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57339A - 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及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及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57339A
CN107557339A CN201710844555.8A CN201710844555A CN107557339A CN 107557339 A CN107557339 A CN 107557339A CN 201710844555 A CN201710844555 A CN 201710844555A CN 107557339 A CN107557339 A CN 107557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cancer
tcr
plac1
nucleic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445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祥
刘未斌
李琼书
刘沐芸
刘曲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eike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eik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eike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eike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445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573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57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5733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T细胞,其包含编码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的核酸并表达所述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以及还可同时包含编码IL‑2的核酸并表达IL‑2的T细胞。本发明还提供了与表达LIGHT的间充质干细胞一起培养的前述T细胞。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本发明的T细胞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的T细胞在用于制备预防或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Description

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及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学和医药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表达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受体(TCR)的T细胞。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T细胞与细胞因子联合在治疗癌症或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生物治疗方法,特别是免疫治疗方法,是通过调动宿主天然免疫防卫机制或给予靶向性很强的细胞来治疗相关疾病和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其中,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旨在提高或诱导患者体内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以控制感染性或恶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病原体和肿瘤相关抗原(TAA)的鉴定产生了一大批用于免疫治疗的合适靶标。可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免疫策略特异性靶向呈递源自这些抗原的免疫原性肽(表位)的细胞。
TCR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与CD3结合形成TCR-CD3复合物,通过识别并结合MHC呈递的抗原从而激活T细胞,促进T细胞的分裂与分化。TCR疗法是将患者体内的普通T细胞分离出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引入新的基因,使转基因T细胞表达能够识别癌细胞的TCR,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通过过继转移经改造以表达确定抗原特异性TCR的T细胞,这些抗原可以被特异性靶向,从而导致所靶向的恶性或受感染细胞的选择性破坏。由于TCR特异性由高度多态性的MHC分子限制,过继性TCR转移的广泛应用依赖于“现成(off the shelf)”使用的多种TCR试剂(覆盖宽范围的抗原和MHC限制性)的产生。
然而,至今为止仅鉴定了有限数量的合适TCR候选物。这主要是由于用于TCR基因分离的T细胞克隆的建立困难所致。另外,这些鉴定的TCR转导的T细胞依然存在T细胞活化信号转导弱以及在体内的存活时间短等问题。
随着越来越多的肿瘤相关抗原(TAA)被发现及人们对TCR进一步的认识,这种带有可识别肿瘤细胞抗原肽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为肿瘤基因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大量的研究证明肿瘤抗原特异性TCR基因修饰的T细胞具有特异性的肿瘤杀伤功能。目前这种可识别肿瘤细胞抗原肽TCR基因的克隆技术及TCR基因转染T细胞的技术基本成熟,临床应用这种方法取得50%稳定的、可重复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只需知道其肿瘤抗原特异性TCR基因,便能在体外进行有治疗作用的细胞的制备。存在缺点是需要发现并严格筛选高亲和力识别肿瘤抗原的TCR特异性基因。
胎盘特异性蛋白1(PLAC1,Placenta-specific I)是肿瘤抗原相关蛋白,在人类止常组织中只表达于胎盘,其基因胎盘特异性基因PLAC1定位于X染色体的q26区域,该区域是肿瘤-睾丸抗原(cancer-testis,CT)基因的聚集区。PLAC1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基因由3个外显子组成,仅第3个外显子编码21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目前研究表明,PLACI在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胃癌以及结肠、直肠癌中较高表达。PLACl在癌组织中的表达,能诱导患者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是免疫治疗的较理想的靶点。
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罹患乳腺癌,50万人死于乳腺癌。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及生活经验的改变,我国癌症的瘤谱正在出现西方化的倾向,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国内主要城市1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了37%,且基本走向是城市高于农村、社会高阶层高于低阶层。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及免疫学的飞速发展,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生物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第五大模式,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内皮细胞、表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可通过结合相应受体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效应,调控免疫应答。其中,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是一类具有广泛免疫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主要由CD4+和CD8+T细胞产生。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所有亚型T细胞增殖及产生细胞因子,延长其生存期;促进NK细胞毒活性;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并增强其杀瘤活性等。IL-2作为免疫治疗剂及免疫佐剂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免疫效果。IL-2的抗肿瘤作用除与LAK,TIL有关外,还与其诱导NO的产生有关。但因IL-2价格昂贵、体内半衰期短、大量注射不良反应重,从而限制了它的应用。
LIGHT又称为HVEM-L(Herpesvimsen mediator-Ligand),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第14个成员(TNFSFl4),在肿瘤微环境下对免疫细胞的活化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其与同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受体分子HVEM结合后可提供T细胞活化增殖的正向刺激信号,通过与不同受体的相互作用,可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同时,共刺激T细胞生长、活化,并在T细胞应答、免疫调节以及正、负效应中起重要作用。虽然作为免疫刺激因子,LIGHT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但全身给药作用弱,不良反应大,因此建立肿瘤组织自体旁分泌系统对近距离杀伤肿瘤将有广阔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成体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最初在骨髓中发现,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促进干细胞植入、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特异性趋化到肿瘤组织,而传统的给药手段由于肿瘤组织的无序性,往往难以有效的到达肿瘤组织内部。可以研究借助MSCs来运载抗肿瘤药物以达靶向抗肿瘤作用。
本领域还需要新的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以及这些T细胞与其它细胞因子的联合,或是与其它靶向性细胞载体的共同应用,以更有效地进行抗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特异性识别胎盘特异性蛋白1(PLAC1)的T细胞受体,即TCR,以及其与细胞因子,特别是白细胞介素2,即IL-2的联合在T细胞中表达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表达所述TCR或共同表达所述TCR与IL-2的T细胞,所述T细胞具有PLAC1抗原特异性并具有更高的增殖能力。本发明还提供了经与表达LIGHT,即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4(TNFSFl4)的间充质干细胞一起培养的前述T细胞。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T细胞在治疗癌症的方法或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的用途。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细胞,其包含编码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的核酸并表达所述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所述TCR包括α链和β链。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编码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的核酸包括编码所述TCR的α链的第一核酸片段。优选的,所述第一核酸片段具有序列为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在本发明的其中又一个方面,所述核酸还包括编码所述TCR的β链的第二核酸片段。优选的,所述第二核酸片段具有序列为SEQ IDNO:2的核苷酸序列。在本发明的其中又一个方面,所述编码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的核酸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核酸片段和第二核酸片段之间的接头。优选的,所述接头为编码T2A的核酸序列,例如,所述接头的核苷酸序列为AGGGCTAAACGCTCCGGGTCTGGAGCAACAAACTTCTCTCTGCTGAAGCAGGCTGGCGATGTGGAGGAAAATCCTGGGCCA(SEQ ID NO:4)。
PLAC1(Placenta-specific I),即胎盘特异性蛋白1,是肿瘤抗原相关蛋白。在本发明中,PLAC1主要是指人胎盘特异性蛋白1,其蛋白序列如GenBank:AAG22596.1所定义。编码PLAC1的基因为PLAC1,其核酸序列如Gene ID:10761所定义。
在本发明的其中又一个方面,前述T细胞还包含编码能够表达白细胞介素2,即IL-2的核酸并表达白细胞介素2。优选的,所述编码白细胞介素2的核酸具有序列为SEQ ID NO:3的核苷酸序列。在本发明的其中又一个方面,所述编码白细胞介素2的核酸通过编码T2A的核酸序列与所述编码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的核酸连接。所述编码T2A的核酸的核苷酸序列例如为AGGGCTAAACGCTCCGGGTCTGGAGCAACAAACTTCTCTCTGCTGAAGCAGGCTGGCGATGTGGAGGAAAATCCTGGGCCA(SEQ ID NO:4)。
本发明提供的T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表达或在细胞表面呈递PLAC1的细胞。本发明的T细胞可以是CD8+T细胞和CD4+T细胞。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的T细胞为CD8+T细胞。本发明提供的T细胞对表达或在细胞表面呈递PLAC1的细胞,特别是癌症细胞有杀伤力,使癌症细胞破裂而死亡,还成为记忆细胞,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它将更迅速地增殖分化。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前述本发明的T细胞,包括所述同时编码和表达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以及编码和表达白细胞介素2的T细胞,与表达(和分泌)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共培养,即在T细胞的制备(培养)过程中,包括与表达(和分泌)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一起培养的步骤。在本发明的其中又一个方面,所述哺乳动物细胞是人的间充质干细胞,优选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
LIGHT,又称为TNFSFl4,即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第14个成员。在本发明中,LIGHT主要是指人源LIGHT,其蛋白序列如GenBank:CAG46669.1所定义。编码LIGHT的基因为TNFSF14,其核酸序列如Gene ID:8740所定义。
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T细胞与所述表达(和分泌)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共培养,使得所述T细胞的活性增强。例如,共培养后的所述T细胞增殖能力相对没有与所述表达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共培养的增殖能力增强;又例如,共培养后所述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例如IFN-γ,的量相对没有与所述表达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共培养的T细胞增加。本发明的T细胞与所述表达(和分泌)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共培养的时间没有特定限制,以使得所述T细胞的活性增强为标准。在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共培养的时间为超过一天,优选的,共培养的时间为三天或超过三天。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含有上述本发明的T细胞的药物组合物。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上述本发明的T细胞在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上述本发明的T细胞或重组表达载体可用作治疗或预防癌症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重组表达载体可以将编码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和/或IL-2的核酸在T细胞中表达。本发明的T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PLAC1,通过细胞毒性作用和淋巴因子的产生发挥抗肿瘤作用。另外,本发明的T细胞与表达和分泌LIGHT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受到LIGHT的刺激和活化,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等活性获得增强。并且,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特异性趋化到肿瘤组织,由此能够位点特异性地增强本发明的T细胞的活性,包括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因此,本发明的T细胞可用于治疗或预防癌症,即可为用于治疗或预防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的T细胞可以与表达和分泌LIGHT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同施用,对肿瘤细胞起作用,即共同用作治疗或预防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本发明的T细胞也可以在与表达和分泌LIGHT的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分离出来单独用作治疗或预防肿瘤的药物组合物的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上述药物组合物的施用的方法包括皮内、皮下、肌肉内、静脉施用等等。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的施用的方法包括静脉内施用。可将含有本发明的T细胞的试剂,或包括表达LIGHT的间充质干细胞,返回患者的体内,因此可在被本发明T细胞识别和有反应的患者体内有效杀伤肿瘤,结果可治疗或预防肿瘤。
上述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癌症。所述癌症包括血癌、实体瘤等,更具体地讲,包括胱癌、尿道、输尿管以及肾盂的尿道上皮细胞癌、多发性骨髓瘤、肾脏癌、乳腺癌、结肠癌、头颈癌、肺癌、前列腺癌、神经胶母细胞瘤、骨肉瘤、脂肪肉瘤、软组织肉瘤、卵巢癌、黑色素瘤、肝癌、食道癌、胰脏癌和胃癌。优选的,包含本发明的T细胞或重组表达载体的药物组合物可用于预防或治疗乳腺癌。
在本文中,蛋白符号不用斜体,并全部大写;基因符号使用斜体。例如胎盘特异性蛋白1,即PLACl(Placenta-specific I)写为PLACl,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写为PLAC1。但有时在本文中基因符号也不使用斜体。例如有时本文中“PLACl”或“PLACl基因”表示编码蛋白PLACl的基因PLAC1。
在本文中,术语“编码多肽或蛋白质的核酸或核酸片段”包括含有所述多肽或蛋白质编码序列的核苷酸。除了所述多肽或蛋白质编码序列的核苷酸,该核酸或核酸片段还可包括其它单一连续区域或不连续区域(例如,多核苷酸被整合噬菌体、整合插入序列、整合载体序列、整合转座子序列中断或由于RNA编辑或基因组DNA重排而被中断)的蛋白或非蛋白编码序列的核苷酸,例如用于协助插入片段的整合的序列、表达调控的序列、编码信号肽的序列等。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供的质粒pGreen puro-TCR(PLAC1)和pGreen puro-TCR(PLAC1)-IL2的插入片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TCR(PLAC1)的插入片段的编码碱基序列。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TCR(PLAC1)-IL2的插入片段的编码碱基序列。
图4是本发明的质粒转染的T淋巴细胞表达PLAC1特异性TCR的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图。
图5是转染了pGreen puro-LIGHT和表达LIGHT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蛋白的Western Blot实验图。
图6是本发明的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和有益效果,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TCR(PLAC1)和pGreen puro-TCR(PLAC1)-IL2的构建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TCR(PLAC1)和pGreen puro-TCR(PLAC1)-IL2。
载体的插入片段的结构如图1所示。
1.pGreen puro-TCR(PLAC1)
pGreen puro-TCR(PLAC1)的插入片段包括编码TCR的α链的第一核酸片段和编码TCR的β链的第二核酸片段;第一核酸片段和第二核酸片段通过T2A序列连接。
构建过程包括:
合成编码PLAC1 TCRα-T2A-PLAC1 TCRβ(称为TCR(PLAC1)序列)的核酸片段,其由包括编码PLAC1-TCR的α链的第一核酸片段(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包括编码PLAC1-TCR的β链的第二核酸序列(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以及将所述第一核酸片段和第二核酸片段串联起来的T2A序列(AGGGCTAAACGCTCCGGGTCTGGAGCAACAAACTTCTCTCTGCTGAAGCAGGCTGGCGATGTGGAGGAAAATCCTGGGCCA)组成。所述TCR(PLAC1)序列的核酸片段如图2所示。其中带下划线和小号字体的序列为编码T2A序列的核酸;小号字体的序列前为第一核酸片段;小号字体的序列后为第二核酸片段。
在所述TCR(PLAC1)序列的核酸片段两端加入EcoR I和BamH 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序列。将该核酸片段与慢病毒核心载体pGreen puro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BamH I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切胶回收后,用T4连接酶16℃过夜连接。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HB2151感受态,涂布平板,次日挑取单克隆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TCR(PLAC1)。
2.pGreen puro-TCR(PLAC1)-IL2
pGreen puro-TCR(PLAC1)-IL2的插入片段包括编码TCR的α链的第一核酸片段和编码TCR的β链的第二核酸片段,以及编码白细胞介素2的第三核酸片段;第一核酸片段和第二核酸片段通过T2A序列连接;第二核酸片段和第三核酸片段通过T2A序列连接。
构建过程包括:
合成编码PLAC1 TCRα-T2A-PLAC1 TCRβ和IL-2的核酸片段(称为TCR(PLAC1)-IL2序列),其由包括编码PLAC1-TCR的α链的第一核酸片段(碱基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包括编码PLAC1 TCR的β链的第二核酸序列(碱基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包括编码IL-2的第三核酸片段(碱基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以及在所述第一核酸片段和第二核酸片段之间、第二核酸片段和第三核酸片段之间的两个T2A序列(用于将所述三个序列串联起来)组成。所述TCR(PLAC1)-IL2序列的插入片段的核酸片段如图3所示。其中前一个带下划线和小号字体的序列为编码T2A序列的核酸,其序列前为第一核酸片段,其序列后为第二核酸片段;后一个带下划线和小号字体的序列为编码T2A序列的核酸,其序列后为第三核酸片段。
在所述TCR(PLAC1)-IL2序列的核酸片段两端加入EcoR I和BamH 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序列。将该核酸片段与慢病毒核心载体pGreen puro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BamH I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切胶回收后,用T4连接酶16℃过夜连接。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HB2151感受态,涂布平板,次日挑取单克隆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TCR(PLAC1)-IL2。
实施例2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LIGHT的构建
pGreen puro-LIGHT的插入片段包括编码LIGHT的第四核酸片段。
构建过程包括:
合成编码LIGHT的核酸片段(称为LIGHT序列)。所述LIGHT序列的碱基序列如SEQID No.5所示。
在所述LIGHT序列的核酸片段两端加入EcoR I和BamH I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序列。将该核酸片段与慢病毒核心载体pGreen puro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I和BamH I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切胶回收后,用T4连接酶16℃过夜连接。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HB2151感受态,涂布平板,次日挑取单克隆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LIGHT。
实施例3慢病毒的包装
将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TCR(PLAC1)或pGreen puro-TCR(PLAC1)-IL2或pGreen puro-LIGHT分别与慢病毒骨架质粒pMDLg PRRE、pRSV-Rev和pMD2.G(Addgene)等量通过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Life,Invitrogen,货号11668-019)转染进入Hek293T细胞(ATCC,商品号为CRL-3216)中进行慢病毒的包装。
按照慢病毒转化试剂供应商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具体步骤包括:用含10%FBS的1640培养基培养293T细胞;然后将293T细胞以3x105/cm2的密度传至直径15cm的培养皿中培养20h,保证转染时细胞汇合度为80-90%;用不含血清的1640培养基换液,备用;取两个EP管,分别在EP管中加入1ml 1640,将慢病毒载体pGreen puro-TCR(PLAC1)、pGreen puro-TCR(PLAC1)-IL2或pGreen puro-LIGHT与pMDLg PRRE、pRSV-Rev和pMD2.G质粒按照摩尔比1:1:1:1于其中一个EP管中混匀,在另一个EP管中加入150ul Lipo2000,混匀放置5min,将混有lipo2000的1640培养基加入含有质粒的EP管中,混匀,室温放置20min,然后将混合液逐滴加入上述制备的细胞培养皿中,继续培养4h后,用含10%FBS的1640培养基更换培养液。同时做GFP荧光对照组,看转染效率,病毒包装成功。继续培养48h后收集细胞上清用于病毒纯化。
实施例4慢病毒的纯化
将病毒上清用0.22μm过滤膜过滤,滤液收集在50ml超滤管中,3000g/min离心45min;将剩余的浓缩液转移至EP管,放-80℃保存备用。
分别得到带有pGreen puro-TCR(PLAC1)的插入片段、pGreen puro-TCR(PLAC1)-IL2和pGreen puro-LIGHT的插入片段的慢病毒载体。
实施例5 CD8+T细胞的获得
A:采集来自志愿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全血,倒入50ml离心管,室温离心700g20分钟(普通离心)。
B:取上述离心下部细胞成分,加DPBS至50ml。
C:分别取25ml上述液体加到20ml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将离心管室温离心800g 15分钟。
D:取白膜层细胞,加入DPBS,补足至50ml。
E:离心600g 10分钟,弃上清液,得PBMC。
F:采用CD8+T细胞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CD8+T细胞。
实施例6慢病毒载体感染T淋巴细胞
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CD8+T细胞,第一天加入抗CD3单克隆抗体活化;第三天加入150MOI的根据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慢病毒(带有pGreen puro-TCR(PLAC1)的插入片段或pGreen puro-TCR(PLAC1)-IL2的插入片段的慢病毒),未感染的T淋巴细胞作为空白对照;16h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含有50IU/ml重组人IL-2的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10-20天,然后观察T淋巴细胞生长情况。
观察显示:
细胞在感染病毒后,能够形成典型的增殖克隆团。
实施例7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在T细胞中的表达
将培养至14天的已感染病毒的T细胞,600g离心10min,弃尽上清以收集细胞;PBS溶液重悬细胞,并将细胞调整密度为1x107个/ml;将100μl细胞置于EP管,加入10μl FITC标记小鼠抗人CD8单克隆抗体和10μl PE标记的PLAC1五聚体(Proimmune,Code:F2A-G,USA);4℃孵育30min,PBS溶液洗涤2次,上流式细胞仪检测TCR的正确表达。
图4是带有pGreen puro-TCR(PLAC1)的插入片段的慢病毒感染的CD8+T细胞表达PLAC1特异性TCR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图。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带有pGreenpuro-TCR(PLAC1)的插入片段的慢病毒感染的CD8+T细胞中,PLAC1特异性TCR的表达为24%。
以没有插入片段的载体pGreen puro与骨架质粒pMDLg PRRE、pRSV-Rev和pMD2.G转染Hek293T细胞得到的空载体病毒感染的T细胞作为对照。对照的T细胞的PLAC1特异性TCR的表达率为0.13%)。
在另一实验中,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带有pGreen puro-TCR(PLAC1)-IL2的插入片段的慢病毒感染的CD8+T细胞也表达了PLAC1特异性TCR。
实施例8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取自深圳市综合细胞库,以含10%FBS DMEM/F12培养基重悬,接种于25cm2的培养瓶中,放置在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此后3~4d换液一次。
实施例9转染了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LIGHT的慢病毒载体感染hUCMSCs
按1x106hUCMSCs加入150MOI的实施例6得到的重组表达载体pGreen puro-LIGHT转染的慢病毒,6h后更换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48小时,收获hUCMSCs,取培养液上清收集蛋白。
对培养液中的蛋白通过特异性识别人LIGHT的抗体(Abcam公司,ab57901)进行Western Blot,来鉴定表达并分泌LIGHT的间充质干细胞。如图5所示,以Actin(CellSignaling公司,4970L)作为内参蛋白,证明获得了表达和分泌LIGHT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下称为MSC-LIGHT。
实施例10 MSC-LIGHT与TCR(PLAC1)-IL2基因修饰的T细胞共培养
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北京同立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货号TL-101)活化实施例7得到的TCR(PLAC1)-IL2基因修饰的T细胞(即带有TCR(PLAC1)-IL2片段并表达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以作为反应细胞,按照1x105/孔的数量铺于96孔板,加入根据实施例9得到的表达LIGHT的MSC细胞,1x104/孔。另外设置以下各组测试:MSC-LIGHT细胞单独孔,TCR(PLAC1)-IL2基因修饰的T细胞单独孔以及TCR(PLAC1)基因修饰的T细胞单独孔。
在培养箱中共培养3天,分离T细胞。T细胞是悬浮细胞,MSC-LIGHT是贴壁细胞,将共培养的细胞置于六孔板中培养24h,MSC-LIGHT细胞贴壁,将培养上清中的T细胞取出,600g速度进行离心,由此将两种细胞分离。通过WST-1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比较与MSC-LIGHT细胞共培养的TCR(PLAC1)-IL2基因修饰的T细胞与未与MSC-LIGHT细胞共培养的T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取第3天的细胞培养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的分泌量。
结果表明:MSC-LIGHT与TCR(PLAC1)-IL2基因修饰T细胞共培养之后,T细胞出现大量的增殖克隆团,基因修饰T细胞数量为未与MSC-LIGHT细胞共培养的基因修饰T细胞的约2倍。ELISA结果显示,与MSC-LIGHT共培养后的基因修饰T细胞分泌的IFN-γ的量为未经过共培养的T细胞的分泌量的约3倍。
实施例11 T细胞抗肿瘤效果验证
以稳定表达PLAC1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ATCC#HTB-22)作为靶细胞,分别以以下三种T细胞作为效应细胞:(1)实施例7中获得的带有TCR(PLAC1)序列并表达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的CD8+T细胞;(2)实施例7中获得的带有TCR(PLAC1)-IL2序列并表达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的CD8+T细胞;(3)实施例10获得的带有TCR(PLAC1)-IL2序列并表达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并且经过和MSC-LIGHT细胞共培养的CD8+T细胞。
将靶细胞按照密度1x105个/ml接种96孔板,每孔100μl,按照5:1,10:1,20:1效靶比将效应细胞加入靶细胞,置于5%CO2,37℃培养箱培养4h,采用WST-1检测细胞活力,按以下公式计算杀伤效率:
杀伤效果(增殖抑制率)=[1-(实验组OD值-效应细胞OD值)/靶细胞OD值]×100%。
结果如图6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仅表达PLAC1 TCR或同时表达PLAC1 TCR和细胞因子IL-2的T淋巴细胞都对PLAC1阳性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同时表达PLAC1 TCR和细胞因子IL-2的T淋巴细胞较仅表达PLAC1 TCR而未表达IL-2的T淋巴细胞对PLAC1阳性肿瘤细胞具有增强的杀伤作用;
经和MSC-LIGHT细胞共培养后,表达PLAC1 TCR和细胞因子IL-2的T淋巴细胞与未经和MSC-LIGHT细胞共培养的T淋巴细胞比较,对PLAC1阳性肿瘤细胞具有显著增强的杀伤作用。
上面是对本发明进行的说明,不能将其看成是对本发明进行的限制。除非另外指出,本发明的实践将使用有机化学、聚合物化学、生物技术等的常规技术,显然除在上述说明和实施例中所特别描述之外,还可以别的方式实现本发明。其它在本发明范围内的方面与改进将对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许多改变和变化是可行的,因此其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如无特别表示,本文中出现的温度的单位“度”是指摄氏度,即℃。
序列表
<110> 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0> 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及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的应用
<160> 5
<170> SIPOSequenceListing 1.0
<210> 1
<211> 816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
atgaggccag gcacctgctc cgtgctggtg ctgctcctta tgctgcggag aagcaacggc 60
gacggggatt ccgtcaccca gaaggagggc ttggtgaccc tgacagaagg gctcccagtc 120
atgcttaact gtacctacca aacaatctat agcaatgctt tcctgttttg gtacgtgcat 180
tacctgaacg agtccccgcg gctgctgctg aagagctcca cagataacaa gcgcactgaa 240
caccagggat tccatgccac actgcacaag agcagcagca gcttccacct ccagaaatcc 300
tctgctcaac tttctgatag tgcactgtac tattgcgccc tgaacaatgt gggcgacaac 360
tctaagctga tctggggact gggcaccagc ctggtggtca accccaatat ccagaatccc 420
gagcccgccg tgtaccagct gaaagaccct agatcccaag atagcaccct gtgcctgttc 480
acagactttg atagccagat caacgtgcct aagacaatgg agtccggcac tttcattacg 540
gacaaaaccg tgctggatat gaaggctatg gactcaaaaa gcaacggggc cattgcttgg 600
agtaatcaga catcattcac ttgccaagac atcttcaagg agaccaatgc tacctatcca 660
agttcagacg tgccgtgtga tgcaactctg acggagaaat ctttcgaaac agacatgaac 720
ctgaattttc agaacctgag cgtgatggga ctgagaatcc tgctgctgaa ggtcgccggc 780
ttcaacctgc ttatgaccct gcggctgtgg agctcc 816
<210> 2
<211> 918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2
atgtcctgcc ggctgctcct ttacgtgagc ctgtgcctcg tggagaccgc actgatgaac 60
accaagataa cacagtcccc tagatacctg atcctgggac gtgccaacaa gagcctggag 120
tgcgaacagc acctgggtca taatgccatg tactggtata agcaatccgc tgagaaaccc 180
cctgaactga tgttcctcta caacctgaag cagttgattc ggaatgagac cgtgcccagc 240
cggttcatcc cagaatgccc ggacagctcc aagctgctgc tccacatcag cgccgtggac 300
cccgaggata gcgccgtcta cttctgtgct tctagtcagt atggcggggc taatactgag 360
gtgttctttg gaaagggcac caggctgacg gtggtcgaag atctgcgcaa cgtcacccca 420
ccgaaggtga gcctgtttga gcccagtaaa gcagaaattg ccaataagca gaaagcaacc 480
ctggtgtgcc tcgcccgggg cttctttcct gaccacgtgg agctgagctg gtgggtcaac 540
ggaaaggaag tgcatagtgg cgtgagcacc gacccccagg cctacaaaga gagcaattac 600
tcctattgcc tgagcagccg gctgagagtg tccgcaactt tctggcacaa cccaaggaat 660
catttccgct gtcaggtcca atttcatggc ctgagtgagg aagacaagtg gcccgagggg 720
tcacccaaac ctgtgacaca gaacatcagc gccgaggcct ggggtcgagc tgattgtggg 780
attacttccg catcttatca gcaaggcgtg ctgagcgcca cgatcctgta cgaaatcctg 840
ttggggaagg ctaccctgta tgccgtgctg gtgagcaccc tggtggtcat ggctatggtg 900
aagagaaaaa atagctga 918
<210> 3
<211> 462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3
atgtacagga tgcagctgct cagctgcatc gccctgagcc tggccctggt cacaaacagc 60
gcccccacca gcagcagcac caagaagacc cagctccagc tggagcacct gctgctggac 120
ctccagatga tcctgaacgg catcaacaat tacaagaatc ccaagctgac tcgcatgctg 180
accttcaagt tttatatgcc taagaaagct accgagctga agcacctcca gtgcctggag 240
gaagagctga agccactgga agaggtgctg aacctggcac aatctaagaa tttccacctg 300
cggccccggg acctgatcag caacatcaat gtgatcgtgc tggagctgaa ggggtccgag 360
accaccttca tgtgcgaata tgcagatgag actgccacga ttgtggagtt cctgaaccgg 420
tggatcacat tttgtcagag tatcatttca accctgacat ga 462
<210> 4
<211> 81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4
agggctaaac gctccgggtc tggagcaaca aacttctctc tgctgaagca ggctggcgat 60
gtggaggaaa atcctgggcc a 81
<210> 5
<211> 723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5
atggaggaga gtgtcgtacg gccctcagtg tttgtggtgg atggacagac cgacatccca 60
ttcacgaggc tgggacgaag ccaccggaga cagtcgtgca gtgtggcccg ggtgggtctg 120
ggtctcttgc tgttgctgat gggggccggg ctggccgtcc aaggctggtt cctcctgcag 180
ctgcactggc gtctaggaga gatggtcacc cgcctgcctg acggacctgc aggctcctgg 240
gagcagctga tacaagagcg aaggtctcac gaggtcaacc cagcagcgca tctcacaggg 300
gccaactcca gcttgaccgg cagcgggggg ccgctgttat gggagactca gctgggcctg 360
gccttcctga ggggcctcag ctaccacgat ggggcccttg tggtcaccaa agctggctac 420
tactacatct actccaaggt gcagctgggc ggtgtgggct gcccgctggg cctggccagc 480
accatcaccc acggcctcta caagcgcaca ccccgctacc ccgaggagct ggagctgttg 540
gtcagccagc agtcaccctg cggacgggcc accagcagct cccgggtctg gtgggacagc 600
agcttcctgg gtggtgtggt acacctggag gctggggaga aggtggtcgt ccgtgtgctg 660
gatgaacgcc tggttcgact gcgtgatggt acccggtctt acttcggggc tttcatggtg 720
tga 723

Claims (10)

1.T细胞,其包含编码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的核酸并表达所述特异性识别PLAC1的TCR,所述核酸包括编码所述TCR的α链的第一核酸片段和编码所述TCR的β链的第二核酸片段,其中,所述第一核酸片段具有序列为SEQ ID NO:1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第二核酸片段具有序列为SEQ ID NO:2的核苷酸序列。
2.权利要求1的T细胞,其还包括编码白细胞介素2,即IL-2的核酸并表达白细胞介素2,优选的,所述编码白细胞介素2的核酸具有序列为SEQ ID NO:3的核苷酸序列。
3.权利要求1或2的T细胞,其中所述T细胞与表达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共培养,优选的,所述哺乳动物细胞是人的间充质干细胞,例如为人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4.权利要求3的T细胞,其中所述T细胞与所述表达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共培养超过一天,优选为大于或等于三天。
5.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T细胞,其为CD4+T细胞或CD8+T细胞,优选为CD8+T细胞。
6.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T细胞,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癌症。
7.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T细胞和表达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例如人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优选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或预防癌症。
8.权利要求6或7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癌症选自膀胱癌、尿道、输尿管以及肾盂的尿道上皮细胞癌、多发性骨髓瘤、肾脏癌、乳腺癌、结肠癌、头颈癌、肺癌、前列腺癌、神经胶母细胞瘤、骨肉瘤、脂肪肉瘤、软组织肉瘤、卵巢癌、黑色素瘤、肝癌、食道癌、胰脏癌和胃癌,例如为乳腺癌。
9.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T细胞在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10.表达LIGHT的哺乳动物细胞与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的T细胞在共同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癌症的药物中的用途,优选的,所述哺乳动物细胞是人的间充质干细胞,例如为人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N201710844555.8A 2017-09-19 2017-09-19 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及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的应用 Withdrawn CN1075573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44555.8A CN107557339A (zh) 2017-09-19 2017-09-19 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及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44555.8A CN107557339A (zh) 2017-09-19 2017-09-19 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及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57339A true CN107557339A (zh) 2018-01-09

Family

ID=60980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44555.8A Withdrawn CN107557339A (zh) 2017-09-19 2017-09-19 特异性识别plac1的t细胞及其与细胞因子的联合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5733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896A (zh) * 2001-11-09 2003-05-14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一种治疗肝癌的肿瘤ct抗原免疫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5827A (zh) * 2005-12-09 2009-04-22 阿哥斯医疗公司 产生抗原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方法
CN103249430A (zh) * 2010-09-20 2013-08-14 生物技术公司 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和t细胞表位
CN108633287A (zh) * 2015-09-17 2018-10-09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功效增强的car t细胞治疗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6896A (zh) * 2001-11-09 2003-05-14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一种治疗肝癌的肿瘤ct抗原免疫诱导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5827A (zh) * 2005-12-09 2009-04-22 阿哥斯医疗公司 产生抗原特异性效应t细胞的方法
CN103249430A (zh) * 2010-09-20 2013-08-14 生物技术公司 抗原特异性t细胞受体和t细胞表位
CN108633287A (zh) * 2015-09-17 2018-10-09 诺华股份有限公司 功效增强的car t细胞治疗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邹伟斌: "LIGHT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肿瘤免疫作用",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钱磊等: "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研究进展", 《中国免疫学杂志》 *
闫光华等: "胎盘特异性基因PLAC1与肿瘤", 《生命的化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09421B (zh) Car表达载体及car表达t细胞
CN107557336B (zh) 一种抗muc16安全型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免疫细胞及其应用
CN105296431B (zh) 肿瘤结合特异性γδTCR基因修饰的αβT细胞及其抑癌用途
CN103502438A (zh) 用于细胞免疫治疗的方法和组合物
JP2021536435A (ja) 核酸とcar修飾免疫細胞とを含む治療薬およびその使用
CN106543288A (zh) 一种间皮素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制备及胰腺癌治疗上的应用
CN104910278B (zh) 一种用于制备cart细胞的具有高效转染能力和生物学活性的慢病毒
CN110317822B (zh) Trop2嵌合抗原受体、其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2218889A (zh) 对人T细胞受体α恒定区基因具有特异性的优化的工程化核酸酶
CN110055269B (zh) 人间皮素嵌合抗原受体、其t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3416260B (zh) 靶向Claudin18.2的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96801B (zh) 靶向人Claudin18.2和NKG2DL的嵌合抗原受体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287163B (zh) 表达嵌合抗原受体的树突细胞及其用途
CN108341881A (zh) 带安全开关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表达基因、其修饰的nk细胞及应用
WO2015148879A1 (en) Cancer immunotherapy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CN108913721A (zh) 表达cd40抗体的慢病毒载体、car-t细胞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CN107557337A (zh) 一种抗ror1安全型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免疫细胞及其应用
CN107916253A (zh) 一种表达人源免疫刺激因子light的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方法及制得的msc‑l细胞
CN109666074B (zh) 一种趋化因子受体cxcr5的用途
WO2020019983A1 (zh) 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细胞
CN109517798B (zh) 一种嵌合cea抗原受体的nk细胞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138548A (zh) 一种egfr靶向性的嵌合抗原受体、car-nk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WO2023123195A1 (zh) 一种目的基因可调控的工程化免疫细胞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32269B (zh) γδT淋巴细胞中δ1链互补决定域3的优势序列及其TCR受体转染细胞与应用
CN107541499B (zh) 一种靶向免疫检测点tnfr2的cik的制备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