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48450A - 一种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48450A
CN107448450A CN201710693454.5A CN201710693454A CN107448450A CN 107448450 A CN107448450 A CN 107448450A CN 201710693454 A CN201710693454 A CN 201710693454A CN 107448450 A CN107448450 A CN 1074484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means
connection
breach
main body
inn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934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勇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Time Chang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Time Chang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Time Chang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Time Chang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9345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4845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4484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484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4/00Shrinkage connections, e.g. assembled with the par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Force fits; Non-releasable friction-grip fastenings
    • F16B4/004Press fits, force fits, interference fits, i.e. fits without heat or chemical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开口形成内腔,所述内腔的形状与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形状配合;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是从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端部切入形成的,用于使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具有收紧和扩张的弹性;所述连接主体第二端的形状与待连接的结构件上的连接孔过盈配合。解决了采用锡或银浆粘接微波无源功能器件与结构件造成拆装繁琐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在微波技术领域中,为了实现微波无源功能器件与结构件的可靠连接,采用锡或银浆将微波无源功能器件与结构件粘接在一起,然而在生产中会对产品进行调试,需要拆装产品,这种粘接的连接方式造成拆装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解决了采用锡或银浆粘接微波无源功能器件与结构件造成拆装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包括:连接主体;
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开口形成内腔,所述内腔的形状与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形状配合;
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是从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端部切入形成的,用于使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具有收紧和扩张的弹性;
所述连接主体第二端的形状与待连接的结构件上的连接孔过盈配合。
优选地,
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经过收口处理,使得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从所述连接主体第二端向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逐渐变窄,用于增强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的收紧和扩张的弹性。
优选地,
所述连接主体的材料为铍铜。
优选地,
收口处理前,所述连接主体为圆柱体,所述内腔靠近所述第一端端口部分为圆柱状,所述内腔圆柱部分的内径比待连接的所述微波无源功能器件外径大0.025mm至0.05mm。
优选地,
所述内腔圆柱部分的壁厚度为所述内腔圆柱部分内径的0.15倍至0.3倍。
优选地,
经过收口处理后,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为圆台状,圆台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0.9度至1.25度。
优选地,
所述缺口为矩形。
优选地,
所述缺口为锯齿形。
优选地,
所述缺口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
优选地,
所述缺口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为奇数个;
奇数个所述缺口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主体上。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连接主体第一端开口形成内腔,内腔的形状与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形状配合,用于微波无源功能器件插入;而连接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缺口是从连接主体第一端端部切入形成的,使得主体第一端具有收紧和扩张的弹性;主体第一端有弹性,所以可以将开口的尺寸设计的只比微波无源功能器件大一点,或者与微波无源功能器件尺寸相同,当微波无源功能器件插入内腔时,主体第一端开口会扩张,使得连接主体与微波无源功能器件的连接更稳固;连接主体第二端的形状与待连接的结构件上的连接孔过盈配合;通过本发明的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微波无源功能器件与结构件的牢固结合,同时又方便拆卸,便于调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收口处理前的主视截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收口处理前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收口处理后的主视截面图;
图4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连接微波无源功能器件与结构件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5,解决了采用锡或银浆粘接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与结构件7造成拆装繁琐的技术问题。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5收口处理前的主视截面图;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5收口处理前的侧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5包括:连接主体;连接主体第一端1开口形成内腔3,内腔3的形状与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形状配合。
这里连接主体第一端1是指连接主体两端中的其中一端,对应地,连接主体第二端2是指连接主体两端中的另一端。
如果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为圆柱状,那么内腔3的形状就对应为圆柱状;如果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为矩形体,那么内腔3的形状就对应为矩形状。
连接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4,缺口4是从连接主体第一端1端部切入形成的,用于使连接主体第一端1具有收紧和扩张的弹性。
本发明实施例对缺口4的形状和数量均不作限制,只要能使主体第一端1具有一定的弹性,均可。
而缺口4的长度也不作限制,但只有在空腔外壁的缺口4部分才能使连接主体第一端1具有收紧和扩张的弹性。
连接主体第二端2的形状与待连接的结构件7上的连接孔过盈配合。
过盈配合是指,连接主体第二端2的尺寸略大于连接孔,然后通过将连接主体第二端2敲击进入连接孔。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5收口处理后的主视截面图;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主体第一端1经过收口处理,使得连接主体第一端1从连接主体第二端2向连接主体第一端1逐渐变窄,用于增强主体第一端1的收紧和扩张的弹性。
连接主体第一端1经过收口处理后,会使连接主体第一端1的弹性更好。
连接主体的材料可以为铍铜,因为铍铜有很高的强度、弹性、硬度和疲劳强度性能,而且允许在连接主体表面进行镀金或镀银处理,增长整个连接装置5的导电率和抗腐蚀性能。
如图1所示,收口处理前,连接主体为圆柱体,内腔3靠近第一端1端口部分为圆柱状,内腔3圆柱部分的内径比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外径大0.025mm至0.05mm。
收口处理前,内腔3圆柱部分的内径比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外径大,收口处理后,内腔3圆柱部分的内径可以比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外径大,也可以比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外径小。
内腔3圆柱部分的内径越小,连接装置5与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连接的越稳固。
进一步地,内腔3圆柱部分的壁厚度为内腔3圆柱部分内径的0.15倍至0.3倍。
为了保证连接主体第一端1具有较好的弹性,内腔3圆柱部分的壁厚度不能太大。
进一步地,经过收口处理后,连接主体第一端1可以看成空心圆台状,圆台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0.9度至1.25度。
缺口4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锯齿形,还可以为弧形,此处不一一列举。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缺口4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主体上。
另外,在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缺口4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为奇数个;奇数个缺口4均匀分布在连接主体上。
上面是对一种连接装置5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一种连接装置5的应用进行说明,应用例包括:
请参阅图4,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接装置5连接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与结构件7后的示意图;
先将连接装置5与结构件7连接,然后将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插入连接装置5的内腔3,在图4中,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为射频连接器,在插入的过程中,连接主体第一端1会因受挤压力扩张,而由于连接装置5与结构件7又是过盈配合,所以连接装置5可以将结构件7和微波无源功能器件6很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主体;
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开口形成内腔,所述内腔的形状与待连接的微波无源功能器件形状配合;
所述连接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缺口,所述缺口是从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端部切入形成的,用于使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具有收紧和扩张的弹性;
所述连接主体第二端的形状与待连接的结构件上的连接孔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经过收口处理,使得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从所述连接主体第二端向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逐渐变窄,用于增强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的收紧和扩张的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主体的材料为铍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收口处理前,所述连接主体为圆柱体,所述内腔靠近所述第一端端口部分为圆柱状,所述内腔圆柱部分的内径比待连接的所述微波无源功能器件外径大0.025mm至0.0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圆柱部分的壁厚度为所述内腔圆柱部分内径的0.15倍至0.3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经过收口处理后,所述连接主体第一端为圆台状,圆台的母线与轴线的夹角为0.9度至1.25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为锯齿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数量为偶数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主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为奇数个;
奇数个所述缺口均匀分布在所述连接主体上。
CN201710693454.5A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连接装置 Pending CN1074484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3454.5A CN107448450A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93454.5A CN107448450A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48450A true CN107448450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92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93454.5A Pending CN107448450A (zh) 2017-08-14 2017-08-14 一种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48450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576A (zh) * 2004-08-26 2006-03-01 雄克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两个部件的方法和用于实现该方法的部件系统
CN201925289U (zh) * 2010-11-25 2011-08-10 杭州依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之间的新型连接装置
DE102012111483A1 (de) * 2012-11-27 2014-05-28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Festlegung eines Stabs aus einem Faserkunststoffverbundmaterial mit einem Verbindungselement
CN105378301A (zh) * 2013-07-01 2016-03-02 托马森工业(有限)公司 锥形锁设备
CN205136260U (zh) * 2015-11-26 2016-04-06 施慧沁 插拔式连接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0576A (zh) * 2004-08-26 2006-03-01 雄克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两个部件的方法和用于实现该方法的部件系统
CN201925289U (zh) * 2010-11-25 2011-08-10 杭州依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之间的新型连接装置
DE102012111483A1 (de) * 2012-11-27 2014-05-28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armstadt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Festlegung eines Stabs aus einem Faserkunststoffverbundmaterial mit einem Verbindungselement
CN105378301A (zh) * 2013-07-01 2016-03-02 托马森工业(有限)公司 锥形锁设备
CN205136260U (zh) * 2015-11-26 2016-04-06 施慧沁 插拔式连接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9729B (zh) 一种星载高频微带至波导宽带低插损垂直转换电路
CN106910968A (zh) 一种介质波导滤波器
US10492860B2 (en) Microwave ablation antenna system with tapered slot balun
CN104752859B (zh) 连接器及腔体滤波器
CN107448450A (zh) 一种连接装置
CN205752598U (zh) 一种配接柔软电缆的sma型弯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9149024A (zh) 介质波导滤波器及其端口强弱的调试方法
US10707581B2 (en) Dipole antenna for microwave ablation
CN203134998U (zh) 一种具有新型半刚性电缆连接结构的bma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JP4805712B2 (ja) 水媒体使用の電力終端器
EP3499636B1 (en) A rotator device for connecting non-aligned waveguides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KR101483567B1 (ko) 도파관 임피던스 정합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도파관 안테나
CN201285788Y (zh) 一种具有频带扩宽功能的射频同轴负载
CN104852113B (zh) 一种基于人工磁导体的同轴波导转换器
US20180219288A1 (en) Wideband Dielectrically Loaded Rectangular Waveguide to Air-filled Rectangular Waveguide Adapter
KR101590317B1 (ko) 트랜지션 장치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부재
CN201549615U (zh) 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
CN209963190U (zh) 低损耗小型化通讯介质滤波器
CN214378771U (zh) 一种外壳台阶凸起式绝缘子
CN215960243U (zh) 一种用于微波消融针针尖连接结构
CN104577275B (zh) 基于同轴馈电探针微扰的多模腔体谐振器的宽带滤波器
CN110364791A (zh) 一种基于LCP的Ku波段紧凑型带通滤波器
CN217158678U (zh) 一种便携式低互调负载
KR102550761B1 (ko) 종단 급전 동축 도파관 어뎁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안테나
CN115036657B (zh) 一种可变频组合陶瓷窗结构及改变已有陶瓷窗频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Yongyi

Inventor after: Li Yuexing

Inventor after: Liu Gengye

Inventor before: Tang Yongy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