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0753B - 连结紧固件 - Google Patents

连结紧固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0753B
CN107620753B CN201710574465.1A CN201710574465A CN107620753B CN 107620753 B CN107620753 B CN 107620753B CN 201710574465 A CN201710574465 A CN 201710574465A CN 107620753 B CN107620753 B CN 107620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holding
shape
cylindrical member
h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44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20753A (zh
Inventor
中川康
新井利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20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0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20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0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16B19/14Bolts or the like for shooting into concrete constructions, metal walls or the like by means of detonation-operated nailing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CHAND-HELD NAILING OR STAPLING TOOLS; MANUALLY OPERATED PORTABLE STAPLING TOOLS
    • B25C1/00Hand-held nailing tools; 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1Nail feeding devices
    • B25C1/003Nail feeding devices for belts of n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5/00Nails; Staples
    • F16B15/08Nails; Staples formed in integral series but easily separab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7/00Bolts, screws, or nuts formed in integral series but easily separable, particularly for use in automatic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结紧固件,即使在连结带的宽度在工具侧被规定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支撑较短的紧固件,由此,即便不进行工具侧的变更也能够使用较短的紧固件。连结紧固件具备安装于紧固件(11)的圆筒构件(30),连结带(20)具备:对紧固件(11)的头部(12)侧进行保持的上部保持部(22);及对安装于紧固件(11)的前端部(15)侧的圆筒构件(30)的周面进行保持的下部保持部(23)。

Description

连结紧固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打入工具中使用的连结紧固件。
背景技术
利用连结带将多个紧固件连结的连结紧固件能够将大量的紧固件一并安设于打入工具而连续地射出,因此在各个种类的打入工具中使用。这样的连结紧固件的连结带例如如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通过在上下的两个部位保持紧固件而能够稳定地保持紧固件。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96417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的打入工具中,存在能够使用长度不同的多个种类的紧固件的打入工具。这样的打入工具所使用的连结紧固件通过使用符合工具侧的规格的连结带,即使长度不同也能够在相同的工具中使用。换言之,连结带的形状等根据工具侧的规格而决定,无法自由地变更。例如,连结带的上下宽度(上部保持部与下部保持部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能够与工具侧的连结紧固件的传送动作、连结带的排出动作对应的宽度,无法自由地变更。
因此,当要使用紧固件的轴部(紧固件头部与尖细的前端部之间的笔直部分。或者颈锥部与尖细的前端部之间的笔直部分。笔直部分可以是平缓的锥形)的长度比连结带的上下宽度短的紧固件时,通过连结带无法在上下的两个部位保持紧固件的轴部,存在紧固件的保持不稳定的问题。当连结带无法稳定地保持紧固件时,成为以倾斜的状态打入的紧固件发生弯曲、或者从紧固件脱离并扩展的连结带卡挂于机械的内部而连结紧固件的传送动作未能顺畅地进行这样的障碍的原因。由于这样的情况,以往通过在工具侧规定的连结带无法保持的紧固件无法使用,工具能够使用的紧固件的长度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连结紧固件,即使在连结带(连结部)的宽度在工具侧被规定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支撑较短的紧固件,由此,即便不变更工具侧的规格也能够使用较短的紧固件。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作出,具有以下的特征。
(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紧固件,在一端侧形成头部,且在另一端侧形成尖细的前端部;片状的连结部,将所述多个紧固件沿并列方向连结;及与所述连结部分体的安装部,以覆盖所述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紧固件,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对所述紧固件的所述头部侧进行保持;及第二保持部,对所述安装部的至少周面的一部分进行保持。
(2)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二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且对所述安装部进行保持;及第一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且对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进行保持,所述第二保持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保持孔的直径。
(3)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或(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二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且对所述安装部进行保持;及第一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且对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进行保持,所述第二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
(4)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3)中任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具备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设置的轴部,在从所述紧固件的侧面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保持部在与所述紧固件的尖细的前端部重叠的位置或者不与所述紧固件重叠的位置处,保持所述安装部。
(5)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4)中任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通过将一片长条片弯折成C字形而形成,所述一片长条片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保持部、所述第二保持部及连结所述第一保持部与所述第二保持部的带状部,所述紧固件具备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设置的轴部,在沿所述紧固件的轴向观察时,所述轴部的长度比所述带状部的长度短。
(6)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在所述轴部具备阶梯部,所述阶梯部以所述前端部侧的外径比所述头部侧的外径小的方式形成,且面对所述安装部的上缘部。
(7)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6)中任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备凸缘部,该凸缘部在比所述第二保持部靠下方处向外周方向突出。
(8)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7)中任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备用于防止所述第二保持部的脱离的防脱形状。
(9)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形状是随着朝向所述紧固件的前端侧而逐渐成为大径的锥形状。
(10)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形状是通过将所述紧固件的前端侧设为大径而形成的阶梯形状或者周槽状的凹形状。
(11)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形状是使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向外周方向鼓出的鼓出形状或者通过将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设为大径而形成的大径形状。
发明效果
(1)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具备:多个紧固件,在一端侧形成头部,且在另一端侧形成尖细的前端部;片状的连结部,将所述多个紧固件沿并列方向连结;及与所述连结部分体的安装部,以覆盖所述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紧固件,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对所述紧固件的所述头部侧进行保持;及第二保持部,对所述安装部的至少周面的一部分进行保持。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安装部延长紧固件而能够利用第二保持部进行保持,因此即便在连结部的宽度在工具侧被规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紧固件的长度无关而稳定地支撑紧固件。
另外,安装部是与连结部不同的构件,因此在使安装部从连结部脱离时,不会发生被连结部拉拽而安装部倾斜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紧固件倾斜地弯曲的情况。而且,也不存在为了切断连结部而能量损失的情况。
另外,通过使用相比金属制的紧固件而尺寸精度容易稳定的安装部,能够使安装部的尺寸与第二保持部的尺寸相适,能够提高第二保持部的经由安装部的对紧固件的保持力。
另外,通过在紧固件安装安装部而紧固件的脚尖侧(前端部侧)的直径变大,因此在打入时能防止紧固件在射出路径内躺倒的情况。由此,能够使紧固件的打入姿势稳定而防止弯曲。
另外,(2)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设于第二保持部且对安装部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孔的直径大于设于第一保持部且对紧固件的头部侧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孔的直径。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直径比较小的第一保持孔来保持紧固件的轴部,通过直径比较大的第二保持孔来保持安装部,因此在变粗了安装安装部的量的下部也能够牢固地保持紧固件。
另外,(3)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设于第二保持部且对安装部进行保持的第二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大于设于第一保持部且对紧固件的头部侧进行保持的第一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向连结部填装紧固件时,在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比较小的第一保持孔填装保持紧固件的轴部,在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比较大的第二保持孔填装保持安装部,因此在变粗了安装安装部的量的下部也能够自然地填装保持紧固件,组装性良好。而且,在打入紧固件时,由于第二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较大,因此能够顺畅地使紧固件从连结部脱离。
另外,(4)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所述紧固件具备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设置的轴部,第二保持部在与紧固件的尖细的前端部重叠的位置或者不与紧固件重叠的位置处,保持安装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是第二保持部来到与紧固件的前端部重叠的位置或不与紧固件重叠的位置那样的较短的紧固件,由于通过安装部延长该较短的紧固件而供第二保持部进行保持,因此也能够使用到目前为止因工具侧的规格而受到限制的较短的紧固件,并且,即便是较短的紧固件也能稳定地保持,打入姿势稳定,因此能够防止打入时的弯曲。
另外,(5)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在沿紧固件的轴向观察时,轴部的长度比带状部的长度短。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是轴部的长度比带状部的长度短的较短的紧固件,由于通过安装部延长该较短的紧固件而供第二保持部进行保持,因此也能够可靠地保持紧固件的轴部的上下部分。
另外,(6)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紧固件在轴部具备阶梯部,阶梯部以前端部侧的外径比头部侧的外径小的方式形成,且面对安装部的上缘部。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向紧固件安装安装部时,通过阶梯部决定安装部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安装部相对于紧固件的安装位置过浅或过深的问题。
另外,(7)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安装部具备凸缘部,该凸缘部在比第二保持部靠下方处向外周方向突出。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通过凸缘部防止第二保持部的脱离,因此能防止第二保持部从安装部脱离。
另外,通过设置凸缘部而紧固件的脚尖侧的直径变大,因此在打入时能够提高防止紧固件在射出路径内躺倒的效果。由此,能够使紧固件的打入姿势稳定而防止弯曲。
另外,(8)记载的发明如上所述,安装部具备用于防止第二保持部的脱离的防脱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防脱形状能防止第二保持部的脱离,因此能防止第二保持部从安装部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防脱形状设于紧固件的情况下,存在紧固件的贯入阻力增加或紧固件容易弯曲的问题,但是通过在安装部设置防脱形状而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连结紧固件的侧视图。
图2(a)是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b)是以往的连结紧固件的剖视图。
图3(a)是连结带(连结部)的展开图,(b)是连结带的侧视图。
图4(a)是筒状构件(安装部)的俯视图,(b)是筒状构件的剖视图。
图5是说明打入时的姿势的图,(a)是存在筒状构件时的图,(b)是没有筒状构件时的图。
图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入时的姿势的图,(a)是紧固件与驱动器接触之前的图,(b)是紧固件与驱动器刚接触之后的图,(c)是筒状构件从连结带脱离的状态的图,(d)是紧固件从连结带被切离的状态的图。
图7是说明将筒状构件与连结带一体形成的情况下的打入时的姿势的图,(a)是紧固件与驱动器接触之前的图,(b)是紧固件与驱动器刚接触之后的图,(c)是筒状构件从连结带被切离的状态的图。
图8是变形例的图,(a)是使用了较短的紧固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b)是通过凸缘部压入连结带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变形例的图,(a)是使用了钉子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b)是使用了螺钉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变形例的图,使用没有凸缘部的筒状构件,(a)是使用了较短的紧固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b)是使用了中等程度的长度的紧固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c)是使用了较长的紧固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变形例的图,(a)是具备锥形状的防脱形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b)是具备阶梯形状的防脱形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c)是具备凹形状的防脱形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d)是具备鼓出形状的防脱形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e)是具备大径形状的防脱形状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变形例的图,(a)是在筒状构件设有阶梯部的连结紧固件的侧视图,(b)是在筒状构件设有阶梯部的连结紧固件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连结紧固件
11 紧固件
12 头部
13 颈锥部
14 轴部
14a 阶梯部
15 前端部
20 连结带(连结部)
20a 弯折槽
21 带状部
21a 传送用孔
22 上部保持部(第一保持部)
22a 上部狭缝
22b 上部保持孔(第一保持孔)
23 下部保持部(第二保持部)
23a 下部狭缝
23b 下部保持孔(第二保持孔)
30 圆筒构件(安装部)
31 筒部
32 上缘部
33 凸缘部
34 锥形状(防脱形状)
35 阶梯形状(防脱形状)
36 凹形状(防脱形状)
37 鼓出形状(防脱形状)
38 大径形状(防脱形状)
39 阶梯部
40 射出路径
41 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连结紧固件10,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紧固件10是通过利用连结带20(连结部)将多个紧固件11连结而将大量的紧固件11一并安设于打入工具并能够连续地射出的结构。打入工具虽然未特别图示,但是具备用于收容连结紧固件10的盒,且具备用于将收纳于该盒的连结紧固件10向工具主体的前端传送的传送机构。该传送机构与打入动作联动而将连结紧固件10一个个地传送,由此将连结紧固件10的排头的紧固件11安设于在工具主体的前端设置的射出路径40。这样安设于射出路径40的紧固件11由通过打入工具的打击机构而工作的驱动器41打出。由驱动器41打出的紧固件11通过射出路径40从设于工具主体的前端的射出口射出。
本实施方式的连结紧固件10以将紧固件11的中心连结的线成为直线的方式将紧固件11平行地(沿并列方向)并列连结。由此,连结紧固件10形成为一直线的带状。
本实施方式的紧固件11是例如向混凝土、墙板构件等打入的混凝土用销,如图2(a)所示,具备头部12、与头部12连续的颈锥部13、与颈锥部13连续的轴部14、与轴部14连续的尖细的前端部15。头部12是承受驱动器41的打入的圆盘状的部位。颈锥部13是用于将头部12与轴部14平滑地相连、随着从头部12朝向轴部14的方向而逐渐缩径的部位。轴部14是形成为圆柱状且在向被打入件打入时产生拉拔阻力的部位。前端部15是以尖细地变尖的形状形成且向被打入件扎刺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部15以炮弹形状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紧固件11可以是具备头部、与头部连续的平缓的锥形状的轴部(在头部与轴部之间可以具有与头部连续的颈锥部)、与轴部连续的尖细的前端部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紧固件11的轴部14连续地形成有用于减弱贯入阻力的阶梯部14a。因此,轴部14的直径中,与比阶梯部14a靠头部12侧的笔直部的直径相比,比阶梯部14a靠前端部15侧的笔直部的直径小。
在该紧固件11的轴部14安装有圆筒构件30作为筒状构件(安装部)。圆筒构件30是由铝或合成树脂等形成的构件,如图4所示,具备筒部31和在筒部31的开口缘突出形成的凸缘部33。
需要说明的是,凸缘部33只要在比下部保持部23靠下方处向外周方向突出即可,也可以设于开口缘以外的位置。例如,可以在筒部31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形成。
另外,凸缘部33可以与筒部31分体形成。而且,凸缘部3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图4(a)所示的圆形形状,只要是外周处于圆筒轨迹上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多边形形状或具有切口部的矩形形状等。而且,圆筒构件30的形状也同样地并不局限于圆形形状,只要是内周处于圆筒轨迹上的筒状形状即可。例如,可以是多边形形状或具有切口部且覆盖轴部14的至少一部分的矩形形状等的筒状构件。
筒部31的内径形成为能够将紧固件11的轴部14(比阶梯部14a靠前端部15侧)压入的大小,通过将紧固件11的前端部15向筒部31插入而能够将圆筒构件30安装于紧固件1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能够将紧固件11向圆筒构件30的上缘部32插入至与阶梯部14a面对的位置,通过阶梯部14a来决定圆筒构件30相对于紧固件11的插入位置,因此组装性良好。
将紧固件11连结的连结带20是图3所示那样的片状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合成树脂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附图上连结带20的长度表示得短,但是实际的连结带20由在图3(a)的上下方向上同样的形状连续的1片长条的片形成。
该连结带20具备:对紧固件11的头部12侧进行保持的上部保持部22(第一保持部);对安装于紧固件11的圆筒构件30进行保持的下部保持部23(第二保持部);将上部保持部22与下部保持部23连结的带状部21。上部保持部22与下部保持部23分别对应地设置相同的数量,并通过对应的一对上部保持部22及下部保持部23来保持1个紧固件11。带状部21以将全部的上部保持部22及下部保持部23连结的方式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该连结带20将上部保持部22、下部保持部23、带状部21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并在上部保持部22与带状部21之间、及下部保持部23与带状部21之间形成有弯折槽20a。通过沿着该弯折槽20a弯折连结带20,如图2(a)所示,利用1片长条片形成的连结带20变形为
Figure BDA0001350552950000111
字形而保持紧固件11。
如图2(a)所示,上部保持部22对紧固件11的轴部14的最上部进行保持。如图3(a)所示,该上部保持部22具备:宽度比紧固件11的轴部14的最大径窄的上部狭缝22a;设于该上部狭缝22a的里侧的上部保持孔22b(第一保持孔)。上部保持孔22b的直径比紧固件11的轴部14的最大径大。而且,上部狭缝22a设置为上部保持孔22b的开口缘部,并与上部保持孔22b连通。
另外,如图2(a)所示,下部保持部23对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进行保持。需要说明的是,下部保持部23也可以是对圆筒构件30的至少周面的一部分进行保持的形态。如图3(a)所示,该下部保持部23具备:宽度比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的直径窄的下部狭缝23a;设于该下部狭缝23a的里侧的下部保持孔23b(第二保持孔)。下部保持孔23b的直径比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的直径大。而且,下部狭缝23a设置为下部保持孔23b的开口缘部,并与下部保持孔23b连通。
此时,下部狭缝23a的宽度DW1(下部保持孔23b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形成得比上部狭缝22a的宽度UW1(上部保持孔22b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大,下部保持孔23b的直径DW2形成得比上部保持孔22b的直径UW2大。
通过这样形成,对应于变粗了安装圆筒构件30的量的紧固件11的下部,而下部保持孔23b的内径变大,能够稳定地保持紧固件11。
另外,在向连结带20填装紧固件11时,从上部狭缝22a将紧固件11的轴部14向上部保持孔22b填装,从下部狭缝23a将圆筒构件30向下部保持孔23b填装。此时,对应于变粗了安装圆筒构件30的量的紧固件11的下部,而下部狭缝23a的宽度DW1变大,因此能够自然地填装保持紧固件11,组装性良好。
另外,在打入紧固件11时,由于下部狭缝23a的宽度DW1较大,因此能够顺畅地使紧固件11从连结带20脱离。
然而,如图3所示,在连结带20的带状部21,以与紧固件11的保持间隔相同的间隔形成传送用孔21a。该传送用孔21a是用于供打入工具的传送机构使用的孔。即,传送机构的传送爪与该传送用孔21a卡合并工作,由此将紧固件11依次向射出路径40传送。具备这样的传送用孔21a的带状部21的宽度(沿紧固件11的轴向观察的带状部21的长度H1。参照图2(a))通过打入工具来规定,无法容易地变更。例如,如果缩短带状部21的长度H1,则传送机构无法正常地进行传送动作。由此,带状部21的长度H1不能变更,但是在以往的构造中由于无法缩短带状部21的长度H1,因此存在通过连结带20无法保持较短的紧固件11的问题。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在沿轴向观察紧固件11时,紧固件11的轴部14的长度H2比连结带20的带状部21的长度H1短。
因此,下部保持部23来到与紧固件11的前端部15重叠的位置。在以往的构造中要保持这样的较短的紧固件11时,如图2(b)所示,下部保持部23可能会从紧固件11的前端部15脱落,无法可靠地保持紧固件11。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紧固件11安装圆筒构件30,下部保持部23对圆筒构件30进行保持,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持紧固件11的上下部分。由此,能够使用到目前为止因工具侧的规格而受到限制的较短的紧固件11,而且,紧固件11的打入姿势稳定,因此能够防止打入时的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在打入工具的射出路径40内通过驱动器41打入紧固件11时,以在紧固件11的脚尖安装有圆筒构件30的状态在射出路径40内移动。因此,能抑制紧固件11的倾斜。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圆筒构件30的情况下,如图5(b)所示,紧固件11在射出路径40内被倾斜地打入,成为紧固件11的弯曲等的原因。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连结紧固件10通过在紧固件11的脚尖(前端部15侧)安装圆筒构件30,能够防止打入时的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连结带20分体地设置圆筒构件30,因此在紧固件11的打入时不需要将圆筒构件30从连结带20切离。因此,在打入工具的射出路径40内通过驱动器41打入紧固件11时,如图6(a)~(d)所示,圆筒构件30从连结带20脱离,但是不会发生圆筒构件30被连结带20拉拽而倾斜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紧固件11倾斜地弯曲的情况。而且,也不会存在为了切断连结带20而能量发生损失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圆筒构件30被设置为连结带20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如图7(a)~(c)所示,在将圆筒构件30从连结带20切离时,被连结带20拉拽而圆筒构件30倾斜。因此,紧固件11可能会倾斜地弯曲。而且,为了切断连结带20而发生能量的损失。关于这一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连结带20与圆筒构件30为分体,则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从紧固件11的侧面方向观察时下部保持部23在与紧固件11的前端部15重叠的位置处保持圆筒构件30的例子。换言之,在紧固件11的轴向上,在紧固件11的前端部15到达下部保持部23的位置处,下部保持部23保持圆筒构件30。然而,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8(a)所示,下部保持部23在不与紧固件11重叠的位置处保持圆筒构件30。换言之,在紧固件11的轴向上,在紧固件11的前端部15未到达下部保持部23的位置处,下部保持部23保持圆筒构件30。即便在使用这样非常短的紧固件11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圆筒构件30将紧固件11延长,也能够稳定地保持紧固件11。
另外,如图8(b)所示,圆筒构件30的凸缘部33可以配置成能够与下部保持部23的下部接触。这样的话,通过凸缘部33能够抑制下部保持部23的扩展,因此能够防止下部保持部23从圆筒构件30脱离。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混凝土销为例说明了紧固件11,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9(a)所示,也可以使用钉子作为紧固件11。而且,如图9(b)所示,还可以使用螺钉作为紧固件11。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圆筒构件30设置凸缘部33,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0(a)所示,也可以在圆筒构件30不设置凸缘部33。而且,如图10(b)及(c)所示,也可以使用较长的紧固件11。
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圆筒构件30设置用于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的防脱形状。
例如如图11(a)所示,也可以使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成为随着朝向前端方向而逐渐成为大径的锥形状34,通过利用下部保持部23保持该锥形状34,来构成用于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的防脱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能够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之外,在向连结带20填装紧固件11时,通过锥形状34能够决定连结带20的下部保持部23的插入位置,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而且,在打入紧固件11时,锥形状34的圆筒构件30从下部保持部23直接脱离,因此能够顺畅地使紧固件11从连结带20脱离。
另外,也可以如图11(b)所示,在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形成前端侧为大径的阶梯形状35,通过使下部保持部23与该阶梯形状35卡合,来构成用于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的防脱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能够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之外,在向连结带20填装紧固件11时,通过阶梯形状35能够决定连结带20的下部保持部23的插入位置,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也可以如图11(c)所示,在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呈周槽状地形成凹形状36,通过使下部保持部23与该凹形状36卡合,来构成用于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的防脱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能够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之外,在向连结带20填装紧固件11时,通过凹形状36能够决定连结带20的下部保持部23的插入位置,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也可以如图11(d)所示,在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的前端相反侧设置向外周方向鼓出的鼓出形状37,通过使下部保持部23与该鼓出形状37卡合,来构成用于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的防脱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能够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之外,在向连结带20填装紧固件11时,通过鼓出形状37能够决定连结带20的下部保持部23的插入位置,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也可以如图11(e)所示,使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的前端相反侧为大径而形成大径形状38,通过使该大径形状38保持于下部保持部23,来构成用于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的防脱形状。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能够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之外,在向连结带20填装紧固件11时,通过大径形状38能够决定连结带20的下部保持部23的插入位置,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另外,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在圆筒构件30的筒部31设置阶梯部39。通过设置该阶梯部39,阶梯部39的前端侧相比阶梯部39的后端侧而形成为大径。而且,该阶梯部39相比下部保持部23而配置在紧固件11的脚尖侧(前端部15侧),避免与下部保持部23抵接。在这样的结构中,也与图11(b)所示的方式同样,通过阶梯部39能够抑制下部保持部23的扩展,能够构成用于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的防脱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形成为截面直角的角部而形成阶梯部39。这样,通过将阶梯部39的角部形成为直角,下部保持部23容易卡挂,因此能够提高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扩展的效果。但是,阶梯部39的角部并不局限于直角,可以为尽可能小的圆角形状。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具备安装于紧固件11的圆筒构件30,连结带20具备:对紧固件11的头部12侧进行保持的上部保持部22;及对安装于紧固件11的圆筒构件30进行保持的下部保持部23。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圆筒构件30将紧固件11延长而能够利用下部保持部23进行保持,因此即使在连结带20的宽度在工具侧被规定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紧固件11的长度无关而稳定地支撑紧固件11。
另外,圆筒构件30是与连结带20不同的构件,因此在圆筒构件30从连结带20脱离时,不会发生被连结带20拉拽而圆筒构件30倾斜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紧固件11倾斜地弯曲的情况。而且,也不会存在为了切断连结带20而能量发生损失的情况。
另外,通过使用相比金属制的紧固件11而尺寸精度容易稳定的圆筒构件30,能够使圆筒构件30的尺寸与下部保持部23的尺寸相适,能够提高下部保持部23的经由圆筒构件30的对紧固件11的保持力。
另外,通过在紧固件11安装圆筒构件30而紧固件11的脚尖侧(前端部15侧)的直径变大,因此在打入时能防止紧固件11在射出路径40内躺倒的情况。由此,能够使紧固件11的打入姿势稳定而防止弯曲。
另外,设于下部保持部23的对圆筒构件30进行保持的下部保持孔23b的直径大于设于上部保持部22的对紧固件11的头部12侧进行保持的上部保持孔22b的直径。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直径比较小的上部保持孔22b保持紧固件11的轴部14,并通过直径比较大的下部保持孔23b保持圆筒构件30,因此在变粗了安装圆筒构件30的量的下部也能够牢固地保持紧固件11。
另外,下部保持部23在与紧固件11的尖细的前端部15重叠的位置或者不与紧固件11重叠的位置处,保持圆筒构件30。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是下部保持部23来到与紧固件11的前端部15重叠的位置或者不与紧固件11重叠的位置那样的较短的紧固件11,由于通过圆筒构件30延长该较短的紧固件11而供下部保持部23进行保持,因此也能够稳定地保持紧固件11。
另外,在沿紧固件11的轴向观察时,轴部14的长度H2比带状部21的长度H1短。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便是轴部14的长度H2比带状部21的长度H1短的较短的紧固件11,由于通过圆筒构件30延长该较短的紧固件11而供下部保持部23进行保持,因此也能够稳定地保持紧固件11。
另外,圆筒构件30具备凸缘部33,该凸缘部33面对下部保持部23的下部,且以沿着圆筒构件30的外周的径向突出的方式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凸缘部33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因此能防止下部保持部23从圆筒构件30脱离。
另外,通过设置凸缘部33而紧固件11的脚尖侧的直径变大,因此在打入时能够提高防止紧固件11在射出路径40内躺倒的效果。由此,能够使紧固件11的打入姿势稳定而防止弯曲。
另外,紧固件11在轴部14具备阶梯部14a,阶梯部14a以前端部15侧的外径比头部12侧的外径小的方式形成,且面对圆筒构件30的上缘部32。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向紧固件11安装圆筒构件30时,通过阶梯部14a决定圆筒构件30的位置,因此能够避免圆筒构件30相对于紧固件11的安装位置过浅或过深的问题。
另外,圆筒构件30具备用于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的防脱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防脱形状来防止下部保持部23的脱离,因此能防止下部保持部23从圆筒构件30脱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防脱形状设于紧固件11的情况下,存在紧固件11的贯入阻力增加或紧固件11容易弯曲的问题,但是通过在圆筒构件30设置防脱形状而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紧固件,在一端侧形成头部,且在另一端侧形成尖细的前端部;片状的连结部,将所述多个紧固件沿并列方向连结;及与所述连结部分体的安装部,以覆盖所述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紧固件,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对所述紧固件的所述头部侧进行保持;及第二保持部,对所述安装部的至少周面的一部分进行保持。
(2)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二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且对所述安装部进行保持;及第一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且对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进行保持,所述第二保持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保持孔的直径。
(3)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或(2)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二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且对所述安装部进行保持;及第一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且对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进行保持,所述第二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
(4)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3)中任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具备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设置的轴部,在从所述紧固件的侧面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保持部在与所述紧固件的尖细的前端部重叠的位置或者不与所述紧固件重叠的位置处,保持所述安装部。
(5)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4)中任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部通过将一片长条片弯折成C字形而形成,所述一片长条片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保持部、所述第二保持部及连结所述第一保持部与所述第二保持部的带状部,所述紧固件具备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设置的轴部,在沿所述紧固件的轴向观察时,所述轴部的长度比所述带状部的长度短。
(6)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5)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在所述轴部具备阶梯部,所述阶梯部以所述前端部侧的外径比所述头部侧的外径小的方式形成,且面对所述安装部的上缘部。
(7)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6)中任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备凸缘部,该凸缘部在比所述第二保持部靠下方处向外周方向突出。
(8)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1)~(7)中任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备用于防止所述第二保持部的脱离的防脱形状。
(9)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形状是随着朝向所述紧固件的前端侧而逐渐成为大径的锥形状。
(10)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形状是通过将所述紧固件的前端侧设为大径而形成的阶梯形状或者周槽状的凹形状。
(11)记载的发明除了上述的(8)记载的发明的特征点之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形状是使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向外周方向鼓出的鼓出形状或者通过将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设为大径而形成的大径形状。

Claims (10)

1.一种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紧固件,在一端侧形成头部,且在另一端侧形成尖细的前端部;
片状的连结部,将所述多个紧固件沿并列方向连结;及
与所述连结部分体的安装部,以覆盖所述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紧固件,
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对所述紧固件的所述头部侧进行保持;及第二保持部,对所述安装部的至少周面的一部分进行保持,
所述紧固件具备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连续设置的轴部,
在从所述紧固件的侧面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保持部在与所述紧固件的所述尖细的前端部重叠的位置或者不与所述紧固件重叠的位置处,保持所述安装部,
所述安装部形成为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一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且对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进行保持;及第二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且对所述安装部进行保持,所述第二保持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保持孔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具有:第一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一保持部且对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进行保持;及第二保持孔,设于所述第二保持部且对所述安装部进行保持,所述第二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保持孔的开口缘部的开口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通过将一片长条片弯折成C字形而形成,所述一片长条片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有所述第一保持部、所述第二保持部及连结所述第一保持部与所述第二保持部的带状部,
所述紧固件具备在所述头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连续设置的轴部,
在沿所述紧固件的轴向观察时,所述轴部的长度比所述带状部的长度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在所述轴部具备阶梯部,
所述阶梯部以所述前端部侧的外径比所述头部侧的外径小的方式形成,且面对所述安装部的上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具备凸缘部,该凸缘部在比所述第二保持部靠下方处向外周方向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具备用于防止所述第二保持部的脱离的防脱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形状是随着朝向所述紧固件的前端侧而逐渐成为大径的锥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形状是通过将所述紧固件的前端侧设为大径而形成的阶梯形状或者周槽状的凹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结紧固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形状是使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向外周方向鼓出的鼓出形状或者通过将所述紧固件的头部侧设为大径而形成的大径形状。
CN201710574465.1A 2016-07-15 2017-07-14 连结紧固件 Active CN1076207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39922 2016-07-15
JP2016139922 2016-07-15
JP2017096995A JP6897302B2 (ja) 2016-07-15 2017-05-16 連結ファスナー
JP2017-096995 2017-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0753A CN107620753A (zh) 2018-01-23
CN107620753B true CN107620753B (zh) 2020-10-23

Family

ID=61081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4465.1A Active CN107620753B (zh) 2016-07-15 2017-07-14 连结紧固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49773B2 (zh)
JP (1) JP6897302B2 (zh)
CN (1) CN107620753B (zh)
DK (1) DK3269987T3 (zh)
TW (1) TWI7166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92491B2 (ja) * 2018-12-27 2022-12-20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連結ファスナ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03294A (en) * 1939-03-16 1940-06-04 Ralph L Engle Nail for fastening sheeting
US4606455A (en) * 1984-08-17 1986-08-19 Duo-Fast Corporation Collated fastener stri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60189A (en) 1971-07-12 1974-12-31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Nail holder assembly
DE2907486C2 (de) * 1979-02-26 1985-05-23 SFS Stadler AG, Heerbrugg Aus einem Kunststoffband geformter Magazinierstreifen für bolzenförmige Befestigungselemente
US4560061A (en) * 1983-09-13 1985-12-24 Pneutek, Inc. Powder charge feed strip
DE3743049A1 (de) * 1987-12-18 1989-06-29 Hilti Ag Nagel mit stauchbarer huelse
US5178903A (en) 1989-09-29 1993-01-12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oated metal fastene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JPH0637203Y2 (ja) 1990-01-23 1994-09-28 若井産業株式会社 連結釘のテープ
JPH07100208B2 (ja) 1992-10-15 1995-11-01 大内 正年 ブラインドリベット保持体
CA2292166A1 (en) 1999-01-13 2000-07-13 Kent B. Godsted Chemically coated fasteners having improved penetration and withdrawal resistance
JP2002081424A (ja) * 2000-09-07 2002-03-22 Sakai Fastening:Kk コンクリートピ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082025A1 (en) * 2001-10-18 2003-05-01 Ralph Luhm Blind fasteners and install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6779959B1 (en) * 2003-04-21 2004-08-24 Testo Industry Corp. Belt of nails for nailers
US7273337B2 (en) 2003-06-30 2007-09-2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artially coated fastener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ating
JP3135031U (ja) 2007-06-21 2007-08-30 トータル・ファスニング株式会社 連結釘
TWI530623B (zh) 2007-11-06 2016-04-21 美克司股份有限公司 連接扣件組合
JP2009264585A (ja) 2008-03-31 2009-11-12 Max Co Ltd 連結ファスナー
US20120298716A1 (en) 2011-05-23 2012-11-29 Ricardo Segura Fastener collation having a collation of frangible fastener alignment caps
US20130270135A1 (en) 2012-04-13 2013-10-17 Ching Yun Huang Strip for supporting fastener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03294A (en) * 1939-03-16 1940-06-04 Ralph L Engle Nail for fastening sheeting
US4606455A (en) * 1984-08-17 1986-08-19 Duo-Fast Corporation Collated fastener strip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301512A1 (en) 2019-10-03
JP2018017397A (ja) 2018-02-01
CN107620753A (zh) 2018-01-23
US11149773B2 (en) 2021-10-19
DK3269987T3 (da) 2021-10-04
TW201816289A (zh) 2018-05-01
TWI716615B (zh) 2021-01-21
JP6897302B2 (ja) 202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95194A (en) Convoluted bolt retainer
US10533588B2 (en) Fastener
EP2107259B1 (en) Fixer assembly
US20110135420A1 (en) Blind rivet and method
KR102242482B1 (ko) 연결 파스너
CN107620753B (zh) 连结紧固件
EP3831662A1 (en) Grommet
US20210309170A1 (en) Grommet
US3516323A (en) Fastener and guiding attachment therefor
CA2449377C (en) Fastener assembly with centering elements for securing ceiling clip
GB1562129A (en) Screw strip
US6551008B1 (en) Cable harness assembly for bicycle
US6705574B2 (en) Cable mounting structure
US6250464B1 (en) Carrier strip for fastening elements and a magazine with the carrier strip
US6032510A (en) Blind rivet setting tool
EP1934488B1 (en) Carrier strip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fferent diameter fasteners
US20190301610A1 (en) Cover, seal fitting device, and seal fitting method
EP3453896B1 (en) Fastener
EP4027046A1 (en) Corrugated-tube protective member
CN210343959U (zh) 一种橱柜卡扣
JP7444650B2 (ja) バンドクランプ
JP2010105156A (ja) 直径が異なるファスナ用のキャリアストリップ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20030235461A1 (en) Mopstick inserting rod
JP4429663B2 (ja) 固着具の支持テープ
US20200208668A1 (en) Connection faste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