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1915A - 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 Google Patents

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1915A
CN107571915A CN201710784660.7A CN201710784660A CN107571915A CN 107571915 A CN107571915 A CN 107571915A CN 201710784660 A CN201710784660 A CN 201710784660A CN 107571915 A CN107571915 A CN 107571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shaft
connecting seat
crossbeam
main car
pul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846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洲
曹志春
方小锐
张军礼
梁立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rple (ningbo) Electric Heavy Tru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urple (ningbo) Electric Heavy Tru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urple (ningbo) Electric Heavy Tru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Purple (ningbo) Electric Heavy Tru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846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19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1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19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架结构及自卸车,涉及矿物运输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车架结构包括主车架,主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横梁和右横梁,右横梁上设有中桥拉杆连接座和后桥拉杆连接座,左横梁和右横梁之间连接有中桥扭力筒和平衡轴,中桥扭力筒的中部套设有中桥A型架连接座,平衡轴的中部套设有后桥A型架连接座。本发明提供的车架结构能够将车轮给予主车架上的力均匀的分布在主车架上,使得本发明提供的车架结构可靠性更强,受力更加的均匀。

Description

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物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背景技术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中,矿物的运输时开采工艺的最后一个环节,将矿物运输至排料场的边坡后需要自卸车对矿物进行转运,随着矿山开采行业的不断发展,自卸车的吨位也不断的增大,并且由于自卸车的工作环境恶劣,会使得自卸车的车架受力较为复杂,现有的自卸车的车架在使用过程中中桥以及后桥受力比较集中,长时间使用后车架部分部件容易损坏,可靠性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靠性强,受力均匀的车架结构及自卸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架受力比较集中且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另外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车架结构的自卸车。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架结构,包括主车架,所述主车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横梁和右横梁,所述右横梁上设有中桥拉杆连接座和后桥拉杆连接座,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之间连接有中桥扭力筒和平衡轴,所述中桥扭力筒的中部套设有中桥A型架连接座,所述平衡轴的中部套设有后桥A型架连接座。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轮驱动机构,车轮驱动机构与所述平衡轴、所述中桥A型架连接座、所述后桥A型架连接座、所述中桥拉杆连接座和所述后桥拉杆连接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轮驱动机构包括前驱动轴和后驱动轴,其中:
所述前驱动轴与所述中桥A型架连接座之间通过中桥A型架连接,所述前驱动轴与所述中桥拉杆连接座之间通过中桥拉杆连接;
所述后驱动轴与所述后桥A型架连接座之间通过后桥A型架连接,所述后驱动轴与所述后桥拉杆连接座之间通过后桥拉杆连接;
所述前驱动轴和所述后驱动轴的一端通过左平衡梁与所述平衡轴连接,所述前驱动轴和所述后驱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右平衡梁与所述平衡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衡轴贯穿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所述左平衡梁的中部套设于所述平衡轴伸出所述左横梁的一端,所述右平衡梁的中部套设于所述平衡轴伸出所述右横梁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车架还包括下圈梁,所述下圈梁设于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之间,所述下圈梁与前轮转向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主车架上方的副车架,所述主车架与所述副车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车架为一体式焊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均为中空矩形钢管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横梁和所述右横梁对应车头的一端之间设有保险杠。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卸车,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车架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车架结构及自卸车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
在使用车架结构时,主车架上方的矿物对主车架产生一个压力,增大的车轮与主车架之间的作用力,同时由于自卸车的工作环境恶劣,各个车轮具有相对主车架摆动的趋势,中桥A型架连接座将车轮给予的压力传递至中桥扭力筒上,后桥A型架连接座将车轮给予的压力传递至平衡轴上,中桥扭力筒和平衡轴能够将压力传递至左横梁和右横梁上,分散了作用在主车架上的作用力,中桥拉杆连接座和后桥拉杆连接座能够将车轮给予的压力传递至右横梁上,进一步保证中桥和后桥的稳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提供的车架结构中的中桥A型架连接座、后桥A型架连接座、中桥拉杆连接座和后桥拉杆连接座均能够承担作用在主车架上的力,能够避免车架上局部压力过大,同时中桥扭力筒能够将中桥A型架连接座受到的力传递至左横梁和右横梁,平衡轴也能够将中桥A型架连接座受到的力传递至左横梁和右横梁,且由于中桥扭力筒与平衡轴处于左横梁和右横梁之间的不同位置,中桥扭力筒和平衡轴能够将力传递至左横梁和右横梁上的不同位置,增大了主车架的受力点,保证了中桥和后桥的稳定性,避免了中桥以及后桥受力比较集中的现象,可靠性更强,延长了主车架的使用寿命。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发明提供的自卸车中包括的车架结构的中桥和后桥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强,能够使得本发明提供的自卸车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能够适应更复杂的工作环境,寿命也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副车架配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副车架配合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副车架配合的附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驱动机构连接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驱动机构连接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驱动机构连接的附视图。
图标:1-主车架;11-左横梁;111-中桥拉杆连接座;112-后桥拉杆连接座;12-右横梁;13-中桥扭力筒;131-中桥A型架连接座;14-平衡轴;141-后桥A型架连接座;15-下圈梁;16-保险杠;2-车轮驱动机构;21-前驱动轴;22-后驱动轴;23-中桥A型架;24-中桥拉杆;25-后桥A型架;26-后桥拉杆;27-左平衡梁;28-右平衡梁;3-副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副车架配合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副车架配合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副车架配合的附视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驱动机构连接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驱动机构连接的正视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车架和驱动机构连接的附视图。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主车架1,主车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右横梁12上设有中桥拉杆连接座111和后桥拉杆连接座112,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之间连接有中桥扭力筒13和平衡轴14,中桥扭力筒13的中部套设有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平衡轴14的中部套设有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
在使用车架结构时,主车架上方的矿物对主车架产生一个压力,增大的车轮与主车架之间的作用力,同时由于自卸车的工作环境恶劣,各个车轮具有相对主车架摆动的趋势,中桥A型架连接座将车轮给予的压力传递至中桥扭力筒上,后桥A型架连接座将车轮给予的压力传递至平衡轴上,中桥扭力筒和平衡轴能够将压力传递至左横梁和右横梁上,分散了作用在主车架上的作用力,中桥拉杆连接座和后桥拉杆连接座能够将车轮给予的压力传递至右横梁上,进一步保证中桥和后桥的稳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结构中的中桥A型架连接座、后桥A型架连接座、中桥拉杆连接座和后桥拉杆连接座均能够承担作用在主车架上的力,能够避免车架上局部压力过大,同时中桥扭力筒能够将中桥A型架连接座受到的力传递至左横梁和右横梁,平衡轴也能够将中桥A型架连接座受到的力传递至左横梁和右横梁,且由于中桥扭力筒与平衡轴处于左横梁和右横梁之间的不同位置,中桥扭力筒和平衡轴能够将力传递至左横梁和右横梁上的不同位置,增大了主车架的受力点,保证了中桥和后桥的稳定性,避免了中桥以及后桥受力比较集中的现象,可靠性更强,延长了主车架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如图1所示,右横梁12的一端为车头端,右横梁12的另一端为车尾端,后桥拉杆连接座112和中桥拉杆连接座111沿着右横梁12车尾端指向车头端的方向上依次设置于右横梁12上,且中桥拉杆连接座111位于右横梁12的中桥,后桥拉杆连接座112位于右横梁12的后桥。中桥扭力筒13的一端与左横梁11连接,中桥扭力筒13的另一端与右横梁12连接,平衡轴14的一端与左横梁11连接,平衡轴14的另一端与右横梁12连接,平衡轴14和中桥扭力筒13沿着车尾指向车头的方向上依次设置。沿着中桥扭力筒13的延伸方向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设于中桥扭力筒13的中部,沿着平衡轴14的延伸方向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设于平衡轴14的中部。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平衡轴14牢固的设于左横梁11与右横梁12之间,平衡轴14与左横梁11连接的一端与左横梁11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的个数可以为三个、四个或五个,平衡轴14与右横梁12连接的一端与右横梁12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的个数可以为三个、四个或五个,防止平衡轴14相对于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发生相对转动。
更具体地,平衡轴14与左横梁11连接的一端与左横梁11之间设有四个加强筋,平衡轴14与右横梁12连接的一端与右横梁12之间设有四个加强筋,上述结构能够保证平衡轴14牢固的设于左横梁11与右横梁12之间的同时,不会过多的加大主车架1的重量,减小车轮的负重。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主车架1的结构更加的稳定,主车架1为一体式焊接结构。具体地,中桥拉杆连接座111与右横梁12之间为焊接,后桥拉杆连接座112与右横梁12之间为焊接,中桥扭力筒13分别与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焊接,平衡轴14分别与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焊接。主车架1为一体式焊接结构能够提高主车架1的承载能力,向比于螺栓连接来说,主车架1的寿命更长、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的强度,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均为中空矩形钢管结构。中空矩形钢管结构相对于槽钢和实心钢管来说能够承受住更大的载荷,在同样的载荷下更加不易变形,并且对车轮产生较大的负重。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主车架1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牢固,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对应车头的一端之间设有保险杠16。保险杠16能够有效的抵抗主车架1车头端的撞击,保证主车架1的整体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还包括车轮驱动机构2,车轮驱动机构2与平衡轴14、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中桥拉杆连接座111和后桥拉杆连接座112连接。车轮驱动机构2与车体的后8轮传动连接,以驱动后8轮转动和停止,在车行驶的过程中,车轮通过车轮驱动机构2将压力专递至平衡轴14、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中桥拉杆连接座111和后桥拉杆连接座112上,使得车轮驱动机构2所承受的车轮给予的力能够均匀的传递至主车架1上,避免主车架1在使用过程中中桥以及后桥受力比较集中。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车轮驱动机构2包括前驱动轴21和后驱动轴22,其中:前驱动轴21与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之间通过中桥A型架23连接,前驱动轴21与中桥拉杆连接座111之间通过中桥拉杆24连接;后驱动轴22与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之间通过后桥A型架25连接,后驱动轴22与后桥拉杆连接座112之间通过后桥拉杆26连接;前驱动轴21和后驱动轴22的一端通过左平衡梁27与平衡轴14连接,前驱动轴21和后驱动轴22的另一端通过右平衡梁28与平衡轴14连接。
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能够将前驱动轴21所承受的车轮给予的部分力传递至中桥扭力筒13,特别是沿着竖直方向上的力,例如自卸车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驶时会沿着竖直方向发生颠簸,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能够有效的将前驱动轴21颠簸过程中所产生的力传递至中桥扭力筒13,再由中桥扭力筒13传递至左横梁11的中桥和右横梁12的中桥。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的工作原理与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的工作原理类似,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能够有效的将后驱动轴22颠簸过程中所产生的力传递至平衡轴14,再由平衡轴14传递至左横梁11的后桥和右横梁12的后桥。
中桥拉杆24能够将前驱动轴21所承受的车轮给予的部分力传递至右横梁12,特别是沿着中桥扭力筒13延伸方向上的力,例如自卸车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行驶时会朝着车体两侧发生摆动,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能够有效的将前驱动轴21摆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力传递至右横梁12的中桥。后桥拉杆26的工作原理与中桥拉杆24的工作原理类似,后桥拉杆26能够有效的将后驱动轴22摆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力传递至右横梁12的后桥。
左平衡梁27的一端与前驱动轴21的一端连接,左平衡梁27的另一端与后驱动轴22的一端连接,左平衡梁27的中部与平衡轴14的一端连接;右平衡梁28的一端与前驱动轴21的另一端连接,右平衡梁28的另一端与后驱动轴22另一端连接,右平衡梁28的中部与平衡轴14的另一端连接。左平衡梁27和右平衡梁28的设置能够保证前驱动轴21和后驱动轴22之间的平衡。
具体地,为了削弱主车架1所承受的力,左平衡梁27与前驱动轴21之间通过缓冲器连接,左平衡梁27与后驱动轴22之间通过缓冲器连接,右平衡梁28与前驱动轴21之间通过缓冲器连接,右平衡梁28与后驱动轴22之间通过缓冲器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为了使得平衡轴14的受力更加的均匀,平衡轴14贯穿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左平衡梁27的中部套设于平衡轴14伸出左横梁11的一端,右平衡梁28的中部套设于平衡轴14伸出右横梁12的一端。上述结构能够防止平衡轴14的局部受力较大,使得平衡轴14能够均匀的承受车轮驱动机构2给予的压力。
进一步地,为了改善转向阻力,主车架1还包括下圈梁15,下圈梁15设于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之间,下圈梁15与前轮转向机构连接。下圈梁15的一端与左横梁1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座连接,下圈梁15的另一端与右横梁1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座连接,且沿着竖直方向上,下圈梁15低于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
前轮转向机构可以为气压缸传动或液压缸传动,为了保证转动的精确度,前轮转向机构可以为液压缸传动,通过下圈梁15与液压缸传动机构连接能够增大前轮转向机构的转动行程,输出力矩不受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车架结构还包括设于主车架1上方的副车架3,主车架1与副车架3可拆卸连接。副车架3呈框状结构,用于与车斗连接,承载车斗的压力。
具体地,主车架1与副车架3之间可以通过多个螺栓连接,螺栓穿过主车架1和副车架3并通过螺母将螺栓锁死。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卸车,本实施例二提供的自卸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车架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卸车中包括的车架结构的中桥和后桥稳定性更好,可靠性更强,能够使得本发明提供的自卸车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能够适应更复杂的工作环境,寿命也更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车架(1),所述主车架(1)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横梁(11)和右横梁(12),所述右横梁(12)上设有中桥拉杆连接座(111)和后桥拉杆连接座(112),所述左横梁(11)和所述右横梁(12)之间连接有中桥扭力筒(13)和平衡轴(14),所述中桥扭力筒(13)的中部套设有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所述平衡轴(14)的中部套设有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轮驱动机构(2),车轮驱动机构(2)与所述平衡轴(14)、所述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所述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所述中桥拉杆连接座(111)和所述后桥拉杆连接座(1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驱动机构(2)包括前驱动轴(21)和后驱动轴(22),其中:
所述前驱动轴(21)与所述中桥A型架连接座(131)之间通过中桥A型架(23)连接,所述前驱动轴(21)与所述中桥拉杆连接座(111)之间通过中桥拉杆(24)连接;
所述后驱动轴(22)与所述后桥A型架连接座(141)之间通过后桥A型架(25)连接,所述后驱动轴(22)与所述后桥拉杆连接座(112)之间通过后桥拉杆(26)连接;
所述前驱动轴(21)和所述后驱动轴(22)的一端通过左平衡梁(27)与所述平衡轴(14)连接,所述前驱动轴(21)和所述后驱动轴(22)的另一端通过右平衡梁(28)与所述平衡轴(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轴(14)贯穿所述左横梁(11)和所述右横梁(12),所述左平衡梁(27)的中部套设于所述平衡轴(14)伸出所述左横梁(11)的一端,所述右平衡梁(28)的中部套设于所述平衡轴(14)伸出所述右横梁(1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1)还包括下圈梁(15),所述下圈梁(15)设于所述左横梁(11)和所述右横梁(12)之间,所述下圈梁(15)与前轮转向机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主车架(1)上方的副车架(3),所述主车架(1)与所述副车架(3)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1)为一体式焊接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11)和所述右横梁(12)均为中空矩形钢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横梁(11)和所述右横梁(12)对应车头的一端之间设有保险杠(16)。
10.一种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结构。
CN201710784660.7A 2017-09-04 2017-09-04 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Pending CN1075719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4660.7A CN107571915A (zh) 2017-09-04 2017-09-04 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84660.7A CN107571915A (zh) 2017-09-04 2017-09-04 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1915A true CN107571915A (zh) 2018-01-12

Family

ID=61031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84660.7A Pending CN107571915A (zh) 2017-09-04 2017-09-04 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191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89143U (zh) * 2011-10-09 2012-08-22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自卸车后悬架结构
CN202413335U (zh) * 2012-01-16 2012-09-05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a形架式重型矿用铰接式自卸车平衡悬架
CN203753236U (zh) * 2014-03-07 2014-08-06 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宽体自卸车
US9096110B1 (en) * 2014-07-04 2015-08-04 Ronald Scott Bandy Solid axle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s
CN106494520A (zh) * 2016-10-26 2017-03-15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越野车辆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389143U (zh) * 2011-10-09 2012-08-22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矿用自卸车后悬架结构
CN202413335U (zh) * 2012-01-16 2012-09-05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a形架式重型矿用铰接式自卸车平衡悬架
CN203753236U (zh) * 2014-03-07 2014-08-06 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宽体自卸车
US9096110B1 (en) * 2014-07-04 2015-08-04 Ronald Scott Bandy Solid axle steering and suspension systems
CN106494520A (zh) * 2016-10-26 2017-03-15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一种重型越野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3120B (zh) 一种道路用重载荷铁水包转运列车
US9586617B2 (en) Steering intermediate arm
CN104129251A (zh) 汽车六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
CN202480775U (zh) 四轴汽车底盘及具有该底盘的汽车起重机
CN112758175B (zh) 一种搬运车
CN113352825A (zh) 一种全油气弹簧悬架重型车辆及刚性宽体自卸车
CN102424001B (zh) 四轴汽车底盘及具有该底盘的汽车起重机
CN105365886A (zh) 一种多轴可转向可伸缩平板运输车
CN104773204A (zh) 一种拖挂车及其主动转向装置
US3211498A (en) Articulated rear dump vehicle
CN201626480U (zh) 自卸汽车副车架及其连接结构
CN202806918U (zh) 同步转向的液压重型超限运输挂车
CN206520654U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后副车架
CN107963132A (zh) 一种铰接式自卸车底盘
CN103612582A (zh) 一种非公路自卸车
CN107571915A (zh) 车架结构及自卸车
CN104890463A (zh) 一种采用半独立斜置板簧的汽车双前桥结构
CN206938575U (zh) 一种可实现大吨位非对称整孔箱梁梁上双向运梁的运梁车
CN216546371U (zh) 车辆底盘系统及车辆
CN211995314U (zh) 一种货物装卸拖车底盘牵引转向装置
CN204978833U (zh) 一种可调控转向动作的货台模块
CN2933945Y (zh) 七桥超重型多功能特种汽车
CN212172344U (zh) 一种可适应多种运输需求的模块式液压平板车
CN109050655B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车辆的独立悬挂的液压轮边驱动装置
CN2739063Y (zh) 重型越野牵引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