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93135A -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93135A
CN107493135A CN201610410553.3A CN201610410553A CN107493135A CN 107493135 A CN107493135 A CN 107493135A CN 201610410553 A CN201610410553 A CN 201610410553A CN 107493135 A CN107493135 A CN 107493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optical fiber
sequence number
port
pai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05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93135B (zh
Inventor
张灏文
陈新安
袁立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Yunji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4105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9313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6668 priority patent/WO2017215444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493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31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931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931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89Bidirectional transmission
    • H04B10/25891Transmission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其中,该系统包括:第一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光口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一端,用于通过多个光纤跳线向对端的第二设备发送配对操作指令;第二设备,通过多个第二光口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多个光纤跳线接收配对操作指令,并根据配对操作指令向第一设备反馈配对信息;光纤跳线,包括一个或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和光纤,活动连接器接头分别连接第一光口和/或第二光口;其中,配对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第二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的一个或多个端口是配对端口。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光纤跳线的配对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领域中,光纤资源的管理和维护工作是基于eID技术的智能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简称为ODN)系统。常见的就是光纤跳线的活动连接器上加基于eID技术的电子标签。所谓的光纤跳线分为双端跳纤(双端跳纤也可简称为跳纤)和单端跳纤,双端跳纤是指一段光纤两侧都有活动连接器接头,这两端的接头在同一个物理位置;单端跳纤是指在同一个物理位置一段光纤只有一个活动连接器接头,这一段的光纤的另一端可能有接头,也可能没有接头,这一段的光纤的另一端还可能在另一个物理位置。所谓的电子标签有2个对外信号引脚,一个为接地,另一个为数据,遵循一线(1-Wire)通信协议,用结构固定件把电子标签与光纤跳线的活动连接器绑定。在智能ODN系统中,每根光纤跳线的活动连接器绑定一个电子标签,每个电子标签的存储器中设置不同的唯一的ID号码,即每根光纤跳线的活动连接器被赋予不同的唯一的ID号码。使用上述所谓的智能ODN系统,结合系统中的各种管理板卡和管理软件可以识别光纤熔配线设备的光纤适配器端口与光纤跳线的活动连接器的对应关系,利用组配单元实现光纤熔配盘体的端口指引。但是,该智能ODN系统只能在已配对的光纤跳线两个端口电子标签的存储器中加入配对代码信息,不能识别光纤跳线未配对的两个端口活动连接器的对应关系。
工程实践中使用手持式光源设备判断光纤跳线两个端口的活动连接器的对应关系。用光源设备发光,从光纤跳线一端注入可见光源,另一端发出可见光,通过人眼观察实现光纤跳线两个端口的配对。所述的可见光通常为650纳米波长的红光。当光纤跳线两端不在一个物理位置跨区域时,需要至少两个人,通过人工手机通话确认。这种方法只能实现一根光纤跳线的配对,而且当光纤跳线两个活动连接器端口不在同一位置时,需要人多,不能实现多光纤跳线的同时自动配对。
尤其在现场环境光纤跳线排列很混乱,不能轻易看出光纤走向,更不能判断书光纤跳线两端是点对点连接的,还是中间串联了一个或多个光分路器的时候,使用现有技术更加难实现光纤跳线配对。
针对相关技术中光纤跳线的配对效率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光纤跳线的配对效率低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包括:第一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光口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一端,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光纤跳线向对端的第二设备发送配对操作指令;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多个第二光口分别连接多个所述光纤跳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光纤跳线接收所述配对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配对操作指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配对信息;所述光纤跳线,包括一个或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和光纤,所述活动连接器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光口和/或所述第二光口;其中,所述配对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的一个或多个端口是配对端口。
可选地,所述光纤跳线包括:双端跳线、单端跳线,其中,所述双端跳线包括两个活动连接器接头,所述两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光口和所述第二光口,所述单端跳线包括一个活动连接器接头,所述一个活动连接器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光口或所述第二光口。
可选地,在所述光纤跳线是单端跳线时,所述第二设备不反馈所述配对信息,或,所述第二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无配对关系的信息。
可选地,所述光纤跳线还包括光分路器,所述第一光口连接光分路器一端的活动连接器接头,所述第二光口连接所述光分路器另一端的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其中,所述光分路器用于将所述光纤跳线的一端分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包括一个所述活动连接器接头。
可选地,所述光纤跳线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标签,与两端的所述活动连接器接头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配对操作指令包括所述第一光口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所述第二设备反馈的配对信息包括已配对的所述第一光口与所述第二光口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
可选地,所述电子标签包括两个对外信号引脚,其中,第一对外信号引脚为接地引脚,第二对外信号引脚为数据引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设备,包括:多个电子标签插座,与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电子标签相适配,用于查询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并将查询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得到的第一存储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多个光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一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发送给光纤跳线,以及将从所述光纤跳线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后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存储数据,所述第二电信号包括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电子标签的第二存储数据;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所述光纤跳线两端的配对信息。
可选地,所述光模块包括:以太网Ethernet单纤双向光模块。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支持以太网协议和/或无源光网络协议。
可选地,所述光模块包括:无源光网络PON光模块。
可选地,所述无源光网络PON光模块包括: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光模块或光网络单元ONU无源光网络光模块。
可选地,所述光模块支持以下之一类型的光纤接头连接器:S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L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F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ST型光纤接头连接器。
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上联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和运营支撑系统OSS之间,用于将所述配对信息上报给所述OSS。
可选地,所述上联模块支持以下类型至少之一的接口:有线通信上联接口,无线通信上联接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存储数据和所述第二存储数据均包括所述光纤跳线的相应端口活动连接器的产品类型和序列编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存储数据中的序列编号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和/或,所述第二存储数据中的序列编号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第二电子标签。
可选地,所述产品类型用于表征所述光纤跳线的跳纤类型和相应端口的端口序列,其中所述跳纤类型包括:单端标签跳纤、双端标签跳纤,其中,所述端口序列包括:端口1、端口2。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包括: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序列编号为所述光纤跳线一端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二序列编号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
可选地,在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发送所述本地光口的光端口序列编号。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的光端口序列编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接收一个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一个第二序列编号;或者,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多个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多个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包括: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分光器接收多个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
可选地,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以太网标准协议或无源光网络标准协议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所述光纤跳线一端的所述第一序列编号。
可选地,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包括:所述第一设备根据自定义协议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可选地,所述本地光口和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通过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用于转换光纤接头的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包括:第二设备接收与第一设备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可选地,所述第二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模块,其中,所述光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序列编号、以及发送所述第二序列编号。
可选地,所述光模块通过第一电源控制电路接收所述第一序列编号,所述光模块通过第二电源控制电路发送所述第二序列编号。
可选地,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光模块时,在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后,轮询多个所述光模块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并打开当前轮询到的光模块的第二电源控制电路。
可选地,在打开当前轮询到的光模块的发电源控制时,关闭多个所述光模块中其他光模块的第二电源控制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包括: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与第一设备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通过本发明,第一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光口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一端,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光纤跳线向对端的第二设备发送配对操作指令;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多个第二光口分别连接多个所述光纤跳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光纤跳线接收所述配对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配对操作指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配对信息;所述光纤跳线,包括一个或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和光纤,所述活动连接器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光口和/或所述第二光口;其中,所述配对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的一个或多个端口是配对端口,由于光纤跳线的两端是一一对应的,所以通过一个光模块收到的配对信息和发送的配对操作指令是一对,而不需要光源一根一根点亮光纤,插入足够的光纤,就能一次自动确认多对配对光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光纤跳线的配对效率低的问题,能够实现点对点跳纤配对,也能够实现点对多点跳纤配对。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跳线的配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系统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点对多点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系统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ID电子标签编码规则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的结构框图,包括:
第一设备10,通过多个第一光口11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一端,用于通过多个光纤跳线向对端的第二设备10发送配对操作指令;
第二设备10,通过多个第二光口11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多个光纤跳线接收配对操作指令,并根据配对操作指令向第一设备反馈配对信息;
光纤跳线,包括一个或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13和光纤12,活动连接器接头13分别连接第一光口11和/或第二光口11;
其中,配对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光口11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第二光口11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的一个或多个端口是配对端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和第二设备10是相同的设备,用于在光纤跳线的两端配对使用。
通过上述步骤,第一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光口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一端,用于通过多个光纤跳线向对端的第二设备发送配对操作指令;第二设备,通过多个第二光口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多个光纤跳线接收配对操作指令,并根据配对操作指令向第一设备反馈配对信息;光纤跳线,包括一个或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和光纤,活动连接器接头分别连接第一光口和/或第二光口;其中,配对信息用于指示与第一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第二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的一个或多个端口是配对端口,由于光纤跳线的两端是一一对应的,所以通过一个光模块收到的配对信息和发送的配对操作指令是一对,而不需要光源一根一根点亮光纤,插入足够的光纤,就能一次自动确认多对配对光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光纤跳线的配对效率低的问题,能够实现点对点跳纤配对,也能够实现点对多点跳纤配对。
配对装置(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和光纤跳线,配对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口11,配对装置被布置在本地和远端。的本地和远端为相对的位置,优选的,操作人员所在位置的配对装置为本地配对装置,而远端配对装置既可以与本地配对装置在同一个物理位置,也可以与本地配对装置不在同一个物理位置。其中,光纤跳线包括两端的两个活动连接器13和电子标签14。的电子标签为基于eID技术的电子标签,有2个对外信号引脚,一个为接地,另一个为数据,遵循一线(1-Wire)通信协议。本地配对装置发起配对操作指令,发给远端配对装置。远端配对装置响应配对操作指令,返回配对信息给本地配对装置,完成光纤跳线配对操作流程。
可选地,待配对的光纤跳线既可以插满配对装置的所有光口,也可以只插部分光口。插在本地配对装置上的光纤跳线数量既可以与插在远端配对装置上的光纤跳线数量相同,也可以与插在远端配对装置上的光纤跳线数量不同。
光纤跳线包括:双端跳线、单端跳线,其中,双端跳线包括两个活动连接器接头,两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分别连接第一光口和第二光口,单端跳线包括一个活动连接器接头,一个活动连接器接头连接第一光口或第二光口。
可选地,在光纤跳线是单端跳线时,第二设备不反馈配对信息,或,第二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与第一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第二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无配对关系的信息。
可选地,光纤跳线还包括光分路器,第一光口连接光分路器一端的活动连接器接头,第二光口连接光分路器另一端的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其中,光分路器用于将光纤跳线的一端分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包括一个活动连接器接头。
可选地,光纤跳线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标签,与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接头对应。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配对操作指令包括所述第一光口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所述第二设备反馈的配对信息包括已配对的所述第一光口与所述第二光口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也即,配对信息包括两个配对光口的两个电子标签对应的序列编号。
可选地,电子标签包括两个对外信号引脚,其中,第一对外信号引脚为接地引脚,第二对外信号引脚为数据引脚,电子标签通过该数据引脚对外收发双向数据信号。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设备,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包括:
多个电子标签插座21,与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电子标签相适配,用于查询第一电子标签,并将查询第一电子标签得到的第一存储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
多个光模块23,用于将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一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发送给光纤跳线,以及将从光纤跳线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后发送给控制模块,其中,第一电信号包括第一存储数据,第二电信号包括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电子标签的第二存储数据;
控制模块20,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确定光纤跳线两端的配对信息。
可选的,还包括:上联模块22,连接于控制模块和运营支撑系统OSS之间,用于将配对信息上报给OSS。
配对设备包括多个光模块23,多个电子标签插座21,一个控制模块20,和一个上联模块22。其中,配对设备的光模块23把控制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发到装置外面的光纤上,并把从光纤上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其中,配对设备的电子标签插座21查询插入的eID电子标签,把电子标签内存储器的数据,包括ID号码,发送给控制模块。其中,配对设备的控制模块20处理光纤跳线配对软件协议,控制光模块,电子标签插座,和上联模块。(控制模块与光模块之间的第一接口23,控制模块与上联模块之间的第二接口24,控制模块与电子标签插座之间的第三接口25。)其中,配对设备的上联模块22完成控制模块与光纤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把完成的光纤跳线配对信息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即把包括电子标签ID号、配对设备光纤端口号、光模块状态、配对设备状态等一个或多个信息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
可选的,光模块为以太网Ethernet单纤双向光模块。
可选的,控制模块支持以太网协议和/或无源光网络协议。
可选的,光模块为无源光网络PON光模块。可选的,无源光网络PON光模块为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光模块或光网络单元ONU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可选的,本地配对设备光模块为OLT无源光网络光模块,远端配对设备光模块为ONU无源光网络光模块,或者相反,当然,也可以在两端都设置相同协议类型的光模块。
可选的,光模块支持以下之一类型的光纤接头连接器:S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L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F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ST型光纤接头连接器。
可选的,上联模块支持的接口类型可以是:有线通信上联接口,无线通信上联接口。
可选的,第一存储数据和第二存储数据均包括光纤跳线的相应端口活动连接器的产品类型和序列编号。
可选的,第一存储数据中的序列编号用于唯一标识第一电子标签,第二存储数据中的序列编号用于唯一标识第二电子标签。
可选的,产品类型用于表征光纤跳线的跳纤类型和相应端口的端口序列,其中跳纤类型包括:单端标签跳纤、双端标签跳纤,其中,端口序列包括:端口1、端口2。
可选地,光模块为以太网(Ethernet)单纤双向光模块,本地配对装置的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1,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2,远端配对装置的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2,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1。控制模块支持处理以太网协议和信号。
可选地,光模块为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光模块,本地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1,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2,远端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Network Unit)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2,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1。控制模块支持处理无源光网络协议和信号。
可选地,本地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1,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2,远端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2,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1。
可选地,电子标签用于为控制模块提供光纤跳线端口活动连接器的产品类型,序列编号。其中,序列编号用于唯一标识电子标签,采用通用唯一标识符(UUID,UniversallyUnique Identifier)算法保证唯一性。产品类型用于表示光纤跳线是单端标签跳纤还是双端标签跳纤,是端口1还是端口2。
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的流程图,可以应用在图1所示系统的第一设备上,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步骤S304,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
步骤S306,第一设备确定第一序列编号和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配对设备,即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第一序列编号为光纤跳线一端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
可选地,在第一设备确定第一序列编号和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之后,还包括:将第一序列编号和第二序列编号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
可选地,在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时,方法还包括:发送本地光口的光端口序列编号。
可选地,在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时,方法还包括:接收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的光端口序列编号。
可选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包括:第一设备接收一个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一个第二序列编号;或者,第一设备接收多个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
可选地,第一设备接收多个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包括:第一设备通过分光器接收多个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
可选地,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包括:第一设备根据以太网标准协议或无源光网络标准协议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可选地,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包括:第一设备根据自定义协议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可选地,本地光口和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通过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进行连接,其中,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用于转换光纤接头的类型。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的流程图,应用在对端,如图1所示系统的第二设备上,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第二设备接收与第一设备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步骤S404,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向第一设备发送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其中,第二序列编号和第一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可选地,第二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模块,其中,光模块用于接收第一序列编号、以及发送第二序列编号。
可选地,光模块通过第一电源控制电路接收第一序列编号,光模块通过第二电源控制电路发送第二序列编号。
可选地,在第二设备包括多个光模块时,在第二设备接收第一序列编号后,轮询多个光模块是否接收到第一序列编号,并打开当前轮询到的光模块的第二电源控制电路。
可选地,在打开当前轮询到的光模块的发电源控制时,关闭多个光模块中其他光模块的第二电源控制电路。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50,用于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接收模块52,用于接收第二设备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
确定模块54,用于确定第一序列编号和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60,用于接收与第一设备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发送模块62,用于根据第一序列编号向第一设备发送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其中,第二序列编号和第一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实施例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配对控制方法,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跳线的配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
将绑定eID电子标签的光纤跳线端口分别插入本地和远端的配对装置。本地和远端的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与电子标签插座之间的第三接口扫描电子标签插座上的eID电子标签,记录下每个光口对应的电子标签序列编号。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把每个光口对应的光端口序列编号和电子标签序列编号遵循一定的协议标准从每个光模块发出。因为光纤跳线的两个端口是唯一对应的,远端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从每个光模块接收到本地的电子标签序列编号,记录在远端配对装置中。修改远端收到数据的光口的电子标签存储器相应内容。远端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把远端每个光口对应的光端口序列编号连同该光口对应的远端电子标签序列编号发回给本地配对装置。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收到的数据可以得出其中一部分光纤配对成功结论,记录下本地光端口序列编号、本地电子标签序列编号、远端光端口序列编号、远端电子标签序列编号,修改本地成功配对的电子标签存储器相应内容。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在预设的时间内没收到返回的数据也可以得出其中另一部分光纤配对失败结论。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二接口把配对成功的本地和远端光端口序列编号和电子标签序列编号通过上联模块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
可选地,协议标准为以太网标准协议或无源光网络标准协议。
根据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装置系统,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系统结构框图,除了包括配对装置10和光纤跳线,还包括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41。其中,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41用于把一种类型的光纤接头转换成另一种类型的光纤接头。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的第一接口与光模块13连接,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的第二接口与对端光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点对多点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系统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图9和图10是一种改进的配对装置应用于各种光纤点到多点网络拓扑的系统和方法,图9中,还包括分光器61。与前述方法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不同点是远端配对装置只把其中一个光模块的收发电源控制打开,其他光模块只把收电源控制打开,发电源控制关闭。在计算预设定时器不超时,如果两端配对装置的两个端口完成配对则记录,远端配对装置切换到把下一个光模块的收发电源控制打开,其他光模块只把收电源控制打开,发电源控制关闭,继续进行两个端口检索配对,直到远端配对装置把所有的光模块端口检索完成。已经配对完成的远端配对装置光模块端口记录下端口号,下次检索时跳过,节省检索时间。然后同样地,本地配对装置切换到把下一个光模块的收发电源控制打开,其他光模块只把收电源控制打开,发电源控制关闭,继续进行两端端口检索配对,直到两端设备端口全部检索完成,记录下已配对数据表和未配对数据表。通过本系统结构,并且利用端口轮循的方法,既可以节省装置功耗,避免多个下行光链路同时上传数据引起的光信号冲突,通过跳过已完成配对的光口检索的方法,又可以节省系统实现所有光纤配对所需要的时间。使用本装置和方法,既可以检索配对点到点拓扑的跳纤,又以检索配对点到多点拓扑的跳纤。
通过本发明,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系统包括配对装置和光纤跳线,其中,配对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光模块,电子标签插座,控制模块,和上联模块,其中,光纤跳线包括两端的两个活动连接器和电子标签。其中,控制模块扫描光纤跳线端口活动连接器上的电子标签,把电子标签内的序列编号通过对应的光模块与对端控制模块交互通信,因为光纤跳线的两端是一一对应的,所以通过一个光模块收到的序列编号和发送的序列编号是一对,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需要光源一根一根点亮光纤的方法。传统点亮光纤的方法需要至少两个人分别在本地和远端协作,电话交流,才能确认,进一步一根一根确认配对光纤,本发明只需要一个人分别在本地和远端的配对装置上插入足够的光纤,就能一次自动确认多对配对光纤。利用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和跳纤对光纤跳线的接头类型转换,可以实现光模块接头类型固定的条件下,支持SC、LC、FC、ST等多种光纤跳线的接头类型。现有智能光分配网络相关技术中,只能先通过其他手段找到配对的光纤跳线两端,才能在光纤跳线两端绑定的电子标签中修改配对数据信息,现有智能光分配网络不支持光纤配对功能,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及装置,可以支持光纤自动配对功能,能够实现点对点跳纤配对,也能够实现点对多点跳纤配对。
实施例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如图1所示,配对装置10(包括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和光纤跳线。其中,配对装置10包括至少一个光口11,配对装置被布置在本地和远端。本地和远端为相对的位置。
优选的,操作人员所在位置的配对装置为本地配对装置,而远端配对装置既可以与本地配对装置在同一个物理位置,也可以与本地配对装置不在同一个物理位置。假设远端配对装置与本地配对装置在同一个物理位置,电子标签存储器中的产品类型字段为双端标签跳纤,用六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为000001,其中一个端口为1,用两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为01,其中另一个端口为2,用两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为10。假设远端配对装置与本地配对装置不在同一个物理位置,电子标签存储器中的产品类型字段为单端标签跳纤,用六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为000010,其中本地端口为1,用两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为01,其中远端端口为2,用两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为10。
其中,光纤跳线包括两端的两个活动连接器13和电子标签14。的电子标签为基于eID技术的电子标签,有2个对外信号引脚,一个为接地,另一个为数据,遵循一线(1-Wire)通信协议。本地配对装置发起配对操作指令,发给远端配对装置。远端配对装置响应配对操作指令,返回配对信息给本地配对装置,完成光纤跳线配对操作流程。其中,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eID电子标签编码规则图。
可选地,待配对的光纤跳线既可以插满配对装置的所有光口,也可以只插部分光口。插在本地配对装置上的光纤跳线数量既可以与插在远端配对装置上的光纤跳线数量相同,也可以与插在远端配对装置上的光纤跳线数量不同。
可选地,待配对的光纤跳线顺序在本地配对装置和远端配对装置为未知,不必相同。
实施例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2所示,还提供了一种装置结构框图,包括配对装置10。其中,配对装置10包括:光模块23,电子标签插座21,控制模块20,和上联模块22。其中,的光模块23把控制模块发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发到装置外面的光纤上,并把从光纤上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模块。其中,的电子标签插座21查询插入的eID电子标签,把电子标签内存储器的数据,包括ID号码,发送给控制模块。其中,的控制模块20处理光纤跳线配对软件协议,控制光模块,电子标签插座,和上联模块。控制模块与光模块之间的第一接口23,控制模块与上联模块之间的第二接口24,控制模块与电子标签插座之间的第三接口25。其中,的上联模块22完成控制模块与光纤资源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把完成的光纤跳线配对信息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可选地,光模块为以太网(Ethernet)单纤双向光模块,本地配对装置的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1,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2,远端配对装置的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2,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1。控制模块支持处理以太网协议和信号。
可选地,光模块为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光模块,本地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1,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2,远端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Network Unit)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2,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1。控制模块支持处理无源光网络协议和信号。
可选地,本地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1,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2,远端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光线路终端(OLT,Optical Line Terminal)无源光网络光模块,发送光信号波长为λ2,接收光信号波长为λ1
可选地,光模块支持SC、LC、FC、ST中的一种光纤接头连接器。利用通用光纤转接线缆支持其他光纤接头。
可选地,控制模块为多协议处理模块,既支持处理以太网协议和信号,又支持处理无源光网络协议和信号。
可选地,控制模块既可以支持点对点光纤网络,也可以支持点对多点光纤网络。
可选地,上联模块支持有线通信上联接口,包括但不限于以太网,串口,无源光网络上联接口;或者无线通信上联接口,包括但不限于GSM,CDMA,LTE,蓝牙,WIFI上联接口。
可选地,电子标签用于为控制模块提供光纤跳线端口活动连接器的产品类型,序列编号。其中,序列编号用于唯一标识电子标签。产品类型用于表示光纤跳线是单端标签跳纤还是双端标签跳纤,是端口1还是端口2。
实施例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7所示,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配对控制方法,包括:将绑定eID电子标签的光纤跳线端口分别插入本地和远端的配对装置。本地和远端的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与电子标签插座之间的第三接口扫描电子标签插座上的eID电子标签,记录下每个光口对应的电子标签序列编号。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把每个光口对应的光端口序列编号和电子标签序列编号遵循一定的协议标准从每个光模块发出。因为光纤跳线的两个端口是唯一对应的,远端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从每个光模块接收到本地的电子标签序列编号,记录在远端配对装置中。修改远端收到数据的光口的电子标签存储器相应内容。远端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把远端每个光口对应的光端口序列编号连同该光口对应的远端电子标签序列编号发回给本地配对装置。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收到的数据可以得出其中一部分光纤配对成功结论,记录下本地光端口序列编号、本地电子标签序列编号、远端光端口序列编号、远端电子标签序列编号,修改本地成功配对的电子标签存储器相应内容。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没收到返回的数据也可以得出其中另一部分光纤配对失败结论。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二接口把配对成功的本地和远端光端口序列编号和电子标签序列编号通过上联模块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
可选地,协议标准为以太网标准协议、协议标准为无源光网络标准协议,或者,协议标准也可以为自定义协议。
实施例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8所示,还提供了另一种包括装置系统结构框图,除了包括配对装置10和光纤跳线,还包括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41。其中,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41用于把一种类型的光纤接头转换成另一种类型的光纤接头。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的第一接口与光模块13连接,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的第二接口与对端光纤连接。例如,配对装置的光模块为以太网SC接头的双向单纤光模块,而需要确认配对的光纤跳线为LC接头,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的一端为SC接头,另一端为LC接头,背靠背连接。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的第一接口跳线与光模块连接的为SC接头,与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连接的也为SC接头。通过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转换接头类型。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是,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的一端为LC接头,另一端也为LC接头,背靠背连接。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的第一接口跳线与光模块连接的为SC接头,与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连接的也为LC接头。通过跳线转换接头类型。
实施例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9所示,还提供了另一种包括点对多点的装置系统结构框图,除了包括配对装置10和光纤跳线,还包括光纤分配器61。在本实施例中,光纤分配器61的一个上行光接口连接本地配对装置,光纤分配器61的多个下行光接口连接远端配对装置,光纤分配器可以是分光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如图10所示,还提供了一种光纤跳线配对控制方法,包括:将绑定eID电子标签的光纤跳线端口分别插入本地和远端的配对装置。本地和远端的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与电子标签插座之间的第三接口扫描电子标签插座上的eID电子标签,记录下每个光口对应的电子标签序列编号。本地和远端的配对装置初始化,只把各自的第一个光模块的收发电源控制打开,其他光模块只把收电源控制打开,发电源控制关闭。判断两端的光模块物理层是否已经建链。如果两端的光模块物理层已经建链,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把当前工作的的光口对应的光端口序列编号和电子标签序列编号遵循一定的协议标准从当前工作的光模块发出。如果两端的光模块物理层还没有建链,远端配对装置计算预设定时器超时,把当前光模块的发电源控制关闭,打开下一个光模块发电源控制。当两端的光模块物理层已经建链时,因为光纤跳线的两个端口是唯一对应的,远端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从当前工作光模块接收到本地的电子标签序列编号,记录在远端配对装置中。修改远端收到数据的光口的电子标签存储器相应内容。远端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把远端当前光口对应的光端口序列编号连同该光口对应的远端电子标签序列编号发回给本地配对装置的当前光口。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接口收到的数据可以得出当前光纤配对成功结论,记录下本地光端口序列编号、本地电子标签序列编号、远端光端口序列编号、远端电子标签序列编号,修改本地成功配对的电子标签存储器相应内容。远端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切换到下一个光口,重复上述配对操作。控制模块已记录下成功配对的光口不再执行操作。本地配对装置初始化把下一个光模块的收发电源控制打开,把当前光模块发电源控制关闭。判断两端所有光纤端口是否都已配对检索完成。如果没有,重复前述操作。当光纤跳线从本地看为单端跳纤时,从远端配对数据结果判断为单端跳纤时,电子标签产品类型fedcba字段为000010,远端电子标签产品类型hg字段为10,从远端配对数据结果判断为光分路器时,电子标签产品类型fedcba字段为000100,远端所有电子标签产品类型hg字段都为10。如果判断两端所有光纤端口都已配对检索完成,本地配对装置中的控制模块通过第二接口把配对成功的本地和远端光端口序列编号和电子标签序列编号通过上联模块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
本实施例是一种配线装置应用于光纤点到多点网络拓扑的系统和方法。通过本系统结构,并且利用端口轮循的方法,既可以节省装置功耗,避免多个下行光链路同时上传数据引起的光信号冲突,通过跳过已完成配对的光口检索的方法,又可以节省系统实现所有光纤配对所需要的时间。
实施例10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参考图2,还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10。其中,的配对装置包括光模块11,电子标签插座21,控制模块20,和上联模块22。其中,优选的光模块11为千兆以太网单纤双向光模块。其中,优选的控制模块20为可编程逻辑器件。
采用千兆以太网光模块是因为已批量商用,成本低,标准统一,速率统一。
如果控制模块采用通常的以太网商用芯片,配对装置本地和远端收发数据前的建链过程比较复杂,本地的配对装置不知道对端配对装置以太网接口模式。如果两端都设置为自协商模式,双方互相发送/C/码流,如果连续接收到3个相同的/C/码且接收到的码流和本地配对装置工作方式相匹配,则返回给对端一个带有Ack应答的/C/码,对端接收到Ack信息后,认为两者可以互通,设置端口为Link Up状态。如果本地配对装置设置为自协商,远端配对装置设置为强制,自协商端发送/C/码流,强制端发送/I/码流,远端强制端无法给本地提供远端的协商信息,也无法给本地返回Ack应答,故自协商本地端Link Down。但是强制端本身可以识别/C/码,认为本地对端是与自己相匹配的端口,所以直接设置远端本端端口为Link Up状态。此时,本地要修改为强制模式才能与远端建链。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5)

1.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通过多个第一光口分别连接多个光纤跳线的一端,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光纤跳线向对端的第二设备发送配对操作指令;
所述第二设备,通过多个第二光口分别连接多个所述光纤跳线的另一端,用于通过所述多个光纤跳线接收所述配对操作指令,并根据所述配对操作指令向所述第一设备反馈配对信息;
所述光纤跳线,包括一个或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和光纤,所述活动连接器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光口和/或所述第二光口;
其中,所述配对信息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的一个或多个端口是配对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跳线包括:双端跳线、单端跳线,其中,所述双端跳线包括两个活动连接器接头,所述两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光口和所述第二光口,所述单端跳线包括一个活动连接器接头,所述一个活动连接器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光口或所述第二光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纤跳线是单端跳线时,所述第二设备不反馈所述配对信息,或,所述第二设备反馈用于指示与所述第一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和与所述第二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的一端无配对关系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跳线还包括光分路器,所述第一光口连接光分路器一端的活动连接器接头,所述第二光口连接所述光分路器另一端的多个活动连接器接头,其中,所述光分路器用于将所述光纤跳线的一端分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包括一个所述活动连接器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跳线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子标签,与两端的所述活动连接器接头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的配对操作指令包括所述第一光口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所述第二设备反馈的配对信息包括已配对的所述第一光口与所述第二光口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标签包括两个对外信号引脚,其中,第一对外信号引脚为接地引脚,第二对外信号引脚为数据引脚。
8.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电子标签插座,与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电子标签相适配,用于查询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并将查询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得到的第一存储数据发送给控制模块;
多个光模块,用于将所述控制模块发送的第一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后发送给光纤跳线,以及将从所述光纤跳线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后发送给所述控制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信号包括所述第一存储数据,所述第二电信号包括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电子标签的第二存储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和所述第二电信号确定所述光纤跳线两端的配对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包括:以太网Ethernet单纤双向光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支持以太网协议和/或无源光网络协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包括:无源光网络PON光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源光网络PON光模块包括: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网络光模块或光网络单元ONU无源光网络光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支持以下之一类型的光纤接头连接器:S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L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FC型光纤接头连接器、ST型光纤接头连接器。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上联模块,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和运营支撑系统OSS之间,用于将所述配对信息上报给所述OSS。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联模块支持以下类型至少之一的接口:有线通信上联接口,无线通信上联接口。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数据和所述第二存储数据均包括所述光纤跳线的相应端口活动连接器的产品类型和序列编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存储数据中的序列编号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第一电子标签;和/或,所述第二存储数据中的序列编号用于唯一标识所述第二电子标签。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类型用于表征所述光纤跳线的跳纤类型和相应端口的端口序列,其中所述跳纤类型包括:单端标签跳纤、双端标签跳纤,其中,所述端口序列包括:端口1、端口2。
19.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
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序列编号为所述光纤跳线一端的电子标签的序列编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确定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二序列编号上报给运营支撑系统。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所述本地光口的光端口序列编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的光端口序列编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一个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一个第二序列编号;或者,
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多个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接收多个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通过分光器接收多个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分别反馈的多个第二序列编号。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以太网标准协议或无源光网络标准协议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所述光纤跳线一端的所述第一序列编号。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设备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包括:
所述第一设备根据自定义协议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光口和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连接的光口通过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进行连接,其中,所述光纤接头转换连接器用于转换光纤接头的类型。
29.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与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反馈的所述光纤跳线另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30.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设备接收与第一设备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所述第二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模块,其中,所述光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序列编号、以及发送所述第二序列编号。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通过第一电源控制电路接收所述第一序列编号,所述光模块通过第二电源控制电路发送所述第二序列编号。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设备包括多个所述光模块时,在所述第二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后,轮询多个所述光模块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并打开当前轮询到的光模块的第二电源控制电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打开当前轮询到的光模块的发电源控制时,关闭多个所述光模块中其他光模块的第二电源控制电路。
35.一种光纤跳线的配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与第一设备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一序列编号;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本地光口连接的光纤跳线一端的第二序列编号,其中,所述第二序列编号和所述第一序列编号对应的光纤跳线两端是配对端口。
CN201610410553.3A 2016-06-12 2016-06-12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4931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0553.3A CN107493135B (zh) 2016-06-12 2016-06-12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86668 WO2017215444A1 (zh) 2016-06-12 2017-05-31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10553.3A CN107493135B (zh) 2016-06-12 2016-06-12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93135A true CN107493135A (zh) 2017-12-19
CN107493135B CN107493135B (zh) 2020-02-14

Family

ID=60642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0553.3A Active CN107493135B (zh) 2016-06-12 2016-06-12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93135B (zh)
WO (1) WO201721544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6220A (zh) * 2021-06-09 2021-08-3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设电子标签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WO2023092867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光纤检测方法、控制模块和计算机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57844B (zh) * 2018-12-03 2024-06-14 莱讯通信(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可见光快速寻线系统
CN116582176B (zh) * 2023-07-13 2023-09-26 天津瑞利通科技有限公司 光纤自动配线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9738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Lavranchuk James S Identifiable fibers optics
US20120063767A1 (en) * 2009-08-25 2012-03-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connection status of optical fiber jumper
CN102708352A (zh) * 2012-06-07 2012-10-03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运用配对二维码标签对光纤跳线及光纤端口进行管理方法
CN103368643A (zh) * 2012-04-01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链路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5281837A (zh) * 2014-05-30 2016-01-27 欧书云 一种基于rfid的光纤尾纤智能配对方法
CN105447539A (zh) * 2015-11-16 2016-03-30 中博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modf构造方法及其网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26351A1 (de) * 2001-05-30 2002-12-12 Ccs Technology Inc Optische Verteilereinrichtung und Lichtwellenleiter-Verbindungskabel
CN101982797B (zh) * 2010-09-30 2012-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装置
CN102752672B (zh) * 2012-06-06 2015-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59738A1 (en) * 2006-12-29 2008-07-03 Lavranchuk James S Identifiable fibers optics
US20120063767A1 (en) * 2009-08-25 2012-03-1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connection status of optical fiber jumper
CN103368643A (zh) * 2012-04-01 2013-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链路检测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2708352A (zh) * 2012-06-07 2012-10-03 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运用配对二维码标签对光纤跳线及光纤端口进行管理方法
CN105281837A (zh) * 2014-05-30 2016-01-27 欧书云 一种基于rfid的光纤尾纤智能配对方法
CN105447539A (zh) * 2015-11-16 2016-03-30 中博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modf构造方法及其网管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26220A (zh) * 2021-06-09 2021-08-3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外设电子标签信息获取方法及设备
WO2023092867A1 (zh) * 2021-11-23 2023-06-01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光纤检测方法、控制模块和计算机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15444A1 (zh) 2017-12-21
CN107493135B (zh) 2020-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3135B (zh) 光纤跳线的配对系统、设备、方法及装置
EP1402684B1 (en) Network documentation system with electronic modules
US4252402A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peripheral unit to an optical bus-line
CN102540355B (zh) 光纤连接器的连接管理装置及方法
CN106713096B (zh) 总线型fc-ae-1553网络系统及网络终端之间的数据发送和获取方法
CN102193048B (zh) 智能对线器
CN102843207A (zh) 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设备和配置方法
EP2887566A1 (en) An op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a splicing handheld device, a kit for an op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ing of an op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CN102033267B (zh) 一种光纤跳线及光配线架
CN103840879B (zh) 一种光纤局向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4079062A1 (zh) 光端口连接管理方法、法兰盘、跳纤和光网络设备
JP2018023005A (ja) 宅側装置、局側装置、光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CN101521835B (zh) 用户侧光网络单元
CN115209247A (zh) 基于光纤编码可寻址的自组网光纤网络系统和寻址方法
CN113055091B (zh) 通信组件、通信设备、通信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1584156B (zh) 用户住宅侧光线路终端装置
CN210835348U (zh) 一种单纤双向传输光模块
CN113556176B (zh) 光组件发射光控制方法、装置、光组件、光模块及收发器
CN219659734U (zh) 一种多模态光网络单元
CN219834149U (zh) 能够切换信号源的光发射组件
JP6654595B2 (ja)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を使用する光ファイバ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コア識別方法
CN211577507U (zh) 一种基于fc光纤连接器的智能光纤配线架
CN104993969A (zh) 一种异步配置onu方法、系统及olt
CN1043416A (zh) 用于宽带远程通讯交换机的光纤连接系统
KR102139973B1 (ko) 광케이블 관리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케이블 운용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30

Address after: 314000 11th floor, Dongsheng building, 229 Dongsheng East Road,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xing Jiawei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Road, No. 55, No.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12

Address after: No. 2, 4th Floor, Unit 3, Building D23, Meicheng Xindu, No. 124 Songhuajiang Road, Xiaohe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550000

Patentee after: An Dekang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Gao Qiuying

Address before: 11 / F, Dongsheng building, 229 Dongsheng East Road, Jiaxing, Zhejiang 314000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Jiawei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26

Address after: No. 302, 3rd Floor, Digital Content Industrial Park, Building 19, Group A3-3, Yuncheng Shangpin, Baiyun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550000

Patentee after: Guizhou yunjiji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2, 4th Floor, Unit 3, Building D23, Meicheng Xindu, No. 124 Songhuajiang Road, Xiaohe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550000

Patentee before: An Deka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Gao Qiu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