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3664A - 主板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主板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3664A
CN107483664A CN201710696563.2A CN201710696563A CN107483664A CN 107483664 A CN107483664 A CN 107483664A CN 201710696563 A CN201710696563 A CN 201710696563A CN 107483664 A CN107483664 A CN 107483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function element
mainboard
viscous layer
weak visc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65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3664B (zh
Inventor
曾元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965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836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83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3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3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3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板及移动终端,所述主板具有靠近功能器件的侧边,所述主板在靠近所述侧边处设有粘接区,所述粘接区附设有弱粘性层,所述弱粘性层用以贴合与所述功能器件相连接的胶带。所述弱粘性层与连接所述功能器件的胶带相贴合,所述弱粘性层减小所述胶带与所述主板之间的结合力,使得所述胶带易脱离所述主板,所述胶带不易断裂,所述功能器件可以正常分离于所述主板,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主板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上利用胶带粘接固定住功能器件,胶带存在一部分延伸出功能器件,并将该部分贴合于主板上,通过拉拔胶带该部分,使得胶带和功能器件共同脱离壳体。然而,此种结构下,由于主板与胶带的结合应力较大,使得胶带在脱离主板时,容易断裂,功能器件无法正常拆卸于壳体,导致用户体验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用户体验的主板及移动终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板,其中,所述主板具有靠近功能器件的侧边,所述主板在靠近所述侧边处设有粘接区,所述粘接区附设有弱粘性层,所述弱粘性层用以贴合与所述功能器件相连接的胶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主板。
本发明提供的主板及移动终端,通过所述主板的侧边相对所述功能器件固定,所述主板具有邻近所述功能器件的粘接区,所述粘接区附设弱粘性层,所述弱粘性层与连接所述功能器件的胶带相贴合,所述弱粘性层减小所述胶带与所述主板之间的结合力,使得所述胶带易脱离所述主板,所述胶带不易断裂,所述功能器件可以正常拆卸于所述壳体,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另一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另一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功能器件及胶带的另一分解截面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与功能器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与功能器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与功能器件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与功能器件的组装截面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截面示意图;
图28是图27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包括中框10,所述中框10用以固定功能器件20,所述中框10具有粘接区11,所述粘接区11附设有弱粘性层30,所述弱粘性层30用以贴合于所述功能器件20相连接的胶带4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弱粘性层30由不粘接涂料构成。所述弱粘性层30的表面粘接应力较小,所述弱粘性层30容易与所述胶带40分离。所述壳体100固定所述功能器件20,对所述功能器件20进行承载和防护。所述功能器件20可以是电池、电连接器、扬声器或存储器等。所述壳体100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
通过所述中框10固定所述功能器件20,所述中框10具有邻近所述功能器件20的粘接区11,所述粘接区11附设弱粘性层30,所述弱粘性层30与连接所述功能器件20的胶带相贴合,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的结合力,使得所述胶带易脱离所述壳体,所述胶带不易断裂,所述功能器件可以正常拆卸于所述壳体,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10对所述功能器件20进行承载。所述中框10设有收容槽12。所述收容槽12收容所述功能器件20,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2。所述粘接区11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2开口端。所述胶带40粘接于所述功能器件20抵触所述收容槽12底部的一面。所述胶带40延伸出所述收容槽12的一端贴合于所述弱粘性层30。所述胶带4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从而使得所述胶带40粘接所述功能器件20的一端受到保护,所述胶带40不易断裂,不易与所述功能器件20脱离。所述粘接区11设置于所述收容槽12开口端,使得所述胶带40的另一端露出所述收容槽12,方便用户对所述胶带40的另一端进行拉拔,从而方便用户将所述胶带40和所述功能器件20一起拆卸于所述中框10。所述弱粘性层30位于所述收容槽12开口端,使得所述中框10在所述收容槽12开口处对所述胶带40的稳固应力减小,使得所述胶带40在中框10的收容槽12开口处容易与所述中框10分离,即在所述胶带40的带动下,所述功能器件20容易在所述中框10的收容槽12开口处脱离所述中框10,方便所述功能器件20拆卸于所述中框10,并且不易损伤所述胶带40。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3,所述胶带40还可以是粘接于所述功能器件20朝向所述收容槽12开口一面,所述胶带40粘接于所述功能器件20的一端靠近所述收容槽12开口,而所述胶带40另一端粘接于所述收容槽12开口端,使得所述胶带40不易折弯,所述胶带40不易断裂。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中框10包括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侧边相对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支撑板1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收容槽12并排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板13上用于固定其他功能器件,所述支撑板13上对其他功能器件实现支撑稳固。当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2,所述功能器件20靠近所述支撑板13的一侧边。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支撑板13靠近所述功能器件20的侧边处。使得所述胶带40的长度可以有效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支撑板13的接触面积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支撑板13的摩擦作用力减小,所述胶带40不易受应力作用而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13具有第一顶面131和与所述第一顶面131相连接的第一侧面132,所述第一侧面132与所述功能器件20相抵触;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一顶面131和所述第一侧面132的夹角处。所述第一顶面131法向平行于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侧面132大致垂直所述第一顶面131。所述弱粘性层30呈折弯层状结构。所述弱粘性层30包覆所述第一侧面132和所述第一顶面131的夹角。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第一侧面132和所述第一顶面131的夹角对所述胶带40的切割应力,防止所述胶带40断裂。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顶面131处和所述第一侧面132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支撑板13的第一顶面131和所述第一侧面132。在所述胶带40脱离所述支撑板13的第一顶面131和第一侧面132后,所述胶带40可以沿所述收容槽12开口方向对所述功能器件20施加作用力,方便所述胶带40带动所述功能器件20脱离所述收容槽12。所述弱粘性层30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弱粘性层30也称为“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所述弱粘性层30摩擦系数极底。所述弱粘性层30具有不粘性,以及具有固体材料中最小的表面张力而不粘附任何物质,即所述胶带40在所述弱粘性层30的表面张力较小,不易粘附于所述胶带40。所述弱粘性层30可以是经贴膜工艺贴附于所述中框10,也可以是经镀膜工艺镀设于所述中框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支撑板13具有第一顶面131和与所述第一顶面131相连接的第一侧面132,所述第一侧面132与所述功能器件20相抵触;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一顶面131处。所述第一顶面131法向平行于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第一顶面131靠近所述第一侧面132处,即所述弱粘性层30靠近所述第一侧面132。所述第一侧面132形成所述收容槽12的内侧面。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2,所述功能器件20与所述第一侧面132抵触。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顶面131处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支撑板13的第一顶面131。在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贴合的一端分离所述支撑板13后,所述胶带40对所述功能器件20的作用力大致可以靠近所述收容槽12开口方向,从而使得所述功能器件20容易脱离所述收容槽12。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支撑板13具有第一顶面131和与所述第一顶面131相连接的第一侧面132,所述第一侧面132与所述功能器件20相抵触;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一侧面132处。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第一侧面132靠近所述第一顶面131处,所述弱粘性层30靠近所述第一顶面131。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侧面132处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支撑板13的第一侧面132。在所述功能器件20装入所述收容槽12时,所述胶带40随所述功能器件20存在部分相对所述第一侧面132滑动,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在所述支撑板13的第一侧面132处的摩擦力,所述胶带40不易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顶面131和所述第一侧面132的夹角处设置第一凹槽133,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内。所述第一凹槽133收容所述弱粘性层30,对所述弱粘性层30保护,防止所述弱粘性层30被刮掉,或者脱离所述支撑板1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顶面131处设置第一凹槽133,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内。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底部。所述第一凹槽133开口朝向平行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3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内。避免所述胶带40和所述支撑板13的整体高度增加。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相背离一面与所述第一顶面131相平齐。所述第一凹槽133对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进行保护,防止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起翘或者翻卷。所述第一凹槽133还可以对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的一端进行标识,方便用户撕开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侧面132处设置第一凹槽133,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内。所述第一凹槽133收容所述弱粘性层30,避免所述弱粘性层30在所述第一侧面132上形成台阶。减小所述弱粘性层30对所述功能器件20的抵触力,进而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之间的摩擦应力。所述第一凹槽133降低所述弱粘性层30在所述支撑板13层叠高度,避免所述弱粘性层30干涉所述功能器件20的安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所述中框10包括边框14。所述收容槽12设置于所述边框14内侧,即所述边框14内侧固定所述功能器件20。所述支撑板13固定于所述边框14内侧。所述支撑板13与所述边框14一体成型。所述边框14呈矩形环状。所述收容槽12和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边框14内侧并排。所述边框14对所述功能器件20周侧进行防护。所述边框14包括顶端141和相对所述顶端141设置的底端142。所述顶端141用以与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前盖相配合。所述底端142用以与移动终端的背盖相配合。所述边框14具有设置于所述顶端141的第二顶面143和与所述第二顶面143相连接的第二侧面144。所述第二侧面144形成所述收容槽12内侧壁。所述第二侧面144抵触所述功能器件2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边框14的第二顶面143处。所述第二顶面143法向平行于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第二顶面143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4处,即所述弱粘性层30靠近所述第二侧面144。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边框14在所述第二顶面143处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边框143的第二顶面143。在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贴合的一端分离所述边框14后,所述胶带40对所述功能器件20的作用力大致可以靠近所述收容槽12开口方向,从而使得所述功能器件20容易脱离所述收容槽1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二侧面144处。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第二侧面144靠近所述第二顶面143处,所述弱粘性层30靠近所述第二顶面144。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边框14在所述第二侧面144处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边框14的第二侧面144。在所述功能器件20装入所述收容槽12时,所述胶带40随所述功能器件20存在部分相对所述第二侧面144滑动,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在所述边框14的第二侧面144处的摩擦力,所述胶带40不易断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二顶面143和所述第二侧面144的夹角处。所述第二顶面143法向平行于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侧面144大致垂直所述第二顶面143。所述弱粘性层30呈折弯层状结构。所述弱粘性层30包覆所述第二侧面144和所述第二顶面143的夹角。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第二侧面143和所述第二顶面144的夹角对所述胶带40的切割应力,防止所述胶带40断裂。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边框14在所述第二顶面143处和所述第二侧面144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边框14的第二顶面143和所述第二侧面144。在所述胶带40脱离所述边框14的第二顶面143和第二侧面144后,所述胶带40可以沿所述收容槽12开口方向对所述功能器件20施加作用力,方便所述胶带40带动所述功能器件20脱离所述收容槽1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所述边框14在所述第二顶面143和所述第二侧面144的夹角处设置第二凹槽145,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45内。所述第二凹槽145收容所述弱粘性层30,对所述弱粘性层30保护,防止所述弱粘性层30被刮掉,或者脱离所述支撑板13。所述第二凹槽145降低所述弱粘性层30在所述边框14层叠高度,避免所述弱粘性层30干涉所述功能器件20的安装,以及减小所述壳体100的整体高度。所述第二凹槽145减小所述边框14在所述第二顶面143和所述第二侧面144处的夹角应力,避免所述功能器件20受夹角应力而损伤。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所述边框14在所述第二顶面143处设置第二凹槽145,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45内。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45底部。所述第二凹槽145开口朝向平行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145内。避免所述胶带40和所述边框14的整体高度增加。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相背离一面与所述第二顶面131相平齐。所述第二凹槽145对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进行保护,防止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起翘或者翻卷。所述第二凹槽145还可以对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的一端进行标识,方便用户撕开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侧面132处设置第二凹槽145,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二凹槽145内。所述第二凹槽145收容所述弱粘性层30,避免所述弱粘性层30在所述第二侧面144上形成台阶。减小所述弱粘性层30对所述功能器件20的抵触力,进而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之间的摩擦应力。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7,所述中框10还包括底板15。所述底板15固定于所述边框14内侧,与所述支撑板13平行,且位于所述收容槽12底部。所述底板15与所述边框14一体成型。当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2,所述底板15与所述功能器件20贴合,且所述底板15支撑所述功能器件20。所述底板15包括承载面151。所述承载面151形成所述收容槽12的底面。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于所述承载面151。所述底板15对所述功能器件20在大致平行所述收容槽12开口方向施加支撑力,使得所述功能器件20稳固于所述中框10,避免所述功能器件20在所述中框10晃动。所述胶带40粘接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可以是设置双面胶层,即所述胶带40粘接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还粘接于所述底板15,使得所述功能器件20与所述底板15更加稳固。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8,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底板15的承载面151。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承载面151处,即所述弱粘性层30位于所述承载面151处,并靠近所述胶带40粘接所述底板15处。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底板15在所述承载面151处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底板15。在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贴合的一端分离所述底板15后,所述功能器件20容易脱离所述收容槽1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所述承载面151设置第三凹槽152。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三凹槽152。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三凹槽152底部。所述第三凹槽152开口朝向平行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152内。避免所述胶带40和所述底板15的整体高度增加。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相背离一面与所述承载面相平齐。所述第三凹槽152对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进行保护,防止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起翘或者翻卷。所述第三凹槽152还可以对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的一端进行标识,方便用户撕开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0,所述壳体100还包括前盖101和相对所述前盖101盖合的背盖102。所述前盖101由玻璃层和显示屏构成。所述背盖102为金属电池盖。所述中框10固定于所述前盖101和所述背盖102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200,请参阅图21和图22,所述壳体组件200包括上述的壳体100,所述壳体组件200还包括胶带40,所述胶带40具有粘接端41和相对所述粘接端41设置的易拉端42。所述粘接端41用以粘接功能器件20,所述易拉端42固定于所述中框1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处。所述弱粘性层30贴合于所述易拉端42或贴合于所述易拉端42和所述粘接端31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带40由基层和设置于所述基层粘性材料构成。所述粘接端41上的粘性材料粘性大于所述易拉端42上粘性材料的粘性,即所述粘接端41对所述中框10的粘接力大于所述易拉端42对所述功能器件10的粘接力。在所述易拉端42受到拉力时,该拉力大于所述易拉端42对所述中框10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粘接端41对所述功能器件20的粘接力,从而所述易拉端42脱离所述中框10,所述粘接端41稳固于所述功能器件20。所述弱粘性层30不粘附所述胶带40,从而使得所述中框10对所述胶带40的应力作用较小,所述胶带40不易断裂。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易拉端4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内。所述胶带40的有效长度减小,减少所述胶带40成本。所述胶带40和所述支撑板13的整体高度降低,提高用户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所述易拉端42贴合于所述第一凹槽133开口端外侧。所述弱粘性层30贴合所述易拉端42和所述粘接端41之间处。所述易拉端42有效长度增加,使得所述易拉端42内应力增加,所述易拉端42对所述粘接端41内应力增加,所述胶带40不易断裂。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端41具有第一连接面411。所述第一连接面41贴合于所述功能器件20朝向所述中框10一面。使得所述粘结端41夹持于所述功能器件20和所述中框10之间,在所述易拉端42脱离所述中框10之后,所述易拉端42对所述粘结端41施加拉力,使得所述粘结端41拉动所述功能器件20与所述中框10分离,即实现所述功能器件20拆卸于所述中框1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4,所述粘接端41还具有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面411设置的第二连接面412,所述第二连接面412抵触于所述中框10。所述第二连接面412抵触于所述中框10的底板15。所述底板15对所述粘接端41施加抵触力,使得所述粘接端41稳固粘接所述功能器件20。所述粘接端41不易脱离所述功能器件20,在所述易拉端42拉动所述粘接端41时,所述粘接端41将拉力有效传递至所述功能器件20。
进一步地,所述粘接端41在所述第二连接面412粘接所述中框10的底板15。所述粘接端41在所述第二连接面412上设置粘接涂料,所述粘接端41在所述连接面412处粘接所述底板15。使得所述功能器件20随所述粘接端41稳固于所述底板15上,所述功能器件20不易脱离所述中框10。
请参阅图2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300,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所述壳体组件200,所述移动终端300还包括功能器件20,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于所述中框10。所述功能器件20粘接于所述粘接端41。所述移动终端300包括主板50。所述主板50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2。所述主板50电连接所述功能器件20。所述功能器件20为所述主板50提供电能。所述主板50在靠近所述收容槽12的边缘处开设缺口51。所述缺口51正对所述第一凹槽133。经所述缺口51拉出所述易拉端42,从而使得所述易拉端42分离于所述中框10。所述易拉端42对所述粘接端41施加拉力,所述粘接端41带动所述功能器件20分离所述中框10,使得所述功能器件20拆卸于所述中框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6,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主板50。所述主板50完全覆盖所述支撑板13(见图1),与所述收容槽12并排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板30上用于固定并电连接其他功能器件。当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2,所述功能器件20靠近所述主板50的一侧边。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主板50靠近所述功能器件20的侧边处。使得所述胶带40的长度可以有效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主板50的接触面积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主板50的摩擦作用力减小,所述胶带40不易受应力作用而断裂。通过在所述主板50附设所述弱粘性层30,使得所述胶带40与所述主板50相结合的应力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主板50的摩擦系数减小,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主板50,所述胶带40不易断裂。
请参阅图27和图28,所述主板50具有第一承托面52和与所述第一承托面52相连接的侧面53,以及与所述第一承托面52相对设置的第二承托面54。所述主板50在所述第一承托面52和所述第二承托面54上均固定有电子元器件。所述侧面53与所述功能器件20相抵触;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一承托面52的夹角处,以及附设于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二承托面54的夹角处。所述弱粘性层30包括第一贴合层31、相对所述第一贴合层31折弯的第二贴合层32和相对所述第二贴合层32折弯的第三贴合层33。所述第三贴合层33相对所述第一贴合层31设置。所述第一贴合层31附设于所述第一承托面52,所述第二贴合层32附设于所述侧面53,所述第三贴合层33附设于所述第二承托面54。所述第一承托面52法向平行于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侧面53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承托面52。所述弱粘性层30呈折弯层状结构。所述弱粘性层30包覆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一承托面52的夹角,以及包覆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二承托面54的夹角。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一承托面52的夹角对所述胶带40的切割应力,以及减小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二承托面54的夹角对所述胶带40的切割应力,防止所述胶带40断裂。所述第三贴合层54位于所述主板50和所述支撑板12之间,使得所述弱粘性层30不易脱离所述主板50。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承托面52处和所述侧面53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主板50的和所述第一侧面132。在所述胶带40脱离所述主板50的承托面52和侧面53后,所述胶带40可以沿所述收容槽12开口方向对所述功能器件20施加作用力,方便所述胶带40带动所述功能器件20脱离所述收容槽12。所述弱粘性层30为聚四氟乙烯层。所述弱粘性层30也称为“不粘涂层”或“易清洁物料”,所述弱粘性层30摩擦系数极底。所述弱粘性层30具有不粘性,以及具有固体材料中最小的表面张力而不粘附任何物质,即所述胶带40在所述弱粘性层30的表面张力较小,不易粘附于所述胶带40。所述弱粘性层30可以是经贴膜工艺贴附于所述中框10,也可以是经镀膜工艺镀设于所述中框1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9,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一承托面52的夹角处。所述第一承托面52法向平行于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侧面53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承托面52。所述弱粘性层30呈折弯层状结构。所述弱粘性层30包覆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一承托面52的夹角。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侧面53和所述第一承托面52的夹角对所述胶带40的切割应力,防止所述胶带40断裂。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支撑板13在所述第一承托面52处和所述侧面53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主板50的和所述第一侧面132。在所述胶带40脱离所述主板50的承托面52和侧面53后,所述胶带40可以沿所述收容槽12开口方向对所述功能器件20施加作用力,方便所述胶带40带动所述功能器件20脱离所述收容槽1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0,所述主板50具有承托面52和与所述第一承托面52相连接的侧面53,所述侧面53与所述功能器件20相抵触;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一承托面52处。所述第一承托面52法向平行于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第一承托面52靠近所述侧面53处,即所述弱粘性层30靠近所述侧面53。所述侧面53形成所述收容槽12的内侧面。所述功能器件20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2,所述功能器件20与所述侧面53抵触。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主板50在所述第一承托面52处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主板50的承托面52。在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贴合的一端分离所述主板50后,所述胶带40对所述功能器件20的作用力大致可以靠近所述收容槽12开口方向,从而使得所述功能器件20容易脱离所述收容槽12。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1,所述主板50具有承托面52和与所述第一承托面52相连接的侧面53,所述侧面53与所述功能器件20相抵触;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侧面53处。所述粘接区11位于所述侧面53靠近所述第一承托面52处,所述弱粘性层30靠近所述第一承托面52。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主板50在所述侧面53处的结合应力,使得所述胶带40容易脱离所述主板50的侧面53。在所述功能器件20装入所述收容槽12时,所述胶带40随所述功能器件20存在部分相对所述侧面53滑动,所述弱粘性层30减小所述胶带40在所述主板50的侧面53处的摩擦力,所述胶带40不易断裂。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2,所述主板50在所述第一承托面52和所述侧面53的夹角处设置第四凹槽54,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四凹槽54内。所述第四凹槽54收容所述弱粘性层30,对所述弱粘性层30保护,防止所述弱粘性层30被刮掉,或者脱离所述主板5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3,所述主板50在所述第一承托面52处设置第四凹槽54,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四凹槽54内。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四凹槽54底部。所述第四凹槽54开口朝向平行所述收容槽12的开口朝向。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30的一端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54内。避免所述胶带40和所述主板50的整体高度增加。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相背离一面与所述第一承托面52相平齐。所述第四凹槽54对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进行保护,防止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起翘或者翻卷。所述第四凹槽54还可以对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的一端进行标识,方便用户撕开所述胶带40远离所述功能器件20一端。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4,所述主板50在所述侧面53处设置第四凹槽54,所述弱粘性层30附设于所述第四凹槽54内。所述第四凹槽54收容所述弱粘性层30,避免所述弱粘性层30在所述侧面53上形成台阶。减小所述弱粘性层30对所述功能器件20的抵触力,进而减小所述胶带40与所述弱粘性层30之间的摩擦应力。所述第四凹槽54降低所述弱粘性层30在所述主板50层叠高度,避免所述弱粘性层30干涉所述功能器件20的安装。
通过所述中框固定所述功能器件,所述中框具有邻近所述功能器件的粘接区,所述粘接区附设弱粘性层,所述弱粘性层与连接所述功能器件的胶带相贴合,所述弱粘性层减小所述胶带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结合力,使得所述胶带易脱离所述壳体,所述胶带不易断裂,所述功能器件可以正常拆卸于所述壳体,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具有靠近功能器件的侧边,所述主板在靠近所述侧边处设有粘接区,所述粘接区附设有弱粘性层,所述弱粘性层用以贴合与所述功能器件相连接的胶带。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具有第一承托面和与所述第一承托面相连接的侧面,所述侧面与所述功能器件相抵触;所述弱粘性层附设于所述第一承托面处、或所述侧面处、或者附设于所述第一承托面与所述侧面的夹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还具有相对所述第一承托面设置的第二承托面,所述侧面连接于所述第一承托面和所述第二承托面之间;所述弱粘性层部分附设于所述第二承托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在所述第一承托面面处、或侧面处、或者在所述第一承托面和所述侧面的夹角处设置凹槽,所述弱粘性层附设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弱粘性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权利要求1 ̄4任意一项所述主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壳体组件和功能器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胶带和壳体,所述主板和所述功能器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胶带的一端粘接所述功能器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远离所述功能器件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具有粘接所述功能器件的粘接端和相对所述粘接端设置的易拉端,所述弱粘性层贴合于所述易拉端或贴合于所述易拉端和所述粘接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边框和固定于所述边框的支撑板,所述边框内侧在所述支撑板之外的区域固定所述功能器件,所述主板层叠于所述支撑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前盖和相对所述前盖盖合的背盖,所述中框固定于所述前盖和所述背盖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包括固定于所述边框内侧的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板平行,所述功能器件贴合于所述底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为电池,所述功能器件具有与所述底板抵触的电池侧面,所述胶带粘接于所述电池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器件还具有与所述电池侧面相连接的电池端面,所述胶带夹持于所述电池端面和所述主板的侧面之间。
CN201710696563.2A 2017-08-15 2017-08-15 主板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4836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6563.2A CN107483664B (zh) 2017-08-15 2017-08-15 主板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6563.2A CN107483664B (zh) 2017-08-15 2017-08-15 主板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3664A true CN107483664A (zh) 2017-12-15
CN107483664B CN107483664B (zh) 2020-03-03

Family

ID=60600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6563.2A Active CN107483664B (zh) 2017-08-15 2017-08-15 主板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8366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6501A1 (ko) * 2022-01-17 2023-07-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배터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1962A (zh) * 2013-07-24 2013-11-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内置电池的拆卸方法
JP2014116749A (ja) * 2012-12-07 2014-06-26 Sharp Corp 携帯端末
CN104576990A (zh) * 2014-12-03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装置、电池可拆卸结构及终端
CN205384821U (zh) * 2015-12-31 2016-07-13 广州梁氏通讯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容易拆除的保护标签
CN106331232A (zh) * 2016-08-22 2017-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封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16749A (ja) * 2012-12-07 2014-06-26 Sharp Corp 携帯端末
CN103401962A (zh) * 2013-07-24 2013-11-20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内置电池的拆卸方法
CN104576990A (zh) * 2014-12-03 2015-04-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装置、电池可拆卸结构及终端
CN205384821U (zh) * 2015-12-31 2016-07-13 广州梁氏通讯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容易拆除的保护标签
CN106331232A (zh) * 2016-08-22 2017-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封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6501A1 (ko) * 2022-01-17 2023-07-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배터리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3664B (zh) 202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0278A (zh)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8428776U (zh) 柔性盖板及柔性电子装置
US7950617B2 (en) Support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903863B (zh) 电池单元、夹具及制造电池单元的方法
JP6225247B2 (ja) 携帯機器
TWI338961B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8648621A (zh) 异形曲面盖板与柔性屏的贴合方法
JP5526419B2 (ja) フィルムアセンブリと、フィルムアセンブリを取り付ける方法
JP7063660B2 (ja) 電気剥離型粘着シート、接合体、並びに被着体の接合及び分離方法
CN107483664A (zh) 主板及移动终端
CN207399269U (zh) 壳体、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0297349A (zh) 显示装置
JP4470529B2 (ja) 表示装置
WO2020093982A1 (zh) 柔性屏组件、移动终端和柔性显示装置
JP2004266238A (ja) 複合配線板、基板素片
JP2015167043A (ja) 平板状端末機用スタンド兼用カバー
CN108129999A (zh) 易拉胶、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766525U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7689498A (zh) 连接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7146505U (zh) 保护膜及贴膜组件
TWI275026B (en) Touch panel with adhesive layer
JP2009117470A (ja) 軟式電気導通体
CN201657594U (zh) 一种铝箔聚酯薄膜复合结构
CN208725871U (zh) 电刀负极板
CN112208174A (zh) 一种抗静电保护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after: OPPO Guangdo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Address before: Changan town in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860 usha Beach Road No. 18

Applicant before: Guangdong OPP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