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3812A - 日常用具 - Google Patents

日常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3812A
CN107613812A CN201680031519.3A CN201680031519A CN107613812A CN 107613812 A CN107613812 A CN 107613812A CN 201680031519 A CN201680031519 A CN 201680031519A CN 107613812 A CN107613812 A CN 1076138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daily apparatus
upstand
close
apparatus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15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3812B (zh
Inventor
川崎英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kamur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3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3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3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38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24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 A47C1/0246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by means of screw-and-nut mechanism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1/00Bench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7C11/005Bench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ving multiple separate sea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pecial Chairs (AREA)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作为日常用具的椅子,其具备:作为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座(11)、作为竖立部件的靠背(12)、作为连结单元的螺栓(24A、24B)和螺母(34A、34B)、以及作为调整单元的进退部件(31)和螺孔(30)。靠背(12)在从座(11)向上方竖立的状态下与座(11)连结,且具有与座(11)的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螺栓(24A、24B)和螺母(34A、34B)在多处以无法分开的方式连结座(11)的第一面与靠背(12)的第二面。进退部件(31)和螺孔(30)设置于座(11)和靠背的至少一方,并调整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

Description

日常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子等日常用具。
本申请基于2015年8月31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5-170868号要求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在公共设施的等待室等处使用的椅子(日常用具),已知在含有座的椅子主体部件(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后部上表面紧固固定有作为竖立部件的靠背的日常用具(参照专利文献1)。
关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日常用具,含有座和腿部的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固定于大致水平的支承杆上,同时在座的后部上表面紧固固定有靠背。靠背通过从座的下方贯穿插入于靠背的螺栓的顶端部与配置于靠背内的螺母螺合而被固定。靠背通过螺栓的拧紧而被强力地拉向座,从而牢固地连结于座的后部。另外,在靠背的下表面设置有凸部,在座的后部上表面设置有供靠背的凸部嵌入的凹部。在将靠背安装于座的情况下,通过靠背侧的凸部嵌入于座侧的凹部而大幅度确保靠背与座的卡合部的接触面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日常用具通过这样来实现靠背的支承强度的增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3788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这样的日常用具会由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竖立部件的制造误差、组装误差等而使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产生偏差。该竖立部件的设置角度的偏差,在日常用具于公共施设的等待室等处并列多个设置时等尤其醒目。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调整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的日常用具。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日常用具,具备: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竖立部件,其在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向上方竖立的状态下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连结,且具有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连结单元,其在多处以无法分开的方式连结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第一面与竖立部件的第二面;以及调整单元,其设置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竖立部件的至少一方,并调整对置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
根据上述的结构,在调整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的情况下,利用调整单元调整对置的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在该状态下,利用连结单元连结第一面与第二面。由此,将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调整为与调整单元的调整量相应的角度。
还可以是调整单元具有螺丝机构的结构。
在该情况下,通过操作螺丝机构,能够连续地对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进行微调整。
还可以是如下结构:连结单元具备在靠近竖立部件的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的部分、和比靠近第一端部的部分更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连结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螺栓和螺母,调整单元在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设置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竖立部件的至少一方。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调整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的情况下,在解除了利用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的螺栓和螺母进行的紧固的状态下,利用调整单元调整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之后,当利用螺栓和螺母紧固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时,竖立部件的竖立角度以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的抵接部位为支点而变化。
另外,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因为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的部分和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均通过螺栓和螺母连结,因此能够简化日常用具整体的结构。
还可以是如下结构:连结单元具备:连结销和销嵌合部,其在靠近竖立部件的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的部分以能够互相旋转的方式连结第一面与第二面;以及螺栓和螺母,其在比靠近第一端部的部分更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连结第一面与第二面,调整单元在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设置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竖立部件的至少一方。
在该结构中,在调整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的情况下,以解除了利用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的螺栓和螺母进行的紧固的状态,利用调整单元调整第一面与第二面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之后,当利用螺栓和螺母紧固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时,竖立部件的竖立角度以连结销与销嵌合部的嵌合部分为旋转支点而变化。
另外,在该结构的情况下,为了变更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在通过螺栓和螺母紧固了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时,能够以连结销与销嵌合部的嵌合部分为旋转支点顺畅地使竖立部件的角度变化。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竖立部件的设置角度的调整,同时能够抑制在竖立部件、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一部分残留不需要的应力。
还可以成为如下结构:调整单元具备以能够调整进退位置的方式保持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竖立部件的至少一方的进退部件,进退部件具有供螺栓的轴部插入的贯穿插入孔。
在该情况下,当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的螺栓和螺母被拧紧时,螺栓和螺母的紧固力被有效地传递至调整单元的进退部件。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至少一方具备容许面的伴随着利用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的螺栓与螺母进行的紧固而发生的面的挠曲变形的挠曲容许部。
在该情况下,当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的螺栓与螺母被互相拧紧时,通过挠曲容许部进行挠曲变形,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的抵接部位容易以较大的面积抵接。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配置于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的连结单元,相对于配置于靠近第一端部的部分的连结单元来说,配置于在竖立部件的宽度方向上远离的位置,挠曲容许部至少设置在靠近第一端部的部分的连结单元的配置位置、与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的连结单元的配置位置之间。
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大幅度确保挠曲容许部的挠曲值,并使靠近第二端部的部分的抵接部位更容易以较大的面积抵接。
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连结部分的周围,被能够在第一面与第二面的对置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覆盖。
在该情况下,因为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连结部分的周围被弹性部件覆盖,因此即使在调整了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的情况下,也会因弹性部件在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连结部分的周围弹性变形而不会在第一面与第二面的连结部分的周围产生间隙。
(三)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日常用具,因为具备调整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第一面与竖立部件的第二面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的调整单元,因此能够适当地调整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把椅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骨架部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骨架部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座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进退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与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面对应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与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剖面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日常用具的椅子1的整体结构的图。该椅子1是在公共设施的等待室等处使用的椅子。该椅子1的同样的构造横向并列排列并被支承固定于在大致水平方向上直线延伸的剖面呈矩形的支承杆2上。支承杆2在长度方向的多处安装有腿体3A、3B、3C,并经由该腿体3A、3B、3C而设置于地板上。支承杆2由于支承多把椅子1和就坐者的负载的关系,而由刚性较强的金属材料形成。
在支承杆2上,与各椅子1的两侧相邻地安装有扶手4。另外,在一部分的相邻的椅子1之间,配置有被腿体3C支承的物品载置台5。
图2是示出安装于支承杆2上的一把椅子1的图,图3、图4是示出椅子1的骨架部的图。另外,图5是示出从背面侧观察座11的状态的图。
椅子1具备支承就坐者的臀部的座11、支承就坐者的背部的靠背12、以及从座11的左右的侧缘部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并且下端区域固定于支承杆2的一对连结腿13。在该实施方式中,座11和连结腿13构成日常用具主体部件,靠背12构成竖立部件。靠背12在从座11的后端部向上方竖立的状态下与座11连结。
座11和连结腿13分别具有构成骨架的金属制的座架14和腿架15。腿架15与座架14的左右两侧的缘部一体地结合。座架14和左右的腿架15的几乎全部区域被具有弹性的一体的成型树脂16(弹性部件)覆盖。作为成型树脂16,例如使用聚氨酯等。
成型树脂16是将一体地结合的座架14和左右的腿架15设置于成型模内,并在该状态下注射填充熔融的聚氨酯等树脂而形成的。成型树脂16在该成型时,优选在成型模内设置表面具有细微的凹凸(皱纹图案)的加饰层,并将加饰层一体地形成于成型树脂16的表面。由此,在成型的成型树脂16的外表面形成有外观和触感优良的细微的凹凸图案。
靠背12具有构成骨架的金属制的靠背架17,与座11、连结腿13同样地,靠背架17外侧的几乎全部区域被成型树脂16覆盖。期望在该靠背12的成型树脂16的外表面也与座11、连结腿13同样地形成有细微的凹凸图案。
如图3所示,座架14具有沿着座11的左右两侧的侧边和前边的近似U字状的架杆14a、和配置于座11的后端部且被焊接固定于架杆14a的左右的后端部的平板状的接合板14b。在近似U字状的架杆14a的内侧,并排架设有多个S字状的弯曲部组成的金属制的缓冲弹簧18。
图6是用剖面示出局部的椅子1的侧视图。
接合板14b以上部相对于垂直方向朝向座11的前方侧的方式倾斜。接合板14b的朝向后部上方侧的面构成与靠背架17的连结面14b-u。如图3所示,接合板14b的左右的两缘部比座11的下表面的连结腿13的延伸位置更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而且,接合板14b的下缘部呈大致圆弧状弯曲而形成,以使得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向下方鼓出最多。
在各腿架15的下端,形成有朝下呈大致U字状开口的嵌合凹部20。嵌合凹部20与剖面呈矩形的支承杆2的大致上半部嵌合。
另外,如图3、图6所示,在剖面呈矩形的支承杆2的大致下半部嵌合有向上开口的大致U字状的支承件21,支承件21在该状态下通过螺栓22紧固固定于连结腿13。如图6所示,支承件21利用贯穿于上下方向的一对螺栓22而紧固固定于腿架15。通过这样将支承件21紧固于腿架15,使椅子1的各连结腿13固定于支承杆2。
如图3所示,靠背架17具有多根杆材焊接而形成的杆骨架体17a和焊接于杆骨架体17a的下端的接合板17b。在杆骨架体17a的上部架设有由多个S字状的弯曲部组成的金属制的缓冲弹簧23。
关于接合板17b,其下表面构成与座架14的连结面17b-l,并与座架14侧的连结面14b-u结合。接合板17b的连结面17b-l与座架14侧的连结面14b-u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
在该实施方式中,座架14的连结面14b-u构成第一面,靠背架17的连结面17b-l构成第二面。
如图4所示,靠背12通过靠背架17的接合板17b利用多个螺栓24A、24B固定于座架14的接合板14b而结合于座11。
接着,为了方便说明,对于靠背12来说,将与椅子1的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将与椅子1的左右方向和高度方向大致正交且沿着接合板17b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靠背架17侧的接合板17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端缘的各一处利用螺栓24A紧固于座架14侧的对应处。另外,靠背架17侧的接合板17b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上下两处、和宽度方向的各端缘与宽度方向中央位置之间的各一处利用螺栓24B固定于座架14侧的接合板14b的对应处。
图7是示出以展现靠背12与座11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缘的结合部、和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下部侧的结合部的方式进行剖切所得到的靠背12和座11的剖面的图。
如图7所示,在靠背架17的接合板17b的连结面17b-l上一体地形成有向座架14的接合板14b方向突出的多个凸起部25A、25B。凸起部25A形成于接合板17b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端缘的各一处,凸起部25B形成于接合板17b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的上下两处、和宽度方向的各端缘与宽度方向中央位置之间的各一处。在各凸起部25A、25B上形成有供螺栓24A、24B的轴部插入的贯穿插入孔26。此外,凸起部25A配置为,当以靠背架17的厚度方向整体进行观察时,靠近靠背架17的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靠近前上端部)。另外,剩余的凸起部25B比凸起部25A靠近靠背架17的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靠近后下端部)配置。
在座架14的接合板14b的连结面14b-u上一体地形成有以与靠背架17侧的凸起部25A对置的方式突出的凸起部27。在该凸起部27上形成有供螺栓24A的轴部插入的贯穿插入孔28。另外,在座架14侧的接合板14b中的与靠背架17侧的各凸起部25B对置的位置上,以一部分向靠背架17侧的相反侧鼓出的方式设置有厚壁部29。在该厚壁部29上形成有螺孔30。在螺孔30中螺合有大致圆筒状的进退部件31。此外,靠背12侧的凸起部25A与座11侧的凸起部27的端面之间、以及靠背12侧的凸起部25B与座11侧的进退部件31的端面之间,分别能够抵接。
图8是示出进退部件31的图,图9是示出了旋转调整进退部件31时的情况的与图7相同的图。
如图8所示,进退部件31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32,在轴心部形成有六角孔33。进退部件31的外周的外螺纹32部分与螺孔30螺合。进退部件31的外螺纹32和螺孔30的内螺纹部分构成调整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的螺丝机构37。进退部件31和螺孔30构成调整座11侧的第一面(连结面14b-u)与靠背12侧的第二面(连结面17b-l)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的调整单元。
另外,如图9所示,在进退部件31的六角孔33中插入六角扳手39,在该状态下通过六角扳手39对进退部件31进行旋转操作。对于进退部件31来说,其相对于螺孔30的拧入量被操作,由此使其从接合板14b向靠背架17方向的突出高度被调整。换言之,通过操作进退部件31的拧入量,能够调整进退部件31与所抵接的靠背架17侧的凸起部25B的抵接位置。
此外,在螺孔30和进退部件31的六角孔33中插入有螺栓24B的轴部。
进退部件31的六角孔33构成供螺栓24B的轴部插入的贯穿插入孔。
另外,如图7、图9所示,在靠背架17侧的接合板17b的与连结面17b-l相反侧的面上,以围绕于各贯穿插入孔26周围的方式焊接固定有螺母34A、34B。螺母34A固定于接合板17b上的与凸起部25A的背部对应的位置,螺母34B固定于接合板17b上的与凸起部25B的背部对应的位置。在螺母34A中螺合有贯穿了座架14侧的凸起部27和靠背架17侧的凸起部25A的螺栓24A的轴部。另外,在螺母34B中螺合有贯穿了座架14侧的进退部件31和靠背架17侧的凸起部25B的螺栓24B的轴部。此外,图7、图9中的附图标记35是隔在螺栓24B的头部与座架14侧的厚壁部29之间的垫片(spacer)。
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螺栓24A和螺母34A构成用于将靠背架17的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的部分连结于座架14的对应处的连结单元。另外,螺栓24B和螺母34B构成用于将靠背架17的靠近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连结于座架14的对应处的连结单元。
这里,座架14的接合板14b中的凸起部27与进退部件31的保持部,在靠背12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被隔开。同样地,靠背架17的接合板17b中的凸起部25A和凸起部25B,在靠背12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被隔开。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接合板14b上的凸起部27与进退部件31的保持部之间的区域、和接合板17b上的凸起部25A与凸起部25B之间的区域构成容许伴随着螺栓24B和螺母34B的紧固而发生的面的挠曲变形的挠曲容许部40。此外,接合板14b、接合板17b能够根据它们的厚度、材质等而适当地设定挠曲容易度。另外,挠曲容许部40也可以仅设置于接合板14b、17b的任意一方。
另外,座架14的接合板14b中的凸起部27和进退部件31各自的周围被能够弹性变形的成型树脂16覆盖。靠背架17的接合板17b中的凸起部25A、25B各自的周围也同样地被能够弹性变形的成型树脂16覆盖。覆盖这些部分的成型树脂16在利用螺栓24A、24B和螺母34A、34B紧固靠背架17和座架14时,承受紧固负载而挠曲变形。
此外,在座11的下表面侧的后缘部的成型树脂16上形成有作业孔41,以使得能够利用工具从座11的下表面的前方侧接近各螺栓24A、24B。
实际上,在将靠背12与座11的后部上表面连结时,在座11的后部的接合板14b的连结面14b-u上重合靠背12侧的接合板17b的连结面17b-l。然后,在将各螺栓24A、24B插入作业孔41后,使用工具将各螺栓24A、24B的顶端部拧入靠背12侧的对应的螺母34A、34B。这时,如图7所示,座架14侧的进退部件31突出与凸起部27大致同样的高度。当进行各螺栓24A、24B相对于螺母34A、34B的拧紧时,座架14侧的凸起部27的端面被牢固地按在靠背架17侧的对应的凸起部25A的端面上。与此同时,座架14侧的进退部件31的端面被牢固地按在靠背架17侧的对应的凸起部25B的端面上。其结果为,靠背12被紧固固定于座11。此外,这时,在座11侧的凸起部27、进退部件31的周围配置的成型树脂16、和在靠背12侧的凸起部25A、25B的周围配置的成型树脂16互相按压而压缩变形。
另外,在从该状态起调整靠背12相对于座11的设置角度的情况下,将工具插入作业孔41,拧松配置于靠近宽度方向中央的螺栓24B并取下(参照图9)。之后,如图9所示,从取下了螺栓24B的作业孔41向进退部件31的六角孔33插入六角扳手39,并通过旋转六角扳手39而变更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图10示出将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降低变更时的状态。
接着,从该状态起再次将螺栓24B插入作业孔41,并利用工具将螺栓24B的顶端部拧入对应的螺母34B。这时,例如,在如图10所示那样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被降低变更的情况下,螺栓24B能够拧入的量增大。这样,当拧入螺栓24B时,靠背12以上部侧的凸起部25A、27彼此的抵接部为支点倾斜,如图11所示,靠背12相对于座11的设置角度被变更。在图11中,靠背12相对于座11的打开角度从图6所示的A扩大至A+α。
另外,在将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升高变更的情况下,螺栓24B能够拧入的量减小,靠背12相对于座11的打开角度减小。
此外,当螺栓24B拧入对应的螺母34B时,接合板14b、17b的挠曲容许部40挠曲变形,从而使进退部件31的端面与凸起部25B容易以更大的面积抵接。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的椅子1中,因为在座11侧的接合板14b上设置有构成调整单元的螺孔30和进退部件31,因此通过调整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能够容易且适当地调整靠背12相对于座11的设置角度。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构成调整单元的螺孔30和进退部件31设置于座11侧,但是,螺孔30和进退部件31也可以设置于靠背12侧。另外,螺孔30和进退部件31也可以设置于座11侧和靠背12侧这两方。
特别地,在该实施方式的椅子1中,因为进退部件31可以通过螺丝机构37进行高度调整,因此能够连续且容易地对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进行微调整。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椅子1的情况下,由于靠背12与座11的多处的连结单元都以螺栓24A、24B和螺母34A、34B为主构成,因此具有能够简化日常用具的整体结构的优点。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椅子1中,在进退部件31设置有六角孔33,该六角孔33作为插入螺栓24B的轴部的贯穿插入孔起到作用。因此,在螺栓24B与螺母34B被互相拧紧时,螺栓24B与螺母34B产生的紧固力被有效地传递至进退部件31。因此,能够将靠背12侧的凸起部25B与进退部件31牢固地压接,使靠背12与座11的结合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方式的椅子1中,在座11侧和靠背12侧的至少一方的接合板14b、17b上设置有挠曲容许部40。因此,通过挠曲容许部40在螺栓24B被拧入螺母34B时挠曲变形,从而能够使进退部件31的端面与凸起部25B的端面以更大的面积抵接。因此,采用该结构,能够使利用螺栓24B与螺母34B进行的紧固固定更加稳定。
特别地,在该实施方式中,在靠背12与座11的中央区域抵靠的凸起部25B与进退部件31,相对于在靠背12与座11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各端缘抵靠的凸起部25A与凸起部27来说,在靠背12的厚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均隔开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大幅度确保挠曲容许部40的挠曲值。因此,在螺栓24B与螺母34B拧紧时,容易使进退部件31的端面与凸起部25B的端面以更大的面积抵接。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椅子1中,座架14侧的凸起部27和进退部件31各自的周围、和靠背架17侧的凸起部25A、25B各自的周围被能够弹性变形的成型树脂16覆盖。因此,即使在调整了靠背12相对于座11的设置角度的情况下,也会由于成型树脂16在凸起部27、25A、25B、进退部件31的周围弹性变形而能够防止在座11与靠背12之间产生不需要的间隙。
接着,对图12、图1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日常用具是仅有一部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1不同的椅子。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2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7对应的图,图13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0对应的图。
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椅子相比,区别在于,连结座架14与靠背架17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各端缘的连结单元的结构不同。
即,在座架14的接合板14b上,突出设置有向靠背架17方向突出的支承凸起50,在支承凸起50上保持有沿着椅子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销51。与此相对,在靠背架17的接合板17b上突出设置有向座架14方向突出的支承凸起52,在该支承凸起52上形成有连结销51能够旋转地嵌合的嵌合孔53(销嵌合部)。座架14的接合板14b与靠背架17的接合板17b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缘之间,通过连结销51嵌合于嵌合孔53而互相连结。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连结销51设置于座11侧,嵌合孔53设置于靠背12侧,但也可以将连结销51设置于靠背12侧,并将嵌合孔53设置于座11侧。
实际上,在座11的后部上表面连结靠背12的情况下,使被座架14的接合板14b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缘部保持的连结销51嵌合于靠背架17侧的嵌合孔53。在该状态下将各螺栓24B插入作业孔41后,使用工具将各螺栓24B的顶端部拧入靠背架17侧的对应的螺母34B。
图12示出使进退部件31从座架14的接合板14b突出至设定的高度的状态,图13示出使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从图12所示的状态降低变更的状态。
例如,在使靠背12相对于座11的设置角度从图12所示的状态向增大方向变更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暂时卸下螺栓24B并通过六角扳手等使进退部件31旋转,从而变更进退部件31的突出高度。之后,再次将取下的螺栓24B拧入对应的螺母34B。这样,当螺栓24B被拧入对应的螺母34B时,靠背12以与连结销51的嵌合孔53的嵌合部分为支点倾斜,如图13所示,使靠背12相对于座11的设置角度变更。
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由于其基本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因此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同样的效果。但是,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椅子的情况下,座架14的接合板14b与靠背架17的接合板17b的一部分通过连结销51与嵌合孔53的嵌合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结。因此,在为了变更靠背12的设置角度而将螺栓24B拧入对应的螺母34B时,能够以连结销51与嵌合孔53的嵌合部分为支点,使靠背12的角度顺畅地变化。因此,利用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靠背12的设置角度的调整,同时能够抑制在座11、靠背12的一部分残留不需要的应力。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连结座11与靠背12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端缘的螺栓24A和螺母34A的部分,未设置作为调整单元的螺孔30和进退部件31,但也可以在宽度方向两侧的端缘的螺栓24A和螺母34A的设置部分设置调整单元。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与作为连结单元的螺栓24B和螺母34B同轴地设置有作为调整单元的螺孔30和进退部件31,调整单元也可以与连结单元分开(非同轴地)配置。例如,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只要将作为调整单元的螺孔30和进退部件31配置于座11和靠背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区域,则不需要宽度方向中央区域的螺栓24B和螺母34B。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座架14的后端的接合板14b的连结面14b-u与靠背架17的下端的接合板17b的连结面17b-l以倾斜的状态互相对置,这些连结面14b-u、17b-l也可以设定为朝向垂直方向,另外,也可以设定为朝向水平方向。
进一步地,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日常用具是靠背12在竖立状态下设置于座11的后端部的椅子,也可以是靠背在竖立状态下设置于腿部件的上部的椅子。在该情况下,在腿部件与靠背的互相对置的面上,设置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连结单元、调整单元。
另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日常用具是椅子,但日常用具不限于椅子,只要是对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结合竖立部件的日常用具,也可以是其他的形态。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调整竖立部件相对于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设置角度的日常用具。
附图标记说明
11:座(日常用具主体部件);12:靠背(竖立部件);13:连结腿(日常用具主体部件);16:成型树脂(弹性部件);24A、24B:螺栓(连结单元);30:螺孔(调整单元);31:进退部件(调整单元);33:六角孔(贯穿插入孔);34A、34B:螺母(连结单元);37:螺丝机构;40:挠曲容许部;51:连结销(连结单元);53:嵌合孔(销嵌合部、连结单元)。

Claims (8)

1.一种日常用具,其具备:
日常用具主体部件;
竖立部件,其在从所述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向上方竖立的状态下与所述日常用具主体部件连结,且具有与所述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第一面对置的第二面;
连结单元,其在多处以无法分开的方式连结所述日常用具主体部件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竖立部件的所述第二面;以及
调整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所述竖立部件的至少一方,并调整对置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一部分的相距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常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单元具有螺丝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日常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单元具备在靠近所述竖立部件的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的部分、和比靠近该第一端部的部分更靠近所述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连结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螺栓和螺母,
所述调整单元在靠近所述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设置于所述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所述竖立部件的至少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日常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单元具备:连结销和销嵌合部,其在靠近所述竖立部件的厚度方向的第一端部的部分以能够互相旋转的方式连结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以及螺栓和螺母,其在比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部分更靠近所述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连结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
所述调整单元在靠近所述厚度方向的第二端部的部分设置于所述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所述竖立部件的至少一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日常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单元具备以能够调整进退位置的方式保持于所述日常用具主体部件和所述竖立部件的至少一方的进退部件,所述进退部件具有供所述螺栓的轴部插入的贯穿插入孔。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日常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的至少一方具备容许伴随着利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部分的所述螺栓与螺母进行的紧固而发生的面的挠曲变形的挠曲容许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日常用具,其特征在于,
配置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部分的所述连结单元,相对于配置于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部分的所述连结单元来说,配置于在所述竖立部件的宽度方向上远离的位置,
所述挠曲容许部至少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部分的所述连结单元的配置位置、与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部分的所述连结单元的配置位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日常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连结部分的周围,被能够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的对置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覆盖。
CN201680031519.3A 2015-08-31 2016-08-30 日常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138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0868 2015-08-31
JP2015170868A JP6695113B2 (ja) 2015-08-31 2015-08-31 什器
PCT/JP2016/075311 WO2017038812A1 (ja) 2015-08-31 2016-08-30 什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3812A true CN107613812A (zh) 2018-01-19
CN107613812B CN107613812B (zh) 2021-06-15

Family

ID=58187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151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13812B (zh) 2015-08-31 2016-08-30 日常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95113B2 (zh)
CN (1) CN107613812B (zh)
WO (1) WO2017038812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332A (en) * 1988-07-21 1992-08-11 Zanotta S.P.A. Seating system with positionable supports and auxiliary device
JPH08187137A (ja) * 1995-01-11 1996-07-23 Saameru:Kk 椅 子
JP2009011739A (ja) * 2007-07-09 2009-01-22 Okamura Corp 椅子
CN102176847A (zh) * 2008-10-16 2011-09-07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椅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78870B2 (ja) * 2009-04-28 2013-12-25 株式会社岡村製作所 座体と背凭れとの連結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7332A (en) * 1988-07-21 1992-08-11 Zanotta S.P.A. Seating system with positionable supports and auxiliary device
JPH08187137A (ja) * 1995-01-11 1996-07-23 Saameru:Kk 椅 子
JP2009011739A (ja) * 2007-07-09 2009-01-22 Okamura Corp 椅子
CN102176847A (zh) * 2008-10-16 2011-09-07 株式会社冈村制作所 椅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95113B2 (ja) 2020-05-20
WO2017038812A1 (ja) 2017-03-09
CN107613812B (zh) 2021-06-15
JP2017046784A (ja)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08820A1 (en)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spring
US20100007190A1 (en) Chair back
CN109310208B (zh) 椅子
CN107613812A (zh) 日常用具
US8070232B2 (en) Scooter with dual chair backs
JP5524578B2 (ja) 椅子の背凭れ装置
JP5078450B2 (ja) 椅子
KR100856576B1 (ko) 골반 보호용 의자
JP2010154879A (ja) 椅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49370B2 (ja) 椅子用荷重支持部材、及び、椅子
US20090038433A1 (en) Reclining apparatus
JP5096869B2 (ja) 椅子
JP4936270B2 (ja) 椅子
KR20110091334A (ko) 의자다리 장착용 금속프레스물 제조장치
KR20110133942A (ko) 의자의 요추지지장치
JP5611541B2 (ja) 椅子
CN105792707A (zh) 椅子
JP2013070849A (ja) 背もたれ付き椅子
JP7421965B2 (ja) 端曲げ用ダイ金型及び端曲げ用金型セット
JP2020058764A (ja) 椅子
JP2013103065A (ja) 椅子用身体受け部及び背もたれ並びに椅子用身体受け部の製造方法
JP6758933B2 (ja) 椅子用荷重支持体及び椅子
KR200437788Y1 (ko) 철재 프레임을 이용한 의자
JP6414882B2 (ja) 板上ナ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79492A (ja) 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6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