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62895A -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62895A
CN107462895A CN201710851117.4A CN201710851117A CN107462895A CN 107462895 A CN107462895 A CN 107462895A CN 201710851117 A CN201710851117 A CN 201710851117A CN 107462895 A CN107462895 A CN 107462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ing
camera lens
light source
measuring device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5111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舜
吴江
郑凯
疏达
李�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ewake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newak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ewake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newake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5111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628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6656 priority patent/WO2019056432A1/zh
Priority to US15/740,310 priority patent/US1096947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462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62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 G01S7/48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transmitters alone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of receivers alon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relating to scan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测距装置。一种红外测距装置,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计算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发射光源和驱动电路,所述接收模块包括面阵感光芯片;所述发射光源在驱动电路驱动下发出测试光束,测试光束经测试范围内的物体反射后入射到面阵感光芯片上,计算模块输出测试光强或测试距离;所述发射光路上还设置有将测试光束整形后射出的发射镜头。通过对测试光束进行整形以控制其发散角及光束形状,使其与面阵感光芯片的设定工作区域相匹配,提高了测试光束的整体利用率,使得面阵感光芯片的测量更准确。

Description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雷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背景技术
光学扫描测距装置是一种使用准直光束,通过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简称为TOF)、三角测量法等方法进行非接触式扫描测距的设备。目前,通常的光学扫描测距装置包括:光发射模块、光学镜头、接收并处理信号的芯片。光发射模块发出光束,光学镜头位于光发射模块的光路上,经过准直的光束发射到被测物体表面,遇到障碍物后光束被反射到接收芯片上,接收芯片通过测量发射到接收之间的时间、相位差、已知光速,即可求出被测物体到装置的距离。这类装置将用于测距的光发射模块、光学透镜、光接收模块等部件安装在一可连续旋转的平台上实现准直光束的扫描,通过电机旋转可以得到一周360度的环境距离信号;或者也可以固定安装在运动的机器人或无人机上,随机器人的前进、后退或转向探测其对应测距区域的障碍物,上述两种模式目前广泛应用于机器人环境扫描、规划路径、避障导航、安防检测等。
发明内容
现有的光学扫描测距装置在结构设置时,要么采用单点激光雷达,测试范围过小,无法满足机器人环境扫描、规划路径、避障导航、安防检测等对水平和垂直范围数据的需要,要么采用360度旋转激光测距雷达,对在机器人上的安装位置和结构要求较高,且因为结构的限制,并不能完全测出360度的数据。
现有的面阵激光雷达,往往只关注测试光束的发散角,忽略其测试光束的光束形状,测试光线与激光雷达的接收芯片测试区域不匹配,通常通过增加发射光源功率的方式来满足探测光线强度的要求,这就导致发射光源功率过大,整个装置散热要求高,如果在功率一定的前提下,通过减小光线的发射角度,以增强光线光强满足能够进行准确探测的要求,就会牺牲了探测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红外测距装置,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计算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发射光源和驱动电路,所述接收模块包括面阵感光芯片;
所述发射光源在驱动电路驱动下发出测试光束,测试光束经测试范围内的物体反射后入射到面阵感光芯片上,计算模块输出测试光强或测试距离;
所述发射模块的发射光路上还设置有将测试光束整形后射出的发射镜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发射镜头包括TIR透镜本体,所述TIR透镜本体包括用于容纳发射光源的发射槽和用于将入射光线射出的出射面,所述TIR透镜本体的出射面呈弧形环绕在发射光源出射方向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以发射槽为中心沿发射电路板延伸的贴合面,经过雾化处理的所述贴合面贴设在发射电路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发射槽的底面为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呈弧形环绕在发射光源的出射方向上,自所述准直透镜射入的光线经过准直透镜准直处理后沿出射面射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所述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为曲面,自所述准直透镜两侧射入到TIR透镜本体内的光线在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反射后自出射面射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的弧面为半圆锥形弧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出射面为曲率一致的半圆柱面;或者,所述出射面上的不同区域的曲率不一致,自所述出射面出射的光线集中在设定的一个或几个区域。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驱动电路集成在发射电路板上,所述发射光源和发射镜头均安装在发射电路板上,所述发射光源位于发射镜头和发射电路板之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发射镜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发射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配合定位的定位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发射镜头上贴近发射电路板的位置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侧的卡接片,所述发射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卡接片相卡接的卡扣,所述发射镜头通过卡接片和卡扣的配合连接在发射电路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发射电路板上贴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将发射电路板上温度较高区域的热量传导至温度较低区域。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面阵感光芯片设置在接收电路板上,所述接收电路板上对应面阵感光芯片还设置有接收镜头,发射电路板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接收镜头自第一通孔穿过后抵接在外壳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计算模块集成在核心板上,发射模块、核心板和接收模块电连接航插板,所述航插板与核心板通讯连接,所述核心板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航插板通过航插母座与外部电源和机器人连接,所述航插板通过所述航插公座和检测上位机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面阵感光芯片的工作区域可调,所述发射镜头的整形幅度可调,经发射镜头整形后的测试光束的发散角度和形状所对应的测试范围与面阵感光芯片的设定工作区域相匹配。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与前壳相连接的后壳;所述前壳内部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内开设有镜头通道,所述镜头通道上设置有接收面板;所述前壳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射面板的第二通孔。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设置在镜头通道内的接收镜头的外部还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一端抵接在安装有发射光源的发射电路板上,另一端抵接在接收镜头的镜头座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接收面板和/或所述发射面板为带通滤波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前壳的外部设置有散热鳍片。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后壳的内侧还连接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抵接在集成有计算模块的核心板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前壳上还设置有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底端还设置有与核心板相连接的用于显示工作状态的警示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橡胶密封圈或导热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
一种TIR透镜,包括TIR透镜本体,所述TIR透镜本体包括用于容纳发射光源的发射槽和用于将入射光线射出的出射面,所述TIR透镜本体的出射面呈弧形环绕在发射光源出射方向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贴合面,所述贴合面经过雾化处理。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发射槽的底面为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呈弧形环绕在发射光源的出射方向上,自所述准直透镜射入的光线经过准直透镜准直处理后沿出射面射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所述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为曲面,自所述准直透镜两侧射入到TIR透镜本体内的光线在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反射后自出射面射出。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的弧面为半圆锥形弧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出射面为曲率一致的半圆柱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出射面上的不同区域的曲率不一致,自所述出射面出射的光线集中在设定的一个或几个区域。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贴合面上位于发射槽的两边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柱,用于安装TIR透镜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孔。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之一的TIR透镜。
有益效果:通过对测试光束进行整形以控制其发散角光束形状,使其与面阵感光芯片的设定工作区域相匹配,提高了测试光束的整体利用率,使得面阵感光芯片的测量更准确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红外测距装置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红外测距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TIR透镜本体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TIR透镜本体的正视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B-B剖视图。
图中:
3、核心板;11、发射光源;12、发射镜头;13、发射面板;14、发射电路板; 22、接收镜头;23、接收电路板;24、接收面板;31、航插板;32、航插母座;33、航插公座;34、散热块;41、前壳;42、后壳; 121、出射面;122、发射槽;123、准直透镜;124、上反射面;125、下反射面;126、定位柱;141、石墨片;142、第一通孔;411、散热鳍片;412、导光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测距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计算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发射光源和驱动电路,所述接收模块包括面阵感光芯片,所述发射光源在驱动电路驱动下发出测试光束,测试光束经测试范围内的物体反射后入射到面阵感光芯片上,计算模块依据面阵感光芯片获得的信号,计算输出测试光强或测试距离。发射光路上还设置有将测试光束整形后射出的发射镜头。发射光源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在具体的应用中,所述面阵感光芯片通常为M行×N列;其中M行×N列可以是8×8,也可以是64×64,还可以是320×240等。
通过发射镜头对测试光束进行整形以控制其发散角及光束形状,使其与面阵感光芯片的测试区域相匹配,提高了测试光束的整体利用率,使得所述红外测距装置的测距更为准确。
为了得到均匀的测试光束以及足够的发光强度,所述发射光源11为多个,多个发射光源11根据面阵感光芯片的测试区域分布,优选,所述发射光源11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发射光源11呈一字型排列,所述发射镜头12设置在发射光源11的前侧,用于将发射光源11所发出的测试光束进行准直和整形。多个发射光源11的排列形状包括但不限于一字型。
所述发射镜头12为TIR透镜,如图3-6所示,一种TIR透镜,包括TIR透镜本体,所述TIR透镜包括用于容纳发射光源11的发射槽122和用于将入射光线射出的发射出射面121。所述TIR透镜本体的出射面121呈弧形环绕在发射光源11出射方向上。所述出射面121的两侧边分别贴合在发射电路板14上,自所述TIR透镜本体准直后的测试光束经弧形出射面121整形后均匀射出。
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以发射槽122为中心沿发射电路板14延伸的贴合面,经过雾化处理的所述贴合面贴设在发射电路板14上。所述雾化处理的贴合面对发射光源所发出的光线进行了弱化和吸收,防止其经抵接的发射电路板14反射后进入发射光路,成为杂散光,降低扫描测距结果的准确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TIR透镜本体包括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位于TIR透镜本体靠近所要安装到具体应用装置的安装面,所述贴合面沿着TIR透镜所要安装的安装面延伸。
优选的,所述出射面121为曲率一致的半圆柱面,所述半圆柱面的切面为贴合面,所述贴合面与发射电路板14贴合;出射面121为半圆柱面的结构使得测试光束经半圆柱面后整形为条形的光束并射出。
优选的,根据测试区域的测量重点不同,所述出射面121上的不同区域的曲率不一致,不同曲率的设置使得自所述出射面121出射的测量光束在设定的一个或几个部分光线较为密集。从而使得光线密集部分具有足够光强的测试光线射向重点测量区域内的测试目标反射后入射至接收芯片,重点测量区域其对应的测试范围测量数据更为准确。
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用于容纳发射光源11的发射槽122,所述发射槽122的开口开设在贴合面上,所述发射槽122的底面为准直透镜123,所述准直透镜123呈弧形环绕在发射光源11的出射方向上,所述准直透镜123的截面为凸透镜,呈弧形设置的所述准直透镜123使得自发射光源11发射的能入射到准直透镜123的每条光线均相当于经与其正对的凸透镜会聚准直后射出。
为了对测试光束进行设定的整形,防止测试光束自出射面121之外射出,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上反射面124和下反射面125,所述上反射面124和下反射面125为曲面,自所述准直透镜两侧射入到TIR透镜本体内的测试光束在上反射面124和下反射面125发生反射后自出射面121射出。所述上反射面124和下反射面125有效地将由发射光源11发出的发散光束反射会聚于出射面121上。
优选的,所述上反射面124和下反射面125的弧面为半圆锥形弧面,所述半圆锥形弧面的最低点靠近发射槽122的槽壁。呈半圆锥形弧面的结构,使得未入射到准直透镜123上的入射光线在上反射面124和下反射面125上发射全反射后均匀分布在出射面121上。
通过弧形的出射面、准直透镜、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的设置,使得TIR透镜本体同时具有准直和整形两种功能,简化了产品结构、节省了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了测试光束经多种光学元件处理后能量的损失。
为了保证发射光源和驱动电路的稳定性,以及装配的标准性和简易性,所述驱动电路集成在发射电路板14上,所述发射光源和发射镜头12均安装在发射电路板14上,所述发射光源位于发射镜头12和发射电路板14之间。
为了安装发射镜头12时定位更为准确,每一个所述发射镜头1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126,优选的,两个定位柱126对称设置。在所述发射电路板14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配合定位的定位孔。定位柱和定位孔的设置,提高了发射镜头和发射电路板在安装时的定位准确性,提高了组装效率,降低了因组装误差而产生的测量误差。
所述发射镜头12与发射电路板14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贴、卡接、螺丝固定、超声波固定等方式。为了降低发射镜头12与发射电路板14组装的难度,提高发射镜头12与发射电路板14连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所述发射镜头12上还设置有至少两个不同侧的卡接片,所述发射电路板14上设置有与卡接片相卡接的卡扣,所述发射镜头12通过卡接片和卡扣的配合连接在发射电路板14上。
为了保证红外测距装置的工作温度恒定,保证测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所述发射电路板14上贴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将发射电路板14上的温度较高区域的热量传导至温度较低区域,并经外壳传输至外部空间。
所述导热片优选为石墨片141,所述石墨片141的内外侧分别设置有绝缘层和导热胶层。作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所述导热胶层贴附在发射电路板14上,所述绝缘胶层贴附在外壳的安装台上,首先通过石墨片141实现了发射电路板14上的温度不同区域的热传导;然后通过石墨片141将热量传至外壳进行散热,充分利用了石墨片141的优良的导热性能,使得发射电路板整体得到快速而均匀的导热和散热。
具体实施时,所述外壳包括前壳41和与前壳41相连接的后壳42;所述与发射电路板14相抵接的前壳41接收的传导热量相对于后壳42较多,所述前壳41的外部设置有散热鳍片411。所述散热鳍片411呈水平的排条状结构,增大了前壳41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为了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前壳41和后壳42通过橡胶密封圈或导热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优选的,因前壳41自身结构和安装有红外测距装置的机器人配合的限制,红外测距装置无法在内部安装独立的散热装置,且前壳41的热量聚集要高于后壳42,所述前壳41和后壳42采用导热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使得前壳41未及时散发的热量通过导热硅胶密封圈传递至后壳42,达到整体的产品散热均匀。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下方还连接有独立的散热装置,解决了外壳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的问题
为了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所述外壳由铝制成,通过石墨片141的导热功能和铝制外壳的散热功能,迅速将外壳内部的热量散出去,防止了因外壳内部的工作温度过高致红外下扫描测距装置的测量准确性下降。
所述外壳包括前壳41和与前壳41相连接的后壳42;所述前壳41内部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内开设有用于容纳接收镜头22的镜头通道,所述安装台和镜头通道的设计,增大了发射电路板14与外壳的接触面积,同时将导热模式由以热辐射为主改变为以热传导为主,提高了散热效率,保证了长期测试的准确率。
为了防止发射光源与接收镜头22在外壳内部形成串扰,提高红外测距装置的准确性,设置在镜头通道内的接收镜头22的外部还套设有橡胶套222,所述橡胶套222一端抵接在安装有发射光源的发射电路板14上,另一端抵接在接收镜头22的镜头座221上。
为了显示所述红外测距装置的运行状态,所述前壳41上还设置有导光柱412,所述导光柱412的底端还设置有与核心板3相连接的用于显示工作状态的警示灯。所述警示灯可以是一个,灯亮时表示装置运行,灯灭时表示装置停止或故障;所述警示灯还可以是两个,红灯表示装置停止工作或故障,绿灯表示运行正常。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警示灯工作方式,不再赘述。
所述镜头通道上设置有接收面板24,所述接收面板24位于接收镜头22沿发射光路方向上的前侧;所述前壳41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射面板13的第二通孔。所述发射光源11为LED灯,所述LED灯发出的光线为主波长在850nm的调制红外光线。所述接收面板24和所述发射面板13为带通滤波片。所述带通滤光片仅容许850±30nm的光通过。所述发射面板13和接收面板24的设置滤掉了外部非同一波段自然光和可见光的干扰,降低了测试噪音,提高了测试准确性。
为了保证面阵感光芯片的工作稳定性,形成利于组装的模块化结构,所述面阵感光芯片设置在接收电路板23上,所述接收电路板23上对应面阵感光芯片还设置有接收镜头22,所述发射电路板14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142,所述接收镜头22自第一通孔142穿过后固定在外壳的镜头通道上。所述计算模块集成在核心板3上,所述接收电路板23通过通信接口分别与发射电路板14和核心板3连接。接收电路板23和发射电路板14相套接的结构,使得产品组装更为便利,定位更为准确,减少了空间占用。
发射模块、核心板3和接收模块电连接航插板32,所述航插板32与核心板3通讯连接,所述核心板3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航插板32通过航插母座32与外部电源和机器人连接,通过所述航插公座33和检测上位机连接。所述航插板32、航插母座32和航插公座33的结构,使得所述红外线扫描测试装置的电源连接和通信连接更为可靠,同时保证了上述连接处的密封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后壳的内侧还连接有散热块34,所述散热块34穿过第三通孔抵接在核心板3上。所述散热块34的设置使得核心板3的热量通过散热块34迅速传导至后壳42,由后壳42将热量辐射或传导到外部。所述散热块34和航插板31的结构可以是航插板31避让一侧,也可以是航插板31中间挖孔,优选的,所述航插板31上居中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散热块34穿过第三通孔抵接在核心板3的中间位置,居中抵接在核心板3上的散热块的设置,改善了核心板3热传导的均匀性,提高了散热效率。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因为测试区域的要求或者机器人结构和运行环境的限制,并不是面阵感光芯片的所有区域都全部适用,则所述面阵感光芯片调整部分区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要求测试光束的发散角、俯仰角及在测试区域所成光斑的形状与面阵感光芯片的设定工作区域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面阵感光芯片的工作区域可调,所述发射镜头的整形幅度可调,经发射镜头整形后的测试光束的发散角度和形状所对应的测试范围与面阵感光芯片的设定工作区域相匹配。其中,所述面阵感光芯片的工作区域可调,指的是面阵感光芯片上的感光单元可以单独控制独立工作,例如选择面阵感光芯片中心区域的行或者列工作,而其他区域的感光单元不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调整测试光束的发散角、俯仰角及在测试区域所成光斑形状与面阵感光芯片的参与工作的工作区域相匹配,提高了测试光束的整体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面阵感光芯片的测量准确率和测量速度。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计算模块,所述发射模块包括发射光源和驱动电路,所述接收模块包括面阵感光芯片;
所述发射光源在驱动电路驱动下发出测试光束,测试光束经测试范围内的物体反射后入射到面阵感光芯片上,计算模块输出测试光强或测试距离;
所述发射模块的发射光路上还设置有将测试光束整形后射出的发射镜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镜头包括TIR透镜本体,所述TIR透镜本体包括用于容纳发射光源的发射槽和用于将入射光线射出的出射面,所述TIR透镜本体的出射面呈弧形环绕在发射光源出射方向上;进一步地,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以发射槽为中心沿发射电路板延伸的贴合面,经过雾化处理的所述贴合面贴设在发射电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槽的底面为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呈弧形环绕在发射光源的出射方向上,自所述准直透镜射入的光线经过准直透镜准直处理后沿出射面射出;进一步地,所述TIR透镜本体还包括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所述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为曲面,自所述准直透镜两侧射入到TIR透镜本体内的光线在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反射后自出射面射出;进一步地,所述上反射面和下反射面的弧面为半圆锥形弧面;进一步地,所述出射面为曲率一致的半圆柱面;或者,所述出射面上的不同区域的曲率不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集成在发射电路板上,所述发射光源和发射镜头均安装在发射电路板上,所述发射光源位于发射镜头和发射电路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发射镜头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发射电路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配合定位的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电路板上贴设有导热片,所述导热片将发射电路板上温度较高区域的热量传导至温度较低区域;进一步地,所述面阵感光芯片设置在接收电路板上,所述接收电路板上对应面阵感光芯片还设置有接收镜头,发射电路板上还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接收镜头自第一通孔穿过后抵接在外壳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集成在核心板上,发射模块、核心板和接收模块电连接航插板,所述航插板与核心板通讯连接,所述核心板与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航插板通过航插母座与外部电源和机器人连接,所述航插板通过航插公座和检测上位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阵感光芯片的工作区域可调,所述发射镜头的整形幅度可调,经发射镜头整形后的测试光束的发散角度和形状所对应的测试范围与面阵感光芯片的设定工作区域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与前壳相连接的后壳;所述前壳内部设置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内开设有镜头通道,所述镜头通道上设置有接收面板;所述前壳内还设置有用于安装发射面板的第二通孔;进一步地,设置在镜头通道内的接收镜头的外部还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一端抵接在安装有发射光源的发射电路板上,另一端抵接在接收镜头的镜头座上;进一步地,所述接收面板和/或所述发射面板为带通滤波片;进一步地,所述前壳的外部设置有散热鳍片;进一步地,所述后壳的内侧还连接有散热块,所述散热块抵接在集成有计算模块的核心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上还设置有导光柱,所述导光柱的底端还设置有与核心板相连接的用于显示工作状态的警示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和后壳通过橡胶密封圈或导热硅胶密封圈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测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光源为4个,并且呈一字排列。
CN201710851117.4A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Pending CN107462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1117.4A CN107462895A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PCT/CN2017/106656 WO2019056432A1 (zh) 2017-09-20 2017-10-18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及tir透镜
US15/740,310 US10969473B2 (en) 2017-09-20 2017-10-18 Infrared range-measurement device and TIR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51117.4A CN107462895A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62895A true CN107462895A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51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51117.4A Pending CN107462895A (zh) 2017-09-20 2017-09-20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62895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075A (zh) * 2018-02-28 2018-06-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of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8318874A (zh) * 2018-04-12 2018-07-24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阵激光雷达及移动平台
CN108549085A (zh) * 2018-04-12 2018-09-18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镜头、面阵激光雷达及移动平台
CN108594263A (zh) * 2018-01-30 2018-09-28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及无人驾驶系统
CN109343028A (zh) * 2018-11-22 2019-02-15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激光雷达
CN110850387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线扫描激光雷达系统及其应用
CN111279212A (zh) * 2019-01-09 2020-06-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模组、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N11175180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装置
WO2021026809A1 (zh) * 2019-08-14 2021-02-18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闪光激光雷达
WO2022133462A1 (en) * 2020-12-16 2022-06-2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Hermetically-sealed vehicle lidar assembly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1096A1 (en) * 2004-03-09 2005-09-15 Takekazu Terui Object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5276418A (zh) * 2015-11-18 2016-01-27 戴朝卿 一种基于柱面阵列的线条光斑的光学照明系统
CN105627252A (zh) * 2016-01-08 2016-06-01 深圳市鑫希叶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狭长光斑的led拱形透镜
CN106291574A (zh) * 2016-09-10 2017-01-04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红外测距装置
CN205958751U (zh) * 2016-08-24 2017-02-15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聚光光学透镜的测距装置
CN106896367A (zh) * 2017-05-04 2017-06-27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测距装置及光学测距系统
CN107515402A (zh) * 2017-08-21 2017-12-26 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tof三维测距系统
CN207148319U (zh) * 2017-09-20 2018-03-27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01096A1 (en) * 2004-03-09 2005-09-15 Takekazu Terui Object detect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5276418A (zh) * 2015-11-18 2016-01-27 戴朝卿 一种基于柱面阵列的线条光斑的光学照明系统
CN105627252A (zh) * 2016-01-08 2016-06-01 深圳市鑫希叶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狭长光斑的led拱形透镜
CN205958751U (zh) * 2016-08-24 2017-02-15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聚光光学透镜的测距装置
CN106291574A (zh) * 2016-09-10 2017-01-04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红外测距装置
CN106896367A (zh) * 2017-05-04 2017-06-27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测距装置及光学测距系统
CN107515402A (zh) * 2017-08-21 2017-12-26 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tof三维测距系统
CN207148319U (zh) * 2017-09-20 2018-03-27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4263A (zh) * 2018-01-30 2018-09-28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雷达及无人驾驶系统
CN108174075A (zh) * 2018-02-28 2018-06-15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of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8318874A (zh) * 2018-04-12 2018-07-24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阵激光雷达及移动平台
CN108549085A (zh) * 2018-04-12 2018-09-18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镜头、面阵激光雷达及移动平台
CN108318874B (zh) * 2018-04-12 2024-03-19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阵激光雷达及移动平台
CN108549085B (zh) * 2018-04-12 2024-03-19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射镜头、面阵激光雷达及移动平台
CN110850387A (zh) * 2018-08-20 2020-02-2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线扫描激光雷达系统及其应用
CN109343028A (zh) * 2018-11-22 2019-02-15 北醒(北京)光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激光雷达
CN111279212B (zh) * 2019-01-09 2024-02-13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模组、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WO2020142966A1 (zh) * 2019-01-09 2020-07-1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模组、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N111279212A (zh) * 2019-01-09 2020-06-1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扫描模组、测距装置及移动平台
CN111751804A (zh) * 2019-03-29 2020-10-09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装置
CN111751804B (zh) * 2019-03-29 2024-04-09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装置
WO2021026809A1 (zh) * 2019-08-14 2021-02-18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闪光激光雷达
CN112740074A (zh) * 2019-08-14 2021-04-30 深圳市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 闪光激光雷达
WO2022133462A1 (en) * 2020-12-16 2022-06-2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Hermetically-sealed vehicle lidar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2895A (zh)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CN207148319U (zh)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
CN207148313U (zh)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以及tir透镜
CN108318874B (zh) 一种面阵激光雷达及移动平台
CN102714766B (zh) 紧固件数据的无线采集
US4123165A (en) Attitude determination using two color, dual-sweeping laser system
JP2022541007A (ja) プリズム及びマルチビームレーザーレーダー
CN102646327B (zh) 手持抄表终端、红外激光发射头、测试靶面及调整方法
CN108445469A (zh)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的转镜扫描装置及方法
CN107561551A (zh) 一种基于多线激光雷达的光路系统
CN109031335A (zh) 一种光学测距装置
CN108549085A (zh) 一种发射镜头、面阵激光雷达及移动平台
CN108415148B (zh) 一种光电吊舱多传感器共光路系统
CN206348456U (zh) 一种固态面阵探测装置
WO2021051724A1 (zh) 激光收发模组及其光调方法、激光雷达及自动驾驶设备
CA2443263C (en) Streamlin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igning a sensor to an aircraft
CN106383354A (zh) 一种无盲区同轴装置
CN107505607A (zh) 一种红外测距装置以及tir透镜
CN208239607U (zh) 一种激光雷达散热结构
CN109508044B (zh) 一种定日镜二次反射指向校正系统及方法
WO2022041137A1 (zh) 激光雷达和测距方法
CN109839641A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挂载的航测激光测距装置
CN110005985A (zh) 激光照明装置
WO2023125731A1 (zh) 激光雷达和车辆
CN103983983A (zh) 一种车载测距激光雷达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