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8124A -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8124A
CN107538124A CN201710883285.1A CN201710883285A CN107538124A CN 107538124 A CN107538124 A CN 107538124A CN 201710883285 A CN201710883285 A CN 201710883285A CN 107538124 A CN107538124 A CN 107538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lithium battery
aluminium pole
bottom plate
pol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832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8124B (zh
Inventor
黄欢东
水野芳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wei Intellig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East 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East 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East 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8328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3812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38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8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8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8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ure Welding/Diffusion-Bo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A):在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扩散模具;步骤(B):在正电极的扩散模具上安装铝极柱棒,在负电极的扩散模具上安装铜极底板;步骤(C):在真空环境下,在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之间施加压力,并于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通电并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保持温度进行扩散连接;步骤(D):将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冷却即可。本发明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和石油的使用量增加,不可再生能源越来越紧缺,改用电源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故锂离子电池的研究十分重要。目前应用于电动车和电动工具等电源普遍需要具有高容量大功率的特性,电池的放电电流也将达到数百安培,对电池组的连接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电池组各电池之间的连接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电池极柱与连接排通过螺母紧固;第二种是连接排与电池端子通过电阻焊接;第三种是使用摩擦焊接,在恒定或递增压力以及扭矩的作用下,利用焊接接触端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在摩擦面及其附近区域产生摩擦热和塑形变形热,使及其附近区域温度上升到接近但一般低于熔点的温度区间,材料的变形抗力降低、塑性提高、界面的氧化膜破碎,在顶锻压力的作用下,伴随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及流动,通过界面的分子扩散和再结晶而实现焊接的固态焊接。第一种连接方式在长期使用后会由于震动、氧化等造成螺母松动,这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连接处发热严重、温度过高,从而导致电池内阻增大,严重还将导致电池失效;第二种连接方式由于受到设备、工艺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增加连接排的尺寸,从而导致无法通过大电流放电的要求;第三种连接方式需要使用较多的原料进行打磨连接,原料损耗大,步骤工艺多,耗时长,不能够商业化。
传统的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铜铝极柱使用真空钎焊,一方面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难以去除,钎料对母材润湿不好,在钎焊温度下不能润湿增强相;另一方面,常规的钎料中并不含增强相使得焊完的接头强度不高,但如果焊前在钎料中添加增强相,易造成增强相在钎缝中的偏聚和贫化。也有学者采用超声辅助钎焊铝基复合材料,钎缝中有弥散分布增强相,但焊接过程中需采用具有一定功率的超声发生器辅助去除铝基复合材料表面的氧化膜,因此该方法对于大型尺寸构件的焊接具有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正电极、负电极、扩散模具、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加热电源连接正电极及负电极,在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扩散模具;
步骤(B):将正电极的扩散模具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上,将负电极的扩散模具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抵触在一起;
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驱动铝极柱棒向铜极底板压合,加热电源对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通电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的温度升高并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将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冷却至室温。
其中,所述步骤(D)中压合的压合力为100~30000N。
其中,所述步骤(D)中通电的时间为1~60s。
其中,所述步骤(D)中扩散连接时的温度为300~500℃。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10~100A/cm2,脉冲频率为0.1~10Hz。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或铜极底板接触的突块。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1~5个大气压。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的高度为2~20cm。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的厚度为1~5cm。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加热电源;2——正电极;3——负电极;4——扩散模具;5——铝极柱棒;6——铜极底板;7——压合驱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1、正电极2、负电极3、扩散模具4、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7,加热电源1连接正电极2及负电极3,在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安装扩散模具4;
步骤(B):将正电极2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上,将负电极3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抵触在一起;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7驱动铝极柱棒5向铜极底板6压合,压合力为100N,加热电源1对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通电2s,使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的温度升高至300℃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4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4将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采用扩散焊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焊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有助于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本发明的扩散焊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使与正极连接的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定向向与负极连接铜极底板移动,处理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通电和温度控制是加本发明扩散连接的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扩散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但当温度高于一定值后,温度再提高时,界面附近组织粗化,扩散连接的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有所下降。通电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的保持时间,通电时间太短,则扩散焊接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当的强度;若通电时间过长,则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作用,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12A/cm2,脉冲频率为0.1Hz。本发明的脉冲电流能够对正极和负极施加周期性放电,从而使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快速地定向向负极移动,从而扩散连接快。峰值密度过小时,铝极柱棒的电子难以摆脱铝原子的束缚,电子定向移动失效,峰值密度过大时,铝极柱棒容易还原失败,不能定向移动。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4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5或铜极底板6接触的突块。突块能够使铝极柱棒快速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同时扩散结合后能够快速冷却,增加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1个大气压。本发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在各个方向受到均匀的作用力,使扩散结合更有效,速度更快,而且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能够避免电弧产生,对设备损坏。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5的高度为2cm。本发明的铝极柱棒制备后应用于锂电池板盖板的正电极柱,一般的扩散连接方法难以将这么厚的金属进行扩散连接,而且扩散连接牢固性不强。优选地,高度为2-5cm。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小于2cm 时,过大的电流容易对铝极柱棒击穿,导致铝极柱棒扩散连接表面整齐,影响扩散效果,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大于5cm时,铝极柱棒在扩散连接端的电子与远离端的电子发生紊乱逆流,导致电子无法定向向铜移动。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6的厚度为1cm。铜极底板的厚度小于1cm时,通电时容易溶解,铜极底板的厚度大于5cm时,通过时铝极柱棒定向移动过来的电子扩散距离短,与铝极柱棒结合的强度低,结合不牢固。
其中,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石墨模具既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通电,又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导热,使待扩散物能够在通电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4连通。启动冷却装置,使外部水源进入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通过扩散模具冷却至室温,当然也可以自然冷却待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1、正电极2、负电极3、扩散模具4、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7,加热电源1连接正电极2及负电极3,在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安装扩散模具4;
步骤(B):将正电极2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上,将负电极3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抵触在一起;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7驱动铝极柱棒5向铜极底板6压合,压合力为1000N,加热电源1对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通电1s,使铝极柱棒 5和铜极底板6的温度升高至320℃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4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4将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采用扩散焊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焊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有助于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本发明的扩散焊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使与正极连接的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定向向与负极连接铜极底板移动,处理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通电和温度控制是加本发明扩散连接的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扩散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但当温度高于一定值后,温度再提高时,界面附近组织粗化,扩散连接的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有所下降。通电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的保持时间,通电时间太短,则扩散焊接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当的强度;若通电时间过长,则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作用,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30A/cm2,脉冲频率为2Hz。本发明的脉冲电流能够对正极和负极施加周期性放电,从而使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快速地定向向负极移动,从而扩散连接快。峰值密度过小时,铝极柱棒的电子难以摆脱铝原子的束缚,电子定向移动失效,峰值密度过大时,铝极柱棒容易还原失败,不能定向移动。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4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5或铜极底板6接触的突块。突块能够使铝极柱棒快速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同时扩散结合后能够快速冷却,增加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2个大气压。本发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在各个方向受到均匀的作用力,使扩散结合更有效,速度更快,而且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能够避免电弧产生,对设备损坏。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5的高度为2cm。本发明的铝极柱棒制备后应用于锂电池板盖板的正电极柱,一般的扩散连接方法难以将这么厚的金属进行扩散连接,而且扩散连接牢固性不强。优选地,高度为2-5cm。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小于2cm 时,过大的电流容易对铝极柱棒击穿,导致铝极柱棒扩散连接表面整齐,影响扩散效果,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大于5cm时,铝极柱棒在扩散连接端的电子与远离端的电子发生紊乱逆流,导致电子无法定向向铜移动。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6的厚度为2cm。铜极底板的厚度小于1cm时,通电时容易溶解,铜极底板的厚度大于5cm时,通过时铝极柱棒定向移动过来的电子扩散距离短,与铝极柱棒结合的强度低,结合不牢固。
其中,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石墨模具既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通电,又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导热,使待扩散物能够在通电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4连通。启动冷却装置,使外部水源进入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通过扩散模具冷却至室温,当然也可以自然冷却待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1、正电极2、负电极3、扩散模具4、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7,加热电源1连接正电极2及负电极3,在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安装扩散模具4;
步骤(B):将正电极2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上,将负电极3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抵触在一起;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7驱动铝极柱棒5向铜极底板6压合,压合力为8000N,加热电源1对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通电1~60s,使铝极柱棒5和铜极底板6的温度升高至350℃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4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4将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采用扩散焊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焊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有助于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本发明的扩散焊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使与正极连接的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定向向与负极连接铜极底板移动,处理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通电和温度控制是加本发明扩散连接的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扩散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但当温度高于一定值后,温度再提高时,界面附近组织粗化,扩散连接的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有所下降。通电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的保持时间,通电时间太短,则扩散焊接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当的强度;若通电时间过长,则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作用,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80A/cm2,脉冲频率为5Hz。本发明的脉冲电流能够对正极和负极施加周期性放电,从而使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快速地定向向负极移动,从而扩散连接快。峰值密度过小时,铝极柱棒的电子难以摆脱铝原子的束缚,电子定向移动失效,峰值密度过大时,铝极柱棒容易还原失败,不能定向移动。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4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5或铜极底板6接触的突块。突块能够使铝极柱棒快速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同时扩散结合后能够快速冷却,增加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5个大气压。本发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在各个方向受到均匀的作用力,使扩散结合更有效,速度更快,而且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能够避免电弧产生,对设备损坏。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5的高度为14cm。本发明的铝极柱棒制备后应用于锂电池板盖板的正电极柱,一般的扩散连接方法难以将这么厚的金属进行扩散连接,而且扩散连接牢固性不强。优选地,高度为2-5cm。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小于2cm时,过大的电流容易对铝极柱棒击穿,导致铝极柱棒扩散连接表面整齐,影响扩散效果,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大于5cm时,铝极柱棒在扩散连接端的电子与远离端的电子发生紊乱逆流,导致电子无法定向向铜移动。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6的厚度为4cm。铜极底板的厚度小于1cm时,通电时容易溶解,铜极底板的厚度大于5cm时,通过时铝极柱棒定向移动过来的电子扩散距离短,与铝极柱棒结合的强度低,结合不牢固。
其中,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石墨模具既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通电,又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导热,使待扩散物能够在通电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4连通。启动冷却装置,使外部水源进入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通过扩散模具冷却至室温,当然也可以自然冷却待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1、正电极2、负电极3、扩散模具4、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7,加热电源1连接正电极2及负电极3,在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安装扩散模具4;
步骤(B):将正电极2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上,将负电极3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抵触在一起;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7驱动铝极柱棒5向铜极底板6压合,压合力为10000N,加热电源1对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通电40s,使铝极柱棒5和铜极底板6的温度升高至380℃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4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4将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采用扩散焊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焊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有助于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本发明的扩散焊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使与正极连接的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定向向与负极连接铜极底板移动,处理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通电和温度控制是加本发明扩散连接的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扩散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但当温度高于一定值后,温度再提高时,界面附近组织粗化,扩散连接的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有所下降。通电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的保持时间,通电时间太短,则扩散焊接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当的强度;若通电时间过长,则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作用,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90A/cm2,脉冲频率为12Hz。本发明的脉冲电流能够对正极和负极施加周期性放电,从而使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快速地定向向负极移动,从而扩散连接快。峰值密度过小时,铝极柱棒的电子难以摆脱铝原子的束缚,电子定向移动失效,峰值密度过大时,铝极柱棒容易还原失败,不能定向移动。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4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5或铜极底板6接触的突块。突块能够使铝极柱棒快速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同时扩散结合后能够快速冷却,增加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4个大气压。本发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在各个方向受到均匀的作用力,使扩散结合更有效,速度更快,而且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能够避免电弧产生,对设备损坏。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5的高度为8cm。本发明的铝极柱棒制备后应用于锂电池板盖板的正电极柱,一般的扩散连接方法难以将这么厚的金属进行扩散连接,而且扩散连接牢固性不强。优选地,高度为2-5cm。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小于2cm 时,过大的电流容易对铝极柱棒击穿,导致铝极柱棒扩散连接表面整齐,影响扩散效果,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大于5cm时,铝极柱棒在扩散连接端的电子与远离端的电子发生紊乱逆流,导致电子无法定向向铜移动。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6的厚度为4cm。铜极底板的厚度小于1cm时,通电时容易溶解,铜极底板的厚度大于5cm时,通过时铝极柱棒定向移动过来的电子扩散距离短,与铝极柱棒结合的强度低,结合不牢固。
其中,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石墨模具既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通电,又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导热,使待扩散物能够在通电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4连通。启动冷却装置,使外部水源进入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通过扩散模具冷却至室温,当然也可以自然冷却待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1、正电极2、负电极3、扩散模具4、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7,加热电源1连接正电极2及负电极3,在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安装扩散模具4;
步骤(B):将正电极2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上,将负电极3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抵触在一起;
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7驱动铝极柱棒5向铜极底板6压合,压合力为20000N,加热电源1对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通电50s,使铝极柱棒5和铜极底板6的温度升高至450℃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4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4将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采用扩散焊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焊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有助于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本发明的扩散焊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使与正极连接的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定向向与负极连接铜极底板移动,处理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通电和温度控制是加本发明扩散连接的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扩散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但当温度高于一定值后,温度再提高时,界面附近组织粗化,扩散连接的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有所下降。通电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的保持时间,通电时间太短,则扩散焊接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当的强度;若通电时间过长,则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作用,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55A/cm2,脉冲频率为7Hz。本发明的脉冲电流能够对正极和负极施加周期性放电,从而使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快速地定向向负极移动,从而扩散连接快。峰值密度过小时,铝极柱棒的电子难以摆脱铝原子的束缚,电子定向移动失效,峰值密度过大时,铝极柱棒容易还原失败,不能定向移动。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4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5或铜极底板6接触的突块。突块能够使铝极柱棒快速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同时扩散结合后能够快速冷却,增加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3个大气压。本发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在各个方向受到均匀的作用力,使扩散结合更有效,速度更快,而且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能够避免电弧产生,对设备损坏。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5的高度为18cm。本发明的铝极柱棒制备后应用于锂电池板盖板的正电极柱,一般的扩散连接方法难以将这么厚的金属进行扩散连接,而且扩散连接牢固性不强。优选地,高度为2-5cm。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小于2cm时,过大的电流容易对铝极柱棒击穿,导致铝极柱棒扩散连接表面整齐,影响扩散效果,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大于5cm时,铝极柱棒在扩散连接端的电子与远离端的电子发生紊乱逆流,导致电子无法定向向铜移动。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6的厚度为5cm。铜极底板的厚度小于1cm时,通电时容易溶解,铜极底板的厚度大于5cm时,通过时铝极柱棒定向移动过来的电子扩散距离短,与铝极柱棒结合的强度低,结合不牢固。
其中,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石墨模具既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通电,又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导热,使待扩散物能够在通电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4连通。启动冷却装置,使外部水源进入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通过扩散模具冷却至室温,当然也可以自然冷却待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1、正电极2、负电极3、扩散模具4、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7,加热电源1连接正电极2及负电极3,在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安装扩散模具4;
步骤(B):将正电极2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上,将负电极3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抵触在一起;
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7驱动铝极柱棒5向铜极底板6压合,压合力为25000N,加热电源1对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通电60s,使铝极柱棒5和铜极底板6的温度升高至500℃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4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4将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采用扩散焊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焊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有助于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本发明的扩散焊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使与正极连接的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定向向与负极连接铜极底板移动,处理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通电和温度控制是加本发明扩散连接的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扩散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但当温度高于一定值后,温度再提高时,界面附近组织粗化,扩散连接的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有所下降。通电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的保持时间,通电时间太短,则扩散焊接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当的强度;若通电时间过长,则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作用,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100A/cm2,脉冲频率为9Hz。本发明的脉冲电流能够对正极和负极施加周期性放电,从而使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快速地定向向负极移动,从而扩散连接快。峰值密度过小时,铝极柱棒的电子难以摆脱铝原子的束缚,电子定向移动失效,峰值密度过大时,铝极柱棒容易还原失败,不能定向移动。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4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5或铜极底板6接触的突块。突块能够使铝极柱棒快速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同时扩散结合后能够快速冷却,增加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5个大气压。本发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在各个方向受到均匀的作用力,使扩散结合更有效,速度更快,而且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能够避免电弧产生,对设备损坏。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5的高度为20cm。本发明的铝极柱棒制备后应用于锂电池板盖板的正电极柱,一般的扩散连接方法难以将这么厚的金属进行扩散连接,而且扩散连接牢固性不强。优选地,高度为2-5cm。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小于2cm时,过大的电流容易对铝极柱棒击穿,导致铝极柱棒扩散连接表面整齐,影响扩散效果,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大于5cm时,铝极柱棒在扩散连接端的电子与远离端的电子发生紊乱逆流,导致电子无法定向向铜移动。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6的厚度为5cm。铜极底板的厚度小于1cm时,通电时容易溶解,铜极底板的厚度大于5cm时,通过时铝极柱棒定向移动过来的电子扩散距离短,与铝极柱棒结合的强度低,结合不牢固。
其中,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石墨模具既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通电,又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导热,使待扩散物能够在通电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4连通。启动冷却装置,使外部水源进入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通过扩散模具冷却至室温,当然也可以自然冷却待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7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1、正电极2、负电极3、扩散模具4、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7,加热电源1连接正电极2及负电极3,在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安装扩散模具4;
步骤(B):将正电极2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上,将负电极3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抵触在一起;
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7驱动铝极柱棒5向铜极底板6压合,压合力为30000N,加热电源1对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通电60s,使铝极柱棒5和铜极底板6的温度升高至500℃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4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4将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采用扩散焊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焊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有助于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本发明的扩散焊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使与正极连接的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定向向与负极连接铜极底板移动,处理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通电和温度控制是加本发明扩散连接的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扩散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但当温度高于一定值后,温度再提高时,界面附近组织粗化,扩散连接的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有所下降。通电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的保持时间,通电时间太短,则扩散焊接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当的强度;若通电时间过长,则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作用,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100A/cm2,脉冲频率为6Hz。本发明的脉冲电流能够对正极和负极施加周期性放电,从而使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快速地定向向负极移动,从而扩散连接快。峰值密度过小时,铝极柱棒的电子难以摆脱铝原子的束缚,电子定向移动失效,峰值密度过大时,铝极柱棒容易还原失败,不能定向移动。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4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5或铜极底板6接触的突块。突块能够使铝极柱棒快速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同时扩散结合后能够快速冷却,增加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2个大气压。本发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在各个方向受到均匀的作用力,使扩散结合更有效,速度更快,而且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能够避免电弧产生,对设备损坏。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5的高度为16cm。本发明的铝极柱棒制备后应用于锂电池板盖板的正电极柱,一般的扩散连接方法难以将这么厚的金属进行扩散连接,而且扩散连接牢固性不强。优选地,高度为2-5cm。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小于2cm时,过大的电流容易对铝极柱棒击穿,导致铝极柱棒扩散连接表面整齐,影响扩散效果,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大于5cm时,铝极柱棒在扩散连接端的电子与远离端的电子发生紊乱逆流,导致电子无法定向向铜移动。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6的厚度为4cm。铜极底板的厚度小于1cm时,通电时容易溶解,铜极底板的厚度大于5cm时,通过时铝极柱棒定向移动过来的电子扩散距离短,与铝极柱棒结合的强度低,结合不牢固。
其中,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石墨模具既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通电,又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导热,使待扩散物能够在通电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4连通。启动冷却装置,使外部水源进入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通过扩散模具冷却至室温,当然也可以自然冷却待至室温即可。
实施例8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1、正电极2、负电极3、扩散模具4、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7,加热电源1连接正电极2及负电极3,在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安装扩散模具4;
步骤(B):将正电极2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上,将负电极3的扩散模具4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5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6抵触在一起;
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7驱动铝极柱棒5向铜极底板6压合,压合力为15000N,加热电源1对正电极2和负电极3之间通电35s,使铝极柱棒5和铜极底板6的温度升高至470℃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4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4将铝极柱棒5 和铜极底板6冷却至室温。
本发明采用扩散焊连接铝基复合材料时,焊接过程中施加的压力有助于去除铝基体表面的氧化膜。本发明的扩散焊通过控制温度、压力、电流和真空度来实现极柱形锂电池盖板用铝极柱棒和铜柱底板的快速扩散连接,使与正极连接的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定向向与负极连接铜极底板移动,处理时间短,损耗少,无污染,可批量生产。通电和温度控制是加本发明扩散连接的重要工艺参数。加热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使扩散速度产生较大的变化,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扩散系数越大;但当温度高于一定值后,温度再提高时,界面附近组织粗化,扩散连接的接头质量提高不多,有时反而有所下降。通电时间是指被焊工件在焊接温度下的保持时间,通电时间太短,则扩散焊接接头达不到稳定的与母材相当的强度;若通电时间过长,则对扩散接头起不到进一步的提高作用,反而会使母材的晶粒长大。
其中,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80A/cm2,脉冲频率为0.1~10Hz。本发明的脉冲电流能够对正极和负极施加周期性放电,从而使铝极柱棒中的电子快速地定向向负极移动,从而扩散连接快。峰值密度过小时,铝极柱棒的电子难以摆脱铝原子的束缚,电子定向移动失效,峰值密度过大时,铝极柱棒容易还原失败,不能定向移动。
其中,所述扩散模具4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5或铜极底板6接触的突块。突块能够使铝极柱棒快速加热达到指定温度,同时扩散结合后能够快速冷却,增加生产效率。
其中,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4个大气压。本发明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在各个方向受到均匀的作用力,使扩散结合更有效,速度更快,而且保持在一定的真空度下,能够避免电弧产生,对设备损坏。
其中,所述铝极柱棒5的高度为8cm。本发明的铝极柱棒制备后应用于锂电池板盖板的正电极柱,一般的扩散连接方法难以将这么厚的金属进行扩散连接,而且扩散连接牢固性不强。优选地,高度为2-5cm。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小于2cm 时,过大的电流容易对铝极柱棒击穿,导致铝极柱棒扩散连接表面整齐,影响扩散效果,使用的铝极柱棒高度大于5cm时,铝极柱棒在扩散连接端的电子与远离端的电子发生紊乱逆流,导致电子无法定向向铜移动。
其中,所述铜极底板6的厚度为2cm。铜极底板的厚度小于1cm时,通电时容易溶解,铜极底板的厚度大于5cm时,通过时铝极柱棒定向移动过来的电子扩散距离短,与铝极柱棒结合的强度低,结合不牢固。
其中,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石墨模具既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通电,又能够对待扩散物进行导热,使待扩散物能够在通电高温的条件下进行。
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设有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4连通。启动冷却装置,使外部水源进入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与扩散模具连通,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通过扩散模具冷却至室温,当然也可以自然冷却待至室温即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A):提供加热电源、正电极、负电极、扩散模具、冷却装置和压合驱动装置,加热电源连接正电极及负电极,在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安装扩散模具;
步骤(B):将正电极的扩散模具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上,将负电极的扩散模具抵触在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
步骤(C):将锂电池盖板的铝极柱棒与锂电池盖板的铜极底板抵触在一起;
步骤(D):在真空环境下,压合驱动装置驱动铝极柱棒向铜极底板压合,加热电源对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通电使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的温度升高并进行扩散连接;
步骤(E):冷却装置与扩散模具连接,冷却装置通过扩散模具将铝极柱棒和铜极底板冷却至室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压合的压合力为100~30000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通电的时间为1~60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扩散连接时的温度为300~5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通电的电流为脉冲电流,峰值密度为10~100A/cm2,脉冲频率为0.1~10Hz。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模具表面设有与铝极柱棒或铜极底板接触的突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真空度为1~5个大气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极柱棒的高度为2~2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极底板的厚度为1~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模具为石墨模具。
CN201710883285.1A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Active CN107538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3285.1A CN107538124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83285.1A CN107538124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8124A true CN107538124A (zh) 2018-01-05
CN107538124B CN107538124B (zh) 2021-03-16

Family

ID=60964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83285.1A Active CN107538124B (zh) 2017-09-26 2017-09-26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3812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1738A (zh) * 2018-06-14 2018-12-11 惠州市隆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耳金属箔材焊接机构及焊接方法
CN109500484A (zh) * 2018-08-19 2019-03-22 东莞市大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原子焊扩散设备
CN109604410A (zh) * 2018-11-09 2019-04-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钛合金多层板件快速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
CN115121930A (zh) * 2022-06-07 2022-09-30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铝铜异种金属锁底结构的焊接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3202A1 (en) * 2003-07-03 2005-07-14 Water Gremlin Two part cold formed battery terminal
CN101444873A (zh) * 2007-11-29 2009-06-03 Smc株式会社 结合方法及其装置
JP4961512B2 (ja) * 2010-06-08 2012-06-27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アルミニウム銅クラッド材
CN103003979A (zh) * 2010-10-15 2013-03-2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导电性连结构件、导电性连结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将导电性连结构件形成为电极的蓄电池
CN203343609U (zh) * 2013-06-28 2013-12-18 王亚伟 电热压高分子扩散焊机
CN105252137A (zh) * 2015-11-13 2016-0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铝或铝合金与铜的真空扩散焊接方法
US20160315303A1 (en) * 2015-04-21 2016-10-27 Atieva, Inc. Preconditioned Bus Bar Interconnect System
CN206500764U (zh) * 2017-02-17 2017-09-19 天成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热压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3202A1 (en) * 2003-07-03 2005-07-14 Water Gremlin Two part cold formed battery terminal
CN101444873A (zh) * 2007-11-29 2009-06-03 Smc株式会社 结合方法及其装置
JP4961512B2 (ja) * 2010-06-08 2012-06-27 株式会社Neomaxマテリアル アルミニウム銅クラッド材
CN103003979A (zh) * 2010-10-15 2013-03-27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导电性连结构件、导电性连结构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将导电性连结构件形成为电极的蓄电池
CN203343609U (zh) * 2013-06-28 2013-12-18 王亚伟 电热压高分子扩散焊机
US20160315303A1 (en) * 2015-04-21 2016-10-27 Atieva, Inc. Preconditioned Bus Bar Interconnect System
CN105252137A (zh) * 2015-11-13 2016-01-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铝或铝合金与铜的真空扩散焊接方法
CN206500764U (zh) * 2017-02-17 2017-09-19 天成盛(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热压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71738A (zh) * 2018-06-14 2018-12-11 惠州市隆合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极耳金属箔材焊接机构及焊接方法
CN109500484A (zh) * 2018-08-19 2019-03-22 东莞市大为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原子焊扩散设备
CN109604410A (zh) * 2018-11-09 2019-04-1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钛合金多层板件快速成形装置及其成形方法
CN115121930A (zh) * 2022-06-07 2022-09-30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 一种铝铜异种金属锁底结构的焊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8124B (zh) 2021-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8124A (zh) 一种锂电池复合电极的扩散连接方法
CN107262866A (zh) 电池模组的焊接装置
CN103805929B (zh) 一种工件涂层的表面处理方法和装置
CN201693266U (zh) 电阻热与超声振动复合加热钎焊设备
CN205032844U (zh) 极耳预焊装置及其抚平机构
CN103260809B (zh) 导电材料的接合体
CN103586577A (zh) 一种铝导杆与钢爪的摩擦焊接方法
CN103121135A (zh) 薄膜太阳电池汇流交叉点自动热焊装置
CN103258890A (zh) 一种在太阳能电池片上形成锡电极线的装置
CN201316884Y (zh) 用于超声焊机上动力电池焊接时的夹紧装置
CN208019615U (zh) 一种超声波线束焊接机
CN205428913U (zh)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
CN201931199U (zh)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高频电流加热焊接装置
CN103658955A (zh) 电池组自动点焊系统
CN207386806U (zh) 一种电池极耳的激光焊连接结构
CN202444029U (zh) 复合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108296589A (zh) 一种热压焊头再提升式焊锡装置及其焊锡工艺
CN103639586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焊接方法
CN107649778A (zh) 一种铜箔与铜端子、铝箔与铝端子的扩散接合方法
CN100375298C (zh)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的外连接方法及装置
CN108788431A (zh) 一种光伏电池片高频感应焊接系统及焊接方法
CN208246036U (zh) 一种铜带焊接装置
CN201227717Y (zh) 平行焊、对焊一体机
CN208655819U (zh) 一种用于铝壳与底托片热熔粘接的装置
CN202726310U (zh) 锂离子动力电池组超声波金属焊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27

Address after: 523808 Room 5410, Building A2, South China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Innovation City,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DAWEI INTELLIGE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Guangdong Songshan Lake University Innovation City Southern China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1 area, Dongguan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DONG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Assignee: Guangdong Dawei Welding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DAWEI INTELLIGENCE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98000384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iffusion bonding method for composite electrode of lithium batter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052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Diffusion Bonding Method for Lithium Battery Composite Electrode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9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

Pledgee: Dongguan branch of Bank of Dongguan Co.,Ltd.

Pledgor: DAWEI INTELLIGENCE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5141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