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3553A - 插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插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3553A
CN107683553A CN201780002016.8A CN201780002016A CN107683553A CN 107683553 A CN107683553 A CN 107683553A CN 201780002016 A CN201780002016 A CN 201780002016A CN 107683553 A CN107683553 A CN 1076835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connector
distance
jack apparatus
open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20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83553B (zh
Inventor
松田刚
松田刚一
富田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83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3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83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3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3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having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arrang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58Contacts spaced along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插口装置(100)具有能够从外侧朝向内侧沿第一轴插入插塞的插入部(160),插入部(160)具备开口部(160)和端子(140)。开口部(110)从外侧的端部(110A)朝向内侧而具有规定的进深。开口部(110)具有第一内表面(120)和第二内表面(150),所述第一内表面(120)从内侧朝向端部(110A)而与第一轴之间的距离变大,所述第二内表面(150)与第一轴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内表面(120)与第一轴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短。端子(140)位于比开口部(110)靠内侧的位置,在与第一轴交叉的线上配置于第二内表面(150)的相反侧,在插塞插入时按压并接触插塞。

Description

插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插入的插塞电连接的插口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在端部壁的外表面侧形成为锥状,且具备能够将端子向插入口引导的引导倾斜面。通过该连接器提供端子插入时的引导功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89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插口装置具有能够从外侧朝向内侧沿第一轴插入插塞的插入部。插入部具有开口部和端子。开口部从外侧的端部朝向内侧而具有规定的进深。开口部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内侧朝向端部而与第一轴之间的距离变大,所述第二内表面与第一轴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内表面与第一轴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短。端子位于比开口部靠内侧的位置,在与第一轴交叉的线上配置于第二内表面的相反侧,端子在插塞插入时按压并接触插塞。
本发明的插口装置有效地保护插入的插塞以及内部的端子。
附图说明
图1是配置有具备实施方式1的插口装置的多个座椅的飞机内的概观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插口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3A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插口装置的切断面S的外观立体图。
图3B是示出将实施方式1的插口装置沿图3A所示的切断面S切断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1的插口装置的沿图3A所示的切断面S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插口装置的剖面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以外的实施方式的插口装置的剖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不必要地冗长,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并非意在由这些内容限定保护范围所记载的主题。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插口装置100进行说明。
[1-1.结构]
图1是配置有具备本实施方式的插口装置100的多个座椅400的飞机内的概观图。各个座椅400具备座位显示器200和能够插入头戴式耳机300(外部设备的一例)的插塞301的插口装置100。插塞301具备前端302。飞机的乘客能够坐在座位400上观看由座位显示器200显示的影像。另外,乘客能够将头戴式耳机300的插塞301插入插口装置100,并将头戴式耳机300佩戴于头部来欣赏音乐等。
图2是插口装置100的外观立体图。图3A是示出对插口装置100的切断面S的外观立体图。图3B是示出将插口装置100沿切断面S切断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插口装置100的沿切断面S的剖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插口装置100的沿切断面S的剖面的图。在各图中,沿对插口装置100插入/拔除插塞301的方向定义X轴。将对插口装置100插入插塞301的方向定义为X正方向。将对插口装置100拔除插塞301的方向定义为X负方向。沿垂直于X轴的方向定义Y轴。沿垂直于X轴以及Y轴的方向定义Z轴。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图中,沿纸面的上下方向取Y轴,将上方设为Y正方向,将下方设为Y负方向。
插口装置100具有能够沿X正方向插入插塞301的插入部160。插入部160具备开口部110和在插入插塞301时按压并接触插塞301的多个端子140。在此,将与X轴平行且穿过插入部160的中心的直线定义为直线C(第一轴的一例)。直线C与将插塞301插入插口装置100时的插塞301的中心线一致。即,插塞301能够沿直线C的方向从外侧朝向内侧插入插口装置100。需要说明的是,图3A所示的切断面S可以说是平行于XY平面且位于比直线C稍靠近前侧的位置的平面。
开口部110是以直线C为大致中心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构件。开口部110的外侧的端部110A开口。开口部110从该端部110A朝向内侧而具有规定的进深。进深为与直线C并行的长度。插塞301从开口部110的端部110A插入,插塞301的前端302到达插入部160的深处。
开口部110被分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为圆弧状的区域,在与开口部110的直线C垂直的剖面中具有以直线C为中心的规定的中心角θf。第二区域为圆弧状的区域,在与开口部110的直线C垂直的剖面中具有以直线C为中心的规定的中心角θs。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心角θf与中心角θs之和为360°。
将第一区域的面向直线C一侧(以下也称为内径侧)的面设为第一区域的内表面(第一内表面)。第一区域的内表面是以从内侧朝向外侧(沿X负方向)而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即内径逐渐变宽的方式形成的第一锥面120。
第二区域为开口部110的位于直线C的下方的区域。将第二区域的面向直线C一侧的面设为第二区域的内表面(第二内表面)。第二区域的内表面是从内侧朝向外侧(沿X负方向)而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二锥面150。第二锥面150比第一锥面120更向直线C突出,因此可以说具有突出部130。
如上所述,开口部110的内表面由第一锥面120和第二锥面150构成。第一锥面120形成于开口部110的内表面的一半以上的区域。第一锥面120以及第二锥面150各自形成为顶点和底面的中心位于直线C上的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
另外,如图4所示,将第一锥面120看作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时的母线与直线C所成的角θ1比将第二锥面150看作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时的母线与直线C所成的角θ2大。即,如下式。
θ1>θ2
进一步如图5所示,设直线C的任意点与第一锥面120之间的距离为d1,直线C的任意点与第二锥面150之间的距离为距离d2,则距离d2比距离d1短。需要说明的是,在插入部160的比开口部110靠X正方向(内侧)的区域,比直线C靠上方的内表面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d3同比直线C靠下方的内表面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d4大致相等。
多个端子140沿X轴方向配置于插入部160的内部的比开口部110靠X正方向(内侧)的位置。此外,多个端子140分别在与直线C交叉的线上,配置于第二区域的内表面、即第二锥面150的相反侧。也就是说,第二锥面150相对于直线C而配置在下方,多个端子140相对于直线C而配置在上方。多个端子140分别在与直线C交叉的线上,未配置于第一区域的内表面、即第一锥面120的相反侧。
端子140的数量与插入插口装置100的插塞301所具备的电极的数量对应。端子140的配置部位与插塞301的电极的位置对应。当插塞301插入时,多个端子140各自按压并接触插塞301的多个电极中的每一个。由此,端子140与电极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插口装置100与图4的虚线所示的印刷基板170连接。插口装置100经由印刷基板170而与座位显示器200连接。端子140经由板簧固定于印刷基板170。板簧发生弹性变形,由此在插塞301向插口装置100插入时,能够按压并接触插塞301的电极。
[1-2.效果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插口装置100具有能够从外侧朝向内侧沿直线C插入插塞301的插入部160。插入部160具备开口部110和端子140。开口部110从外侧的端部110A朝向内侧而具有规定的进深。开口部110具有第一内表面(例如第一锥面120)和第二内表面(例如第二锥面150)。第一内表面从内侧朝向端部110A而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变大。第二内表面与直线C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d2比第一内表面与直线C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d1短。端子140位于比开口部110靠内侧的位置。端子140在与直线C交叉的线上配置于第二内表面的相反侧。端子140在插塞301插入时,按压插塞301并与插塞301接触。
通过将开口部110的内表面设为从内侧朝向外侧而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变大的内表面,从而在插塞301插入插口装置100的状态下,插塞301沿Y轴方向受到负荷时,插塞301不会在内部折断而容易拔除。但是,当开口部110的内表面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大时,虽然容易拔除插塞301,但插塞301能够从与直线C具有较大的角度的方向插入。因此,假设在开口部110的内表面整周上形成有第一内表面(例如第一锥面120)的情况下,倾斜插入的插塞301的前端302在沿X正方向对端子140施加负荷的方向上与端子140接触,有时会对端子140施加较大的负荷。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口装置100中,在开口部110的内表面中的直线C的下方、即与直线C交叉的线上,在端子140的相反侧的区域配置第二内表面(例如第二锥面150)。第二内表面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比第一内表面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短。因此,朝向斜上方插入插塞301时的插塞301与直线C所成的角比朝向其他方向插入插塞301时的插塞301与直线C所成的角小。因此,与不存在第二内表面时相比,插塞301的前端302不易接触端子140,能够降低对端子140的负荷。即,插口装置100能够降低插口装置100内部的对插塞301的负荷,同时也能够降低对端子140的负荷。如上所述,插口装置100能够保护插入的插塞301以及内部端子140。需要说明的是,飞机内使用的电子设备要求具有高耐久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插口装置100更适合作为在飞机内使用的插口装置。
另外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插口装置100中,印刷基板170与端子140相对于直线C而位于相反侧。通过增大印刷基板170与端子140之间的距离,能够延长用于将端子140固定于印刷基板170的板簧的长度。由于板簧的长度变长,从而板簧的弹簧常数减小,能够减低板簧弹性变形时的板簧的负荷。需要说明的是,当印刷基板170与端子14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时,在设计上,存在无论如何都要沿插塞301的插入方向配置端子140的情况。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第二内表面(例如第二锥面150)使插塞301与直线C所成的角变小。因此,插塞301的前端302不易接触端子140,能够降低对端子140的负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表面为从内侧朝向端部110A而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一锥面120。由此,使插塞301的插入/拔除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内表面为从内侧朝向端部110A而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二锥面150。由此,使插塞301的插入/拔除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表面占开口部110的内表面的一半以上。由此,使插塞301的插入/拔除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直线C交叉的线上,在第一内表面的相反侧未配置有端子140。尤其是,在端子14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配置于最外侧的端子140在与直线C交叉的线上,未配置于第一内表面的相反侧。由此,能够降低对端子140的负荷。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作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对实施方式1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的技术不限于此,也能够适用于进行了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另外,也可以对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进行组合,作为新的实施方式。
那么,以下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例示。
在实施方式1中,对第二锥面150内包突出部13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也就是说,第二内表面的形状为整体形成为圆锥的侧面的一部分的形状。但是,第二内表面的形状也可以不是形成为圆锥的侧面的形状或锥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第二内表面也可以是通过在具有与第一锥面120相同的倾斜度的锥面151上设置突出部130而构成的面。由于具有突出部130,从而突出部130的切线与直线C所成的角比第一锥面120与直线C所成的角小。另外由于具有突出部130,从而直线C上的任意点与第二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2比直线C上的任意点与第一锥面120(第一内表面)之间的距离d1短。因此,能够使插塞301与直线C所成的角变小。其结果是,插塞301的前端302不易与端子140接触,从而能够减低对端子140的负荷。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必要在第二内表面的所有区域使其与直线C之间的距离d2比距离d1短。如图6所示,也可以仅在具有突出部130的区域使距离d2比距离d1短。
同样地,对开口部110具有第一锥面12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开口部110也可以具备其他形状的面来代替第一锥面120。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台阶的面。但是,由于使插塞301的插入/拔除变得容易,因此开口部110的内径侧的形状更优选如实施方式1所示那样为锥形状。
在实施方式1中,对多个端子140中的所有端子140配置在直线C的上方,即相对于直线C与第二锥面150相反一侧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多个端子140中的最靠X负方向侧、即最接近开口部110侧的端子140也可以配置在直线C的上方。这是因为,在倾斜插入插塞301时,最靠近开口部110的端子140与插塞301的前端302接触的可能性最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开口部110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这两个区域,但也可以分为三个以上的区域。也就是说,开口部110的内表面也可以包括除了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以外的内表面。
本发明可适用于能够利用与插入的插塞电连接的插口装置的电气设备。具体而言,本发明可适用于诸如电视机、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电话等电气设备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0插口装置;110A端部;110开口部;120第一锥面;130突出部;140端子;150第二锥面;151锥面;160插入部;170印刷基板;200座位显示器;300头戴式耳机;301插塞;302前端;400座位。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修改后)一种插口装置,具有能够沿第一轴从开口端插入插塞的插入部,其中,
所述插入部具备:
开口部,其从所述开口端朝向内侧而具有规定的进深,且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端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变大,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轴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轴上的所述任意点之间的距离短;以及
端子,其在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上位于比所述开口部靠内侧的位置,在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相反侧,在所述插塞插入时按压并接触所述插塞。
2.(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内表面为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端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一锥面。
3.(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内表面为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端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二锥面。
4.(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内表面为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端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一锥面,
所述第二内表面为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开口端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二锥面,
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一轴所成的角比所述第二锥面与所述第一轴所成的角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内表面具有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内表面占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的一半以上。
7.(修改后)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方向上,在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相反侧未配置有所述端子。
说明或声明(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基于说明书第3页第2~3段、第4页第5段的记载,对权利要求1进行了修改。
基于说明书第3段的记载,对权利要求2进行了修改。
基于说明书第3段的记载,对权利要求3进行了修改。
基于说明书第3段的记载,对权利要求4进行了修改。
基于说明书第3页第2~3段、第4页第5段的记载,对权利要求7进行了修改。
在说明书第3页第2段中,公开了“插入部”能够沿第一轴从开口端插入插塞。
在说明书第3页第3段中,公开了“外侧的端部”开口。
在说明书第4页第5段中,公开了“端子”在第一轴的方向上位于比开口部靠内侧的位置,在与第一轴交叉的方向上配置于第二内表面的相反侧。
根据以上,认为上述修改均记载于原说明书以及附图中。

Claims (7)

1.一种插口装置,具有能够从外侧朝向内侧沿第一轴插入插塞的插入部,其中,
所述插入部具备:
开口部,其从所述外侧的端部朝向所述内侧而具有规定的进深,且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端部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变大,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轴上的任意点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轴上的所述任意点之间的距离短;以及
端子,其位于比所述开口部靠所述内侧的位置,在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线上配置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相反侧,在所述插塞插入时按压并接触所述插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内表面为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端部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一锥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内表面为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端部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二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内表面为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端部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一锥面,
所述第二内表面为从所述内侧朝向所述端部而与所述第一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的第二锥面,
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一轴所成的角比所述第二锥面与所述第一轴所成的角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内表面具有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内表面占所述开口部的内表面的一半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口装置,其中,
在与所述第一轴交叉的线上,在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相反侧未配置有所述端子。
CN201780002016.8A 2016-04-15 2017-01-19 插口装置 Active CN1076835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1752 2016-04-15
JP2016-081752 2016-04-15
PCT/JP2017/001645 WO2017179257A1 (ja) 2016-04-15 2017-01-19 ジャ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3553A true CN107683553A (zh) 2018-02-09
CN107683553B CN107683553B (zh) 2019-08-02

Family

ID=60042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2016.8A Active CN107683553B (zh) 2016-04-15 2017-01-19 插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9964B2 (zh)
JP (1) JP6439152B2 (zh)
CN (1) CN107683553B (zh)
WO (1) WO2017179257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2784U (zh) * 1985-10-08 1987-04-18
US5421738A (en) * 1994-06-29 1995-06-06 Miraco, Inc. High-density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with pivotable spring
US6080021A (en) * 1997-12-09 2000-06-27 Neutrik Aktiengesellschaft Jack socket having a tubular guide and a holder detached from one another
CN2724257Y (zh) * 2004-07-19 2005-09-07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857272Y (zh) * 2005-12-15 2007-01-10 捷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音频连接器
CN101083376A (zh) * 2006-05-31 2007-12-05 Smk株式会社 插座
CN204088812U (zh) * 2014-09-19 2015-01-07 东莞利铿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噪音音频连接器
JP2016038979A (ja) * 2014-08-06 2016-03-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8594B1 (en) * 2001-07-09 2002-11-12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electrical plug
US6503106B1 (en) * 2001-10-03 2003-01-07 Smk Corporation Electric jack
TWM249324U (en) * 2002-04-30 2004-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udio jack
CN2609231Y (zh) * 2003-03-21 2004-03-31 莫列斯公司 音频插座连接器
US6808404B1 (en) * 2003-07-29 2004-10-26 Molex Incorporated Jack assembly with contact switching system
CN2909611Y (zh) * 2006-03-17 2007-06-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US7285024B1 (en) * 2006-03-29 2007-10-23 Speed Tech Corp. Audio jack connector
US7281956B1 (en) * 2006-10-13 2007-10-16 Lot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207526Y (zh) * 2008-04-30 2009-03-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618294B1 (en) * 2008-10-29 2009-11-17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udio plug connector
US8353729B2 (en) * 2010-02-18 2013-01-15 Apple Inc. Low profile connector system
JP5674147B2 (ja) * 2011-04-28 2015-02-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輌用室内照明灯の取り付け構造
US8616922B2 (en) * 2012-02-24 2013-12-3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Audio jack connector
CN103579796B (zh) * 2012-08-06 2016-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音频连接器
CN203434330U (zh) * 2013-08-14 2014-02-12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4144492U (zh) * 2014-08-22 2015-02-0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JP1545962S (zh) * 2015-05-01 2016-03-22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2784U (zh) * 1985-10-08 1987-04-18
US5421738A (en) * 1994-06-29 1995-06-06 Miraco, Inc. High-density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with pivotable spring
US6080021A (en) * 1997-12-09 2000-06-27 Neutrik Aktiengesellschaft Jack socket having a tubular guide and a holder detached from one another
CN2724257Y (zh) * 2004-07-19 2005-09-07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同轴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857272Y (zh) * 2005-12-15 2007-01-10 捷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式音频连接器
CN101083376A (zh) * 2006-05-31 2007-12-05 Smk株式会社 插座
JP2016038979A (ja) * 2014-08-06 2016-03-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4088812U (zh) * 2014-09-19 2015-01-07 东莞利铿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防噪音音频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83396A1 (en) 2018-03-22
JP6439152B2 (ja) 2018-12-19
WO2017179257A1 (ja) 2017-10-19
CN107683553B (zh) 2019-08-02
US10109964B2 (en) 2018-10-23
JPWO2017179257A1 (ja) 2018-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32286U (zh) 电子烟烟盒
CN101093918B (zh) 阴性端子接头
CN207269079U (zh) 一种快插自锁射频连接器
CN104319576B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CN203826651U (zh) 一种音频插座
CN107683553A (zh) 插口装置
CN205335472U (zh) 车用连接器
CN108377437B (zh) 一种耳机座
CN102025088B (zh) 一种滤波电连接器及其接地簧片
CN104810671B (zh) 连接器
CN112563789A (zh) 一种自动锁紧式的连接器
WO2016082472A1 (zh) 一种终端及其插座
CN203386979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7572670U (zh) 一种连接器公端子、母端子及连接器端子组合
TWM517453U (zh) 電源連接器
CN207098126U (zh) 电连接器
CN209183767U (zh) 一种插座式连接端子台
TWI753699B (zh) 電連接器之固定結構
CN219040836U (zh) 一种hdmi插头
CN207651710U (zh) 一种小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母座及终端
CN216488852U (zh) 一种Type-C母座及Type-C连接器
CN207530151U (zh) 一种电连接器接口
CN208015029U (zh) Usb与type-c的转接头
CN106961035B (zh) 一种矩形电连接器
CN210224422U (zh) 一种防水型大电流精密usb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