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1527B - 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1527B
CN107531527B CN201580080055.0A CN201580080055A CN107531527B CN 107531527 B CN107531527 B CN 107531527B CN 201580080055 A CN201580080055 A CN 201580080055A CN 107531527 B CN107531527 B CN 107531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water
sludge
microorganisms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0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1527A (zh
Inventor
今村英二
明田川恭平
安永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31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1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1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26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using pure oxygen or oxygen-rich ga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0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 B01D53/0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dsorption, e.g. preparative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stationary adsorb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7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 C02F1/78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oxidation with 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05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21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comprising treatment of the recirculated slud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68Membrane bioreactor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3/00Adsorbents used in seperation treatment of gases and vapours
    • B01D2253/10Inorganic adsorbents
    • B01D2253/106Silica or silic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10Single element gases other than halogens
    • B01D2257/106Oz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66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06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oxi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2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the food or foodstuff industry, e.g. brewery waste wa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34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2F2103/12 - C02F2103/32
    • C02F2103/346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from industrial activit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2F2103/12 - C02F2103/32 from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e.g. waste water from polishing of waf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1/00Apparatus for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1/78Details relating to ozone treatment devices
    • C02F2201/782Ozone genera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40Liquid flow 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2Activated sludge processes
    • C02F3/1236Particular type of activated sludge installations
    • C02F3/1252Cylindrical tanks with horizontal axi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的水处理系统具备:生物处理工序,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对有机性废液进行处理;臭氧气体制造工序,产生臭氧气体;污泥移送工序,抽出生物处理工序中的微生物混合液的一部分而移送;臭氧处理工序,使臭氧与被移送的微生物混合液的一部分接触;以及处理液送回工序,将臭氧处理后的处理液从臭氧处理工序送回到生物处理工序。对臭氧处理后的为未分解的集聚的微生物进行分离浓缩、对分离浓缩的未分解的集聚的微生物选择性地进行臭氧处理。

Description

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含有有机性物质的水进行处理的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使用标准活性污泥法等的使用微生物来对废水等水进行处理的方法的水处理系统。在这样的水处理系统中,使用能够将有机物为基质而消耗的微生物、使该微生物以水中的有机物为基质而消耗、由此进行用于将水净化的处理。
在微生物随着水处理而消耗水中的有机物的情况下,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增殖。例如在标准活性污泥法中,虽然在曝气槽的后级设置有沉淀槽以存留从曝气槽流出的微生物,但在微生物过度增殖的情况下从曝气槽流出的微生物有可能超过沉淀槽的存留容许量,因此需要将过剩地增加的微生物作为多余污泥而排出到水处理系统外。另外,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MBR)中,在曝气槽内的微生物量过度增殖的情况下,有可能招致膜的堵塞,因此需要将过剩地增加的微生物作为多余污泥而适当地排出以使得微生物量达到适当的范围。
作为排出的多余污泥的处置方法,采用使用了焚烧处置的方法、在厌氧条件下使其发酵来处置的方法(消化处理)等。在任意的方法中,都需要巨大的能量及费用。因此,在使用了微生物的水处理方法中,要求降低多余污泥的排出量。
专利文献1提案有为了使多余污泥的排出量降低而使用臭氧的水处理系统。在该水处理系统中,使臭氧与含有伴随处理而增殖的微生物的水接触来分解微生物、以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和被臭氧分解的微生物(称为分解微生物)作为基质而再次实施利用微生物的水处理、使多余污泥的排出量降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24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水处理中,在具有微生物的曝气槽内存在作为实施了水处理的处理水的微生物混合液,但从曝气槽抽出(引き抜く)可能包含进行水的处理而增殖了的微生物的该微生物混合液、经由喷射器对所抽出的微生物混合液的一部分进行臭氧注入,将利用臭氧注入的臭氧处理后的微生物混合液送回到曝气槽,谋求多余污泥的排出量降低。
然而,使用臭氧的该方法存在改善的余地。例如,在该方法中,虽然通过与臭氧接触反应来使微生物分解,但是不仅针对未分解的微生物,而且对于针对残存的有机物、已经分解的分解微生物、及从分解微生物泄漏出的有机物,臭氧由于反应而被消耗。在作为反应对象外的残存有机物、分解微生物及从分解微生物泄漏出的有机物与臭氧反应的情况下,臭氧对于作为反应对象的增殖的微生物的反应效率下降。因此,为了得到充分的多余污泥削减效果,也需要考虑由于与反应对象外的反应而被消耗的臭氧的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增殖的未分解的微生物选择性地与臭氧反应、将作为反应对象的微生物与臭氧的反应效率以高的状态维持、能够以少的臭氧注入量得到高的多余污泥减量效果的水处理系统及排水处理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系统具有:微生物处理部,其构成为使用微生物来处理水;抽出部,其构成为从微生物处理部所处理了的水抽出一部分的部分水;水槽,其具有铅锤方向的高度、构成为抽出部所抽出的部分水流入到该水槽而贮存;臭氧产生部,其构成为产生臭氧;和臭氧反应部,其构成为使抽出部所抽出的部分水与臭氧产生部所产生的臭氧进行反应。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系统具备:送回部,其连接于水槽的铅锤方向的下方、构成为将水槽所贮存的部分水的至少一部分送回到微生物处理部;循环单元,其构成为将水槽所贮存的部分水从水槽的下部抽出而向臭氧反应部循环;和流入单元,其构成为使循环单元所循环的部分水与臭氧产生部所产生的臭氧进行反应而再次流入到水槽。水槽具备:移动单元(手段),其使朝向下方而流入的部分水向铅锤方向的上方移动;和整流单元,其配置于移动单元的上方、对移动单元所移动的部分水进行整流,就循环单元而言,使通过移动单元而被移动、通过整流单元而被整流、且在水槽的下部所贮存的部分水循环。
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方法具有使用微生物来对水进行处理的处理步骤。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方法具备:抽出步骤,从处理了的水抽出一部分的部分水;存留步骤,使被抽出的部分水流入到具有铅锤方向的高度的水槽而贮存;移动步骤,使朝向水槽的铅锤方向的下方而流入的部分水向铅锤方向的上方移动;整流步骤,对被移动的上述部分水进行整流;循环步骤,将进行整流而贮存于水槽的部分水的至少一部分从水槽的下部抽出而向臭氧反应部循环;产生步骤,产生臭氧;反应步骤,使被循环的部分水与产生的臭氧在臭氧反应部进行反应;再流入步骤,使被反应的部分水再次流入到水槽;和再处理步骤,使用微生物对再流入后向上方移动、被整流而贮存于水槽的下部的存留物再次进行处理。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作为反应对象的未分解的微生物选择性地与臭氧反应。因而,能够将未分解的微生物与臭氧的反应效率以高的状态进行维持,能够以比较少的臭氧注入量实现高的多余污泥减量效果。另外,能够以比较少的臭氧注入量来进行水处理,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臭氧成为高浓度而有可能产生的臭氧的有毒性,能够良好地稳定处理后的水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水处理系统所具备的导管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水处理系统所具备的导管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水处理系统所具备的整流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水处理系统所具备的整流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整流装置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7是说明整流装置的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8是说明污泥浓缩分离装置的构造和槽内的水的流动的剖视图。
图9是说明整流装置的开口率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整流装置的倾斜角度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2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3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4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17是示出实施方式5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8是说明水处理系统所具备的臭氧水制造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水处理系统所具备的臭氧水制造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20是示出开口率与臭氧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21是示出处理天数与BOD去除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申请公开的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的实施方式。予以说明,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涉及的水处理系统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水处理系统在生物处理工序中应用标准活性污泥法。
水处理系统具备曝气槽1等结构要素作为构成为使用微生物来对水进行处理的微生物处理部的一个例子。在曝气槽1中,包含能够将有机物作为基质来进行利用的需氧性的微生物。另外,曝气槽1连接有收容废水2的废水导入路3、和收容来自曝气槽1的流出水的流出路4。另外,流出路4还与沉淀槽5连接,将来自曝气槽1的流出水移送到沉淀槽5。沉淀槽5连接有处理水放出路6,沉淀槽的上清水经由该处理水放出路6而流出。
所谓本说明书中的废水2,是指作为水处理系统中的处理对象的水的一个例子。就该废水2而言,例如在为城市污水、从食品加工工场排出的废水、从半导体制造工场排出的废水等的情况下,包含比较多的应该被处理的有机物。
在水处理时,在曝气槽1内,微生物进行有机物的消耗,在微生物过度增殖的情况下,过剩地增加的微生物成为多余污泥,从曝气槽1流出的微生物有可能会超过沉淀槽5的存留容许量。
在曝气槽1内,存留有作为成为可能含有过剩增殖的微生物的状态的废水2的微生物混合液7。另外,在曝气槽1中,经由空气导入路8从散气装置9释放空气,对微生物混合液7供给空气。沉淀槽5底部连接有污泥抽出配管10,污泥抽出配管10与污泥抽出泵11连接。污泥抽出泵11的排出侧分支为污泥送回配管12和污泥排出配管13。
在本说明书中,在仅仅称为“污泥”的情况下,是指微生物的集合,在称为“分离污泥”的情况下,是指在对从曝气槽流出的微生物进行了固液分离时被分离的污泥。另外所谓“多余污泥”是指由于在生物处理工序中微生物增殖而产生微生物、多余地积蓄于废水处理系统内而因此应该被废弃的污泥。
水处理系统具备臭氧反应槽14,臭氧反应槽14连接有污泥移送配管15和污泥取出配管16、排臭氧释放路17。污泥移送配管15被插入到曝气槽1内,另外在污泥移送配管15上设置有污泥移送泵18。因而,能够利用污泥移送泵18将曝气槽1内的微生物混合液7经由污泥移送配管15移送到臭氧反应槽14。污泥取出配管16连接有污泥循环泵19。污泥循环泵19的排出侧分支为污泥循环配管20和处理液送回配管21。污泥循环配管20连接于污泥移送配管15,另外污泥移送配管15与设置于臭氧反应槽内14的污泥导入配管22连接。在污泥循环配管20上,设置有测定流过管内的液体的流量的流量计67、及喷射器23。
水处理系统还具备臭氧制造装置24、臭氧移送路25及臭氧注入路26。在图1中,臭氧制造装置24具备臭氧产生器27和臭氧浓缩器28,臭氧移送路25连接于臭氧产生器27和臭氧浓缩器28。臭氧注入路26连接臭氧浓缩器28和喷射器23。在臭氧注入路上,设置有测定臭氧气体流量的流量计66。
水处理系统还在臭氧反应槽14内具备污泥浓缩分离装置29,在各配管上具备阀46~52。污泥浓缩分离装置29由遮挡板30、导管31、整流装置32构成。
包含以上的结构的图1的水处理系统的动作如下所示。
<生物处理工序>
包含有机物的废水2经由废水导入路3被导入到曝气槽1。
在曝气槽1中存留有微生物混合液7,微生物混合液7含有能够将有机物作为基质来进行利用的需氧性的微生物。因而,在曝气槽1中废水2中所含的有机物从水中被去除,由此完成废水2的净化。
就由曝气槽1所净化的废水2而言,在经过规定的滞留时间之后,作为流出水而经由流出路4流出到沉淀槽5。
在沉淀槽5中,进行与来自曝气槽的流出水一起所流入的微生物混合液7中的微生物的沉降分离。
被分离的微生物作为分离污泥33而堆积于沉淀槽5底部,另一方面,澄清的上清水从沉淀槽5上部经由处理水放出路6而被释放。
就堆积于沉淀槽5底部的分离污泥33而言,经由污泥抽出配管10被污泥抽出泵11抽出。被抽出的分离污泥33经由污泥送回配管12而被送回到曝气槽1。
如前所述,就该废水处理而言,由于使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因此能够从废水中去除有机物,另一方面,在系统内积蓄利用有机物所增殖的微生物。因而,当微生物等固态物在系统内过剩地积蓄的情况下,作为多余污泥,经由污泥排出配管13而被排出到系统外,作为废弃物被处理。如已经叙述那样,多余污泥的处置所需的能量及费用巨大,要求降低该多余污泥的排出量。
<臭氧气体制造工序>
在实施方式1中,臭氧气体制造工序包括臭氧产生工序、臭氧浓缩工序。
[臭氧产生工序]
在臭氧产生工序中,由作为构成为产生臭氧的臭氧产生部的一个例子的臭氧产生器27来生成臭氧。就臭氧产生器27而言,只要能够产生臭氧气体,则可以是任意的装置,例如可举出以氧气或者空气为原料通过放电来生成臭氧的装置等。
[臭氧浓缩工序]
在臭氧浓缩工序中由臭氧产生器27所生成的臭氧在臭氧浓缩器28中被浓缩、储藏。就臭氧浓缩器28而言,只要是能够对臭氧进行浓缩、储藏的装置即可,作为一个例子,例如可举出能够将硅胶作为臭氧吸附材料填充而通过填充容器内的压力、温度变化来使吸附的臭氧脱离、释放的方式的装置。
就在臭氧浓缩工序中被浓缩的臭氧而言,在后述的臭氧注入循环工序中从臭氧浓缩器28被释放,在微生物的分解中使用。
就以上说明的臭氧产生工序和臭氧浓缩工序而言,每当进行来自臭氧浓缩器的臭氧释放时,按照该顺序实施,在臭氧浓缩器28中始终保持为臭氧储藏的状态。
以下,示出污泥移送工序、臭氧处理工序及处理污泥送回工序。这些工序按照该顺序实施,且将这3个工序作为一个循环,按照批次进行处理。即,在按照该顺序实施、处理污泥送回工序完成之后,开始污泥移送工序。
能够在从处理污泥送回工序结束起至污泥移送工序开始之间设置任意的中止时间、间歇地实施上述3工序。
<污泥移送工序>
一边实施生物处理工序、臭氧气体制造工序,一边开始污泥移送工序。
在污泥移送工序中,阀46打开,存留于曝气槽1内的微生物混合液7的一部分经由污泥移送配管15而被污泥移送泵18吸取,被移送到作为本发明涉及的臭氧反应部的一个例子的臭氧反应槽14。此时,设置于污泥取出配管16上的阀48被关闭,没有来自臭氧反应槽14内的微生物混合液7的流出,向臭氧反应槽14移送预先设定的规定量的污泥。阀46、污泥移送配管15及污泥移送泵18的组合是构成为从微生物处理部所处理的水抽出一部分的部分水的抽出部的一个例子。
就移送量而言,既可以按照污泥移送泵18的运转时间来管理,也可以在污泥移送配管15上设置累计流量计,按照流过配管内的量来管理,另外也可以在臭氧反应槽14内设置物位传感器,当达到规定的水位时停止移送等来进行管理。
<臭氧处理工序>
本发明涉及的水处理系统通过利用臭氧的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多余污泥产生量的降低。为了使微生物与臭氧效率良好地接触,臭氧处理工序包括下述所示的臭氧注入循环工序及污泥浓缩工序这2个工序,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来重复进行这些工序。
[臭氧注入循环工序]
在臭氧注入循环工序中,污泥取出配管16上的阀48及污泥循环配管20上的阀47打开,另一方面,污泥移送配管15上的阀46关闭。臭氧反应槽14内的微生物混合液7通过污泥循环泵19从污泥取出配管16被抽出,被送入到污泥循环配管20。
在微生物混合液7通过设置于污泥循环配管20上的喷射器23时,由臭氧浓缩器28所储藏的臭氧气体从臭氧浓缩器28被释放,微生物混合液7与臭氧气体接触,存在于微生物混合液7中的过剩地增殖的微生物被臭氧所分解。
作为臭氧注入的方法,例如还考虑在臭氧反应槽14之中设置散气装置而从该散气装置释放臭氧的方法等,但使用了喷射器等文丘里管设备的方法的臭氧的吸收效率更高,能够以少的臭氧量进行高效的污泥减量,因此优选。
在此,就臭氧向微生物混合液的溶解的效率而言,受喷射器23中的臭氧气体流量与微生物混合液流量之比大幅影响,臭氧气体流量的比例越小,越能够效率良好地使臭氧溶解。因而,喷射器23中的臭氧气体流量与微生物混合液流量之比(g/L)可以是0.05~0.4,优选的是0.1~0.3。
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臭氧气体制造工序中进行利用臭氧浓缩器28的臭氧气体浓缩,由此能够得到1000~2000mg/NL左右的浓度极高的臭氧气体,能够使臭氧与微生物的反应快速地完成。然而,本申请发明的效果不一定是必须为如上所述的高浓度臭氧才能得到。即,就本申请发明的效果而言,例如即使在臭氧气体制造工序中不进行臭氧浓缩,而将由臭氧产生器产生的100mg/NL左右的臭氧气体直接注入到微生物混合液7也能够得到。
[污泥浓缩工序]
在污泥浓缩工序中,流过污泥循环配管20内的微生物混合液7经由污泥导入配管22而流入到臭氧反应槽14内。污泥导入配管22被插入至臭氧反应槽14的中心部,被导入的微生物混合液7从臭氧反应槽14的中心部在铅锤方向朝下排出。
就被排出的微生物混合液而言,被喷吹到设置于污泥导入配管22的排出口的下方的遮挡板30,就微生物混合液流而言,其流动方向被转换为水平方向。另外,遮挡板30配置于由如图2中所示的中空的圆筒或者如图3中所示的长方体的形状构成的导管31的内侧。因而,就微生物混合液流34而言,流动方向被导管31内壁转换为朝上,顺着导管31的内壁在臭氧反应槽中心部上升。也就是说,遮挡板30与导管31内壁的组合为本发明涉及的移动单元的一个例子。
在导管31的上方设置有整流装置32,微生物混合液流34在向上朝向通过该整流装置32的过程中被整流。
作为整流装置32的构造,例如可举出如图4中所示的、以使板(称为整流板)相邻地覆盖臭氧反应槽水平剖面的方式所排列的方式的构造;如图5中所示的、使筒(称为整流筒)相邻地臭氧反应槽水平剖面没有遗漏地排列的方式的构造等。予以说明,图4示出整流板35,图5示出整流筒36。另外,图6是在将整流板35用作整流装置的情况下使用圆形的臭氧反应槽14的情况下的水平剖视图,图7是使用了矩形水槽的情况下的水平剖视图。
如以上,在臭氧反应槽14中心部产生上升流,因此在臭氧反应槽14外缘部、即遮挡板的外侧产生如图8中所示的朝下流动。就该朝下的流动而言,由于整流效果,在从整流装置32的上方朝向下方而通过时在整流装置32下方形成平缓的没有紊流的流动。
在导管内进行上升的过程中,微生物混合液流34急剧地紊流,但如上所述,通过该整流装置32来抑制紊流,由此微生物混合液7内所含的固态物、即微生物由于其自身重量而成为容易沉降的状态。由此,就微生物混合液内的固态物、即未分解的微生物而言,在遮挡板外侧的流动平缓的部位沉降,在臭氧反应槽14底部未分解的微生物沉降、浓缩。也就是说,整流装置32为本发明涉及的整流单元的一个例子。
为了通过如上所述的整流装置32来得到整流效果,例如在使用如图4中所示的整流板的情况下不优选板彼此的间隔过宽。另外,如果过窄,则整流板间也会由微生物混合液7中所含的固态物而堵塞等,损害整流效果。因而,作为优选的间隔,可以使得间隔变均等地配置多个整流板,以使得臭氧反应槽14水平剖面面积中的、整流板与整流板之间的空间的水平剖面面积所占的比例成为10~50%、优选10~40%。
另外,在采用为如图5所示的整流筒的情况下也可以说是同样的,可以在臭氧反应槽14水平剖面上没有遗漏地排列剖面面积均等的圆筒,以使得臭氧反应槽14水平剖面面积中的、圆筒内的中空部分的剖面面积所占的比例成为10~50%、优选10~40%。
予以说明,以下,将该在臭氧反应槽14的水平剖面面积中所占的、整流板之间的空间、或者整流筒中空部、即图9中所示的斜线部的水平剖面面积所占的比例称为“开口率”。
进而,图4及图5中所示的整流板、整流筒也可以相对于铅锤方向带角度地倾斜。即如果图10中所示的角度θ过大,则固态物容易堆积在倾斜板、倾斜筒上,成为流路的堵塞、装置破损的主要原因。因而,它们相对于铅锤方向的倾斜角度可以是0~60度、优选的是0~50度。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以预先设定的规定时间重复进行臭氧注入循环工序和污泥浓缩工序。因而,在污泥浓缩工序中,堆积于臭氧反应槽14底部的微生物混合液7中的固态量、即未分解的微生物从污泥取出配管16被污泥循环泵19抽出,再次被导入到污泥循环配管20,与臭氧接触。
另外如以上被注入的臭氧中的、没有因反应被消耗而残留的臭氧作为排出气体从臭氧释放路17被移送到臭氧分解装置(未图示),在被无害化之后扩散到大气。
<对于运转方法及条件>
在以下,示出用于最大限度地得到本发明效果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条件。
[臭氧注入量]
在本发明的结构中,就为了溶解微生物混合液中的微生物而所需的臭氧量(每1次臭氧处理工序所需的量)而言,根据本申请发明者们专心研究的结果,由下述式导出。
[O3dosage]={[MLSS]×α}×[V]×β···式1
[O3dosage]:所需臭氧注入量(mgO3/次)
[MLSS]:曝气槽内的固态物浓度(g/L)
[V]:每一次所进行处理的微生物混合液量(L/次)
α:MLVSS/MLSS比
β:MLVSS分解所需的臭氧量(mgO3/gMLVSS)
α表示来自微生物的固态物量(MLVSS)占曝气槽内的固态物浓度(MLSS)的比率,虽然还因废水不同而不同,但一般而言为0.4~0.7。另外β为分解某单位量的MLVSS时所需的臭氧量,根据发明者们研究的结果,为20~70mgO3/gMLVSS,在许多数情况下为30~60mgO3/gMLVSS,优选在该范围内设定。
[MLSS]是通过测定曝气槽内的MLSS所求出的,[V]是通过任意地调整从曝气槽移送到臭氧反应槽14的微生物混合液量而决定的,但不优选臭氧反应槽容量过剩地变大,因此可以设为曝气槽容积的0.1~7%、优选的是0.2~5%。就[MLSS]而言,既可以是装置管理者每次对微生物混合液采样、进行分析而求出,也可以在曝气槽内设置MLSS浓度计,使用其测定值。
[每1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
就实施方式1涉及的水处理系统而言,通过臭氧来分解微生物,将臭氧处理后的液体送回到曝气槽,使微生物利用在该液体中所含的有机物来谋求污泥减量。在此,应考虑的是“通过臭氧所分解的微生物量≠污泥削减量”的关系。即,由于曝气槽中的微生物利用臭氧处理后的液体中所含的被分解的微生物来新地进行生产,因此在曝气槽内产生新的微生物。然而,其产生量比通过臭氧处理所分解的微生物量少,结果,达到污泥减量。
由于这样的复杂的关系,为了通过本发明来充分地得到由臭氧所引起的多余污泥削减效果,除了注入依照所述式1所算出的臭氧注入量之外,还可以设定每1次所进行处理的微生物混合液量(式1中的[V])、和每1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F]以使得“处理污泥比”成为1.5~6、优选的是2~5。
在此,所谓处理污泥比,是指相对于在不进行臭氧处理的情况下产生的每1天的多余污泥量的每1天进行臭氧处理的污泥量,通过下式来算出。
[R]=[Q1]/[Q2]···式2
[R]:处理污泥比
[Q1]:每1天的臭氧处理污泥量(gMLSS/day)
[Q2]:每1天的多余污泥量(gMLSS/day)
[Q1]为每1天进行臭氧处理的MLSS重量,按照曝气槽内的固态物浓度(式1中的[SS])、每1次所进行处理的微生物混合液量(式1中的[V])和每1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之积来求出。因而[Q1]如下。
[Q1]=[MLSS]×[V]×[F]···式3
[Q1]:每1天的臭氧处理污泥量(gMLSS/day)
[MLSS]:曝气槽内的固态物浓度(g/L)
[V]:每一次所进行处理的微生物混合液量(L/次)
[F]:每1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次/day)
[Q2]是指如前述在未进行臭氧处理的情况下产生的多余污泥重量。[Q2]既可以在应用本发明来开始多余污泥的由臭氧所产生的削减之前根据曝气槽内的固态物浓度的每天的测定结果来预先计算,也可以在应用本发明后通过下式来算出。
[Q2]={{[BODin]-[BODout]}×γ+{[SSin]-[SSout]}}×[W]···式4
[Q2]:每1天的多余污泥量(gMLSS/day)
[BODin]:废水中所含的BOD(g/L)
[BODout]:处理水中所含的BOD(g/L)
[W]:每一天的废水流入量(L/D)
γ:污泥转换率
[SSin]:废水中所含的固态物浓度(g/L)
[SSout]:处理水中所含的固态物浓度(g/L)
在此BOD为生化需氧量,是水中所含的有机物量的指标。另外γ表示污泥转换率、即流入的有机物被转换为微生物的比例,一般而言为0.1~0.4。[SSin]、[SSout]分别表示流入的废水、流出的处理水中所含的固态物浓度。
根据以上,每一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F]通过下式来求出。
[F]={[R]×[Q2]}/{[MLSS]×[V]}···式5
[F]:每一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次/day)
[R]:处理污泥比
[Q2]:每1天的多余污泥量(gMLSS/day)
[MLSS]:曝气槽内的固态物浓度(g/L)
[V]:每一次所进行处理的微生物混合液量(L/次)
因而,就臭氧处理工序而言,可以使得实施的间隔变均等地来进行如以上所求出的次数。
[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时间]
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时间[T1]需要为能够在一天中实施通过所述式5所求出的次数的时间。另外,[T1]需要设为:存留于臭氧反应槽的微生物混合液不遗漏而通过喷射器来可与臭氧气体接触的时间。进而,[T1]需要设为:可注入由所述式1所求出的[O3dosage]的时间。
因而,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时间[T1]可以设定成同时满足下述3个式子。
[T1]+[T2]+[T3]≤24(h/day)/[F]····式6
[T1]≥[V]/[C]····式7
[O3dosage]=[O3conc]×[O3flow]×[T1]····式8
[T1]: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时间(h/次)
[T2]:污泥移送工序实施时间与处理污泥送回工序实施时间之和(h/次)
[T3]:中止时间(h/次)
[F]:每一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次/day)
[V]:每一次所进行处理的微生物混合液量(L/次)
[C]:污泥循环泵流量(L/h)
[O3dosage]:所需臭氧注入量(gO3/次)
[O3conc]:臭氧气体浓度(gO3/L)
[O3flow]:臭氧气体流量(L/h)
[T2]表示污泥移送工序实施时间与后述的处理污泥送回工序实施时间之和(以下,称为混杂时间)。另外[T3]是指污泥移送工序、臭氧处理工序、处理污泥送回工序都未被实施的“中止时间”。在本发明中,就污泥移送工序、臭氧处理工序、处理污泥送回工序而言,按照该顺序进行,将其作为1个循环而实施,进而在各循环间能够设置中止时间,因此需要使式6的关系成立。[T2]、[T3]可任意地设定,但例如[T2]为10~120分钟、优选的是10~60分钟,[T3]为0~12小时、优选的是3~12小时。
就[V]而言,如上所述,为曝气槽容积的0.1~7%、优选的是0.2~5%。臭氧气体流量[O3flow]、污泥循环泵流量[C]可以如上所述设定成喷射器中的g/L满足0.05~0.4、优选的是0.1~0.3。臭氧气体浓度[O3conc]能够在0.05~2g/L、优选的是0.1~2g/L中任意地调整。
在以上的条件下,[T1]可任意地设定。
如以上,每1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F]、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时间[T1]可任意地调整,但不优选过于频繁地进行臭氧处理。这是由于:在臭氧处理了的微生物混合液中稍微残存未反应的臭氧,如果其频繁地流入到曝气槽,则损害曝气槽内的微生物的活性,废水处理性能下降。
因而,可以设定[F],以使[T1]、[T2]、[T3]的和为曝气槽的HRT(水力学的滞留时间)的30%以上、优选的是40%以上。
根据以上,在本发明中,能够使与臭氧接触的液体始终为高浓度地含有未分解的微生物的液体,且可通过使臭氧注入量最佳化而使未分解的微生物与臭氧效率良好地反应。
<处理液送回工序>
在臭氧处理工序完成后,污泥循环配管20上的阀47关闭,另一方面,处理液送回配管21上的阀49打开,存留于臭氧反应槽内的臭氧处理后的微生物混合液7被送回到曝气槽1。在臭氧处理后的微生物混合液中,含有通过臭氧而被分解的微生物的残渣,曝气槽中的微生物将该微生物的残渣作为基质而分解及利用,作为二氧化碳而被扩散到大气中,由此实现污泥减量。
就以上说明的污泥移送工序、臭氧处理工序及处理液送回工序而言,是一边进行生物处理工序及臭氧气体制造工序一边被实施的,并不是在使生物处理工序及臭氧气体制造工序停止之后而开始的。
实施方式2.
图11为在生物处理工序中应用了“标准活性污泥法”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的一个例子。
在图11中,污泥移送配管15与污泥送回配管12连接。另外,在图11中,未设置污泥移送泵18。除此以外与图1相同。
在实施方式2中,将堆积于沉淀槽5的分离污泥33、即从曝气槽1流出的微生物移送到臭氧反应槽14来进行臭氧处理。当开始污泥移送工序时,污泥移送配管15上的阀46打开,流过污泥送回配管12的微生物混合液7经过污泥移送配管15内,被移送到臭氧反应槽14。
就移送量而言,可以按照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方法来管理。对于除此之外的动作,与实施方式1相同。另外,就臭氧注入量[O3dosage]、每1天的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次数[F]、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时间[T1]等运转条件而言,可以将各式中的[MLSS]作为“分离污泥的固态物浓度(g/L)”、将[V]作为“每一次所进行处理的分离污泥量(L/次)”来算出。
实施方式3.
图12为在生物处理工序中应用“生物膜法”的情况下的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的一个例子。在图12中,在曝气槽1内投入有微生物载体37。除此之外,与图11(实施方式2)相同。
投入于曝气槽内的微生物载体以使微生物附着于其表面、保持高的曝气槽内的生物量为目的,将这样的生物处理方式一般称为“生物膜法”。在不投入载体的情况、即实施方式1中所记载的“标准活性污泥法”的情况下,使漂浮的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废水的净化,但在生物膜法中,在通过附着、固定于载体表面的微生物来进行净化方面看到区别。然而,在为利用微生物的废水净化的方面是共同的。另外,在生物膜法中,也需要含有微生物的液体流出到后级的沉淀槽、进行固液分离,被分离的污泥需要作为多余污泥而被废弃处置。因而,当在生物处理工序中采用生物膜法的情况下,作为图12中所示的结构,将堆积于沉淀槽5的分离污泥3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移送到臭氧处理工序。
另外,在图12中图示出投入了多孔载体等的情况下的“流动床式”,但也可以是如图13中所示将塑料制的填充物填充于曝气槽内的“固定床式”。
即使是图12以及图13中的任意的结构,动作也与实施方式2相同。
予以说明,在实施方式1~3中,将在曝气槽后级所具备的固液分离装置作为沉淀槽,但只要形成为能够进行固液分离、能够将分离出的污泥移送到臭氧处理工序的结构,则可以是任意结构,例如也可以将浮上分离装置、离心分离装置等作为沉淀槽的代用品。
实施方式4.
图14示出实施方式4的结构。实施方式4为在生物处理工序中应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MBR)的情况下的结构的一个例子。
图14中的水处理系统包括固液分离膜38、过滤水吸取配管39、过滤泵40、过滤水移送配管41。在实施方式4中,污泥抽出配管10与曝气槽1连接。实施方式4使用了MBR,因此不需要将如沉淀槽5那样的固液分离单元设置于曝气槽后级。除此之外的结构与图1(实施方式1)相同。
就图14中所示的MBR而言,由于使固液分离膜浸渍于曝气槽内,因此被称为“浸渍型MBR”。浸渍型MBR与实施方式1中所示的“标准活性污泥法”同样,是在使漂浮于曝气槽内的微生物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的同时、通过设置于曝气槽内的固液分离膜来进行微生物混合液的固液分离、得到澄清的处理水的方法。与标准活性污泥法等相比,能够实现设备的省空间化、处理水的优质化。MBR也在为利用微生物的废水净化方面是共同的,由于产生多余污泥,所以需要将其排出、进行废弃处置。
如上述,在浸渍型MBR中,除了使膜浸渍于曝气槽1、据此进行固液分离以外,与“标准活性污泥法”相同,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从曝气槽抽出微生物混合液、对其进行臭氧处理,由此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图14示出将浸渍型MBR应用于生物处理工序的情况下的结构,但例如也可以如图15、16所示将固液分离膜设置于槽外。具体而言,既可以如图15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设置膜分离槽42而将固液分离膜38设置于该膜分离槽42;也可以如图16所示的一个例子那样设置膜送水路43、膜送水泵44及浓缩污泥送回路45而将固液分离膜38设置于槽外。
实施方式5.
图17示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5。本实施方式5与实施方式4同样地是将本发明应用于MBR的情况下的一个例子,将在臭氧制造装置24所制造的臭氧用于固液分离膜38的清洗。
就固液分离膜38而言,通过运行过滤泵40,对曝气槽1内的微生物混合液进行抽滤,但当过滤水吸取配管39内的压力下降时(即,当膜间压差上升时),需要固液分离膜38的清洗。通常用次氯酸来清洗,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利用具有更强力的清洗效果的臭氧水进行清洗。
在图17中,除了图14的结构之外,还具备臭氧注入分支路53、臭氧水制造部54、处理水送回路55、臭氧水移送路56、臭氧水送水泵57及阀70、71。
在如上所述检测到膜间压差的上升后,开始臭氧水制造工序。在臭氧水清洗工序中,阀71打开,被臭氧浓缩器28浓缩的臭氧气体经由与臭氧注入路26连接的臭氧注入分支路53被送到臭氧水制造部。另一方面,臭氧水制造部54连接有处理水送回路55,在生物处理工序中被处理、释放的处理水的一部分被送回到臭氧水制造部。在臭氧水制造部54中,所述臭氧气体与处理水接触、制作臭氧水。
作为臭氧水制造部的结构,例如,可举出图18及图19所示的结构。在图18中所例示的臭氧水制造部包括臭氧气体散气装置58、臭氧水槽59及处理水60。就经由臭氧气体注入分支路53而被导入的臭氧气体而言,从臭氧气体散气装置58扩散,臭氧在收容于臭氧水槽59的处理水60中溶解、制造臭氧水。
在图19中例示出的臭氧水制造部包括臭氧水循环泵61、臭氧水制造喷射器62及臭氧水循环配管63。在臭氧注入分支路53及臭氧水循环配管63上分别设置有流量计68、69。收容于臭氧水槽的处理水60通过臭氧水循环泵61流过臭氧水循环配管63内。另外,另一方面,臭氧水制造喷射器62设置于臭氧水循环配管63上,另外还与臭氧注入分支路53连接。处理水60流过臭氧水循环配管,在通过臭氧水制造喷射器62的过程中,经由臭氧注入分支路53来吸取高浓度臭氧气体,与臭氧接触,制造臭氧水。可以调整臭氧气体流量、臭氧水循环泵排出流量以使得臭氧水制造喷射器62中的g/L也成为0.1~0.3。
臭氧水制造所需的时间也取决于臭氧气体浓度,但在例如使用300mgO3/NL左右的臭氧气体的情况下,可以散气或者循环5~60分钟的时间。其结果,能够得到至少60mgO3/L以上作为溶存臭氧浓度的臭氧水。如果使臭氧气体浓度为更高浓度,则能够使臭氧水浓度为更高浓度。
如上所述,在检测膜间压差的上升而开始臭氧水制造工序、进而臭氧水制造工序完成的情况下,转移到膜清洗工序。
在膜清洗工序中在臭氧水制造部54所制造的臭氧水经由臭氧水移送路56而被臭氧水送水泵57注入到固液分离膜二次侧。此时,阀64打开,阀65关闭。另外,过滤泵40停止,利用固液分离膜38的抽滤为中止的状态。
就清洗水量、清洗时间而言,虽然也取决于用于清洗的臭氧水浓度,但在例如将60mgO3/L左右作为溶存臭氧浓度的臭氧水用于清洗的情况下,只要将清洗水量设为固液分离膜38的每单位膜面积为0.5~5L/m2、优选的是0.5~3L/m2,将清洗时间设为5~120分钟、优选的是5~90分钟就是充分的。
在利用臭氧水的清洗结束的情况下,臭氧水送水泵57停止,阀65打开,阀64关闭,过滤泵40再次运行,由此再次开始微生物混合液7的抽滤。
予以说明,以上的臭氧水制造工序、膜清洗工序还可与污泥的臭氧处理工序同时实施,在同时实施的情况下,阀70打开,从臭氧浓缩器28所释放的臭氧气体被送到臭氧水制造部54和喷射器23这两者。
其它动作与实施方式4相同。
另外,就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制造臭氧水,用于固液分离膜的清洗的方法而言,例如还能够应用于如图15以及16所示的方式的MBR。
实施例
在图14的结构的装置中,基于进行了废水处理的试验来示出本发明效果。
作为试验水,使用人工污水。因而,废水特性、处理水量始终为恒定。另外,在实施例1~2中,从曝气槽适当地进行污泥排出,将MLSS浓度、及MLVSS/MLSS比保持为恒定。予以说明,废水特性、试验机的条件的详细内容如表1及表2。予以说明,作为整流装置,使用倾斜板。
(表1)是说明在验证本发明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实验的条件的表。
Figure GDA0001469889770000211
(表2)是说明在验证本发明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实验的条件的表。
Figure GDA0001469889770000212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示出对整流板间隔、即开口率进行各种改变、进行微生物混合液的臭氧处理而得到的结果。其中,整流板的间隔设为均等。
[试验方法]
在实施例1中,用一边实施生物处理工序、一边在任意的时机使臭氧处理工序开始、结束的方法来进行验证。
在紧接着臭氧处理工序开始后每隔一定时间提取臭氧反应槽中的微生物混合液,供MLVSS浓度测定。根据该结果,掌握了直至MLVSS被完全分解为止所需的时间。另外根据该时间,计算出在该时间的期间供给的臭氧量(重量)。
针对每个开口率实施以上的操作,针对每个开口率进行供给臭氧量的比较。予以说明,倾斜板相对于铅锤方向的角度θ设为45度。另外,臭氧浓度等与臭氧处理相关的条件如表2中所示。
[结果]
图20示出开口率、与供给臭氧量除以分解的MLVSS量而得到的值、即每单位MLVSS的分解所需的臭氧量的关系。
从图20明确得知:在开口率为10~50%时,就分解所需的臭氧重量而言,每单位MLVSS重量为30~59mgO3/gMLVSS;相对于此,当开口率超过50%时急剧地上升,分解效率恶化。这表示:整流板与整流板的间隔越大,整流效果越小,不能进行未分解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及有机物的分离浓缩,臭氧被微生物以外的有机物消耗,微生物的分解效率恶化。
在图20中,开口率100%表示不具备整流装置的结构。即,表示以往的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
在开口率低于10%的情况下,倾斜板间的流路由于微生物而堵塞,无法得到整流效果,未能进行未分解的微生物的分离、浓缩。
根据以上,显示出开口率优选为10~50%,能够比以往装置明显少的臭氧供给量来进行污泥的分解。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倾斜板作为整流装置,对倾斜板相对于铅锤方向的倾斜角度θ进行各种改变来进行臭氧处理。其中,开口率设为30%。
另外,在实施例2中,也与实施例1同样地用在任意的时机使臭氧处理工序开始、结束的方法来进行验证。就与臭氧处理相关的条件而言,与实施例1同样地如表2中所记载。
结果如表3那样。当使角度比60度大时,固态物堆积在整流装置上、倾斜板间,倾斜板间的流路堵塞。由此,无法得到整流装置中的整流效果,不能进行未分解的微生物的分离及浓缩。根据以上,显示出倾斜板相对于铅锤方向的倾斜角度优选为0~60度。
(表3)是说明关于本发明的整流装置的构造的验证结果的表。
Figure GDA0001469889770000221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在完成实施例1、2的验证之后,进行40天的连续处理,对多余污泥削减效果及废水处理性能进行验证。
在本试验期间中,如表4中所示,每隔10天改变处理条件,进行各个条件下的处理水质的比较。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而使用了表1中所记载的人工污水作为废水。
(表4)是说明在验证本发明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实验的条件的表。
实验期间 第0~10天 第11~20天 第21~30天 第31~40天
臭氧处理 没有
整流装置 没有 没有 没有
臭氧注入量之比 1 1 2.4
期间1
在期间1不进行臭氧处理而仅进行生物处理工序。另外,从曝气槽内适当地进行抽出,使得将曝气槽内的MLSS浓度保持为恒定。
在期间1,处理水质稳定,经过期间,BOD去除率大致为95%左右(图21)。另外,每天的排泥量为约850gMLSS/day。
期间2
在期间2应用本发明而开始臭氧处理。整流装置、及臭氧处理的条件如表5中所记载。另外,在期间2也将曝气槽内的MLSS浓度保持为恒定。
(表5)是说明在验证本发明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实验的条件的表。
Figure GDA0001469889770000231
在期间2,处理水质也稳定,BOD去除率与期间1同样地大致为95%左右(图21)。
另外,得到由臭氧所产生的多余污泥削减效果,在期间2,每天的排泥量为约400gMLSS/day,即多余污泥削减量为450gMLSS/day。
期间3
在期间3,从臭氧反应槽卸下整流装置来进行臭氧处理。即利用与现有技术同样的结构来进行处理。另外,在本期间,曝气槽MLSS通过排泥而成为恒定。另外在本期间,臭氧处理条件也与期间2同样的设为表5中所记载的条件。
在期间3,处理水质也稳定,与期间1、2相同(图21)。
然而,无法充分地得到多余污泥削减效果,尽管注入与期间2同等量的臭氧,但每天的排泥量为700gMLSS/day,即多余污泥削减量为150gMLSS/day。
这是由于:注入的臭氧被有机物消耗,未充分地进行微生物的分解,所述有机物为从被分解的微生物泄漏。由此,在臭氧反应槽内设置整流装置、未分解的微生物容易沉降、在分离浓缩之后进行臭氧处理的本发明的水处理系统的优越性再次得到确认。
期间4
在期间4,与期间3同样地在臭氧反应槽不设置整流装置来进行臭氧处理。进而,根据在期间3未能充分地得到污泥减量效果,将臭氧处理工序实施时间[T1]设为2.4小时、将混杂时间[T2]设为1小时、将中止时间[T3]设为0.6小时,以使臭氧注入量[O3dosage]成为2.4倍的方式进行处理。与臭氧处理相关的其它条件与期间3相同。另外,在期间4,曝气槽内的MLSS也通过排泥而成为恒定。
其结果,能够充分地得到多余污泥削减效果、每天的排泥量为400gMLSS/day、多余污泥削减量为450gMLSS/day。
然而,在处理水质中看到恶化,BOD去除率以80%左右推移(图21)。这是由于:在被注入的臭氧中的未反应的臭氧残存于臭氧处理后的液体中,由此曝气槽内的微生物的活性下降。
当如现有技术那样在臭氧反应槽内未分解微生物与臭氧的接触效率差的情况下,在得到充分的污泥减量效果之前必须注入大幅过剩的臭氧,在该情况下在液体中一些臭氧残留。
进一步的变形例及效果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地导出。并不限定于如上那样说明且记述的特定的详细内容及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因而,可不脱离由附加的专利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所定义的概括性的发明的概念的精神或者范围来进行各种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曝气槽;2:废水;3:废水导入路;4:流出路;5:沉淀槽;6:处理水放出路;7:微生物混合液;8:空气导入路;9:散气装置;10:污泥抽出配管;11:污泥抽出泵;12:污泥送回配管;13:污泥排出配管;14:臭氧反应槽;15:污泥移送配管;16:污泥取出配管;17:臭氧释放路;18:污泥移送泵;19:污泥循环泵;20:污泥循环配管;21:处理液送回配管;22:污泥导入配管;23:喷射器;24:臭氧制造装置;25:臭氧移送路;26:臭氧注入路;27:臭氧产生器;28:臭氧浓缩器;29:污泥浓缩分离装置;30:遮挡板;31:导管;32:整流装置;33:分离污泥;34:微生物混合液流;35:整流板;36:整流筒;37:微生物载体;38:固液分离膜;39:过滤水吸取配管;40:过滤泵;41:过滤水移送配管;42:膜分离槽;43:膜送水路;44:膜送水泵;45:浓缩污泥送回路;46~52:阀;53:臭氧注入分支路;54:臭氧水制造部;55:处理水送回路;56:臭氧水移送路;57:臭氧水送水泵;58:臭氧气体散气装置;59:臭氧水槽;60:处理水;61:臭氧水循环泵;62:臭氧水制造喷射器;63:臭氧水循环配管;64~65:阀;66~69:流量计;70~71:阀。

Claims (9)

1.一种水处理系统,其为具有以下的、对水进行处理的水处理系统:微生物处理部,其构成为使用微生物来对水进行处理;抽出部,其构成为从该微生物处理部所处理的所述水抽出一部分的部分水;水槽,其具有铅锤方向的高度、构成为所述抽出部所抽出的所述部分水流入到该水槽而贮存;臭氧产生部,其构成为产生臭氧;和臭氧反应部,其构成为使所述部分水与所述臭氧产生部所产生的所述臭氧进行反应;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处理系统具备:
送回部,其连接于所述水槽的所述铅锤方向的下方、构成为将所述水槽所贮存的所述部分水的至少一部分送回到所述微生物处理部;和
循环单元,其构成为将所述水槽所贮存的所述部分水从所述水槽的下部抽出而向所述臭氧反应部循环;和
流入单元,其构成为使所述循环单元所循环的所述部分水与所述臭氧产生部所产生的所述臭氧进行反应而再次流入到所述水槽,
所述水槽具备:移动单元,其使朝向所述下方而流入的所述部分水向所述铅锤方向的上方移动;和整流单元,其配置于该移动单元的所述上方、对所述移动单元移动的所述部分水进行整流,
就所述循环单元而言,使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被移动、通过所述整流单元而被整流、且在所述水槽的所述下部所贮存的所述部分水循环,
所述移动单元为中空的导管、和配置于所述导管的内侧的遮挡板,所述臭氧反应部所反应的所述部分水从所述铅锤方向的上方向所述遮挡板流入、顺着所述导管的内壁而上升,由此向上朝向通过所述整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单元具备相互隔离的多个板状部件,
所述多个板状部件之间的空间的水平剖面面积为所述水槽的水平剖面面积的10~50%,
所述多个板状部件分别相对于所述铅锤方向倾斜0~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单元具备多个筒状部件,
所述多个筒状部件的中空部位处的水平剖面面积为所述水槽的水平剖面面积的10~50%,
所述多个筒状部件分别相对于所述铅锤方向倾斜0~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臭氧反应部具备文丘里管设备,该文丘里管设备构成为将产生的所述臭氧注入到所述循环单元所循环的所述部分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浓缩部,该浓缩部构成为对产生的所述臭氧进行浓缩,构成为使该浓缩部所浓缩的所述臭氧与所述循环单元所循环的所述部分水进行反应。
6.一种水处理方法,其为具有使用微生物来对水进行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抽出步骤,从处理了的所述水抽出一部分的部分水;
存留步骤,使抽出的所述部分水流入到具有铅锤方向的高度的水槽而贮存;
移动步骤,使朝向所述水槽的所述铅锤方向的下方所流入的所述部分水向所述铅锤方向的上方移动;
整流步骤,对通过所述移动步骤而向上方移动的所述部分水进行整流;
循环步骤,将进行整流而贮存于所述水槽的所述部分水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水槽的下部抽出而向所述臭氧反应部循环;
产生步骤,产生臭氧;
反应步骤,使被循环的所述部分水与产生的所述臭氧在臭氧反应部进行反应;
再流入步骤,使被反应的所述部分水再次流入到所述水槽;和
再处理步骤,使用所述微生物对再流入后向所述上方移动、被整流而贮存于所述水槽的所述下部的存留物再次进行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从开始所述抽出步骤起至开始再次所述抽出步骤为止的时间为使用所述微生物来对所述水进行处理的时间的3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产生步骤具备浓缩步骤,该浓缩步骤对产生的所述臭氧进行浓缩,
就所述反应步骤而言,使被循环的所述部分水与浓缩的所述臭氧进行反应。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的任一项所述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处理步骤及所述再处理步骤而言,使用膜分离活性污泥法来进行处理。
CN201580080055.0A 2015-05-18 2015-05-18 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Active CN1075315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4138 WO2016185533A1 (ja) 2015-05-18 2015-05-18 水処理システム及び水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1527A CN107531527A (zh) 2018-01-02
CN107531527B true CN107531527B (zh) 2021-04-09

Family

ID=56871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055.0A Active CN107531527B (zh) 2015-05-18 2015-05-18 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072597A1 (zh)
JP (1) JP5987202B1 (zh)
CN (1) CN107531527B (zh)
SG (1) SG11201709460WA (zh)
WO (1) WO20161855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07256A (zh) * 2016-07-28 2016-10-12 黄霞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无曝气生化耦合工艺系统及其应用
JP6818671B2 (ja) * 2017-10-10 2021-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廃水処理システム
JP6444574B1 (ja) * 2018-06-08 2018-12-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SG11202105910WA (en) * 2019-01-31 2021-07-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and sewage treatment method
CN113382969B (zh) * 2019-02-15 2023-05-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WO2021199371A1 (ja) * 2020-04-01 2021-10-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水処理装置および水処理方法
WO2022002328A1 (en) 2020-07-03 2022-01-06 Glycospot Aps Enzyme activity assay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2851035A (zh) * 2021-01-27 2021-05-28 青岛李村河水务有限公司 城市污水处理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KR102521662B1 (ko) * 2022-06-08 2023-04-13 주식회사 지온 수처리 공정에서 발생되는 저농도 슬러지의 농축 시스템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2177A (en) * 1975-05-28 1976-11-16 Carl Welteroth Multi-action particle separator
US4303517A (en) * 1979-01-15 1981-12-01 Sydlo Inc.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US4346005A (en) * 1981-08-03 1982-08-24 Crane Co. Tube settler module
JPH11333489A (ja) * 1998-05-26 1999-12-07 Kurita Water Ind Ltd 有機性排液の生物処理方法
JP2000020377A (ja) * 1998-06-30 2000-01-21 Lion Corp 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データ管理用ソフトウェア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6303034B1 (en) * 1997-05-30 2001-10-16 The Japanese Research &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 Friendly Processing In Food Industry Waste water ozoniz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JP2002247831A (ja) * 2001-02-20 2002-08-30 Hitachi Metals Ltd リニアモータ
JP3549049B2 (ja) * 2000-10-30 2004-08-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医療情報システム
CN2751024Y (zh) * 2004-05-18 2006-01-11 侯金山 双向旋流一体化污水净化器
JP2006119967A (ja) * 2004-10-22 2006-05-11 Shinkichi Himeno 医療情報システム
CN101182092A (zh) * 2007-11-07 2008-05-21 天津大学 生物污泥的减量化方法
US7384555B1 (en) * 1993-09-22 2008-06-10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queous organic wastes
CN101522579A (zh) * 2006-09-29 2009-09-02 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 废水臭氧化用于污泥减量或泡沫和膨胀的控制
CN101708937A (zh) * 2009-11-27 2010-05-1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臭氧促进污泥减量化的方法
CN101759338A (zh) * 2010-03-10 2010-06-30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臭氧氧化实现生物污泥减量的方法
CN101835712A (zh) * 2007-08-24 2010-09-15 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高溶解氧水平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系统
CN102745788A (zh) * 2012-07-25 2012-10-24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JP2013065216A (ja) * 2011-09-17 2013-04-11 Shinkichi Himeno 文書管理サーバーシステム
CN103228804A (zh) * 2010-12-03 2013-07-31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用铜合金、电子设备用铜合金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用铜合金轧材
JP5416370B2 (ja) * 2008-06-20 2014-02-12 株式会社日立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文書管理システム
JP3189325U (ja) * 2013-12-24 2014-03-06 株式会社医療情報技術研究所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JP2014054608A (ja) * 2012-09-13 2014-03-27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排水処理方法及び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57295A (ja) * 1986-05-08 1986-11-14 Ebara Infilco Co Ltd 廃水処理装置
JP2001191097A (ja) * 1999-10-25 2001-07-17 Sumitomo Precision Prod Co Ltd 排水処理方法
JP3744428B2 (ja) * 2002-01-30 2006-02-08 栗田工業株式会社 汚泥の好気性消化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
JP5372585B2 (ja) * 2009-04-20 2013-12-18 オルガノ株式会社 気液溶解タンク
JP5950790B2 (ja) * 2012-03-27 2016-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廃水処理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92177A (en) * 1975-05-28 1976-11-16 Carl Welteroth Multi-action particle separator
US4303517A (en) * 1979-01-15 1981-12-01 Sydlo Inc. Liquid treatment apparatus
US4346005A (en) * 1981-08-03 1982-08-24 Crane Co. Tube settler module
US7384555B1 (en) * 1993-09-22 2008-06-10 Kurita Water Industries Ltd. Process for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aqueous organic wastes
US6303034B1 (en) * 1997-05-30 2001-10-16 The Japanese Research &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For Environment Friendly Processing In Food Industry Waste water ozoniza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JPH11333489A (ja) * 1998-05-26 1999-12-07 Kurita Water Ind Ltd 有機性排液の生物処理方法
JP2000020377A (ja) * 1998-06-30 2000-01-21 Lion Corp 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データ管理用ソフトウェア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3549049B2 (ja) * 2000-10-30 2004-08-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医療情報システム
JP2002247831A (ja) * 2001-02-20 2002-08-30 Hitachi Metals Ltd リニアモータ
CN2751024Y (zh) * 2004-05-18 2006-01-11 侯金山 双向旋流一体化污水净化器
JP2006119967A (ja) * 2004-10-22 2006-05-11 Shinkichi Himeno 医療情報システム
CN101522579A (zh) * 2006-09-29 2009-09-02 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 废水臭氧化用于污泥减量或泡沫和膨胀的控制
CN101835712A (zh) * 2007-08-24 2010-09-15 普莱克斯技术有限公司 采用高溶解氧水平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系统
CN101182092A (zh) * 2007-11-07 2008-05-21 天津大学 生物污泥的减量化方法
JP5416370B2 (ja) * 2008-06-20 2014-02-12 株式会社日立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文書管理システム
CN101708937A (zh) * 2009-11-27 2010-05-1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臭氧促进污泥减量化的方法
CN101759338A (zh) * 2010-03-10 2010-06-30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臭氧氧化实现生物污泥减量的方法
CN103228804A (zh) * 2010-12-03 2013-07-31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用铜合金、电子设备用铜合金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用铜合金轧材
JP2013065216A (ja) * 2011-09-17 2013-04-11 Shinkichi Himeno 文書管理サーバーシステム
CN102745788A (zh) * 2012-07-25 2012-10-24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JP2014054608A (ja) * 2012-09-13 2014-03-27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排水処理方法及び排水処理システム
JP3189325U (ja) * 2013-12-24 2014-03-06 株式会社医療情報技術研究所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G11201709460WA (en) 2017-12-28
CN107531527A (zh) 2018-01-02
JPWO2016185533A1 (ja) 2017-06-08
US20180072597A1 (en) 2018-03-15
WO2016185533A1 (ja) 2016-11-24
JP5987202B1 (ja)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1527B (zh) 水处理系统及水处理方法
CN107151053A (zh) 一种缺氧‑厌氧‑缺氧‑好氧‑膜组件处理装置
JP2008183517A (ja) 廃水処理装置
KR100872863B1 (ko) 악취 제거와 여과 효율이 향상된 하수 및 오수 처리장치
CN102491500A (zh) 一种分层供氧曝气生物滤池
CN208166683U (zh) 一种重力回流式一体化节能污水处理装置
CN109879546A (zh) 一种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处理工艺
JP5118722B2 (ja) 廃水処理システム
RU65043U1 (ru) Установка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CN112744915B (zh) 机械擦洗膜生物反应系统及方法
KR19990083645A (ko) 간헐폭기공정과 평판형 정밀여과막을 이용한 유기물 및 질소·인의 제거방법
KR100985467B1 (ko) 간헐포기 연속처리식 하폐수 고도처리장치 및 방법
CN208802958U (zh) 一种综合性mbr脱氮除磷装置
KR20030097075A (ko) 생물막활성탄과 마이크로필터모듈을 이용한 오·폐수고도처리장치
KR101898183B1 (ko) 복합담체와 분사수류장치를 구비한 하·폐수처리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질소 제거 방법
JP4563134B2 (ja) 廃水処理システム
RU213661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удаления из сточных вод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веществ, соединений азота и фосфора
KR101193497B1 (ko) 고성능처리기를 설치한 고도처리 하수 및 오폐수 정화장치
CN219652801U (zh) 一种固定生物床处理设备
KR100223543B1 (ko) 폐야쿠르트 공병을 이용한 다중 혐기호기방식에 의한 오폐수 처 리장치 및 방법
CN109534509A (zh) 一种一体化多级多段ao-mbr膜罐装置
CN216273614U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净化槽
CN21579903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处理系统
CN210313903U (zh) 有机废水处理设备
KR100473710B1 (ko) 오수의 고도처리장치 및 그 처리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