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2445A - 咯哌丁胺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咯哌丁胺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2445A
CN107602445A CN201610545435.3A CN201610545435A CN107602445A CN 107602445 A CN107602445 A CN 107602445A CN 201610545435 A CN201610545435 A CN 201610545435A CN 107602445 A CN107602445 A CN 1076024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branched
alkyl
substitute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54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2445B (zh
Inventor
罗成
杨亚玺
乐立艳
周兵
杜娟娟
李连春
张元元
冯慧瑾
艾文
陈智凤
张碧东
林婷婷
万伟
蒋华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6105454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244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24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24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2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24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下式I所示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制备方法、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以及以下通式II所示的洛哌丁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MLL白血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的化合物来源可靠,稳定,且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咯哌丁胺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的药物中的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洛哌丁胺(Loperamide)衍生物以及其在制备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MLL)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混合谱系白血病(Mixed Lineage Leukemia,MLL)基因位于11q23染色体,编码表达分子量大小约为431kDa的MLL蛋白。MLL白血病以MLL基因重排为特征,相对其他类型白血病而言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临床特性。表现为白细胞明显升高,肝、脾、淋巴结肿大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等。且MLL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低,对常规化疗不敏感,生存期短,预后非常差。尽管有多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如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MLL白血病患者也只有35%的5年生存率。目前,MLL白血病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疾病,WHO已将其单独列为11q23/MLL白血病(Vardiman等,Blood,2002,100(7),2292-302;Schoch等,Blood,2003,102(7),2395-402)。
MLL蛋白对血细胞生成和成人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有重要作用。野生型MLL蛋白通过其C端SET结构域的甲基转移酶(HMT)活性对组蛋白H3的第4位赖氨酸进行甲基化修饰,从而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MLL蛋白的靶基因如MEIS1、HOX基因家族等,均与细胞的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有关。
11q23染色体易位导致MLL基因断裂,并与易位后的其他基因发生融合(重排),编码产生MLL融合蛋白。超过100种该类基因易位已经被报道,其中大于70个伙伴基因已经被证实。表达的MLL1蛋白通过其N端区域与其中一种伙伴蛋白融合形成嵌合致癌蛋白,使其功能出现异常。如MLL-AF9、MLL-AF4及MLL-ENL等融合蛋白能通过招募DOT1L蛋白,催化H3K79me2,上调HOX基因群及MEIS1等基因,致使白血病细胞分化阻断,最终导致急性白血病的发生。此外,MLL融合蛋白还能通过激活组蛋白乙酰化或形成二聚体对下游基因进行调控,从而诱发白血病。
研究表明,MLL融合蛋白致癌功能依赖其与menin蛋白的相互作用。Menin是肿瘤抑制基因MEN1(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1,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所编码的蛋白(Eguchi等,Int J Hematol 2003,78,390-401)。Menin负责调控内分泌器官的细胞生长,其功能失调可以导致多种内分泌器官肿瘤的产生,如甲状腺瘤、胰腺癌、脑垂体瘤等。在MLL白血病中,menin则作为致癌基因辅助因子与MLL1融合蛋白相结合,上调Hox、Meis1等与造血相关的靶基因的转录,促进急性白血病的发生(Huang等,Nature 2012,482,542-6)。大量工作表明,破坏menin-MLL的相互作用导致MLL融合蛋白的致癌能力丧失。Grembecka等首次报道了menin-MLL相互作用界面的小分子抑制剂MI-2,后续又推出了一系列结构优化的活性更强的抑制剂。该系列抑制剂在首先在MLL白血病细胞及小鼠模型上显示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Grembecka等,Nature Chemical Biology,2012,8,227-284)。
如前所述,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对MLL白血病的疗效都很差,而menin-MLL的相互作用对于MLL融合蛋白的致癌性功能是必须的,其相互作用界面被认为是一类理想的MLL白血病治疗靶标。虽然menin与野生型MLL和MLL融合蛋白存在相同的相互作用界面,能够被menin-MLL抑制剂同时破坏。但最新的研究显示,在正常的造血系统发育过程中MLL1的功能并不依赖于其与menin蛋白的相互作用,因此,破坏menin-MLL相互作用的抑制剂并不会对正常的造血系统功能造成负面影响。针对该靶点设计抑制剂与MLL融合蛋白竞争结合menin,破坏两者相互作用,可以为治疗MLL白血病提供安全且高选择性的药物先导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对MLL白血病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已报道的menin-MLL抑制剂与menin蛋白复合物晶体结构,通过骨架跃迁的虚拟筛选方法,同时结合分子和细胞水平的实验验证,发现了洛哌丁胺及其多个新的衍生物为靶向menin-MLL相互作用的抑制剂,提供了其在治疗MLL白血病中的新用途。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所述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洛哌丁胺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MLL白血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以下通式I所示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n=1-4,优选n=2;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羟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10环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和他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8环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环庚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C5-C20芳香基团;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的氨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羰基、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10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卤代芳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 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卤代苯基;
优选地,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的氨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羰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6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卤代芳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卤代苯基;
更优选地,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三氟甲基、二甲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甲氧羰基、苯基、氯代苯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苯基、卤代苯基;
更优选地,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氨基、羧基、氰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甲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羰基、苯基、氯代苯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苯基、卤代苯基;
表示单键或双键;
X为碳或者氮;
当X为碳且饱和时,即,包含X的六元环为哌啶环时,R4为氢原子或羟基;
当X为碳且连接不饱和键,或者X为氮时,即,包含X的六元环为四氢吡啶或者哌嗪时,不存在R4
而且,所述化合物不包括 以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洛哌丁胺衍生物选自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表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其提供了所述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下列合成路线之一:
合成路线一:
在化合物C的氯仿溶液中加入亚硫酰氯,回流条件下反应3-5h后将溶剂旋干,加入甲苯溶解后移至滴液漏斗中,在另一反应瓶中加入胺NHR1R2、碳酸钠、水,-4-4℃条件下缓慢滴加滴液漏斗中的甲苯溶液,反应1-3h后,加入氯仿和水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得到D后继续投下一步;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D,化合物Bx1(由带有R3取代基的苯硼酸与3,6-二氢-4-[[(三氟甲基)磺酰]氧基]-1(2H)-吡啶甲酸叔丁酯(cas No.:138647-49-1)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制备,均为市售商品,购于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碳酸钠、乙腈,75-85℃条件下反应3-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通式I-1所示化合物,其中,R1-R3与上述的限定相同;或者
合成路线二:
在化合物C的氯仿溶液中加入亚硫酰氯,回流条件下反应3-5h后将溶剂旋干,加入甲苯溶解后移至滴液漏斗中,在另一反应瓶中加入胺NHR1R2、碳酸钠、水,-4-4℃条件下缓慢滴加滴液漏斗中的甲苯溶液,反应1-3h后,加入氯仿和水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得到D后继续投下一步;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D,化合物Bx2,碳酸钠、乙腈,75-85℃条件下反应3-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通式I-2所示化合物,其中,R1-R3与上述的限定相同;或者
合成路线三:
在化合物C的氯仿溶液中加入亚硫酰氯,回流条件下反应3-5h后将溶剂旋干,加入甲苯溶解后移至滴液漏斗中,在另一反应瓶中加入胺NHR1R2、碳酸钠、水,-4-4℃条件下缓慢滴加滴液漏斗中的甲苯溶液,反应1-3h后,加入氯仿和水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得到D后继续投下一步;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D,化合物Bx3,碳酸钠、乙腈,75-85℃条件下反应3-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通式I-3所示化合物,其中,R1-R3与上述的限定相同。
其中,化合物Bx2和Bx3按照本领域常规的合成方法制备或者通过商业购买获得。
例如,对于实施例32、34-38而言,其对应于化合物Bx的具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化合物B32由市售试剂N-叔丁氧羰基-4-哌啶酮C(cas No.:79099-07-3,购于阿法埃莎(中国)化学有限公司)按照常规方法经格式加成反应及羟基脱水反应得到;
化合物B34-B35由市售试剂N-叔丁氧羰基-4-哌啶酮C(cas No.:79099-07-3,购于阿法埃莎(中国)化学有限公司)按照常规方法经格式加成反应、羟基脱水反应以及氢化还原反应得到;
化合物B36-B38由市售试剂N-叔丁氧羰基-4-哌啶酮C(cas No.:79099-07-3,购于阿法埃莎(中国)化学有限公司)按照常规方法经格式加成反应及脱保护得到: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A和化合物B34-B38,然后加入碳酸钠,用乙腈做溶剂,反应在80度条件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产物,该方法适用于化合物36-38的制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治疗有效量的上述洛哌丁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载体。该药用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包含气味剂、香味剂等。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优选含有重量比为1~99%的活性成分,其优选的比例是,通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占总重量比65%~99%,其余部分为药学可接受的载体、稀释液或溶液或盐溶液。
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可以是多种形式,如片剂、胶囊、粉剂、糖浆、溶液状、悬浮液和气雾剂等,并可以存在于适宜的固体或液体的载体或稀释液中和适宜的用于注射或滴注的消毒器具中。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可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其制剂配方的单位剂量中包含0.05~200mg通式(I)化合物,优选地,制剂配方的单位剂量中包含0.1mg~100mg通式(I)化合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可对哺乳动物临床使用,包括人,可以通过口、鼻、皮肤、肺、或者胃肠道等给药途径进行给药。最优选为口服。最优选日剂量为0.01~200mg/kg体重,一次性服用,或0.01~100mg/kg体重分次服用。不管用何种服用方法,个人的最佳剂量应依据具体的治疗而定。通常情况下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一直到找到最适合的剂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上述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用于制备治疗MLL白血病的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治疗MLL白血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上述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如以下通式II所示的洛哌丁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MLL白血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n=1-4,优选n=2;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羟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10环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和他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8环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环庚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C5-C20芳香基团;
优选地,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更优选地,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更优选地,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的氨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羰基、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10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卤代芳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 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卤代苯基;
优选地,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的氨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羰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6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卤代芳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卤代苯基;
更优选地,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三氟甲基、二甲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甲氧羰基、苯基、氯代苯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苯基、卤代苯基;
更优选地,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氨基、羧基、氰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甲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羰基、苯基、氯代苯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苯基、卤代苯基;
表示单键或双键;
X为碳或者氮;
当X为碳且饱和时,即,包含X的六元环为哌啶环时,R4为氢原子或羟基;
当X为碳且连接不饱和键,或者X为氮时,即,包含X的六元环为四氢吡啶或者哌嗪时,不存在R4
R6和R7各自独立地选自:H、F、Br、Cl、I、CF3、-NO2、-CN、羟基、甲基酰胺基、乙基酰胺基、甲基磺酰胺基、苯基磺酰基、胺基、N,N-二甲氨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8环烷基、C1-C6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其中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8环烷基、C1-C6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可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环庚烷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丙基羰基、异丙基羰基、丁基羰基、叔丁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通式II所示的洛哌丁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用于制备治疗MLL白血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治疗MLL白血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受试者施用治疗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通式II所示的洛哌丁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用于治疗MLL白血病,含有治疗有效量的通式II所示的洛哌丁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载体。该药用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包含气味剂、香味剂等。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优选含有重量比为1~99%的活性成分,其优选的比例是,通式(I)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占总重量比65%~99%,其余部分为药学可接受的载体、稀释液或溶液或盐溶液。
本发明所述的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可以是多种形式,如片剂、胶囊、粉剂、糖浆、溶液状、悬浮液和气雾剂等,并可以存在于适宜的固体或液体的载体或稀释液中和适宜的用于注射或滴注的消毒器具中。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各种剂型可按照药学领域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其制剂配方的单位剂量中包含0.05~200mg通式(I)化合物,优选地,制剂配方的单位剂量中包含0.1mg~100mg通式(I)化合物。
本发明的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可对哺乳动物临床使用,包括人,可以通过口、鼻、皮肤、肺、或者胃肠道等给药途径进行给药。最优选为口服。最优选日剂量为0.01~200mg/kg体重,一次性服用,或0.01~100mg/kg体重分次服用。不管用何种服用方法,个人的最佳剂量应依据具体的治疗而定。通常情况下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一直到找到最适合的剂量。
上述通式II所示的洛哌丁胺类化合物可以选自上述化合物1-38,以及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化合物效果确切,适用于制备治疗MLL白血病的药物组合物。
而且,本发明的化合物来源可靠,稳定,且安全性高:且许多已知上市的药物的毒理已经得到广泛证实。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等温滴定量热实验测定MBM1与menin蛋白的结合参数;
图2显示了核磁共振实验证实盐酸洛哌丁胺与menin蛋白直接结合;
图3显示了核磁共振实验证实去氢洛哌丁胺与menin蛋白直接结合;
图4显示了核磁共振实验证实化合物34与menin蛋白直接结合;
图5显示了经Glide对接预测的menin蛋白对洛哌丁胺的结合模式分析;
图6显示了盐酸洛哌丁胺及去氢洛哌丁胺在细胞水平上破坏menin-MLL的相互作用;
图7显示了盐酸洛哌丁胺及去氢洛哌丁胺抑制MLL白血病细胞增殖;
图8显示了盐酸洛哌丁胺将白血病细胞MV4;11阻滞在G0/G1期;
图9显示了盐酸洛哌丁胺诱导MV4;11细胞凋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基于MLL白血病致病机制及menin-MLL相互作用界面在MLL白血病治疗上的可靶性研究,通过骨架跃迁的虚拟筛选方法,同时结合分子与细胞水平的实验验证,发现了原用于止泻的上市药物盐酸洛哌丁胺及其多个衍生物在MLL白血病治疗上有应用前景。实验证明,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能结合menin蛋白,破坏menin-MLL相互作用体系,下调高表达的HOX系列基因,使得MLL白血病细胞产生G0/G1周期阻滞,趋向分化和凋亡途径,从而抑制ML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人发现,本发明涉及的盐酸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除了具有上述已批准的治疗作用外,还能通过破坏menin蛋白和MLL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可能用于治疗MLL白血病。在分子水平实验中,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能够竞争结合menin蛋白上容纳MBM1(MLL蛋白的menin蛋白结合区域1)的口袋。同时体外细胞水平实验证实了此类化合物对多种ML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还能够将MLL白血病细胞MV4;11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软件参数,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默认参数。
实施例1-29:
根据以下方法制备化合物1-29,其中,所使用的原料均购自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A和化合物Bx,然后加入碳酸钠,用乙腈做溶剂,反应在80度条件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产物,即化合物1-29。
化合物1
1H NMR(300MHz,CDCl3)δ7.43-7.33(m,8H),7.31-7.23(m,4H),6.85-6.77(m,2H),5.81(s,1H),3.76(s,3H),3.42(m,2H),2.94(m,5H),2.73-2.60(m,4H),2.52(m,2H),2.29(s,3H);13C NMR(150MHz,CDCl3)δ173.4,159.7,144.6,135.1,130.8,129.7,129.3,129.1,128.0,127.9,127.7,126.3,113.9,112.6,59.8,55.3,53.83,50.2,48.8,39.2,39.1,37.2,23.5;HRMS(EI)C30H34N2O2[M]+计算值:454.2620.实测值:454.2615.
实施例30-31
根据以下方法制备化合物30-31。
在化合物D(2g)的氯仿溶液(15mL)中加入亚硫酰氯(2mL),回流条件下反应4h后将溶剂旋干,加入甲苯(7mL)溶解后移至滴液漏斗中,在另一反应瓶中加入二乙胺(0.77mL)、碳酸钠(1.59g)、水(10mL),0度条件下缓慢滴加滴液漏斗中的甲苯溶液,反应2h后,加入氯仿和水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得到E后继续投下一步。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E(373mg),化合物B0(229mg),碳酸钠(318mg)乙腈(5mL),80度条件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化合物30(398mg,82%)。
波谱数据:1H NMR(300MHz,CDCl3)δ7.43–7.33(m,8H),7.31–7.22(m,6H),5.91(s,1H),3.40-3.25(m,4H),2.90-2.78(m,4H),2.64-2.52(m,4H),2.44-2.32(m,2H),1.18(t,J=7.0Hz,3H),-0.01(t,J=6.9Hz,3H);13C NMR(125MHz,CDCl3)δ172.53,140.43,138.50,134.23,133.06,128.64,128.44,128.15,127.02,126.28,59.57,55.00,53.46,52.09,49.72,43.60,40.67,12.31,11.21;HRMS(EI)C31H35ClN2O[M]+计算值,486.2438.实测值,486.2444.
除了将二乙胺替换为吗啉以外,以如以上化合物30的制备方法相同的方法制备化合物31。
实施例33
根据以下方法制备化合物33。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C(50mg),化合物B33(43mg),碳酸钠(46mg)乙腈(5mL),80度条件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化合物33(55mg,83%)。
1H NMR(400MHz,CDCl3)δ9.81(brs,1H),7.46–7.36(m,8H),7.31(dt,J=4.2,1.7Hz,2H),7.20–7.15(m,2H),6.82–6.77(m,2H),3.12–3.06(m,4H),3.01(s,3H),2.95(s,3H);2.55-2.47(m,6H),2.35(s,3H),2.16-2.11(m,2H);13C NMR(125MHz,CDCl3)δ173.47,149.98,140.72,128.83,128.41,128.12,126.77,124.13,117.01,59.74,55.76,53.01,49.03,42.45,39.22,37.23;HRMS(EI)C29H36N4O3S[M]+计算值:520.2508.实测值:520.2506。
实施例32和34-38
根据以下方法制备化合物32和34-38。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C和化合物B32,B34-B38,然后加入碳酸钠,用乙腈做溶剂,反应在80度条件下反应4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产物,即化合物32,34-38。
化合物37
波谱数据:1H NMR(300MHz,CDCl3)δ7.60(dd,J=17.4,8.4Hz,3H),7.47–7.27(m,11H),3.15-2.85(m,8H),2.75-2.45(m,6H),2.29(s,3H),1.82-1.72(m,2H).13C NMR(126MHz,CDCl3)δ173.46,152.70,139.30,132.15,131.36,128.97,128.92,127.95,127.49,126.65,125.81,118.85,110.71,69.97,59.88,55.55,53.51,49.17,40.09,39.24,37.32,35.88.HRMS(EI)C30H33N3O2[M]+计算值:467.2573.实测值:467.2565.
化合物38
波谱数据:1H NMR(300MHz,CDCl3)δ7.42–7.19(m,13H),7.13(d,J=7.2Hz,1H),3.25-3.10(m,2H),3.06–2.85(m,5H),2.80-2.65(m,6H),2.37(t,J=14.4Hz,2H),2.25(s,3H),1.91(s,1H),1.64-1.52(m,2H);13C NMR(125MHz,CDCl3)δ174.05,139.52,135.85,131.19,129.75,129.29,128.71,128.34,127.78,67.82,60.63,56.33,49.53,48.62,39.90,39.63,37.90,34.39;HRMS(EI)C30H36N2O2[M]+计算值:456.2777.实测值:456.2781.
化合物1-38的结构式和表征数据如下表2:
表2
实验实施例1:骨架跃迁流程
1.提问(query)小分子准备。从Protein Data Bank下载Menin和抑制剂复合物晶体结构(PDB编号为4GQ4和4GO8),使用Pymol软件分别提取其中的小分子抑制剂MI-2-2和MIV-6R。
2.数据库准备。从已上市小分子药物数据库中得到大约1600个化合物的结构,然后利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中的“Diverse Conformation Generation”模块产生每个小分子的三维结构、互变异构体等。
3.骨架跃迁。利用基于化学特征匹配和分子形状叠合的三维相似性算法程序SHAFTS进行骨架跃迁,将第(2)步中所生成的每一个构象都与提问小分子叠合并计算三维相似性得分,挑选得分大于1.2的小分子共11个进行接下来的测试生物活性(表3)。
表3用于生物活性测试的小分子三维相似性打分
序号 药物名称 SHAFTS打分
1 CyproheptadineHCl 1.291
2 Dimenhydrinate 1.259
3 Diphenhydraminehydrochlo 1.259
4 Loperamidehydrochloride 1.247
5 Terfenadine 1.233
6 Decloxizinehydrochloride 1.229
7 EscitalopramOxalate 1.227
8 Ebastine 1.223
9 pizotifene 1.219
10 Loratadine 1.253
11 Ticarcillin 1.243
实验实施例2:靶向menin-MLL相互作用的分子水平的化合物筛选以及实验验证。
通过构建原核表达系统,我们成功地表达纯化了人源全长menin蛋白。经过对menin-MLL相互作用体系及研究方法的调研,我们订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MBM1多肽(MLL蛋白的4-15位氨基酸),运用荧光偏振的方法,建立起了分子水平的筛选平台,评估化合物的抑制活性。
首先用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氨基端带有His6-SUMO标签的全长人源menin蛋白。经Ni-NTA柱亲和纯化,富集His6-SUMO-menin融合蛋白。用ULP1酶切除His6-SUMO标签后,经Superdex 200 10/300GL柱凝胶过滤层析,分离得到纯度大于90%的不带标签的全长人源menin蛋白。为进一步提升蛋白纯度,可在Ni-NTA柱亲和纯化后添加阴离子交换(Qsepharose)纯化步骤。
为验证合成的多肽确实能有效结合menin蛋白,我们进行了多肽与menin蛋白的等温滴定量热(ITC)实验,测定它们的解离常数(Kd)进而确定他们的结合强度。如图1所示,ITC实验测得MBM1与menin蛋白之间的化学计量比为0.848,可以判断两者为1:1的特异性结合;两者间的平衡解离常数为740.7±88.4nM,结合能力强,能适用于建立荧光偏振筛选方法。
在荧光偏振(FP)实验中,我们使用600nM menin蛋白和30nM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MBM1多肽(FITC-MBM1,苏州强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FP缓冲液中混合,同时加入指定终浓度的化合物,在4℃暗处孵育2h。分别以相同体积的DMSO、未标记的MBM1多肽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使用PerkinElmer公司的Envision多标记微孔板检测仪测定孵育后各个样品孔的荧光强度、荧光偏振值,以下公式用于抑制率计算:
抑制率(%)=100*(FPn-FPs)/(FPn-FPp)
FPn、FPs、FPp分别是阴性对照、样品、阳性对照FP平均值。
将上述骨架跃迁获得的共11个化合物使用该荧光偏振方法进行初步生物活性测试,首轮测试使用化合物终浓度为200μM,测试其抑制率,结果如表4。
表4荧光偏振实验对骨架跃迁获得化合物抑制率测试结果
序号 药物名称 抑制率(%)
1 CyproheptadineHCl 43.60
2 Dimenhydrinate 25.31
3 Diphenhydraminehydrochlo 29.60
4 Loperamidehydrochloride 86.25
5 Terfenadine 34.25
6 Decloxizinehydrochloride 18.90
7 EscitalopramOxalate 20.38
8 Ebastine 33.90
9 pizotifene 21.62
10 Loratadine 20.34
11 Ticarcillin 10.39
为获得活性较强的先导化合物,本发明人选择200μM浓度时抑制率大于50%的盐酸洛哌丁胺(Loperamidehydrochlorid,86.25%)为主要研究骨架,并搜索其相应衍生物。通过购买商业化药物或化学合成途径,获得了盐酸洛哌丁胺的多个衍生物。
其中,已上市的盐酸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的已批准的用途如下表5所示。
表5市售盐酸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已批准的用途
序号 药物名称 已批准适应症
1 盐酸洛哌丁胺 止泻,麻醉性镇痛剂,止痒,治疗黏膜炎,眼部用药
2 去氢洛哌丁胺 止泻,已终止
3 N-去甲基洛哌丁胺
4 N-二去甲基洛哌丁胺
5 氧洛哌丁胺
实验实施例3:洛哌丁胺衍生物分子水平抑制活性
采用荧光偏振方法,使用600nM menin蛋白和30nM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MBM1多肽(FITC-MBM1)在FP缓冲液中混合,同时加入一系列浓度的化合物,在4℃暗处孵育2h。分别以相同体积的DMSO、未标记的MBM1多肽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使用PerkinElmer公司的Envision多标记微孔板检测仪测定孵育后各个样品孔的荧光强度、荧光偏振值,求得化合物的抑制率,IC50值经GraphPad Prism 5.0软件拟合荧光偏振值求得。Ki值由网站The KiCalculator website http://sw16.im.med.umich.edu/software/calc_ki/计算得出
申请人进一步对市售的盐酸洛哌丁胺衍生物和合成的新衍生物活性进行测试,其中抑制率较高者进行IC50测试,并计算其Ki值,结果如表6和表7所示,NA-无活性。
表6市售盐酸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分子水平抑制活性
序号 名称 Ki(μM) IC50(μM)
1 盐酸洛哌丁胺 15.35 69.58
2 去氢洛哌丁胺 6.69 30.61
3 N-去甲基洛哌丁胺 17.53 79.38
4 N-二去甲基洛哌丁 19.67 89.03
5 氧洛哌丁胺 37.04 167.21
表7合成洛哌丁胺衍生物分子水平抑制活性
如表6及表7显示,盐酸洛哌丁胺的多个衍生物均对menin-MLL相互作用体系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表明了洛哌丁胺骨架的真实性。
实验实施例4: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与menin蛋白的结合
采用核磁共振的实验方法,验证了化合物盐酸洛哌丁胺与menin蛋白的结合。
自旋回波(CPMG)实验与饱和转移差谱(STD)实验在Bruker Avance III-600MHz核磁共振仪上进行。实验中的温度为25℃,所用menin蛋白的浓度为5μM,盐酸洛哌丁胺、去氢洛哌丁胺以及化合物34的浓度为200μM(5%DMSO)。
如图2,我们测定了盐酸洛哌丁胺的CPMG谱(图2A浅色谱),以及menin存在时盐酸洛哌丁胺的CPMG谱(图2A深色谱)。通过CPMG实验,我们发现加入menin后,盐酸洛哌丁胺的核磁共振谱强度有明显的衰减,表明盐酸洛哌丁胺与menin结合。另外,通过STD谱实验(图2B),也证明盐酸洛哌丁胺直接与menin结合。同样条件下,我们还测定了去氢洛哌丁胺及化合物34的CPMG和STD谱图,见图3-4,结果表明去氢洛哌丁胺及化合物34也直接与menin蛋白结合。
实验实施例5:洛哌丁胺结合模式分析
前述荧光偏振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同时证实了盐酸洛哌丁胺与menin蛋白直接结合,为更好理解洛哌丁胺与menin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节,本发明者使用GLIDE软件对其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图5)表明,洛哌丁胺能大致的结合在menin蛋白上的MBM1口袋,虽然结合粗略,但也可说明洛哌丁胺骨架可能成为menin-MLL相互作用小分子抑制剂的先导骨架,并有改造空间。
实验实施例6: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在细胞水平破坏menin蛋白和MLL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将构建表达Flag-MLLN的质粒用PEI试剂(sigma)转染至293T细胞中,转染48h后用一定浓度的化合物或者等体积的DMSO处理细胞。给药12h后裂解细胞,用ANTI-FLAGM-2(磁珠)于4℃、2h与裂解液孵育,富集Flag-MLLN蛋白。富集后的样品用磷酸盐缓冲液洗除杂蛋白后,经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免疫印迹检测menin蛋白和Flag-MLLN蛋白。比较DMSO处理组样品与化合物处理组样品中免疫共沉淀获得的menin蛋白量。若化合物能破坏menin蛋白和MLL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其menin蛋白量将少于DMSO组。如图6,洛哌丁胺、去氢洛哌丁胺分别处理细胞,去氢洛哌丁胺处理组免疫共沉淀的menin蛋白量明显少于DMSO处理组,洛哌丁胺处理组在200μM、100μM时检测到的menin蛋白也有相应减少。说明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去氢洛哌丁胺确实能在细胞水平破坏menin蛋白和MLL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实施例7:盐酸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对MLL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抑制、周期阻滞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首先,选择有MLL融合型蛋白的白血病细胞株MV4;11(MLL-AF4融合型)和THP-1(MLL-AF9融合型),用盐酸洛哌丁胺及洛哌丁胺衍生物进行处理,进行细胞增殖抑制的检测。MV4;11和THP-1均以1×105mL-1的密度培养于96孔透明板中,用化合物或相同体积的DMSO处理细胞,在指定的时间点加入AlamarBlue孵育,用PHERAstar BMG多空微型板检测仪测定各个孔的荧光强度,指示细胞活力。半增殖抑制浓度GI50值经GraphPadPrism 5.0软件拟合求得。结果表明,盐酸洛哌丁胺和去氢洛哌丁胺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具体抑制率及GI50值,参见图7。
其次,考查盐酸洛哌丁胺及其衍生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是否通过影响白血病细胞周期和凋亡所导致的。
对于细胞周期实验,2×105/孔细胞种板于12孔板中,用相应浓度的化合物或0.2%DMSO处理48h。4℃,800g离心收集5×104细胞并重悬于300μl预冷的PBS中,振荡滴加700μl预冷的无水乙醇,4℃固定过夜。然后离心去除乙醇,并用PBS清洗,最后加入300μlPI/RNase溶液(BD,货号:550825)重悬,室温避光孵育15min,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进行检测。结果见图6,与DMSO处理的细胞样品相比,随着盐酸洛哌丁胺浓度的增高,处于G0/G1期的细胞群所占的百分比逐渐增多,而处于S期和G2期的细胞群所占的百分比则逐渐减少(图8)。因此,盐酸洛哌丁胺通过将MLL白血病细胞阻滞在G0/G1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
对于细胞凋亡实验,2×105/孔细胞种板于12孔板中,用相应浓度的化合物或0.2%DMSO处理20h。然后,4℃,800g离心收集2×104细胞并重悬于1×膜联蛋白V结合缓冲液中(BD公司,货号:559763),加入7-AAD和FITC-膜联蛋白V溶液各1μL,室温避光孵育15min,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并计算样品中正常细胞、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细胞的比例。实验结果表明盐酸洛哌丁胺促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图9),且其对凋亡的诱导具有浓度依赖梯度。

Claims (10)

1.一种如以下通式I所示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n=1-4;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羟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10环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C5-C20芳香基团;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的氨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羰基、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10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卤代芳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 SO2;其中,R5为H、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卤代苯基;
表示单键或双键;
X为碳或者氮;
当X为碳且饱和时,即,包含X的六元环为哌啶环时,R4为氢原子或羟基;
当X为碳且连接不饱和键,或者X为氮时,即,包含X的六元环为四氢吡啶或者哌嗪时,不存在R4
而且,所述化合物不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8环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和他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的氨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羰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6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卤代芳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为H、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卤代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n=2,
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环庚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和他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三氟甲基、二甲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甲氧羰基、苯基、氯代苯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为H、甲基、苯基、卤代苯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和他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氨基、羧基、氰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甲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羰基、苯基、氯代苯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为H、甲基、苯基、卤代苯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
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和他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所述洛哌丁胺衍生物选自如下所示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下列合成路线之一:
合成路线一:
在化合物C的氯仿溶液中加入亚硫酰氯,回流条件下反应3-5h后将溶剂旋干,加入甲苯溶解后移至滴液漏斗中,在另一反应瓶中加入胺NHR1R2、碳酸钠、水,-4-4℃条件下缓慢滴加滴液漏斗中的甲苯溶液,反应1-3h后,加入氯仿和水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得到D后继续投下一步;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D,化合物Bx1,碳酸钠、乙腈,75-85℃条件下反应3-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通式I-1所示化合物,其中,R1-R3与权利要求1中的R1-R3的限定相同;或者
合成路线二:
在化合物C的氯仿溶液中加入亚硫酰氯,回流条件下反应3-5h后将溶剂旋干,加入甲苯溶解后移至滴液漏斗中,在另一反应瓶中加入胺NHR1R2、碳酸钠、水,-4-4℃条件下缓慢滴加滴液漏斗中的甲苯溶液,反应1-3h后,加入氯仿和水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得到D后继续投下一步;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D,化合物Bx2,碳酸钠、乙腈,75-85℃条件下反应3-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通式I-2所示化合物,其中,R1-R3与权利要求1中的R1-R3的限定相同;或者
合成路线三:
在化合物C的氯仿溶液中加入亚硫酰氯,回流条件下反应3-5h后将溶剂旋干,加入甲苯溶解后移至滴液漏斗中,在另一反应瓶中加入胺NHR1R2、碳酸钠、水,-4-4℃条件下缓慢滴加滴液漏斗中的甲苯溶液,反应1-3h后,加入氯仿和水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得到D后继续投下一步;
反应瓶中加入化合物D,化合物Bx3,碳酸钠、乙腈,75-85℃条件下反应3-5小时,反应完成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层干燥浓缩柱层析后得到通式I-3所示化合物,其中,R1-R3与权利要求1中的R1-R3的限定相同。
8.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含有一种或多种可药用的载体。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洛哌丁胺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MLL白血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10.如以下通式II所示的洛哌丁胺类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MLL白血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n=1-4,优选n=2;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羟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10环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和他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氢原子、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8环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环庚烷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7元的含有1-3个选自O、N和S原子中的杂原子的杂环;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H、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
更优选地,R1和R2相同或不同,且分别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或者,R1和R2可以与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
R3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0环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C5-C20芳香基团;优选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更优选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4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再优选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直链或支链的烷基、以及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吡啶基、吲哚基、喹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或二苯并噻吩基;
其中,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的氨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氧羰基、C2-C10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10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卤代芳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 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10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卤代苯基;优选地,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卤代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取代的氨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羰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6环烷基、C6-C10芳基、C6-C10卤代芳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苯基、卤代苯基;更优选地,所述取代基选自羟基、卤素、氨基、羧基、氰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三氟甲基、二甲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甲氧羰基、苯基、氯代苯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苯基、卤代苯基;再优选地,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氨基、羧基、氰基、甲基、乙基、三氟甲基、二甲基氨基、甲氧基、乙氧基、甲氧羰基、苯基、氯代苯基、R5NHCO、R5CONH、R5SO2NH、R5NHSO2;其中,R5各自独立地选自H、甲基、苯基、卤代苯基;
表示单键或双键;
X为碳或者氮;
当X为碳且饱和时,即,包含X的六元环为哌啶环时,R4为氢原子或羟基;
当X为碳且连接不饱和键,或者X为氮时,即,包含X的六元环为四氢吡啶或者哌嗪时,不存在R4
R6和R7各自独立地选自:H、F、Br、Cl、I、CF3、-NO2、-CN、羟基、甲基酰胺基、乙基酰胺基、甲基磺酰胺基、苯基磺酰基、胺基、N,N-二甲氨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8环烷基、C1-C6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其中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基、C1-C6直链或支链的烷氧基、C2-C6直链或支链的链烯基、C3-C8环烷基、C1-C6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可进一步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叔丁氧基、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戊烯基、己烯基、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环庚烷基、甲基羰基、乙基羰基、丙基羰基、异丙基羰基、丁基羰基、叔丁基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丙氧基羰基、异丙氧基羰基、丁氧基羰基、叔丁氧基羰基。
CN201610545435.3A 2016-07-12 2016-07-12 咯哌丁胺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024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5435.3A CN107602445B (zh) 2016-07-12 2016-07-12 咯哌丁胺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5435.3A CN107602445B (zh) 2016-07-12 2016-07-12 咯哌丁胺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2445A true CN107602445A (zh) 2018-01-19
CN107602445B CN107602445B (zh) 2020-12-01

Family

ID=61054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543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602445B (zh) 2016-07-12 2016-07-12 咯哌丁胺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治疗混合谱系白血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244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0367A (en) * 1962-04-17 N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f n-
US3211734A (en) * 1962-04-16 1965-10-12 Ucb Sa Substituted 1-(4-phenyl-butyl)-4-phenylpiperazine compounds
US3714159A (en) * 1971-03-30 1973-01-30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2,2-diaryl-4-(4'-aryl-4'-hydroxy-piper-idino)-butyramides
JPH07291945A (ja) * 1994-04-26 1995-11-07 Kyorin Pharmaceut Co Ltd 新規環状ジ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920759A (ja) * 1995-07-06 1997-01-21 Kyorin Pharmaceut Co Ltd 新規環状ジ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WO2000045165A1 (en) * 1999-02-01 2000-08-03 Cytovia, Inc. Methods of identifying 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antineoplastic agents with cultured cells having intact cell membranes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s
CN1469862A (zh) * 2000-10-12 2004-01-21 Ss制药株式会社 2,2-二苯基丁酰胺衍生物和含有它的药物
CN101390858A (zh) * 2008-10-20 2009-03-25 浙江大学 盐酸洛哌丁胺作为抗肿瘤药物组分及其应用
WO2009045443A2 (en) * 2007-10-02 2009-04-09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related to synergistic responses to oncogenic mutations
WO2009148623A2 (en) * 2008-06-05 2009-12-10 Stc.Unm Methods and related compos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30367A (en) * 1962-04-17 N -substituted derivatives of n-
US3211734A (en) * 1962-04-16 1965-10-12 Ucb Sa Substituted 1-(4-phenyl-butyl)-4-phenylpiperazine compounds
US3714159A (en) * 1971-03-30 1973-01-30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2,2-diaryl-4-(4'-aryl-4'-hydroxy-piper-idino)-butyramides
JPH07291945A (ja) * 1994-04-26 1995-11-07 Kyorin Pharmaceut Co Ltd 新規環状ジ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920759A (ja) * 1995-07-06 1997-01-21 Kyorin Pharmaceut Co Ltd 新規環状ジアミ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法
WO2000045165A1 (en) * 1999-02-01 2000-08-03 Cytovia, Inc. Methods of identifying 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antineoplastic agents with cultured cells having intact cell membranes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s
CN1469862A (zh) * 2000-10-12 2004-01-21 Ss制药株式会社 2,2-二苯基丁酰胺衍生物和含有它的药物
WO2009045443A2 (en) * 2007-10-02 2009-04-09 Th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related to synergistic responses to oncogenic mutations
WO2009148623A2 (en) * 2008-06-05 2009-12-10 Stc.Unm Methods and related compos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N101390858A (zh) * 2008-10-20 2009-03-25 浙江大学 盐酸洛哌丁胺作为抗肿瘤药物组分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ICHA BOUDHAR等: "Overcoming chloroquine resistance in malaria: Design, synthesis and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of novel chemoreversal agent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
ALFONS WEBER等: "The Raman spectrum of gaseous oxygen", 《JOURNAL OF MOLECULAR SPECTROSCOPY》 *
F. IVY CARROLL等: "1-Substituted 4-(3-Hydroxyphenyl)piperazines Are Pure Opioid Receptor Antagonists", 《ACS MED. CHEM. LETT.》 *
RAYMOND A. STOKBROEKX等: "Synthetic antidiarrheal agents. 2,2-Diphenyl-4-(4-aryl-4-hydroxypiperidino)butyramides",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
SUSUMU SATO等: "New μ-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with Phenoxyacetic Acid Moiety", 《CHEM. PHARM. BULL.》 *
TERUO KOMOTO等: "New μ-Opioid Receptor Agonists with Piperazine Moiety", 《CHEM. PHARM. BULL.》 *
仉文升等主编: "《药物化学》", 31 October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丽丽: "三氮烯参与的氘代碘苯类中间体、天然产物Lipcarbazoles的合成研究及盐酸洛哌丁胺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和药理研究",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2445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ou Norepinephrine transporter inhibitors and their therapeutic potential
CN104302634B (zh) 用于抑制abl1、abl2和bcr‑abl1的活性的苯甲酰胺衍生物
CN101389628B (zh) 作为eg5驱动蛋白调节剂的吲哚并吡啶
SA02220710B1 (ar) مركبات حلقية غير متجانسة علاجية
CN105461699B (zh) 取代的杂环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Ji et al. Highly bioactive iridium metal-complex alleviates spinal cord injury via ROS scavenging and inflammation reduction
CN110267945A (zh) 氰基取代的吲哚化合物及其作为lsd1抑制剂的用途
CN106573915A (zh) 针对布罗莫结构域有活性的化合物
CN102526044A (zh) 提高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方法
CN109071542A (zh) 可用作rsk抑制剂的羧酰胺衍生物
CN107007587A (zh) 用于诱导软骨形成的化合物和方法
Valenti et al. Clinical candidates modulating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The fragment-based experience
CN104136020B (zh) 重编程效应蛋白相互作用以纠正癌症中的表观遗传缺陷
CN107260743A (zh) 氮杂色胺酮衍生物作为ido1和/或tdo抑制剂的用途
CN107205972A (zh) 自分泌运动因子的取代的n‑(2‑(氨基)‑2‑氧代乙基)苯甲酰胺抑制剂及它们的制备和在治疗lpa‑依赖的或lpa‑介导的疾病中的用途
CN109641859A (zh) Hiv潜伏的激活剂
Luo et al. Advances of targeting the YAP/TAZ-TEAD complex in the hippo path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s
CN104418842B (zh) 取代的吲哚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Kamgar-Dayhoff et al. Multifaceted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in cancer: Implications for cancer treatment
JP2022525416A (ja) ペプチド模倣大環状分子およびその使用
Shao et al. A campaign targeting a conserved Hsp70 binding site uncovers how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is linked to distinct biological activities
Hui et al. Discovery of 2-(4-acrylamidophenyl)-quinoline-4-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as potent SIRT3 inhibitors
TW201217382A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neoplasia,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other disorders
CN104725363B (zh) 取代的哌嗪化合物及其使用方法和用途
Zampieri et al. Discovery of new potent dual sigma receptor/GluN2b ligands with antioxidant property as neuroprotective ag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