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2301B - 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 Google Patents
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62301B CN107562301B CN201711041470.2A CN201711041470A CN107562301B CN 107562301 B CN107562301 B CN 107562301B CN 201711041470 A CN201711041470 A CN 201711041470A CN 107562301 B CN107562301 B CN 1075623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reen
- connector
- unit array
- touch screen
- connecting pie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其外屏和内屏之间具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固定连接到外屏的表面,第二表面用于固定连接到内屏的表面;在外屏的非可视区域,来自驱动单元阵列的多个顺序排列的电极走线被至少分为两组分别引出,和/或,来自感应单元阵列的多个顺序排列的电极走线被至少分为两组分别引出;并且第一表面不接触电极走线。本发明相应地公开了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以及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连接件。本发明实现了将连接件的两个表面分别固定连接到内、外屏,由此实现了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可靠耐久的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式触摸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背景技术
触摸屏(touch screen)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其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查询、工业控制、自助服务、多媒体教学、电子游戏等众多领域。尤其其中的大尺寸(20寸及以上)触摸屏,由于能够提供更大的可视区域(或者可操作区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在各种触摸屏类型中,电容式触摸屏以其准确好用、耐磨损、寿命长等的优点,在大尺寸触摸屏占据一席之地,并有着更佳的应用前景。如图1-3示出了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一个示例。触摸屏包括彼此之间通过粘性件4(例如,双面胶、粘合剂等)固定连接的外屏1和内屏2(参见图2),其中外屏1是提供触控功能的屏幕部分,内屏2是提供显示功能的屏幕部分。本示例中,外屏1是单片结构的,其仅包括触控层。
上述单片结构的外屏1的触控层采用的是单面布置感应、驱动单元阵列13的结构(单面结构),其中感应单元阵列和驱动单元阵列布置在外屏1的同一个表面(在图1中,这个表面是外屏1的正面,以纸面的正面表示)。具体地,图1所示的示例中,感应单元阵列布置在外屏1的正面,具体地在外屏1的可视区域12内,其由多行串联的感应单元排布形成,每一行感应单元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电极走线(通常是银浆材料的)连接到布置在外屏1下边缘处的一个感应电极13a、13b;驱动单元阵列也布置在外屏1的正面,具体地在外屏1的可视区域12内,其由多列串联的驱动单元排布形成,每一列驱动单元的两端中的上端悬空,下端通过一个电极走线(通常是银浆材料的)连接到布置在外屏1下边缘处的一个驱动电极13c。电极走线以及感应、驱动电极皆分布在外屏1的非可视区域11内。多个感应电极13a与固定在外屏1的下边缘处的FPC(柔性印刷电路板)31电连接(感应电极13b类似地与一个FPC电连接),多个驱动电极13c与FPC 32电连接。
图4-6示出了a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另一个示例。触摸屏包括彼此之间通过粘性件4固定连接的外屏1和内屏2(参见图5),其中,粘性件4和内屏2与前一个示例相同;外屏1是全贴合结构的,其包括触控层10以及保护层(例如玻璃板)20,该保护层20与触控层10全贴合,形成全贴合结构的外屏1,如图6所示。该全贴合结构的外屏1的触控层采用的是双面分别布置感应、驱动单元阵列13的结构(双面结构),其中感应单元阵列和驱动单元阵列分别布置在外屏1的两个表面(在图4中,这两个表面是外屏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以纸面的正面和背面表示;图4中虚线描绘的部分为布置在背面的部分)。具体地,图4所示的示例中,感应单元阵列布置在外屏1的正面,驱动单元阵列布置在外屏1的背面。除了感应单元阵列和驱动单元阵列分别布置在外屏1的两个表面这一点差异,本示例中的外屏1与前一示例相同。
由于大尺寸(20寸以上)的电容式触摸屏设置有较多行/列的感应/驱动单元,连接这些单元行/列的电极走线数量众多,将占据绝大部分的外屏1的非可视区域11。因此,现有技术中在固定连接外屏1和内屏2时,不可避免地将粘性件4施加在外屏1的非可视区域11中的上述的电极走线之上,如图2、5所示。而这些电极走线一般由银浆材料制作,其和外屏1的表面之间的粘附力并不很大,可能并不能有效地固定连接内、外屏1、2。尤其当大尺寸的触摸屏需要长期竖直放置(如图3、6所示的那样)时,如果没有提供额外的支撑内、外屏1、2的重量的装置,则较大并因而较重的内、外屏1、2必然会使得电极走线受到平行于外屏1的表面的力的作用,进而很可能造成电极走线从外屏1的表面移位乃至脱落,从而影响触摸屏的使用。并且,对于图4-6所示的全贴合结构的外屏1,由于需要容纳数量众多的电极走线的较大面积的非可视区域11,触控层10的面积会比较大,而这时也不可能采用面积更大的保护层20来将内屏2通过粘性件4固定到保护层20,因此,通常还是需要至少部分地将粘性件4施加在触控层20的非可视区域11中的电极走线之上。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在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其包括外屏和内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连接所述外屏和所述内屏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外屏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内屏的表面;
在所述外屏的非可视区域,来自所述外屏上的驱动单元阵列的多个顺序排列的电极走线被至少分为两组分别引出,和/或,来自所述外屏上的感应单元阵列的多个顺序排列的电极走线被至少分为两组分别引出;
所述第一表面不接触所述电极走线。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外屏包括触控层,所述驱动单元阵列和所述感应单元阵列形成在所述触控层上,所述触控层的不具有所述驱动单元阵列和所述感应单元阵列的边缘部分形成所述非可视区域。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外屏包括保护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小于所述保护层且被贴合在所述保护层的中间部分;
所述驱动单元阵列和所述感应单元阵列形成在所述触控层上;所述触控层的不具有所述驱动单元阵列和所述感应单元阵列的边缘部分以及所述保护层的不接触所述触控层的边缘部分共同形成所述非可视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非可视区域呈矩形框形,由两对彼此相对的条状区构成;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表面,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非可视区域的第一条状区的中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非可视区域的所述第一条状区对面的第二条状区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三个所述第一表面,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三条状区的中部,所述第三条状区处于所述第一条状区和所述第二条状区之间。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容纳有FPC的凹槽;所述至少两组电极走线中的每一个皆被引出到所述至少两个FPC中对应的一个FPC,并与所述对应的一个FPC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还具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通道或槽,所述通道或槽在所述连接件中延伸,并在所述连接件的一个边缘处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触摸屏的外部;
来自所述FPC的导线在所述通道或槽内延伸,并从所述开口被引出所述触摸屏。
可选地,所述非可视区域上具有在所述连接件之外的至少两个FPC,所述至少两组电极走线中的每一个皆被引出到所述至少两个FPC中对应的一个FPC,并与所述对应的一个FPC电连接;
所述连接件还具有通道或槽,所述通道或槽在所述连接件中延伸,并在所述连接件的一个边缘处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触摸屏的外部;
来自所述FPC的导线在所述通道或槽内延伸,并从所述开口被引出所述触摸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通过双面胶或者粘合剂固定连接到所述外屏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通过双面胶或者粘合剂固定连接到所述内屏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是单个结构,或着是由多个结构部分组合而成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材料是金属、塑料、木材。
本发明在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连接件;
将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到所述外屏的表面,将所述连接件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到所述内屏的表面;以及,
在所述外屏的非可视区域,将来自所述外屏上的驱动单元阵列的多个顺序排列的电极走线被至少分为两组分别引出,和/或,将来自所述外屏上的感应单元阵列的多个顺序排列的电极走线被至少分为两组分别引出;并使得所述第一表面不接触所述电极走线。
本发明在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表面和至少一个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外屏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内屏的表面;
所述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用于容纳FPC的凹槽;和/或,所述连接件具有用于容纳来自FPC的导线的通道或槽,所述通道或槽在所述连接件中延伸,并在所述连接件的一个边缘处具有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通过双面胶或者粘合剂固定连接到所述外屏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通过双面胶或者粘合剂固定连接到所述内屏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是单个结构,或着是由多个结构部分组合而成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材料是金属、塑料、木材。
由此可见,本发明通过使用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连接件,使得外屏上的电极走线分组地被引出,其使得被电极走线占据的非可视区域的面积显著减小,由此连接件能够固定连接到外屏的表面而不与电极走线接触。因此,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令内屏通过外屏上的电极走线连接到外屏的问题,从而避免没有额外支撑的内/内屏的自身重力对电极走线的破坏性作用。由此,本发明能够实现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可靠耐久的固定连接,并不影响触摸屏的电学性能。本发明尤为适合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外屏,其是单片结构。
图2显示了具有如图1所示的外屏的触摸屏的结构分解图,其中包括内屏和外屏。
图3是图2所示的触摸屏的侧视图,其内、外屏彼此之间固定连接。
图4显示了另一种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的外屏,其是全贴合结构。
图5显示了具有如图4所示的外屏的触摸屏的结构分解图,其中包括内屏和外屏。
图6是图5所示的触摸屏的侧视图,其内、外屏彼此之间固定连接。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正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触摸屏的右侧视图。
图9示出了图7所示的触摸屏的内屏和连接件,它们彼此固定连接。
图10示出了图7所示的触摸屏的外屏和连接件,它们彼此固定连接。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二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正视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三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正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2所示的触摸屏的内屏和连接件,它们彼此固定连接。
图14是图13所示的结构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15示出了图12所示的触摸屏的外屏和连接件,它们彼此固定连接。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四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正视图。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五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正视图。
图18示出了图16所示的触摸屏的内屏和连接件,它们彼此固定连接。
图19是图18所示的结构沿B-B方向的截面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结构沿C-C方向的截面图。
图21示出了图16所示的触摸屏的外屏和连接件,它们彼此固定连接。
图22是图21所示的结构沿D-D方向的截面图。
图23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六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正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结构右侧视图,其中仅示出内、外屏和连接件。
图25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七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正视图。
图26是图25所示的结构沿E-E方向的截面图。
图27是图25所示的结构沿F-F方向的截面图。
图28示意性地示出了在第八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正视图,其中未示出内屏。
图29是图28所示的结构沿G-G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7-10所示,在第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触摸屏的外屏100和内屏200皆是矩形板状结构,其中外屏100上的驱动、感应单元阵列的结构与背景技术中描述的单片结构的外屏1的一样,在此图中不再显示。其中,图7是沿从内屏200向外屏100的方向看的触摸屏的正视图,其中被内屏遮挡的部分皆以虚线描绘。图8是图7所示的触摸屏的右侧视图。从图中可见,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三个连接件310、320和330,它们是塑料的(也可以是其他材料的,例如金属、木材等板状结构,分别布置在外屏100和内屏200之间,它们的一个表面(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到内屏200的表面,另一个表面(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到外屏100的非可视区域111处的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产品中的内、外屏具有基本相同的大小。在本文中为了绘图清楚起见,将它们画成不一样大小的结构,但这只是为了绘图的目的,而非表明它们真实的尺寸大小关系。
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内屏200和与其固定连接三个连接件310、320和330,该图的视角正好与图7的相反,在图9中示出的连接件310、320和330的朝向纸面内部的表面是第二表面,这些第二表面与内屏200的朝向纸面外部的表面固定连接。
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外屏100和与其固定连接三个连接件310、320和330,该图的视角与图7的相同。在图10中示出的连接件310、320和330的朝向纸面内部的表面是第一表面,这些第一表面与外屏100的朝向纸面外部的表面固定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外屏100的非可视区域111是矩形框形的结构,其由四个首尾相连的条状区构成,分别为图10中所示的上条形区、下条形区、左条形区和右条形区,其中上条形区和下条形区彼此相对,左条形区和右条形区彼此相对;上条形区和下条形区较长,左条形区和右条形区较短。连接件310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非可视区域111的左条形区的中部,连接件320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非可视区域111的右条形区的中部,连接件330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非可视区域111的下条形区的中部。
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10、320和330部分地突出于外屏100的边缘,即它们的第一表面皆是部分地固定连接到外屏100的表面。例如,连接件310的第一表面的右半部分固定连接到外屏100,连接件320的左半部分、连接件330的上半部分连接到外屏100。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设计需要与外屏100固定连接的连接件的第一表面部分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使用并不突出于外屏的边缘的连接件,令这些连接件的第一表面全部固定连接到外屏100的表面。
与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外屏1一样,本实施例中的外屏100的成行/列排布的驱动/感应单元阵列的每一行的两端都有电极走线延伸到非可视区域111并在非可视区域111内延伸到固定连接在非可视区域111的FPC处,每一列的一端也有电极走线延伸到非可视区域111并在非可视区域111内延伸到固定连接在非可视区域111的FPC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电极导线是分组地延伸的。
如图10所示,外屏100上的多行感应(或驱动)单元阵列的左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成了上下两组,上面一组在区域121中延伸到FPC 131并与FPC 131电连接,从FPC 131引出的导线141单独地接出;下面一组类似地在下面的区域中延伸到另外一个FPC。这两个FPC分别布置在连接件310的两侧,这两组电极走线延伸的区域分别在连接件310的上侧和下侧,或者说,多行感应(或驱动)单元阵列的左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别在连接件310的第一表面的两侧(上侧和下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示10中,或者实际布线时或者实际产品中,这两个区域可能并不正好地在连接件的两侧(例如图10所示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但本发明中所说的电极走线在第一表面的两侧延伸应该更广泛地被解释以包括这一情况。即,多个电极走线分组地延伸,一组朝向第一表面的一侧的方向,另一组朝向第一表面的另一侧的方向延伸的情况也被本发明描述为电极走线在第一表面的两侧延伸。类似地,多行感应(或驱动)单元阵列的右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别在连接件320的第一表面的两侧(上侧和下侧)延伸。
另外,如图10所示,外屏100上的多列驱动(或感应)单元阵列的下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成了左右两组,右面一组在区域122中延伸到FPC 132并与FPC 132电连接,从FPC 132引出的导线142单独地接出;左面一组类似地在左面的区域中延伸到另外一个FPC。即多列驱动(或感应)单元阵列的下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别在连接件330的第一表面的两侧(左侧和右侧)延伸。
可见,与背景技术中描述的现有的外屏1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外屏100具有更多个数的FPC以及从FPC引出的导线。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绘图方便清楚期间,本发明中的连接件以矩形描绘,但这并不是对连接件形状的限定,其可以被设计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多边形、不规则图形等等;并且较佳地,连接件不应该突出于内屏的边缘。另外,本发明中的连接件的厚度决定了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间隙,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其厚度。较佳地,如果在内、外屏之间使用一个连接件,该连接件应该具有均匀的厚度(本说明书中连接件的厚度指的是其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的距离,而不考虑其中可能具有的凹槽结构,如以下的实施例中将描述的),例如0.01-3cm;如果使用多个连接件,则它们最好具有相同的均匀的厚度,例如0.01-3cm。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固定连接内屏与单片结构的外屏的情况,连接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粘性件(如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粘性件4)。这时,使用的连接件的厚度可以比较小,例如0.01-1.5cm。当然,也可以采用塑料、木材、金属等材料的固体结构,这时连接件的第一表面与外屏的表面之间以及第二表面与内屏的表面之间的固定连接,是例如通过双面胶、粘合剂等材料实现的。
另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连接件的个数并没有限制,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用更多个或者更少个连接件。例如,如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个较佳的实施例,其没有在外屏的非可视区域的下条形区设置连接件。当然,使用者也可以在非可视区域的左条形区设置三个或更多个连接件,在右条形区设置与左条形区不同的个数的连接件。
并且,使用者可以使用具有不同个数的第一表面的连接件,如图12-15所描述的本发明的第三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内屏1200和外屏1100之间通过三个连接件1310、1320和1330连接。其中,使用的连接件1330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30类似,在此不赘述。连接件1310和1320具有一个与内屏1200的表面连接的第二表面,但具有多个(三个)与外屏1100连接的第一表面;除了这一结构、形状上的差异,连接件1310和1320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连接件310和320类似。
如图13、14所示,连接件1310和1320呈长条形,其第二表面(图12中朝向纸面外部的表面,图13中的朝向纸面内部的表面)是长条的矩形,其在第一表面那一侧上具有两个凹槽,两个凹槽形成在三个第一表面之间。图14示出了连接件1310的截面,诸如凹槽1310a的两个凹槽形成在诸如第一表面1310b的三个第一表面之间,且彼此交替分布。这两个凹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的FPC(参见图15),其结构(深度,形状等)可以根据需要容纳的FPC设计。另外,这两个凹槽还能容纳部分的电极走线和/或从FPC引出的导线,如果有这样的需求,在设计凹槽的结构时也应当考虑电极走线和/或导线。
另外,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1310也可以具有在两个凹槽之间的第一表面1310b,而没有其他两个第一表面中的一个或两个都没有,这样结构的连接件1310仍然可以用来实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1320同样的功能。
图15示出了从外屏1100的多行感应(或驱动)单元的左端延伸出来的多个电极走线分成上、下两组,分别延伸到容纳在连接件1310的两个凹槽中的两个FPC,并与之电连接,分别从这两个FPC引出的导线穿过相应的凹槽被引出到触摸屏之外;右端延伸出来的多个电极走线也分成上、下两组,分别延伸到容纳在连接件1320的两个凹槽中的两个FPC,并与之电连接,分别从这两个FPC引出的导线穿过相应的凹槽被引出到触摸屏之外。例如图15所示的,从多行感应(或驱动)单元的右端延伸出来的多个电极走线中的上面一组的电极走线在区域1123中延伸,并延伸到容纳在连接件1320的上面一个凹槽内的FPC 1133,FPC 1133引出的导线穿过该凹槽被引出到触摸屏之外。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虽然本实施例中没有描述具有与连接件1310、1320类似结构的连接件1330,但连接件1330也可以具有两个凹槽,用于容纳固定连接在非可视区域1111的下条形区的两个FPC。另外,这样三个连接件1310、1320和1330可以连接形成一体的结构,类似图16所示的连接件2310或者图17所示的连接件3310那样。
在图1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四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内屏2200和外屏2100通过一个连接件2310彼此相连,连接件2310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在内屏2200的表面,连接件2310的多个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外屏2100的表面,具体地这些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非可视区域2111处的表面。
该连接件2310可以从前一个实施例描述的连接件1310、1320和1330做如下的变换而获得:将连接件1310、1320延长至非可视区域1111的下条形区;在连接件1330上也设置两个凹槽并向两端延长到非可视区域1111的左、右条形区;使连接件1310、1320和1330顺序相连并形成一体的结构;在成为一体结构的连接件上开设贯穿连接件的通道(或开设不贯通连接件的槽),该通道与连接件上的多个凹槽皆联通,用于供容纳在这些凹槽中的FPC的导线在其中延伸,并且较佳地,该通道在连接件的一个边缘处具有朝向所述触摸屏的外部的开口,上述的导线2410可以由此开口被引出到触摸屏的外部。因此,通过对前一实施例中的各个连接件的描述,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2310的结构、材料、布置方式都是清楚的,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虽然在本发明中,外屏的非可视区域的上条形区并不布置从各列感应/驱动单元延伸出来的电极走线,其上也可以布置连接件实现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其中,连接件的一个表面与内屏连接,另一个表面与外屏连接。并且,这个连接件也可以与前述的连接件形成一体结构,如图17所示的那样。
在图1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五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内屏3200和外屏3100通过一个连接件3310彼此相连,连接件3310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在内屏3200的表面,连接件3310的多个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外屏3100的表面,具体地这些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非可视区域3111处的表面。
如图18-2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310基本上呈矩形框形,其上部部分是没有凹槽或通道或槽的均匀的长条形板;其左、右、下部部分皆具有两个用于容纳FPC的凹槽,其中,在右部部分,两个凹槽(凹槽3310a和其下方的凹槽)之间为一个第一表面(第一表面3310b),在下部部分,两个凹槽(容纳FPC 3134的凹槽3310c和其右侧的凹槽)之间为一个第一表面;通道3311在连接件3310中延伸以与这些凹槽连通,通道3311在连接件3310的下部部分具有朝向触摸屏外部的开口3311a,通过这一开口3311a,来自各个FPC的导线3410从开口3311a被引出到触摸屏的外部。
另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虽然本说明书中绘示的是通道容纳导线并供导线延伸到触摸屏的外部,但槽也是一样可以实现这一功能的。并且,当使用槽来容纳、引导导线时,该槽的深度可以与容纳FPC的凹槽的深度相同或不同,较佳地,该槽的深度可以大于上述凹槽的深度。
另外,在固定连接前述的外屏、内屏和连接件时,可以先将连接件连接到内屏,再将外屏连接到连接件;或者反过来,即先将连接件连接到外屏,再将内屏连接到连接件。这里的连接顺序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
另外,较佳地采用由多个结构部分组合而成连接件,例如图17所示的连接件3310可以是由上部部分、左部部分、右部部分和下部部分构成,这样,可以分别加工形成这些部分,从而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另外,也不需要将这些部分连接形成一体的连接件3310后,再将一体的连接件3310固定连接到内、外屏,而是可以分别地将这些部分逐一固定连接到内、外屏。并且,在固定这些部分时,较佳地使的这些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例如相距0.2-5cm。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连接件、双面胶或粘合剂等材料使用,也可以有利于改善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空气和外界的空气之间的流动,减少水雾现象。
以上的五个实施例描述的是用于外屏为单片结构的触摸屏的连接情况,以下通过三个实施例描述外屏为全贴合结构的触摸屏的情况。由于对于全贴合结构的外屏和单片结构的外屏两种情况下的触摸屏的内、外屏的连接,实际可以采用相同结构的连接件,只是连接件与外屏之间的连接位置有所差异,因此,以下不会对连接件做过多描述(相关细节可以参见之前的实施例)。
如图23、24所示,在本发明的第六个较佳的实施例中,通过三个连接件4310、4320和4330将外屏4100和内屏4200连接。其中,三个连接件和内屏的情况与之前描述的第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的完全一致,在此不赘述;外屏4100类似于现有技术(图4)的结构,其由触控层4110和保护层4120构成,其中的触控层4110的结构与之前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外屏相同,具有分布在其可视区域部分的驱动单元阵列和感应单元阵列(未示出),来自驱动、感应单元阵列的多个顺序排列的电极走线在触控层的非可视区域4111(即没有布置驱动、感应单元阵列的边缘/边框部分)延伸,直到对应的FPC。
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层4110上的电极走线也如同之前五个实施例中一样地被分组引出,具体地,从触控层4110的多行感应(或驱动)单元的左端延伸出来的多个电极走线分成上、下两组,右端延伸出来的多个电极走线也分成上、下两组,从触控层4110的多列驱动(或感应)单元的下端延伸出来的多个电极走线分成左、右两组。分组引出的电极走线在非可视区域并不需要占据如现有技术那种电极走线的布局要求的较大的面积,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层4110的非可视区域可以做得相对较小。从而,相比于具有相同大小的驱动、感应单元阵列的现有技术的触摸屏10而言,触控层4110可以小一些,因而小于与触控层10差不多大小的保护层20,从而也小于与保护层20差不多大小的保护层4120。如图23所示的那样。
即,在本实施例中,外屏4100的触控层4110比保护层4120小,它被布置在保护层4120的中间部分,两者之间通过全贴合固定在一起。因此,在本发明中,将触控层4110的非可视区域4111和保护层4120的不接触触控层4110的部分一起认为是外屏4100的非可视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三个连接件4310、4320和4330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在内屏4200的朝向外屏4100的表面,它们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外屏4100的朝向内屏4200的表面,具体地,固定连接在外屏4100的非可视区域,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固定连接在外屏的保护层4120的不接触触控层4110的部分上。第一、第二表面与内、外屏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固定方式皆与第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相同,在此不赘述。
另外,在外屏4100上,用于与前述六组电极走线分别电连接的六个FPC可以布置在触控层4110上,也可以额外地或替代地布置在保护层4120上。较佳地,与第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一样,六个FPC分别布置在三个连接件的两侧。
如图25-27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七个较佳的实施例中,采用与前述第五个较佳的实施例中一样的连接件5310,其中的外屏5100和内屏5200的结构与前一个实施例一样。具体地,外屏5100由触控层5110和保护层5120构成,触控层5110小于保护层5120,其上的非可视区域5111和保护层5120的不接触其的边缘部分一起形成外屏5100的非可视区域;连接件5310上具有六个凹槽,用于容纳外屏5100上的六个FPC;连接件5310上还具有通道,用于容纳来自FPC的导线5410;通道在连接件5310的下部部分具有开口,用于供来自FPC的导线5410由此被引出到触摸屏的外部。
在图28、29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八个较佳的实施例中,内屏(未示出)以及外屏6100的结构与前两个实施例相同,在此不赘述。外屏6100的触控层6110上的电极走线分成六组被分别引出到六个FPC,如图28所示,六个FPC固定在触控层6110的非可视区域6111上,它们布置在连接件6310的外部。即,与前一个实施例不同地,连接件6310上没有设置用于容纳FPC的凹槽。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6310上只设置有用于容纳来自FPC的导线的槽,如图28中虚线描绘的部分。该槽的布局与前一个实施例中的通道相同,不过其并不是像图25-27中所示的通道那样贯穿连接件整体厚度的结构,而是槽结构,如图29所示。类似地,连接件6310的槽也在连接件6310的下部部分具有开口,用于供来自FPC的导线6410由此被引出到触摸屏的外部。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如此结构的连接件6310也是可以用于前五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内、外屏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内屏与全贴合结构的外屏,并且将连接件的第一表面固定连接于外屏的保护层的情况,需要使用的连接件的厚度一般比连接内屏与单片结构的外屏时的大,例如0.4-3cm。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包括外屏、内屏、驱动单元阵列、感应单元阵列和三个连接件,每个连接件将外屏连接到内屏,其中每个连接件在0.01cm-3cm的范围内具有相同的厚度,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个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与外屏的非可视区域的表面相连的第一表面,并且每个连接件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与内屏的表面相连;
在所述外屏的非可视区域,将来自驱动单元阵列或感应单元阵列的左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为上下两组,这两组电极走线延伸的区域分别在其中一个连接件的上侧和下侧;
将来自驱动单元阵列或感应单元阵列的右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为上下两组,这两组电极走线延伸的区域分别在另一个连接件的上侧和下侧;
将来自驱动单元阵列或感应单元阵列的下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为左右两组,这两组电极走线延伸的区域分别在最后一个连接件的左右两侧;
每个连接件的第一表面不与电极走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包括触控层,在所述触控层上形成驱动单元阵列和感应单元阵列;
所述非可视区域由所述触控层的边缘部分形成,所述驱动单元阵列和所述感应单元阵列不设置在所述边缘部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屏包括保护层和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小于所述保护层,触控层附着在所述保护层的中间部分;
所述驱动单元阵列和所述感应单元阵列形成在所述触控层上;所述触控层的不具有所述驱动单元阵列和所述感应单元阵列的边缘部分以及所述保护层的不接触所述触控层的边缘部分共同形成所述非可视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视区域呈矩形框形,由两对彼此相对的条状区构成;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所述第一表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非可视区域的第一条状区的中部,一个所述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非可视区域的所述第一条状区对面的第二条状区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连接件具有两个容纳有FPC的凹槽;所述两组电极走线中的每一个皆被引出到所述两个FPC中对应的一个FPC,并与所述对应的一个FPC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连接件还具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通道或槽,所述通道或槽在所述连接件中延伸,开口朝向所述触摸屏的外部;
来自所述FPC的导线在所述通道或槽内延伸,并从所述开口被引出所述触摸屏。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可视区域上具有在所述连接件之外的两个FPC,所述两组电极走线中的每一个皆被引出到所述两个FPC中对应的一个FPC,并与所述对应的一个FPC电连接;
所述每个连接件还具有通道或槽,所述通道或槽在所述连接件中延伸,并在所述连接件的一个边缘处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触摸屏的外部;
来自所述FPC的导线在所述通道或槽内延伸,并从所述开口被引出所述触摸屏。
8.一种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三个连接件;
将每个连接件的一个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到在外屏的表面,将每个连接件的一个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到内屏的表面;以及,在所述外屏的非可视区域,将来自驱动单元阵列或感应单元阵列的左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为上下两组,这两组电极走线延伸的区域分别在其中一个连接件的上侧和下侧;将来自驱动单元阵列或感应单元阵列的右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为上下两组,这两组电极走线延伸的区域分别在另一个连接件的上侧和下侧;将来自驱动单元阵列或感应单元阵列的下端引出的电极走线分为左右两组,这两组电极走线延伸的区域分别在最后一个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并使得每个连接件的第一表面不与电极走线接触。
9.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内、外屏之间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外屏的表面,所述第二表面用于固定连接到所述内屏的表面;
所述连接件具有两个用于容纳FPC的凹槽;和/或,所述连接件具有用于容纳来自FPC的导线的通道或槽,所述通道或槽在所述连接件中延伸,并在所述连接件的一个边缘处具有开口;
所述连接件的厚度在0.01cm-3cm的范围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1470.2A CN107562301B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
US15/972,126 US10678388B2 (en) | 2017-10-30 | 2018-05-05 | Large size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connection method between inner screen and outer screen of large size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and connector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41470.2A CN107562301B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62301A CN107562301A (zh) | 2018-01-09 |
CN107562301B true CN107562301B (zh) | 2024-01-30 |
Family
ID=6103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41470.2A Active CN107562301B (zh) | 2017-10-30 | 2017-10-30 | 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78388B2 (zh) |
CN (1) | CN1075623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976857B1 (en) * | 2020-03-15 | 2021-04-13 | Himax Technologie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iving touch 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 of touch-sensitive display panel |
CN112565487A (zh) * | 2020-11-30 | 2021-03-26 | 奇迹光电(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石墨烯涂层的电容式手机屏 |
CN115035788B (zh) * | 2021-09-30 | 2023-09-08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28676A (ja) * | 2008-11-26 | 2010-06-10 | Hitachi Displays Ltd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01989134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沈阳晨讯希姆通科技有限公司 | 纯平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425375A (zh) * | 2013-08-09 | 2013-12-04 | 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式触控屏及其生产方法 |
KR101371370B1 (ko) * | 2013-12-13 | 2014-03-07 | 한동희 | 패널 부착유닛과 이를 갖는 패널 부착장치 및 패널 부착방법 |
CN103744566A (zh) * | 2014-01-09 | 2014-04-23 |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屏 |
CN104166485A (zh) * | 2013-05-17 | 2014-11-26 | 袁博 | 一种单片基板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CN204116768U (zh) * | 2014-09-29 | 2015-01-2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
CN104865724A (zh) * | 2015-05-15 | 2015-08-26 | 福建科创光电有限公司 | 具有防水雾功能的非全贴合屏及其制作方法 |
CN105094482A (zh) * | 2015-07-30 | 2015-11-25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Ogs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JP2016018362A (ja) * | 2014-07-08 | 2016-02-01 | 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研究所 | タッチパネル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CN205103804U (zh) * | 2015-10-09 | 2016-03-23 | 广州恒利达电路有限公司 | 一种超细线路的电容式触摸屏 |
WO2016065782A1 (zh) * | 2014-10-29 | 2016-05-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WO2016116833A1 (ja) * | 2015-01-22 | 2016-07-28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6293252A (zh) * | 2016-09-09 | 2017-01-04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KR20170077665A (ko) * | 2015-12-28 | 2017-07-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824220B2 (ja) * | 2002-04-30 | 2006-09-20 |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 タッチパネルの電極接続構造 |
US7187367B2 (en) * | 2003-05-22 | 2007-03-06 | Meng-Ju Chuang | Touch panel |
KR101082294B1 (ko) * | 2009-09-04 | 2011-11-09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평판표시장치 |
KR101082162B1 (ko) * | 2009-12-03 | 2011-11-09 |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평판표시장치 |
KR101744784B1 (ko) * | 2010-11-18 | 2017-06-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평판표시장치 |
TWI514221B (zh) * | 2014-03-18 | 2015-12-21 | Innolux Corp | 觸控顯示裝置 |
CN104407758A (zh) * | 2014-12-04 | 2015-03-11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
-
2017
- 2017-10-30 CN CN201711041470.2A patent/CN107562301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5-05 US US15/972,126 patent/US106783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28676A (ja) * | 2008-11-26 | 2010-06-10 | Hitachi Displays Ltd |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01989134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沈阳晨讯希姆通科技有限公司 | 纯平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CN104166485A (zh) * | 2013-05-17 | 2014-11-26 | 袁博 | 一种单片基板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425375A (zh) * | 2013-08-09 | 2013-12-04 | 芜湖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式触控屏及其生产方法 |
KR101371370B1 (ko) * | 2013-12-13 | 2014-03-07 | 한동희 | 패널 부착유닛과 이를 갖는 패널 부착장치 및 패널 부착방법 |
CN103744566A (zh) * | 2014-01-09 | 2014-04-23 |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摸屏 |
JP2016018362A (ja) * | 2014-07-08 | 2016-02-01 | 株式会社タッチパネル研究所 | タッチパネル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
CN204116768U (zh) * | 2014-09-29 | 2015-01-21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装置 |
WO2016065782A1 (zh) * | 2014-10-29 | 2016-05-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
WO2016116833A1 (ja) * | 2015-01-22 | 2016-07-28 |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4865724A (zh) * | 2015-05-15 | 2015-08-26 | 福建科创光电有限公司 | 具有防水雾功能的非全贴合屏及其制作方法 |
CN105094482A (zh) * | 2015-07-30 | 2015-11-25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Ogs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制造方法 |
CN205103804U (zh) * | 2015-10-09 | 2016-03-23 | 广州恒利达电路有限公司 | 一种超细线路的电容式触摸屏 |
KR20170077665A (ko) * | 2015-12-28 | 2017-07-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
CN106293252A (zh) * | 2016-09-09 | 2017-01-04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标定贴屏实现方法;李俊蒂;徐敏;苏鹭梅;陈州尧;;厦门理工学院学报(第01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129532A1 (en) | 2019-05-02 |
US10678388B2 (en) | 2020-06-09 |
CN107562301A (zh) | 2018-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62301B (zh) | 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 |
TWI426436B (zh) | 具複數個區塊之電容式觸控面板 | |
KR101169250B1 (ko) | 단일 적층 구조를 갖는 개량된 접촉 위치 감지 패널 | |
US9141236B2 (en) | Layout structure of capacitive touch panel | |
KR101556312B1 (ko) | 터치 스크린 및 터치 스크린 제조방법 | |
CN109062442B (zh)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7153474B (zh) | 触控面板 | |
CN108062188B (zh) | Tft基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 |
CN103576998A (zh) | 电容式触摸屏及单层布线电极阵列 | |
KR101202552B1 (ko) | 단일 적층 구조를 갖는 개량된 접촉 위치 감지 패널 | |
EP3355171A1 (en) | Electromagnetic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 |
CN107153475B (zh) | 触控面板 | |
CN107422903A (zh) |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201465069U (zh) | 一种多点触摸屏 | |
CN205193765U (zh) |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 | |
KR20130027829A (ko)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의 저항막 방식 터치 센서 및 그의 제작 방법 | |
CN205028258U (zh) | 输入装置 | |
CN112859474A (zh) | 电致变色器件和电子设备 | |
US9841853B2 (en) | Touch panel module and touch controller thereof | |
CN108170318B (zh) | 表面具有分区布置的驱动、感应传导线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 |
CN106249454B (zh) | 触控显示器 | |
KR101793424B1 (ko) | 신호 트레이스간 커플링을 막기 위한 터치 패널 및 상기 터치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터치 감지 장치 | |
US11073957B2 (en) |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934603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8241457A (zh) | 触控感测模组以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及智能手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