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8331A - 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8331A
CN107618331A CN201710679559.5A CN201710679559A CN107618331A CN 107618331 A CN107618331 A CN 107618331A CN 201710679559 A CN201710679559 A CN 201710679559A CN 107618331 A CN107618331 A CN 107618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face
noumenon
clip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95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8331B (zh
Inventor
陈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7955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18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1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8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8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8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其中,衬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围成与稳定杆相适配的通孔,第一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本体的第二端面之间具有相互分离以供稳定杆进入至通孔内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贴合以将稳定杆限位在通孔内的第二状态,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当衬套被卡箍固定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抵接接触,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隔,以使衬套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对稳定杆施加抱紧力。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衬套的包裹性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稳定杆是车辆悬架的基本部件之一,用于防止车辆在转弯时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卡箍衬套结构是固定稳定杆的主要附件。卡箍衬套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将稳定杆固定在车架或车身上,同时缓冲稳定杆对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
现有技术中,卡箍衬套结构中用于将稳定杆装入衬套的通孔中的衬套开口均沿通孔的径向方向设置,衬套对稳定杆的包裹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衬套的包裹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衬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围成与稳定杆相适配的通孔,第一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本体的第二端面之间具有相互分离以供稳定杆进入至通孔内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贴合以将稳定杆限位在通孔内的第二状态,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当衬套被卡箍固定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抵接接触,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隔,以使衬套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对稳定杆施加抱紧力。
进一步地,当衬套受到卡箍的挤压力F作用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挤压力F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0°<α<90°或者90°<α<180°。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为分体结构,或者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一端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为分体结构,第一本体的两个第一端面所在的平面相对于通孔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的第一内壁面在垂直于通孔的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第一圆弧,第一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大于180°,且第一本体的两个第一端面的外边沿限定出的平面位于通孔的轴线和第一本体的两个第一端面的内边沿限定出的平面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还具有与第一内壁面相对设置的外壁面,外壁面在垂直于通孔的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第二圆弧,且第二圆弧与第一圆弧同心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本体具有凸出于卡箍设置的配合表面,配合表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衬套具有对称平面,对称平面垂直于配合表面且通过通孔的轴线,两个第一端面相对于对称平面对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卡箍衬套结构,包括衬套和套设在衬套外部的卡箍,衬套通过卡箍固定在车身上,衬套为前述的衬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稳定杆和用于将稳定杆固定在车身上的卡箍衬套结构,卡箍衬套结构为前述的卡箍衬套结构。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衬套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围成与稳定杆相适配的通孔,第一本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本体的第二端面之间具有相互分离以供稳定杆进入至通孔内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贴合以将稳定杆限位在通孔内的第二状态,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当衬套被卡箍固定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抵接接触,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隔,这样,衬套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向通孔收缩并对稳定杆施加抱紧力,从而提高衬套对稳定杆的包裹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卡箍衬套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衬套;11、通孔;12、第一本体;13、第二本体;121、第一内壁面;122、外壁面;131、第二内壁面;132、配合表面;20、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卡箍衬套结构用于将稳定杆固定在车身上。
在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车辆包括车身、稳定杆和用于将稳定杆固定在车身上的卡箍衬套结构。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卡箍衬套结构包括衬套10和套设在衬套10外部的卡箍20,衬套10通过卡箍20固定在车身上。
本发明及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衬套的包裹性差的问题,对衬套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衬套10包括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3,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3围成与稳定杆相适配的通孔11。第一本体12的第一端面和第二本体13的第二端面之间具有相互分离以供稳定杆进入至通孔11内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贴合以将稳定杆限位在通孔11内的第二状态。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当衬套10被卡箍20固定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抵接接触,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通孔11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隔,以使衬套10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对稳定杆施加抱紧力。
通过上述设置,当衬套10被卡箍20固定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抵接接触,由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通孔11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隔,这样,衬套10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向通孔11收缩并对稳定杆施加抱紧力,从而提高衬套10对稳定杆的包裹性。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面为倾斜面是指第一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一端面的外边沿和通孔11的轴线限定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并且当衬套10安装至车身后,第一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由于衬套10安装至车身时,衬套10具有与车身配合的配合表面132,配合表面132平行于水平面,因此,第一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配合表面132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同样地,第二端面为倾斜面是指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第二端面的外边沿和通孔11的轴线限定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并且当衬套10安装至车身上时,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配合表面132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进一步地,当衬套10发生磨损时,衬套10会在抱紧力的作用下向稳定杆的方向收缩,自动补偿衬套10和稳定杆之间形成的间隙,防止衬套10与稳定杆脱离,从而提高衬套10的耐久性。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当衬套10受到卡箍20的挤压力F作用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挤压力F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0°<α<90°或者90°<α<180°。
其中,挤压力F是指卡箍20对衬套10施加的将衬套10向车身压紧的作用力的合力。挤压力F的方向垂直于配合表面132,即卡箍衬套结构安装至车身上时,挤压力F的方向沿竖直方向。
具体地,当衬套10通过卡箍20固定在车身上时,衬套10受到卡箍20的挤压力F,同时车身会对衬套10施加一个与挤压力F的方向相反的反向挤压力F’。当挤压力F传递到第一本体12的第一端面上时,第一端面对第二本体13的第二端面的作用力F1的方向垂直于第一端面;当反向挤压力F’传递到第二端面上时,第二端面对第一端面的作用力F1’的方向也垂直于第一端面。由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衬套10受到卡箍20的挤压力F的夹角α不等于0°、90°或者180°,即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延伸方向既不平行于挤压力F,也不垂直于挤压力F。同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通孔11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隔,即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即也不在通孔11的半径的延伸方向上。因此,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指向通孔11的分量,在该分量的作用下,衬套10的靠近第一端面或者第二端面的部分结构会沿着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向稳定杆的方向滑动,与稳定杆的表面紧密抵接,从而对稳定杆施加抱紧力,较好地固定稳定杆。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3为分体结构。
这样,易于将稳定杆装入通孔11中,安装方便。同时,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3两端均会产生使衬套10的一部分沿着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向稳定杆的方向滑动的作用力,增大衬套对稳定杆施加的抱紧力。
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3的一端也可以相互连接,而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3的未连接的一端可以相互分离。
这样,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3可以一体成型,加工方便。
可选地,第一本体12的两个第一端面所在的平面相对于通孔11的轴线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在稳定杆的两侧形成对称的抱紧力,进一步提高衬套10对稳定杆的包裹性。
如图1所示,通孔11的垂直于其轴线的截面为圆形。通孔11由第一本体12的第一内壁面121和第二本体13的第二内壁面131围成。第二内壁面1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端面连接。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2的第一内壁面121在垂直于通孔11的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第一圆弧。第一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大于180°,且第一本体12的两个第一端面的外边沿限定出的平面位于通孔11的轴线和第一本体12的两个第一端面的内边沿限定出的平面之间。
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第一本体12的第一内壁面121的弧长大于第二本体13的第二内壁面131的弧长,并且第一端面所受到的第二端面对其的作用力F1’具有指向通孔11的抱紧分量F1y’。作用力F1’的平行于挤压力F的分量F1x’用于抵消挤压力F。
通过上述设置,当衬套10受到卡箍20的挤压力F时,第二本体13可以对第一本体12施加使其发生收紧变形的作用力,由于第一本体12与稳定杆的接触面积大于第二本体13与稳定杆的接触面积,第一本体12更容易发生变形,并且对稳定杆的包裹面积大,因此可以提高衬套10对稳定杆的包裹性。
如图1所示,第一本体12还具有与第一内壁面121相对设置的外壁面122,外壁面122在垂直于通孔11的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第二圆弧,且第二圆弧与第一圆弧同心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第一本体12具有壁厚均匀的区域,在受到卡箍20的挤压力F时容易发生均匀的收紧变形,从而对稳定杆施加均匀的抱紧力。
具体地,第一本体12还具有与外壁面122和第一端面均连接的第一连接表面,即图1中第一本体12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表面。第一连接表面与第一端面的交线形成第一端面的外边沿,第一内壁面121与第一端面的交线形成第一端面的外边沿。
如图1所示,第二本体13还具有凸出于卡箍20设置的配合表面132,配合表面132为平面。
上述设置中,配合表面132为平面,这样将衬套10安装至车身上时,配合表面132与车身抵接,可以将衬套10可靠固定在车身上。进一步地,配合表面132凸出于卡箍20设置,这样当卡箍20与车身连接时,卡箍20可以对衬套10施加较大的挤压力。
具体地,第二本体13还具有与配合表面132和第二端面均连接的第二连接表面,即图1中第二本体13的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表面。
如图1所示,衬套10具有对称平面,对称平面垂直于配合表面132且通过通孔11的轴线,两个第一端面相对于对称平面对称设置。
上述设置中,衬套10具有对称平面,且两个第一端面关于衬套10的对称平面对称设置,可以对稳定杆施加对称的抱紧力,提高可靠性。
可选地,衬套10还包括用于提高衬套10的强度的加强结构,加强结构设置在第一本体12和/或第二本体13中。
加强结构可以提高衬套10的强度和刚度,避免衬套10失效。
可选地,加强结构为金属骨架。
可选地,衬套10的外壁上具有与卡箍20相适配的凹槽,卡箍20安装在凹槽中以限制衬套10的轴向窜动。
卡箍衬套结构在车辆领域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衬套开口方向均垂直于卡箍对衬套的挤压力方向,衬套对稳定杆的包裹性差,衬套易产生磨损,磨损后衬套与稳定杆配合的通孔扩大,衬套容易从稳定杆上脱离,衬套的耐久性低。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当衬套被卡箍固定时,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抵接接触,由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并且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通孔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隔,这样,衬套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向通孔收缩并对稳定杆施加抱紧力,从而提高衬套对稳定杆的包裹性。进一步地,当衬套发生磨损时,衬套会在抱紧力的作用下向稳定杆的方向收缩,自动补偿在衬套和稳定杆之间形成的间隙,防止衬套与稳定杆脱离,从而提高衬套的耐久性。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0)包括第一本体(12)和第二本体(13),所述第一本体(12)和所述第二本体(13)围成与稳定杆相适配的通孔(11),所述第一本体(12)的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本体(13)的第二端面之间具有相互分离以供所述稳定杆进入至所述通孔(11)内的第一状态以及相互贴合以将所述稳定杆限位在所述通孔(11)内的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为倾斜面,当所述衬套(10)被卡箍(20)固定时,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抵接接触,并且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通孔(11)的轴线之间具有间隔,以使所述衬套(10)的至少部分结构能够对所述稳定杆施加抱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衬套(10)受到所述卡箍(20)的挤压力F作用时,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挤压力F之间具有夹角α,其中,0°<α<90°或者90°<α<18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2)和所述第二本体(13)为分体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本体(12)和所述第二本体(13)的一端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2)和所述第二本体(13)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本体(12)的两个所述第一端面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通孔(11)的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2)的第一内壁面(121)在垂直于所述通孔(11)的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第一圆弧,所述第一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的角度大于180°,且所述第一本体(12)的两个所述第一端面的外边沿限定出的平面位于所述通孔(11)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本体(12)的两个所述第一端面的内边沿限定出的平面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12)还具有与所述第一内壁面(121)相对设置的外壁面(122),所述外壁面(122)在垂直于所述通孔(11)的轴线的截面形状为第二圆弧,且所述第二圆弧与所述第一圆弧同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13)具有凸出于所述卡箍(20)设置的配合表面(132),所述配合表面(132)为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0)具有对称平面,所述对称平面垂直于所述配合表面(132)且通过所述通孔(11)的轴线,两个所述第一端面相对于所述对称平面对称设置。
9.一种卡箍衬套结构,包括衬套(10)和套设在所述衬套(10)外部的卡箍(20),所述衬套(10)通过所述卡箍(20)固定在车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1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衬套。
10.一种车辆,包括车身、稳定杆和用于将所述稳定杆固定在所述车身上的卡箍衬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衬套结构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箍衬套结构。
CN201710679559.5A 2017-08-09 2017-08-09 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Active CN107618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9559.5A CN107618331B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9559.5A CN107618331B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8331A true CN107618331A (zh) 2018-01-23
CN107618331B CN107618331B (zh) 2020-01-10

Family

ID=61088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9559.5A Active CN107618331B (zh) 2017-08-09 2017-08-09 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833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7239A (ja) * 2005-11-07 2007-05-2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バー
JP2012192909A (ja) * 2011-03-18 2012-10-11 Toyota Motor Corp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KR101470799B1 (ko) * 2014-09-01 2014-12-12 주식회사 성림티앤티 차량용 스테빌라이저 바 마운팅 부시
CN205097866U (zh) * 2015-11-12 2016-03-23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稳定杆安装组件及其安装衬套
CN205736757U (zh) * 2016-05-12 2016-11-30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稳定杆衬套和汽车
CN206306764U (zh) * 2016-12-30 2017-07-07 天津市大港汽车配件弹簧厂 一种稳定杆衬套分体式连接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27239A (ja) * 2005-11-07 2007-05-24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ゴムブッシュ付きバー
JP2012192909A (ja) * 2011-03-18 2012-10-11 Toyota Motor Corp スタビライザブッシュ
KR101470799B1 (ko) * 2014-09-01 2014-12-12 주식회사 성림티앤티 차량용 스테빌라이저 바 마운팅 부시
CN205097866U (zh) * 2015-11-12 2016-03-23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稳定杆安装组件及其安装衬套
CN205736757U (zh) * 2016-05-12 2016-11-30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横向稳定杆衬套和汽车
CN206306764U (zh) * 2016-12-30 2017-07-07 天津市大港汽车配件弹簧厂 一种稳定杆衬套分体式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8331B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31840U (zh) 导缆器组件
US11634907B2 (en) Ceiling system
CN205594505U (zh) 一种卡接式多屏拼接显示器
CN107618331A (zh) 用于车辆稳定杆的衬套、卡箍衬套结构和车辆
CN204592578U (zh) 组合式孔径可调节软管管夹
CN105817940A (zh) 传动组件及数控机床
CN105805516A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安装支架及吊装结构
CN205753731U (zh) 电动车轮毂电机轴结构
CN206487027U (zh) 一种驳接头
CN205066069U (zh) 配重块、配重块组合、空调器的冷媒管组合件以及空调器
CN107620752A (zh) 具有抗戳刺特征的连接器组件装配件
CN205976126U (zh) 玻璃幕墙夹具
CN106089879A (zh) 六方接头构件
CN107336032A (zh) 一种厚壁管装夹用推拉控制式夹具
CN107311010A (zh) 复式导轨支架及其安装方法
CN205131385U (zh) 一种汽车及其横梁结构
CN104481315B (zh) 一种车门外把手总成以及汽车
CN216715214U (zh) 一种油螺杆真空泵油分芯密封
CN2519823Y (zh) 玻璃帷幕的支撑架
CN205334291U (zh) 电脑一体机的支撑座和电脑一体机
CN213626800U (zh) 用于辅助支撑钢管少支架的楔形垫块
CN205502430U (zh) 玻璃楼梯护栏
CN217322978U (zh) 一种用于光幕固定的四孔安装结构
CN219753679U (zh) 一种顶墙蜂窝板构件
CN208793402U (zh) 一种自锁型连接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