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4630A -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4630A
CN107664630A CN201610628165.2A CN201610628165A CN107664630A CN 107664630 A CN107664630 A CN 107664630A CN 201610628165 A CN201610628165 A CN 201610628165A CN 107664630 A CN107664630 A CN 1076646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pamine
organic framework
aniline
complex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816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4630B (zh
Inventor
李妍
程月
郭超
丁斌
王优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062816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64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64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4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6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G01N2021/6432Quench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以基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碘—Cd(II)配合物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检测多巴胺含量,方法简便、快捷不需要复杂的功能化过程就可实现对多巴胺的选择性检测。

Description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制备和荧光传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采用荧光“关-开”模式免标记选择性检测多巴胺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巴胺(DA)是存在于哺乳类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调节肾脏功能、荷尔蒙的分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其含量异常时可导致一些临床病症,如帕金森氏病、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症、抑郁症等。因此,检测多巴胺已经成为全世界研究者们关注的课题。近年来,随着材料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利用合成的材料分析检测生物小分子方面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是,有些检测方法必须借助一些分析测试仪器才能完成,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等,这些方法存在检测时间长、检测过程复杂、有些样品需进行前处理、仪器昂贵、抗干扰能力差、检测灵敏度低等缺点。因此,发展一种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的分析测试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多巴胺(DA)、抗坏血酸(AA)、叶酸(FA)和尿酸(UA)共存于生物体液中,使得对多巴胺的选择性检测产生干扰。因此,发展一种高效、快速、选择性测定多巴胺(DA)含量的方法变得更为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利用合成的具有独特光学性能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检测多巴胺(DA)含量,方法简便、快捷不需要复杂的功能化过程就可以实现对多巴胺(DA)的选择性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高锰酸钾的相互作用,产生荧光猝灭信号,使得体系处于荧光关闭状态。当向体系中加入目标物多巴胺时,目标物分子多巴胺与猝灭剂高锰酸钾产生相互作用,使得被猝灭的荧光强度得到恢复,体系处于荧光“打开”状态。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基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碘—Cd(II)配合物在检测多巴胺中的应用,配合物化学通式如下:[Cd(L)2I2](1);L为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作为配体,结构式为
配合物的单晶学数据
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主要键长和键角列于下表所示。每个配合物分子中出现了一个中心镉(Cd1)的结构,配合物中配体L桥联中心的Cd(II)离子最终形成了二维平面的结构,配体L通过中心镉相连,并最终形成二维平面结构。对于配合物1的基本结构单元,镉原子(Cd1)与来自四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四个氮原子以及两个碘原子形成了六配位CdN4I2配位构型,其中两个氮原子分别为两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中苯胺结构中的氮原子(即氨基基团氮原子),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中三氮唑结构中(即由三个氮原子和两个碳原子组成的五元环)由两个CH所夹的氮原子(如N7、N7A、N3、N3A,即两个CH之间的单独的氮原子且远离与苯环相连的氮原子)。
配合物的部分键长和键角
本发明中使用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在242nm处有较强的吸收,故使用242nm作为激发波长,在242nm的激发波长下,在350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峰。
在进行检测时,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悬浮液、Tris-HCl缓冲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组成检测溶液体系,静置以使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高锰酸钾的相互作用,产生荧光猝灭信号,使得体系处于荧光关闭状态,即检测溶液体系的荧光强度位于较低的背景值;
步骤2,向步骤1的检测溶液体系中添加多巴胺待测溶液,静置以多巴胺与高锰酸钾产生相互作用,使得被猝灭的荧光强度得到恢复并检测荧光发射光谱,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值和线性方程计算得出待测液中多巴胺的浓度。
在测试过程中,选择在室温20—25摄氏度下进行即可。
在测试过程中,在步骤1中,使用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悬浮液、Tris-HCl缓冲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组成检测溶液体系后,静置40—60min,优选50—55分钟(即体系淬灭时间)。
在测试过程中,在步骤1中,使用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在步骤2加入多巴胺待测溶液并进行定容后,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浓度为15—18mg L-1,优选16—17mg L-1;高锰酸钾的浓度为70—80μM,优选70—75μM。
在测试过程中,在步骤2中,向检测溶液体系中添加多巴胺待测溶液后,静置5—15min,优选5—10min(即体系荧光恢复时间)。
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测试时,随多巴胺浓度的增加,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值逐渐增大,在多巴胺浓度为0.1μM~250μM范围内,反应体系中多巴胺的浓度与荧光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0.327C+10.88,R2=0.961;且检出限可达0.076μM。
本发明利用猝灭剂高锰酸钾与具有独特光学性能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猝灭体系的荧光信号,使得体系处于荧光“关闭”状态。随后加入目标物多巴胺,目标物分子多巴胺与猝灭剂产生相互作用,使得被猝灭的荧光强度得到恢复,体系处于荧光“打开”状态。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值和线性方程计算得出待测液中多巴胺的浓度,以此实现对多巴胺的快速、高效、选择性检测。本发明利用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作为荧光探针选择性检测多巴胺(DA)含量,方法简便、快捷不需要复杂的功能化过程就可以实现对多巴胺(DA)的选择性检测。本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常用的检测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液相色谱法和电化学方法等方法存在的检测时间长、检测过程复杂、有些样品需进行前处理、仪器昂贵、抗干扰能力差、检测灵敏度低等缺点。因此,发展了一种简便快捷、易于操作的分析测试手段以实现对多巴胺的选择性检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避免传统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中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电极的修饰材料繁琐的前处理过程和检测体系中共存物质如:抗坏血酸(AA)、叶酸(FA)和尿酸(UA)对多巴胺的干扰测试。将本发明与之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如下表所示,本发明的优势十分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使用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化学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使用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粉末衍射XRD谱图。
图3是本发明中使用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紫外光谱图和荧光发射图。
图4是不同浓度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荧光强度和高锰酸钾猝灭效率图。
图5是高锰酸钾对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荧光猝灭时间效果图。
图6是多巴胺对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和高锰酸钾混合体系的荧光恢复时间效果图。
图7是高锰酸钾的浓度对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荧光恢复关系图。
图8是高锰酸钾的浓度对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荧光强度背景图。
图9是本发明中使用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和高锰酸钾检测多巴胺的荧光光谱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使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高锰酸钾检测多巴胺的线性范围拟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述实施例使用的药品从百灵威试剂公司购买,级别为分析纯级别(CdI2,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甲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购自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分析纯;高锰酸钾购自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分析纯;多巴胺盐酸盐购自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分析纯。实验操作运用Schlenk技术,溶剂经过标准流程纯化。熔点通过Boetius区截机测定。1H NMR谱通过汞变量Vx300分光光度计记录,测量区间:300MHz。化学位移,δ,参考国际标准的TMS测定。
实施例1:基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碘—Cd(II)配合物的合成和测定
基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碘—Cd(II)配合物,化学通式如下:
[Cd(L)2I2](1);L为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作为配体,结构式为
(1)以CdI2为原料,以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为配体L;称取0.1831g(0.5mmol)CdI2用5mL水溶解(即均匀分散),称取配体L 0.1741g(1mmol)用5mL甲醇溶解(即均匀分散),将以上两种溶液混合(即均匀分散),然后放到15mL的水热釜中在160℃下保持三天(每天24小时),缓慢降温(即自然冷却至室温20—25摄氏度)后得到无色透明晶体。
(2)按照C18H20CdI2N8计算的理论值(%):C 30.56,H 2.99,N 15.91;元素分析结果,实验值(%):C 30.25,H 2.82,N 15.68;说明配合物中元素组成基本与理论计算一致。
(3)单晶衍射
选取大小为0.18mm×0.17mm×0.15mm的单晶用BRUKER SMART 1000X-射线单晶衍射仪,采用石墨单色器的MoKα辐射(λ=0.071 073nm)作为衍射光源,在296(2)K温度下,以扫描方式,在1.79°≤θ≤25.01°范围内,共收集22781个衍射点,其中4039个独立衍射点。晶体结构由直接法解出,非氢原子由差值Fourier合成法得到,确定和修正氢原子的方法是理论加氢,对氢原子和非氢原子分别采用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热参数对结构进行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全部计算用SHELXS-97和SHELXL-97程序包完成。配合物的主要晶体学数据列于下表所示。
配合物1的单晶学数据
(4)晶体结构
如附图1所示,配合物1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主要键长和键角列于下表所示。每个配合物分子中出现了一个中心镉(Cd1)的结构,配合物中配体L桥联中心的Cd(II)离子最终形成了二维平面的结构,配体L通过中心镉相连,并最终形成二维平面结构。对于配合物1的基本结构单元,镉原子(Cd1)与来自四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四个氮原子以及两个碘原子形成了六配位CdN4I2配位构型,其中两个氮原子分别为两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中苯胺结构中的氮原子(即氨基基团氮原子),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中三氮唑结构中(即由三个氮原子和两个碳原子组成的五元环)由两个CH所夹的氮原子(如N7、N7A、N3、N3A,即两个CH之间的单独的氮原子且远离与苯环相连的氮原子)。
配合物1的部分键长和键角
实施例2:制备多个待用的溶液,用于后续实施
(1)100mg L-1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悬浮液的配制:称取0.0100g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溶于100mL高纯水中,利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分散5min使之形成均匀的悬浮液,放于阴暗处待用。
(2)0.1M 25℃Tris-HCl缓冲液的配制:称取0.6058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溶于40mL高纯水中,加入盐酸调节pH为7.4,随后,加入高纯水定容至50mL,放于冰箱中待用。
(3)10mmol/L高锰酸钾溶液配制:准确称取0.0079g高锰酸钾试剂溶于5ml高纯水中摇匀使之完全溶解,以此为母液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使用液。
(4)20mmol/L多巴胺(DA)母液配制:准确称取0.0038g多巴胺盐酸盐溶于10mL高纯水中,以此为母液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使用液,用锡纸包裹,放于冰箱中待用。
实施例3:本发明中使用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发射图的测定
用移液枪吸取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悬浮液(100mg L-1),使得最终体系中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浓度为15mg L-1、加入400μL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随后加入高纯水定容至4mL,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体系的吸光度;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在激发波长242nm、激发狭缝5nm、发射狭缝5nm、光电倍增管电压660V条件下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如附图3所示,1为紫外光谱图,2为荧光发射图,本发明中使用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在242nm处有较强的吸收,故使用242nm作为激发波长,在242nm的激发波长下,在350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峰。
实施例4: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荧光测试以确定最优测试浓度
(1)依次分别加入4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加水定容至4mL,静置50分钟,待反应体系稳定后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依次分别加入4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70μM高锰酸钾溶液、加水定容至4mL,静置50分钟,待反应体系稳定后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
(2)依次分别加入4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加水定容至4mL,静置50分钟,待反应体系稳定后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依次分别加入4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70μM高锰酸钾溶液、加水定容至4mL,静置50分钟,待反应体系稳定后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
(3)依次分别加入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加水定容至4mL,静置50分钟,待反应体系稳定后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依次分别加入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70μM高锰酸钾溶液、加水定容至4mL,静置50分钟,待反应体系稳定后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
(4)依次分别加入1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加水定容至4mL,静置50分钟,待反应体系稳定后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依次分别加入1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70μM高锰酸钾溶液、加水定容至4mL,静置50分钟,待反应体系稳定后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
采用上述方法调整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浓度,分别测试加入高锰酸钾前后的荧光发射光谱,如附图4所示,可看出随着材料浓度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到达一定浓度时荧光强度增加趋于缓慢,加入高锰酸钾后,猝灭效率随材料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选择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浓度作为最优测试浓度(根据实际情况也可选择交点对应浓度的周围浓度作为测试浓度),在本申请中选择浓度为15—18mg L-1,优选16—17mg L-1
实施例5:确定体系的最佳猝灭时间
依次加入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70μM高锰酸钾溶液、加水定容至4mL,静置0~90分钟的不同时间,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如附图5所示,可看出随着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时间的推移,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荧光强度逐渐猝灭,并且在50分钟左右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即体系淬灭时间为40—60min,最佳猝灭时间为50—55分钟)。所以在荧光测试中选择加入高锰酸钾溶液50分钟后检测体系的荧光强度,并在此时加入目标物多巴胺溶液。
实施例6:多巴胺对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和高锰酸钾混合体系的荧光恢复时间
依次加入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70μM高锰酸钾溶液、加入一定体积的高纯水使得体系的最终体积为4mL。选择最佳猝灭时间为50min,加入浓度为50μM的多巴胺溶液混合均匀静置放置0~60分钟的不同时间,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如附图6所示,可看出随着向混合体系溶液中加入多巴胺时间的推移,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的荧光强度立即得到恢复,并且在10分钟左右荧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即体系的荧光恢复时间为5—15min,优选为5—10min)。选择向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和高锰酸钾混合体系中加入多巴胺溶液10分钟后进行荧光测试。
实施例7:确定高锰酸钾用量
依次加入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使得最终体系中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浓度为15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不同浓度(0.5~250μ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水定容至4mL,选择最佳猝灭时间50min,测定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反应体系荧光发射光谱的猝灭值,即为体系的荧光强度背景图。依次加入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使得最终体系中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浓度为15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不同浓度(0.5~250μM)的高锰酸钾溶液,选择最佳猝灭时间50min,加入浓度为50μM的多巴胺溶液,加入一定体积的高纯水使得体系的最终体积为4mL。选择最佳恢复时间10min,测定同一浓度的多巴胺溶液对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猝灭值的荧光恢复值。
上述两项测试结果如附图7和8所示,当高锰酸钾的浓度为70—80μM(优选70—75μM)时,向混合体系中加人50μM的多巴胺的荧光恢复值最大。当加入的高锰酸钾浓度高于70μM时,多巴胺对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值较小。当加入的高锰酸钾浓度低于70μM时,体系有较高的荧光背景值,会对体系产生较大干扰。所以在荧光检测中,选用浓度为70μM的高锰酸钾进行后续测试。
实施例8:以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和高锰酸钾配合检测多巴胺
依次加入600μL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悬浮液(100mg L-1)、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0.1M)、选择体系猝灭剂高锰酸钾的最佳浓度70μM、选择最佳猝灭时间50min,加入不同浓度(0.1~250μM)的多巴胺溶液,将体系体积定容至4mL。选择最佳恢复时间10min,待反应体系稳定后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光谱,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值和多巴胺溶液加入的浓度进行线性拟合。如附图9和10所示,随多巴胺浓度的增加,反应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值逐渐增大,在多巴胺浓度为0.1μM~250μM范围内,反应体系中多巴胺的浓度与荧光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0.327C+10.88,R2=0.961。上述方法的分析特征量如下表所示,说明了本方法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出限。
检出限(3s)/μM 0.076
线性范围(μM) 0.1~250
线性方程 △I=0.327C+10.88
相关系数(R2) 0.961
本专利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375095、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助资金FANEDD-201023、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12JCZDJC21700和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项目ZX110185的资助。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将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悬浮液、Tris-HCl缓冲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组成检测溶液体系,静置以使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高锰酸钾的相互作用,产生荧光猝灭信号,使得体系处于荧光关闭状态,即检测溶液体系的荧光强度位于较低的背景值;
步骤2,向步骤1的检测溶液体系中添加多巴胺待测溶液,静置以多巴胺与高锰酸钾产生相互作用,使得被猝灭的荧光强度得到恢复并检测荧光发射光谱,通过荧光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值和线性方程计算得出待测液中多巴胺的浓度;
其中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为基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碘—Cd(II)配合物,配合物化学通式如下:[Cd(L)2I2](1);L为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作为配体,结构式为
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每个配合物分子中出现了一个中心镉的结构,配合物中配体L桥联中心的Cd(II)离子最终形成了二维平面的结构,配体L通过中心镉相连,并最终形成二维平面结构。对于配合物1的基本结构单元,镉原子与来自四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四个氮原子以及两个碘原子形成了六配位CdN4I2配位构型,其中两个氮原子分别为两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中苯胺结构中的氮原子,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中三氮唑结构中由两个CH所夹的氮原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合物的键长和键角列于下表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试过程中,在步骤1中,使用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悬浮液、Tris-HCl缓冲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组成检测溶液体系后,静置40—60min,优选50—5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向检测溶液体系中添加多巴胺待测溶液后,静置5—15min,优选5—1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使用400μL pH=7.4的Tris-HCl缓冲溶液,在步骤2加入多巴胺待测溶液并进行定容后,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材料浓度为15—18mg L-1,优选16—17mg L-1;高锰酸钾的浓度为70—80μM,优选70—75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测试过程中,选择在室温20—25摄氏度下进行即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巴胺浓度为0.1μM~250μM范围内,多巴胺的浓度与荧光发射光谱强度的变化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0.327C+10.88,R2=0.961;且检出限可达0.076μM。
8.基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碘—Cd(II)配合物在检测多巴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配合物化学通式如下:[Cd(L)2I2](1);L为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作为配体,结构式为
配合物的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每个配合物分子中出现了一个中心镉的结构,配合物中配体L桥联中心的Cd(II)离子最终形成了二维平面的结构,配体L通过中心镉相连,并最终形成二维平面结构。对于配合物1的基本结构单元,镉原子与来自四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四个氮原子以及两个碘原子形成了六配位CdN4I2配位构型,其中两个氮原子分别为两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中苯胺结构中的氮原子,两个氮原子来自两个配体分子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中三氮唑结构中由两个CH所夹的氮原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碘—Cd(II)配合物在检测多巴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配合物键长和键角列于下表所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4-(1H-1,2,4-三氮唑-1-基甲基)苯胺的碘—Cd(II)配合物在检测多巴胺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使用242nm作为激发波长,在350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峰。
CN201610628165.2A 2016-07-30 2016-07-30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64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8165.2A CN107664630B (zh) 2016-07-30 2016-07-30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28165.2A CN107664630B (zh) 2016-07-30 2016-07-30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630A true CN107664630A (zh) 2018-02-06
CN107664630B CN107664630B (zh) 2020-01-07

Family

ID=61122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8165.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64630B (zh) 2016-07-30 2016-07-30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6463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3163A (zh) * 2018-09-28 2019-01-29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荧光探针检测l-半胱氨酸的方法
CN110658167A (zh) * 2019-10-08 2020-01-07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叶酸检测的方法
CN110776523A (zh) * 2018-07-30 2020-02-11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超稳定的三维发光锌(ii)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10645A (zh) * 2020-12-17 2021-04-2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锰酸根引发的原位荧光反应实时检测多巴胺和碱性磷酸酶的方法及其酶联免疫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232A (zh) * 2015-05-26 2015-08-26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选择性检测抗坏血酸的方法
CN105037283A (zh) * 2015-07-09 2015-11-11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5542188A (zh) * 2015-12-24 2016-05-04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混合有机配体构筑的多功能镉配合物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65232A (zh) * 2015-05-26 2015-08-26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选择性检测抗坏血酸的方法
CN105037283A (zh) * 2015-07-09 2015-11-11 山东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Cu(II)离子的金属有机框架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05542188A (zh) * 2015-12-24 2016-05-04 陕西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混合有机配体构筑的多功能镉配合物及其应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76523A (zh) * 2018-07-30 2020-02-11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超稳定的三维发光锌(ii)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776523B (zh) * 2018-07-30 2022-04-29 天津师范大学 一种超稳定的三维发光锌(ii)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83163A (zh) * 2018-09-28 2019-01-29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荧光探针检测l-半胱氨酸的方法
CN109283163B (zh) * 2018-09-28 2020-10-20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荧光探针检测l-半胱氨酸的方法
CN110658167A (zh) * 2019-10-08 2020-01-07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叶酸检测的方法
CN110658167B (zh) * 2019-10-08 2021-12-14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银-金属有机骨架材料作为荧光探针应用于叶酸检测的方法
CN112710645A (zh) * 2020-12-17 2021-04-2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锰酸根引发的原位荧光反应实时检测多巴胺和碱性磷酸酶的方法及其酶联免疫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630B (zh)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A compact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o-phthalaldehyde for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hydrazine in gas and solution phases
CN107664630A (zh) 基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多巴胺检测方法
Yang et al. A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fluorescein-based chemodosimeter for Hg2+ ions in aqueous media
CN105385439B (zh) 检测汞离子的反应型罗丹明类荧光探针及其制备与应用
La et al. Spectroscopic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a novel bis (salamo)-like probe for highly effective fluorimetric-colori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Fe3+ and Cu2+ in aquo-organic medium
Li et al. A Hg (II)-specific probe for imaging application in living system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environmental/food samples
CN110229165B (zh) 上转换荧光探针罗丹明衍生物及其应用
Sathyadevi et al. Reaction-based epoxide fluorescent probe for in vivo visualiz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
Zhang et al. Bright-yellow-emissive carbon dots with a large Stokes shift for selective fluorescent detection of 2, 4, 6-trinitrophenol in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
CN108931505B (zh) 基于稀土族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亚硝酸根离子的检测方法
Zhang et al. An ICT-based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probe for tracking and imaging SO2 during Cd-induced stress in plants
Musikavanhu et al. A pyridine modified naphthol hydrazone Schiff base chemosensor for Al3+ via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process
Cui et al. A colorimetric chemosensor for pyrophosphate based on mono-pyrenylurea in aqueous media
Li et al. A off–on pH fluorescence probe derived from phenanthro [9, 10-d] imidazol-fluorescein based on ESIPT and ICT
CN110452250A (zh) 一种荧光素母体结构的检测肼用荧光探针
Zhang et al. Based on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designed a novel dual-channel chemo-sensor for Mg2+ and Zn2+ detection and bioimaging applications
CN106008510A (zh) 用于检测Hg2+的聚集诱导发光型荧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964044B (zh) 一种基于双香豆素衍生物的过氧化亚硝酸盐荧光探针、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78085B (zh) 一种快速高选择性次溴酸荧光探针、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894193B (zh) 一种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检测半胱氨酸中的应用
CN107235985A (zh) 一种检测二价铜离子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Ou et al. A highly sensitive chemosensor for rapid recognition of Cu2+ and HSO3− in 100% aqueous solution
CN115181068B (zh) Tpi衍生物荧光探针及其在制备铜离子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Rajalakshmi et al. A new recognition moiety diphenylborinate in the detection of pyruvate via Lewis acid/base sensing pathway and its bioimaging applications
Ding et al. A fluorescent probe based on BODIPY for hydrogen sulfide imaging in living cells and zebrafi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