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5788B -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5788B
CN115035788B CN202111165016.4A CN202111165016A CN115035788B CN 115035788 B CN115035788 B CN 115035788B CN 202111165016 A CN202111165016 A CN 202111165016A CN 115035788 B CN115035788 B CN 115035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foldable electronic
outer screen
inner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50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35788A (zh
Inventor
朱昆鹏
王鹏
马磊
唐洁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50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57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5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5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35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5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可弯折的内屏和至少一个外屏,外屏位于内屏的背面,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W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第二支撑件位于内屏和外屏之间,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外屏与部分内屏,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部分内屏;其中,内屏与外屏之间通过第二支撑件粘接。在外屏和内屏沿厚度方向H相对的区域,第二支撑件既用于支撑外屏,也用于支撑内屏,即内屏在该区域去掉了第一支撑件,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减小,有利于可折叠电子的设备的轻薄化,并能够降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需求的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但是现有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一般包括外屏和内屏,外屏位于内屏的背面,与一侧的中框贴合,起到后盖的作用。内屏弯折时,外屏可以用来显示,内屏展开时,内屏用来显示。由于外屏和内屏都有自己独立的驱动系统、电池堆叠等器件区,需要分别考虑外屏和内屏的堆叠布局,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的部件较繁多,整机较厚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该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单,能够简化整机堆叠结构,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可弯折的内屏和至少一个外屏,所述外屏位于所述内屏的背面,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W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内屏和所述外屏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外屏与部分所述内屏,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部分所述内屏;
其中,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粘接。
在本方案中,外屏弯折于内屏的背面,内屏包括第一支撑件,外屏包括第二支撑件,在外屏和内屏沿厚度方向H相对的区域,内屏可以不包括第一支撑件,即内屏在该区域去掉了第一支撑件,外屏的第二支撑件用来支撑内屏,提高内屏整体的硬度,当内屏被按压时,能够降低被按压的地方产生向内凹陷的风险。由于内屏去掉了第一支撑件,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减小,有利于可折叠电子的设备的轻薄化,并能够降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内屏和外屏通过第二支撑件粘接,使得第二支撑件同时支撑内屏和外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还包括缓冲层。
在本方案中,缓冲层设于内屏与外屏相对的区域,缓冲层能够吸收来自内屏或外屏的变形释放的应力,增加外屏或内屏的可变形性,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抗震性、抗摔性和耐冲击性,从而延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具体的设计中,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内屏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内屏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粘接。
在本方案中,缓冲层与内屏和第二支撑件粘接,粘接能够保持内屏和第二支撑件的完整性,提高内屏和第二支撑件的强度,且粘接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操作性,当内屏和第二支撑件某个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且粘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在另一种具体的设计中,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外屏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外屏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粘接。
在本方案中,缓冲层与外屏和第二支撑件粘接,粘接能够保持外屏和第二支撑件的完整性,提高外屏和第二支撑件的强度,且粘接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操作性,当外屏和第二支撑件某个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且粘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缓冲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内屏和所述外屏之间,并与所述内屏和所述外屏粘接。
在本方案中,支撑层与缓冲层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设置,支撑层与缓冲层位于内屏和第二支撑件之间或者支撑层位于外屏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并与之粘接。在缓冲层的基础上增加支撑层,支撑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内屏和外屏的整体硬度,缓冲层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外屏与内屏之间的应力集中,因此,支撑层和缓冲层与内屏和外屏粘接既能够提高对内屏和外屏的支撑,又能够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抗摔性和抗震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缓冲层一体成型或粘接。
在本方案中,支撑层与缓冲层可以一体成型,无需再将支撑层和缓冲层连接,简化装配工艺。
或者,支撑层与缓冲层粘接,两者粘接可以保持支撑层与缓冲层的完整性,提高支撑层与缓冲层的强度,而且工艺简单。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缓冲层,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层粘接。
在本方案中,第二支撑件包括缓冲层,外屏和内屏通过缓冲层粘接固定,使得内屏和外屏互为支撑,进一步减小了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与所述缓冲层粘接的支撑层,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层和所述支撑层粘接。
在本方案中,第二支撑件又增加了一层支撑层,支撑层能够提高内屏和外屏的整体硬度,使得内屏、外屏相互支撑的效果更好,且内屏和外屏通过支撑层和缓冲层粘接固定,无需再将内屏和外屏通过其他结构进行固定,能够简化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主板,所述外屏与所述内屏之间具有可弯折部,所述外屏与所述内屏通过所述可弯折部电连接,所述外屏或所述内屏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外屏和内屏通过可弯折部电连接,使得内屏和外屏可以为一块显示屏,可弯折部既实现内屏和外屏的电连接,又实现内屏和外屏的机械连接,因此只需将外屏或内屏的一端与主板电连接即可,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只设置一个主板,简化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并简化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堆叠结构。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主板,所述外屏的一端与主板电连接,所述内屏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外屏和内屏为两块独立的显示屏,能够降低外屏和内屏的加工难度,且外屏直接粘接于内屏的背面,而不是通过可弯折部弯折于内屏的背面,因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不再受弯折半径的影响,能够尽可能通过减小内屏和外屏各自的厚度来减小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转轴,所述主板与所述外屏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W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外屏的一端绕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在本方案中,外屏绕过转轴与主板电连接,使得内屏和外屏能够共用同一个主板,简化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所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第一显示屏幕和第二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第二显示屏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内屏;
11-第一支撑件;
12-第一显示屏幕;
121-本体部;
122-延伸部;
123-弯折区域;
124-第一驱动芯片;
13-第一保护层;
14-可弯折部;
2-外屏;
21-第二支撑件;
22-第二显示屏幕;
221-第二本体部;
222-第二延伸部;
223-第二驱动芯片;
23-第二保护层;
3-缓冲层;
4-支撑层;
5-主板;
51-柔性电路板;
6-第一中框;
61-第一子中框;
62-第二子中框;
7-转轴;
8-后盖;
81-电池;
9-第二中框。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可折叠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笔记本电脑、车载电脑、显示器、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等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特殊限制,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以可折叠电子设备为可折叠手机为例进行说明,下面以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的可折叠电子设备。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申请中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定义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为W,可折叠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为L,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为H。同时,上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W、长度方向L和厚度方向H均指的是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方向。
如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可弯折的内屏1和至少一个外屏2,外屏2位于内屏1的背面,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W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21;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第二支撑件21位于内屏1和外屏2之间,第二支撑件21用于支撑外屏2与部分内屏1,第一支撑件11用于支撑部分内屏1;其中,内屏1与外屏2之间通过第二支撑件21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屏2弯折于内屏1的背面,内屏1包括第一支撑件11,外屏2包括第二支撑件21,在外屏2和内屏1沿厚度方向H相对的区域,内屏1可以不包括第一支撑件11,即内屏1在该区域去掉了第一支撑件11,外屏2的第二支撑件21用来支撑内屏1,提高内屏1整体的硬度,当内屏1被按压时,能够降低被按压的地方产生向内凹陷的风险。由于内屏1去掉了第一支撑件11,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减小,有利于可折叠电子的设备的轻薄化,并能够降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生产成本。内屏1和外屏2通过第二支撑件21粘接,使得第二支撑件21同时支撑内屏1和外屏2。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21通常由泡棉或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贴附铜箔而形成,或者是硅胶贴附铜箔、亚克力贴附铜箔而形成,因此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21既能够缓解内屏1和外屏2的内部的应力集中,还能够对内屏1和外屏2起强度支撑作用。
如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屏1与外屏2之间还包括缓冲层3。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3设于内屏1与外屏2相对的区域,缓冲层3能够吸收来自内屏1或外屏2的变形释放的应力,增加外屏2或内屏1的可变形性,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抗震性、抗摔性和耐冲击性,从而延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缓冲层3可以是泡棉、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或硅胶等具有较高弹性的材料,可以是单层或是多层复合材料。
如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缓冲层3位于内屏1与第二支撑件21之间,缓冲层3与内屏1和第二支撑件21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层3与内屏1和第二支撑件21粘接,粘接能够保持内屏1和第二支撑件21的完整性,提高内屏1和第二支撑件21的强度,且粘接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操作性,当内屏1和第二支撑件21某个部件发生损坏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且粘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此外,内屏1和外屏2之间通过缓冲层3粘接固定,内屏1和外屏2之间不用再通过其他结构进行固定,还能够简化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具体地,粘接可以通过点胶或背胶的方式进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想到,缓冲层3也可以位于外屏2和第二支撑件21之间,缓冲层3与外屏2和第二支撑件21粘接,效果同上,就不再赘述。
如图4、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内屏1和外屏2之间还包括支撑层4,支撑层4和缓冲层3层叠设置于内屏1和外屏2之间,并与内屏1和外屏2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层4与缓冲层3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设置,支撑层4与缓冲层3位于内屏1和第二支撑件21之间或者支撑层4位于外屏2和第二支撑件21之间,并与之粘接。在缓冲层3的基础上增加支撑层4,支撑层4能够进一步提高内屏1和外屏2的整体硬度,缓冲层3还能够进一步减小外屏2与内屏1之间的应力集中,因此,支撑层4和缓冲层3与内屏1和外屏2粘接既能够提高对内屏1和外屏2的支撑,又能够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抗摔性和抗震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层4为具有一定硬度的起支撑作用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或高分子材料,比如钢、钛合金、聚酰亚胺(Polyimide,PI)、涤纶树脂(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等,也可以是玻璃材料。具体地,如图4、图5所示,支撑层4和缓冲层3一体成型或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层4与缓冲层3可以一体成型,无需再将支撑层4和缓冲层3连接,简化装配工艺。
或者,支撑层4与缓冲层3粘接,两者粘接可以保持支撑层4与缓冲层3的完整性,提高支撑层4与缓冲层3的强度,而且工艺简单。
如图6、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1包括缓冲层3,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内屏1与外屏2之间通过缓冲层3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1包括缓冲层3,外屏2和内屏1通过缓冲层3粘接固定,使得内屏1和外屏2互为支撑,进一步减小了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1还包括与缓冲层3粘接的支撑层4,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内屏1与外屏2之间通过缓冲层3和支撑层4粘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件21又增加了一层支撑层4,支撑层4能够提高内屏1和外屏2的整体硬度,使得内屏1、外屏2相互支撑的效果更好,且内屏1和外屏2通过支撑层4和缓冲层3粘接固定,无需再将内屏1和外屏2通过其他结构进行固定,能够简化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2、图4、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主板5,外屏2与内屏1之间具有可弯折部14,外屏2与内屏1通过可弯折部14电连接,外屏2或内屏1的一端与主板5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屏2和内屏1通过可弯折部14电连接,使得内屏1和外屏2可以为一块显示屏,可弯折部14既实现内屏1和外屏2的电连接,又实现内屏1和外屏2的机械连接,因此只需将外屏2或内屏1的一端与主板5和电池81等部件电连接即可,使得可折叠电子设备只设置一个主板5,并只在可折叠电子设备内屏1或外屏2的一端设置电池81等内部堆叠结构,简化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其中,外屏2包括第二显示屏幕22,内屏1包括第一显示屏幕12,如图8所示,可弯折部14用于连接第一显示屏幕12和第二显示屏幕22,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其中,可弯折部14可以与第一显示屏幕12和第二显示屏幕22保持一致,或者可弯折部14也可以去掉一些金属支撑层4,降低可弯折部14的弯折难度,同时还能够减小弯折半径,减小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从而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为了进一步简化与主板5电连接的结构,可以将内屏1的一端与主板5电连接,在外屏2一侧不用设置主板5,进一步减小外屏2一侧的厚度,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显示屏幕12包括第一本体部121和第一延伸部122,如图2-7所示,第一延伸部122弯折于第一本体部121的背面,且第一延伸部122用于与主板5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2可以设于第一显示屏幕12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L或沿宽度方向W的一侧,第一延伸部122的宽度小于第一本体部121的宽度,减少第一延伸部122弯折后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且可减少第一显示屏幕12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第一延伸部122弯折后与主板5电连接,还可以实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窄边设计。
为了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第一延伸部122与主板5之间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5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电连接。这是因为柔性电路板51具有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应用灵活;可以弯曲、折叠,能在三维空间随意移动和伸缩;它的散热性能好,连线简单,能有效节省空间和人力成本,可实现元件装置和导线连接一体化。当然,第一延伸部122与主板5之间的电连接不限于柔性电路板51,也可以是工业化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或者触点、弹片等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内屏1与外屏2的电连接实际上是第一显示屏幕12和第二显示屏幕22之间的电连接,即第一显示屏幕12和第二显示屏幕22通过可弯折部14电连接,因此内屏1和外屏2可以共用一个第一驱动芯片124,第一驱动芯片124用于驱动第一显示屏幕12和第二显示屏幕22显示。第一驱动芯片124可以设于第一延伸部122,第一延伸部122弯折于本体部的背面,因此第一驱动芯片124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22不会增加第一本体部121的厚度,能够简化第一显示屏幕12与内屏1其他各层之间的结构。
如图3、图5、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屏2的一端与主板5电连接,内屏1的一端与主板5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屏2和内屏1为两块独立的显示屏,能够降低外屏2和内屏1的加工难度,且外屏2直接粘接于内屏1的背面,而不是通过可弯折部14弯折于内屏1的背面,因此,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不再受弯折半径的影响,能够尽可能通过减小内屏1和外屏2各自的厚度来减小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
由于内屏1和外屏2是两块独立的显示屏,因此内屏1包括第一驱动芯片124,第一驱动芯片124用于驱动内屏1显示,外屏2包括第二驱动芯片223,第二驱动芯片223用于驱动外屏2显示。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外屏2与内屏1分别与主板5电连接,即第二显示屏幕22和第一显示屏幕12分别与主板5电连接。如图9所示,第二显示屏幕22包括第二本体部221和第二延伸部222,第二延伸部222可以设于第二显示屏幕22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L或沿宽度方向W的一侧,第二延伸部222的宽度小于第二本体部221的宽度,减少第二延伸部222弯折后所占用的体积,有利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轻薄化,且可减少第二显示屏幕22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延伸部222设于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L的一侧,由于可折叠电子设备长度方向L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W的尺寸,使得第二延伸部222弯折后有足够的空间与主板5进行电连接。
如图9所示,第二延伸部222用于与主板5电连接。第二延伸部222与主板5之间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51(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电连接,柔性电路板51具有较好的抗弯折能力,因此当内屏1弯折时,不容易折断,能够提高第二延伸部222与主板5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
当然,第二延伸部222与主板5之间的电连接不限于柔性电路板51,也可以是工业化液晶聚合物(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等柔性连接方式。
具体地,如图3、图5、图7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转轴,主板5与外屏2沿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W位于转轴的两侧,外屏2的一端绕过转轴与主板5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屏2绕过转轴与主板5电连接,使得内屏1和外屏2能够共用同一个主板5,简化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
当然,转轴7并不仅限于轴类旋转连接部件,还包括非轴类旋转连接部件,例如:转轴7还可以为齿轮式旋转连接部件,或折叠片形成的旋转连接部件等。
如图2、图3所示,内屏1可沿转轴7进行折叠。当可折叠电子设备沿转轴7转动将内屏1折叠后,能够减小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体积,方便携带,并且外屏2还可以用来显示图像或视频信息等,增加用户的使用体验。如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具有展开状态,此时内屏1可以展开成一个大屏,使得内屏1显示图像或视频信息的画面更大,增加用户的观看体验。且在展开状态内屏1和外屏2均可以用来显示图像或视频信息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使用内屏1或外屏2。
如图8所示,内屏1折叠时,第一显示屏幕12能够沿弯折区域123弯折。弯折区域123的柔韧性,直接影响弯折半径的大小,影响可折叠电子设备折叠后的厚度。因此,为了提高弯折区域123的柔韧性,第一支撑件11在弯折区域123的结构会稍作变化,比如在第一支撑件11设置一个或多个开孔,降低弯折区域123的第一支撑件11的强度,提高弯折区域123的第一支撑件11的可变形性,大幅降低因为可弯折区域123反复弯折导致的应力聚集效应,从而降低弯折区域123发生折痕的几率,降低内屏1因反复弯折发生碎裂的风险,提高内屏1的使用寿命。
如图2、图3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中框6和后盖8,第一中框6设于内屏1远离外屏2的一侧,主板5设于第一中框6,后盖8盖合于第一中框6。
如图2、图3所示,第一中框6设于远离外屏2的一侧,第一中框6用于固定可折叠电子设备的整机堆叠结构,其中,主板5也设于第一中框6,后盖8盖合于第一中框6能够保护可折叠电子设备内部的结构,降低水分或灰尘进入可折叠电子设备内部的风险,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使用安全。
具体地,第一中框6包括第一子中框61和第二子中框62,第一子中框61和第二子中框6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外屏2的一端穿过转轴7与主板5电连接。
第一子中框61与第二中框9之间通过转轴7连接,方便实现内屏1的展开与折叠,且能够提高第一子中框61相对于第二子中框62转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申请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如图2-7所示,外屏2还包括第一保护层13和内屏1还包括第二保护层23,第一保护层13用于保护外屏2的内部结构,第二保护层23用于保护内屏1的内部结构,第一保护层13和第二保护层23一般包括多层,且均为透明材料,比如第一保护层13和第二保护层23包括玻璃盖板、偏光片,且玻璃盖板和偏光片通过OCA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粘接,或者第一保护层13和第二保护层23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盖板、偏光片,聚酰亚胺盖板和偏光片通过OCA光学胶粘接。如图2、图3所示,外屏2还包括第二中框9,第二中框9用于保护外屏2和内屏1的内部结构,且第二中框9还能够起到固定外屏2和内屏1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申请文件的一部分包含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除了对专利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的专利文档内容制作副本以外,著作权人保留著作权。

Claims (11)

1.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可弯折的内屏和至少一个外屏,所述外屏位于所述内屏的背面,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W)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
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所述内屏和所述外屏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外屏与部分所述内屏,所述第一支撑件用于支撑部分所述内屏,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对应所述内屏的折弯区域设有开孔;
其中,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支撑件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还包括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内屏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内屏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外屏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缓冲层与所述外屏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缓冲层层叠设置于所述内屏和所述外屏之间,并与所述内屏和所述外屏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和所述缓冲层一体成型或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缓冲层,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层粘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与所述缓冲层粘接的支撑层,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H),所述内屏与所述外屏之间通过所述缓冲层和所述支撑层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主板,所述外屏与所述内屏之间具有可弯折部,所述外屏与所述内屏通过所述可弯折部电连接,所述外屏或所述内屏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主板,所述外屏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内屏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转轴,所述主板与所述外屏沿所述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W)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外屏的一端绕过所述转轴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CN202111165016.4A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0357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5016.4A CN115035788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5016.4A CN115035788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5788A CN115035788A (zh) 2022-09-09
CN115035788B true CN115035788B (zh) 2023-09-08

Family

ID=83118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5016.4A Active CN115035788B (zh) 2021-09-30 2021-09-30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578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301A (zh) * 2017-10-30 2018-01-09 深圳市盛迪瑞科技有限公司 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CN111324181A (zh) * 2018-12-13 2020-06-2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折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的操作方法
CN212782501U (zh) * 2020-04-22 2021-03-23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112860119A (zh) * 2021-03-08 2021-05-28 深圳市和圣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抗击打触摸屏及其组成结构
CN213585865U (zh) * 2020-12-29 2021-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64896A (zh) * 2020-03-04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53760B1 (ko) * 2015-04-01 2022-01-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2301A (zh) * 2017-10-30 2018-01-09 深圳市盛迪瑞科技有限公司 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及其内外屏之间的固定连接方法及连接件
CN111324181A (zh) * 2018-12-13 2020-06-2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可弯折显示设备和电子装置的操作方法
CN113364896A (zh) * 2020-03-04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2782501U (zh) * 2020-04-22 2021-03-23 深圳柔宇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及电子装置
CN213585865U (zh) * 2020-12-29 2021-06-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860119A (zh) * 2021-03-08 2021-05-28 深圳市和圣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抗击打触摸屏及其组成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5788A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31764B2 (ja) ディスプレイ保護構造を含むフォルダブル電子装置
CN115053281A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KR20220016381A (ko) 표시 장치
CN110570760A (zh) 一种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US1188264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822234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35788B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240540A (zh) 屏幕盖板、折叠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257137A (zh) 可折叠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115022428B (zh) 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17238773U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支撑层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744634A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6778808A (zh) 显示装置以及包括在其中的下模组制造方法
TW202303583A (zh) 振動設備及聲音輸出設備及包含其之車用設備
CN115775495A (zh) 显示装置
CN211481304U (zh) 柔性盖板组件、柔性显示屏及柔性电子设备
CN113583584B (zh) 一种保护膜、屏幕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384387U (zh) 复合组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550483B (zh) 折叠式终端
CN115547189A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显示盖板
CN219800393U (zh) 用于显示屏的盖板、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219329105U (zh) 一种柔性屏及电子设备
CN113077714B (zh) 电子装置
US20240134420A1 (en) Display module
CN112735275B (zh) 保护层、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