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0894B -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0894B
CN107600894B CN201710789631.XA CN201710789631A CN107600894B CN 107600894 B CN107600894 B CN 107600894B CN 201710789631 A CN201710789631 A CN 201710789631A CN 107600894 B CN107600894 B CN 1076008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conveying
base part
continuous
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896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0894A (zh
Inventor
史中伟
史正
姚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ongya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896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08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08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08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08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08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它包括基座部位、装载部位,所述装载部位与基座部位固定连接,所述装载部位设有载物腔和配给通道。连续输送用载具为物品输送技术提供了一种在连续输送路径上通过装载便可获取等间距分隔且直线排列的技术效果。使得物品在输送路径上只受连续输送用载具作用而独立运动,形成排列整齐、易于分组和排列的输送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杯装奶茶生产时采用的输送技术与输送玻璃瓶的输送技术相同,例如将杯子直接置于运动的输送面上,该输送面由输送链板、或者输送带构成,杯子在输送面上跟随输送链板或者输送带一起运动;还可以是杯身在受限制的情况下,杯子在一处受到动力作用,进而杯子运动并推动相邻杯子前行。无论哪种输送技术,都要求杯装奶茶的杯子与输送面直接接触。众所周知,杯装奶茶的外观设计特征具有倒立的圆台形结构,即杯装奶茶的上部宽度大于杯装奶茶的下部宽度,这种外形设计源于人手握杯的需要,在该外形结构的帮助下人手握杯十分方便。然而,杯装奶茶的杯身普遍具有的该结构却是输送杯装奶茶过程中产生问题的最大原因。输送过程中输送链板或者输送带始终处于运转状态,当因工艺需要而在输送路径上固定杯装奶茶的相对位置时,通常采用阻挡最前面的杯子,在该杯子后面会连续排列多个杯子,这些连续排列且静止的杯子可以响应成组搬运的工艺操作。在连续排列的多个杯子处,相邻杯子只在上部相互接触,使得个别的杯子在受到相邻杯子的挤压作用下顺势变形,并朝向阻力小方向变形,最终会出现被举起的情况下。杯子排列不整齐,对于搬运杯装奶茶而言极为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杯装奶茶在输送过程中相互挤压造成的排列不整齐问题,由此得到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该连续输送用载具包括基座部位、装载部位,所述基座部位的底部设有平面结构的支撑面,所述基座部位的侧部设有四个平面结构的限位面且相邻限位面之间相互垂直,所述装载部位与基座部位固定连接,所述装载部位设有载物腔和配给通道,所述载物腔在垂直支撑面的方向上延伸且在装载部位位于基座部位最远的位置与装载部位外部空间直接连通,所述配给通道位于装载部位的一侧,所述配给通道在平行支撑面的方向上贯穿装载部位,所述载物腔与配给通道连通,所述载物腔通过配给通道与装载部位的外部空间连通。
连续输送用载具的作用在于装载物品,进而当连续输送用载具处于输送路径上时可以通过连续输送用载具获得独立的置物空间。也就是说,连续输送用载具置于输送面上且多个连续输送用载具相邻连续排列,物品放置在连续输送用载具上可以起到等间距分隔的作用,这也就意味连续输送用载具的长宽尺寸大于物品的长宽尺寸。连续输送用载具在基座部位处的四个限位面可以有效解决相邻连续输送用载具以笔直方式衔接和排列的问题,使用过程中只有相对位置上的两个限位面用于衔接相邻连续输送用载具、其余两个限位面侧可以用于限位引导。当相邻连续输送用载具笔直连续排列,任何一个连续输送用载具都会受到相邻连续输送用载具的限制作用而抑制自转的运动趋势。载物腔用于容纳物品,例如本发明所针对的杯装奶茶的杯子,其容纳的目的在于为物品提供支撑力以及在平行于输送方向上的限位作用。在此基础上,物品在输送面上不会紧紧的一个挨着一个,而是一个物品置于一个连续输送用载具,相邻连续输送用载具上的物品在两个相邻排列的连续输送用载具上以固定距离分开。通过阻挡任意一个连续输送用载具便可以限定连续排列的多个连续输送用载具上的物品,起到固定物品位置的目的。由于避免了对物品施加作用力达到固定物品位置的目的,故可以完全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杯子受力挤压变形的问题,进而达到杯子排列整齐的技术效果。
配给通道将物品位于载物腔内的部位露出在外,配给通道可以允许从装载部位处对处于载物腔的内物品进行操作,例如对杯身做贴勺、贴管、喷码、喷绘等操作,而这些操作都是基于物品受到来自连续输送用载具的装载作用,装载作用使得物品与连续输送用载具结合为一体,物品分开并且物品不能相对于连续输送用载具产生自转。因此,在以连续输送用载具输送物品的技术方案中物品的具有显著等距分隔和定位的技术效果,可以极其便捷地对物品进行其它操作。
当连续输送用载具置于较大的支撑平面上时,基于连续输送用载具具有的四个限位面的特征,多个连续输送用载具集中排列在一起的则可以形成矩阵排列的技术效果。那么,连续输送用载具所装载的物品在连续输送用载具矩阵排列时亦可达到矩阵排列的技术效果。以同样的输送方式和推动操作来实现矩阵排列的,通过连续输送用载具间接操控物品远比直接操控物品容易,以杯装奶茶为例,当直接输送、推动杯子时,其变形所带来的无序排列问题阻碍了分组操作、搬运操作,可想而知在混乱的一排杯子中获取排列整齐的几个杯子非常困难,而通过控制连续输送用载具运动可以达到物品排列整齐的技术效果,当杯装奶茶等距排列在输送路径上,即可有序分组,分组后搬运成组的杯子并按需以目标列数汇聚成矩阵。
载物腔容纳物品时最佳的方式对物品全面贴合,载物腔的轮廓与物品的轮廓吻合。例如操作对象为杯装奶茶时,所述载物腔呈倒立的圆台形状。这样可以全面包裹物品,使得物品与连续输送用载具结合为一体。
为了配合杯装奶茶生产过程中的贴管和喷码需要,所述配给通道包括在垂直支撑面的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配给通道和围绕垂直支撑面的方向的横向配给通道。虽然通过将配给通道设计为较大的开口结构亦可满足生产需要,但这样的结构减少了装载部位与杯身的接触面积,不利于杯子与连续输送用载具达到稳固的连接关系。通过配给通道设置纵向配给通道和横向配给通道,不仅可以提供足够的开口结构,还可以保证装载部位与杯身有较大的接触面积;除此之外,装载部位在配给通道处会形成约束作用,进而起到引导吸管与杯身对接、引导喷码装置只能在设定区域喷码,这是因为装载部位包裹杯身后只露出杯身需要操作的部位,吸管只能嵌入在配给通道内受到配给通道的限制下才能与杯身接触,喷码装置对准配给通道来为杯身喷码。
为了降低连续输送用载具的生产加工难度,所述纵向配给通道的一端与横向配给通道的一端重合。
装载部位的包裹作用的目的在于提供限制力使物品与连续输送用载具在重力作用下可以结合为一体,包裹作用程度只要满足该前述目的即可,因而装载部位可以设计成只包裹物品局部部位的结构。这样作用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纵向配给通道沿着垂直支撑面的方向上与装载部位外部空间直接连通的结构,使得纵向配给通道的长度不需要与吸管长度一致且仍可以达到前述的约束作用。
连续输送用载具放置在输送路径上,它与输送链板或者输送带并不固定,连续输送用载具可以与输送面同步运动,也可以与输送面滑动摩擦。连续输送用载具与输送面之间滑动摩擦的,需要抑制连续输送用载具自转的运动趋势,虽然连续输送用载具的限位面已经能够有效抑制自转的运动趋势,但是仍需要加强抑制的程度。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部位的底部只设有两个平面结构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分布在基座部位的底部上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导向面与支撑面连接且相交,两个导向面相对于基座部位的中心线对称分布。连续输送用载具与输送面相对运动而滑动摩擦时,基座部位在设有导向面的两侧受到的摩擦力较小,这样易于维持连续输送用载具在输送面上的空间姿态,从而加强抑制自转的运动趋势的程度。
连续输送用载具与输送路径结合紧密对于连续输送用载具平稳输送物品具有显著作用。连续输送用载具在基座部位设有限位面可以接受左右两侧的限制作用,当然连续输送用载具也可以接受来自上下的限制作用。为此,本技术中方案中所述基座部位的顶部只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分布在基座部位的顶部上位置相对的两侧,任意一个滑槽到另一个滑槽的方向垂直于任意一个导向面到另一个导向面的方向,所述基座部位在任意一个导向面到另一个导向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倒立的T形,两个滑槽相对于基座部位的中心线对称分布。输送路径上只需提供能与滑槽匹配的导杆之类的结构就能为连续输送用载具在竖直方向上提供朝下的限制作用。
为了使连续输送用载具的重心位置、尤其是装载物品之后的重心位置趋于合理,所述基座部位呈扁平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基座部位的长度等于其宽度。由此,连续输送用载具可以轻松应对在输送路径上的急起急停的情况,即使是装载物品的情况,连续输送用载具和物品的整体仍然可以有效应对急起急停的输送过程。同时,基座部位的长方体结构易于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装载部位位于基座部位的中间位置,所述装载部位在垂直支撑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宽度小于基座部位在垂直支撑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宽度,所述装载部位在垂直支撑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长度小于基座部位在垂直支撑面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长度。该设计更能保证连续输送用载具装载物品之后的重心位置趋于合理。整个连续输送用载具形成了对称结构,整个连续输送用载具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
生产工艺顺序中,输送技术往往关联灌装技术、增加附件技术、分组技术、搬运技术等。输送技术需要为这些技术提供与之对应的功能,例如提升物品的功能,需要输送路径上能够配置提升机构。连续输送用载具在输送路径上作为输送路径的一部分,没有与产品一起被提升的客观需要;连续输送用载具在提升物品的时候应当继续处于输送路径上。所以,连续输送用载具应当与输送路径一样,具有与提升机构协同工作的结构。为此,所述基座部位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垂直支撑面的方向上延伸,所述通孔与载物腔连通,所述通孔呈圆台形状。提升机构一旦抬升物品的,便可以从通孔处抬起物品。通孔的圆台形状可以引导提升机构抬升物品。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续输送用载具为物品输送技术提供了一种在连续输送路径上通过装载便可获取等间距分隔且直线排列的技术效果。使得物品在输送路径上只受连续输送用载具作用而独立运动,形成排列整齐、易于分组和排列的输送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设置在循环输送路径上的使用示意图Ⅰ;
图2为本发明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承载使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设置在循环输送路径上的使用示意图Ⅱ;
图6为本发明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在矩阵排列操作中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5所示,在输送设备上设有循环输送路径、动力部件、限位部件、矩阵排列部件、横向定量分组部件、连续输送用载具7。
循环输送路径由输送链板或者输送带构成,输送链板或者输送带上能够提供支撑力的表面为输送面1,如图1所示,该输送面1沿着设定范围分布,进而形成循环输送路径。由于输送面1始终提供支撑力,故保持向上的状态,该向上状态包括竖直向上和斜向上两者情况,即只要输送面1能够将支撑力传递给物品,以使物品克服重力的都属于本实施方式所指的输送面1。循环输送路径的输送路线是封闭式结构,它在围绕重力作用方向的分布成一圈。动力部件用于驱动输送链板或者输送带运动,并在受控之下可以随时暂停输送链板或者输送带运动,循环输送路径只具有单一输送方向。限位部件是指设置在循环输送路径两侧限位板,且限位板置于输送面1上方的区域。
如图5所示,矩阵排列部件包括平板2和挡板3,平板2表面为平面结构的载物面,载物面为矩形结构,在载物面相对的两端各设有一个挡板3,而在载物面另外相对的两端各自与循环输送路径连接,也就是循环输送路径在此分开,循环输送路径的一端与载物面的一端连接并且输送面1与载物面持平、循环输送路径的另一端与载物面的另一端连接并且输送面1与载物面持平。载物面与循环输送路径连接的两端分别作为输入端4和输出端5。循环输送路径都沿着载物面两侧的边缘都呈直线分布,且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入端4连接的部位的输送方向平行于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出端5连接的部位的输送方向;而在循环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上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入端4连接的部位与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出端5连接的部位错位分布。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入端4连接的部位末端设有挡板3;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入端4连接的部位的两侧没有设有限位板,而是在其一侧设有横向定量分组部件。横向定量分组部件包括推送气缸和推板6。推板6固定在推送气缸的活塞杆上,推板6在推送气缸驱动下在输送面1和载物面上方做往复直线运动。推板6的运动方向始终垂直于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入端4连接的部位的输送方向、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出端5连接的部位的输送方向。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出端5连接的部位的一侧设有限位板,该侧远离载物面所在位置,这样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出端5连接的部位的另一侧与载物面之间就能保持持平和连接状态。
如图1、2、5所示,循环输送路径上放置了连续排列的连续输送用载具7。连续输送用载具7依靠重力和摩擦力与输送面1建立连接关系,且在限位板的限制引导下沿着循环输送路径运动。
如图1、2、3、4所示,连续输送用载具7整体为上窄下宽的立体结构,包括了基座部位8、装载部位9。基座部位8为扁平的长方体结构,其边长和边宽相等,即基座部位8上有两个表面从基座部位8中心线方向看都呈正方形,放置时其中一个表面位于基座部位8的底部、另一个表面位于基座部位8的顶部。装载部位9为圆柱体结构,装载部位9固定在基座部位8顶部表面上且位于基座部位8的中间位置,它与基座部位8连为一体;装载部位9的直径小于基座部位8的边长。基座部位8的四个平面结构的侧面为限位面10;基座部位8底部的表面设有平面结构的支撑面19和平面结构的导向面11,支撑面19为基座部位8底部的中间位置,导向面11分布在基座部位8的底部上位置相对的两侧,导向面11与支撑面19连接且相交,两个导向面11相对于基座部位8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基座部位8的顶部的两侧各设有一个滑槽18,滑槽18分布在基座部位8的顶部上位置相对的两侧。滑槽18和导向面11并非位于基座部位8的同一侧,任意一个滑槽18到另一个滑槽18的方向垂直于任意一个导向面11到另一个导向面11的方向;滑槽18在基座部位8的顶部形成直角缺口,基座部位8在任意一个导向面11到另一个导向面1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倒立的T形;两个滑槽18相对于基座部位8的中心线对称分布。限位板顶部设有凸缘,使得整个限位板呈倒立的L形,当连续输送用载具7放置在循环输送路径上后限位板的凸缘会嵌入到滑槽18内,从左右方向、上下方向限制连续输送用载具7,使得连续输送用载具7只能沿着循环输送路径的输送方向前行。基座部位8上还设有一个通孔12,通孔12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延伸,通孔12贯穿基座部位8的底部和顶部。通孔12整体呈圆台形状,下宽上窄。
装载部位9设有载物腔13和配给通道14。载物腔13为倒立的圆台形状,它在装载部位9的中心线上延伸,也就是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延伸,载物腔13在装载部位9上的开口位置位于整个连续输送用载具7的最顶端即在装载部位9位于基座部位8最远的位置,载物腔13直接与外部连通。载物腔13另一端直接与通孔12连通,载物腔13与通孔12连通的结构便于提升机构从通孔12处伸入到载物腔13内,在需要抬升物品的则可以以此操作物品,物品被抬升后便于转动物品来调整物品的控制姿态,例如使物品的某个部位对准配给通道14所在位置。配给通道14位于装载部位9的一侧,配给通道14在平行支撑面19的方向上贯穿装载部位9,载物腔13与配给通道14连通,因此,载物腔13通过配给通道14与装载部位9的外部空间连通。配给通道14包括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配给通道16和围绕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的横向配给通道15。纵向配给通道16的一端与横向配给通道15的一端重合,纵向配给通道16沿着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与装载部位9外部空间直接连通,配给通道14整体呈L形。
使用时,在循环输送路径上放置足够多的连续输送用载具7,连续输送用载具7连续排列。由于基座部位8上的限位面10的作用,相邻连续输送用载具7只能在循环输送路径上以笔直方式前行。本实施例以输送杯装奶茶为例。杯装奶茶的杯身为倒立的圆台形状。将杯装奶茶逐个放到连续输送用载具7上,一个连续输送用载具7装在一个杯装奶茶。载物腔13的轮廓完全匹配杯身,故在杯装奶茶放置在连续输送用载具7后,杯身下部处于被连续输送用载具7完全包裹的状态,使得连续输送用载具7与杯装奶茶之间形成紧密的连接而成为一体。由于基座部位8的长度大于杯装奶茶顶部的宽度,即使相邻的连续输送用载具7紧密挨着,仍然可以保持相邻两个杯装奶茶之间处于分隔状态,且任意相邻杯装奶茶之间的间距都受到相同分隔因素而相同,进而在循环输送路径上形成等间距分布的杯装奶茶。
通过配给通道14不难从外部空间观察到杯装奶茶的杯身。通常情况下,杯身的固定位置设有光标或者其它标记以确定杯身位置,只要抬升后旋转杯身,直至从配给通道14处观察到光标即可确定杯身的空间姿态。此时,可以将吸管送入纵向配给通道16,最终贴到杯身上;还可以将喷码装置对准横向配给通道15,在设定位置为杯身喷码。无论是贴管还是喷码,都可以在连续输送用载具7上操作。
装载有杯装奶茶的连续输送用载具7被运送至矩阵排列部件时,首先被设置在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入端4连接的部位末端的挡板3阻挡而停留在原地,连续输送用载具7与输送面1之间处于滑动摩擦的状态,基座部位8底部的导向面11设计和基座部位8的限位面10设计可以有效地维持连续输送用载具7连续笔直排列且不发生自转的状态。为了从循环输送路径上获得分组操作,可以在循环输送路径上设置一个阻挡气缸17,通过阻挡气缸17伸出阻挡来分组。初始状态下,推送气缸收缩,推板6位于连续输送用载具7的一侧。接着,推送气缸伸出,带动推板6运动,推板6长度固定故每次推送的连续输送用载具7的数量一定。推板6回到初始位置,阻挡气缸17收回,待有足够多的连续输送用载具7进入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入端4连接的部位,则再重复上述操作,连续输送用载具7被推送到载物面上,多次推送之后便可以在载物面上获得矩阵排列的装载有杯装奶茶的连续输送用载具7,如图5、6所示。杯装奶茶矩阵排列可以极大方便装箱操作。待杯装奶茶从连续输送用载具7移开后,连续输送用载具7最终会被推入循环输送路径在与输出端5连接的部位,这样空载的连续输送用载具7回到循环输送路径上。再通过上述操作即可再次获得矩阵排列的杯装奶茶。

Claims (10)

1.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该连续输送用载具(7)包括基座部位(8)、装载部位(9),所述基座部位(8)的底部设有平面结构的支撑面(19),所述基座部位(8)的侧部设有四个平面结构的限位面(10)且相邻限位面(10)之间相互垂直,所述装载部位(9)与基座部位(8)固定连接,所述装载部位(9)设有载物腔(13)和配给通道(14),所述载物腔(13)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延伸且在装载部位(9)位于基座部位(8)最远的位置与装载部位(9)外部空间直接连通,所述配给通道(14)位于装载部位(9)的一侧,所述配给通道(14)在平行支撑面(19)的方向上贯穿装载部位(9),所述载物腔(13)与配给通道(14)连通,所述载物腔(13)通过配给通道(14)与装载部位(9)的外部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腔(13)呈倒立的圆台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给通道(14)包括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延伸的纵向配给通道(16)和围绕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的横向配给通道(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配给通道(16)的一端与横向配给通道(15)的一端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配给通道(16)沿着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与装载部位(9)外部空间直接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位(8)的底部只设有两个平面结构的导向面(11),所述导向面(11)分布在基座部位(8)的底部上位置相对的两侧,所述导向面(11)与支撑面(19)连接且相交,两个导向面(11)相对于基座部位(8)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位(8)的顶部只设有两个滑槽(18),所述滑槽(18)分布在基座部位(8)的顶部上位置相对的两侧,任意一个滑槽(18)到另一个滑槽(18)的方向垂直于任意一个导向面(11)到另一个导向面(11)的方向,所述基座部位(8)在任意一个导向面(11)到另一个导向面(11)的方向上的横截面呈倒立的T形,两个滑槽(18)相对于基座部位(8)的中心线对称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位(8)呈扁平的长方体结构,所述基座部位(8)的长度等于其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部位(9)位于基座部位(8)的中间位置,所述装载部位(9)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宽度小于基座部位(8)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宽度,所述装载部位(9)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长度小于基座部位(8)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的横截面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续输送用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位(8)设有通孔(12),所述通孔(12)在垂直支撑面(19)的方向上延伸,所述通孔(12)与载物腔(13)连通,所述通孔(12)呈圆台形状。
CN201710789631.XA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Active CN1076008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9631.XA CN107600894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9631.XA CN107600894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0894A CN107600894A (zh) 2018-01-19
CN107600894B true CN107600894B (zh) 2023-05-26

Family

ID=61057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9631.XA Active CN107600894B (zh) 2017-09-05 2017-09-05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08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05595U1 (de) * 1995-09-20 1997-02-13 Brain Power Consulting Gmbh Anlage zum Bearbeiten von Gefäßen, Transportvorrichtung zum Transportieren von Gefäßen und Paletten dafür
JP2784646B2 (ja) * 1996-05-17 1998-08-06 株式会社清光社 物品搬送装置
JP2000272683A (ja) * 1999-03-19 2000-10-03 Hokuetsu Paper Mills Ltd ボトルキャリア
US7281641B2 (en) * 2001-06-25 2007-10-16 Rehrig Pacific Company Stackable low depth tray
JP5063241B2 (ja) * 2006-12-29 2012-10-31 株式会社ナベル 卵の移載装置
CN202138803U (zh) * 2011-05-04 2012-02-08 舟山海纳机械有限公司 碗杯式托盘链间歇送料机构
CN205838543U (zh) * 2016-06-24 2016-12-28 杭州兰茜化妆品有限公司 一种灌装机供瓶装置
CN207312431U (zh) * 2017-09-05 2018-05-04 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0894A (zh) 2018-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3971B1 (en) A system for collecting products as well as a method for using the same
US9403666B2 (en) Rack-serving unit and order-picking warehouse
US8671649B2 (en) Separate packing station
US20130283731A1 (en) Packaging device
US7941990B2 (en) Apparatus for packaging products into a container
JP3964971B2 (ja) カップ状商品の自動集積装置
US9290321B2 (en) Storage section of a convey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articles
NO345223B1 (en) Picking or supply station assembly for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an item to and/or from storage system
CN107406196A (zh) 储存和提取系统的输送车辆
US20140059976A1 (en) Coordinated Soft-Touch Case Packer
US20200048017A1 (en)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stacking packages in layers on a support
US11136201B2 (en) Method for the picking and packing of goods and device therefor
EP331849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ckaging groups of objects
WO2007115085A1 (en) Article metering system
CN106458340A (zh) 用于转送物品的装置
JP7105087B2 (ja) 搬送装置及び作業システム
CN107572181B (zh) 一种输送设备
US20200361646A1 (en) Food conveyor and pack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7600894B (zh)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NL2019010B1 (en) Packaging device for round articles such as eggs
CN207312431U (zh) 一种连续输送用载具
KR20170110552A (ko) 공병 포장 시스템의 정렬 로봇
JP6348322B2 (ja) 集積装置及び箱詰め装置
KR20100128910A (ko) 자동 약품 관리 시스템의 로봇 작업툴
CN207312422U (zh) 一种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