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1924A -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1924A
CN107451924A CN201610371703.4A CN201610371703A CN107451924A CN 107451924 A CN107451924 A CN 107451924A CN 201610371703 A CN201610371703 A CN 201610371703A CN 107451924 A CN107451924 A CN 107451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ment
reservoir
reserves
oil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717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月辉
吴郁
刘继霞
高丽
商海兰
刘淑敏
黄旦华
詹美萍
陈善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7170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519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5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19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属于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分类技术领域。该评价方法包括:a,根据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判断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b,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以及采出程度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c,获取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d,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预设规则,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e,计算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的加和得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该评价方法够全面、真实反映油藏实际开发效果,并实现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定量表征。

Description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及分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对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对开发效果较差的油藏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于提高油藏采收率、提高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大多只能对某个特定油藏的某个特定开发阶段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当开发对象和开发阶段发生变化时就不再适用,适用范围较窄。而且,现有的评价方法中所用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多为管理类指标,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出油藏的实际开发效果,也难以对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定量表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油藏实际开发效果,并且能够对油藏开发效果进行定量表征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判断所述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
步骤b,根据所述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以及采出程度确定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
步骤c,获取所述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
步骤d,根据所述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e,计算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的加和得到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根据所述综合得分确定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
进一步地,步骤a中,所述油藏类型选自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或者碳酸盐岩油藏。
进一步地,步骤b具体包括:
当所述目标油藏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当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3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低采出程度阶段;当30%≤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7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中等采出程度阶段;当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7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高采出程度阶段;
当所述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当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5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低采出程度阶段;当50%≤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8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中等采出程度阶段;当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8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高采出程度阶段。
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油藏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包括:采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
当所述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包括:采收率系数、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
进一步地,步骤d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
确定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
根据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开发水平等级与权重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进一步地,所述开发水平等级分为I级、II级以及III级;
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和为100;
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为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60%;
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为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30%。
进一步地,当所述油水井开井率小于预设值时,步骤e中,将所述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自然递减率以及综合递减率的权重值乘以预设比例系数之后再与其他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加和。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值为35%,所述预设比例系数为0.5。
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油藏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所述采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15、10、10、10、5、5、10、5、5、15、10;
当所述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所述采收率系数、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15、10、10、10、15、8、7、15、10。
进一步地,当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6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低效开发;
当60<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8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中等开发;
当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8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高效开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评价方法中,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一定的预设规则得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将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相加后即可得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通过综合得分来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该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在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中的作用,因此能够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油藏实际开发效果;并且最终通过综合得分来对油藏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定量表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油藏开发规划、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有定义,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根据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判断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
步骤102,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以及采出程度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
步骤103,获取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
步骤104,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预设规则,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105,计算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的加和得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评价方法中,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一定的预设规则得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将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相加后即可得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通过综合得分来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该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在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中的作用,因此能够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油藏实际开发效果;并且最终通过综合得分来对油藏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定量表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油藏开发规划、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中,根据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在油藏开发效果评价中的作用,对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打分,得出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最终根据开发效果综合得分对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定量表征,全面、真实反映油藏实际开发效果,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油藏开发规划、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判断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
本实施例中,通过大量的调研,根据各类型油藏的特点,将油藏类型分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以及碳酸盐岩油藏四类。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是指:石油在砂岩储集层断块圈闭中聚集而形成的油藏叫一般断块砂岩油藏,按照储层渗透性可分为高、中、低和特低渗透四种类型。当储集岩空气渗透率大于50×10-3μm2及部分储集岩空气渗透大于500×10-3μm2时,称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
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是指:石油在砂岩储集层断块圈闭中聚集而形成的油藏,且由若干小于或等于1km2的断块组成,其储量占总储量一半以上的油藏叫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当储集岩空气渗透率大于50×10-3μm2及部分储集岩空气渗透大于500×10-3μm2时,称为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
低渗透砂岩油藏是指:储集岩空气渗透率在10~50×10-3μm2的砂岩油藏称为低渗透砂岩油藏。
碳酸盐岩油藏是指:指油气在碳酸盐岩储层圈闭中聚集而形成的油藏。
步骤202,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以及采出程度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
本实施例中,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以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进行划分。
当目标油藏为砂岩油藏,即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按照以下标准判断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
当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R<3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低采出程度阶段(即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阶段);当30%≤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R<7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中等采出程度阶段(即中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阶段);当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R≥7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高采出程度阶段(即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阶段)。
当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按照以下标准判断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
当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R<5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低采出程度阶段(即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阶段);当50%≤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R<8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中等采出程度阶段(即中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阶段);当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R≥8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高采出程度阶段(即高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阶段)。
步骤203,获取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
本实施例中,不同的类型的油藏所用开发效果评价指标有所不同,具体来说:
当目标油藏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包括:采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等11项。
当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包括:采收率系数、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等9项,即不包括水驱控制程度和水驱动用程度这两项指标。
上述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的获取方法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即可,具体为:
1、采收率系数,主要采用递减法和水驱特征曲线法预测油藏可采储量,预测可采储量与标定可采储量的百分比即为采收率系数。
2、水驱控制程度,指水驱储量与地质储量之比。为减少统计工作量,可以用下式表示:E=h/H×100%;其中,E表示水驱控制程度;h表示与注水井连通厚度,单位为m;H表示油层总厚度,单位为m。
3、水驱动用程度,是按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计算,即总吸水厚度与注水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总产液厚度与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单位是百分数。
4、压力水平,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的比值,单位是百分数。
5、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后含水率的上升值。
6、年均含水率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无因次。
7、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是指当年核实年产油量除以上年末的剩余可采储量的百分数。
8、自然递减,扣除各种增产措施增加的产量后,老井单位时间内油气产量的自然变化率或下降率,单位是百分数。
9、综合递减率,老井单位时间内油气产量的变化率或下降率,单位是百分数。
10、油水井开井率,油水井开井数与总井数的比值,单位是百分数。
11、效益分类:按照现行的财务制度和成本项目构成,根据效益评价结果,已开发油气田(区块)分为:效益一类、效益二类、效益三类和无效益类。油气田(区块)效益分类标准和判别方法具体如下:
(1)效益一类油气田(区块),定义:当油气田(区块)的年产油气及伴生气的税后收入大于该油气田(区块)的年生产成本和应分摊的期间费用及地质勘探费用之和时,为效益一类油气田(区块)。
判别式:Q×I×(P-R)>C+F1+F2,式中:Q表示油(气)年产量,单位为万吨或者亿立方米;I表示商品率,%;P表示不含增值税油(气)价格,单位为元/吨或者元/千立方米;R表示单位税金,单位为元/吨或者元/千立方米;C表示生产成本,单位为万元;F1表示期间费用,单位为万元;F2表示地质勘探费用,单位为万元。
(2)效益二类油气田(区块),定义:当油气田(区块)的年产油气及伴生气的税后收入等于或小于该油气田(区块)的年生产成本和应由油气分摊的期间费用及地质勘探费用之和,且大于生产成本时,为效益二类油气田(区块)。
判别式:C<Q×I×(P-R)≤C+F1+F2,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同上。
(3)效益三类油气田(区块),定义:当油气田(区块)的年产油气及伴生气的税后收入等于或小于该油气田(区块)的年生产成本,且大于操作成本时,为效益三类油气田(区块)。
判别式:C操<Q×I×(P-R)≤C,式中:C操表示操作成本,单位为万元,其余各符号含义同上。
(4)无效益油气田(区块),定义:当油气田(区块)的年产油气及伴生气的税后收入等于或小于该油气田(区块)的操作成本时,为无效益油气田(区块)。
判别式:Q×I×(P-R)≤C操,式中各符号的含义同上。
其中,生产成本=操作成本+折旧费用;成本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地质勘探费用。
步骤204,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预设规则,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204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41,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
本实施例中,用于确定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的预设规则根据油藏类型以及开发阶段的不同而不同。
具体来说,可以参照表1、表2、表3以及表4所示的开发水平等级划分标准来确定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
表1 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开发水平等级划分标准
表2 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开发水平等级划分标准
表3 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水平等级划分标准
表4 碳酸盐岩油藏开发水平等级划分标准
如表1~表4所示,开发水平等级分为I级、II级以及III级。
步骤2042,确定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最终开发效果评价结果的影响不同,对于一些对最终开发效果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可以将其权重值设置为较大的数值;而对于一些对最终开发效果评价结果影响较小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可以将其权重值设置为较小的数值。
对于上述将开发水平等级分为I级、II级以及III级的情况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对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不同开发水平等级的权重值进行设定:
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和为100;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为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60%;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为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30%。
参见表1~表3,当目标油藏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采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15、10、10、10、5、5、10、5、5、15、10。将上述各数值分别乘以60%后,即为上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级开发水平等级的权重值;将上述各数值分别乘以30%后,即为上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I级开发水平等级的权重值。
参见表4,当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采收率系数、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15、10、10、10、15、8、7、15、10。将上述各数值分别乘以60%后,即为上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级开发水平等级的权重值;将上述各数值分别乘以30%后,即为上述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I级开发水平等级的权重值。
步骤2043,根据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开发水平等级与权重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举例来说,某油藏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处于中等采出程度阶段,其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这11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分别为:70%、50%、55%、50%、5%、1.6、3%、12%、8%、50%、效益三类。则根据表3,其各个开发结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分别为:III级、III级、II级、III级、III级、II级、III级、I级、I级、III级、III级,因此,其各个开发结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4.5、3、6、3、1.5、3、3、5、5、4.5、3。
再例如,某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处于高采出程度阶段,其收率系数、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这9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分别为:100%、80%、15%、1.5、4%、30%、25%、50%、效益一类。则根据表4,其各个开发结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分别为:II级、I级、III级、I级、III级、III级、III级、III级、I级,因此,其各个开发结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15、10、3、10、4.5、4.8、2.1、6、10。
步骤205,计算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的加和得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油水井开井率小于一定的预设值时,含水率和递减率失真,为了使最终得到的综合得分更加准确、客观,当油水井开井率小于一定的预设值时,将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自然递减率以及综合递减率的权重值乘以一个预设比例系数之后再与其他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加和。本实施例中,预设值为35%,预设比例系数为0.5。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上述预设值和预设比例系数的具体数值。
举例来说,某油藏为低渗透砂岩油藏,处于中等采出程度阶段,其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这11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分别为:70%、50%、55%、50%、5%、1.6、3%、12%、8%、30%、效益三类。则根据表3,其各个开发结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分别为:III级、III级、II级、III级、III级、II级、III级、I级、I级、III级、III级,因此,其各个开发结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4.5、3、6、3、1.5、3、3、5、5、4.5、3。但是由于其油水井开井率为30%。小于预设的35%,因此在计算最终综合得分时,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自然递减率以及综合递减率这4项指标所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1.5×0.5=0.75、3×0.5=1.5、5×0.5=2.5、5×0.5=2.5。
本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等级进行划分,例如,当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6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低效开发;当60<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8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中等开发;当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80时,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高效开发。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以29个具体断块油藏为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29个断块油藏中,包括高压低渗透、高凝油、高饱和及特低渗透等油藏类型。断块断裂系统发育、断块破碎、规模小,油藏类型复杂多样,开采难度大,开发水平相对较低。对复杂断块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有针对性开展地质研究和治理对策研究,实施低效区块综合治理意义重大。
本实施例中,29个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如表5所示,其中,未注明碳酸盐岩的,均为砂岩油藏。
具体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根据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判断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
根据表5中记载的各断块油藏的地质特征,其中,
属于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的断块有:断块15和25;
属于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的断块有:断块2、5、11、14、16、24、26以及27;
属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断块有:断块1、3、4、6~10、12、17~23、28以及29;
属于碳酸盐岩油藏的断块有:断块13。
步骤302,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以及采出程度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
除断块13按照采出程度R<50%、50%≤R<80%、R≥80%的标准来划分开发阶段外,其余各断块均按照R<30%时,30%≤R<70%时,R≥70%的标准来划分开发阶段。具体的开发阶段划分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油藏地质特征以及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开发水平等级
步骤303,获取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
其中,除断块13需要获取采收率系数、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共9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外,其余各断块均需获取采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共11项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
步骤304,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预设规则,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首先,根据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表1~表4所示的划分标准确定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其中,断块15和25按照表1所示的划分标准来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断块2、5、11、14、16、24、26以及27按照表2所示的划分标准来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断块1、3、4、6~10、12、17~23、28以及29按照表3所示的划分标准来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断块13则按照表4所示的划分标准来获取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
然后,再根据表1~表4中所示的开发水平等级与权重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各断块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如表6所示)。
表6 各断块各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及综合得分
步骤305,计算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的加和得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确定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
如表6所示,将每个断块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分别相加后,即得到每个断块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
按照综合得分≤60时为低效开发、60<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80、为中等开发;综合得分≥80为高效开发的标准对本实施例中的29个断块的开发效果进行分类。
根据上述标准,本实施例的29个断块中,共有12个断块的开发效果为低效开发,10个断块的开发效果为中等开发,7个断块的开发效果为高效开发。根据上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制定综合治理规划,对每个断块分别制定治理方案,对每个断块分别进行治理。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评价方法能够全面、真实反映油藏实际开发效果,并且最终通过综合得分来对油藏开发效果进行评价,实现对油藏开发效果的定量表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油藏开发规划、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适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对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目标油藏的地质特征判断所述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
步骤b,根据所述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以及采出程度确定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
步骤c,获取所述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
步骤d,根据所述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预设规则,获取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步骤e,计算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的加和得到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根据所述综合得分确定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油藏类型选自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或者碳酸盐岩油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包括:
当所述目标油藏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当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3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低采出程度阶段;当30%≤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7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中等采出程度阶段;当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7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高采出程度阶段;
当所述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当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5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低采出程度阶段;当50%≤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8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中等采出程度阶段;当所述目标油藏的采出程度≥8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阶段为高采出程度阶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油藏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包括:采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
当所述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包括:采收率系数、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油藏的油藏类型、开发阶段以及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按照所述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开发水平等级;
确定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
根据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开发水平等级与权重值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对应的权重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发水平等级分为I级、II级以及III级;
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和为100;
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为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60%;
所述各个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II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为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的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油水井开井率小于预设值时,步骤e中,将所述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自然递减率以及综合递减率的权重值乘以预设比例系数之后再与其他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进行加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值为35%,所述预设比例系数为0.5。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油藏为中高渗透一般断块砂岩油藏、中高渗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或者低渗透砂岩油藏时,所述采收率系数、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15、10、10、10、5、5、10、5、5、15、10;
当所述目标油藏为碳酸盐岩油藏时,所述采收率系数、压力水平、含水上升率、年均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的比值、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率、油水井开井率以及效益分类的I级开发水平等级对应的权重值分别为:15、10、10、10、15、8、7、15、10。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6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低效开发;
当60<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8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中等开发;
当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综合得分≥80时,所述目标油藏的开发效果为高效开发。
CN201610371703.4A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7451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1703.4A CN107451924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71703.4A CN107451924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1924A true CN107451924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85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71703.4A Pending CN107451924A (zh) 2016-05-30 2016-05-30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51924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9811A (zh) * 2017-12-29 2018-06-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效果的方法
CN109469478A (zh) * 2018-11-05 2019-03-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改进qfd的高含水期整装油田多级开发潜力评价方法
CN110410046A (zh) * 2019-08-23 2019-11-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10469299A (zh) * 2019-08-09 2019-1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井注水开发见效效果评价方法
CN111091293A (zh) * 2019-12-18 2020-05-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开发动态预警方法
CN111105114A (zh) * 2018-10-26 2020-05-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有水气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186106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直线递减油井原油技术可采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3090232A (zh) * 2019-12-23 2021-07-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复杂断块高饱和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13220742A (zh) * 2021-05-08 2021-08-06 施耀凯 一种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556A (zh) * 2014-11-28 2015-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开发评价方法
CN104794361A (zh) * 2015-05-05 2015-07-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CN104790926A (zh) * 2015-03-20 2015-07-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4556A (zh) * 2014-11-28 2015-04-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开发评价方法
CN104790926A (zh) * 2015-03-20 2015-07-2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04794361A (zh) * 2015-05-05 2015-07-2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29811B (zh) * 2017-12-29 2022-0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效果的方法
CN108229811A (zh) * 2017-12-29 2018-06-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评价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效果的方法
CN111105114B (zh) * 2018-10-26 2022-08-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有水气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1105114A (zh) * 2018-10-26 2020-05-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有水气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09469478A (zh) * 2018-11-05 2019-03-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改进qfd的高含水期整装油田多级开发潜力评价方法
CN111861069B (zh) * 2019-04-30 2024-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直线递减油井原油技术可采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1861069A (zh) * 2019-04-30 2020-10-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直线递减油井原油技术可采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0469299A (zh) * 2019-08-09 2019-11-1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井注水开发见效效果评价方法
CN110469299B (zh) * 2019-08-09 2021-07-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油井注水开发见效效果评价方法
CN110410046A (zh) * 2019-08-23 2019-11-05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CN111091293B (zh) * 2019-12-18 2022-06-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开发动态预警方法
CN111091293A (zh) * 2019-12-18 2020-05-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藏开发动态预警方法
CN113090232A (zh) * 2019-12-23 2021-07-0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复杂断块高饱和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
CN113220742A (zh) * 2021-05-08 2021-08-06 施耀凯 一种水驱油藏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1924A (zh) 一种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Feyrer et al. Geographic dispersion of economic shocks: Evidence from the fracking revolution
CN106372402B (zh)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模糊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并行化方法
CN104564041B (zh) 基于开发渗透率下限的低渗透碎屑岩储层有效性评价方法
CN106529667B (zh) 一种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模糊深度学习的测井相识别与分析方法
CN107315203A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甜点识别及综合评价方法
Managi et al.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e offshore oil and gas industry
CN104018831A (zh) 一种压裂井储层评价方法
CN108681635A (zh) 一种致密储层体积压裂可压性评价方法
CN105735961B (zh) 一种低渗致密储层分层压裂级数优选方法
CN107038516A (zh) 一种中渗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定量评价方法
Sieberer et al. Polymer-flooding economics, from pilot to field implementation
Brashear et al. The potential and economic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Drew Undiscovered petroleum and mineral resources: assessment and controversy
CN110424956A (zh) 页岩油资源量计算中评价单元保存系数权重量化赋值方法
CN110533237A (zh) 一种砂岩储层含油气产能预测方法
CN109469478A (zh) 基于改进qfd的高含水期整装油田多级开发潜力评价方法
Saugy et al. Fifty years of exploration in the Niger Delta (West Africa)
CN107884843A (zh) 一种油气储集层定量评价方法
CN105718720A (zh) 一种复杂气藏储量品质分类综合评价方法
CN109339777A (zh) 基于改进qfd的低渗透老油田开发经济潜力评估方法
Ikonnikova et al. Final report on update and enhancement of shale gas outlooks
CN106199754A (zh) 油气钻探目标综合优选评价方法
Dhir et al. Economic and reserve evalu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Höök et al. Future Danish oil and gas expor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