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8424B - 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28424B CN107528424B CN201710273694.XA CN201710273694A CN107528424B CN 107528424 B CN107528424 B CN 107528424B CN 201710273694 A CN201710273694 A CN 201710273694A CN 107528424 B CN107528424 B CN 10752842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tion member
- flow path
- annular flow
- opening portion
- rotating elec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wherein gaseous cooling medium circulates between the machine casing and a surrounding mantle
- H02K9/1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wherein gaseous cooling medium circulates between the machine casing and a surrounding mantle wherein the cooling medium circulates through ducts or tubes within the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wherein gaseous cooling medium circulates between the machine casing and a surrounding mant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得到充分的整流效果、制造容易且整流结构的耐久性优异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0)具有:定子;在定子的外周侧能够供冷却介质(M)在整个周向上流通的环状流路(13);与环状流路(13)连通的冷却介质(M)的供入用开口部(23)及排出用开口部(24)。供入用开口部(23)的所述周向上的位置与排出用开口部(24)的所述周向上的位置不同。在环状流路(13)中,在从供入用开口部(23)朝向排出用开口部(24)的一方及另一方的周向的路径(C1、C2)中的较短的一方的路径(C2)设有阻碍冷却介质(M)的流动的至少一部分的分隔构件(3)。分隔构件(3)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且分隔构件与环状流路(13)的内表面抵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机动车等中使用具备定子和收纳定子的壳体的旋转电机。例如提出了在定子与壳体之间形成有制冷剂用的流路的旋转电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具有制冷剂用的流路的旋转电机中,有时在流路中设有规定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分隔构件等整流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96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4027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前述的技术中,由于定子部件的压入、焊接引起的热变形等导致的尺寸变动等原因,存在整流结构的尺寸精度降低、难以得到充分的整流效果的情况。另外,整流结构(例如分隔构件)要求能够容易设置、以及即使在被施加了振动或产生了制冷剂的压力变动的情况下也不产生磨损等引起的劣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旋转电机,其在冷却介质用的流路中设有整流结构,该旋转电机能够得到充分的整流效果,且制造容易,而且整流结构的耐久性优异。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其具有:圆环状的定子(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定子1);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侧供冷却介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冷却介质M)沿所述定子的周向流通的环状流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环状流路13);以及与所述环状流路连通的所述冷却介质的供入用开口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供入用开口部23)及排出用开口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排出用开口部24),其中,所述供入用开口部的所述周向上的位置与所述排出用开口部的所述周向上的位置不同,在所述环状流路中,在从所述供入用开口部朝向所述排出用开口部的一方及另一方的所述周向的路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路径C1及第二路径C2)中的较短的一方的路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路径C2)设有分隔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分隔构件3),该分隔构件阻碍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分隔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所述分隔构件与所述环状流路的内表面抵接。
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环状流路具有卡止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缺口18),该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分隔构件来限制所述分隔构件在环状流路内移动。
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环状流路具有从所述环状流路的内表面突出且沿着所述周向形成的引导凸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引导凸部17),所述卡止部形成于所述引导凸部。
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分隔构件具有流通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流通凹部34),该流通部将所述环状流路内的空间中的相对于所述分隔构件位于所述周向的一侧的空间与另一侧的空间连通,从而能够使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一侧的空间与另一侧的空间之间流通。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分隔构件的一部分由硬度比所述弹性材料硬度高的硬质构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芯构件36)构成。
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分隔构件是关于所述定子的轴心方向和径向中的至少任一方对称的形状。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分隔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分隔构件通过弹性而不容易从环状流路脱落。另外,由于分隔构件相对于环状流路不容易移动,因此即使在被施加了振动或发生了冷却介质的压力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磨损等引起的分隔构件的劣化。由此,能够可靠地得到在较短的一方的路径中阻碍冷却介质的流动的效果。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将冷却介质向较长的一方的路径引导,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而且,分隔构件能够通过发生弹性变形而嵌入于环状流路来进行组装,因此分隔构件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即使在因部件的压入、焊接引起的热变形等而使环状流路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下,通过弹性材料的弹性也能够使分隔构件与环状流路的内表面可靠地抵接。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将冷却介质向所述较长的一方的路径引导,从而得到优异的冷却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分隔构件的移动被限制,因此能够可靠地得到阻碍冷却介质的流动的整流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能够防止分隔构件的位置错动、脱落,能够对分隔构件可靠地进行定位。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能够防止在较短的一方的路径中冷却介质滞留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因滞留的高温的冷却介质而使冷却效果降低的情况。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能够提高分隔构件的机械强度。由此,能够可靠地得到通过分隔构件阻碍冷却介质的流动的整流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分隔构件即使轴心方向或径向的朝向成为相反的朝向,在功能上也不会产生障碍。分隔构件能够与姿态无关地进行设置,因此不容易发生分隔构件的误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架及壳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架及分隔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架及壳体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架及分隔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架及分隔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架及分隔构件的图,是图1的I-I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架及分隔构件的图,是图7的II-II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1的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架及分隔构件的图,是图7的III-III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定子
3…分隔构件
10…旋转电机
13…环状流路
17…引导凸部
18…缺口(卡止部)
23…供入用开口部
24…排出用开口部
34…流通凹部(流通部)
36…芯构件(硬质构件)
37…外装构件
41、42…外端抵接部
43、44…主面抵接部
45…缘部抵接部
46…侧面抵接部
C…周向
C1…第一路径(一方的周向的路径)
C2…第二路径(另一方的周向的路径)
M…冷却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定子支架5及壳体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定子支架5及分隔构件3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定子支架5及壳体2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图9是表示定子支架5及分隔构件3的图。箭头Ax表示沿着定子1的轴心的方向。箭头R表示定子1的径向。箭头C表示绕定子1的轴心的方向(周向)。
旋转电机10可以用于例如电动机动车、混合动力车辆等的车辆驱动和再生发电。在定子1的内侧,配置有能够旋转的未图示的转子。
如图1~图3所示,旋转电机10具备定子1、壳体2、分隔构件3及定子支架5。
定子1具有:圆环状的定子铁心7,其包括多个分割铁心片6;以及线圈导线8,其卷绕于分割铁心片6。
壳体2具备筒状部9,该筒状部9具有圆柱状的内部空间,在筒状部9内能够收纳定子1及定子支架5。壳体2是在定子1及定子支架5的外周侧设置的筒状包围构件。
定子支架5是具有保持定子1的圆筒部11和从圆筒部11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12的圆环状体。定子支架5通过在圆筒部11的内部压入固定定子1而从定子1的径向外侧保持定子1。
凸缘部12在圆筒部11插入到壳体2的筒状部9的状态下能够通过螺栓等固定件而固定于壳体2。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定子支架5的圆筒部11的外周面11a形成有沿着周向的环状壁部14。环状壁部14从圆筒部11的外周面11a向径向的外侧突出而形成。环状壁部14相对于凸缘部12在轴心方向上分离而形成。
在定子支架5的圆筒部11的外周面11a上,在凸缘部12与环状壁部14之间形成有沿着周向的引导凸部17。引导凸部17从外周面11a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引导凸部17从凸缘部12及环状壁部14向轴心方向分离而形成。
引导凸部17的突出高度比凸缘部12及环状壁部14的突出高度小,引导凸部17未到达壳体2的筒状部9的内周面9a。优选凸缘部12与引导凸部17的轴心方向的距离W1等于环状壁部14与引导凸部17的轴心方向的距离W2。
引导凸部17具有对环状流路13内的冷却介质M的流动进行调整的功能。
如图3所示,在引导凸部17上形成有缺口18(卡止部)。缺口18是从引导凸部17的突出端朝向径向内侧形成的凹部,例如具有沿着径向的内表面18a。
如图4所示,在定子支架5的外周面与壳体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环状流路13。详细而言,环状流路13由凸缘部12的内表面12a、圆筒部11的外周面11a、环状壁部14的内表面14a、壳体2的筒状部9的内周面9a形成。环状流路13沿着定子1的周向(绕轴心的方向)整周地形成。
如图2所示,在壳体2上形成有冷却介质M用的供入用流路21和排出用流路22。供入用流路21通过在筒状部9上形成的供入用开口部23而与环状流路13连通。排出用流路22通过在筒状部9上形成的排出用开口部24而与环状流路13连通。
供入用开口部23与排出用开口部24在环状流路13的延伸方向(定子1的周向)上的位置不同。
作为从供入用开口部23朝向排出用开口部24的环状流路13的路径,存在周向的一方(第一周向D1)的第一路径C1和周向的另一方(第二周向D2)的第二路径C2。
在图2中,第一路径C1是从供入用开口部23至排出用开口部24的顺时针的路径,比从供入用开口部23到排出用开口部24的最短的路径即逆时针的第二路径C2长。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定子支架5的圆筒部11的外周面11a安装有分隔构件3。
分隔构件3具备第一主部31、第二主部32及将该第一主部31与第二主部32连结的连结部33。
在以下的说明中,X方向是分隔构件3的长度方向。Y方向是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分隔构件3的宽度方向。Z方向是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是分隔构件3的厚度方向。俯视是指从分隔构件3的厚度方向(Z方向)观察的情况。
主部31、32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形状的厚板状。在主部31、32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端面即外端面31a、32a上,在包括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在内的部分形成有凹部31b、32b。凹部31b、32b在俯视时为弯曲凹状(圆弧状等),且在主部31、32的整个厚度方向(Z方向)上形成。
在第一主部31的外端面31a上形成有与其他部分相比沿着X方向呈凸状鼓出的一对外端抵接部41、41。外端抵接部41、41由凹部31b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隔开。在第二主部32的外端面32a上形成有与其他部分相比沿着X方向呈凸状鼓出的一对外端抵接部42、42。外端抵接部42、42由凹部32b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隔开。
外端抵接部41、42在主部31、32的整个厚度方向(Z方向)上形成。
如图6及图9所示,在第一主部31的一方及另一方的面(主面31c、31c)上,分别在包括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在内的部分形成有凹部31d、31d。凹部31d、31d在与长度方向(X方向)正交的截面上为弯曲凹状(圆弧状等),且在主部31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形成。
在主面31c、31c上分别形成有与其他部分相比沿着厚度方向(Z方向)呈凸状鼓出的一对主面抵接部43、43。主面抵接部43、43由凹部31d、31d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隔开。主面抵接部43、43在主部31的整个长度方向(X方向)上形成。
在第二主部32的一方及另一方的面(主面32c、32c)上,分别在包括宽度方向(Y方向)的中央在内的部分形成有凹部32d、32d。凹部32d、32d在与长度方向(X方向)正交的截面上为弯曲凹状(圆弧状等),且在主部32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形成。
在主面32c、32c上分别形成有与其他部分相比沿着厚度方向(Z方向)呈凸状鼓出的一对主面抵接部44、44。主面抵接部44、44由凹部32d、32d在宽度方向(Y方向)上隔开。主面抵接部44、44在主部32的整个长度方向(X方向)上形成。
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主部31在俯视下配置于凸缘部12与引导凸部17之间。第二主部32在俯视下配置于环状壁部14与引导凸部17之间。
第一主部31的外端抵接部41、41与凸缘部12的内表面12a抵接。第二主部32的外端抵接部42、42与环状壁部14的内表面14a抵接。
主部31、32不是通过外端面31a、32a的整个面与凸缘部12及环状壁部14抵接,而是通过外端抵接部41、42与凸缘部12及环状壁部14抵接,因此将分隔构件3向环状流路13组装时的阻力变小。因此,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主部31、32的主面抵接部43、44中的一方的主面31c、32c侧的主面抵接部43、44与筒状部9的内周面9a抵接。另一方的主面31c、32c侧的主面抵接部43、44与圆筒部11的外周面11a抵接。
优选图3所示的主部31、32的厚度T1比图4所示的环状流路13的厚度尺寸T2大。由此,主部31、32成为在厚度方向上压缩了的状态,通过外装构件37(弹性材料)的弹性而无间隙地密接于壳体2的筒状部9及定子支架5的圆筒部11。因此,能够提高整流效果。
在该情况下,主部31、32中,不仅是主面抵接部43、44与壳体2的筒状部9及定子支架5的圆筒部11抵接,而且主面31c、32c的更大的范围(例如主面31c、32c的整面)与壳体2的筒状部9及定子支架5的圆筒部11抵接。
优选图3所示的分隔构件3的长度L1比图4所示的凸缘部12与环状壁部14的距离W1大。由此,分隔构件3以在长度方向上压缩了的状态与凸缘部12及环状壁部14抵接,因此通过外装构件37(弹性材料)的弹性而分隔构件3不容易从环状流路13脱落。
第一主部31的长度L2设定为,根据凸缘部12与引导凸部17的距离W2而能够设置于凸缘部12与引导凸部17之间。第二主部32的长度L3设定为,根据环状壁部14与引导凸部17的距离W3而能够设置于环状壁部14与引导凸部17之间。
如图3所示,连结部33的宽度尺寸比主部31、32的宽度尺寸小。
如图7所示,在连结部33上形成有能够供冷却介质M流通的流通凹部34(流通部)。流通凹部34在整个宽度方向(Y方向)上形成于连结部33的一方的主面33a。流通凹部34的X方向的尺寸及Z方向的尺寸(深度)设定为,使冷却介质M能够在流通凹部34内沿着周向流通。流通凹部34将环状流路13内的空间中的相对于分隔构件3位于周向的一侧的空间与另一侧的空间连通,从而能够使冷却介质M在一侧的空间与另一侧的空间之间流通。
连结部33的、定子支架5侧的另一方的主面33a(图7中的下表面)是与圆筒部11的外周面11a抵接的缘部抵接部45。
如图5所示,连结部33的一部分卡止于缺口18,由此,限制分隔构件3沿周向移动。
如图6所示,连结部33的侧面33b、33b中的与缺口18的内表面18a抵接的部分是侧面抵接部46。
如图3所示,优选连结部33的宽度W4比缺口18的宽度W5大。由此,连结部33以在宽度方向上压缩了的状态与缺口18的内表面18a抵接,因此通过外装构件37(弹性材料)的弹性而分隔构件3不容易从环状流路13脱落。
如图7~图9所示,分隔构件3例如包括芯构件36(硬质构件)和覆盖芯构件36的整面的外装构件37。
芯构件36例如形成为长板状。芯构件36例如以长度方向沿着X方向且厚度方向沿着Y方向的方式设置。优选芯构件36为从第一主部31经过连结部33而到达第二主部32的长度。
优选芯构件36例如由不锈钢、铝等金属构成,具有充分的刚度。
外装构件37由硬度比芯构件36的硬度低的弹性材料构成。
作为弹性材料,可以使用包括橡胶材料、热塑性弹性体等的材料。作为橡胶材料,存在硅酮橡胶、异戊二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乙烯丙烯双烯橡胶等。作为热塑性弹性体,存在苯乙烯系弹性体、烯烃系弹性体、聚酯系弹性体、聚氨酯系弹性体等。作为硬度的指标,可以举出依据JIS K 6253的杜罗回跳式硬度计类型A的硬度。外装构件37的杜罗回跳式硬度计类型A的硬度例如为30~80。
分隔构件3的全部外表面由外装构件37构成。
由于分隔构件3具有芯构件36,因此能够提高分隔构件3的机械强度。由此,通过分隔构件3能够可靠地得到阻碍冷却介质M的流动的整流效果。
分隔构件3的外表面由外装构件37构成,因此分隔构件3的与环状流路13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全部由弹性材料构成。
优选分隔构件3为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是指,例如图6所示,相对于通过分隔构件3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中央的YZ平面即中央面P1而成为对称的形状。在将分隔构件3设置于环状流路13的状态下,长度方向(X方向)与轴心方向一致,因此分隔构件3可以说是在轴心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
在分隔构件3为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在使分隔构件3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朝向与图6相反的情况下,第一主部31配置于环状壁部14与引导凸部17之间,第二主部32配置于凸缘部12与引导凸部17之间。主部31、32能够分别与环状壁部14及凸缘部12抵接,因此在作为分隔构件3的功能上不会产生障碍。
由此,分隔构件3能够与长度方向(X方向)的姿态无关地设置于环状流路13,因此不容易发生分隔构件3的误组装。
优选分隔构件3为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是指,例如相对于通过分隔构件3的厚度方向(Z方向)的中央的XY平面而成为对称的形状。在将分隔构件3设置于环状流路13的状态下,厚度方向(Z方向)与径向一致,因此分隔构件3可以说是在径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
在分隔构件3为在厚度方向(Z方向)上成为对称的形状的情况下,即使成为使任一主面朝向径向的内侧的姿态,在作为分隔构件3的功能上也不会产生障碍。
由此,分隔构件3能够与厚度方向(Z方向)的姿态无关地设置于环状流路13,因此不容易发生分隔构件3的误组装。
优选分隔构件3为关于长度方向(X方向)及厚度方向(Z方向)中的至少任一方(优选是双方)对称的形状。
如图2所示,分隔构件3设置于环状流路13的第一路径C1及第二路径C2中的较短的一方的路径即第二路径C2。
分隔构件3与环状流路13的内表面抵接,因此在第二路径C2上环状流路13的一部分被封闭。因此,能够使冷却介质在较长的一方的路径即第一路径C1中流通,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分隔构件3能够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设置于环状流路13。
如图4所示,在与凸缘部12的内表面12a相面对的壳体2的主面51上形成有沿着周向的环状凹部52。在环状凹部52内设有具有弹性的凸缘部密封构件53。凸缘部密封构件53例如由前述的弹性材料构成。凸缘部密封构件53与环状凹部52的内表面及凸缘部12的内表面12a抵接,对壳体2与凸缘部12的间隙进行封闭。
在与环状壁部14的外表面14b相面对的壳体2的内表面54上形成有沿着周向的环状凹部55。
在壳体2的内表面54与环状壁部14的外表面14b之间设有具有弹性的环状壁部密封构件56。环状壁部密封构件56例如由前述的弹性材料构成。环状壁部密封构件56与环状凹部55的内表面及环状壁部14的外表面14b抵接,对壳体2与环状壁部14的间隙进行封闭。
接着,说明旋转电机10的使用方法。
如图2所示,将冷却介质M通过供入用管路25来供给。冷却介质M只要为流体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冷却油、冷却水等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从供入用管路25供给的冷却介质M在供入用流路21中流动,经过供入用开口部23而被导入环状流路13。
由于在第二路径C2中设有分隔构件3,因此通过第二路径C2的第二周向D2的冷却介质M的流动被阻碍。因此,冷却介质M的大部分沿着第一周向D1而在第一路径C1中流动。经过第一路径C1而到达排出用开口部24的冷却介质M向排出用流路22流入,通过排出用管路26而被排出。
分隔构件3具有流通凹部34,因此冷却介质M的一部分(图2所示的冷却介质M1)通过流通凹部34而向第二周向D2流动,朝向排出用开口部24。因此,能够防止在第二路径C2中冷却介质M滞留的情况。由此,能够防止因滞留的高温的冷却介质M而使冷却效果降低的情况。
在旋转电机10中,分隔构件3的外装构件37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分隔构件3通过弹性而不容易从环状流路13脱落。另外,分隔构件3相对于环状流路13不容易移动,因此即使在被施加了振动或者产生了冷却介质M的压力变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磨损等引起的分隔构件3的劣化。由此,能够可靠地得到阻碍第二路径C2中的冷却介质M的流动的整流效果。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将冷却介质M向第一路径C1引导,提高冷却效果。
而且,分隔构件3能够通过例如以在长度方向(X方向)上进行压缩方式发生弹性变形而嵌入于环状流路13来进行组装,因此分隔构件3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即使在因定子1的压入、壳体2等的焊接引起的热变形等而使环状流路13产生了变形的情况下,通过弹性材料的弹性也能够使分隔构件3可靠地与环状流路13的内表面抵接。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将冷却介质M向第一路径C1引导,从而得到优异的冷却效果。
在旋转电机10中,在引导凸部17上形成有供分隔构件3的连结部33嵌合的缺口18,因此分隔构件3的周向的移动被限制。由此,能够可靠地得到阻碍冷却介质M的流动的整流效果。
由于缺口18形成于引导凸部17,因此能够防止分隔构件3的位置错动、脱落,能够对分隔构件3可靠地进行定位。另外,由于能够在接近重心的位置对分隔构件3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可靠地使分隔构件3的位置错动、脱落不容易发生。
分隔构件3的与环状流路13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例如抵接部41~46)由外装构件37(弹性材料)构成,因此能够提高前述的脱落防止效果、磨损引起的劣化防止效果以及整流效果。另外,在组装作业的容易性这一点上也是有利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没有限定于前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在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中,环状流路13形成于定子支架5的外周面与壳体2的内周面之间,但环状流路的结构没有限定于此。环状流路只要在定子的整个周向上形成于定子的外周侧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定子支架与不同于壳体的筒状包围构件之间的环状流路。
优选分隔构件的与环状流路的内表面抵接的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但没有限定于此,只要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即可。在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中,分隔构件3的一部分(外装构件37)由弹性材料构成,但分隔构件也可以整体由弹性材料构成。
形成于环状流路的卡止部只要是供分隔构件卡止而限制分隔构件的移动的结构即可,其形状没有限定。卡止部例如也可以是从环状流路的底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也可以是形成于引导凸部的凸部或台阶部。
在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0中,在分隔构件3上形成有能够供冷却介质M流通的流通凹部34,但使冷却介质M能够流通的结构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形成于分隔构件的孔部。
分隔构件3设置于环状流路13的第一路径C1及第二路径C2中的较短的一方的路径即第二路径C2,但在两个周向的路径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分隔构件可以设置于任一路径。
由于分隔构件3形成有流通凹部34,因此不是使环状流路13完全闭塞的结构,但分隔构件也可以使环状流路完全闭塞。
环状流路只要在定子的整个周向上形成即可,其形成方向也可以不是严格沿着定子的周向的方向。
Claims (5)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具有:
圆环状的定子;
在所述定子的外周侧供冷却介质沿所述定子的周向流通的环状流路;以及
与所述环状流路连通的所述冷却介质的供入用开口部及排出用开口部,
所述供入用开口部的所述周向上的位置与所述排出用开口部的所述周向上的位置不同,
在所述环状流路中,在从所述供入用开口部朝向所述排出用开口部的一方及另一方的所述周向的路径中的较短的一方的路径设有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阻碍所述冷却介质的流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分隔构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所述分隔构件与所述环状流路的内表面抵接,
所述环状流路具有卡止部,该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分隔构件来限制所述分隔构件在环状流路内移动,
所述环状流路具有从所述环状流路的内表面突出且沿着所述周向形成的引导凸部,
所述卡止部形成于所述引导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构件具有流通部,该流通部将所述环状流路内的空间中的相对于所述分隔构件位于所述周向的一侧的空间与另一侧的空间连通,从而能够使所述冷却介质在所述一侧的空间与另一侧的空间之间流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构件的一部分由硬度比所述弹性材料的硬度高的硬质构件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构件是关于所述定子的轴心方向和径向中的至少任一方对称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构件是关于所述定子的轴心方向和径向中的至少任一方对称的形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23903A JP6395328B2 (ja) | 2016-06-22 | 2016-06-22 | 回転電機 |
JP2016-123903 | 2016-06-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8424A CN107528424A (zh) | 2017-12-29 |
CN107528424B true CN107528424B (zh) | 2019-03-15 |
Family
ID=60677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273694.XA Active CN107528424B (zh) | 2016-06-22 | 2017-04-24 | 旋转电机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61593B2 (zh) |
JP (1) | JP6395328B2 (zh) |
CN (1) | CN10752842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80054136A (ko) * | 2016-11-15 | 2018-05-2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회전 전기기기의 고정자 서포트부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WO2019171535A1 (ja) * | 2018-03-08 | 2019-09-12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
JP6688824B2 (ja) | 2018-03-28 | 2020-04-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パイプの誤組防止構造 |
CN111869058B (zh) * | 2018-03-30 | 2023-06-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 |
JP6982551B2 (ja) * | 2018-06-19 | 2021-12-17 |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 電動機の冷却装置 |
FR3091069A1 (fr) * | 2018-12-20 | 2020-06-26 |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 Ensemble comprenant une machine électrique tournante pourvue d’une chambre de refroidissement et logée à l’intérieur d’une enceinte délimitée par une cloche d’embrayage |
JP7331625B2 (ja) * | 2019-10-28 | 2023-08-23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回転電機 |
DE102019135139A1 (de) * | 2019-12-19 | 2021-06-24 | Valeo Siemens Eautomotive Germany Gmbh | Statorgehäuse für e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elektrische Maschine und Fahrzeug |
CN117394602A (zh) * | 2022-07-05 | 2024-01-12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轴向磁通电动马达的定子芯的热连接系统 |
US20240235317A9 (en) * | 2022-10-20 | 2024-07-11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Fluid jacket assembly for stator |
DE102023100955A1 (de) * | 2023-01-17 | 2024-07-1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elastisch angefedertem Trennelement für einen Kühlkanal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236613A (ja) * | 2013-06-04 | 2014-12-15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回転電機 |
JP2015073390A (ja) * | 2013-10-03 | 2015-04-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CN104838563A (zh) * | 2012-12-04 | 2015-08-12 | 西门子公司 | 具有组合的空气水冷却系统的电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780572B1 (fr) * | 1998-06-24 | 2004-07-30 |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 Alternateur pour vehicule avec circuit de refroidissement du carter par liquide |
JP2006296005A (ja) | 2005-04-06 | 2006-10-26 | Honda Motor Co Ltd | 液冷式モータ |
JP2014140276A (ja) | 2013-01-21 | 2014-07-3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液冷式回転電機 |
JP6442922B2 (ja) * | 2014-08-22 | 2018-12-26 |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
2016
- 2016-06-22 JP JP2016123903A patent/JP639532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
- 2017-04-24 CN CN201710273694.XA patent/CN107528424B/zh active Active
- 2017-05-15 US US15/594,656 patent/US1046159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38563A (zh) * | 2012-12-04 | 2015-08-12 | 西门子公司 | 具有组合的空气水冷却系统的电机 |
JP2014236613A (ja) * | 2013-06-04 | 2014-12-15 |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 回転電機 |
JP2015073390A (ja) * | 2013-10-03 | 2015-04-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モー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28424A (zh) | 2017-12-29 |
US10461593B2 (en) | 2019-10-29 |
JP2017229161A (ja) | 2017-12-28 |
JP6395328B2 (ja) | 2018-09-26 |
US20170373547A1 (en) | 2017-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528424B (zh) | 旋转电机 | |
CN203906214U (zh) | 线性压缩机 | |
CN109340089B (zh) | 线性压缩机 | |
CN107819379B (zh) | 旋转电机 | |
JP5207083B2 (ja) | ステータの冷却構造 | |
EP2332764B1 (en) | Air guide plate for automobile and sealing structure | |
US20170244305A1 (en) | Fluid-cooled housing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 |
CN101813081B (zh) | 用于线性压缩机的活塞 | |
EP3343669A1 (en) | Battery pack housing | |
CN203163017U (zh) | 用于机动车空调系统的壳体 | |
CN106067710B (zh) | 定子的冷却结构 | |
KR20160129005A (ko) | 전동기 | |
CN104251191B (zh) | 线性压缩机 | |
EP3349331A1 (en) | Rotor and motor including same | |
EP2818711A2 (en) | Linear compressor | |
KR20140009220A (ko) | 플레이트형 열 교환기와 플레이트형 열 교환기를 제조하는 방법 | |
WO2020195036A1 (ja) | 圧電ポンプ | |
US20170016647A1 (en) |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 |
CN107534356B (zh) | 具有有利的冷却机构的电机 | |
CN104471323A (zh) | 加热装置及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 | |
CN113544367B (zh) | 冷却器 | |
CN108075581B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支承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1755492B1 (ko) |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구동모터의 고정자 조립유닛 | |
JP6351185B2 (ja) | 回転電機 | |
CN111095737A (zh) | 转子和包括该转子的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