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6108B -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6108B
CN107466108B CN201710756284.0A CN201710756284A CN107466108B CN 107466108 B CN107466108 B CN 107466108B CN 201710756284 A CN201710756284 A CN 201710756284A CN 107466108 B CN107466108 B CN 1074661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tenna array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562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66108A (zh
Inventor
马亮
张宝亮
宁海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562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6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66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6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66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6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其中方法包括: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建立波束赋形连接。这样,移动终端无需在空间范围内进行全方位搜索,直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对准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建立波束赋形连接,达到了缩短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时间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为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现有通信技术中,移动终端需要先准确获取移动终端自身与基站的相对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终端的天线波束与基站的天线波束进行准确对接,实现移动终端与基站的通信连接。现有的基站连接技术中,移动终端通过波束赋形技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时,需要移动终端控制其天线阵列,在移动终端所处的自由空间内,进行大范围搜索直至准确对准基站波束,耗时较长。可见,现有的移动终端存在连接基站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通信连接方法存在连接基站耗时较长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连接方法,方法包括:
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目标终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移动终端需要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时,先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通过所获取的所述移动终端与该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来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这样,移动终端无需在空间范围内进行全方位搜索,直接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对准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建立波束赋形连接,达到了缩短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时间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方法所涉及的波束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移动终端需要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时,先查找已经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其他终端,借助已经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其他终端获取该移动终端与该基站的相对位置。为了更准确的获取该基站相对于该移动终端的位置,对所借助的已经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其他终端进行筛选,将满足筛选条件的终端设为目标终端。目标终端的确定过程可以包括:获取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从所述至少一个初选终端中,选择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先判断其是否已经建立波束赋形连接,若判定已经建立波束赋形连接,则表示该移动终端已经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若判定所述移动终端没有建立波束赋形连接,则表示该移动终端还没有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需要执行借助已经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获取基站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的步骤。
于上述步骤中,与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初选终端,可以优选为与移动终端建立近场通信连接的终端,所建立的近场通信可以包括蓝牙通信、无线网络通信等。移动终端获取与自身建立蓝牙通信连接或者无线网络通信连接的终端,作为初选终端。
于上述步骤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根据所述初选终端的系统信息,获取所述初选终端与所述基站的连接状态,将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初选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将与基站连接状态稳定或者连接状态良好的初选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在此不做限定。
于上述步骤中,所述移动终端内设置有距离感知单元,可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其他终端的空间距离。所述距离感知单元可以利用无线网络通信和蓝牙通信等近场通信技术,可以发射信号至其他终端,并接受其他终端返回的信号。将收发信号功率具体值交由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进行分析,即可获得移动终端与周围其他终端的空间距离。为了更准确获取所述基站相对所述移动终端的位置,根据移动终端与至少一个初选终端的空间距离,从所获取的初选终端中,选择与移动终端的距离较近的初选终端作为目标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内还可以预设距离阈值,将与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距离阈值的初选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可以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之间实现近场通信的距离值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先将与基站已经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作为初选终端,从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初选终端中,选择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初选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筛选条件执行的先后顺序不作限定。
步骤102、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目标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波束连接示意图。依据上述步骤确定已经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后,分别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的相对位置。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相对位置信息,设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相对位置信息,设为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所述目标终端作为原点建立基准坐标系,采集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基站在所述基准坐标系中的坐标,以获取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其他参考点为原点建立一个或者多个基准坐标系,分别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的获取方式和获取操作先后顺序在此不做限定。
步骤103、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依据上述步骤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指向的矢量差值,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指向的矢量差值,将两个矢量差值的差值换算成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矢量差值,获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于上述步骤中,可以根据以所述目标终端为原点建立的基准坐标系,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基准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及所述基站在基准坐标系中的坐标,计算移动终端和基站在同一基准坐标系中的坐标差值,作为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步骤104、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设置有天线阵列,所述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阵子,可以应用波束赋形技术产生指向性极强的波束。天线阵列的波束与基站的天线波束进行准确对准,即可实现与基站的通信连接。
获取所述基站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以及所述移动终端内的预设算法,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朝向所述基站的波束方向进行扫描搜索,直至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波束基站波束准确对准,即可实现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关于移动终端内控制波束扫描搜索的预设算法,可以参考波束赋形技术的现有常用算法,在此不做限定。
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阵子,可以根据需要对准的基站波束所在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天线阵列因子,对准基站波束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方法,在所述移动终端需要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时,先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通过获取的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欲连接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相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位置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只需要对准所述基站的大概位置扫描所述基站的波束进行快速对准连接,不需要在其所在空间范围内进行全方位波束扫描,缩短了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提高了通信连接效率。
请参见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方法,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的实施方式不同。如图3所示,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移动终端查找已经与基站连接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借助所述目标终端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相对位置。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步骤302、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后,根据一个或者多个基准坐标系,获取所述目标终端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获取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建立一个基准坐标系,在该基准坐标系内,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坐标数据,以及所述目标终端的坐标数据,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坐标数据和所述目标终端的坐标数据的差值,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相对于所述基站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同样的,建立一个基准坐标系,在该基准坐标系内,采集所述目标终端的坐标数据,以及所述基站的坐标数据,计算所述目标终端的坐标数据和所述基站的坐标数据的差值,作为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于上述步骤中,两个相对位置信息获取步骤中所依据的基准坐标系可以为同一基准坐标系,该同一基准坐标系可以优选为以所述目标终端为原点建立的基准坐标系,以简化相对位置的计算过程。
步骤303、计算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矢量差值。
依据上述步骤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相对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以及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二相对位置后,计算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矢量坐标,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矢量坐标的矢量差值。优选的,可以根据同一基准坐标系中,所述移动终端所在坐标与所述目标终端所在坐标之间的向量数据,以及所述基站所在坐标与所述目标终端所在坐标之间的向量数据,计算两个向量数据之间的差值作为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矢量差值。
步骤304、在所述移动终端为原点的基准坐标系中,将所述矢量差值所指向的位置作为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依据上述步骤获取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矢量差值后,计算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可以将所述移动终端为原点建立基准坐标系,将上述步骤计算的矢量差值,对应到所建立的基准坐标系中,则将所述矢量差值在该坐标系中所指向的坐标位置作为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位置,即可获得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步骤305、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依据上述步骤获取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位置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对准所述基站波束,首先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以便后续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进行波束对准。所述移动终端内可以设置空间姿态感知单元,可以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数据。所述移动终端内设置的空间姿态感知单元包括但不限于重力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移动终端在设计生产完成后,其内部的各个部件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和结构本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空间姿态会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感知单元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的空间姿态,结合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结构本体的相对位置,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终端内可以预先建立两个坐标系,分别设为第一坐标系和所述第二坐标系,所述第一坐标系和所述第二坐标系选取同一参考点作为原点,分别以重力方向和结构本体设计方向为坐标系Z轴方向。其中,所述第一坐标系可以为将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感知单元作为原点,以重力方向为Z轴方向建立的三维空间坐标系。所述第一坐标系的X轴和Y轴可以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设计方向设定,例如选取移动终端显示屏所在面为参考,将该移动终端的长度选取方向为所述第一坐标系的X轴,以宽度选取方向为所述第一坐标系的Y轴。所述第二坐标系可以为将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传感器为原点,以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设计方向为坐标轴方向建立的三维空间坐标系。以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设计方向为坐标轴方向,可以解释为以所述移动终端的外观设计中,长宽高的设计方向作为第二坐标系的坐标轴方向。例如,选取所述移动终端显示屏所在面为参考,将该移动终端的长度选取方向为所述第一坐标系的X轴,以宽度选取方向为所述第二坐标系的Y轴,以高度选取方向为所述第二坐标系的Z轴,以所该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传感器为原点,以移动终端结构本体的长宽高方向建立所述第二坐标系。这样,所述第一坐标系和所述第二坐标系的原点选取相同,Z轴选取不同。随着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变化,移动终端本体内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Z轴坐标随移动终端空间姿态变化而变化,而其在第二坐标系中的Z轴坐标不随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同一参考点在两个坐标系中的不同坐标值获取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坐标系和所述第二坐标系的原点和X轴Y轴的具体设置过程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当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发生变化时,天线阵列的各天线阵子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坐标不发生变化,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坐标会发生变化。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的过程可以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第一姿态坐标,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二姿态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系与所述第二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二姿态坐标映射到所述第一坐标系中,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
计算所述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一姿态坐标的差值,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于上述步骤中,可以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坐标数据与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坐标数据,获得所述第一坐标系与所述第二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的第一姿态坐标,可以获知所述移动终端在重力空间内的空间姿态数据。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二姿态坐标。
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系与所述第二坐标系的映射关系,将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第二姿态坐标映射到所述第一坐标系中,获得所述天线阵列映射到第一坐标系中的对应坐标,设为所述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第一姿态坐标,以及所述天线阵列映射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计算所述第一姿态坐标和所述当前姿态坐标的差值,即可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步骤306、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因子与天线阵列的波束方向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目标波束方向,查找对应所述目标波束方向的目标天线因子。
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包括多个天线阵子,选择合适的天线阵列因子,控制所述天线阵列的波束作用方向。所述移动终端内预先存储有天线阵列因子与天线阵列的波束方向的对应关系,查找到与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所对应的方位信息匹配的目标波束方向,查找对应所述目标波束方向的目标天线因子。
步骤307、根据所述目标天线因子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指向所述基站的波束放下该,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依据上述步骤获取对应所述基站波束方向的目标天线因子后,根据所述目标天线因子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指向所述基站的波束方向,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为基站相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方向,所述移动终端调整天线阵列的波束指向基站所在的大概方向,对准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方向扫描即可快速准对基站波束,不需要在其周围空间内大范围扫描搜索,缩短了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的时间。
依据上述步骤选择所述目标天线因子,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与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考虑到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不同环境时,可以选择适应环境的通信连接方式。所述移动终端在需要进行基站连接之前,可以先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能否获取自身位置信息。如果所述移动终端能获取自身位置信息,则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环境信号覆盖良好,所述移动终端可以直接获取所述基站的相对位置信息,对准所述基站波束建立波束赋形连接,节省了所述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如果所述移动终端不能获取自身位置信息,则表示所述移动终端可能处于地下室、地下车库等覆盖死角区域,所述移动终端无法直接获取其与基站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因此可以应用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借助目标终端获取与基站相对位置的通信连接方法。提供所述移动终端根据当前环境选择合适的通信连接方式,缩短了移动终端在其周围空间内全方位搜索基站信号所产生的连接时间,提高了通信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用于获取基站与移动终端的相对位置所借助的目标终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目标终端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甚至更多,以便获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之间更为准确的相对位置,进一步缩小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扫描区域,缩短了通信连接时间。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方法,借助已经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位置,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选择目标天线阵列因子,控制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对准所述基站所处的大概位置进行扫描,实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波束与基站波束的快速对准,缩短了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提高了通信连接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连接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见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移动终端400包括:
目标终端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第一获取模块402,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连接模块4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所述移动终端需要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时,先确定与基站已经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通过获取的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欲连接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相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位置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只需要对准所述基站的大概位置扫描所述基站的波束进行快速对准连接,不需要在其所在空间范围内进行全方位波束扫描,减少了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提高了通信连接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目标终端确定模块401可以用于: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从所述至少一个初选终端中,选择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目标终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二获取模块403可以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的矢量差值;
在以所述移动终端为原点的基准坐标系中,将所述矢量差值所指向的位置作为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模块404可以包括:
空间姿态获取子模块4041,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目标天线因子查找子模块4042,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因子与天线阵列的波束方向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目标波束方向,查找对应所述目标波束方向的目标天线因子;
指向控制子模块404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天线因子指向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所述基站的波束方向,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移动终端内预设有以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传感器为原点,以重力方向为Z轴方向的第一坐标系,以及以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空间姿态传感器为原点,以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设计方向为坐标轴方向的第二坐标系。所述空间姿态获取子模块4041用于: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第一姿态坐标,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二姿态坐标;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二姿态坐标映射到所述第一坐标系中,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
计算所述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姿态坐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一姿态坐标的差值,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判断模块405,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能否获取自身位置信息,若所述移动终端不能获取自身位置信息,所述目标终端确定模块401执行所述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的步骤。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借助已经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获取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位置,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选择目标天线阵列因子对准所述基站所处的大概位置进行扫描,实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波束与基站波束的快速对准,缩短了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提高了通信连接效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请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动终端6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移动终端6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601、存储器602、至少一个网络接口604和用户接口603。移动终端6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605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605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605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6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605。
其中,用户接口6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trackball)、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6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6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602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6021和应用程序6022。
其中,操作系统6021,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6022,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 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前述实施例的通信连接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6022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602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6022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前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001中,或者由处理器1001实现。处理器10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0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002,处理器1001读取存储器10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 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 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可选的,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从所述至少一个初选终端中,选择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可选的,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可选的,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相对所述目标终端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计算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矢量差值;
在以所述移动终端为原点的基准坐标系中,将所述矢量差值所指向的位置作为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因子与天线阵列的波束方向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目标波束方向,查找对应所述目标波束方向的目标天线因子;
根据所述目标天线因子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指向所述基站的波束方向,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可选的,处理器6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第一姿态坐标,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二姿态坐标;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二姿态坐标映射到所述第一坐标系中,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
计算所述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一姿态坐标的差值,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所述移动终端600能实现前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所述移动终端需要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时,先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通过获取的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欲连接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基站相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大概位置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只需要对准所述基站的大概位置扫描所述基站的波束进行快速对准连接,不需要在其所在空间范围内进行全方位波束扫描,减少了移动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提高了通信连接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处处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的天线阵列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从所述至少一个初选终端中,选择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采集所述移动终端相对所述目标终端的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计算第一相对位置和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矢量差值;
在以所述移动终端为原点的基准坐标系中,将所述矢量差值所指向的位置作为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因子与天线阵列的波束方向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目标波束方向,查找对应所述目标波束方向的目标天线因子;
根据所述目标天线因子,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指向所述基站的波束方向,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第一姿态坐标,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二姿态坐标;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二姿态坐标映射到所述第一坐标系中,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
计算所述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一姿态坐标的差值,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可选的,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能否获取自身位置信息;
若所述移动终端不能获取自身位置信息,执行所述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的步骤。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移动终端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移动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移动终端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的步骤包括: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从所述至少一个初选终端中,选择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的步骤包括: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的步骤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之间的矢量差值;
在以所述移动终端为原点的基准坐标系中,将所述矢量差值所指向的位置作为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因子与天线阵列的波束方向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目标波束方向,查找对应所述目标波束方向的目标天线因子;
根据所述目标天线因子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指向所述基站的波束方向,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预设有以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传感器为原点,以重力方向为Z轴方向的第一坐标系,以及以所述空间姿态传感器为原点,以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设计方向为坐标轴方向的第二坐标系;
所述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第一姿态坐标,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二姿态坐标;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二姿态坐标映射到所述第一坐标系中,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
计算所述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姿态坐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一姿态坐标的差值,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能否获取自身位置信息;
若所述移动终端不能获取自身位置信息,执行所述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的步骤。
8.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目标终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目标终端的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目标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信息,以及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计算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基站的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对应的方位信息,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确定模块用于: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从所述至少一个初选终端中,选择与所述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终端作为所述目标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查找与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且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至少一个初选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
计算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和所述第二相对位置的矢量差值;
在以所述移动终端为原点的基准坐标系中,将所述矢量差值所指向的位置作为所述基站相对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包括:
空间姿态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目标天线因子查找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从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因子与天线阵列的波束方向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所述第三相对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目标波束方向,查找对应所述目标波束方向的目标天线因子;
指向控制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天线因子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指向所述基站的波束方向,与所述基站建立波束赋形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内预设有以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姿态传感器为原点,以重力方向为Z轴方向的第一坐标系,以及以所述空间姿态传感器为原点,以所述移动终端的结构本体设计方向为坐标轴方向的第二坐标系;
所述空间姿态获取子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第一姿态坐标,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二坐标系中的第二姿态坐标;
将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二姿态坐标映射到所述第一坐标系中,获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当前姿态坐标;
计算所述天线阵列在所述第一坐标系中的姿态坐标与所述移动终端的所述第一姿态坐标的差值,作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天线阵列的空间姿态。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能否获取自身位置信息,若所述移动终端不能获取自身位置信息,所述目标终端确定模块执行所述确定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终端的步骤。
15.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
1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连接方法的步骤。
CN201710756284.0A 2017-08-29 2017-08-29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466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6284.0A CN107466108B (zh) 2017-08-29 2017-08-29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56284.0A CN107466108B (zh) 2017-08-29 2017-08-29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6108A CN107466108A (zh) 2017-12-12
CN107466108B true CN107466108B (zh) 2020-02-18

Family

ID=60550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56284.0A Active CN107466108B (zh) 2017-08-29 2017-08-29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61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7689B (zh) * 2018-03-09 2023-02-03 深圳捷豹电波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的通信区域分配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494465A (zh) * 2018-03-14 2018-09-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天线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769367A (zh) * 2018-04-20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0057751A1 (en) * 2018-09-20 2020-03-2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ulti-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0636441B (zh) * 2019-09-29 2021-04-13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2994773B (zh) * 2019-12-12 2022-08-1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天线及其自适应调整方法和装置、空中基站和无人机
US11445382B2 (en) 2020-08-09 2022-09-13 Shenzhen Jaguar Wave Technology Ltd. Communication zone allocation method of terminal, device therefor,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N115378472A (zh) * 2021-05-19 2022-11-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979239A (zh) * 2024-04-02 2024-05-03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装置、车辆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9534A (zh) * 2015-08-22 2015-11-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定位信息辅助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方法
CN105704845A (zh) * 2014-11-28 2016-06-22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相控阵天线使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04043A (zh) * 2015-11-26 2017-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48976B1 (de) * 2002-02-28 2006-05-03 Alcatel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en zum Bestimmen der Funkempfangsrichtung in einem Mobilkommunikationsnetz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04845A (zh) * 2014-11-28 2016-06-22 深圳桑菲消费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多元相控阵天线使用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99534A (zh) * 2015-08-22 2015-11-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定位信息辅助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方法
CN106804043A (zh) * 2015-11-26 2017-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接入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6108A (zh) 2017-1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6108B (zh) 一种通信连接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10212963B (zh) 波束跟踪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和终端设备
US112647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372254B2 (en) Position estimation device, position estim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US9404996B2 (en) Position estimation device, position estimation method, program, and integrated circuit
CN107295477B (zh) 一种定位方法及移动终端
KR102518402B1 (ko) 통신을 위한 빔 선택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20130053061A1 (en) Terminal, localiz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EP3291617B1 (en)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764048A (zh) 一种目标的寻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US11424813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optimal beam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111148020A (zh) 一种定位系统、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057737B2 (en) Indoor positioning for mobile devices
CN113471700B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JP606434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390537B (zh) 用于超高速移动物体的基站通信覆盖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422990A (zh) 无线耳机定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20846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for multi-sensor fusion, positioning apparatus and virtual reality device
KR102324410B1 (ko) 통신 빔 스위핑을 수행하는 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6511890B2 (ja) 方向推定システム及び方向推定装置
WO2017047233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837198A (zh) 一种终端
US9976856B2 (en) User terminal, method and location tracking system for receiving unique identifier using magnetic field
CN110971753A (zh) 基于浏览器的定位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672297B (zh) 室内定位方法、服务端、定位客户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