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6934B -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16934B
CN107516934B CN201610436859.6A CN201610436859A CN107516934B CN 107516934 B CN107516934 B CN 107516934B CN 201610436859 A CN201610436859 A CN 201610436859A CN 107516934 B CN107516934 B CN 107516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ower supply
standby power
switch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368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16934A (zh
Inventor
杜冠贤
彭勇维
江硕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lta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lta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4368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169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16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6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16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16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Stand-By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电源转换装置包含交流对直流转换器、开关以及控制单元。交流对直流转换器是转换交流电为直流电压,并提供予负载。开关系耦接于备用电源。控制单元是接收直流电压,若直流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的降低量大于直流电压的预设比例,且控制单元接收到备用电源的电压指示信号,则控制单元开启开关以提供备用电源予负载。

Description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案涉及一种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不断电供电系统采用检测市电的信号的方式,以决定市电是否产生断电的状况,进而将备用电源输出给负载使用。然而,于不断电供电系统将电源的供应源由市电切换至备用电源时,会产生备用电源搭接到负载的时间过长,导致不断电供电系统在切换的过程中会有断电的情况发生,而无法真正达到不断电的需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方式,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仍未发展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旨在提供本公开内容的简化摘要,以使阅读者对本公开内容具备基本的理解。此发明内容并非本公开内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并非在指出本案实施例的重要/关键元件或界定本案的范围。
本案内容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藉以改善现有的不断电供电系统在切换的过程中会有断电的情况发生,而无法真正达到不断电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内容的一技术态样涉及一种电源转换装置。此电源转换装置包含交流对直流转换器、开关以及控制单元。交流对直流转换器是转换交流电源为直流电压,并提供予负载。开关系耦接于备用电源。控制单元是接收直流电压,若直流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的降低量大于直流电压的预设比例,且控制单元接收到备用电源的电压指示信号,则控制单元开启开关以提供备用电源予负载。
为达上述目的,本案内容的另一技术态样涉及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此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由交流对直流转换器转换交流电源为直流电压,并提供予负载;由控制单元判断直流电压是否低于预设电压或判断直流电压的降低量是否大于直流电压的预设比例;以及若控制单元判定直流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的降低量大于直流电压的预设比例,且接收到备用电源的电压指示信号,则由控制单元开启开关以提供备用电源予负载。
因此,根据本案的技术内容,本案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判断交流对直流转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的状况,以决定是否进行切换而提供备用电源给负载使用。如此一来,备用电源搭接到负载的时间近乎为零,以达到不断电的需求。再者,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更于接收到备用电源的电压指示信号后,才开启开关以提供备用电源予负载,如此,进一步确保备用电源的电压处于正常范围而不会对负载造成损坏。
在参阅下文实施方式后,本案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当可轻易了解本案的基本精神及其他发明目的,以及本案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与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让本案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说明书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如图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单元的详细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如图3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详细电路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如图4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的电压判断单元的详细电路示意图。
图6是绘示依照本案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惯常的作业方式,图中各种特征与元件并未依比例绘制,其绘制方式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案相关的具体特征与元件。此外,在不同附图间,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来指称相似的元件/部件。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源转换装置 162:过电压判断器
110:交流对直流转换器 164:低电压判断器
120:开关 166: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
130:控制单元 600:方法
132:判断器 610~630:步骤
134:驱动器 700:交流电源
140:阻流器 800:负载
150:阻流器 900:备用电源
160:电压判断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案的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案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体实施例来实现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除非本说明书另有定义,此处所用的科学与技术词汇的含义与本案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所理解与惯用的意义相同。此外,在不和上下文冲突的情形下,本说明书所用的单数名词涵盖该名词的多型;而所用的多名词时亦涵盖该名词的单数型。
另外,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耦接」,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或电性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元件相互操作或动作。
图1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源转换装置100包含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开关120以及控制单元130。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耦接于交流电源700,以由交流电源700接收交流电AC,并将交流电AC为直流电压Vdc,并提供予负载800。开关120耦接于备用电源900,在一实施例中,开关120的初始状态预设为关闭状态,亦即一开始不会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
控制单元130接收直流电压Vdc,若直流电压Vdc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Vdc的降低量大于直流电压Vdc的预设比例,且控制单元130接收到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指示信号Vid,则控制单元130开启开关120以提供备用电源900予负载800。举例而言,控制单元130接收直流电压Vdc并对其值进行判断,倘若直流电压Vdc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Vdc下降的量大于直流电压Vdc的10%,且控制单元130接收到表示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正常的一电压指示信号Vid,则控制单元130开启开关120,使通过开关120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
在一实施例中,假设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输出的直流电压Vdc的额定电压可为但不限于20V(伏特),基于此设定一预设电压为18V。于交流电源700正常提供交流电AC给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时,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相应地正常输出约20V的直流电压Vdc。一旦交流电源700断电,于甫断电的瞬间,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相应地输出约17V的直流电压Vdc时,控制单元130立即判定直流电压Vdc小于预设电压为18V,若此时控制单元130亦接收到表示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正常的电压指示信号Vid,则控制单元130即刻开启开关120,通过开关120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或者,于甫断电的瞬间,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相应地输出约17V的直流电压Vdc时,控制单元130立即判定直流电压Vdc下降的量(3V)大于直流电压Vdc的额定电压的10%(2V),若此时控制单元130亦接收到表示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正常的电压指示信号Vid,则控制单元130即刻开启开关120,通过开关120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
本案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100通过判断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输出的直流电压Vdc的状况,以决定是否进行切换而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使用。如此一来,备用电源900搭接到负载800的时间近乎为零,以达到不断电的需求。再者,控制单元130更于接收到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指示信号Vid后,才开启开关120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如此,进一步确保备用电源900的电压处于正常范围而不会对负载800造成损坏。
图2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如图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30的详细电路方块示意图。如图所示,电源转换装置100A的控制单元130包含判断器132与驱动器134。判断器132对直流电压Vdc进行判断,若直流电压Vdc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Vdc的降低量大于直流电压Vdc的预设比例,且判断器132接收到电压指示信号Vid,则判断器132输出判断信号给驱动器134。驱动器134接收并根据判断信号以输出驱动信号至开关120,开关120根据驱动信号而开启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然本案并不以图2所示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说明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3是依照本案一实施例绘示一种电源转换装置100B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在此的电源转换装置100B还包含阻流器140。阻流器140耦接于开关120与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的输出端之间,用来阻止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通过开关120供电予备用电源900,以避免交流电源700正常供电时,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通过开关120对备用电源900进行充电,导致备用电源900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图3的电源转换装置100B还包含阻流器150。阻流器150耦接于开关120与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的输出端之间,用来阻止备用电源900通过开关120供电予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或控制单元130,以避免交流电源700断电而转由备用电源900供电时,备用电源900通过开关120额外供电给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或控制单元130,导致备用电源900的电力耗损。如此一来,由于备用电源900的电力耗损降低,相应地,于断电时,备用电源900的紧急供电时间即可增加。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3的电源转换装置100B还包含电压判断单元160。电压判断单元160检测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位于临界电压范围内,则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给控制单元130,以表示备用电源900处于正常状态。控制单元130会于检测到直流电压Vdc异常降低且接收到表示备用电源900正常的电压指示信号Vid时,才会开启开关120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如此,进一步确保备用电源900的电压处于正常范围而不会对负载800造成损坏。在一实施例中,备用电源900可为电池,然备用电源900不以电池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而采用其余可提供电力的元件来加以实现。再者,本案并不以图3所示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说明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4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如图3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B的详细电路示意图。如图所示,阻流器140可采用但不限于二极管来实作。举例而言,阻流器140可采用二极管D11来实作,其阳极端耦接于开关120,其阴极端耦接于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的输出端。如此的配置方式,可阻止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通过开关120供电予备用电源900,以避免备用电源900损坏。在另一实施例中,阻流器140可采用两个二极管D11、D12来实作,两者可以并联的方式耦接。
在一实施例中,阻流器150可采用但不限于二极管来实作。举例而言,阻流器150可采用二极管D21来实作,其阳极端耦接于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的输出端,其阴极端耦接于开关120。如此的配置方式,可阻止备用电源900通过开关120供电给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或控制单元130,以避免备用电源900的电力耗损,进而增加备用电源900的紧急供电时间。在另一实施例中,阻流器150可采用两个二极管D21、D22来实作,两者可以并联的方式耦接。然本案并不以图4所示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说明本案的实现方式之一,此外,阻流器140、150可依据实际需求而采用其余可阻止电流流过或限制电流流向的元件来实现。
于再一实施例中,电压判断单元160包含过电压判断器162及低电压判断器164。过电压判断器162及低电压判断器164皆耦接于备用电源900,过电压判断器162用来判断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是否超过临界电压范围的预设上限值。低电压判断器164用来判断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是否低于临界电压范围的预设下限值。经判断后,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未超过预设上限值且未低于预设下限值,则电压判断单元160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给控制单元130,以表示备用电源900处于正常状态。在一实施例中,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超过预设上限值或低于预设下限值,表示备用电源900处于异常状态,则电压判断单元160不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给控制单元130。当控制单元130未接收到电压指示信号Vid时,控制单元130关闭开关120而不提供备用电源900予负载800,以避免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过高或过低而对负载800造成损坏。在一实施例中,备用电源900可为电池,然备用电源900不以电池为限,可依据实际需求而采用其余可提供电力的元件来加以实现。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压判断单元160包含低电压断电磁滞(hysteresis)控管器166。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166耦接于低电压判断器164,于备用电源900的电压低于预设下限值后的一缓冲范围内,持续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使得控制单元130持续开启开关120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在一实施例中,备用电源900可为电池,由于电池有内阻的特性,使电池于放电过程中电压降低,然而,当电池停止放电后,电池的电压会回升。现有的不断电供电系统的设计并没有将此电池特性考虑进去,因此电池于放电至低电压断电后,会经判断而再度恢复供电,电池持续关开的振荡现象,导致了负载产生重复开关机的情况。有鉴于此,本案通过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166,设计一缓冲范围,避免电池持续关开的振荡现象发生。
图5是依照本案另一实施例绘示一种如图4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100C的电压判断单元160的详细电路示意图。如图所示,过电压判断器162包含第一齐纳二极管ZD1、第二齐纳二极管ZD2及第一晶体管Q1。第一齐纳二极管ZD1的阴极端通过端点IN耦接于备用电源900。第二齐纳二极管ZD2的阴极端耦接于第一齐纳二极管ZD1的阳极端。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耦接于第二齐纳二极管ZD2的阳极端,且第一晶体管Q1的第一端接地。
低电压判断器164包含第三齐纳二极管ZD3、第二晶体管Q2及第三晶体管Q3。第三齐纳二极管ZD3的阴极端通过端点IN耦接于备用电源900,且第三齐纳二极管ZD3的阳极端耦接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第二晶体管Q2的控制端耦接于第三齐纳二极管ZD3的阳极端,且第二晶体管Q2的第一端接地。第三晶体管Q3的控制端耦接于第二晶体管Q2的第二端且通过端点IN耦接于备用电源900,第三晶体管Q3的第一端通过端点IN耦接于备用电源900,且第三晶体管Q3的第二端耦接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电压判断单元160的输出端Out耦接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与第三晶体管Q3的第二端。
举例而言,假设第一齐纳二极管ZD1的崩溃电压为10V、第二齐纳二极管ZD2的崩溃电压为11V、第三齐纳二极管ZD3的崩溃电压为11V。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正常,如备用电源900电压为18V,此时,第三齐纳二极管ZD3导通,第二晶体管Q2因而开启,第三晶体管Q3随之开启,而由输出端Out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给控制单元130,以表示备用电源900处于正常状态。
此外,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过高,如备用电源900电压为23V,此时,第三齐纳二极管ZD3导通,第二晶体管Q2与第三晶体管Q3因而开启,然而,由于备用电源900电压为23V高于第一齐纳二极管ZD1与第二齐纳二极管ZD2的总崩溃电压,因此,第一齐纳二极管ZD1与第二齐纳二极管ZD2导通,第一晶体管Q1因而开启,以将节点N1接地,第二晶体管Q2因而关闭,第三晶体管Q3亦随之关闭,据此,当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过高时,电压判断单元160不会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
再者,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过低,如备用电源900电压为8V,此时,第一齐纳二极管ZD1、第二齐纳二极管ZD2与第三齐纳二极管ZD3皆未导通,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与第三晶体管Q3因而未被开启,据此,当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过低时,电压判断单元160不会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
然而,过电压判断器162不限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于其余实施例中,过电压判断器162仅包含单一齐纳二极管(如仅包含齐纳二极管ZD1),此齐纳二极管的阴极端通过端点IN耦接于备用电源900,且其阳极端耦接于第一晶体管Q1的控制端。在一实施例中,假设过电压判断器162的单一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为图5所示的第一齐纳二极管ZD1及第二齐纳二极管ZD2的崩溃电压的总和,如过电压判断器162的单一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为22V,因此,过电压判断器162的单一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高于低电压判断器164的单一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如11V),则过电压判断器162与低电压判断器164之间的电性操作方式类似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为使本发明说明简洁,于此不作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166包含第四齐纳二极管ZD4。第四齐纳二极管ZD4的阳极端耦接于第一晶体管Q1的第二端,第四齐纳二极管ZD4的阴极端耦接于输出端Out。在一实施例中,备用电源900可为电池,如前文所述,为因应电池有内阻,导致电池于放电至低电压而断电后再度恢复供电的振荡现象,本案通过设计低电压判断器164的第三齐纳二极管ZD3的崩溃电压高于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166的第四齐纳二极管ZD4的崩溃电压,使得第三齐纳二极管ZD3与第四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的差形成一缓冲范围,使电池停止放电后,即便电池的电压回升,亦不会提供电力,以解决电池低电压断电时会发生振荡的问题。
图6是绘示依照本案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600的流程图。如图所示,本案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600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610:由交流对直流转换器转换交流电为直流电压,并提供予负载;
步骤620:由控制单元判断直流电压是否低于预设电压或判断直流电压的降低量是否大于直流电压的预设比例;
步骤630:若控制单元判定直流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的降低量大于直流电压的预设比例,且控制单元接收到备用电源的电压指示信号,则由控制单元开启开关以提供备用电源予负载。
为使本案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600易于理解,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6。于步骤610中,由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转换交流电AC为直流电压Vdc,并提供予负载800。于步骤620中,由控制单元130判断直流电压Vdc是否低于预设电压或判断直流电压Vdc的降低量是否大于直流电压Vdc的预设比例。于步骤630中,若控制单元130判定直流电压Vdc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Vdc的降低量大于直流电压Vdc的预设比例,且控制单元130接收到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指示信号Vid,则由控制单元130开启开关120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
本案实施例的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600通过判断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输出的直流电压Vdc的状况,以决定是否进行切换而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使用。如此一来,备用电源900搭接到负载800的时间近乎为零,以达到不断电的需求。再者,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600更通过控制单元130于接收到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指示信号Vid后,才开启开关120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如此,进一步确保备用电源900的电压处于正常范围而不会对负载800造成损坏。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6的步骤620。控制方法600可通过控制单元130的判断器132对直流电压Vdc进行判断,若直流电压Vdc低于预设电压或直流电压Vdc的降低量大于直流电压Vdc的预设比例,且判断器132接收到电压指示信号Vid,则由判断器132输出判断信号。由控制单元130的驱动器134接收并根据判断信号以输出驱动信号至开关120,开关120根据驱动信号而开启以提供备用电源900予负载800。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600还包含:由阻流器以阻止交流对直流转换器通过开关供电予备用电源。请参阅图3,由阻流器140来阻止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通过开关120供电予备用电源900,以避免备用电源900损坏。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600还包含:由阻流器以阻止备用电源通过开关供电予交流对直流转换器或控制单元。请参阅图3,由阻流器150来阻止备用电源900通过开关120供电予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或控制单元130,以避免额外供电给交流对直流转换器110或控制单元130,导致备用电源900的电力耗损,进而增加备用电源900的紧急供电时间。
于再一实施例中,控制方法600还包含:由电压判断单元检测备用电源的电压;以及若备用电源的电压位于临界电压范围内,则输出电压指示信号。请参阅图3,由电压判断单元160检测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位于临界电压范围内,则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给控制单元130,以表示备用电源900处于正常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由电压判断单元检测备用电源的电压的步骤包含:由电压判断单元160的过电压判断器162判断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是否超过临界电压范围的预设上限值;由电压判断单元160的低电压判断器164判断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是否低于临界电压范围的预设下限值;以及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未超过预设上限值且未低于预设下限值,则电压判断单元160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以表示备用电源900处于正常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上述由过电压判断器判断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是否超过预设上限值,由低电压判断器判断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是否低于预设下限值的步骤包含:若备用电源900的电压超过预设上限值或低于预设下限值,则电压判断单元160不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
于再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由低电压判断器判断备用电源900的电压是否低于预设下限值的步骤包含:由电压判断单元160的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166于备用电源900的电压低于预设下限值后的一缓冲范围内,持续输出电压指示信号Vid,俾使控制单元130持续开启开关120以提供备用电源900给负载800。
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当可明白,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600中的各步骤依其执行的功能予以命名,仅是为了让本案的技术更加明显易懂,并非用以限定该等步骤。将各步骤予以整合成同一步骤或分拆成多个步骤,或者将任一步骤更换到另一步骤中执行,皆仍属于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应用在但不限于具备通信功能的系统,一旦市电断电,立即由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提供备用电源给上述系统,使此系统至少能够通过通信功能以进行紧急求救,例如通过系统内的一般电话或网络电话来拨打紧急求救号码110、119…等,或拨打电话给相关单位,以于市电断电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紧急处理,据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由上述本案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案具有下列优点。本案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判断交流对直流转换器输出的直流电压的状况,以决定是否进行切换而提供备用电源给负载使用。如此一来,备用电源搭接到负载的时间近乎为零,以达到不断电的需求。再者,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更于接收到备用电源的电压指示信号后,才开启开关以提供备用电源予负载,如此,进一步确保备用电源的电压处于正常范围而不会对负载造成损坏。
虽然上文实施方式中公开了本案的具体实施例,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案,本案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悖离本案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形下,当可对其进行各种变动与修饰,因此本案的保护范围当以附随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电源转换装置,包括:
一交流对直流转换器,是转换一交流电为一直流电压,并提供予一负载;
一开关,是耦接于一备用电源;以及
一控制单元,是接收该直流电压,若该直流电压低于一预设电压或该直流电压的降低量大于该直流电压的一预设比例,且该控制单元接收到该备用电源的一电压指示信号,则该控制单元开启该开关以提供该备用电源予该负载,其中该电源转换装置还包含:
一电压判断单元,是检测该备用电源的电压,若该备用电源的电压位于一临界电压范围内,则输出该电压指示信号,其中该电压判断单元包含:
一过电压判断器,是判断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是否超过该临界电压范围的一预设上限值;以及
一低电压判断器,是判断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是否低于该临界电压范围的一预设下限值;
其中若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未超过该预设上限值且未低于该预设下限值,则该电压判断单元输出该电压指示信号,其中该低电压判断器包含:
一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是于该备用电源的电压低于该预设下限值后的一缓冲范围内,持续输出该电压指示信号,俾使该控制单元持续开启该开关以提供该备用电源予该负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包含:
一判断器,是对该直流电压进行判断,若该直流电压低于该预设电压或该直流电压的降低量大于该直流电压的该预设比例,且该判断器接收到该电压指示信号,则该判断器输出一判断信号;以及
一驱动器,是接收并根据该判断信号以输出一驱动信号至该开关,该开关根据该驱动信号而开启以提供该备用电源予该负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还包含:
一阻流器,是耦接于该开关与该交流对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之间,用以阻止该交流对直流转换器通过该开关以供电予该备用电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还包含:
至少一二极管,包含:
一阳极端,耦接于该开关;以及
一阴极端,耦接于该交流对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还包含:
一阻流器,是耦接于该开关与该交流对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之间,用以阻止该备用电源通过该开关以供电予该交流对直流转换器或该控制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还包含:
至少一二极管,包含:
一阳极端,耦接于该交流对直流转换器的输出端;以及
一阴极端,耦接于该开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若该备用电源的电压超过该预设上限值或低于该预设下限值,则该电压判断单元不输出该电压指示信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压判断单元包含:
一过电压判断器,包含:
一第一齐纳二极管,其阴极端耦接于该备用电源;以及
一第一晶体管,其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端,其第一端接地;
一低电压判断器,包含:
一第二齐纳二极管,其阴极端耦接于该备用电源,其阳极端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
一第二晶体管,其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二齐纳二极管的阳极端,其第一端接地;以及
一第三晶体管,其控制端耦接于该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及该备用电源,其第一端耦接该备用电源,其第二端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二端;以及
一输出端,是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三晶体管的该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高于该第二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源转换装置,其中该电压判断单元还包含:
一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包含:
一第三齐纳二极管,其阳极端耦接于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二端,其阴极端耦接于该输出端,其中该第二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高于该第三齐纳二极管的崩溃电压。
11.一种电源转换装置的控制方法,包含:
由一交流对直流转换器转换一交流电为一直流电压,并提供予一负载;
由一控制单元判断该直流电压是否低于一预设电压或判断该直流电压的降低量是否大于该直流电压的一预设比例;以及
若该控制单元判定该直流电压低于该预设电压或该直流电压的降低量大于该直流电压的该预设比例,且该控制单元接收到一备用电源的一电压指示信号,则由该控制单元开启一开关以提供该备用电源予该负载,其中该控制方法还包含:
由一电压判断单元检测该备用电源的电压;以及
若该备用电源的电压位于一临界电压范围内,则输出该电压指示信号,其中由该电压判断单元检测该备用电源的电压包含:
由该电压判断单元的一过电压判断器判断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是否超过该临界电压范围的一预设上限值;
由该电压判断单元的一低电压判断器判断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是否低于该临界电压范围的一预设下限值;以及
若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未超过该预设上限值且未低于该预设下限值,则由该电压判断单元输出该电压指示信号,其中由该低电压判断器判断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是否低于该预设下限值包含:
由该电压判断单元的一低电压断电磁滞控管器于该备用电源的电压低于该预设下限值后的一缓冲范围内,持续输出该电压指示信号,俾使该控制单元持续开启该开关以提供该备用电源予该负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由该控制单元判断该直流电压是否低于该预设电压或判断该直流电压的降低量是否大于该直流电压的该预设比例包含:
由该控制单元的一判断器对该直流电压进行判断,若该控制单元判定该直流电压低于该预设电压或该直流电压的降低量大于该直流电压的该预设比例,且该判断器接收到该电压指示信号,则由该判断器输出一判断信号;以及
由该控制单元的一驱动器接收并根据该判断信号以输出一驱动信号至该开关,该开关根据该驱动信号而开启以提供该备用电源予该负载。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含:
由一阻流器以阻止该交流对直流转换器通过该开关供电予该备用电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含:
由一阻流器以阻止该备用电源通过该开关供电予该交流对直流转换器或该控制单元。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由该过电压判断器判断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是否超过该预设上限值,由该低电压判断器判断该备用电源的电压是否低于该预设下限值包含:
若该备用电源的电压超过该预设上限值或低于该预设下限值,则该电压判断单元不输出该电压指示信号。
CN201610436859.6A 2016-06-17 2016-06-17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5169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6859.6A CN107516934B (zh) 2016-06-17 2016-06-17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36859.6A CN107516934B (zh) 2016-06-17 2016-06-17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6934A CN107516934A (zh) 2017-12-26
CN107516934B true CN107516934B (zh) 2020-08-21

Family

ID=6071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36859.6A Active CN107516934B (zh) 2016-06-17 2016-06-17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169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90165B (zh) * 2020-07-01 2024-05-2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电池备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2101B2 (ja) * 2012-03-19 2016-08-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バックアップ電源装置、電源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の電源制御方法および電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96110B2 (ja) * 2012-09-19 2015-04-08 株式会社東芝 電源システム、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4133123A1 (ja) * 2013-03-01 2017-02-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力システム、電力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935072B (zh) * 2015-07-02 2018-03-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备用电源切换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91163B (zh) * 2015-12-15 2018-09-25 福建星海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直流电源供电切换装置
CN105553094A (zh) * 2016-03-07 2016-05-04 成都比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适用于门禁的不间断电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16934A (zh) 2017-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9537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の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US8738954B2 (en) Power source circui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8666966B (zh) 具备短路故障检测功能的变换装置及其短路故障检测方法
US7944089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module
EP3185393B1 (en) Ups with integrated bypass switch
CN101677193A (zh) 具有隔离接口和远程接通/关断的电路
US20160164273A1 (e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7982339B2 (en) Controlling method of a battery mode of a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for an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ed load
JP2006204028A (ja) 直流電源装置
CN112510985A (zh) 一种软启动电路及电源电路
TWI600254B (zh) 電源轉換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16934B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69340B (zh) 一种接触器线包的供电电路
JP2003259648A (ja) 交流−直流変換装置
JP2011160517A (ja) 過電流保護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KR102300128B1 (ko) Smps용 순간정전 보상 장치
US11258297B2 (en) Inverter control strategy for a transient heavy load
CN210629080U (zh) 输入过压保护电路及电梯控制器
CN208226548U (zh) 防电压突波的供电保护电路
CN112737075A (zh) 供电电压控制方法、电路以及线路故障指示器
US11689047B2 (en) High efficiency control method for UPS
JP2013135551A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N210577936U (zh) 基于电池备用电供电系统的断路器及电池备用电供电系统
KR101254982B1 (ko) 무정전 전원공급장치
CN102891591A (zh) 电源控制装置及包含该电源控制装置的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