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0473B -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0473B
CN107560473B CN201710856542.2A CN201710856542A CN107560473B CN 107560473 B CN107560473 B CN 107560473B CN 201710856542 A CN201710856542 A CN 201710856542A CN 107560473 B CN107560473 B CN 107560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cavity
plate
hole
penet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65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0473A (zh
Inventor
卢楚鹏
潘同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Vanward New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5654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04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0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0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0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0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连接的换热器板片,换热器板片内设有第一腔体以及设于第一腔体外围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一端封闭,第一腔体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的一端连通;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第一安装腔,第一腔体的内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设于第一通道与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之间,第二腔体靠近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出水口。本发明的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其能够在确保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实现将板式换热器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

Description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换热设备,以其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轻巧、单位体积换热面积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换热器板片通过压紧或者焊接的方式叠装而成的,每个换热器板片内部形成有换热通道,以实现热量交换。但是,由于板式换热器自身结构的限制,现有的板式换热器一般用于介质温度在250℃以下的环境中,而无法直接用在高温的主换热器上。若将板式换热器用在主换热器上,当主换热器的温度达到800℃时,与火焰直接接触的换热器板片内的水会发生气化,使得与火焰接触的换热器板片的温度急剧上升,由于换热器板片受到局部高温,使得换热器板片容易受到损坏,导致板式换热器内部的水从破损处流出,从而造成板式换热器存在安全隐患,进而影响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其能够在确保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
本发明所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其能够在确保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
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连接的换热器板片,所述换热器板片内设有第一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外围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腔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腔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
所述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进水口,且所述进水口设于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之间,所述第二腔体靠近所述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出水口;相邻的所述换热器板片之间设有烟气通道。
本发明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上述的板式换热器通过在换热器板片的第一腔体上设置第一安装腔,以使第一腔体的内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并在第一通道与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之间设置进水口,以使冷水从进水口进入后能迅速流入第一通道内,并沿第一通道流向第二腔体的出水口,以有效地降低换热器板片上的第一安装腔周围的温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安装在第一安装腔的燃烧器的温度,以避免换热器板片由于受到燃烧器所产生的局部高温而损坏的问题,进而确保在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实现将板式换热器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板片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板片和下换热器板片,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槽,所述第一凸槽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和所述第一凸槽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所述第一凸槽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板片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二腔体。通过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凸槽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以使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和所述第一凸槽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所述第一凸槽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板片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二腔体,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容量足够大,以确保从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冷水量,进而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凸台通孔,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凹台通孔,所述第一凸台通孔与所述第一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进水口;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凸台通孔,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凹台通孔,所述第二凸台通孔与所述第二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出水口。通过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凸台通孔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形成所述进水口,并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二凸台通孔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二凹台通孔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出水口,从而使得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冷水在流通时所受到的阻力,进而确保冷水更好地从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第一腔体内,并从所述第二腔体上的所述出水口流出,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第一翻边结构,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第二翻边结构,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包裹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上;
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安装腔,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三安装腔层叠并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外围套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的内侧壁上。通过在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设置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和在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上设置所述第二翻边结构,并使所述第一翻边结构包裹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翻边结构上,从而实现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与所述下换热器板片之间的密封连接,以避免冷水从所述第二腔体内流出,从而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此外,通过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外围套接在所述下换热器板上的所述第三安装腔的内侧壁上,在使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三安装腔层叠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同时,确保了所述第二安装腔与所述第三安装腔之间的密封连接,以避免冷水从所述第一腔体内流出,从而进一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进而确保在不损坏所述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方的换热器前板,所述换热器前板内设有第三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外围的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三腔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腔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安装腔,所述第四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腔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四安装腔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二通道;
所述第三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凹台通孔,且所述第三凹台通孔设于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封闭端之间,所述第四腔体靠近所述第三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凹台通孔,所述第三凹台通孔与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凹台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通过在所述第三腔体上设置所述第四安装腔,并使所述第四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对设置,从而使得能够通过所述第四安装腔将所述燃烧器安装并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进而确保能够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用在主换热器上。此外,通过使所述第三腔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四安装腔的外围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并在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封闭端之间设置与所述进水口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凹台通孔,在所述第四腔体上设置与所述出水口相对应的所述第四凹台通孔,使得冷水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凹台通孔流入所述第二通道内,以降低所述第四安装腔周围的温度,同时冷水能够由所述第三凹台通孔经所述进水口流入所述换热器板片内,从而确保冷水能够流入所述第一腔体内,以降低所述第一安装腔周围的温度,并由所述出水口流到所述第四凹台通孔,以使冷水流到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外部,进而确保冷水能够从所述第三凹台通孔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内,并从所述第四凹台通孔流到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前板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前板和下换热器前板,所述下换热器前板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槽,所述第二凸槽的顶部抵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凸槽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凸槽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前板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四腔体。通过在所述下换热器前板上设置所述第二凸槽,并使所述第二凸槽的顶面抵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的底部上,以使所述第二凸槽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凸槽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前板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四腔体,从而确保冷水能够从所述第三凹台通孔流入所述第三腔体内,并由所述第三腔体流入所述第四腔体,最后经所述第四腔体上的所述第四凹台通孔流出,进而有效地降低所述第四安装腔周围的温度,以确保在不损坏所述换热器前板的前提下,实现将所述板式换热器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下方的换热器后板,所述换热器后板内设有第五腔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五腔体外围的第六腔体,所述第五腔体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五腔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腔体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五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表面的第三凸台通孔,所述第六腔体靠近所述第五腔体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凸台通孔,所述第三凸台通孔与所述进水口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凸台通孔与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通过在所述第五腔体上设置贯穿其上表面的所述第三凸台通孔和在所述第六腔体上设置贯穿其上表面的所述第四凸台通孔,并使所述第三凸台通孔和所述第四凸台通孔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冷水能够从所述换热器板片上的所述进水口通过所述第三凸台通孔流入所述第五腔体内,并由所述第五腔体流入所述第六腔体,最后从所述第六腔体上的所述第四凸台通孔流入所述出水口,以使冷水流回到所述换热器板片内,进而确保冷水仅从所述换热器前板上的所述第三凸台通孔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内,并从所述换热器前板的所述第四凸台通孔流到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后板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后板和下换热器后板,所述上换热器后板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抵靠在所述下换热器后板的顶部上;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五腔体,所述第二凹槽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后板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六腔体。通过在所述上换热器后板上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并使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抵靠在所述下换热器后板的顶部上,以使所述第二凹槽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五腔体,所述第二凹槽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后板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六腔体,从而确保冷水能够从所述第三凸台通孔流入所述第五腔体内,并由所述第五腔体流入所述第六腔体,最后经所述第六腔体上的所述第四凸台通孔流出,进而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板片、所述换热器前板和所述换热器后板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行解决:
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燃烧器、控制器、燃气阀、风机以及上述的板式换热器;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燃气阀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风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燃气阀连通,所述燃烧器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本发明所述的燃气热水器与背景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上述的燃气热水器通过在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板片的第一腔体上设置第一安装腔,以使第一腔体的内侧壁与第一安装腔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并在第一通道与第一腔体的封闭端之间设置进水口,以使冷水从进水口进入后能迅速流入第一通道内,并沿第一通道流向第二腔体的出水口,以有效地降低换热器板片上的第一安装腔周围的温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安装在第一安装腔的燃烧器的温度,以避免换热器板片由于受到燃烧器所产生的局部高温而损坏的问题,进而确保在不损坏换热器板片的前提下,实现将板式换热器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板式换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板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板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前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换热器后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换热器板片中流体的流动轨迹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燃气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换热器板片;11、上换热器板片;111、第一凹槽;112、第一凸台通孔;113、第二凸台通孔;114、第一翻边结构;115、第二安装腔;116、第四凹槽;12、下换热器板片;121、第一凸槽;122、第一凹台通孔;123、第二凹台通孔;124、第二翻边结构;125、第三安装腔;126、第四凸槽;13、第一腔体;131、进水口;14、第二腔体;141、出水口;15、第一安装腔;16、第一通道;
2、换热器前板;21、上换热器前板;211、第一通孔;212、螺栓;22、下换热器前板;221、第二凸槽;222、第二通孔;2221、第一围边;223、第五凸槽;23、第三腔体;231、第三凹通孔;24、第四腔体;24、第四凹台通孔;25、第四安装腔;26、第二通道;
3、换热器后板;31、上换热器后板;311、第二凹槽;312、第五凹槽;32、下换热器后板;33、第五腔体;331、第三凸台通孔;34、第六腔体;341、第四凸台通孔;
10、板式换热器;20、燃烧器;30、控制器;40、燃气阀;5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说明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等方位的描述都是针对图2进行限定的,当所述板式换热器10的放置方式发生改变时,其相应的方位的描述也将根据放置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本发明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板式换热器10,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连接的换热器板片1,所述换热器板片1内设有第一腔体1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3外围的第二腔体14,所述第一腔体13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腔体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1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腔15,所述第一腔体1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5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6;
所述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进水口131,且所述进水口131设于所述第一通道16与所述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之间,所述第二腔体14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出水口141;相邻的所述换热器板片1之间设有烟气通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板式换热器10通过在换热器板片1的第一腔体13上设置第一安装腔15,以使第一腔体13的内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5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6,并在第一通道16与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之间设置进水口131,以使冷水从进水口131进入后能迅速流入第一通道16内,并沿第一通道16流向第二腔体14的出水口141,以有效地降低换热器板片1上的第一安装腔15周围的温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5的燃烧器20的温度,以避免换热器板片1由于受到燃烧器20所产生的局部高温而损坏的问题,进而确保在不损坏换热器板片1的前提下,实现将板式换热器10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1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腔体13的结构是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一腔体13沿所述换热器板片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所述换热器板片1内。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板片1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板片11和下换热器板片12,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111,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槽121,所述第一凸槽121与所述第一凹槽111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内侧和所述第一凸槽12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腔体13,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外侧、所述第一凸槽12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二腔体14。通过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的所述第一凹槽111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的所述第一凸槽121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以使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内侧和所述第一凸槽12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腔体13,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外侧、所述第一凸槽12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的内侧壁围成第二腔体14,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体13和所述第二腔体14的容量足够大,以确保从所述进水口131流入所述第一腔体13和所述第二腔体14内的冷水量,从而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
如图4所示,为了减少冷水在流通时所受到的阻力,以进一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凸台通孔112,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凹台通孔122,所述第一凸台通孔112与所述第一凹台通孔122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进水口131;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凸台通孔113,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凹台通孔123,所述第二凸台通孔113与所述第二凹台通孔123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出水口141。通过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的所述第一凸台通孔112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的所述第一凹台通孔122相对设置形成所述进水口131,并使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的所述第二凸台通孔113和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的所述第二凹台通孔123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出水口141,从而使得所述进水口131和所述出水口141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减少冷水在流通时所受到的阻力,进而确保冷水更好地从所述进水口131流入所述第一腔体13内,并从所述第二腔体14上的所述出水口141流出,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从所述进水口131流入所述第一腔体13内的冷水能够充分地在所述第一腔体13内流通,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还设有多个向下凹陷的第四凹槽116,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多个向上凸起的第四凸槽126,所述第四凹槽116与所述第四凸槽126均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3内,且所述第四凹槽116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腔体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四凸槽126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腔体1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四凹槽116与所述第四凸槽126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通过使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3内的所述第四凹槽116和所述第四凸槽126相互抵靠,以使所述第一腔体13分成多个连通的小腔体,从而使得从所述进水口131流入的冷水能够经所述间隙流入各个小腔体内,进而确保流入所述第一腔体13内的冷水能够充分地在所述第一腔体13内流通,以降低所述第一安装腔15周围的温度。
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为了确保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与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密封连接,以更进一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第一翻边结构114,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第二翻边结构124,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14包裹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上;
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安装腔115,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安装腔125,所述第二安装腔115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层叠并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15,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外围套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内侧壁上。通过在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置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14和在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置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并使第一翻边结构114包裹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上,从而实现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与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之间的密封连接,以避免冷水从所述第二腔体14内流出,从而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此外,通过将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的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外围套接在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的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内侧壁上,在使所述第二安装腔115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层叠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15的同时,确保了所述第二安装腔115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之间的密封连接,以避免冷水从所述第一腔体13内流出,从而进一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进而确保在不损坏所述换热器板片1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将所述板式换热器10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14包裹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并通过焊接连接在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上。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14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连接,只需满足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与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之间的连接能够避免冷水从所述第二腔体14内流出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外围套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内侧壁上具体表现为:所述第二安装腔115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反向设置,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侧壁的顶部抵靠在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侧壁伸入所述第三安装腔125内,且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内侧壁连接;此外,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外围套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内侧壁上还可以表现为:所述第二安装腔115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反向设置,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侧壁的顶部上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侧壁的顶部上设有U型开口槽,且所述U型开口槽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三翻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翻边伸入所述U型开口槽内,且所述第三翻边与所述U型开口槽的内侧壁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外围通过焊接套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内侧壁上;此外,也可以通过焊接将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内侧壁套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外围上。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安装腔115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连接,只需满足所述第二安装腔115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之间的连接能够避免冷水从所述第一腔体13内流出即可,在此不做更多的赘述。
结合图5和图6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便于将所述燃烧器2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5内,本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方的换热器前板2,所述换热器前板2内设有第三腔体23以及设于所述第三腔体23外围的第四腔体24,所述第三腔体23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三腔体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腔体2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安装腔25,且所述第四安装腔25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5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腔体2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四安装腔25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6;
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凹台通孔231,且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设于所述第二通道26与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之间,所述第四腔体24靠近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凹台通孔241,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与所述进水口131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凹台通孔241与所述出水口141相对设置。通过在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所述第三腔体23上设置所述第四安装腔25,并使所述第四安装腔25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5相对设置,从而使得能够通过所述第四安装腔25将所述燃烧器20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5内,进而确保能够将所述板式换热器10用在所述主换热器上。此外,通过使所述第三腔体2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四安装腔25的外围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道26,并在所述第二通道26和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之间设置与所述进水口131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并在所述第四腔体24上设置与所述出水口141相对应的所述第四凹台通孔241,使得冷水能够通过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流入所述第二通道26内,以降低所述第四安装腔25周围的温度,同时冷水能够由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经所述进水口131流入所述换热器板片1内,从而确保冷水能够流入所述第一腔体13内,以降低所述第一安装腔15周围的温度,并由所述出水口141流到所述第四凹台通孔241,以使冷水流到所述板式换热器10的外部,进而确保冷水能够从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10内,并从所述第四凹台通孔241流到所述板式换热器10的外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腔体23的结构为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三腔体23沿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所述换热器前板2上。
如图6所示,为了确保能够有效地降低所述第四安装腔25周围的温度,以确保在不损坏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前提下,实现将所述板式换热器10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前板2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前板21和下换热器前板22,所述下换热器前板上22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槽221,所述第二凸槽221的顶部抵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凸槽22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三腔体23,所述第二凸槽22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四腔体24。通过所述下换热器前板22上设置所述第二凸槽221,并使所述第二凸槽221的顶部抵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底部上,以使所述第二凸槽22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三腔体23,所述第二凸槽22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四腔体24,从而确保冷水能够从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流入所述第三腔体23内,并由所述第三腔体23流入所述第四腔体24,最后经所述第四腔体24上的所述第四凹台通孔241流出,进而有效地降低所述第四安装腔25周围的温度,以确保在不损坏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前提下,实现将所述板式换热器10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上可设置向下凹陷的第三凹槽,且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抵靠在所述下换热器前板22的顶部上;此外,还可以同时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上设置所述第三凹槽和在所述下换热器前板上22设置所述第二凸槽221,并使所述第二凸槽221与所述第三凹槽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从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流入所述第三腔体23内的冷水能够充分地在所述第三腔体23内流通,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换热器前板22上设有多个向上凸起的第五凸槽223,所述第五凸槽223设于所述第三腔体23内,且所述第五凸槽223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腔体2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五凸槽223的顶部低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底部上。通过使位于所述第三腔体23内的所述第五凸槽223的顶部低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底部上,以使所述第三腔体23分成多个连通的小腔体,从而使得从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流入的冷水能够经所述第五凸槽223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腔体23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各个小腔体内,进而确保流入所述第三腔体23内的冷水能够充分地在所述第一腔体13内流通,以降低所述第四安装腔25周围的温度。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11,所述下换热器前板2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通孔222,所述第一通孔211和所述第二通孔22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通孔211在所述下换热器前板22的正向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通孔222内;所述第二通孔222的内侧壁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围边2221,所述第一围边2221远离所述第二通孔222的一端抵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底部上,所述第一围边222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四安装腔24,所述第一围边2221的外侧和所述第二凸槽221的内侧构成所述第二通道26。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上还设有多个螺栓212,多个所述螺栓212均布于所述第一通孔211的外围,且所述燃烧器20通过所述螺栓212固定在所述第四安装腔25内。
结合图7和图8所示,为了使结构合理化,以确保冷水仅从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10内,并从所述第四凹台通孔241流到所述板式换热器10的外部,本实施例中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下方的换热器后板3,所述换热器后板3内设有第五腔体33以及设于所述第五腔体33外围的第六腔体34,所述第五腔体33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五腔体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腔体34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五腔体3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表面的第三凸台通孔331,所述第六腔体34靠近所述第五腔体3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表面第四凸台通孔341,所述第三凸台通孔331与所述进水口131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凸台通孔341与所述出水口141相对设置。通过在所述第四腔体33上设置贯穿其上表面的所述第三凸台通孔331和在所述第六腔体34上设置贯穿其上表面的所述第四凸台通孔341,并使所述第三凸台通孔331和所述第四凸台通孔341分别与所述进水口131和所述出水口141相对设置,从而使得冷水能够从所述换热器板片1上的所述进水口131经所述第三凸台通孔331流入所述第五腔体33内,并由所述第五腔体33流入所述第六腔体34,最后从所述第六腔体24上的所述第四凸台通孔341流入所述出水口141,以使冷水流回到所述换热器板片1内,进而确保冷水仅从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流入板式换热器10内,并从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第四凹台通孔241流到板式换热器10的外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五腔体33的结构是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五腔体33沿所述换热器前板3的中心线对称分布在所述换热器前板3上。
如图8所示,为了更进一步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后板3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后板31和下换热器后板32,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311,所述第二凹槽311的底面抵靠在所述下换热器后板32的顶部上;所述第二凹槽31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五腔体33,所述第二凹槽33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六腔体34。通过在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上设置所述第二凹槽311,并使所述第二凹槽311的底面抵靠在所述下换热器后板32的顶部上,以使所述第二凹槽31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五腔体33,所述第二凹槽31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六腔体34,从而确保冷水能够从所述第三凸台通孔331流入所述第五腔体33,并由所述第五腔体33流入所述第六腔体34,最后经所述第六腔体34上的所述第四凸台通孔341流出,进而确保所述板式换热器10具有良好的换热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换热器后板32上可设置向上凸起的第三凸槽,且所述第三凸槽的顶部抵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的底部上;此外,还可以同时在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上设置所述第二凹槽311和在所述下换热器后板上32设置所述第三凸槽,并使所述第二凹槽311与所述第三凸槽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确保从所述第三凸台通孔331流入所述第五腔体33内的冷水能够充分地在所述第五腔体33内流通,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上设有多个向下凹陷的第五凹槽312,所述第五凹槽312设于所述第五腔体33内,且所述第五凹槽312的外侧与所述第五腔体33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壁,所述第五凹槽312的底部低靠在所述下换热器后板32的顶部上。通过使位于所述第五腔体33内的所述第五凹槽312的底部低靠在所述下换热器后板32的顶部上,以使所述第五腔体33分成多个连通的小腔体,从而使得从所述第三凸台通孔331流入的冷水能够经所述第五凹槽312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五腔体33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各个小腔体内,进而确保流入所述第五腔体33内的冷水能够充分地在所述第五腔体33内流通,以降低所述第一安装腔15周围的温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板片1的材料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如钢材、不锈钢、铝合金等。为了使结构和设计简单化,以降低成本,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板片1的材料为不锈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材料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如钢材、不锈钢、铝合金等。为了使结构和设计简单化,以降低成本,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前板2的材料为不锈钢。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后板3的材料可以根据使用要求选择,如钢材、不锈钢、铝合金等。为了使结构和设计简单化,以降低成本,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后板3的材料为不锈钢。
如图10所示,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燃烧器20、控制器30、燃气阀40、风机50以及上述的板式换热器10;所述控制器30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燃气阀4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0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风机5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燃烧器20与所述燃气阀40连通,所述燃烧器20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5内。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式换热器10,通过在换热器板片1的第一腔体13上设置第一安装腔15,以使第一腔体13的内侧壁与第一安装腔15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6,并在第一通道16和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之间设置进水口131,以使冷水从进水口131进入后能迅速流入第一通道16内,并沿第一通道16流向第二腔体14的出水口141,以有效地降低换热器板片1上的第一安装腔15周围的温度,从而有效地降低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5的燃烧器20的温度,以有避免换热器板片1由于受到燃烧器20所产生的局部高温而损坏的问题,进而确保在不损坏换热器板片1的前提下,实现将板式换热器10直接用于主换热器上,以便于人们使用板式换热器1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多个依次层叠连接的换热器板片(1),所述换热器板片(1)内设有第一腔体(13)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3)外围的第二腔体(14),所述第一腔体(13)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一腔体(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1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安装腔(15),所述第一腔体(1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5)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6);
所述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进水口(131),且所述进水口(131)设于所述第一通道(16)与所述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之间,所述第二腔体(14)靠近所述第一腔体(1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出水口(141);相邻的所述换热器板片(1)之间设有烟气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板片(1)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板片(11)和下换热器板片(12),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一凹槽(111),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槽(121),所述第一凸槽(121)与所述第一凹槽(111)相对设置并相互抵靠;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内侧和所述第一凸槽(12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一腔体(13),所述第一凹槽(111)的外侧、所述第一凸槽(12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二腔体(1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凸台通孔(112),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凹台通孔(122),所述第一凸台通孔(112)与所述第一凹台通孔(122)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进水口(131);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凸台通孔(113),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凹台通孔(123),所述第二凸台通孔(113)与所述第二凹台通孔(123)相对设置并形成所述出水口(14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第一翻边结构(114),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第二翻边结构(124),所述第一翻边结构(114)包裹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并连接在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4)上;
所述上换热器板片(11)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安装腔(115),所述下换热器板片(1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安装腔(125),所述第二安装腔(115)与所述第三安装腔(125)层叠并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15),所述第二安装腔(115)的外围套接在所述第三安装腔(125)的内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上方的换热器前板(2),所述换热器前板(2)内设有第三腔体(23)以及设于所述第三腔体(23)外围的第四腔体(24),所述第三腔体(23)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三腔体(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腔体(24)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安装腔(25),所述第四安装腔(25)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5)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腔体(2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四安装腔(25)的外围之间形成第二通道(26);
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凹台通孔(231),且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设于所述第二通道(26)与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之间,所述第四腔体(24)靠近所述第三腔体(2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四凹台通孔(241),所述第三凹台通孔(231)与所述进水口(131)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凹台通孔(241)与所述出水口(141)相对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前板(2)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前板(21)和下换热器前板(22),所述下换热器前板(22)上设有向上凸起的第二凸槽(221),所述第二凸槽(221)的顶部抵靠在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底部上;所述第二凸槽(22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三腔体(23),所述第二凸槽(22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前板(2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四腔体(24)。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10)还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下方的换热器后板(3),所述换热器后板(3)内设有第五腔体(33)以及设于所述第五腔体(33)外围的第六腔体(34),所述第五腔体(33)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五腔体(3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腔体(34)的一端连通;
所述第五腔体(3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表面的第三凸台通孔(331),所述第六腔体(34)靠近所述第五腔体(33)的封闭端上设有贯穿其上表面的第四凸台通孔(341),所述第三凸台通孔(331)与所述进水口(131)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凸台通孔(341)与所述出水口(141)相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后板(3)包括上下层叠连接的上换热器后板(31)和下换热器后板(32),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上设有向下凹陷的第二凹槽(311),所述第二凹槽(311)的底部抵靠在所述下换热器后板(32)的顶部上;所述第二凹槽(311)的内侧围成所述第五腔体(33),所述第二凹槽(311)的外侧和所述上换热器后板(31)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第六腔体(34)。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板片(1)、所述换热器前板(2)和所述换热器后板(3)的材料均为不锈钢。
10.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燃烧器(20)、控制器(30)、燃气阀(40)、风机(50)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板式换热器(10);所述控制器(30)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燃气阀(4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0)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风机(5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燃烧器(20)与所述燃气阀(40)连通,所述燃烧器(20)容置并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腔(15)内。
CN201710856542.2A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Active CN1075604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6542.2A CN107560473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6542.2A CN107560473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0473A CN107560473A (zh) 2018-01-09
CN107560473B true CN107560473B (zh) 2024-01-02

Family

ID=60982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6542.2A Active CN107560473B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04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8609A (zh) * 2018-03-09 2018-08-28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单元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3549A (ko) * 2009-01-14 2010-07-22 손광억 분할형 열교환기
CN202470840U (zh) * 2012-01-19 2012-10-03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热水器使用的板式冷凝器
WO2014109654A1 (en) * 2013-01-10 2014-07-17 Aic Spółka Akcyjna Fired heat exchanger
CN203928848U (zh) * 2014-06-16 2014-11-05 中南大学 一种冷凝式换热板片及其应用的冷凝换热器
CN204513328U (zh) * 2015-03-31 2015-07-29 浙江前进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单元
CN204574487U (zh) * 2015-03-25 2015-08-19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热水器的板式冷凝换热器
CN207379335U (zh) * 2017-09-20 2018-05-18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8003B2 (ja) * 2015-07-28 2019-10-30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給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83549A (ko) * 2009-01-14 2010-07-22 손광억 분할형 열교환기
CN202470840U (zh) * 2012-01-19 2012-10-03 中山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热水器使用的板式冷凝器
WO2014109654A1 (en) * 2013-01-10 2014-07-17 Aic Spółka Akcyjna Fired heat exchanger
CN203928848U (zh) * 2014-06-16 2014-11-05 中南大学 一种冷凝式换热板片及其应用的冷凝换热器
CN204574487U (zh) * 2015-03-25 2015-08-19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热水器的板式冷凝换热器
CN204513328U (zh) * 2015-03-31 2015-07-29 浙江前进有色金属铸造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单元
CN207379335U (zh) * 2017-09-20 2018-05-18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0473A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73209B2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CN110779373B (zh) 一种水冷管板式换热器
CN108183282B (zh) 一种基于均热板的电池模组热管理装置
US10431524B1 (en) Water cooling module
WO2009104295A1 (ja) 熱交換器
CN107560473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107560474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11876377U (zh) 燃气设备
CN207379336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07474516U (zh) 一种电池包换热结构
JP2016070656A (ja) 熱交換器
EP1706696A1 (en) Heat exchanger
CN110779371B (zh) 一种流体进出口优化分布的水冷管板式换热器
CN210579840U (zh) 一种紊流型散热器,及具有该散热器的空调变频器、电子设备
CN110793370B (zh) 一种水冷管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方法
CN209745061U (zh) 板式热交换器
CN207379335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108627036B (zh) 一种具有恒温功能的板式换热器
CN207379337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燃气热水器
CN207180436U (zh) 板式换热器
JP4935297B2 (ja) 熱源機
ITUB20151243A1 (it) Caldaia a cogenerazione con moduli termoelettrici
CN212006250U (zh) 一种风冷散热的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WO2017206304A1 (zh) 燃气热水器和用于燃气热水器的热交换器
CN219068744U (zh) 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柜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