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7020A -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7020A
CN107527020A CN201710638630.5A CN201710638630A CN107527020A CN 107527020 A CN107527020 A CN 107527020A CN 201710638630 A CN201710638630 A CN 201710638630A CN 107527020 A CN107527020 A CN 107527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
contactless
identification
biometric imag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863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平
周意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3863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70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27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7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70Multimodal biometrics, e.g. combining information from different biometric modalit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该方法包括:移动终端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并验证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并验证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非接触式预设生物图像匹配,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

Description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现代生活人们基本上已是人手一台手机。为了保证手机的安全性,目前的手机一般都采用生物识别(例如,虹膜识别等)进行屏幕解锁来提升安全性。然而,目前的生物识别只能采集一种生物特征,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AP、连接所述AP的生物识别模块,其中: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用于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AP,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AP,还用于验证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输出装置,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输出第一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可选的,所述输出装置,还用于输出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可选的,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测量用户心率;
所述AP,还用于判断所述用户心率是否处于预设心率范围;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用户心率处于所述预设心率范围时,在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用户心率不处于所述预设心率范围时,确定采集的对象为非活体,停止生物图像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生物识别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在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并验证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若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在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并验证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若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执行所述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测量用户心率;判断所述用户心率是否处于预设心率范围;
若所述用户心率处于所述预设心率范围,执行所述在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的步骤;
若所述用户心率不处于所述预设心率范围,确定采集的对象为非活体,停止生物图像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处理单元、采集单元、验证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验证单元,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验证单元,还用于验证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应用处理器AP,连接所述AP的生物识别模块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成由所述AP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生物识别方法,可以在检测到按压操作时进入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快速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生物识别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容指纹识别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1d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e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生物识别区域的示意图;
图1f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指纹模板生成示意图;
图1g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移动终端。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学指纹识别以及电容指纹识别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请参阅图1a,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a所示,包括触控显示屏110和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其中,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包括内部光源121和检测装置122,检测装置122可以是电耦合器件CCD阵列。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内部光源121和至少一个检测装置122。内部光源121可以发射入射光线,入射光线经过触控显示屏表面与手指接触的区域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被检测装置122接收并转换为电信号数据,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可以根据全反射原理识别哪些入射光线与指纹的凸起处(指纹的脊)接触,哪些入射光学与指纹的凹陷处(指纹的谷)接触。
具体请参见图1a中的虚线放大区域,在触控显示屏表面,指纹的脊与触控显示屏表面接触,指纹的谷不与触控显示屏表面接触。当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产生入射光线照射在指纹的谷时,入射光线照射在触控显示屏与空气接触的表面,此时,通过设计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度,以使该入射光线发生全反射(触控显示屏的材质的折射率大于1,空气的折射率约等于1,设置触控显示屏的材质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即可),此时,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可以接收到较强的全反射光线。当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产生入射光线照射在指纹的脊时,入射光线照射在触控显示屏与手指指纹凸起处接触的表面,此时,入射光线照射在手指的凸起处,发射漫反射,此时,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可以接收到较弱的漫反射光线。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可以根据接收的发射光线的强弱形成指纹图像。
请参阅图1b,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容指纹识别模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b所示,电容指纹识别模组110包括指纹盖板111,电容式指纹传感器112和电容式指纹芯片113。其中,电容式指纹传感器112用于检测指纹的凸起处(指纹的脊)与指纹盖板111之间的电容,以及用于检测指纹的凹陷处(指纹的谷)与指纹盖板111之间的电容,由于指纹的脊和谷距离指纹盖板111的距离不同,根据平板电容原理,产生的电容也不同,手指按压指纹盖板111后,电容式指纹传感器112可以检测指纹盖板111上的电容分布,电容式指纹芯片113根据电容式指纹传感器112检测到指纹盖板111上的电容分布生成指纹图像。
上述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和电容指纹识别模组110均属于生物识别模块。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生物识别模块可以包括上述光学指纹识别模组120和电容指纹识别模组110。
然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请参阅图1c,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1c所示,图1c中的多生物识别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以手机为例。如图1c所示,生物识别模块110可以设置在手机10的正面,其中,生物识别模块110可以集成虹膜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可以包括虹膜摄像头、红外闪光灯等)和人脸识别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可以包括前置摄像头、可见光闪光灯等)。
生物识别模块110用于采集人脸图像、虹膜图像、指纹图像等,当生物识别模块110工作在虹膜识别模式时,生物识别模块110用于采集虹膜图像(虹膜图像可以是黑白虹膜图像,生物识别模块110工作在虹膜模式时,可以通过前置红外闪光灯进行补光)。当生物识别模块110工作在人脸识别模式时,生物识别模块110用于采集人脸图像。生物识别模块110还可以检测手机10与用户人脸之间的距离。图1c中还可以包括AP120、存储器130等。其中,AP120、存储器130无法直接从手机10外观上直接看到,故图1c中用虚线进行表示。AP120可以验证生物识别模块110采集的虹膜图像与预设虹膜图像是否匹配,当采集的虹膜图像与预设虹膜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虹膜识别验证。AP120还可以验证生物识别模块110采集的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是否匹配,当采集的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图1a、图1b以及图1c中的生物识别模式均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识别可以用于屏幕解锁,手机支付等需要进行安全认证的场景。
请参阅图1d,图1d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d所示,该移动终端100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101、生物识别模块102,其中,AP101通过总线103连接生物识别模块102。
生物识别模块102,用于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生物识别模块102是集成化的多功能模块,具备有压力传感器的功能、虹膜摄像头的功能、前置摄像头的功能、电容指纹识别模组的功能、光学指纹识别模组以及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的功能。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检测压力值,可以采集虹膜图像、可以采集人脸图像、可以采集电容指纹图像、可以采集光学指纹图像、可以采集超声波指纹图像等。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集成压力传感器、虹膜摄像头、前置摄像头、电容指纹识别模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以及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
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工作在多种生物识别模式,例如,虹膜识别模式、人脸识别模式、电容指纹识别模式、光学指纹识别模式、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等等。其中,电容指纹识别模式、光学指纹识别模式、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属于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也即,用户需要与移动终端100接触才能进行生物识别验证的生物识别模式,在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采集用户的指纹图像。虹膜识别模式、人脸识别模式属于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也即,用户无需与移动终端100接触就能进行生物识别验证的生物识别模式,在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采集用户的虹膜图像、人脸图像。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生物识别模块102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这里的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是预先进行设定的电容指纹识别模式、光学指纹识别模式、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预先设定的规则可以是根据按压操作过程中采集的压力值的大小确定,例如,压力值较大时,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光学指纹识别模式,压力值较小时,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电容指纹识别模式)选择的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生物识别区域可以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前盖或者后盖,例如,生物识别区域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前盖上的显示区(例如,显示屏)或非显示区,或者位于移动终端的后盖。
生物识别区域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四边形(例如矩形)、手指指纹形状等任意形状,本发明实施例不做唯一限定。图1e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生物识别区域的示意图。如图1e中的左图,生物识别区域位于非显示区,如图1e中的中图,生物识别区域位于显示区,如图1e中的右图,生物识别区域位于后盖。按压操作可以是用户手指在生物识别区域按压产生的操作。
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在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电容指纹识别模式,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电容指纹图像;如果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光学指纹识别模式,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光学指纹图像;如果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超声波指纹图像。
AP101,用于验证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电容指纹图像,则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为预设电容指纹模板;如果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光学指纹图像,则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为预设光学指纹模板;如果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超声波指纹图像,则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为预设超声波指纹模板。其中,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100的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AP101验证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的方式具体为:
如果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光学指纹图像,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为预设光学指纹模板,则AP101验证光学指纹图像与预设光学指纹模板的匹配度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匹配度阈值,如果匹配度大于第一预设匹配度阈值(例如,85%),则确定通过光学指纹识别验证,如果匹配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匹配度阈值(例如,85%),则确定无法通过光学指纹识别验证。如果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电容指纹图像,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为预设电容指纹模板,则AP101验证电容指纹图像与预设电容指纹模板的匹配度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匹配度阈值,如果匹配度大于第二预设匹配度阈值(例如,90%),则确定通过电容指纹识别验证,如果匹配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匹配度阈值(例如,90%),则确定无法通过电容指纹识别验证。如果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为超声波指纹图像,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为预设超声波指纹模板,则AP101验证超声波指纹图像与预设超声波指纹模板的匹配度是否大于第三预设匹配度阈值,如果匹配度大于第三预设匹配度阈值(例如,90%),则确定通过超声波指纹识别验证,如果匹配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匹配度阈值(例如,85%),则确定无法通过超声波指纹识别验证。其中,第一预设匹配度阈值、第二预设匹配度阈值与第三预设匹配度阈值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其中,光学指纹模板,是生物识别模块101从预先采集的一个或多个光学指纹图像中提取的指纹特征信息,并根据提取的指纹特征信息生成的。电容指纹模板,是生物识别模块101从预先采集的一个或多个电容指纹图像中提取的指纹特征信息,并根据提取的指纹特征信息生成的。超声波指纹模板,是生物识别模块101从预先采集的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指纹图像中提取的指纹特征信息,并根据提取的指纹特征信息生成的。请参阅图1f,图1f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指纹模板生成示意图,如图1f所示,初始指纹图像(初始指纹图像可以是初始电容指纹图像、初始光学指纹图像、初始超声波指纹图像中的任一种)经过增强处理后得到增强指纹图像,增强指纹图像经过精细化处理后得到最终的指纹模板。
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通过其集成的摄像头检测是否采集到人脸图像,当采集到人脸图像时,生物识别模块102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这里的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是预先进行设定的虹膜识别模式、人脸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预先设定的规则可以是根据生物识别模块102内集成的距离传感器检测到的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确定,例如,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较大时,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人脸识别模式,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较小时,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虹膜识别模式)选择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在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人脸识别模式,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为人脸图像;如果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虹膜识别模式,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为虹膜图像。
AP101,还用于验证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果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为人脸图像,则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为预设人脸图像模板;如果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为虹膜图像,则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为预设虹膜图像。其中,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可以存储在移动终端100的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如果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为人脸图像,AP101验证人脸图像与预设人脸图像模板是否匹配的方式具体为:
AP101,还用于验证有效人脸图像与预先存储的人脸图像模板的匹配度是否大于第四预设匹配度阈值,如果匹配度大于第四预设匹配度阈值(例如,80%),则确定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如果匹配度小于或等于第四预设匹配度阈值(例如,80%),则确定无法通过人脸识别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人脸图像模板可以包括人脸特征,例如,人脸眼部特征(例如,眼球大小和形状、眼间距等)、人眼鼻子特征(鼻孔间距、鼻尖长度等)、人眼嘴部特征(嘴唇厚度、嘴唇长度等)、组合特征(鼻孔到左眼和右眼之间的距离、左眼到嘴唇的距离等)。
如果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为虹膜图像,AP101验证虹膜图像与预设虹膜图像是否匹配的方式具体为:
AP101提取虹膜图像中的虹膜特征点并对虹膜特征点进行编码,得到虹膜特征编码;
AP101比较虹膜特征编码与预先存储的虹膜特征编码是否匹配,若匹配,则确定通过虹膜识别验证,若不匹配,则确定无法通过虹膜识别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生物识别模式的方法简单有效,生物识别模块可以工作在不同的生物识别模式,从而丰富生物识别模块的功能。
实施图1d所示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在检测到按压操作时进入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快速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生物识别的速度。
可选的,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之前,检测按压操作产生的目标压力值,以及用于根据压力值与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压力值对应的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其中,生物识别模块102检测按压操作产生的目标压力值的方式具体可以为:
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周期性(例如,周期为10毫秒)的采集生物识别区域的采样压力值,并将预设时长(例如,预设时长为0.5秒)内采集的生物识别区域的采样压力值求平均值,以得到目标压力值。生物识别模块102也可以非周期性的采集生物识别区域的采样压力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力值与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100的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请参阅表1,表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压力值与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表。
表1
压力值(单位:牛顿,英文缩写:N) 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0-0.5 光学指纹识别模式
0.5-1 电容指纹识别模式
大于1 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生物识别模式可以包括光学指纹识别模式、电容指纹识别模式、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等等。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的压力值范围,对应不同的生物识别模式。当压力值为0-0.5(不包括0,包括0.5)N时,对应的生物识别模式为光学指纹识别模式;当压力值为0.5-1(不包括0.5,包括1)N时,对应的生物识别模式为电容指纹识别模式;当压力值为大于1N时,对应的生物识别模式为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举例来说,如果检测到目标压力值为0.8N,则对应的第一生物识别模式为电容指纹识别模式。
可选的,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之前,检测到人脸图像时,检测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人脸之间的目标距离;以及用于根据目标距离与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距离对应的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生物识别模块102检测到人脸图像时,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102中集成的距离传感器(例如,红外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人脸之间的目标距离。目标距离与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可以预先存储在移动终端100的存储器(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例如,如果检测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人脸之间的目标距离为15-40厘米,则对应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虹膜识别模式;如果检测移动终端100与用户人脸之间的目标距离为41-70厘米,则对应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人脸识别模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满足虹膜识别的条件下采用虹膜识别模式,在满足人脸识别的条件下采用人脸识别模式,可以快速选择合适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的速度。可以实现用户无感知的快速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当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不匹配时,从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
AP101,还用于验证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不匹配时,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快速从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切换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提高接触式生物识别的速度。可选的,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除第一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之外识别成功率最高的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以提高接触式生物识别的成功率。上述识别成功率可以是历史统计(例如,过去一个月内统计)的各种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总解锁成功次数与总解锁次数之比。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采用第一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匹配失败时,切换至另一种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提高接触式生物识别的成功率。
举例来说,当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电容指纹识别模式,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光学指纹识别模式或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当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光学指纹识别模式,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电容指纹识别模式或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当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光学指纹识别模式或电容指纹识别模式。
可选的,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不匹配,从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AP101,还用于验证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不匹配时,生物识别模块102可以快速从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切换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提高非接触式生物识别的速度。可选的,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除第一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之外识别成功率最高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以提高非接触式生物识别的成功率。上述识别成功率可以是历史统计(例如,过去一个月内统计)的各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总解锁成功次数与总解锁次数之比。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采用第一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匹配失败时,切换至另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提高非接触式生物识别的成功率。
举例来说,当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人脸识别模式,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虹膜识别模式;当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为虹膜识别模式,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人脸识别模式。
可选的,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包括电容指纹识别模式、光学指纹识别模式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包括虹膜识别模式、人脸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举例来说,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电容指纹识别模式,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虹膜识别模式。
可选的,如图1g所示,该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输出装置104。
输出装置104,用于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出装置104可以是显示屏,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是文字信息,输出装置104也可以是扬声器,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示用户切换指纹识别模式(例如,从光学指纹识别模式切换至电容指纹识别模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输出装置104,还用于输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示用户切换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例如,从虹膜识别模式切换至人脸识别模式),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的,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测量用户心率。
AP101,还用于判断用户心率是否处于预设心率范围。
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当用户心率处于预设心率范围时,在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生物识别模块102,还用于当用户心率不处于预设心率范围时,确定采集的对象为非活体,停止生物图像采集。
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心率范围可以预先进行设定并存储在移动终端100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例如,预设心率范围可以设置为70-90次/分钟。生物识别模块102在检测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目标压力值的同时,测量用户心率,当检测到用户心率时,表明检测的对象为活体,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检测被测对象是否为活体,仅仅在检测到被测对象为活体时才采集生物图像,可以提高生物识别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应用处理器AP和生物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01,移动终端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202,移动终端在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203,移动终端验证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204,若否,则执行步骤205
204,移动终端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205,移动终端确定无法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206,当移动终端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移动终端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207,移动终端在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208,移动终端验证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204,若否,执行步骤205。
其中,步骤201至步骤203可以在步骤206至步骤208之前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也可以在步骤206至步骤208之后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也可以与步骤206至步骤208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可选的,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包括电容指纹识别模式、光学指纹识别模式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包括虹膜识别模式、人脸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举例来说,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电容指纹识别模式,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为虹膜识别模式。
图2中的步骤的实施方式具体可以参见图1a-图1g所示的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图2所示的方法,可以在检测到按压操作时进入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快速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生物识别的速度。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应用处理器AP和生物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移动终端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检测按压操作产生的目标压力值。
302,移动终端根据压力值与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压力值对应的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303,移动终端在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304,移动终端验证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305,若否,则执行步骤306
305,移动终端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306,移动终端确定无法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307,当移动终端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移动终端检测移动终端与用户人脸之间的目标距离。
308,移动终端根据目标距离与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目标距离对应的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309,移动终端在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310,移动终端验证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305,若否,执行步骤306。
其中,步骤301至步骤304可以在步骤307至步骤310之前执行,步骤301至步骤304也可以在步骤307至步骤310之后执行,步骤301至步骤304也可以与步骤307至步骤310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3中的步骤的实施方式具体可以参见图1a-图1g所示的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图3所示的方法,可以在检测到按压操作时进入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快速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生物识别的速度。可以根据生物识别模块识别检测的按压操作产生的压力值大小确定生物识别模块采用的生物识别模式,选择生物识别模式的方法简单有效。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用户和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确定采用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满足虹膜识别的条件下采用虹膜识别模式,在满足人脸识别的条件下采用人脸识别模式,可以快速选择合适的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的速度。可以实现用户无感知的快速非接触式生物识别,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应用处理器AP和生物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移动终端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402,移动终端在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403,移动终端验证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404,若否,则执行步骤405
404,移动终端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405,移动终端从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
可选的,在执行步骤405之前或者在执行步骤405的同时,移动终端输出第一提示信息,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通过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406,移动终端验证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404,若否,执行步骤407。
407,移动终端确定无法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408,当移动终端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移动终端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409,移动终端在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410,移动终端验证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404,若否,执行步骤411。
411,移动终端从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可选的,在执行步骤411之前或者在执行步骤411的同时,移动终端输出第二提示信息,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从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通过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412,移动终端验证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则执行步骤404,若否,执行步骤407。
其中,步骤401至步骤403可以在步骤408至步骤410之前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3也可以在步骤408至步骤410之后执行,步骤401至步骤403也可以与步骤408至步骤410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4中的步骤的实施方式具体可以参见图1a-图1g所示的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图4所示的方法,可以在检测到按压操作时进入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快速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生物识别的速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采用第一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匹配失败时,切换至另一种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提高接触式生物识别的成功率,也可以在采用第一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匹配失败时,切换至另一种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提高非接触式生物识别的成功率。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包括应用处理器AP和生物识别模块的移动终端,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1,移动终端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测量用户心率。
502,移动终端判断用户心率是否处于预设心率范围。若是,执行步骤504,如否,执行步骤503。
503,移动终端确定采集的对象为非活体,停止生物图像采集。
504,移动终端在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505,移动终端验证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506,若否,则执行步骤507。
506,移动终端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507,移动终端确定无法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508,当移动终端检测到人脸图像时,移动终端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509,移动终端在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具体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模块采集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510,移动终端验证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若是,执行步骤506,若否,执行步骤507。
其中,步骤501至步骤505可以在步骤508至步骤510之前执行,步骤501至步骤505也可以在步骤508至步骤510之后执行,步骤501至步骤505也可以与步骤508至步骤510同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图5中的步骤的实施方式具体可以参见图1a-图1g所示的装置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图5所示的方法,可以在检测到按压操作时进入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快速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生物识别的速度。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检测被测对象是否为活体,仅仅在检测到被测对象为活体时才采集生物图像,可以提高生物识别的安全性。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600包括生物识别模块601、应用处理器AP602以及存储器603。生物识别模块601、应用处理器AP602以及存储器603可以通过通信总线604连接,存储器604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成由AP602执行,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图2至图5中的部分或全部方法步骤。
实施图6所示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在检测到按压操作时进入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快速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生物识别的速度。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700包括处理单元701、采集单元702、验证单元703和确定单元704,其中:
处理单元701,用于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采集单元702,用于在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验证单元703,用于验证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确定单元704,用于当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处理单元701,还用于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采集单元702,还用于在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验证单元703,还用于验证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确定单元704,还用于当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该移动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图2-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实施图7所示的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在检测到按压操作时进入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可以灵活的选择生物识别模式,快速选择合适的生物识别模式进行生物识别,从而提升生物识别的速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移动终端,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方法部分。该移动终端可以为包括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等任意终端设备,以移动终端为手机为例:
图8示出的是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相关的手机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参考图8,手机包括:射频(Radio Frequency,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手机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8对手机的各个构成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RF电路910可用于信息的接收和发送。通常,RF电路910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双工器等。此外,RF电路910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W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电子邮件、短消息服务(Short Messaging Service,SMS)等。
存储器9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98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9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9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9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输入单元93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930可包括指纹识别模组931、触控显示屏932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33。指纹识别模组931,可采集用户在其上的指纹数据。指纹识别模组931可以包括光学指纹识别模组和电容指纹识别模组。除了指纹识别模组931,输入单元93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93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93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触控屏、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显示单元9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手机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940可包括显示屏941,可选的,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屏941。虽然在图8中,指纹识别模组931与显示屏94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手机的输入和输入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指纹识别模组931与显示屏941集成而实现手机的输入和播放功能。
手机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950,比如光学传感器951、运动传感器952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学传感器951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94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手机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94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952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960、扬声器961,传声器962可提供用户与手机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96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961,由扬声器961转换为声音信号播放;另一方面,传声器96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96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播放处理器980处理后,经RF电路910以发送给比如另一手机,或者将音频数据播放至存储器920以便进一步处理。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手机通过WiFi模块970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8示出了WiFi模块970,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手机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处理器980是手机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手机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920内的数据,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手机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98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98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80中。
手机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990(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8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手机还包括摄像头9100,摄像头9100可以包括前置摄像头、虹膜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
尽管未示出,手机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闪光灯等,闪光灯可以包括前置闪光灯和后置闪光灯,前置闪光灯可以为前置摄像头进行补光,后置闪光灯可以为后置摄像头进行补光。前置闪光灯可以包括前置可见光闪光灯和前置红外闪光灯,前置可见光闪光灯用于为前置摄像头进行补光,前置红外闪光灯用于为虹膜摄像头进行补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生物识别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处理器AP、连接所述AP的生物识别模块,其中: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用于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AP,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AP,还用于验证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之前,检测所述按压操作产生的目标压力值,以及用于根据压力值与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压力值对应的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之前,检测到人脸图像时,检测移动终端与用户人脸之间的目标距离;以及用于根据目标距离与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距离对应的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不匹配时,从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所述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AP,还用于验证所述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二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识别模块,还用于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不匹配,从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所述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AP,还用于验证所述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以及用于当所述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二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包括电容指纹识别模式、光学指纹识别模式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包括虹膜识别模式、人脸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
7.一种生物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在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并验证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若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在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并验证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若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非接触式预设生物图像匹配,执行所述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之前,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按压操作产生的目标压力值;
根据压力值与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压力值对应的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执行所述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检测移动终端与用户人脸之间的目标距离;
根据目标距离与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目标距离对应的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执行所述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不匹配,从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所述第二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并验证所述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若所述第二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二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执行所述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不匹配,从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切换至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在所述第二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并验证所述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二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若所述第二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二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包括电容指纹识别模式、光学指纹识别模式和超声波指纹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包括虹膜识别模式、人脸识别模式中的任一种。
13.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采集单元、验证单元和确定单元,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当检测到针对生物识别区域的按压操作时,进入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验证单元,用于验证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人脸图像时,进入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
所述采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目标非接触式生物识别模式下采集接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
所述验证单元,还用于验证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是否匹配;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一非接触式生物图像与所述第一预设非接触式生物图像匹配时,确定通过生物识别验证。
1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应用处理器AP,连接所述AP的生物识别模块以及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配置成由所述AP执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638630.5A 2017-07-31 2017-07-31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Pending CN107527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8630.5A CN107527020A (zh) 2017-07-31 2017-07-31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8630.5A CN107527020A (zh) 2017-07-31 2017-07-31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7020A true CN107527020A (zh) 2017-12-29

Family

ID=60680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8630.5A Pending CN107527020A (zh) 2017-07-31 2017-07-31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702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9884A (zh) * 2018-03-26 2018-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553881A (zh) * 2018-03-30 2018-09-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游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73138A (zh) * 2018-03-30 2018-09-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94942A (zh) * 2018-04-25 2018-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17679A (zh) * 2019-01-31 2019-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屏模组
CN110119610A (zh) * 2019-05-23 2019-08-13 湖北东方星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生物特征信息安全认证检测方法
CN110188658A (zh) * 2019-05-27 2019-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10154A (zh) * 2023-02-08 2023-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度解锁方法、装置、智能锁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14130A (zh) * 2009-02-19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用摄像机阵列的虹膜识别装置和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方法
US20140072183A1 (en) * 2005-11-11 2014-03-13 Eyelock, Inc. Methods for performing biometric recognition of a human eye and corroboration of same
CN104102380A (zh) * 2013-04-09 2014-10-15 北京紫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力度识别的触控设备及方法
CN104239869A (zh) * 2014-09-25 2014-12-24 武汉华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4866744A (zh) * 2014-02-21 2015-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951769A (zh) * 2015-07-02 2015-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活体识别装置、活体识别方法和活体认证系统
CN105577925A (zh) * 2015-12-22 2016-05-11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应急拨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92889A (zh) * 2016-03-31 2016-08-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913012A (zh) * 2016-04-08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模组、移动终端及指纹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06845395A (zh) * 2017-01-19 2017-06-13 北京飞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进行活体检测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072183A1 (en) * 2005-11-11 2014-03-13 Eyelock, Inc. Methods for performing biometric recognition of a human eye and corroboration of same
CN101814130A (zh) * 2009-02-19 2010-08-25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用摄像机阵列的虹膜识别装置和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方法
CN104102380A (zh) * 2013-04-09 2014-10-15 北京紫霄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力度识别的触控设备及方法
CN104866744A (zh) * 2014-02-21 2015-08-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239869A (zh) * 2014-09-25 2014-12-24 武汉华和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指纹识别装置及方法
CN104951769A (zh) * 2015-07-02 2015-09-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活体识别装置、活体识别方法和活体认证系统
CN105577925A (zh) * 2015-12-22 2016-05-11 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应急拨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92889A (zh) * 2016-03-31 2016-08-2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5913012A (zh) * 2016-04-08 2016-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模组、移动终端及指纹模组的制备方法
CN106845395A (zh) * 2017-01-19 2017-06-13 北京飞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进行活体检测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苏,谢红霞: "《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 30 April 2017, 中国铁道出版社 *
高菁: "《保险新常态下理赔实践探索与展望》", 31 December 2015,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黄民德,胡林著: "《建筑消防与安防技术》", 31 January 2013, 天津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9884A (zh) * 2018-03-26 2018-09-0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509884B (zh) * 2018-03-26 2020-06-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解锁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553881A (zh) * 2018-03-30 2018-09-2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游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73138A (zh) * 2018-03-30 2018-09-2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73138B (zh) * 2018-03-30 2020-04-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53881B (zh) * 2018-03-30 2021-05-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游戏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594942A (zh) * 2018-04-25 2018-09-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817679A (zh) * 2019-01-31 2019-05-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屏模组
CN110119610A (zh) * 2019-05-23 2019-08-13 湖北东方星海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生物特征信息安全认证检测方法
CN110188658A (zh) * 2019-05-27 2019-08-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身份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10154A (zh) * 2023-02-08 2023-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维度解锁方法、装置、智能锁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7020A (zh)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80609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80610A (zh) 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0826516B (zh) 光学指纹验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63883A (zh)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096354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3400108B (zh) 人脸识别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145886A (zh) 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912915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7220592A (zh) 一种光学指纹采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239737A (zh) 一种光学指纹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975833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7545166A (zh)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194324A (zh) 指纹识别区域显示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80114A (zh) 生物识别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80496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832675A (zh) 拍照处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912916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7437009A (zh) 权限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451449A (zh) 生物识别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951767A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292290A (zh) 人脸活体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022058B (zh)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终端
CN107766824A (zh) 人脸识别方法、移动终端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75643A (zh) 指纹模组、指纹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