDL RB·(NRB sc·c-4)/36]}。NDL RB是DL带宽,并且NRB sc是由频域中的子载波的数量指示的RB的大小。nCCE是用来在子帧n-km中发送对应PDCCH的第一CCE数量。m是使km成为表5的集合K中的最小值的值。
2)如果UE在主小区的DL子帧n-k中检测到SPS PDSCH(即,不包括对应PDCCH的PDSCH),则UE能够使用PUCCH资源n(1,p) PUCCH在子帧n中发送ACK/NACK如下。
因为SPS PDSCH不包括调度PDCCH,所以UE根据由高层信号所配置的n(1,p) PUCCH通过PUCCH格式1a/1b来发送ACK/NACK。例如,能够通过RRC信号来保留4个资源(第一PUCCH资源、第二PUCCH资源、第三PUCCH资源和第四PUCCH资源),并且能够通过激活SPS调度的PDCCH的发送功率控制(TPC)字段来指示一个资源。
下表是用于信道选择的资源由TPC字段值指示的示例。
[表7]
TPC字段值 | 用于信道选择的资源 |
‘00’ | 第一PUCCH资源 |
‘01’ | 第二PUCCH资源 |
‘10’ | 第三PUCCH资源 |
‘11’ | 第四PUCCH资源 |
又如,假定了在TDD中,在UE中配置了一个服务小区(即,配置了仅主小区),使用ACK/NACK复用,并且M>1。也就是说,假定了多个DL子帧与一个UL子帧相关联。
1)能够如在下式中一样分配用于在UE在子帧n-ki(0≤i≤M-1)中接收到PDSCH或检测到DL SPS释放PDCCH时发送ACK/NACK的PUCCH资源n(1) PUCCH,i。这里,ki∈K,并且已参照表5描述了集合K。
[式4]
n(1) PUCCH,i=(M-i-1)·Nc+i·Nc+1+nCCE,i+N(1) PUCCH
这里,c是从{0,1,2,3}中选择的,使得满足Nc≤nCCE,i<Nc+1。N(1) PUCCH是由高层信号设置的值。NC=max{0,floor[NDL RB·(NRB sc·c-4)/36]}。NDL RB是DL带宽,并且NRB sc是由频域中的子载波的数量指示的RB的大小。nCCE,i是用来在子帧n-ki中发送对应PDCCH的第一CCE数量。
2)如果UE在子帧中接收到不具有对应PDCCH的PDSCH(即,SPS PDSCH),则n(1) PUCCH,i通过由高层信号和表7给出的配置来确定。
如果在TDD中已在UE中配置了两个或更多个服务小区,则UE利用使用PUCCH格式1b或PUCCH格式3的信道选择来发送ACK/NACK。能够执行使用TDD中使用的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如下。
如果已配置了利用使用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的多个服务小区,则当ACK/NACK比特大于4个比特时,UE对一个DL子帧内的多个码字执行空间ACK/NACK捆绑,并且通过使用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来针对各个服务小区发送空间捆绑的ACK/NACK比特。空间ACK/NACK捆绑意指针对各个码字的ACK/NACK通过逻辑与操作在同一DL子帧内的压缩。
如果ACK/NACK比特是4个比特或更少比特,则不使用空间ACK/NACK捆绑并且通过使用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来发送ACK/NACK比特。
如果已在UE中配置了使用PUCCH格式3的2个或更多个服务小区,则当ACK/NACK比特大于20个比特时,能够在各个服务小区中执行空间ACK/NACK捆绑并且能够通过PUCCH格式3来发送经历空间ACK/NACK捆绑的ACK/NACK比特。如果ACK/NACK比特是20个比特或更少比特,则不使用空间ACK/NACK捆绑并且通过PUCCH格式3发送ACK/NACK比特。
<使用FDD中使用的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
如果已在UE中配置了使用FDD的两个服务小区,则能够通过使用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来发送ACK/NACK。UE能够通过在从多个PUCCH资源中选择的一个PUCCH资源中发送2比特(b(0)b(1))信息将针对在一个服务小区中接收到的最多2个传输块的ACK/NACK反馈回给BS。能够在一个传输块中发送一个码字。PUCCH资源能够由资源索引n(1) PUCCH,i指示。这里,A是{2,3,4}中的任一个,并且i是0≤i≤(A-1)。2比特信息被指示为b(0)b(1)。
HARQ-ACK(j)指示与由服务小区发送的传输块或DL SPS释放PDCCH有关的HARQACK/NACK响应。HARQ-ACK(j)、服务小区和传输块能够具有以下映射关系。
[表8]
在表8中,例如,在A=4的情况下,HARQ-ACK(0)和HARQ-ACK(1)指示针对在主小区中发送的2个传输块的ACK/NACK,而HARQ-ACK(2)和HARQ-ACK(3)指示针对在辅小区中发送的2个传输块的ACK/NACK。
当UE通过在主小区的子帧“n-4”中检测PDCCH来接收PDSCH或检测DL SPS释放PDCCH时,UE使用PUCCH资源n(1) PUCCH,i来发送ACK/NACK。这里,n(1) PUCCH,i被确定为nCCE,i+N(1) PUCCH。这里,nCCE,i意指被用来由BS发送PDCCH的第一CCE的索引,并且N(1) PUCCH是通过高层信号设置的值。如果主小区的发送模式支持多达两个传输块,则给出PDCCH资源n(1) PUCCH,i+1。这里,n(1) PUCCH,i+1能够被确定为nCCE,i+1+N(1) PUCCH。也就是说,如果在能够发送最大多达2个传输块的发送模式下设置了主小区,则能够确定2个PUCC资源。
如果在主小区的子帧“n-4”中检测到的PDCCH不存在,则用于发送针对PDSCH的ACK/NACK的PUCCH资源n(1) PUCCH,i由高层配置确定。如果支持多达2个传输块,则PUCCH资源n(1) PUCCH,i+1能够作为n(1) PUCCH,i+1=n(1) PUCCH,i+1被给出。
如果通过在子帧“n-4”中检测PDCCH在辅小区中接收到PDSCH,则用于支持多达2个传输块的发送模式的PUCCH资源n(1) PUCCH,i和n(1) PUCCH,i+1能够由高层配置确定。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它是在UE中配置的多个服务小区使用具有相同类型的无线帧的先决条件。例如,它是在UE中配置的多个服务小区中的全部都使用FDD帧或使用TDD帧的先决条件。然而,在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在服务小区中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的无线帧。
图10示出了多个服务小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无线帧的一个示例。
参照图10,可以在UE中配置主小区PCell和多个辅小区SCell#1、...、SCell#N。在这种情况下,主小区可以在FDD中操作并且使用FDD帧,而辅小区可以在TDD中操作并且使用TDD帧。可以在多个辅小区中使用相同的UL-DL配置。DL子帧(由D指示)和UL子帧(由U指示)在主小区中按照1:1方式存在,但是DL子帧和UL子帧可以在辅小区中以除1:1以外的不同比率存在。
下表9示出了当一个服务小区在TDD中操作时ACK/NACK根据UL-DL配置是在什么子帧中发送。表9相当于表5。
[表9]
在表9中,当UE在子帧n中接收到ACK/NACK响应所必需的PDSCH或PDCCH(例如,DLSPS释放PDCCH)时,UE需要在子帧n+k(n)中发送ACK/NACK。表9的值中的每一个指示k(n)值。例如,表9指示如果UL-DL配置为0并且在子帧0中接收到PDSCH,则在四个子帧过去之后(即,在子帧4中)发送ACK/NACK。需要特定时间以便让UE在接收到PDSCH或DL SPS释放PDCCH之后发送ACK/NACK。这个特定时间的最小值在下文中被指示为kmin,并且kmin的值可以是四个子帧。作为特定时间的最小值的四个子帧通过考虑发送终端与接收终端之间的传播延迟、在接收终端处进行解码所需要的处理时间而被确定。当看上表9中的发送ACK/NACK的定时时,ACK/NACK主要地在kmin过去之后的第一上行子帧中被发送。然而,下划线的图不指示在kmin过去之后的第一上行子帧,而是指示位于下一个位置的上行子帧。这个的原因在于防止在一个上行子帧中发送针对太多下行子帧的ACK/NACK。
此外,因为在FDD中UL子帧:DL子帧比率总是1:1,所以ACK/NACK定时如下表所示的那样被确定。
[表9-1]
也就是说,如上表所示,对于所有子帧k(n)=kmin=4。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它是所有服务小区使用具有相同类型的无线帧的先决条件,并且ACK/NACK发送定时(即,HARQ定时)是基于这个假定来确定的。然而,如果多个服务小区使用不同类型的无线帧,则有必要确定哪一种方法将被用来发送ACK/NACK。
在下文中假定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UE中配置了主小区和至少一个辅小区。还假定了主小区使用FDD帧并且辅小区使用TDD帧。可以在TDD帧中使用表1的UL-DL配置中的任一个。在下文中,为了描述的方便,仅例示了主小区与一个辅小区之间的关系,但是当在UE中配置了多个辅小区时这个关系可以应用于主小区与多个辅小区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假定下,首先,下面描述了针对通过主小区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ACK/NACK的方法。在下文中,下行数据通常指示请求ACK/NACK响应的PDSCH、包括在PDSCH中的码字、指示DL SPS释放的DL SPS释放PDCCH等。
图11示出了针对通过主小区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11,BS在主小区的子帧n中发送下行数据(S110)。从UE的角度看,下行数据是在主小区的DL PCC的子帧n中接收到的。
UE对下行数据进行解码并且为下行数据生成ACK/NACK(S120)。
UE在主小区的子帧n+kPCC(n)中发送ACK/NACK(S130)。
主小区的子帧n+kPCC(n)是已从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时间点起过去ACK/NACK响应所必需的最小延迟时间(这个被称作kmin)之后的子帧。这里,最小延迟时间kmin可以是四个子帧。因此,UE可以在主小区的UL PCC的子帧n+4中发送ACK/NACK。
也就是说,在主小区中,如在常规FDD中执行HARQ的情况下一样,在从其中接收到数据的子帧起四个子帧过去之后的子帧中发送ACK/NACK。
现在,描述当UE在辅小区中接收到下行数据时发送ACK/NACK的方法。
图12示出了针对通过辅小区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ACK/NACK的方法。
参照图12,BS发送关于辅小区的UL-DL配置的信息(S210)。辅小区可能需要UL-DL配置信息,因为它在TDD中操作。可以通过诸如RRC消息的高层信号来发送UL-DL配置信息。
BS在辅小区的子帧n中发送下行数据(S220)。
UE对下行数据进行解码并且为下行数据生成ACK/NACK(S230)。
UE可以通过主小区的子帧n+kSCC(n)来向BS发送ACK/NACK(S240)。子帧n+kSCC(n)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
<在其中聚合了使用不同帧结构的CC的系统中的HARQ ACK/NACK发送定时>
<方法1>
方法1是子帧n+kSCC(n)遵照主小区中的ACK/NACK发送定时的方法。也就是说,方法1是将等于n+kmin的主小区的UL子帧配置为子帧n+kSCC(n)的方法。换句话说,如果在辅小区的子帧n中接收到数据,则在主小区的子帧n+kmin中发送针对该数据的ACK/NACK。这里,kmin可以是例如四个子帧。
图13示出了当主小区是F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TDD小区时的ACK/NACK发送定时的示例。
参照图13,假定了其中针对在PCC的DL子帧n中接收到的DL数据信道或DL控制信道发送了ACK/NACK的PCC的UL子帧是子帧n+kPCC(n)。在FDD情况下,为了避免ACK/NACK发送延迟,可以按照常规方式类似地将它设置为kPCC(n)=kmin=4。
假定了其中针对在SCC的DL子帧n中接收到的DL数据信道或DL控制信道发送了ACK/NACK的PCC的UL子帧是子帧n+kSCC(n)。然后,kSCC(n)可以遵照PCC中配置的FDD的ACK/NACK定时。也就是说,可以将它设置为kSCC(n)=kmin=4。例如,在PCC的子帧n+4 132中发送针对在SCC的子帧n 131中接收到的DL数据信道或DL控制信道的ACK/NACK。
图14示出了基于方法1的ACK/NACK发送方法。
参照图14,在聚合了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情形下,在第二小区的DL子帧中接收需要ACK/NACK的数据(S161)。本文中,需要ACK/NACK的数据共同地指代需要ACK/NACK响应的数据(诸如PDSCH、传输块和DL SPS释放PDCCH)。第一小区是使用FDD帧的FDD小区,并且可以是主小区。第二小区是使用TDD帧的TDD小区,并且可以是辅小区。
UE在根据第一小区的ACK/NACK定时而确定的第一小区的UL子帧中发送针对数据的ACK/NACK(S162)。
根据方法1,存在优点的原因在于ACK/NACK延迟被最小化,因为总是基于接收到下行数据的时间点在kmin个子帧过去之后发送针对在辅小区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
此外,在常规TDD中,如果与一个UL子帧相关联的DL子帧的数量是许多的,则存在问题的原因在于必须在一个UL子帧中发送的ACK/NACK的数量增加。然而,方法1是有利的原因在于ACK/NACK发送是分布式的。
如果其中发送了ACK/NACK的主小区的UL子帧是子帧n,则需要在子帧n中确保的ACK/NACK资源的数量可以通过用于子帧n-kmin的主小区的发送模式以及辅小区的DL子帧中的发送模式来确定。
根据方法1,可以通过将表5改变为下表10来表示应用于UE的ACK/NACK定时。
[表10]
也就是说,如果辅小区的UL-DL配置与表10的任一个相同并且主小区使用FDD帧,则子帧n是其中发送了ACK/NACK的子帧,并且子帧n中指示的数量指示kmin。在本文中,子帧n-kmin指示其中接收到下行数据即ACK/NACK的主体的子帧。例如,在表10中,UL-DL配置是0,并且4被写入子帧9。在这种情况下,它指示针对在辅小区的子帧5(=9-4)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在子帧9中被发送。
根据方法1,可以通过将表9改变为下表11来表示应用于UE的ACK/NACK定时。
[表11]
在表11中,子帧n指示其中接收到下行数据的子帧。子帧n+kSCC(n)是其中发送了针对下行数据的ACK/NACK的子帧。表11中的值中的每一个指示用于子帧n的kSCC(n)值。例如,它指示如果UL-DL配置是0并且在辅小区的子帧1中接收到下行数据,则在四个子帧过去之后的(主小区的)子帧5中发送ACK/NACK。
表10和表11以及图13具有辅小区和主小区的无线帧边界相同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它是主小区的无线帧与辅小区的无线帧同步的先决条件。如果主小区的无线帧不与辅小区的无线帧同步,则可以考虑用于补偿这个异步的附加子帧延迟(由kadd指示)。也就是说,在方法1中,可以kSCC(n)将改变为kmin+kadd。
或者,假定在辅小区的子帧n中接收到下行数据并且其中发送了针对该下行数据的ACK/NACK的子帧是n+kSCC(n),如果kSCC(n)小于kmin+kadd,则调度可能受限制,使得不在辅小区的子帧n中发送下行数据。
<方法2>
方法2是确定其中在辅小区中基于TDD ACK/NACK发送定时发送ACK/NACK的子帧n+kSCC(n)的方法。也就是说,kSCC(n)如表9中一样被确定,但是实际的ACK/NACK是通过主小区的UL PCC来发送的。换句话说,可以根据SCC中配置的ACK/NACK定时在PCC的UL子帧中发送针对SCC中接收到的DL数据信道或DL控制信道的ACK/NACK。
图15示出了当主小区是F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TDD小区时的ACK/NACK发送定时的另一示例。
参照图15,假定了其中针对在PCC的DL子帧n中接收到的DL数据信道或DL控制信道发送了ACK/NACK的PCC的UL子帧是子帧n+kPCC(n)。在FDD情况下,为了避免ACK/NACK发送延迟,可以按照常规方式类似地将它设置为kPCC(n)=kmin=4。
在这种情况下,当应用了SCC中配置的ACK/NACK定时时可以在SCC的UL子帧n+k(n)142中发送针对在SCC的DL子帧n 141中接收到的DL数据信道或DL控制信道的ACK/NACK。在这种情况下,在等于UL子帧n+k(n)142的时间的时间处在PCC的UL子帧143中发送ACK/NACK。
图16示出了基于方法2的ACK/NACK发送方法。
参照图16,在聚合了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情形下,在第二小区的DL子帧中接收需要ACK/NACK的数据(S151)。在本文中,需要ACK/NACK的数据指代需要ACK/NACK响应的数据(诸如PDSCH、传输块和DL SPS释放PDCCH)。第一小区是使用FDD帧的FDD小区,并且可以是主小区。第二小区是使用TDD帧的TDD小区,并且可以是辅小区。
UE在根据当配置了仅第二小区时应用的ACK/NACK定时而确定的第一小区的UL子帧中发送针对数据的ACK/NACK(S152)。
这样的方法具有优点的原因在于不管TDD CC是否被用作主小区还是辅小区都可以同样地应用用于TDD CC的ACK/NACK。
必须在PCC的UL子帧中确保的用于ACK/NACK发送的资源的数量是根据DL子帧是否在子帧n处存在于PCC/SCC中并且根据在本DL子帧处的发送模式来确定的。
如果主小区的无线帧未与辅小区的无线帧同步,则可以考虑用于补偿这个异步的附加子帧延迟(由kadd指示)。kadd可以是固定值或者可以是通过RRC消息设置的值。在方法2中,假定k’SCC(n)=kSCC(n)+kadd,针对在辅小区的子帧n中接收到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可以被表示为在主小区的UL子帧n+k’SCC(n)中发送。
或者,假定在辅小区的子帧n中接收到下行数据并且其中发送了针对下行数据的ACK/NACK的子帧是n+kSCC(n),如果kSCC(n)小于kmin+kadd,则调度可能受限制,使得不在辅小区的子帧n中发送下行数据。
如果方法1被用作在主小区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以及发送针对辅小区的ACK/NACK的方法,则针对主小区和辅小区的ACK/NACK可以遵照FDD中使用的ACK/NACK发送方案。例如,当在UE中配置了多个服务小区时可以使用其中使用了FDD中使用的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也就是说,针对辅小区的ACK/NACK通过主小区而没有使用压缩方案(诸如,ACK/NACK捆绑)利用使用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来发送。可能不使用压缩方案(诸如ACK/NACK捆绑),因为仅一个DL子帧与主小区的一个UL子帧相关联。
相比之下,如果方法2被用作在主小区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以及发送针对辅小区的ACK/NACK的方法,则针对主小区和辅小区的ACK/NACK可以遵照TDD中使用的ACK/NACK发送方案。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当在TDD中配置了多个服务小区时使用的PUCCH格式1b的信道选择来发送ACK/NACK。
可以根据是否使用跨载波调度或非跨载波调度来确定是否应用前述的方法1和方法2。例如,可以在跨载波调度中使用方法1并且可以在非跨载波调度中使用方法2。
如果要聚合的CC使用不同的帧结构(FDD CC和TDD CC的聚合),则一个CC可以执行UL发送而另一CC可以在相同的时间持续时间(或子帧)中执行DL接收。在这种情况下,UL发送可能对DL接收有影响。因此,不期望在连续频带中同时执行UL发送和DL接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优选地,足够分开以不彼此干扰的频带被分组,使得相同的UL-DL配置被用在一个组中并且不同的UL-DL配置被用在不同的组中。
例如,如果按照分配频带的升序对CC#1至CC#5进行聚合,则CC#1和CC#2被分组为第一组而CC#3至CC#5被分组为第二分组,并且第一组中的所有CC使用UL-DL配置0,并且第二组中的所有CC使用UL-DL配置3。在这种情况下,CC#2和CC#3可以是足够分开以不彼此干扰的CC。在上述示例中,UE可以具有用于各个组的独立RF模块,并且可以使用单独的功率放大器。UE可以针对各个组发送一个PUCCH,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上行中发送多个PUCCH峰均比(PAPR)增加的问题也不发生。
如果仅利用PCC发送PUCCH,则可以应用方法1,而如果在PCC所不属于的(非连续频带的)组的特定UL CC中发送PUCCH,则通过PUCCH发送的ACK/NACK定时可以遵照与其中发送了PUCCH的特定UL CC的DL子帧对应的ACK/NACK定时。
<CC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系统中的HARQ ACK/NACK发送技术>
在上述描述中,在CC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系统中描述了HARQ ACK/NACK发送定时,并且在下文中,将描述CC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HARQ ACK/NACK发送技术。
在使用了当ACK/NACK发送定时被单方面地配置给主小区时应用ACK/NACK发送定时以及对辅小区的ACK/NACK发送定时应用以上描述的方法1的组合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使用用于在FDD小区当中聚合的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来发送在PCC/SCC中接收到的DL数据信道以及针对该DL控制信道的ACK/NACK。
在FDD小区当中的聚合中,仅一个DL子帧对应于一个UL子帧。另外,在同时生成了与ACK/NACK不同的UCI的情况下使用的复用方法和丢弃特定UCI的规则也按照相同方式应用于在FDD中使用的复用方法和丢弃规则。也就是说,使用了在FDD中在将一个UL子帧连接至一个DL子帧情况下优化的复用方法/UCI丢弃规则。例如,在在主小区中调度两个码字情况下,使用了对于ACK/NACK发送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并且PUCCH资源和星座此时与PUCCH格式1b的那些相同。因此,即使在不清楚是否配置了辅小区的部分中或在辅小区的配置是错误的情形下,也可以无误地发送针对主小区中的两个码字发送的ACK/NACK。
也就是说,在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小区当中的聚合中,在对所有小区应用FDD小区中定义的ACK/NACK发送定时(或者所有小区被配置为Mcell=1,例如,FDD主小区和TDD辅小区被配置为Mscell=1或者TDD主小区和FDD辅小区被配置为Mpcell=1)情况下,仅在一个UL子帧中发送针对小区中的每一个的一个DL子帧的ACK/NACK。此时,在发送PUCCH的小区中,使用了在DL子帧与UL子帧之间的对应为1:1的情况下优化的FDD小区当中聚合时定义的DLACK/NACK发送技术。
此外,在使用了当ACK/NACK发送定时被单方面地用于主小区(FDD小区)时应用ACK/NACK发送定时以及对辅小区(TDD小区)应用方法2的组合的情况下,则针对主小区的ULPCC和用于辅小区的SCC的ACK/NACK发送可以遵循在TDD小区(辅小区)中定义的ACK/NACK发送技术。
也就是说,作为针对主小区的UL PCC和用于辅小区的SCC的ACK/NACK发送技术,可以使用在TDD小区当中聚合时定义的“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这是因为一个PCC UL子帧对应于PCC和SCC的多个DL子帧,与TDD小区当中的聚合类似。
在同时生成了与ACK/NACK不同的UCI的情况下使用的复用方法和特定UCI的丢弃规则等也按照相同方式应用于在TDD中调整的复用方法和丢弃规则。
例如,通过在FDD小区情况下符合MFDDcell=1,并且通过在TDD小区中应用MTDDcell,使用了ACK/NACK发送方法,其被用于在针对MTDDcell组合使用彼此不同的UL-DL配置的TDD小区当中聚合。
Mcell指示对应于一个UL子帧的DL子帧的数量,并且所对应的DL子帧可以仅包括需要ACK/NACK响应的DL数据信道(PDSCH或DL HARQ)或可用于接收DL控制信道(DL SPS释放PDCCH)的有效DL子帧。
在与PUCCH发送小区或DL子帧对应的DL小区的DL ACK/NACK定时中的任一个遵循针对TDD小区定义的ACK/NACK定时的情况下(或在M>1情况下),在使用彼此不同的帧结构的小区当中的聚合遵循在TDD小区当中聚合时定义的DL ACK/NACK发送技术。
例如,在主小区是T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FDD小区的情况下,辅小区的ACK/NACK定时可以遵循主小区的ACK/NACK定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了在TDD小区当中聚合时定义的DLACK/NACK发送技术。
然而,在基于现有TDD UL-DL配置中定义的定时添加以前不存在的新的ACK/NACK定时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在TDD小区当中聚合时定义的DL ACK/NACK发送技术来引入针对附加ACK/NACK定时的发送技术。例如,尽管照惯例仅针对M≤4定义信道选择技术,但是可以引入针对M>4的信道选择技术。
在上述描述中,还可以针对各个UL子帧来确定ACK/NACK发送技术的选择。在PUCCH发送小区中针对各个UL子帧确定了连接至特定UL子帧的DL子帧被配置为1:1的情况下,可以选择FDD方法,而如果包括了M:1(M>1,即,如果多个DL子帧连接至其它UL子帧)的情况,可以对其它UL子帧应用TDD方法。
或者,还可以针对各个小区来确定ACK/NACK发送技术。例如,主小区可以是FDD小区,并且第一辅小区和第二辅小区可以是TDD小区。在这种情况下,在主小区中,可以发送针对在第一辅小区和第二辅小区中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针对在第一辅小区中接收到的数据的ACK/ANCK可以遵循FDD方法的ACK/NACK发送技术,并且针对在第二辅小区中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可以遵循TDD方法的ACK/NACK发送技术。
如果在TDD小区当中的聚合中使用的信道选择被用于TDD ACK/NACK发送方法,则当在主小区中发送两个码字时,存在PUCCH资源和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变得与PUCCH格式1b的那些不同的缺点。例如,在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中,作为用于[ACK,ACK,NACK/DTX,NACK/DTX]和[NACK/DTX,ACK,NACK/DTX,NACK/DTX]的PUCCH资源,选择了n(1) PUCCH,1。另一方面,在PUCCH格式1b中,作为用于[ACK,ACK]和[NACK/DTX,ACK]的PUCCH资源,选择了n(1) PUCCH,0。
此外,在其中聚合了使用彼此不同的帧结构的CC的系统中,可以针对各个子帧来改变HARQ ACK/NACK发送技术。也就是说,可以取决于是否仅在其中发送了ACK/NACK的UL子帧中发送了针对在第一小区中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或是否发送了针对在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这二者中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而改变ACK/NACK发送技术。
如图13所示,在聚合了FDD小区和TDD小区的情况下,当在FDD小区的子帧0、2、3、4、5、7、8和9上使用方法1时,FDD小区的ACK/NACK连同TDD小区的ACK/NACK一起被发送。另一方面,在TDD小区的子帧1和子帧6上,发送仅FDD小区的ACK/NACK。因此,信道选择未应用于FDD小区中的所有UL子帧,而是可以对仅其中一起发送了FDD小区的ACK/NACK和TDD小区的ACK/NACK的子帧应用信道选择。
并且在FDD小区的其中可以发送仅FDD小区的ACK/NACK的UL子帧中,使用了PUCCH格式1a/1b。这里,“使用了PUCCH格式1a/1b”意指在单方面地配置/使用FDD小区情况下的ACK/NACK发送技术。另外,在同时生成了与ACK/NACK不同的UICI的情况下使用的复用方法和特定UCI的丢弃规则等也被应用于在单方面地配置/使用FDD小区情况下的复用方法和丢弃规则。还可以仅对在PUCCH发送中建立了发送分集的情况应用PUCCH格式1a/1b。
如果信道选择被应用于FDD小区的其中仅发送了FDD小区的ACK/NACK的UL子帧,则在使用了PUCCH发送分集的情况下,存在被显式地指明的显式资源应该被用作第二PUCCH资源的缺点。
如果在如图15所示的那样聚合了两个小区的情形下使用方法2,则在FDD小区中的子帧2和子帧7上,一起发送针对FDD小区的ACK/NACK和针对TDD小区的ACK/NACK,并且在FDD小区的剩余子帧0、1、3、4、5、6、8和9上,发送仅针对FDD小区的ACK/NACK。因此,在FDD小区的所有UL子帧中聚合TDD小区时使用的信道选择方法的使用有主小区的ACK/NACK还被捆绑(尤其,在TDD小区中在M>1情况下)的缺点。
因此,可以在其中未发送TDD小区的ACK/NACK的UL子帧中使用PUCCH格式1a/1b,并且可以使用仅在其中发送了TDD小区的ACK/NACK的UL子帧中使用在TDD小区当中的聚合中定义的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
在FDD中,在建立了针对多个CC对于ACK/NACK发送使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a/1b的情况下,如果UL子帧是为SR发送保留的子帧并且ACK/NACK发送是必要的,则当SR为正时,其中针对各个DL CC应用空间捆绑的ACK/NACK的两个比特被映射到通过RRC在UL子帧中为正SR分配并且发送的PUCCH格式1b。当SR为负时,使用了与生成仅ACK/NACK的情况的发送方法相同的发送方法。在甚至在其中未发送针对TDD小区的ACK/NACK的UL子帧中也使用以上描述的信道选择的情况下,主小区的ACK/NACK未必被空间捆绑并且发送。相反,在使用PUCCH格式1a/1b情况下,在没有空间捆绑的情况下通过用于SR使用的资源来发送主小区的ACK/NACK。
或者,仅对于在FDD小区中建立了MIMO的情况,还可以使用PUCCH格式1b。
此外,在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小区的聚合中,连接至其中发送了ACK/NACK的UL子帧的全部UL子帧的数量可以是M。也就是说,连接到主小区的UL子帧的主小区的DL子帧和辅小区的DL子帧的总数可以是M。此时,可能发生M>4的情况。例如,在主小区是F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TDD小区的情况下,在UL-DL配置2、UL-DL配置4或UL-DL配置5情况下,超过四个DL子帧可以连接至主要子帧的UL子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的是信道选择未被用于主小区中的全部UL子帧,并且使用仅PUCCH格式3。也就是说,可以限制信道选择的配置。
此外,在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小区的聚合中,如果信道选择用ACK/NACK发送技术加以建立,则连接至其中发送了ACK/NACK的UL子帧的DL子帧的数量可以是M。此时,可能发生M>4的情况。因为仅针对M作为最大值为4的情况定义了信道选择,所以当发生M>4的情况时,不能够通过常规技术处理该情况。因此,需要解决该情况。
图17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ACK/NACK发送方法。
参照图17,基站检查将连接至UL子帧的DL子帧的数量M是否大于4(步骤S171)。
如果M大于4,则基站执行调度,使得最多四个DL子帧连接至UL子帧(步骤S172)。例如,在主小区是T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FDD小区的情况下,并且在UL-DL配置2、UL-DL配置4或UL-DL配置5情况下,超过四个DL子帧可以连接至主小区的UL子帧。在这种情况下,基站执行调度仅对于M个子帧当中的四个或更少子帧需要ACK/NACK的信道。
基站通过信道选择在UL子帧中接收ACK/NACK(步骤S173)。在UE方面中,通过信道选择在UL子帧中发送ACK/NACK。
此外,主小区可以是TDD小区并且辅小区可以是FDD小区。假设连接至主小区的UL子帧的主小区的DL子帧的数目为MP,并且连接至主小区的UL子帧的辅小区的DL子帧的数目为MS。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MP<MS的情况。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形,因为DL子帧在FDD小区中被连续地引用,但是DL子帧在TDD小区中被不连续地引用并且UL子帧的数量是有限的。例如,可能发生(MP,MS)=(4,5)或(2,3)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基站可以通过调度仅MP个DL子帧而不通过调度所有MS个DL子帧来限制连接至一个UL子帧的全部DL子帧的数量。基于此,可以选择选择的信道的数量是MP的信道选择技术。这是因为如果连接至一个UL子帧的全部DL子帧的数量增加,则NACK发送概率因正被应用的空间捆绑、时域捆绑等而增加。空间捆绑是通过与操作将针对在一个子帧中接收到的多个码字(传输块)的ACK/NACK压缩成一个ACK/NACK的技术。时间捆绑是通过与操作将在多个子帧中的每一个中确定的ACK/NACK压缩成一个ACK/NACK的技术。
或者,UE将超过四个子帧请求ACK/NACK的情形确定为错误情形,并且不发送PUCCH。或者,UE仅针对四个子帧发送ACK/NACK并且针对剩余子帧可能不发送ACK/NACK。然而,如果包括了针对诸如SPS PDSCH的其中对应PDCCH不存在的PDSCH的ACK/NACK,则可能不丢弃它并且始终包括它。
在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小区的聚合中,如果在相同的时间持续时间中一起执行UL发送和DL接收,则存在UL发送影响DL接收的可能性。因此,优选的是,通过对于分开与不彼此干扰一样多的频带进行分组在一个组中使用相同的UL-DL配置并且在其它组当中使用彼此不同的UL-DL配置。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组具有独立的RF模块并且可以使用单独的功率放大器。然后,可以发送针对各个组的一个PUCCH,并且即使向UE同时发送多个PUCCH,也不发生PAPR增加的问题。
在不仅向PCC发送PUCCH但是在不包括PCC的组的特定UL CC(不相邻的频带)中发送PUCCH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的是发送到对应PUCCH的ACK/NACK定时遵循对应于PUCCH所被发送到的特定UL CC的DL子帧的ACK/NACK定时。
在主小区是FDD小区并且多个TDD小区被聚合为辅小区的情况下,可以移动TDD小区的帧边界和预定偏移值一样多,使得各个TDD小区的ACK/NACK发送在同一UL子帧中不重叠。也就是说,可以建立偏移值使得在TDD小区中的每一个当中的UL子帧不重叠。偏移值可以通过主要同步信号/次要同步信号(PSS/SSS)的检测来检测或者通过诸如RRC消息的高层信号来通知。在给出了这样的偏移值的情况下,可以甚至在聚合了三个或更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应用信道选择。
主小区是F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TDD小区的情形仅是示例,但不限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能够被应用于主小区是TDD小区并且辅小区是FDD小区的情况。
<在聚合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小区时使用的跨载波调度>
在聚合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小区时,根据跨载波调度,资源的一部分的应用可能不是可用的。尤其,在UL HARQ情况下,可能发生限制,因为用于调度ACK/NACK发送的DL子帧是需要的。因此,独立地建立DL HARQ和UL HARQ的跨载波调度可能是有用的。
例如,在UL HARQ情况下,可能以限制跨载波调度是不允许的并且它通过非跨载波调度来操作。当建立跨载波调度时,可以限制为仅DL HARQ通过跨载波调度来操作。
这样的操作可以被不同地应用于主小区是FDD小区还是TDD小区。具体地,在主小区是TDD小区的情况下可能是有用的。例如,在主小区是FDD小区的情况下,可能对于ULHARQ/DL HARQ这二者允许跨载波调度,并且在主小区是TDD小区的情况下,可能仅对于DLHARQ允许跨载波调度。
因此,跨载波调度的应用在DL和UL中改变,可以针对UL/DL改变用于检测PDCCH的搜索空间位于其中的小区。因此,PDCCH的盲解码的数量可能增加。
为了防止这个,在UL/DL中具有公共大小的DCI格式可能局限于仅在一个小区中检测。它限于从UE特定搜索空间发送的DCI格式。例如,仅在用于非跨载波调度的PUSCH发送小区中发送用于UL调度的DCI格式0,仅在PDSCH发送小区中的跨载波调度小区的CSS中发送用于DL调度的DCI格式1A,并且在PDSCH发送小区中的CSS小区的USS中发送用于DL调度的发送模式特定DCI格式(DCI格式0和DCI格式1A)。
在UL/DL中具有公共大小的DCI格式可以将搜索空间候选的数量适当地划分给两个小区。
图18是其中实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无线设备的框图。
基站100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和射频(RF)单元130。处理器110实现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例如,处理器110将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多个服务小区配置给UE,并且通过服务小区中的每一个来发送需要ACK/NACK响应的数据。此时,在连接至其中发送了ACK/NACK的UL子帧的M个DL子帧当中,仅四个或更少个DL子帧实际上可以执行调度。存储器120被连接至处理器110并且配置为存储用于针对处理器110的操作的各种信息。RF单元130被连接至处理器110并且配置为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
UE 200包括处理器210、存储器220和RF单元230。处理器210实现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例如,处理器210可以接收彼此使用不同帧结构的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的配置,在第二服务小区的DL子帧中接收数据,并且在第一服务小区的UL子帧中发送响应于该数据的ACK/NACK信号。此时,可以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ACK/NACK定时或第二小区的ACK/NACK定时来确定UL子帧。至于ACK/NACK发送技术,可以使用在FDD小区当中聚合时定义的技术或在TDD小区当中聚合时定义的技术,并且可以取决于发送针对在其中发送了ACK/NACK的UL子帧中从第一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还是发送针对从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接收到的数据的ACK/NACK来改变发送技术。
处理器110、210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它芯片组、逻辑电路、数据处理装置和/或用于相互转换基带信号和无线电信号的转换器。存储器120、2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速存储器、存储器卡、存储媒体和/或其它存储装置。RF单元130、230可以包括用于发送和/或接收无线电信号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当实施方式用软件加以实现时,以上描述的方案可以作为用于执行以上描述的功能的模块(过程、功能等)被实现。模块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120、220中并且由处理器110、210执行。存储器120、220可以被放置在处理器110、210内部或外部并且使用各种公知手段连接至处理器110、210。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接收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息的方法,该方法由基站BS执行,并且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小区的子帧n-4和第二小区的子帧n-4中的至少一个中发送数据,其中,n是整数;以及
在所述第一小区的子帧n中接收针对所述数据的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使用频分双工FDD无线帧,
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使用时分双工TDD无线帧,并且
其中:
如果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子帧n-4是不能够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子帧,则按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1a或1b来接收所述ACK/NACK信息,并且
如果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子帧n-4是能够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子帧,则按利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来接收所述ACK/NACK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利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是通过利用在多个资源中选择的一个资源来发送ACK/NACK信号的信号发送方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不能够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所述子帧包括上行子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按所述PUCCH格式1a来接收1比特ACK/NACK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按所述PUCCH格式1b来接收2比特ACK/NACK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按所述利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来接收最大4比特ACK/NACK信息。
7.一种基站BS,该BS包括:
射频RF单元,该RF单元被配置为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处理器,该处理器连接至所述RF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操作:
在第一小区的子帧n-4和第二小区的子帧n-4中的至少一个中发送数据,其中,n是整数;以及
在所述第一小区的子帧n中接收针对所述数据的ACK/NACK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使用频分双工FDD无线帧,
其中,所述第二小区使用时分双工TDD无线帧,并且
其中:
如果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子帧n-4是不能够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子帧,则按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1a或1b来接收所述ACK/NACK信息,并且
如果所述第二小区的所述子帧n-4是能够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子帧,则按利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来接收所述ACK/NACK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S,其中,所述利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是通过利用在多个资源中选择的一个资源来发送ACK/NACK信号的信号发送方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S,其中,不能够用于发送所述数据的所述子帧包括上行子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S,其中,按所述PUCCH格式1a来接收1比特ACK/NACK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S,其中,按所述PUCCH格式1b来接收2比特ACK/NACK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BS,其中,按所述利用信道选择的PUCCH格式1b来接收最大4比特ACK/NACK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738394P | 2012-12-18 | 2012-12-18 | |
US61/738,394 | 2012-12-18 | ||
US201361882004P | 2013-09-25 | 2013-09-25 | |
US61/882,004 | 2013-09-25 | ||
US201361896015P | 2013-10-25 | 2013-10-25 | |
US61/896,015 | 2013-10-25 | ||
CN201380066537.1A CN104871471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6537.1A Division CN104871471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337073A true CN108337073A (zh) | 2018-07-27 |
CN108337073B CN108337073B (zh) | 2021-03-05 |
Family
ID=5097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99823.XA Active CN108337073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基站 |
CN201380066187.9A Active CN104919744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harq进程的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380066537.1A Active CN104871471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380066433.0A Active CN104871448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6187.9A Active CN104919744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用于确定无线通信系统中的harq进程的数量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380066537.1A Active CN104871471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
CN201380066433.0A Active CN104871448B (zh) | 2012-12-18 | 2013-12-18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9) | US9749093B2 (zh) |
EP (3) | EP2938013B1 (zh) |
JP (1) | JP6029769B2 (zh) |
KR (4) | KR102239576B1 (zh) |
CN (4) | CN108337073B (zh) |
DK (2) | DK2938013T3 (zh) |
ES (1) | ES2656160T3 (zh) |
PT (2) | PT3261280T (zh) |
WO (3) | WO201409848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38259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Harq-ack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49093B2 (en) | 2012-12-18 | 2017-08-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umber of HARQ process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659687B (zh) * | 2013-08-07 | 2020-01-2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在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解耦情形中的低成本mtc设备的覆盖增强 |
CN105493419B (zh) * | 2013-08-20 | 2018-11-23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同时接入多个小区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
CN103944701B (zh) * | 2013-08-26 | 2017-08-08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tdd‑fdd联合系统中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JP5931828B2 (ja) | 2013-09-26 | 2016-06-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1855219B1 (ko) * | 2013-09-30 | 2018-05-08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
US20150173102A1 (en) * | 2013-12-12 | 2015-06-18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apparatus, base st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KR20150074494A (ko) * | 2013-12-24 | 2015-07-02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Tdd-fdd 반송파 집성을 위한 소프트버퍼 제어 방법 및 그 장치 |
JP2015126308A (ja) * | 2013-12-26 | 2015-07-0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4796926A (zh) * | 2014-01-17 | 2015-07-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管理方法和装置 |
WO2016033059A1 (en) | 2014-08-25 | 2016-03-03 | ONE Media, LLC | Dynamic configuration of a flexibl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phy transport data frame preamble |
RU2658340C1 (ru) * | 2014-09-01 | 2018-06-20 | ЭлДжи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ИНК.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US9935807B2 (en) * | 2014-09-26 | 2018-04-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iscovery signal design |
US10148392B2 (en) * | 2015-01-27 | 2018-12-0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Group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and triggering GACK/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CA2975306C (en) * | 2015-01-29 | 2019-10-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ucch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511427B2 (en) | 2015-01-30 | 2019-12-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cknowledging increased number of 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s |
CN107251462B (zh) * | 2015-02-09 | 2020-09-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在多载波的pusch上实现harq的方法和装置 |
CA3201041A1 (en) | 2015-03-09 | 2016-09-15 | ONE Media, LLC | System discovery and signaling |
CN107432018A (zh) * | 2015-04-09 | 2017-12-0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KR102284447B1 (ko) * | 2015-04-10 | 2021-08-0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의 채널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
CN105323857A (zh) * | 2015-11-12 | 2016-02-10 |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harq信息配置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4095131A (zh) | 2015-12-01 | 2022-02-25 | IPCom两合公司 | Ack/nack消息传送方法和用户设备装置 |
CN106954271B (zh) * | 2016-01-07 | 2019-09-1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 一种下行数据信道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8496408B (zh) * | 2016-01-26 | 2023-10-20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基站及发送方法 |
CN107294686A (zh) * | 2016-04-01 | 2017-10-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探测参考信号发送、接收方法、装置、ue及基站 |
CN107277919A (zh) * | 2016-04-07 | 2017-10-20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半静态资源的调度方法及装置 |
US10791571B2 (en) * | 2016-04-26 | 2020-09-29 | Lg Electronics Inc. | Downlink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and downlink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
WO2018027998A1 (zh) * | 2016-08-12 | 2018-0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8108247A1 (en) | 2016-12-13 | 2018-06-21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Polar codes for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for wireless networks |
KR20180068677A (ko) * | 2016-12-14 | 2018-06-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10192422B (zh) * | 2017-02-05 | 2023-07-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接收与免许可资源关联的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US10554363B2 (en) | 2017-05-04 | 2020-02-04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Facilitating incremental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esign to support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cheduling |
WO2019022587A1 (en) * | 2017-07-28 | 2019-01-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UBLE CONNECTIVITY SOFTWARE BUFFER SIZ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9474402B (zh) * | 2017-09-08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发送、接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及设备 |
CN110493874B (zh) * | 2017-11-02 | 2020-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09802755B (zh) | 2017-11-17 | 2021-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方法和通信装置 |
JP7027150B2 (ja) * | 2017-12-13 | 2022-03-01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JP7115843B2 (ja) * | 2017-12-13 | 2022-08-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US11711171B2 (en) * | 2018-01-11 | 2023-07-25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iable transmission over network resources |
WO2019157655A1 (en) * | 2018-02-13 | 2019-08-22 | Zte Corporation | Reliabl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911177B2 (en) * | 2018-06-13 | 2021-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and feedback for transmission mode switching |
WO2020144780A1 (ja) * | 2019-01-09 | 2020-07-16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11491375A (zh) * | 2019-01-28 | 2020-08-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3574820B (zh) * | 2019-03-22 | 2024-04-26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聚合harq反馈 |
US11412497B2 (en) * | 2019-03-27 | 2022-08-09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uplink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11865511B (zh) * | 2019-04-30 | 2022-01-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JP2020022167A (ja) * | 2019-08-28 | 2020-02-06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 データ伝送方法、端末及び基地局 |
TWI775208B (zh) | 2019-11-07 | 2022-08-21 | 香港商鴻穎創新有限公司 | 用來建構下行鏈路控制資訊格式的方法及使用者裝置 |
US11671979B2 (en) * | 2020-02-10 | 2023-06-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multicast/broadca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11431576B (zh) * | 2020-05-14 | 2022-07-08 | 上海道生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系统及方法 |
CN114339613B (zh) * | 2020-09-28 | 2023-06-0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组播/广播业务的半持续调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WO2022154568A1 (ko) * | 2021-01-15 | 2022-07-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13132068B (zh) * | 2021-03-03 | 2022-05-24 | 杭州红岭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场景下的基站harq进程内存分配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8968A (zh) * | 2011-02-12 | 2011-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实现终端 |
CN102237992A (zh) * | 2010-04-30 | 2011-11-0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CN102238716A (zh) * | 2011-07-15 | 2011-11-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调整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394685A (zh) * | 2011-11-04 | 2012-03-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
WO2012109195A2 (en) * | 2011-02-07 | 2012-08-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supplementary cells in licensed exempt spectru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95733B2 (ja) * | 2005-08-02 | 2010-12-08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 |
KR100929082B1 (ko) | 2005-10-12 | 2009-11-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역방향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단말의 제어 정보 송수신 방법및 장치 |
US8634333B2 (en) | 2008-05-07 | 2014-01-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Bundling of ACK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0077938A1 (en) * | 2008-12-17 | 2010-07-08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release b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CN101771515A (zh) * | 2008-12-30 | 2010-07-0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传输harq-ack的方法 |
CN102804670B (zh) | 2009-06-02 | 2016-11-02 | 黑莓有限公司 | 用于减少载波聚合的盲解码的系统和方法 |
EP2282575A1 (en) * | 2009-08-04 | 2011-02-09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hannel quality report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1631374B (zh) | 2009-08-05 | 2016-09-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传输方式的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05610549B (zh) * | 2009-09-21 | 2019-07-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系统 |
CN102036398B (zh) * | 2009-09-29 | 2015-06-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继节点及其传输数据的方法 |
RU2568322C2 (ru) * | 2009-10-19 | 2015-11-20 |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е и разнесение передачи для сигналов harq-ack в системах связи |
WO2011053053A2 (ko) * | 2009-10-29 | 2011-05-0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통신 방법 |
US9031008B2 (en) * | 2009-10-30 | 2015-05-1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20110130819A1 (en) | 2009-12-01 | 2011-06-02 | Altura Medical, Inc. | Modular endograft device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CN102025467B (zh) | 2009-12-30 | 2013-05-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
US8660107B2 (en) * | 2010-06-18 | 2014-02-25 | Mediatek Inc. | Uplink HARQ feedback channel desig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OFDMA systems |
JP5478645B2 (ja) | 2010-08-16 | 2014-04-23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2012036479A1 (en) | 2010-09-15 | 2012-03-22 | Lg Electronics Inc. |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
CN103119886B (zh) | 2010-09-28 | 2016-01-20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系统中发送接收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918793B (zh) | 2010-09-30 | 2016-05-1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9237489B2 (en) * | 2010-11-02 | 2016-01-12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cell release during handov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2469596A (zh) | 2010-11-08 | 2012-05-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支持信道选择的分配ack/n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
EP2654230B1 (en) | 2010-12-13 | 2019-06-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tdd |
CN102625456B (zh) | 2011-02-01 | 2017-03-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和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KR101907528B1 (ko) | 2011-02-18 | 2018-10-12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
CN104883243B (zh) | 2011-02-24 | 2018-06-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载波聚合系统的通信方法和装置 |
KR101541985B1 (ko) | 2011-03-14 | 2015-08-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8724492B2 (en) * | 2011-04-08 | 2014-05-13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on adjacent frequency bands |
US9042277B2 (en) | 2011-04-11 | 2015-05-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FDD-TDD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2752090B (zh) | 2011-04-22 | 2017-06-1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pusch的同步harq传输的方法 |
CN102752089B (zh) * | 2011-04-22 | 2017-02-0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反馈ack/nack的方法 |
US20120269140A1 (en) * | 2011-04-25 | 2012-10-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
US20120275355A1 (en) * | 2011-04-27 | 2012-11-01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esource allocation information signal |
US9445299B2 (en) * | 2011-04-29 | 2016-09-13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of rank adaptation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730198B2 (en) | 2011-05-23 | 2017-08-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2174213A1 (en) * | 2011-06-14 | 2012-12-2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defining and using phich resource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258086B2 (en) * | 2011-08-03 | 2016-0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llocating 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 resources |
JP5908080B2 (ja) | 2011-08-10 | 2016-04-26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マルチサイト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に対するアップリンクフィードバック |
US9363820B2 (en) | 2011-08-11 | 2016-06-07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
US9036491B2 (en) | 2011-08-12 | 2015-05-19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Devices for converting a downlink subframe |
CN103024820B (zh) | 2011-09-20 | 2018-03-23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软缓存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316526B (zh) * | 2011-09-29 | 2018-01-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3036637B (zh) | 2011-09-30 | 2017-04-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激活多流传输的ue发送hs‑dpcch的方法及ue |
WO2013060763A1 (en) | 2011-10-27 | 2013-05-02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Providing enhanced csi coverage by reporting the same measure in multiple subframes |
US10039088B2 (en) | 2012-01-26 | 2018-07-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communication for low capability devices |
CN113225172B (zh) * | 2012-01-27 | 2024-05-24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由WTRU执行的用于ePDCCH的方法 |
US8953635B2 (en) | 2012-05-17 | 2015-02-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
US9094960B2 (en) | 2012-05-30 | 2015-07-28 | Intel Corporatio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A) |
US9298071B2 (en) * | 2012-07-12 | 2016-03-29 | Cj Cgv Co., Ltd. | Multi-projection system |
JP5987524B2 (ja) * | 2012-07-24 | 2016-09-07 | 株式会社アドヴィックス | ギヤポンプ装置 |
EP2903196B1 (en) * | 2012-10-16 | 2017-12-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ue, and base station of harq-ack |
US8811332B2 (en) | 2012-10-31 | 2014-08-19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749093B2 (en) | 2012-12-18 | 2017-08-2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number of HARQ process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931828B2 (ja) | 2013-09-26 | 2016-06-0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2013
- 2013-12-18 US US14/649,490 patent/US9749093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KR KR1020207015713A patent/KR10223957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2-18 US US14/650,064 patent/US103894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KR KR1020157014682A patent/KR10219040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2-18 CN CN201810199823.XA patent/CN108337073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PT PT17185867T patent/PT3261280T/pt unknown
- 2013-12-18 CN CN201380066187.9A patent/CN104919744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CN CN201380066537.1A patent/CN104871471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EP EP13866347.1A patent/EP2938013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DK DK13866347.1T patent/DK2938013T3/da active
- 2013-12-18 ES ES13865101.3T patent/ES2656160T3/es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KR KR1020157014681A patent/KR20150096389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12-18 CN CN201380066433.0A patent/CN104871448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PT PT13866347T patent/PT2938013T/pt unknown
- 2013-12-18 WO PCT/KR2013/011828 patent/WO2014098482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18 US US14/650,513 patent/US10419168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WO PCT/KR2013/011834 patent/WO2014098484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18 WO PCT/KR2013/011830 patent/WO2014098483A1/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18 DK DK17185867.3T patent/DK3261280T3/da active
- 2013-12-18 EP EP13865101.3A patent/EP2938018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EP EP17185867.3A patent/EP3261280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2-18 KR KR1020157014680A patent/KR10182373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2-18 JP JP2015546399A patent/JP6029769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04 US US15/587,071 patent/US105815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5-18 US US15/598,963 patent/US10075262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7-19 US US15/654,620 patent/US10193663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7-26 US US16/046,741 patent/US1056712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8-08 US US16/535,258 patent/US11652580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21 US US16/748,579 patent/US1103863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37992A (zh) * | 2010-04-30 | 2011-11-0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数据接收状况的方法 |
WO2012109195A2 (en) * | 2011-02-07 | 2012-08-16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supplementary cells in licensed exempt spectrum |
CN102208968A (zh) * | 2011-02-12 | 2011-10-0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及实现终端 |
CN102238716A (zh) * | 2011-07-15 | 2011-11-0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调整发射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394685A (zh) * | 2011-11-04 | 2012-03-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天线系统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38259A (zh) * | 2020-07-13 | 2022-01-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Harq-ack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
CN113938259B (zh) * | 2020-07-13 | 2023-04-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Harq-ack的反馈方法和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37073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ack/nack的方法和基站 | |
US1013559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580457B (zh) | 确定上行链路发送定时的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用户设备 | |
US10827437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power for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 |
US1000914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490783B (zh) |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5450369B (zh) | 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ack/nack发送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404063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059717B (zh) | 在基于时分双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488334B (zh) | 用于确定上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391528B (zh) |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装置 | |
RU2533199C2 (ru) |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терминал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 |
CN104662970B (zh) | 控制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843277B (zh) | 使用pucch格式3资源的ack/nack和信道状态信息的同时报告 | |
CN105229952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的通信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终端 | |
US9439189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 carrier aggregating system | |
CN101795492B (zh) | 一种多载波系统中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确定方法 | |
CN105580289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对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解码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5556872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870480B (zh) | 基站装置、移动终端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US1038315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confirmation response of user equip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594149B (zh) | 终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ack/nack的方法及其设备 | |
CN104579604A (zh) | 多小区时分双工通信系统中用于确认信号传输的索引资源 | |
KR20130087541A (ko) | Tdd 기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ack/nack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7211424A (zh) | 网络节点、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