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9223B - 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79223B CN107579223B CN201710773048.XA CN201710773048A CN107579223B CN 107579223 B CN107579223 B CN 107579223B CN 201710773048 A CN201710773048 A CN 201710773048A CN 107579223 B CN107579223 B CN 1075792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balt
- nickel
- manganese
- precursor
- comp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掺杂锌离子的化合物,或是镁、银、钠、铝、稀土或铌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草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醋酸盐、碳酸盐、碱式碳酸盐或碱式醋酸盐。将镍、钴、锰和掺杂离子的化合物混合,通过湿磨、加氨水、陈化、干燥等步骤制备前驱物。将前驱物通过预烧、与锂的化合物混合等处理,最后采用程序升温法或逐温区升温法制得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本发明中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对应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的衍射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电极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寻找储能新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新储能体系的锂离子电池应该具有电压高、容量大、无记忆效应和寿命长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数码产品和电动车、混合电动车等动力工具。
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等。其中,正极材料很大程度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已经成功商业化的正极材料有钴酸锂、锰酸锂和磷酸铁锂等。不过,上述材料还存在不少缺点,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正极材料成为研究热点。1997年,Ohzuku等[Ohzuku T.et al.,Chem.Lett.,1997,68:642.]率先研究了LiNi1/3Mn1/3Co1/3O2型三元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这种材料融合了LiCoO2、LiNiO2和LiMn2O4的特点,具有可逆容量高、成本低、毒性低等优点。镍钴锰三元材料可表示为:LiNixCoyMnzO2(其中,x+y+z=1)。根据化学式中镍、钴、锰元素摩尔比的不同,可将三元材料分为不同类型。如,镍、钴、锰的摩尔比(x∶y∶z)为3∶3∶3的三元材料,简称333型;镍、钴、锰的摩尔比为5∶2∶3的三元材料称为523型;镍、钴、锰的摩尔比为8∶1∶1的三元材料称为811型,还有类似的其它类型等。333型、523型、622型和811型三元材料均具有α-NaFeO2型层状结构。在三元材料中,镍、钴、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2价、+3价和+4价。Ni为主要活性元素。从理论上来看,镍的相对含量越高,三元材料的放电容量越高。
Koymaya等[Koymaya Y.,et al.,J.Power Sources,2003,119(2):644-648.]研究认为,Li1-xNi1/3Co1/3Mn1/3O2的充电过程以LiNi1/3Co1/3Mn1/3O2为例是:随Li离子的脱出,有不同的电子对发生反应。当0<x<1/3时,发生Ni2+/Ni3+的转变;当1/3<x<2/3时,发生Ni3+/Ni4+的转变;当2/3<x<1时,发生Co3+/Co4+的转变。
当0<x<1/3时
当1/3<x<2/3时
当2/3<x<1时:
对于三元材料来说,充电电压低于4.3V(相对Li/Li+)时,Ni2+为主要活性物质,Co3 +可提高材料的循环性和倍率性能,而Mn4+在循环过程中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xLi2MnO3·(1-x)LiMO2固溶体(M=Ni,Co,Mn)材料与三元材料的结构及化学组成十分接近,许多文献对这两种材料的结构的表述不正确。对于xLi2MnO3·(1-x)LiMO2固溶体(M=Ni,Co,Mn)来说,充电电压<4.4V时,固溶体中Li2MnO3不具有电化学活性[Yang F.,Zhang Q.et al.,Electrochim.Acta,2015,165:182-190.]。在该电压下,充电时参与电化学反应的主要是固溶体中的LiMO2。Li+从LiMO2中脱出,同时M被氧化为MO2。在这种情况下放电时,随着Li+嵌入,MO2无法完全转化为LiMO2,造成部分不可逆反应。当充电电压>4.4V时,固溶体的Li2MnO3可脱出的2个Li+与O2-结合(实际脱出Li2O),产生电化学活性的MnO2相;在放电过程中,原来脱出的部分Li+可嵌回到MnO2中。[Chen C.J.,et al.,J.Am.Chem.Soc.,2016,138:8824-8833.]。从上面的讨论可见,虽然三元材料和固溶体材料均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且化学组成十分相近。不过,三元材料和固溶体材料的充放电曲线和XRD衍射图有明显的不同。从充放电的放电电压与放电容量的关系曲线来看,当充电电压高于4.4V时,固溶体的充电比容量和放电比容量会明显增大,且其放电曲线呈现斜线的特征,没有明显的放电电压平台;而三元材料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比容量和放电比容量只会略有增加,不会明显增大,且其放电曲线呈现S型特征,有较明显的放电电压平台。
近年来喷雾干燥和其他制备方法也受到关注,然而,共沉淀法仍然是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的主要方法。其它方法的工业价值都不大。简单讨论如下。
共沉淀法是在多种阳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和络合剂,控制沉淀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获得可控制形貌与粒径的共沉淀。将制备的共沉淀再经过过滤、干燥等操作制得前驱体。将此前驱体与锂盐混合,再经过高温烧结法制得正极材料。该合成方法的重现性好,制备产物的组成均匀。可通过控制沉淀过程的搅拌速度、pH值、陈化温度、沉淀剂、沉淀剂滴加速度、氨水与金属离子的比例等方法制备可控制形貌与粒径的共沉淀,解决固相合成法混料不均和粒径分布过宽等问题。共沉淀法分为氢氧化物和碳酸盐共沉淀法。具体来说,分别用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沉淀剂将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前躯体沉淀,再与锂盐混合,最后烧结制得三元材料。氢氧化物共沉淀法是合成三元材料前躯体常用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将NaOH作为沉淀剂,氨水作为络合剂,通过沉淀剂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实现控制前躯体粒径和形貌的目的,最终控制三元材料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在制备过程中,由于生成的中间产物Mn(OH)2不稳定,容易被空气氧化,影响材料的性能,因此,制备前躯体过程需要通入氮气进行保护。氢氧化物共沉淀法的优点,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得到粒径分布均匀的前躯体;缺点是制备工艺复杂。制备过程中原料浓度、滴加速度、搅拌速度、pH值及反应温度都会对材料的振实密度和粒径均匀性有影响。这种方法的最大问题是:镍、钴、锰生成的氢氧化物共沉淀的沉淀条件相差较大,若沉淀过程的碱的用量不足,那么,镍和钴离子可能沉淀不完全;若沉淀过程的碱的用量过量,那么,沉淀的锰离子可能发生溶解现象,使得制备的样品室温化学组成难以一致,性能难以一致。
Liang等[Liang L,et al.,Electrochim Acta,2014,130:82-89.]以NiSO4·6H2O、CoSO4·7H2O和MnSO4·H2O为原料,以0.6mol/L氨水作为络合剂,在800r/min的搅拌速度和pH 11.2的条件下制得均匀混合的球形前躯体。将前躯体通过洗涤、过滤、干燥和煅烧步骤制得振实密度达2.59g/cm3的622型材料。在1C倍率电流下和2.8~4.3V电压区间,所制备样品在第1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72.1mAh·g-1,100循环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4.3%。闻雷等[闻雷,等,北京大学学报,2006,42(1):12-17.]以LiOH·H2O、NaHCO3、CoSO4·7H2O、NiSO4·6H2O和MnSO4·5H2O为原料,制备了碳酸盐前躯体沉淀,经洗涤、过滤、干燥和二次烧结制备得到LiNi1/3Mn1/3Co1/3O2样品。研究表明,在2.5~4.4V电压区间,制备的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62mAh·g-1,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毛玉琴等[毛玉琴等,中国专利:CN 103972499A,2014-08-06]先将可溶性镍盐、钴盐、铝盐和锂盐用共沉淀法制备球形LiNi1-a-bCoaAlbO2材料,再混入纳米TiO2粉末,喷入包覆装置制得LiNi1-a-bCoaAlbO2/TiO2的50循环的容量保持率高于99%。
前人研究表明,原料浓度、沉淀剂滴加速度、搅拌速度、pH值及反应温度是制备高振实密度、粒径分布均匀的三元材料的关键。周新东等[周新东等,中国专利:CN102244239A,2011-11-11]将镍、钴、铝盐溶液和锂源用二次沉淀法制备了球型镍钴铝三元材料,制备的样品具有振实密度大(3.02g/cm3)等优点。进一步研究表明,除了共沉淀制备的颗粒的组成、粒径及粒径分布对制备的样品的性能有影响外,样品颗粒组成的径向分布也对样品的性能有重大影响。Hua等[Hua C,et al.,J.Alloys and Compounds,2014,614:264-270.]以NiSO4·6H2O、CoSO4·7H2O、MnSO4·5H2O为原料,在循环搅拌釜中溶解后,加入氨水作为络合剂,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11.5。在55℃和750rpm的转速下搅拌24h,制得氢氧化物前躯体。将制得的前驱体过滤、洗涤、干燥后,再与氢氧化锂混合煅烧,制得组成线性梯度的811型三元材料。研究表明,从样品颗粒的内核至表面,镍含量逐渐减少,锰含量逐渐增加。在大倍率电流下,组成梯度分布的811型三元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明显优于组成均匀分布的相应材料。在2.8~4.3的电压区间和1C倍率电流下,组成线性梯度分布的811型三元材料的第1循环的放电容量为185.2mAh·g-1,100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3.2%。
Hou等[Hou P.et al.,J.Power Sources,2014,265:174~181.]通过分步沉淀法进行样品制备:往反应釜中泵入镍、钴、锰摩尔比为8∶1∶1的反应物溶液形成811核,再泵入镍、钴、锰摩尔比为3∶3∶3的反应物溶液,形成第一壳层;然后,再泵入镍、钴、锰摩尔比为4∶2∶2的反应物溶液,形成第二壳层;最后制得核组成为811型,壳组成分别为333和422型的双壳层的三元材料。在4C倍率电流下,制备的样品300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0.9%。
郭建等[郭建等,中国专利:CN 104979553A,2015-10-14]将可溶性镍盐、钴盐、铝盐、碳酸锂或氢氧化锂用共沉淀法制得LiNicCo1-c-dAldO2(c>0.5,0.5>d>0,1>c+d)包覆LiNiaCo1-a-bAlbO2(a>0.7,0.05≥b≥0,1>a+b)的正极材料。研究表明,经过包覆的微米LiNiaCo1-a-bAlbO2(a>0.7,0.05≥b≥0,1>a+b)的循环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高,胀气率明显降低。微米LiNi0.8Co0.15Al0.05O2的振实密度为2.51g/cm3。在3.0~4.3V电压区间和0.1C倍率电流下,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94.5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为91.9%。
不过,尽管经过上述改进,目前制备的三元材料还存在如下问题,如电子导电率低、大倍率稳定性差、高电压循环稳定性差、阳离子混排、高低温性能差等。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通过掺杂、表面包覆和后处理改善其性能。然而,目前实际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共沉淀法制备是将沉淀剂加入混合金属盐的溶液中,使溶液中两种以上阳离子共同沉淀下来,生成沉淀混合物或纯固溶体前驱体。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具有颗粒粒径分布窄、振实密度高、电化学性能优异等优点。不过,共沉淀法制备需经过滤、洗涤等耗能、耗水的制备步骤。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在共沉淀法制备过程中,加入的沉淀剂难以在溶液的各部分形成均匀的浓度,使沉淀颗粒团聚或形成不均匀的组成。此外,由于镍、钴、锰盐的沉淀浓度积相差较大,不同离子沉淀条件相差较大。在强碱性溶液中锰离子容易发生过溶解现象,前驱物的化学计量比难以控制,影响不同批次样品的电化学性能。为了改善制备的工艺条件,减小制备方法的不足,本发明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由以下步骤组成:
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镍、钴、锰、锂、掺杂离子的摩尔比x:y:z:k:m分别称取镍的化合物、钴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锂的化合物和掺杂离子的化合物;将镍的化合物、钴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掺杂离子的化合物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的总体积的1~10倍体积的湿磨介质,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的酸度落在pH 10.0~13.5范围内。在没有氧气的惰性气氛下于50~9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陈化24~48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低于1个大气压力的真空条件下于140~270℃区间的任一温度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3或者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于140~270℃区间的任一温度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或富氧空气气氛中,在350~850℃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2~48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锂的化合物通过混合设备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富氧空气或纯氧气氛中,采用程序升温法或逐温区升温法制得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
所述的称取镍的化合物、钴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锂的化合物和掺杂离子的化合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合物是可溶于水的。
所述的镍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镍、氧化镍、柠檬酸镍、硝酸镍、氯化镍、乙酸镍或碳酸镍。
所述的钴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钴、氧化钴、氟化钴、柠檬酸钴、硝酸钴、氯化钴、乙酸钴或碳酸钴。
所述的锰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锰、氧化锰、柠檬酸锰、硝酸锰、碳酸锰、氯化锰或乙酸锰。
所述的锂的化合物为氧化锂、柠檬酸锂、硝酸锂、氯化锂、碳酸锂、乙酸锂或氢氧化锂。
所述的掺杂离子的化合物为镁、银、钠、铝、稀土或铌构成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草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醋酸盐、碳酸盐、碱式碳酸盐或碱式醋酸盐;或所述的掺杂离子的化合物为氧化锌、氢氧化锌、草酸锌、氯化锌、硝酸锌、醋酸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或碱式醋酸锌。
所述的稀土为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钇或钪。
所述的镍、钴、锰、锂、掺杂离子的摩尔比x:y:z:k:m满足以下关系:
x:y:z:m=(0.45~0.51):(0.17~0.20):(0.27~0.30):(0.01~0.07),0.95≤k≤1.10,且x+y+z+m=1;
或x:y:z:m=(0.55~0.61):(0.17~0.20):(0.17~0.20):(0.01~0.07),0.95≤k≤1.10,且x+y+z+m=1;
或x:y:z:m=(0.75~0.81):(0.07~0.10):(0.07~0.10):(0.01~0.07),0.95≤k≤1.10,且x+y+z+m=1。
所述的逐温区间升温法如下进行:将前驱物5置于富氧空气或纯氧气氛中,按照0.1~5℃/温区的加热速度从室温温区加热至780~8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冷却至室温,制得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
所述的程序升温法如下进行:将前驱物5置于富氧空气或纯氧气氛中,按照0.1~5℃/min的速度从室温程序加热至780~8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冷却至室温,制得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
所述的逐温区升温法在辊道窑、隧道窑或网带炉中进行烧结。
所述的隧道窑是推板式隧道窑。
在辊道窑、隧道窑或网带炉的不同区间的温度不同,相当于不同的温度区间,即各温区的温度不同,一般从室温温区逐渐升温至需要烧结的温度,然后再从需要烧结的温度降温至室温。
所述的湿磨介质为去离子水、蒸馏水、乙醇、丙酮、甲醇或甲醛。所述的富氧空气是氧气体积含量在30%至99%范围的空气。
所述的喷雾干燥法是在140~27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进行的干燥。
所述的惰性气氛是氮气、氩气或氦气。
所述的混合设备为球磨或砂磨设备。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在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充放电循环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小于25%;样品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对应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的衍射峰。
本发明的原料成本较低,原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耗时少。与共沉淀方法相比,制备过程排放的污水明显减少,制备的样品中不存在LiMn6超晶格结构,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小于20%,制备的电极材料的一致性好,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为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本项目组前期申请的涉及固溶体制备的发明专利(ZL201210391584.0,201210391629.4,201210391413.8,201210391672.0,201210391441.x)相比,本发明专利是组成完全不同的专利。从结构来看,本申请制备的样品不存在LiMn6超晶格结构,而固溶体样品的结构中存在LiMn6超晶格结构;从样品的化学组成来看,523、622、811型三元材料的组成分别接近Li[Ni0.5Co0.2Mn0.3]O2、Li[Ni0.6Co0.2Mn0.2]O2、Li[Ni0.8Co0.1Mn0.1]O2;而固溶体xLi2MnO3(1-x)Li[NiyMnzCok]O2的化学式为Li(1+x)[Ni(1-x)yCo(1-x)kMn(x+z-xz)]O(2+x)。如果考虑专利ZL201210391584.0中化学式xLi2MnO3(1-x)Li[NiyMnzCok]O2的取值范围,可以计算得出其固溶体样品的理论组成为:Li:Ni:Co:Mn:O摩尔比为(1~1.39):(0.0173~0.333):(0.0174~0.443):(0.204~0.952):(1.87~2.26)。本项目组前期申请的固溶体专利的理论组成与专利ZL201210391584.0有类似的情况,因此,本申请专利与前期申请的固溶体的化学式虽然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发明创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样品的XRD衍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样品在2.5至4.3V电压区间,在1C倍率电流下第1循环的放电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样品在2.5至4.3V电压区间和1C倍率电流下的放电容量与循环性能的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按照镍、钴、锰、锂、掺杂锌离子的摩尔比0.5:0.20:0.27:1:0.03分别称取乙酸镍、乙酸钴、碳酸锰、氢氧化锂和氧化锌。将乙酸镍、乙酸钴、碳酸锰和氧化锌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2倍体积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为pH 13.5,在氮气气氛和85℃下陈化24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0.1个大气压力的真空条件下于250℃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气氛中,在550℃下烧结30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氢氧化锂通过混合设备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氧气体积含量90%的富氧空气中,以5℃/min的速度从室温加热至85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锌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0%;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2
按照镍、钴、锰、锂、锌离子的摩尔比0.51:0.17:0.30:0.95:0.02分别称取氧化镍、硝酸钴、碳酸锰、柠檬酸锂和硝酸锌。将氧化镍、硝酸钴、碳酸锰和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1倍体积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pH 13.0,在氩气气氛和50℃下陈化26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270℃下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氧气体积含量为99%的富氧空气气氛中,在350℃烧结2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柠檬酸锂通过混合设备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氧气体积含量99%的富氧空气中,以0.1℃/min的速度从室温程序加热至88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锌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0%;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3
按照镍、钴、锰、锂、银离子的摩尔比0.45:0.20:0.30:1.10:0.05分别称取硝酸镍、乙酸钴、碳酸锰、硝酸锂和硝酸锌。将硝酸镍、乙酸钴、碳酸锰和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10倍体积的甲醇,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为pH 12.0,在氦气气氛和90℃下陈化48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0.9个大气压力的真空条件下于270℃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氧气体积含量38%的富氧空气气氛中,在850℃烧结48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硝酸锂通过球磨机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置于氧气体积含量50%的富氧空气气氛中,以0.2℃/min的速度由室温加热至78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银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8%;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4
按照镍、钴、锰、锂、镁离子的摩尔比0.61:0.20:0.17:1.05:0.02分别称取氯化镍、氯化钴、硝酸锰、硝酸锂和硝酸镁。将氯化镍、氯化钴、硝酸锰和硝酸镁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8倍体积的甲醛,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的酸度为pH 10,在氩气气氛和50℃下陈化40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0.01个大气压力的真空条件下,于140℃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气氛中,在450℃烧结3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硝酸锂通过砂磨设备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纯氧气氛中,以1℃/min的速度从室温程序加热至79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镁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的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2%;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5
按照镍、钴、锰、锂、铝离子的摩尔比0.75:0.08:0.10:1.08:0.07分别称取氢氧化镍、碳酸钴、氯化锰、碳酸锂和氧化铝。将氢氧化镍、碳酸钴、氯化锰和氧化铝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5倍体积的乙醇,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为pH 10.0,将前驱物2在氮气气氛和85℃下陈化26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0.1个大气压力的真空条件下,于230℃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气氛中,在650℃烧结5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碳酸锂通过砂磨设备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纯氧气氛中,以0.1℃/min的速度从室温程序加热至87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铝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小于11%;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6
按照镍、钴、锰、锂、钇离子的摩尔比0.76:0.10:0.07:0.95:0.07分别称取碳酸镍、碳酸钴、硝酸锰、乙酸锂和草酸钇。将碳酸镍、碳酸钴、硝酸锰和草酸钇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1倍的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为pH 11.0,在氩气气氛和90℃陈化48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140℃下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氧气体积含量80%的富氧空气气氛中,在350℃烧结2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乙酸锂通过球磨混合设备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纯氧气氛中,以5℃/温区的加热速度从室温温区逐步加热至880℃温区,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钇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5%;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7
按照镍、钴、锰、锂、镁离子的摩尔比0.78:0.10:0.07:1:0.05分别称取乙酸镍、氯化钴、碳酸锰、硝酸锂和碳酸镁。将乙酸镍、氯化钴、碳酸锰和碳酸镁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8倍体积的乙醇,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pH13.5,在氮气气氛和50℃下陈化24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270℃下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气氛中,在850℃烧结15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硝酸锂通过普通球磨机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纯氧气氛中,以0.1℃/温区的加热速度从室温温区加热至78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镁的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5%;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8
按照镍、钴、锰、锂、铝离子的摩尔比0.75:0.10:0.08:1.02:0.07分别称取硝酸镍、氯化钴、硝酸锰、硝酸锂和氢氧化铝。将硝酸镍、氯化钴、硝酸锰和氢氧化铝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10倍体积的乙醇,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pH 13.5,在氩气气氛和53℃下陈化24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265℃下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气氛中,在700℃烧结15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硝酸锂通过普通球磨机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纯氧气氛中,以5℃/温区的加热速度从室温温区加热至78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铝的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2%;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9
按照镍、钴、锰、锂、银离子的摩尔比0.80:0.07:0.10:1:0.03分别称取乙酸镍、碳酸钴、碳酸锰、硝酸锂和硝酸银。将乙酸镍、碳酸钴、碳酸锰和硝酸银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7倍体积的乙醇,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pH12.0,在氩气气氛和60℃下陈化24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252℃下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气氛中,在450℃烧结48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硝酸锂通过普通球磨机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纯氧气氛中,以0.5℃/温区的加热速度从室温温区加热至88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银的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5%;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10
按照镍、钴、锰、锂、钇离子的摩尔比0.81:0.08:0.10:1.10:0.01分别称取碳酸镍、氯化钴、碳酸锰、碳酸锂和氧化钇。将碳酸镍、氯化钴、碳酸锰和氧化钇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5倍体积的乙醇,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pH 11.0,在氩气气氛和55℃下陈化29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230℃下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气氛中,在350℃烧结2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碳酸锂通过普通球磨机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纯氧气氛中,以1℃/温区的加热速度从室温温区加热至88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钇的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7%;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实施例11
按照镍、钴、锰、锂、镧离子的摩尔比0.78:0.10:0.05:0.95:0.07分别称取乙酸镍、氯化钴、碳酸锰、氢氧化锂和草酸镧。将乙酸镍、氯化钴、碳酸锰和草酸镧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总体积的2倍体积的乙醇,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酸度pH 11.0,在氩气气氛和70℃下陈化48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200℃下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气氛中,在450℃烧结15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硝酸锂通过。普通球磨机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纯氧气氛中,以2℃/温区的加热速度从室温温区加热至800℃,冷却至室温,制得具有层状α-NaFeO2结构的掺镧的三元正极材料。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制备的三元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循环充放电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为19%;样品的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出现弱的衍射峰,没有对应于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衍射产生的衍射峰。
Claims (10)
1.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镍、钴、锰、锂、掺杂离子的摩尔比x:y:z:k:m分别称取镍的化合物、钴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锂的化合物和掺杂离子的化合物;将镍的化合物、钴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掺杂离子的化合物混合得到混合物1;加入混合物1的总体积的1~10倍体积的湿磨介质,混合均匀;在连续搅拌的条件下滴加氨水至溶液的酸度落在pH 10.0~13.5范围内;在氮气、氩气或氦气的惰性气氛下于50~9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陈化24~48小时,制得前驱物2;将前驱物2在低于1个大气压力的真空条件下于140~270℃区间的任一温度加热制得干燥的前驱物3或者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于140~270℃区间的任一温度制备干燥的前驱物3;将前驱物3置于空气或富氧空气气氛中,在350~850℃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2~ 48小时制得前驱物4;将前驱物4与称取的锂的化合物通过球磨或砂磨设备混合均匀,得到前驱物5;将前驱物5置于氧气体积含量在30~99%范围的富氧空气或纯氧气氛中,采用程序升温法或逐温区升温法制得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
所述的称取镍的化合物、钴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锂的化合物和掺杂离子的化合物中的两种以上化合物是可溶于水的;
所述的逐温区升温法如下进行:将前驱物5置于富氧空气或纯氧气氛中,按照0.1~5℃/温区的加热速度从室温温区加热至780~8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冷却至室温,制得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
所述的镍、钴、锰、锂、掺杂离子的摩尔比x:y:z:k:m满足以下关系:
x:y:z:m = (0.45~0.51):(0.17~0.20):(0.27~0.30) : (0.01~0.07), 0.95≤k≤1.10,且x + y + z + m = 1;
或x:y:z:m = (0.55~0.61):(0.17~0.20):(0.17~0.20):(0.01~0.07) , 0.95≤k≤1.10,且x + y + z + m = 1;
或x:y:z:m = (0.75~0.81):(0.07~0.10):(0.07~0.10):(0.01~0.07),0.95≤k≤1.10,且x + y + z + m = 1;
所述的三元材料同时满足以下特征:在XRD衍射图上的衍射峰均与JCPDS卡片09-0063的层状α-NaFeO2结构的特征衍射峰相吻合;材料制备的扣式半电池在0.2C倍率电流和第1充放电循环下,相对锂电极恒电流充电至4.6V比4.4V增加充电比容量的比率小于25%;样品XRD衍射图的2θ角20~25°区间没有对应JCPDS卡片27-1252的Li2MnO3的衍射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镍、氧化镍、柠檬酸镍、硝酸镍、氯化镍、乙酸镍或碳酸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钴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钴、氧化钴、氟化钴、柠檬酸钴、硝酸钴、氯化钴、乙酸钴或碳酸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锰的化合物为氢氧化锰、氧化锰、柠檬酸锰、硝酸锰、碳酸锰、氯化锰或乙酸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的化合物为氧化锂、柠檬酸锂、硝酸锂、氯化锂、碳酸锂、乙酸锂或氢氧化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掺杂离子的化合物为镁、银、钠、铝、稀土或铌构成的氧化物、氢氧化物、草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醋酸盐、碳酸盐、碱式碳酸盐或碱式醋酸盐;或所述的掺杂离子的化合物为氧化锌、氢氧化锌、草酸锌、氯化锌、硝酸锌、醋酸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或碱式醋酸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土为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钇或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程序升温法如下进行:将前驱物5置于富氧空气或纯氧气氛中,按照0.1~5℃/min的速度从室温程序加热至780~88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冷却至室温,制得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逐温区升温法在辊道窑、推板式隧道窑或网带炉中进行烧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次烧结制备掺杂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磨介质为去离子水、蒸馏水、乙醇、丙酮、甲醇或甲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3048.XA CN107579223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773048.XA CN107579223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79223A CN107579223A (zh) | 2018-01-12 |
CN107579223B true CN107579223B (zh) | 2020-12-04 |
Family
ID=61030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773048.XA Active CN107579223B (zh) | 2017-08-31 | 2017-08-31 | 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7922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67053A (zh) * | 2018-07-03 | 2019-01-08 | 江苏乐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密度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0400931B (zh) * | 2019-07-31 | 2022-09-02 | 陕西师范大学 | 一种具有超晶格有序结构的锰基储钠型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10690444A (zh) * | 2019-10-10 | 2020-01-14 | 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 | 一种层状多孔结构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CN110690427B (zh) * | 2019-10-12 | 2022-02-22 | 福建师范大学 | 聚合铝-石墨烯包覆的掺杂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3793923A (zh) * | 2021-08-13 | 2021-12-14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共掺杂三元正极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三元正极材料、二次电池 |
CN115676913B (zh) * | 2022-10-14 | 2024-03-26 | 宜宾光原锂电材料有限公司 | 锌掺杂型核壳结构高镍三元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71304A (ja) * | 2002-08-05 | 2004-03-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アルカリ蓄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正極およびアルカリ蓄電池 |
CN102280619A (zh) * | 2011-07-08 | 2011-12-14 |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高振实球形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方法 |
CN102306765A (zh) * | 2011-08-18 | 2012-01-04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正极材料镍锰钴的制备方法 |
-
2017
- 2017-08-31 CN CN201710773048.XA patent/CN1075792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071304A (ja) * | 2002-08-05 | 2004-03-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アルカリ蓄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正極およびアルカリ蓄電池 |
CN102280619A (zh) * | 2011-07-08 | 2011-12-14 | 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 | 高振实球形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制备方法 |
CN102306765A (zh) * | 2011-08-18 | 2012-01-04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正极材料镍锰钴的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79223A (zh) | 2018-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634196B (zh) | 掺杂锌的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7579223B (zh) | 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 |
CN107579242B (zh) | 直接沉淀制备掺杂三价阳离子的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 |
CN107565127B (zh) | 掺氮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7579225B (zh) | 掺钛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7579224B (zh) | 掺杂稀土离子的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0585922C (zh)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氧化镍钴锰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2074679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掺铝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 | |
CN111916687B (zh) | 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 |
KR101313575B1 (ko) | 리튬 이차 전지 양극활물질 전구체의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리튬 이차전지 양극활물질 전구체, 및 상기 리튬 이차전지 양극활물질 전구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전지 양극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리튬 이차전지 양극활물질 | |
CN108598466A (zh) | 一种使元素含量呈梯度分布的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9088067B (zh) | 一种低钴掺杂尖晶石-层状结构镍锰酸锂两相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2683645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富锂锰基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 |
WO2015039490A1 (zh) | 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323432A (zh) | 一种阴阳离子共掺杂改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422033A (zh) | 一种钇离子掺杂氧化钇包覆改性的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7634197B (zh) | 两次烧结制备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 |
CN102983326A (zh) | 一种球形锂镍钴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7565126B (zh) | 直接沉淀制备掺杂二价阳离子的镍钴锰三元材料的方法 | |
CN107579226B (zh) | 经过锶改善的镍钴锰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6910887A (zh) | 一种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 |
CN113845153A (zh) | 一种多元高熵固溶体正极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5024065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851641A (zh) | 一种高熵固溶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413928B (zh) | 高容量高压实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