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4232A - 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4232A
CN107664232A CN201710023674.7A CN201710023674A CN107664232A CN 107664232 A CN107664232 A CN 107664232A CN 201710023674 A CN201710023674 A CN 201710023674A CN 107664232 A CN107664232 A CN 1076642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valve body
air tight
tight contac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236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4232B (zh
Inventor
金弘宣
金俊旴
孙载咏
姜东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gnitive Keyholed Back Pl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gnitive Keyholed Back Pl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gnitive Keyholed Back Pl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gnitive Keyholed Back Plat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64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4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1/00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 F16K11/02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 F16K11/08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 F16K11/085Multiple-way valves, e.g. mixing valves; Pipe fittings incorporating such valves with all movable sealing faces moving as one unit comprising only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6/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exhaust gases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e.g. by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systems
    • F02M26/51EGR valves combined with other devices, e.g. with intake valves or compress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6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 F16K27/065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with cylindrical plu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12Covers for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00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 F16K5/04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with plugs hav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Packings therefor
    • F16K5/0407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with plugs hav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Packings therefor with particular plug arrangements, e.g. particular shape or built-i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00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 F16K5/04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with plugs having cylindrical surfaces; Packings therefor
    • F16K5/0457Packings
    • F16K5/0464Packings in the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5/00Plug valves; Taps or cocks comprising only cut-off apparatus having at least one of the sealing faces shaped as a more or less complete surface of a solid of revolutio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ovement being predominantly rotary
    • F16K5/08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根据一个实施例,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包括:阀外壳,形成至少两个以上流体流入或流出的端口;阀体,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阀外壳,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端口;及密封部件,使至少一部分紧密在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端口和所述阀体之间,且维持形成在所述阀体的开口周边气密,且根据所述阀体的旋转,可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阀体紧密的部分不同。

Description

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地,涉及形成多种大小开口的阀体,为了开闭端口旋转时,也对应于阀体的开口大小,可密封阀体周边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内燃机引擎驱动的车辆,在内部具有多种阀装置,且这些阀装置根据如引擎冷却、腔内空间的冷却/取暖、排气的再循环(EGR系统)等用途,其构成可使分配、控制或管制对多种流体的流向。
在这些阀装置中,将流体的流路可由两方向以上控制的多阀装置叫做多方向转换阀装置或多阀装置,且这些多方向转换阀装置主要利用在内燃机引擎的冷却水循环回路。
在这些多方向转换阀装置中,旋转阀(rotary valve)可包括具有两个以上端口的阀外壳,和在阀外壳内部已旋转轴为中心旋转,选择性地开闭两个以上端口的阀体。
之前,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将两个以上的端口形成在阀外壳时,通常,将具有相同大小的端口配置在阀外壳相同高度,且各个端口大小不同时,各个端口形成另外的高度,即另外的层(layer),所以,具有阀外壳的长度变长,整个部件的大小变大的问题。
此外,将大小不同的端口配置在阀外壳的相同高度时,大小更小端口的阀座,即密封部件通过开放大小更大端口的阀开口,从组装位置脱离,或以弹性体的前、后移动过程中,在旋转轴发生大的负载,具有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不良发生及减少寿命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专利第10-1256291号
(专利文献2)韩国注册专利第10-1577213号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下的现有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问题,提供多方向转换阀装置,为了开闭具有多种大小的端口,即使旋转的阀体具有多种大小的开口,也可完全地维持阀体周边密封。
此外,提供多方向转换阀装置,根据在阀外壳内旋转的阀体的开口大小,包括紧密位置不同的密封部件。
此外,提供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密封阀体的部件在形成于阀外壳的端口,以预先结合的状态模块化端口接头并结合。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过的一个实施例,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包括:阀外壳,形成至少两个以上流体流入或流出的端口;阀体,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阀外壳,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端口;及密封部件,使至少一部分紧密在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端口和所述阀体之间,且维持形成在所述阀体的开口周边气密,且根据所述阀体的旋转,可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阀体紧密的部分不同。
此外,在所述端口中,由所述阀体的相同开口,被开放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端口,具有不同大小,且在所述阀体具有对应于所述各个端口的大小,可形成至少一个以上与所述各个端口选择性连通的所述开口。
此外,在所述密封部件可形成至少两个以上与所述阀体紧密的气密接触元件,且形成在所述气密接触元件最外侧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大开口的边缘位置,且形成在所述气密接触元件最内侧的内侧气密接触元件,紧密在所述开口中最小开口的边缘位置。
在所述端口可由所述阀体的相同开口被开放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端口中,除大小最大端口的端口,安装所述密封部件。
此外,所述外侧气密接触元件比所述内侧气密接触元件,可向所述阀体侧更突出地形成。
此外,所述气密接触元件可由相互不同角度延长的两个面相遇形成的闭曲线形成,所述气密接触元件和所述阀体是线接触。
此外,在所述密封部件中央可形成流体流向的贯通孔,在所述内侧气密接触元件和所述贯通孔之间形成倾斜面。
此外,所述气密接触元件中一部分以倾斜面形成,所述气密接触元件可面接触在所述阀体。
此外,在所述外侧气密接触元件及所述内侧气密接触元件之间,可形成至少一个倾斜面或曲面。
此外,在所述端口内侧结合形成流体流向的流路的端口接头,结合所述密封部件结合的保持器,结合在所述端口接头的端部,在所述保持器和所述端口接头的内周面之间,具备弹性部件,提供弹性力使所述密封部件紧密在所述阀体,并且在所述端口接头的内侧端部形成多个凸起元件,防止所述保持器从所述端口接头脱离。
此外,所述密封部件可由硬塞方式结合在所述保持器。
此外,所述端口接头由塑料抛射体形成,且结合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保持器,在预先结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端口接头结合在所述端口。
此外,在所述阀体内部可形成收容流体的腔,所述阀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规定形状被切开形成所述开口,且在所述阀体以圆周方向隔离地形成大小不同的多个开口,或根据圆周方向形成至少一个旋转轴方向的宽度不同的开口。
此外,所述阀外壳可包括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在所述上部外壳及所述下部外壳,分别形成至少两个以上的流体流入或流出的端口,并且在所述上部外壳及所述下部外壳中,至少一个具备相互不同大小的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包括:阀外壳,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具有不同大小的端口;阀体,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阀外壳内部,形成与所述端口选择性连通的开口;端口接头,结合在所述端口,在内侧形成流体流向的流路;及密封元件,安装在所述端口接头内侧,至少一部分紧密在所述阀体,密封所述开口周边,且所述密封元件具备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大开口的边缘位置的第一气密接触元件,和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小开口的边缘位置的第二气密接触元件。
此外,所述密封元件的一端紧密在所述阀体,所述密封元件的另一端可结合在所述端口接头。
此外,所述密封元件包括:密封部件,紧密在所述阀体的外周面;保持器,结合所述密封部件;及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保持器和所述端口接头之间,给所述密封部件提供弹性力,且在所述端口接头的内侧端部,可突出地形成防止所述保持器脱离的凸起元件。
此外,在所述密封部件的一面形成所述第一气密接触元件及所述第二气密接触元件,所述第一气密接触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二气密接触元件的外侧,且所述密封部件的另一面结合在所述保持器,并且从所述保持器到所述第一气密接触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从所述保持器到所述第二气密接触元件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阀外壳,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大小不同的端口;阀体,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阀外壳内部,使与所述端口选择性地连通,开口以多种大小形成;及密封部件,形成外侧气密接触元件和内侧气密接触元件,其中,所述外侧气密接触元件,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大开口的边缘位置,所述内侧气密接触元件,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小开口的边缘位置,所述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可包括:利用端口接头的弹性,将固定密封部件的保持器,结合在以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的端口接头;及将结合保持器的端口接头,结合在阀体收容的阀外壳。
此外,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步骤还可包括:将所述保持器结合在所述端口接头之前,在所述端口接头和所述保持器之间,插入弹性部件给所述密封部件加弹性力。
此外,所述端口接头可由塑料抛射体形成,在所述端口接头的内侧端部,突出地形成防止所述保持器脱离的凸起元件。
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阀体旋转期间变化的开口大小无关,密封部件可紧密在阀体开口周边,可提高对端口的气密性,同时可切断阀体周边流体的露出可能性。
此外,在阀外壳的相同高度可配置多个不同大小的端口,比各个端口配置在独立的高度,阀外壳的长度可变短,可小型化整个阀装置的大小。
此外,端口的大小将不同端口配置在阀外壳的相同高度时,可防止大小更小端口的密封部件,从组装位置脱离,由弹性部件的密封部件的前、后移动过程中,在旋转轴不发生负载,可提高阀装置的耐久性。
此外,根据在阀外壳的端口模块化端口接头等部件并结合,在组装端口接头的过程中,可解决各部件脱离的问题,可确保组装部件的稳定性。
此外,根据简单化阀装置的组装及制造作业,增大工程效率,可减少生产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阀体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密封部件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切开图3A-A’的断面图。
图5a至图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的多种实施例的密封部件形状的断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端口结合端口接头的模样。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在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端口的端口接头内部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内部。
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阀体和端口被遮蔽的状态,且图9b是示出图9a的阀体被旋转,形成在阀体的开口中,大小最小的开口与端口连通的状态,并且图9c是示出在图9b的阀体被旋转,形成在阀体开口中,大小最大的开口与端口连通的状态。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阀装置 10阀外壳
20阀体 21第一体元件
22第二体元件 23旋转轴
30密封部件 31保持器
32弹性部件 40端口接头
43凸起元件 211,221开口
301,302气密接触元件 303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只是,本发明的思想不限定于与其相同的实施例,且本发明的思想可由形成实施例的构成要素的附加、变更及删除等,不同地被提案,但这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思想。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透视图,且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阀体的透视图,并且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密封部件的透视图,且图4是示出切开图3A-A’的断面图,并且图5a至图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的多种实施例的密封部件形状的断面图。
参照图1至图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方向转换阀装置1可包括形成流体流出或流入的端口P的阀外壳10,和可旋转的安装在阀外壳10的阀体20,和分别安装在端口P,防止流体露出的密封部件30。
在阀外壳10具备多个端口P,且这些端口P可分别具有不同的大小。
阀外壳10可包括从阀外壳10的底面形成在第一高度H1的上部外壳11,和从阀外壳10的底面形成在第二高度H2的下部外壳12。
在各个上部外壳11及下部外壳12可形成至少两个以上的流体流入及流出的端口P。形成在上部外壳11及下部外壳12端口P,分别在相同或类似的高度(相同层),可由大小不同的多种大小被形成。作为一个示例,在图8,从引擎块E向流入冷却水的端口P和散热器R侧,流出冷却水的端口P配置在相同或类似高度,即相同层,可由不同的直径形成。
阀体20可旋转地安装在阀外壳10内部。阀体20可结合在可旋转结合在阀外壳10的旋转轴23。在与阀体20结合的旋转轴23,可连接驱动马达或其他电动要素等驱动器,可从这些驱动器得到动力旋转。
在阀体20的外周面周边可布置多个端口P入口,在阀体20可形成至少一个以上的与形成在阀外壳10的各个端口P,可选择性联通的开口211,221。开口211,221可由阀体20的外周面,以规定形状被切开形成。
阀体20的开口211,221和端口P相同连通时,通过端口P冷却水等流体,流入到形成在阀体20内部的腔,可从阀体20内部的腔,向端口P流出冷却水等流体。
与此相反,由未形成阀体20开口211,221的外周面,端口P被堵时,遮蔽相应端口P,且通过相应端口P不可流出或流入冷却水等流体。
因此,优选地,开口211,221的大小由对应于各个端口P的大小被形成。
在阀体20内部可形成能够收容流体的腔。腔作为形成在阀体20内部的空隙,可做冷却水等流体流向的流路作用,也可提供暂时地收容冷却水等流体的空间。
阀体20的外周面可由收容此的阀外壳10的内周面对应的形状形成。在本实施例,阀外壳10的内周面由曲面形成,且阀体20的外周面也对应于此由曲面形成。
阀体20可包括第一体元件21和第二体元件22。阀体20包括形成阀体20上部的第一体元件21,和形成阀体20下部的第二体元件22,且第一体元件21及第二体元件22的外周面,分别由曲面形成,阀体20的形状整体上可由中间部分凹陷的花生形状形成。
在第一体元件21的外周面,第一开口211可由规定形状切开形成,且在第二体元件22的外周面,第二开口221可由规定形状切开形成。
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可以是如形成在第一体元件21的第一开口211,大小不同的多个开口由圆周方向隔离形成的形态,或可以是如形成在第二体元件22的第二开口221,根据圆周方向旋转轴23方向的宽度,即上下方向的宽度不同的形态(参照图2)。
形成在阀体20的第一体元件21及第二体元件22的开口大小,可使对应于由各个体元件21,22开闭的端口P大小被形成,由此,形成在第一体元件21及第二体元件22的开口大小,可在由各个体元件21,22开闭的端口P大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被形成。
换句话说,由具有第一体元件21开闭的端口P大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范围的大小,可形成第一开口211,可由具有第二体元件22开闭的端口P大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范围的大小,可形成第二开口221。
根据第一体元件21和上部外壳11分别位于从阀外壳10的底面第一高度H1,形成在第一体元件21的第一开口211,可与形成在上部外壳11的至少两个以上端口P连通,根据第二体元件22和下部外壳12位于比阀外壳10的第一高度H1相对低的第一高度H2,形成在第二体元件22的第二开口221,可与形成在下部外壳12的至少两个以上端口P连通。
密封部件30的至少一部分可紧密在阀体20的外周面,可做维持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211,221周边气密的作用。密封部件30的作用是紧密在形成于阀体20的开口211,221周边,通过阀体20的开口211,221,流体流出端口,或从端口流体流入到阀体20的开口211,221时,防止冷却水等流体从阀体20的外部或阀体20和阀外壳10之间的缝隙露出。
密封部件30可安装在各个端口P,更详细地可布置在阀体20和端口P之间。
密封部件30可使对应于端口P的形象,由圆形形成,在密封部件30的中央部可形成能够通过冷却水等流体的贯通孔303。
密封部件30可由耐磨性优秀的特氟龙等材质形成,但材质不限定于此。
在密封部件30可形成至少两个以上的与阀体20紧密的气密接触元件301,302。气密接触元件301,302在与密封部件30的阀体20相对的方面,可朝向阀体20突出的形成。
气密接触元件301,302中,形成在最外侧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可紧密在形成于阀体20的开口211,221中大小最大开口的边缘位置,气密接触元件301,302中,形成在最内侧的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紧密在开口211,221中大小最小开口的边缘位置。密封部件30的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和贯通孔303之间,可形成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322。
密封部件30紧密在阀体20部分的位置,可根据阀体20的旋转不同。阀体20旋转中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中,最大开口相对开口P时,密封部件30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紧密在阀体20的外周面,阀体20旋转中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中,最小开口相对开口P时,密封部件30的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紧密在阀体20的外周面。
只是,如此在阀外壳10的相同高度,形成不同大小的端口P,使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对应于不同大小的端口P,由不同大小形成时,优选地,根据阀体20的旋转,从密封部件30紧密位置不同的气密接触元件,安装在除了形成多个密封部件30的大小最大端口P的端口P。
因为,安装在大小最大端口P的密封部件30,只要形成可紧密在最大大小开口的边缘位置大小的气密接触元件,密封部件30从组装位置脱离,或经弹性部件前、后进的可能性低。
因此,形成多个上述的气密接触元件的密封部件30在形成于阀体20的开口大小,大于根据阀体20的旋转,与这些开口选择性相对的端口P的大小时,更为有效。在这种情况下,这如图9c,是密封部件30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紧密在阀体20的情况,此时,如没有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比开口小,所以可发生由开口内侧脱离及移动的问题。只是,不意味着对应于阀体20的开口,形成多个气密接触元件的密封部件30,无法安装在大小最大端口P,也可安装大小最大的端口P。
一方面,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更向阀体20侧突出的形成(参照图4)。
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和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由不同角度延长的两个面相遇形成的曲线形成。作为一个示例,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和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由围绕密封部件30的贯通孔303周边的闭曲线,即圆形形成。密封部件30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形成的圆的直径,可使对应于(或稍微大的)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中大小最大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在图2的上下方向宽度)被形成,且密封部件30的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形成的圆的直径,可使对应于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中大小最小的旋转轴方向的宽度,即上下方向宽度被形成。
在本实施例,将形成在密封部件30的气密接触元件为两个进行了举例说明,但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大小为三个以上时,也可形成三个以上的在密封部件30突出,紧密在阀体20的气密接触元件。
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位于最外侧的气密接触元件由对应于大小最大开口的大小或直径形成,密封大小最大开口的周边,位于最内侧的气密接触元件由对应于大小最小开口的大小或直径形成,密封大小最小开口的周边。
图5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密封部件的主要部的形状,且在图5a,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由形成在密封部件30的最外侧的倾斜面304,和形成在其内侧的倾斜面305相遇形成的闭曲线形成,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由形成在密封部件30的贯通孔303边缘位置的倾斜面322,和形成在其外侧的平面306相遇形成的闭曲线形成。因此,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和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分别线接触在阀体20的外周面。
根据本实施例,在密封部件30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及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1之间,可形成越向密封部件30的内侧形成下向倾斜的倾斜面305,和从倾斜面305向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平坦延长的平面306。
换句话说,形成在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及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之间的面中,至少一个可有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面形成,且因这些倾斜面,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的突出长度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的突出长度更大的形成。
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形成在外侧,且根据更向阀体20侧突出的形成,可密封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密封的阀体20的开口更大形成的,即向旋转轴方向(在图2上下方向)更大形成的开口周边。
此外,在图5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密封部件的主要部的形状,且在图5b,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由形成在密封部件30的最外侧的倾斜面304,和形成在其内侧的中间曲面307相遇形成的闭曲线形成,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由形成在贯通孔303边缘位置的倾斜面322,和形成在其外侧的中间曲面307相遇形成的闭曲线形成。中间曲面307可形成在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及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之间。
中间曲面307可由曲线形状连接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和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之间,且中间曲面307被凹陷地形成,越向密封部件30的内侧,可下向倾斜地形成。
形成在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及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之间的中间曲面307,被凹陷地形成,且因这些曲面,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的突出长度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的突出长度更大的形成。
由此,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形成在外侧,且根据更向阀体20侧突出的形成,可密封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密封的阀体20的开口更大形成的开口周边,这与在图5a示出的实施例相同。
此外,图5c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又其他实施例的密封部件的主要部形状,且在图5c,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由形成在密封部件30的最外侧的倾斜面304a,和形成在其内侧的倾斜面305相遇形成的闭曲线形成,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由形成在密封部件30的贯通孔303边缘位置的倾斜面302a形成。
因此,在图5c,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与上述的图5a及图5b的实施例相同,线接触在阀体20的外周面,但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与上述的实施例不同,可面接触在阀体20的外周面。在图5c的实施例中,根据面接触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阀体20的外周面和密封部件30接触的接触面更宽,可提高气密性能。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端口结合端口接头的模样,且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在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端口的端口接头内部透视图。
参照图6及图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方向转换阀装置1的端口P内侧,可结合端口接头40。端口接头40可由管道或管子形态形成,连接在散热器或引擎等。
在端口接头40的内部可形成流体流向的流路41,在端口接头40的端部可结合密封部件30结合的保持器31。在端口接头40的内侧端部,可形成多个防止保持器31从端口接头40脱离的凸起元件43。
形成凸起元件43的端口接头40的端部,可由塑料等抛射体形成,具有弹性,且保持器31插入到端口接头40内侧时,柔软地被曲折且保持器31被插入之后,可重新回到原位置。此外,凸起元件43由曲面形成,可使保持器31容易地插入到端口接头40的内侧。
保持器31和端口接头40的内周面之间,可具备使密封部件30紧密在阀体20提供弹性力的弹性部件32。作为一个示例,弹性部件32可由X字形环形成,可由橡胶材质形成。结合密封部件30的保持器31结合在端口接头40之前,弹性部件32可收容在端口接头40。换句话说,在端口接头40结合弹性部件32的状态下,保持器31可结合在端口接头40。
密封部件30可由硬塞到保持器31的方式结合,保持器31以与密封部件30结合的状态,可防止被挡在端口接头40的凸起元件43,脱离至端口接头40的外部。可使凸起元件43稳定地支撑保持器31,在端口接头40的内侧端部可形成多个凸起元件43,可由相同角度间隔形成。作为一个示例,凸起元件43可在端口接头40的内侧端部,以90度间隔被形成。
一方面,端口接头40和端口P之间还可结合O形环(O-ring)42。
端口接头40可由塑料抛射体形成,弹性部件32和密封部件30以硬塞的方式结合的端口接头40,在保持器31预先结合的状态下,可结合在端口P。
如此,在阀外壳10的端口P结合端口接头40时,在端口接头40预先结合密封部件30、保持器31、弹性部件32等状态进行模块化,使结合在端口P可解决组装端口接头40的过程中,各部件脱离的问题,且根据简单化端口接头40的组装及制造作业,可增大工程效率,且减少生产费用。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内部,且图9a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阀体和端口被遮蔽的状态,且图9b是示出图9a的阀体被旋转,形成在阀体的开口中,大小最小的开口与端口连通的状态,并且图9c是示出在图9b的阀体被旋转,形成在阀体开口中,大小最大的开口与端口连通的状态。
在密封部件30的一面可形成在阀体20形成的开口211,221中,紧密在大小最大的开口边缘位置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和开口211,221中,紧密在大小最小的开口边缘位置的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
密封部件30的另一面可结合在保持器31,从保持器31到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之间的直线距离,可比从保持器31到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之间的直线距离更大地形成。换句话说,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向阀体20方向更突出地形成。
阀体20由球形形成,所以,紧密在相对更大开口边缘位置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比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更突出,才可稳定地紧密在阀体20的外周面进行密封。
在阀体20中,根据第二体元件22的旋转,端口接头40的流路41可由第二体元件22被开放或遮蔽(参照图9)。
首先,在第二体元件22的外周面中,不是开口221部分的未被切开的面挡住端口P时,换句话说,在第二体元件22的外周面中,不是开口221部分的未被切开的面挡住密封部件30的贯通孔303时(参照图9a),结合在第二体元件22的开口221和端口P的端口接头40内部的流路41,成为未被连通且遮蔽的状态,第二体元件22内部的流体流出到端口P,或从端口P不能流入第二体元件22的内部。
其后,旋转阀体20连通形成在第二体元件22的开口221中,大小最小的开口221a和端口接头40的流路41时,大小最小的开口221a的边缘位置和密封部件30的内侧气密接触元件302,可成为紧密的状态(参照图9b)。在这种情况下,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可与第二体元件22外周面紧密,也可不紧密。因此,流体连通形成在第二体元件22的开口221中大小最小的开口221a和端口接头40的流路41,具有在流体移动期间防止流体漏到密封部件30的外部,可维持端口P气密性能的优点。
此外,旋转阀体20连通形成在第二体元件22的开口221中,大小最大的开口221b和端口接头40的流路41时,大小最大的开口221b的边缘位置和密封部件30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可成为紧密的状态(参照图9c)。在图9c,根据外侧气密接触元件301紧密在阀体20的第二体元件22,即使在相对较小大小的端口P,连通端口P的直径或更大大小的开口221b,也可防止密封部件30从相应位置脱离或移动。
换句话说,根据阀体20的旋转,形成在第二体元件22的不同大小的开口221a,221b,与形成在端口接头40的流路41连通,使流体移动期间,根据具备与各个开口221a,221b的边缘位置紧密的阀体20和紧密位置不同的密封部件30,在阀外壳10的相同高度形成不同大小的端口P,由此,即使在阀外壳10内部旋转的,形成在阀体20的开口由多种大小形成,也可防止流体向阀体20周边的漏出,并维持端口P的气密性能,可防止密封部件30的脱离及移动。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参照图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可包括在端口接头40和保持器31之间,插入弹性部件32的步骤S10;在端口接头40结合密封部件30被固定的保持器31的步骤S20;将端口接头40结合在阀外壳10的步骤S30。
在步骤S20中,利用端口接头40的弹性,可将固定密封部件30的保持器31,结合在由具有弹性材质形成的端口接头40,在步骤S10中,保持器31结合在端口接头40之前,可将弹性力加到密封部件30的弹性部件32,插入到端口接头40和保持器31之间。
端口接头40可由塑料抛射体形成,在端口接头40的内侧端部,可突出地形成防止保持器31脱离的凸起元件43。可使凸起元件43稳定地支撑保持器31,在端口接头40的内侧端部,可形成多个凸起元件43,可由相同角度间隔形成。作为一个示例,凸起元件43可由90度间隔,形成在端口接头40的内侧端部。
在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中,密封部件30、保持器31和弹性部件32以一个组装体形态,可结合在端口接头40,可解决端口接头40结合在阀外壳10的状态下,耐久性低下的问题,组装多方向转换阀装置1时,可确保包括密封部件30的密封部件S整个的稳定性。
*105特别地,根据可防止在端口接头40内周面,硬塞密封部件30的保持器31被脱离的凸起元件43,为了将端口接头40组装在阀外壳10,可解决移动过程中的降落的问题,且将密封元件S预先结合在端口接头40的状态下,结合在端口P,所以,密封部件可安装在正确的位置。
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在附上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可由多种形态的实施例体现。在权利要求范围请求的,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情况下,在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任何人可变更的多种范围,也被视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记载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包括:
阀外壳,形成至少两个以上流体流入或流出的端口;
阀体,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阀外壳,选择性地开闭所述端口;及
密封部件,使至少一部分紧密在所述阀体,安装在所述端口和所述阀体之间,且维持形成在所述阀体的开口周边气密,且
根据所述阀体的旋转,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阀体紧密的部分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端口中,由所述阀体的相同开口,被开放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端口,具有不同大小,且
在所述阀体具有对应于各个所述端口的大小,形成至少一个以上与各个所述端口选择性连通的所述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密封部件形成至少两个以上与所述阀体紧密的气密接触元件,且
形成在所述气密接触元件最外侧的外侧气密接触元件,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大开口的边缘位置,且形成在所述气密接触元件最内侧的内侧气密接触元件,紧密在所述开口中最小开口的边缘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端口由所述阀体的相同开口被开放的至少两个以上的端口中,除大小最大端口的端口,安装所述密封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外侧气密接触元件比所述内侧气密接触元件,向所述阀体侧更突出地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气密接触元件以相互不同角度延长的两个面相遇形成的闭曲线形成,所述气密接触元件和所述阀体是线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气密接触元件中一部分以倾斜面形成,且所述气密接触元件面接触在所述阀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外侧气密接触元件及所述内侧气密接触元件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倾斜面或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在内侧形成流体流向的流路的端口接头,结合在所述端口,且
结合所述密封部件结合的保持器,结合在所述端口接头的端部,在所述保持器和所述端口接头的内周面之间,具备弹性部件,提供弹性力使所述密封部件紧密在所述阀体,并且
在所述端口接头的内侧端部形成多个凸起元件,防止所述保持器从所述端口接头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密封部件以硬塞方式结合在所述保持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端口接头由塑料抛射体形成,且
结合所述弹性部件和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保持器,在预先结合的状态下,将所述端口接头结合在所述端口。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收容流体的腔,所述阀体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以规定形状被切开形成所述开口,且
在所述阀体以圆周方向隔离地形成大小不同的多个开口,或根据圆周方向形成至少一个旋转轴方向的宽度不同的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阀外壳包括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且
在所述上部外壳及所述下部外壳,分别形成至少两个以上的流体流入或流出的端口,并且
在所述上部外壳及所述下部外壳中,至少一个具备相互不同大小的端口。
14.一种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包括:
阀外壳,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具有不同大小的端口;
阀体,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阀外壳内部,形成与所述端口选择性连通的开口;
端口接头,结合在所述端口,在内侧形成流体流向的流路;及
密封元件,安装在所述端口接头内侧,至少一部分紧密在所述阀体,密封所述开口周边,且
所述密封元件具备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大开口的边缘位置的第一气密接触元件,和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小开口的边缘位置的第二气密接触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密封元件的一端紧密在所述阀体,所述密封元件的另一端结合在所述端口接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密封元件包括:
密封部件,紧密在所述阀体的外周面;
保持器,结合所述密封部件;及
弹性部件,配置在所述保持器和所述端口接头之间,给所述密封部件提供弹性力,且
在所述端口接头的内侧端部,突出地形成防止所述保持器脱离的凸起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密封部件的一面形成所述第一气密接触元件及所述第二气密接触元件,所述第一气密接触元件形成在所述第二气密接触元件的外侧,且
所述密封部件的另一面结合在所述保持器,并且
从所述保持器到所述第一气密接触元件之间的距离,大于从所述保持器到所述第二气密接触元件之间的距离。
18.一种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阀外壳,包括至少两个以上大小不同的端口;阀体,旋转地安装在所述阀外壳内部,使与所述端口选择性地连通,开口以多种大小形成;及密封部件,形成外侧气密接触元件和内侧气密接触元件,其中,所述外侧气密接触元件,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大开口的边缘位置,所述内侧气密接触元件,紧密在所述开口中大小最小开口的边缘位置,所述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
利用端口接头的弹性,将固定密封部件的保持器,结合在以具有弹性的材质形成的端口接头;及
将结合保持器的端口接头,结合在阀体收容的阀外壳。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其步骤还包括:
将所述保持器结合在所述端口接头之前,在所述端口接头和所述保持器之间,插入弹性部件给所述密封部件加弹性力。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方向转换阀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所述端口接头由塑料抛射体形成,在所述端口接头的内侧端部,突出地形成防止所述保持器脱离的凸起元件。
CN201710023674.7A 2016-07-29 2017-01-13 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6642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097194 2016-07-29
KR1020160097194A KR101864641B1 (ko) 2016-07-29 2016-07-29 다방향 전환 밸브장치 및 그 제작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232A true CN107664232A (zh) 2018-02-06
CN107664232B CN107664232B (zh) 2019-06-28

Family

ID=61122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23674.7A Active CN107664232B (zh) 2016-07-29 2017-01-13 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864641B1 (zh)
CN (1) CN1076642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00051391A (ko) 2018-11-05 2020-05-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다방향 전환 밸브의 실링부재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다방향 전환 밸브
CN109538779A (zh) * 2019-01-17 2019-03-29 广州宝力特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球阀用组合密封圈以及球阀
EP3730823B1 (de) * 2019-04-24 2023-07-05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Dichtelement und fluidventil
KR102134220B1 (ko) 2019-08-02 2020-07-16 주식회사 유니크 멀티 포트 밸브
KR102166939B1 (ko) 2019-08-23 2020-10-19 주식회사 유니크 멀티 포트 밸브
KR102276255B1 (ko) * 2019-11-11 2021-07-12 현대위아(주) 차량 통합 열관리 멀티포트 밸브
KR102258583B1 (ko) 2020-01-13 2021-06-01 주식회사 유니크 멀티 포트 밸브
KR102355871B1 (ko) * 2020-02-04 2022-01-27 현담산업 주식회사 밸브 구조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밸브 어셈블리
KR102258187B1 (ko) * 2020-02-04 2021-05-31 현담산업 주식회사 쓰리웨이-밸브 어셈블리
KR102376470B1 (ko) * 2020-09-18 2022-03-21 (주)엔티엠 멀티웨이밸브 장치
KR102453131B1 (ko) * 2020-09-18 2022-10-14 주식회사 엔티엠 멀티웨이밸브 장치
KR102498260B1 (ko) * 2021-05-04 2023-02-10 주식회사 엔티엠 멀티웨이밸브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8650A (en) * 1961-02-28 1964-01-21 Sargent Engineering Corp Ball valve construction
US5893392A (en) * 1994-05-06 1999-04-13 Firma Carl Freudenberg Regulating valve
EP1225319A2 (de) * 2001-01-17 2002-07-24 DaimlerChrysler AG Steuervorrichtung für den Kühlkreislau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FR2827361A1 (fr) * 2001-07-11 2003-01-17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Vanne de commande a fonctionnement securise pour circuit de circulation de fluide
US20060118066A1 (en) * 2002-09-18 2006-06-08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Fluid system control valve and system comprising said valve
CN2851765Y (zh) * 2005-12-07 2006-12-27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水器防冻泄水阀
CN203868411U (zh) * 2014-05-29 2014-10-08 余姚凯登机电数控有限公司 两位三通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30785B2 (ja) * 1996-02-02 2001-01-31 株式会社山武 弁装置
KR101256291B1 (ko) 2011-05-25 2013-04-18 인지컨트롤스 주식회사 터보차저용 액추에이터
KR101567434B1 (ko) * 2014-07-31 2015-11-12 인지컨트롤스 주식회사 페일 세이프티 냉각수조절밸브
KR101577213B1 (ko) 2015-07-06 2015-12-15 인지컨트롤스 주식회사 다방향 전환밸브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18650A (en) * 1961-02-28 1964-01-21 Sargent Engineering Corp Ball valve construction
US5893392A (en) * 1994-05-06 1999-04-13 Firma Carl Freudenberg Regulating valve
EP1225319A2 (de) * 2001-01-17 2002-07-24 DaimlerChrysler AG Steuervorrichtung für den Kühlkreislauf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FR2827361A1 (fr) * 2001-07-11 2003-01-17 Valeo Thermique Moteur Sa Vanne de commande a fonctionnement securise pour circuit de circulation de fluide
US20060118066A1 (en) * 2002-09-18 2006-06-08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S.A.S. Fluid system control valve and system comprising said valve
CN2851765Y (zh) * 2005-12-07 2006-12-27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热水器防冻泄水阀
CN203868411U (zh) * 2014-05-29 2014-10-08 余姚凯登机电数控有限公司 两位三通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232B (zh) 2019-06-28
KR20180013441A (ko) 2018-02-07
KR101864641B1 (ko) 2018-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4232A (zh) 多方向转换阀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6511427B2 (ja) 流路切換弁
CN111828687A (zh) 一种控制阀
US9951878B2 (en) Thermostat valve
JP2000234522A (ja) 可変吸気システム用低リークエアバル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840263B (zh) 旋转阻尼器
JP6503835B2 (ja) 冷媒制御バルブ装置
EP3379051B1 (en) Air intake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971558B (zh) 流体阀
CA2750945C (en) Gate valve
US10816100B2 (en) Sealing member for a multi-direction changeover valve and a multi-direction changeover valve including the sealing member
CN111828682A (zh) 一种控制阀
CN114364872A (zh) 阀装置
JP2006002601A (ja)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454330B1 (en) Multi-level rotary plug valve
JP2017061963A (ja) 流路切換弁
JP2017223292A (ja) 流量制御弁
CN206246736U (zh) 多阀装置
US9863329B2 (en) Throttle valve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omprising such a throttle valve
CN2890532Y (zh) 球阀结构
CN206958311U (zh) 一种车辆用阀单元以及包括其的车辆用阀装置
CN209430791U (zh) 调节阀
EP3499097A1 (en) Seal ring and seal structure
JP4750078B2 (ja) 流量制御弁
CN109931433B (zh) 密封圈及密封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