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7261A - 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7261A
CN107667261A CN201680030637.2A CN201680030637A CN107667261A CN 107667261 A CN107667261 A CN 107667261A CN 201680030637 A CN201680030637 A CN 201680030637A CN 107667261 A CN107667261 A CN 107667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water
stream
humidification
humidif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06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7261B (zh
Inventor
李相勋
金正明
朴镛从
赵汉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6/00557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90675A1/en
Publication of CN107667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7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7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72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with water treat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2006/008Air-humidifier with water reservo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6/00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 F24F6/02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 F24F6/04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 F24F2006/046Air-humidification, e.g.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evaporation of water in the air using stationary unheated wet elements with a water pump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可防止被污染。加湿装置包括:水箱,被构造为储存水;过滤器组件,被构造为过滤储存在所述水箱中的水;加湿组件,被构造为通过吸收和蒸发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过滤的水来执行加湿;排水流路,设置在所述加湿组件的下表面,其中,在所述加湿组件中吸收之后剩余的剩余水通过所述排水流路回收到所述水箱中;以及引导肋,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水箱中以引导回收到所述水箱中的水。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改善性能的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加湿装置指的是通过蒸发水来调节房间的湿度的装置。加湿装置可被分为:使用超声波来使水蒸发的超声加湿器、通过对水加热来使水蒸发的加热型加湿器、通过自然蒸发执行加湿操作的蒸发式加湿器以及使用它们当中两种或更多种的加湿器。
蒸发式加湿器可包括:储水箱,储存加湿所需要的水;加湿单元,设置为接纳储存在储水箱中的水并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蒸发式加湿器还可包括用于从加湿单元吹送包含被蒸发的蒸汽的空气的送风扇。
诸如钙或镁的矿物、有机物质等可包含在加湿器中使用的地下水或自来水中。根据加湿器的使用,矿物、有机物质等可沉淀成水垢、残渣等,从而固定在加湿器的内部。如果允许这样做,加湿单元可能被污染而导致变色或气味。另外,在加湿单元设置为可旋转的加湿盘的形式的情况下,当加湿盘旋转时,通过旋转轴和加湿盘之间产生的水垢可能出现噪声。
因此,为了防止变色、气味和噪声的出现,用户需要定期地清洁加湿器。这对于用户使用加湿器来说似乎是不方便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主要目标在于提供一种从水中去除包含在水中的矿物、有机物质等并将得到的水传送到加湿单元的加湿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加湿装置包括:水箱,被构造为储存水;过滤器组件,被构造为过滤储存在所述水箱中的水;加湿组件,被构造为通过吸收和蒸发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过滤的水来执行加湿;排水流路,设置在所述加湿组件的下表面,其中,在所述加湿组件中吸收之后剩余的剩余水通过所述排水流路回收到所述水箱中,以及引导肋,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水箱中以引导回收到所述水箱中的水。
在所述加湿组件的下表面中,所述加湿组件的设置有排水流路的一侧距所述加湿组件所位于的底表面的高度形成为比所述加湿组件的另一侧距所述底表面的高度低。
所述排水流路设置为偏向所述加湿组件的一侧。
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连接到所述流路的泵,其中,在所述加湿组件中被吸收之后剩余的所述剩余水通过所述泵来泵送并回收在所述水箱中。
在所述排水流路处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排水流路的阀。
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过滤的水被供应到所述加湿组件,且在被过滤之后剩余的循环水流入到所述水箱中。
在所述水箱处还设置有循环流路,所述循环水通过所述循环流路流入。
所述循环流路和所述排水流路被设置为一个流路。
在所述水箱中,形成有被构造为与所述循环流路和所述排水流路设置为一个流路的流路连通的入口孔。
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加湿组件的下方,且所述入口孔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上表面中。
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被构造为泵送存储在所述水箱中的水并使得泵送的水递送到所述过滤器组件的泵。
在所述水箱处设置有供应到所述泵的水通过的供应流路。
所述供应流路朝向所述水箱的底表面延伸。
所述供应流路的端部距所述水箱的所述底表面的高度在从所述水箱的所述底表面到所述水箱的上表面的高度的1/10至1/4的范围内。
在所述水箱中设置有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循环水和所述过滤器组件的所述剩余水流入通过的入口孔,所述供应流路被构造为与所述入口孔连通。
所述供应流路包括从所述水箱的内部向所述入口孔延伸的第一供应流路和从所述第一供应流路延伸并弯折的第二供应流路。
所述第一供应流路与所述水箱的所述底表面平行地延伸。
所述第二供应流路从所述第一供应流路弯折并朝向所述水箱的所述底表面延伸。
所述供应流路包括从所述第二供应流路弯折的第三供应流路。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包括:加湿垫,所述加湿垫被构造为吸收和蒸发水;分配器,在所述分配器中设置有多个喷淋孔,以将水供应到加湿垫;过滤器组件,连接到所述分配器并被构造为将过滤的水供应到所述分配器;水箱,在所述水箱中储存有供应到所述过滤器组件的水并设置有被构造为引导流入的水的引导肋;加湿垫框架,所述加湿垫安装在所述加湿垫框架中,且排水流路设置在所述加湿垫框架的下表面,其中,所述加湿垫框架的下表面的设置有所述排水流路的一侧具有倾斜表面,所述倾斜表面呈所述加湿垫框架的下表面的一侧的距底表面的高度比所述加湿垫框架的下表面的另一侧距所述底表面的高度低这样的形式,且通过分配流路排出的水被回收在所述水箱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从其中去除了矿物、有机物质等的水可被供应到加湿单元,使得可防止加湿单元被污染。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内部;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部分;
图4A和图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部分;
图6A和图6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流路单元;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分配器;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分配器;
图9A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分配器的部分;
图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分配器的部分;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流路单元;
图11A和图11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水箱的合并流路;
图12A和图12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水箱的内部流路;
图13A和图1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箱的供应流路;
图14A和图14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水箱的供应流路;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水箱的内部流路;
图19A和图19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水箱的打开和关闭单元;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从泵延伸的流路单元;
图2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加湿操作;
图2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间歇操作;
图2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过滤器更换通知;
图2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自洁模式;
图2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的与水箱的操作相对应的响应模式。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下面论及的图1至图25以及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的各种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且不应以限制本公开的范围的任何方式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原理可以以任何适当地布置的设备实现。现在将详细地参照本公开的在附图中示出其示例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自始至终指示相同的元件。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内部的示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4A和图4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图。
参照图1至图4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可包括:壳体10,形成外观;加湿组件2,接纳并蒸发水;水箱3,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并储存供应到加湿组件2的水。此外,加湿装置1可包括:过滤器组件4,过滤从水箱3供应的水;泵5,泵送储存在水箱3中的水。在壳体10中,还可设置强行使空气流动的风扇组件6。
在壳体10中,可设置空气通过其流入的流入口12和加湿的空气通过其流出的流出口11。作为示例,流出口11可设置在壳体10的上面板10a中。流入口12可设置在壳体10的前面板10b中。流入口12和流出口11可设置为格栅的形式。
加湿组件2、水箱3、过滤器组件4和泵5可容纳在壳体10中。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箱3可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下方,过滤器组件4可位于加湿组件2的一个侧面,泵5可位于加湿组件2或过滤器组件4的下方。使得通过过滤器组件4的水被分配到加湿组件2的分配器7可位于加湿组件2的上方。
加湿组件2可包括由高吸收性材料制成的加湿垫20。加湿垫可由拉塞尔型(Russell-type)织物制成,从而具有有利于通风的结构。通过在加湿垫20中流动的水,通过加湿垫20的空气中的污染物可能被冲走,并且可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
加湿组件2可包括加湿垫框架21,加湿垫20安装在加湿垫框架21中,并且可拆卸。加湿垫框架21可安装在水箱3的上部上。加湿垫框架21和水箱3可被设置为彼此分离。作为示例,加湿垫框架21和水箱可以通过挂钩系统彼此结合。
还可在加湿垫框架21的前面设置将能够净化空气的集尘过滤器或除臭过滤器安装到其中的支撑件(未示出)。供应到加湿组件2的水可储存在水箱里。泵送储存在水箱3中的水的泵5可与水箱3连接。在水箱3上,还可设置通过其将水供应到泵5的一侧的供水流路31以及通过其将经过加湿垫20的水回收在水箱3中的剩余水流路33。水箱3可以设置成能够从加湿组件2拆卸,使得水可以由使用者补充。供水单元(未示出)可以设置在水箱3处,并且通过盖30打开和关闭。
通过泵5泵送的水可流入到过滤器组件4中,包含在水中的有机物质、矿物等可被过滤。过滤器组件4可包括使用反渗透法的反渗透膜(RO membrane)或纳滤膜(NFmembrane)。
反渗透膜可以是允许水通过但是不允许矿物通过且主要用于去除诸如金属离子、氯离子等的离子物质的膜。纳滤膜可用于去除水中含有的钙离子或镁离子、低分子量有机物质、臭味物质、清洁剂等。
过滤器组件4可以是活性炭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可以主要去除水中引起变色或气味的有机物质,从而可向加湿垫20供应干净的水。过滤器组件4可以是UF过滤器。UF过滤器可主要去除水中的细菌和微粒,从而可以将干净的水供应到加湿垫20。
上述过滤器可以一起使用或者组合使用。
通过包括反渗透膜的过滤器组件4,通过泵5供应到过滤器组件4的水可通过反渗透方法过滤并且通过分配器7传输到加湿垫20,并且未被过滤的剩余水(以下被称为“循环水”)还可回收到水箱3中。在这种情况下,可在水箱3处设置循环流路32,使循环水回收到水箱3中。然而,在除了包含反渗透膜的过滤器组件4以外的其他过滤器的情况下,不产生循环水,因此可省略循环流路32的结构。
在下文中,将描述在过滤器组件4中使用反渗透膜的实施例。
设置在水箱3处的供应流路31、循环流路32和剩余水流路33可被命名为流路单元。紧固单元15可安装在流路单元处,并且分别设置在泵5上的流入单元51和供应流路31、分别设置在过滤器组件4上的第三流路43和循环流路32以及设置在下面将要描述的加湿垫框架21处的排水流路211和残留水流路33可通过紧固单元15彼此连通。紧固单元15可包括与供应流路31连通的第一连接流路151、与循环流路32连通的第二连接流路152以及与剩余水流路33连通的第三连接流路153。
泵5可设置在水箱3的侧面处。泵5可包括:流入单元51,通过流入单元51供应水,流入单元与设置在水箱3处的供应流路31连通;流出单元52,通过流出单元52从泵5排出水。泵5可通过泵送操作将通过流入单元51供应的水通过流出单元52递送到过滤器组件4。
与泵5的流出单元52连通的第一流路41可设置在过滤器组件4处。通过第一流路41流入的水可被过滤并通过第二流路42流入到分配器7中。第二流路42可设置为与分配器7连通。循环水可通过第三流路43流入水箱3中。第三流路43可设置为与水箱3的循环流路32连通。
引起空气流动的风扇组件6可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后侧。壳体10内部的空气可通过风扇组件6平滑地流动,使得空气可通过壳体10的流入口12流入,以及通过加湿垫20加湿的空气可通过壳体10的流出口11排放到外部。
风扇组件6可包括风扇60和驱动风扇60的电机61。风扇60可以是鼠笼式风扇(sirrocco fan)。风扇组件6可包括电机61和风扇60安装在其上的安装面板62。风扇组件6还可包括风扇盖63,风扇盖63覆盖风扇组件6的后侧。可在风扇盖63中提供将风扇60容纳在其中的容纳部630。
风扇60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面板62中。格栅部620可形成在安装面板62中。格栅部620可设置为与风扇60的位置相对应。通过格栅部620朝向风扇组件6流动的空气可通过风扇60朝向风扇60的侧面流动。通过风扇60的旋转吹送的空气可通过壳体10的流出口11排出到加湿装置1的外部。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部分的示图。
参照图5,与水箱3的剩余水流路31连通的排水流路211可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垫框架21处。排水流路210可通过紧固单元15与剩余水流路33连通。
加湿垫20可通过从分配器7流出的水而润湿,且超过通过加湿垫20能够吸收的容量而流出的水可通过设置在加湿垫框架21的下部的排水流路210收集到水箱3。
排水流路210可设置在加湿垫框架21的下部。排水流路210可设置为从加湿垫框架21的中央O偏向一侧。加湿垫框架21的设置有排水流路210的一个侧面的下表面可设置为比加湿垫框架21的另一侧面的下表面的高度低。
加湿垫框架21的另一侧面的下表面可设置为距设置加湿装置1的底表面比加湿垫垫框架21的其中设置有排水流路的一个侧面的下表面高预定的高度h。加湿垫框架21的下表面可设置为按照距所述底表面的高度从一个侧面朝向另一侧面逐渐增加的方式倾斜。
按照该方式,其中设置有排水流路210的加湿垫框架21的下表面设置为倾斜,使得没有被加湿垫20吸收而流动的水可朝向设置在加湿垫框架21的下表面的排水流路210流动。通过排水流路210的水可通过剩余水流路33收集到水箱3。
图6A和图6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流路单元的示图。
参照图6A和图6B,能够打开和关闭流路的阀8和8′可设置在设置于加湿组件2、水箱3、过滤器组件4和泵5中的流路中。阀8和8′可以是单向阀。阀的类型可不限于单向阀。当设置在水箱3中的流路31、32和33通过紧固单元15与设置在过滤器组件4、泵5和加湿组件2中的流路连通,用于打开和关闭流路的阀8和8′可设置在设置于紧固单元15中的连接流路151、152和153中。
在下文中,将描述设置在水箱3中的供应流路31和紧固单元15的第一连接流路151中的阀8和8′的操作。
第一阀8可设置在第一连接流路151中,第二阀阀8′可设置在供应流路31中。当水箱3结合到紧固单元15时,第一阀8和第二阀8′可设置为彼此挤压。当第一阀8和第二阀8′彼此挤压时,第一连接流路151和供应流路31可彼此连通。
第一阀8可包括轴80、设置在轴80的一端的帽81、设置在轴80的另一端的干涉部82以及弹性构件83。弹性构件83可以是弹簧。向内延伸的干涉部151a可设置在第一连接流路151的内部。干涉部151a可设置为沿着第一连接流路151的内表面的环的形式。当干涉部151a夹在帽81和干涉部82之间时,帽81可设置在干涉部151a的一侧,干涉部82可设置在干涉部151a的另一侧。干涉部82可设置为只要不存在外力则通过弹性构件83的弹力朝向第一连接流路151的外部突出。
第二阀8′可以按照与第一阀8相同的方式设置。第二阀8′可包括轴80′、设置在轴80′的一端的帽81′、设置在轴80′的另一端的干涉部82′以及弹性构件83′。向内延伸的干涉部151a可设置在供应流路31的内部。当干涉部311夹在帽81′和干涉部82′之间时,帽81′可设置在干涉部311的一侧,干涉部82′可设置在干涉部311的另一侧。干涉部82′可设置为只要不存在外力则通过弹性构件83′的弹力朝向供应流路31的外部突出。
当水箱3结合到紧固单元15时,第一阀8的设置在紧固单元15中的干涉部82和第二阀8′的设置在供应流路31中的干涉部82′可彼此挤压。通过彼此挤压的干涉部82和干涉部82′,第一阀8可在一个方向上运动,第二阀8′可在另一方向上运动,使得帽81和81′可分别打开第一连接流路151和供应流路31。因此,第一连接流路151和供应流路31可彼此连通。当水箱3与紧固单元15分离时,第一阀8可通过弹性构件83的弹力在所述另一方向上运动,第二阀8′可通过弹性构件83′的弹力在所述一个方向上运动,使得帽81和81′可分别切断第一连接流路151和供应流路31。
在以上描述中,已经描述了设置在供应流路31和第一连接流路151中的阀,但其可类似地应用到其他流路。设置在流路中的阀的类型不限于以上描述。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示图。
参照图7,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分配器7可位于加湿垫20之上。分配器7包括第一分配流路70,第一分配流路70连接到设置在过滤器组件4处的第二流路42。第一分配流路70可分支为多个流路。作为示例,第一分配流路70可分支为第二分配流路71和第三分配流路72。
加湿垫20可插入到固定框架200中并可拆卸地安装在加湿垫框架21中。第二分配流路71和第三分配流路72安装在其上的安放部201和202可设置在固定框架200的上部中。安放部201和202可设置为使第二分配流路71和第三分配流路72可安放在其上的安放槽的形式。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配器的示图,图9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配器的部分的示图。
参照图8和图9A,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分配器可设置为分配管75的形式。分配管75可安放在加湿垫框架21上,并将水喷淋到加湿垫20。分配管75的一侧可连接到过滤器组件4的第二流路42并接纳过滤后的水。多个喷淋孔750可形成在分配管75中。通过过滤器组件4过滤的水可通过多个喷淋孔750喷淋到加湿垫20。
假设分配管75的与连接到过滤器组件4的第二流路42分开的一侧的端部所设置的方向被称为第一方向,以及分配管75的连接到第二流路42的另一侧的端部所设置的方向被称为第二方向,则分配管75的距底表面的高度可从第一方向朝向第二方向增加。因此,可防止水通过靠近第二流路42设置的喷淋孔750集中喷淋。
形成在分配管75中的多个喷淋孔750的全部面积可形成为比分配管75的一个端表面的面积小。因此,通过分配管75以预定压力供应的水可通过多个喷淋孔750以更大的水压喷淋。
图9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分配器的部分的示图。
参照图9B,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分配器包括分配管75。分配孔751可设置在分配管75的端部处。也就是说,分配管75的端部可敞开而不关闭。多个喷淋孔750可如图9A形成在分配管75中。
由于喷淋孔750设置为具有相对小的直径,可能存在在加湿装置1的使用过程中喷淋孔750被异物等堵住的情况。当喷淋孔750被堵住时,通过过滤器组件4过滤的水可不被喷淋到加湿垫20,使得分配管75内部的压力会增加,且水不会流畅地流出,这会导致泵5或过滤器组件4中的故障。
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分配器中,即使在喷淋孔750在加湿装置1的使用过程中被堵住,通过过滤器组件4过滤的水也可通过形成在分配管75的端部的分配孔751被供应到加湿垫20。因此,可流畅地执行加湿操作,且可防止分配器、过滤器组件4和泵5等中出现故障。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流路单元的示图。
参照图10,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加湿垫框架21的排水流路211和过滤器组件4的第三流路43可通过合并流路213连接到水箱3。排水流路211可设置在加湿垫框架21的下部的一侧,第三流路43可设置为与剩余水流路211连通。
喷淋到加湿垫20的水可被加湿垫20吸收,且不能被加湿垫20吸收的剩余水可通过设置在加湿垫框架21的下部的排水流路211排出。储存在水箱3中的水可通过泵5泵送并流入到过滤器组件4中,通过过滤器组件4过滤的水可通过第二流路42流动到分配器7。过滤器组件4的循环水可通过第三流路43排出。
排水流路211和第三流路44可合并为单个合并流路213。通过排水流路211排出的剩余水和通过第三流路43排出的循环水可通过单个合并流路213流入到水箱3中。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箱的合并流路的示图。
参照图11A和图11B,入口孔34可形成在水箱3的上部中。通过图10中示出的合并流路213流动的水可通过入口孔34流入到水箱3中。当排水流路211和第三流路44不合并时,通过排水流路211排出的剩余水可通过入口孔34流入到水箱3中。
在合并流路213或排水流路211中流动的水可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流入到水箱3中。在合并流路213或排水流路211中流动的水还可通过泵(未示出)泵送而流入到水箱3中。
入口孔34可设置为从水箱3的上表面的中央偏向一侧。假设水箱3的一个侧表面被称为第一表面300,水箱3的面向第一表面300的另一表面被称为第二表面301,则入口孔34可设置为与第一表面300相比更靠近第二表面301。
入口孔34可按照从第一表面300到入口孔34的高度h2为从第一表面300到第二表面301的高度h1的70%或者大于70%的方式进行设置。因此,当水箱3在其第一表面300位于底部的情况下直立时,水箱3的容量的至少70%可填充有水。
可打开或关闭的阀85可设置在入口孔34处。仅仅在排水流路213和第三流路43合并在其中的合并流路213连接到水箱3的入口孔34时,阀85可打开。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箱的内部流路的示图。
参照图12A和图12B,入口孔34a可形成在水箱3a的上表面中,可设置与入口孔34a连通的内部流路340。内部流路340可延伸到水箱3的内部。内部流路340可从入口孔34a延伸,从而面对水箱3的底部。
入口孔34a可设置为与排水流路211或合并流路213连通。排水流路211和第三流路44可穿过入口孔34a并与设置在水箱3的内部的内部流路340合并。
图13A和图13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箱的供应流路的示图。
参照图13A和图13B,与泵5的流入单元51连通的供应流路31可设置在水箱3b中。供应流路31可包括:供应孔310,形成在水箱3b的一侧;第一供应流路311,与供应孔310连通;第二供应流路312,设置为从第一供应流路311弯折。
第一供应流路311和第二供应流路312可设置在水箱3b的内部中。第一供应流路311可设置在水箱3b的内部的上部中,第二供应流路312可设置为从第一供应流路311朝向水箱3b的底部303弯折。
第一供应流路311或第二供应流路312可设置为与入口孔34或34a连通。与入口孔34或34a连通的排水流路211、第三流路44或合并流路213可设置为与第一供应流路311或第二供应流路312连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供应流路311可延伸至形成入口孔34或34a的位置。从第一表面300到第二供应流路312的长度可与从第一表面300到入口孔34或34a的长度相同,或比从第一表面300到入口孔34或34a的长度长。
第一供应流路311可设置在水箱3b的上部中,从而设置为与水箱3b的底部303平行。从水箱3b的底部303到第二供应流路312的端部的高度可在从水箱3b的底表面到其上表面的高度h3的1/10至1/4的范围内。
储存在水箱3、3a和3b中的水的有机物、矿物质等的含量可根据加湿装置1的使用而增大。按照该方式,第二供应流路312的端部的高度h4可设置为与水箱3b的底表面分开预定的距离,使得当加湿装置1操作时,可防止使用将被供应到泵5的其中高度集中有有机物、矿物质等的水。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水箱的供应流路的示图。
参照图14,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水箱3c的供应流路31a可包括:第一供应流路313,与供应孔310a连通;第二供应流路314,设置为从第一供应流路313弯折;第三供应流路315,设置为从第二供应流路314弯折。
第一供应流路313和第二供应流路314可被构造为与图13的第一供应流路311和第二供应流路312类似。具体地,第一供应流路313和第二供应流路314可设置在水箱3c的内部中。第一供应流路313可设置在水箱3b的内部的上部中,第二供应流路314可设置为从第一供应流路313朝向底部303弯折。
第一供应流路313或第二供应流路314可设置为与入口孔34或34a连通,与入口孔34或34a各自连通的排水流路211、第三流路44或合并流路213可设置为与第一供应流路313或第二供应流路314连通。从第一表面300到第二供应流路314的长度可与从第一表面300到入口孔34或34a的长度相同,或比从第一表面300到入口孔34或34a的长度长。
第三供应流路315可从第二供应流路314朝向水箱3c的一个侧表面弯折。第三供应流路315可设置为平行于水箱3c的底部303延伸。从水箱3c的底部303到第三供应流路315的高度h5可在从水箱3c的底部303到上表面的高度h3的1/10至1/4的范围内。因此,当加湿装置1操作时,可防止使用将被供应到泵5的其中高度集中有有机物、矿物质等的水。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图。
参照图15,在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a中,水箱3可设置在加湿垫20的侧表面。供应流路31、循环流路32和剩余水流路33可设置在水箱3下方。
通气孔35可设置在水箱3的一侧。通过形成通气孔35,储存在水箱3中的水可通过流路单元容易地流动。作为示例,通气孔35可形成在水箱3的上表面中。
通过形成在加湿垫框架21中的排水流路211排出的水可通过回收泵9泵送并流入到水箱3中。
排水流路211和回收泵9可通过第一回收流路91彼此连接,回收泵9和水箱3可通过第二回收流路92彼此连接。从加湿垫框架21排出的水可通过回收泵9泵送并通过排水流路211、第一回收流路91、回收泵9、第二回收流路92和剩余水流路33流入到水箱3中。
过滤器组件4可设置在加湿组件2下方。过滤器组件4的第一流路41可连接到泵5的流出单元52并供应水。第二流路42可连接到分配器7,使得通过过滤器组件4过滤的水可通过分配器7喷淋到加湿垫20。第三流路43可连接到回收泵9。第三流路43可通过第三回收流路93连接到回收泵9。回收泵9和设置在水箱3中的循环流路32可通过第四回收流路94彼此连接。循环水可通过回收泵9泵送并通过第三流路43、第三回收流路93、回收泵9、第四回收流路94和循环流路32流入到水箱3中。
当水箱3按照这样的方式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侧表面时,从加湿垫20流下的剩余水通过回收泵9可再次流入到水箱3中。此外,从过滤器组件4排出的循环水可通过回收泵9流入到水箱3中。
紧固单元15可设置在其上设置有水箱3的供应流路31、循环流路32和剩余水流路33的一侧。供应流路31、循环流路32和剩余水流路33可通过紧固单元15分别连接到流入单元51、第四回收流路94和第二回收流路92。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图。
参照图16,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b中,水箱3可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侧表面,设置在水箱3上的循环流路和剩余水流路可设置为一个。在下文中,其中循环流路和剩余水流路设置为一个的流路被称为流入流路36。
循环流路和剩余水流路可设置为一个,使得图14中示出的第二回收流路92和第四回收流路94可设置为一个。其一侧与流入流路36连通且其另一侧与回收泵9连通的流路可被称为第五回收流路95。
第六回收流路96可连接到排水流路211,排水流路211可通过第六回收流路96连接到第三回收流路93。排水流路211可通过第六回收流路96直接连接到回收泵9。阀86可设置在排水流路211或第六回收流路96处,使得可防止第三回收流路93中流动的循环水回流。
按照该方式,均设置在水箱3中的循环水流路和剩余水流路设置为一个,使得可简化流路的结构。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示图。
参照图17,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c中,水箱3可设置在加湿组件2的侧面,可提供连接到过滤器组件4以引起循环水流入的循环流路以及连接到加湿组件2的排水流路211的剩余水流路被设置为一个的流入流路36。可省略图15和图16中示出的回收泵9。
排水流路211可连接到过滤器组件4的第三流路43。阀86可设置在排水流路211,从而防止在第三流路43中流动的循环水回流。排水流路211可直接连接到流入流路36。
在这种情况下,连接到水箱3的流路的结构可被简化。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水箱的内部流路的示图。
参照图18,在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水箱3a内部,可设置从入口孔34a延伸的引导肋340a。引导肋340a可引导通过入口孔34a流入的水落入到水箱3a中。
引导肋340a可从入口孔34a朝向水箱3a的底部303倾斜地延伸。引导肋340a的延伸方向可与水箱3a的内部的底部303形成锐角。在引导肋340a和底表面303之间形成的角θ可小于90°。引导肋340a可延伸到邻近底部303。引导肋340a可从入口孔34a延伸并延伸直到底部303。
没有被加湿垫20吸收而流动的水可通过入口孔34a流入到水箱3a中。此时,不能被加湿垫20吸收的水可通过排水流路流入到水箱3a中,或从加湿组件2的下部直接流入到入口孔34a中。
假设不设置引导肋340a,当水从入口孔34a落下时,会通过落到水箱3a的底部303的水导致产生噪声。引导肋340a可防止当通过入口孔34a流入的水落下时产生的噪声。因此,可减小当加湿装置1操作时可能产生的噪声。
图19A和图19B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箱的打开和关闭单元的示图。
参照图19A和图19B,使得未被加湿垫20吸收而流动的水流入到水箱3中的入口孔34可形成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水箱3的一侧。入口孔34可设置为能够通过打开和关闭单元87来打开和关闭。入口孔34可形成在水箱3的上表面中,使得未被加湿垫20吸收而流动的水可直接落入到水箱3中。
当水箱3与加湿装置1分离时,入口孔34可被打开和关闭单元87覆盖,当水箱3安装在加湿装置1中时,入口孔34可打开。按照该方式,入口孔34仅在水箱3安装在加湿装置1中时打开,使得可防止水箱3中的水在由于诸如水箱3中的水的更换等原因而导致水箱3分开或运动时泄露。
打开和关闭单元87可设置为通过磁力自动地打开和关闭入口孔34。作为示例,磁体205可设置在加湿垫框架21的下部中,通过磁体205能够运动的活塞870可设置在水箱3的上方。活塞870可由其上显现出与设置在加湿垫框架21中的磁体205的吸引力的金属材料制成。可将活塞870容纳在其中的容纳部306可设置在水箱3的上部。
活塞870可设置为接收来自弹性构件871的弹力。只要没有外力,入口孔34可使用弹性构件871的弹力通过活塞870保持关闭。也就是说,当水箱3与加湿装置1分离时,活塞870可关闭入口孔34,从而防止水箱3中的水泄露。
当水箱3安装在加湿装置1中时,活塞870可通过安装在加湿垫框架21中的磁体205和活塞870之间的吸引力沿面对弹性构件871的弹力的方向运动,使得入口孔34可打开。
如上所述,已经描述了入口孔34通过打开和关闭单元87来打开和关闭的结构,但打开和关闭单元87的结构可还类似地应用于形成在水箱3中的孔,从而与供应流路、排水流路或剩余水流路连通。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从泵延伸的流路单元的示图。
参照图20,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能够打开和关闭供应流路31的阀880可设置在连接到泵5的供应流路31中。通气流路316可设置为从供应流路31分支。通气流路316可通过通气阀317打开和关闭。
当通气流路316通过通气阀317打开时,供应流路31的内部和外部可彼此连通,使得允许空气流入和流出。当通气流路316通过通气阀317关闭时,供应流路31的内部可与外部断开连接,并且从而变为封闭空间。
当通过泵5泵送的水在供应流路31中流动时,通气流路316可通过通气阀317关闭,从而防止在供应流路31中流动的水泄露。在水通过泵5泵送之前,通气流路316可打开,以使供应流路316的内部和外部压力彼此相等。
这是因为当水箱3在泵5的操作不停止时或水箱3中的水不足或不存在时泵5可空转,且空气可通过泵5的空转而流入到供应流路31中。假设空气流入到供应流路31中,则当泵5操作时,会出现噪声且可能不会平稳地执行通过泵5的泵送操作。
因此,在泵5的操作之前,可按照使供应流路31的内部和外部压力彼此相等的方式,供应流路31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打开通气阀317而流出到外部,因此,可平稳地执行通过泵5的泵送操作。
同时,泵5可通过连接流路连接到水箱3,供应流路31可连接到泵5。通气流路316可设置为从供应流路31分支。通气阀317可设置在通气流路316中,以能够打开和关闭通气流路316。供应流路31可通过通气流路316从其分支的部分穿过用于打开和关闭供应流路31的阀880。阀880可设置为当不通过泵5执行泵送操作时防止水回流。也就是说,水可通过阀880而仅仅在供应流路31的一个方向上流动。
供应流路31的一侧可将用于供应水的分配器连接到加湿垫20。也就是说,供应流路31的一侧可按照描述的顺序连接到水箱3、连接流路、泵5、供应流路31、阀880和分配器,通气流路316可设置为从供应流路316分支。通气流路316可设置在供应流路316中的阀880之前的位置。在供应流路31中流动的水可经由通气流路316从其分支的部分而流到设置有阀880的侧部。
通气阀317可设置在通气流路316中并选择性地打开。通气流路316可设置在比水箱3的最高水位高的位置。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加湿操作的流程图。
参照图21,在操作操作S1中,当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设置加湿模式时,在操作S2中,设置在加湿装置1中的控制单元可首先确定加湿装置1是否正常操作。具体地,当自动地或手动地选择加湿模式时,可确定加湿装置1的泵5、风扇组件6等是否正常操作,水箱3、加湿垫20等是否适当地安装等。
例如,在泵5的情况下,当检测到输出量大于平常时,加湿装置1可被确定为不正常操作。当过滤器等被异物堵住时或者当水箱3中的水小于参考量时,泵5中的负荷可增加并且泵5的输出量可增加。因此,当泵5的输出量被检测为高从而不操作加湿模式时,用户可采取诸如更换过滤器、为水箱3补充水等动作,然后重新启动加湿模式。
当加湿装置1被确定为由于泵5、风扇组件6等中检测到的故障而不正常操作时,可终止加湿模式。
当加湿装置1被确定为正常操作时,可在操作S3打开通气阀317。通气阀317可打开预定时间。例如,通气阀317可预先设置,从而在1秒至10秒的范围内被打开。通过在泵5的操作之前打开通气阀317,可使供应流路31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彼此相等,并且可平稳地执行泵5的泵送操作。
当在操作S4确定通气阀317被打开预定时间且预定时间已经过去时,可在操作S5关闭并锁紧被打开的通气阀317。通气阀317被关闭并锁紧,以防止水通过通气流路316泄露,然后在操作S6可操作泵5和风扇组件6。
在泵5和风扇组件6的操作过程中,在操作S7控制单元可确定泵5和风扇组件6是否正常操作。当确定泵5和风扇组件6正常操作时,可继续进行泵5和风扇组件6的操作,但是当确定泵5和风扇组件6由于出现故障而不正常操作时,在操作S8可停止泵5和风扇组件6的操作,且可终止加湿模式的操作。
按照该方式,当确定加湿装置1的泵5和风扇组件6在加湿模式的操作的过程中正常操作时,可通过停止加湿模式的操作而防止加湿装置1继续执行没有正常执行加湿操作的不正常操作。
图2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间歇操作的流程图。
参照图22,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可设置为进行间歇操作。这是为了保持加湿效率同时最少化部件的使用。例如,在泵5的情况下,可大约确定制造泵5时的累计操作时间。因此,可间歇地操作泵5,从而延长加湿装置1的寿命。
为了间歇地操作加湿装置1,在操作S10可操作泵5和风扇组件6,并且在操作S11控制单元可确定泵5和风扇组件6是否正常操作。当确定泵5和风扇组件6不正常操作时,在操作S12可停止泵5和风扇组件6的操作。
当确定泵5和风扇组件6正常操作时,可使泵5操作预定的操作时间。这里,泵5的预定的操作时间可与加湿垫20通过泵5泵送的水充分湿润的过程中的时间相等或者比加湿垫20通过泵5泵送的水充分湿润的过程中的时间长。
当加湿垫20被100%润湿时,通过风扇组件6吹送的空气不能通过加湿垫20,因此,泵5的泵送时间可被设置为使得加湿垫20可根据风扇组件6的性能和加湿装置1的环境而被适当地湿润。作为示例,泵5的泵送时间可被设置为使得加湿垫20可被湿润至大约30%。
当在操作S13确定泵送时间已经过去时,在操作S14控制单元可停止泵5的操作。泵5可通过断电保持在停止状态预定时间。泵5的停止时间可被确定为在30秒至5分钟的范围内。加湿垫20即使在泵5停止的状态下也处于润湿的状态,因此风扇组件6可操作为继续执行加湿操作。
在操作S15控制单元可确定泵5的停止时间是否已经过去,并且当确定泵5的预定停止时间已经过去时,可重新启动泵5。泵5和风扇组件6可均进行操作,并且可继续执行加湿操作。
当泵5被重新启动时,可按照在额定输出的50%至70%的范围内开始将输出供应到泵5并逐渐增大达到额定输出的100%的方式控制泵5。按照该方式,供应到泵5的输出逐渐增加,从而解决了在泵5的突然重新启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的问题。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过滤器更换通知的流程图。
参照图23,设置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中的过滤器组件4在使用了预定时间之后会需要进行更换,以防止过滤效率降低。加湿装置1可设置有通知更换过滤器组件4的时间的报警功能。
当在操作S20设置加湿模式时,在操作S21控制单元可确定风扇组件6的使用时间是否已经过去预定时间。当确定过滤器组件6的使用时间没有过去预定时间时,在操作S22,可进行加湿操作。当确定过滤器组件6的使用时间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时,在操作S23可通知已经到达更换过滤器组件6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设置在加湿装置1中的光、声音或显示单元的显示开动用于通知已经到达更换过滤器组件6的时间的报警。用于通知已经到达更换过滤器组件6的时间的方法不限于以上描述。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自洁模式的流程图。
参照图24,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可执行加湿垫20的自洁。除了加湿模式之外,加湿装置1的操作模式还可包括自洁模式。当想要执行自洁模式时,用户可更换水箱3中的水,使得可通过清洁的水执行加湿垫20的清洁。在自洁模式中,风扇组件6可不操作,且加湿垫20可通过在加湿垫20中流动的水而清洁。
当在操作S30设置加湿装置1的自洁模式时,在操作S31,控制单元可确定加湿装置1是否处于加湿装置1能够执行自洁操作的正常状态。此时,可确定泵5和风扇组件6是否正常操作、加湿垫20、水箱3等是否被适当地安装等。当确定加湿装置1处于不正常状态时,则可终止自洁模式。
当确定加湿装置1处于正常状态时,在操作S32,可打开通气阀317。当通气阀317被打开时,使得供应流路31的内部和外部压力彼此相等。通气阀317可保持打开预定时间。
在操作S33,控制单元可确定通气阀317的打开时间是否已经过去预定时间。当确定通气阀317的打开时间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时,在操作S34,可关闭和锁紧通气阀317,并且在操作S35可操作泵5。泵5可泵送水箱3中的水预定时间。泵送的水可通过过滤器组件4并被供应到加湿垫20。供应到加湿垫20的水可在在加湿垫20中流动的同时清洁加湿垫20。
泵5可操作预定时间,使得加湿垫20可被充分清洁。在操作S36,控制单元可确定泵5的操作时间是否已经过去预定时间,当确定操作时间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时,在操作S37停止泵5的操作。因此,可终止自洁模式。
当终止自洁模式时,用户可清洁加湿垫20并用新的水更换水箱3中回收的水。
按照该方式,可在加湿垫20安装在加湿装置1中而不与加湿装置1分开的情况下执行清洁,使得可改善用户方便性。
可自动地或手动地执行这样的自洁模式。加湿装置1可包括计算加湿垫20的累计操作时间并显示为以每个预定周期执行自洁模式的报警功能。用于通知需要自洁模式的报警可通过光、声或显示单元的显示而开动。用户可确认报警,然后操作自洁模式。自洁模式可自动地执行每个预定周期。
图2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与水箱的分离相对应的响应模式流程图。
参照图25,当泵5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的水箱3没有适当地安装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时,可打开通气阀317预定时间。
例如,当水箱3在加湿装置1的使用过程中被强行分离时,则泵5或风扇组件6可继续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泵5或风扇组件6中任意一个的操作可停止,通气阀317可操作预定时间。
当泵5在水箱3被分离的状态下进行操作,则空气可通过泵5的泵送操作流入到供应流路31中。即使随后安装水箱3,由于空气流入到供应流路31中导致水箱3中的水也不会通过泵5被泵送。因此,当泵5在水箱3被分离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时,可打开通气阀317预定时间,使得流入到供应流路31中的空气可被排出。
具体地,当在操作S40设置加湿模式时,在操作S41,控制单元可确定是否安装了水箱3。当确定安装了水箱3时,可正常执行加湿操作S47。
当确定没有安装水箱3时,在操作S42,控制单元可确定泵5被开启或关闭。当泵5被关闭时,在操作S48,控制单元可通过断开风扇组件6的电力而终止加湿操作。此时,当风扇组件6的电力已经被断开时,可省略断开风扇组件6的电力的操作,并且可立即终止加湿操作。
当没有安装水箱3且开启泵5时,在操作S43,可断开泵5和风扇组件6中的每个的电力。
在断开泵5和风扇组件6之后,在操作S44,可打开通气阀317。通气阀317可被打开预先设置的预定时间。在操作S45,控制单元可确定通气阀317的打开时间是否已经过去预定时间,当确定通气阀317的打开时间已经过去预定时间时,在操作S46,可关闭并锁紧通气阀317。通过这样做,可终止与泵5在没有安装水箱3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的情况有关的操作。
即使在加湿装置1的操作过程中,可强制分离水箱3,因此,即使在加湿装置1的操作以及在加湿装置1启动以执行操作之前的过程中,可执行操作S40至S48中的与泵5在没有安装水箱3的状态下进行操作的情况有关的操作。
加湿装置1可根据智能装置进行操作。用户可使用智能装置控制加湿装置1的操作,且加湿装置1的状态可通过智能装置显示。
作为示例,当需要更换过滤器时,当需要为水箱3补充水时,或者当加湿垫和水箱需要清洁时,可在用户的智能装置上显示相关信息。此外,加湿装置1的累计操作时间、加湿装置1的每日操作时间、安装加湿装置1的空间的温度或湿度等可显示在用户的智能装置上。
用户可通过智能装置的操纵从安装加湿装置1的空间的外部运行或停止加湿装置1的操作。用户可使用显示在智能装置上的信息运行或停止加湿装置1的操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将去除矿物质、有机物等的水供应到加湿单元,使得可防止加湿单元被污染。
此外,可防止加湿单元被污染,因此,用户可容易地保持并管理加湿装置。
尽管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各种改变和变型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意在使本公开包含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这样的改变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包括:
水箱,被构造为储存水;
过滤器组件,被构造为过滤储存在所述水箱中的水;
加湿组件,被构造为通过吸收和蒸发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过滤的水来执行加湿;
排水流路,设置在所述加湿组件的下表面,其中,在所述加湿组件中吸收之后剩余的剩余水通过所述排水流路回收到所述水箱中;以及
引导肋,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水箱中以引导回收到所述水箱中的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在所述加湿组件的下表面中,所述加湿组件的设置有所述排水流路的一侧距所述加湿组件所位于的底表面的高度形成为比所述加湿组件的另一侧距所述底表面的高度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排水流路设置为偏向所述加湿组件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连接到所述流路的泵,
其中,在所述加湿组件中被吸收之后剩余的所述剩余水通过所述泵来泵送并回收在所述水箱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在所述排水流路处设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排水流路的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过滤的水被供应到所述加湿组件,且在被过滤之后剩余的循环水流入到所述水箱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在所述水箱处还设置有循环流路,所述循环水通过所述循环流路流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循环流路和所述排水流路被设置为一个流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在所述水箱中,形成有被构造为与将所述循环流路和所述排水流路设置为一个流路的流路连通的入口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水箱设置在所述加湿组件的下方,且所述入口孔设置在所述水箱的上表面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
被构造为泵送存储在所述水箱中的水并使得泵送的水递送到所述过滤器组件的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在所述水箱处设置有供应到所述泵的水通过的供应流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供应流路朝向所述水箱的底表面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所述供应流路的端部距所述水箱的所述底表面的高度在从所述水箱的所述底表面到所述水箱的上表面的高度的1/10至1/4的范围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中,在所述水箱中设置有所述过滤器组件的循环水和所述过滤器组件的所述剩余水流入通过的入口孔,所述供应流路被构造为与所述入口孔连通。
CN201680030637.2A 2015-05-27 2016-05-26 加湿装置 Active CN1076672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50073554 2015-05-27
KR10-2015-0073554 2015-05-27
KR10-2015-0186031 2015-12-24
KR1020150186031A KR102527647B1 (ko) 2015-05-27 2015-12-24 가습 장치
PCT/KR2016/005571 WO2016190675A1 (en) 2015-05-27 2016-05-26 Humidify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7261A true CN107667261A (zh) 2018-02-06
CN107667261B CN107667261B (zh) 2020-07-21

Family

ID=57572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0637.2A Active CN107667261B (zh) 2015-05-27 2016-05-26 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271660B1 (zh)
KR (1) KR102527647B1 (zh)
CN (1) CN10766726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7057A (zh) * 2019-01-02 2020-07-10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
CN113847653A (zh) * 2021-09-06 2021-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34033B1 (ko) * 2018-03-07 2022-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67343B1 (ko) * 2018-08-31 2020-01-16 이종혁 자연 증발식 가습기의 물 공급장치
KR102194328B1 (ko) * 2019-04-30 2020-12-22 권의준 증발식 가습기
KR20210056133A (ko) 2019-11-08 2021-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기
KR20210073122A (ko) 2019-12-10 2021-06-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기
KR20210078054A (ko) 2019-12-18 2021-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가습수의 오염을 방지하는 가습 장치
SE544847C2 (en) * 2020-01-31 2022-12-13 Munters Europe Ab A method for cleaning an evaporative humidifier and cooler apparatus and a system comprising an evaporative humidifier and cooler apparatus
KR20220167091A (ko) 2021-06-11 2022-12-20 권의준 자연증발식 가습기용 가습필터
EP4113023A1 (fr) * 2021-07-01 2023-01-04 Devatec Système d'humidification et de refroidissement d'un flux d'air et procédé de nettoyage d'un panneau d'évaporation d'un tel système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99009A (en) * 1935-11-13 1937-11-16 Walter H Finley Humidify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US4389352A (en) * 1982-03-12 1983-06-21 Acme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ooling pad support assembly
KR20050043561A (ko) * 2003-11-06 2005-05-11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자연 가습 시스템과, 이를 구비한 가습형 공기청정기
CN1712818A (zh) * 2004-06-21 2005-12-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除湿器的漏水防止装置
US20070181000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ir quality device
CN101172163A (zh) * 2006-10-30 2008-05-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CN100545527C (zh) * 2006-09-26 2009-09-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CN101632837A (zh) * 2008-07-25 2010-01-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KR101102006B1 (ko) * 2011-09-09 2012-01-04 주식회사 에스티 천장매립형 기화식 가습기의 가습용수 제어시스템
KR20130032683A (ko) * 2011-09-23 2013-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화식 가습기
CN10406163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家用空气调节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72085B2 (en) * 2001-05-15 2003-06-03 Research Products Corporation Humidifier with reversible 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tray overflow
KR20050101512A (ko) * 2004-04-19 2005-10-24 주식회사 맥코이 공기정화기
KR100509321B1 (ko) * 2004-08-27 2005-08-22 아주환경 주식회사 다용도 통합 정수처리시스템
JP4676400B2 (ja) * 2006-07-28 2011-04-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KR100991645B1 (ko) * 2007-07-10 2010-11-02 청호나이스 주식회사 가습기능을 갖는 공기청정기
JP5241351B2 (ja) * 2008-07-08 2013-07-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加湿機
KR102040684B1 (ko) * 2013-03-20 2019-11-06 웅진코웨이 주식회사 가습기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99009A (en) * 1935-11-13 1937-11-16 Walter H Finley Humidify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US4389352A (en) * 1982-03-12 1983-06-21 Acme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ooling pad support assembly
KR20050043561A (ko) * 2003-11-06 2005-05-11 웅진코웨이주식회사 자연 가습 시스템과, 이를 구비한 가습형 공기청정기
CN1712818A (zh) * 2004-06-21 2005-12-28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除湿器的漏水防止装置
US20070181000A1 (en) * 2006-02-03 2007-08-0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Air quality device
CN100545527C (zh) * 2006-09-26 2009-09-30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CN101172163A (zh) * 2006-10-30 2008-05-0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CN101632837A (zh) * 2008-07-25 2010-01-27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空气除菌装置
KR101102006B1 (ko) * 2011-09-09 2012-01-04 주식회사 에스티 천장매립형 기화식 가습기의 가습용수 제어시스템
KR20130032683A (ko) * 2011-09-23 2013-04-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기화식 가습기
CN104061635A (zh) * 2013-03-18 2014-09-24 深圳市联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家用空气调节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97057A (zh) * 2019-01-02 2020-07-10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
CN111397057B (zh) * 2019-01-02 2022-04-26 戴森技术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
CN113847653A (zh) * 2021-09-06 2021-12-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1660B1 (en) 2020-04-22
KR102527647B1 (ko) 2023-05-03
EP3271660A1 (en) 2018-01-24
EP3271660A4 (en) 2018-04-18
KR20160140328A (ko) 2016-12-07
CN107667261B (zh) 2020-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7261A (zh) 加湿装置
US10228150B2 (en) Humidifying apparatus
US10808952B2 (en) Humidifier and home appliance
KR200263133Y1 (ko) 필터 기화식 가습기
JP2009180434A (ja) 加湿装置
JP2010019445A (ja) 加湿機
CN102635914B (zh) 自流式加湿器
KR20180081643A (ko) 버블캡을 이용한 악취제거장치
CN110621195A (zh) 能够清洁外部空气的多功能循环系统
JP2009517585A (ja) 水噴射式圧縮機要素を有する圧縮機装置
JP2009517585A5 (zh)
JP6934595B2 (ja) 加湿装置
US6082394A (en) Closed type water storage container with water level controller and air filtering device
KR20160051257A (ko) 에어워셔의 급수 제어 방법
KR200452696Y1 (ko) 가습기의 여과장치
KR101946716B1 (ko) 전해수 대공간 가습장치
CN206703749U (zh) 一种自动控制印泥湿度印控仪用的印泥台
JPH1033926A (ja) 空気清浄装置及び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装置
KR20130066316A (ko) 잔수회수부를 포함하는 가습공기청정기
JP2017164403A (ja) ミスト発生回収システム、ミスト発生回収方法
CN214345580U (zh) 一种生物除臭设备的水循环系统
CN114646145B (zh) 用于空调器的回收分配系统和空调器
CN219290932U (zh) 一种无纺布加工用除尘装置
CN107157383A (zh) 擦手布机
JP5850716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