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2008B -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2008B
CN107642008B CN201711044556.0A CN201711044556A CN107642008B CN 107642008 B CN107642008 B CN 107642008B CN 201711044556 A CN201711044556 A CN 201711044556A CN 107642008 B CN107642008 B CN 1076420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m body
flexible
monorail
flexible beam
turn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4455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2008A (zh
Inventor
耿明
朱丹
张�浩
李文胜
卫垚
游鹏辉
周明翔
刘辉
王小岑
赵铁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Siyuan Survey and Desig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4455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20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20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20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20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20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其属于单轨道岔技术领域,其通过在单轨线路中设置正线轨道梁、正向固定端和侧向固定端,在正线轨道梁与固定端之间设置柔性梁体来使两者连通,在柔性梁体上设置固定装置及阻尼支撑装置来有效实现柔性梁体的精确连接和稳固支撑,并且设置引导车、导轨和驱动装置匹配工作来引导柔性梁体弯曲和对接,进而实现列车在单轨道岔处的平滑渡线。本发明的柔性单轨道岔,有效提高了道岔梁的平滑性,减少了单轨列车在道岔区换梁时的干涉和冲击,大大提升了单轨列车渡线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并且有效提高了单轨列车渡线的速度和效率,降低了单轨列车渡线的成本,推动了单轨交通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单轨道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道路拥挤带来的交通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其不仅具有爬陡坡、拐急弯、噪音低、乘坐舒适等优点,而且工程造价仅约为地铁的1/3,运行速度则与地铁相当,故而更好地适应了现代城市的交通状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跨座式单轨交通已成为城市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在轨道交通列车的行车组织中,为满足列车在不同轨道上的渡线需求,需要设置单轨道岔结构来实现列车在不同轨道上的渡线,因此,道岔作为轨道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舒适性、高效性至关重要。
目前,在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道岔领域中所设计、制造、应用的道岔类型主要包括枢轴型道岔、关节型道岔和换梁型道岔,其中,枢轴型道岔与轨道梁间无过渡平滑处理,不适合正线使用;换梁型道岔结构较为复杂,操作控制较为复杂、精确度的实现难度较大,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关节型道岔又包括折线式和可挠式,折线式关节型道岔虽然在转辙时道岔梁在转折点前方形成折线线形,利用多段折线来拟合曲线,能一定程度上满足渡线的需要,但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是在关节结合处易形成尖点,使得道岔线型不圆滑,列车行驶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尤其在高速行驶时;可挠式关节型道岔在转辙时各个关节道岔梁可以弯成曲线线形,关节间平滑过渡,缺点是现有的可挠式关节型道岔的各关节弯曲形成一条曲线的控制难度大,关节间配合不协调,曲线的圆滑度不容易保持,渡线的精确度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其中设置正线轨道梁、正向固定端和侧向固定端,以及设置于正线轨道梁和固定端之间的柔性梁体、固定并支撑该柔性梁体的固定装置和阻尼支撑装置、以及引导并驱动柔性梁体偏转的引导车、导轨和驱动装置,有效实现单轨列车在单轨道岔处的平滑渡线,提高渡线的精确度,使单轨列车可在单轨道岔处高速渡线,提高渡线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设置于单轨线路中的道岔承载梁上以实现单轨列车的高速偏转换线,其包括位于道岔一端的正线轨道梁、位于道岔另一端的正向固定端、以及分设于正向固定端旁侧的侧向固定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发生柔性偏转的柔性梁体,所述柔性梁体包括两块相对设立的可发生柔性弯曲的侧板、固定于两块所述侧板顶部以形成单轨列车走行面的走行板,所述走行板下方的两所述侧板之间为空腔结构,所述柔性梁体的一端为固定端并与所述正线轨道梁稳固连接,其另一端为可向梁体两侧发生柔性弯曲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在初始时与所述正向固定端对正并连接,其在接收到换线指令后依其指令向所述柔性梁体的一侧偏转一定距离以实现与所述侧向固定端对正并连接,继而实现单轨列车的偏转换线;
所述走行板由一定数量的走行板单元相互搭接拼合而成,所述走行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匹配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楔形凸起,相应地,所述侧板的顶部间隔开设有与所述走行板单元的楔形凸起相匹配的楔形凹槽,以用于将所述走行板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侧板上,用于所述走行板单元之间相互匹配的另外两侧分别设置为指尖和指缝,相邻的两所述走行板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指尖与所述指缝而实现啮合并可相对转动,继而所述走行板单元之间相互搭接拼装并形成所述柔性梁体的走行面,所述走行板单元搭接拼合形成的走行面可在所述侧板发生柔性偏转时进行相适应的偏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阻尼支撑装置,所述阻尼支撑装置为多组,其间隔设置于所述柔性梁体固定端底部以对所述柔性梁体提供辅助支撑并适应其偏转,所述阻尼支撑装置的上端为伸入所述柔性梁体空腔结构中的限位桩头,下端为固定在道岔承载梁上的U型支座,所述限位桩头的顶面上设置有多组抵接所述走行板下表面的支撑轮以对所述柔性梁体提供支撑,且其与两所述侧板内壁面相对的侧面上横向设置有多组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桩头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板的内壁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固定桩和沿轨道方向横向设置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桩底部固定在道岔承载梁上,且其顶部穿入两所述侧板之间的空腔结构后与所述走行板的下表面抵接以对其提供竖向支撑,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正线轨道梁的端部,其另一端伸入所述柔性梁体的端部并连接固定,继而实现所述正线轨道梁与所述柔性梁体的端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梁体底部的滑道槽、设置在所述滑道槽内并可相对其往复滑动的导向轮、连接所述导向轮并可带动其滑动的推座、连接所述推座并向其传递驱动力的推杆、以及分设于所述推杆两端并与其两端分别连接的电机与支座,所述电机与所述支座分设于所述柔性梁体的两侧并固定在道岔承载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轨和引导车,所述导轨呈圆弧状,其对应所述柔性梁体的偏转方向设置于所述柔性梁体的下方,所述引导车设置于所述柔性梁体的底部以用来承载所述柔性梁体,且其引导车轮置于所述导轨内并可沿所述导轨进行往复运动,以引导所述柔性梁体在所述驱动装置作用下顺利弯曲偏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尼支撑装置对应两所述侧板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两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凸出所述限位桩头的侧面并向上弯折一定高度从而形成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竖向内壁面与所述侧板的外壁面相对,且在两壁面之间设置有一定数量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侧板外壁面上和所述限位台竖向内壁面上的限位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走行板的下方设置有肋板,以用于所述走行板两端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以后能以所述肋板将所述走行板与所述侧板的内周壁焊接在一起,且两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以对两侧板提供支撑而使其不发生分离破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走行板形成的走行面上铺设有可随所述柔性梁体任意弯曲变形的走行垫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中的固定桩伸入所述柔性梁体中的空腔结构后,其两侧面与两所述侧板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以防止所述柔性梁体的固定端发生偏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装置中的所述固定桩上对应所述侧板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台阶面,以用于所述侧板的底面容置其上从而为所述柔性梁体提供支撑。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柔性单轨道岔,通过设置柔性侧板作为道岔梁体,并在道岔梁体上形成由走行板搭接而成的走行面以构成柔性梁体,柔性梁体可在外部驱动下整体弯曲,形成平滑曲线梁,提高了单轨列车在道岔处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在道岔区行车的冲击和干涉,有效实现了单轨列车在道岔区的高速通行;
(2)本发明的柔性单轨道岔,通过在正线轨道梁与柔性梁体之间设置固定装置,实现了道岔梁体与正线轨道梁的自然平滑过渡和稳固连接,进一步提升了单轨列车在道岔区运行的平稳性和舒适性,提高了单轨列车渡线的效率;
(3)本发明的柔性单轨道岔,通过柔性梁体的弯曲来形成平滑弯曲的道岔梁体,且柔性梁体的偏转范围大,可操作性强,从而可对接更多数量的支线梁,实现单线多开,大大提升了单轨列车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单轨列车的运行成本;
(4)本发明的柔性单轨道岔,结构简单,易于设置和操作,降低列车渡线冲击并增加舒适性的效果明显,实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有效推动了单轨交通的发展,降低了单轨交通的应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固定装置俯视图;
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固定装置左视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A型阻尼支撑装置俯视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A型阻尼支撑装置侧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B型阻尼支撑装置俯视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B型阻尼支撑装置侧视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驱动装置俯视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驱动装置侧视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柔性梁体组合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柔性梁体中的走行板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直线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偏转后工作状态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1、正线轨道梁;2、固定装置;201、固定柱;202、固定桩;3、阻尼支撑装置;301、限位桩头;302、限位台;303、U型支座;304、支撑轮;305、阻尼弹簧;306、限位弹簧;4、柔性梁体;401、走行板;402、肋板;403、侧板;404、支撑板;5、导轨;6、引导车;7、驱动装置;701、滑道槽;702、支座;703、推杆;704、导向轮;705、推座;706、电机;8、侧向固定端;9、正向固定端;10、走行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如图1~8所示,其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固定装置俯视图;图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固定装置左视图;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A型阻尼支撑装置俯视图;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A型阻尼支撑装置侧视图;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B型阻尼支撑装置俯视图;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B型阻尼支撑装置侧视图;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驱动装置俯视图;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驱动装置侧视图;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柔性梁体组合示意图;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柔性梁体中的走行板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直线工作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偏转后工作状态示意图。
进一步地,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正线轨道梁1、固定装置2、阻尼支撑装置3、柔性梁体4、导轨5、引导车6、驱动装置7、侧向固定端8、正向固定端9、走行垫板10。
进一步具体地,正线轨道梁1的一端连接单轨轨道的正线,另一端连接柔性梁体4的一端,以用于将单轨轨道与柔性单轨道岔的柔性梁体4连通;进一步地,柔性单轨道岔的柔性梁体4包括走行板401、肋板402、侧板403、支撑板404,如图6所示,其中,侧板403沿柔性梁体4的轨道方向设置,其为两块侧板403相对设置,且两侧板403之间为连续的空腔结构以用于固定装置2的一端和阻尼支撑装置3的一端设置于其中;进一步地,走行板401设置在两侧板403的顶部,其与两侧板403分别匹配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楔形凸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走行板401两侧的楔形凸起为方形凸起,相应的,两侧板403的顶部对应走行板401的楔形凸起开设有楔形凹槽,以用于走行板401两侧的楔形凸起可容置其中继而实现走行板401在柔性梁体4上的安装;进一步地,走行板401上未设置楔形凸起的另外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呈锯齿状的指尖与指缝,同一走行板401两侧边上的指尖与指缝对应设置,即一个侧边上开设指缝的部位刚好对应另一个侧边上设置有指尖的部位,一个侧边上设置有指尖的部位刚好对应另一个侧边上设置有指缝的部位,走行板401指尖与指缝下方设有台阶,用于放置相邻走行板单元上对应的所述指尖,相邻的走行板单元通过所述指尖与指缝之间啮合相对转动,如图6(b)中所示,如此,两块相同的走行板401便可首尾相互拼接,进而形成柔性梁体4上的连续走行面。
进一步地,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柔性梁体4的上部走行面由一定数量相同的走行板401交叉搭接而成,柔性梁体4的走行面与正线轨道梁1及各固定端的走行面相平齐,且走行板401之间可以相对运动,相应地,两侧板403分别在沿柔性单轨道岔的轨道方向在其顶部间隔对应开设有与走行板401数量一致的楔形凹槽,以使得相互搭接的走行板401可依次设置在两侧板403上;进一步优选地,走行板401的底部分别对应两侧板403分别设置有肋板402,肋板402可以竖向设置,也可以横向设置,走行板401嵌入两侧板403顶部后,以其底部的肋板402将其焊接在两侧板403上,继而实现走行板401在两侧板403上的固定。
进一步地,柔性梁体4的两侧板403为柔性材料,其可以在外部驱动力作用下整体发生弯曲,即其一端固定以后,另一端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而向两侧偏转一定的角度且整体结构不发生破坏而形成自然平滑的曲线梁结构;进一步优选地,两侧板403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支撑板404,支撑板404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侧板403的底部,以对两侧板403提供辅助支撑并将两侧板403稳固连接在一起,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支撑板404对应走行板401的位置设置;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的柔性梁体4上沿其轨道方向设置有走行垫板10,其铺设在由走行板401搭接而成的走行面上方并可随柔性道岔梁任意弯曲变形,以用于增加单轨列车过车时的摩擦力,防止打滑,吸收过车振动,并减少对走行板401的损伤,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走行垫板10优选采用柔韧度高、防震性能好、强度高、耐老化的橡胶材料。
进一步地,固定装置2设置在柔性梁体4与正线轨道梁1连接的端部,其包括竖向设置的固定桩202和横向设置的固定柱201;具体地,固定桩202竖向呈台阶状设置,优选实施例中的台阶为三角台阶,其台阶上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方形桩头,方形桩头容置于柔性梁体4的中部空腔内,且方形桩头的两侧面分别与两侧板403的内侧面贴合以限制柔性梁体4的左右移动,而固定桩202中部的三角台阶用来支撑柔性梁体4,即固定桩202穿入柔性梁体4的内部空腔后侧板403的底端可以放置并固定在该三角台阶面上;进一步地,固定柱201的一端固定在正线轨道梁1与柔性梁体4匹配连接的端部,其在优选实施例中优选沿轨道方向横向预埋进正线轨道梁1的端面上,其另一端突出该端面以用于与柔性梁体4的端面匹配连接,相应的,柔性梁体4与正线轨道梁1连接的端部对应固定柱201的端部开设有通孔以用于固定柱201的一端穿过该通孔并固定,从而实现柔性梁体4与正线轨道梁1的连接固定;进一步优选地,固定柱20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间隔设置的四根,当然,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优选设置为三根、五根、六根,甚至更多根或者更少根。
进一步地,在柔性梁体4靠近固定装置2一侧的下方还间隔设置有阻尼支撑装置3,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阻尼支撑装置3如图3所示,其为A型阻尼支撑装置,其包括限位桩头301、U型支座303、支撑轮304、阻尼弹簧305,限位桩头301设置在U型支座303的上方,而U型支座303固定在道岔承载梁体上;进一步地,限位桩头301的顶部优选为方形结构,即形成方形桩头,限位桩头30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轮304结构,以用于限位桩头301容置进柔性梁体4的内部空腔后,支撑轮304抵接走行板401的下端面,从而实现对柔性梁体4的支撑,且限位桩头301的宽度小于两侧板403之间的距离,即限位桩头301容置其中后,限位桩头301的两侧面不与两侧板403的内侧面接触;进一步地,在限位桩头301与两侧板403之间设置有阻尼弹簧305,其一端固定在限位桩头301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侧板403的内侧面上;进一步优选地,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阻尼弹簧305为4组,其对应设置在限位桩头301的顶部和底部,且优选实施例中的阻尼弹簧305在初始状态下处于自然伸缩的状态。
进一步地,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阻尼支撑装置3还可以为如图4所述的结构,其为B型阻尼支撑装置,其与A型阻尼支撑装置相比增加了限位台302,限位台302设置在限位桩头301与U型支座303的连接处,且限位台302突出U型支座303的两侧,并在端部向上弯折有一定高度从而形成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继而柔性梁体4设置在阻尼支撑装置上以后,其侧板403的外侧面与限位台302的竖向侧面之间相对但不接触;进一步地,在限位台302的竖向侧面与侧板403的外侧面之间设置限位弹簧306,限位弹簧306的一端固定在侧板403的外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限位台302的竖向侧面上,而B型阻尼支撑装置的限位桩头301与柔性梁体4之间的匹配等同于A型阻尼支撑装置中的限位桩头301与柔性梁体4之间的匹配,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阻尼支撑装置3内的阻尼弹簧305和限位弹簧306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其数量可设置为2组、3组、5组或者6组,甚至更多组,且阻尼弹簧305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限位桩头301的顶部、中部、底部或者限位桩头301侧面上的任意位置,相应地,限位桩头301顶部的支撑轮304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2组、3组、4组或者更多组。
进一步地,柔性梁体4靠近固定端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如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7以及对应设置的如图1中所示的引导车6;具体地,驱动装置7对应柔性梁体4偏转的方向及角度设置在柔性梁体4的底部,其包括滑道槽701、支座702、推杆703、导向轮704、推座705、电机706,其中,滑道槽701安装固定在柔性梁体4的底部,其槽体的开槽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为沿柔性梁体4的轨道方向,即滑道槽701的槽体轴线与柔性梁体4的轴线平行;进一步地,滑道槽701内设置有导向轮704,其可在滑道槽701内往复运动以适应柔性梁体4偏转到相应的位置,且导向轮704优选安装在推座705上,由推座705带动其在滑道槽701内滚动;进一步地,推座705连接在推杆703上,推杆703的一端与电机706的驱动轴相连以用于电机706带动推杆703运动,且推杆703的另一端由支座702支撑;进一步优选地,电机706和支座702分别对应设置在柔性梁体4两侧的道岔承载梁体上,连接电机706和支座702的推杆703轴线与柔性梁体4的轨道方向垂直,即电机706和支座702的连线与滑道槽701的槽体方向相互垂直,如图5(a)中所示,当然,电机706和支座702设置后的连线也可以与柔性梁体4的轨道方向之间呈除90°外的其他角度,只是必须要能满足柔性梁体4的偏转要求。
进一步地,在驱动装置7两侧的柔性梁体4底部设置有引导车6及导轨5,引导车6设置于导轨5内并可沿导轨5进行往复运动,且引导车6设置于柔性梁体4的底部,用来承载柔性梁体4并在驱动装置7驱动下带动柔性梁体4进行相应的移动偏转;进一步地,由于柔性梁体的一端相对固定,另一端发生偏转,所以为适应柔性梁体4的偏转,优选实施例中的导轨5呈圆弧状设置,圆弧形导轨5的圆心优选处于正线轨道梁1与柔性梁体4的连接处;进一步地,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柔性梁体4上的驱动装置7、引导车6及导轨5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根据柔性梁体4的受力情况、偏转角度、梁体长度等因素优选确定,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7设置为两组,而导轨5及引导车6分别设置于驱动装置7的两侧,即引导车6对应设置为3组,分别设置在对应的导轨5上,导轨5的长度可根据柔性梁体4对应部位的偏转距离优选设置,而越靠近固定端的柔性梁体4偏转移动的距离越长,故而相应导轨5的设置长度也越长。
进一步地,柔性梁体4可偏转的端部对应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固定端,其中优选包括与正线轨道梁1轨道方向一致的正向固定端9和分设于正向固定端9两侧的侧向固定端8,各固定端与各支线固定梁连接,且正向固定端9和侧向固定端8中优选设置有锁闭装置和连接板装置,以实现柔性梁体4偏转到位后的连接锁定;进一步优选地,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侧向固定端8设置为两组,其对称设置于正向固定端9的两侧,如图7~8所示;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侧向固定端8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优选设定,可以设置3组、4组、5组、8组,甚至更多组或者更少组。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的柔性单轨道岔的偏转换线过程如图7~8所示,初始时柔性梁体4可偏转的端部与正向固定端9相互连接,如图7中所示,此时柔性单轨道岔处于直线工作状态,在列车到达柔性单轨道岔前,若轨道有偏转变线的需求,则由控制系统向道岔发出偏转指令,正向固定端9中的连接板装置切断与柔性梁体4之间的连接,锁闭装置解除与柔性梁体4间的锁定,同时所有驱动装置7中的制动装置解除锁定,驱动装置7中的电机706同时启动,以不同的速度协调驱动柔性梁体4向预定方向弯曲偏转,如图8中所示为向左发生偏转,继而在导轨5的引导下,引导车6承载柔性梁体4进行偏转运动,当对应引导车6的检测定位装置检测到与侧向固定端8对接位置处的标识时,对应的驱动装置7停转制动,侧向固定端8连接板装置搭接柔性梁体4的上部走行面,锁闭装置启动并将柔性梁体4锁定,至此柔性道岔完成从直线工作状态到左侧弯曲工作状态的偏转,如图8中所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设置于单轨线路中的道岔承载梁上以实现单轨列车的高速偏转换线,其包括位于道岔一端的正线轨道梁、位于道岔另一端的正向固定端、以及分设于正向固定端旁侧的侧向固定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可发生柔性偏转的柔性梁体、阻尼支撑装置和固定装置;
所述柔性梁体包括两块相对设立的可发生柔性弯曲的侧板、固定于两块所述侧板顶部以形成单轨列车走行面的走行板,所述走行板下方的两所述侧板之间为空腔结构,所述柔性梁体的一端为固定端并与所述正线轨道梁稳固连接,其另一端为可向梁体两侧发生柔性弯曲的活动端,所述活动端在初始时与所述正向固定端对正并连接,其在接收到换线指令后依其指令向所述柔性梁体的一侧偏转一定距离以实现与所述侧向固定端对正并连接,继而实现单轨列车的偏转换线;
所述走行板由一定数量的走行板单元相互搭接拼合而成,所述走行板单元与所述侧板匹配连接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楔形凸起,相应地,所述侧板的顶部间隔开设有与所述走行板单元的楔形凸起相匹配的楔形凹槽,以用于将所述走行板单元固定安装在所述侧板上,用于所述走行板单元之间相互匹配的另外两侧分别设置为指尖和指缝,相邻的两所述走行板单元之间通过所述指尖与所述指缝而实现啮合并可相对转动,继而所述走行板单元之间相互搭接拼装并形成所述柔性梁体的走行面,所述走行板单元搭接拼合形成的走行面可在所述侧板发生柔性偏转时进行相适应的偏转;
所述阻尼支撑装置为多组,其间隔设置于所述柔性梁体固定端底部以对所述柔性梁体提供辅助支撑并适应其偏转,所述阻尼支撑装置的上端为伸入所述柔性梁体空腔结构中的限位桩头,下端为固定在道岔承载梁上的U型支座,所述限位桩头的顶面上设置有多组抵接所述走行板下表面的支撑轮以对所述柔性梁体提供支撑,且其与两所述侧板内壁面相对的侧面上横向设置有多组阻尼弹簧,所述阻尼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桩头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侧板的内壁面上;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固定桩和沿轨道方向横向设置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桩底部固定在道岔承载梁上,且其顶部穿入两所述侧板之间的空腔结构后与所述走行板的下表面抵接以对其提供竖向支撑,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正线轨道梁的端部,其另一端伸入所述柔性梁体的端部并连接固定,继而实现所述正线轨道梁与所述柔性梁体的端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单轨道岔,其中,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柔性梁体底部的滑道槽、设置在所述滑道槽内并可相对其往复滑动的导向轮、连接所述导向轮并可带动其滑动的推座、连接所述推座并向其传递驱动力的推杆、以及分设于所述推杆两端并与其两端分别连接的电机与支座,所述电机与所述支座分设于所述柔性梁体的两侧并固定在道岔承载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单轨道岔,其中,还包括导轨和引导车,所述导轨呈圆弧状,其对应所述柔性梁体的偏转方向设置于所述柔性梁体的下方,所述引导车设置于所述柔性梁体的底部以用来承载所述柔性梁体,且其引导车轮置于所述导轨内并可沿所述导轨进行往复运动,以引导所述柔性梁体在所述驱动装置作用下顺利弯曲偏转。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单轨道岔,其中,所述阻尼支撑装置对应两所述侧板底部的侧面上设置有两处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凸出所述限位桩头的侧面并向上弯折一定高度从而形成开口向上的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竖向内壁面与所述侧板的外壁面相对,且在两壁面之间设置有一定数量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侧板外壁面上和所述限位台竖向内壁面上的限位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单轨道岔,其中,所述走行板的下方设置有肋板,以用于所述走行板两端固定在所述侧板上以后能以所述肋板将所述走行板与所述侧板的内周壁焊接在一起,且两所述侧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板以对两侧板提供支撑而使其不发生分离破坏。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单轨道岔,其中,所述走行板形成的走行面上铺设有可随所述柔性梁体任意弯曲变形的走行垫板。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单轨道岔,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中的所述固定桩伸入所述柔性梁体中的空腔结构后,其两侧面与两所述侧板的内壁面紧密贴合以防止所述柔性梁体的固定端发生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柔性单轨道岔,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中的所述固定桩上对应所述侧板底部的位置开设有台阶面,以用于所述侧板的底面容置其上从而为所述柔性梁体提供支撑。
CN201711044556.0A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Active CN1076420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4556.0A CN107642008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44556.0A CN107642008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2008A CN107642008A (zh) 2018-01-30
CN107642008B true CN107642008B (zh) 2023-09-26

Family

ID=61124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44556.0A Active CN107642008B (zh) 2017-10-31 2017-10-31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20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2719A (zh) * 2018-12-26 2019-04-05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挂式高架轨道交通道岔系统
CN109680569A (zh) * 2019-01-02 2019-04-26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悬挂式单轨道岔及其使用方法
CN113403893A (zh) * 2020-03-16 2021-09-17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挠性u型轨道梁及具有其的真空管道道岔结构
CN114541189A (zh) * 2022-03-09 2022-05-27 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微盾构施工中电瓶车脱轨的轨道改装设施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27969A (en) * 1957-08-30 1960-02-10 Alweg Forschung Gmbh Improvements in switch points for monorail tracks
CN2389912Y (zh) * 1999-11-01 2000-08-02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滑楔式可挠关节道岔
JP2002220803A (ja) * 2000-08-29 2002-08-09 Hitachi Ltd モノレール用分岐装置
CN201250372Y (zh) * 2008-06-05 2009-06-03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
CN102787535A (zh) * 2012-07-20 2012-11-21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梁段行走支撑
CN102817289A (zh) * 2012-07-20 2012-12-12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梁段
CN202705823U (zh) * 2012-07-20 2013-01-30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
WO2017101765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道岔主动梁与垛梁间的连接装置
CN207659804U (zh) * 2017-10-31 2018-07-2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72850A1 (en) * 2004-01-22 2005-08-11 Masami Sakita Turnout of guideway beam-based transit system
DE102005057554A1 (de) * 2005-11-30 2007-05-31 Max Bögl Bauunternehmung Gmbh & Co.Kg Biegeträger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27969A (en) * 1957-08-30 1960-02-10 Alweg Forschung Gmbh Improvements in switch points for monorail tracks
CN2389912Y (zh) * 1999-11-01 2000-08-02 铁道部专业设计院 滑楔式可挠关节道岔
JP2002220803A (ja) * 2000-08-29 2002-08-09 Hitachi Ltd モノレール用分岐装置
CN201250372Y (zh) * 2008-06-05 2009-06-03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跨座式单轨简易可挠式道岔
CN102787535A (zh) * 2012-07-20 2012-11-21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梁段行走支撑
CN102817289A (zh) * 2012-07-20 2012-12-12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跨坐式单轨交通轨道可挠式道岔梁梁段
CN202705823U (zh) * 2012-07-20 2013-01-30 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
WO2017101765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道岔主动梁与垛梁间的连接装置
CN207659804U (zh) * 2017-10-31 2018-07-2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跨座式单轨道岔技术分析;王省茜;;中国铁路(08);第7-6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2008A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42008B (zh)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CN204821608U (zh) 跨座式单轨道岔锁定装置
US20240083472A1 (en) Rail vehicle for fixed turnout track and vehicle-mounted track change system
CN208219393U (zh) 无缝式空轨轨道梁伸缩装置
JP2757186B2 (ja) 軌動案内鉄道車両および磁気車両による共通使用を目的とした複式切替システム
CN108454651A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KR20130056354A (ko) 분기 장치 및 궤도계 교통 시스템
CN207659804U (zh) 一种高过岔速度柔性单轨道岔
CN208698792U (zh) 跨座式单轨替换梁单渡线道岔设备
CN208533272U (zh) 新型城轨道岔转辙器
KR101665091B1 (ko) 산악철도차량용 비상제동장치
CN2687161Y (zh) 磁浮列车轨道线路道岔机构
JP2006176982A (ja) 軌道構造
CN110593026A (zh) 一种道岔区连续型可动齿轨结构
CN107675567B (zh) 一种柔性单轨道岔梁
CN2687162Y (zh) 磁浮系统线路道岔结构
CN207267951U (zh) 摆轨式可变角无缝道岔
CN107044078B (zh) 跨坐式关节型道岔梁间导向面或稳定面过渡装置
CN202705823U (zh) 可挠式道岔梁梁段的行走面板
CN207919259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固结式双轨道梁
CN106441956A (zh) 一种轨道列车碰撞试验系统及轨道列车碰撞试验台
CN208151773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铰接式双轨道梁
JP3564678B2 (ja) クロッシングレール構造
KR101192661B1 (ko) 선로 분기 시스템
CN114000920B (zh) 一种在盾构区间施工设置会车区的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